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告诉你:谁胜,谁负!

上甘岭告诉你:谁胜,谁负!(上)

【写在前面的话】美国人至今也想不通,上甘岭为什么会打不下来?美国的军事研究者们用电脑模拟得出的结论是,范弗里特如果不攻五圣山,而改为攻打西面的山谷地,也许(这里只能用也许,因为出自电脑模拟,尚未进入实战),凭借美军强大的机械化装备部队,共军的两个主力师(十五军四十六师加三十八军一一二师)是抵挡不住的。他们不准备认为上甘岭的失败是输给了中国军人,因为这似乎不是人力能够做得到的,可是二流部队的四十五师不但做到了,而且超出包括美国的全世界所料!电脑虽然软件精密、程序严格,但它毕竟只可以模拟常识性的东西,它永远也模拟不出一个民族重新觉醒时所能迸发出来的空前绝后的伟大力量!它也不可能自动编写这样的歌词:地陷进去独身挡,天塌下来双手擎!
啊,永远的上甘岭!
一、63年前的战火
古巴民族英雄、诗人何塞·马蒂说:对一个国家、民族贫穷、落后的痛苦体味最深的,莫过于它的军队。
1952年下半年,朝鲜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战争的层面达到白刃化。对于中朝任何一方来说,相对于1950年战争初期鸭绿江边的岁月,己方已经稍占“便宜”。在严酷的事实下,连雄心勃勃的金日成同志也开始放弃了“统一朝鲜,解放南方”的一厢情愿的梦想,此时社会主义阵营所要面对的是:我们能不能在美帝国主义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固守住这个共产主义在东亚的桥头堡?
尽管我们的宣传依然乐观,以至于假设让我们穿过岁月,就可以替亲密的战友--伟大的朝鲜人民复兴统一祖国的大业,然而,历史是不给情面的。正如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指着五十万分之一的地图时,对十五军军长秦基伟所说的那样:“五圣山是朝鲜中线的门户,失掉五圣山,我们将后退200公里而无险可守。你一定要记住,谁丢了五圣山,谁就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这句话,犹如晴天霹雳,至今记忆犹新,仍心有余悸!当时的事实:在九月和十月,联合国军连续攻下了北朝鲜军队重兵把守的“喋血山岭(BLOODY RIDGE)和“伤心岭(HEAR TBREAK RIDGE)”--由于朝方的杨胜忌败,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中朝双方对这两战的叫法,故以美方的称谓权当表述。尽管联合国部队损失了数千人,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达到了战略目的。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即五圣山--美方又称“三角形山”,很形象的称呼。
范弗里特将军预计仅以牺牲两百人为代价,最多在五天内拿下目标。为此,他动用了美军第七师、第187空降团、南朝鲜第二师、九师、加拿大步兵旅、菲律宾营、哥伦

比亚营、阿比西尼亚营等各种部队共七万余人的庞大兵力,战争机器瞬时加速运转。
志愿军方面,在敌情判断上出现了重大的失误:我方几乎将所有的火炮和十五军的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到了西方山谷地,而五圣山方向只留下了一个连秦基伟自己也承认算不上主力的四十五师,区区一万来人。唯一值得称道的是,如此一来,便创造出一个战争奇迹!
《毛泽东选集》里有这样两句话: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歼灭战,较有把握的兵力对比为三至四比一。五圣山下,敌人完全按照伟人的指示去做,并且加大了保险系数,多至六到七倍的优势兵力,至于火炮、飞机、补给等优势瞎子都看得见,至此,这场战役似乎没有探索的必要了。然而···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点半,震撼人心的战斗打响了!
范弗里特计划用一天时间夺下五圣山前的两个小山包--597.9和537.7北山高地。这两个高地背后的洼地里有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叫做上甘岭;这场战役,我方习惯就叫“上甘岭战役”,美军则称为“三角形山战役”。美军的320多门重炮、27辆坦克以每秒钟六发的火力密度将钢铁、火药倾泻到两个小山包上。前面已经说过,由于我军战略判断失误,即对敌主攻方向认识错误,在长达八个小时的战斗中,前沿部队未能得到有效的火力支援,一天伤亡五百五十余人。通往一线阵地的电话线全部中断(可见老电影《上甘岭》的拍摄,是何等的真实啊),四十五师师长崔建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敌人爬上前沿阵地,任由战士们各自为战······
在这一天里,敌人向上甘岭发射30余万发炮弹,500余枚航弹,上甘岭主峰标高被削低整整两公尺,寸草不生。即便这样,直到四天以后--10月18日,四十五师前沿部队才因伤亡过大,退入坑道,表面阵地第一次全部失守。该师逐次投入的十五个步兵连全部打残,最多一个连仅三十来人,少的编不成一个班。
19日晚,四十五师倾力发动了一次反击。597.9高地9号阵地上,美军在阵地顶部的巨石下掏空构筑了一个地堡,我军攻击受阻,这个地堡后来再现在电影《上甘岭》里。
十九岁的贵州苗族战士龙世昌,闷声不响地拎了根爆破筒冲上去,敌人炮兵实施拦阻射击,一发炮弹爆炸后,弹片将他的左腿齐膝炸断。据目击者几十年后所回忆:“那个地堡就在我们主坑道口上方,隔出大约四五十公尺。高地上火光熊熊,从下往上看,透空,很清楚。看着龙世昌是拖条腿拼命往上爬,把爆破筒从机枪眼里杵进去。他刚要离开,爆破筒就给里面的人推出来,哧哧地冒烟。他捡起来又往里捅,

捅进半截就捅不动了。于是龙世昌就用胸脯抵住往里压,压进去就炸了!他整个人被炸成碎片乱飞,我们什么也没找到······”
0号阵地上,135团六连仅存16个人,在对四个子母堡的爆破中,三个爆破组都没能接近地堡,在途中伤亡殆尽。只剩下营参谋长张广生、六连长万福来、六连指导员冯玉庆、营通讯员黄继光、连通讯员吴三羊和肖登良共六位同志。后来的事大家都很清楚,然而今天竟有人颠倒事实,污蔑英雄,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我们是不能再让英雄们沉默了,我们只有继续高举他们的战旗,打断未来任何侵略者的脊梁,使他们明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是不好惹的,绝对不好欺负的!

上甘岭告诉你:谁胜,谁负!(中)

光荣属于六连的英雄们!他们炸掉了三个地堡,付出的代价是吴三羊牺牲,肖登良重伤,黄继光爬到最后一个地堡前,全身已经七处负伤。当他挣扎着爬起来,用力支起上身,向战友们说了句什么,由于炮火的轰鸣和距离较远听不大清楚,只有指导员冯玉庆省悟了:“快,黄继光要堵枪眼了!”牺牲后的黄继光全身伤口都没再流血,地堡前也没有血迹--血都在看似咫尺其实不啻千里的路途中几乎流尽。这种超常的毅力、无畏的精神,不要说懦夫们不可想象,因而编造枝节来否定,来嘲笑;即令对一位敢于作出牺牲的人,也是难于断然决择的!英雄的业绩从来就是由他们自己谱写的,任何歪曲显得多么猥琐可痞!险恶可耻!
当时的目击者大都在后来的反击中牺牲,难能可贵的是万福来居然身受重伤,却又活过来!他在战地医院听到报上说,黄继光烈士仅仅追授为“二级战斗英雄”,那个忿怒啊,简直比要他的命更难受,他通过连部上书志愿军总部,坚决要求重评!志愿军总部遂撤销黄继光“二级战斗英雄”,追加“特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抚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手册,至今仅有杨根思和黄继光享有如此级别的殊荣!十五军战后编辑的《抗美援朝战争战史》中写道:“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地堡、堵敌人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
诚然,只有在毛泽东思想的教育下、在党的培育下,辉煌的时代才可能诞生这样辉煌的战士。这绝不是老生常谈,或被所谓“洗脑”的缘故;不,只有瞎了眼的人,才会这么说。他们实在无力想象出一个人拥有了高度觉悟的时候,会有怎样经典的体现。其实,跟他们说这些,等于白说了。换句话说,也只有这样一个民族的优秀儿女,才能这样地把个人的生与死置之度外!对反对者的反驳不再重复

,浪费时间。
20日晨,敌人再度反扑,上甘岭表面阵地再次失守。四十五师再无一个完整建制的连队,21个步兵连伤亡均过半。联合国军投入了十七个营,伤亡七千之众,也惨到每个连不足四十人。美国随军记者威尔逊报导:一个连长点名,下面答“到”的,只有一名上士和一名列兵。战斗很快进入了坑道战。电影《上甘岭》中主要反映的就是这一段战事,这个切口,我认为非常好!10月24日晚上,秦基伟的军部警卫连补充到一号坑道,120多号人穿过两道固定的炮火封锁线,连排干部只剩一个副排长,还有二十五个兵。战争异常激烈和残酷,为了和平,为了祖国东北大门的安全,更为了国家的声望,只能选择如此巨大的付出。
坑道里的志愿军战士为后方赢得了时间!10月30日,我军再次发起反攻。我军动用了133门重炮。美军第七师上尉尼基惊恐地告诉随军记者:“中国军队的炮火像下雨一样,每秒钟一发,可怕极了!我们根本没有藏身之地。”好家伙,每秒钟一发你就受不了,殊不知志愿军钢铁战士在10月14日遭逢的是每秒钟六倍的狂轰滥炸!
5小时后,志愿军战士收复主峰。次日凌晨,南朝鲜第二师三十一团和阿比西尼亚营反攻,共发动四十余次攻击。一天下来,全员上阵的三十一团便完全丧失了战斗力,直到朝鲜战争结束,这个团再难恢复元气。
11月1日,美七师、南朝鲜第九师再度反扑,但拂晓前反被我坚守部队趁机打出个漂亮的反击战,继又收复了597.9全部表面阵地。同时,我四十五师补充后用予反击配备的10个连也全部打光。11月15日,南朝鲜还不信邪,出动了第九师、美军187空降团分五路进攻,四十五师最后一个连队增援到位,打到下午三点,连长赵黑林趴在敌人尸体上写了个纸条派人后送,上面写着:我巩固了主峰,敌人上不来了。谁能读出这短短十余字里饱含的焦灼、艰辛、兴奋与苦痛哦······
当天,美国人即坦率地向新闻界承认:“到此为止,联军在三角形山是打败了!”这对骄横跋扈,刚从二战收获胜利、挟余威逞新勇的美国人来说,究竟意味什么?非常复杂,不可思议。
先后屯居过三四百人的一号坑道,只走出了八个人,下阵地的时候,又在炮火中牺牲了两位,赶到军部又被饼干和美式罐头撑死一个。随手抓把土,数出三十二粒弹片,一面战旗上有三百八十一个弹孔,一截一米不到的树干上,竟嵌入了一百多个弹头和弹片。你见过这样如此残酷如此激烈的战场“花絮”吗?
上甘岭战役,双方公布的伤亡人数有多种说法,但是,毫无例外的都有夸大对方损失,降低己方损失的毛病。我方

战报:歼敌两万五千余人,十五军伤亡一万一千五百二十九人,其中阵亡五千二百一十三人。美方战报是:自损九千余人,共产党死伤一万九千余人。但毫无疑问的是,是中国人守住了这个阵地,至于兵力和装备对比情况,文中已有较详尽介绍。需要强调的是:这片3.8平方公里的山头,曾经被侵略者和反侵略者的献血浸透了。

上甘岭告诉你:谁胜,谁负!(下)

在末尾这一集中,我想说一个故事。一个美国老兵哽咽中道出的真相(也许,您已经听过了,不要紧,再重复一遍,我再一次强调,它是真实的)。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美国老兵谢尔曼说:在一次战斗中,他和20多个伙伴穿着臃肿的棉袄,被看起来就像一群野人般的志愿军士兵打败了,当了俘虏。他们都在心里想,这回一定死定了!但乘胜追击的志愿军战士顾不上管理他们,只是把他们交给了后面来的一些朝鲜人民军后,又一路追击下去了。
他说,当他看到这些朝鲜军人们军容整齐、装备良好、举止文明时,就觉得有了安全感,然而,当他和被俘的伙伴们在这些朝鲜人的驱赶下离开了公路,押到一个无人的山洼里,勒令站成一列时,他偷看了一下,发现这些朝鲜士兵在另一边架起了机枪,眼中露出仇恨的目光,他突然明白了:妈呀!他们要屠杀俘虏了!
正当他在心中绝望地不停祷告上帝时,上帝真的出现了!一个偶然路过此地的志愿军小战士发现了眼前即将发生的这一惨剧(这个小战士在战争的折磨下,显得衣衫褴褛,邋里邋遢),他的情绪立刻变得不安和激动起来,嘴里不停地说着美国俘虏和朝鲜人民军谁也听不明白的话(我想应该是优待俘虏,缴枪不杀),但他们却都一下子弄懂他的心意,因为他就站立于机枪口下,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枪口,要保护这批俘虏。
那些准备杀掉这些美国俘虏的朝鲜士兵,在这个志愿军小战士不停地挥舞着一杆很长很陈旧的老式步枪的干涉下,心有不甘地放弃了行动。那个救了众人一命的小志愿军似乎还不放心,一直监督着直到他们遇见更多的志愿军时,这个小战士才把他们正式移交了。
他继续说,当他发现周围全部都是那样的小个子中国人时,他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出来,觉得生命才有了真正的保障,有希望再次回到他的加利福尼亚老家,那幢枞树林旁的木屋子,回到他的妻子和不满周岁的儿子的身边。
而今,他已进入耄耋之年。时间虽已磨平了战争的锋芒,甚至记忆不起弹孔和硝烟,然而,在这坎坷的60多年里,每当他听说中国有关的事情时,他总要在心中替这个永远无法知道姓名的中国人祈祷:
我的上帝

,我的兄弟!
亲爱的朋友,只要你不是铁石心肠的人,我相信你一定会同我一样被这个故事的细节感动得落泪!要不要我再重复一遍?大概不需要了。好啦,我们一起进入正文。
什么叫英雄?摧锋于正锐,挽澜于极危,可以视为英雄!
整个上甘岭战役中,天上没有出现过一架我们的飞机;地上没有坦克参战的记录;我们的炮火最猛烈的时刻,也不过是敌方的四分之一:美军总共发射了190多万发炮弹,五千多枚航弹,我们只有40多万发炮弹,而且几乎全是后期才用上的。
数百万发炮弹蹂躏着这两个区区3.8平方公里的小山头,这两个在范弗里特的作战计划里声称第一天就该拿下的小山头,却用自己的粉身碎骨验证了人民军队一往无前的精神,即只要这个军队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此役之后,美军再没有向我发动过营以上规模的进攻,朝鲜战局从此稳定在了38度线上。这一战奠定了朝鲜的南疆北界,打出了我们的军威,使得觊觎我国边界的贼子、强盗在十多年里不敢轻易地越雷池半步。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86年出版的五百万分之一的地图上,找不到海拔1061.7米的五圣山,却标出了上甘岭。这就是历史的崇山峻岭,让人们一眼就看见她:“呵,这就是上甘岭!”
1961年3月,中央军委从全军抽出三支主力:第一军、第十五军、第三十八军,交由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挑选一支,改建为中国第一支空降兵军种。这位上将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十五军,理由很简单:“十五军是个极能打仗的队伍,他们在上甘岭打出了国威、军威,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知道有个十五军!”
国家赢得了尊严,也赢得了地位,从此美国人将中国视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西方人的标准是:要想成为强国,你必须击败过另一个强国的军队--这在西方军界,是铁定的观点。指挥官们也赢得了荣誉,几十年后,秦基伟将军踌躇满志地登上国防部长的位置,未必不能说缘于上甘岭的关系。
历史已经记不起那一万多名在战火中浴血奋战的勇士们的姓名了,他们的身躯已经和朝鲜半岛的五圣山揉合在一起了。
我们没有足够的大炮,甚至于没有足够的反坦克手雷,当时前沿阵地上的战士们唯一希望的是多给配点手雷,因为这个东西“一炸一片”,炸碉堡也比手榴弹威力大得多。可是,这个东西我们当时造不出来,我们没有那么多钱去进口。美国人竟然可以动用B--29去轰炸一辆自行车,而我们手里的反坦克手雷像法宝一样的只能留给敌人的坦克,用来炸碉堡就算是很奢侈了。当年,美国随军记者贝文·亚历山大写

道:“(中国)部队进攻时通常主要依靠轻兵器,机枪和手榴弹。只有对付最有利的重大目标时,才肯动用迫击炮。”
“对一个国家、民族落后的痛苦体味最深刻的,莫过于它的军队。”这是何塞·马蒂说的,他是古巴独立运动和民族解放的先驱,爱国主义诗人。这就是我们可爱的战士--他们从不和自己的中国讲条件,没有任何多余奢求,绝不会因为没有空中支援而停滞不前,绝不会怪罪没有足够的给养,只要一息尚存,他们就绝不会放弃自己的阵地······他们甚至可以在长津湖摄氏零下20度的气温里整夜潜伏,身上仅仅只要单衣;他们可以在熊熊烈火中纹丝不动;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准备拎起爆破筒和敌人同归于尽······你想象得到吗?你不会怀疑吗?
舞台艺术往往是在现实的基础上有所夸张,比如说美国大片《珍珠港》吧,历史事实是:日军损失飞机九架,飞行员21人,其中没有一架战斗机,但大家不妨借一部来仔细数数看看,雷夫他们搞掉了多少架“零”式战斗机!可是再看一看我们的《上甘岭》、《英雄儿女》,可以说没有一部剧中的英雄事迹是胡编乱导的,如果要说不足,那只能是他们表现的还很不够,不能在屏幕上完整地再现每秒钟六发重磅炮弹爆炸时的震撼。
3.8平方公里的狭小面积,一日之内落下炮弹30余万发,这是个什么概念,能再演绎吗?一万余人,要对抗七万多人;前沿阵地上,经常是一两个残破的连对抗一两个齐装满员的团,而且几乎无炮火支援,普通弹药也常常供不上,一桶水、一箱弹药······甚至小到一个苹果,时常是牺牲好几条性命啊······
在这样的情况下取得的胜利,完全可以说是一个奇迹。美国人不是输给了地利,也不是输给了时间,还不是输给了天气;是他们忘却了拿破仑一百多年前讲过的话:“中国是一头睡着了的狮子,我希望它永远都不要醒来。”
上甘岭,不仅是一两个伟人的胜利,也不仅是几十个将军的胜利。当一个辉煌了两千年的民族破落后重新拾回自信的时候,这种力量才是真正可怕的!伟人和将军们所做的,恰好就在合理地凝聚和使用了这股伟大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