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器械介绍及方法使用

感统器械介绍及方法使用
感统器械介绍及方法使用

器材名称:滑板

器材介绍:刺激孩子的前庭体系、头部、颈肌同时收缩,促进身体保护伸展行为的成熟。增进触觉、视觉平衡的发展。

主要功能:调节前庭感觉、触觉和本体感觉,引发平衡反应。

训练要点:抬头、挺胸、腹部支撑紧贴滑板、保持平衡

导∕馈:首先由教师讲解操作示,强调动作要点,再指导幼儿练习项目;通过练习能有效调节学生情绪,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和运动企划能力

安∕卫:在操作过程人在一旁保护,避免幼儿滑行过程中摔倒

变式一:静态飞机式

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头颈部抬高,挺胸,双手双脚伸展提高,如同飞机起飞状。6岁左右的儿童可保持这种姿势20—30秒钟。

变式二:乌龟爬行

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抬头、挺胸,头颈部抬高,双脚并拢抬起,以双手伸展慢慢往前爬行移动。爬行时双手要同时着地,手指开,手掌和手指都紧贴地板,收缩手臂,对抗手掌和手指与地面的摩擦力,带动滑板和滑板上整个身体的重量移动。

变式三:乌龟仰躺

让儿童仰卧,抬起头,四肢屈曲抬起,身体呈弓形,仅以腰部着地,并努力保持这种姿势。6岁左右的儿童,一般可以维持这种姿势20—30秒。

变式四:青蛙蹬

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抬头、挺胸,头颈部抬高,双脚如青蛙游泳般屈曲,顶在墙壁上,用力一蹬,使身体贴着滑板往前滑

行,同时,双手伸展,像游泳似的从两侧往后划,保持滑板继续向前滑行,滑到接近对面墙壁时,用手控制方向做180度回转,同时双脚屈曲,再蹬、再滑,每次蹬墙后双腿应并拢抬起,脚尖绷直。

变式五:俯卧旋转

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双手交叉控制方向带动滑板和身体进行原地旋转,左右交替。旋转的次数由少而多,至少100次以上。

变式六:单人牵引滑行

让儿童俯卧或仰躺在滑板上,用手拉着绳子或呼拉圈,指导者牵动绳子或呼拉圈,带动趴在滑板上的儿童做前进、转弯及旋转等任何动作。

变式七:双人牵引滑行

让儿童俯卧或仰躺在滑板上,由两位指导者拉动一条绳子,让儿童手握绳子的中间,以绳索的力量带动儿童的滑行。可做前进、转弯及旋转等任何动作。变式八:滑板过河

让儿童仰躺在滑板上,以背部为支撑点,颈、手、脚弯起向上,在手和脚可以够得着的位置上架一条绳索,让儿童可以用手抓住绳索并同时用脚钩住绳索,通过手和脚的协同运动带动滑板滑动。

变式九:过隧道

当儿童在滑板上的爬行动作熟练以后,用积木围成一条曲折变化的通道,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顺着通道的方向,逐步爬行前进。可以在通道的一端设置目标物(彩色气球、绒布小动物等),规定儿童拿取到一定数目后即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儿童的兴趣。

变式十:火车厢接龙

用积木围成一条曲折变化的通道,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排成长龙,后面的儿童双手握着前面儿童的双腿,由第一个儿童带领,顺着通道的方向前进。也可以由前面的儿童用双脚勾着后面儿童的颈部一起滑动。

变式十一:滑板上投球

让儿童趴在滑板上,滑板旁放一篮子小球(小皮球或乒乓球),前方2—3米处放置一只空篮子,要求儿童将球投到前方的篮子中。

变式十二:滑板上水平推球

让儿童趴在滑板上,面对墙壁,距离墙壁约30厘米,用双手对墙壁做水平推球,待球从墙壁弹回后双手接住再推,如此循环反复。

变式十三:滑板上抛球

让儿童趴在滑板上,面对墙壁,距离墙壁2—3米,双手把一个小皮球或排球,往墙壁30—50厘米高的地方用力抛去,等球弹回时尽力接住弹回的球。

器材名称:滑梯

器材介绍:强烈刺激孩子的前庭体系、头部、颈肌同时收缩,促进身体保护伸展行为的成熟。增进触觉、视觉平衡的发展。

主要功能:维持身体姿势的稳定;维持高度的平衡感觉;促进身体保护伸展反应的成熟;促进脑干体系的活跃化。

训练要点: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

导∕馈:首先由教师讲解操作示,强调动作要点,再指导幼儿练习项目;通过练习能有效调节学生情绪,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和运动企划能力

安∕卫:由于滑行过程中速度过快,危险性加大,大人要在幼儿两侧进行保护,以免摔倒发生意外

变式一:俯卧滑滑梯

让儿童自己将滑板抱起,放在滑梯顶端的平台上,身体俯卧在滑板上,头、手在前,脚在后,由指导者协助轻轻推动滑板,使滑板由滑梯上自然地滑下来,也可让儿童自己用双手抓住滑梯的两侧,同时用力往后拉,借用反弹力使滑板往前滑行,较快速地从滑板的斜面滑下来。也可以采用头上脚下的方式,从滑梯上倒着滑下来。

(1)推球

可以培养儿童的有意注意力,锻炼眼球的注视能力,眼物距离的判断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

(2)取物

可提高儿童的有意注意力、记忆力和运动企划能力

(3)扔物

让儿童滑下滑梯前手拿小球,要求儿童在下滑的过程中将手中的球扔进指定的篮子或纸箱中。

(4)取物——扔物序列活动

当儿童从滑梯上滑下时,先让儿童从指定的篮子或纸箱中抓取指定的小球或其他物品,再按要求扔到指定的篮子或纸箱中去。

(5)击打

从天花板垂悬一个球,使儿童在滑梯上滑行时可以碰得到,或在滑梯旁悬挂一个或几个标识物,如小布娃娃,绒布小动物等,要求儿童在下滑的过程中用手中的

木棒或纸棒或塑料吹气棒击打悬挂在一旁的标识物。

(6)穿帘

在滑梯下面挂一个布帘或毛巾帘,让儿童滑下时掀开帘子穿过去。

(7)推墙

用塑料积木在滑梯前面堆成墙等障碍物,让儿童在滑下时推开。也可由两名指导者拿着旧报纸在滑梯的末端形成一面墙,让儿童滑下时穿破“墙壁”。

(8)穿隧道

在滑梯上设置一个小隧道,让儿童滑下时穿过预先设置好的小隧道。

(9)捡球

从滑梯的前面丢球给他,要求他滑下滑梯后拾起前面滚过来的球。

(10)捡球——抛球序列活动

当儿童对上述接球活动比较熟练后,可以在此基础上要求儿童将捡到的球按要求扔到指定的篮子或纸箱中去。

变式二:坐姿滑滑梯

变式三:蹲姿滑滑梯

变式四:立位滑滑梯

取物、扔物、取物一扔物、击打、接物。

变式五:逆上滑梯

(1)俯卧逆行: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抓往呼拉圈或木棒,指导者拉着呼拉圈或木棒,由下往上将儿童和滑板拉上滑梯。或在滑梯的上端固定一条绳子,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双手抓住绳子,交替往前移动,由下而上爬上滑梯的顶端。(2)仰卧逆行

(3)坐姿或站立逆行

器材名称:独脚凳

器材介绍:由塑料做成的平衡器。

主要功能:主要是锻炼身体平衡感觉,强化身体形象概念。

训练要点: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孩子坐在独脚凳上面左右摇摆、做伸臂练习,保持身体平衡。

导∕馈:首先由教师讲解操作示,强调动作要点,再指导幼儿练习项目;通过练习能有效调节学生情绪,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和运动企划能力

安∕卫:在幼儿训练过程中幼儿难以掌握平衡,容易摔倒,最好在地面铺上地垫,同时大人在一旁保护

变式一:坐独脚凳

让儿童用手扶起独脚凳,慢慢将屁股坐上去,放开手,双脚支撑保持平衡。两人对坐着玩拍手游戏,看谁能够稳得住,不歪倒;也可两人离得稍远一些玩抛、接球的游戏,两人一组,尽量抛得准、接得也好不失球,不歪倒,就算成功。变式二:踢腿运动

当儿童在独脚凳上坐稳后,让他双手叉腰,双腿轮流抬起双手伸展:双手伸展平举或上举,再交替踢腿,手摸脚背:踢腿时伸手向前尽量去摸踢起来的脚背,先用对侧手摸,再双手一起摸。

器材名称:平衡踩踏车

器材介绍:类似于自行车的小车

主要功能:训练儿童关节、肌肉讯号输入加强,培养协调能力及信心。有助于集中儿童注意力,适用于多动儿童和笨手笨脚的儿童。

训练要点:让儿童握住手柄,保持身体平衡,再用脚的力量进行踩踏,使踩踏车向前或向后行进、倒退。

导∕馈:在孩子熟练之后,可以将扶手拆下来,让孩子在没有扶手的情况下随意的踩踏车子前进、后退。

安∕卫:起初成人要进行看护,防止孩子摔倒。

器材名称:平衡木

器材介绍:适用于身体协调不良,多动的儿童。

主要功能:强化身体的双侧配合、平衡反应和视觉运动协调。

训练要点: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

导∕馈:首先由教师讲解操作示,强调动作要点,再指导幼儿练习项目;通过练习能有效调节学生情绪,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和运动企划能力

安∕卫:由于训练过程幼儿需开双臂,遂可能平衡失控,摔倒,地上需要铺上地垫,大人在一旁保护

变式一:将平衡木排成一排,让孩子在平衡木上踏步前进。可要求孩子伸展双手,或双手抱球进行

变式二:将平衡木排成平行的两排,让孩子两只脚各踏着一条平衡木前进

变式三:将高低不一致的平衡木交替排列成一条曲折的道路,中间还留有一定距离的空当,让孩子徒手或抱球踏步走过。

变式四:将平衡木两端用绳索吊在平行杠上,让儿童伸展双臂走过。

器材名称:袋鼠跳

器材介绍:直径48cm x 70cm

主要功能:强化前庭一固有感觉;促进手脚协调、本体感觉发展。

训练要点:身体平衡能力差,手脚协调不好的孩子,往往出现身体往前倾,双脚却跟不上的情况,因此容易跌倒。先不宜要求孩子跳得太快,让他慢慢体会手足协调,重心平衡的感觉,然后再加大跳跃的幅度,改变跳跃的方向。可以让几个孩子同时比赛跳,看谁先到达终点。根据孩子的体力,每次训练跳5—10个6米左右的距离。

导∕馈:首先由教师讲解操作示,强调动作要点,再指导幼儿练习项目;通过练习能有效调节学生情绪,提高运动积极性,掌握更多技能

安∕卫:由于操作过程中双脚同时离地,且容易绊倒,注意提醒幼儿不要着急,每一步稳当

变式一:让孩子进入袋中,双手提起袋沿,一起往前跳动。

器材名称:海洋球池

器材介绍:由许多各种颜色、软硬适中的塑料的小球堆积组成

主要功能:可用于改善触觉敏感或不足;强化前庭平衡、身体协调能力及脑干部机能。

训练要点: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

一般针对学龄儿童,触觉敏感刚开始接触,没有固定的游戏规则,就是让孩子尽情的玩耍,培养他们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锻炼了身体协调能力,克服了胆小的情绪障碍等问题。

导∕馈:首先由教师讲解操作示,强调动作要点,再指导幼儿练习项目;通过练习能有效调节学生情绪,提高运动积极性,掌握更多技能

安∕卫:球池的球要多,太少容易摔疼幼儿,球质量要好,表面光滑

变式一:进入球池

让儿童以他自己的方式进入球池,可以是轻轻地跨入,也可是用力跳入。

变式二:藏身其中

让儿童慢慢坐下或躺下,将身体全部藏人球池中,接受球的挤压,加强对全身触觉系统的刺激和锻炼,以修正其触觉防御,强化触觉方面的本体感。

变式三:球池中运动

(1)在球池中转动手、脚,划动四肢或翻动身体,摆动头部、颈部,在浮力状态中,调整身体的重力感信息;

(2)站在球池中,作踏步运动或跳跃运动,承受不同重心及身体运动的感觉,可确定一个目标,规定儿童以某种规定的动作(站着走、蹲着走、爬行、单脚跳、双脚跳)或沿某条规定的路径达到目标;

(3)在球池中藏一种或几种其他质地或大小的物体,让儿童寻找。可将儿童分成

两组,让他们比赛,看哪一组找得快,找得多;

(4)还可在球池中作飞机起飞、火车开动、太空人漫步、抛接球等游戏,以强化他的运动企划能力。

变式四:球池综合游戏

(1)在球池旁边放置一个高约1米的台子,上方悬挂3个皮球,红、黄、蓝三种颜色各1个,让儿童自己登上高台,由高台上跳下,先用手打击吊在球池上方的皮球,再跳人球池中。

(2)在距离球池较远处放置一个高台,在球池与高台之中的上方悬挂一根绳索,让儿童登上高台,双手抓住绳索,像荡秋千一样荡到球池的上方,跃人球池中。

(3)将球池与吊缆游戏结合起来进行,让儿童先在吊缆上做各种动作,然后再从吊缆上跳下球池,对儿童的重力感、触觉反应及运动企划能力帮助都很大;(4)可用塑胶颗粒、泡绵粒或旧报纸揉成一团团放人体积足够大的容器中代替球池,也可将干黄豆、绿豆、大豆、玉米粒等放人合适的容器中代替,发挥相同的功效。

器材名称:隧道

器材介绍:由布和支架组成的圆柱形用于儿童钻趴的筒

主要功能:有助于儿童正确判断自己身体的形象,调节前庭感觉。尤其适用于本体感不佳,触觉敏感或迟钝的儿童。

训练要点: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

导∕馈:首先由教师讲解操作,强调动作要点,再指导幼儿练习项目;通过练习

能有效调节学生情绪,提高运动积极性,训练幼儿胆量及四肢肌肉力量

安∕卫:隧道里面要无不相干障碍物,干净,且隧道质量要好,避免倒塌砸到里面人,而且不要在隧道里追逐打闹

变式一:让儿童头在前,脚在后,自己设法爬进隧道里面,通过隧道从另一面爬出来,提醒儿童注意自己手脚和身体的运用。

变式二:让儿童采用脚在先,头在后的方式倒着爬进去,通过隧道从另一端爬出来;

变式三:在隧道放置毛巾、积木、海棉垫等,让儿童以顺着或倒着的方式从一端爬进,另一端爬出,体会在不同触觉刺激下的身体活动;

变式四:在隧道放置很多东西,要求儿童爬进去将指定的东西拿出来;

变式五:让儿童一只手或双手拿着东西从隧道的一端爬进,从另一端爬出;

变式六:当儿童在隧道中爬行时,轻轻转动隧道,让儿童在滚动中练习手、肘、肩、膝等关节的固有感觉输入,加强前庭体系的刺激和调整,此时头部的转动对眼肌的成熟也有帮助。

器材名称:跳床

器材介绍:感觉统合训练基本配备器材,训练儿童的本体感。刺激儿童本体与重力,提高四肢的协调性与跳跃能力。扶手高度65-100cm可调节。

主要功能:促进前庭感觉的统合,培养平衡感,训练手眼协调。跳蹦床还有助于儿童的情绪稳定。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的信息、矫治重力不安和运动企划不足的毛病。

训练要点: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刚开始训练,老师可以背着孩子一起跳跃,可以减少孩子的恐惧感如果是亲子一起做,对租金亲子情感有很大帮助。可以练习跳跃时前后左右和旋转等等。孩子可以俯卧或仰卧在跳床上。可以让孩子抱球在床上跳跃或和老师做跑接球的游戏,也可以让孩子在床上跳跃时将球丢入设置好的蓝,此游戏可以训练孩子手眼协调,对自理运动和运动企划帮助很大。

导∕馈:首先由教师讲解操作示,强调动作要点,再指导幼儿练习项目;通过练习能有效调节学生情绪,提高运动积极性,锻炼腿部力量

安∕卫:跳床质量要好,且跳床不宜离地面过高,跳床周围无其它障碍物

变式一:由指导者和儿童一起坐在蹦床上,利用蹦床的弹性,以身体为支撑进行上下摇动,对于不敢上去的儿童,为减少他的恐惧,开始可由家长或指导者背着儿童一起在蹦床上跳跃;

变式二:让儿童俯卧在蹦床上,由指导者站立跳跃,将儿童弹起,让儿童体会蹦床上下起伏的感觉;让儿童俯卧在蹦床上,头颈部用力抬起,胸部尽量抬高。可以强化前庭体系的感觉,促进全身肌肉本体感的形成;

变式三:让儿童在蹦床上进行自由的跳跃,或双手抱球在蹦床上跳跃,或与指导者做抛接球的游戏;让儿童在蹦床上一边跳跃,一边将手中的球投入指定的篮子;在蹦床的上方悬挂一个气球,让儿童每次跳起时击打目标。还可在蹦床上方悬挂一个网篮,让儿童跳跃时投球入网,这种游戏可以协助儿童在半空中,以正确的前庭—固有感觉;判断视觉空间,对手眼协调及身体形象的帮助很大;

变式四:让两个儿童面对面,手拉手站在蹦床上一起跳跃,或共同拉着一个小呼啦圈一起跳跃,从而训练与对方协调运动的能力,通过跳动中的眼球对视,增强

视觉的稳定性。

器材名称:滚筒

器材介绍:空心的筒,幼儿钻进筒训练的器材

主要功能:促进儿童本体感的建立,强化身体形象概念

训练要点: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

导∕馈:首先由教师讲解操作过程,强调动作要点,再指导幼儿练习项目;通过练习能有效调节学生情绪,提高运动积极性,提高感知觉平衡觉

安∕卫:速度与频率要根据自身强度而定,且周遭无障碍物,以免幼儿不小心滚出来碰到产生意外

变式一:俯卧滚筒

让儿童俯卧在滚筒上,姿势与俯卧在大笼球上相同,由指导者扶着儿童的脚做前后晃动,要求儿童努力抬起头、颈部,伸展双臂。

变式二:站立平衡游戏

将滚筒竖立,让儿童自己爬上滚筒上面,分开两脚,伸展双手,保持身体的平衡。尽量让儿童自己做,以建立他的运动企划能力,指导者在一旁注意保护,有困难时适当给予帮助。

变式三:滚筒隧道游戏

把滚筒当作隧道,自己玩爬进爬出的游戏,可以头在先,脚在后,顺着进去,倒着出来;也可以脚在先,头在后,倒着进去,顺着出来;还可以蹲在里面转弯,掉头,提醒儿童注意手、脚和身体的运用。在滚筒放置毛巾、地垫、小塑胶颗粒

等,让儿童在爬进爬出的过程中体会不同触觉刺激下的身体活动;在滚筒中放置一些积木、玩具小动物等,等他爬进去后,由指导者在筒外发出指令,请他将指定的物品扔出来或拿在手中爬出来。

变式四:筒滚动游戏

让儿童爬进筒,指导他将手指和手臂开,注意保护头部,同时颈部用力支撑头部,不要把头靠在筒壁上,指导者轻轻推动滚筒转动,可来回小幅转动,也可先顺着一个方向慢速转动若干圈后,稍作停顿,再往相反的方向转动若干圈。变式五:滚筒摇晃

将滚筒口朝上立起来,让儿童蹲坐或站立其中,由指导者扶住筒口进行前后、左右摇晃或顺时针、反时针方向的旋转。

器材名称:平衡圆

器材介绍:四个半圆组成,可分解后组合,多种训练方式

主要功能:适用于身体协调不良,多动症儿童

训练要点:不同的组合对于儿童的训练目标也不同,训练儿童的平衡、前庭、触觉、重力、专注力以及身体协调等等。

导∕馈:首先由教师讲解操作示,强调动作要点,再指导幼儿练习项目;通过练习提高运动积极性,增强幼儿本体感和前庭觉,掌握平衡能力

安∕卫:在训练过程人需在一旁进行保护,大人手握拳竖起拇指,让幼儿紧握拇指

变式一:整圆:让儿童在上面正走、倒走、闭眼走、拍球走或抱球走。

变式二:半圆:躺在里面晃动,站在上面晃动,两个孩子对坐在里面晃动。也可以在晃动过程中接抛球:半圆站立,让儿童攀爬或钻洞。

变式三:四分之一圆:当作平衡台站在上面晃动并作抛接球,攀爬。

变式四:C型圆(平放):主要锻炼孩子平衡能力,让孩子在上面行走。

变式五:S型圆(立放):让儿童在上面做上下攀爬动作。

器材名称:蜗牛(太极)平衡板

器材介绍:类似蜗牛圈的平衡板、球

主要功能:锻炼幼儿手眼协调和视觉追踪能力。可以矫正重力平衡,促进前庭固有体系的活化。有助于平衡反应的反射感觉进行强有力的统合,孩子为求平衡所做的姿势调整,对身体姿势的强化有很大的作用。

训练要点:

1.由于蜗牛平衡板有一定的平衡能力才能控制好,所以3岁以下儿童不合适。

2.蜗牛平衡板是钢化塑料材质,所以易碎,训练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护。

3.应为蜗牛平衡板直接接触孩子的脚,所以一定要定期的清洗和杀菌。

导∕馈:首先由教师讲解操作示,强调动作要点,再指导幼儿练习项目;通过练习能有效调节学生情绪,提高运动积极性,了解其趣味性

安∕卫:上去时要在成人的扶持下。

变式一:站在上面摇动,让球出来或进去。

变式二:用双手晃动平衡板,让球进去或出来。

器材名称:大笼球

器材介绍:弹性强,塑料厚实,球大小直径不同。球面有特殊设计的软质颗粒,和光滑的区分。

主要功能:促进前庭体系、本体感觉和平衡反应的发展,尤其适用于触觉反应过分敏感或迟钝的儿童。它也是测试儿童前庭平衡能力和重力感的重要工具。

训练要点: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

1.对刚开始训练孩子和特殊敏感的孩子,一般选用光滑表面的,时间长了可以选用表面带颗粒的刺激更强的大龙球。

2.通过大龙球在孩子身体上滚动产生压力,挤压不同部位,可以强化各部位触觉和大脑的协调能力,压力和身体的接触不断的变化,可以强化大脑处理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刺激,激活大脑神经网络系统,促进感觉系统。

导∕馈:首先由教师讲解操作示,强调动作要点,再指导幼儿练习项目;通过练习能有效调节学生情绪,提高运动积极性和感知觉

安∕卫:在成人指导下进行

变式一:俯卧大笼球

让儿童俯卧在大笼球上,指导者抓住他的双脚,将两腿平举,并做轻微的前后推拉和左右转动,前后左右快慢的变化,可以丰富儿童的前庭感觉,让他有更好的重力感调整。指导者也可以用双手压住儿童的腰部,让笼球做前后左右转动。变式二:仰卧大笼球

让儿童仰躺在大笼球上,以腰部为支点,由指导者抓住儿童的双脚、大腿或腰部,做前后、左右的推动和滚动。

变式三:坐上大笼球

将儿童扶坐在大笼球上,较小的儿童由指导者扶着儿童的腰部或手臂,进行前后左右推动。也可扶着儿童的身体,利用大笼球的弹性进行有节奏的上下振动。对大一些的儿童指导他自己扶着墙壁、桌沿或其他扶手保持身体平衡,移动身体使大笼球进行前后左右的转动或利用自己身体的重量用屁股在大笼球上作上下振动。

变式四:大笼球压滚游戏

让儿童俯卧或仰躺在地上,指导者用大笼球放置在他的身体上,慢慢地进行前后左右的滚动,或在上面进行轻轻压挤。尽量滚动和压挤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上下、前后、左右的滚动和压挤,对儿童脑干前庭网膜的觉醒有很大的帮助。变式五:俯卧大笼球抓东西

让儿童俯卧在大笼球上,保持身体平衡,将目标物(小球、积木、绒布娃娃等)放置于儿童前面,儿童向前滚动时用手可以够得到的位置,指导者扶着儿童的脚协助儿童前后左右滚动,帮助他按要求抓取到目标物。帮助发展儿童语言展和自我控制能

变式六:大笼球上跳跃

扶着儿童站立在大笼球上,先让他轻轻上下晃动,或双脚交替踩压,再扶他跳起来,体会落下去又弹起来的感觉。

器材名称:88轨道

器材介绍:呈8字型的轨道、配合球训练

主要功能:锻炼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和反应速度、视觉追踪能力、以及注意力等。训练要点:两手端平

导∕馈:首先由教师讲解操作示,强调动作要点,再指导幼儿练习项目;通过练习能有效调节学生情绪,提高运动积极性和寿宴协调能力,掌握更多技能

安∕卫:不要让儿童误食小球

变式一:两手放在手把处当球滚动至S形轨道的末端时,迅速改变轨道的方向,接驳球的运行,让球在2个变换转道上持续地运转不掉落,训练动作的灵活反应。

器材名称:上下转盘

器材介绍:环保塑料材料制成、配合小球使用

主要功能:手眼协调以及视觉追踪的训练,培养注意力集中,适合于笨手笨脚,但是不敢表现的儿童。

训练要点:注意力要集中

导∕馈:首先由教师讲解操作示,强调动作要点,再指导幼儿练习项目;通过练习能有效调节学生情绪,提高运动积极性和注意力,掌握更多技能

安∕卫:注意不要砸到对方

变式一:双手转动转盘,保持转动并且球不会脱落

器材名称:抛接球器

器材介绍:环保塑料制成,两个接球器和一个球

主要功能:锻炼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发挥孩子创造力。

训练要点:首先由教师讲解操作示,强调动作要点,再指导幼儿练习项目;通过练习能有效调节学生情绪,提高运动积极性,掌握更多技能

导∕馈:训练中注意不要砸到打到对方,双方保持一段安全距离

安∕卫:注意防止抛得过程中砸到儿童

变式一:两个手握住,将球向上抛起,再接住。

变式二:可以两个儿童一人握住一个,互相抛接。

变式三:单人双手交替接球

器材名称:平衡踩踏石

器材介绍:塑料材质,由一个切面和一个弧面构成,弧面与地面接触,每一个踩踏石穿有一条绳子,幼儿提绳行走,类似于高跷。

主要功能:适用于多动症和身体协调不良的孩子,针对前庭、平衡感不足和本体感不足,对两侧协调手脚配合有很大的帮助。

训练要点:让幼儿站在踩踏石上,进行前后左右走路训练。

导∕馈:问幼儿会不会害怕。如果害怕要先降低训练强度,问幼儿站在踩踏石上和站在平地上有什么不同,在踩踏石上走路和在地上走路有什么区别,能走稳吗?将踩踏石反过来,让脚和弧面接触,问幼儿和原来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安∕卫:1.幼儿应脱掉袜子,防滑。2.教师应在一旁保护,以免幼儿站不稳摔跤或崴脚。

变式一:将脚踏石排成一排(可以有多种方式和正反)当作过河石,让孩子再次上面走过去,主要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

变式二:将脚踏石加上拉绳,用手抓住绳子保持平衡,双脚配合绳子的拉动往前走,主要训练手脚配合能力和平衡能力。

器材名称:羊角球

器材介绍:羊角球是带有两个把手的弹力球。

主要功能:强化儿童的姿势反应和双侧的统合,促进高深程度的运动企划能力发

展。

训练要点: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让幼儿坐在球上进行训练。

导∕馈:关注幼儿在坐羊角球跳跃时身体是否稳,在规定路线时观察幼儿的反应速度。

安∕卫:羊角球的大小要适合幼儿的身高。地面要柔软,以免幼儿从羊角球摔下磕砰到。教师在幼儿周围跟随保护。

变式一:让儿童坐在羊角球上,双手握住把手,保持身体平衡,尽量用劲往下把球坐扁,再借助球的弹性进行上下振动。

变式二:指导儿童坐在羊角球上,双手握住把手,身体自然弯曲,双脚蹬地往前跳动,同时用手握紧羊角球的把手,带动羊角球随身体一起往前移动。

变式三:规定路线,让儿童沿指定的路线跳动,以使跳动的方向作前后左右及旋转等变化;规定跳跃的高度和距离,在地上设定标识,要求儿童跳过去;可让两个儿童一起跳,看谁跳动的次数多,也可规定距离,要求儿童往返跳若干次,看谁先完成;跳动时,指导者可以再旁边绕圈,让儿童看着引导者手中的彩旗等做视觉追踪,也可丢球给他看,训练儿童眼前控制力。

变式三:羊角球互动击体。两名幼儿背对背站立,分别用手握住羊角球的犄角,由相反方向向对方的身体击打。也可向同一方向击打。

器材名称:跳球

器材介绍:由一个塑料踩踏板和一个充气皮球组成。皮球在踩踏板中间,双脚踩在踩踏板上夹住皮球。

主要功能:训练幼儿身体平衡性,身体协调能力。

训练要点:幼儿双脚踩在跳球的踏板上,双脚夹球,身体保持直立向上跳,根据跳球落下时球与地面的接触和幼儿屈膝用力,又向上弹起。反复进行。

导∕馈:观察幼儿有没有不敢跳,或是跳不起来。站不稳,或是从踏板上滑落。当跳球落下时又没有摔倒的趋势。

安∕卫:幼儿应光脚训练。开始教师应扶幼儿踩上去,当幼儿跳起时再松手,逐渐让幼儿自己跳,教师在一旁保护。

感统教具的作用

感统教具的作用 (一)滑板——前庭、平衡、本体、触觉、运动企划 在进行滑板活动时,视觉将情报大量送往中枢神经体系,固有感觉会使小脑更为苏醒,指挥着肌肉紧张的变化。大脑小脑间的动作可以有强有力的正确整合作用,使孩子的整体感统运作有积极性的发展。 主要感觉输入有: 1、前庭固有感觉:在滑板上用俯卧姿势爬行移动将对前庭产生大量的刺激,俯卧时的重力感及在行进中肌肉,关节移动所产生的紧张感。 2、触觉:所接触的身体触压感觉,手与地面接触时的皮肤、肌肉感觉。 3、视觉:爬姿活动时对前庭平衡器官的特别刺激及颈背肌肉强烈收缩所产生的本体感觉的强大信息对动眼神经的内侧从束的直接作用,对眼球运动的稳定性有极佳的作用,有助于良好自我视觉空间的形成。 (二)滑梯+滑板——前庭、平衡、本体、触觉,运动企划 1、孩子上下滑梯的斜度和速度感,可以统合身体的紧张迷路反射,协助大脑统合固有感觉输入,维持身体姿势的稳定。 2、手部、肩部及生身肌肉同时收缩的动作,对本体感和身体形象的塑造帮助很大,有助于维持高度的平衡感觉。 3、在滑梯上由上而下的速度冲击,对前庭系统的刺激强烈,

可以促进抗重力反应的练习,促进位觉器官感受重力的变化,直线加速运动的变化,改变全身伸肌紧张作用的分布,促进脑干体系的活跃化,有利于孩子全身感觉统合的发展。 (三)网缆——前庭、平衡、触觉、感官感觉、精细动作 1、网缆上的晃动,强化孩子的前庭感觉刺激,对前庭体系的健全很有帮助。 2、孩子身体与网缆的广泛接触及晃动过程中各个接触部位压力的变化,可以加强不同的触觉训练,促使脑干苏醒,消除大脑中不必要的触压感觉,纠正孩子的触觉过分敏感。 3、网缆插棍游戏:俯卧抬头、注视目标,可使颈、背肌肉强烈收缩,改善眼的注视,对于促进孩子的前庭固有感觉,视觉及触觉的发展,提高孩子的有意注意力都有很大的好处。 (四)横抱筒——前庭平衡、本体、触觉、运动企划、肢体动作1、圆筒上的摇摆和旋转可使前庭器官获得大量刺激信息,孩子抱住圆柱筒的动作,一方面可尝试同时高度收缩的肌肉运动,促进前庭固有体系的活化。另一方面也可强化触觉体系。因此,除了矫正重力平衡感外,对触觉刺激的整理也有很大的作用。 2、游戏时让孩子与指导者互相注视,可训练眼球控制,也可让孩子与指导者互相抛、接球,强化身体操作能力。 (五)竖抱筒——前庭平衡、本体、触觉、运动企划、肢体动作1、竖抱筒是处理前庭信息最好的设备之一。对固有——前庭感觉输入统合有很大帮助,还能增加触觉刺激和本体感觉的刺激。

感觉统合训练设备及使用培训课件

感觉统合训练室的设备及使用 常用设备及性能 弹跳床 (1)功能:可强化前庭刺激,并锻炼儿童弹跳力和下肢肌力。 (2)操作:睁眼或闭眼状态下完成跳下/跃上蹦床、双腿分合或前后交替跳、跳跃转体、跪跳等。另有床上跳绳、跳跃接球等。 (3)安全要求:定期稳固螺丝,排除周边障碍物,跳跃时儿童双臂屈曲置于胸前。 羊角球 (1)功能:用于驱赶、头颈姿势保持与下肢运动间协调训练,前庭觉训练,运动计划及空间感知能力训练,并对改善儿童注意力,增加下肢、腰腹部肌肉力量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还可以用于触觉训练。 (2)操作:儿童坐球上,双腿至于球前,稍分离。双手紧握把手,身体屈曲,赤脚/穿鞋,睁眼/闭眼等不同方向跳动或转体或跨障碍物(表面钝角无尖角)等。(3)安全要求:①训练场地地面平坦,场地开阔,无其他物品。②多名儿童同时训练时,注意保持适当距离,防止互相撞击。③训练时必须有感统老师在场监护,确保安全。 触觉球(大滚球) (1)功能:进行触压觉功能训练,并在平衡觉、本体感觉以及认知训练中有重要功能,是感觉统合训练中重要辅助器械之一。 (2)操作:用于儿童接受主动/被动的触压觉刺激,如持球搓揉肌肤、手抓握训练、脚踩/踢训练、儿童间互动抛接训练等。 (3)安全要求:幼儿踩踏触觉球易导致躯体失去平衡,倒地时应避开眼区、防止刺伤眼球,防止后仰跌倒,头颈受伤(颈椎畸形儿童慎用) 大陀螺 (1)功能:前庭功能训练器械,对儿童大脑刺激较强,可促进其动作协调能力。(2)操作:儿童盘坐于陀螺内,身体晃动以带动大陀螺旋转。另可依据儿童体态和大陀螺直径改为双人同坐训练。 (3)安全要求:年龄较小的儿童训练时,需要人员在旁协助。 袋鼠跳布袋 (1)功能:增强儿童腿部和腰腹部力量,强化前庭刺激,提高身体的运动能力和协调性。 (2)操作:立于袋中,双手提袋边,沿既定路线进退或原地前后、左右、转身跳跃。 (3)安全要求:场地平坦、开阔、松软。 平衡木 (1)功能:用于前庭功能、本体感觉及空间感知能力训练。 (2)操作:儿童在睁眼/闭眼状态下,完成前进、后退或侧行等动作,可以时儿童自主操作,也可以时在老师或同伴的协助下进行。为提高训练水平,可要求儿童在行走中完成指令性动作、运输物品或互动训练等。 (3)安全要求:①周围无尖锐异物或障碍物。②注意脚下打滑、跌落。③上下平衡木时,注意平衡木边角,防止刮、击脚趾及脚踝等。④多名儿童同时在多个在多个平衡木训练时,注意两两间隔,须保持1m以上的间距。

感统器械介绍及方法使用

器材名称:滑板 器材介绍:刺激孩子得前庭体系、头部、颈肌同时收缩,促进身体保护伸展行为得成熟。增进触觉、视觉平衡得发展。 主要功能:调节前庭感觉、触觉与本体感觉,引发平衡反应。 训练要点:抬头、挺胸、腹部支撑紧贴滑板、保持平衡 导∕馈:首先由教师讲解操作示范,强调动作要点,再指导幼儿练习项目;通过练习能有效调节学生情绪,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与运动企划能力 安∕卫:在操作过程中大人在一旁保护,避免幼儿滑行过程中摔倒 变式一:静态飞机式 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头颈部抬高,挺胸,双手双脚伸展提高,如同飞机起飞状。6岁左右得儿童可保持这种姿势 20—30秒钟。 变式二:乌龟爬行 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抬头、挺胸,头颈部抬高,双脚并拢抬起,以双手伸展慢慢往前爬行移动。爬行时双手要同时着地,手指张开,手掌与手指都紧贴地板,收缩手臂,对抗手掌与手指与地面得摩擦力,带动滑板与滑板上整个身体得重量移动。 变式三:乌龟仰躺 让儿童仰卧,抬起头,四肢屈曲抬起,身体呈弓形,仅以腰部着地,并努力保持这种姿势。6岁左右得儿童,一般可以维持这种姿势20—30秒。 变式四:青蛙蹬 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抬头、挺胸,头颈部抬高,双脚如青蛙游泳般屈曲,顶在墙壁上,用力一蹬,使身体贴着滑板往前滑行,同时,双手伸展,像游泳似得从两侧往后划,保持滑板继续向前滑行,滑到接近对面墙壁时,用手控制方向做180度回转,同时双脚屈曲,再蹬、再滑,每次蹬墙后双腿应并拢抬起,脚尖绷直。 变式五:俯卧旋转 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双手交叉控制方向带动滑板与身体进行原地旋转,左右交替。旋转得次数由少而多,至少100次以上。 变式六:单人牵引滑行 让儿童俯卧或仰躺在滑板上,用手拉着绳子或呼拉圈,指导者牵动绳子或呼拉圈,带动趴在滑板上得儿童做前进、转弯及旋转等任何动作。

感觉统合训练器材功能及训练方法..

感觉统合训练器材功能及训练方法 (一)滑板功能:调节前庭感觉、触觉和本体感觉,引发平衡反应。训练时间: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方法: 1、静态飞机式 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头颈部抬高,挺胸,双手双脚伸展提高,如同飞机起飞状。6岁左右的儿童可保持这种姿势20 30秒钟。 2.乌龟仰躺 让儿童仰卧,抬起头,四肢屈曲抬起,身体呈弓形,仅以腰部着地,并努力保持这种姿势。6岁左右的儿童,一般可以维持这种姿势20 30秒。 3.乌龟爬行 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抬头、挺胸,头颈部抬高,双脚并拢抬起,以双手伸展慢慢往前爬行移动。爬行时双手要同时着地,手指张开,手掌和手指都紧贴地板,收缩手臂,对抗手掌和手指与地面的摩擦力,带动滑板和滑板上整个身体的重量移动。 4.青蛙蹬 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抬头、挺胸,头颈部抬高,双脚如青蛙游泳般屈曲,顶在墙壁上,用力一蹬,使身体贴着滑板往前滑行,同时,双手伸展,像游泳似的从两侧往后划,保持滑板继续向前滑行,滑到接近对面墙壁时,用手控制方向做180度回转,同时双脚屈曲,再蹬、再滑,每次蹬墙后双腿应并拢抬起,脚尖绷直。5.俯卧旋转 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双手交叉控制方向带动滑板和身体进行原地旋转,左右交替。旋转的次数由少而多,至100次以上。尤其适用于严重前庭反应不足的儿童(旋转时手不过中线,而且很少引起头晕)。 6.单人牵引滑行 让儿童俯卧或仰躺在滑板上,用手拉着绳子或呼拉圈,指导者牵动绳子或呼拉圈,带动趴在滑板上的儿童做前进、转弯及旋转等任何动作。 7.双人牵引滑行 让儿童俯卧或仰躺在滑板上,由两位指导者拉动一条绳子,让儿童手握绳子的中间,以绳索的力量带动儿童的滑行。可做前进、转弯及旋转等任何动作。 8.滑板过河 让儿童仰躺在滑板上,以背部为支撑点,颈、手、脚弯起向上,在手和脚可以够得着的位置上架一条绳索,让儿童可以用手抓住绳索并同时用脚钩住绳索,通过手和脚的协同运动带 9.过隧道 当儿童在滑板上的爬行动作熟练以后,用积木围成一条曲折变化的通道,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顺着通道的方向,逐步爬行前进。可以在通道的一端设置目标物(彩色气球、绒布小动物等),规定儿童拿取到一定数目后即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儿童的兴趣。尤其适用于本体感觉失调的儿童。 10.火车厢接龙 用积木围成一条曲折变化的通道,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排成长龙,后面的儿童双手握着前面儿童的双腿,由第一个儿童带领,顺着通道的方向前进。也可以由前面的儿童用双脚勾着后面儿童的颈部一起滑动。尤其适用于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的自闭症儿童。

感统教室方案及相关器材配备

感统教室解决方案 一、什么是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将来自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及平衡觉、本体觉等,通过大脑中枢神经的前庭觉进行过滤和辨识,然后把重要的信息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协调整合之后,形成知觉,再指挥身体作出正确的反应,这个过程是吸收有效信息和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过程,即感觉统合,简称“感统”。 二、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息无法在还在大脑神经系统中进行有限的组合,孩子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而使机体不能和谐运作的现象。如看到了笔,想把它拿到自己手里,但却不能自如地控制自己的手来完成拿笔的动作。 三、感觉统合失调对孩子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科学研究证明:感觉统合失调会导致大脑无法合理安排身体的动作,包括注意力、自我控制能力、协调能力等,这在不同程度上消弱了孩子的认知能力与适应能力,使其无法完成更高级、更复杂的认知活动。久而久之形成了各种障碍,推迟了孩子的社会化进展,最终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感觉统合失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及学习能力的提高。 (2)、易产生人际关系敏感或社交退缩等方面问题。 (3)、性格上的障碍。 (4)、推迟孩子的社会化进展。 (5)、严重影响孩子心理素质状况。

四、感觉统合失调的初步判断 (1)、活动量大,不能持久静坐,注意力不集中。 (2)、动作协调性欠佳、平衡能力较差。 (3)、讨厌被触摸,对一些触觉信息刺激有厌恶感。 (4)、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攻击性强。 五、感觉统合训练的目标 (1)、提供给孩子丰富的感觉信息,使其建立复杂的神经网络通道。 (2)、帮助孩子控制和调节感觉信息。 (3)、帮助孩子对各种感觉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促进孩子感觉统合能力的提升。 六、感觉统合训练常用的器械有哪些 (1)、前庭平衡觉训练 前庭平衡觉训练活动包括摇晃和旋转的活动, 例如:玩吊桶、荡秋千、晃平衡板、滚圆筒、玩大陀螺等;滑板活动,例如: 爬滑板、冲滑板、滑板推球等; (2)、本体觉训练 本体觉训练活动包括关节按压、推小车、攀岩、跳床、双人转大笼球、羊角球、圆形平衡板等。 (3)、触觉训练 触觉训练活动包括大龙湫压滚游戏、球池游戏、平衡触觉板等。 (4)、听动统合训练 听动统合训练活动包括寻找声源、配对声音、听觉统合训练等。 (5)、视动统合训练 视动感统训练包括钻小洞、吹肥皂、玩大陀螺、躲猫猫游戏等。

感觉统合器材的操作方法

感觉统合器材的操作方法 (一)滑板——前庭、平衡、本体、触觉、运动企划 在进行滑板活动时,视觉将情报大量送往中枢神经体系,固有感觉会使小脑更为苏醒,指挥肌肉紧张的变化。大脑小脑间的动作可以有强有力的正确整合作用,使孩子的整体感统运作有积极性的发展。 主要感觉输入有:1、前庭固有感觉:在滑板上用俯卧姿势爬行移动将对前庭产生大量的刺激,俯卧时的重力感及在行进中肌肉,关节移动所产生的紧张感。 2、触觉:所接触的身体触压感觉,手与地面接触时的皮肤、 肌肉感觉。 3、视觉:爬姿活动时对前庭平衡器官的特别刺激及颈背肌肉强烈收缩所产生的本体感觉的大信息对动眼神经的内侧从束的直接作用,对眼球运动的稳定性有极佳的作用,有助于良好自我视觉空间的形成。 (二)滑梯+滑板——前庭、平衡、本体、触觉,运动企划 1、孩子上下滑梯的斜度和速度感,可以统合身体的紧张迷路反射,协助大脑统合固有感觉输入,维持身体姿势的稳定。 2、手部、肩部及生身肌肉同时收缩的动作,对本体感和身 体形象的塑造帮助很大,有助于维持高度的平衡感觉。 3、在滑梯上由上而下的速度冲击,对前庭系统的刺激强烈,可以促进抗重力反应的练习,促进位觉器官感受重力的变化,直线加速运动的变化,改变全身伸肌紧张作用的分布,促进脑干体系的活跃化,有利于孩子全身感觉统合的发展。 (三)网缆——前庭、平衡、触觉、感官感觉、精细动作 1、网缆上的晃动,强化孩子的前庭感觉刺激,对前庭体系的健全很有帮助。 2、孩子身体与网缆的广泛接触及晃动过程中各个接触部位压力的变化,可以加强不同的触觉训练,促使脑干苏醒,消除大脑中 不必要的触压感觉,纠正孩子的触觉过分敏感。 3、网缆插棍游戏:俯卧抬头、注视目标,可使颈、背肌肉强烈收缩,改善眼的注视,对于促进孩子的前庭固有感觉,视觉及触觉的发展,提高孩子的有意注意力都有很大的好处。(四)横抱筒——前庭平衡、本体、触觉、运动企划、肢体动作 1、圆筒上的摇摆和旋转可使前庭器官获得大量刺激信息,孩子抱住圆柱筒的动作,一方面可尝试同时高度收缩的肌肉运动,促进前庭固有体系的活化。另一方面也可强化触觉体系。因此,除了矫正重力平衡感外,对触觉刺激的整理也有很大的作用。 2、游戏时让孩子与指导者互相注视,可训练眼球控制,也可让孩子与指导者互相抛、接球,强化身体操作能力。 (五)竖抱筒——前庭平衡、本体、触觉、运动企划、肢体动作 1、竖抱筒是处理前庭信息最好的设备之一。对固有——前庭感觉输入统合有很大帮助,还能增加触觉刺激和本体感觉的刺激。 2、竖抱筒也可改善运动企划,对平衡反应,视觉运动协调,运动企划的建立有很大的帮助。(六)大龙球——前庭平衡、触觉、本体、感官感觉 1、大龙球——上的游戏对增强身体和地心引力的协调非常重要,可丰富孩子的前庭感觉,促进前庭体系的发展,强化身体肌肉的伸展能力。 2、促进本体感觉和平衡反应的发展,对触觉反应过分敏感或迟钝的孩子也有很大的改善。并且是测试孩子前庭平衡能力和重力感的重要工具。 (七)羊角球——本体、触觉、运动企划

感觉统合训练器材的作用与运用

感觉统合训练器材的作用与运用 1、滑板 掌握滑板的特点滑板由一块木板的一面均匀位置安装四个万向轮组成。掌握滑板最基本的活动设计及其作用原理基本活动孩子俯卧在滑板上上身身躯紧靠滑板以腹部为中心头颈抬高挺胸双手双脚抬高如同飞机起飞状保持静态。作用原理颈部张力的提高可刺激儿童的前庭体系和本体感觉俯卧姿势的维持可促进身体的双侧协调。熟悉滑板其它活动设计及其作用原理至少2个活动设计 2、滑梯 掌握滑梯特点滑梯的坡度应小于30°一般为15°坡度角度过大容易使滑下的速度过快从而造成危险且如果角度过大而接近垂直则易使儿童在滑行的过程中脱离滑板而摔倒。在坡度上端是高度大约为40cm 的平台滑梯一般与滑板一起使用。掌握滑梯最基本的活动设计及其作用原理活动设计先将滑板放在平台上儿童俯卧在上面由高处滑下来。作用原理不断加快的速度、重力的变化及身体位置的移动会对儿童的前庭体系产生较强烈的刺激同时在活动中头部颈肌的收缩及身体保护性伸展反应也能对本体觉产生一定的刺激。熟悉滑梯其它活动设计及其作用原理至少2个活动设计 3、平衡台 掌握平衡台的特点平衡台是底部略呈弧形的方台其长宽约80×40cm 高度约20cm。掌握平衡台最基本的活动设计及其作用原理基本活动站在平衡台上保持平衡静态平衡可以让儿童手插腰保持平衡也可

以双手伸展保持平衡。作用原理由于平衡台的着地面积较小如果身体重心控制不好两边易着地易使身体失去平衡而且站在平衡台上提高了人体的重心所以维持平衡的难度较大。站在平衡台上人容易两边摇晃使身体双侧不能协调这时为维持平衡所做的身体调整对前庭体系的刺激较大可唤醒个体较弱的前庭平衡感觉对前庭感觉过度敏感的儿童也有一定的调整作用提高身体双侧协调能力。同时对身体本体感觉有一定的刺激对注意力的改善有所帮助。熟悉平衡台其它活动设计及其作用原理至少2个活动设计2 4、海洋球池 掌握海洋球池的特点海洋球池是一个大塑料筐内装有许多软硬适度、颜色各异直径10厘米的塑料空心球小球。掌握海洋球池最基本的活动设计及其作用原理活动儿童置身其中自由活动躺在球上钻进球堆中并可与伙伴展开游戏或追逐打闹。作用原理可提供较大面积的触觉刺激改善触觉过敏反应置身海洋球池中可给予儿童较强的安全感。在球池中与伙伴游戏还可改善儿童的社交和合作技能没有固定玩法可以激发儿童的创造性。熟悉海洋球池其它活动设计及其作用原理至少2个活动设计 5、大笼球 掌握大笼球的特点大笼球一般直径为65-95cm表面有光滑和带突起状的两种。一般来说前者所产生的触觉刺激较弱而后者较强。对于刚开始接受触觉训练的儿童宜先选用光滑面的大笼球待熟悉之后再选用带突起面的。掌握大笼球最基本的活动设计及其作用原理活动设

感统器械介绍及方法使用

器材名称:滑板 器材介绍:刺激孩子的前庭体系、头部、颈肌同时收缩,促进身体保护伸展行为的成熟。增进触觉、视觉平衡的发展。 主要功能:调节前庭感觉、触觉和本体感觉,引发平衡反应。 训练要点:抬头、挺胸、腹部支撑紧贴滑板、保持平衡 导∕馈:首先由教师讲解操作示,强调动作要点,再指导幼儿练习项目;通过练习能有效调节学生情绪,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和运动企划能力 安∕卫:在操作过程人在一旁保护,避免幼儿滑行过程中摔倒 变式一:静态飞机式 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头颈部抬高,挺胸,双手双脚伸展提高,如同飞机起飞状。6岁左右的儿童可保持这种姿势20—30秒钟。 变式二:乌龟爬行 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抬头、挺胸,头颈部抬高,双脚并拢抬起,以双手伸展慢慢往前爬行移动。爬行时双手要同时着地,手指开,手掌和手指都紧贴地板,收缩手臂,对抗手掌和手指与地面的摩擦力,带动滑板和滑板上整个身体的重量移动。 变式三:乌龟仰躺 让儿童仰卧,抬起头,四肢屈曲抬起,身体呈弓形,仅以腰部着地,并努力保持这种姿势。6岁左右的儿童,一般可以维持这种姿势20—30秒。 变式四:青蛙蹬 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抬头、挺胸,头颈部抬高,双脚如青蛙游泳般屈曲,顶在墙壁上,用力一蹬,使身体贴着滑板往前滑

行,同时,双手伸展,像游泳似的从两侧往后划,保持滑板继续向前滑行,滑到接近对面墙壁时,用手控制方向做180度回转,同时双脚屈曲,再蹬、再滑,每次蹬墙后双腿应并拢抬起,脚尖绷直。 变式五:俯卧旋转 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双手交叉控制方向带动滑板和身体进行原地旋转,左右交替。旋转的次数由少而多,至少100次以上。 变式六:单人牵引滑行 让儿童俯卧或仰躺在滑板上,用手拉着绳子或呼拉圈,指导者牵动绳子或呼拉圈,带动趴在滑板上的儿童做前进、转弯及旋转等任何动作。 变式七:双人牵引滑行 让儿童俯卧或仰躺在滑板上,由两位指导者拉动一条绳子,让儿童手握绳子的中间,以绳索的力量带动儿童的滑行。可做前进、转弯及旋转等任何动作。变式八:滑板过河 让儿童仰躺在滑板上,以背部为支撑点,颈、手、脚弯起向上,在手和脚可以够得着的位置上架一条绳索,让儿童可以用手抓住绳索并同时用脚钩住绳索,通过手和脚的协同运动带动滑板滑动。 变式九:过隧道 当儿童在滑板上的爬行动作熟练以后,用积木围成一条曲折变化的通道,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顺着通道的方向,逐步爬行前进。可以在通道的一端设置目标物(彩色气球、绒布小动物等),规定儿童拿取到一定数目后即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儿童的兴趣。 变式十:火车厢接龙

感统训练基本器材介绍

感统训练基本器材介绍 名称适用范围基本训练方法作用注意事项训练时间延伸训练 1、滑板前庭重力感不足, 本体感不足仰卧在滑板上,双手平均用力 向前或向后滑行,也可左右旋 转;双脚用力蹬墙,向前滑行; 两臂平伸,双脚伸并拢,尽量 抬头 颈背肌肉紧张,促进重 力反应;提供前庭、本 体刺激,更安静、注意 力更集中 动作标准,身体呈倒弓 形,注意抬头;易碰手, 应注意安全 (20-40圈)大球 10,小球10,击棒 1,煤3-5天增加2-4 次 坐在滑板上急 转弯,较危险 2、滑梯前庭平衡不足,本 体感不足俯卧在滑板上,头朝下,有滑 梯高处向下滑行,保持抬头, 两臂向两侧平伸,两腿伸直, 略抬高。 强烈刺激前庭体系,促 进重力反应;颈背肌肉 强烈收缩,头部颈肌同 时收缩,促进身体,保 护伸展行为的成熟 下滑时,易害怕,要保 护好安全;不可强迫去 做,循序渐进,增加兴 趣 (5-15圈)4-6岁 5-10圈,7-13岁 11-15圈,3-5天增 加一圈 在距滑板5-7 迷处放置大 球、小球、保 龄球等,在滑 行中推抓,投 中、击倒 3、吊缆前庭觉不足,触觉 敏感,身体协调不 良俯卧在网缆上,抬头,两腿伸 直,前后左右摆动或顺时针、 逆时针旋转;站立网缆上,摆 动或旋转,顺逆时针交替、旋 转,速度酌情而定 对前庭刺激较强,促进 重力方音;插棒时,促 进动作协调,增强注意 力;(促进身体协调以及 固有前庭感觉输入统合 对前庭系统过于敏感 (爱晕),旋转要慢或 仅前后、左右摆动,下 来时注意不要摔着和 碰着 20-30分钟/日 2-3次/日 (1-5次) 俯卧位前后摆 动,抓球或插 棍;前后摆动 时,双手从左 至右,从上至 下按次序插棍 4、羊角球本体感不足,触觉 敏感,重力不安全 感 坐在球上两腿夹紧,两手抓 住,两脚跳跃或运动,可原地 或前后运动 促进肌肉感觉运动,控 制能力;增进动作协调 及配合;自适合双侧统 合,并可促进高程度动 作计划 易向后方摔倒,注意安 全 6-18圈,4-6岁5-10 圈,7-13岁11-15 圈,3-5天增加2 次 两人同时向前 运动以比赛形 式增加趣味性 5、跳袋处决敏感或不足, 本体感不足,重力 平衡感不足进入跳袋,双手拉住跳袋边上 的抓手处,向前、后、左、右 跳跃运动 掌握重力平衡,促进动 作协调平稳,对皮肤有 不同程度的刺激,在跳 跃动作中,强化前庭刺 抬头,目视前方,易摔 倒,注意安全 10-20圈 9-13岁2-5天增加 2次 及格人同时做 过障碍等,增 加趣味性 11

感统器材手册

感统器材手册普兰店特殊教育学校

一.名称:踝关节矫正板 结构型式:1. 底座 2. 角度调节架 3. 防滑踏板 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用于矫正和防止足内翻、足外翻及足下垂等。 基本参数:1.矫正角度调节范围:5档,即15°、25°、30°、35°、40° 2.矫正板承载质量:135kg 使用方法:1.康复师根据练习者身体情况及训练要球,调整矫正板角度 2.训练者在康复师活护理人员帮助下站立在矫正板上。 3.矫正练习结束后,由护理人员扶助练习者离开器械。 注意事项:1.使用矫正板前,康复师应检查器材是否固定固牢,调节部位是否零活,熟悉产品的性能,要求和操作方法,同时对产品进行空载操作检 查,产品是否处于完好正常状态方可练习使用。 2.踝关节矫正板应在康复师知道下进行,同时在使用踝关节矫正板联 系时需注意矫正板是否滑动防止出现意外。 3.矫正练习应遵守“循序渐进”原则,逐步进行 维修和保养:1.各部位应保持清洁,定期要用洁净软布轻擦。 2.应贮存在干燥、通风、无腐蚀性物质的室内。 二.名称:蜗牛平衡板 组件:平衡板、球 用途:在平衡姿势中训练儿童专注能力,趣味性高。通过训练可以使前庭器官获得大量刺激信息,矫正重力平衡,促进前庭固有体系的活化。有助于 平衡反应的反射感觉进行强有力的统合,孩子为求平衡所做的姿势调 整,对身体姿势的强化有很大的作用。 适用人群:下肢障碍患者,平衡能力较差者 使用方法:让孩子先用手拿着平衡板运球,体会摇摆,平衡与球的速度后,在让

孩子双脚放置在平衡板的两侧,运用身体及脚的力量晃动平衡板,在 蜗牛轨道上运转球,板上的蜗牛迷宫造型,提供孩子不同的挑战性于 趣味性,经由控制球的运动,训练孩子的动作平衡与灵活度。 注意事项:1.由于蜗牛平衡板有一定的平衡能力才能控制好,所以3岁以下儿童不合适。 2.蜗牛平衡板是钢化塑料材质,所以易碎,训练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护。 3.应为蜗牛平衡板直接接触孩子的脚,所以一定要定期的清洗和杀 菌。 三.名称:手摇旋转盘 组件:基座一个(小);基座一个、高低地盘各一个(大) 器材介绍:手摇旋转盘是一个四周有把手的圆形的旋转盘,他有大小之分,小的适合单人使用,四周有两个把手,大的适合单人和双人使用,四周有 四个把手。 主要用途:适用于3岁或3岁以上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的孩子 训练要点:做在旋转盘上,双手抓住把手,以手摇动旋转盘使其晃动活旋转,增进孩子身体协调及平衡感,让孩子体会旋转的感觉,加强大脑前 庭平衡觉的刺激,做在平衡台上,左右摇晃,平衡器官的刺激和肌 肉反应张力必定也高,可强化前庭感觉得刺激对关节、肌肉等本体 感觉的发展旋转时的身体活动,借由肌肉伸展反射信息对运动企划 的养成和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训练方法:1.仰躺俯趴摇晃 2.站立摇晃,也可以抛接球游戏 注意事项:1.训练时特别注意安全保护2.定期擦拭和检查把手是否有松动

感统教具明细

器材教具明细 序号教具名称实物图片功能介绍 1 羊角跳跳球跳跳球具有坐、骑、跳、拍等功能,使用 安全可靠,有助于锻炼孩子的腿部力量, 和掌握平衡的能力。 2 按摩触觉球(感官 训练球) 1: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没有自制力, 经常剧烈的跑跳,寻求强烈刺激。 2:阅读事实漏字、添字、串行、计算错误、 写倒字、分不清p或q、b或d。 3:情绪不稳定,粘人、怕黑、胆小、爱哭、 易冲动、动作笨拙、常磕磕碰碰、易摔跤、 握笔姿势不佳、穿衣、系鞋带等自制能力 不佳。 3 海洋球池点缀球 波波球刺猬球 触觉球感统球 1:促进大脑功能的发展和成熟 2:帮助孩子有效的适应环境 3:提高孩子的学习技能和体能 4:让孩子享受成就感和信任感 4 手柄球跳跳球具有坐、骑、跳、拍等功能,使用 安全可靠,有助于锻炼孩子的腿部力量, 和掌握平衡的能力。 5 儿童塑料摇摇马1、幼儿手的抓握才能和手臂肌肉的锤炼; 2、增强幼儿的自我平安维护认识; 3、锤炼幼儿的前庭均衡才能,本体感。

6 双人平衡摇摇马1、幼儿手的抓握才能和手臂肌肉的锤炼; 2、增强幼儿的自我平安维护认识; 3、锤炼幼儿的前庭均衡才能,本体感。 7 滑梯可攀爬、可钻、可溜滑梯、可捉迷藏,备 有活动桌面、模拟望远镜、模拟方向盘、 摸拟电话等,功能多样,娱乐性强,安全 性高,可供多个孩子一起嬉戏,适用于幼 儿园、亲子园等公共场所。 8 球池训练触觉功能的发展,提高身体的协调能 力。适用于触觉敏感或迟钝、身体协调不 良和多动的孩子。孩子在球池里翻滚或跳 跃时,身体与海洋球的摩擦接触可以获得 丰富的触觉刺激。 9 隧道毛毛虫锻炼宝宝四肢协调能力,开发右脑(宝宝 智力),适合1.5岁以上。宝宝能爬才更聪 明。 10 独轮车手推车活 动玩具独轮翻斗 车 可以锻炼儿童平衡感,促进儿童全身肌肉 的伸展和活性化,尤其对儿童腰腹、四肢 力量很有锻炼作用,同时,促进全身血液 循环,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儿童免疫力。 11 11、小房车/助 力学步车 儿童可借由脚力前进,协助宝宝锻炼身体 肌肉,方向感和全身动作的发展,有遮 阳作用的圆弧造型,并具有驾驶盘、虚 拟钥匙,车门、后行李箱设备,增添宝 宝使用的趣味性。

感统器材

感觉统合训练一般特点和要求 1、感统训练,针对有学习障碍、官能障碍的儿童,是很有效果的。 2、感统训练的理由是孩子正处于发育的阶段,其大脑具有发展性和可塑性的特点。 3、感统训练的形式是通过一些有趣的、具有游戏性质的活动进行的。 比如:让患儿爬到滑板上,从斜坡上滑下等活动。这些活动的训练,向患儿提供了各种感觉信息的输入,特别是提供了由前庭系统、肌肉关节、体肤等来的感觉信息的输入。 4、最好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在幼儿时期就参加系统的感觉统合训练,这有助于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开发智力潜能,提高学习能力、运动技能和社会交往能力,以获得最佳的发展状态。 5、已经发现有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更不要错过 3 — 13 岁的最佳发展期,一定要及时进行调整。 6、在训练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心理辅导和行为指导——学会正确地评价他人和评价自己、学会等待和谦让、学会互助和原谅、学会竞争和合作、学会关心和善待他人、学会约束和反省自己、学会克服惰性、学会坚持到底、学会承受挫折、学会与人分享等等; 7、在训练过程中,孩子们还可以充分享受游戏和运动的快乐,体验进步和成功的酣畅,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 8、由受过专业培训的治疗师进行一对一的训练; 9、训练强度:10天/疗程,2次/天;30分钟/次; 10、一般情况下经过 1 — 3 个疗程的训练,孩子在情绪、理解力、注意力、语言能力、做事速度、动作灵活性和人际关系、自信心、学习成效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改变和提高。 感觉统合训练按使用器具分类 1、球类 2、平衡类 3、弹床类 4、球池类 5、滑板及梯 6、触觉刺激 感统训练按照功能分类 1、全功能系列 滑板爬、趴地推球、吊床、滑梯 2、前庭系列 吊床、趴地推球、滑板爬、滚筒、滚垫、翻跟斗、滑梯 3、触觉系列 袋鼠跳、羊角球、触觉球、挤压、大笼球、擦浴、风筒、滚垫、涂料、滚筒、趴地推球、捏泥 4、本体系列 跳绳、跳床、乐乐球、拍球、躲避球、翻跟斗、青蛙跳、跳数字 5、五感系列 追视、转眼、听音、嗅物、品味、触肤、吊床、转椅 6、平衡协调系列 独脚椅、平衡台、平衡木、乐乐球、大笼球、爬袋、躲避球、跳绳、画像 7、精细动作系列 捏泥、夹珠、穿珠、选豆、画像、手工(剪纸、摺纸、摺胶管花、绣花、编织、打绳结) 8、游乐场系列 (推荐项目) 滑梯、球池。攀爬、浮桥、秋千、翘翘板、滑冰、跳舞机、旋转游戏(风车、飞机、木马、过山车、碰碰车等) 一些感统项目的作用:

感统器材的功能

感统器材的功能 滑板爬:训练平衡能力,刺激前庭、注意力、触觉及身体协调性的练习。 种类:滑板爬、栓绳爬、蜗牛爬 注意事项:1手的姿势应向斜上方,避免危险。 2头、腿的姿势:头,抬高且视前方;双腿并拢、绷直。 3.拿滑板的姿势:手握两边,拇指向内、四指向外。 滑梯:强化前庭刺激,统合身体感觉功能,增强触觉功能、视觉、本体感及平衡感觉。 种类:1滑梯 2推软球 3接、扔皮球 4 拍打羊角球 注意事项:1儿童在滑梯上的姿势 2 手的摆放,滑的时候手不要扶两边。 3 避免擦伤 跳绳走线:有助于强化前庭觉和本体感觉,协调左右手。有助于身体平衡能力的发展,培养高雅的气质。 独脚椅:训练平衡能力。 方法:先坐稳、身体挺直、头抬起来、双手擦腰,左右脚交替向前踢100次,落脚要轻;或坐稳传球 注意事项:只记踢的数,不记传球数 拍球趴地推球:发展身体运动能力,眼球注视能力,双手和脚的协调能力,刺激前庭。 方法:两人对推,在滑板上推 注意事项:趴在地上,腿并拢,伸直(不必强调抬高)两臂抬起来,双手指尖对齐,推球。 平衡台:刺激前庭和本体感(掌握平衡能力、身体的协调性) 方法:1 交替往下踩(心里数100下) 2 传球(只记脚下的树,不用记接的数) 注意事项:1针对个别孩子,可以站在孩子对面并用手拉手的方式扶着教他踩。 2 传球时要不断的问孩子,踩了几下。 3 200—300次,速度还可加快。 圆盘:训练平衡力、注意力、身体的协调性。在摇晃中获得前庭刺激,平衡感觉。 注意事项:1 教师要保护好孩子,尤其是“下”的时候。 2 对新孩子开始的时候应前后摆动,再由慢转到快转。 3 5圈封顶,变速及次数。 网缆:健全前庭体系,改善触觉、提高眼球的注视力,强化身体形象,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和注意力。 种类:1空荡:前后摆动,针对能力特别差的。 2 捡、扔乒乓球;针对能力较差的。 3 插棍 方法:双手扶地,胸腹部爬在袋子上,手撑好,老师拉好袋子,孩子双脚绷直抬高,头抬起,老师 注意事项: 走道平衡木:强化身体的双侧配合平衡反应和视觉运动协调。

感统器械介绍及方法使用

s 器材名称:滑板 器材介绍:刺激孩子的前庭体系、头部、颈肌同时收缩,促进身体保护伸展行为的成熟。增进触觉、视觉平衡的发展。 主要功能:调节前庭感觉、触觉和本体感觉,引发平衡反应。训练要点:抬头、挺胸、腹部支撑紧贴滑板、保持平衡 导∕馈:首先由教师讲解操作示范,强调动作要点,再指导幼儿练习项目;通 过练习能有效调节学生情绪,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和运动企划能力 安∕卫:在操作过程中大人在一旁保护,避免幼儿滑行过程中摔倒变式一:静态飞机式 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头颈部抬高,挺胸,双手双脚伸展提高, 如同飞机起飞状。6岁左右的儿童可保持这种姿势 20—30秒钟。 变式二:乌龟爬行 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抬头、挺胸,头颈部抬高,双脚并拢抬起,以双手伸展慢慢往前爬行移动。爬行时双手要同时着地,手指张开,手掌和手指都紧贴地板,收缩手臂,对抗手掌和手指与地面的摩擦 力,带动滑板和滑板上整个身体的重量移动。 变式三:乌龟仰躺 让儿童仰卧,抬起头,四肢屈曲抬起,身体呈弓形,仅以腰部着地,并努 力保持这种姿势。6岁左右的儿童,一般可以维持这种姿势20—30秒。 变式四:青蛙蹬 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抬头、挺胸,头颈部抬高,双脚如青蛙游泳般屈曲,顶在墙壁上,用力一蹬,使身体贴着滑板往前滑行,同时,双手伸展,像游泳似的从两侧往后划,保持滑板继续向前滑行,滑到接近对面墙壁时,用手控制方向做180度回转,同时双脚屈曲,再蹬、再滑,每次蹬墙后双腿应并拢抬起,脚尖绷直。 变式五:俯卧旋转 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双手交叉控制方向带动滑板和身体进行原地旋转, 左右交替。旋转的次数由少而多,至少100次以上。变式六:单人牵引滑行 让儿童俯卧或仰躺在滑板上,用手拉着绳子或呼拉圈,指导者牵动绳子或 呼拉圈,带动趴在滑板上的儿童做前进、转弯及旋转等任何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