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案)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案)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案)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通过一个情境的设计,让学生学会地图的选择。然后分别设计了交通图,旅游图,等高线地形图以及土地利用图四幅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判读和使用,从而使学生了解获取地图信息的基本要领。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对图1-11A和图1-11B的对比分析,使学生学会正确的选择地图。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运用不同类型的地图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使学生能将有关地图的知识与技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系统和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地图的种类。

难点;地图的运用。

四、探究过程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学设计

一、教学总体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学会依据情况选择不同种类的地图。

技能目标:学会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问题,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区域范围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不一样。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使用。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地图。

●教学手段、方法

分组合作学习探究、设置情景法。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讲一讲】你知道有哪些类型的地图吗?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利用平面图是向别人介绍自己所在位置的一个好办法。其实,地图能够告诉我们的绝不只是位置,我们可以从地图中得到更多的信息。

【说一说】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地图,说说自己的发现。

(讲授新课)

【议一议】如果我想到杭州市区玩,身上却带了一张《世界政区图》,这合适吗?为什么?

师: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学会选择合适的地图是十分重要的。

【选一选】如果你是林胜强同学,要了解台湾你会选择什么地图?

【比一比】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观察教材图1-11-A和图1-11-B,看看它们有哪些异同?看哪个小组回答得多。

归纳:A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大,内容简单;B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小,内容详细。

【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反映区域范围越大的地图,图上内容越简单;反之,越详细;这是因为它们的比例尺不同,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选一选】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A图?在什么情况下选择B图?并说说理由。

【练一练】比较《浙江行政区划图》和《杭州行政区划图》的差异。

过渡:选择好合适的地图后,该如何使用地图呢?

情境:暑假期间,张京准备同妈妈从北京到杭州旅游。妈妈让张京来设计旅游路线,张京找来了一些地图,如《中国交通图》《杭州政区图》等,他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分小组展开竞赛。

1.引导学生读《中国交通图》,设计出从北京至杭州的最短铁路线。

2.让学生量算一下北京──杭州的距离。3.如果旅游时间为3天,最好采取哪一种交通方式?

4.根据《杭州旅游图》,设计出在杭州的游览路线。

情境2:出示图l-14

【想一想】

1.如果我想去爬山(飞来峰山),应该了解这座山的哪些情况?

2.从什么地图上可以获取这些情况?

3.你会画等高线地形图吗?

【画一画】请学生上台画出自己印象中的等高线地形图,并讲讲为什么这样画?

教师出示立体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师生共同发现:等高线较密的地方,地势越陡,等高线越稀疏的地方,地势越平缓。

【议一议】

1.图上河流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是这样分布的?

2.从山麓到山顶怎样走才能使爬山的距离最短?

3.如果从登山出发点出发,怎样走既近又安全?

情境3:出示图1-16。

【想一想】

1.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理解“农用地”和“非农业用地” 的含义(教师补充)。

2.1949年前的非农业用地是怎样分布的?有什么特点?

3.1985年前的非农业用地与1949年前的非农业用地相比,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4.1985年后非农业用地有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三)小结

【想一想】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问题?

(四)课外拓展

请展示你收集到的教材以外的地图,说说你会在怎样的情况下使用它们?

三、教学反思

我在讲“等高线地形图”时分别采用了以下三种教学方式。第一种教学方式:直接出示画好的等高线地形图,由教师解释其含义并在图上指出陡坡和缓坡的位置。第二种教学方式:

先让学生画出自己印象中的等高线地形图,由教师予以纠正并解释其含义,然后在图上指出陡坡和缓坡的位置。第三种教学方式:先让学生画出自己印象中的等高线地形图,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画,然后让学生对照立体图发现陡坡和缓坡的位置。

结果,我发现在三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的反应截然不同。第一种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不高。第二种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有所好转,但学生仍很被动。第三种教学方式,学生兴趣极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使整堂课都“活”了起来。

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生在第一种教学方式中完全是被动的,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是一个听众,只需进行机械记忆,不需要其他方面能力的发挥;第二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但学生仍不是课堂的主角,只是为教师搭好了“戏台子”;第三种教学方式既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一堂课的主人,同时使学生不但能知其然,而且也能知其所以然,实现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

可见,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愿学”。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由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爱学”,使学生学会主动积极地学习。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家乡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亲近感和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愿望。 能力: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知识: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初步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比较家乡与其他地区在地形上的异同,感知家乡的地形特点;探讨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来看,孩子生活的地方相对偏僻,农村孩子进城、出远门旅游的机会相对较少,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愿意从地图中看家乡。学生在三年级学习过简单的平面图知识,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地图学习从更多的视角来认识家乡。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四年级学生尽管对自己生活区域的地形特点的认识是感性的,但他们对整个家乡的地形地貌缺乏概念性的了解,也少有机会去认识其他地区不同的地形,缺乏对不同地形特征的了解与比较。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比较其他地区的地形异同,感知家

乡的地形特点。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探讨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要突破重难点,教师应从最基本的看图常识入手,建立学生的方向意识,认清基本的图例和不同颜色在地图上所代表的含义,教会学生比例尺和实际距离的换算,切实帮助学生学会识图。在地图学习中可以先由老师引导看过渡到同学合作看,再过渡到自己独立看图,循序渐进,突破难点。有的孩子的家乡的地理位置偏僻难寻,可以将寻找范围扩大到家乡所在的县、市、省一级。对于学生来源广泛的班级,可充分发动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用各种形式介绍自己家乡的地理、历史、人文等,既可以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也能够让学生们在比较家乡间异同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究发现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比较其他地区的地形异同,感知家乡的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 探讨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地图、本省或市地图、磁铁、刻度尺、彩笔、毛线。 学生准备:彩笔、纸张等相关学具。

【K12学习】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案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案 一、教学总体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学会依据情况选择不同种类的地图。 能力目标:学会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问题,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区域范围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不一样。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使用。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地图。 ●教学手段、方法 分组合作学习探究、设置情景法。 二、教学过程 【讲一讲】你知道有哪些类型的地图吗?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利用平面图是向别人介绍自己所在位置的一个好办法。其实,地图能够告诉我

们的绝不只是位置,我们可以从地图中得到更多的信息。 【说一说】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地图,说说自己的发现。 【议一议】如果我想到温州市区玩,身上却带了一张《世界政区图》,这合适吗?为什么? 师: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学会选择合适的地图是十分重要的。 【选一选】如果你是林胜强同学,要了解台湾你会选择什么地图? 【比一比】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观察教材图1-11-A和图1-11-B,看看它们有哪些异同?看哪个小组回答得多。 归纳:A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大,内容简单;B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小,内容详细。 【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反映区域范围越大的地图,图上内容越简单;反之,越详细;这是因为它们的比例尺不同,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选一选】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A图?在什么情况下选择B图?并说说理由。 【练一练】比较《浙江行政区划图》和《温州行政区划图》的差异。 过渡:选择好合适的地图后,该如何使用地图呢?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 江东中心小学教师:何会芬 教材简析: 教材是人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教学内容。本课从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家乡空间位置出发,让学生接触地图,初步掌握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能力,知道自己家乡在祖国的位置,了解地图上的一些简单用途,并且能够认识到在现代化城市中、在人民生活中地图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学生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 2、能够借助地图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3、比较家乡与其他地区地形的异同,初步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教学重点: 1、学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 2、看地图找到家乡的位置。 3、初步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知道自己的家乡是属于哪种地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一张中国地图、一张云南省地图、刻度尺、彩色笔、毛线。

学生准备:1、一张小的中国地图,绘图用的彩笔、贴画用的剪刀、胶水。 2、询问、翻阅自己家的户口本。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放歌曲《葫芦丝傣族歌曲》以及配合个地方特色图片欣赏) 1.师:每听到这首动听的歌,就让我忍不住想起了我那美丽的家乡。我的家乡在云南省德宏芒市。你呢? 2.师:同学们,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么样的一个地方呢? 小结:是啊,有的人认为家乡是可爱的,有的人认为家乡是美丽的,有的人认为家乡是物产丰富的……看来,每位同学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二、看地图,寻找家乡 1.提问:你的家乡在哪里?请用“我的家乡在省 市县”回答 2.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的哪个方位呢?请看,这是一幅中国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件)。大家看,我们的家乡云南省大致在祖国的哪个方位呢?你能指出来吗?下面我们就邀请五位同学上台做做游戏。(请出五位同学)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学设计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学设计 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矿区中学李凤玲(一)、设计说明: 本节课设计的主要依据是:?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后面两条,即“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内容以学生实践活动和教师设计的各种教学情境为主。 1、课程资源分析: 教材没有直接按地图的种类、不同比例尺地图的选择和地图上两点间距离的量算来安排教学内容,而是将这些内容,包括重难点内容进行极大的压缩,安排相应的课堂活动来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这就为教师提供了更大的拓展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求索空间,师生可以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资源。 2、主要内容的处理:核心内容放在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其次是地图上两点间距离的量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1)初步了解地图的种类,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学会用比例尺量算两点间实地距离。 2、过程与方法:1)用比例尺量算距离。2)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3)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具体内容设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传统学习方式。

(三)教学重点:用比例尺重算距离。 (四)教学难点: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1、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集中展示搜集的信息,运用图片、视频资料,用分组探究法发现、总结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 2、充使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六)教具准备:北京、杭州和包头市旅游资源简要介绍及图片资料,学生准备直尺、纸片;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三年级下册品德教案看地图找家乡_鲁人版

看地图找家乡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教学目标: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知识目标:了解识图常识,能辨认简单的图例、方向、比例尺,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能力目标:结合家乡地图,查找本地、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识图常识,能辨认简单的图例、方向、比例尺。 教学难点:结合家乡地图,查找本地、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 教学准备:中国地图、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现在的天气真是多变,前几天还寒气逼人,现在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课程标准:尝试从不同种类的地图和图表中获取所需要的社会信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学会依据情况选择不同种类的地图。 能力目标:学会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问题,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区域范围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不一样。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使用。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地图。 教学手段、方法:分组合作学习探究、设置情景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利用平面图是向别人介绍自己所在位置的一个好办法。其实,地图能够告诉我们的绝不只是位置,我们可以从地图中得到更多的信息。 【说一说】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地图,说说自己的发现。 (讲授新课)【议一议】如果我想到杭州市区玩,手上却带了一张《世界政区图》,这合适吗?为什么? 师: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选择合适的地图。 【选一选】如果你是林胜强同学,要了解台湾你会选择什么地图? 【比一比】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观察教材图1-11A和图1-11B①,思考 1、哪一幅地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大? 2、台湾省在两幅地图中内容的详细程度是否相同? 归纳:A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大,内容简单;B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小,内容详细。 【想一想】3、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 4、从两幅图中你人分别能了解到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A图?在什么情况下选择B 图?并说说理由。 引导学生发现:反映区域范围越大的地图,图上内容越简单;反之,越详细;这是因为它们的比例尺不同,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过渡:选择好合适的地图后,该如何使用地图呢? 情境1:暑假期间,张京准备同妈妈从北京到杭州旅游。妈妈让张京来设计旅游路线,张京找来了一些地图,如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杭州市交通图等,他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分小组展开竞赛。 【比一比】1.引导学生读《中国交通图》②,设计出从北京至杭州的最短铁路线。 2.让学生量算一下北京──杭州的距离。 情境2:如果张京同妈妈想到杭州西湖玩两天,利用杭州西湖游览图③(历史与社会图册)第7页,该怎样设计安排才能游览尽可能多的景点? 【比一比】出示《杭州西湖游览图》确定杭州西湖所在的位置,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安排各自的旅游线路,比比看哪个小组安排的路线最合适,走的重复路线最少(教师可在步骤上作适当的指导)。

地图上的家乡教学设计

《地图上的家乡》教学设计 导言:本人参加了省电教馆省教育技术研究协会“十二五”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传承土家文化的有效途径研究》(课题批准号:HNETR1415)的研究工作,根据研究方案,本人在土家族地理文化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将校本教材《地图上的家乡》的教学设计呈现如下: 【教材分析】 《地图上的家乡》是湖南省龙山县第二小学开发的校本教材中的第一课。教材全面展示了家乡的可爱、可亲与可喜,激发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地图上的家乡》作为校本教材的开篇, 以猜谜语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围绕如何在地图上寻找自己的家乡这一问题展开探究,孩子们通过在地图上寻找家乡的过程,掌握相关的地图知识,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会绘制家乡的交通路线图,以此给孩子建立一个科学的、正确的家乡地理观。它渗透着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等多层面的寻根教育。 【设计理念】 1、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地图,根据其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教师采用活泼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地图上寻找我的家乡的地理位置,让学生去了解一些简单的地图知识同时,认识地图的方位。 2、运用“对话找家乡”的形式,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家乡、为祖国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学情简介】 对于小学生来说,大部分孩子对家乡的概念不太清楚,教师课前要渗透什么是家乡,家乡与籍贯的区别,并让学生向家长了解自己的家乡在哪里。初步接触地图,本课的学习难度较大,课前的准备要充分,既要让学生自己学看地图,又要在课上采用一些活泼的游戏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认识地图,在地图上寻找家乡的兴趣。 【教学内容】

湖南省龙山县第二小学校本教材第1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祖国的版图。 2、初步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会绘制村庄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 学会利用各种手段,搜集相关信息,并能够很好地处理信息、整合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努力为改变家乡面貌做出自己的贡献。 3、培养学生对建设家乡的人们的感激、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从地图找到自己的家乡,全面了解自己的家乡。 2、能简单描述家乡的基本情况和绘制村庄示意图,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难点: 讲述家乡的基本情况和绘制村庄示意图。 【教学方法】 从生活实际出发,寻找教材与生活的链接点切入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指导他们沿着观察—实践—感知的思路,在开放式活动中认知家乡、感悟家乡,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准备】 地图、多媒体有关家乡基本情况的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案)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通过一个情境的设计,让学生学会地图的选择。然后分别设计了交通图,旅游图,等高线地形图以及土地利用图四幅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判读和使用,从而使学生了解获取地图信息的基本要领。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对图1-11A和图1-11B的对比分析,使学生学会正确的选择地图。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运用不同类型的地图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使学生能将有关地图的知识与技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系统和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地图的种类。 难点;地图的运用。 四、探究过程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学设计 一、教学总体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学会依据情况选择不同种类的地图。 技能目标:学会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问题,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区域范围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不一样。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使用。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地图。 ●教学手段、方法 分组合作学习探究、设置情景法。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讲一讲】你知道有哪些类型的地图吗?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利用平面图是向别人介绍自己所在位置的一个好办法。其实,地图能够告诉我们的绝不只是位置,我们可以从地图中得到更多的信息。 【说一说】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地图,说说自己的发现。 (讲授新课) 【议一议】如果我想到杭州市区玩,身上却带了一张《世界政区图》,这合适吗?为什么? 师: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学会选择合适的地图是十分重要的。 【选一选】如果你是林胜强同学,要了解台湾你会选择什么地图? 【比一比】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观察教材图1-11-A和图1-11-B,看看它们有哪些异同?看哪个小组回答得多。 归纳:A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大,内容简单;B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小,内容详细。 【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同?

在地图上找家乡教学设计

在地图上找家乡 教学目标: 1.知道地图有很多种类,了解地图的作用。 2.知道人们最常用的地图是政区图和地形图,初步学会阅读政区图和地 形图。 3.知道地图上的颜色和符号代表了不同的地理事物,熟悉几种常用的图 例。 4.了解家乡所在省、市或县的版图的轮廓特点。 重点难点: 1.让学生了解政区图和地形图的区别。 2.知道地图上的颜色和符号代表了不同的地理事物,熟悉几种常用的图 例。 教学过程: 【导入】在地图上找家乡 1、放视频《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2、同学们在刚才的歌曲中都唱到了什么? 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在地图上找家乡。(出示课题) 【讲授】认识地图 1、出示中国地图:师,看看我们中国地图的轮廓像什么?(像雄鸡) 对, 我们中国地图的轮廓就像一只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公鸡。地图的种类 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种,一种是政区图,一种是地形 图。(出示地图)观察它们有什么区别? 2、请大家把书翻开看一下第4页的内容(边读边画) 3、谁能说一说政区图和地形图的划分。 4、指着政区图上让学生说说北方都有哪些省,南方都有哪些省? 【活动】在地图上找自己的家乡 1、我们丹东在什么省大家知道吗? 2、老师就出生在我们辽宁省丹东市,这里就是我的家乡,同学们有没 有跟老师一样的。谁能到前面指一下我们的家乡在哪里? 3、学生分别到前面在地图上指出家乡并说说家乡的地理位置。 【练习】画家乡轮廓并介绍家乡特点 1、学生在地图上画出家乡轮廓图。 2、出示家乡轮廓图并说说像什么?

3、介绍家乡特点。 4、感受家乡的美(图片展示家乡的美景) 【作业】二十年后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你会为家乡的建设做些什么?

《地图》教案

地图 教学目标 1.看地图,明确地图的含义,了解地图的主要标识和功用。 2.会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问题,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意识到地图的重要性,体会地图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 4.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5.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6.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7.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8.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中国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划图,世界地图等)或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各种地图及麦哲伦环球航行船队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你知道有哪些类型的地图吗?它们有什么作用?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学生读图,收集标识的信息,初步了解地图标识的意义。 (1)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地图,四人小组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 (2)学生分组读图,收集信息。 (3)学生汇报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发现地图上有很多标识帮助人们读懂地图。 (4)出示书上地图,小组展开比赛,收集有关标识的信息,并把观察到的标识记录下来,看哪个小组找到的标识多。 (5)学生汇报交流,说一说常见标识的意义。 2.阅读资料,知道地图的三要素,进一步了解地图标识的功用。 三、综合运用。 1. 读青藏高原地形图和长江水系图,获得这两地的信息,体会地图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 (1)出示青藏高原地形图和长江水系图,小组说一说从图上了解青藏高原和长江流域的哪些信息。 (2)通过交流汇报,体会地图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同时使学生的知识再次迁移,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逐步深入,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发展。 2. 学生在世界地图上画出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进一步了解地球是球形的。

大班社会活动家乡的地图教案反思

大班社会活动家乡的地图教案反思 大班社会活动家乡的地图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认识中国地图和江西省地图,并能从中国地图上指认出江西省的位置,知道江西4-5个主要的市区名称及位置,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社会活动课,快来看看家乡的地图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认识中国地图和江西省地图,并能从中国地图上指认出江西省的位置。 2、知道江西4-5个主要的市区名称及位置。 3、感受中国地图和江西省及其各地市地图轮廓像什么,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中国地图和放大的江西省地图,幼儿用书,练习册。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进入课程主题。 1、我们这里大部分都是江西的小朋友,你知道自己是江西哪个地方的人吗? 2、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经验进行回答。 二、认识江西省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1、出示中国地图:有谁知道这是什么?它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像什么?(不强调固定答案。) 2、有谁知道咱们江西省在什么地方?请上来指一指。请几位幼儿依次上来指认江西省所在的位置,最后老师用手指描画出江西省的轮廓。

3、江西的地图轮廓像什么呢?(启发幼儿大胆想像,幼儿在说像什么的时候,还要请幼儿说清“从什么方位看,头在哪里,身体、尾巴等在哪里?”) 三、认识江西各地市的地图。 1、出示江西省放大的地图:刚才我们知道了江西是中国的一个省份,是“鸡妈妈身体上的一个部分”,老师这里还有一张放大的江西省地图请你们看一看。 2、江西省其实还可以划分为许多市县,我们现在所在的城市叫什么?你能在地图上指出它在什么位置吗? 3、幼儿尝试在地图上找出自己所在地的位置,并集体验证。 4、引导幼儿知道江西省其他主要的城市:你们还知道江西有哪些城市?你去过那里吗?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们的位置吗? 5、幼儿讲出自己知道的城市,并试着在地图上指一指。在幼儿指认后,老师告诉幼儿正确答案,带领幼儿念一念地名,如新余、景德镇、南昌、吉安、赣州等。 6、请你找一个你喜欢的地区,然后说说它的轮廓像什么?幼儿根据自己的想像回答。 7、小结:刚才小朋友把各个地区的轮廓想像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动物或植物,都很像,我相信,你们还会想象出更多的东西。 四、带领幼儿玩“快速找地名”的游戏。 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老师在大图上指出某一个地区,请幼儿在幼儿用书上找到相应的地点,并回答出它叫什么地名。 五、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知道了江西是中国的一个省份,知道了江西省有许多市县,如新余、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填图题精选练习 1.读我国地形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 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产地,耕作制度是▲ 。(2分)(2)B是▲ 高原,由于该地区土质疏松,使流经该地区的我国第二大河下游成为▲ ,治理这一问题的最根本措施是▲。(3分)(3)C地濒临什么海洋?该地区夏季盛行什么风?(2分) (4)D地区独特的灌溉系统是什么?该地区什么时候正式归入中国版图?当时管辖该地区的行政机构叫什么?(3分) 2.读世界局部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说出A、B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A______(大洋)B__________(海峡) (2分)(2)用字母①在图中标出叙利亚所在的位置。CDEF四幅图中,符合叙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的是_______(填字母) ,并说说叙利亚与利比亚在海陆位置上的相同点。(3分)(3)有人说:“乙地区是一个以热带为主的地区”。图中体现这一结论的信息是___ 1分) (4)图中乙地区与我国广州一带的纬度大致相同,自然景观却相差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 (1分) (5)从甲国河流流向可以看出,甲国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1分)

3..观察图片,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 ② ③ ④ (1)请用所学知识填写下表空白处。(填图片序号)(2分,每空0.5分) (3)分析图片④中事物出现的原因。(2分) (4)为促进图片①、④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两地区可以互相提供哪些帮助?这体现了发展区域经济的什么原则?(3分) 4.小王同学做了一个题为《影响国家农牧业发展的诸多条件》的拓展探究。请你协助他完成探究内容。 (1)在观察国家的地形及气候图后,列表整理归纳,并得出结论。 结论一:因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以美国中部是 ③ (写出两种作物.... 名称)

大班社会活动家乡的地图教案反思

大班社会活动家乡的地图教案反思 1、认识中国地图和江西省地图,并能从中国地图上指认出江西省的位置。 2、知道江西4-5个主要的市区名称及位置。 3、感受中国地图和江西省及其各地市地图轮廓像什么,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中国地图和放大的江西省地图,幼儿用书,练习册。 一、谈话活动进入课程主题。 1、我们这里大部分都是江西的小朋友,你知道自己是江西哪个地方的人吗? 2、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经验进行回答。

二、认识江西省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1、出示中国地图:有谁知道这是什么?它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像什么?(不强调固定答案。) 2、有谁知道咱们江西省在什么地方?请上来指一指。请几位幼儿依次上来指认江西省所在的位置,最后老师用手指描画出江西省的轮廓。 3、江西的地图轮廓像什么呢?(启发幼儿大胆想像,幼儿在说像什么的时候,还要请幼儿说清“从什么方位看,头在哪里,身体、尾巴等在哪里?”) 三、认识江西各地市的地图。 1、出示江西省放大的地图:刚才我们知道了江西是中国的'一个省份,是“鸡妈妈身体上的一个部分”,老师这里还有一张放大的江西省地图请你们看一看。 2、江西省其实还可以划分为许多市县,我们现在所在的城市叫什么?你能在地图上指出它在什么位置吗?

3、幼儿尝试在地图上找出自己所在地的位置,并集体验证。 4、引导幼儿知道江西省其他主要的城市:你们还知道江西有哪些城市?你去过那里吗?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们的位置吗? 5、幼儿讲出自己知道的城市,并试着在地图上指一指。在幼儿指认后,老师告诉幼儿正确答案,带领幼儿念一念地名,如新余、景德镇、南昌、吉安、赣州等。 6、请你找一个你喜欢的地区,然后说说它的轮廓像什么?幼儿根据自己的想像回答。 7、小结:刚才小朋友把各个地区的轮廓想像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动物或植物,都很像,我相信,你们还会想象出更多的东西。 四、带领幼儿玩“快速找地名”的游戏。 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老师在大图上指出某一个地区,请幼儿在幼儿用书上找到相应的地点,并回答出它叫什么地名。 五、结束活动。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评课稿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评课稿 初中部社政组韩平 今天和组内的同事一起听了姚继梅老师执教的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一课的第一课时,这节课给人总体的印象是整节课脉络清晰,过渡自然,环环相扣,如高山流水,老师在台上讲课时神采飞扬,严谨亦师,在学生中间辅导时亲切亦友,整堂课学生兴趣浓厚,或听或讲或说,无不参与其中。细细品来,总结出这节课有以下诺干亮点: 首先,这节课通过教学大纲确定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并通过各种手段了落实了重点和难点。其实课堂上的热闹并不能完全说明一节课是否上的成功,真正成功的课不仅要学生参与其中,还要把教学目标完成,把重难点落实了,学生掌握了,这才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姚老师的这节课展示给大家的就是这样的一节完成了教学任务的标准课。 其次,这节课的导入是用“2013年1月27日,温州3名驴友在乐清爬山,由于不熟悉地形,野外生存经验不足,一人不小心从山崖摔落。”和“2013年6月23日驴友一行8人穿越温州苍南县莒溪大峡谷,随后在崎岖的山路上,14岁的小驴友小温在峡谷中失踪。”这两条新闻导入新课,效果非常好,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这点很值得我们学习,理由有两点,一是社政课本身是一门与社会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新闻的引入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习惯;二是引用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可以更快的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第三,复习旧知,巩固新知,双剑齐下,消灭教学任务。姚老师在整节课过程中,复习了旧知“地图的语言”,又穿插了一些精心挑选过的练习,及时巩固了新知,这样做正迎合了社政课由开卷考试转变为闭卷考试的需要。 第四,姚老师很注意和注重学生的学习生成,在整堂课中先后出示了五张图片和二个视频,并适时的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来发现新知,让学生来总结规律,真正把学校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落到了实处,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五,板书的设计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 第六,课件制作非常精美,可见姚老师在备课时是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的。这样熟练适时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为学生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从地图上看家乡教案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从地图上看家乡》教案 《从地图上看家乡》教案 课题1用心体会家乡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特点和风俗习惯。 2、认识家乡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特点和风俗习惯,认识家乡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关于四川省一些资料。 2、布置学生收集家乡广东省的一些资料(包括风俗习惯、旅游胜地、名人事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祖国是个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的国家。每一省市都具有不同的地方特色,但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天府之国”这个好地方呢?它是哪里你们知道吗? (二)阅第10页,议论一下四川省的情况。 (三)全班讨论。 1、四川小朋友是怎样讲述自己的家乡的,她都介绍了哪些方面?(从地形、地貌、特产、风俗习惯作介绍。) 2、现在我们对四川小朋友的家乡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分四人小组一起再用心体会一下四川这个好地方,看看哪里还需要补充了解的地方,先小组商量讨论,如果还无法理解的再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3、集体探讨:(着重补充介绍以下问题) 1、什么是丘陵、盆地? 丘陵是指一般海拔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起伏不大,坡度较缓,地面崎岖不平,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

盆地,顾名思义,就像一个放在地上的大盆子,所以,人们就把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者丘陵)的盆状地形称为盆地。 乐山大佛、都江堰、九寨沟风景区的补充介绍。 吃辣食、川剧变脸的补充介绍。 四川名人介绍。(李白、苏东坡、巴金、郭沫若、邓小平等) 着重介绍我国老一辈领导人邓小平和我国著名的诗人李白。 (邓小平是我国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领导者,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为唐诗的繁

小学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教案看地图找家乡教案

《看地图、找家乡》课堂实录 教学目的: 1.知道“图例、比例尺、方向”是地图特有的语言,能借助它们读懂地图,找到家乡和老家。 2.了解家乡和老家的特点,激发学生爱家乡、爱老家的情感。 3.培养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调查、获取资料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见目的1、3 教学准备: 1.师设计调查表,鼓励学生自主调查家乡和老家。 2.教师针对学生情况完成自己的调查报告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识地图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的方法也很多。今天,我们要从认识地图开始来认识自己的家乡。(出示中国政区图)地图就像一幅画,它用自己特有的语言向我们传递着信息。瞧,比例尺、图例、方向就是地图特有的语言,是读懂地图的关键。谁认识它们?能为我们介绍介绍吗? 生:比例尺表示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图例表示各种事物的符号,如:▲表示山峰,☆表示我国的首都北京。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师:真不错,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比例尺和图例在地图上有说明(指图),方向是数学老师讲过的。 师:真是一个能干的孩子,懂得把各科知识联系起来用。 二、了解家乡 师:读懂了地图,我们来找一找家乡在祖国的什么位置。通过课前调查,我们知道全班只有几个同学的家乡不是重庆,这几位同学愿意先给大家介绍介绍自己的家乡吗? 生:(介绍时先在展示台上标出家乡名称,再具体介绍家乡在祖国的什么位置,有些什么特点。)

师:(上海)多美的地方啊!不愧为中国的东方明珠。 (温州)听了你的介绍,我觉得温州真是个好地方,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看一看。 (杭州)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曾经去过杭州,那儿的确很美,有机会,同学们可以去亲身感受一下。 师: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梁老师的家乡也在美丽的山城重庆,它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家乡重庆。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家乡重庆位于祖国的什么位置?它的周围有哪些邻居?邻桌的同学可以相互议一议。 生:重庆位于祖国的西南方向,它的西面是四川,北面是陕西,东面是湖北、湖南,南面是贵州。) 师:关于家乡,你们在调查中还了解了些什么?(出示建议:讨论小组找到的资料,可以相互补充;讨论时声音不要太大;勾出你们认为特别能体现家乡特色的资料,推选一位同学上台介绍。)这是梁老师的建议,有补充吗?那好,开始讨论吧。 师:讨论得很激烈,哪个组愿意来介绍自己的资料。 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资料 ①人口、面积(3000余万,8.2万平方公里) ②风景点(四面山、长江三峡、黑山谷、万盛石林、南北温泉……) ③特产(江津米花糖、红橘,合川桃片,白石驿烤鸭,山城火锅,夜景……) ④称号 (重庆得名是庆贺双重喜庆之意,简称“渝”;山城:城在山上,山在城中;江城:长江、嘉陵江在城市中央交汇;雾都:冬季雾多;火炉:夏季长,温度高──气候;第四个直辖市) ⑤文化、习俗(巴渝文化,大后方抗战文化,长江三峡文化……) ⑥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历史名城,红岩精神) 师:刚才好几个同学的介绍都提到了重庆的山多而陡,路也很难走。这些与它的地形特点有很大的关系。 师:(出示教材中的地形图)请仔细读读这张地图,想一想家乡的地形与图中哪个小朋友的家乡更像一些呢? 生:重庆的地形与家在山地、丘陵的小朋友的家乡更像一些。 第二课时

第一单元复习 从地图及图表中获取信息

第一单元复习从地图及图表中获取信息课题《从地图及图表中获取信息》课型复习课 课程标准1-4-1 认识地图三要素,知道地图的基本种类,运用地图获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1-4-2 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教学要求 1.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等,并能利用它们分析区域地形、地势的特点。 2.学会依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种类的地图,如旅游图、城区图、政区图和交通图等,从图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3.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目标 【教师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教师提供资料,指导学生在分析不同比例尺地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师创设情境如登山、旅游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合适的地图,并从地图上获取需要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阅读、逐步发 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通过个体的自主探究或小组的合作探究,的出正确的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 力。 【学生的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地图的种类,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增强获取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阅读观察——主动提问——主动探究——得出结论— —学以致用。在此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主动提出问题和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强自己与 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正确阅读地图,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比例尺大小的区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再过半个月就放寒假了,老师想组织一次有意义的高中同 学聚会,请同学们给老师出出主意。 老师跟老师的同学们商量了一下,决定组织去滑雪。同学们想一想都可以通过哪些方法与途径了解有关滑雪的资料。 同学们各抒己见,说出组 织各种活动,并阐明这样组织 的理由。 同学们自由发言,说出我 们获取信息的渠道。 以谈话的方式, 让学生帮教师出主 意,引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有话可说,激 发学生的思维,并培 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

(七年级地理教案)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案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一、教学总体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学会依据情况选择不同种类的地图。 能力目标:学会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问题,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区域范围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不一样。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使用。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地图。 ●教学手段、方法 分组合作学习探究、设置情景法。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讲一讲】你知道有哪些类型的地图吗?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利用平面图是向别人介绍自己所在位置的一个好办法。其实,地图能够告诉我们的绝不只是位置,我们可以从地图中得到更多的信息。 【说一说】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地图,说说自己的发现。 (讲授新课) 【议一议】如果我想到____(省、市、区、县)区玩,身上却带了一张《世界政区图》,这合适吗?为什么? 师: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学会选择合适的地图是十分重要的。 【选一选】如果你是林胜强同学,要了解台湾你会选择什么地图? 【比一比】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观察教材图1-11-A和图1-11-B,看看它们有哪些异同?看哪个小组回答得多。

归纳:A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大,内容简单;B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小,内容详细。 【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反映区域范围越大的地图,图上内容越简单;反之,越详细;这是因为它们的比例尺不同,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选一选】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A图?在什么情况下选择B图?并说说理由。 【练一练】比较《浙江行政区划图》和《温州行政区划图》的差异。 过渡:选择好合适的地图后,该如何使用地图呢? 情境1:暑假期间,张京准备同妈妈从北京到温州旅游。妈妈让张京来设计旅游路线,张京找来了一些地图,如《中国交通图》《温州政区图》等,他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分小组展开竞赛。 【比一比】 1.引导学生读《中国交通图》,设计出从北京至温州的最短铁路线。 2.让学生量算一下北京──温州的距离。 3.如果旅游时间为3天,最好采取哪一种交通方式? 4.根据《温州旅游图》,设计出在温州的游览路线。 情境2:如果张京同妈妈想到楠溪江玩两天,该怎样设计路线? 【比一比】 出示《楠溪江旅游图》确定楠溪江所在的位置,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安排各自的旅游线路,比比看哪个小组安排的路线最合适,走的重复路线最少(教师可在步骤上作适当的指导)。 【想一想】 1.你准备从哪儿进?哪儿出?(第一步:找到进入风景区的入口。) 2.为了缩短行程,应选择哪个饭店?(第二步:由于要在风景区内玩两天,所以必须找一个晚上住宿的地方。) 3.你打算第一天游哪些景点?第二天游哪些景点?(第三步:大致确定出第一天和第二天分别要游览的景区。) 4.在图上画出你第一天和第二天的行程线路。(第四步:具体确定每天的旅游线路。) 拓展:如果你是一位小导游,你能为张京介绍楠溪江沿岸的风土人情吗? 请各组派代表当小导游介绍本组的设计路线。 情境3:出示图l-14

看地图找家乡教学设计

看地图找家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体现的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而人教版教材不但在这几方面允分体现和锻炼了学生的共同合作解 决问题、自主收集材料解决问题和进行课内外的延伸探究的能力, 而且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就本课而言能 使学生具有家乡人的自觉意识和归属感,同时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 部分,感受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唤起学牛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学情分析 对于家乡的了解学生们现在并不陌生,因为现在的信息媒体很多,获得信息的渠道也很多,要想了解自己的家乡,可以通过这些渠道 获取相应的知识.所以,对于我们这一课来说,学生获取厂资料,就 可以很好地完成本课知识的掌握。 教学目标 1.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比例尺、图例。 2.能借助地图了解门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3.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 课前指导活动及相关资源、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中国地图。 2.学生课下查阅有关地图和自己家乡的相关资料,收集家乡变化的图片。 3.学生准备白纸和彩笔。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 师:老师现在给同学们朗诵一首占诗,同学们体会一下古诗所要描写的意境是什么? 师: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生: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从小离开家乡,长大以后0叫到家乡,家乡的乡音没有改变,但是两鬓已经斑白,儿童见厂他不认识他, 问他是从哪里来的客人。 生:这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师:真不错,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那是我们生长的地方,我们从小喝着家乡的水长大,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刘我们都是那 样的亲切。我们的家乡在哪里?让我们从地图上找一找自己的家乡吧! 活动一:看地图找家乡 (出示中国地图)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吗7 生:中国。 师:很好,这是中国政区图。 师:老师现在对这幅地图有不解的地方想问问大家,有哪个同学能帮帮老师,解决这些问题?问题就是我想从地图卜知道中国有多大?它们各省的行政中心在哪里?中国的首都又是在哪里?怎样才能在地 图上辨别出方向来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