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有关信息化教育

文献综述有关信息化教育
文献综述有关信息化教育

文献综述:有关信息化教育

刘洋

(天津和平区研究生课程班4班)

一、绪言

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也应运而生。随着21世纪的到来,教育信息化程度已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但迄今为止,“教育信息化”尚无一个权威的定义。

信息化教育对我国教育的发展将带来非常深远的影响。首先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育模式、传授知识的方法将发生根本的变化。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可以进行形象、生动、直观的教学,构建信息丰富、反思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既能见到原子、分子结构,细胞、基因等微观世界,又能再现宇宙大爆炸等宏观过程,有利于他们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多媒体手段也能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网上提问、网上答疑、网上考试都成为可能。尤其是数字化图书馆的出现,使得图书资料信息量成倍增加,检索更加方便。其次,信息化教育将推动办学模式向开放式的网络化教育转变。各级各类教育将从校内到校外,甚至进入家庭。浙江大学与杭州市政府通过城市宽带网建立的全国首家网上大学。这种以信息网络为载体的远程教育采用“网上学习、网下考试、学分积累、个性教学”等灵活的学习方法,提供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终身教育等多种网上教育服务。大学课堂进入千家万户,为加速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提供了更大的平台,为实现人的终身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

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不光是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革命,更重要的是它对教育的学科发展和专业结构的调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学科对其他学科的渗透与交叉,产生了许多新的学科增长点,形成了新的学科分支,例如电子商务、数字信息资源管理、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等。

如何应对教育信息化的挑战,关键要加快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教育部正式发文批准在全国35所大学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预计未来10年,计算机、通讯、软件、网络技术等领域将面临巨大的突破,教育信息化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目前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好机遇。教育信息化,关键在人才,在于培养大量的高层次软件和网络人才。因此,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应该与时俱进,要采用新的思维和超常规的方法,跨越发展,加快培养我国的信息技术人才。

二、历史发展:

(一)教育信息化的内涵

国内一些学者曾尝试过给教育信息化下定义,如: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积极应用信

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李克东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于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对于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祝智庭

教育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教育信息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化或网络化,而是一个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黎加厚

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对教育系统以信息的观点进行信息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博德荣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就是要动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把学校的教学环境建设成一种充满信息,而且方便教育者和学习者获得信息的环境。——张青

综合参考以上各家说法,是否可以给“教育信息化”下定义: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方向,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为重点,以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

(二)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我们可以分别从技术层面和教育层面加以考察。从技术上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系统的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多媒化使得信媒设备一体化、信息表征多元化、复杂现象虚拟化。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少限制、人际合作易实现。智能化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讯自然化、繁杂任务代理化。我们把教育信息化看作是一个追求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信息化教育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教材多媒化:教材多媒化就是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材和工具书变成多媒体化,它们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象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例如有一个关于英语词汇的儿童多媒体学习软件,第一幅画面把常用的动作名词和图片汇编在一起,当你选择chase (追逐)一词,电脑会用声音告诉你“追逐”就是在某人或某物后面 run(奔跑)的意思,如果你在两个小孩的画面上点一下,他们就会飞快奔跑起来;如果你还想知道奔跑的确切含义,你再在run上面点一下,电脑又会呈现关于run的声音解说和动画。在这样的多媒体学习材料中,各画面之间好像有无形的链条互相串联,这种无形的链条被称为超链,这种带超

链的多媒体又称为超媒体。俗话说,书是死的,人是活的。但有了超媒体“电子书”,活人读死书的时代将一去不返,因为多媒体教材本身就是活的书。如何把“活书”设计好?如何把“活书”学好?这是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和学生面临的新问题。

(2)资源全球化:利用网络,特别是Internet,可以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网上的教育资源有许多类型,包括教育网站、电子书刊、虚拟图书馆、虚拟软件库、新闻组等。对于我国教育来说,面临的一大问题是网上中文信息资源的严重不足。开发网上教育资源,不但是教育部门的任务,也是社会各部门以及知识者的义务,美国的网上基础教育资源体系就是依靠社会各界的协同努力建立起来的。

(3)教学个性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为了做到这一点,学生个性的测定,特别是认知方式的检测,将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研究课题。

(4)学习自主化:由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得到认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发展趋向。事实上,超文本/超媒体之类的电子教材已经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5)活动合作化:通过合作方式进行学习活动也是当前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在支持合作学习方面可以起重要作用,其形式包括通过计算机合作(网上合作学习);在计算机面前合作(如小组作业);与计算机合作(计算机扮演学生同伴角色)。

(6)管理自动化:利用计算机管理教学过程的系统叫做CMI(计算机管理教学)系统,包括计算机化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最近的发展趋向是在网络上建立电子学档(Learning Portfolio),其中包含学生身份信息、活动记录、评价信息、电子作品等。利用电子学档可以支持教学评价的改革,实现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

(7)环境虚拟化:教育环境虚拟化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时间的限制,这是电子网络化教育的重要特征。现在已经涌现出一系列虚拟化的教育环境,包括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校园、虚拟学社、虚拟图书馆等,由此带来的必然是虚拟教育。虚拟教育可分为校内模式和校外模式。校内模式是利用局域网开展网上教育,校外模式是指利用广域网进行远程教育。在许多建设了校园网的学校,如果能够充分开发网络的虚拟教育功能,就可以做到虚拟教育与实在教育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贯通,这是未来信息化学校的发展方向。

教育信息化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它可能促进教育革新,也可能强化传统教育,因为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我们的观点是,教育技术变了,教学方法也得相应变革。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由教师的教育观念所支配的。如果说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因此,对于我国广大教师来说,面临正在迅速到来的教育信息化浪潮,认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更新教育观念,并且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术

来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三)中国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经历:

中国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大体经历过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是在8O年代,它的高峰时期是在80年代中期。这个时期的特点,从事业发展看还处于实验探索阶段。它的高峰的标志是小平同志提出来“计算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当时政府也提出“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这样一个契机和大的背景。具体标志是放在硬件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就是5个部委联合开发的中华学习机。中华学习机主要的技术架构和技术体系还是当时的苹果机(8位机),它的CPU是6502,主要把它的汉字这一块,把它的汉化模块放到硬件里去了。其他技术上并没有更多新的东西。当时中小学尤其是高中教育模式主要是在高中设置选修课,学习计算机的初步知识和程序设计语言。当时主要以Basic语言为主。它的基本模式是以选修课方式学习有关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把重点放在程序设计和语言的学习上。产生这种状况,主要是当时受到在瑞士洛桑召开的第4次计算机教育大会(WCCE80)比尔萧夫的一个主题发言“计算机语言是人类的第二文化”这一学术流派的影响,认为计算机语言和程序设计成为人类的第二文化,不懂得计算机语言,不会程序设计是当代的文盲。所以把计算机作为知识和课程来学习。

第二次浪潮是在9O年代中期,这时期事业发展的模式已经不仅仅是实验探索,己变成了积极的发展,全面地推进,它的标志是91年教育部在济南召开的第9次教育工作会议,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发展的几点意见和有关的文件、政策。这个文件明确提出来,要逐步把计算机作为中小学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同时提出计算机教育的内容扩展为不仅仅是计算机学科的学习,还应该有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辅助管理。而把计算机不单单看成是一种学习的对象,更是一种学习的资源和学习的工具。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这一期间的高峰期是90年代中期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这时候教育的模式就不仅仅在高中开设选修课,在初中,在小学都有这个课程的开设,同时很注重计算机教育软件的开发,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这期间,国家两次计划(七五、八五)都有专门拔款,用来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软件。

第三次就是这一次即将来临的浪潮,这次浪潮随着计算机的网络化,将进一步推动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最近教育部提出建设几个大的工程,其中远程教育工程明确提出要构建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充分发展的学习系统,或者是有利于不光是中学生而且是各年龄段终身教育的学习系统。构建这样的学习系统的学习体系,没有远程教育工程是不可设想的。这次教育大会关于教育的决定又明确提出要构建新型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象这些工程的开展离不开教育现代化,也离不开教育的信息化。所以远程教育通过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其综合使用,把我们的教育内容方式进行一次深刻的变革,是我们面临的第3次浪潮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因此,教育软件的开发其内涵和外延都大大地丰富和扩大了。它将会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需求。在这次教育大会的总

结大会上朱总理就明确提出发展教育特别是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包括非义务阶段的教育,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用教育的发展促进内需这个思想。今年高校招生普通高校己增加到152万,比去年108万增加了46万,一次性一年就把高校招生规模增加46万,这在新中国教育史上是破天荒的。58年大跃进时有过一次,在我们记忆中这是第2次。另外其他各级各类的教育加上去再有120万,合起来是27O万人。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平台,仅仅利用现在的学校设施也不可能真正挖掘潜力。

三、现状分析

发展的主要热点有课件开发方面,要有基于教学策略的课件,运用相应的教学模式或策略于课件(课堂教学或个别化学习)之中。群件,支持群体或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的课件。电子读物要求基于电子和多媒体的出版物,包括书本、报刊、杂志、图片、百科全书、字典等。网络应用方面:远距离教学,从严格意义来讲,网络远距离教学是指:通过因特网(Internet)或局域网实现全球范围或区域范围的课程传送和教学,其显著特点是这种教学必须体现双向性、实时性和交互性。还包括共享性、开放性和可控性等特点。

研究的重点是放在:课件平台的开发(WEBCT,BB)包括界面的设计;新教学模式的探索;课件的内容和形式;教学的评价方式、以及;通讯交互方式等方面。网上学校(E- SCHOOL)网上学校与网络远距离教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虽然通过网上学校可以实施一定的远距离教学。真正意义上的网上学校应该是:将一所学校所具有的全部功能搬上网络(而不是仅有几门网上课程和部分教学资源就可称网上学校)。在网上学校,学生应该可以在网上直接进行入学报名和注册、付费、学习和实践、查找所需的学习资料、进行考试、获学分和学位等。一般来说,网上学校即可以在国际互联网上实现,也可在局域网上实现。校园网(School NET)校园网与网上学校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当然校园网建设是创建网上学校的基础。校园网是指:基于局域网(LAN)技术的校园网络(目前,校园网的硬件技术已非常成熟)校园网建设的重点是放在教育教学功能的开发:学校的有效管理教学与学习教学资源的共享交流和通讯等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CSCL)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是指:基于网络来进行群体或小组形式的学习,这种学习形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在教学应用中的效益和提高学习的效果,而且也有助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研究热点是:群件(Groupware)的开发研究,其中主要涉及群件的结构、通讯交流方式和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主要方面。

(一)教育软件的发展问题

目前,关于教育软件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实现现代化,进一步实现信息化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焦点,一个难点。关于它今后的发展,现在国内有众多的公司关注着或直接参与着教育软件的开发,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真正开发出适合中国教育需要的并且能够预示教育发展趋势的好的教育软件产品,其前提,我认为是对中国基础教育的深刻认识和理解。主要是对我国基础教育。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的发展就成为我们国家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一个瓶颈。而远程技术的发展到底其核心和

灵魂是教育软件,没有软件,所有现在的一切硬件设备就是一堆机器垃圾。所以,软件里面体现一个什么样的理念,体现一个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它的技术如何去按照这样一个教育思想去实现,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带入21世纪。

我们搞了18年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现在仍存在着三个低,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第一个低就是从整体来看,学校计算机的配置率低,经过从80年到今天99年将近20年时间,我们78万所中小学也才有8万所中小学配置了计算机,其中配置状况很不平衡,好的学校象民办校多的3000多人规模有五六百台计算机,但是一般的学校也就有一个计算机教室,象15台或20台计算机,就算配置了计算机教室,它的地区分布大都在大中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大多数初中和小学都没有配备现代技术设备。我们大概初算了一下,现在的配置率,能达到15%到20%左右,就是说每年能增长一个百分点。第二个低是使用率低,开机率低,就是配置了计算机的学校,一个学校每周平均开机的时间可能不到半小时。这样要按学校上课的时数相比,开机率只占所开课时的15%到16%。第三个是功能效益低,就是现在很多的奔腾配置,发挥的也不过是苹果机的功能,也就发挥着文字输入、键盘操作等一些最基本最原始的功能。这样三个低造成的总体效益,三个百分数乘起来大概只有百分之二点几。那就是说,国家投资了10O个亿,也只有二到三个亿发挥了作用。这样一种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咱们过去一般分析为三个原因,一是软件的开发,就是软件跟不上,好的软件更不够,那么就有一个什么是好的软件的价值导向,功能导向的问题,这就是软件的重复开发。第二个是老师培训跟不上,第三个是经费的困难和人们的认识,人的观念跟不上。更为关键的应该是更新的机制,适应21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面向知识经济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

现在咱们的教育软件的发展战略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开发适应目前教育系统的软件呢,还是要真正有利于变革这种教育的软件呢?基点放在哪?是用现在技术、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改革呢?还是满足现在的教育模式,强化现在的教育模式?既要适应也要发展。什么是好的软件,为什么开发出好的软件还很难进入中小学。当然技术上要解决培训的问题,因为转变观念要培训,要用好的软件去说服大家,好的东西总是能说服人的。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育必须改革,课程必须改革,教材必须改革,因此要把现代教育软件的开发确立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

(二)信息技术应用的效能问题:

如果信息技术应用的效能问题不真正解决,掌握信息技术的人员不够丰富,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就很难真正广泛推广和使用。

据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赵国栋在2001年发表的《美国大学“信息化校园计划”述评》一文介绍,从1999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约有53.4%的大学课程在使用电子邮件;约有28.1%的大学课程在互联网上有专门的网页;约有19%的美国大学教师已在互联网建立了个人主页;约有70.2%的大学允许学生通过互联网来递交入学申请表;已为信息技术应用制订详细发展计划的大学从1998年的50%增加到1999年的61.0%;44.9%的大学和学院正准备在计算

机和其它信息技术设备方面制订“采购和升级换代计划”,此比例1990年和1998年分别为15.9%和37.3%;在教学中使用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课程比例也由1995年的10.9%、1998年的33.1%,增加到1999年的38.6%;为学生提供在线课程目录的大学比例从1997年的65.2%增加到1999年的76.9%;通过校园网为学生提供各种与课程有关的阅读材料的大学比例为24.6%;在被调查的美国大学中,有45.4%的大学现在已经能够通过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一门或一门以上完整的在线课程学习内容。调查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意识到,对于大学应用信息技术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在于技术和产品,而在于人。从二十年前第一台个人计算机进入大学校园以后,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终于逐渐认识到,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和充分地使用这些设备。在我国,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只有几年时间,如此详尽、完备的调查工作还没有系统展开。2002年2月1日,《中国教育报》第8版刊登了一份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以某高等工科院校中的一个完整专业的数百名大学生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中,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对上网与大学生成才、大学生网民教育等问题阐明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许多人认为,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所受到的教育不应仅仅是书本上的一些概念,更应该接受新事物和新信息,而网络就是新事物的代表,不能很好掌握或利用网络资源的大学生就不是一个合格大学生。许多大学生都希望学校能开设网络资源利用方面的专门课程,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生建立个人主页,学习相关的流行软件等,以提高上网技能。和我国网民的整体素质相比,大学生网民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我国网民整体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中的搜索引擎比率为51.3%,说明大学生网民还不能自觉地利用搜索引擎来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全国网民整体在网上最主要获得的信息中,电子书籍排在第4位,而大学生则把这项内容排在第6位以后。这说明多数大学生网民把网聊作为上网的主要内容,还不能把上网作为学习工具。我国大学的信息化教育才刚刚起步,创造更好的条件,引导学生从以看新闻、聊天为主要目的到如何帮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和充分地使用网络设备,使之成为学习的重要工具是摆在我国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2001年12月29日,已建成两万公里、覆盖近30个主要城市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高速主干网建设项目”在清华大学通过国家验收。该项目总投资2.2亿元,主干网速达2.5Gbps。这标志着CERNET的传输速率和接入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驶入快车道。但是,由于师资队伍的培养、培训和教育教学软件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严重不足,严重地影响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硬件易得,软件难求”,许多地区和学校,硬件设备上去了,就需要大量的、高质量的管理软件和教学软件;需要大量掌握了先进的教学理论,运用包括网络技术在内的信息技术,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在进行学科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以支持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推进教育信息化。为此,引智引资,即积极引进我国稀缺的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服务资源,培育优良项目,构建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支撑平台,以缓解优质教育的供求矛盾,

营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不失为带动我国教育服务市场整体发展的良好方法。

刚刚过去的2001年,对于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来说,绝对是不平静的一年。2000年10月,教育部鸣响快速启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号令枪——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此次会议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决心之强,在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会后还连续颁发了《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三个重要文件,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从此,“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这个名词取代了沿用了近20年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从而揭开了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史上新的篇章。

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计算机教材建设一直受到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借鉴和吸收国外信息技术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方法,是迅速提高我们自身的重要途径。为此,教育部将逐步取消对教材出版发行的垄断,允许“教材多样化”,为教材编写与出版提供了相对自由的竞争空间。与此同时,微软、思科等跨国公司也积极准备,向中小学及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大力拓展。

四、趋向预测和建议

(一)加强师资培训是开展信息化教育的基础

师资培训是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否拥有大批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教育工作者,是推动信息化教育的关键。审视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师资现状,更让人感到加强信息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和紧迫。据统计,1999年底,我国有中小学校近70万所,学生2亿多名。这2亿学生中只拥有100万台计算机,专兼职教师7万名。也就是每年只有5%的学生接受了计算机教育,平均每200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计算机教育生师比是20000∶7。师资培训任重道远,我们一方面要重视职前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培养计算机专职人才,同时更要充分利用终身教育体系,加强对在职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只有双管齐下才有可能实现信息化教育的重大规划。

在教师培训上,首先要重视观念的更新,要认识到在开展信息化教育中,人是关键因素;高素质的教师能极大地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反之会阻碍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培训教师的根本目的,不是仅仅让教师掌握电脑的操作技能,而是让教师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其次要用科学的方法,从观念层面、理论层面、技术层面和实践层面入手开展多方面的学习活动。要解决教师操作计算机的问题,使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备课、授课、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还要加强教师的学科修养,帮助教师更进一步地把握学科教育的目的和本质;更要增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的意识,找到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点,从而为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开辟道路。

(二)开设信息技术课是开展信息化教育的主要途径

在整个社会信息化进程越来越快的今天,国民是否能掌握足够的信息技能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而在我国,计算机课程一直是选修课。据统计,1999年底,我国仅有不足10%的中小学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联网的学校不足1%。面对实际,只有改变以往按部就班的思路,才有可能发展。教育部提出的信息化教育规划为我们提供了展的机遇。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体现创新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信息技术文化,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为他们在信息社会的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侧重对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的培养,如何在小学阶段合理地开设信息技术课,值得我们思考。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开展信息化教育的核心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的结合。课程整合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同时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我们与其把整合称为是一门技术,还不如说是一种态度。因为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除了需要时间和精力外,还要求教师以一种崭新的观念来看待所教的课程,并不断地注意是否有某种技术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教师要明确课程的目标,了解技术在这方面的能力。因此,要做好技术与学科课程的真正整合,教师培训是关键。其次要建立一个整合程度极高的计算机化教学环境,为教师开展整合教学提供环境。如:在教室里配置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机、实物展示台等设备,方便各学科教师随时使用;学校配备计算机房,使学生能非常方便地使用计算机,通过与计算机对话实施个别化学习;在教室里、走廊上布置计算机角,学生根据学科教学的目标要求,通过浏览查阅资料、丰富知识。最后要找到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点,有效地实施教学,实现技术学习与学科教学目标双达成。

(四)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是开展信息化教育的最终目标

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是信息社会成员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教育在相当大程度上是让学生记忆各种知识(信息)。这种低效率的教育已难以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式增长并且迅速更新换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需求。可以说,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获取信息以及如何处理这些信息。因此,要建立起一套新的基本技能体系,除了吸收传统技能的精华外,应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等信息能力,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这对于在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是至关重要的。而基于因特网的网络化教育则为培养这种能力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因此,信息化教育的重点并不是要让师生了解和学会使用Internet,掌握计算机技术本身,而是要通过计算机与网络的强大功能探索新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培养出能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具有较强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这也是我们要大力开展信息化教育的原因所在。

五、参考文献目录

1、《基础教育的信息化》王本中

2、《“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与特征》祝智庭

3、《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发展的热点和研究的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张际平

4、《透视我国信息化教育现状》中国科学院

5、《美国大学“信息化校园计划”述评》

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赵国栋6、《对加强小学信息化教育的几点思考》杭州市胜利小学蒋莉

企业信息化状况

我国汽车行业的信息化总体水平相当低,只有极少的企业会用到一些比较好的沟通方式,更多的是打电话,发传真,进行联系沟通,也只有极少的会用到Email来进行沟通传递,只有少数的信息会借助互联网进行传递, 我国汽车行业信息化起步于上个世纪90年代,但是由于受管理体制、传统观念等影响,企业的信息化往往流于形式,往往只能在部分领域实现信息系统的部分职能,甚至成为形象工程,成功案例不多。近两年来,汽车行业持续高速发展,竞争也日趋激烈,信息情报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迫切需要生产企业将信息化提升到长远规划、战略发展的层次上来。 这两年国内汽车行业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这种良性的发展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了资金保证和动力。总的来说,合资合作企业、外资企业的信息化做得比较好,整车生产企业优于改装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这些企业也确实从中受益,如一汽大众、长安、柳州五菱等,ERP、CRM系统得到普遍使用。企业的信息化需要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例如东风汽车公司在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经历了由“传统流程信息化”→“IT 为主的信息化”→ “业务流程再造和IT促进的信息化”思路上的变迁。 现在企业信息化已经越来越得到汽车行业的广泛认同,尤其在SARS爆发的特殊时期,许多准购车者纷纷借助网络查询信息,企业之间也通过网络联系,使得电子商务空前火爆。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和行业的信息化前进的步伐,尤其是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这个特殊事件的推动下,汽车行业开发了“网上公告申报系统”,这对促进企业、行业信息化进程大有益处。 而一些企业还残留着计划经济时代落后的经营体制和管理方式,这已经成为企业进行信息化的主要障碍。这些都是在企业高层介入下才能完成的,企业的高层领导必须重视并参与信息化工作,特别是在信息资源规划阶段。因为信息是企业的重要资源,资源的规划直接关系到如何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此外信息资源规划涉及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只有高层领导才能决定这些重大的事情。 企业信息化作为企业一项战略工程,从决策决定到组织实施,都需要企业高层领导的参与,组织好队伍,两类人员(业务人员与系统分析人员)的密切合作,搞好计划控制。 发展趋势

管理信息系统文献综述

管理信息系统文献综述 班级:信管11302 姓名:王丽健学号:201306609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世界带人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越来越成为新生产力的代表,建立一个优良的信息系统,有利于信息的处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企业信息化人才。随着当前信息化人才的分工细化,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可以采取大专业中的不同培养方向。这既符合企业的不同需求,也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建设的思考 引言 为了适应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我校于2006年起开办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该专业。为了提高所培养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在美国大学的本科专业设置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信息科学专业下的分支方向。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既要求学生学习管理类知识,又需要与信息技术有机的融合,因而对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专业培养方案更新的建设意见和思路 培养目标的细分和完善根据目前的培养方案,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企业信息化人才。在培养方向上可有以下三个方向。 l、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方向培养目标是培养可以担当企业信息化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工作。目前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在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中,管理信息系统被广泛使用。企业资源规划(ERP)的概念已经被广泛所接受。该方向应该以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资源规划为培养重点。利用目前管理学院与国内知名的企业管理软件制

造企业金蝶所共同建立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的实验室,开展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案例教学,特别是重视企业资源规划(ERP)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熟练掌握ERP的使用,了解企业运作的业务流程,并对其中的某个流程如产品生产、供应链管理等相当熟悉。 2、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培养目标是培养可以担当企业中或专业汀服务机构的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工作的人才。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来自企业内外部的信息安全威胁已经为企业的正常运作埋下了隐患。大部分建立了自身网站的企业缺乏网络人侵防御机制,没有响应的安全策略和措施,一旦遭到黑客的人侵,企业的重要信息将泄漏,并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企业的内部网络(D扛RENET)也需要进行严格管理,对网络的运行进行维护和管理。作为企业中的网络管理员,应合理调配资源,控制企业中的不良访问。伴随着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不少企业开始采用远程分销体系,例如温州的美特斯·邦威集团公司采用了远程分销体系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总部远程调控,实时掌握各门店的销售信息、库存信息、财务信息等,并加以综合分析。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企业虚拟网(VrN)因而在该方向的培养中应该以计算机网络、企业网络应用和网络安全为重点。建设相应配套的先进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实验室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将有利于学生在实验室中就可以直接以企业的实际运作方式进行网络管理的模拟,以及网络信息安全的实践学习。 3、多媒体技术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管理专业的培养不能拘泥于既定的课程体系,也要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网络传输技术飞速发展,目前正处nN4向正佰的过渡中,因此多媒体技术在新的网络条件下又有了新的发展动向。流媒体点播已成为当前的热点并成为一种新的网络盈利模式。而月少6H动画的风靡更证明多媒体技术成为了网络经济的新动力,并形成了产业。应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而进行调整,在教学中应把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介绍给学生,并引导学生从事多媒

企业信息化综述

企业信息化综述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而其在企业中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以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这将涉及到对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流程的优化,管理团队的重组和管理手段的创新。 企业信息化的实质 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如果从动态的角度来看,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及产品的过程,或者更确切地说,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由局部到全局,由战术层次到战略层次向企业全面渗透,运用于流程管理、支持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这个过程表明,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在空间上是一个由无到有、由点到面的过程;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和渐进性;信息化的核心和本质是企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隐含知识的挖掘和编码化,进行业务流程的管理。 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企业间的竞争应当包括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品种竞争、服务竞争、市场竞争和信誉竞争等诸多方面。随着人们一边完成工业化进程,一边步入信息时代,这种种竞争的方面也都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信息化的烙印。企业要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里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参与企业间的科技竞争,把生产和经营牢牢植根于科学技术的沃土之上,使企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永远充满活力。一般说来,技术进步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产生直接的影响: 1.技术的进步有助于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2.技术的进步使产品的生命周期普遍缩短,由于更新换代的加快,企业也不得不重视产品的再开发; 3.技术的进步可以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可以研制出更有效的生产工具应用于生产,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4.实现企业信息化全程管理,保障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大数据时代 文献综述

智慧时代下大数据技术在教育 领域的应用研究综述 姓名:李欢欢学号:2012221111120004 一、前言 大数据是近年来出现在通信和计算机领域中的一个热门关键词。关于大数据,尚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却有两个观点能够诠释大数据的本质。第一个观点来自于Gartner公司的Merv Adrian在2011年第一季度刊登在Teradata Magazine上的一篇文章,文中指出“数据超出了常用硬件环境和软件工具在可接受的时间内为其用户收集、管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1]。另一个观点来自于麦肯锡全球数据分析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在2011年6月发布的《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报告,报告中提出“大数据是指大小超出了典型数据库软件工具收集、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2]。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应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大数据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大数据的意义在于对由多种类型数据构成的数据集体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取有利用价值的信息,从而帮助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可以作出科学的决策。同样大数据的威力强烈地冲击着教育系统,正在成为推动教育系统创新与变革的颠覆性力量。 二、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 1 大数据定义与特征 大数据(bigdata),又称巨量资料,海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研究机构Gartner[3]认为“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麦肯锡的定义: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的数据集合。无论哪种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大数据并不是一种新的产品也不是一种新的技术,大数据只是数字化时代出现的一种现象。 大数据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4V+1C。4V包含了四个层面:第一,即V olume(大容量),海量数据,规模庞大,已跃升到PB 级别;第二,Velocity(高速度),实时处理,处理速度快,涉及感知、传输、决策、控制开放式循环的大数据,数据实时处理有着极高要求,通过传统数据库查询方式得到的“当前结果”可能已没有价值,这也是大数据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本质上的不同;第三,Variety(多样性),数据类型繁多:网络日志、视频、地理位置信息、图片等都是大数据;第四,Veracity(低密度),数据价值大,但价值密度低。对海量数据挖掘分析,对未来趋势与模式的可预测分析,深度复杂分析;“1C”即Complexity,是通过数据库处理持久存储的数据不再适用于大数据处理,需要有新的方法来满足异构数据统一接入和实时数据处理的需求[4]。 2 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智慧时代下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国内研究的现状,我主要通过借助中国知网提供的论文发表数据进行分析。在中国知网中选择“高级检索”类型,并在检索条件中选择“主题”检索,输入“大数据”并含“教育”,截止到2014年4月17日共检索出303 条结果与之相关,通过手工筛选,把会议报道等无关信息剔除掉,剩余160篇文章。 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国外相比,国内起步稍晚,还未形成整体力量。虽然2009年开始,大数据就成为了流行词汇,但是它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近3年才出现的。国内最早

企业信息化研究文献综述

企业信息化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回顾了有关企业信息化研究的文献,对企业信息化的定义、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律、企业信息化评价及企业信息化风险等研究内容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以期为该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综述 信息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人类社会正逐渐由工业化社会迈向信息化社会。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科技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就必须推进企业信息化。本文回顾了有关企业信息化研究的文献,对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律、企业信息化评价及企业信息化风险等内容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借鉴。 一、国外学者对企业信息化研究综述 对企业信息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但至今国内外研究仍处于不断探索中。国外学者对企业信息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律研究、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研究、企业信息化评价研究等几个方面。 (一)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律研究 代表性的研究有诺兰(Nolan)水平理论。1973年,Nolan水平理论立足于美国企业的调查数据,将企业IT应用划分为4个水平:引入、传播、控制和集成[1]。1984年,Nolan提出了描述组织IT吸收过程的扩展IT水平理论[2]。 (二)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研究 R.Sabherwal采用5个指标衡量IT的成熟度[3]。ReichBH,IBenbasat提出了测度IT成熟度的9个指标工具[4]。YashPGupta,JahangirKarimi将IT在计划、控制、组织和协调方面的职能,作为公司运用信息技术成熟情况的衡量指标,建立了含有20个问题的指标体系[5]。 (三)企业信息化评价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企业信息化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方面。B

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2002-03-22 14:54 中国国家企业网 为了系统、全面地了解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十五”规划情况,以指导和推动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于2001年对520户国家重点企业和地方骨干企业的信息化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638份有效问卷(以下简称638户)。这些企业户数在全部企业中所占比重虽然不高,但其资产、销售、利润却占有相当比重,这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十五”趋势。现将本次调查结果和我们所做的分析报告如下: 一、638户企业基本情况 在所调查的企业中,分别有国家重点企业231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10户。 1.企业行业分布 被调查企业分布在机械、化工、纺织、电子、煤炭、汽车等33个行业(包括“未知”行业,凡未填报“隶属行业”一栏的企业归入此类,下同。)

2.企业地区分布 被调查企业覆盖除西藏、海南、新疆建设兵团以外的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如表1-2所示:

3.企业经济类型分布 被调查企业经济类型分布情况如表1-3所示:

4.企业规模分布 被调查企业规模分布情况如表1-4所示: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状况 1.大多数企业设有信息机构和信息主管 据调查统计:有488户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信息机构,占调查企业总数的%;443户企业设有主管信息化工作的副经理、副厂长,占%。在231户国家重点企业中,%的企业建立了专门信息管理机构,81%的企业设有信息主管。由此可见,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国家重点企业对信息化工作是比较重视的,是有组织保证的。 2.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情况 据调查统计:638户企业信息技术人员达到3929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4666人,占%;工程师17235人,占%。在231户国家重点企业中,信息技术人员达到25917人,占638户企业信息技术人员总数的66%,高级工程师2970人,占638户企业高工总数的%。由此可见,国家重点企业信息化人才资源拥有度高于其他企业。

文献综述有关信息化教育

文献综述:有关信息化教育 刘洋 (天津和平区研究生课程班4班) 一、绪言 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也应运而生。随着21世纪的到来,教育信息化程度已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但迄今为止,“教育信息化”尚无一个权威的定义。 信息化教育对我国教育的发展将带来非常深远的影响。首先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育模式、传授知识的方法将发生根本的变化。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可以进行形象、生动、直观的教学,构建信息丰富、反思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既能见到原子、分子结构,细胞、基因等微观世界,又能再现宇宙大爆炸等宏观过程,有利于他们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多媒体手段也能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网上提问、网上答疑、网上考试都成为可能。尤其是数字化图书馆的出现,使得图书资料信息量成倍增加,检索更加方便。其次,信息化教育将推动办学模式向开放式的网络化教育转变。各级各类教育将从校内到校外,甚至进入家庭。浙江大学与杭州市政府通过城市宽带网建立的全国首家网上大学。这种以信息网络为载体的远程教育采用“网上学习、网下考试、学分积累、个性教学”等灵活的学习方法,提供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终身教育等多种网上教育服务。大学课堂进入千家万户,为加速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提供了更大的平台,为实现人的终身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 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不光是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革命,更重要的是它对教育的学科发展和专业结构的调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学科对其他学科的渗透与交叉,产生了许多新的学科增长点,形成了新的学科分支,例如电子商务、数字信息资源管理、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等。 如何应对教育信息化的挑战,关键要加快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教育部正式发文批准在全国35所大学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预计未来10年,计算机、通讯、软件、网络技术等领域将面临巨大的突破,教育信息化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目前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好机遇。教育信息化,关键在人才,在于培养大量的高层次软件和网络人才。因此,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应该与时俱进,要采用新的思维和超常规的方法,跨越发展,加快培养我国的信息技术人才。 二、历史发展: (一)教育信息化的内涵 国内一些学者曾尝试过给教育信息化下定义,如: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积极应用信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文献综述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文献综述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管理理论的不断创新,管理信息系统正在使用新的技 术和方法,突破原有的界限,向更加实用、广泛的领域拓展。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一、引言 现代管理离不开信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已成为一项主要的社会活动。在各种业务领域和日常生活中,人们都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信息的查找、收集和整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信息处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管理信息系统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几乎渗透到了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近十年来,我国的管理信息系统水平也迅速提高,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应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由于管理信息系统所涉及的学科知识、业务领域和技术广泛,要满足日益提高的应用要求和不断开辟的新的应用领域还有很多问题有待研究、解决。下面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做一些总结。 二、管理信息系统发展 1、管理信息系统科学的兴起 20世纪60年代末,管理信息系统起源于美国,1968年管理信息系统一词开始流行;直到80年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始人,名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的著名教授高登才给出管理信息系统一个较完整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MIS)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用户-机器系统,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指明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目标和功能,预示着管理信息系统走向成熟和全面发展的时代的到来,至此,美国科学家开始研究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及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与实现技术,从而开拓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新领域新方法、新技术,从90年代开始,管理信息系统进入二次创业、完善、创新阶段。 20世纪90年代开始,管理信息系统在我国开始研发,许多企业开发了管理信息系统软件。首先在财务软件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功,并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开发,为我国的管理现代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使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到了顶峰。 管理信息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完善,适应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应用需求和越来越快地计算机发展的要求,目前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美国白宫行政办公室、美国能源部、世界银行等在其运营的核心部门都采用了管理信息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的全球化发展 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信息只有通过进行有效的加工管理,建成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才能发挥其作用。全球信息化的发展也体现出管理信息系统的全球化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全球化特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工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实现的文献综述

浙江ⅩⅩ学院毕业论文 (或毕业设计) 文献综述 工资管理信息 系统设计和实现的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613工作室指导教师徐老师 二级学院信息学院专业名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级04信息2班学号0404 2008年1月5日

工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实现文献综述 摘要: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工资管理信息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一些大型企业的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已经达到了普及的程度,而一些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正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工资管理信息系统。本文在阅读一些小型企业的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所写的一篇综述。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企业信息化;工资管理;设计 1.引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要求的工资管理信息系统必将成为企业提高工资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有力手段,也是未来企业工资管理适应环境变化的主要发展趋势。工资管理信息系统将是一个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于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都至关重要。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的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信息,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不少的困难。随着科技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并已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企业的工资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和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业信息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管理信息系统是70年代初“后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其发展的初期,是单一的人-机系统,系统功能简单,效率低,对管理的作用有限。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大力发展,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入网络化的发展时期。世界发达国家已建立起了完善的先进的管

企业信息化问题及研究 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中小型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研究 姓名 学号 40741703 系别科学技术系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指导教师 2011年1月7日

经营型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与应用已成为当今社会企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信息已成为现代企业重要的财富和资源,可以说,掌握了信息,就有机遇;掌握了信息,就有发展。因此,对正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企业来说,广泛地采用电子信息技术,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加强科学管理,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已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信息网络更加普及并日趋融合。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格局。互联网加剧了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成为信息传播和知识扩散的新载体。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在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党和国家已把信息化作为谋求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战略选择,企业信息化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但是,由于我国目前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在没有完成工业化的情况下搞信息化建设的,因此,与信息社会对企业的要求,以及发达国家的企业信息化程度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虽然与过去相比,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在已由局部推进转变为整体推进,由战术地位转变为战略地位,但还是存在着对信息化认识不足、缺乏整体规划、信息人才短缺等一系列问题。 我国信息化现状之后的总结,提出了目前企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即:观念落后、受企业体制和机制的限制、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发展缓慢、人才缺乏、支撑企业信息化建设配套环境限制、投入力度小,结构不合理等。面对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不利于增强我国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不利于我国企业提高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企业的信息化分析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一方面信息化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优势和主导地位,形成迅速传播的信息机制;另一方面,产业信息化成为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传统经济的有效组成。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都是信息经济的重要组织部分。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将分散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

文献综述 大数据下医疗信息化研究

XXXX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大数据下医疗信息化研究文 献综述 院系名称:XXXX学院 专业:xxxxxxxx 学生姓名:Docer 学号: 123456789 指导老师:Docer XXXX大学教务处制

2017年3月1日 大数据下医疗信息化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医疗信息化是大数据时代下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总体趋势。但是,医疗信息化的发展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中存在一些潜在问题,但是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为医疗信息化提供新的契机与发展空间。本文拟分析目前医疗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发展的问题与挑战并分析发展的机遇,提出医疗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医疗信息化研究综述 一、医疗信息化发展现状 对中国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而言,2012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医疗信息化投入成倍增加,电子病历评级全面展开,医院等级评审重新启动,移动医疗、区域医疗、物联网持续升温,云计算、大数据崭露头角,信息安全得到更多重视,医院信息规范和标准化进一步加强,一些新的企业进军医疗IT市场医疗信息化的热潮扑面而来,让每一个行业从业者都切实感受到了它的热度。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中明确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中国这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医疗卫生关系亿万人民健康,是一个重大民生问题。”医疗信息化则是医疗卫生事业能否更好服务于公众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实现物物相联的物联网和使IT资源按需分配的云计算等技术使得医疗卫生信息化日新月异,2013年成为大数据元年。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业务系统、数字化医疗仪器与设备在医疗卫生机构迅速普及开来,与之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医疗信息资源。如何让利用这些海量的信息资源更好地为医疗卫生行业的管理、医院的诊疗、科研和教学服务,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与此同时,医疗数据的隐私性、安全性问题也随之而来,特别是当这些数据需要发布在网上供二次使用的时候。近些年来,随着政府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的加深和政府投人的增多,我

国内企业信息化现状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从七十年代开始起步,八十年代进行铺垫,九十年代中、后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1.意识上 随着体制转轨,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企业深切体会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发展也基本达成共识。总体上看,认识在不断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上的重视程度各个企业却相差很大。 2.需求上 1)成长企业信息化建设起点高,老企业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 改革开放后新成长起来的企业由于技术装备智能化水平高、市场观念和现代管理意识强,其信息化建设基础较好,很多企业在创建时就把信息化建设考虑在内。这些企业无论在信息化水平还是在信息化应用效果方面都比传统老企业具有明显优势。 2)企业效益好、外向型企业、具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大中型企业信息化需求较为强烈,效益不好、竞争领域相对狭窄以及小型企业信息化的需求相对不旺。 企业竞争环境越复杂、竞争压力越大,越要求企业信息化达到较高水平,但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保证程度及其实施效果。 3.应用深度上 1)基础应用的普及面较宽,重大信息工程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各种规模企业绝大部分都用上了微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许多大中型企业拥有相当多的信息技术设备,也培养和储备了一些自己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但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如MIS、MRPⅡ、ERP、CIMS等普及率低、水平也相对落后,有些企业应用效果不好。 2)信息化建设出现分层 目前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和运用的分布很不均衡。企业的中间技术层,尤其是设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已经初步实现计算机管理;但企业的决策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依旧很薄弱,基本停留在形象工程上,相关的报表满天飞;另一方面企业的末梢,如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计算机基本上是空白,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也即是目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战术层的居多,而企业的决策层和战略层是相当薄弱的,也是下一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点。 3)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因行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存在差异。

信息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信息管理系统发展的文献综述 摘要: 管理信息系统,其实质就是各种管理思想的信息化实现,因此,有不同的管理思想,相应的就有与之对应的管理信息系统,这就使各种类型的管理信息系统层出不穷。现代管理离不开信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已成为一项主要的社会活动。在各种业务领域和日常生活中,人们都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信息的查找、收集和整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信息处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的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一个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应包括:辅助决策系统;工业控制系统(CCS)、办公自动化系统(OA)以及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和与上级机关及外界交换信息的接口。其中,特别是办公自动化系统(OA)、与上级机关及外界交换信息等都离不开Intranet(企业内部网)的应用。可以这样说,现代企业MIS 不能没有Intranet,但Intranet的建立又必须依赖于MIS的体系结构和软硬件环境。 管理信息系统(MIS)主要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录入,信息的存贮,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加工和信息的输出(含信息的反馈)五种功能。它把现代化信息工具——电子计算机、数据通信设备及技术引进管理部门,通过通信网络把不同地域的信息处理中心联结起来,共享网络中的硬件、软件、数据和通信设备等资源,加速信息的周转,为管理者的决策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管理信息系统的历史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是70年代初“后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其发展的初期,是单一的人-机系统,系统功能简单,效率低,对管理的作用有限。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大力发展,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入网络化的发展时期。世界发达国家已建立起了完善的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体系。他们在数十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经验,在企业管理方面也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和规范。 我国的管理信息系统大发展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家相继建立起了“金卡”、“金关”、“金桥”工程,多数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局域网和广域网管理信息系统。随着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逐步向知识经济迈进,无论是基于工业经济的管理信息系统,还有面向少数专家和管理人员的专家系统(ES)或决策支持系统(SS),其处理对象、服务对象、自身的系统结构及处理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中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现状与改革措施

浅析中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现状与改革 措施 专业:07信管 XX: 学号:074949101 浅析中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现状与改革 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是活跃起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现今我国的经济结构中,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地位,据国家发改委最近的统计指出,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全部企业数的99%以上、国内生产总值的50%、出口数量的60%和税收的43%,由此得出中小企业占据了大部分,要实现信息化的推广,必须推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在处于现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中小企业无可避免的参与到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中,但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还比较落后,对国际市场不够熟悉,不利于进入国际市场以及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而且作为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力气,信息化不仅是中小企业提高市场反应速度、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与大型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交易的“通用语言”,是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大舞台的捷径,更是顺利度过金融危机的唯一方法。中小企业通

过推进信息化,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成本,使企业员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规X 企业的多层次全方位管理,在企业与外界之间,它可帮助企业实现电子商务模式,一次拓宽交流X围,缩短交流的时间,丰富交流方式,并可协助维护企业与社会之间良好的关系。因此,中小企业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据国家对重点企业的调查分析,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底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与建设成本过高,经营管理中协作部充分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存在地区不平衡,还较多停留在表面应用层次上,没有深入到企业的运行、管理各个环节。企业信息化投资不足和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是存在的两大难题。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几年来,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有了一定提高,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2003年,科技部针对小型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开始推广基于互联网的ASP(应用服务提供商)服务,强调通过网络环境下ASP的服务平台为小型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和专业化支持增强区域企业群体的核心竞争力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通过基于ASP模式的咨询、监理、培训等公共服务,帮助小型企业有效地规避信息化建设的风险,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益。但大部分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使得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3.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不同规模的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是不一样,微型企业可以单级管理,但中型企业则必须采用多层管理,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做信息化,中小企业信息化能带来以下几个作用。 3.1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的影响 3.1.1可以显著提升员工对企业管理的信心 如果一家企业始终采取很落后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那么,员工是很难建立起他和客户交往的信心的,在这一点上,你的企业哪怕先上一个简单的客户管理系统(介于CRM和EXCEL表格管理之间)也会很好的增强员工做业务的信心。 3.1.2可以为你的后续增长提供管理保障 一个企业处于微型阶段时是觉得没有必要信息化管理,随着业务成长,你的企业规模可能无意识当中不断的增加,直到有一天,你忽然发现现在已经很不好管理的时候再进行信息化,则会发现固有的流程很难和信息化相对科学的流程吻合,如果调整,所付出的代价可能是巨大的,实施和应用熟悉的时间也要更长,所以,这种“类突发性”的信息化项目最终实施和应用的效果完全不如那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效果,毕竟后者可以让老员工带新员工,而前者,很可能只能你一个人带一批人,这显然加大了应用的风险和难度。

信息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1.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历史回顾 管理信息系统是70年代初“后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其发展的初期,是单一的人-机系统,系统功能简单,效率低,对管理的作用有限。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大力发展,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入网络化的发展时期。世界发达国家已建立起了完善的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体系。他们在数十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经验,在企业管理方面也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和规范。 由于管理信息系统本身及与其相应的计算机信息应用技术均非常成熟。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均建立了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这个系统是全国性的,覆盖了全国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国外公司的人事部或劳工部一般均建立了计算机信息系统,负责公司内部的人力资源或劳工管理。所以,国外人事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己非常普及。同时,由于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已实现全国联网,因此,在社会经济发展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我国的管理信息系统大发展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家相继建立起了“金卡”、“金关”、“金桥”工程,多数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局域网和广域网管理信息系统。随着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逐步向知识经济迈进,无论是基于工业经济的管理信息系统,还有面向少数专家和管理人员的专家系统(ES)或决策支持系统(SS),其处理对象、服务对象、自身的系统结构及处理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IT技术更广泛的应用于企业人事管理,如何提高人事部门的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成为企业管理者重点关心的问题。目前,国内人事管理系统的开发技术相当成熟,主要原因在于人事管理系统本身具有业务清晰、数据处理规范等许多优点,为其实现计算机信息化提供了必要的优越条件。加上近十年来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以及国内各企业的高度重视,人事管理系统在国内基本上已进入了普及应用的阶段。 国内近90%以上的公司和单位均开发并运行了企业人事管理系统,其他没有和正准备开发计算机应用或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公司和单位,也把人事管理系统作为其应用与开发的首要目标。加上国家人事主管部门及国内计算机应用开发商的共同努力,国内目前己有多种通用的人事管理系统软件供企业单位选择使用。应该说,企业人事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在国内已经进入了相对成熟期。 3.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3.1各种管理思想的信息化融合

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企业信息化现状分析 我们在对一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后,发现了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 近半数的企业实施了办公自动化;近半数的企业信息安全手段主要依靠使用防火墙;近半数的企业拥有自学成材的企业信息主管…… 半数以上的企业使用财务管理软件;半数以上的企业使用互联网,并拥有自己的网站,但更新不够及时;半数以上的企业认为电子商务势在必行,其中一些企业已开展电子商务;半数以上的企业使用病毒防护措施,但全面考虑安全的较少…… 目前,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能真正进行整体规划,按计划分步实施与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并产生实际效果的成功企业不多,人多数企业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相当大的困难,存在着很多棘手问题有待解决。 2.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企业角度来看整体规划,规划应与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在企业的每个层面上识别信息资源和获利机会,并借以构建新的竞争优势。由于我们的企业尚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尚未掌握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企业对自身的发展战略缺乏考虑,因此很难在推进本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做好总体规划,这直接影响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其次,从企业外部看整体规划。企业信息化规划应与整个城市信息化发展规划相一致。在企业外部应构建一个通过公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间有效沟通与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经营运作效率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公共信息网络平台;以企业信息化作为组带,把政务信息化和社会服务信息化连接起来。山于go-vern-ment在构建信息化社会方面的工作也刚刚起步,缺乏构建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方面的规划。这也阻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未能充分认清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自身业务运作之间的关系 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看不难发现,在以往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少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手段,企业需求才是根本,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盲目迷信洋货,系统功能求大求全,所建造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与自身业务流程、管理流程人相径庭,以至于实施后成效甚微。 (3)有些企业信息化起步早、投入大、失败多,企业产生惧怕心理 由于经济发展快,企业经营管理者思想活跃。因此,用信息化手段管理企业很早就成为一部分企业经营者的追求。在这种理念的驱动下,部分企业很早就进行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尝试。但在当时的环境下,一方面信息化建设是从零开始,没有成熟的硬件设备,硬件价格高;另一方面,企业在上信息化系统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实施信息化,实质上是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手段,提高企业经营和管理能力,企业信息化的根本问题在于通过高效技术手段辅助企业有效实施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企业信息化不等于计算机化、网络化。山于认识上的不足,盲目投入,从而导致投入大、收效小,进而产生“惧怕”推进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心理。以至于流传“不搞信息化等死,搞信息化找死”的顺口溜。 (4)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针对性 与企业信息化相关的企业特性有中小企业的多少、民营企业的多少、传统企业的多少;劳动

信息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个人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及相关技术 摘要 随着电脑的普及,互联网的发展,电脑与人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密不可分。从文字处理到邮件通信、网上交谈、账号信息、资料保存、博客、联系信息等,越来越多的个人资料被存储在电脑中。这些个人资料是我们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形成的,它们浸透了每个人多年的心血。对每个人来说,这些个人资料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电脑本

身。所以需要一个集合的个人信息管理系统。 本文首先综合叙述了个人信息管理系统发展的现状及其改进的必要性;其次阐明了个人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和论述了当前社会此系统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个人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功能和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最后介绍了本次毕业设计预使用的开发工具:C#、数据文件XML的概念及其发展史,并综述了设计中使用到这些工具的主要功能和优点。 关键词:个人信息管理系统,C#,XML 目录 1 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2 个人信息管理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研究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解决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螃膂蚅芇肃螃薇3 C#错误!未定义书签。 芅肆莀芀袆羈莈4 XML数据文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薇艿螀蚄芅膇羀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绪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的生活压力,要做的事情太多。如果企业资产很多,可以想象人们的工作强度,在这种环境下有些事情忘了顾及不到了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但是你的忘记却可能会带来无法弥补的错

请下载支持! 误。 信息化的发展帮助人们解决了上述难题,信息管理让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变得清醒,让生活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在当今社会上,要想有理想的事业和生活环境,首先要从个人做起。所以做好个人信息管理在万事之根本。个人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管理的信息化,它记录着个人每日的重要信息,能记录、提示用户有关信息。 个人信息管理系统,是应用于个人信息的管理软件,是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它是一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有关个人信息方面的计划、组织、实施、协调、信息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通过科学的方法、正确的时间原则和合理的规划制度,调整个人与事务、个人与时间、个人与信息的关系,谋求对个人用户的体力、心力和时间空间作最适当的利用与最高的发挥,并保护其合法的利益。使个人用户更大限度的方便、快速利用现代化的管理软件进行个人信息的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