龚贤山水画的风格及对山水画创作的启示

龚贤山水画的风格及对山水画创作的启示
龚贤山水画的风格及对山水画创作的启示

龚贤山水画的风格及对山水画创作的启示

摘要本文主要对龚贤山水画的笔墨风格、龚贤山水画对清末后期及当代山水画创作的影响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多年的艺术实践加以论述。

关键词龚贤山水画笔墨风格影响

龚贤(公元1618年—1689年),又名岂贤,字半千,又号柴丈人,江苏昆山人,是明末清初时期杰出的山水画家。龚贤与当时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并称“金陵八家”,并位居“金陵八家”之首。他是位既注重传统笔墨又注重师法造化的山水画家,其创作以五代董源、巨然的画法为基础,以宋初北方画派的笔墨为主体,参以二米(米芾、米友仁父子)、吴镇及沈周等人的笔风墨韵,同时结合自己对自然山水的观察和感受,形成了浑朴中见秀逸的积墨法。绘画主张以造物为师,其画既有传统又有创新,在山水画创作上不拘古法,自成一家。

一、龚贤山水画的笔墨风格

龚贤的笔墨风格分为两种,世人称之为“白龚”和“黑龚”。他善用黑白对比的技法,前者浓密苍茫,后者简淡雅洁。他在《半千课徒画说》中称:“非黑,无以显其白;非白,无以利其黑。”龚贤山水画的笔墨风格的转变经历了由白到黑、由浅到重、由简到繁、由一般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师承传统到师法自然,再到心师造化,由追求用笔到追求用墨,再到追求笔墨浑厚。正如他自己所说:“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盖以运夫膜非墨运也;操夫笔,非笔操也;脱夫胎,非胎脱也。”

1.白龚时期山水画的笔墨风格

龚贤早期受董其昌画风的影响,笔墨风格和董氏相似,墨色较为淡雅,画面追求明丽典雅的效果,特点是用墨简淡,着重对笔法的追寻,用笔主张“欲秀而老”,秀而老就是准确、简练而流畅有变化。喜欢用秃笔,取之圆润苍劲,勾屋、皴擦、画树和点苔苍老有力。对于龚贤在用笔上的特点和成就,画家程正揆在赠龚贤的诗中道:“铁干银钩老笔翻,力能从简意能繁”。他提出笔法、墨气、丘壑、气韵作为画家四要,强调作画要中锋用笔,认为“笔要中锋为第一,惟中锋乃可以学大家”“ 中锋乃藏,截锋乃古,与书法无异。笔法古乃疏、乃厚、乃圆活,自无刻、结、板之病”,即是说笔法要古、健、老、苍,才能避免刻、结、板之病,十分精辟。他的这类山水画作品,通常被称之为“ 白龚”。白龚山水,以线条勾画树石轮廓为主,用笔简,纯用干笔淡墨,皴染较少,空勾石纹,仅于阴凹处用密笔皴,造成空间感。这种笔墨风格恰能体现出他用笔的擅长。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自藏山水图》和上海博物馆的《山水图》。

2.黑龚时期山水画的笔墨风格

龚贤晚期的山水画创作进入个性化的创作阶段,也是师造化、得心源的阶段。

半千课徒画说:龚贤的山水授课稿

半千课徒画说:龚贤的山水授课稿 清·龚贤《半千课徒画说》二树一丛,分枝不宜相似,即十树五树一丛,亦不得相似。其中有避就法,纵横法,变换法,破法,救法,改法。 二株一丛则两面俱宜向外,然中间小枝联络,亦不得相背无情也。三株一丛,则二株家近,一株宜远,以示别也。近者宜曲而俯,远者宜直而仰。三株一丛,二株相似,一株宜变,二株直上,则一株宜横出,或下垂似柔非柔,有力故也。三株不宜结,亦不宜散,散则无情,结是病。 树头树根皆宜参差,大约根在下,树头不得过彼树,下者近也。上一分是远一分。枝有上升,有旁出,有下垂,长枝则然,短枝不必。枯枝短,春枝长,长则谓之条矣。十树五树一丛,向上旁出枝不妨多,下垂不宜多,下垂枝破式法也。三株一丛,或二株有根,一株无根,或一株有根,二株无根;三株俱有根,俱无根不得。大约树曲而俯者根大,直立是根在土。旁出枝宜长,长有致。下垂枝只可一枝二枝,不得一树皆垂,他者不碍。 寒林复加横枝,更觉秀媚,或俯或仰,俗谓月牙枝,亦有浓淡。寒林宜瘦宜长宜直,愈远愈直,远树枝无下垂,不见也。枝一纵一横。寒林近枝奇可也,远不宜奇。寒林愈要向背有情。淡墨种种,愈淡愈鲜,望之若有五色。虽寒林欲望之有

秀色,所以然笔健而墨润。寒林墨气不宜太浓,若含烟露者淡故也,入烟一层又淡一层。此浓叶也,一遍仍谓之秋林,有二遍三遍,五遍七遍之别。二遍三遍晴林,五遍七遍雨林。晴林要爽,叶密而气疏,雨林欲苍翠如滴。 点浓叶法,遍遍皆欲上浓下淡,然亦不可相悬绝。一遍仍用含浆法,上浓下淡,自上点下。点完不必另和新墨,即用笔中所含未尽之墨,依次自上点下,与初遍或出或入。若所含之墨已干,将预先和成淡墨,稍茹一点于毫内,二遍已觉参差烟润,有浓淡之态矣。若只点晴林,再将干笔似皴似染,笼罩一遍。若点烟林、雨林、朝林,三遍即用湿墨将前三遍精神合而为一,望之更为蓊蔚。朝林者,露林也,故宜带湿。此三遍只算得一遍。若点成,墨犹不甚浓,故四遍仍用一遍墨,上浓下淡,自上点下,五遍仍用四遍笔中未尽墨,参差加点一层,六遍仍以淡墨笼罩之。大约一遍为点,二遍为皴,三遍为染,四五六遍仍之。如此可谓深矣,浓矣,湿矣。然又有一种吃墨纸,至五遍仍不见黑,故又用六遍焦墨点于最浓之处以醒之。一遍二遍三遍一歇,俟干再点四遍,五遍又一歇,俟干再点六遍七遍,不干而点则纸通矣。七遍大约耳,其中皴染原无定数,今人但知点叶,不知叶中有皴染,点不成点,染不成染,故谓之皴。 点叶粒粒宜分,若先模糊,后则不见笔法矣。然亦不宜太散,太散点成望之不盛。此学仲圭法,仲圭别号梅花道人,此点

山水画写生心得

山水画写生心得 山水画写生心得 山水画写生心得胡阶庆一、山水写生之乐画山水画,不走进大山中去写生,是很难把握住山水的灵魂的,山水画写生心得。那么,当你背起行囊走进大山的时候,你便到了与世隔绝的另一个世界,让你超然随想,让你信笔挥洒。在山水间,听鸟唱虫鸣,飞瀑喧泄;观山润花放,云起云落。一派脱除尘俗的感觉。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要想在山水间写生,就要选择适合写生的地点。就连现在最时尚的旅游都时兴“无景点旅游”,因此,我们写生千万不要到著名的景点去,乡野山村最入画。在写生前,一般我都要先打听,山里能不能住宿。有些景区今天买完票,明天再画还要买票,最好别去,画着不方便。一般我选择买一次票进村,一呆十几天。比如离我们不太远的山西、河北、河南等地都有景区内有农户的,而且这些景点取得游客极少,一种原生态的味道。如果再近,那就是蓟县山区,津围公路和去盘山道路两旁的小岔口,进取都有不错的风景。在山里除了写生、放松心情以外,还感悟自然,写一些山水情怀的体会。比如,我在兴隆写生的时候,看到一株长在山巅的小松,向导说它叫“忍者”,问了原因,才知道:一颗小小的松子,在缺水、少养分的石缝山巅生长,实属不易。向导说这棵树有上百年,可它的粗细、高矮开上去也就像十几年,在旅途中,我有了感悟——正是它不事张扬才寿过百年。如果长得太高太壮,要么因养分不足而苦干,要么在山巅遭雷电击垮,这都难使它保全,正是这种涅槃的状态,让我们今天还能看到它的身姿。由此,我想到人和自然物象是一样的道理,回来后写了一篇散文《走进自然呈大道》。二、写生之险到山里写生,可谓:与自然亲密接触。往往会让人亲历险境,让我们终身不忘。比如,有一年去兴隆写生,向导把我们带到半山腰,然后指出路线,我们便去爬山。但到下午四、五点钟,山雨突至,天马上阴沉下来。这个时候肯定是马上下山,但是我们却找不到下山的路。这时,不远处传来大型猫科动物的“咕咕”声响,这更增加了我们的恐惧感。路旁和我们一样迷路的一直戴胜鸟,特别可爱,花纹奇特,可是已经无心欣赏。雨越下越大,我们灵机一动——顺着流水的方向走,

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山水画创作研究 711艺术概论考研笔记资料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3f3037486.html, 1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专业学位)考研招生信息、考试科目、导师 育明教育提示: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专业学位(实践类)考生须知 一、第四门专业创作业务课二【511专业创作】考试时间为6小时: 中途不得离开考场,考生自备饮用水和食物。二、美术实践类各研究方向考生自备材料及工具要求: (一)中国画创作方向考生,自备笔、墨、颜料、笔洗、毛毡、裁纸刀等适用的国画材料与工具(纸张、画板、画架等由考点提供)。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指导教师考试科目 17中国山水画创作研究曹建华一级美术师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711艺术概论④511专业创作18中国山水画创作研究赵卫一级美术师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711艺术概论④511专业创作19中国山水画创作研究张伟平教授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711艺术概论④511专业创作20中国山水画创作研究袁学军一级美术师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711艺术概论④511专业创作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3f3037486.html, 2(二)书法创作方向考生,自备笔、墨、砚台、颜料、笔洗、毛毡、裁纸刀等适用的书法材料与工具(纸张、画板、画架等由考点提供)。 (三)书法篆刻创作及篆刻艺术创作方向考生,自备笔、墨、篆刻工具、印泥、砂纸、拓边款用的工具与材料、笔洗、毛毡、裁纸刀等适用的书法、篆刻材料与工具(石料、宣纸、印签纸等由考点提供)。 (四)油画创作方向考生,自备画笔、油彩、调色板、图钉、裁纸刀等适用的素描及油画材料与工具(画板、画架及统一规格的画框由考点提供)。 (五)雕塑创作方向考生,自备泥塑工具、铁丝、钳子、素描用笔(雕塑泥、纸张、画板、喷壶由考点提供)。 (六)陶艺设计及视觉传达设计方向考生,自备笔、墨、颜料、笔洗、尺、裁纸刀等设计用绘图材料与工具(纸张、画板由考点提供)。 201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专业学位)【711艺术概论】考研真题 育明教育独家内部提供 一、名词解释(育明教育独家提供)1、彩陶2、随类赋彩3、题跋4、南桃北柳5、米洛的维纳斯6、塞尚7、苏州园林8、敦煌写经

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几个主要时期

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几个主要时期 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几个主要时期中国山水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可追溯到隋唐时期,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变化到现代产生了无数的珍品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鲜明的传统,它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的一个宝库。 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 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中国山水画较之西方风景画,起码早了1000余年。 它所呈相的图义,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思想史。 早在7000多年以前,先古的觉醒便以图案方式纪录下来。 新石器的河姆渡文化,已用线刻表达着观念性文化的内涵,定居的农耕文明起源,不仅让人认知了工具美,亦让人于器之上认知了形上美。 艺术不但是一种征服自然的想象,还是一种征服自然想象的象征。 先古与自然一开始便用艺术的方式对活,逻辑的发现与艺术的鉴赏推演着人们的双眼,让一个天人合一的中国图式由混顿而至清晰。 山水画最早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东晋画家顾恺之以《洛神斌图》摹本可看到其面貌,并有着浓厚的装饰风格。 随着山水画的萌生,南宋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

两篇山水画论可以说是传统中国山水画最早的创作宗纲,这无疑对当时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作为实物和史料结合,山水画作为独立画科当推隋代展于虔的《游春图》,他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石、树木、江河、体现出朴拙而真切的描绘能力,展示出山水画的成就与面貌。 直接继承和发展山水画艺术而形成具有鲜明特色(青绿山水金碧重彩)为主题画派即唐代的李思训和李昭道父子(又称大小李将军),他们的表现方法主要是勾填法和勾染法,这种勾线法可以说是皴法的胚胎。 盛唐的山水有异于青绿山水继而出现了被誉为“画圣的吴道子笔记豪迈绘画以及对王维对水墨皴染的探索。 特别是王维以诗入画,创造除了简单抒情的意境。 。 他首先采用“泼墨山水技法,大大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情趣和意境,对山水画的变改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继而为山水画的成熟准备了条件。 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他们对长期接触的北方雄伟的自然山川有着浓厚的认识和感受。 而南方则以董源、巨然等为代表,他们的画与北方荆、关画中雄伟的山水相比笔墨秀润、自然风致,更带有秀美、抒情的意趣,他们的山水画有水墨青绿二体。 尤擅水墨山水,皴、擦、点、染结合并用,创造了披麻皴和点子皴等表现方法。

长安大学2017年:新增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

长安大学2017年:新增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 1、新增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共176人) 材料学院:关博文、何锐、李卓、孙志华、俞鹏飞、张勇、郑佳红、白敏、常明丰、樊继斌、李辉、倪磊、 牛冬瑜、宋家乐、宋莉芳、孙国栋、魏俊基、吴蕾、 袁战伟、张研 地测学院:朱武、石震、祝艳波、黄伟亮、刘妮娜、吴明、宋焱勋、安鹏、吕艳、刘志云、鲁宝亮、强丽娥、 王飞、武银婷、岳崇旺、刘国华、戚志鹏 电控学院:钱超、朱旭、房建武、惠萌、白璘、龚贤武、张懿璞、李杰、叶珍、徐娟、王萍、雷旭、 李艳波、李惟、胡笑钏、于雅鑫 公路学院:齐洪亮、周备、冯振刚、牛艳伟、魏堃、贾兴利、王峰、李多、陈锐、许江波、惠冰、龙雪琴、 张敏、魏进、王涛、李鹏、朱伟庆、王志丰、 袁帅、段兰 环工学院:韩融、黄立辉、韩枫、孙东永、黄文峰、程大伟、吴健华、孙永昌 机械学院:朱雅光、张小丽、顾蓉、李珂、苏进展、李金平、刘琼、张富强、徐信芯、常乐浩、古玉锋、陈一馨、 王刚锋、赵睿英

建工学院:段留省、胡博、刘喜、刘岩、万蓉、吴函恒、肖晶晶、杨坤、朱倩 建筑学院:张磊、王晓雄、刘伟、樊禹江、白骅 经管学院:王婕妤、杨伟、白礼彪、陈文强、王秋玲、付鑫、孙铭、王博、李兆磊、朱文英、周茵、薛晴、 晏文隽、杨望暾 理学院:张红艳、刘敏、石刚、肖玉柱、王维琼、邓庆田、侯兆阳、肖伟、刘奋进 汽车学院:赵轩、王宁、马菁、杨炜 文传学院:陈熙熙、张延国、乔艳、韩春萍、彭湘蓉、武小菲、朱田凤 信息学院:杜瑾、陈婷、刘鑫一、杨澜、侯俊、吴向东、周洲、刘占文、于少伟、贺之莉 政治学院:高亚军、刘燕、尚子娟 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骞文、杨斌、宋鑫华 资源学院:杨高学、李佐臣、李瑞保、张海东、王冉、肖良、李相传、高景刚、孙楠、夏明哲、晁会霞、王梦玺、 卫新东、王会萍 外语学院:闫艳、沈斌、张秀见 2、新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兼职指导教师名单(共6人) 电控学院:任志刚

山水画写生与创作

山水画写生与创作 1、定心静观: “万物静观皆自得”;“静坐、凝神、存想”不要只看到表面的东西,要寻找内涵的、本质的规律和奥秘。正如常说的:“心有成见,视而不见”,所谓成见,就是说,你只看到表面的一些现象,就认为您对它的整体以及内部规律都了解了,就认为它非常简单。所以,有了成见或一般的常识性认识之后,在写生的时候就观察不深入,所以,成见和常识是写生时候的最主要的障碍。要剥开常识和成见的表面,去观察内部的规律,自然界的规律都是内涵的,要把眼前的一切对象都看作是生疏的,要加以重新认识,使一切都充满了新鲜的感觉之后,再开始描绘。 2、凝神构思: 好的作品是“若不经意”,但是,若不经意,并非是真不经意,是“经意之极,若不经意”。 3、意匠加工: 意匠是艺术家对生活素材的加工手段,也是一个艺术家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志。意匠是创造意境的必要的加工手段,中国艺术长于大胆剪裁,有时候几乎剪裁到零,所以中国画上经常有大量的空白,这和中国戏曲艺术的处理是完全一样的,即,以虚代实。 4、夸张: 夸张是感情强化的表现,在感情上给人以最大的满足。具体到画面上,要密处更密,疏处更疏。强化与减弱。

5、山水画的透视: (1)“三远”法:“自下而观其上,谓之高远”(仰视);“自前而观其后,谓之平远”(平视);“自前山而观后山,谓之深远”(俯视),深远,层层叠叠,不知其有几千万重,深处宜曲,此最难处理。 (2)散点透视:必须打破焦点透视的局限与束缚,特别是较长的竖幅和长卷,尤其如此,在一个画幅里要有多个视点,也就是说视点是不固定的,是游走的,否则画面易散。围绕每个视点使画面内紧外松。 (3)云遮雾挡法:为消除散点透视在画面中所产生的矛盾,可巧妙地用云雾(空白)进行调和,使画面趋于协调。 (4)剪裁与取舍:“取近不取远,取远不取近”,一般要将描绘的重点放在中景。 (5)门板式透视:视平线的位置要尽可能的高,前后景物透视变化不能太大,这样,可以使画面有更大的容量,可以把远处的景物表现得更清楚、更具体。 (6)中国山水画的透视法则,在创作实践中可互相结合,灵活运用。 6、构图形式与法则: (1)开合:绘画上的构图的“开合”与作文章的“起结”是一样的,一篇文章大致有起、承、转、

浅谈山水画创作

浅谈山水画创作 摘要: 要画一幅山水画,首先要构思画面的内容,在进行构图布局,然后把要表现的内容合理恰当的安排在画面当中。运用一定的笔法、笔墨,按造作画的规律与步骤进行创作。 关键词: 布局构图皴擦点染树木 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凝聚着这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感情,也体现着东方艺术崇高的审美思想。把描绘大自然的画称为“山水画”,而不叫做“风景画”,是具有其他独立含义的。“河山”“江山”“山河”是“祖国”的同义词,因此山水画可以说是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艺术中的具体反映。 山水画借描写自然景物以表达作者情感,借景抒情,从一开始便明确了主客观辩证统一的创作道路。“寄情寓意”“缘物寄情”,意与景汇,景与情通,情景交融而产生“意境”,这便是山水画的灵魂。 写形传神,山水画神形兼备,是中国山水画艺术创造的最高则,也是一条基本规律。写形是传神的手段,传神是写形的目的。 “搜尽奇峰打草稿”“宇宙在乎手”“造物在乎我”,这都要求在长期观察、研究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做到“胸有丘壑”“胸有万象”。苏东坡说: “必须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见。”这样在作画时才能任意挥洒,顷泻而出。 山水画比较重视自然物象的本质和常态,偏重物象的固有色,以简单对复杂,把自然界的色彩做单纯典型化的处理,以大块典型画的色块相互映衬取得物象间的对比和协调,从而获得富于装饰趣味的独特效果。 一、布局、构图

出于对山水画的兴趣与了解,最终确立写意山水为毕业创作题材。写意山水讲究意境,而意境又是根据整幅画的布局构图即山石、树木、房屋、舟桥、人物等,安排笔墨的运用来表现。整幅画由近景、中景、远景三个部分组成。在确立了整幅画的布局之后,开始安排细节的部分。山水画的构图要讲究一定的规律和法则。所要描绘的内容需要经过概括、取舍、适当夸张艺术加工手法、采用适当的构图方式,把所要表现描绘的物象巧妙的安排在整个画面当中。 画面当中的留白部分不是因为留白而留白,它是为了整个画面的布局构成。房舍安排在中景,作为整幅画的描绘场景。房舍之后就是作为远景的高山。远景与中景是利用云雾连接的。 画面构成就要考虑其绘画语言。绘画作品的内容最终要通过一定的绘画语言,才能表现使它成为可视的感性形象。山水画的绘画运用语言也是运用点、线、面、色等视觉造型语言。 笔墨技法对山水画的意境营造起着重要的作用。画面中的山石树木点景均有其完整的程式。 例如山石的皴法就包括披麻皴、斧劈皴等多种皴法。其次,树木的位置安排,要考虑其前后虚实,还有各种不同树木的搭配使画面更和谐整体。画面中的山石、树木、房舍通过用笔用墨来表现塑造的。这就要涉及画面墨色的运用。古人云: “有笔有墨,笔墨二字,人多不晓,画岂无笔墨哉?但有轮廓而无皴法,及谓之无笔;有皴法而无轻重、向背、明暗、即谓之无墨。”“以墨为主”“以墨为彩”是中国山水画的独到之处。因为表现的对象比较复杂,要求画面能有“大”“多”“深”“厚”的感觉,通过勾、皴、擦、点、染,层层递加。 二、笔法、墨色运用 1.勾 山水画不是一遍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层层递进,反复多遍才可完成。在第一遍干后,再递加第二遍,否则渗化在一起,易臃肿浮胀。第二遍是第一遍的

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方法与技巧

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方法与技巧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外师选化,中得心源”,是唐代水墨山水的张燥提出来的。据说,张操有一次在荆州官吏陆伴家作客,轩外森森牵竹引起了他的创 作激情,就主动要求主人取绢素,当场作画。张操在众多宾客的围观中,旁若无人,挥笔直扫,“若流电激空,惊飓戾天,毫飞墨喷,摔 掌如裂”,不多时就完成了一幅奇异的山水画,画面上有苍松怪石, 有激水流云,十分生动感人。有一次他的朋友毕宏,向他请教创作经验,他回答了八个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指的是 大自然,“心源”是指画家思想感情。说画家在创作过程中,要把客 观对象与主观思想感情结合起来,首先是从大自然中吸取创作原料, 忠实于所描绘的对象,但做这个步还不够,还需要在头脑中加工制作,并融入自己的激情。“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八个字,揭示了一个准 确的创作过程,千百年来,成为指导绘画创作的法则。 张操的创作经验是十分宝贵的。学习山水画创作,一是要深入到 大自然中去,以真山真水为创作素材,不能闭门造车,把别人的作品 作为创作的依据,关起门来搞“搬山运动”,那不是成材之路。二是 要把自然形象加工制作为艺术形象,不能当“照相机”,在照相技术 非常发达的今日,绘画之所以没有被照相所代替,正因为它包含着画 家的主观精神。画作来源于现实,但高于现实。人们说“西湖风景美 如画”,说明风景虽美,但毕竟不如画家笔下的风景美。一幅绘画, 如果没有溶入画家的思想感情,就不是好作品。 “意在笔先” 早在唐代,一些书画家已理解到准确的创作过程,应该是“意在 笔先”。书法家卫夫人《笔阵图》中说:“意后笔前者败,意前笔后 者胜”。美术评论家张彦远更明确指出:“笔墨形似,皆本于立意归 乎用笔”。于是“意在笔先”就成为指导画家实行创作的准则。五代 山水画大家荆浩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元代四大家之一的黄

山水画经典题跋精选

山水画经典题跋精选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唐)元缜《离思》之四 暮从碧山下,山岳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薇。相携及田家,山月随人归。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唐)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夜酒》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楚色三江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唐)王维《汉江临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渲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子可留。 ——(唐)王维《山居秋溟》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雾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唐)王维《过香积寺》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叶初晴下朔风。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君同。——(唐)韦应物《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音便拟归。纵使清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唐)张旭《山中留客》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船风雨看潮生。——(唐)苏禹钦《淮中晚泊犊头》

浅谈中国画的写生与创作

浅谈中国画的写生与创作 在中国画的造型艺术中,写生与创作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两者是紧密相连,逐渐转换的因果关系,写生与创作是中国画家终生探索与追求的热门课题。 历代有成就的中国画家都重视写生。唐代的山水画家张操,十分肯定姚最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观点。明代沈颢在其画论中说:“董源以江南真山水为稿本;黄公望隐虞山即写虞山,皴色俱肖,且日囊笔砚,遇云姿树态,临勒不舍;郭河阳取真山惊涌作山势,尤称巧绝”。现代国画大师徐悲鸿先生提出“吾所师法者造物而已,碧云之松吾师也,栖霞之岩吾师也,田野牛马、篱外鸡犬……亦皆吾所习师也,窃愿依附之而谋自立焉”。他认为写生是“外师造化”的基础,也是画家认识自然,认识生活的重要手段。“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绘画中最有活力、最有朝气、最能反映生活、也最能表达画家思想感情的画论,它是绘画遗产中的精华。 “搜尽奇峰打草稿”是石涛的名言,也应该是山水画中的核心。石涛的早年,屡游安徽的敬亭山、黄山,中年时苦行江、浙、皖等地的名山大川,二十多年间,云游四方,成了“诸方乞食苦瓜僧”。他长期在山川中漫游,使他的感情融化在大自然中,感受到“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他客观地对待自然中的山川——“搜尽奇峰打草稿”,主观地表达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予代山川而言”,他和山川成为一体,从而名山之精华,大川之灵气为“神遇”,并将画家自己对名山大川的认识“迹化”成幅,这样的作品便是徐悲鸿大师所说的“感觉敏锐,韵趣隽永”。石涛说:“得山川之理者山川之质也,得笔墨之法者山川之饰也”。得山川之理,是说画家对大自然的认识、理解,只有对大自然认识的深化才能得其精华。 写生是发展艺术,推动艺术,积累素材的重要手段,是画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再认识,并不断深入的过程。画家通过长时期的体验生活,进行写生,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大自然,认识大自然。就会对春、夏、秋、冬,风、雪、雨、云,以及朝晖、夕霞中的山川景物的变化了然于胸。因为能够对自然景物有充足的时间观察,还可以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情况下,了解到自然景物的不同变化,所以说,这时的画家对自然景物的认识和理解是深入的,细致的,甚至是本质的。如果在深入生活进行写生时,如同旅游团一样地观光游览,走到那里都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不能深入下去,那就只看到大自然的表面现象,而不能得到自然景物的真性情和内在美,甚至不能激发出真实的,深邃的情感。中国山水历来提倡不但要画其景,更要画其情,画其性。只有得山水之灵性,才能得到绘画的真谛。正如明代李日华在其《六研斋》笔记中所讲:“凡状物者,得其形不若得其势,得其势不若得其韵,得其韵不若得其性”。清代王翠在《题画》中说:“昔黄子久日坐湖桥,看山饮酒,以造化为师,得其神韵,不在形似,遂尔入妙”。 “以造化为师,得其神韵”,是中国画家对生活深入认识的结果。大自然的形是直观的,而气韵却是感知的。在写生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抓住山川景物的神韵灵性,而只是画其形,画其景,即只看到和抓住山川景物的表面和外在的东西,

山水画创作技法

山水画创作技法 构图的基本步骤 传统的“六法”用笔中讲“经营位置”,其 实就是讲绘画布局的章法,即构图。所谓绘画中 的“位置”应该用心去“经营”,要根据对象的 结构和格局,苦心加以组织和布置:在创作的时 候,要注意表现对象的特点和神韵,落笔要肯定, 一下笔就抓住物象的特征,主题要鲜明。 先用墨线勾画出景物的大感觉,构图注意重 心(见图1)。先落墨点出小山丘,一般起笔落墨 为有浓淡的湿墨,接下来干笔走线条向外扩张, 线条由简到繁、由疏到密;最后加点、擦、皴。 注意点擦时变化要多,以中锋点、散锋点、侧锋擦,营造出山村郊外的苍野和自然(见图2),主题不断的深入,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传统绘画的程序是皴、擦、 渲染,最后上色。渲染是统一画 面的后一道工序,待墨线干后, 再用湿墨染出山石图像的明暗 (见图3),注意要保留一些光亮 的地方,即留白。处理画面的留 白要讲究虚实对比。 上色可根据画面的需要和你想要表现的题材与内容。一幅画可以是水墨淡彩,也可以是浓墨重彩。同一幅作品可以给人两种感觉,这要取决于你在设色时选择了哪一种表现方式。水墨淡彩给人“雅致”的感觉,而浓墨重彩则给人以厚重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山石结构与皴法 骨法用笔是传统“六法”中最基本的技法之一,是 关于绘画用笔的问题,也是运用“线”表现对象形体的 重要技法,骨力、骨气,形似皆于本意,而归乎用笔。 因此,“骨”便是指“线”的力度与变化,以及整幅画 的“骨架”。 中国画表现山石的基本技法就是皴、擦、渲染。先 皴石的外形轮廓以及轮廓以内山石的不平纹理。所谓皴, 就是山石结构的纹理线条;擦是指在山石轮廓线旁擦出

写意山水画课程总结

中国画山水考查课程总结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执笔人:王志平 三、教学分析与总结 1.课程考核总评成绩情况 考核内容是完成山水画创作一份。要求是: 以山水画为主,着重造型能力的训练与提高;有创新意识与能力,要求构图合理,章法完整,笔墨效果好,完成创作形式的作品1幅。 成绩考核上,平时成绩为30分,考试成绩70分,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素质、能力、知识进行全面考核。 本次课程考核总的情况是:优秀8人,占38℅,良好13人,占62℅,。总的情况是优良率达到100℅,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课程教学情况 山水画课程进行了大约五周的时间。在这短短的有限时间里要教的东西很多,学生要学的东西有很多。 国画需要一种平和的心情,欲速则不成。古代的文人画家的画为什么比一般画家更有价值,古代文人画讲究人品、画品是有其道理的。一个人的人品不好,他的绘画必然就会为自己的某种目的服务就必然失去自然的价值。绘画的价值应当是为自己所画,画的是自己的感觉,心情,是一种超脱自然的情感流漏;而不是为了取悦与他人,也不是表现自己,更不是为了功利其他目的。这也正是中国画的本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 一、学习的内容及方式: 在这五周时间里,主要进行了树木的画法、山石画法和树石组合的学习。每堂课开始之前先要进行技法理论学习,画法练习是临摹范画。山水画临摹练习是学习山水画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以学习技术技法为目的。不仅要学习笔墨规律、造型规律和章法规律等基本技法,而且要学习古人作品的“神韵”的把握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平时的国画临摹练习, 都根据每个人临摹的范例进行单独指导。这对于短时间的学习绘画很有效,也很充实。其次、就是相互评论。通过评论,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认识了自己

清名家山水画作品集(1)

清名家山水画作品集(1 ) 山水图汪之瑞立轴纸本墨笔纵79 厘米横52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汪之瑞,生卒不详,清初画家。字无瑞,休宁(今属安徽)人。初从李永昌学画。工书,擅山水。悬肘中锋,运用渴笔焦墨,多作披麻、荷叶皴,为其家乡黄山山石之皴斫也。爱作背面山,兴至落笔,如风雨骤至,顷刻数纸。与弘仁、孙逸、查士标,为新安派四大家(即海阳四 家)。 传世作品有《为跨千写山水图》《虚亭诗意图》《溪亭纳秋图》。 图作者用渴笔、焦墨,画远山疏林、小桥流水,山石有皴无染,画风近黄公望。自题“已丑(1649)夏五月,画似跨千老盟兄,时余游豫,不觉笔下有离别之气,瑞识。山水图髡残卷纸木水墨淡设色横76.2厘米纵37.5厘米(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此幅画法似出自元代王蒙,皴笔粗细繁疏,水墨浓淡燥湿,皆能脱尽笔踪而备极变化;再略施浅彩,画面呈现出一片光影清明柔美的景色。造景尤其诡奇奥妙,缅邈幽深,出人意料,而又能不失真山实水的面貌,令观者目驰神往,堪称佳作。山水图髡残册页纸木水墨设色纵37.5 厘米横76.2 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画重峦叠嶂,苍松杂树,浓密荫郁,其下楼阁屋舍错列,有两人凭栏远眺。画幅左面则空漾苍茫,以现水面之辽阔,从而使画面平稳。构图布局独具匠心,用笔苍劲老辣,画境有幽逸之气。山水图髡残册页纸本水墨设色

纵37.5 厘米横76.2 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是图画参天古树两株,枝横叶茂,树下茅棚屋舍,四周青竹杂树丛草相围,屋内两人席地而坐相对话。水阁下溪流湍激有声。视线远推,山峦缓坡外,水面云天相接,苍茫无际。此幅笔墨苍浑,气势酣畅。山水图樊圻册页绢本设色纵13.1厘米横2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册气格高爽,肃穆恬静。画山石用小斧劈皴,渲染轻清。各图或深远,或高远,或平远,或山石环抱,或宾主相揖,或开嶂拘镍;水则或垂石隐泉,或云流泉断,池馆廊庑,平居四列;河房茅亭,钟鼓楼台,巨舰江船,气息宛然。雨湿江南,云雾蒸腾的夏景;蟹爪纠结,山峦湛凝,村落恬静的冬景;桃花盛开,山石岐岐,醉泉珠溅的春景;石壁高耸,远帆隐约的秋景。画来都合乎自然之理,得烟云飘渺之趣。此处选印两页。山水图樊圻册页纸本纵29 厘米横23.5 厘米安徽省博物馆藏此册共六开,现选印两页,之一写巨石高峰叠翠耸立,山间树木挺立成林,云气烟岚环绕不散,溪水蜿蜒曲折而伸。之二画江水波涛,渔舟扬帆,山峦平坡,树木繁茂葱郁,涧水曲折回转急流,茅台亭阁隐现。画境幽深,恬静秀丽。山水图龚贤扇面水墨纸本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两幅山水扇面图,当是作者清雅隽逸、古秀峭劲之作,画家借鉴南宋“半边” “一角”式的构图方式,画得格外空旷虚淡。尤其是两幅近景中树的画法,既有横点叶、直点叶,也有双勾圆点叶、圆笔疏点叶,它们高低参差,掩映得势,浓淡互照,绝无雷同,乃全局的得意之笔。至于茅棚屋舍、小桥溪水,则更是平添风韵之致。山水图高岑长卷纸本纵23.6厘米横137.2

龚贤山水画的风格及对山水画创作的启示

龚贤山水画的风格及对山水画创作的启示 摘要本文主要对龚贤山水画的笔墨风格、龚贤山水画对清末后期及当代山水画创作的影响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多年的艺术实践加以论述。 关键词龚贤山水画笔墨风格影响 龚贤(公元1618年—1689年),又名岂贤,字半千,又号柴丈人,江苏昆山人,是明末清初时期杰出的山水画家。龚贤与当时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并称“金陵八家”,并位居“金陵八家”之首。他是位既注重传统笔墨又注重师法造化的山水画家,其创作以五代董源、巨然的画法为基础,以宋初北方画派的笔墨为主体,参以二米(米芾、米友仁父子)、吴镇及沈周等人的笔风墨韵,同时结合自己对自然山水的观察和感受,形成了浑朴中见秀逸的积墨法。绘画主张以造物为师,其画既有传统又有创新,在山水画创作上不拘古法,自成一家。 一、龚贤山水画的笔墨风格 龚贤的笔墨风格分为两种,世人称之为“白龚”和“黑龚”。他善用黑白对比的技法,前者浓密苍茫,后者简淡雅洁。他在《半千课徒画说》中称:“非黑,无以显其白;非白,无以利其黑。”龚贤山水画的笔墨风格的转变经历了由白到黑、由浅到重、由简到繁、由一般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师承传统到师法自然,再到心师造化,由追求用笔到追求用墨,再到追求笔墨浑厚。正如他自己所说:“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盖以运夫膜非墨运也;操夫笔,非笔操也;脱夫胎,非胎脱也。” 1.白龚时期山水画的笔墨风格 龚贤早期受董其昌画风的影响,笔墨风格和董氏相似,墨色较为淡雅,画面追求明丽典雅的效果,特点是用墨简淡,着重对笔法的追寻,用笔主张“欲秀而老”,秀而老就是准确、简练而流畅有变化。喜欢用秃笔,取之圆润苍劲,勾屋、皴擦、画树和点苔苍老有力。对于龚贤在用笔上的特点和成就,画家程正揆在赠龚贤的诗中道:“铁干银钩老笔翻,力能从简意能繁”。他提出笔法、墨气、丘壑、气韵作为画家四要,强调作画要中锋用笔,认为“笔要中锋为第一,惟中锋乃可以学大家”“ 中锋乃藏,截锋乃古,与书法无异。笔法古乃疏、乃厚、乃圆活,自无刻、结、板之病”,即是说笔法要古、健、老、苍,才能避免刻、结、板之病,十分精辟。他的这类山水画作品,通常被称之为“ 白龚”。白龚山水,以线条勾画树石轮廓为主,用笔简,纯用干笔淡墨,皴染较少,空勾石纹,仅于阴凹处用密笔皴,造成空间感。这种笔墨风格恰能体现出他用笔的擅长。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自藏山水图》和上海博物馆的《山水图》。 2.黑龚时期山水画的笔墨风格 龚贤晚期的山水画创作进入个性化的创作阶段,也是师造化、得心源的阶段。

历代山水名画200幅技法解1

中国历代传统山水名画220幅技法解目录 一、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与创新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 中国山水画的创新 中国山水画的鉴赏 二、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解 隋代展子虔《游春图》 唐代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唐代王维《长江积雪图》 五代荆浩《匡庐图》 五代关仝《关山行旅图》 五代关仝《秋山晚翠图》 五代卫贤《高士图》 五代董源《寒林重汀图》 五代董源《山口待渡图》 五代董源《龙宿郊民图》 北宋巨然《秋山问道图》 北宋巨然《雪图》 北宋李成《寒林平野图》 北宋李成《读碑窠石图》 北宋李成《晴岚萧寺图》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北宋范宽《雪山萧寺图》 北宋郭熙《早春图》 北宋郭熙《窠石平远图》 北宋王诜《渔村小雪图》 北宋米芾《春山瑞松图》 北宋屈鼎《夏山图》 北宋许道宁《关山密雪图》 北宋赵伯驹《江山秋色图》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北宋佚名《秋山萧寺图》 南宋李唐《万壑松风图》 南宋李唐《松湖钓影图》 南宋刘松年《松窗读书图》 南宋刘松年《西湖四景图》 南宋马远《踏歌图》 南宋马远《梅石溪凫图》 南宋马远《山径春行图》 南宋马远《举杯玩月图》 南宋马远《月下赏梅图》 南宋夏圭《溪山清远图》

南宋夏圭《临流赋琴图》南宋夏圭《钱塘秋潮图》南宋李迪《风雨牧归图》南宋佚名《青山白云图》南宋佚名《松风楼观图》金代佚名《洞天山堂图》元代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元代赵孟頫《双松平远图》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元代黄公望《丹崖云树图》元代吴镇《渔人图》 元代吴镇《双松平远图》元代倪瓒《江亭山色图》元代倪瓒《渔庄秋霁图》元代倪瓒《六君子图》 元代王蒙《夏山高隐图》元代王蒙《秋山草堂图》元代王蒙《溪山风雨图册》元代曹知白《松亭图》 元代盛懋《溪山清夏图》元代唐棣《霜浦归渔图》元代佚名《山居图》 明代沈周《庐山高图》 明代沈周《两江名胜图》明代周臣《春山游骑图》明代周臣《山斋客至图》明代周臣《雪村访友图》明代唐寅《杏花茅屋图》明代唐寅《东篱赏菊图》明代唐寅《高山奇树图》明代唐寅《落霞孤鹜图》明代唐寅《茅屋风清图》明代唐寅《清溪松荫图》明代唐寅《山路松声图》明代文徵明《积雨连村图》明代仇英《桃源仙境图》明代仇英《玉洞仙源图》明代戴进《洞天问道图》明代戴进《踏雪寻梅图》明代戴进《雪景山水图》明代戴进《溪堂思诗图》明代王谔《雪岭风高图》明代王谔《月下吹箫图》明代王谔《江阁远眺图》

写意山水创作分析

写意山水创作分析 摘要:写意山水是中国画的代表,但是纵观当代的写意山水画创作却差强人意,在当代写意山水画的创作之中,写意精神严重缺失。造成这种局面绝非一日之寒,而是在时代的变革之中各种社会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也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但是发现了问题就要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此问题也日益受到画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因此,分析与研究写意山水画中写意精神的缺失,同时呼唤写意精神的回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个人创作;写意山水;现状 写意精神是中国画创作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其在中国画的艺术之路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这也正是中国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原因,它是中国画最为独特的精神。但是,在我国现代的中国画创作领域中,写意精神已经长期处于一种被忽略的状态,甚至是严重的缺失。 1 写意山水画概述 写意两个字有着它自身的含义,写指的是用笔,意指的是造境。并不是一提写意,就让我们想到狂涂乱画,当然,也不是文人的一时遣兴,在书房之中用笔来随意写一写的意思。它指的是用比较简练的笔法来描绘大自然中的一切,写意山水画大部分是画在生宣之上,纵笔挥洒自如,墨彩飞扬,

它与工笔画相比,对景物神韵的描述更胜一筹,也能更好地、更为直接地抒发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在写意山水画中,就是用笔和墨来进行创作。对于笔墨本山来说,一个点、一条线、一团墨并不能说明它代表了什么,只有用其作为一种造型的手段,才能够在画作中成为具体而丰满的形象。山水画是通过笔墨来塑造景物的形象,同时还表现在画家在笔墨构成形式的探索与创造上。 2 目前写意山水画的创作现状 2.1 创新不断,但忽略了对中国笔墨的精妙把握 纵观我国当今的中国画创作,有一些作品虽然画家也是在精心绘制,但是这些作品却忽略了写意精神的高扬,对于中国笔墨的那种精妙把握逐渐忽略。这也就出现了所谓的意不足而写也不讲的问题。正是由于西方平面设计以及在色彩构成等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在中国的写意山水界也可开始追求大方大圆的对比以及平面形式的情形。对于很多画家来说,追求新意的画作似乎更加有利可图,于是他们的主要精力便放在了创新形式的发明创造上,而忽视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以及思考,片面地去追求那些新、怪的特征,更是有一些画家一味地去追求所谓的新,而将写意山水画的精髓,也就是笔墨的精妙运用抛到了九霄云外,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写意山水画界的悲哀。 2.2 整体浮躁,写意精神严重缺失

浅谈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浅谈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山水画历程 摘要:山水画的艺术发展历程人们自古以来就有着亲近自然、追逐山水的欲望。“高山流水,小桥人家”是古代人们所追逐的,便出现的山水诗;古人描绘山水,便出现了山水画;古人创造山水,便出现了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和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两者的创作一脉相成。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 一.起源(石器时代、殷、周、秦汉) 山水画是中国画中的特有的画种之一,说到中国山水画起源得先从中国绘画说起。早在旧石器时代,制陶工艺的出现使得绘画在陶器的装饰上得以表现;在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装饰图案代表新石器时代绘画的最高水平;原始岩画是中国绘画最早的遗存,原始岩画包含着人类的智慧和本性,反映了原始先民的朴素理想、信仰和生活;而到了秦汉,实现了全中国的统一,宫殿壁画的大量涌现,促进了绘画的发展。这时虽未出现山水画,但出现了表现山水的图画,如东汉时期的山系平陆早园汉墓壁画《山水图》。 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建筑物是“台”。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型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在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囿台主要是满足上层社会阶级,他们用囿台狩猎、游玩、观察天象和气候以及祭祀。而在秦汉园林则以山水宫苑的形式出现,离宫别馆与山水环境结合,范围大到方圆数百里。其中最为有名的是“阿房宫”,它首先在苑囿中建立朝宫,实现了皇家园林里的游赏、居住、朝政等活动的兼容,促使了具有宫苑式的“园”的形成。中国园林从汉起称“苑”。其中以上林苑最为著名,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同时在汉文帝时期还出现了私家园林,《西京杂记》就记述了这个时期茂陵富人袁广汉所筑私园情况:“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激流水注内。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绵数里。”以山水为建筑要素亦在私家园林中建设。

中国山水画的临摹与写生创作教学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f3037486.html, 中国山水画的临摹与写生创作教学研究 作者:马钰谢雨轩 来源:《报刊荟萃(下)》2017年第07期 摘要:传统山水画的教学主要是通过临摹写生创作的途径来完成的。在目前相对多元化 艺术教学体系的背景下,传统山水画的教学模式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山水画;临摹;写生;创作;教学 一、胸有丘壑的临摹 通过山水画的临摹,我们认识并掌握工具材料的正确方法,了解宋初山水画内涵的画理精神。在这个基础上,通过临摹认识山水画的文化传统继承山水画的文化精神,建立兴趣的过程中,逐渐完善人格修养,这是教学目的。为了达到掌握宋初山水画语言方式的目的,要让学生了解表现的技法,表现规律,掌握正确的运用工具材料,作画时,要求方法正确,并达到乱真的效果。按照老师选择的范本临摹。临摹作业与母本等大,侧重母本技法绝似,但不失神采,格调。学以致用,把所有的表现方法应用到创作练习上,以便更好地理解范本技法手段与神采、格调等精神内容如何统一于和。 1.临摹实践中的问题 临摹的纸张主要以生宣、生绢为主,笔宜以狼毫、兼毫中号为主。确定画家后,由浅入深、有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学生选择若干局部进行临摹,以便更好地理解范本的技法的特点以及更好地控制,把握范本的风格特点。对临,起稿前,一方面要求学生对范本进行仔细分析,体会其在构图、构思、起笔、落墨各个环节上精妙之处;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自始至终把握、控制住范本的精神意象和文化境界。所谓“对临”,本质上是进入古人的一笔一墨,揣摩古人笔墨语言符号形成的原因以及发展的轨迹,使之在当代语言环境下能形成自己的笔墨语言。这就要求学生在临摹实践中,一方面培养对中国画山水形式语言之美的认知、觉悟能力,另一方面自觉意识到这是培养为文化所以之人的重要途径使临摹与人格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只是停留在原作表象表现的机械的临摹。 2.画山水感言—临摹 正确审视山水画史上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整体的绘画风貌,分析、研究其中的代表画家个体间的艺术风格的异同是我学习中的着眼点与出发点。研究传统应以古代有代表性的大师的经典作品入手,一是着重研究大师典型作品中的高层次的艺术规律,从一笔一墨的精微到整体形式构成的处理;二是着重于对人的研究,通过对大师们的人性精神的体察,感受大师们人生境界。一方面对大师的作品有一个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以便更准确的把握作品,另一方面从心

《中国山水画》教案1

《中国山水画》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知识和基本技法。 2、通过指导练习和临摹、创作活动,使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步骤进行中国山水画的创作。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中国山水画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特性和技法,掌握水彩静物的干画法和湿画法。 难点: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及运用。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范画、静物、中国山水画绘画工具。 学生:教材、水彩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1、欣赏。 (1)展示课件中各个画种的图片,如:中国画、水彩、油画。 (2)教师选择其中一幅画,介绍中国山水画的概念、特点及起源。 (3)展示一些水彩作品,向学生提问,如:同学们能觉察出这些中国山水画都有哪些特点。 2、讲解。 (1)欣赏两幅中国山水画的作品,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对中国山水画形成感性的认识。(2)思考练习。设置一道配图选择题:从油画、中国山水画、中国画中选择出中国山水画。 3、分析。 (1)给学生欣赏几幅融合了部分水彩技法的作品,提出:这些画是怎么画出来的?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结束。 4、示范。 (1)教师运用准备好的水彩工具材料,示范创作步骤。 (2)让学生欣赏范作,体会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过程。 5、实践。 (1)同学生用已准备好的水彩绘画材料,对中国山水画技法进行实践练习。 (2)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也可以之间相互评价。 6、拓展。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其他技法,如:撒盐法、压印法等。(2)希望学生们在中国山水画表现技法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