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的对立与统合

大数据时代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的对立与统合
大数据时代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的对立与统合

大数据时代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的对立与统合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历来注重定性分析而忽视定量分析,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传统。然而,学术界目前在定量与定性分析孰轻孰重问题上仍然莫衷一是。面对信息量的快速增长和数据结构的差异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也必须在对立与统合中实现新的平衡。无论定量与定性方法以何种形式展现,它们始终都属于工具主义范畴。从工具主义走向建构主义和实证主义是学术研究者们在大数据时代的首要任务。研究方法是开启新的思想认知的钥匙。

【关键词】大数据定量定性

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它们共同构成了群体认知的智慧。纵观东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史,我们会发现它们的发展并不均衡。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一直被看做是西方世界文明崛起的标志,从哥白尼与伽利略时代的日心说到牛顿三定律,再到三次工业革命,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总体上要领先于社会科学,但两者间的差距并不明显。相比之下,东方世界的科学发展脉络则更有趣。很多人认为在1860 年洋务运动兴起之前,中国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或者说尚未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体系。换言之,社会科学的繁荣遮住了自然科学的光芒。《论语》《大学》和《中庸》等似乎更多体现了古代哲学、文学和史学等领域的兴盛。有西方学者认为,中国人更擅长于形象思维,即善于运用具体的场景或情节思考问题,其流传已久的四大名著无不是以具体

的故事情节和思想内涵见长,而在抽象思维方面则劣势明显。事实也的确如此,我们在自然科学的理性探索方面确实建树不多,而在社会科学方面也普遍缺少深层次的思辩精神。对此,笔者认为上述观点表面上是在阐述东西方科学发展失衡的原因,但却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滞后,尤其是在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的运用方面。这也是困扰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发展的现实问题。大数据时代下,中国社会科学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信息超载挑战,如何能够在大量的抽象数据中发现基本规律和进行规范与实证分析是学术界必须正视的问题。鉴于此,笔者对大数据时代下社会科学方法的对立与统合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其研究视角是基于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的差异性而展开。

一、相关概念梳理

“大数据”的英文表述是“big data”,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

学报对它的描述是4V+1C,即多样化(Variety)、海量(Volume)、快速(Velocity)、灵活(Vitality)和复杂(Complexity)的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大数据”一词首次进入公众视野是在2011 年5月,EMC 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第11 届EMC World大会以“云计算相遇大数据”为主题着重展现当今世界两个最重要的技术趋势。此后,大数据概念陆续进入了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报告《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新领域》、2012 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报告《大数据,大影响》和2012 年3 月奥巴马政府提出的《大数据研究和发

展倡议》等文件中。目前,我国尚未正式提出这一概念,但在许多领

域都已展开与“大数据”相关的若干技术创新工程,在此不一一论述。大数据的出现绝非偶然,它是信息化、网络化社会高度发达的结果。大数据的规模与形式早已超出了传统数据处理方法所能管理和分析的能力。对于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们而言,数据架构与数

据整合的调整已经迫在眉睫。从学理上讲,如果能从纷繁复杂的大数据中提取出最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那么我们就能更精确地把握社会科学的研究导向。

定量与定性分析是社会科学研究常见的方法,前者倾向于使用直观的数据、模型或数学公式来分析论证复杂的问题,其作用是化繁为简,逻辑性和准确性更高,故而受到很多学者的青睐;后者注重价值和事实判断,它以经验描述为基础、以归纳逻辑为核心。虽然定性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定量方法的不足,但其缺陷在于它的推

理往往缺乏严格的公理化系统的逻辑约束,从而导致其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如果从定义角度加以阐述的话,我们可以做如下总结:定量方法是采用标准程序检验理论、建立事实、说明事物内在关系的统计性描述,其事实与价值相互分离;定性方法是采用非标准程序描述和理解多种事实或现象,其事实与价值难以分离。哲学上阐释的质量互变规律同样适用于此,质性研究突出思辩性和价值判断,而量化研究侧重于连续性和价值中立。谈到定量与定性分析就不能不提及工具主义、建构主义和实证主义。工具主义研究途径强调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正确的方法是所有研究的基础。对此,笔者表示赞同。在信息量迅速膨胀的大数据时代,社会科学的确应该思考新的研究路径

和信息处理方法,而不能继续在浩如烟海的数据中无法自拔。然而,工具主义所倡导的至上性却是笔者反对的。工具不能取代思想成为主题,否则岂不是舍本逐末? 至于建构主义,其基本出发点还是认知论,只不过它不再刻意强调工具的主导性,而是将目光转向具体的研究背景。与工具主义相比,建构主义在研究主题方面前进了一步。实证主义则是朴素的现实主义,是客观主义的认识论,其实证研究主要体现在定量分析方面。

二、定量与定性之间的分歧

近年来,学术界对于定量与定性研究的必要性和发展前景一直争论不休,大体上可以分为激进和保守两大派别。激进派认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进一步推动定量方法在社会科学的应用范围,定量取代定性研究已成为大势所趋。保守派则认为,思想是研究价值的终极所在,而这正是注重思辩性分析的定性研究的长处,所谓的定量研究充其量不过是实证工具而已。从上述观点来看,两派的观点尽管针锋相对,但它们都并没有彻底否定对方所持的观点。分歧在于哪一种方法能够在未来社会科学研究中占据主导性地位。令人欣慰的是,两派学者都认可研究方法和分析路径在社会科学中的重要角色,并未否认思想主体的价值。此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激进派大都是年轻学者,他们深受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传统的影响,主张采取以量化分析为主,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完善的论证体系来做学问;保守派主要以老一代的学术前辈为代表,他们积极倡导学术的思辩性,排斥过度量化社会科学研究内容。在他们看来,定量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中大

行其道,只会导致后者丧失独立地位,从而成为自然科学的附庸。

双方之间的论战一直延续到了大数据时代,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众所周知,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量化程度最高的学科,它以精确的图形、方程式和数学模型来表述抽象的基本原理,并得到了自然科学界人士的认可。计量经济学更是成为整个社会科学中最璀璨的明珠。世界著名的诺贝尔奖评选中就包括经济学奖。如果我们仔细关注那些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研究者的学术背景的话,你会发现他们当中有一大半是计量经济学的杰出代表。或许有人会提出诺贝尔文学奖的例子。毋庸置疑,它确实是定量研究支持者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其中也包括我本人。除了经济学以外,量化研究方法应用较多的就是公共管理学。这里我们无需再去论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式,因为它已超出了本文的方法论研究范围。公共管理学虽然融入了多学科的研究方法,而且也提出了许多颇有代表性的观点,但却从未建立过属于自己的基础理论,只是一味地借用其他学科早已成熟的研究成果。对于保守派而言,这的确是一个最佳的反驳依据。

无论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其最终目的在于认知和理解研究对象。如果过度地纠结于方法本身,那就真正落入了工具至上主义的陷阱。与此相反,如果只是沉迷于认知和思辩,轻视研究方法和分析路径,那么我们将很难摆脱大数据时代信息泛滥的困扰。作为一名理性严谨的学者,我们不仅需要工具主义的支撑,更需要建构主义的认知视阈和实证主义的量化描述。

三、从工具主义到建构主义、实证主义的转变

实证主义从辩证唯物论观点来看,客观对象是“属性”和“数量”两类信息的有机统一体,定性或定量并非元方法划分结果,定量研究以定性研究为先导,它是社会学的高级实证形态。从目前来看,以定量研究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在大数据时代下似乎逐渐占据了上风。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是人文主义,它采用的是理论建构主义下的文字描述,其目的是要深入了解社会现象。从理性探索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定量分析还是定性分析都属于工具主义范畴,而实证主义和建构主义则是不同哲学倾向在社会学各研究范式的投影。如果我们能够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那么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之间的争论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工具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学术中研究者们思想表达的外在手段或方式,而内在的思想精华才是我们孜孜不倦、苦苦追求的真谛。

目前国内学术界似乎有这样一个认识,即一篇经管类论文如果没有定量方法的支持就很难登上学术研究的殿堂,原因是它可能充斥着主观臆断的成分。于是,很多所谓的学术论文莫名其妙地使用了大量画蛇添足的图表、模型或复杂的方程式。不容否认的是,我国社会科学领域确实长期存在重思辩、轻定量的传统,而定性研究中又缺少对国际主流学界认同的规范方法论的应用。事实上,自20 世纪80 年代,西方社会科学就掀起了“计量风暴”,当时的西方学术界“言必定量”。如今,这股潮流开始蔓延至中国学术界。尽管如此,但笔者认为中国社会科学界在定量研究方面还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越来越多的年轻学者将定量与定性分析用于学术研究,这对于中国社会科学

的长期发展大有裨益。但是,学者们仍然要反思“工具主义”的陷阱问题,即我们是否正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呢?研究方法与思想认知是否实现了真正的融合?面对信息量迅速扩展和信息结构多元的大数据时代,如何将工具主义、建构主义和实证主义等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些都需要学术界以理性态度加以分析和考量。

四、研究方法与思想创新

研究方法既是探索未知对象的工具和路径,也是思想创新的驱动力。多元的方法可以给学术研究带来不同的视角,而这正是激发新思想、挖掘深层内涵的切入点。实际的社会科学研究往往是多元方法的交融,定性研究提出思想论点,定量分析做论证分析的铺垫,或其数据结果作为某个观点的支撑,相互形成一套严谨的逻辑推理体系,从而有效地增加学术研究的科学性与创新性。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原有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都发生了质或量的变化,信息不仅仅是以几何级指数的增长速度扩展,更重要的是数据结构和形式亦呈现出新的不规则变化。如此一来,我们就不可能再墨守成规,继续沿用传统方法来认知新事物,而是要在方法论、基本方法和具体方法与技术等三个层面进行调整。

从方法论角度而言,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并不存在根本性的冲突。在很多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过程中,它们恰恰能够取长补短,互为依托。比如研究犯罪率与人均收入相关性问题,我们既需要前期的数据采集、中期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更需要后期的定性研究,其研究结果是建立在严密的定量分析基础上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分析。通过研究,

我们需要检验此前的事实描述和价值判断是否准确,即人均收入越低(高),犯罪率越高(低)。两者究竟是否是完全负相关?在这之外,是否还有我们尚未发现的研究问题等等。多元方法的运用肯定将为我们打开未知世界的大门,而新的思想认知正等待学者们进一步的开拓性研究。

五、总结

以实证主义为导向的定量分析和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定性分析都是大数据时代探索未知对象的工具。信息化社会的加速发展意味着定量方法可能会在社会科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这并不能成为否定定性分析的理由。重定性、轻定量的传统束缚了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空间,对此,我们有着深刻的体会,而如今我们似乎又在走向它的对立面。甚至有学者表示,过度的定量将导致社会科学的第二次分裂。当然,此观点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但却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当前国内学术界的一些不良现象。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尽管在哲学基础、研究范式、逻辑过程、理论模式、研究目标和表述方式等方面存在对立和差异,但在本质上两者是统合关系,即均属于社会科学研究具体的方法与技术层面。

参考文献:

[1]林聚任,刘玉安. 济南:社会科学研究方法[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22-34.

[2]杨达. 社会学定量研究方法的学理脉络及优劣判断[J].江西社会科学,2009,(11).

[3]姜国兵. 公共管理定量研究方法刍议[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2).

[4]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编辑部. 大数据时代[J].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3,(1).

[5]范柏乃,蓝志勇. 公共管理研究与定量分析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定性与定量分析

定性--用文字语言进行相关描述 定量--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应该是统一的,相互补充的;; 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毫无价值的定量;; 定量分析使之定性更加科学、准确,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 定量分析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定性分析则是主要凭分析者的直觉、经验,凭分析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相比而言,前一种方法更加科学,但需要较高深的数学知识,而后一种方法虽然较为粗糙,但在数据资料不够充分或分析者数学基础较为薄弱时比较适用,更适合于一般的投资者与经济工作者。因此,本章以后几节所做的分析基本上以定性分析为主。但是必须指出,两种分析方法对数学知识的要求虽然有高有低,但并不能就此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截然划分开来。事实上,现代定性分析方法同样要采用数学工具进行计算,而定量分析则必须建立在定性预测基础上,二者相辅相成,定性是定量的依据,定量是定性的具体化,二者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不同的分析方法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与性能,但是都具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它们一般都是通过比较对照来分析问题和说明问题的。正是通过对各种指标的比较或不同时期同一指标的对照才反映出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效率的高低、消耗的大小、发展速度的快慢等等,才能为作鉴别、下判断提供确凿有据的信息。 应用: 在证据法学研究中,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各有长处,可以相辅相成。但是由于我国证据法学的研究人员比较熟悉定性分析方法,所以有必要特别强调定量分析方法的功能和重要性。例如,我们不仅要分析某个证据规则是好还是不好,而且要分析其利弊比例……等等 专利分析法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定量分析即对专利文献的外部特征(专利文献的各种著录项目)按照一定的指标(如专利数量)进行统计,并对有关的数据进行解释和分析。定性分析是以专利的内容为对象,按技术特征归并专利文献,使之有序化的分析过程。通常情况下需要将二者结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应该是统一的,相互补充的;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毫无价值的定量;定量分析使定性分析更加科学、准确,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 定量分析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 定性分析则是主要凭分析者的直觉、经验,凭分析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相比而言,前一种方法更加科学,但需要较高深的数学知识,而后一种方法虽然较为粗糙,但在数据资料不够充分或分析者数学基础较为薄弱时比较适用,更适合于一般的投资者与经济工作者。但是必须指出,两种分析方法对数学知识的要求虽然有高有低,但并不能就此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截然划分开来。事实上,现代定性分析方法同样要采用数学工具进行计算,而定量分析则必须建立在定性预测基础上,二者相辅相成,定性是定量的依据,定量是定性的具体化,二者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不同的分析方法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与性能,但是都具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它们一般都是通过比较对照来分析问题和说明问题的。正是通过对各种指标的比较或不同时期同一指标的对照才反映出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效率的高低、消耗的大小、发展速度的快慢等等,才能作为鉴别、下判断提供确凿有据的信息。数学的时候,才能称得上是一门科学。数学的时候,才能称得上是一门科学。 我所接触的稿件基本上都是运用科技统计数字作定量分析的。按常规推理,这种定量分析有扎实的统计数

GC定性定量方法

GC定性定量方法 一、定性分析 气相色谱的优点是能对多种组分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分析,(这是光谱、质谱法所不能的)。但由于能用于色谱分析的物质很多,不同组分在同一固定相上色谱峰出现时间可能相同,进凭色谱峰对未知物定性有一定困难。对于一个未知样品,首先要了解它的来源、性质、分析目的;在此基础上,对样品可有初步估计;再结合已知纯物质或有关的色谱定性参考数据,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定性鉴定。 (一)利用保留值定性 1. 已知物对照法各种组分在给定的色谱柱上都有确定的保留值,可以作为定性指标。即通过比较已知纯物质和未知组分的保留值定性。如待测组分的保留值与在相同色谱条件下测得的已知纯物质的保留值相同,则可以初步认为它们是属同一种物质。由于两种组分在同一色谱柱上可能有相同的保留值,只用一根色谱往定性,结果不可靠。可采用另一根极性不同的色谱柱进行定性,比较未知组分和已知纯物质在两根色谱柱上的保留值,如果都具有相同的保留值,即可认为未知组分与已知纯物质为同一种物质。 利用纯物质对照定性,首先要对试样的组分有初步了解,预先准备用于对照的已知纯物质(标准对照品)。该方法简便,是气相色谱定性中最常用的定性方法。

2. 相对保留值法 对于一些组成比较简单的已知范围的混合物或无已知物时,可选定一基准物按文献报道的色谱条件进行实验,计算两组分的相对保留值: (5) 式中:i-未知组分;s-基准物。 并与文献值比较,若二者相同,则可认为是同一物质。(r is仅随固定液及柱温变化而变化。) 可选用易于得到的纯品,而且与被分析组分的保留值相近的物质作基准物。 2. 保留指数法 又称为Kovats指数,与其它保留数据相比,是一种重现性较好的定性参数。 保留指数是将正构烷烃作为标准物,把一个组分的保留行为换算成相当于含有几个碳的正构烷烃的保留行为来描述,这个相对指数称为保留指数,定义式如下: (6)

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联系与区别_精心整理教学教材

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联系与区别_精心整理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1、概念不同 (1)定性研究是指研究者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教育研究的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 (2)定量研究的结果通常是由大量的数据来表示的,研究设计是为了是使研究者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比较和分析作出有效的解释。 2、理论基础不同 (1)定性研究主要是一种价值判断,它建立在解释学、现象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现象不像自然现象那样受因果关系的支配,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有着本质的不同。 (2)定量研究是一种事实判断,它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的。实证主义源于经验主义哲学,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现象是独立存在的客观现实,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在评价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是相互孤立的实体,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必定存在内在的逻辑因果关系。量的评价就是要找到、确定和验证这些数量关系。 3、特性不同

4、在研究设计上的不同 ①研究环境:定性研究主要是在自然地环境下进行;定量研究多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 ②研究工具和方法:定性研究主要是将研究者本身作为研究工具,运用观察、访谈等方法,(或运用录音、录像设备)获得描述性的资料;而定量研究则是用量表、调查表等工具进行测量,得到的资料可测量和统计。 ③研究计划:定性研究事前没有明确的研究方案和研究假设,研究计划是根据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形成的;定量研究在研究开始时就又明确的研究假设和问题,研究计划是结构性的。 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联系 (1)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都属于社会学方法。定性研究则是主要由熟悉情况和业务的专家根据个人的直觉、经验,凭研究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进行研究判断,提出初步意见,然后进行综合,作为预测未来状况和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定量研究是指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对有关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统计数据,建立反映有关变量之间规律性联系的各类预测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 (2)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本前提,定量研究是定性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这里必须指出,虽然定性研究对数学知识要求比较低,但是两种研究方法没有孰优孰劣之分,不能把两者截然分开。相比较而言,定量研究因为采用高深的数学知识,所以显得比较科学,而定性研究较为粗糙一点,但是这种方法应用面比较大,适合于一般投资者和经济工作者,因为它在数据资料不充分或者研究者数学知识比较薄弱的情况下比较适用. 比较 研究分析 定性研究分析

定性数据分析第二章课后答案(供参考)

第二章课后作业 【第1题】 解:由题可知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情况(即糖果颜色的概率分布),调查者 取500块糖果作为研究对象,则以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作为依据,500块糖果的颜色分布如下表1.1所示: 表1.1 理论上糖果的各颜色数 由题知r=6,n=500,我们假设这些数据与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分布是相符,所以我们进行以下假设: 原假设::0H 类i A 所占的比例为)6,...,1(0==i p p i i 其中i A 为对应的糖果颜色,)6,...,1(0=i p i 已知,16 10=∑=i i p 则2χ检验的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在这里6=r 。检验的p 值等于自由度为5的2χ变量大于等于18.0567的概率。在Excel 中输入“)5,0567.18(chidist =”,得出对应的p 值为05.00028762.0<<=p ,故拒绝原假设,即这些数据与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分布不相符。 【第2题】 解:由题可知 ,r=3,n=200,假设顾客对这三种肉食的喜好程度相同,即顾客 选择这三种肉食的概率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假设:

原假设 )3,2,1(3 1 :0==i p H i 则2χ检验的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在这里3=r 。检验的p 值等于自由度为2的2χ变量大于等于15.72921的概率。在Excel 中输入“)2,72921.15(chidist =”,得出对应的p 值为 05.00003841.0<<=p ,故拒绝原假设,即认为顾客对这三种肉食的喜好程度是 不相同的。 【第3题】 解:由题可知 ,r=10,n=800,假设学生对这些课程的选择没有倾向性,即选 各门课的人数的比例相同,则十门课程每门课程被选择的概率都相等。所以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假设: 原假设)10,...,2,1(1.0:0==i p H i 则2χ检验的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在这里10=r 。检验的p 值等于自由度为9的2χ变量大于等于5.125的概率。在Excel 中输入“)9,125.5(chidist =”,得出对应的p 值为05.0823278349.0>>=p ,

定性、定量方法修改

IHSS定性提取方法 称取过2mm筛风干土样100g加入玻璃瓶(2.5L玻璃瓶①)中, 按土水比1:1加入1mol/L 的HCl(如仍冒泡则按1:2), 放置1h, 用0.1mol/L的HCl调至最终土水比1:10. 室温摇动玻璃瓶1h(10min/次), 将混合液倒入大离心管中, 低速离心, 上清液(FA1)倒入FA瓶(2.5L塑料瓶)中备用. (1D) 碱提步骤:用0.1mol/L的NaOH将沉淀冲到玻璃瓶①中, 并调至最终土水比1:10,用1mol/L的NaOH调节pH=13~14, 立即充氮气(1min)并盖严. 保持氮气条件下(盖严)摇动玻璃瓶, 1h或0.5h一次, 持续12h后静置过夜. 次日低速离心, 上清液倒入HE(HA+FA2)瓶(2.5L 玻璃瓶②)中, 用6mol/L的HCl将HE瓶中液体酸化(pH=1.0). 碱提步骤(下划线)重复3次. 重复3次后将沉淀水洗至适当容器中, 50℃烘干, 以提取Hu备用(Hu提取完毕). 絮凝步骤:第三次酸化后的HE放置12~16h, 用虹吸法将上清液(FA2)吸入FA瓶, 之后低速离心, 上清液为FA2(虹吸残留), 将上清液倒入FA瓶中(FA提取完毕), 沉淀为HA. 氮气条件下在大离心管中用最少量(记录所用体积)0.1mol/L的KOH溶解HA, 之后用适量1mol/L 的KOH调节pH=13~14. 加入计算好的固体KCl (KCl用量见附表1), 使K+浓度为0.3mol/L(如无絮凝则需微量添加), 静置1h后, 将溶液移至高速离心管, 高速离心, 保留上清液, 弃掉悬浮物. 酸洗步骤:搅拌条件下用6mol/L的HCl调节上清液pH=1.0, 放置12~16h, 高速离心后弃掉上清液. 在高速离心管中用30ml的HCl(0.1mol/L)+HF(0.3mol/L)【8.3mL HCl+24.87mLHF→1000mL】浸泡HA, 室温下振荡过夜后高速离心, 弃掉上清液. 酸洗步骤(斜体)重复3次. 必要的话,洗至灰分含量小于1%. 用水将沉淀搅拌成泥状, 之后电渗析直到蒸馏水中无Cl-(AgNO3检测), 冻干备用(HA提取纯化完毕). 注解 注1: ①和②为玻璃瓶组号 注2: 室温条件为25℃ 注3: 低速离心为4000r/min, 15min, 离心管为大离心管, 250ml 注4: 高速离心为11000g, 15min, 离心管为高速离心管, 30ml 所需药品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转载) 欧群慧 [摘要]在整个20世纪,定量研究处于研究方法的主流,定性研究处于研究方法的边缘。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等方面存在不同。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人文现象,教育研究需要把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结合起来,教育研究方法应从一元走向多元。 20世纪以来,研究方法在教育领域取得了很大进步,各种教育研究方法纷呈异争,让人目不暇接。综观教育研究的整个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是贯穿教育研究的两条主线。瑞典教育学家胡森早在20世纪初就提出了教育研究中存在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一是模仿自然科学,强调适合于用数学工具来分析的经验的、可定量化的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作出解释。另一种范式是从人文科学推演而来的,所注重的是整体和定性的信息,通讯说明的方法”[1]。在整个20世纪中,定量研究处于研究方法中的主流,定性研究却 处于研究方法的边缘。 边缘与主流无所谓好坏之分,它只是说明事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态势。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也无所谓孰好孰坏,它们只是一种研究方法。但在20世纪中由于过分偏重于定量研究,缺乏对定量研究局限性的了解和忽视对定性研究的关注,以致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有过偏之嫌。本文拟对这两种研究方法进行比较,理清这两种研究方法的区别与联系,以使我们能更深刻地了解这两种研究方法,准确地把握其各自的优势及局限性。从而使教育研究开始从迂执一种理论范式转向多元,促进教育研究方法向更深层次发展。 一、主流与边缘:简要的回顾 (一)主流中的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是指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然后使用某些经过检测的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者预定的假设。西方自启蒙运动以来所产生的科学技术,使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在辉煌的成就面前,人们对科学的态度由喜爱而走上了崇拜,

第七章 数据分析的定性方法

第七数据分析的定性方法 数据分析是指对你所见、所闻、所读到的信息进行组织以便更好地理解所获信息。通过分析浙西数据,你可以描述状态、进行解释、提出假设、构建理论,并将你的结论与其他结论进行观念。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首先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建模和解释。 学习目标: ?重述定性与定量数据分析方法的区别; ?理解项目研究过程中三个阶段上所采用的定性数据分析方法; ?了解并应用若干定性数据分析方法; ?讨论各种可用于定性数据分析的计算机程序。 7.1 引言 定性数据分析方法的发展,由原来的操作上的不严谨性而受到批判,如今的广泛运用。 7.2 定性与定量数据分析的异同 回顾: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异同 数据收集过程中——制定备忘录,思考基本概念单位或基本概念类型 分析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持续比较分析(constant comparative analysis)、构建矩阵(matrix building)、绘制图表(mapping)、渐进法(successine approximation)、域分析(domain analysis)、分类构架(taxonomy building)、识别理想型(ideal type identification)、构建事件结构和创建模型(event-structure building and modeling )。 定量研究对数据及研究程序的要求——简明、清晰: a)使读者确信并能够证明报告中的结论 b)利用数据进行二次分析 c)使得研究大体上能够被重复 d)更容易发现欺骗或疏忽 7.3 定性分析 概念:把数据按照主题、概念或特征加以分类,进行分析。研究人员提出新概念、规范概念性定义并研究概念之间的关系。 麦尔斯和哈伯曼(1994)提出,数据分析包括三个方面:筛选数据、展示数据和归纳或证明

漫谈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

中国社会学网> 社会学研究方法 漫谈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 谢宇 2009-09-09 09:28:17 马戎:今天我们请到了密歇根大学的谢宇教授,来跟我们的学生面对面,今天上午不是一个正式的讲座,是一个座谈。可能不需要太多介 绍谢宇教授的情况了吧?他是我们系的老朋友,在02年11月份,是咱 们系成立20周年搞的一个学术活动月,那个时候谢宇教授在我们这里待 了一个月,讲了六节课,给了我们的活动很大的支持。他长期以来在方 法论、中国研究,在各方面都有很多建树,他也希望进一步了解我们学 生的想法、学生对社会学方法的一些理解,以及未来学习的一些打算。 好,那我们开始,请。 谢宇:有方法方面的可以问,其他方面的也可以问,美国的教学,美国的学科发展啊,等等。随便吧。我先问一下,你们有多少人上过我 的网站?没人上过吧?我有一个网站,就是https://www.360docs.net/doc/3f7277203.html,,不是什么地方都 可以上,好像安全部有的还没有全部开。国家安全部把以前一些网站, 密歇根的网站都封掉了。被封杀了,不是每个地方都能上的。我自己的 一个domain,我的教学等一些情况都在网上。随便问吧,你们有什么问 题,要是没问题,你们也不会来了。 生:老师,我想问一下那个定量和定性这两种方法您怎么看。比如说现在社会学研究范围之内分成两派,一派就是在《社会学研究》这样 权威的杂志上发表文章,基本上就是抽样、问卷,然后统计研究,这样 子的思路,就是定量的分析。另外一个就是出专著,他们通过一本本书 来说明自己偏向于根历史学的结合,通过对文本的一种叙述哇,就是叙 述性的一种,质的分析吧。我就是想问一下,在您的研究中或者在您的 取向中,您认为这两种方法,不说应该偏向于哪一个吧,就是说您怎么 评论这两种方法?怎么应用?怎么取舍? 据我所知,似乎就是在美国吧,应该是定量比较为主,您能评价一下吗? 谢宇:哦,这个呢,定量和定性的矛盾呢,自古就有,就是从19世纪开始就有,已经争论很多年了。我觉得呢,很多,争这个东西并不是 很有意义的东西。因为,我会讲到为什么。啊,社会科学很大的难度哇, 李建新知道,我讲过很多遍的,最大的难度在于异质性。就是说每个家 庭和每个家庭不一样,每个人和每个人不一样,每个地区和每个地区不 一样。你同样的人同样的地区同样的团体,它随着时间的变化社会情况 的变化会变化。所以这个异质性非常强。那异质性强有很多困难。一个 困难就是说,sampling-ment,异质性这么强,比如说中国变化这么大, 这么快,地区之间这么差,作为人与人之间,在同一个地区同一个环境

(完整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区别和联系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区别和联系 定性--用文字语言进行相关描述 定量--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应该是统一的,相互补充的;; 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毫无价值的定量;; 定量分析使之定性更加科学、准确,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 定量分析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定性分析则是主要凭分析者的直觉、经验,凭分析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相比而言,前一种方法更加科学,但需要较高深的数学知识,而后一种方法虽然较为粗糙,但在数据资料不够充分或分析者数学基础较为薄弱时比较适用,更适合于一般的投资者与经济工作者。因此,本章以后几节所做的分析基本上以定性分析为主。但是必须指出,两种分析方法对数学知识的要求虽然有高有低,但并不能就此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截然划分开来。事实上,现代定性分析方法同样要采用数学工具进行计算,而定量分析则必须建立在定性预测基础上,二者相辅相成,定性是定量的依据,定量是定性的具体化,二者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不同的分析方法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与性能,但是都具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它们一般都是通过比较对照来分析问题和说明问题的。正是通过对各种指标的比较或不同时期同一指标的对照才反映出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效率的高低、消耗的大小、发展速度的快慢等等,才能为作鉴别、下判断提供确凿有据的信息。 应用: 在证据法学研究中,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各有长处,可以相辅相成。但是由于我国证据法学的研究人员比较熟悉定性分析方法,所以有必要特别强调定量分析方法的功能和重要性。例如,我们不仅要分析某个证据规则是好还是不好,而且要分析其利弊比例……等等 专利分析法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定量分析即对专利文献的外部特征(专利文献的各种著录项目)按照一定的指标(如专利数量)进行统计,并对有关的数据进行解释和分析。定性分析是以专利的内容为对象,按技术特征归并专利文献,使之有序化的分析过程。通常情况下需要将二者结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1、概念不同 (1)定性研究是指研究者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教育研究的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 (2)定量研究的结果通常是由大量的数据来表示的,研究设计是为了是使研究者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比较和分析作出有效的解释。 2、理论基础不同 (1)定性研究主要是一种价值判断,它建立在解释学、现象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现象不像自然现象那样受因果关系的支配,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有着本质的不同。 (2)定量研究是一种事实判断,它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的。实证主义源于经验主义哲学,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现象是独立存在的客观现实,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在评价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是相互孤立的实体,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必定存在内在的逻辑因果关系。量的评价就是要找到、确定和验证这些数量关系。 3、特性不同 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研究条件自然情境实验室条件 研究性质描述性研究量化研究 注重方面过程事前与事后的测量 研究方法归纳分析演绎法 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关系密切接触、互相影响,研究 者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交往 互动,通过移情作用来获取 资料信息。 定量研究中研究者与研究 对象相互独立,彼此分离 4、在研究设计上的不同 ①研究环境:定性研究主要是在自然地环境下进行;定量研究多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 ②研究工具和方法:定性研究主要是将研究者本身作为研究工具,运用观察、访谈等方法,(或运用录音、录像设备)获得描述性的资料;而定量研究则是用量表、调查表等工具进行测量,得到的资料可测量和统计。 ③研究计划:定性研究事前没有明确的研究方案和研究假设,研究计划是根据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形成的;定量研究在研究开始时就又明确的研究假设和问题,研究计划是结构性的。 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联系 (1)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都属于社会学方法。定性研究则是主要由熟悉情况和业务的专家根据个人的直觉、经验,凭研究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进行研究判断,提出初步意见,然后进行综合,作为预测未来状况和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定量研究是指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对有关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统计数据,建立反映有关变量之间规律性联系的各类预测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 (2)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本前提,定量研究是定性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这里必须指出,虽然定性研究对数学知识要求比较低,但是两种研究方法没有孰优孰劣之分,不能把两者截然分开。相比较而言,定量研究因为采用高深的数学知识,所以显得比较科学,而定性研究较为粗糙一点,但是这种方法应用面比较大,适合于一般投资者和经济工作者,因为它在数据资料不充分或者研究者数学知识比较薄弱的情况下比较适用. ------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 联系与区别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1、概念不同 (1)定性研究是指研究者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教育研究的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 (2)定量研究的结果通常是由大量的数据来表示的,研究设计是为了是使研究者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比较和分析作出有效的解释。 2、理论基础不同 (1)定性研究主要是一种价值判断,它建立在解释学、现象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现象不像自然现象那样受因果关系的支配,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有着本质的不同。 (2)定量研究是一种事实判断,它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的。实证主义源于经验主义哲学,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现象是独立存在的客观现实,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在评价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是相互孤立的实体,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必定存在内在的逻辑因果关系。量的评价就是要找到、确定和验证这些数量关系。 3、特性不同

4、在研究设计上的不同 ①研究环境:定性研究主要是在自然地环境下进行;定量研究多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 ②研究工具和方法:定性研究主要是将研究者本身作为研究工具,运用观察、访谈等方法,(或运用录音、录像设备)获得描述性的资料;而定量研究则是用量表、调查表等工具进行测量,得到的资料可测量和统计。 5,研究分析

6,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主要用观察、实验、调查、统计等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对研究的严密性、客观性、价值中立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以求得到客观事实。定量研究通常采用数据的形式,对社会现象进行说明,通过演绎的方法来预见理论,然后通过收集资料和证据来评估或验证在研究之前预想的模型、假设或理论。定量研究是基于一种称为“先在理论”的基础研究,这种理论以研究者的先验想法为开端,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 定性研究大多是采用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而获得第一手资料,具体的方法主要有参与观察、行动研究、历史研究法、人种志方法。其中参与观察,是定性研究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参与观察的优势在于,不仅能观察到被观察者采取行动的原因、态度、努力程序、行动决策依据。通过参与,研究者能获得一个特定社会情景中一员的感受,因而能更全面地理解行动。然后通过对观察和访谈法等所获得的资料,采用归纳法,使其逐步由具体向抽象转化,以至形成理论。与定量研究相反,定性研究是基于“有根据的理论”为基

定性属性数据分析复习题

属性数据分析复习题 一、 填空(每题4分,共20分) 1. 按数据取值分类,人的身高,性别,受教育程度分别属于计量数据,名义数据,有序数据 2. 度量定性数据离散程度的量有离异比率, G-S 指数,熵 3. 分类数据的检验方法主要有2χ检验和似然比检验 4. 二值逻辑斯蒂线性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是011ln 1k k p x x p βββ=+++- 5. 二维列联表的对数线性非饱和模型有 3 种 二、 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60分) 1.P40习题二1,给出上分位数20.05(5)11.07χ= 0123456:0.3,0.2,0.2,0.1,0.1,0.1H p p p p p p ====== 220.0518.0567(5)11.07χχ=>=,落入拒绝域,故拒绝原假设,即认为这些数据与 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分布不相符 2.P42表 3.1独立性检验,给出上分位数2 0.05(1) 3.84χ= 012:H p p =(即认为肺癌患者中吸烟比例与对照组中吸烟比例相等) 112:H p p ≠

未连续性修正的: 22 2 2112212210.051212()106(6011332)9.6636(1) 3.8463439214n n n n n n n n n χχ++++-?-?===>=??? 带连续性修正的: 22 11221221220.051212(||)106(|6011332|53)27.9327(1) 3.8463439214 n n n n n n n n n n χχ++++--?-?-===>=??? 均落入拒绝域,故拒绝原假设,即认为肺癌患者中吸烟比例与对照组中吸烟比例不等 3.P83表 4.3 独立性检验,给出上分位数2 0.05(2) 5.99χ= 0:ij i j H p p p ++=(即认为男性和女性对啤酒的偏好无显著性差异) 220.0590.685(2) 5.99χχ=>=,落入拒绝域,故拒绝原假设,即认为男性和女性对 啤酒的偏好有显著性差异 三、简答(每题10分) 1.谈谈你对p 值的认识 P 值是: 1) 一种概率,一种在原假设为真的前提下出现观察样本以及更极端情况的概率。 2) 拒绝原假设的最小显著性水平。 3) 观察到的(实例的)显著性水平。 4) 表示对原假设的支持程度,是用于确定是否应该拒绝原假设的另一种方法。 P 值(P value )就是当原假设为真时所得到的样本观察结果或更极端结果出现的概率。如果P 值很小,说明原假设情况的发生的概率很小,而如果出现了,根据小概率原理,我们就有理由拒绝原假设,P 值越小,我们拒绝原假设的理由越充分。总之,P 值越小,表明结果越显著。 统计学根据显著性检验方法所得到的P 值,一般以P < 0.05 为显著, P<0.01 为非常显著 2.写出三维列联表各种独立性之间的关系

气相色谱的原理及定性定量分析

气相色谱的原理及定性定量分析 基本原理 气相色谱是将有机物分离的一种方法,它也可以对混合物的组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混合物是通过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相作用而分离的。流动相和固定相构成色谱法的基础。流动相可以有气体和液体两种状态,固定相则有液体和固体两种状态。流动相是气体的称作气相色谱。流动相是液体的称做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是一种分配色谱,其固定相是由特定的液体黏附在一些固体基质上组成的。 各种气相色谱仪虽然在功能、价格和操作上有所不同,但其都是由气流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所组成的。如下图: 气相色谱的气流系统主要包括气源和气体纯化及调节装置。气源一部分是作为流动相

的载气,我们所使用的载气是氮气。气源的另一部分是作为后期检测所用的燃烧气体,主要是氢气和空气。由于进入分离系统的气体纯度需要保证,所以不论气源纯度如何,都应通过气体净化装置才能进入色谱分离系统。虽然根据检测器或色谱柱不同,气相色谱的气体纯度有所差异,但所有气体的纯度至少要达到99%以上,许多情况下应达9999%。气相色谱分离系统包括样品汽化室和色谱柱两部分。气相色谱分离技术需要所测有机物样品必须在气态才能进行,因此,首先需要将液态或固态的样品加热 (100一300℃)汽化才能进入色谱柱进 行分离。这样气相色谱进样是用人工或自动注射的方式将有机样品首先注入汽化室。 气相色谱的定性定量分析 气相色谱主要功能不仅是将混合有机物中的各种成分分离开来,而且还要对结果进行定 性定量分析。所谓定性分析就是确定分离出的各组分是什么有机物质,而定量分析就是确定分离组分的量有多少。色谱在定性分析方面远不如其它的有机物结构鉴定技术,但在定量分析方面则远远优于其它的仪器方法。

气相色谱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气相色谱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一、 实验目的: 1、 学习计算色谱峰的分享度 2、 掌握根据纯物质的保留值进行定性分析 3、 掌握用归一化法定量测定混合物各组分的含量 4、 学习气相色谱信的使用方法 二、 方法原理 1、 柱效能的测定:色谱柱的分享效能,主要由柱效和分离度来衡量。柱效率是以样品中验 证分离组分的保留值用峰宽来计算的理论塔板数或塔板高度表示的。 2 2 21 1654 .5??? ? ??=??? ? ? ??=b R R W t W t n 理论塔板数: n L H = 理论塔板高度: 式中R t 为保留值(S 或mm ):2 1W 为半峰宽(S 或mm ):b W 为峰底宽(S 或mm ):L 为 柱长(cm )。 理论塔板数越大或塔板高度越小,说明柱效率越好。但柱效率只反应了色谱对某一组分的柱效能,不能反映相邻组分的分离度,因此,还需计算最难分离物质对的分离度。 分离度是指色谱柱对样品中相邻两组分的分离程度,对一个混合试样成功的分离,是气相色谱法完成定性及定量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分离度R 的计算方法是: 2 112)(2B b R R W W t t R +-= 或 ()) ( )(221121122W W t t R R R +-= 分离度数值越大,两组分分开程度越大,当R 值达到1.5时,可以认为两组分完全分开。 2、 样品的定性: 用纯物质的保留值对照定性。在一个确定的色谱条件下,每一个物质都有一个确定的保留值,所以在相同条件下,未知物的保留值和已知物的保留值相同时,就可以认为未知物即是用于对照的已知纯物质。但是,有不少物质在同一条件下可能有非常相近的而不容易察觉差异的保留值,所以,当样品组分未知时,仅用纯物质的保留值与样品的组分的保留值对照定性是困难的。这种情况,需用两根不同的极性的柱子或两种以上不同极性固定液配成的柱子,对于一些组成基本上可以估计的样品,那么准备这样一些纯物质,在同样的色谱条件下,以纯物质的保留时间对照,用来判断其色谱峰属于什么组分是一种简单而行方便的定性方法。 用标准加入法来定性。首先用未知的混合样品在一定的色谱条件下采集混合物样品的色谱峰,然后取一定量的混合物样品中加入怀疑有的物质的纯物质,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采集加入某纯物质的色谱峰,用两个色谱图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两个色谱图上某一个峰的保留值相同,但加了某纯物质的色谱图上的色谱峰的峰高增加、峰面积增大,那么此峰即为某纯物质。 3、 样品的定量

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的特点和优劣是什么

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的特点和优劣是什么? 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对研究结果的"质"的分析。定性分析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专指作为研究方法的定性研究,如观察法和访谈法就是两种定性研究方法;另一种是作为研究结果的分析手段的定性分析和研究。与此相对应,还可以将定性分析划为两种不同的层次:一种是研究结果本身就是定性的描述材料,数字化的水平较低甚至没有数量化。另一种是与定量分析密切结合的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建立在描述基础上的逻辑分析和推断。用于定性分析的资料,通常是描述性的资料(包括描述性的数量统计),如文字、图片等。为了使分析顺利进行,保证结论的正确性,研究资料必须要充分、全面,这就要求研究者在收集研究结果时应该把握尽可能多的信息。在丰富的资料背景下进行逻辑分析,才能准确地揭示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 定量分析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定性分析则是主要凭分析者的直觉、经验,凭分析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 相比而言,前一种方法更加科学,但需要较高深的数学知识,而后一种方法虽然较为粗糙,但在数据资料不够充分或分析者数学基础较为薄弱时比较适用,更适合于一般的投资者与经济工作者。因此,本章以后几节所做的分析基本上以定性分析为主。但是必须指出,两种分析方法对数学知识的要求虽然有高有低,但并不能就此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截然划分开来。事实上,现代定性分析方法同样要采用

数学工具进行计算,而定量分析则必须建立在定性预测基础上,二者相辅相成,定性是定量的依据,定量是定性的具体化,二者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不同的分析方法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与性能,但是都具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它们一般都是通过比较对照来分析问题和说明问题的。正是通过对各种指标的比较或不同时期同一指标的对照才反映出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效率的高低、消耗的大小、发展速度的快慢等等,才能为作鉴别、下判断提供确凿有据的信息。 另外,通常接触到的市场调查中,小组座谈会、深度访谈等是定性研究的具体方法,而大量的问卷调查、电话访问等是定量研究,大体上可以这么讲!市场研究基本上要经历: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研究,这样一个简单的过程

(完整版)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比较分析(结合案例分析)

基于“流动子女教育问题”对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比较分析 在做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比较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楚两者的概念,才能找准方向,但要我完整的解释什么是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我是做不到的。只能根据文献资料做一个简单粗浅的解释。 一、概念界定 定性研究又叫质性研究,它是指通过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与观点来对社会现象的质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对社会现象发展过程及其特征的深入分析,对社会现象进行历史的、详细的考察,解释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变化发展的规律。 定量研究又叫量化研究,它是指在数学方法的基础上,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通过研究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以及预测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二、比较分析 根据阅读《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定性研究)与《关于长沙市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定量研究)这两篇关于流动子女教育问题主题的文献,以及结合“社会研究方法”课程的学习,我主要谈一下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逻辑方面的区别: (一)研究方法 关于两者研究的基本方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的现状与趋势》这篇定性研究文章主要是采取了“文献研究”的方式。通过对已有统计资料及相关教育文献的研究,如它开篇就例举了5篇对一个城市( 如上海市、厦门市) 或城市中的某一个区范围内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总体状况的调查,也运用了一些文献中可以适用的数据来了解流动人口对其子女教育的意向状况和民工学校( 打工子弟学校) 的情况,探讨文献研究中关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以及根据现有资料来发现目前此领域的研究趋势,最终分析研究所得的资料提出自己对于今后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方向应深入和发展的几点意见。整篇文章作者都只是做一些总结和阐述,来描述性地解释流动子女教育研究的现状及趋势及解释一些问题的理解。因此,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对于数据上的要求不是很高,也就是不注重对数据的具体分析。而是要求研究者有敏锐的洞察力,来分析自己所掌握的资料等来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教育研究的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论,注重文字表达。 《关于长沙市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它属于定量研究,主要的资料收集方式是“问卷调查”。文章由90名学生对长沙市进城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采取了代填问卷的方式,共发放360份问卷来收集研究所需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基本情况”和“反映的主要问题”作者都是用一系列的数据和表格来分析得出结论,这是定量分析最基本的特征“通过研究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而去分析社会现象”。最后作者也是根据前面的数据统计分析来提出自己关于“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建议与对策”。因此,在研究方法上定量研究一般是问卷式的调查,也就是对所设计的问卷进行分析,从而进行量的研究,在对某种现象的研究时,一般是用数据说话,通过对数据的横向和纵向比较来深度分析所研究的现象。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定量研究也就基本局限于对数据的分析,需要掌握大量的数据,且要求数据的真实性,离开了数据,研究也就无从下手了。

气相色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实验

气相色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实验 一、实验药品 乙酸丁酯(AR)、正己烷(AR)、未知试样 二、实验仪器 SC3000气相色谱仪;注射器:1μL;容量瓶若干 三、实验目的 1、深入了解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 2、进一步熟悉气相色谱分离分析的基本原理 3、学习计算色谱峰的分离度 4、掌握根据保留值,作已知物对照定性的分析方法 5、熟悉用归一化法定量测定混合物各组分的含量 四、实验原理 利用气相色谱仪,根据物质的沸点、极性、分子量等差别进行分离分析。 对—个混合试样成功地分离,是气相色谱法完成定性及定量分析的前提和基础。衡量一对色谱峰分离的程度可用分离度R表示: 式中,T R,2,w2和T R,1,w1分别是两个组分的保留时间和峰底宽(时间),当R=1.5时,两峰完全分离;当R=1.0时,98%的分离。在实际应用中,R=1.0一般可以满足需要。 用色谱法进行定性分析的任务是确定色谱图上每一个峰所代表的物质。在色谱条件一定时,任何一种物质都有确定的保留值、保留时间、保留体积、保留指数及相对保留值等保留参数。因此,在相同的色谱操作条件下,通过比较已知纯样和未知物的保留参数或在固定相上的位置,即可确定未知物为何种物质。 在一定的色谱条件下,组分i的质量m:或其在流动相中的浓度,与检测器的响应信号峰面积Ai或峰高h,成正比: m i = f i A? A i(1) 或m i = f i h? A i(2) 式中,f i A和f i h称为绝对校正因子。式(1)和式(2)是色谱定量的依据。不难看出,响

应信号A、h及校正因了的淮确测量直接影响定定分析的准确度。 由于峰面积的大小不易受操作条件如校温、流动相的流速、进样速度等因素的影响,故峰面积更适于作为定量分析的参数。现代色谱仪中一般都配有准确测量色谱峰面积的电学积分仪。 由式(1),绝对校正因子可用下式表示: (3) 式中,m i可用质量、物质的量及体积等物理量表示,相应的校正因子分别称为质量校正因子、摩尔校正因子和体积校正因子。由于绝对校正因子受仪器和操作条件的影响很大,其应用受到限制,一般采用相对校正因子。相对校正因子是指组分i与基准组分s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即: (4) 因绝对校正因子很少使用,一般文献上提到的校正因子就是相对校正因子。 根据不同的情况,可选用不同的定量方法。归一化法是将样品中所有组分合量之和按100%计算,以它们相应的响应信号为定量参数.通过下式计算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该法简便、准确。当操作条件变化时,对分析结果影响较小,常用于定量分析,尤其适于进样量少而体积不易准确测量的液体试样。但采用本法进行定量分析时,要求试样中各组分产生可测量的色谱峰。 五、实验内容 1.认真阅读气相色谱仪操作说明。 2.在教师指导下,开启色谱仪。根据实验条件,将色谱仪按仪器操作步骤,调至可进样状态,待仪器上电路和气路系统达到平衡、记录仪上基线平直时,即可进样。 3、用气相色谱定性分析未知组成的酯类试样,进样量约0.05~0.3 L,2~3次,调节工作站的参数,得到合适的色谱图。 4、标准曲线制备,于一组6支已知含量的溶液试样,试样1(0.100g/ml)、试样2(0.160g/ml)、试样3(0.222g/ml)、试样4(0.288g/ml)、试样5(0.320g/ml)、试样6(0.364g/ml)。用气相色谱测定组分含量,并绘制面积对组分含量的标准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