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资料】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重点.doc

【实用资料】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重点.doc
【实用资料】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重点.doc

环境科学概论

地球与环境学院耿艳

主要内容:

1. 环境概念

2.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3. 环境生态学

4. 环境污染控制(气、水、声等)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科学

?第一节环境及环境特征

?第二节环境科学及其分类

第一节环境及环境特征

?一、环境概念

环境的定义:

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

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电子版《中国大百科全书》

第一节环境及环境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一节环境及环境特征

?2. 环境类型

第一节环境及环境特征

第一节环境及环境特征

?2. 特点

?(1)最小限制律

?(2)等值性

?(3)整体性大于各个体之和

?(4)出现先后,互相联系,互相依赖

第一节环境及环境特征

?三、环境效应及其特点

?1. 环境效应:

?指环境受到污染后所发生的一系列反应。包括

?(1)环境生物效应生态系统

?(2)环境化学效应酸雨、光化学烟雾

?(3)环境物理效应噪声、沙尘暴、矿区沉陷

第一节环境及环境特征

?2.环境特点

?1)整体性和有限性

第一节环境及环境特征

?环境自净能力:污染物进入环境以后引起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变化,最终污染物被清除。这一过程称为自净。环境清除污染物能力的大小称为环境自净能力。

?环境容量:指对一定区域,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的污染源布局和结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第一节环境及环境特征

第二节环境科学及其分类

?二、环境科学分科

?1. 环境学:环境科学的核心,重点研究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

?2. 基础环境学: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

?3. 应用环境科学:环境科学中实践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思考:

?1.什么是环境?环境有那些类型?

?2. 什么是环境要素?环境要素有哪些特点?

?3. 环境容量与环境自净能力有何区别?

?4.环境科学包括哪些学科内容?它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第二章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第三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

?一、环境问题

?1. 定义: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引起环境质量恶化,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2. 自然环境问题:如地震、火山爆发、海啸、台风、沙尘暴。

?3. 人为环境问题:如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生态破坏等。

第一节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

?二、环境问题的发展

?1. 萌芽阶段——1840年工业革命之前

(1)原始社会人与自然较为和谐

(2)工业革命前夕过度放牧、砍伐森林、破坏草场森林引起水土流失、江河泛滥,出现了环境问题。

第一节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

?2. 环境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1)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产生的“三废”大量进入环境。

(2)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耗量增加,污染事件不断发生。

第一节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

?3. 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二十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污染范围是局部地区

?4. 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八十年代至今污染范围为全球区域

突出的问题:(1)全球性的大气污染

(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

(3)突发性的污染事件增多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一、全球气候变暖

?1. 造成的影响

?(1)根据卫星观测资料南极大陆冰川出现龟裂。

(2)沿海地区许多城市被淹没,海滩消失。

(3)异常天气发生的频率增加,给许多国家带来严重影响。

(4)对森林的影响

(5)对生物物种和农业的影响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2. 气候变暖的原因——温室效应

(1)概念

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机理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二、臭氧层破坏

?1. 臭氧层概念

O3分布在距地表15~40km处,随高度的变化其浓度会有变化。在15~25km范围内,O3浓度最高。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2. 臭氧层的破坏

(1)O3洞:O3的柱单位浓度小于200 D?u ,即O3浓度较臭氧洞发生前减少30% 的区域。(2 )南极臭氧洞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3.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及后果

(1)原因:人类过多的使用氟利昂和哈龙(一种灭火剂Halons)。

(2)后果:对人体健康、陆生生物、水生生物、建筑材料的影响。

?4. 保护臭氧层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从1995年起,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三、酸雨(酸沉降)

?1. 概念

湿沉降:PH<5.6的降水(雨、雪、霜、雾、雹等)

干沉降:大气中所有酸性物质转移到陆地的过程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2. 酸雨的危害——“空中死神”

(1)使土壤、河流、湖泊酸化,破坏土壤和水生生态系统。

(2)造成大面积森林死亡

(3)对人体健康有严重的危害

(4)腐蚀建筑物表面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3. 酸雨的形成

?自然源?a?a海洋有机硫化物氧化,火山、土壤中释放,森林火灾

?人为源?a?a排入大气中的SO2气体,燃料燃烧释放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4. 预防措施——控制SO2排放

(1)使用低硫燃料

(2)烟气脱硫脱氮

(3)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四、土地荒漠化

?1. 概念

指由于气象原因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引起土地干旱半干旱和土地退化。

类型:风蚀荒漠化植被破坏

水蚀荒漠化流水冲刷

土壤盐渍化过度耕种土地退化

工矿荒漠化采石、采矿、选矿等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2. 荒漠化的影响

(1)每年有10亿人口受到影响,1.5亿人口被迫离开家园。我国有4亿人口受到影响。

(2)气候变异,沙尘暴频繁发生。

?3. 防止荒漠化继续发展

大面积植树造林,开展防沙治沙技术。1995年起,每年6.17为“世界防治荒漠化日”。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五、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

?1.概念

指地球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所构成的综合体。包括:

生物系统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种内基因多样性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2. 对人类的影响

(1)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是相互依存,相互利用的,任何一个物种的消亡都会通过食物链作用于其他生物。

(3)物种的消亡使地球控制系统紊乱,地球上消失一种植物会有10~30种依附于这种植物的生物随之消亡。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994年起,每年12.29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我国采取的措施:

(1 )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

(2 )成功地保护了许多珍贵动物;

(3 )外来物种对本地生态系统会造成巨大的生态破坏,加重国家财政负担。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六、淡水资源紧缺

?1. 地球上水的分布

海水占97.3%,淡水占2.7%;3/4贮藏在两极冰川,只有1/4为液态水。地球上淡水储量约400km3,地理位置分布不均匀。

世界缺水情况调查:世界有26个国家2.32亿人口面临缺水的威胁;4亿人用水速度超过了水资源更新的速度;1/5人口得不到符合卫生标准的淡水。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2. 中国水资源状况

中国人均水资源量是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位居世界第十一位。水资源的分布东南多,西北少,时间上分布也不均匀。我国600多个城市,有一半缺水,最严重的缺水城市有114个。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3. 缺水原因

(1)自然型缺水:受地理位置等自然因素限制

(2)污染型缺水:由人类自身造成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4. 水资源的保护

防——对水资源进行控制,推行清洁生产

治——通过各种措施治理水污染

管——对污染源、水体进行有效的管理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七、海洋污染问题

?1. 石油污染

?2. 赤潮

?3. 毒物污染

?4. 颗粒物污染

?5. 核污染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八、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问题

?1. 危险废弃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重大威胁和影响极端恶劣的废弃物。

?2. 流向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每年的量约3亿吨,90%产生于发达国家。

?3. “制止污染跨国转移”——联合国1989.3.22在瑞士签订《巴塞尔公约》,我国也于1990.3.22 签订并加入该公约。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九、城市化问题

?1. 当代城市主要问题

(1)人口密集,人满为患

(2)车辆高度密集,汽车尾气污染严重

(3)基础设施差

(4)水资源缺乏

(5)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严重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2. 产生原因

(1)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2)历史原因,缺乏周密的整体规划

(3)由于观念的原因造成了许多高消耗、高消费、高污染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3. 生态城市建设

(1)城市居民素质高——人们受到良好的教育

(2)天蓝、地绿、水清——自然环境优美

(3)资源高效利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4)产业结构优化——在保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发展产业(重工业、轻工业)

(5)城市科学规划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十、人口问题——“无声的爆炸”

?1.世界人口的增长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2. 地球人口环境容量

指一定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状况下所能供养的最高人口数。随不同生活水准而异。

?3. 中国人口环境容量

1957年马寅初7~8亿为好。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4. 人口增长对地球资源的压力

(1)对土地的压力

(2)对水资源的压力

(3)对能源的压力

(4)对森林资源和物种资源会带来巨大压力

?5. 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1991年起,每年的7.11为“世界人口日”。

联合国确立的11个环保纪念日

?3月21日世界林业节

?3月22日世界水日

?3月23日世界气象日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

?6月05日世界环境日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7月11日世界人口日

?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

?12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第三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

?(一)自然环境保护

1. 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2. 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森林、草地、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

3. 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第三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污染的防治

1. 大气污染及防治

2. 水污染及防治

3.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防治

4. 土壤污染及防治

5. 噪声污染及防治

6. 其他污染及防治微波污染、放射性污染(r射线)、热污染

第三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内涵

?1. 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1)经济与环境的辨证关系

(2)人口与环境的辨证关系

(3)科学技术与环境的辨证关系

第三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 )人类生存需要发展,特别是贫困群体

(2 )当代人发展要有限度,特别要考虑环境的限度,不能危害后代人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第三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

1. 《中国环境与发展的十大对策》是中国所制定的第一位环境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1992 年8 月转发

2. 《中国21世纪议程》1993 年4 月完成,包括中国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政策。

第三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二)清洁生产

?1. 清洁生产的定义

既可满足人们的需求,又可合理地使用自然资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的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

(1 )可持续性

(2 )防止污染的转移

第三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 清洁生产的内容

(1)清洁的能源

高效利用常规能源;

有效利用再生能源;

开发新能源;

进行各种节能技术改造

第三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清洁生产过程

①使用高效生产设备或先进的生产工艺(少废、无废)

②减少生产过程中有毒有害的中间产品

③尽量少用或不用有毒的原材料

④厂内外物料再循环利用

⑤简便可靠的操作、控制,完善的生产管理

第三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清洁产品

①产品有合理的使用功能、使用寿命

②产品使用中、使用后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③节约原料和能源

④产品易于回收、重复使用和再生

⑤合理包装

⑥产品报废后易处理、易降解

第三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 清洁生产的评价

(1)技术评价

技术上的先进性、安全可靠性,操作的控制难易程度等

第三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经济评价

财务评价——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现行价格测得项目的费用和效益,判断财务上的可行性;

国民经济评价——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分析项目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净效益,以评价经济上的合理性。

第三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环境评价

基本指标——主要原材料消耗指标、能源消耗指标、水消耗指标和三废的主要成分、生成量、排放量。

特殊指标——对有毒有害原料的用量、去向及中间产物的生成量,易燃易爆物质的用量。

延伸指标——主要原料和包装材料的环境性能;产品使用寿命、耐久性;产品的可回收性、复用性及可再循环性;产品在环境中的可降解性。

思考:

?1. 什么是环境问题?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和原则是什么?

?3. 什么是清洁生产?它包括哪些内容?

第三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地球上每一秒发生了什么事?

? 2.4个新生命出生

?生产出28.6 吨金属、4 台电视机、1.3辆汽车……

? 交易总额US$240,000

? 排放762 吨CO2

? 减少0. 6 公顷森林

? 中国又增加了78 m2沙漠

2100年需要有四个地球

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水污染资源短缺

?大气污染耕地减少

?固体废弃物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

?酸雨臭氧层损耗

?荒漠化全球气候变化

?森林锐减持久性有机物污染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

? 人类面临严重环境问题的思考

? 争论、矛盾与进步

? 从个人到团体,进而成为联合国议题

人类面临环境问题的思考

? 1962年: <寂静的春天>

美国Carson

? 1972年: <增长的极限>

罗马俱乐部

? 1972年: 联合国人类环

境大会

? 1987年: <我们共同的未来>

? 1992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

展大会

?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

展高峰会议

<寂静的春天>

美: 蕾切尔.卡逊

在人对环境的所有袭击中,最令人震

惊的是空气、土地、河流以及大海受到各

种致命化学物质的污染。这种污染是难以

恢复的。因为它们不仅进入了生命赖以生

存的世界,而且进入生物组织内。

<寂静的春天>

美: 蕾切尔.卡逊

我们长期以来行驶的道路,容易被人

误认为是一条可以高速前进的平坦、舒适

的超级公路,但实际上,这条路的终点却

潜伏着灾难,而另外的道路则为我们提供

了保护地球的最后唯一的机会。

蕾切尔.卡逊的个人悲剧

和时代影响

?蕾切尔.卡逊受到攻击和污蔑,1964年

死于癌症;

? 蕾切尔.卡逊的警告唤醒了人们;

? 人们将永远纪念这位对地球充满爱心,并具有远见卓识的科学家。罗马俱乐部-------

(The Club of Rome)

? 俱乐部于1968年成立

? 来自世界各国的几十位科学家、教育

家和经济学家参加

? 关注、探讨与研究人类面临的共同问

? 成立了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

D. L.Meadows 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

《增长的极限》

罗马俱乐部的第一份研究报告

? 1972年发表;

? 地球的支撑力将会由于人口增长、粮

食短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在某

个时期达到极限,使经济发生不可控制的

衰退;

? 为了避免超越地球资源极限而导致的

世界崩溃,最好的方法是限制增长。

强烈的反响,尖锐的论争

? 对人类前途的忧虑促使人们密切关

注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 反对增长的观点受到了尖锐的批评

和责难;

? 为孕育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提供了土

壤,作好了准备。

新观念,新口号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这个地球不是我

们从上代人手里继承

下来的,而是我们从下

代人手里借来的。

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

? 1972年瑞典

斯德哥尔摩

? 113个国家或地区参加

? 发表了:

《人类环境宣言》

人类环境宣言

? 36个共同观点,26项共同原则。

? 向全球发出呼吁:已经到了这样的历

史时刻,在决定世界各地的行动时,必须

更加审慎地考虑它们对环境产生的后果。

人类环境宣言1972年

? 人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

? 保护和改善环境,关系到人民的福利和

经济发展,是人民的迫切愿望,是各国政府的

责任

? 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如妥善地加以利用,可对人类带来福利,如运用不当,则会对

人类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人类环境宣言(续) 1972年

?人口不断增长引起环境问题。

?人类必须运用知识与自然取得协调, 为当代和子孙改善环境,这与和平和发展的

目标完全一致;

世界环境与资源委员会

? 1983年3月成立;

? 挪威前首相G. H. Brundland 夫人任

主席;

? 负责制订长期的环境对策,研究有效

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 1987年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

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

(世界环境与资源委员会)

三大部分:

? 共同的问题

? 共同的挑战

? 共同的努力

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

(世界环境与资源委员会)

主要观点:

? 环境危机,能源危机和发展危机不能分割? 地球的资源和能源远不能满足人类发

展的需要

? 必须为当代人和下代人的利益改变发

展模式

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

(世界环境与资源委员会)

? 我们需要有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这条

道路不是仅能在若干年内、在若干地方支

持人类进步的道路,而是一直到遥远的未

来都能支持全球人类进步的道路;

? 最早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是人类对环境与发展认识的重大飞跃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

? 1992年在巴西里约

热内卢举行

? 183个国家, 102位国

家元首, 70个国际组织参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UNCED)

通过了:

? 环境与发展宣言(地球宪章),是一

份纲领性的文件,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27条基本原则;

? 21世纪议程,是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行动计划;

?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UNCED)

? 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 是向各国政府和全球人类发出的总动员;

? 是人类跨向新的文明时代的关键性一步。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

? 2002年8月26日至9月4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

? 总结了10年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绩和问题

? 通过了《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的政

治宣言和《执行计划》

? 安南:会议将进一步促使国际社会走向减少

贫困与保护环境兼顾的道路,为所有人服务,包

括富人和穷人,当代人与未来的子孙。

政治宣言要点

?宣言承认1992年里约会议所确定的目标没有实现;

?要打击恐怖主义、集团犯罪和腐败,建设一个以人为本、平等互爱、尊重所有人尊严的全球

化社会;

? 人类社会巨大的贫富差距,发达世界与发展

中世界不断扩大的鸿沟,都在威胁着全球的繁荣

、安全和稳定;

政治宣言要点

?全球环境继续恶化,生物多样性不断

丧失,鱼类资源不断减少,荒漠化在吞噬

越来越多的良田,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已

显而易见,自然灾害日趋频繁,其危害日

趋严重,发展中国家越来越脆弱,空气污

染、水污染和海洋污染继续夺去数百万的

无辜生命;

政治宣言要点

?我们要特别关注和优先重视严重威胁

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局势,包括外来占

领.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驱动力指标:

就业率、人口净增长率、成人识字率、可安全饮水人口占总人口比率、运输燃料的人均消费量、人均实际GDP增长率、GDP用于投资的份额、人均能源消耗量、人均水消费量、排入海域的氮、磷量、土地利用的变化、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人均可耕地面积、温室气体等大气污染物排放

量等。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状态指标:

贫困度、人口密度、人均居住面积、探明矿产资源储量、水中BOD、COD含量、土地条件

的变化、植被指数、手荒漠化、盐碱化和洪涝灾

害影响的土地面积、森林面积、濒危物种占本国

全部物种的比率、大气污染物浓度、人均垃圾处

理量、每百万人中拥有的科学家、工程师人数、

每百户居民拥有的电话数量等。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响应指标:

人口出生率、教育投资占GDP比率、

再生能源的消费量与非再生能源消费量的

比率、环保投资占GDP比率、污染处理范

围、垃圾处理的支出、科学研究经费占

GDP比率等。

改进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新思路

衡量国家财富的新标准:

国家财富由人造资本、自然资本和人

力资本组成;

中国在世界192个国家中占161位,主

要原因为:人均自然资源少、人均财富尚

低、高素质人才少。

改进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新思路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提出的人文发展

指数:

?由收入、寿命、教育三个衡量指标组成;

?从以物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

?中国在世界173个国家中占第94位,比蒙古

还低,主要差距在于环境质量和教育水平。

? 人文发展指数说明,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真正

意义上的发展,而后者才是正确的目标。

改进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新思路

绿色国民帐户:

即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和经

过环境调整的国内收入统计体系;将环境

成本、环境收益、自然资产以及环境保护

支出作为附属帐目列出。

改进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新思路

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瑞士国际管理学院提出,由八大竞争力要素、41个方面、224项指标构成。

八大要素为:国内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政府作用、金融环境、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技开发和国民素质;

我国在1996年参加评价的46个国家和地区中,位于第26位,其中:国内经济实力排名第二,基础设施排名第40位,国民素质排名第35位。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原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 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理论的对比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着重于自然属性的定义:

“能够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生产更新能

力的发展”,

“可以维持生态持续性的发展”

? 着重于社会属性的定义:

“能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

力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着重于经济属性的定义:

“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是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 着重于科技属性的定义:

“建立产生废料和污染物极少的工艺和技术系

统的发展”,“采用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资源消

耗的新技术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的定义:

既符合当代人类的需求,又不致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

?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

? 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

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 可持续发展谋求的是社会的全面进步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公平性(Fairness):

代内公平,代际公平

? 持续性(Sustainability):

不应该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

? 共同性(Common):

共同目标,共同努力

公平性原则

?代内公平----横向公平

地球上所有公民享有利用资源、发展经济、得到美好生活的权利;

? 代际公平----纵向公平

世世代代的地球公民应享有公平的权利,当代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的权利。持续性原则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是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 人类发展必须以不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自然条件为前提;? 人类应根据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调整生活

方式,不能盲目地、过度地生产、消费。

共同性原则

不同国家的历史、经济、文化、和发

展水平不同,但:

?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共同的;

?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由全球公民共同

努力;

? 致力于达成既尊重各方利益,又保护

全球环境与发展的国际协定至关重要。

与传统发展理论的对比

?从单纯以经济增长为目标转向经济、

社会、资源和环境的综合发展;

? 从以物为本的发展转向以人为本的发

展;

? 从注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发展转

向注重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发展;

? 从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知识推动型

的发展

思考:

?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否适合我国国情?

? 我国有没有条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 我国目前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情况如

何?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2

UNDP

中国政府和人民面临在两种可能的未

来道路中的选择:

? 改善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短期经济增长伴随而来的肮脏又不利

于健康的环境以及水系、土壤和生物多样

性的破坏。

一种错误的、危险的论调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财政资源有限,因此只能“先发展,后环保”,或者说“先致富,后清理”;

? 环境问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只有当国家富裕起来后,才有能力进行环境治理;

? 已经被世界上很多国家证明的一条错误的道路竟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

为什么上述论调是错误、危险的?

?他们没有认识到,资源和环境一旦被

破坏,其损失往往是无法挽回的,即使能

够挽回,所需要的资金、人力和时间都将

十分惊人。

? 他们忽视了人类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

引下科学技术所取得的飞速进步,事实上

,当今已经有很多技术可以使经济发展与

环境保护协调起来。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1980年至200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7%,

相应的能源消费量年均增4.6%,GDP翻两番而能源消

费仅翻一番;

?每万元GDP能耗从1980年的4.28吨标准煤下降到

了2000年的1.45吨标准煤;

?冶金、化工、建材、石化、电力等高能耗部门的

单位产品能耗都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缩小:火力发电煤耗从

32.5%降至21%,吨钢能耗从70.4%降至20%左右;

-----取自新华网2003年11月16日已有的经验说明: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使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是完全可以

实现的!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制定国际条约及国内法律,规章,政策

? 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发展规划

?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控制工业污染

?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自然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

? 建设生态城市

? 切实治理污染,确保人类健康

重要的国际环境与

资源保护条约

?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973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85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1987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修正1990

重要的国际环境与

资源保护条约(续)

? 防止因倾弃废物及其他物质而引起海洋污染的公约1972 ?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

?控制有害(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

置的巴塞尔公约1989

?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

? 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

国际禁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八种农药:

?艾氏剂(引起肝功能障碍,致癌)

?氯丹(致癌)

?狄氏剂(引起肝功能障碍,致癌)

?异狄氏剂(妨碍发育,致癌)

?七氯(影响人的生殖器官,致癌)

?灭蚊灵(致癌)

?毒杀芬(致癌)

?滴滴涕(影响人的肝脏,致癌)

国际禁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两种工业化学品:

?六氯苯(影响人的肝脏)

?多氯联苯(致癌)

两种燃烧或工业副产品:

?多氯二苯并二恶英

?多氯二苯并呋喃

(都是剧毒物质,致癌)

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的主要法律

?环境保护法1989

?水污染防治法1984/1996/2008

?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1995/2000

?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2005

?海洋污染防治法1982/2000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

我国有关资源保护的主要法律

?土地管理法

? 野生动物保护法

? 森林法

? 草原法

? 渔业法

? 矿产资源法

? 水土保持法

2003-2004年生效的环境法

?清洁生产促进法

? 环境影响评价法

? 可再生能源促进法

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协调

?制定发展规划、政策及项目时应充分

考虑其环境影响及可利用资源;

? 应发展环境友好、节约资源的项目;

? 应保证用于环境及资源保护的充足的

资金;

? 发展规划和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可持续发展呼唤新的工业革命

?改变末端治理为源头控制;

?发展新兴工业生产技术:

清洁生产绿色制造业

绿色化学工业生态学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实现可

持续发展。

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既可满足人们的需求,又可合理地使用自然资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的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

清洁生产

?两个目标:

?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资源的利用以及节能、省料、节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

?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促进工业产品在生产消费过程中与环境相容,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的内容包括:

?清洁的能源

?清洁的生产过程

?清洁的产品

清洁生产的评价方法

?一、技术评价

?技术的先进性

?技术的安全可靠性

?成熟程度

?对设备的要求

?操作控制的难易等

?二、经济评价

财务评价——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现行价格测得项目的费用和效益,判断财务上的可行性;

国民经济评价——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分析项目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净效益,以评价经济上的合理性。

三、环境评价

基本指标——主要原材料消耗指标、能源消耗指标、水消耗指标和三废的主要成分、生成量、排放量。

特殊指标——对有毒有害原料的用量、去向及中间产物的生成量,易燃易爆物质的用量。

延伸指标——主要原料和包装材料的环境性能;产品使用寿命、耐久性;产品的可回收性、复用性及可再循环性;产品在环境中的可降解性。

绿色化学

?由美国化学会(ACS)提出,目前得到世界广泛的响应。

?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涉及有机合成、催化、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内容广泛。

?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是在始端就采用预防污染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

?可通过使用自然能源,避免给环境造成负担、避免排放有害物质,利用太阳能为目的光触媒

和氢能源的制造和储藏技术的开发,并考虑节能、节省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量。

工业生态学

?工业生态学(Industrial Ecology)是一门研究人类工业系统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一般的开放系统中资源和资金经过一系列的运作最终结果是变成废物垃圾,而工业生态学所研究的就是如何把开放系统变成循环的封闭系统,使废物转为新的资源并加入新一轮的系统运行过程中。

生态农业的建设

?切实保护耕地,禁止随意占用

? 发展节水农业

?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提倡使用有机肥,

开发应用生物治虫技术

? 加强对农业废料的综合利用,实现农村

生态的良性循环

? 保护,开发和利用草地,增加肉类产品的

产量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重视城市规划,控制城市人口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确保城市人流,物流, 信息流的畅通

? 提倡可持续的消费方式, 注意节水,节电

? 切实保护饮用水源,确保安全供水

? 切实保护大气环境和水环境,妥善处置城市

垃圾

? 建设清洁,舒适,安全的人居环境

促进能源的可持续生产与利用

?大力推行清洁煤技术,减少大气污染

? 大力提高能源利用率,提倡节约能源

? 逐步改变能源结构:

?大力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水电、天然气、核能等

?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物能、太阳能、风能等

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切实保护水资源,特别是饮用水源——地面水、地下水、海洋

? 切实保护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

? 切实保护森林资源,严禁对森林的乱砍乱伐

? 切实保护生物多样性,严禁对稀有,濒危动物

的捕猎

? 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

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刻不容缓

?加快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促进再生污

水的回用

高级英语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高级英语复习资料 一, 单词 preoccupation ( n.) :a matter which takes up an one's attention令人全神贯注的事物 oblivious ( adj.) :forgetful or unmindful(usually with of or to)忘却的;健忘的(常与of或to连用) gigantic ( adj.) :very big;huge;colossal;immense巨大的,庞大的,其大无比的 heave (v.) :utter(a sign,groan,etc.)with great effort or pain(费劲或痛苦地)发出(叹息、呻吟声等) arresting (adj.) :attracting attention;interesting;striking引人注目的;有趣的 slay ( v.) :(slew或slayed, slain,slaying)kill or destroy in a violent way杀害;毁掉 linger ( v.) :continue to live or exist although very close to death or the end苟延;历久犹存 agony ( n.) :very great mental or physical pain(精神上或肉体上的)极度痛苦 demolish ( v.) :pull down,tear down,or smash to pieces拆毁,拆除;破坏,毁坏 humiliate ( v.) :hurt the pride or dignity of by causing to be or seem foolish or contemptible使受辱,使丢脸 totter ( v.) :be unsteady on one's feet;stagger蹒跚而行 lame (adj. ) :crippled;disabled;esp. having an injured leg or foot that makes one limp瘸的;残废的 shuffle ( n.) :a slow dragging walk拖着脚走 flicker ( v.) :move with a quick,light,wavering motion摇曳,摇动;晃动 recompose ( v. ) : restore to composure使恢复镇静 hug ( v.) :hold(someone)tightly in the arms搂抱;紧抱 peek ( v.) :glance or look quickly and furtively,esp. through an opening or from behind something(尤指从缝隙或隐蔽处)偷看;窥视 stoop ( v.) :bend(the head and shoulders)forwards and down屈身;弯腰 scrap ( n.) :a small piece;bit;fragment;shred小片;碎片 slam ( v.) :shut or allow to shut with force and noise使劲关(门等);砰地(把门等)关上 scrape ( v.) :(cause to)rub roughly(使)磨擦 indistinguishable ( adj. ) : that cannot be distinguished as being different or separate不能区别的,不能辨别的,难区分的 devoid ( adj.) :completely without;empty or destitute(of)完全没有的,缺乏的(后接of) ferocious ( adj.) :fierce;savage;violently cruel凶猛的,残忍的;凶恶的 hideous ( adj.) :horrible to see,hear etc.;very ugly or revolting;dreadful骇人听闻的;非常丑陋的;可怕的swarm ( n.) :a moving mass,crowd,or throng(移动的)大群,大堆

环境科学概论考研重点

第二章 1.大气的结构组成?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 2.什么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来源有哪些?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程度,一致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大气污染来源: 天然污染物:1.火山喷发2.森林火灾3.自然尘4.森林植物释放5.海浪飞沫 人为污染物:1.燃料燃烧2.工业生产过程排放3.交通运输过程排放4.农业活动排放 3.什么是大气污染物,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有哪些? 大气污染物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环境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主要的大气污染物:1.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TSP),飘尘,降尘,可吸入粒子(IP) )2.硫氧化合物 3.氮的氧化物 4.碳的氧化物5.碳氢化合物6.有机化合物7.卤素化合物8.其它放射性物质和臭氧。 4.什么是光化学烟雾? 含有氮氧化合物和烃类的大气在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下发生反应的产物及反应物的混合物被称为光化学烟雾。 5.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控制技术? 1.烟尘控制技术 2.二氧化硫净化技术 3.汽车尾气的催化净化 第三章 思考题: 1.什么叫水循环,其成因是什么?水循环包括哪几个阶段? 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辐射能和地心引力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地从水面、陆面和植物表面蒸发,化为水汽升到高空,然后被气流带到其他地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又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表形成径流。水的这种不断蒸发、输送、凝结、降落的往复循环过程,就叫做水循环。 水循环的成因:内因水的三态(气态、液态、固态)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包括阶段:蒸发,输送,凝结,降落,渗流,径流。 2.请用文字和公式的形式表达水量平衡的概念? 通过水的循环包括蒸发,降水,渗流,及径流,地球上的水不断循环往复在全球范围内蒸发与降水总量是平衡的。 +△w= 收入-支出 3.天然水的化学组成主要包括哪几类?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有哪些?什么叫溶解氧? 天然水的化学组成:1.溶解气体天然水中的溶解气体主要有氧、氮、二氧化碳、硫化氢、甲烷等。 2.主要离子:Cl-、SO42-、HCO3-、CO32-、Ca2+、Mg2+、Na+、K+。 3.生物生成物质生源物质在水中以离子或胶体的形式存在,NH4+、NO3-、NO2- 、PO43-、HPO42-、H2PO4-。 4.胶体无机胶体物质主要是铁、铝和硅的化合物,有机胶体物质主要是植物或动物腐烂和分解而生成的腐殖物。5.微量元素 6.固体悬浮物质。 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氧称为溶解氧(DO) 4.试分析影响河水,湖水,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因素。 河水:1.受河流集水面积内被侵蚀的岩石性质影响,2.受河流的流动过程中补给水源成分影响。3.受流域面积地区的气候条件的影响。4.受生物活动影响。 5.什么叫水体污染?什么叫水体的自净化能力,其自净化机制是什么? 水体污染: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体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被称作为水体污染。 水体的自净化能力:广义定义指受污染的水体经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的浓度降低,并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狭义定义是指水体中的氧化物分解有机污染物而使水体得以净化的过程。 净化机制:物理净化(物理过程)是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和混合等作用,而使污染物质在水体中浓度降低的过程。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

名词解释 1. 环境问题の概念 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の生存和发展の一切客观存在の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の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の一切问题。2. 大气恒定组分:在地球表面上任何地方(约90 km以下の低层大气)其组成几乎是可以看成不变の成分。主要由氮(78.09%)、氧(20.94%)、氩(0.93%)组成,这三者共占大气总体积の99.96%。此外,还有氖、氦、氪、氙、氡等少量の稀有气体。 3.大气污染:大气中一些物质の含量超过正常本底含量,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の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の现象。 4.TSP:总悬浮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为0.02~100μmの颗粒物。 5.PM2.5:可入肺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小于等于2.5μmの颗粒物。6.干洁空气:自然大气(不包括不定组分)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の整个混合气体,即大气组成中の恒定组分和可变组分中の二氧化碳和臭氧,简称干空气 7.光化学反应:一个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一个光子引起の反应。 8. 水体:地表水圈の重要组成部分,指の是以相对稳定の陆地为边界の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の沟渠、江河和相对静止の塘堰、水库、湖泊、沼泽,以及受潮汐影响の三角洲与海洋。 9.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水体中,其含量超过水体の自然净化能力,使水质变坏,水の用途受到影响。

10.水体富营养化:通常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性或半封闭性水体,由于生物营养元素の增加,促进藻类等浮游生物の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の现象,是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上称为“赤潮”。 11.生物化学需氧量(BOD) 定义:在好氧条件下,水中有机物由好氧微生物进行生物氧化,一定时间内单位体积水中有机污染物所消耗の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12.化学需氧量(COD)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由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对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の氧化剂量换算成氧气量即为化学需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13.氧垂曲线: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の溶解氧逐渐被消耗,到临界点后又逐步回升の变化过程。 14.环境背景值:环境中诸要素,如大气、水体、土壤以及植物、动物和人体组织等在正常情况下,化学元素の含量及其赋存形态。 15.土壤净化: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而使土壤中污染物の浓度降低或消失の过程。 16.潜性酸度:指土壤中交换性氢离子、铝离子、羟基铝离子被交换进入溶液后引起の酸度,以100g烘干土中H+の摩尔数表示,包括交换酸和水解酸。 17.土壤污染:污染物进入土壤并在土壤中不断累积,当其达到一定数量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范围

1、简要了解八大公害事件的地点和污染物。(P9) (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污染物——烟尘、SO2;1930、12 (2)多诺拉烟雾事件:污染物——烟尘、SO2;1948、10 (3)伦敦烟雾事件:污染物——烟尘、SO2;1952、12 (4)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污染物——光化学烟雾;5-11月 (5)水俣事件:污染物——甲基苯;1953开始发现 (6)富山事件(骨痛病):污染物——镉;1931——1972、3 (7)四日事件:污染物——SO2、煤尘及重金属粉尘;1970年 (8)米糠油事件:污染物——多氯联苯;1968年 2、目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哪些?(P11) 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污染、水资源紧缺、土地荒漠化、森林锐减、大气污染等 3、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P14) 研究对象——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 主要任务——(1)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基础) (2)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研究核心) (3)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长远目标) (4)研究区域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综合防治技术和管理措施 4、了解近几年世界环境日(6.5)的主题及意义。 2008年:促进低碳经济 中国主题: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意义:宣传绿色奥运和生态文明理念,倡导人人参与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为成功举办绿色奥运、共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2009年: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主题:减少污染——行动起来 意义:旨在引导公众关注污染防治,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工作中来。 2010年: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 中国主题: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意义:旨在向人们传递低碳生活理念,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使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自觉节俭消费,崇尚绿色生活,为低碳减排贡献力量。 2011年: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旨在配合联合国国际森林年,强调森林的生态价值,提高人们森林保护意识。

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 分) 1、公务员包括政党机关工作人员,这是有中国特 色的公务员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 2、职位包括职务、职权、职责三个要素,职务是职位的核心要素,是人和职位有机结合的基本单元,是职权与职责的结合。 3、公务员录用的适用范围首先应当限于担任非领导职务的人员。 4、一般说来,选任制制能较好地反映公民的意愿,体现民主管理的原则,而且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 5、定期奖励是指以年度为单位的周期性的奖励,而且是以年度考核为基础的。 6、调入是公务员考试录用外的另一重要的“入口”,是公务员交流制度的重要交流形式。 7、公务员的保险,是国家对因年老、患病、伤亡、生育、失业等原因,暂时或者永久丧失工作能力的公务员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和补偿的一种法律保障形式。 8、擅自离职是指辞职申请人在辞职审批期间或者在辞职申请不被批准后,未经允许,私自脱离工作岗位,不履行岗位职责,造成事实上的脱离机关。 9、控告权是法律赋予公务员同不法行为作斗争的有力武器,也是公务员保护自己不受她人非法侵害的有效手段。 10、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核心意义是对于宪法的忠诚 1、现代公务员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至今已有

150年的历史。 2、行政执法类职位主要集中在公安、海关、税务、工商、质检、药监、环保等政府部门,且只存在于这些政府部门中的基层单位。 3、公务员考核的对象是已确定公务员身份的人员。 4、中国采用聘任制制,为机关吸引优秀的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开辟了一条合法的渠道,为使用辅助性、操作性的人员提供了一种灵活、便捷的方式。 5、申报奖励时隐瞒严重错误或者严重违反规定程序的,应当撤销奖励。 6、对担任省部级正职以下的领导成员,能够经过转任的形式,在公务员内部的领导职位之间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跨地区、跨部门交流。 7、公务员基本工资由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两部分构成,充分体现了工资制度中职位因素与品位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8、辞退实质上是机关对公务员的一种处理行为——当然这种处理不属于、也不是对公务员的惩戒范围。 9、复核是指公务员对机关作出的涉及本人权益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向原处理机关提出重新

环境科学导论期末复习

环境科学导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环境的基本概念 环境科学中,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环境问题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3、八大公害事件及其主要污染物 ①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硫氧化物—2和3烟雾的混合物,空气中的金属氧化颗粒 2、3金属元素即硫酸盐类气溶胶 ③伦敦烟雾事件:2在金属颗粒物催化作用下生成3及硫酸和硫酸盐气溶胶 ④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及碳氢化合物在紫外线作用下的二次污染

⑤水俣事件:甲基汞 ⑥富山事件(骨痛病):镉 ⑦四日哮喘事件:2、煤尘重金属粉尘 ⑧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 4、全球性三大污染问题:全球变暖、酸雨沉降、臭氧层空洞 第三章大气环境 1、大气的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暖层、电离层)、逸散层 2、大气的组成:大气是一个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根据组成的稳定性可以分为恒定的、可变的和不定的三种组分。 恒定组分:氮78.09%、氧20.95%、氩0.93%; 可变的组分:二氧化碳含量为0.02~0.04%,水蒸气含量为

0-4%以下 不定组分:尘埃、硫、硫化氢、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盐类及恶臭气体 3、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4、环境本底值——环境要素在未受污染情况下化学元素的正常含量,以及环境中能量分布的正常值。 大气环境本底值——未受人类影响下的大气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 5、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如2、、、O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6、大气污染源: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包括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最新环境科学导论试题

《环境科学导论》试题(50%) 一、填空(每空格1分,共20分) 1、环境科学的主体是人,客体是与之相对的是围绕着人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界的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 2、典型的大气污染类型有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 3、物理污染的主要类型有噪音、振动、热、光辐射、放射性。 4、人类面临的五大环境问题有人口剧增、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能源短缺、自然灾害。 5、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举行,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及《行动计划》,此外通过了将世界环境日定为6月5号的建议。 6、大约90%以上的酸雨是由于人类排放的 H2SO4 和 HNO3 生成的,中国的酸雨以 H2SO4 占优势。 7、环境学中的景观概念是指: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之上,之下的中间尺度。 8、土壤污染的类型主要有石油污染、__重金属污染______ 、放射性物质污染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等。 9、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分为和,既包括了自然因素,也包括了和因素。 10、生物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和问题。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1分) 1、土壤环境容量在一定区域一定期限内不使环境污染,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时土壤可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2、COD 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 4、TOC 总有机碳 5、TOD 总需氧量

11、光化学烟雾人们把参与光化学反应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气体和颗粒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12、酸沉降 四、问答题(共35分) 1、大气中人为来源的污染物有哪些?请简要论述这些污染物的来源、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和控制手段(12分) 2、土壤环境问题有哪些?其中主要污染物有哪些?试举例说明(6分)。 3、大气中某气体的浓度单位ppm为何意?CO2的含量一般为325ppm,请将该浓度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mg/m3。已知标况下T为0℃,压强为101325Pa(5分)。 4、监测水质好坏的指标有哪三大类?举例说明并简要说明各类中包含的具体内容(6分)。 5、水体污染物主要有哪三大类?各类分别包含哪些污染物?举例说明(6分)。 2、天然水体中的主要成分有哪几类?举例说明(6分)。 3、大气中某气体的浓度单位ppm为何意?CH4的含量一般为2ppm,请将该浓度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mg/m3。已知标况下T为0℃,压强为101325Pa(5分)。 二、选择题(每小题选出一个最合适的答案,每题1.5分,共15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 D ) A、太阳能 B、风 能 C、地热 能 D、核能 2、以下何种气体不属于温室气体( D )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一)绪论(老师说看小结) 1.环境的概念和类型 环境:环境科学中所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环境类型掌握: 人工环境按功能分:聚落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 2.环境的特性: 环境的多样性、整体性、区域性、相对稳定性、变化滞后性、脆弱性; 相对稳定性:环境中物流、能流、信息流不断变化,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自我调节能力,在一定的干扰强度范围内,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基本不变。 变化滞后性:环境受到外界影响后,环境发生变化时间要滞后于外界干扰的时间。如:臭氧层空洞的形成。 3.环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研究对象: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这一矛盾体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研究目的: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通过调整人类自身的行为,来保护和改善环境,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的研究目的就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4.环境科学思想与方法: 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 5.环境承载力(上课说过): ①是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发展活动的支持能力; ②是指“某一时期,某种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阈值”;实质是:在维持人与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二)自然环境(小结+大地女神Gaia假说) 1. 自然环境的圈层结构 自然环境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 (1)大气圈 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大气圈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大气圈的物质组成:气体:N2 (78%)、O2 (21%)、Ar(氩,0.93%)、CO2 等 水汽:表面水的蒸发和植物蒸腾大气颗粒物: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 液体微粒,如烟尘等。 大气圈的垂直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 对人类的意义:调解并维持适宜环境,生命基础条件。 主要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 (2)水圈 由大气圈、海洋、陆地水体(河流、湖泊、冰川)、土壤和岩石孔隙以及生物体中的气、液、固各态水组成的连续的圈层称为水圈。 总水圈:豪恩 (3)岩石圈 水的重要性:生命组成成分(约70%),营养物质的载体 岩石圈组成:由地壳和地幔圈中上,地幔顶部组成厚度33-35km。 对人类的价值:能源和资源 主要问题:能源和资源短缺与耗竭

安全员C证考试重点资料

三类人员C证考试要点资料(安全法规40%安全技术60%) C类填空20题、判断20题、单项20题、多项15题30分案例题10分(客观题用答题卡2B铅笔作答) 1、、施工单位必须有(资质证书),技术人员应当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电器产品必须(3C)认证。施工现场建立重大危险源(公告)制度,建立健全(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值班室不得小于(4平方米)。附着式脚手架架体上必须设置(防坠落装置),人货施工升降机应当装有(渐进式防坠安全器)。 2、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实行建设工程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委派制度)。建设工程项目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将项目安全生 产管理情况报告(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重大危险源在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对被查单位(项目部)签发(整改通知书)。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由(项目部)组织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制定施工现场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施工现场应尽量使用(定型化)产品,提高材料周转次数。现场施工人员患有法定传染病时,应及时进行隔离,并由(卫生防疫部门) 进行处置。员工考勤采用(打卡机)。 3、各种安全标志设置后,未经(项目负责人)批准,不得擅自移动或拆除。办公区宜在(一层)设置会议室。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 的(工艺)、设备实行(淘汰)制度。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夕卜,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 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岀(赔偿)要求。事故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危险性较大的分 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是指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针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单位编制的(安全技术措施)。专项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组织本单位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高大摸板支撑系统拆除前, (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应核查混凝土(同条件)试块强度报告,高大摸板支撑系统拆除作业严禁上下层(同时)拆除作业。合同工期原则上不得比定额工期提前(30%及以上。、承重支撑架的搭设施工必须由专业施工队伍承担,施工人员必须持有建筑登高架设特种作 业上岗证。 5、建设单位在编制(工程概算)时,应当确定建设工程(安全作业环境)和(安全施工措施)。(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建筑生产中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所有安全规章制度的(核心.)《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确立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是(强制性行业标准)〈企业安全评价标准〉〉(JGT/T77-2003 )是一部(推荐行业标准)为建设工程提供机械设备和配件的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施工的要求配备齐全有效的(保险、限位)等安全设施和装置。 6、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全面负责,(法定代表人)安全生产负总责。对施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人员发现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报告,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应 当(立即制止)。安全警示标志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职工膳食、饮水、休息场所等应当符合(卫生标准)。施工单位采购、租赁安全防护 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等应当具有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并在进入施工现场前进行(查验)。施工单位应当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教育。.(设计单位)和注册建筑师等(注册执业人员)应当对其设计负责。登高焊接作业一般在地面周围 (10米内)为危险区, 7、(建设单位)申请施工许可证,自开工报告批准之日起(15日)内将保证安全施工措施报送相关部门备案领取施工许可证(三个月)内 开工。建设单位不得压缩(合同约定)的工期,否则处20-50万罚款. 8、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审查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严重的暂时停止施工,对建设工程 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 9、施工单位对达到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专一性较强的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 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总监理工程师)应当负责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方案的(技术可靠性)和(工艺合理性)进行审查并签 字负责。需要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设施的,应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的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安装单位按照(安全技术标准)及(建筑起重机械性能)要求,编制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并由本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安装、拆卸人员名单,时间等材料报施工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审核后报地县级以上建设主管部门 10、建设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应当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组、作业人员作岀详细说明,并由 (双方签字)确认。施工单位应采取(专项防护措施)减少对可能造成损害的毗邻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影响防止或减少粉尘废气废水、 固体废物噪声振动和、施工照明对人和环境的危害和污染。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对需要处理或加固的 地基、基础进行验收,并留存记录。城市市区(封闭围挡),景区市区主要路段和其他涉及市容2. 5米,一般1. 8米,否则处5-10万罚款, 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集体宿舍也一样。未对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设施和方案审查的处10—30万罚款。挪用安全设施费的处挪用费用 20%-50%勺罚款 11、作业人员进入新岗位或者新的施工现场前,应当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 设备实行(淘汰)制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当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事实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12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准备)和(组织施工)的全面性的技术、经济文件,是指导现场施工的性文 件。(安全技术措施)系指为(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危害)而从技术上采取的措施。人工拆除不得采用(掏掘)或(推倒)方法。 施工单位应对拆除的(安全技术管理)负直接责任,制定安全事故(应急救缓预案)。严禁(整体转包)拆除工程施工前必须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重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场所、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可以导致重

环境科学概论题库(优选.)

《环境科学概论》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真菌、病毒等)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包括了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态破坏:外界的压力和冲力超过生态系统的阀值(自我调节能力的极一次污染物限值)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人口容量:是在不损害生物圈或者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的资源条件下,世界资源在长期稳定状态基础上能供应的人口数量的多少。 (4)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5)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环境效应(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等),从而对人类和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6)大气污染:是指大气污染物达到了一定的浓度,并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以致对公众健康、动植物、大气特性以及环境美学因素等产生可以测量的影响。 (7)PM10:是指粒径小于十微米的大气悬浮物的总称。 (8)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醛类、酮类、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这类光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一次污染物)和生成物(二次污染物)形成的特殊混合物,即称为光化学烟雾。 (9)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河流、海洋、湖泊或地下水等水体后,使其水质和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并达到了影响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以及影响生态系统平衡的现象。 (10)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水样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可以间接的反应出有机物的含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升数表示(mg/L) (11)化学需氧量(COD):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以每升水消耗的氧的毫克数表示(mg/L),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KMnO4)和重铬酸钾(K2Cr2O7). (12)生物富集/生物浓缩/生物放大:生物有机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种元素或稳定不易分解的化合物,在体内积累,使生物体内该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

教资考试复习资料

素质教育得内涵 1、素质教育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得教育; 2、素质教育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得教育; 3、素质教育就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得教育; 4、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得教育。 评价观 1、评价目得就是促进发展; 2、评价内容多元化; 3、评价方式多样化; 4、评价主体得多元化; 5、更注重评价过程。 学生观 1、学生就是一个完整得生命个体; 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得差异性; 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得发展潜能; 4、学生得成长需要人文关怀。 现代教师观 1、教师就是学生学习得促进者; 2、教师就是教育教学得研究者; 3、教师就是课程得开发者与研究者; 4、教师应就是社区型得开放教师; 5、教师应该就是终身学习得践行者。 现代教学观 1、教学就是课程创生与开发得过程; 2、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得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就是科学。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三爱二人一终生) 教学过程得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得发展性规律);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教学得教育性规律);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教学工作得基本环节 1、备课:备课要做好三项工作,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还要写好三种计划,即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与课时计划; 2、上课:上课就是教学工作得中心环节,就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得最直接得体现,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得关键; 3、作业得布置与批改:通过作业得检查与批改,教师可及时发现学生得知识或技能缺陷,加以纠正,并做出评价,对学生得进一步学习提出建设;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得检查与评定。(备上作业,辅导检查) 一堂好课得标准 1、目标明确; 2、重点突出; 3、内容正确; 4、方法得当; 5、表达清晰; 6、组织严密; 7、气氛热烈。 为什么说教学过程就是一种特殊得认识活动? 1、认识得间接性; 2、认识得交往性; 3、认识得教育性; 4、认识得简捷性; 5、有指导得认识。 教学过程得结构 1、心理准备;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效果。 常用得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循序渐进原则(又称系统性原则); 4、巩固性原则; 5、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7、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得原则; 8、量力性原则。(直启系巩,理因思量) 启发性教学原则得实施要求 1、老师应讲得“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得空间; 2、调动学生学习得主动性; 3、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得状态; 4、培养学生良好得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得实施要求 1、按教材得系统性进行教学,还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具体到抽象;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得教学; 3、教学要符合学生得认识规律,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 谈话法得实施要求 1、要准备好问题与谈话计划; 2、要善问;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新时期德育发展得新主题 1、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 2、生存教育与生活教育; 3、升学就业指导教育。( 一安四生) 中学德育得基本原则 1、疏导性原则; 2、方向性原则; 3、知行统一原则(也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得原则); 4、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得原则; 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平行主义德育原则); 6、教育得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7、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得原则; 8、长善救失原则。(书方知信,极致因善) 疏导性原则就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 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 调动学生得主动性,使她们积极向上。 贯彻疏导德育原则得基本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教育得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就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得、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得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得品德能按教育目得得要求发展。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及其组成 一、环境 是指与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 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 是以人类为主体,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外部世界,即是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相适应的环境。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的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 生态系统失调,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健康和生命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环境问题分类: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环境干扰 (1)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8大公害中有几个对人体健康产生了有害影响?)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如水体污染导致农作物死亡)的现象。 (2)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系统破坏,造成了生态系统功能失调,生物的多样性和生产量下降。 (3)环境干扰是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环境,达到一定的程度,产生对人类不良影响的现象。 环境本底值 是指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处于原有状态时,环境中的水、大气、土壤、生物等环境要素在自然界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其本身具有的基本化学组成和能量分布状况 环境容量 是指人群健康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危害的前提下,自然环境或其中的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环境自净能力 是指已被污染的环境,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能消除污染物,达到自然净化的自我调节机制。 污染源 污染源:凡是产生物理的(声、光、热、振动、辐射、噪声等)、化学的(有机物、无机物)、生物的(霉菌、病菌、病毒、寄生虫卵等)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的设备、装置、场所等,都称为污染源。 第二章全球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对全球产生直接影响或具有普遍性,并对全球造成危害 的环境问题,也是引起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 1)是地球上不同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的 2)虽然是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但其影响和危害具有跨国、跨地区的结果 全球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 人为性 隐蔽性 危害性 移动性 加速性 可变性 全球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区域差异性、区域集中性、全球集中分布、国家内部集中分布、生态环境集中分布、工业污染问题的集中分布、多灾区与国家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题(1)

一、选择题 1、人类的环境可分为(A) A.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B.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 C.宇宙环境和地球环境D.聚落环境和自然环境 2、土地的沙漠化是(D)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C.所有国家D.非洲国家 3、根据生态系统的环境性质和形态特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以下那种不属于此三种(D ) A.陆地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 4、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是( A) A.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食物链 D.生态平衡 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通过(B)进行的。 A.消费者 B.食物链和食物网 C.生产者 D.分解者 6、“我国西部沙漠地区想恢复到历史上的草肥水美的环境状态不太可能”体现了环境的(A)性 A.不可逆性B.隐显性C.持续反应性D.灾害放大性 7、旱灾,地震等( B ) A.是自然灾害,不属于环境问题B.是环境问题 C.不能片面断定是否为环境问题D.有可能不是环境问题 8、BOD 表示( A ) A.生化需氧量B.化学需氧量C.总需氧量D.总有机碳 9、在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中,最为关键的元素是( D) A.氧 B.碳 C.氮 D.磷 23、因环境恶化,我国境内几乎所有的河流都有不同程度的平均来水量减少的问题,以下那条河流的连年断流已经给我国国民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B ) A.长江B.黄河C.黑龙江D.珠江 24、哪种不是环境学的范围(D ) A.地磁干扰B.土壤干旱C.阳光直射D.口渴 25、以下那种情况对于沙尘暴的产生有一定的作用:(A ) A.我国西北地区草原严重退化和沙漠化B.地面的污染导致了沙尘暴 D.酸雨直接形成了沙尘暴C.亚洲大陆每年春天的季风产生沙尘暴 26、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人口压力问题,哪个国家问题较为突出(A) A.印度B.南非C.蒙古D.俄罗斯 27、目前我国的能源状况主要以( D )为主 A.核能B.石油C.天然气D.煤炭 28、华北地区大面积的地面沉降是因为:(C) A.挖煤B.地震C.地下水超采D.黄河断流

[资格考试]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基础知识-打印版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是消费者愿意购买,即有购买的欲望;二是消费者能够购买,即有支付能力。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1消费者偏好,2消费者个人收入,3产品价格,4替代品价格,5互补品价格,6预期,7其他因素。在一般情况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总和。 1产品价格,2生产成本,3生产技术,4预期,5相关产品价格,6其他因素。供给曲线: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在我国,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在我国,保护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由于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保护价格只宜在少数产品上实行。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价格和需求量呈相反方向变化的,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是负数。 1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需求弹性系数等于1,叫需求单一弹性,需求弹性系数小于1,叫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 1替代品数量和相近程度,2商品的重要性,3商品用途的多少,4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一般商品而言,收入弹性的大小,可作为划分“高档品”和“必需品”的标准。凡是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都可以称为“高档品”,小于1的则称为“必需品”,收入弹性为负值的商品称为低档物品。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供给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价格的变化和供给变化总是同方向的。 1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2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3供给弹性还受到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4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B卷 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B卷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B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多选) 1、那两种汞化物毒性最大1.4 (1)HgO(2)Hg2Cl2(3)Hg(4)Hg(CH3)2 2、生态工程的特点与优势1.2 (1)资源低消耗(2)成本多效益(3)设计多样化(4)工程人为化 3、全球环境变化中次生环境问题1.3(1)酸雨污染(2)水土流失(3)生物多 样性锐减(4)海洋资源保护 4、复合污染生态效应机制1.4 (1)协作作用(2)相互作用(3)降低作用(4)独立作用 5、环境科学数据的重要来源1.3 (1)环境监测(2)网络(3)科技期刊(4)学术讲座 6、河流环境监测点的设置原则3.4 (1)城市污染(2)面源污染(3)河流的宽度(4)河流的深度与流速 7、有效预防污染最重要的手段2.4 (1)污染控制技术(2)法律与法规(3)环境经济手段(4)公众参与 8、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指标1.2 (1)TSP(2)NOX(3)灰尘(4)病毒 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1.4 (1)节约资源与能源(2)推行污染治理与管理(3)制定法律与法规(4)绿 色生活方式 10、与绿色核算相比经济核算的不足:1.4 没反映自然资源的消耗(2)计算成本不准确(3)没有计算人类的消费(4)(1)

环境成本费用 二、名词解释(任选3题,每题6分,共18分) 1、有机污染物与POPs 有机污染物是指由人为因素产生并排放到环境中,由于超出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而累积,达到一定浓度,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带来影响并造成危害的有机物质。 POPs,持久性有机物,是指一类具有半挥发性、难降解、高脂溶性等理化性质,可进行远距离甚至全球尺度的迁移扩散,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缩累积,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毒性影响的有机污染物。 2、全球环境变化与温室效应 全球环境变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全球环境问题及其相互作用。 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如CO2、CH4、N2O、O3、CFCS、O3等物质允许太阳的短波辐射通向地表,而部分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使大气具有与温室中玻璃相类似的特性,即温室效应。 3、污染物河口扩散模式与海水入侵 污染物河口入海的扩散模式:p233 由河口向海湾的流线多呈喇叭状,在稳定条件下,污染物以半圆形散布。设各个方向上的扩散系数相等,连续流入的污染物浓度为p0,则在半径为r处的污染物浓度。 海水入侵:指河口生态系统由于入海水量的不足或断流,导致咸淡水平衡被打破,使海水倒灌,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水量、水沙平衡,同时也会影响能量和物质的平衡,产生生态退化和环境恶化和地下水咸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4、生态系统结构与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