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考试试题A卷精编WORD版

基础化学考试试题A卷精编WORD版
基础化学考试试题A卷精编WORD版

基础化学考试试题A卷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一、选择题(15×2分=30分)

1、用半透膜将0.10mol/L Na

2SO

4

溶液与0.10mol/L NaCl溶液隔开时( A )

A.水分子由Na

2SO

4

溶液向NaCl溶液渗透

B.不发生渗透现象

C.水分子由NaCl溶液向Na

2SO

4

溶液渗透

2、下列各组量子数中不合理的是( C )

A.n=2,l=1,m=0 B. n=,l=2,m=1

C.n=2,l=2,m=l D.n =3,l=2,m=2

3、原子形成分子时,原子轨道之所以要进行杂化,其原因是 ( C ) A.进行电子重排 B.增加配对的电子数

C.增加成键能力 D.保持共价键的方向性

4、下列溶液中,缓冲能力最大的是( A )

A. 0.10mol?L-1HAc-0.10mol?L-1NaAc溶液

B. 0.050mol?L-1HAc-0.050mol?L-1NaAc溶液

C. 0.15mol?L-1HAc-0.050mol?L-1NaAc溶液

D. 0.075mol?L-1HAc-0.025mol?L-1NaAc溶液

5、元素X 的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组态为nS n nP n+2

。则可判断该原子中的未成对电子数是(C )

A .4

B .3

C .2

D .5

6、下列溶液,凝固点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列为( C )

(1)0.2 mol/L NaOH (2)0.1 mol/L C 12H 22O 11

(3)0.25 mol/L NH 3 (4)0.15 mol/L BaCl 2

A .(3)>(1)>(4)>(2)

B .(2)>(4)>(1)>(3)

C .(2)>(3)>(1)>(4)

D .(4)>(1)>(3)>(2)

7、人体血液中的缓冲对不包括( B )

A .H 2CO 3-NaHCO 3

B .NaOH- HCl

C .NaH 2PO 4- Na 2HPO 4

D .H 2CO 3-KHCO 3

8、下列方法测定溶液的pH 时,结果最精确的是( C ) A .酸碱指示剂 B .pH 试纸

C .pH 计

D .以上答案都不是

9、下列配体中,能与中心原子形成六元环螯合物的是(C )

A .NH 2CH 2NH 2

B .NH 2CH 2CH 2NH 2

C .NH 2 CH 2CH 2CH 2NH 2

D .NH 2 CH 2CH 2CH 2CH 2NH 2

10、N

2

分子中的化学键为(D )

A.三个σ键 B.三个π键

C.两个σ键和一个π键 D.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11、关于氢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E )

A.氢键不仅可在分子间形成,也可在同一分子内形成

B.氢键的形成对物质的溶解度有一定的影响

C.氢键具有方向性与饱和性

D.分子间氢键的形成一般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E.分子内氢键的形成一般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12、下列分子中,属于极性分子的是(C )

A.CH

4 B.CO

2

C.H

2

S D.BeCl

2

13、人体血浆中平均每100mL含19mgK+,则血浆中K+浓度是(C ) A.4.87×10-1mol·L-1 B.4.87×10-2mol·L-1 C.4.87×10-3mol·L-1 D.4.87×10-4mol·L-1 E.4.87×10-5mol·L-1

14、若使HAc的解离度和溶液pH均减小,可向溶液中加入(B )

A.NaOH B.HCl C.H

2

O D.NaAc

15、配离子[Co(en)(C

2O

4

2

]-中,Co3+的配位数是( D )

A.2 B.4 C.5 D.6

二、填空题(15×2分=15分)

1、活度是指(1),0.1mol?L-1NaCl溶液中,Na+的活度(2) Cl-的活度,它们均(3) 0.1mol?L-1。

2、向HAc溶液中加入固体NaAc,则会使HAc的解离度减小,这种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此时溶液的pH 减少(增大或减少)。

3、稀溶液的依数性包括溶液的蒸汽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溶液渗透压力,它适用于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的稀溶液。

4、有一种钴的配合物,其分子式为Co(NH

3)

3

?Cl?SO

4

,加入BaCl

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加入AgNO

3

溶液无沉淀生成,加入NaOH无氨味,则该配合物的化学式为(12),命名为(13),中心原子为(14),中心原子配位数为

(15)。

三、判断题(10×2分=20分)

1、向HAc溶液中加入浓HCl,因发生同离子效应,溶液中的[H+]降低。( F )

2、水中加入强酸,水解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都减少,因此水的离子积减少。( F )

3、血浆中所含小分子和小离子的质量低于胶体物质的质量,所以由小分子和小离子所产生的晶体渗透压力比胶体渗透压力小。 ( F )

4、在0.2 mol·L-1HCN溶液中加水稀释一倍,其浓度减小一倍,pH值也将减小一倍。( F )

5、若原子中某一电子处于n =3、l =2、m =1的运动状态,则该电子是3p电子。( F )

6、胶体分散系一定是多相体系。 ( T )

7、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两性物质既能给出H+,也能结合H+。因此,两性物质的水溶液为中性。 ( F )

8、在配位化合物中,内层与外层之间是以离子键相结合的。 ( T )

9、由于相同构型分子物质的熔点、沸点随分子量增加而升高,所以各种卤化氢的沸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是:HF

10、稀释缓冲溶液时,c碱/c酸的比值不变,因此稀释对缓冲溶液的pH值无

影响。 ( T )

四、简答题(3×5分=15分)

1、在临床补液时为什么一般要输等渗溶液?

所谓等渗溶液是指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输液时,若Π补液>Π血浆,红细胞内液将透过细胞膜向外渗透,造成红细胞皱缩而产生质壁分离;若Π补液<Π血浆,补液中的水分子将透过细胞膜向红细胞内渗透,造成红细胞胀破而产生血溶现象;只有当Π补液 = Π血浆时,细胞内液才能与补液处于渗透平衡,故临床补液时一般要输等渗溶液.

2、什么是电泳?电泳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有哪些?

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称为电泳

1.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用做蛋白质纯度的鉴定.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同时具有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可以将分子大小相同而带不同数量电荷的物质分离开,并且还可以将带相同数量电荷而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分离开。其分辨率远远高于一般层析方法和电泳方法,可以检出10-9~10-12g的样品,且重复性好,没有电渗作用.

2.琼脂或琼脂糖凝胶免疫电泳可用于①检查蛋白质制剂的纯度;②分析蛋白质混合物的组分;③研究抗血清制剂中是否具有抗某种已知抗原的抗体;④检验两种抗原是否相同.

3、什么是缓冲溶液?缓冲溶液是如何发挥缓冲作用的?举例说明为什么正常人体血液pH 能保持在7.40±0.05范围内。

1.影响缓冲溶液的pH的因素有共轭酸的pKa和缓冲比,由于缓冲比处在对数项中,对pH 值的影响较小,故不是主要因素,所以,共轭酸的pKa是决定冲溶液pH的主要因素。

2.缓冲溶液能起缓冲作用是与它的组成有关的。是由弱电解质离解平衡来调的。例如由HAc和NaAc组成的缓冲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Ac和Ac-离子,缓冲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酸

(H+)时,溶液中含有的大量的Ac-离子可以结合形HAc分子;反之,当向这种缓冲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碱(OH-)时,OH-将与中H+结合形成水,大量存在的HAc将离解出H+以补充被OH-结合掉的H+。以溶液中H+的浓度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这就是缓冲作用.

3.正常人体血液中碳酸缓冲系最重要,正常比值溶解 ]CO[]HCO[23? =20:1,故: pH=pKa,

+lg溶解 ]CO[]HCO[23?=

6.10 + lg 1 20 =

7.40 人体依靠HCO3-+H

+ CO2+H2O平衡的移动及肾和肺的生理功能,可抵抗血液中外来的少量酸碱,而使pH能保持在7.35?7.45范围内。

五、计算题(2×10分=20分)

1、临床检验得知患者甲、乙、丙三人血浆中-

3

HCO和溶解态CO2(aq)的浓度如下:甲

[-

3

HCO] = 24.0 mmol·L-1,[CO2(aq)] = 1.20 mmol·L-1

乙 [-

3

HCO] = 21.6 mmol·L-1,[CO2(aq)] = 1.35 mmol·L-1

丙 [-

3

HCO] = 56.0 mmol·L-1,[CO2(aq)] = 1.40 mmol·L-1

已知在血浆中的 pK

a1(H

2

CO

3

)=6.10,试分别计算三位患者血浆的pH。并判断谁为酸中毒,

谁为碱中毒,谁为正常?

2、临床上用来治疗碱中毒的针剂NH

4

Cl (M r= 53.48),其规格为20.00mL一支,每支含

0.160 0g NH

4

Cl,计算该针剂的物质的量浓度及该溶液的渗透浓度,在此溶液中红细胞的行为如何?

基础化学试题及答案

填空选择3 1、下列各组物质可能共存的是( A )。 A..Cu2+、Fe2+、Sn4+、Ag B. Cu2+、Fe2+、Ag+、Fe C Cu2+、Fe3+、Ag+、Fe D Fe3+、Fe2+、Sn4+、I- 2、通常配制FeSO4溶液时,加入少量铁钉,其原因与下列反应中的哪一个无关?( D ) A.O2(aq)+4H+(aq)+4e==2H2O(l) B. Fe3+(aq)+e== Fe2+(aq) C. Fe(s)+2Fe3+(aq)==3Fe2+(aq) D. Fe3+(aq)+3e== Fe(s)3、已知Φ°(Fe3+/ Fe2+)=0.771V,K稳(Fe(CN)63-)=1.0×1042,K稳(Fe(CN) 64-)=1.0×1035,则Φ°Fe(CN) 6 3-/ Fe(CN) 6 4-)=(A )。 A、0.36V B、1.19V C、-0.36V D、0.77V 4、若两电对在反应中电子转移分别为1和2,为使反应完成程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势之差ΔΦ°至少应大于( B)。 A、0.09V B、0.27V C、0.36V D、0.18V 5、影响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因素有( B )。 A、压力 B、温度 C、离子强度 D、催化剂 6、在 1 mol·L-1 H2SO4介质中,Φ°(Ce4+/ Ce3+)=1.44VΦ°,(Fe3+/ Fe2+)=0.65V,以Ce4+滴定Fe2+时,最适宜的指示剂为( B )。 A、二苯胺碘酸纳[Φ°(In)=0.84V] B、邻二氮菲-亚铁[Φ°(In)=1.06V] C、硝基邻二氮菲-亚铁[Φ°(In)=1.25V] D、邻苯氨基苯甲酸[Φ°(In)=0.89V] 7、用K2Cr2O7法测定Fe时,若SnCl2量加入不足,则导致测定结果( B)。 A、偏高 B、偏低C、不变 D、无法判断 8、碘量法要求在中性或弱酸性介质中进行滴定,若酸度太高,将会( D)。 A、反应不定量B、I2易挥发C、终点不明显 D、I-被氧化,Na2S2O3被分解 9、标定Na2S2O3的基准物是下述哪一种?( B ) A、H2C2O4·H2O B、K2Cr2O7 C、As2O3D、Fe 10、用KMnO4滴定Fe2+之前,加入几滴MnSO4的作用是( A)。 A、催化剂 B、诱导反应剂 C、氧化剂 D、配合剂 11、用法扬司法测定Cl-时,用曙红为指示剂,分析结果会(B)。 A、偏高B、偏低 C、准确 12、在PH=4时,用莫尔法测定Cl-时,分析结果会( A)。 A、偏高 B、偏低 C、准确 13、化合物Ag2CrO4在0.001 mol·L-1的AgNO3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0.001 mol·L-1的KCrO 4液中的溶解度( B )。 A、较大 B、较小 C、一样 14、常温下,AgCl的溶度积为1.8×10-10,Ag2CrO4的溶度积为1.1×10-12,,CaF2的溶度积为2.7×10-11,(1)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C),(2)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A ) A、AgCl B、Ag2CrO4 C、CaF2 15、在沉淀形成过程中,与待测离子的半径相近的杂质离子常与待测离子一道与构晶离子形成( B )。

化工工艺学考试卷

《化工工艺学》试题一 一、填空题(本题共20分,共10小题,每题各2分) 1、在合成氨烃类蒸汽转化的过程中,从热力学角度分析有三个副反应存在析炭的可能性, 这三个副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从动力学角度分析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才可能析炭。 2、按照用途的不同可将工业煤气分为四类,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和__________。 3、煤中的水分主要分为三类,其中包括:游离水、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在合成氨CO变换工序阶段低温变换催化剂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类型。 5、在合成氨原料气的净化过程中脱硫的方法主要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类 型。 6、氨合成塔的内件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电加热器三个部分组成。 7、尿素的合成主要分两步进行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反应方程式)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 8、在以硫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过程中,硫铁矿在进入沸腾焙烧炉前需要达到的组成指标 O<8%。 为:S>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H 2 9、在沸腾炉焙烧硫铁矿时要稳定沸腾炉的炉温需要做到的三个稳定分别为:①稳定的空 气量、②__________和③_________________。 10、电解法生产烧碱的电解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方程 式)。 二、简答题(本题共50分,共5小题,每题各10分) 1、简述烃类蒸汽转化过程中析炭的危害及防止析炭应采取的措施。 2、简述铁-铬系高温变换催化剂的组成(含量)及各组分的作用。 3、简述硫酸生产两转两吸工艺的优、缺点。 4、简述氨碱法生产纯碱的优、缺点。 5、写出转化率、产气率、选择性、收率及质量收率等衡量裂解结果指标的定义式。 《化工工艺学》试题二

基础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共20分) 1、主量子数n为4时,其轨道总数为,电子层电子的最大容量为。 2、根据共价键形成时原子轨道重叠方式不同,共价键可分为和两种。 3、在等温等压条件下,系统的焓变ΔH=。 4、质量作用定律适用的范围是。 5、用有效数字表示下列计算结果: (3.202+0.01301)×12.9= ; 158.7÷2 - 5.11×10-3 = 。 6、已知NaHCO3注射液的质量浓度为50g/L,则其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NaHCO3的摩尔质量为84 g/ mol)。 7、医学上的等渗溶液的渗透浓度范围是。 8、在NH4Cl-NH3•H2O的体系中,抗酸成分是。 9、用0.1 mol/L的NaOH溶液滴定0.1 mol/L的HC1溶液20 ml,选用的指示剂是 。 10、[Ag(NH3) 2]OH的名称是。 二、选择题(共20分) 1、下列各组量子数中不合理的是()。 A、n=2,l=1,m=0 B、n=3,l=2,m=1 C、n=2,l=2,m=l D、n =3,l=2,m=2 2、原子序数为7的氮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A、1S22S22P1 B、1S22S22P2 C、1S22S22P3 D、1S22S22P4 3、已知PC13分子中,中心原子采用不等性SP3杂化,则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A、直线型 B、平面三角型 C、三角锥形 D、正四面体 4、在水分子之间存在的主要作用力是() A、氢键 B、取向力 C、色散力 D、诱导力 5、下列各种函数中,不属于状态函数的是()。 A、恒压反应热 B、反应的焓变 C、系统的内能 D、物质的标准生成自由能 6、今有反应:A+B=C,其速率方程式为:u=kCAC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反应一定是基元反应 B、这反应一定是复杂反应 C、这是个一级反应 D、这是个二级反应 7、用万分之一的天平称取的质量为2.3801g一级标准物质K2Cr2O7,则其相对误差是()。 A、±0.0001 g B、±0.0002 g C、±0.004% D、±0.008% 8、会使红细胞发生皱缩的溶液是() (A) 10.0g/LCaCl2•2H2O(Mr=147) (B) 12.5g/LNaHCO3(Mr=84.0) (C) 9.0g/LNaCl(Mr=58.5) (D) 112g/LC3H5O3Na(乳酸钠,Mr=80)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室温条件下,任何水溶液都有[H+] [OH-]=1×10-14

《化工工艺学》考试试卷

《化工工艺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下列哪一项不是天然气转化合成气时副反应析碳的危害 A、降低催化剂活性 B、使催化剂崩解 C、堵塞床层,增加阻力 D、使反应局部温度下降 2、下列油品中,沸程最低的是 A、汽油 B、煤油 C、柴油 D、润滑油 3、合成氨反应是 A、放热、体积减小反应 B、放热、体积增大反应 C、吸热、体积减小反应 D、吸热、体积增大反应 4、天然气转化合成气使用的催化剂活性组分为 A、Ag B、Fe C、Ni D、Co 5、对CO变换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温和高水碳比有利于平衡右移 B、变换反应是可逆放热反应 C、变换过程采用单反应器 D、压力对平衡和反应速度都无影响 6、乙烯环氧化制环氧乙烷工艺的催化剂的活性组分是 A、Cu B、Ag C、Al2O3 D、Fe 7、乙烯环氧化反应中致稳气成分为 A、N2,CO2 B、Ar,CO2 C、O2,H2O D、N2,CH4 8、关于脱氢反应中下面哪一项是错误的 A、催化剂活性组分为Fe B、需要高温低压操作 C、用水蒸气作稀释剂 D、吸热反应 9、气相烷基化法制乙苯的催化剂为 A、铁系催化剂 B、镍系催化剂 C、膦羰基钴催化剂 D、ZSM-5分子筛催化剂 10、下列哪项不是磺化反应的特点

A、亲电取代 B、饱和烃比芳环易磺化 C、可逆反应 D、HSO3+阳离子为真正的磺化剂 1、化工生产过程一般可概括为原料预处理、化学反应和三大步骤。 ( A ) A、产品分离及精制; B、工艺条件优化; C、设备与安装工程; D、产品方案设计 2、化学工业的主要原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和。 ( C ) A、金属矿; B、化学矿; C、化学中间体; D、工业盐 3、化工中常见的三烯指乙烯、丙烯和,三苯指苯、甲苯和。 ( A ) A、丁二烯和二甲苯; B、丁二烯和乙苯; C、丁烯和二甲苯; D、丁烯和乙苯 4、为了充分利用宝贵的石油资源,要对石油进行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一次加工方法为常 压蒸馏和减压蒸馏;二次加工主要方法有等。 ( A ) A、催化重整、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和焦化 B、催化重整、催化裂化、催化转化 C、催化重整、催化裂化、延迟焦化 D、催化重整、催化裂化、延迟焦化 5、合成氨反应方程式为H2+3N2→2NH3,该反应是一个、、体积缩小的反应。 ( D ) A、不可逆、吸热; B、不可逆、放热; C、可逆、吸热; D、可逆、放热 6、侯氏制碱法的主要产品是。 ( C ) A、NaHCO3和NH4Cl; B、Na2CO3和NaCl; C、Na2CO3和NH4Cl; D、Na2CO3和NaHCO3 7、烷烃热裂解主要反应为。 ( B ) A、加氢反应和断链反应 B、脱氢反应和断链反应 C、脱氢反应和重组反应 D、加氢反应和重组反应 8、转化率是针对而言的;选择性是针对而言的;收率等于转化率与选择性 之积。 ( D ) A、目的产物、中间产物 B、反应物、中间产物 C、目的产物、反应物 D、反应物、目的产物 9、下列哪种方法不能提高汽油辛烷值:。 ( B ) A、降低烯烃含量 B、降低芳烃含量; C、提高氧含量; D、添加甲基叔丁基醚 10、下列关于合成氨的熔铁催化剂Fe3O4-Al2O3-K2O说法错误的是:。( A ) A、Fe3O4是活性组分 B、Al2O3是结构型助催化剂 C、K2O是电子型助催化剂 D、使用前需升温活化 二、填空题(30分,每空2分) 1、煤高温干馏的产物、、、。 2、四大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分别是、、、。 3、化工中常见的三烯指、、;三苯指、、。 4、为将重质油转化为轻质油及化工产品,石油二次加工方式有、、、。

基础化学试卷1答案

二、简答题:本类型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 1.[Co(NH 3)5H 2O)]2(SO 4)3 四氯?二氨合铬 (Ⅲ)酸铵 2.1S 22S 22P 63S 23P 63d 84S 2 3.B 的价电子层结构为2S 22Px 12Py 02Pz 0将首先进行激发,激发后为2S 12Px 12Py 12Pz 0 ,B 原子采用sp 2等性杂化,杂化轨道的空间形状为平面正三角形,当与三个F 原子结合后,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 ! 4.[(AgCl)m ·n Ag+·(n -x )NO 3-]x +·x NO 3- 5.溶度积规则 I p=K sp 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达到动态平衡,既无沉淀析出又无沉淀溶解。 I p <K sp 溶液不饱和。溶液无沉淀析出,若加入难溶电解质,则会继续溶解。 I p >K sp 溶液过饱和。溶液会有沉淀析出。 ) 三. 计算题:本类型共5小题,每题10分,共50分, 把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1. 解 根据B f f b K T =? 11 -kg mol 28.0mol kg K .861.52K 0-?=??= B b · 泪水的渗透浓度为280 mmol ·L -1。 kPa 722K )37273(m ol L kPa 314.8kg m ol 28.0-11=+?????=-Π 2. 解 根据亨德森-哈塞尔巴赫公式求该溶液的pH pH=p K a 4.78mol 1.8g/40g L 0.20mol 0.500L mol 1.8g/40g lg 4.87COOH)H (C )COO H (C lg 1 -1--1 5252=?-???+=+-n n 3. 解 已知K b (NH 3)=×10-5,K a (NH 4-)=K w /K b (HAc)=×10-14/×10-5)=×10-5。 由于K a c a ≥20K w , c a /K a =/×10-5)>500, 《 [H+]= = = ×10-6 (mol·L-1) pH = 4. 解 Cr 2O 72- + 14 H+ + 6e- 2Cr3+ + 7H 2O, c (Cr 2O 72-) = c (Cr3+) = 1 mol·L-1,

化学工艺学试题

化学工艺学:是研究由化工原料加工成化工产品的化学生产过程的一门科学,内容包括生产方法的评估,过程原理的阐述,工艺流程的组织和设备的选用和设计。 焙烧:是将矿石,精矿在空气,氯气,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气流中,不加或配加一定的物料,加热至低于炉料的熔点,发生氧化,还原或其他化学变化的单元过程煅烧:是在低于熔点的适当温度下加热物料使其分解,并除去所含结晶水二氧化碳或三氧化硫等挥发性物质的过程 平衡转化率:可逆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转化为目的产物的某种原料量占该种原料起始量的百分数 浸取:应用溶剂将固体原料中可溶组分提取出来的单元过程 烷基化:指利用取代反应或加成反应,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N、O、S、C等原子上引入烷基(R--)或芳香基的反应。 羰基合成:指由烯烃,CO和H2在催化作用下合成比原料烯烃多一个碳原子醛的反应。 煤干馏: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受强热而发生的复杂系列物化反应过程。 水煤气:以水蒸气为气化剂制得的煤气(CO+H2) 精细化学品:对基本化学工业生产的初级或次级化学品进行深加工而制取的具有特定功能,特定用途,小批量生产的高附加值系列产品。 高分子化合物:指相对分子质量高达104~106的化合物 原子经济性:指化学品合成过程中,合成方法和工艺应被设计成能把反应过程中所用到的所有原料尽可能多的转化到产物中。=目的产物分子量/所有产物分子量 环境因子:=废物质量/目标产物质量 1.化学工业的主要原料:化学矿,煤,石油,天然气 2.化工生产过程一般可概括为原料预处理,化学反应,产品分离及精制。 3.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三苯:苯,甲苯,二甲苯。 4.石油一次加工方法为:预处理,常减压蒸馏。二次加工方法: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催化重整,焦化等。石油中的化合物可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5.天然气制合成气的方法:蒸汽转化法,部分氧化法。主要反应为:CH4+H2O-----?CO+3H2 和CH4+0.5O2-----?CO+2H2 CH4+CO2----?2CO+2H2 6.硫酸生产的原料有:硫磺,硫铁矿,有色金属冶炼炉气,石膏。 7.工业废气脱硫,高硫含量用湿法脱硫,低硫含量用干法脱硫。 8.硝酸生产的原料:氨,空气,水。 9.浓硝酸生产方法:直接法,间接法,超共沸酸精馏法。 10.氨的主要用途:生产化肥,生产硝酸。平衡氨浓度与温度,压力,氢氮比,惰性气体浓 度有关。温度降低或压力升高时,都能使平衡氨浓度增大。 11.合成氨反应方程式:N2+3H2?-----?2NH3 300--600℃ 8--45MPa,催化剂。 12.甲烷化反应:CO+3H2==CH4+H2O 13.变换反应:CO+H2O===CO2+H2 14.氯在氯碱厂主要用于生产:液氨,盐酸。氯碱厂主要产品有:烧碱,盐酸,液氨。 15.食盐水电解阳极产物是:Cl2,阴极产物是:NaCl,H2 16.氯碱工业三种电解槽:隔膜,离子交换膜,汞阴极法。 17.汽提法生产尿素工艺中,常用气提气有:CO2和NH3 18.铬铁矿焙烧方法:有钙焙烧,无钙焙烧。有钙焙烧的主要废物是:铬渣。含有致癌物:六价铬。常见铬盐产品:重铬酸钾,重铬酸钠,铬酐,铬绿(Cr2O3)。 19.索尔维制碱法主要原料:NH3,CaCO3,NaCl。主要产品:Na2CO3,CaCl2 侯氏制碱法:NH3,CO2,NaCl 。主要产品:Na2Co3,NH4Cl

医用化学基础试题(卷)与答案

2015级《医用化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注: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1. 最稳定原子的最外层含有 A 4个电子B6个电子 C 8个电子 D 18个电子 2. K 和K+在下列各项中相同的是 A 电荷数 B 电子数 C 质子数 D 性质 3.下列原子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A Li B Be C N D C 4. n个电子层可能有的最多电子数为 A n B 2n C n2 D 2n2 5. 摩尔是 A 物质的质量单位 B 微粒个数单位 C 6.02×1023个微粒集体 D “物质的量”的单位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摩尔是一个基本物理量 B 水的摩尔质量是18 C 1mol H2的质量是2 g D 1mol O的质量是32g 7. 同温、同压下,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气体具有相同的 A 体积 B 质量 C 原子个数 D 密度 8 .1g下列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体积最大的是 A N2 B NH3 C Cl2 D CO2 9 .Na的摩尔质量是 A 23 B 23 g C 23 mol D 23 g/mol 10. 500ml生理盐水的质量浓度为 A 9 g/L B 0.9 g/L C 4.5 g/L D 45 g/L 11.下列物质中,物质的量为0.2mol的是 A 2.2 g CO2 B 3.6 g HO2 C 3.2 g O2 D 49 g H2SO4 12.与溶液渗透压大小有关的因素是 A 溶质的性质B溶质的颗粒总数 C 溶剂的性质 D溶质颗粒的大小 13.溶液在稀释前后,下列哪一项保持不变 A 溶质的体积 B 溶质的量 C溶液的浓度 D溶剂的量 14. 5.3g Na2 CO3可配制0.1mol/L的溶液()毫升 A 100 B 500 C 1000 D 2000 15. 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 氨水 B 醋酸 C 硫酸 D 水 16. 医学中用乙醇作消毒剂,杀菌效果最好的浓度是 A 95% B 75% C 60% D 50% 17. 同一系列的所有化合物 A 具有相同的分子式 B 仅有两种元素 C 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D 具有相同的通式和相似的结构

化学工艺学复习试题和答案

1、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的任务是什么? 指生产有机小分子化合物的工业部门。进行的主要反应有裂解、氧化还原、加氢-脱氢、水解-水合和羰基化等。产品有低级烯烃、醇、酸、脂和芳烃等 2、天然气中的甲烷化工利用主要有哪三条途径? ●经转化先制成合成气,或含氢很高的合成氨原料气,然后进一步合成甲醇、氨、高级醇和羰基化学 品; ●经部分氧化制乙炔; ●直接制造化工产品,如制造炭黑、氢氰酸、各种氯甲烷、硝基甲烷、甲醇和甲醛。 3、催化裂化条件下,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 ●烷烃的的裂解,产物以C3、C4和中等大小的分子居多 ●异构化、芳构化、环烷化,使裂解产物中异构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的含量增多; ●氢转移反应(即烯烃还原成饱和烃),使催化汽油中容易聚合的二烯烃类大为减少 ●聚合、缩合反应 4、催化重整过程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有那几类? 六环环烷烃的脱氢;五元环烷烃异构化再脱氢;烷烃环化再脱氢;烷烃异构化;加氢裂化 5、加氢裂化过程发生的主要反应有哪些? 加氢裂化是催化裂化技术的改进,在临氢条件下进行催化裂化,可抑制催化裂化时的发生的脱氢缩合反应,避免焦炭的生成。主要反应有加氢精制、加氢裂化。加氢精制,以除去原料中的硫、氮、氧等杂质,和二烯烃,以改善加氢裂化所得的油料的质量;加氢裂化,在裂化活性较高的催化剂上进行裂化反应和异构化反应,最大限度的生产汽油和中间馏分油 6、基本有机化学工业中有关煤的化学加工方法有哪些? 焦化-气化-液化;热解-气化-发电;气化-合成-燃料;液化-燃料-气化;液化-加氢气化 7、什么叫烃类热裂解法? 烃类热裂解:轻质烃类在高温(850°C)下受热分解生成分子量较小的烃类以制取乙烯、丙烯、丁二烯和芳烃等基本有机化工产品的化学过程。 8、烷烃热裂解的一次反应主要有哪些? 脱氢反应:R-CH2-CH3 R-CH=CH2+H2 断链反应:R-CH2-CH2-R’R-CH2=CH2+R’H 9简述在烷烃热裂解中,烷烃脱氢和断链难易的规律? ●同碳原子数的烷烃,C-H键能大于C-C键能,固断链比脱氢容易 ●烷烃的相对稳定性随碳链的增加而降低 ●脱氢难易与烷烃的分子结构有关,叔氢最易脱去,仲氢次之 ●带支链的C-H键或C-C键,较直链的键能小 ●低分子烷烃的C-C键在分子两端断裂比在分子链中央断裂容易,较大分子量的烷烃反之。 10、环烷烃热裂解的规律是什么? 环烷烃热裂解易得芳烃,含环烷烃较多的原料,裂解产物中丁二烯、芳烃的收率较高,乙烯较低,单环烷烃生成乙烯、丁二烯、单环芳烃 多环烷烃生成C4以上烯烃、单环芳烃 11、芳烃热裂解的反应类型? 芳烃不易裂解为烯烃,主要发生侧链断链脱H及脱H缩合反应。芳烃的一次反应中,芳烃经脱氢缩合转化为稠环芳烃,再转化为焦炭。固有:脱H缩合、断侧链反应,脱氢反应、开环脱氢。 12、简述各类烃类热裂解的规律? 烷烃:正构烷烃最利于乙烯、丙烯的生成,且烯烃的分子量越小,总产率越高。异构烷烃的烯烃总产率低于同碳原子数的正构烷烃; 烯烃:大分子烯烃裂解为乙烯和丙烯;烯烃能脱氢生成炔烃、二烯烃,进而生成芳烃; 环烷烃:环烷烃生成芳烃的反应优于生成单烯烃的反应; 芳烃:无烷基的芳烃基本上不易裂解为烯烃,有烷基的芳烃,主要是烷基发生断和脱氢反应,芳环不开裂,可脱氢缩合为多环

基础化学试题及答案

填空选择3 1、下列各组物质可能共存的是( A )。 A..Cu2+、Fe2+、Sn4+、Ag B. Cu2+、Fe2+、Ag+、Fe C Cu2+、Fe3+、Ag+、Fe D Fe3+、Fe2+、Sn4+、I- 2、通常配制FeSO4溶液时,加入少量铁钉,其原因与下列反应中的哪一个无关?(D) A.O2(aq)+4H+(aq)+4e==2H2O(l) B. Fe3+(aq)+e== Fe2+(aq) C. Fe(s)+2Fe3+(aq)==3 Fe2+(aq) D. Fe3+(aq)+3e== Fe(s) 3、已知Φ°(Fe3+/ Fe2+)=0.771V,K稳(Fe(CN)63-)=1.0×1042,K稳(Fe(CN)64-)=1.0×1035,则Φ°Fe(CN)63-/ Fe(CN)64-)=(A)。 A、0.36V B、1.19V C、-0.36V D、0.77V 4、若两电对在反应中电子转移分别为1和2,为使反应完成程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势之差ΔΦ°至少应大于(B)。 A、0.09V B、0.27V C、0.36V D、0.18V 5、影响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因素有( B )。 A、压力 B、温度 C、离子强度 D、催化剂 6、在1 mol·L-1 H2SO4介质中,Φ°(Ce4+/ Ce3+)=1.44VΦ°,(Fe3+/ Fe2+)=0.65V,以Ce4+滴定Fe2+时,最适宜的指示剂为(B)。 A、二苯胺碘酸纳[Φ°(In)=0.84V] B、邻二氮菲-亚铁[Φ°(In)=1.06V] C、硝基邻二氮菲-亚铁[Φ°(In)=1.25V] D、邻苯氨基苯甲酸[Φ°(In)=0.89V] 7、用K2Cr2O7法测定Fe时,若SnCl2量加入不足,则导致测定结果(B)。 A、偏高 B、偏低 C、不变 D、无法判断 8、碘量法要求在中性或弱酸性介质中进行滴定,若酸度太高,将会(D)。 A、反应不定量 B、I2易挥发 C、终点不明显 D、I-被氧化,Na2S2O3被分解 9、标定Na2S2O3的基准物是下述哪一种?( B ) A、H2C2O4·H2O B、K2Cr2O7 C、As2O3 D、Fe 10、用KMnO4滴定Fe2+之前,加入几滴MnSO4的作用是( A )。 A、催化剂 B、诱导反应剂 C、氧化剂 D、配合剂 11、用法扬司法测定Cl-时,用曙红为指示剂,分析结果会(B)。 A、偏高 B、偏低 C、准确 12、在PH=4时,用莫尔法测定Cl-时,分析结果会(A)。 A、偏高 B、偏低 C、准确 13、化合物Ag2CrO4在0.001 mol·L-1的AgNO3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0.001 mol·L-1的K CrO4液中的溶解度( B )。 A、较大 B、较小 C、一样 14、常温下,AgCl的溶度积为1.8×10-10,Ag2CrO4的溶度积为1.1×10-12,,CaF2的溶度积为 2.7×10-11,(1)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C),(2)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A) A、AgCl B、Ag2CrO4 C、CaF2 15、在沉淀形成过程中,与待测离子的半径相近的杂质离子常与待测离子一道与构晶离子形成( B )。 A、吸留形成 B、混晶形成 C、包藏形成 D、后形成 16、将黄铁矿分解后,其中的硫沉淀为BaSO4,若以BaSO4的量换算黄铁矿中FeS2的铁量,则换算因素为(C)。 A、2M(FeS2)/M(BaSO4) B、M(FeS2)/M(BaSO4) C、M(FeS2)/2M(BaSO4)

化学工艺学复习思考题

化学工艺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1. 何谓化学工艺? H2 2. 化学工业的特点是什么? H6 3. 化学工业的原料资源是从何而来? H8-9 4. 化学工业的主要产品有哪几类? H10-14 第二章 1.名词解释:石油(H3)、天然气、干气、湿气( H7)、煤、煤干馏、煤气化、煤液化(H8)、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图(H12-13)、生产能 力、生产强度、时空收率、转化率、选择性、收率(H14-16)、单程转化率、 全程转化率、一次转化率、总转化率、平衡转化率、一次收率、平衡产率、 总收率(H17-22)、催化剂(H32)、 2.石油组成?石油中的化合物可以分为哪三类? H3 3.熟悉原油常、减压蒸馏工艺流程? H4-5 4.试比较馏分油的化学加工(二次加工)中催化重整、催化裂化、催化加氢裂化、烃类热裂解所采用原料、生成的产物、催化剂及流程特点区别? H6+书P15-19 5.煤的加工路线有哪三种? 6.化工生产过程有哪三步?原理预处理、化学反应、产品分离及精制 H11 7.何谓对于多反应体系,为什么要同时考虑转化率和选择性两个指标?(H14-22) 8.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衡算的一般步骤 H42

9.催化剂有哪些基本特征?它在化工生产中起到什么作用?在生产中如何正确使用催化剂?(H32) 10.哪些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有较大影响?H27-30 第三章 1.名词解释:热泵绝热精馏 2.根据热力学反应标准自由焓和化学键如何判断不同烃类的裂解反应难易程度、可能发生的裂解位置及裂解产物;解释烷烃、环烷烃及芳烃裂解反应规律,造成裂解过程结焦生炭的主要反应是哪些?书54-61 3.在原料确定的情况下,从裂解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出发,为了获得最佳裂解效果,应选择什么样的工艺参数(停留时间、温度、压力……),为什么? 书66-70 4.提高反应温度的技术关键在何处?应解决什么问题才能最大限度提高裂解温度?书72-73 5.为了降低分压,通常加入稀释剂,试分析稀释剂加入量确定的原则是什么? H14, H18 6.试讨论影响热裂解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裂解原料,裂解温度和停留时间、烃分压、裂解深度书71-78 7.裂解气出口的急冷操作目的是什么?可采取的方法有几种,你认为哪种好。 为什么?H23-24 8.了解裂解炉的清焦原理,什么情况下需清焦?可采取的方法有几种? H26 9.裂解气进行预分离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裂解气要严格控制的杂质有哪些? 这些杂质存在的害处?用什么方法除掉这些杂质,这些处理方法的原理是什

基础化学试题

基础化学试题 基础化学试卷(16)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1(500mL水中含25g有葡萄糖,该葡萄糖溶液的质量浓度/(g?L) 是 A.25 B. 50 C. 0.05 D. 0.025 ++-12(平均每100mL中含19mg K,则血液中K的浓度/ (mol?L)是[M(K)=39.1] r -3-4A. 0.49 B. 4.9 C. 4.9×10 D. 4.9×10 3(欲使被半透膜隔开的两种稀溶液间不发生渗透,应使两溶液(A、B中的基本单元均以溶质分子式表示) A.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B. 质量摩尔浓度相同 C. 质量浓度相同 D. 渗透浓度 相同 4(下列各组分子离子中,不属于共轭关系的是 ,,,2+A. HCl,Cl B. HCO,CO C. HCO,HCO D. NH,NH 23323343 -4-15(CaF饱和溶液的浓度为2,10 mol?L,则CaF的溶度积为 22 -4-4-8 -11A. 8,10 B. 4,10 C. 8,10 D. 3.2,10 6(下列物理量中,不属于状态函数的是 1 A. H B. S C. W D. G 7(以下各组溶液中,哪组不是缓冲溶液 -1-1A. 0.2 mol?L NHCl与0.1 mol?L NaOH等体积混合 4 -1-1B. 0.1 mol?LNaOH与0.1 mol?LHAc等体积混合 -1-1C. 0.1 mol?LNaOH与0.2 mol?LHAc等体积混合 -1-1D. 0.1 mol?LNaOH与0.2 mol?LNaHPO等体积混合 24

8(依次进行下列实验:FeCl溶液加入KI溶液会析出I,FeSO溶液能使溴水324褪色,溴化钾溶液能使酸性KCrO溶液从黄色转变为绿色。由此可知,在下列227 物质中,最强的氧化剂是 ,3+2A. Br B. Fe C. I D. CrO(酸性溶液) 2227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原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 原电池中氧化剂在原电池的正极 1 C. 原电池的电池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中作为氧化剂的物质同作为还原剂的物质起反应 D. 原电池中,电极电位较低的电对组成电池的正极 10(根据杂化轨道理论,HO分子的杂化方式是 2 2 3 3 A. sp等性杂化 B. sp不等性杂 C. sp等性杂化 D. sp不等性杂化 11(下列溶液组成标度法中,与温度无关的是 A. 物质的量浓度 B. 质量浓度 C.渗透浓度 D. 质量分数 12(假定某一电子有下列成套量子数(n、l、m、s),其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A. 3,2,2,+1,2 B. 3,1,,1,+1,2 C. l,0,0,,1,2 D. 2,,1,0,+l,2 13( 在多电子原子中,决定电子能量的量子数为 A. n B. n和l C. n,l和m D. l 14(若使HAc的解离度和溶液pH均减小,可向HAc溶液中加入 A. NaOH B. HCl C. HO D. NaAc 2 15(醋酸在液氨和在液态HF中分别是 2 A. 弱酸和强碱 B. 强酸和强碱 C. 强酸和弱碱 D. 弱酸和弱碱 16(下列物质按碱性由弱到强排列顺序是

化学工艺学考试试卷2答案

阅卷须知:阅卷用红色墨水笔书写,得分用阿拉伯数字写在每小题题号前,用正分表示,不得分则在题号前写0;大题得分登录在对应题号前的得分栏内;统一命题的课程应 集体阅卷,流水作业;阅卷后要进行复核,发现漏评、漏记或总分统计错误应及时更正; 对评定分数或统分记录进行修改时,修改人必须签名。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 阅卷人 复核人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1分) 1、选择性是指体系中转化成目的产物的某反应物量与参加所有反应而转化的该反应 物总量之比。 2、化学工艺学是以过程为研究目的,是将化学工程学的先进技术运用到具体生产过 程中,以化工产品为目标的过程技术。 3、由反应方程式CH 4+H 2 O=CO+3H 2 表示的反应,常被称为天然气蒸汽转化 反应。 4、由煤制合成气生产方法有:固定床间歇式气化法、固定床连续式气化法、流化床 连续式气化法、气流床连续式气化法。 5、具有自由基链式反应特征,能自动加速的氧化反应。使用催化剂加速链的引发, 称为催化自氧化。 6、烯烃甲酰化是指在双键两端的C原子上分别加上一个氢和一个甲酰基制备多一个碳原子的醛或醇。 7、工业上氯乙烯的生产方法有乙炔法、联合法和烯炔法、平衡氧氯化法。 得分

8、影响加氢反应的因素有温度、压力和反应物中H 的用量。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转化率 转化率指某一反应物参加反应而转化的数量占该反应物起始量的分率或百分率,用X 表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族组成 PONA 值,适用于表征石脑油、轻柴油等轻质馏分油的化学特性 3、C 1化工 凡包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参与反应的化学称为C 1化学,涉及C 1化学反应的工艺过程和技术称为C 1化工。 4、催化加氢 指有机化合物中一个或几个不饱和的官能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氢气加成。 5、选择性氧化 烃类及其衍生物中少量H 原子或C 与氧化剂发生作用,而其他H 和C 不与氧化剂反应的过程。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裂解气进行预分离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目的和任务:①经预分馏处理,尽可能降低裂解气的温度,从而保证裂解气压缩机的正常运转,并降低裂解气压缩机的功耗。(1分)②裂解气经预分馏处理,尽可能分馏出裂解气的重组分,减少进入压缩分离系统的负荷。 (1分)③在裂解气的预分馏过程中将裂解气中的稀释蒸汽以冷凝水的形式分离回收,用以再发生稀释蒸汽,从而大大减少污水 排放量。(2分)④在裂解气的预分馏过程中继续回收裂解气低能位热量。 (1分)2、简述芳烃馏分的分离方法 沸点接近形成共沸物,蒸馏法、溶剂萃取法。(3分) 从宽馏分中分离苯、甲苯、二甲苯用萃取蒸馏法(2分) 3、天然气-水蒸气转化法制合成气过程为什么天然气要预先脱硫才能进行转化?用哪些方法较好? 预先脱硫是为了避免蒸汽转化催化剂中毒。(2分)脱硫方法有干法和湿法。干法分为吸附法和催化转化法。湿法分为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物理 -化学吸收法和湿式氧化法。(3分) 4、非均相催化氧化的特点是什么? 反应温度较高,有利于能量的回收和节能( 1分)得分得分

基础化学考试试题A卷

一、选择题(15×2分=30分) 1、用半透膜将0.10 mol/L Na 2SO 4溶液与0.10 mol/L NaCl 溶液隔开时( A ) A .水分子由Na 2SO 4 溶液向NaCl 溶液渗透 B .不发生渗透现象 C .水分子由NaCl 溶液向Na 2SO 4 溶液渗透 2、下列各组量子数中不合理的是( C ) A .n=2,l =1,m=0 B . n=,l =2,m=1 C .n=2,l =2,m=l D .n =3,l =2,m=2 3、原子形成分子时,原子轨道之所以要进行杂化,其原因是 ( C ) A .进行电子重排 B .增加配对的电子数 C .增加成键能力 D .保持共价键的方向性 4、下列溶液中,缓冲能力最大的是( A ) A . 0.10mol?L -1HAc -0.10mol?L -1NaAc 溶液 B . 0.050mol?L -1HAc -0.050mol?L -1NaAc 溶液 C . 0.15mol?L -1HAc -0.050mol?L -1NaAc 溶液 D . 0.075mol?L -1HAc -0.025mol?L -1NaAc 溶液 5、元素X 的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组态为nS n nP n+2。则可判断该原子中的未成对电子数是 (C ) A .4 B .3 C .2 D .5 6、下列溶液,凝固点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列为( C ) (1)0.2 mol/L NaOH (2)0.1 mol/L C 12H 22O 11 (3)0.25 mol/L NH 3 (4)0.15 mol/L BaCl 2 A .(3)>(1)>(4)>(2) B .(2)>(4)>(1)>(3) C .(2)>(3)>(1)>(4) D .(4)>(1)>(3)>(2)

09基础化学试卷A

中南大学考试A试卷 2009--2010学年 1 学期 时间110分钟 《基础化学》课程 56 学时 3.5 学分 考试形式:闭卷 专业年级:2009级医疗大类各专业 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 70 % 注:此页不作答题纸,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已知: (1)C(s)+21 O 2(g)→CO(g), △r H Θm,1(298.15K )= -110.5k J·mol -1 (2)C(s)+O 2(g)→CO 2(g), △r H Θm,2(298.15K )= -393.5k J·mol -1 则在标准状态(100kPa )下25℃时,14g CO 的发热量是 kJ 。 3、配合物NH 4[Co(NO 2)4(en)]的系统命名为 ,中心离子的配位数 为 。 4、已知某元素原子基态的价电子层有4个价电子,它们的4个量子数(n 、 l 、m 、m s )分别 是: (4,0,0,+1/2), (4,0,0,-1/2), (3,2,0,+1/2), (3,2,1,+1/2) 则该元素原子的价电子组态是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区,第 周 期,第 族。 6、溶胶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 和 。 9、在溶液液面上施加大于渗透压的外压,则溶剂分子由溶液进入溶剂,此过程称 为 。 11、在标准状态下,下列反应能自发进行: (1) 2+2++3+3+272C r O +6Fe +14H =2C r +6Fe +7H O (2) 3+2+2+4+2Fe Sn 2Fe +Sn += 可推断三个电对?Θ值的大小顺序是 ,氧化性最强的是 ,还 原性最强的是 。 12、2A B →为双分子基元反应,该反应的级数为 ,速率方程式为 。 13、影响缓冲能力的两个重要因素是 和 ;对于某缓冲系,其有效缓冲 范围为 。 14、在BaSO 4溶液中加入BaCl 2, 会使BaSO 4的溶解度 ,其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 数将 ,此效应称为 。 15、已知 HCOOH 在25℃时的酸解离平衡常数K a = 1.8×10-4,则其共轭碱HCOO -的K b 为 。 二、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1、配合物溶液的pH 升高时,由于中心离子发生水解会使配离子稳定性下降。 ( ) 3、碳酸钙的生成热等于CaO(s)+CO 2(g)=CaCO 3(s)的反应热。 ( ) 4、杂化轨道理论不仅能对分子结构进行解释,还能对分子结构进行预测。 ( )

化学工艺学试卷及答案

化学工艺学试卷(两套) 一、选择题(2分/题) 1.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料有( ) A石油 B汽油 C乙烯 D酒精 2.化工生产中常用的“三酸二碱”是指( ) A硫酸、盐酸、硝酸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B硫酸、盐酸、磷酸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C硫酸、盐酸、硝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钠 D硫酸、盐酸、磷酸和氢氧化钾、碳酸钾 3.所谓“三烯、三苯、一炔、一萘”是最基本的有机化工原料,其中的三烯是指( ) A乙烯、丙烯、丁烯 B乙烯、丙烯、丁二烯 C乙烯、丙烯、戊烯 D丙烯、丁二烯、戊烯 4.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 A乙烷 B乙烯 C丁烷 D甲烷 5.化学工业的产品有( ) A钢铁 B煤炭 C酒精 D天然气 6.反应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发展规模和水平的物质是( ) A石油 B乙烯 C苯乙烯 D丁二烯 7.在选择化工过程是否采用连续操作时,下述几个理由不正确的是( ) A操作稳定安全 B一般年产量大于4500t的产品 C反应速率极慢的化学反应过程 D工艺成熟 8.进料与出料连续不断地流过生产装置,进、出物料量相等。此生产方式为( ) A间歇式 B连续式 C半间歇式 D不确定 9.评价化工生产效果的常用指标有() A停留时间 B生产成本 C催化剂的活性 D生产能力 10.转化率指的是( ) A生产过程中转化掉的原料量占投入原料量的百分数 B生产过程中得到的产品量占理论上所应该得到的产品量的百分数 C生产过程中所得到的产品量占所投入原料量的百分比 D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的收率 11.电解工艺条件中应控制盐水中Ca2+、Mg2+等杂质总量小于( ) A 10μg/L B 20mg/L C 40μg/L D 20μg/L 12.带有循环物流的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单程转化率的统计数据()总转化率的统计数据。 A大于 B小于 C相同 D无法确定 13.()表达了主副反应进行程度的相对大小,能确切反映原料的利用是否合理。 A转化率 B选择性 C收率 D生产能力 14.三合一石墨炉是将合成、吸收和()集为一体的炉子。 A 干燥 B 蒸发 C 冷却 D 过滤 15.转化率X、选择性S、收率Y的关系是() A Y=XS B X=YS C S=YX D以上关系都不是

化学工艺学考试试卷2答案.doc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1分) 阅卷须知:阅卷用红色墨水笔书写,得分用阿拉伯数字写在每小题题号前,用正分表 示,不得分则在题号前写0;大题得分登录在对应题号前的得分栏内;统一命题的课程应 集体阅卷,流水作业;阅卷后要进行复核,发现漏评、漏记或总分统计错误应及时更正; 对评定分数或统分记录进行修改时,修改人必须签名。 1、 选择性是指体系中转化成目的产物的某反应物量与参加所有反应而转化的该反应 物 总量之比。 2、 化学工艺学是以过程为研究目的,是将化学工程学的先进技术运用到具体生产过 程 中,以化工产品为口标的过程技术。 3、 由反应方程式CH+HO=CO+3H o 表示的反应,常被称为 天然气蒸汽转化 反应。 4、 由煤制合成气生产方法有:固定床间歇式气化法、固定床连续式气化法、流化床 连 续式气化法、气流床连续式气化法。 5、 具有自由基链式反应特征,能自动加速的氧化反应。使用催化剂加速链的引发, 称 为称化自氧化。 6、 烯炷甲酰化是指在双键两端的C 原子上分别加上一个 —和一个甲酰基 制备 多一 个碳原子的醛或醇。 7、工业上氯乙烯的生产方法有乙焕法、联合法和烯焕法、平衡氧氯化法。

8、影响加氢反应的因素有温度、压力和反应物甲H的用量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得分 -------- --------- 1、转化率 转化率指某一反应物参加反应而转化的数量占该反应物起始量的分率或百分率,用X 表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族组成 PONA值,适用于表征石脑油、轻柴油等轻质馅分油的化学特性 3、0化工 凡包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参与反应的化学称为G化学,涉及G化学反应的工艺过程和技术称为G化工。 4、催化加氢 指有机化合物中一个或几个不饱和的官能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氢气加成。 5、选择性氧化 炷类及其衍生物中少量H原了或C与氧化剂发生作用,而其他H和C不与氧化剂反应的过程。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得分 1、裂解气进行预分离的口的和任务是什么? 目的和任务:①经预分馅处理,尽可能降低裂解气的温度,从而保证裂解气压缩机的正常运转,并降低裂解气压缩机的功耗。(1分)②裂解气经预分偏处理,尽可能分馅出裂解气的重组分,减少进入压缩分离系统的负荷。(1分)③在裂解气的预分馅过程中将裂解气中的稀释蒸汽以冷凝水的形式分离回收,用以再发生稀释蒸汽,从而大大减少污水排放量。(2分)④在裂解气的预分馅过程中继续回收裂解气低能位热量。(1分) 2、简述芳炷馅分的分离方法 沸点接近形成共沸物,蒸馅法、溶剂萃取法。(3分) 从宽馅分中分离苯、甲苯、二甲苯用萃取蒸馅法(2分) 3、天然气■水蒸气转化法制合成气过程为什么天然气要预先脱硫才能进行转化?用哪些方法较好? 预先脱硫是为了避免蒸汽转化催化剂中毒。(2分)脱硫方法有干法和湿法。干法分为吸附法和催化转化法。湿法分为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物理■化学吸收法和湿式氧化法。(3分) 4、非均相催化氧化的特点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