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题库1

基础化学题库1
基础化学题库1

泸州医学院《基础化学》试题库

第二章原子结构

一、选择题

1、在多电子原子中,决定电子能量的量子数为()

A、n

B、n、l、m

C、n、l、m、m s

D、n、l

2、在多电子原子中,决定电子原子轨道的量子数为()

A、n

B、n、l、m

C、n、l、m、m s

D、n、l

3、在多电子原子中,决定电子运动状态的量子数为()

A、n

B、n、l、m

C、n、l、m、m s

D、n、l

4、下列多电子原子能级能量最高的是()

A、n=1,l=0

B、n=2,l=0

C、n=4,l=0

D、n=3,l=2

5、下列各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违背了能量最低原理的是()

A、C 1s22s32p1

B、Li 1s22p1

C、N 1s22s22px22py1

D、O 1s22s22p4

6、2Px代表的意义是()

A、Px轨道上有2个电子

B、2个Px轨道

C、Px轨道可以有两种伸展方向

D、第二电子层上沿X轴方向伸展的P轨道

7、在下列各电子亚层中,能容纳电子数最多的是()

A、3d

B、4p

C、6s

D、4f

8、描述3S电子运动状态的量子数正确的一套是()

A、(3,2,0,+1/2)

B、(3,0,0,-1/2)

C、(3,1,0,+1/2)

D、(3,1,1,-1/2)

9、下列各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违背了鲍利不相容原理的是()

A、C 1s22s32p1

B、Li 1s22p1

C、N 1s22s22px22py1

D、O 1s22s22p4

10列各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违背了洪特规则的是()

A、C 1s22s32p1

B、Li 1s22p1

C、N 1s22s22px22py1

D、O 1s22s22p4

11、描述2p运动状态的量子数正确的一套是()

A、(2,1,0,1/2)

B、(2,1,2,1/2)

C、(2,0,1,1/2)

D、(2,2,1,1/2)

12、指出4d能级有几个轨道()

A、1

B、2

C、4

D、5

13、指出4f能级有几个轨道()

A、2

B、3

C、7

D、9

14、某基态原子的某电子量子数组合是(2,0,0,+1/2),它的轨道符号是()

A、2s

B、2Px

C、2Py

D、2Pz

15、在多电子原子中,决定电子层的量子数为()

A、n

B、n、l、m

C、n、l、m、m s

D、n、l

16、某一电子有下列成套量子数(n,l,m,m

),其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s

A、(3,2,2,1/2)

B、(3,1,-1,1/2)

C、(1,0,0,1/2)

D、(2,-1,0,1/2)

17、基态26F e原子的最后填充的电子的四个量子数分别为()

A、3,0,0,+1/2

B、3,1,1,+1/2

C、.3,2,0,+1/2

D、4,0,0,+1/2

18、某一电子有下列成套量子数(n,l,m,m

),其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s

A、(3,3,2,1/2)

B、(3,1,-1,1/2)

C、(1,0,0,1/2)

D、(2, 1,0,1/2)

19、某一电子有下列成套量子数(n,l,m,m

),其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s

A、(3,2,2,1/2)

B、(3,1,-1,1/2)

C、(1,0,1,1/2)

D、(2, 1,0,1/2)

20、表示原子轨道角度分布的函数是()

A、R(r)

B、Y(Θ,r)

C、. R(r) 2

D、Y(Θ,r)2

21、同一原子中,可能存在下列量子数的两个电子()

A、(1,1,0,+2/1 )和(1,0,0,-2/1 )

B、(2,0,1,+2/1 )和(2,0,0,-2/1 )

C、(3,2,0,-2/1 )和(3,2,1,-2/1 )

D、(1,0,0,-2/1 )和(1,0,0,-2/1 )

22、下列状态中不是基态的是()

A、通常条件的气体H。

B、氟原子中有 5 个3p 电子。

C、氧原子的电子结构为1s22s22p4。

D、氢原子中电子处在n = 1 的状态。

23、在一个多电子原子中,具有下列各套量子数的电子,能量大的电子具有的量子数(n,l,m,ms)是()

A、(3,2,+1,+2,1 )

B、(2,1,+1,-2,1 )

C、(3,1,0,-2,1 )

D、(3,1,-1,+2,1 )

24、下列各组元素中,电负性依次减小的是()

A、K > Na > Li

B、O > Cl > H

C、. As > P > H

D、三组都对

25、玻尔的氢原子理论主要成功之处是().

A、证明了原子核外电子是在球形轨道上运动。

B、说明了原子中电子的能量只具有某些特定数值。

C、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线。

D、证明了氢原子中,电子距核越远,电子的运动速度越大。

26、证明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方法是()

A、玻尔理论不能解释多电子原子的光谱。

B、用照像机直接对电子照相,可得到类似于机械波的波形。

C、使用德布罗依关系式计算。

D、使一束加速的电子通过Al的晶体薄片得到的衍衬图。

27、在轨道的角动量量子数为l的能级中,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

A、2l2

B、l2

C、. 4l+2

D、2l+2

二、判断题

1、s电子在球面轨道上运动,p电子在双球面轨道上运动。()

2、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递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递增。()

3、主量子数越大,电子离核越远。所以,任何时刻,1s电子总比2s电子靠近原子核。()

4、当氢原子的电子处于n≥2的能级上运动时,成为氢原子的激发态。()

5、磁量子数描述的是原子轨道的形状。()

6、主量子数描述的是电子离原子核的远近。( )

7、在量子力学中,把能量相同的状态叫做简并状态。()

8、相同能量的轨道的数目成为简并度,所以p轨道是三重简并的。()

9、主量子数n为1时,有自旋相反的2条轨道。()

10、主量子数n为4时,其轨道总数为16,电子层电子最大容量为32。()

11、主量子数n为3时,有3s、3d、3p三条轨道。()

12、s电子绕核运动,其轨道为一圆周,而p电子是走∞形的。()

13、通常把原子在分子中吸收电子的能力叫做元素的电负性,一般说来,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小于金属元素的电负性。()

14、主量子数越大,电子离核越远。所以,任何时刻,1s电子总比2s电子靠近原子核。()

15、在同一周期中,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变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16、在同一电子层中,电子的能量高低顺序均为E(ns)< E(np)< E(nd)

17、同一元素的2s轨道与3s轨道为简并轨道。()

18、主量子数n为3时有3s,3p,3d,3f四条轨道。()

19、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图是一个近似能级关系。()

20、所有微粒都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

21、氢原子2s轨道和2p轨道能量相同,但氟原子的2s轨道能量低于2p轨道能量。()

22、氧原子的2s轨道的能量与碳原子的2s轨道的能量相同。()

23、同一多电子原子中,若几个电子处在同一能级组,则它们的能量也相同。()

24、所有元素原子的有效核电荷总小于核电荷。()

第三章分子结构

一、选择题

1、CO分子中存在的化学键是()

A、Π键、?键

B、Π键、配位健

C、?键、Π键、配位健

D、?键、配位健

2、N2分子中存在的化学键是()

A、一个Π键、一个?键

B、一个?键

C、一个Π键、两个?键

D、两个Π键、一个?键

3、O2分子中存在的化学键是()

A、一个Π键、一个?键

B、一个?键

C、一个Π键、两个?键

D、两个Π键、一个?键

4、BF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A、直线型

B、平面正三角形

C、三角锥型

D、正四面体型

5、CO2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A、直线型

B、平面正三角形

C、三角锥型

D、正四面体型

6、NH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A、直线型

B、平面正三角形

C、三角锥型

D、正四面体型

7、CH4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A、直线型

B、平面正三角形

C、三角锥型

D、正四面体型

8、H2O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A、直线型

B、平面正三角形

C、三角锥型

D、V型

9、下列分子为极性分子的是

A、H2O

B、CH4

C、CO2

D、BF3

10、下列分子为非极性分子的是

A、H2O

B、CH4

C、HCl

D、NH3

11、下列分子为非极性分子的是

A、H2O

B、BeCl2

C、HCl

D、NH3

12、下列分子为极性分子的是

A、H2S

B、BeCl2

C、BF3

D、N2

13、下列物质熔点最高的是()

A、H2S

B、H2O

C、H2Se

D、H2Te

14、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和分子的空间构型都与NH3相同的是()

A、H2O

B、H2S

C、PCl3

D、SiH4

15、下列液态物质中,只须克服色散力就可以沸腾的是()

A、CS2

B、CHCl3

C、HCl

D、H2SO4

16、除少数分子外,一般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

A、氢键

B、取向力

C、诱导力

D、色散力

17、杂化轨道理论人为()

A、参加杂化的各原子轨道都必须提供电子。

B、原子轨道杂化后生成成键能力更强的杂化轨道。

C、只有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才能进行杂化。

D、原子轨道杂化后先形成分子轨道,然后再形成化学键。

18、下列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取向力的是()

A、HBr

B、CH4

C、O2

D、BF3

19、下列化合物存在氢键的是()

A、NH3

B、SiH4

C、O2

D、H2S

20、下列化合物中不存在氢键的是()

A、NH3

B、SiH4

C

D、H2O

212)

A、共价键

B、氢键

C、孤对电子

D、诱导力

22、下列分子中,p=0的是()

A、PCl3

B、NF3

C、H2O

D、HgCl2

23、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采取不等性sp3杂化的是()

A、BF3

B、CO2

C、CH4

D、PH3

24、下列各组分子,既存在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又存在氢键的是()

A、N2-H2

B、O2-CO

C、CH3Cl-H2O

D、C2H5OH-H2O

25、通过测定AB2型分子的电偶极矩,可以判断()

A、分子的空间构型

B、A—B键的键能

C、A—B键的极性

D、分子间的作用力

二、判断题

1、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数目不能超过该基态单原子的单电子数。()

2、一般来说,共价单键是?键,在共价双键或叁键中只有1个?键。()

3、sp3杂化轨道是由1s轨道与3p轨道杂化而成的。()

4、氢键的键能与分子间作用力相近,因此它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5、中心原子采用sp2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其空间构型不一定是正三角形。()

6、只有原子之间的s轨道与s轨道重叠才能形成?键。()

7、同一种原子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形成不同键时,可以是不同的杂化态。()

8、非极性分子之间只存在色散力,极性分子之间只存在取向力。()

9、氢键是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的一类化学键。()

10、溶质的分子内形成氢键,其溶解度不一定增大。()

11、sp是等性杂化轨道,而sp2是不等性杂化轨道。()

12、中心原子采用sp3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其空间构型不一定是正四面体。()

13、极性分子是由两个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

14、成键时,只有当两原子轨道均为s轨道沿着键轴方向以“头碰头”方式进行重叠,才能形成?键。()

15、成键时,两原子轨道均为p轨道沿着键轴方向重叠,形成的共价键为Π键。()

16、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17、共价键是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的化学键。()

18、1个s轨道和2个p轨道杂化而成3个sp2杂化轨道,每个sp2杂化轨道均含1/3s成分和2/3p成分。()

19、N2分子中含有三个单键。()

20、AB3型共价化合物,其中心原子均采用sp2杂化轨道成键。()

21、由于Si原子和Cl原子的电负性不同,所以SiCl4分子具有极性。()

22、与共价键相似,范德华力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23、SnF4,GeF4,CCl4,SnCl4分子的几何构型均为正四面体。()

24、非极性分子中的化学键不一定是非极性共价键。()

25、凡采用等性sp3杂化形成的分子的空间构型均为正四面体,它们都是非极性分子。()

26、氢键不是化学键,而是一种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的分子间作用力。()

27、极性分子中一定有极性键的存在,但有极性键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

28、在孤立原子中,能量相近的轨道不能进行杂化。()

第四章化学热力学

一、选择题

1、在等温等压下,某一反应的ΔrH mθ<0,ΔrS mθ>0,则此反应()

A、低温下才能自发进行

B、正向自发进行

C、逆向自发进行

D、高温下才能自发进行

2、一封闭系统,当状态从A到B发生变化时,经过二条任意途径()

A、Q1=Q2

B、W1=W2

C、Q1+W1= Q2+ W2

D、Δu=0

3、用ΔrG m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的条件是()

A、等温

B、等温等压

C、等温等压且不作非体积功

D、等压

4、使一过程其ΔH=Q p应满足条件()

A、等温

B、等温等压

C、等温等压且只做体积功的过程

D、等压

5、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来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ΔrH m越负反应速率越快

B、ΔrG m越负反应速率越快

C、ΔrG m越负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

D、ΔrG m=0,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6、下列热力学函数的数值等于零的是()

A、S mθ(O2,g)

B、Δf H mθ(I2,g)

C、Δf G mθ(金刚石)

D、Δf H mθ(O2,g)

7、可逆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与标准摩尔自由能之间的关系是()

A、Kθ=-Δr G mθ

B、Δr G mθ=RTln Kθ

C、Δr G mθ=-RTln Kθ

D、Kθ=-Δr G mθ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所有稳定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热都等于零。

B、氧气和氮气的标准摩尔生成热都等于零。

C、二氧化氮的标准摩尔生成热等于零。

D、氢气的标准摩尔生成热等于零。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等于Δr H

B、等温等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Q p=ΔrH

C、焓的绝对值是可以测量的

D、Δr H 与过程有关。

10、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A、H=U+PV

B、ΔU=Q+W

C、G=H-TS

D、ΔS=Q/T

11、在等温等压不作非体积功下,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一定是()

A、放热反应

B、内能降低反应

C、混乱度增大反应

D、吉布斯自由能降低反应

12、某温度时,反应A(s)+B2+(aq) A2+(aq) +B(s) 的标准平衡常数Kθ=1.0,

若B2+、A2+的浓度分别为0.50mol.L-1和0.10 mol.L-1,则()

A、ΔU = 0,ΔH = 0

B、ΔU = 0,ΔH > 0

C、ΔU = 0,ΔH < 0

D、ΔU < 0,ΔH > 0

13、如果果系统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又变到初始状态,则系统的()

A、Q = 0,W = 0,ΔU = 0,ΔH = 0

B、Q ≠0,W ≠0,ΔU = 0,ΔH = Q

C、Q = W,ΔU = Q +W,ΔH = 0

D、Q ≠W,ΔU = Q+W,ΔH = 0

14、在下列反应中,焓变等于AgBr(s)的Δf H mθ的反应是()

A、Ag+ (aq) + Br- (aq) →AgBr (s)

B、2Ag (s) + Br2 (g)→2AgBr (s)

C、Ag (s) +1/2Br2 (g) →AgBr (s)

D、Ag (s) +1/2 Br2 (l) →AgBr (s)

15、在标准条件下石墨燃烧反应的焓变为-393.6 kJ·mol-1,金刚石燃烧反

应的焓变为-395.6 kJ·mol-1,则石墨转变成金刚石反应的焓变为()

A、-789.3 kJ·mol-1

B、0

C、+1.9 kJ·mol-1

D、-1.9 kJ·mol-1

16、下列物质中可以认为具有最大摩尔熵的是()

A、Li (g)

B、Li (s)

C、LiCl·H2O (s)

D、Li2CO3 (s)

17、某温度下,A+B===2C 反应达到平衡,若增大或减少B 的量,C 和A 的平衡浓度都不变,则B 是()

A、纯固体或纯液体

B、气体

C、溶液

D、一种单质

18、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H2 (g) + S (s) = H2S (g) K1θ,

S (s) + O2 (g) = SO2 (g) K2θ

则反应H2 (g) + SO2 (g) = O2 (g) + H2S (g)的平衡常数是()

A、K1θ-K2θ

B、K1θ*K2θ

C、K1θ/K2θ

D、K1θ+K2θ

19、有20 克水,在100℃和标准压力下如有18 克汽化为100 ℃1 个标准压

力下的水蒸气,此时Gibbs 自由能变为()

A、ΔG = 0

B、ΔG < 0

C、ΔG > 0

D、无法判断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系统的始态和终态确定后,ΔS是一定的。

B、孤立系统熵减少的反应必为自发反应。

C、在不作非体积功的条件下,系统的焓变等与等压反应热。

D、稳定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和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均为零。

21、在等温、等压、不作非体积功的条件下,某反应的Δr G mθ=10KJ.mol-1,这表明该反应()

A、能自发进行

B、不能自发进行

C、处于平衡状态

D、能否自发进行,还需进行具体分析。

22、已知反应B A和B C所对应的等压反应热分别为ΔrH m2和ΔrH m3,则反应A C的ΔrH m1是()

A、ΔrH m1=ΔrH m2+ΔrH m3

B、ΔrH m1=ΔrH m2-ΔrH m3

C、ΔrH m1=ΔrH m3-ΔrH m2

D、ΔrH m1=ΔrH m2+2ΔrH m3

二、判断题

1、盖斯定律认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途径无关,是因为反应处在可逆条件下进行的缘故。()

2、平衡常数的数值是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所以对某反应不管是正反应还是逆反应其平衡常数均相同。()

3、一个化学反应的ΔrGθm的值越负,其自发进行的倾向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4、在某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反应2NO (g) + O2 (g) = 2NO2 (g) 达到平衡,当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充入惰性气体时,总压将增加,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少即生成NO2的方向移动。()

5、某一反应平衡后,再加入些反应物,在相同的温度下再次达到平衡,则两次测得的平衡常数相同。()

6、室温下,稳定状态的单质的标准摩尔熵为零。()

7、接近绝对零度时,所有的放热反应都将成为自发反应。()

8、稳定单质的Δf H mθ、Δr H mθ、Δr G mθ、S mθ均为零。()

9、Δr G mθ像Δf H mθ、S mθ一样,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10、H2(g)的Δf H mθ就是H2O(g)的Δf H mθ( )

11、任何系统总是向着削弱外界调节改变带来影响的方向移动。()

12、因为Δr H mθ=Qp,所以只有等压过程才有Δr H mθ。()

13、石墨的标准摩尔燃烧热与金刚石的标准摩尔燃烧热相等,其值都等于气体二氧化碳的标准摩尔生成热。()

14、温度对ΔrH m和ΔrS m的影响很小,因此温度对Δr G m的影响也很小。()

15、若化学反应的∑νB>0,则意味着此反应的ΔrS m>0。()

16、U、H、Qv、G、S的变化值都只与始、终态有关,而与途径无关,因此它们均为状态函数。()

17、冰在室温下能溶化成水,是熵增加起了重要作用的结果。()

18、盖斯定律适用于任意条件下反应热的计算。()

19、由于Δr H mθ=Q p,m,因此Q p,m也是状态函数。( )

20、对于任何物质,焓和热力学能得相对大小是H>U。()

21、ΔrS m>0的放热反应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均能自发进行。()

22、对于封闭系统来说,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交换,而没有物质交换。()

23、状态函数都具有加和性。()

24、热力学第一定律只适用于等温等压过程。()

三、计算题

1、已知298.15K时

CO2(g) NH3(g) (NH2)2CO(s) H2O(l)

Δr H mθ/(kJ.mol-1) S mθ/(J.mol-1.K-1) -393.5

213.6

-46.1

192.3

-333.2

106.6

-285.6

69.9

试通过计算判断下列反应:

CO2(g) + 2NH3(g) == (NH2)2CO(s) + H2O(l)

在298.15K、标准状态下能否自发进行。上述反应自发进行的最高温度是多少?

2、已知下列反应:

(1)2CuO(s) == Cu2O(s) + 1/2 O2(g); Δr H mθ,1(298.15K) =146.0kJ.mol-1(2)CuO(s) + Cu(s) == Cu2O(s) ; Δr H mθ,2(298.15K) = -11.3kJ.mol-1

试计算298.15K时CuO(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Δr H mθ(CuO,s)。

3、已知反应CO(g) + H2O(l) CO2(g) + H2(g)在700℃时Kθ =0.71

(1)若反应系统中各组分都是1.5×100kPa;

(2)若P co=10×100kPa, P H2= P CO2=1.5×100kPa,P H2O =5×100kPa;

试计算二种条件下正反应的Δr G m,并由此判断哪一条件下反应可向正向进行。

4、在6.0L的反应器和1007℃温度CO2(g) + H2(g) CO(g) + H2O(l)平衡混和物中,各物质分压分别为P CO2=63.1×100kPa,P H2= 21.1×100kPa,P co=84.2×100kPa, P H2O =31.6×100kPa,若温度体积保持不变,因除去CO2使CO的分压减少到63.0×100kPa,试计算:

(1)达到新平衡时,CO2的分压是多少;

(2)在新平衡时的Kp、Kc各为多少;

(3)在新平衡系统中加压,使体积减少到3L,CO2分压是多少。

第五章化学动力学

一、选择题

1、对于一个给定条件下的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

A、速率常数k变小

B、平衡常数K变大

C、正反应速率降低

D、逆反应速率降低

2、某基元反应2A + B = C + D,若其反应速率表示式可以是:

(1)d (c)/dt = k1(A)2(B),或

(2)-d (A)/dt = k2(A)2(B),或

(3)加催化剂后d (C)/dt = k3(A)2(B)

则这些速率常数k之间的关系是()

A、k1 = k 2 = k3

B、k1 ≠k2 ≠k3

C、k1 = -k2 ≠k3

D、k1 = k3 ≠k2

3、反应2O3→3O2其速率方程式若为d (O3) / dt = k (O3)2 (O2)-1或

d(O2)/dt = k'(O3)2(O2)-1,则速率常数k和k'的关系是()

A、2 k = 3 k'

B、k = k'

C、3 k = 2 k'

D、1/2 k = 1/3 k'

4、对基元反应而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总是一致的;

B、反应级数总是大于反应分子数;

C、反应级数总是小于反应分子数;

D、反应级数不一定与反应分子数相一致。

d. 反应级数不一定与反应分子数相一致。

5、某一级反应的半衰期t1/2是30 min,则其反应速率常数k为()

A、0.023 min-1

B、20.8 min-1

C、0.23 min

D、不能确定

6、任何一级反应的半衰期()

A、都与k、c o有关

B、都与c o有关

C、都与k有关

D、都与k、c o无关

7、反应速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的主要理由是()

A、高温下分子碰撞更加频繁;

B、反应物分子所产生的压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活化能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D、高能分子的百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非基元反应是由若干基元反应组成的;

B、凡速率方程式中各物质的浓度的指数等于方程式中其化学式前的系数时,此反应必为基元反应;

C、反应级数等于反应物在反应方程式中的系数和;

D、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

9、某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的单位是mol/(m3.s)时,则该化学反应的级数是()

A、3/2

B、1

C、1/2

D、0

10、某反应2A + B C,实验测得其速率方程为v=kc A.c B,由此可见该反应为()

A、三分子反应也是三级反应

B、二级反应

C、一级反应

D、三分子反应,二级反应

11、已知反应2A + B 产物,测其速率方程式为()

A、v=kc A2.c B

B、v=kc A.c B

C、v=kc A2

D、无法确定

12、一级、二级、零级反应的半衰期应()

A、都与k和c0有关

B、都与c0有关

C、都与k有关

D、不一定与k和c0有关

13、某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为12min,则36min后反应物浓度应为原始浓度的()

A、1/6

B、1/9

C、1/3

D、1/8

14、元反应一定是()

A、一级反应

B、一步能完成的反应

C、单分子反应

D、化合反应

15、某反应的反应物消耗掉3/4的时间是其半衰期的2倍,则该反应的级数()

A、零级

B、一级

C、二级

D、无法确定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级数必是正整数

B、二级反应即是双分子反应

C、化学反应式配平即可求得反应级数

D、反应级数只能由实验确定

17、对于反应2A + B 产物,实验证明,如两反应物浓度都加倍,则反应速率增至8倍,如仅将A的浓度加倍,则反应速率也加倍,则该反应对B而言的级数为()

A、0

B、1

C、2

D、3

18、对于零级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活化能很低

B、反应物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速率常数等于零

D、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ΔrH mθ愈小,反应愈快

B、Δr G mθ愈小,反应愈快

C、k愈小,反应愈快

D、Ea愈小,反应愈快

20、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

A、实际上能进行到底的反应

B、任何化学反应

C、一步完成的简单反应

D、可逆反应

21、反应A B为二级反应,当A的浓度为0.05mol.L-1时,反应速率为1.2 mol.L-1.min-1。在相同温度下,于是反应速率加倍,A的浓度应该是()

A、0.10mol.L-1

B、0.025 mol.L-1

C、0.20 mol.L-1

D、0.071 mol.L-1

22、反应级数等于()

A、反应方程式中各式反应物浓度幂次方之和

B、速率方程式中各反应物浓度幂次方之和

C、非元反应方程式中各反应物化学计量数之和

D、元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化学计量数之和

23、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B、反应进行完全

C、正、逆反应的速率系数相等

D、反应物浓度等于生成物浓度

二、判断题

1、反应A + B C为放热反应,达平衡后,如果升高体系的温度,则生成C

的产量减少,反应速率减慢。()

2、升高温度,使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减小.( )

3、任何可逆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不论参加反应的物质浓度如何不同,反应

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平衡浓度都相同。()

4、对于所有零级反应来说,反应速率常数均为零。()

5、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的活化能减小,反应速率也随之减

小。()

6、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由于反应物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的缘故。

()

7、反应速率常数的大小即反应速率的大小。()

8、在反应历程中,定速步骤是反应最慢的一步。()

9、由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可知反应的级数。()

10、对于A+3B=2C 的反应,在同一时刻,用不同的反应物或产物的浓度变化来表

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时,其数值是不同的。但对于A+B=C 这类反应,在同一时刻

用不同的反应物或产物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时,其数值是相等

的。()

11、凡速率方程式中各反应物浓度的指数等于反应方程式中起化学计量数时,此

反应为元反应。()

12、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在因素。()

13、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来说,Δr G m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14、浓度增加,活化分子分数增加,所以反应速率加快。()

15、一般情况下,不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都增大。

()

16、温度升高,分子的碰撞频率增加,所以反应速率加快。()

17、双分子反应一定是二级反应。()

18、任一反应的反应级数,只能由实验来确定。()

19、对同一反应,用反应进度表示时不论用何种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其数值大

小是一样的。()

20、某反应A B,当A浓度增加一倍时,反应速率也增加1倍,则该反应必为

一级反应。()

三、计算题

1、某一化学反应B→C+D,当c(B) = 0.200 mol.L-1时,B的反应速率是6.00 ×10-3mol.L-1.s-1。若对B分别为零级、一级和二级反应时,速率常数各为多少(注

明单位)?

2、某一同位素样品质量为3.50 mg,经过6.3 h后,该同位素只有2.73 mg,

求该样品的半衰期。

3、已知某药物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在100℃时测得该药物的半衰期为170d,该

药物分解20%为失效,已知10℃时其有效期2年(按700d)。若改为室温下(25℃)

保存,该药物的有效期为多少天?

4、反应物A和B混合后,二者浓度相同,1小时后A的转化率为75%。试求2小时

后A还剩多少为反应?若

精选文档

(1)反应对A为一级,对B为零级;

(2)反应对A和B均为一级。

第六章化学实验数据处理

一、选择题

1、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是()

A、对照实验

B、回收试验

C、空白实验

D、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2、用25mL移液管益处的溶液的体积应记为()

A、25 mL

B、25.0mL

C、25.00mL

D、25.000mL

3、下列操作,可以减少随机误差的是()

A、进行对照实验

B、进行空白实验

C、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D、进行仪器校正

4、由计算器算得(2.236×1.112)/(1.036×0.2000)的结果为12.00015444,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应修约为()

A、12

B、12.0

C、12.00

D、12.000

5、根据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计算结果:

二、判断题

1、实验测得某溶液PH=10.25,可知此结果为两位有效数字。()

2、准确度和精密度是既有联系而有不同的两个概念。()

3、适当增加试验次数,可以降低偶然误差。()

第七章溶液

一、选择题

1、14g 氮的基本单位是()

A、N

B、N2

C、1mol

D、不确定

2、某种汽车防冻液,含乙二醇(CH2OHCH2OH)2.25kg,含水2.00kg,乙二醇和水的摩尔分数为()

A、1.25,1

B、0.529,0.471

C、36.3,111

D、0.246,0.754

3、0.0182g的未知物质样品溶解在2.135g苯中,质量摩尔浓度是0.0698mol.kg-1。未知物的摩尔质量为()

A、122g.mol-1

B、121g.mol-1

C、1.56g.mol-1

D、9.52g.mol-1

4、现有质量摩尔浓度是0.585 mol.kg-1的草酸(H2C2O4),密度是1.022kg.L-1,其物质的量浓度是()

A、0.585mol.L-1

B、0.568mol.L-1

C、0.568mol.kg-1

D、0.598mol.L-1

5、与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汽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有关的因素为()

A、溶液的体积

B、溶液的温度

C、溶质的本性

D、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质点数

6、有下列水溶液:(1)0.100 mol.kg-1 的C6H12O6、(2)0.100 mol.kg-1的NaCl、(3)0.100 mol.kg-1的H2SO4.在相同温度下,蒸汽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2)>(1)> (3)B、(1)>(2)> (3)

C、(2)>(3)>(1)

D、(3)>(1)>(2)

7、下列几组用半透膜隔开的溶液,在相同温度下水从右向左渗透的是()

A、0.050 mol.kg-1的NaCl‖0.080 mol.kg-1的C6H12O6

B、0.050 mol.kg-1的尿素‖0.050 mol.kg-1的蔗糖

C、0.050 mol.kg-1的MgSO4‖0.050 mol.kg-1的CaCl2

D、5%的C6H12O6‖2%的NaCl

8、50g水中溶解0.5g非电解质,101.3kPa时,测得给溶液的凝固点为-0.31℃,水的K f=1.86K.kg.mol-1,则此非电解质的相对分子量为()

A、60

B、30

C、56

D、28

9、欲使相同温度的两种溶液间不发生渗透,应使两溶液()

A、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相同

B、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C、质量相同

D、渗透浓度相同

10、用理想半透膜将0.02 mol.L-1蔗糖溶液和0.02 mol.L-1NaCl溶液隔开时,在相同温度下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A、蔗糖分子从蔗糖溶液向NaCl溶液渗透

B、Na+从NaCl溶液向蔗糖溶液渗透

C、水分子从NaCl溶液向蔗糖溶液渗透

D、水分子从蔗糖溶液向NaCl溶液渗透

11、相同温度下,下列溶液中渗透压力最大的是()

A、0.2mol.L-1 蔗糖(C12H22O11)溶液

B、50g.L-1葡萄糖(Mr=180)溶液

C、生理盐水

D、0.2mol.L-1 乳酸钠(C3H5O3Na)溶液

12、能使红细胞发生皱缩现象的溶液是()

A、1 g.L-1NaCl溶液

B、12.5 g.L-1NaHCO3溶液

C、112 g.L-1乳酸钠(C3H5O3Na)溶液

D、0.1mol.L-1 CaCl2溶液

13、会使红细胞发生溶血现象的溶液是()

A、9 g.L-1NaCl溶液

B、50 g.L-1葡萄糖(Mr=180)溶液

C、100 g.L-1葡萄糖(Mr=180)溶液

D、生理盐水和等体积的水的混合溶液

14、配制萘的稀苯溶液,利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萘的摩尔质量,在凝固点时析出的物质是()

A、萘

B、水

C、苯

D、萘、苯

15、渗透压力相等的溶液应是()

A、同一温度下,蒸汽压下降值相等的两种溶液

B、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两种溶液

C、物质的量相等的两种溶液

D、质量摩尔浓度相等的两种溶液

16、半透膜内蛋白质的浓度大大超过膜外NaCl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粒子浓度分布为()

A、NaCl几乎大部分透入膜内

B、NaCl几乎不能透入膜内

C、NaCl平均分布与膜内外

D、NaCl分布与蛋白质浓度无关

17、已知Kf(H2O)=1.86K.kg.mol-1,某患者血清的凝固点为-0.588℃,则该血清的渗透浓度为()

A、300mmol.L-1

B、600mmol.L-1

C、150mmol.L-1

D、560mmol.L-1

18、下列溶液中为血浆的等渗溶液的是()

A、100 g.L-1葡萄糖(Mr=180)溶液

B、90 g.L-1NaCl溶液

C、50g.L-1葡萄糖(Mr=180)溶液与生理盐水的任意体积比混和物的溶液

D、上述三种溶液中没有与血浆渗透压力相等的溶液

19、质量浓度为11.1g.L-1CaCl2(M=111.0g.mol-1)溶液的渗透浓度是()

A、100mmol.L-1

B、200 mmol.L-1

C、300 mmol.L-1

D、400 mmol.L-1

20、分别将0.1molNaCl和0.1mol蔗糖溶液在1000g水中配置NaCl溶液和蔗糖溶液,下列有关这两种溶液正常沸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NaCl和0.1mol蔗糖溶液的沸点都相等,都高于100℃

B、NaCl和0.1mol蔗糖溶液的沸点都相等,都高于100℃,但NaCl溶液的沸点高于蔗糖溶液的沸点。

C、NaCl和0.1mol蔗糖溶液的沸点都相等,都高于100℃,但NaCl溶液的沸点低于蔗糖溶液的沸点。

D、NaCl溶液的沸点高于100℃,而NaCl蔗糖溶液的沸点低于100℃。

21、红细胞在下列溶液中可发生皱缩的是()

A、c(C6H12O6)=0.20 mol.L-1

B、C(1/2MgCl2)=0.20 mol.L-1

C、c(1/3Na3PO4)=0.20 mol.L-1

D、c(NaCl)=0.20 mol.L-1

二、判断题

1、由于乙醇比水容易挥发,故在相同温度下乙醇的蒸汽压大于水的蒸汽压。()

2、在液体的蒸汽压与温度的关系图上,曲线上的任一点均表示气、液两相共存时的相应温度及压力。()

3、将相同质量的葡萄糖和尿素分别溶解在100g水中,则形成的两份溶液在温度相同时的Δp、ΔT b、ΔT f、Π均相同。()

4、若两种溶液的渗透压力相等,其物质的量浓度也相等。()

5、某物质的液相自发转变为固相,说明在此温度下液相的蒸汽压大于固相的蒸汽压。()

6、0.2mol.L-1的NaCl溶液的渗透压力等于0.2mol.L-1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力。()

7、两个临床上的等渗溶液只有以相同的体积混合时,才能得到临床上的等渗溶液。()

8、将浓度不同的两种非电解质溶液用半透膜隔开时,水分子从渗透压力小的一方向渗透压力大的一方渗透。()

9、Cos(NaCl)=Cos(C6H12O6),在相同的温度下,两种溶液的渗透压力相同。()

10、一块冰放入0℃的水中,另一块冰放入0℃的盐水中,两种情况下发生的现象一样。()

11、1L溶液中含H

2SO

4

98.00g,则该溶液的摩尔浓度为1mol.L-1.( )

12、c(1/5MnO

4-)=1mol.L-1,则c(MnO

4

-)=0.2mol.L-1。()

13、把红细胞放入高渗溶液中,会发生溶血现象。()

14、两种等渗溶液按1:2体积比混合,所得溶液仍然为等渗溶液。()

15、产生渗透现象的条件是有半透膜存在和半透膜的两侧有渗透浓度差存在。()

16、一密闭容器中有两个烧杯,A杯中盛有半杯纯水,B杯中盛有半杯蔗糖水溶液。若其它条件不变,久置后发现A杯水减少,B杯水增多。()

17、把红细胞放在某水溶液中,发现红细胞破裂,则此溶液与红细胞内液相比较为低渗溶液。()

18、如果两种溶液的渗透压力相同,则两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也相等。()

《基础化学》题库答案

第二章原子结构

一、选择题

1、D;

2、B;

3、C;

4、D;

5、B;

6、D;

7、D;

8、B;

9、A;10、C;11、A;12、D;13、C;14、A;15、A;16、A;17、C;18、A;19、C;20、B;

21、C;22、B;23、A;24、B;25、C;26、D;27、C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11、×;12、×;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

本章选择题共27道,其中,难题有5、9、10、16、17、20、21、22、24、27共10道;较难题有6、8、11、12、13、15、18、19、26、23共10道;其余易题有1,2,3,4,7,14,24共7道。

本章判断题共24道,其中,难题有3、4、12、14、21、22共6道;较难题有8、11、13、16、17、18、23、24共8道;其余易题有1、2、5、6、7、9、10、15、19、20共10道。

第三章分子结构

一、选择题

1、C;

2、D;

3、B;

4、B;

5、A;

6、C;

7、D;

8、D;

9、A;10、B;11、B;

12、A;13、B;14、C;15、A;16、D;17、B;18、A;19、A;20、B;21、B;22、D;23、D;24、D;25、A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11、×;12、√;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27、√;28、√;

本章选择题共25道,其中,难题有1、2、3、18、22、23、24、25共8道;较难题有4、6、8、13、14、15、17、19共8道;其余为5、7、9、10、11、12、16、20、21较易题共9道。

本章判断题共28道,其中,难题有3、11、14、15、19、20、28共7道;较难题有1、2、6、9、16、18、21、24、25、27共10道;其余4、5、7、8、10、12、13、17、22、23、26共11道为易题。

第四章化学热力学

一、选择题

1、B;

2、C;

3、C;

4、C;

5、D;

6、D;

7、C;

8、C;

9、B;10、B;11、D;

12、A;13、C;14、D;15、C;16、A;17、A;18、C;19、A;20、A;21、B;22、C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11、×;12、×;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

三、计算题

1、Δr G mθ<0,反应能自发进行。该反应的最高温度为316K。

2、-157.3 kJ.mol-1

3、(1)Δr G m=2.77 kJ.mol-1;(2)Δr G m=-22.32 kJ.mol-1。条件(2)能自发进行。

4、(1)774kPa;(2)2.00;(3)1548 kPa

本章选择题共22道,其中,难题有2、6、12、13、19共5道;较难题有5、7、8、9、14、15、17、18、20、21、22共11道;其余1、3、4、10、11、16为易题共6道。

本章判断题共24道,其中,难题有1、4、7、10、17共5道;较难题有2、3、5、8、12、15、16、19、20共9道;其余6、9、11、13、14、18、21、22、23、24为易题共10道。

本章计算题共4道,其中,较难题为4题;其余为易题。

第五章化学动力学

一、选择题

1、C;

2、B;

3、D;

4、D;

5、A;

6、C;

7、D;

8、A;

9、D;10、B;11、D;12、C;13、D;14、B;15、B;16、D;17、C;18、D;19、D;20、C;

21、D;22、B;23、A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11、×;12、√;13、×;14、×;15、√;16、×;17、×;18、√;19、×;

20、√

三、计算题

1、k分别等于υ= 6.00×10-3 mol.L-1.S-1,等于υ/c(B) = 3.00×10-2 s-1,等于υ/[c

(B)]2 = 1.50×10-1 L.mol -1.s-1。

2、t1/2 = 0.693 / k =17.6 h。

3、407d

4、(1)6.25%;(2)14.29%

本章选择题共23道,其中,难题有2、3、12、13、15共5道;较难题有1、5、6、7、8、9、14、17、19、21、22共11道;其余4、10、11、16、18、20、23为易题共7道。

本章判断题共20道,其中,难题有1、3、12共3道;较难题有2、6、8、10、13、14、15、16、19、20共10道;其余3、4、5、7、9、17、18为易题共7道。

本章计算题共4道,其中,较难题为4题;其余为较易题。

第六章化学实验数据处理

一、选择题

1、D;

2、C;

3、C;

4、C;

二、判断题

1、√;

2、√;

3、√;

(完整版)大学化学基础实验复习题

第一题选择题 1、一种钠盐可溶于水,该盐溶液加入HCl溶液后,有刺激性气体产生,同时有黄色沉淀生成,该盐是:(A)Na2S (B) Na2CO3(C) Na2SO3(D) Na2S2O3 (答:D) 2、将BaSO4与PbSO4分离开,宜采用: (A)NH3·H2O (B)HCl (C)H2S (D)NH4AC (答:D) 3、下列设备中,哪一种最适宜于测定原子量? (A)威尔逊云室(B)电子显微镜(C)X-射线衍射仪(D)质谱仪 (答:D) 4、王水的成分是下列哪一种混合而成?(体积比) (A)HNO3+H2SO4 (1:3) (B) H2SO4+HCl (3:1) (C) HNO3+HCl (3:1) (D) HCl+HNO3 (3:1) (答:D) 5、微量成分是指被测组分的含量为: (A)>1% (B)<0.01% (C)0.01%~1% (D)0.01%~0.001% (答:C) 6、常量滴定管可估计到±0.01mL,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在滴定时,耗用体积控制在:(A)10~20mL (B)20~30mL (C)30~40mL (D)40~50mL (答:B) 7、某溶液为无色,下列何种离子不能否定? (A)Ni2+(B)Mn2+(C)Cr3+(D)Co2+ (答:B) 8、KMnO4能稳定存在于何处?

(A)空气中(B)HCl中(C)碱液中(D)稀H2SO4溶液中 (答:D) 9、用蒸馏操作分离混合物的基本依据是下列性质的哪种差异? A密度(B)挥发度(C)溶解度(D)化学性质 (答:B) 10、在分光光度中,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4%)的光度范围是: (A)0.1~0.2 (B)0.2~0.7 (C)0.8~1.0 (D)1.1~1.2 (答:B) 11、下列哪种氢氧化物既溶于NaOH,又溶于NH3·H2O (A)Al(OH)3(B)Zn(OH)2(C)Cd(OH)2(D)Ni(OH)2 (答:B) 12、1:1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A)2mol / L (B)4mol / L (C)6mol / L (D)8mol / L (答:C) 13、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可测定什么光谱: (A)原子吸收光谱(B)分子吸收光谱(C)电子吸收光谱(D)原子发射光谱(答:B) 1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有: (A)提纯多硝基化合物通常不采用蒸馏操作; (B)减压蒸馏能用来分离固体混合物; (C)液体有机物干燥完全与否可根据是否由浑浊变澄清来判断; (D)在测熔点时,通常在接近熔点时要求升温低于1℃/min。 (答:B)

高考化学基础复习测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概念分类标准正确的是( ) A.强碱和弱碱:每个分子能电离的OH-数目 B.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 C.浊液、胶体、溶液:分散剂粒径大小 D.氧化剂、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 解析:碱的强弱分类是根据碱溶于水后,能否完全电离出OH-,能完全电离的碱为强碱,不能完全电离的碱为弱碱,A项错误.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划分的标准是溶于水的电解质是否完全电离,与其水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无直接关系,B项错误.划分分散系的标准是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与分散剂无关,C项错误.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作还原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作氧化剂,D项正确. 答案:D 2.(2011?佛山模拟)生物学家借助新的显微技术,成功观察到小于200纳米的粒子.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半径最小的是( ) A.雾B.蛋白质溶液 C.石灰乳D.KNO3溶液 解析:在分散系中溶液的分散质粒子最小,又因为蛋白质属于大分子,故D符合. 答案:D 3.(2011 ?济南模拟)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B.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C.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 解析:烟尘是气溶胶,其中的胶粒带电,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产生电泳现象,使烟尘沉降而除去;蛋白质溶液是胶体,能发生丁达尔现象;在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发生胶体的聚沉,然后氢氧化铁与酸反应而溶解;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的油水混合物是乳浊液,不是胶体. 答案:B 4.(2011?抚顺重点高中协作模拟)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可用于潜水艇推进器等.制备某种磁流体时,将等物质的量的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铁溶液混合,滴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所得磁流体黑色粒子直径在5.5~36 nm之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B.所得的分散系中的分散质为Fe2O3 C.给分散系通电时阳极周围黑色不变 D.该分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解析:根据粒子直径为5.5~36 nm,判断该分散系属于胶体,A错误;Fe2O3是红色物质,B错误;磁流体是胶体,通直流电发生电泳现象,阴阳极周围黑色会发生改变,C错误;该分散系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答案:D 5.(2011?哈尔滨质检)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并煮沸一段时间,可得到红褐

基础化学题库(题库+答案)

第二章 稀溶液依数性 练习题 一、是非题(共10题) 1. 溶液的沸点是指溶液沸腾温度不变时的温度。( ) 2. 溶液与纯溶剂相比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是由于溶剂摩尔分数减小引起的。( ) 3. 等物质的量硝酸钾和碳酸钾分别加入等量的水中,该两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值相等。( ) 4. 凡是浓度相等的溶液都是等渗溶液。( ) 5.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和沸点升高仅适用于难挥发的非电解质溶质,而凝固点降低及渗透压则 不受此限制。( ) 6. 电解质浓溶液也有依数性变化规律,但不符合拉乌尔定律的定量关系。( ) 7. 一定量的电解质加入纯水中,此溶液的沸点一定高于100℃,但无法定律计算。( ) 8. 任何两种溶液用半透膜隔开,都有渗透现象发生。( ) 9. 分散质粒子大小在合适的范围内,高度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就能形成稳定的溶胶。( ) 10. AlCl 3、MgCl 2、KCl 三种电解质对负溶胶的聚沉值依次减小。( ) 二、选择题 ( 共11题 ) 1. 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 ) (A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 )甲醇是易挥发性液体,溶于水后水溶液凝固点不能降低 (C )强电解质溶液的活度系数皆小于1 (D )质量摩尔浓度数值不受温度变化 2. 已知乙醇和苯的密度分别为0.800 g ·cm -3 和0.900 g ·cm -3,若将86.3cm 3 乙醇和 901 cm 3 苯互溶, 则此溶液中乙醇的质量摩尔浓度为-----------------------------------------------------( ) (A) 1.52 mol ·dm -3 (B) 1.67 mol ·dm -3 (C) 1.71 mol ·kg -1 (D) 1.85 mol ·kg -1 3. 2.5 g 某聚合物溶于 100 cm 3水中, 20℃时的渗透压为 100 Pa, 则该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6.1×102 (B) 4.1×104 (C) 6.1×105 (D) 2.2×106 4. 1.0 mol ·dm -3蔗糖的水溶液、1.0mol ·dm -3乙醇的水溶液和 1.0 mol ·dm -3乙醇的苯溶液, 这三种溶液具有相同的性质是 -----------------------------------------------------------------( ) (A) 渗透压 (B) 凝固点 (C) 沸点 (D) 以上三种性质都不相同 5. 1.17 % 的 NaCl 溶液产生的渗透压接近于-----------------------------------------------( ) (相对原子质量: Na 23, Cl 35.5) (A) 1.17 % 葡萄糖溶液 (B) 1.17 % 蔗糖溶液 (C) 0.20 mol ·dm -3葡萄糖溶液 (D) 0.40 mol ·dm -3蔗糖溶液 6. 同温同浓度的下列水溶液中, 使溶液沸点升高最多的溶质是--------------------------( ) (A) CuSO 4 (B) K 2SO 4 (C) Al 2(SO 4)3 (D) KAl(SO 4)2

浙江工业大学基础化学实验统一考试题教程文件

浙江工业大学基础化学实验统一考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第一部分笔试题 第一题选择题 1、一种钠盐可溶于水,该盐溶液加入HCl溶液后,有刺激性气体产生,同时有黄色沉淀生成,该盐是: (A) Na2S (B) Na2CO3 (C) Na2SO3 (D) Na2S2O3 (答:D) 2、在下列测定中,何种操作对结果产生正误差? (A)硫酸铈法测定铁,配制硫酸铈标准溶液时,是在热的情况下稀释至容量瓶的标线(B)用减量法称取试样,在试样倒出后使用了一个已磨损的砝码 (C)用减量法称取试样,在试样倒出后发现原称量瓶中少了一小块滤纸 (D)草酸标定NaOH溶液,配制标准草酸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时,弯月面的最高点在刻线上 (答:A.B.D) 3、将BaSO4与PbSO4分离开,宜采用: (A)NH3·H2O (B)HCl (C)H2S (D)NH4AC (答:D) 4、下列设备中,哪一种最适宜于测定原子量? (A)威尔逊云室(B)电子显微镜(C)X-射线衍射仪(D)质谱仪 (答:D) 5、王水的成分是下列哪一种混合而成?(体积比) (A)HNO3+H2SO4 (1:3) (B) H2SO4+HCl (3:1) (C) HNO3+HCl (3:1) (D) HCl+HNO3 (3:1) (答:D) 6、微量成分是指被测组分的含量为: (A)>1% (B)<0.01% (C)0.01%~1% (D)0.01%~0.001% (答:C) 7、常量滴定管可估计到±0.01mL,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在滴定时,耗用体积控制在: (A)10~20mL (B)20~30mL (C)30~40mL (D)40~50mL (答:B) 8、某溶液为无色,下列何种离子不能否定? (A)Ni2+(B)Mn2+(C)Cr3+(D)Co2+

基础化学试题及答案

填空选择3 1、下列各组物质可能共存的是( A )。 A..Cu2+、Fe2+、Sn4+、Ag B. Cu2+、Fe2+、Ag+、Fe C Cu2+、Fe3+、Ag+、Fe D Fe3+、Fe2+、Sn4+、I- 2、通常配制FeSO4溶液时,加入少量铁钉,其原因与下列反应中的哪一个无关?( D ) A.O2(aq)+4H+(aq)+4e==2H2O(l) B. Fe3+(aq)+e== Fe2+(aq) C. Fe(s)+2Fe3+(aq)==3Fe2+(aq) D. Fe3+(aq)+3e== Fe(s)3、已知Φ°(Fe3+/ Fe2+)=0.771V,K稳(Fe(CN)63-)=1.0×1042,K稳(Fe(CN) 64-)=1.0×1035,则Φ°Fe(CN) 6 3-/ Fe(CN) 6 4-)=(A )。 A、0.36V B、1.19V C、-0.36V D、0.77V 4、若两电对在反应中电子转移分别为1和2,为使反应完成程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势之差ΔΦ°至少应大于( B)。 A、0.09V B、0.27V C、0.36V D、0.18V 5、影响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因素有( B )。 A、压力 B、温度 C、离子强度 D、催化剂 6、在 1 mol·L-1 H2SO4介质中,Φ°(Ce4+/ Ce3+)=1.44VΦ°,(Fe3+/ Fe2+)=0.65V,以Ce4+滴定Fe2+时,最适宜的指示剂为( B )。 A、二苯胺碘酸纳[Φ°(In)=0.84V] B、邻二氮菲-亚铁[Φ°(In)=1.06V] C、硝基邻二氮菲-亚铁[Φ°(In)=1.25V] D、邻苯氨基苯甲酸[Φ°(In)=0.89V] 7、用K2Cr2O7法测定Fe时,若SnCl2量加入不足,则导致测定结果( B)。 A、偏高 B、偏低C、不变 D、无法判断 8、碘量法要求在中性或弱酸性介质中进行滴定,若酸度太高,将会( D)。 A、反应不定量B、I2易挥发C、终点不明显 D、I-被氧化,Na2S2O3被分解 9、标定Na2S2O3的基准物是下述哪一种?( B ) A、H2C2O4·H2O B、K2Cr2O7 C、As2O3D、Fe 10、用KMnO4滴定Fe2+之前,加入几滴MnSO4的作用是( A)。 A、催化剂 B、诱导反应剂 C、氧化剂 D、配合剂 11、用法扬司法测定Cl-时,用曙红为指示剂,分析结果会(B)。 A、偏高B、偏低 C、准确 12、在PH=4时,用莫尔法测定Cl-时,分析结果会( A)。 A、偏高 B、偏低 C、准确 13、化合物Ag2CrO4在0.001 mol·L-1的AgNO3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0.001 mol·L-1的KCrO 4液中的溶解度( B )。 A、较大 B、较小 C、一样 14、常温下,AgCl的溶度积为1.8×10-10,Ag2CrO4的溶度积为1.1×10-12,,CaF2的溶度积为2.7×10-11,(1)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C),(2)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A ) A、AgCl B、Ag2CrO4 C、CaF2 15、在沉淀形成过程中,与待测离子的半径相近的杂质离子常与待测离子一道与构晶离子形成( B )。

基础化学试题

d区元素一 一、过渡元素有哪些特点? 二、铬酸洗液是怎样配制的?失效后现象如何?为何它有去污能力?如何使用 它比较合理? 三、根据锰的价层电子构型以及锰的元素电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锰的哪些氧化态的物质稳定? 2. 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锰的哪些化合物可作氧化剂? 四、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式 1. Cr 3++ OH-+H 2 O 2 → 2. K 2 Cr 2 O 7 +HCl(浓)→ 3. Cr 3++S2-+H 2 O→ 4. Ag+ Cr 2 O 7 2- +H 2 O→ 5. Cr 2O 7 2-+S2-→ 6. K 2 Cr 2 O 7 +H 2 C 2 O 4 → 五、说明铬价化合物在酸性溶液中比在碱性溶液中的氧化性强。 六、有一钴的配合物,其中各组分的含量分别为钴23.16%、氢4.71%、氮33.01%、 氧25.15%和氯13.95%。如将配合物加热则失去氨,失重为该配合物原质量 的26.72%。试求该配合物中有几个氨分子,以及该配合物的最简式。 七、某绿色固体可溶于水,其水溶液中通人,即得棕黑色沉淀和紫红色溶 液。与浓溶液共热时放出黄绿色气体,溶液近乎无色,将此溶液和溶液混合,即得沉淀。将气体通入溶液,可得。判断A是哪种盐,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八、某含铬和锰的钢样品10.00g,经适当处理后,铬和锰被氧化为Cr 2O 7 2-和MnO 4 - 的溶液共250ml。精确量取上述溶液10.00,加入BaCl 2 溶液并调节酸度,使铬

全部沉淀下来,得到0.0549gBaCrO 4 。另取一份上述溶液10.00ml,在酸性介质中用Fe2+溶液(浓度为0.075 mol?L-1)滴定,用去15.95ml。计算钢样中铬和锰的百分含量。 九、用盐酸处理Fe(OH) 3 、Co(OH)和NiO(OH)时各发生什么反应?写出反应式,并加以解释。 十、填空。 1.Cr 2O 7 2-色, Cr 2 O 4 2-色,CrO 5 色。 2.MnO 4-色,MnO 4 2-色,Mn2+色。 3.Fe(OH) 3色, Fe(OH) 2 色,Co(OH) 2 色,Ni2+色,Ni(NH 3 ) 4 2+ 色。 十一、举出鉴别Fe3+、Co2+、Ni2+、Cr3+、Mn2+离子常用的方法。 十二、金属M溶于稀HCl时生成MCl 2 ,其磁矩为5.0B.M。在无氧操作条件下,溶液遇NaOH溶液,生成一白色沉淀A。A接触空气就逐渐变绿,最后变成棕色沉淀B。灼烧时,B生成了棕红色粉末C,C经不彻底还原而生成了铁磁性的黑色物质D。 B溶于稀盐酸生成溶液E,它使KI溶液被氧化成I 2 ,但在加入KI前先加入NaF,则KI不能被E所氧化。 若向B的浓NaOH悬浮液中通Cl 2时,可得到一紫红色溶液F,加入BaCl 2 时, 就会沉淀出红棕色固体G。G是一种强氧化剂。 试确认各字母符号所代表的化合物,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十三、在酸性介质中,用锌还原Cr 2O 7 2-时,溶液颜色由橙色经绿色而变成蓝色。 放置时又变回绿色。试解释之,并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大学化学基础实验(G)》理论课程试卷及准确答案

浙江大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大学化学基础实验(G)》理论课程试卷 开课学院:理学院化学系任课教师: 姓名:专业:学号:考试时间: 60 分钟 一、选择题(共50分)(1-20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 1.若要使吸光度降低为原来的一半,最方便的做法是(C) A. 将待测液稀释一倍 B. 选用新的测定波长 C. 选用原厚度1/2的比色皿 D. 更换显色剂 2.用基准物质Na2C2O4标定KMnO4时,下列哪种操作时错误的?( A ) A.锥形瓶用Na2C2O4 溶液润洗; B. 滴定管用KMnO4标液润洗 C. KMnO4标液盛放在棕色瓶中; D. KMnO4标准溶液放置一周后标定3.实验室中常用的干燥剂变色硅胶失效后呈何种颜色?(C ) A. 蓝色 B. 黄色 C. 红色 D. 绿色 4.可用哪种方法减少分析测试中的偶然误差?(C ) A. 对照试验 B. 空白试验 C. 增加平行测试次数 D. 仪器矫正5.用基准硼砂标定HCl时,操作步骤要求加水50mL,但实际上多加了20mL,这将对HCl浓度的标定产生什么影响?( C ) A. 偏高 B. 偏低 C. 无影响 D. 无法确定 6.(1+ 1)H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C ) A. 2mol/L B. 4mol/L C. 6mol/L D. 8mol/L 7.常量滴定管可估计到±0.01mL,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在滴定时,耗用体积一般控制在:( B ) A. 10~20mL B. 20~30mL C. 30~40mL D. 40~50mL

8.定量分析中,基准物质是( D ) A. 纯物质 B. 标准参考物质 C. 组成恒定的物质 D. 组成一定、纯度高、性质稳定且摩尔质量较大的物质 9.测定复方氢氧化铝药片中Al3+、Mg2+混合液时,EDTA滴定Al3+含量时,为了消除Mg2+干扰,最简便的方法是:( B ) A. 沉淀分离法 B. 控制酸度法 C. 配位掩蔽法 D. 溶剂萃取法10.滴定操作中,对实验结果无影响的是:( C ) A. 滴定管用纯净水洗净后装入标准液滴定; B. 滴定中活塞漏水; C. 滴定中往锥形瓶中加少量蒸馏水; D. 滴定管下端气泡未赶尽;11.下列器皿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A ) A. 试剂瓶 B. 蒸发皿 C. 烧杯 D. 烧瓶12.下列仪器在量取或配制标准溶液前不需要润洗的是:(D ) A. 吸量管 B. 移液管 C. 滴定管 D. 容量瓶 13.鉴定Ni2+的试剂通常是下列中的哪一种?( A ) A.丁二酮肟 B. 硝基苯偶氮间苯二酚 C. 二苯基联苯胺 D. 硫脲14.实验室安全知识:因电器失火,应用下列哪种灭火器?( C ) A. 泡沫灭火器 B. CO2灭火器 C. 干粉灭火器 D. CCl4灭火器15.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溶液浓度时,会造成系统误差的是( A ) A. 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B. NaOH溶液吸收了空气中CO2 C. 每份邻苯二甲酸氢钾质量不同 D. 每份加入的指示剂量不同 16.有效数字位数是四位的数值是:( B ) A. 0.0002 B. 0.1000 C. 0.700×102 D. pH = 12.80 17.某同学用硼砂标定标准溶液实验中,溶解硼砂时,用玻棒去搅拌锥形瓶中溶液后,不经处理拿出瓶外,标定结果会:( A ) A. 偏高 B. 偏低 C. 不一定 D. 无影响18.分析过程中出现下面情况,哪些将造成系统误差:( D ) A. 天平零点突然有变动 B. 分光光度计的最后有波动 C. 滴定管读数最后一位估不准 D. 以含量为98%的硼砂标定HCl浓度19.阴离子分离鉴定实验中,Br2在CCl4层显示什么颜色?( A ) A. 橙色 B. 紫红色 C. 蓝色 D. 黄色

化学基础试题 会考专用

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说法正确的是() A.20278Pt和19878Pt的质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B.8个中子的碳原子的符号:12C C.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 D.Cl-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2.根据原子序数,下列各组原子能以离子键结合的是() A.2与8 B.6与16 C.8与14 D.9与11 3.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4g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N A B.1mol甲烷分子所含质子数为10N A C.1mol乙烯分子中的共价键是4N A D.标准状况下,22.4L乙醇的分子数为N A 4.苯加溴水后,溴水层颜色变浅,这是由于() A.溴挥发了 B.发生了取代反应 C.发生了萃取 D.发生了加成反应 )X Y Z A.X,Y,Z中X的单质最稳定 B.Y的氢化物为HY C.X能生成HXO D.能发生ZO2+2H2Z=3Z+2H2O的反应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4Cl中含有共价键,所以NH4Cl是共价化合物 B.阴阳离子之间有强烈的吸引作用而没有排斥作用,所以离子键的核间距相当小 C.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必是离子化合物 7.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https://www.360docs.net/doc/828562808.html,l4可由CH4发生加成反应制得 B.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Na2CO3溶液制得 C.糖类、蛋白质、油脂均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此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8.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聚氯乙烯塑料袋包装食品 B.等物质的量的乙醇和乙酸完全燃烧时所需氧气的质量相等 C.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D.检验乙醇中少量的水:加无水硫酸铜 9.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向蛋白质溶液中加氯化钡溶液以提纯蛋白质 B.向淀粉中加稀硫酸加热,冷却后再加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检验淀粉是否水解

基础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共20分) 1、主量子数n为4时,其轨道总数为,电子层电子的最大容量为。 2、根据共价键形成时原子轨道重叠方式不同,共价键可分为和两种。 3、在等温等压条件下,系统的焓变ΔH=。 4、质量作用定律适用的范围是。 5、用有效数字表示下列计算结果: (3.202+0.01301)×12.9= ; 158.7÷2 - 5.11×10-3 = 。 6、已知NaHCO3注射液的质量浓度为50g/L,则其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NaHCO3的摩尔质量为84 g/ mol)。 7、医学上的等渗溶液的渗透浓度范围是。 8、在NH4Cl-NH3•H2O的体系中,抗酸成分是。 9、用0.1 mol/L的NaOH溶液滴定0.1 mol/L的HC1溶液20 ml,选用的指示剂是 。 10、[Ag(NH3) 2]OH的名称是。 二、选择题(共20分) 1、下列各组量子数中不合理的是()。 A、n=2,l=1,m=0 B、n=3,l=2,m=1 C、n=2,l=2,m=l D、n =3,l=2,m=2 2、原子序数为7的氮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A、1S22S22P1 B、1S22S22P2 C、1S22S22P3 D、1S22S22P4 3、已知PC13分子中,中心原子采用不等性SP3杂化,则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A、直线型 B、平面三角型 C、三角锥形 D、正四面体 4、在水分子之间存在的主要作用力是() A、氢键 B、取向力 C、色散力 D、诱导力 5、下列各种函数中,不属于状态函数的是()。 A、恒压反应热 B、反应的焓变 C、系统的内能 D、物质的标准生成自由能 6、今有反应:A+B=C,其速率方程式为:u=kCAC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反应一定是基元反应 B、这反应一定是复杂反应 C、这是个一级反应 D、这是个二级反应 7、用万分之一的天平称取的质量为2.3801g一级标准物质K2Cr2O7,则其相对误差是()。 A、±0.0001 g B、±0.0002 g C、±0.004% D、±0.008% 8、会使红细胞发生皱缩的溶液是() (A) 10.0g/LCaCl2•2H2O(Mr=147) (B) 12.5g/LNaHCO3(Mr=84.0) (C) 9.0g/LNaCl(Mr=58.5) (D) 112g/LC3H5O3Na(乳酸钠,Mr=80)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室温条件下,任何水溶液都有[H+] [OH-]=1×10-14

最新分析化学第五版题库试题选编(第五章酸碱滴定法)

某三元酸H3A的p K a1= 3.96、p K a2= 6.00、p K a3= 10.02,则0.10 mol/L Na3A溶液的pH是-----------------------------------------------------------------------------------------------------------( ) (A) 8.01 (B) 10.02 (C) 11.51 (D) 12.51 (C) 2分(0302) HPO42-的共轭碱是---------------------------------------------------------------------------------( ) (A) H2PO4-(B) H3PO4(C) PO43-(D) OH- 2 分(0302) (C) 1分(0307) 0307 浓度相同的下列物质水溶液的pH最高的是----------------------------------------------( ) (A) NaCl (B) NaHCO3 (C) NH4Cl (D) Na2CO3 1分(0307) 0307 (D) 2 分(0309) 水溶液呈中性是指--------------------------------------------------------------------------------( ) (A) pH = 7 (B) [H+] = [OH-] (C) pH+pOH = 14 (D) pOH = 7 2 分(0309) (B) 2分(0314) 0314 某MA2型(M2+、A-)电解质溶液,其浓度c(MA2) = 0.10mol/L,则该溶液的离子强度为--------------------------------------------------------------------------------------------------------------( ) (A) 0.10 mol/L (B) 0.30 mol/L (C) 0.40 mol/L (D) 0.60 mol/L 2分(0314) 0314 (B) 2分(0321) 0321 在磷酸盐溶液中,HPO42-浓度最大时的pH是-----------------------------------------------( ) (已知H3PO4的解离常数p K a1 = 2.12, p K a2= 7.20, p K a3 = 12.36) (A) 4.66 (B) 7.20 (C) 9.78 (D) 12.36 2分(0321) 0321 (C) 2分(0339)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1][1]

教材编写体现:基础性、系统性、实用性、趣味性、创新性。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 第一章绪论 基础化学实验的目的和学习要求 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 第二章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实验室守则 实验室安全、事故防护与处理(实验室安全守则、实验室事故防护与处理、实验室消防器材和急救药箱) 环境保护与实验室三废处理 实验室用水(GB/T6682-92纯水的制备、质量检验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化学试剂(常用试剂的规格、试剂的保管和取用注意事项) 常用试纸(试纸的种类、试纸的使用、试纸的制备) 常用玻璃仪器、器皿和用具(李娴) 高压钢瓶的识别和使用 实验结果的处理(误差、有效数字、实验数据的表达与处理) 第三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技术 一、玻璃仪器的洗涤及干燥 二、加热(直接加热-煤气灯、酒精灯、酒精喷灯和电加热炉,水浴加热,油浴加热等)和冷却方法(冷凝、水浴、冰盐浴、制冷剂) 三、简单玻璃工技术(玻璃棒、滴管、毛细管等物品的自制、塞子钻孔) 实验1 玻璃仪器的洗涤和简单玻璃工操作 四、不同精度天平(含台秤)的校正方法和使用 实验2 天平称量操作 五、量筒、滴定管、移液管以及容量瓶的校正方法和使用

六、搅拌(人工搅拌、机械搅拌、电磁搅拌) 七、溶液浓度和溶液的配制 实验3 溶液配制和pH值测定(pH试纸、pH计) 实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八、干燥(烘干、真空干燥和干燥剂的使用) 九、结晶和重结晶 实验溶解度的测定 十、滤纸和滤器的使用 十一、固液分离(倾析、常压过滤、减压过滤、离心分离等) 十二、沉淀的转移、洗涤、干燥、灼烧 实验重量分析基本操作 实验食盐的提纯 十三、蒸馏(简单蒸馏、分馏、减压蒸馏、水蒸汽蒸馏)和回流 实验简单蒸馏 实验分馏 实验减压蒸馏 实验水蒸汽蒸馏 实验回流 十四、升华 实验 十五、萃取(液-液萃取、固-液萃取) 实验 十六、离子交换 十七、层析分离 十八、气体的制备、净化和吸收 十九、压力的测量与控制(包括压力计的校正和使用、真空的获得和检漏)二十、温度的测量与控制(热电偶、温度计的选择、使用和校正) 实验熔点和沸点测定

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试题

化学实验基本知识试题 6. a. 红色 b. 兰色 c. 无色 d. 7. 通常所说的浓硫酸的浓度为: a. 50% b. 75% c. 98% d. 100% 8. 1ng 为: a. 1X10 -3g b. 1X10 -6g c. 1X10 9. 摄氏 100o C 为: 绿褐色 (d ) (c ) -9 g d. 1X10 -12g (c ) a. 373.15K b. 273.15K c. 125K d. 473.15K 10. 有效数字 1.0079 、 32.06 和 26.017 相加,结果为: a. 59.0849 b. 59.09 c. 59.1 d. 59.085 11. 若需配置1M 的NaOH 溶液0.5L ,则需NaOH 固体: a. 10 g b. 20 g c. 30 g d. 40 g (b ) 12 . 若需配置1N 的KOH 溶液0.5L,则需KOH 固体: a. 10 g b. 28 g c. 56 g d. 33 g (b ) 13. 浓度为 98%,密度为 1.84g/cm -3 的硫酸的摩尔浓度为: a. 18.4 M b. 12.8 M c. 9.8 M d. 49 M (a ) 14. 实验试剂瓶的标签颜色为: a. 棕色 b. 蓝色 c. 红色 d. 绿色 (a ) 15. 化学纯试剂瓶的标签颜色为: a. 棕色 b. 蓝色 c. 红色 d. 绿色 (b ) 16. 分析纯试剂瓶的标签颜色为: a. 棕色 b. 蓝色 c. 红色 d. 绿色 (c ) 一、 单选题 1. 碱式滴定管内不宜装下列物质: a. 氧化剂 b. 还原剂 c. 水 d. 碱液 2. 酸式滴定管的下端具有: a. 玻璃珠 b. 橡皮管 c. 玻璃活塞 d. 其它 a ) c ) 3. 1升水的质量为 1000g 时的温度为: a. 0 o C b. 10 o C c. 25 o C d. 3.98 o C 4. 砂心漏斗不能用过滤下列液体: a. 水 b. 碱液 c. 酸液 d. 盐溶液 d ) b ) 5. 配置铬酸洗液时,加入浓硫酸应: a. 尽快地加 b. 缓慢的加 c. 无所谓 d. 静止时加入 b ) 洗液用到什么颜色时,就不能使用了 a ) b )

基础化学题库

选择题 1.下列有关偶然误差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D) A、偶然误差具有随机性 B、偶然误差具有单向性 C、偶然误差在分析中是无法避免的 D、偶然误差的数值大小、正负出现的机会是均等的2.如果要求分析结果达到0.1%的准确度,使用灵敏度为0.1mg的天平称取试样时,至少应称取:(B) A、0.1g B、0.2g C、0.05g D、0.5g 3.已知T(H2C2O4/NaOH)= 0.004502g·mL-1则NaOH溶液的浓度是:(A) A、0.1000 mol·L-1 B、0.05000 mol·L-1 C、0.02000 mol·L-1 D、0.04000 mol·L-1 1毫升H2C2O4相当于0.004502g NaOH,1升H2C2O4相当于4.502g NaOH,4.502/40=0.113接近A 4.下列各组酸碱对中,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C) A、H2CO3—CO32- B、H3O+—OH- C、HPO42-—PO43- D、NH3+CH2COOH—NH2CH2COO- 给出质子(H+)是酸→HPO42-,接受质子的是碱→PO43-。共轭酸碱对是二者之间仅差一个H+ 5.用25ml移液管移出的溶液体积应记录为:(C) A、25.0ml B、25ml C、25.00ml D、25.000ml 6.间接碘量法中正确使用淀粉指示剂的做法是:(D) A、滴定开始就应该加入指示剂 B、为使指示剂变色灵敏应适当加热 C、指示剂须终点时加入指示剂 D、指示剂必须在接近终点时加入 7.莫尔法测定Cl-所用标准溶液、PH条件和应选择的指示剂是:(D) A、AgNO3、碱性和K2CrO4 B、AgNO3、碱性和K2Cr2O7 C、KSCN、酸性和K2CrO4 D、AgNO3、中性弱碱性和K2CrO4 8.用佛尔哈德法测I-时,指示剂必须在加入过量AgNO3溶液后才能加入,这是因为:(C) A、AgI对指示剂的吸附性强 B、对I-的吸附性强 C、Fe3+氧化I- D、Fe3+水解 9.指出下列条件适于法扬斯测定Cl-的是:(D) A、PH=1~3 B、以K2CrO4为指示剂 C、滴定酸度威0.1~1mol·L-1 D、以荧光黄为指示剂 10、下列试剂中,可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是:(A)。 A、K2Cr2O7 B、NaOH C、H2SO4 D、KMnO4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指示剂的变色点即为化学计量点 B、分析纯的试剂均可作基准物质 C、定量完成的反应均可作为滴定反应 D、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称为标准溶液 12.将Ca2+沉淀为CaC2O4,然后溶于酸,再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H2C2O4,从而测定Ca 的含量。所采用的滴定方式属于:(B)。 A、直接滴定法 B、间接滴定法 C、沉淀滴定法 D、配位滴定法13.下列误差中,属于终点误差的是:(B)。 A、在终点时多加或少加半滴标准溶液而引起的误差 B、指示剂的变色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而引起的误差 C、由于确定终点的方法不同,使测量结果不一致而引起的误差 D、终点时由于指示剂消耗标准溶液而引起的误差 14.下列试剂中,可作为基准物质的是:(D)。 A、NaOH B、HCl C、KMnO4 D、K2Cr2O7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分析化学第五版题库试题选编(分析化学实验)

2分(1301) 1301 下表中的各种试剂按其纯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 代号 1 2 3 4 规格分析纯化学纯实验纯优级纯 (A) 1 , 2 , 3 , 4 (B) 4 , 1 , 2 , 3 (C) 4 , 3 , 2 , 1 (D) 4 , 2 , 1 , 3 2分(1301) 1301 (B) 2分(1302) 1302 重量法测定铁时,过滤Fe(OH)3沉淀应选用--------------------------------------------------( ) (A)快速定量滤纸(B)中速定量滤纸 (C)慢速定量滤纸(D)玻璃砂芯坩埚 2分(1302) 1302 (A) 2分(1303) 1303 重量法测定氯时,过滤AgCl沉淀选用-------------------------------------------------------( ) (A)快速定量滤纸(B)中速定量滤纸 (C)慢速定量滤纸(D)玻璃砂芯坩埚 2分(1303) 1303 (D) 2分(1304) 1304 体积比为1:1的HCl溶液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mol/L , 体积比为1:2的H2SO4溶液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mol/L。 2分(1304) 1304 6 , 6 2 分(1305) 各级试剂所用标签的颜色为(填A,B,C,D) (1) 优级纯_____________ (A)红色 (2) 分析纯_____________ (B)黄色 (3) 化学纯_____________ (C)蓝色 (4) 实验试剂____________ (D)绿色 2 分(1305) 1. D 2. A 3. C 4. B

化学基础试题A

选择题(A)(B)(C)(D) 1.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能鉴别下列哪组物质() (A)丁烷和1,3-丁二烯(B) 丁烷和1-丁炔(C)乙烷和乙烯(D) 丙烷和环丙烷2.下列不是有机化合物的是() (A) C2H5OH (酒精) (B) (NH4)2CO3(碳酸铵) (C) (NH2)2CO (尿素) (D)CH3COOH(醋酸) 3.下列化合物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A) CH3COCH3(B)CH3COOH (C)CH3CHO (D)CH3CH2OH (A) 丙酮(B) 乙醛(C) 乙醇(D)乙酸4.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A) H2O (B)CH3CH2OH (C)C6H5OH (D)CH3COOH (A) 乙醇(B) 水(C) 苯酚(D)乙酸 5.下列物质中沸点最高的是() (A) 乙醇(B) 甲醚(C) 乙酸(D)乙醛 (A) CH3CH2OH (B) CH3OCH3(C) CH3COOH (D)CH3CHO 6.下列化合物发生水解反应活性最强的是() (A) 酸酐(B) 酯(C) 酰胺(D) 酰卤 (A)(CH3CO)2O (B)CH3COOC2H5(C)CH3CONH2(D)CH3COCl 7.乙醇、丙醇混合后与浓硫酸共热,若反应生成醚类化合物,可能生成几种醚() (A) 2 (B) 3 (C) 4 (D) 5 8.禁止用工业酒精配制饮料酒,是因为工业酒精中含有少量的有毒的() (A) 甲醇(B) 乙二醇(C) 丁醇(D) 甘油 9.“来苏儿”的组成中有() (A) 苯酚(B) 乙醇(C) 甲酚(D) 甘油 10.以下各组化合物不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基础化学》复习题

《基础化学Ⅱ》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机基团叫做异丁基的是() 2、将下列化合物按沸点降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丁烷②己烷③3-甲基戊烷④2-甲基丁烷⑤2,3-二甲基丁烷 A ②>③>⑤>④>① B ③>②>⑤>④>① C ①>③>⑤>④>② D ②>③>④>⑤>① 3、下列碳正离子中,最稳定的是() A CH2=CH—CH2+ B CH3—CH2—CH2+ C CH3—CH+—CH3 D CH2=CH—CH+—CH3 4、结构CH3CH==C(CH3)2的烃中,下列哪种碳类型是不存在的() A 伯碳原子 B 仲碳原子 C 叔碳原子 D 季碳原子 5、下列各组物质中,用Br2/CCl4试剂不能加以区别的是() A 环丙烷和丙烷 B 环已烯和环已烷 C 1—丁炔和1—丁烯 D 苯和苯乙烯 6、分子式为C4H8化合物结构中,其中属于烯烃(包括顺反异构体)有()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7、按照“次序规则”基团大小的比较方法,下列四种基团中,其中最大的是() A —OH B —CH2CH3 C —COOH D —NO2 8、正丁烷最稳定的构象是() 9、下列有机物结构中不存在顺反异构体的物质是() 10、(反)1,2—二甲基环己烷最稳定的构象是() 11、在室温下往下列化合物中加AgNO3醇溶液,即可生成沉淀的是() A氯苯B1-氯乙烷C苄氯D1-氯丙烯 12、下列化合物在AgNO3/C2H5OH体系中最不易生成沉淀的是() A CH3Cl B H2C=CH-Cl C CH3CH2Cl D CH2=CHCH2-X 13、下列关于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历程特点描述,属于S N2反应的特点是() A 反应速率与碱的的浓度无关B反应分两步进行 C反应过程中生成活性中间体碳正离子D产物的构型完全转化 14、下列有机物发生硝化反应时,活性由强到弱顺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③>④>②>① D ①>②>④>③ 15、下列物质名称叫做(R)-2-溴丁烷的是() 16、根据休克尔规则,下列化合物具有芳香性的的是() 17、将下列化合物的沸点最高的是() A CH3CH2COOH B CH3CH2CH2OH C CH3CH2CHO D CH2CH2CH3

分析化学第五版题库试题选编(第九章重量分析法)

2 分(1001) 用重量法测定试样中钙含量时, 将钙沉淀为草酸钙, 高温(1100℃)灼烧后称量,则钙的换算因数为------------------------------------------------------------------------------------------------( ) A r(Ca) A r(Ca) (A) ─────(B) ────── M r(CaC2O4) M r(CaCO3) A r(Ca) M r(CaC2O4) (C) ────(D) ───── M r(CaO ) A r(Ca ) 2 分(1001) (C) 2分(1002) 1002 用重量法测定试样中的砷,首先使其形成Ag3AsO4沉淀,然后转化为AgCl,并以此为称量形式,则用As2O3表示的换算因数是-------------------------------------------------------------( ) (A) M r(As2O3)/M r(AgCl) (B) 2M r(As2O3)/3M r(AgCl) (C) 3M r(AgCl)/M r(As2O3) (D) M r(As2O3)/6M r(AgCl) 2分(1002) 1002 (D) 2 分(1003) 用重量法测定氯化物中氯的质量分数,欲使10.0mg AgCl沉淀相当于1.00%的氯,应称取试样的质量(g)------------------------------------------------------------------------------------ ( ) (A r(Cl) = 35. 5, M r(AgCl) = 143.3) (A) 0.1237 (B) 0.2477 (C) 0.3711 (D) 0.4948 2 分(1003) (B) 2分(1004) 1004 某石灰石试样含CaO约30%,用重量法测定其含量时,Fe3+将共沉淀。设Fe3+共沉淀的量为溶液中Fe3+含量的1%,则试样中Fe2O3的质量分数应不超过下列何数值时,所产生的误差才能≤0.1%---------------------------------------------------------------------------------------( ) (A) 3%(B) 1% (C) 0.1%(D) 0.03% 2分(1004) 1004 (A) 2分(1005) 1005 用重量法测定As2O3的含量时,将As2O3溶于NaOH溶液,处理为AsO43-,然后形成Ag3AsO4沉淀,过滤,洗涤,将沉淀溶于HNO3后,再以AgCl形式沉淀和称重,则换算因数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2分(1005) 1005 M r(As2O3)/6M r(AgC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