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开展情况报告(最终)

校企合作开展情况报告(最终)
校企合作开展情况报告(最终)

平遥现代工程技术学校

校企合作开展情况报告

我校自开展校企合作以来,积极探索、扎实推进,构建了“6321工程”,即提升“6”个“共同”——共建课程体系、共同评价管理、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双师队伍、共促招生就业、共同技术研发;实行“3”层对接——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实习对接生产;建好“2”种“课堂”——把企业搬进学校,把课堂搬进企业;最终实现“1”个目标——企业生产性效益和学校教育性效益共享共赢。

亮点一:推光漆艺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特色产业,保护与传承了传统手

工技艺

2011年,我校抓住平遥推光漆器技艺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的契机,与平遥恒隆泰漆艺有限公司实行校企合作,开设推光漆艺专业。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我校已建成融产学研与教学做于一体的,集专业教学、生产实习、产品展销于一体的推光漆实训基地。

1、校企共建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既是专业建设机

构,又是技术研发机构。作为专业建设机构,现已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1份、开发理实一体课程7门、课程标准4份,校本教材2本,共同制定教师培养计划1份,并已为学校培养推光漆教师4名;由3名工艺美术大师直接承担教学任务每学期不少于60学时;制定学生岗位实训综合评价体系1份。作为技术研发机构,使个别优秀学生得以

跟随大师由一般性生产转向推光漆器研发设计和文化传播。

2、校企共建理实一体化教学车间3个,分段轮岗实训生产车间

6个。在学生完成基础阶段学习以后,根据其技艺水平分配到不同岗

位上工作,熟练一个岗位,流转一个岗位,最终成熟一名师生。现已

轮岗实训师生1200人天。

3、校企共建“班级授课制”与“现代学徒制”,共同推动了民间手工艺传承模式的改革。基本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遥推光漆工

艺的系统、科学、有效传承。工艺美术(推光漆民族工艺品制作)专

业也于2013年被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三部委评估认定为首批

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

亮点二:校企深度融合,成立企业冠名班,践行“现代学徒制”。

2012年9月我校焊接专业与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合作,

成立企业冠名班--“上海船工班”,进行了一轮“学徒实习”试点,收效甚好。随后,在数控、工艺美术、酒店管理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把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纳入学校教学管理系统之中。校企共同制定了

“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在企业充分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的相关知识和

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学校专业教师参与,主要由企业制定了“学徒实

习计划”。其中,实习内容、指派师傅和学徒过程管理、考核评价,

主要由企业实施。目前,我校有4个专业,6个班参与现代学徒制,学徒数270人左右,合作企业6个。

企业冠名班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基础条件,企业视冠名班学生

为自己的“准员工”,学生和企业相互认同度高,企业有确定的师傅岗

位薪金、学徒津贴,师徒生产效益归企业,80%的学生毕业后就地就业,有较强的专业兴趣和职业责任感。

学徒实习内容是企业当下生产任务,学生在学校学习相关专业

理论知识和技能之后更能融会贯通,学徒过程的反馈信息作为教学计划、内容修改的依据,我校的“现代学徒制”教学课程设计成“文化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学徒项目课程”。

亮点三:将企业生产的部分工段引进学校,将企业高峰时段的部

分工作学校分担。

校企合作中,学校热、企业冷,校企若即若离的主要原因是找

不到合适解决实习和生产矛盾的途径,也就是说生产性盈利和教育性

盈利不但难以共赢,往往还是冲突的。企业让学生实习势必会影响企

业的生产效益,企业当然不愿意。我校为建立科学长效的校企合作模

式做了大量探索和实践:

1、将企业生产的部分工段引进学校。我校有全省一流的焊接、

数控实训设备、实训基地。如何让这些设备发挥最大教育功能呢?不

是让学生模拟演练几个实训项目,而是要让学生真正参与真实生产过程。为此我们将企业生产中跟学校专业岗位群对应的某些工段移进学

校,类似于将工厂中的一个车间搬进了校园中,实现了“工作驱动、

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一种便捷高效的校企合作方式。这

样企业可以不雇佣工人或者少雇佣工人,只要派出生产管理人员和师傅就行了,主要靠学生和教师完成生产任务。参与生产活动的教师和学生会有相应的津贴。企业一般也会优先录取参与这个生产过程的优

秀学生。

2、将企业高峰时段的部分工作学校分担。旅游、酒店业是季节性很强的产业,只有在高峰时段企业才愿意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我校紧紧抓住企业的这一心态,在旅游高峰时段,占据主动,选择优质

旅行社、酒店签订合作协议,学校为企业解决了人才匮乏的难题,企

业为学生提供了完全真实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习课程。学生将理论学习实践于工作过程,再次回到课堂又将工作过程融化到理论学习中,构建了“工学交替、校企双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校企合作的又一条便捷高效通道。三年来和我校合作过的旅行社有8家,酒店有6家,提供顶岗实习1800人天,而且已经建立起了合作的长效机制。

可以说我们探索出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接口,找到了解决实

习和生产矛盾的途径,实现了生产效益和教育效益双赢。

平遥现代工程技术学校

2014年9月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

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 一、指导思想 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学校通过引进企业的资金、设备、技术、信息、营销、管理、培训等,并与企业建立资源共享、人员互动、双向介入、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培养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组织机构 (一)校企合作委员会 该机构是常设机构,由学校校长担任主任,委员由学校各科室主任、管理人员、教师、企业负责人、行业负责人等人员组成。负责制定校企合作战略,筹集合作资金,发挥联合优势,加强校企联系,协调校企双方的互动,共同推进校企双方发展。 (二)校企合作办公室 该机构为常设机构,是校企合作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负责落实校企合作委员会的决定和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负责合作项目的管理、协调。 (三)校企合作项目组 该机构为非常设机构,随项目立项而建,随项目结束而终止,项目组成员1~5人,其中1人为组长,由学校或校企合作办公室指定人员担任。 三、校企合作的任务与方式

(一)校企合作的任务 1、合作培养师资:学校每年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学校为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培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校企合作项目锻炼教师,项目实施过程经学校认定,列入我校“双师型”教师建设计划。 2、合作建设专业:各专业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企业人员参加专业建设、举办讲座,开展实习、实训指导等。合作探索教学改革,积极开展“订单式”等工学结合模式培养人才。 3、合作进行校园环境、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吸引企业参与学校建设,企业提供资金,设备、技术、人员等,用于学校环境改善、共建实验实训基地等。 4、合作开展科研、技术服务:共同申报科技项目,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服务。 5、合作培训:合作开展各类技术、管理培训,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 (二)校企合作的方式 校企合作方式分为一级、二级项目两类。 1、一级项目 (1)合作培养、培训人才。 (2)合作生产。 (3)合作研发与技术服务、校企合作办公室联系的企业技术服务项目。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及新工作计划完整版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及新 工作计划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4年校企合作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计划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和我院示范性高职建设内涵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开展校企合作,是我院专业建设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基本情况 多年来,我院各专业坚持按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努力为社会经济服务,今年,我院已与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等地的多家企业建立了新的校企合作关系,新增校企合作企业近20家,并在订单培养、教学见习、工学交替、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师资培训、技术交流、产品制作和加工、顶岗实习、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合作。 二、合作的具体内容及取得的成绩 我院通过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灵活多样,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 (一)“订单培养、共建专业”合作 我院与江西联微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辽宁天业航空服务培训有限公司等公司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分别共同建立计算机软件技术、航空服务专业,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就业协议。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部分企业培训课由企业承担。 (二)参观、教学见习、工学交替等方面的合作 我院与恒天动力有限公司、杭州天香园林有限公司、泉州西沙湾假日大酒店、南昌千禧幼儿园、南昌万幼跟踪幼儿园等公司合作,我院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专业,园林工程技术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汉语语言文学专业进行教学见习、工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现状调研报告

“物流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现状”调研报告2011年5月16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会议重点研究了如何加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着力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等问题,明确了“十二五”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任务。 近年来,为了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全国各地职业院校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产教结合的办学之路,在办学模式、教学实施、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师资培训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成功的探索。 一、国内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主要的探索及成功的范例 1、办学模式 目前全国各地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上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协议订单式,二是校企合一式,三是校企股份合营式。其中以“协议订单式”最为普遍,大部分校企合作都采用这种契约式的合作方式,通过协议,明确合作内容及双方的责、权、利,使松散型合作紧密持久。 (1)协议订单式:“订单式”培养的突出特点是招生就业一体化,实现了“产销”链接。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委托培训、订单培养”的办学特色,与淮南矿业集团、国投淮南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皖北煤电集团公司等几家大型煤矿企业,签订协议,“委托培养”高职生、中职生、和集团公司内部大中专毕业“回炉”生。委托单位不仅承担学生部分培养费用,而且为教师现场调研和学生实习提供方便,调动了学校、委托单位和学生三方面的积极性,教育部长周济在全国第三次高职产学研经验交流会上对他们高度赞赏: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主动服务于煤矿行业,面向淮南矿业集团开展各类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走出了一条“产学结合、产学双赢”的发展道路。(《职业技术教育》05.4) 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职业教育呈现出较强的活力。办学模式多采用协议订单培养模式。如,顺德梁銶琚中学(职业中学)坚持“面向市场、适应需要,深度参与、资源共享,平等协商、互惠互利”三个原则,与各镇供电所、顺德机电安装公司、永通机械厂、广东美芝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根据企业

“校企合作,服务地方”汇报材料

调整工作思路引导毕业生留在本地就业 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近几年,随着广东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和升级工作的不断推进,英德市迎来了大好发展的机遇。清华园、英红园、顺德(英德)园等工业园区如火如荼的建设,各行业大批企业落户英德,给英德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帮助。英德经济的快速发展,唤醒了沉睡多年的茶叶、水泥、英石、蚕桑、竹笋、水果和旅游等优势特色产业,这些优势特色产业的重生和发展,树立了英德的品牌,打出了英德亮丽的名片,同时也创造了很多具有荣耀性和自豪感的就业机会。作为英德市唯一的一所公立职业学校,我们深知为落户英德的企业和用人单位提供各类实用型人才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我们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引导毕业生留在本地就业,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一、加强就业指导,引导毕业生留在本地就业 过去几年,由于英德经济欠发达,就业机会少,就业待遇和就业环境较差,所以大部分毕业生习惯选择到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就业,留在本地就业的极少,不到5%。为服务地方经济,必须改变这种习惯,为此,我们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1、做好宣传,营造本地就业的就业氛围 充分利用校园网、宣传栏、宣传小册子、宣传标语等媒介,宣传本地经济发展情况、企业发展和用工情况、留在本地就业的优势等,营造人人重视,个个参与的就业氛围,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指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做好求职准备。 2、全员参与,形成就业指导多元化 (1)邀请本地企业领导到校开展就业指导讲座; (2)邀请在本地就业的优秀毕业生到校开展就业指导讲座; (3)开展以就业指导为内容的毕业班班主任培训;

(4)由招生就业办负责,分期分批对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讲座; (5)由班主任负责,对本班毕业生开展以面试技巧、求职简历、表格填写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指导讲座; (6)科部负责,以班为单位开展“三个一”活动。每位同学写好一份就业指导心得体会;每位同学写好一份求职简历;每位同学做好一次模拟面试。科部对各班上交的心得体会和求职简历开展评比,学校对获奖的同学给予奖励。 二、构建与本地企业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拓宽本地企业就业渠道 英德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优质企业落户英德,本地特色产业也不断壮大,这些是我校发展很好的机遇。我们抓住机遇,迅速与这些企业和用人单位洽谈,商讨人才供需问题。一年来,根据各专业实际,与几十家本地企业和用人单位搭建了校企合作关系,拓宽了毕业生到本地企业就业的渠道,让许多毕业生不出家门也找到了心仪的工作,为本地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大批实用型人才。 三、开展“本地企业进校园”活动,搭建毕业生实习就业绿色通道 我校始终坚持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2015年,通过本地企业进校园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引导毕业生为本地企业服务,努力实现让更多毕业生留在本地实习和就业的目标。 1、成功举办了两场英德本地企业专场招聘会 (1)2015年6月10日成功举办了英德本地企业春季专场招聘会,参会用人单位有53家,参加应聘的毕业生有1000多人,招聘会当天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的毕业生505人。 (2)2015年11月18日成功举办了英德本地企业秋季专场招聘会,参会用人单位有50家,参加应聘的毕业生有1100多人,招聘会当天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的毕业生704人。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高职高专部分)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等文件精神,深入实施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实践工程,推动我省高职教育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拟组织申报2012年度广东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广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全面提升我省高职教育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通过实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引导和推进我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解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实践问题,培育教学成果,努力推进我省高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立项范围 2012年度广东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按A、B、C类项目,重点支持各高职院校围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

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进行建设与立项。 (一)A类项目。根据我厅“十二五”工作部署和重点工作,拟在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制定、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保障平台建设等方面面向全省高职院校招标。 (二)B类项目。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为主要内容,突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三)C类项目。以高职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为主要内容。 具体范围见附件:2012年度广东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指南。 三、项目条件 (一)基本条件:1.项目理念先进。项目能把握理论与改革实践前沿,符合改革与发展趋势,体现当前国家对高职要求。2.基础条件扎实。有校级以上重点项目立项与研究实践的基础,团队结构合理,项目获得充裕的经费支持。3.方案科学合理。项目实施方案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强。4.预期效益明显。项目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预期效果显著,在省内高职院校中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5.保障体系健全。学校每年开展校级教改项目立项建设工作,制定教改项目实施奖励管理办法,采取措施鼓励支持本校教师开展教改实践项目。

娄底工贸中专就业工作汇报材料.doc

娄底市工贸职业中专学校 2013年就业工作总结 2012年以来我校学生就业工作的原则是以实习为平台,注重专业对口,学生实习期满时实行双向选择,实现了零距离就业。同时,采取校企合作、冠名班形式,把企业文化、管理制度、技术技能等融入教学中,实行工学交替,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的针对性和岗位适应能力,提高了学生就业能力,校企双方齐抓共管,共同培养,共同考核,确保学生顺利就业。所以,今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且对口就业率达90%以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总结如下: 一、具体措施 (一)领导重视,充分保障就业经费的投入 为了满足就业工作的需要,我校今年加大就业工作经费投入。2012年投入就业经费31万,2013年投入就业经费50.12万元,具体开支如下: 1.现场招聘会3次费用7.8万元 2.外出考察企业,洽谈合作事宜等8.87万元 3.与本地企事业联合办学、校企合作2.5万元 4.老师外出指导实习各种费用12万元 5.就业跟踪服务、再就业安排1。8万元 6.就业指导、创业培训等讲座1万 7.黄炎培创业大赛培训与奖励5万 8。创业教育课题研究3.5万 9。设备添置开支7。65万 如今,我校就业工作设备齐全,共有就业办公室一间、档案室一个、就业供需洽谈室两个、办公电脑两台、数码摄像机两台、数码照相机两台、传真机一台。各班配有多媒体投影仪及其它办公设备,有供学生查阅资料,信息的电脑约200台。设备设施及经费的投入,充分保证了就业工作的正常进行,大大提高了就业工作的进程和质量。 (二)注重实习环节,以实习促就业

为使学生顶岗实习—-—就业模式的顺利进行,我校注重实习的每一个环节,按规范程序安排学生进入相应的实习岗位。 1。考察论证,选择适合我校实习模式的优质企业,这是开展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基础.我校具体做法是:第一步是实习就业科人员联系相关企业,然后深入到企业进行考察,选择适合我校模式的企业洽谈;第二步是再由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专业老师以及学生代表去企业进行考察论证;通过反复论证最后签订协议。 2.抓好岗前培训,做好岗前准备 学生外出前一周停课进行岗前培训,通过专题讲座、观看录像、合作企业专家讲课介绍企业制度及文化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培训合格才能参加实习. 3.召开家长会,让家长知道实习的内容和过程,争取家长的支持;外出前与学生签订实习承诺书,保证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4.规范顶岗实习,强化实习全过程管理,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 我校顶岗实习班级都配备1-2名实习指导老师驻企业进行具体指导;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写日志,及时总结;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月对实习生考评一次,实习结束时撰写实习总结;学校和企业对每个实习生作出考核和评价,实习成绩合格才能颁发毕业证书;考核结果同时又是上岗就业的依据。今年我校90%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的平台实现了就业. 5.表彰先进,树立顶岗实习典型;严肃处理实习过程中的违纪案例。 从每一个实习点、每一届优秀实习生中,推选典型代表回校作实习报告,为在校学生介绍企业文化、实习经验、实习体会。 (三)组建冠名班,实施订单培养,提高就业工作效率 我校秉着学生的就业“面向当地,再面向全省,再面向省外经济发达地区”原则,实施订单式培养,先后与涟钢集团、三一重工、湘中煤机厂、九龙华天、文昌科技等当地企业形成了长期的合作伙伴。 2013年元旦,李校长、苏校长、邵书记及就业科的同志一行到上海、江苏等地考察,引进江苏安顺电子公司“安顺电子技术员班”项目,企业带设备、

教改项目立项指南

附件1 2017年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 项指南 (2017—2019年) 一、总体要求 为做好2017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工作,特制定本指南。 指南列出的内容供各高校参考,其研究内容涉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非具体的项目名称。申请人根据本指南,结合学校和个人实际,确定项目名称和研究内容。 本次设专项项目,各高校积极组织申报工作。 二、立项指南目录 1.“四个一流”建设计划路径研究 1.1“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1.2“一流学院”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1.3 “一流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1.4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1.5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1.6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研究与实践 1.7大学精神的研究与实践

1.8大学核心文化价值体系研究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2.1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体制机制研究 2.2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 2.3高校创新创业试点学院(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4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体系研究 2.5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研究 2.6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下的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改革研究 2.7“互联网+”与高校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2.8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 2.9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10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管理与运行机制研究 2.11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与管理研究 2.12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组织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重点支持各类试点学院和试点单位在改革项目上的教学研究 3、应用型大学转型研究与实践 3.1应用型高校(专业)评价标准研究与实践 3.2转型发展示范性学校(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3.3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通过与企业合作,我们深深体会到中职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合格与否,企业最有发言权;中职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决定于学生受社会的欢迎程度。中职学校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须将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岗位相结合,依托企业的技术、设备、生产和管理优势,把学校的教育功能与企业的生产需求相结合,办出特色,使中>职教育走上健康、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一、校企合作共建工学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我校2013年调整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为指导委员会成员;聘请相关企业的总监、经理、部门主任、技术骨干为一体化课程改革专家,外聘校外专家共19人。于2013年9月30日召开了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 二、校企合作共建'订单'培养模式 我系2013年与鑫广安集团、株洲云田公司、三益葡萄园等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企业按照岗位特点提出培养要求,并提供教学内容和相关资料,由教师将这些内容融入到相关课程的教学中,或由企业派技术骨干到学校来开设讲座,将岗位工作要求、员工素质要求、>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教授给学生,实现学生与企业、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三、校企合作共建'工学交替'合作模式 我系与鑫广安集团、株洲云田公司、三益葡萄园校企合作,是一种典型的'工学交替'合作模式,开展了包括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教学观摩、勤工俭学、学生实习、生产——技术指导——销售一条龙服务等多方位合作。对三年制中职开展校企合作'2+1培养'模式,即在校集中学习两年,在对应的企业综合实习1年,前两年有效的保证了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内容的开展,最后1年学生通过面试进入企业实习。借助企业的实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参加技能鉴定获得中级技能资格证书,为今后的就业争取更多的竞争筹码。与三益葡萄园合作,将教学实习基地作为该公司的生产基地,他们出资金,我们提供场地,共建校内实训实习基地。部分课程的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教学观摩即可在基地上完成。 四、校企合作共建优秀教学团队 我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年安排5-6名教师在企业参与生产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教学服务。同时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我系教学任务,形成了专兼结构合理的'双师型'素质的优秀教学团队。

校企合作订单班报告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1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研究思路 “订单”培养是目前高职教育中工学结合的重要表现形式。在订单式培养中,学校与企业作为双主体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研究企业不同岗位人才的技能需求,设计多种培养形式已经成为学校育人的客观需要。改革单一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是目前研究的着力点。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前提下,努力构建具有产学一体化特色的教学运行机制,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推广量身打造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职院校进行工学结合的必然之路。 目前,我院与中联重科土方机械公司签订了三届“数控技术专业学生订单培养协议”,2011届、2012届、2013届共将有120名学生分别在该公司就业。通过这三届“订单班”的研究与实践,总结“订单班”的创建过程,明确学校与企业各自的责任与义务,“订单班”学生的合作管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等问题,以推动“订单班”的长效发展。使“订单式”人才培养更具有其可操作性。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与中联重科(渭南)土方机械分公司联合设立的“中联中科-西航职院”订单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订单班运行状况的支持跟踪,对企业、学生(准员工)、学院在运行订单班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义务研究,发现订单班运行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以使数控技术专业订单班能辐射和带动我院其他专业订单模式培养工作。进而使订单培养成为我院各专业主要培养模式之一。 2.1研究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并将其转变为专业(订单班)培养目标 实施校企人才“订单培养”的首要条件是要以企业需求为根本,树立竭诚为企业服务的思想,找准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更好的凸显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色。为此,我系在订单班意向初步达成后组织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教师前往中联公司进行详细调研,研究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岗位,并深入一线车间调研岗位能力的要求。 下图为专业带头人及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调研。

职中校企合作工作情况汇报

职中校企合作工作情况汇报 一、xx县职业中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基本情况: 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改革不断深入,竞争愈加激烈,xx县职业中学校以创建山西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为契机,在上级政府、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切实加强与县内企业合作,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注重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与实效性,践行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和企业合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理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学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组织领导、把握方向 校企合作既是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又是市场规律的外在需要。xx县政府提出职业教育要发展成为企业的“技工摇篮、劳资保姆、发展参谋、文化伙伴”,成立了以分管教育副县长为组长,政府办、教育局、经信委、发改委负责人为副组长、县内各部委办局分管负责人为组员的校企合作工作指导委员会,加强校企合作工作组织领导。县教育局根据县政府《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意见》,旨在提高职业学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创业型人才,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成立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 为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突

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其办学水平和质量,争取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等参与职业技术教育,因此,在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基础上,成立了教育局分管局长为组长,学校校长、县内重点企业人事部主管、县内行业企业专家、校内专业负责人为组员的专业建设委员会,调研论证专业需求、组织专业论证、制定或调整实施性教学计划。 (二)订单培养、量身订制 订单式职业教育是校企合作走向深入,是企业和学校联合对学生实行一站式服务的培养模式,学生选择订单式培养的专业就等于有了可靠的就业保证,是就业创业的“通行证”。我校分别与xx县云海实业有限公司、xx县乐游天下旅行社、xx县聚金港商业贸易有限公司、晋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忻府区海伟橡塑有限公司、xx县城迎宾路恒荣汽修中心等县内外十多家大中型企业合作办学,实施了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和委托招生占在校生90%以上,使学校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借助用人单位的资源优势,弥补专业课教学的不足,还加速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办学效益十分明显。尤其是今年我校还与xx县云海实业有限公司共同申报了“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在今年的招生宣传中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共招收机电、化工专业项目生源80人,采用招生与招工一体化,实行“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学校和家长共同签订三方协议,

教改项目立项选题指南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指南 一、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1.重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2.重庆建设西部教育高地指标研究 3.重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在统筹城乡建设中地位与作用研究 4.重庆市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布局与结构调整研究 5.重庆市高等学校办学定位与特色发展研究 6.重庆市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研究 7.重庆市高级专门人才需求预测研究 8.重庆市高等学校专业结构布局与调整研究 9.重庆市高等学校院校研究 10.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研究 11.重庆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研究 12.改革开放以来重庆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研究 13.重庆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研究 14.重庆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践探索 二、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 2.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 3.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4.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5.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 6.各类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7.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8.中外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办学的研究与实践 9.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10.大学生入学前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11.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所占“学分”比重的研究和实践 三、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 1.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与实践 2.高等学校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发展研究与实践 3.高等学校专业办学水平评估研究与实践 4.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整体优化研究与实践 5.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6.高校课程建设标准与评估研究 7.各学科、专业类课程间交叉渗透的研究与实践 8.各学科、专业类课程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1.各类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与实践 2.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3.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考试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5.高等学校试题库建设与应用 6.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评价研究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通过与企业合作,我们深深体会到中职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合格与否,企业最有发言权;中职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决定于学生受社会的欢迎程度。中职学校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须将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岗位相结合,依托企业的技术、设备、生产和管理优势,把学校的教育功能与企业的生产需求相结合,办出特色,使中职教育走上健康、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一、校企合作共建工学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我校20xx年调整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为指导委员会成员;聘请相关企业的总监、经理、部门主任、技术骨干为一体化课程改革专家,外聘校外专家共19人。于20xx年9月30日召开了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 二、校企合作共建"订单"培养模式 我系20xx年与鑫广安集团、株洲云田公司、三益葡萄园等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企业按照岗位特点提出培养要求,并提供教学内容和相关资料,由教师将这些内容融入到相关课程的教学中,或由企业派技术骨干到学校来开设讲座,将岗位工作要求、员工素质要求、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教授给学生,实现学生与企业、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

离"对接。 三、校企合作共建"工学交替"合作模式 我系与鑫广安集团、株洲云田公司、三益葡萄园校企合作,是一种典型的"工学交替"合作模式,开展了包括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教学观摩、勤工俭学、学生实习、生产——技术指导——销售一条龙服务等多方位合作。对三年制中职开展校企合作"2+1培养"模式,即在校集中学习两年,在对应的企业综合实习1年,前两年有效的保证了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内容的开展,最后1年学生通过面试进入企业实习。借助企业的实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参加技能鉴定获得中级技能资格证书,为今后的就业争取更多的竞争筹码。与三益葡萄园合作,将教学实习基地作为该公司的生产基地,()他们出资金,我们提供场地,共建校内实训实习基地。部分课程的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教学观摩即可在基地上完成。 四、校企合作共建优秀教学团队 我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年安排5-6名教师在企业参与生产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教学服务。同时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我系教学任务,形成了专兼结构合理的"双师型"素质的优秀教学团队。 五、校企合作体会 1、学校受益:校企合作符合中职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有

校企合作调研报告

云南省嵩明职教基地校企 合作的调研报告 职业教育是直接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教育,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职 业教育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也要遵循人才需求规律,办出职业教 育自己的特色。云南省嵩明职教基地以建校即建城、资源共享化、后勤社会化、运作市场化和产学研一体化等规划理念,按照公共资源 共享、职业教育、公共技能实训、高新技术产业孵化的功能定位,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地对14.16平方公里规划面积进行规划,计划引入10—15所中高职院校,建成12万人口规模的现代化、人文化、园林化、生态化职业教育新城。 为推动职教基地校企合作深入开展,针对目前职教基地的现状,我对职教基地开展了校企合作的调查研究。通过对职教基地入驻院校的部分教师、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了访谈,对周边片区的部分企业 进行了沟通访谈,并查阅了其他方面的大量资料,重点围绕如何“以 校企合作为契机,办好职业教育园区”这一主题进行了调研,侧重于 查找问题,提出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校企合作调研内容 1.在调研的企业中,关于招聘的员工来源方面,有部分企业选 择有一定工作经验人员,有部分企业选择应届中、高职毕业生有部 分企业选择进城务工人员。 2.关于企业对员工素质要求包括团队合作与沟通、职业道德素养、吃苦耐劳、专业技能、积极进取及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以及创新 1

能力。 3.企业对校企合作项目的参与意向 4.在推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方面,企业希望政府提供按实习工 种给予人才培养培训经费补助、补助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教育费用、宣传企业形象、给予相关荣誉称号及实物奖励等优惠政策。 5.在参与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主要担忧学生安全、学生管理、生产效益、习劳动报酬、设备损耗等问题。最希望得到学校、用工优先、解决员工培训、专业技术支持、协助企业完成应急性任务、宣传企业品牌、提升生产效益、资源共享等多方面的支持。 二、调研情况分析 根据调研情况,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看法和观点: 2

校企合作课题项目建议

校企合作课题项目建议 一、课题名称: 低碳水泥行动计划 二、课题提出基础: 中国是世界水泥生产第一大国,年产量占全球的50%以上,是排名世界第二国家印度的13.8倍,而水泥行业一直未能解决耗能高、污染重、二氧化碳排放多等难题,碳排放量几乎占全国总量的1/5,水泥行业节能减排为完成国家提出的二氧化碳减排指标的重要改造任务之一。 近年来南京工大、西安建筑技术学院等高校在“水泥低能耗制备和高效应用的基础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仅是水泥生产的单体部份,对于水泥原料加工-物流运输-水泥生产-散装水泥的产业链的研究低碳经济研究,未进入整体介入的空白状态,为此,我们提出“低碳水泥行动计划”项目的校企合作建议。以高校技术、投资方经济实力,EMC公司市场运作能力,三方组合开应水泥链节能改造工作,为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减少50%的目标而奋斗。 三、课题运行特点: 1、项目运行针对具体企业采用EMC方式运作,减少企业减排的经济负担。 2、整合国内外最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通过理论研究,实验论证,总结出一套最好节能减排技术,推动我国低碳水泥经济的发展。 3、其它详见附件资料。

四、课题组的组成单位: 1、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环保工程学院 2、晟冉(上海)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3、茂臣集团公司 4、专有技术EMC企业 五、课题项目内容: 1、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利用; 2、球磨机综合节能技术开发; 3、水泥窑炉节煤技术的整合应用; 4、水泵修复技术与润滑技术的搭档应用; 5、柴油运输车的节能组合技术的确认; 6、清洁煤加工的微波烘干技术的应用; 7、推广煤矸石的开发利用; 8、水泥厂照明节能技术的应用; 9、氢动力装置在天然气发电方面的应用。 六、课题工作进度: 1、组建课题工作班子; (1)由电力学院、晟冉投资、茂臣三方组建核心工作班子;(2)制定工作计划; (3)用户能耗诊断工作。 2、应用技术审查: (1)应用技术拥有单位提供原能资料;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各专业与合作企业有关情况总结 随着社会进步和新科技革命已经到来,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导向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需和企业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学校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实用人才的最佳途径,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校企合作,可以有效避免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矛盾,避免产生学校培养的人才到企业不适用,而企业又招不到需要的实用人才的尴尬局面。目前校企合作机制在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方面的作用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我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秉承“立足交通办教育,融入市场求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和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了一大批岗位适应能力强、企业需要的实用人才。现就我校各专业与企业合作总结如下: 一、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实践 多年来,我们坚持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方式和方法,先后与148家企业开展合作,其中可作为校外实训教学基地的39家。学校充分利用合作办学企业的设备、场所和人才优势,在专业建设、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学改革、课题研发、培训实习方案、订单培养等多方面全面开展校企合作,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

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实现了“工学交融”的目标,使我校的教学进程始终与校外企业发展“同步”。 (一)于148家企业开展合作 截至xx年,我校先后与交通厅所属企事业单位、北京现代汽车制造厂、天津津京汽车维修有限公司、沈阳汽车修理厂、公路勘查设计院等百余家用人单位建立了比较稳定的供需关系,毕业生 __广阔。 (二)建立39个学生实习与就业基地 与丰田、大众、现代、通用、日产等一大批四S店、省内100多家一类维修企业,200多家二类维修企业及数十个职业中学建立了良好的学生实习、就业合作关系,并在其中挑选了综合实力强,接收学生量大的39家企业挂牌建成学生实习就业基地。 (三)创建校办企业 我校拥有多功能驾驶教练场和各型车辆近70余台,进口国产实习车型近 20种,有提供学生生产实习的汽车修理厂和校内生产基地。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许昌工商管理学校 二O一四年十二月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是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课题。从立项开始,我们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实验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通过一年多的探索与研究,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资源互用。在市教育局业务主导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实验进展顺利,对校企合作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课题研究基本按原计划要求按时完成,现将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情况与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1、“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即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与就业市场实现零距离对接,这就决定了中职学校和企业必须共同努力培养人才,才能适应企业需求。一般来讲,中国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开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经过30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国中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在校企合作的形式和模式上也有一些突破和创新。但是,和世界上发达国家德国、日本、美国等国相比,我国开展校企合作的时间短、经验不足,和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企业、学校、政府在如何发挥主体地位作用和各自的优势上还存在着许多困境和困惑。 2、国家对中职教育空前重视,中职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2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11 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目前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虽然比较多,但主要集中在高校领域,而针对中职校企合作的研究较少。河南省中职学校在这方面的课题研究落后于其他省份。 4、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已进入了“规模到质量”的瓶颈阶段,如何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校企合作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已经

职业学校汇报材料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职业学校汇报材料 篇一:职业学校实训报告 实训报告 学校:实训项目:实训时间:实训地点:专业班级:组号:姓名:指导教师: 成绩考核表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评价时间_______________ 篇二:xxxxxxx职业中学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xxxxxxxx学校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全校1700余名师生,对各位领导莅临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由衷希望各位领导对我校的发展提出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现将学校近几年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xx中学1982年由高中改建成立,如今已发展成为一所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主管、集职业技术教育、成人函授、及

各类中短期岗位培训为一体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20XX年被评为“xx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XX年11月被中国国际教育家协会评为“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十佳职业院校”,20XX 年获全国职业教育成果展一等奖。 学校位于xx县,地理优越,交通便捷。学校总占地面积150亩,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校园绿树成荫、环境幽雅、设施齐全,建有微机室、语音多媒体室、舞蹈室、电钢琴室、声乐室、工民建、焊接、机械加工、服装实训车间、电子实验室、实训室、图书室、网络主控及监控室等教学管理专业场所2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50余处。 学校现有教职工人,其中在编教师人,外聘教职工人,专任教师总数人,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达,研究生学历人,具有中高级职称教师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双师型教师人,省市县级骨干教师18名,其中学科带头人5人。有中共党员32人。 学校根据市场和地方经济需求灵活办学,目前已形成多种层次教育(成人大专函授、中专学历教育、涉农类教育及短期培训)的办学格局,主要开设大专层次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学前教育;中专层次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机械加工、焊接;学前教育、陶艺;太阳能光伏;服装工艺等5大类12个专业。20XX年春秋两季,在职教生源锐减、招生困难的情况下,我校共计招收新

校企合作模式经验交流

校企合作模式经验交流 工商管理学院 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政策导向要求高校办学要面向社会,加强校校、校企等合作。工商管理学院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特别是在我校普通全日制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3版)对实践教学有了新要求、新变化后,根据学院三个专业的“特色+综合”、“理论+实践”、“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注重成人教育与成才教育、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础训练与创新导引有机结合,摸索形成了以“学校培养---企业实践---学生自我锤炼”为内涵的创新型、发展型、开放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模式为依托,在校企合作方面主要做了以下探索: 1、加强各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建设,并进行深入合作 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工商管理学院积极与省内知名企业联系,为每个专业相对固定两个实习实训基地,同时与同至人商业集团、振东集团有限公司、娃哈哈山西分公司等企业进行深入合作。首先从2013年暑期开始通过积极和学院的实习实训基地沟通联系,开展了在校生分专业定点到企业顶岗实践的活动,通过企业定岗、学生自愿报名、企业选择的形式共派出来自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各专业的60余名学生,实践时间达到1个月以上。本次在校生暑期定点企业实践是工商管理学院多年办学中的一次新尝试、新突破;这种顶岗实践优于一般的企业参观、见习,学生通过独立顶岗、亲身参与具体工作,对专业知识的体会更深,实践锻炼效果更好,专

业学习的兴趣更浓厚。其次,派出学院9名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同时还承接了基地企业的企业培训、社会责任报告编写、基础管理研究、企业文化研究等项目,研究项目成果得到企业、社会高度评价。2014年学院建设了贡天下、黎氏格、振东药业集团学生实践基地,这些基地的建成将为学院学生提供更加深入、更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目前正在和实践基地共同为2015年暑期实践进行计划准备。 2、在校内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探索企业、专业教师双师课堂教学模式 学院创新性地提出并实践了“师生?企业?课堂”互动循环、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生培养与教师教改创新并重、课堂理论学习与企业家走进课堂并重、研究企业管理实践与用研究成果反馈改进实践并重,并力求在师生、企业和课堂之间保持互动循环、螺旋式上升。通过师生与企业家一起在课堂围绕企业带来的管理、营销等现实问题的专业讨论,加深了师生对实践问题的研究兴趣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其后在学院举办的案例大赛、营销策划大赛中、社会实践周活动再通过对企业的调研、专业建议与实践操作的有机衔接,实现了企业、教师、学生的学习互动、三方共赢。这样的互动循环、螺旋式上升的模式使教师、企业、学生从互动循环的实践中不断汲取创新的养分。学院现已与娃哈哈集团山西分公司、振东集团有限公司、同至人商业集团公司、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等企业进行了课堂互动合作探索,效果良好。 3、加强企业与校内实践训练合作,实现校企共赢

2017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2017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是大中专院校等职业教育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而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校企合作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篇一 20xx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我校的校企合作办学也有了长足而平稳的发展,学校在晋升为高级技工学校的同时,学校在玉溪的中心城区设立了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专门为招聘企业和求职学生搭建了企业招工、学生找岗的平台,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通过努力20xx年不仅和云南当地的各大中小企业建立了长期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意向,还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的知名企业也建立了长期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意向。现将我校20xx年校企合作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职教集团校企合作组织机构,保证校企合作有效运行 20xx年以我校为龙头的玉溪第一职业教育集团,集团成员单位由15家职业学校增加到了17家,企业也由15家增加到了20家,总共达到了37家成员单位。职业教育集团的功能主要分析、研究校企合作的模式、方法,找准办学定位,明确办学方向,另一方面为集团成员企业和当地培养输送合格技能人才,同时保证校企合作有效运行。 二、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建设

在”校企合作办学”、”提高就业质量”的办学观念实践中,我们逐步认清职业学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互利双赢为原则,以技能成才为目标,以推荐就业为关键环节,通过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校企双方合作开展高技能教育,促进学生高技能就业,成为高技能人才。 1、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 学校成立了机电专业、汽修专业、财经专业和化工环保专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会由企业领导、行业协会、学校领导、招生就业处、培训处和教学骨干等人员组成。专家委员会主要工作内容:一是校企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息;二是协助学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确保所教、所学、所用三者不仅对接,而且必须体现高技能;三是学校协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服务,开展在岗员工技能培训等;四是在企业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教师能力提升基地、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基地;五是合作实施学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前的上岗实习;六是共同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2、选择优秀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强化学生实习教学。 学校将选择管理比较规范,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作为学校校外实习教学的合作伙伴,并成立实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生实习管理,确保实习正常进行,同时针对不同专业请合作企业领导或专家到学校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所教、所学、所用的有效对接。另外学生实习之前,学校、企业、学生三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