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比的练习题

六年级比的练习题
六年级比的练习题

例一:一块长方形地的周长是20米,长与宽的比是3:2,它的面积是多少?

练习:1、一个长方体棱长的和是144厘米,它的长、宽、高之比是4:3:2,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2、有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两个角的度数之比是1:2,这个三角形按角分类可能是什么三角形?

3、两瓶油共重2.7千克。大瓶的油用去0.2千克后,剩下的油与小瓶内的重量比是3:2.求大瓶子里原来装有多少千克油?

4、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在离中点45千米处相遇,客车和货车速度的比是3:2,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

5、甲仓库存粮食180吨,乙仓库存粮食120吨,甲仓库运出一部分到乙仓库后,乙仓库与甲仓库的粮食比为7:3.甲仓库运了多少吨粮食到乙仓库?

一、 填空题

1、两个数( )又叫做两个数的( )。

2、 如果A ∶B=C ,那么A 是比的( ),B 是比的( ),C 是比的( )。

3、4÷5=( )∶( )=

()

()

4、从A 地到B 地共180千米,客车要行2小时,货车要行3小时。客车所行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是( ),比值是( );客车所用的时间与货车所用的时间比是( ),比值是( );货车与客车的速度比是( ),比值是( );客车与货车所行的路程比是( ),比值是( )。

5、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 .4,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

6、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是( ),比值是( )。

7、长方形的长比宽多

5

1,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 )。

8、一杯糖水,糖占糖水的

10

1,糖与水的比是( )。

9、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4∶9,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

10、判断: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11、8∶5=24∶( ) 42∶18=( )∶3

12、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35千米,汽车所行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化成最 简整数比是( )。 13、一根绳子全长2.4米,用去0.6米。用去的绳子和全长的比是( ),化简比是( )。 14、5∶12的前项增加15,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增加( )。 15、甲、乙两人每天加工零件个数的比是3∶4,两人合作15天后, 甲、乙两人各自加工零件的个数比是( )。

16、六(2)班有男生20人、女生28人。 ①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 (;

②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 (;

③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比值是( )。

④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比值是( )。

17、读完同一本书,小华要4天,小明要6天。小华和小明读完这本书所用的时间比是( ),比值是( )。 18、一杯糖水,糖占糖水的

401,糖与水的比为( )。

19、甲数与乙数的比是4∶5,乙数与丙数的比是3∶4,甲数∶丙数=( )∶( )。 20、从六(1)班调全班人数的

10

1到六(2)班,则两班人数相等,原来六(1)班与六(2)班的人数

比是( )。

21、 右图中长方形的面积与阴影部分的面积比是( )。

22、公鸡与母鸡的只数比是2∶9,也就是公鸡占总只数的

)

() (,母鸡占总只数的

)

() (,

公鸡的只数是母鸡的

)

() (,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

)

() (。

23、一批货物按2∶3∶4分配给甲、乙、丙三个队去运,甲队运这批货物的

)

() (,丙队比

乙队多运这批货物的

)

() (。

二、判断题

1、

5

3可以读作五分之三,也可以读作三比五。 ( )

2、配制一种盐水,在200克水中放了20克盐,盐和盐水的比是1∶10。 ( )

3、比值是0.8的比只有一个。 ( )

4、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4,则乙数是甲数的

3

4倍。 ( )

5、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质数的比。 ( )

三、化简下列比

21∶35 6

5∶

9

4 0.8∶0.32

35

140 0.4∶3

2 0.3吨∶150千克 0.6∶3

2

四、解答题

1、公园里柳树和杨树的棵数比是5∶3,柳树和杨树共40棵,柳树和杨树各有多少棵?

2、把300个苹果按4∶5∶6分给幼儿园的小、中、大三个班。小班、中班、大班各分得多少个苹果?

3、一种药水是把药粉和水按照1∶100配制而成,要配制这种药水5050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4、水果店运来梨和苹果共50筐,其中梨的筐数是苹果的3

2,运来梨和苹果各多少筐?

5、用24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直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这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多少厘米?

6、把一根长8米的绳子按3∶2截成甲、乙两段,甲、乙两段各长多少米?

7、把一根绳子按3∶2截成甲、乙两段,已知甲段长4.8米, 乙段长多少米?

8、把一根绳子按3∶2截成甲、乙两段,已知乙段长4.8米, 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9、把一根绳子按3∶2截成甲、乙两段,已知乙段比甲段短1.6米, 甲、乙两段各长多少米?

10、商店运来一批洗衣机,卖出24台,卖出的台数与剩下的台数的比是3∶5,这批洗衣机一共有多少台?

11、雏鹰假日小队的同学分3组采集蓖麻籽,第一小组、第二小组、第三小组的工作效率之比是12∶11∶7,第一小组采集蓖麻籽36千克,第二、第三小组各采集蓖麻籽多少千克?

12、已知甲数的5

2等于乙数的25

8,甲数是80,则乙数是多少?

13、小伟和小英给希望工程捐款的钱数比是7∶8,两人共捐款75元。小伟和小英各捐款多少元?

14、两地相距48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4小时后相遇,已知甲、乙两车速度的比是5∶3。甲、乙两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15、用36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菜地,要求长与宽的比是5∶4,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6、已知A 、B 、C 三个数的比是2∶3∶5,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90,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 ?

17、把54本图书分给三个组,A 组的2

1和B 组的3

1以及C 组的4

1相等,A 、B 、C 三个组各

分得图书多少本?

18、水果店运进梨和苹果的筐数比是3∶2,当只卖出15筐梨后,苹果的筐数占梨的5

4。现

在的梨和苹果各有多少筐?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认识》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第7课时 综合练习 1. 填一填。 (1)小丽练习打字,5分钟打了250个字,字数与时间的比是( ),比值是( ),这个比值表示的是( )。 (2)买5个足球花了120元,总价钱与球的个数的比是( ),比值是( ),这个比值表示的是( )。 (3)3 7 =( )∶( ) (4)把一批零件按2∶3分给甲、乙两个工人加工,甲加工这批零件的( ),乙加工这批零件的( )。 (5)20克糖完全溶解在180克水中,糖与糖水的质量比是( )。 (6)甲、乙两数的和是30,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5,甲数是( )。 2. 判一判。 (1)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2,比值不变。( ) (2)化简12∶6的比值是2∶1。( ) (3)某次足球比赛,甲、乙两队的得分比是4∶2,这个比可以化简成2∶1。( ) (4) 除法运算可以写成比的形式。( ) 3. 一个圆的半径是另一个圆的半径的2 3,这两个圆的半径比是( ),周长比是( ),面积 比是( )。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4. 一种农药,在使用时要将它用水稀释,规定农药与水的体积比在1∶200~1∶300。 (1)现有150毫升的农药,至少要加多少升水? (2)在10升的水里,最多可以加多少毫升农药? (3)在10毫升的农药,可以加多少毫升的水?

5. 一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5∶4,周长是162 cm ,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6. 明珠花苑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27,数学教师的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3 10,艺术 教师的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1 5,语文教师、数学教师与艺术教师的人数比是多少?如果学校艺术教 师有28人,那么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各有多少人?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7. 甲、乙两车从东、西两站同时相对开出,2小时后甲车到达两站的中点,此时甲、乙两车所行驶的路程之比为5∶3,乙车离东站还有140千米。东、西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40~41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比例的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方程知识等的基础上教学的,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是本单元的基础与核心,必须让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学情分析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在学生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本节教材,不仅要使学生记住概念的描述,更重要的是理解概念,而理解概念,关键是要理解知识的本质和要素,“比列”的本质是一个等式,描述的是两个比值相等的比之间的关系,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材料,让学生判断、思考并表达思维过程,促进理解,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还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指导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三幅场景图。 (1)图上描述的是什么情景?这几幅图都与什么有关?

(2)这三面国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3)你们有见过这样的国旗吗?或者这样的?我们的国旗,不论大小,之所以形状相同,是因为它们都是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制作的,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改变直接复习比的意义导入新课的方法,从生活实际切入,用直观图形形象地呈现比,在此基础上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意义,既复习了旧知,3 / 5 又使比与比例联系更加紧密,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比列的特征和量与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加深学生对比列知识内涵的理解,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再就是为以后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明确意义 1、提问:你们知道每一幅图中国旗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吗? 2、谈话:在制作国旗的过程中存在着有趣的比。请同学们拿出第一张自主学习卡,算一算这三幅国旗的长、宽之比,求出比值,并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 4、我们以操场上和教室里的国旗为例,2.4:1.6= ,60:40= ,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写成2.4:1.6=60:40,因为比还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所以还可以写成=。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 5、在上图的三面国旗的尺寸中,还有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6、深入探讨:(1)比例有几个比组成?(2)是不是任意两个比都能组成比例?(3)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要看什么? (设计意图:请大家根据图片的数据,写一写,算一算,看看你能从中找到哪些比例?根据前面的教学,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国旗长与宽的比,两两可以组成比例。但要找到国旗宽与长的比,两两组成比例;每两面国旗的长之比与它们的宽之比组成比例就需要教师适时引导,鼓励学生打开思路,从不同角度去寻找,不同的学生会写出不相同的算式,这里充分发挥交流的作用,在思想的碰撞中加深对比例意义的认识。) 三、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1、学习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六年级 比的意义

比的意义 一、创设情境 师:(黑板上写有“比”)同学们了解它吗?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比?生:比赛的比分,金龙鱼1:1:1等。 师:是的,那大家说的比和我们数学问题里的比相同吗?数学上是怎样定义比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明明到王阿姨家做客,王阿姨用蜂蜜和水调了一杯给他喝,甜味适中。几天后明明家来了几位好朋友,他也想调制这样的蜂蜜水给客人喝,可是怎么调呢? 师:配置中的“甜度适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后来明明打电话给王阿姨得知,王阿姨是把10毫升蜂蜜加50毫升水调制而成的。 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调制蜂蜜水?(带学生进入情境) 二、探究新知 板书蜂蜜(ml)水(ml) 10 50 20 ? ………… 师:你们为什么填这些数字?他们有什么联系吗? 生:蜂蜜和水之间存在倍数关系。 师:是的,能用算式表示吗?

生说师写,50÷10=5 或者10÷50=1/5 100÷20=5 20÷100=1/5 150÷30=5 30÷150=1/5 ………… 师:是的,其实在我们数学中还可以把50÷10写成50:10,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50∶10也可以写成50/10 ,仍读作“50比10”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比。(引导学生把余下的除法算式都改写成比) 50:10=50÷10=5 或者10:50=10÷50=1/5 100:10=100÷20=5 20:100= 20÷100=1/5 150:30=150÷30=5 30:150=30÷150=1/5 ………… 师:是的,这些式子都可以写成比,甚至还可以写太多太多了,现在老师想要你们用简洁概括性的语言说说看,你认为什么是比? 引导学生尝试说一说。 师:太会概括了孩子们(赞许),像我们黑板上的式子,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板书定义,并叫学生读一读) 师:那中间那个“:”叫什么呢?——比号 比号前面的数叫什么?——前项; 后面的叫?——后项。 最后的那个值叫什么呢?——比值。 (引导学生自己说)

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精品版

2020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精品版

比的意 义 教材分析 教材在安排比的意义的学习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比的意义教材是从富有教育意义的神五飞天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义基础之上的,揭示了比与除法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一种以“倍比”为基础的比较关系。教材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提出了比值的意义,它既是一个知识点,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后继学习特别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认知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已学过和掌握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比的意义”。虽然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到了一些“比”,但并不了解数学的比和生活中的“比”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比值的含义,知道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比值。 3、理解并掌握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4、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2、利用多媒体课件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引导学生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 课件 .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教学比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认识单元测试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认识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 ):30=30÷( )=5 3= ) (24 =( )(小数) 2、五(1)班男生36人,女生24人,男、女生人数的最简比是(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最简比是( ). 3、从学校到图书馆,甲用15分,乙用18分,甲、乙所用时间比是( ),乙与甲每分所走的路程比是( ). 4、体育课上老师拿出40根跳绳,按3:2分给男、女生,男生分得这些跳绳的) () (,女生分得( )根. 5、山羊只数比绵羊多25%,山羊只数和绵羊只数的比是( ),绵羊比山羊少( )%. 6、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度数比是7:11,这两个锐角分别是( )度和( )度. 二、计算. 1、化简比. 0.875:1.75 20 7 :43 4厘米:20千米 2、求比值. 0.13:2.6 20 9 :61 2:0.5 三、解答 1、长方形的周长是72厘米,长与宽的比是4 :5,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底角的比是2 :5,它的顶角与底角各是多少度? 3、红、黄、蓝三种铅笔支数的比是2:3 :5,红铅笔是12支,黄铅笔、蓝铅笔各有多少支? 四、应用题. 1、在一块铜和锡的合金中,铜和锡的重量比是5:3.已知合金的重量是400千克,其中铜和锡各重多少千克?

2、用180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4.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3、某校语文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 72,数学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10 3 ,艺术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5 1 .语文、数学和艺术教师的人数比各是多少?如果学校艺术教师有28人,那么 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个有多少人? 4、果园里苹果树、梨树和桃树的比是3:2:7.其中苹果树有60棵,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 5、饲养场白兔和灰兔的比是5:2,白兔比灰兔多60只,饲养场一共养了多少只兔子? 6、六年级共有学生280人,男生是女生的5 3 ,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7、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0,三个数的比是1:2:3,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第1课时比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培养迁移、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 3、激情投入,阳光战示,全力以赴,做最好的自己。 重点: 分数、除法、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难点: 理解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P48-P49页,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并独立完成导学案,带★的题可选做。 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48-P49页,独立完成下面的练习。 1、比的定义:两个数()又叫做两个数的()。 2、10比15写作()或()。

3、35:21读作()。 4、自学后标出比的各部分名称。 15 :10 =15 ÷10 =3 2 ︱︱︱︱ ()()()() 5、在两个数的比中,()叫做比的前项。()叫做比的后项。 6、()叫做比值。 二、合作探究: 例1、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0:5 0.8 :4 0.3:0.5 小结:1)、求两个数比的比值的方法就是: 2)、比值可以用()、()或()表示。 例2、讨论比和比值的区别和联系。(请举出具体的实例说明) 例3、讨论: ①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②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 例4、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在组织内说一说解决此题的依据是什么,再总结方法)

():8=2 15:()= 1 3 小结: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 三、学以致用,过关检测: 1、读一读,写一写。 5:3 读作:35比36写作: 2、想一想,填一填。 1)、7比4记作(),7是比的(),4是比的(),写成分数形式是()。 2)、比和分数相比,()相当于分数的分子,()相当于分数的分母,()相当于分数值。 3)、0.3= = ():() 4)、甲是乙的5倍,甲和乙的比值是(),乙和甲的比值是()。 5)、爸爸今年36岁,小红7岁,今年爸爸与小红年龄的比是():(), 比值是();今年小红与爸爸年龄的比是():()比值是()。 6)、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猎豹的速度是每小时96千米,猎豹与汽车速度的比是():(),比值是()。 7)、修一条公路,甲队18天修了1620米,乙队10天修了1000米,甲队与乙队所修路程的比是():(),比值是();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比的意义和性质学案

龙文教育1对1个性化教案 教导处签字: 日期:年月日

第一课 比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求两数量的比。 教学重点: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求两数量的比。 教学难点:求两数量的比。 教学过程: 一、(1)求比值时,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把整数比化简时,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把小数比,分数比化简时,先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乘以相同的数,使它变成整数比,然后再按化简整数比的方法进行化简。 (2)明确“求比值”与“化简比”对比如下: 例1、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36:18 7:0.01 0.6:0.24 83:9 2 4:41 4.5米:1.5千米 练习 24:30 15:105 21:63 8 3 :9 4小时10分:2小时30分 0.36:0.09 例2、把下面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2:18 0.75:2 61:92 4:4 1 0.3:4 3 10分钟:31小时 练习 35:45 0.3:0.15 6:0.36 203:5 4 0.6:52 3 2 分钟:6秒

专题简析: 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它同除法一样,反映了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求两个数量的比时,应认真弄清每个量的所占份额或所占分率,再正确计算。 经典题型: 例3:甲比乙多4 3 ,甲与乙的比是多少? 练习 1、甲数的5 3 和乙数相等,甲、乙两数的比是多少? 2、三年级的人数比四年级多8 1 ,三年级与四年级的人数比是多少? 3、苹果比梨的个数少3 2 ,苹果与梨的各数比是多少? 例4.一种盐水中,盐的重量占10 1 ,盐的重量与水的重量比是多少? 练习 1、一种糖水中,糖的重量为5 1 ,水与糖的比是多少?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比的认识》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4)--比的认识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 ):30=30÷( )=5 3= ) (24 =( )(小数) 2、五(1)班男生36人,女生24人,男、女生人数的最简比是(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最简比是( )。 3、从学校到图书馆,甲用15分,乙用18分,甲、乙所用时间比是( ),乙与甲每分所走的路程比是( )。 4、体育课上老师拿出40根跳绳,按3:2分给男、女生,男生分得这些跳绳的) () (,女生 分得( )根。 5、山羊只数比绵羊多25%,山羊只数和绵羊只数的比是( ),绵羊比山羊少( )%。 6、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度数比是7:11,这两个锐角分别是( )度和( )度。 二、计算。 1、化简比。 0.875:1.75 20 7 :43 4厘米:20千米 2、求比值。 0.13:2.6 20 9 :61 2:0.5 三、解答 1、长方形的周长是72厘米,长与宽的比是4 :5,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底角的比是2 :5,它的顶角与底角各是多少度? 3、红、黄、蓝三种铅笔支数的比是2:3 :5,红铅笔是12支,黄铅笔、蓝铅笔各有多少支? 四、应用题。 1、在一块铜和锡的合金中,铜和锡的重量比是5:3.已知合金的重量是400千克,其中铜和锡各重多少千克?

2、用180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4.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3、某校语文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72,数学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10 3 ,艺术教师占教师总人数 的5 1 。语文、数学和艺术教师的人数比各是多少?如果学校艺术教师有28人,那么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个有多少人? 4、果园里苹果树、梨树和桃树的比是3:2:7.其中苹果树有60棵,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 5、饲养场白兔和灰兔的比是5:2,白兔比灰兔多60只,饲养场一共养了多少只兔子? 6、六年级共有学生280人,男生是女生的 5 3 ,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7、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0,三个数的比是1:2:3,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 8、一条路已经修好了80千米,已经修的与铁路总长的比是1:8,还有多少千米没有修?

六年级数学下册 比的意义教案 北京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的意义教案北京版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4、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 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零? 二、旧知引题 1、出示一面国旗图案,启发谈话。请同学们看,这是一面国旗的图案,在今年的悉尼奥运会上中国健儿奋力拼搏,勇于动脑,让五星国旗在悉尼的上空一次又一次的升起,我希望同学们要学习健儿的精神,课堂上要勤于动脑,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同学们能不能做到。假如我告诉你这个图案长是5分米,宽是3分米,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可提的问题很多,教师有选择地板书。①长是宽的几倍?②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2、揭示课题长是宽的几倍或者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我们用以前学过的除法对这面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的,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种新的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这就是比(板书课题) 三、教学新课

(一)完成第一个学习目标(理解比的意义) 1、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学习目标教师指着课题提问:同学们要学习“比”,你想要学习什么呢?(学生有可能说:什么是比?比是什么?什么叫比?谁和谁比?)无论学生怎么说,教师都要加以肯定,然后从学生所说当中提炼出第一个学习目标:理解比的意义。 (板书) 2、比的意义的初步感知(1)师:刚才我们列式可以求出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指着黑板)追问:53求的是什么?是这面旗的什么和什么比较?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长和宽比也就是几和几比?师:53我们又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5比3。谁愿意再来说一遍(让两至三生学着说)(同样方法教学35)师小结:我们用除法可以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也就是说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两个量的比。(2)教学例子2出示:一辆汽车2小时行90千米提问:这里已知哪两个数量?可以求出哪个数量?怎样求?(板书算式和结果)说明:902=45(千米)用除法求出了这辆车的速度,它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把它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90比2。(板书)追问:902表示什么?还可以怎么说? 3、概括比的意义启发学生观察板书,相互讨论。学生活动组织:①仔细阅读黑板板书。

小学6年级数学比、比的认识专项训练习题含答案

比的认识专项训练一 一、单选题 1.已知y= 2.5x,那么x与y的最简整数比是( )。 A. 1:2.5 B. 2.5:1 C. 5: 2 D. 2:5 2.行驶相同的路程,甲车用了5小时,乙车用了6小时,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 A. 5:6 B. 6:5 C. : D. 不能确定 3.把10克糖溶解在100水中,糖与糖水的比是() A. 1∶10 B. 1∶11 C. 11∶1 4.将甲组人数的拨给乙组,则甲、乙两组人数相等.原来甲、乙两组人数的比是( ) A. 5:1 B. 5:3 C. 5:4 5.两个圆的半径比是2:3,那么两个圆的面积比是()。 A. 4:9 B. 2:3 C. 3:2 6.甲数和乙数的比是4∶7,甲数是乙数的() A. B. C. 7.糖占糖水的,糖与水的比是() A. 1:5 B. 1:4 C. 1: 6 D. 无法确定 二、判断题

8.男生人数的与女生人数相等,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5:6。() 9.加工一批零件,甲需要10天完成,乙需要12天完成,甲与乙的工作效率比是5:6.() 10.买同样重的苹果和梨,买苹果用了6元,买梨用了5元,那么苹果和梨的单价比是6:5。() 11.男、女运动员人数的比是5:6,女运动员占运动员总数的。() 12.如果A:B=2:5,那么A=2,B=5。() 三、填空题 13.一杯牛奶,牛奶与水的质量比是1∶4,喝掉一半后,这时牛奶与水的质量比是________。 14.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大圆面积的,是小圆面积的,大圆和小圆面积的比是________。 15.正方形周长与一条边长的比是________。 16.一项工程,甲单独做20天完成,乙单独做30天完成。 (1)写出甲、乙两队完成这项工程所用的时间比,并化简。________ (2)写出甲、乙两队工作效率比,并化简。________ 17.甲数是0.75,乙数是2,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________. 18.甲乙两人制造机器零件个数的比是11∶16,已知甲制造零件132个,乙制造零件________个.

小学数学六年级比的意义和性质单元练习题A

六年级数学测练题(比的意义和性质A ) 班级 姓名 评分 一.填空题。30分 1、鸡有80只,鸭有100只,鸡和鸭只数的比是( ),比值是( )。 2、长方形长3分米,宽12厘米,长与宽的比是( ),比值是( )。 3、小李5小时加工60个零件,加工个数与时间的比是( ),比值是( )。 4、一本书读了55页,45页没有读,已读与总数的比是( ),比值是( )。 5、甲数相当于乙数的 9 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 6、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81,三好学生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 7、白兔24只,黑兔18只。白兔与黑兔的比是( ),黑兔与白兔的比是( ) 8、若A ÷B =5(A 、B 都不等于0)则A :B =( ):( ) 若A =B (A 、B 都不等于0) 则A :B =( ):( ) 9、汽车商店销售小轿车140辆,面包车40辆。面包车辆数是小轿车的( );小轿车和面包车辆数的比是( ),比值是( )。 10、药和水的比是1:100,药占药水的( ),水占药水的( )。 11、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度数比是1:2,这两个锐角的度数分别是( )和( )。 12、一本书已看10 3,已看页数和总页数的比是( ),已看页数和剩下页数的比是( ),剩下页数和总页数的比( )。 13、加工一批零件,按2:3:5分配个甲、乙、丙三人加工。甲完成这批零件的( ),乙完成这批零件的( ),丙完成这批零件的( )。 14、两个正方形边长的比是5:3,周长的比是( ),面积的比是( )。 二.计算题: 1、求比值:8分 32:9 4 0.3:0.02 0.21:6.3 48:36 0.5: 52 7:3. 5 3: 11 6 1:0.125 2、化简比: 8分 35:45 360:450 0.3:0.15 18: 32 6:0.36 203:54 0.6:52 3 2:6 三.判断: 8分 1、5 4可以读作“4比5”。 ( ) 2、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3、20厘米:1米的比值是20。( ) 4、比的前项乘5,后项除以5 1。比值不变。( ) 5、男生比女生多52,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7:5。( )6、5 9既可以看作分数,也可以看成一个比。( ) 7、10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这时盐和盐水的比是1:10。( )8、3个43和3的4 3计算结果相同。( ) 四、选择:6分 1、比的( )不能为零。 A 前项 B 后项 C 比值 D 无法确定 2、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3 2,比值(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北京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的意义》教材分析

《比的意义》教材分析 比是两种量进行比较的一种数学方法,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用一种新的观点来认识数量间的关系。它反映的是两种量之间的关系,既可以反映同类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反映不同类量之间的关系。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通过例1——我国“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有关数据的统计表,首先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入手,引出比。在学生初步认识比的基础上,再联系已掌握的常见的数量关系引出不同类量的比,即“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行的大约时间与绕地球圈数的比,这时就产了第三种量——绕地球1圈所用的时间。 由于例1中图片下方提出的问题具有开放性,所以学生的思维会比较活跃,可能提出一些与比无关的问题。应及时进行调控,转入到倍数间的比较,像例1中男生、女生所提出的问题,教师话锋一转就导入到比的概念,就可以自然地进入到比的意义的教学了。 比是两种量进行比较的一种数学方法。为了便于学生理解,首先探索两种同类量之间倍数关系的认识,然后再研究两个不同类量之间有时也存在着相比较的关系,这时往往产生一种新的量,进而解决第22页女教师提出的问题。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两个同类量的比的基础上,进入两个不同类量的比的教学。 教学“说一说”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说出像上面那样相比较的例子。教学时要有意识地使学生了解到

比是一个有序概念,颠倒两个数的位置就得到另外一个比。如:“神舟”五号飞船绕地球的圈数和“神舟”六号飞船绕地球圈数的比是14:77;而“神舟”六号飞船绕地球圈数和“神舟”五号飞船绕地球圈数的比则是77:14。这样学生就能顺利地回答教材中男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自行概括。 教学比的写法时,应注意用两种形式,且注意分数形式的比的读法。如:21比14写成21 14 ,读作二十 一比十四;求21:14的比值时,21:14=21 14 ,读作十四分之二十一,约分后得 3 2 ,读作二分之三。 “试一试”是巩固比的意义,学生既可以分别写出每杯糖水中糖与水的比并求比值,也可以分别写出每杯糖水中水与糖的比并求比值,从而进行判断。注意学生说出理由时一定要充分、准确。 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思路是紧扣比与除法的联系以及除法与分数的联系,启发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P48-P49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比的意义的本质。 3.在自主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与比值的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教师提问:这就是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它们的长都是15 cm,宽都是10 cm。比较它们长和宽的关系,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 预设情况: (1)长比宽多多少厘米?15-10; (2)宽比长少多少厘米?15-10; (3)长是宽的多少倍?15÷10;

(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 2.揭题:今天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这种倍数关系,它除了用除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学方法──“比”来表示。(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设计意图】利用“神舟”五号升空这一现实素材自然地引出“比”,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探究新知,理解比的意义 (一)同类量的比 师:刚才我们用“15÷10”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记作15:10。那么,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怎样用比表示它们的关系呢?(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记作10:15。) 师:想一想15比10和10比15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前项、后项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二)不同类量的比 课件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 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 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 km。那么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1.读题理解题意,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2.独立解答,说清解题思路。(速度可以用“路程÷时间”表示。) 3.尝试用比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记作42252:90。) (三)比较分析 1.观察比较。 师:观察这三个比,说说它们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比都表示相除的关系,但前两个比中两个量都表示长度,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量;第三个比中的两个量,一个表示路程,一个表示时间,是不同类量,不同类量的比可以表示一个新的量。)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练习题 “比的意义”练习题 一、填空。 1、从学校到图书馆,甲用15分,乙用18分,甲、乙所用时间比是()。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边长与周长的比是():(),边长与面积的比是():()。 3、A是8.4,B比A少3.6,A:B=():(),比值是()。 4、从甲地到乙地,小李用了4时,小张用了3时。小李和小张所用的时间的比是():(),他们的速度比是():()。 5、两个正方体棱长分别是4厘米、6厘米。这两个正方体底面积的比是():(),体积的比是():()。 6、10:36=(),读作()。 7、4/()=()÷12=9:()=25%。 8、一辆汽车2.5时行驶200km,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 ();路程与时间的比又称为()。 9、张师傅3时加工120个零件,张师傅的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的比是();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的比又称为()。 10、和除法相比,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的(),后项相当于除法的(),比值相当于()。 11、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后项相当于分数的(),比值相当于()。 12、美术小组男生8人,女生6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1)在5∶6中,()是比的前项,()是比的后项,比值是()。 (2)3∶8写成分数形式是(),读作()。 (3)购买3个本子需要2.1元,购买本子的总价与数量的比是()。总价与数量的比又称为()。 13、一块铁与锌的合金,铁占合金的2/9,那么铁与锌的质量之比():();合金的质量是锌的质量的()倍。 14、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2,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15、甲、乙两篮各盛有35个鸡蛋。如果从甲篮取出5个鸡蛋放入乙篮,那么乙篮与甲篮的鸡蛋个数的比是():()。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认识测试题

2020-2020新广隆黄 老师 比的认识 一、填空。 1.( ):30=30÷( )=5 3= ) (24 =( )(小数) 2.五(1)班男生36人,女生24人,男、女生人数的最简比是(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最简比是( )。 3.从学校到图书馆,甲用15分,乙用18分,甲、乙所用时间比是( ),乙与甲每分所走的路程比是( )。 4.体育课上老师拿出40根跳绳,按3:2分给男、女生,男生分得这些跳绳的) () (,女生分得( )根。 5.山羊只数比绵羊多25%,山羊只数和绵羊只数的比是( ),绵羊比山羊少( )%。 6.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度数比是7:11,这两个锐角 分别是( )度和( )度。 二、计算。 1.化简比。 0.875:1.75 20 7: 4 3 4厘米:20千米 2.求比值。 0.13 : 2.6 209:6 1 2:0.5 三、解答 1.长方形的周长是72厘米,长与宽的比是4 :5,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底角的比是2 :5,它的顶角与底角各是多少度?

3.红、黄、蓝三种铅笔支数的比是2:3 :5,红铅笔是12支,黄铅笔、蓝铅笔各有多少支? 四、应用题。 01、在一块铜和锡的合金中,铜和锡的重量比是5:3.已知合金的重量是400千克,其中铜和锡各重多少千克? 02、用180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4.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03、☆某校语文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 7 2 ,数学教师占教师总人数 的 10 3 ,艺术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5 1 。语文、数学和艺术教师的人数比各是多少?如果学校艺术教师有28人,那么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个有多少人? 04、☆果园里苹果树、梨树和桃树的比是3:2:7.其中苹果树有60棵,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练习题 第六单元(比的认识)作业(一) 一、填空。 1、( ),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 ), 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 ), ( )叫比值,比值能够是( )、( )或( )。 2、两个圆的半径分别是3cm 和2cm ,则它们的半径比是( ),直径比是( ),周长比是( ),比值是( );面积比是( ),比值是( )。 3、把10克盐溶解在40克水中,盐与盐水的比是( )。 4、六(1)班有男生20人,女生16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 5、一辆汽车6小时行了360千米,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刻的比是( ),比值是( ),比值表示( ),这辆汽车行驶的时刻和路程的比是( ),比值是( ),比值表示( )。 6、3:8=( )÷( )=24÷( )=24 ()=( )%=( )(填小数) 7、甲数是乙数的6 5,则甲乙两数的的比是( )。 8、大正方形的边长是5cm ,小正方形的边长是4cm 。大小正方形的边长比是( ),周长比是( ),面积比是( )。 9、已知一个比的前项是12,比值是3 2,后项是( ); 已知一个比的后项是12,比值是3 2,前项是( )。 10、小明身高150cm ,爸爸身高1.8m ,小明身高与爸爸身高的比是( )。 二、填表: 三、求比值: 6:9 0.75:0.6 65:910 0.35:2 1 48:36 39:5 2 132:292 0.875: 1621

45分钟:1小时 0.08公顷:350平方米 3日:36时 1吨200千克:960千克 4 1m 2:30dm 2 0.75m 3:125dm 3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的意义》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3.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用具:情境图、多媒体 教学方法:探究、交流、比较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黄金分割比),引导学生观察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比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杨利伟叔叔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 。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长和宽的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教师板书: 长比宽多多少厘米: 15-10 宽比长少多少厘米: 15-10 长是宽的多少倍: 15÷10→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 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10÷15→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出示课件)练习:“神舟5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第350km 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怎样用算式表示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生1:速度可以用“路程÷时间”表示。 生2:42252÷90→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 教师板书:15÷10 可以写成:15:10 10÷15 可以写成:10:15 42252÷90可以写成:42252:90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引导学生自学:①比有几种书写形式? ②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③怎样求比值? 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⑤比的后项能不能为0?为什么? 师:比较这三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15÷10= 23 15 : 10=23 1015=2 3 15÷10=15:10=1015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比的意 义 教材分析 教材在安排比的意义的学习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比的意义教材是从富有教育意义的神五飞天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义基础之上的,揭示了比与除法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一种以“倍比”为基础的比较关系。教材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提出了比值的意义,它既是一个知识点,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后继学习特别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认知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已学过和掌握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比的意义”。虽然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到了一些“比”,但并不了解数学的比和生活中的“比”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比值的含义,知道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比值。 3、理解并掌握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4、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2、利用多媒体课件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引导学生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 课件 .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教学比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

第4单元比 第1课时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48、49页及练习十一的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过程与方法: 培养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的意义 难点: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导学过程】: 【自主预习】 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 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零? 3、自学教材43、44页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比?比是什么?什么叫比?谁和谁比? (2)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15÷10求的是什么?是这面旗的什么和什么比较? 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长和宽比也就是几和几比? 【新知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1、用除法可以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也就是说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两个量的比。 2、一辆汽车2小时行90千米 这里已知哪两个数量?可以求出哪个数量?怎样求? 说明:90÷2=45(千米)用除法求出了这辆车的速度,它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用()来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把它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比()。 90÷2表示什么?还可以怎么说? 3、讨论①除法中的运算符号是“除号”,表示比的符号是什么呢?写作什么? ②5比3写作什么?各部分的名知称是什么? ③试写3比5、90比2,并说出比的前项、后项。 ④比的前项和后项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除的关系) ⑤什么是比值?如何求?比值可以是什么数? 4、我们在写比时,要注意谁和谁比,谁是比的前项,谁是比的后项,次序不能颠倒。 2、求比值的方法是:用()除以()所得的商是(),它可以是(),也可以是(),还可以是()。 3、观察,你能发现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联系吗?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认识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认识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1. 填一填。 (1)小丽练习打字,5分钟打了250个字,字数与时间的比是( ),比值是( ),这个比值表示的是( )。 (2)买5个足球花了120元,总价钱与球的个数的比是( ),比值是( ),这个比值表示的是( )。 (3)3 7 =( )∶() (4)把一批零件按2∶3分给甲、乙两个工人加工,甲加工这批零件的( ),乙加工这批零件的( )。 (5)20克糖完全溶解在180克水中,糖与糖水的质量比是( )。 (6)甲、乙两数的和是30,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5,甲数是( )。 2. 判一判。 (1)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2,比值不变。( ) (2)化简12∶6的比值是2∶1。( ) (3)某次足球比赛,甲、乙两队的得分比是4∶2,这个比可以化简成2∶1。( ) (4) 除法运算可以写成比的形式。( ) 3. 一个圆的半径是另一个圆的半径的2 3 ,这两个圆的半径比是( ),周长比是( ),面积 比是( )。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4. 一种农药,在使用时要将它用水稀释,规定农药与水的体积比在1∶200~1∶300。 (1)现有150毫升的农药,至少要加多少升水? (2)在10升的水里,最多可以加多少毫升农药?

(3)在10毫升的农药,可以加多少毫升的水? 5. 一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5∶4,周长是162 cm,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6. 明珠花苑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2 7 ,数学教师的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 3 10 ,艺术 教师的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1 5 ,语文教师、数学教师与艺术教师的人数比是多少?如果学校艺 术教师有28人,那么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各有多少人?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7. 甲、乙两车从东、西两站同时相对开出,2小时后甲车到达两站的中点,此时甲、乙两车所行驶的路程之比为5∶3,乙车离东站还有140千米。东、西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