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031121

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031121
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031121

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

姚佳杨建波杨洁*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化学系,医药生物技术国家实验室,南京210093)

摘要:本文介绍了可用于药物筛选的三种新的快速高通量筛选方法,包括基于反酵母双杂交的筛选系统;细胞平台伤的高通量筛选系统以及动物水平的筛选系统。并对其应用原理,应用情况和有缺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通量筛选(HTS),酵母双杂交,靶点,受体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deals with three new dominant plat forms of HTS(High-Throughput Screen) which are fairly useful in drug screen——the reverse yeast two hybrid system, the cell-based screen and the animal platform, including their principles, their appliance and their advantages together with disadvantages.

Key Words: High-Throughput Screen, yeast two-hybrid system, target, receptor

学科分类号:Q7

药物筛选模型研究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最初意义上的筛选方法、分子生物学筛选方法和高通量筛选方法,而每一个阶段都源于一种新技术的诞生。最初的药物筛选是直接利用动物组织或天然产物进行的,并不涉及到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在这样粗略的筛选系统中只有有限的样品得到筛选,而且大多数样品只是基于疾病表征而非靶点的筛选。因此,药物的发现会带有偶然性。1980年以来,随着有机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更加系统化的筛选方法应用到药物研究与开发中。一方面,有机化学的飞速发展为筛选提供了庞大的人工合成小分子库;另一方面,分子生物学为筛选提供了靶蛋白。通过比较正常人群与疾病患者间在机体组织细胞分子上的差异以及阐明模型组织中相应蛋白质的功能,从而正确地选择、描述并确认某些靶蛋白,有助于更加理性地进行药物筛选,不足的是上述过程往往费时耗财。而基因组学的发展对这个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法,基因组学能够更加有效地验证潜在的靶蛋白,并通过功能基因组研究能够快速有效地确认与特定疾病有关的靶蛋白[ 1 ]。

*本课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30171094和30271497)。联系人:杨洁,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中国;电话:86-25-3594060,传真:86-25-3324605;Email:luckyjyj@https://www.360docs.net/doc/4014521915.html,。

传统意义上的药物筛选方法一般包括精确定义某些具有选择性的靶蛋白、确定其中某些靶蛋白的生物学性质以及体外药物筛选[ 2 ]。而基于化学基因组学的药物筛选则包括从基因角度广泛地确定靶蛋白,对其中的大部分靶蛋白进行高通量的化合物筛选,对其中有希望的化合物进行生物活性检测。使用该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更多的靶蛋白数据以利于进行庞大的化合物库的筛选,从而能够提高活性化合物的发现几率。

由于组合化学和化学基因组学的迅猛发展,为药物筛选提供了大量的化合物库以及更多的靶点,这必然要求有高效快速的方法进行药物筛选,高通量筛选系统(High-Throughput Screen System,HTS)的出现给药物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快捷的途径。目前高通量筛选技术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可在以下三种平台上进行,即酵母平台、细胞平台和动物平台。本文主要介绍这些模型的原理及其应用。

1 基于反酵母双杂交系统的药物筛选模型

酵母反双杂交系统是从酵母双杂交系统发展而来的新型药物筛选系统。酵母双杂交系统在研究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方面已经成为一种成熟有效的遗传学方法[ 3 ]。其理论依据是,许多序列特异性的转录因子通过结合到DNA上游激活序列(UAS)并在相应的启动子部位激活RNA聚合酶II从而提高靶基因底转录效率。DNA结合和激活功能定位于2个互相分离的结构域内,分别称为DNA结合结构域(DB)和DNA激活域(AD)。与转录因子无关的蛋白与蛋白间相互作用使得DB和AD在空间上相互接近,从而重组形成一个有功能的转录因子。因此,有功能转录因子的重组可以总结为DB-X和AD-Y,其中的X、Y可以是来自任何组织的蛋白质分子。将酵母生长标记例如LEU2或者HIS3(分别参与了亮氨酸和组氨酸的合成)置于含有DB结合位点的启动子控制下,则DB-X与AD-Y的相互作用会产生选择性生长优势,从而在缺乏特定氨基酸的培养基上呈现小的菌落[ 4 ]。据此可以确定大量蛋白间的相互作用。

反酵母双杂交是基于酵母双杂交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的药物筛选方法。其理论基础与酵母双杂交基本相似,区别在于其报告基因不同,反酵母双杂交系统中只有在蛋白间相互作用被阻断时能够显示出选择性的生长优势。在反酵母双杂交模型中,野生型DB-X与AD -Y的相互作用将会导致对酵母细胞的细胞毒或者致死作用,因为在这个系统中报告基因是一些毒性标记基因例如URA3(负选择)[5]。在这个模型下,DB-X与AD-Y的彼此分离能够促成生长优势,从而能够很方便的验证一些相互作用缺陷型的等位基因或者一些阻断相互作用的小分子药物或者小肽(图1)[ 2 ]。

图1双杂交系统原理示意图。(a)--正向的双杂交系统(b)--反酵母双杂交筛选

目前已经有多例成功报道,例如利用反酵母双杂交系统从人工合成的小分子库中筛选出了一些具有钙离子通道阻断活性的小分子[6]。在这里,N型钙离子通道的两个亚基β3和α1B-I-II胞内loop被分别融合到反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的Gal4 DB和Gal4 AD中。利用CYH2作为负选择筛选标记,该基因的启动子中包含有Gal4结合位点。在含有放线菌酮的培养基上,如果该报告基因表达将会导致酵母细胞中毒死亡。利用该系统在含有156000个化合物的组合化学分子库中进行高通量筛选,发现其中有10个小分子显示出具有挽救放线菌酮敏感型的DB-β3与AD-α1B表达细胞的活性,获得了一个较好的抑制N型钙离子通道的活性小分子,并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类新型的、有潜在治疗意义的钙离子通道拮抗剂。

反酵母双杂交系统作为一种理想的高通量筛选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该系统中的酵母细胞能够繁殖,因此无需对靶分子进行耗时耗力耗财的生物纯化过程,而且能够在相对短时间内对大量的蛋白质进行测试。2)该系统是在一个生物体环境内进行的,因此与体内环境较为接近。细胞通透性以及细胞毒作用都作为参数在筛选过程中考虑。而这一点恰恰可以弥补体外筛选实验的不足。3)基于该系统的筛选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利用几乎完全相同的步骤,不相关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以进行测试。这就意味着许多蛋白间相互作用能够同时进行。4)该系统能够与现有的高通量筛选兼容,从而可以在96或384孔板上测试组合化学分子库中的化合物。另外它还很容易与计算机工作站等相结合,从而能够快捷地分析实验数据。

尽管反酵母双杂交系统作为一种理想的高通量筛选模型,具有很好的前景,但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例如细胞膜通透性问题以及对药物浓度要求较高往往超出了组合化学所能提

供的浓度等。目前正在进行多种尝试以改进这些缺陷,如通过改变酵母的基因型从而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 7],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2 基于细胞平台的药物筛选模型

与酵母系统相比较,细胞平台的药物筛选系统可以直接选取来源于人源组织的细胞或者是人源转化细胞株进行培养,更接近人体的情况,从而能够改善一些蛋白靶点在异源细胞中表达情况不够理想的局面。基于细胞的高通量筛选,能够提供化合物对于特定受体、离子通道或者是细胞内的药理活性,而传统的生化分析往往不能得到这些活性数据。例如细胞平台上的高通量筛选能够区别药物究竟发挥激动剂作用还是拮抗剂作用或者是别构调节作用。同样,细胞平台的HTS也能够提供有关药物膜通透性以及毒性方面的信息[ 9-11 ]。细胞对于各种刺激能够产生显示的功能,例如基因转录、离子通道的开关、细胞增殖、细胞毒性、分泌、蛋白表达、酶活性改变等。这些性状的改变为检测提供了很好的目标。细胞平台上的高通量筛选过程如图2[8]所示。

图2细胞平台上的高通量筛选主要过程的示意图

目前基于细胞的高通量筛选经常采取三种以下方法。

2、1 特定启动子操纵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在20世纪80年代,一些科学家就利用一些报告基因研究cDNA的5’端非翻译区,以确定参与基因转录调节的序列位置。在随后的时间里,更多的报告基因被用于细胞平台上的高通量筛选如G蛋白偶联的受体(GPCRs)、受体激酶以及核受体等。报告分析将一些

靶点的生物学活性与一系列已确认的酶或者蛋白质表达相偶联,如氯霉素转移酶、荧素酶、分泌型生长激素、β-半乳糖苷酶、分泌型碱性磷酸酶、荧光蛋白、β-内酰胺酶等等。这些酶或者蛋白提供了一个高度放大的信号,从而保证了系统的灵敏度。其中荧光素酶是高通量筛选最常用的报告酶类。在该系统中,将待研究基因的启动子或者启动子的部分元件与报告基因的编码区相连接。如果将一个合成的重复特定反应元件插入到报告基因的上游,还可以实现让该途径产生的信号分子对自身途径进行调节。

该系统中一个成功的例子是在单核巨噬细胞中有特定启动子驱动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 12 ]。该系统对于背景噪音信号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而且对药物激动剂显示出计量效应;同时该系统对显示出对DMSO(二甲亚砜)溶液高度的耐受性,并且能够产生稳定的信号。

但是当化合物所表现出来的抑制剂活性与所设想的曲线相一致时,可能会产生假阳性。同时,若化合物具有细胞毒性也会导致假阳性。另外,对靶点远程的非特异性作用或者同一细胞内其他启动子对报告基因都会有干扰作用。GPCR靶点的信号反应往往需要4-5小时,因此不能用于快速细胞反应的筛选并且很有可能对弱相互作用具有屏蔽效果。

2、2GPCR-FLIPR tm-Ca2+反应系统

这是一种监测受体的信号转导途径的筛选系统,通常用来直接测量受体介导的cAMP 的聚集作用,或者通过测量细胞内Ca2+ 浓度的变化情况来判定GPCR途径的活化与否[ 13 ]。在该系统中,通过Gq蛋白偶联的GPCR靶蛋白能够使细胞内的Ca2+ 浓度明显上升,并且通过Ca2+ 浓度敏感型的染色剂进行测定。FLIPR tm是一种高灵敏度的信号收集器,该系统能够区别某些针对受体的微小作用,例如区别激动剂、别构调节以及抑制剂活性。缺乏受体或者G蛋白的细胞即使在使用激动剂时依旧不能产生可检测的Ca2+ 反应。该系统也显出对化合物的剂量依赖性。同样这个系统也有所缺陷,例如Ca2+ 以及一些能够穿过细胞膜的化合物会导致激动剂筛选的假阳性也会干扰抑制剂分析。此外一些细胞即使没有G蛋白,其内源性的其他受体也可以通过Gq蛋白进行偶联,诱导Ca2+ 反应从而表现出激动剂活性或者对抑制剂活性筛选产生干扰。

2、3转运蛋白-放射性配体摄取测定

当细胞转运蛋白与配体的结合非常复杂时,往往倾向于采用这一系统,例如针对氨基酸和神经递质的载体靶蛋白的筛选。该系统尤其适用于在结合分析中容易被忽略的变构调节作用。基于该系统的筛选分析常常是短时效分析,一般时间在60-90分钟左右,因此化

合物的毒性对细胞的影响可以被减小[ 14 ]。但某些类似于去污剂的化合物能够透过细胞膜,导致假阳性结果。随着分析仪器和实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靶点可以供细胞平台上的高通量筛选系统所选择,基于细胞的高通量筛选系统在药物发现及筛选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图3是利用同基因组的人体癌细胞进行抗癌药物筛选的一个例子[15]。系统通过特定荧光蛋白修饰的等基因细胞共培养系统筛选药物。图片描述了从96孔板上相邻4个孔中获得的数据。图中结肠癌细胞DLD-1中转入了一个表达黄色荧光蛋白的载体,而删除了突变的K-Ras等位基因的等基因衍生物细胞KO中则装入表达蓝色荧光蛋白的载体。这个细胞系的共培养物可以快速的检测化合物针对突变Ras基因型的药物活性,同时也包括相应药物毒性的检测。在检测的30000个化合物中,一个全新的胞嘧啶类似物显示出了较高活性[15]。

图3细胞水平抗癌药物高通量筛选模型-细胞共培养筛选。X轴:药物加入后的时间,Y轴:蓝荧光蛋白(BFP)和黄色荧光蛋白(YFP)的密度。

3、基于动物平台的药物筛选模型

基于反酵母双杂交的高通量筛选模型和基于细胞平台的高通量筛选模型均为体外模型,而有些药物虽然在体外模型中能够显示很好活性,但进入动物体内检测时活性却大大降低,甚至无活性。这主要是由于在人体或者动物体中,药物作用的发挥除了必须具备药理活性以外,还要考虑药物的ADME即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情况。药物在体内要经过吸收,分布代谢以及排泄等一系列的过程。有些药物虽然具有很高的活性,但是由于本身的脂水系数原因,导致机体难以吸收,或者不能正确地分布到作用靶位点,从而活性急剧降低。

而动物体模型是近年来刚刚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药物筛选模型。由于动物体的完整性,使得该模型除了能够筛选药物的药理活性以外,还能够针对药物的ADME进行研究。虽然该模型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系统,但是在针对某些疾病的研究方面已经显示出重要作用。例如在Huntington疾病的研究方面,小鼠模型显示了较好的效果。

Huntington病(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变性多发病。其主要的致病原因与CAG密码子的膨胀有关。在正常人中,CAG三联体密码子的个数一般小于48个,而在该病患者中,该数字远远大于48个,而且患者中该三联体密码字在遗传时不遵守遗传学规律,在每次传代时数量都会发生递增。CAG密码子编码谷氨酰胺,随着CAG数量的不断增长,多聚谷氨酰胺片断不断产生,从而导致控制记忆、动作以及行为脑部细胞的死亡,产生Huntington 疾病[ 16 ]。

目前对于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最近一个日本的研究小组建立了一个关于该疾病的小鼠模型用于筛选有效药物[ 17]。他们分别饲养了2个小鼠种系,第一个种系包含有位于钙调蛋白激酶II启动子(CamKII)控制下的四环素反式激活因子(TetAct)。TetAct是四环素应答抑制子与单纯疱疹病毒VP-16转录激活因子中转录激活域的融合蛋白。TetAct结合到四环素应答操纵子序列并且激活与之相连接的基因。第二个老鼠种系包含一个被删减了的重组HD转基因(CMV-TetO-HD)。该整合基因仅仅包含了人类Huntington基因的第一个外显子,该外显子含有94个CAG序列重复,并且能够被包含有四环素应答型操纵子序列(TetO)的巨细胞病毒启动子(CMV)所驱动。两个小鼠系杂交的后代包含有上述两种转基因,并且能够进行对HD转基因表达的抗生素调节。在子代小鼠的饮水中加入能够与TetAct结合的四环素衍生药物强力霉素(Dox),从而导致TetAct与TetO的解离。由于TetAct是

CMV-TetO-HD表达所必须的,它的解离能够抑制毒性Huntington基因产物的产生,达到关闭该基因的效果。当Dox从饮水中除去时,TetAct与操纵子结合,从而导致毒性Huntington 基因产物的产生。

可以想象,利用该模型可以进行具有封闭Huntington毒性基因效果药物的筛选。在饮水中加入不同的候选化合物,如果小鼠服用后无疾病症状,则表示该化合物可能具有活性;若小鼠依旧出现病征,则排除该种化合物。

而且由于小鼠模型的介入,药物的毒性以及药物代谢(ADME)等多方面的因素都已经作为参数进入药物筛选模型中。用该方法筛选出来的药物比体外实验所得出的活性化合物更有可能能够通过下一步药物筛选过程。

尽管动物平台上的模型系统仍然处在初始阶段,可以想象该系统进行进一步完善后将具有前所未有的优越性,在药物的高通量筛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4 展望

在后基因组时代,基于靶点的高通量筛选(HTS)已经称为药物开发计划中重要的一个部分。随着组合化学基因组学以及蛋白质组学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靶点和小分子库被用于药物筛选。一方面功能基因组计划能够快速的确定一些特定路径中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各种高通量的筛选系统能够针对特定靶点进行高效快速的化合物分子库筛选。无论是酵母系统、细胞还是动物体水平,都或多或少地提供了体内的生物环境,这是其优点所在。尽管这些药物高通量筛选系统在病种以及机制方面仍然有一些缺陷,但仍为传统方法提供了有效的补充,将HTS与传统方法相互结合能够更加高效快捷地进行药物筛选。目前最新的药物筛选除了考虑药物的药理活性以外,开始同时涉及药物的毒性和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ADME),从而提高筛选效率。如今药物筛选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生物学范畴,而成为一个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共同作用的过程。相信随着HTS方法的不断完善以及仪器设备的不断改进,高通量筛选将在新药研制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Lander E S . The New Genomics: Global Views of Biology[J]. Science,1996 ,274(5293):1594-1595

[2] Vidal M, Endoh H Prospects for drug screening using the reverse two-hybrid system[J].

Trends in Biotechnology, 1999, 17(9), 374-381.

[3] Evangelista C, Lockshon D, Fields S. The yeast two-hybrid system: prospects for protein linkage maps[J].

Trends in Cell Biology, 1996(5) , 6, 196-199

[4] P L Bartel ,Fields S. The yeast two-hybrid system[M]. Oxford, Engl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 197-214,

[5] Vidal M, Brachmann R K, Fattaey A, et al.Reverse two-hybrid and one-hybrid systems to detect dissociation of

protein-protein and DNA-protein interactions[J]. Proc Natl Acad Sci US A,1996 , 93(19):10001-10003

[6] Young K, Lin S, Sun L,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 calcium channel modulator using a high-throughput yeast two-hybrid

screen[J]. Nat. Biotechnol,1998,16(10): 946-950.

[7] Gaber R F , Copple D M ,Kennedy B, et al. The yeast gene ERG6 is required for normal membrane function but is

not essential for biosynthesis of the cell-cycle-sparking sterol[J]. Mol. Cell. Bio,1989,9(8):3447-3456.

[8] .Johnston Paul A and Johnston Patricia A. Cellular platforms for HTS :three case studies[J]. Drug Discov Today,2002,

7 (6):353-363

[9] Fernandes P B. Technological advances in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J]. Curr Opin Chem Biol,1998,2(5):597-603

[10] Moore K, Rees S. Cell-based versus isolated target screening: how lucky do you feel[J]? J Biomol Screening, 2001,

6(2):69-74

[11] Taylor D L , Woo E S, Giuliano K A. Real-time molecular and cellular analysis: the new frontier in drug discovery[J].

Curr Opin Biotechnol,2001,12(1):75-81

[12] Suto C M, Ignar D M. Selection of an optimal reporter gene for cell-based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assays[J].

J Biomol Screening,1997,2(4): 7-9

[13] Coward P, Humphries G M, Conklin B R,et al. Chimeric proteins allow a high-throughput signaling assay of

G-coupled receptors[J]. Anal Biochem, 1999,270(2): 242-248

[14] Helena B, Stefan H, Jan F, et al. Cytostar-T scintillating microplate assay for measurement of sodium-dependent bile

acid uptake in transfected HEK-293 cells[J]. Anal Bilchem, 2000, 282(1):94-101

[15] Christopher J, Torrance L, Vijai A, et al. Use of isogenic human cancer cells for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and drug

discovery[J]. Nature Biotechnology ,2001, 19(10):940-945

16 Nance M A, Mathias-Hagen V, Breningstall G, et al. Analysis of a very large trinucleotide repeat in a patient with

juvenile Huntington’s disease[J]. Neurology,1999, 52(2):392-394

17 Yamamoto Ai , Jose J L, Rene H. Reversal of neuropathology and motor dysfunction in a conditional model of

Huntington’s disease[J]. Cell ,2000,101(1):57-66

关于药物筛选模型征集的通知

关于药物筛选模型征集的通知 依据广东省新药筛选重点实验室的要求,为药学院的药物筛选和新药发现提供保证,现计划从药学院现有药物筛选模型和相关资源中发掘和开发特色药物筛选模型。 1、药学院药理学相关课题组向广东省新药筛选重点实验室提供本领域的特色筛选模型,按照1000元/种的标准给予资助。 每种筛选模型需提供两个版本,一个详细操作的PROTOCOL版本(筛选中心在获得全部细胞和试剂后,按此规程操作,能重复实验结果),一个是挂网宣传的版本。 2、提供的筛选模型必须保证其稳定性和有效性,广东省新药筛选重点实验室全套备份筛选模型,并在网上挂出。 3、成立新药筛选模型评估委员会,负责审核课题组提交的新药筛选模型,并及时将审核结果反馈给课题组。 4、筛选平台可提供实体和虚拟两种筛选平台,虚拟筛选平台的资助标准为实体筛选平台的1/5。 5、广东省新药筛选重点实验室在未获得药物筛选模型提交课题组PI或者实验室负责人知情时,不得向任何人提供筛选平台的详细流程和相关使用材料信息。

注意: 1、本表一式两份,双面打印。一份课题组保存,一份广东省新药筛选重点实验室保存,供年终评估使用。 2、电子版发广东省新药筛选重点实验室,可添加纸双面打印。

化合物征集办法 为了响应广东省新药筛选重点实验室的要求,为药学院的药物筛选和新药发现提供保证,现计划从药学院现有合成的药物资源中征集新的小分子实体。 1、以课题组为单位向广东省新药筛选重点实验室提交小分子化合物每种10-100 mg,并提供相应完整谱图,按照100元/个(合成化合物),200元/个(天然产物)的基准向提供课题组提供资助。若与购买的商品化合物库中化合物重复,资助标准减半;若证明为全新化合物,资助标准翻倍。 2、同一化合物入库遵从先到先入原则,每个化合物入库需要跟库里已有的化合物查重。 3、采用ISIS25软件进行登记,化合物提供纯度和检测说明。 4、由广东省新药筛选重点实验室负责,审核课题组提交的小分子实体,并及时将审核结果反馈给课题组。 5、广东省新药筛选重点实验室在未获得小分子实体提交课题组PI或者实验室负责人知情时不能提供任何结构信息。 6、合乎筛选要求的化合物(国家新药筛选中心标准) 普遍要求:分子量介于175和800之间的固体有机化合物。 杂环和稠(杂)环 饱和非芳香性杂环:需带有两个或以上取代基团 桥连双环化合物:二环可全部由碳原子组成,或含有氧、硫、氮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药物筛选方法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药物筛选方法 09级生科3班余振洋200900140156 一、【实验原理】 1.关于恶性肿瘤和抗肿瘤药物: 恶性肿瘤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质量,被称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多年来人类一直在不断的进行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是整个研究过程中很重要的个环节,而进行药物的筛选首先离不开合理的筛选方法和系统。寻找选择性强、对实体瘤有效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是摆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人员面前的重要任务。世界各国对抗肿瘤药物的筛选都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每年都有大量的化合物(合成药、天然产物和微生物发酵产物)待筛,抗肿瘤药物筛选方法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 8O年代中期以前,普遍采用的筛选方法是以体内小鼠白血病/淋巴瘤模型P388和L1210为基础的 J,所有化合物在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之前必须通过这种小鼠肿瘤模型的筛选。即小鼠白血病P388和L1210作为第一轮初筛,能通过第一轮初筛的化合物才能被允许进入第二轮筛选。这种方法有一个很明显的缺陷就是一些在临床上有活性的药物将被筛选掉,无法保证所有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药物都能通过筛选。鉴于以前的筛选方法存在较大的缺陷,1985年之后以NCI为首的一些研究单位普遍开始采用针对疾病的筛选方法来代替针对化合物的筛选方法,即放弃体内小鼠筛选,代之为体外代表各种常见实体瘤的人类肿瘤细胞株筛选。这种筛选系统是一种高通量的抗肿瘤筛选体系,其主要优势有两点:其一是多种细胞株初筛有可能筛选出对特殊的人类肿瘤或对特殊组织亚型有活性的物质;其二是这种体外筛选尤其适合于复杂天然产物提取物中有效成份的证实,过去动物筛选需较大量的天然产物,而现在天然产物的需要量就大大减少,可以指导有效成份的进一步分离纯化,使得从天然产物中发现新的抗肿瘤药物更加便利。 2.关于筛选方法: 下面为现阶段较为普遍采用的一些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方法的实验原理。 1)以端粒酶活性为作用靶点筛选抗肿瘤药物 端粒是染色体特殊结构,起着保护染色体的完整和稳定性的作用,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返转录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可以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末端。已发现在正常的体细胞和良性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是阴性,而在人体恶性肿瘤组织和人的肿瘤细胞株中都表达了很高的活性。因此,认为端粒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靶点。 2)应用快速荧光素测定法筛选抗肿瘤药物 快速荧光素测定法是一种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应用非常广泛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测定方法,其原理为采用一些特殊的荧光染料,对细胞的特定成份进行染色或标记。或通过细胞酶的作用使无荧光性的材料分解或转换为荧光材料,通过测定荧光强度从而测定出活细胞的量。现在普遍采用一种特殊的荧光染 FDAL1u(Fluoreseein diacetate),在正常情况下它不具有荧光,但当它加人到具有完整细胞膜的肿瘤细胞的营养液中时,由于细胞分泌的水解酶的作用,FDA

抗癌药物的研究和发展

抗癌药物的研究与发展 陆志红罗伯特·巴.·戴安修 美国伯明翰阿拉巴马大学药理与毒理学系、临床药理学部癌症是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主要死因之一。尽管到目前为止已有数十种化疗或辅助抗癌药物可以用于临床治疗,但大多数药物只能使病情缓解,无法达到治愈的目的。虽然一些儿童的癌症或成人皮肤肿瘤有治愈或长期缓解的可能,但大多数死亡率很高而又很常见的癌症如胃癌、食道癌、肺癌等仍缺乏有效的抗癌药物。近年来,各国都在抗癌药物的研究与发展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有所突破。本章就抗癌药物的研究与发展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药物的筛选与评价以及非临床研究和临床试验的特点作一综述,以帮助读者对这一领域的进展有所了解。 第一节抗癌药物研究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抗癌药物研究的依据是人们对癌症生物学的理解。早期人们对于癌症的了解限于细胞水平,所以大多数药物的发展着眼于细胞分裂分化和免疫等环节。近年来,肿瘤生物学的进展非常迅速,人们对癌症的了解深入到了分子水平,比如癌基因的发现,细胞凋亡学说的形成,肿瘤抑制基因的发现等为抗癌药物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以下简述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细胞分裂 自50年代,人们认为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分裂快,并应用这一概念发展了一系列的抗癌药物用于干扰或阻止细胞的分裂。主要包括破坏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以及蛋白

质代谢的药物。比如烷化剂(Alkylating Agents),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Topoisomerase Inhibitors)以及抗生素类(Antibiotics)。通过对细胞周期的仔细研究,现在我们知道肿瘤细胞并不比正常细胞分裂得快,只是在任何时间都有较高比例的肿瘤细胞处于分裂期。 二、细胞增殖周期调控中国医药资讯网https://www.360docs.net/doc/4014521915.html, 因为肿瘤细胞失去了正常细胞的控制机制,在癌组织中的细胞更倾向处于细胞分裂期。根据这一理论,许多抗癌药物作用于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如抑制DNA合成的抗代谢药物(Antimetabolites)和抑制微小管有丝分裂形成的微小管蛋白结合剂(Tubulin—Binding Atents)就是根据此概念发展而来的。 三、肿瘤抗原 研究表明某些癌症组织在免疫学上不同于正常细胞,癌症细胞在一定程度上是“异物”,或者是去分化的细胞,且可能存在特异的肿瘤抗原,这一发现是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础。根据这一概念,人们试图用各种特异及非特异的方法,提高人体对肿瘤的免疫功能。比如用细胞毒性免疫细胞、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Cytokins)以及核受体结合剂(VitaminD3 、Retinoids)等治疗癌症。 四、癌基因及其活化 80年代以来的研究发现,在某些肿瘤细胞中,一些癌基因被激活。若能抑制癌基因的激活,应可治疗癌症。例如研究发现ras癌基因蛋白的激活需要farnesyl蛋白转移酶的存在,因此farnesyl蛋白转移酶抑制剂被发展成为抗癌药物。另外,许多人类肿瘤,如膀

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现已成为药物筛选者首选

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成为药物筛选者首选,多靶点美罗凯从中脱颖而出 众所周知,创新药物的研究在于药物的发现。但是,药物的发现则是不可控的过程,具有很大的随机性。而药物筛选是指对可能作为药用的物质进行初步药理活性的检测和试验。相比之下,偶然发现并不可靠,药物筛选才是药物研究中极其重要的部分。 从一般药物筛选到高通量药物筛选 随着基因组,合成化学的高通量方法的出现,药物筛选者面临着愈来愈多的新靶标或潜在的有效成分。而传统的药理实验方法,耗时长,劳动强度大,不能适应大量样品的同时筛选,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节奏。 在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下,大量分子细胞水平的药物筛选模型不断出现,并应用到药物筛选和研究中,使细胞分子筛选方法逐渐实现一物多筛和多物一筛,再配合先进的技术最后形成了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 高通量药物筛选,可以在同一时间对数以千万的样品进行检测,并以相应的数据库支持整体系运转的技术体系。它的实现,大幅度地缩短了新药发现的时间,提高筛选频率,增加高特异性高生物活性药物的发现率。

美罗凯——抗肿瘤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筛选出的多靶点抗癌产品 在癌症治疗上,中药在近些年来备受推崇,目前有多种植物的抗癌功效已成为国际研究热点。但是,中药单纯地通过熬制,其有效成分并不能完全溶解到药汤中,也不能很好地被人体吸收,抗肿瘤效果微乎其微。只有对中药通过精确的分离和提纯,才能使其真正发挥作用。高通量筛选技术正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尝试的技术保障。 拥有世界一流的中药活性组分及单体分离技术的美国克利夫兰癌症研究中心,以HER2、EGFR、STAT3、NF-kB、p53 和Wnt等信号转到关键分子为切入点,建立用于肺癌、肝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及白血病等抗肿瘤药物的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 该平台筛选了本草纲目的400余种明确其有抗肿瘤功效的天然植物后,得到了一种天然多靶点抗肿瘤天然单体MCBM即美罗凯的主要成分。而MCBM是由紫苏、耳叶牛皮、杜仲雄花、狭基线纹香茶菜、青钱柳叶、茶树花等多种抗癌植物的提取物和纯净水共同组成。 MCBM通过作用于肿瘤信号转到网络中的多个靶点,把几种导致肿瘤的信号及时关闭,扼断肿瘤激活基因,从根部阻断肿瘤细胞传到信号。目前,美罗凯已经在临床上广泛运用,在肺癌的一直效果上尤为显著。

高通量筛选技术简要综述

高通量筛选技术简要综述 药物高通量筛选(HTS)技术,是发现创新药物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已受到药学同行的极大关注。现将近年来药物高通量筛选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发展中的高通量筛选技术 高通量筛选的组合模式近年来,由于自动化技术特别是机器人的应用,在新药研究中出现了高通量筛选技术,该技术将化学、基因组研究、生物信息,以及自动化仪器等先进技术,有机组合成一个高程序、高自动化的新模式,从而创造了发现新药的新程序。由于该技术具有快速、高效等特点,因而成为新药发现的主要手段。 高通量筛选的实验方法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的实验方法(或称筛选模型)是实现药物高通量筛选的技术基础。由于药物高通量筛选要求同时处理大量样品,实验体系必须微量化,而这些微量化的实验方法应根据新的科研成果来建立。第四军医大学周四元研究认为,药物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实验方法,根据其生物学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受体结合分析法;酶活性测定法;细胞分子测定法;细胞活性测定法;代谢物质测定法;基因产物测定法。这些实验方法,均已广泛用于药物高通量筛选中。 高通量筛选的特色效用高通量筛选技术是将多种技术方法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技术体系,它以微板形式作为实验工具载体,以自动化操作系统执行实验过程,以灵敏快速的检测仪器采集实验数据,以计算机对数以千计的样品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出科学准确的实验结果和特色效用。英国学者AlanD研究提示,一个实验室采用传统的方法,借助20余种药物作用靶位,1年内仅能筛选75000个样品;1997年高通量筛选技术发展初期,采用100余种靶位,每年可筛选100万个样品;1999年高通量筛选技术进一步完善后,每天的筛选量就高达10 万种化合物。 高通量筛选技术采用的先进检测方法 光学测定技术:近年来,美、英两国研究人员在高通量筛选检测中,努力进行了光学测定方法的研究,建立了大量的非同位素标记测定法,如用分光光度检测法筛选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等,均获得成功。

药物筛选细胞模型的种类

药物筛选细胞模型的种类 目前用于药物筛选的细胞模型可分为三大类:基于靶点的细胞模型、基于表型的细胞模型和抗病毒药物筛选的细胞模型等。 1. 基于靶点的细胞模型建立基于靶点的细胞模型,要明确药物可能作用的靶点,进而建立靶点过表达的细胞,筛选对靶点有明确作用的药物。基于靶点的细胞模型是目前用于药物筛选的细胞模型的主要类型,可以分为四类。 (1)以受体为靶点的细胞模型:如以维甲酸受体为靶点的药物筛选细胞模型。 (2)以通道为靶点的细胞模型:如囊性纤维化相关的氯离子通道CFTR激活剂/抑制剂筛选细胞模型。 (3)以信号通路为靶点的细胞模型:如NF2κB信号通路的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筛选细胞模型。 (4)以报告基因和其他类型联用为靶点的细胞模型:事实上前三种药物筛选细胞模型通常是和报告基因联用来建立的,这样能够比较快速直观地观察到药物作用后细胞的变化。目前常用的报告基因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和分泌型碱性磷酸酶(SEAP)等。 由人胎盘基因编码的分泌型碱性磷酸酶,能分泌至细胞外,无须裂解细胞就能进行检测,有较强的耐热性,通过热处理就可以排除细胞内源性碱性磷酸酶的干扰。在用碱性磷酸酶做报告基因时,通常是将其与要检测的靶点通过基因重组构建共表达的载体,然后稳定转染到细胞内,在筛选药物时,通过检测SEAP,就可以达到检测药物靶点检测水平的目的。 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特别是在其基础上通过改造形成的,如黄色荧光蛋白(YFP)、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及其他突变体的产生,极大促进了药物筛选细胞模型的发展。绿色荧光蛋白是一类对离子变化敏感的荧光蛋白分子。将绿色荧光蛋白与目的药靶稳定共转染于细胞模型中,药物作用于药靶后,会引起细胞内环境的变化,从而使荧光强度发生改变。通过荧光测定装置来捕捉用药前后的荧光强度变化,可以快速直观地观察到药物与药靶的作用情况。 2.基于表型的细胞模型基于表型的药物筛选模型通过筛选那些能造成细胞产生期望的生理变化的化合物,将有助于新蛋白、新靶点的发现。如目前在2 型糖尿病药物筛选中应用较多的有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和葡萄糖消耗运转细胞模型、用于抗 I 型超敏反应药物筛选的肥大细胞模型等。

蛋白质组学与高通量药物筛选

蛋白质组学与高通量药物筛选 作者:王海娣, 杜冠华, 刘艾林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国家药物筛选中心,北京 100050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陈伟.王莉莉走在药物发现前沿的高内涵药物筛选[期刊论文]-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7,34(3) 2.吕秋军.徐天昊.吴祖泽药物筛选技术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3,30(3) 3.张莉.杜冠华.ZHANG Li.DU Guan-hua高内涵药物筛选方法的研究及应用[期刊论文]-药学学报2005,40(6) 4.杨根庆.廖飞药靶发现和药物筛选[期刊论文]-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7,32(z1) 5.吴根福.WU Gen-fu以RNA为靶标的药物筛选新技术[期刊论文]-药学学报2005,40(12) 6.张琪药物筛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期刊论文]-江苏科技信息2007(8) 7.徐志红.蒋志胜药物筛选新方法--高通量筛选[期刊论文]-生物学通报2003,38(3) 8.杜冠华.张莉.方莲华.刘艾林.王月华高通量药物筛选研究进展[会议论文]-2004 9.徐培平.朱宇同.张美义.朱元晓.Xu Peiping.Zhu Yutong.Zhang Meiyi.Zhu Yuanxiao多目标优化技术在中药复方药物筛选及组方优化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2) 10.田光辉.刘存芳.辜天琪高通量药物筛选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内江科技2009,30(1) 引用本文格式:王海娣.杜冠华.刘艾林蛋白质组学与高通量药物筛选[会议论文] 2008

AlphaScreen技术在高通量筛选研究的现况分析

AlphaScreen技术在高通量筛选研究的现况分析 本文介绍了AlphaScreen和AlphaLISA在基础药物研发研究和高通量筛选(HTS)方面的技术现状。AlphaScreen用于HTS 第二信使检测 Gs偶联的GPCR被激活后,可激活细胞内的cAMP 释放,并引起下游的信号转导。AlphaScreen技术用于cAMP检测采用了竞争性实验(Competition Assay),示意图如下: 反应体系内供体珠包被了亲和素,用于偶联上生物素化的cAMP;受体珠表面为anti-cAMP 抗体;通过生物素化的cAMP可将供体珠和受体珠拉近,单体氧分子得以传递至受体珠,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光信号。 将细胞裂解液加入反应体系内,胞内含有的游离cAMP同生物素化的cAMP竞争性结合抗体,体系产生的光信号降低。 蛋白激酶检测 蛋白激酶是一类磷酸转移酶,将ATP的磷酸基团转移至靶标底物。蛋白激酶主要分为2大家族,其中一族将磷酸基团转移至蛋白的酪氨酸残基上,称为酪氨酸激酶;另一族将磷酸基团转移至蛋白的丝氨酸/苏氨酸残基上,称为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针对酪氨酸激酶检测,AlphaScreen利用了酪氨酸磷酸化抗体,这些特异性的抗体已偶联于受体珠表面。作为激酶作用的蛋白底物,已经过生物素化处理,能连接于供体珠表面。 激酶有活性状态下,利用蛋白底物的磷酸化基团能将供体珠与受体珠的距离拉近,单体氧分子得以传递至受体珠,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光信号。 通常意义上,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特异性高于酪氨酸激酶,因此进行检测时,对于抗体的特异性要求更高。在这里,受体珠表面包被上Protein A(Protein A是一种分离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壁蛋白,主要通过Fc片断结合哺乳动物IgG),用于偶联鼠源或兔源磷酸化抗体;供体珠可以通过表面包被的亲和素偶联生物素化的磷酸化多肽或者是通过表面包被的谷胱甘肽(GSH)偶联GST标签蛋白底物。一旦多肽或蛋白底物被磷酸化,将拉近抗磷酸化抗体,产生光信号。 常见的激酶检测方法都需要特异性的抗体用于检测磷酸化多肽,新近又有一些方法采用Lewis 金属螯合物用于螯合底物上的磷酸基团。在这里,磷酸化的激酶底物可以通过生物素化或是加上GST标签而偶联在供体珠上,供体珠表面包被了Lewis金属螯合物。一旦磷酸化的底物被Lewis螯合将拉近供体珠和受

高通量药物筛选利器——HTRF 原理介绍

HTRF 技术介绍 快速、稳定、不需洗涤、操作简单、易于自动化和微型化。上述优势使得Cisbio 的HTRF 技术一直是药物研发领域的领先技术之一,并广泛用于信号转导研究和免疫检测。该技术已经在知名医药公司、生物技术公司和学术研究机构应用了15年以上。 HTRF (均相时间分辨荧光,Homogeneous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是用来检测纯液相体系中待测物的一种常用方法。 该技术结合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 ,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 和时间分辨荧光 (TRF,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两种技术。这种结合将FRET 的均相实验方式和TRF 的低背景特点融合在一 起,使得HTRF 技术拥有如下优势:操作简单、 灵敏度高、通量大、实验数据稳定可靠、假阳 性率较低。HTRF 是基于TR-FRET 的化学技术,拥有与其它TR-FRET 技术相似的特征,包括使 用镧系元素(铕和铽),具有非常长的半衰期,很大的Stroke's shift (如图1所示,Eu 3+ Stroke’s shift > 300 nm )等。除此之外,它还有其独特的性质,从而与其它技术区分开来。这主要表现在HTRF 的镧系元素与络合的穴相结合,而不是像其它所有TR-FRET 技术使用螯合物。螯合物在溶液中是一种动态平衡,在特定条件下不稳定;而HTRF 中应用的穴与镧系元素是永久地嵌合,非常稳定,可耐受较宽的pH 范围、二价金属离子如Mn 2+等、螯合剂如EDTA 等。HTRF 的独特之处还包括对数据的专利的比值处理方法,其能校正样品基质不同等带来的干扰。 FRET 技术简介 FRET 技术利用了两种荧光基团的能量转移,这两种荧光基团分别称为(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前者的发射光谱与后者的激发光谱重叠。供体被外来能源激发(例如闪光灯或激光),如果它与受体在足够近的距离之内,可以将能量共振转移到受体上。受体受到激发,发出特定波长的发射光。 将供体和受体分别与相互作用的两个生物分子结合,生物分子的结合可以将受体和供体拉到足够近的距离,产生能量转移。这时,我们可以检测到两个发射光,分别 为受体和供体的发射光。由于受体分子的发射光来自于能量转移,所以在 图1:铕穴状化合物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抗肿瘤药物体内筛选试验标准操作规程(SOP)

抗肿瘤药物体内筛选标准操作规程概述: 抗肿瘤药物是指能够直接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增殖的一类药物,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肿瘤细胞核酸或蛋白质的合成、干扰大分子物质代谢、干扰微管系统、抑制拓扑异构酶等。 本操作规程包括与抗肿瘤药物申请临床试验和申请上市有关的非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的内容,其中着力强调非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关联性,以及非临床研究和临床试验之间的关联性。旨在一方面为抗肿瘤药物的非临床研究提供技术参考;另一方面,通过技术要求引导科学有序的研发过程,使国内此类药物的研发更趋规范和合理。 本操作规程仅代表目前对抗肿瘤药物非临床研究的一般性认识。具体药物的非临床研究应在本指导原则的基础上,根据药物的自身特点制订研究方案。 研究目的: 建立一套包括抗肿瘤药物体内作用的药效学研究和评价体系及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以 及抗肿瘤药物安全性和作用新机制的研究。 ①有效性研究 抗肿瘤药物有效性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探索受试物的作用机制、作用强度、抗瘤谱等,为之后的安全性评价以及临床试验中适应症、给药方案的选择提参考信息。 ②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的目的主要包括:(1)估算 I 期临床试验的起始剂量;(2)预测药物的毒性靶器官或靶组织;(3)预测药物毒性的性质、程度和可逆性;(4)为临床试验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研究计划: (a)小鼠急性毒性测试

按照急性毒性测试的常规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通过腹腔注射方式给药,测定体外抗肿瘤活性突出的化合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参考给药小鼠体重变化情况,评价化合物的急性毒性,并确定小鼠体内抗肿瘤活性测试的给药剂量。 (b)小鼠体内抗肿瘤活性测试 根据动物体内抗肿瘤活性测试的标准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皮下接种肉瘤S180或肺癌H22瘤株,选择体外活性突出且急性毒性较低的化合物,设定合适的剂量通过腹腔注射方式给药,以临床常用抗肿瘤药物环磷酰胺作为阳性对照药物,测定肿瘤生长抑制作为体内活性评价指标。 (c)专利保护范围内的化合物的继续合成 申请保护范围较大的专利,合成部分可能具有良好活性的新的化合物,拓展研究范围,发现活性更强的化合物,并申请新的发明专利。并可针对具体化合物申请从属专利,延长高活性化合物的保护期限。 (d)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广泛筛选 采用MTT法或台盼蓝染色法,测定化合物对多种人肿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活性,确定化合物在不同瘤株间抗肿瘤活性的选择性,为裸鼠模型实验提供依据。 (e)抗肿瘤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 根据抗肿瘤(f)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实验活性化合物作用机理特征,选用微管蛋白聚合等实验从分子水平确认化合物的作用机理;利用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探讨化合物对内皮细胞骨架的影响及诱导凋亡的途经,从细胞水平上阐明化合物的作用机理。 根据抗肿瘤新药审批办法的要求,采用裸小鼠皮下接种模型和/或原位移植瘤模型,以相对肿瘤增值率和生存时间为指标,确定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g)动物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

高通量药物筛选

高通量药物筛选一,概念高通量筛选(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HTS)技术是指以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的实验方法为基础,以微板形式作为实验工具载体,以自动化操作系统执行试验过程,以灵敏快速的检测仪器采集实验结果数据,以计算机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同一时间对数以千万样品检测,并以相应的数据库支持整体系运转的技术体系。二. 高通量筛选技术体系的组成 1. 化合物样品库化合物样品主要有人工合成和从天然产物中分离纯化两个来源。其中,人工合成又可常规化学合成和组合化学合成两种方法。 2.自动化的操作系统自动化操作系统利用计算机通过操作软件控制整个实验过程。操作软件采用实物图像代表实验用具,简洁明了的图示代表机器的动作。自动化操作系统的工作能力取决于系统的组分,根据需要可配置加样、冲洗、温解、离心等设备以进行相应的工作。 3.高灵敏度的检测系统检测系统一般采用液闪计数器、化学发光检测计数器、宽谱带分光光度仪、荧光光度仪等。 4.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承担4个方面的功能: 样品库的管理功能;生物活性信息的管理功能; 对高通量药物筛选的服务功能; 药物设计与药物发现功能。三. 高通量筛选模型常用的筛选模型都在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观察的是药物与分子靶点的相互作用,能够直接认识药物的基本作用机制。 1.分子水平的药物筛选模型:受体筛选模型;酶筛选模型;离子通道筛选模型 1.1受体筛选模型:指受体与放射性配体结合模型。以受体为作用靶的筛选方法,包括检测功能反应、第二信使生成和标记配体与受体相互作用等不同类型。 1.2酶筛选模型:观察药物对酶活性的影响。根据酶的特点,酶的反应底物,产物都可以作为检测指标,并由此确定反应速度。典型的酶筛选包括1) 适当缓冲液中孵化;(2)控制反应速度,如:温度,缓冲液的pH值和酶的浓度等;(3)单时间点数器, 需测量产物的增加和底物的减少。 1.3离子通道筛选模型: (1)贝类动物毒素的高通量筛选,其作用靶为Na+通道上的蛤蚌毒素结合位点,用放射性配体进行竞争性结合试验考察受试样品。(2)用酵母双杂交的方法高通量筛选干扰N型钙通道β3亚单位与α1β亚单位相互作用的小分子,寻找新型钙通道拮抗剂。 2.细胞水平药物筛选模型观察被筛样品对细胞的作用,但不能反映药物作用的具体途径和靶标,仅反映药物对细胞生长等过程的综合作用。包括: 内皮细胞激活; 细胞凋亡; 抗肿瘤活性; 转录调控检测; 信号转导通路; 细菌蛋白分泌; 细菌生长。高通量筛选技术与传统的药物筛选方法相比有以下几个优点:反应体积小;自动化;灵敏快速检测;高度特异性。但是,高通量筛选作为药物筛选的方法,并不是一种万能的手段,特别是在中药研究方面,其局限性也是十分明显的。首先,高通量筛选所采用的主要是分子、细胞水平的体外实验模型,因此任何模型都不可能充分反映药物的全面药理作用;其次,用于高通量筛选的模型是有限的和不断发展的,要建立反映机体全部生理机能或药物对整个机体作用的理想模型,也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应该相信,随着对高通量筛选研究的不断深入,随着对筛选模型的评价标准、新的药物作用靶点的发现以及筛选模型的新颖性和实用性的统一,高通量筛选技术必将在未来的药物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通量筛选技术采用的先进检测方法光学测定技术。近年来,美、英两国研究人员在高通量筛选检测中,努力进行了光学测定方法的研究,建立了大量的非同位素标记测定法,如用分光光度检测法筛选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等,均获得成功。放射性检测技术。美国学者GanieSM在高通量药物筛选研究中,应用放射性测定法,特别是亲和闪烁(SPA)检测方法,使在96孔板上进行的样本量实验得到发展。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促进了高通量药物筛选的实现,但存在环境污染问题。荧光检测技术。美国学者GiulianokA研究认为,采用FLIPR(fluor ometricimaging readet)荧光检测法,可在短时间内同时测定荧光的强度和变化,对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流及测定细胞内pH和细胞内钠离子流等,是非常理想的一种高效检测方法。多功能微板检测系统。由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研制的1536孔板高通量多功能微板检测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先进的高通量检测系统,它可使筛选量进一步提高,现已在该院投入使用。1.基

抗肿瘤药物体内筛选试验标准操作规程(SOP)

抗肿瘤药物体内筛选标准操作规程 概述: 抗肿瘤药物是指能够直接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增殖的一类药物,作用机制包括抑 制肿瘤细胞核酸或蛋白质的合成、干扰大分子物质代谢、干扰微管系统、抑制拓扑异构酶等。 本操作规程包括与抗肿瘤药物申请临床试验和申请上市有关的非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的内容,其中着力强调非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关联性,以及非临床研究和临床试 验之间的关联性。旨在一方面为抗肿瘤药物的非临床研究提供技术参考;另一方面,通过技术要求引导科学有序的研发过程,使国内此类药物的研发更趋规范和合理。 本操作规程仅代表目前对抗肿瘤药物非临床研究的一般性认识。具体药物的非临床研究 应在本指导原则的基础上,根据药物的自身特点制订研究方案。 研究目的: 建立一套包括抗肿瘤药物体内作用的药效学研究和评价体系及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以 及抗肿瘤药物安全性和作用新机制的研究。 ①有效性研究 抗肿瘤药物有效性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探索受试物的作用机制、作用强度、抗瘤谱等, 为之后的安全性评价以及临床试验中适应症、给药方案的选择提参考信息。 ②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的目的主要包括:(1)估算I期临床试验的起始剂量;(2)预测药物的毒性靶器官或靶组织;(3)预测药物毒性的性质、程度和可逆性;(4)为临床试验方案的 制订提供参考。 研究计划: (a)小鼠急性毒性测试 按照急性毒性测试的常规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通过腹腔注射方式给药,测定体

外抗肿瘤活性突出的化合物的半数致死量(LD5o),参考给药小鼠体重变化情况,评价化合物的急性毒性,并确定小鼠体内抗肿瘤活性测试的给药剂量。 (b)小鼠体内抗肿瘤活性测试 根据动物体内抗肿瘤活性测试的标准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皮下接种肉瘤 S180或肺癌H22瘤株,选择体外活性突出且急性毒性较低的化合物,设定合适的剂量通过腹腔注射方式给药,以临床常用抗肿瘤药物环磷酰胺作为阳性对照药物,测定肿瘤生长抑制作为体内活性评价指标。 (c)专利保护范围内的化合物的继续合成 申请保护范围较大的专利,合成部分可能具有良好活性的新的化合物,拓展研究范围, 发现活性更强的化合物,并申请新的发明专利。并可针对具体化合物申请从属专利,延长高活性化合物的保护期限。 采用MTT法或台盼蓝染色法,测定化合物对多种人肿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活性,确 定化合物在不同瘤株间抗肿瘤活性的选择性,为裸鼠模型实验提供依据。 (e)抗肿瘤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 根据抗肿瘤(f)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实验活性化合物作用机理特征,选用微管蛋白 聚合等实验从分子水平确认化合物的作用机理;利用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探讨化合物对内 皮细胞骨架的影响及诱导凋亡的途经,从细胞水平上阐明化合物的作用机理。 根据抗肿瘤新药审批办法的要求,采用裸小鼠皮下接种模型和/或原位移植瘤模型, 以相对肿瘤增值率和生存时间为指标,确定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g )动物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 选择在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实验中活性良好的化合物,开展动物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考查化合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性质。 (h)动物亚急性,长毒实验 根据抗肿瘤新药审批办法的要求,测定动物亚急性、长毒性质,进行药物安全性评价。 基本方法: ①小白鼠的灌胃法

什么是高通量筛选技术

什么是高通量筛选技术 高通量筛选(high—throughout screening)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药物筛选技术。高通量药物筛选就是应用分子细胞水平的药物活性评价方法(模型),通过自动化手段,对大量样品进行生物活性或药理作用的检测,发现新药的过程。高通量药物筛选的规模至少为每日筛选数千个样品。同时它通过运用基因科学、蛋白质科学、分子药理学、细胞药理学、微电子技术等多学科理论和技术,以及与疾病相关的酶和受体为作用靶点。对天然或合成化合物进行活性测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筛选。高通量筛选具有快速、高效、经济、高特异性等优点,其中所用的样品量甚少的特点尤其适用于天然化合物的活性筛选。 高通量筛选可以根据待测样品的种类分为非细胞相筛选、细胞相筛选、生物表型筛选。其中非细胞相筛选常用的方法有Microbead—FCM 联合筛选、放射免疫性检测、荧光检测(FA)、闪烁接近检测、酶连接的免疫吸附检测(ELISA)等;细胞相筛选常用的方法有选择性杀死策略、离子通道检测、报告基因检测等;生物表型筛选可以有目的敲除或屏蔽掉某些未知功能的基因等等。 高通量筛选在抗病毒药物筛选中有很大的应用,介绍一些抗病毒药物筛选方法:利用亲合闪烁分析对HIV逆转录酶活性测定、HCV NS5B 活性测定、HCV NS3(nonstructural protein 3,NS3)解旋酶活性的测定;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对SARS—CoV病毒3CL 蛋白酶活性测定;

抗病毒药物的其它高通量筛选模型如病毒与宿丰细胞结合的细 胞模型、HCV NS3/4A蛋白酶活性测定、HIV整合酶(integrase,IN)活性的测定等等。 高通量筛选体内药动学模型中传统的药动学研究以测定药物在 体内的浓度及分布为主要手段。高通量筛选体外药动学模型中常用的筛选模型建立在组织、器官水平和细胞及亚细胞水平,观察的是药物与分子靶点的相互作用,能够直接体现药物的基本作用机制。高通量筛选的体内和体外筛选模型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体内药动学筛选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等药动学性质,但存在样品需求量大、筛选费用高、较难达到高通量筛选水平等缺陷。体外筛选模型可以对大量的候选化合物进行筛选,但它却忽略了生物的整体性,有时用其预测体内药动学参数并不一定理想,必须借助 于体内筛选模型。 高通量筛选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对目标分子、活性物质以及前导药物的筛选速度,当前HTS技术进一步向着高内涵筛选(HCS)技术发展。HCS技术是生物学、分析软件、自动化控制以及显微观测技术最新发展的综合运用,HCS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以细胞为基础的靶目标的确认、二次筛选、前导化合物优化和结构活性分析的传统方法引。随着科技的发展,HTS/HCS技术将不断向着微型化、自动化、高效化、低廉化和微量化方向发展。

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031121

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 姚佳杨建波杨洁*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化学系,医药生物技术国家实验室,南京210093) 摘要:本文介绍了可用于药物筛选的三种新的快速高通量筛选方法,包括基于反酵母双杂交的筛选系统;细胞平台伤的高通量筛选系统以及动物水平的筛选系统。并对其应用原理,应用情况和有缺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通量筛选(HTS),酵母双杂交,靶点,受体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deals with three new dominant plat forms of HTS(High-Throughput Screen) which are fairly useful in drug screen——the reverse yeast two hybrid system, the cell-based screen and the animal platform, including their principles, their appliance and their advantages together with disadvantages. Key Words: High-Throughput Screen, yeast two-hybrid system, target, receptor 学科分类号:Q7 药物筛选模型研究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最初意义上的筛选方法、分子生物学筛选方法和高通量筛选方法,而每一个阶段都源于一种新技术的诞生。最初的药物筛选是直接利用动物组织或天然产物进行的,并不涉及到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在这样粗略的筛选系统中只有有限的样品得到筛选,而且大多数样品只是基于疾病表征而非靶点的筛选。因此,药物的发现会带有偶然性。1980年以来,随着有机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更加系统化的筛选方法应用到药物研究与开发中。一方面,有机化学的飞速发展为筛选提供了庞大的人工合成小分子库;另一方面,分子生物学为筛选提供了靶蛋白。通过比较正常人群与疾病患者间在机体组织细胞分子上的差异以及阐明模型组织中相应蛋白质的功能,从而正确地选择、描述并确认某些靶蛋白,有助于更加理性地进行药物筛选,不足的是上述过程往往费时耗财。而基因组学的发展对这个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法,基因组学能够更加有效地验证潜在的靶蛋白,并通过功能基因组研究能够快速有效地确认与特定疾病有关的靶蛋白[ 1 ]。 *本课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30171094和30271497)。联系人:杨洁,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中国;电话:86-25-3594060,传真:86-25-3324605;Email:luckyjyj@https://www.360docs.net/doc/4014521915.html,。

生药活性成分的高通量筛选技术

生药活性成分的高通量筛选技术 高通量筛选(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HTS)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药物筛选新技术。它集计算机控制、自动化操作、高灵敏度检测、数据结果自动采集和处理于一体,实现了药物筛选的快速、微量、灵敏和大规律,日筛选量达到数万甚至数十万样品次,是新药发现技术和方法的一大进步。 传统的药物筛选方法是采用药理学的实验方法,通过体内、体外的多种实验方法,评价药用样品的药理活性。但是,由于传统的药理实验方法需要消耗大量样品,使用大量实验动物,参加实验的技术人员具有较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筛选样品量有限,劳动强度大,不能适应大量样品的同时筛选。高通量药物筛选是在传统的筛选技术基础上,应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等高新技术,建立的一套更适合于药物筛选的技术体系。 本文试对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药活性成分筛选中的应用做一简单论述。 1.基本原理 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是将多种技术方法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体系,它以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的实验方法为基础,以微板形式作为实验工具载体,以自动化操作系统执行实验过程,以灵敏快速的检测仪器采集实验数据,以计算机对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它的正常开展需要有一个高容量的化合物库、自动化的操作系统、高灵敏度的检测系统、高效率的数据处理系统以及高特异性的药物筛选模型。 1.1 化合物样品库 高通量筛选是一种利用已有的化合物进行的体外随机筛选。因此通过高通量药物筛选发现先导化合物(leading compounds)的有效性取决于化合物样品库中化合物的数量及其质量。化合物样品的数量是指不同样品的数量。化合物样品的质量主要由化合物结构的多样性决定的。许多活性反应基团(reactive groups)使初筛的假阳性大量增加,剔除这些化合物可以提高化合物样品库的质量。 化合物样品主要有人工合成和从天然产物中分离纯化两个来源。 人工合成又可分为常规化学合成和组合化学合成两种方法。采用常规化学合成的纯化合物一直是国外制药企业建立化合物样品库的主要来源。它们通过长年积累的化合物建立化合物样品库,通过购买和化合物交流使化合物样品库的数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 组合化学(combinatorial chemistry)的出现为大量增加化合物的数量提供另外一种来源。组合化学的基本原理是采用适当的化学方法,在特定的分子母核上加入不同的基团,在同样条件下,产生大量的新化合物。这种方法在化合物的结构改造和优化方面已经表现出强大的优势。但是,由于该方法是基于母核结构的改造,因此产生的大量化合物在结构多样性方面尚有极大的不足。解决组合化学产物结构多样性的问题,已经成为化学研究人员的研究课题。 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出来的化合物,母核结构和活性基团是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的,它们通过高通量筛选所表现出来的生物活性在药物发现中具有人工合成化合物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因此,增加样品库中具结构多样性的天然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是提高样品库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跨国制药企业为了增加高通量筛选的阳性率,已经或正在寻求助买我国的天然产物单体。 1.2 自动操作系统 高通量药物筛选每天要对数千化台物样品进行检测,工作枯燥、步骤单一,人工操作容易疲劳、出错。自动化操作系统采用微孔板作为反应容器,具有固定的分布模式(format);不同的微孔板通过条形码加以标记。自动化操作系统通过光电阅读器对特定的微孔板上的特定位置进行操作,并将操作结果及相关数据存贮在计算机内,使筛选结果准确,实验过程快速。

高通量筛选

高通量筛选简介 高通量筛选(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HTS)技术是指以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的实验方法为基础,以微板形式作为实验工具载体,以自动化操作系统执行试验过程,以灵敏快速的检测仪器采集实验结果数据,以计算机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在同一时间检测数以千万的样品,并以得到的相应数据库支持运转的技术体系,它具有微量、快速、灵敏和准确等特点。简言之就是可以通过一次实验获得大量的信息,并从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高通量筛选技术 高通量筛选特点 高通量筛选时每天要对数以千万的样品进行检测,工作枯燥,步骤单一,操作人员容易疲劳、出错。自动化操作系统由计算机及其操作软件、自动化加样设备、温孵离心设备和堆栈4个部分组成。自动化操作系统代替人工操作显然有诸多优势,它利用计算机通过操作软件控制整个实验过程,编程过程简洁明了。高通量筛选的应用 高通量筛选技术将化学、基因组研究、生物信息,以及自动化仪器等先进技术,有机组合成一个高程序、高自动化的新模式,并以此为模型创造了发现新药的新程序。高通量筛选技术的研究 发展中的高通量筛选技术 高通量筛选的实验方法高通量筛选的实验方法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的实验方法(或称筛选模型)是实现药物高通量筛选的技术基础。由于药物高通量筛选要求同时处理大量样品,实验体系必须微量化,而这些微量化的实验方法应根据新的科研成果来建立。第四军医大学周四元研究认为,药物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实验方法,根据其生物学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受体结合分析法;酶活性测定法;细胞分子测定法;细胞活性测定法;代谢物质测定法;基因产物测定法。这些实验方法,均已广泛用于药物高通量筛选中。高通量筛选的特色效用高通量筛选的特色效用高通量筛选技术是将多种技术方法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技术体系,它以微板形式作为实验工具载体,以自动化操作系统执行实验过程,以灵敏快速的检测仪器采集实验数据,以计算机对数以千计的样品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出科学准确的实验结果和特色效用。英国学者AlanD研究提示,一个实验室采用传统的方法,借助20余种药物作用靶位,1年内仅能筛选75000个样品;1997年高通量筛选技术发展初期,采用100余种靶位,每年可筛选100万个样品;1999年高通量筛选技术进一步完善后,每天的筛选量就高达10万种化合物。高通量筛选技术检测方法光学测定技术近年来,美、英两国研究人员在高通量筛选检测中,努力进行了光学测定方法的研究,建立了大量的非同位素标记测定法,如用分光光度检测法筛选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等,均获得成功。放射性检测技术美国学者GanieSM在高通量药物筛选研究中,应用放射性测定法,特别是亲和闪烁(SPA)检测方法,使在96孔板上进行的样本量实验得到发展。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促进了高通量药物筛选的实现,但存在环境污染问题。荧光检测技术美国学者GiulianokA研究认为,采用FLIPR(fluorometricimagingreadet)荧光检测法,可在短时间内同时测定荧光的强度和变化,对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流及测定细胞内pH和细胞内钠离子流等,是非常理想的一种高效检测方法。多功能微板检测系统由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研制的1536孔板高通量多功能微板检测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先进的高通量检测系统,它可使筛选量进一步提高,现已在该院投入使用。我国高通量筛选技术的进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