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名词解释

环境影响评价-名词解释
环境影响评价-名词解释

环境质量是指环境要素或整体环境性质的优劣,即环境系统的内在结构与外部所表现的状态对人类及生物界生存与发展的适宜性。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与定量方法加以描述。

环境问题是指环境质量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即不利于人类及生物界生存与发展的现象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估计,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要素也称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环境容量是一定区域内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的污染源布局和结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环境自净环境受到污染后,没有人工净化的措施下,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步消除污染物达到自然净化的过程

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环境检测方法,环境标准样品,环境基础,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清洁生产指标的选取原则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考虑;体现污染预防思想;容易量化;满足政策法规要求,符合行业发展趋势评价指标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环境管理要求分析方法标对比法;分值评定法生态影响项目工程分析技术要点a工程组成完善;重点工程明确c全过程分析选址选线期、设计方案期、建设期、营运期和营运后期d污染源分析e其他分析建设方式风险分析等

环境监测:是为了特定目的,按照预先设计的时间和空间,用可以比较的环境信息和资料收集的方法,对一种或多种环境要素或指标进行间断或连续监测

常规水质因子水温PH值、DO、COD、BOD5、TN、TP、NH3-N、氰化物、酚、砷、汞、六价铬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指建设项目实施后的环境影响的状况以及防范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监测和验证性评价,并提出补救方案或措施,实现项目建设与环境相协调的方法与制度。

建设项目环评特点a具有法律强制性;纳入基本建设程序c分类管理d分级审批e环境影响评价资质审查制度

弥散作用空间各点湍流流速或其他状态时平均值与流速时平均值的空间平均值系统差别所产生的分散现象

S-P模型的定义:反映河流水体中的DO-BOD变化关系及影响因素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识别方法包括矩阵法、网络法、GIS叠加图法

面源的主要扩散模式:后退点源模式、窄烟云模式、箱模式

大气日平均浓度计算方法包括:保证率法、典型日法、换算法

大气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修正的A-P 值法、模拟法、线性优化法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方法搜集资料法、现场实测法、遥感遥测法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

超标水域排放口下游限定一个区域,使污染物进行初始稀释,此区域可以超过水质标准,这个区域称为超标水域。三要素位置、大小、形状

河流调查的水文特征参数河宽B、水深H、流速u、流量Q坡度J,糙度和弯曲系数(>1.3)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般工业区农村地区。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大气混合层:如果下层空气湍流强,上部空气湍流弱,中间存在着一个湍流特征不连续界面。不连续界面以下的大气称为混合层,混合层高度即从地面算起至第一稳定层底的高度

卫生防护距离无组织排放源浓度超标浓度限所在生产单元与居住区之间应设卫生防护距离

无组织排放:生产运行中产生污染物不通过排气筒或通过15m 高度以下排放筒排放

医疗废物分五类: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

医疗废物的处置方法:焚烧处置法、高压蒸汽法、微波消毒法、化学消毒法、等离子热解法等

封闭性扩散上部逆温层存在的扩散上稳下不稳,分为三个区既正态过滤均匀

熏烟型扩散清晨伴随着辐射逆温自下而上消退当逆温消退中性不稳定性层结原层污染物下蔓延地面形成高浓度颗粒物扩散模式主要有源损耗模式,部分反射模式,倾斜烟云模式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一二三级评价范围边长分别不应小于16~20、10~14、4~6km,平原地区取上限,复杂地形条件取下限风向玫瑰图:用16方位风频连接而成的图

生态系统:指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系统,它是生态影响评价的基本对象特点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整体性,开放性,区域分异性,动态性

生态影响是指外力一般指人为作作用于生态系统,导致其发生结构和功能变化的过程特点:累计性、区域性或流域性、高度相关和综合性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指通过定量揭示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作用的分析确定区的生态符合或环境容量

联合频率:是指由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构成的组合频率。风向取17 个方位,稳定度分强不稳定A)、不稳定B)、弱不稳定C)、中性D)、较稳定(E)、稳定(F 局地风场:是指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影响而形成的空间和时间尺度都比较小的所谓地方性风,主要由海陆风、山谷风、过山气流、城市热岛环流等

噪声:物理学上指不规则、间歇的或随机的声振动;环保角度就是指人们不需要的声音

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以及自然界所产生的

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环境噪声污染是环境噪声超过国标规定干扰他人生活学习工作

声波物体振动引起周围媒质的质点位移,媒质密度产生疏密变化,这种变化的传播就是声波声压级人耳从听阈到痛阈声压绝对值非常大,用声压绝对值表示不方便,人对声音的响度与声音强度的对数成比例。单位:分贝(dB)。A声级(LA)声级计上以分贝表示的读数,即声场内某一点的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Leq)将某一段时间内连续暴露的不同A声级变化,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A声级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

环保体系规定的制度:a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b“三同时”制度c 排污收费制度。固体废物的管理原则:应当从产生、收集、运输、贮存、再循环利用,到最终处置实现废物的全过程控制,从而达到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的

固体废物的管理制度废物交换制度废物审核制度申报登记制度排污收费制度许可性制度转移报告单制度

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保护区,生态脆弱区,居住文教区

工程分析分析建设项目污染物产生及排放的种类特性浓度源强排放规律和排放形式,也对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污染防治措施,技术经济可行性,项目选址和平面布局的合理性评价

环境影响识别就是通过系统地检查拟建项目的各项“活动”与各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识别可能的环境影响,包括环境影响因子,影响对象(环境因子),环境影响程度和环境影响的方式

工程分析主要工作内容工程基本数据B污染因素分析c污染物排放量统计d非正常工况分析e资源能源产品废物等的储运f交通运输g土地的开发利用h环保措施方案分析i总土布置方案分析j补充措施与建议

生态状况调查内: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基本特征2生态系统调查3区域敏感保护目标调查4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环境规划的调查5区域生态历史变迁情况、主要生态问题及自然灾害等。社会经济状况1社会结构情况调查2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3移民问题的调查4自然资源量的调查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划分依据:1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2W,1W~2W,5K~1W,200~1k)2.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复杂:污染物类型数≥3,或只有两类污染物,预测浓度水质数目≥10,中等类型=2一类污染物≥7;3地表水域规模河流枯水平均流量大河≥150m3/s中河15∽150小≤15,湖库:平均水深和水域面积来划分,平均水深<10m,大≥50km2中5∽50小<5km2;4水环境质量要求生态预测方法类比法生态机理分析、景观生态学的方法进行文字分析与定性描述,数学模拟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a工程组成主体工程库、坝、电站配套设施引水渠、输水涵洞辅助设施进场道路、施工道路、沙石料场作业场公用设施生活营区水电区b施工期影响:占地、植被破坏、地形地貌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弃土弃渣、沙石骨料冲洗废水c营运期影响:水生生态系统变化、生境破碎,洄游物种灭绝、土地淹没、水体富营养化、泥沙淤积。

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a工程组成主体工程路基工程、桥梁、隧道、路面工程配套工程服务区辅助工程边坡工程、作业场地、施工便道、取土石场公共设施生活区b施工期影响土地占用、地貌景观改变、植被破坏、沥青烟气、对生物

栖息的干扰、水土流失、尾气扬尘、废水垃圾c营运期影响噪声污染、生境破坏、环境安全、道路两边城市化、居民迁移、废水垃圾。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程序与内容:应包括建设项目概况调查和环境概况调查、水土流失预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编制、水土保持投资概(估)算及效益分析、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与实施等水土流失预防方针: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内容:a 短期最大落地浓度及距源距离,非正常排放时的污染程度及范围b 不利气象条件下对保护目标或敏感点的影响以及浓度分布图c 对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变化d没有配给总量控制指标的项目,提出总量控制建议指标e 必要时对有害气体的无组织排放,计算卫生防护距离。

大气环境保护对策建议改变原燃料结构生产工艺控制无阻排合理烟囱高土地合理利用,绿化

大气总量控制:因子:SO2,烟尘,工业粉尘。方法:平权削减法,反演法,逐级削减法。判据:源强,边长,标准,行业类别,五年平均风速

大气环评现状评价方法单项质量指数法。Ii=Ci/C0i ,Ii<=1 清洁,Ii>1 污染。高斯模式基本假设:污染物的浓度在y.z 方向的分布是正态的;有风;同一稳定度;连续性排放;污染物浓度不随时间变化;适合于平稳均匀流场。

吊销环评证书在领取评价证书过程中弄虚作假的;转借评价证书的;环境影响评价中编造数据、弄虚作假的;因评价结论错误,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后果和经济损失的;超过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收费的

环境影响评价从层次划分,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过程程序

一是准备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是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需要重点评价的内容,制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计划;二是正式工作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是进一步进行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对拟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和评价;三是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写阶段,主要任务是汇总、分析前一阶段工作所取得的各种资料、数据和结论,完成拟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写工作。

简述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总则(任务由来保护目标工作重点等);建设项目概况;拟建地区环境概况附位置图;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内容与方法;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清单和拟提出结论建议;评价工作组织,计划安排;评价工作经费概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总体要求

应全面、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文字应简洁、准确,并尽量采用图表和照片;原始数据、全部计算过程等不必在报告书中列出,必要时可编入附录;所参考的主要文献应按其发表的时间次序由近至远列出目录;评价内容较多的报告书,其重点评价项目另编分项报告书;主要的技术问题另编专题技术报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

总则;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建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价;环境保护措施及技术经济论证;清洁生产;环境风险评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与规划的建议;公众意见调查;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编写原则和要求简洁、准确、客观;分条叙述,以便阅读);涉及水土保持的须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保方案。

简述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中,对建设项目周边环境应做哪些描述

1.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地质与水文地质;气候与气象;水文与水资源;土壤

动植物与生态;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声环境;社会环境;其他如电磁波等

简述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中,工程分析所要包括的内容。

工程分析应以工艺过程为重点,且不可忽略污染物不正常排放。主要原料燃料及其来源和储运,物料平衡,水的用量与平衡,水的回用情况,工艺过程附图;废水废气废渣放射性废物等种类排放量和排放方式以及其中所含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产生噪声,振动特性及数值;废物回收利用,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方案;交通运输情况及场地开发利用。

工程分析的一般原则是什么?a体现政策性;具有针对性c应为各专题评价提供定量而准确的基础资料d应从环保角度为项目选址工程设计提出优化建议,数据资料一定要准确可信满足工程分析的需要和精度。

简述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方法及其特点

类比法:要求时间长,需投入的工作量大,所得结果较准确,可信度较高。在评价工作等级较高、评价时间允许,且又有可参考的相同或是相似的现有工程时,应采用;物料平衡计算法:以理论计算为基础,较简单,具有一定局限性。不适用于所有建设项目。在理论计算中的设备运行状况均按照理想状态考虑,计算结果大多数情况下数值偏低;资料复用法较为渐变所得数据准确性低只在评价工作等级较低的项目使用

简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

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进行的预测是指能代表评价项目的各种环境质量参数变化的预测,环境质量参数包括两类一是常规参数二特征参数。前者反映评价项目的一般质量状况,后者反应该评价项目与建设项目有联系的环境质量状况.预测应给出具体结果,预测值未包括背景值时评价时注意叠加.环境影响不能满足环境质量要求时应在计算环境容量基础上对污染物排放提出削减要求并给出环境影响控制实施环保措施和削减计划后预测结果

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中应包含的内容

概括地描述环境现状,同时要说明环境中现已存在的主要环境质量问题 2简要说明建设项目的影响源及污染源状况3概括总结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价结果。4对环保措施的改进建议。 5更重要的是对项目建设环境可行性的结论

5、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要求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所在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简况;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和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环境影响分析及拟采取的防治措施;结论与建议。

根据评价级别,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有哪些类型(分类管理的内容):

1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2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3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其他项目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上述原则,确定其环境保护管理类别,并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备案。

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要设置哪些专题?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是什

么?

答: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要设置的专题应为:区域环境现状调查、建设项目概况、工程分析、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风险评价、污染防治措施、清洁生产、总量控制、环境管理及监测制度、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公众参与。该项目评价重点是工程分析、水环境影响、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838-2002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将地表水水域依次划分为哪几类,简述各类的特点。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将地表水水域依次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现行的《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划分为几类简述各类特点适用范围。

I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II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III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我国现行的《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几类?请简述各类的适用范围

1海洋渔业区域海上自然保护区濒危保护区2水产养殖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娱乐区和食用有关工业区3一般工业用水滨海风景旅游4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适用于现有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标准分级1排入Ⅲ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和排入二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2排入Ⅳ、Ⅴ类水域和排入三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3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4排入未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必须根据排水系统出受纳水域的功能要求,分别执行(1)和(2)的规定4I、II 类水域和Ⅲ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一类海域,禁止新建排污口,现有排污口按水体功能要求,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分为两类,其划分依据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要求,(采矿行业的尾矿坝出水口不得视为车间排放口);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要求。

水质调查1)水质参数的选择(常规特殊扩充水质参数,水生生物,底质方面)2水生生物生境调查3水温变化过程4资料的搜集、整理内梅洛c内=√c极2+c均2/2

常规水质因子Sij=Cij/Csi≤1达标;特殊水质因子如DO,DOj实<DOs,SDO,i=10-9DOj/DOs;反之Sdo,i=|Dof-Doj|

/Dof-Dos ,Dof=469=8/41.6+T;PH标准指数Sphj=7-pHj/7-pH下限,pH大7,SpHj=pHj-7/pH上-7

水环境环保措施包括污染消减措施建议和环境管理措施建议1消减措施建议应尽量做到具体、可行,以便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工程设计起指导作用⑵环境管理措施建议包括环境监测的建议、水土保持措施建议、防止泄漏等事故发生的措施建议、环境管理机构设置的建议等。⑴削减污染负荷。改革工艺,减少排污;节约水资源和提高水的循环使用率;⑵进行污水处理;⑶选择替代方案。耗水量大的产品或生产工艺,在水资源紧张的地区兴建,应有替代方案;靠近特殊保护水域的项目,通过其他措施难以克服其影响时,需替代方案

噪声限制最高值体力劳动听力保90脑力劳动清晰60睡眠50<机场>一类文教住70二75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0类标准50,40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l类标准55 45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2类标准60 50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3类标准65 55适用于工业区。4类标准70 55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

声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多个点声源的建设项目:项目边界向外200m 线状声源建设项目:线状声源两侧各200m机场建设项目:航迹下离跑道西端各15km,侧向2km内

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1项目建设前环境噪声现状2建设项目在施工、运行阶段噪声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超标情况3分析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4分析引起超标的主要噪声源或主要原因5分析建设项目的选址、设备布置和设备选型的合理性6分析建设项目设计中已有的噪声防治对策,并分析其经济、技术的可行性7提出针对该

河流零维模型适用条件:①持久性污染物;②废水连续稳定排放;③河流充分混合段;④河流为恒定流动点源C混=C污染Q污染+C上游污染Q水/Q污+Q水单位Qm3/s,c mg/L

非点源C=C污Q污+C上Q水/Q下游+Ws/86.4Q单位Ws kg/d;Q=Qp+Qh+Qs*x/xs 一维水质模型应用条件:①非持久性污染物;②废水连续稳定排放;③河流充分混合段;④河流为恒定流动c=coexp[ux(1-√1+4KEx/u2)/2Ex]忽略c=co*exp(-Kx/86400u)单位c初始断面浓度K降解系数d-1;L=(0.4B-0.6a)Bu/(0.058H+0.0065B)(gHI)1/2单位L混合长度B河宽A排放口到岸距;降解ln(co/ct)=K1t,ct=coexp(-kt),cx=coexp(-kx/86400u)单位ctcx预测浓度K水质综合衰减系数;温度矫正K1,t=K1,20θ(T-20)K1取1.047,K2取1.024;好氧系数K1=(86400U/X)lnca/cb=K1`+(0.11+54I)u/H;混合细数Mz=azH(gHI)1/2 声压级计算L=20lg(P/P0)噪声级相加公式:L1+2=10lg[10L1/10+10L2/10]平均值L=10lg(1/N乘∑10的Li/10)点源衰减距电源r1-r2:ΔL1=10lg(1/4πr2)=20lg(r1/r2)衰减ΔL负;线声源:⊿L=10lg(1/2лrL)当r/L<0.1,ΔL=10lg (r1/r2),r/l>1视为点声源

固废环境评价重点应为:处理工艺的可行性、选址合理性及渗滤液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

环评主要工作内容:选址合理性论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工程污染因素分析,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评价时段要包括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封场后)三个时期水环境影响的土要评价因子包括地表水环境影响主要评价因子包括:pH、COD、BOD、SS、石油类、氢氨、总磷、挥发酚、总汞、总氰化物,还有其他重金属如Cu、Cd、Zn、As等;地下水:pH、总汞、总氰化物、Cr6+、Cu、Zn、Cd、As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项目及其无组织排放限值:tsp、氨、硫化氢、甲硫醇、臭气浓度。颗粒物场界排放限值≤1.0mg/m3

环境影响预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水环境: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预测填埋场垃圾渗滤液、预处理车间产生的废水以及生活区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垃圾渗滤液的环境影响时,还考虑非正常情况下如防渗层破裂对地下水污染的分析;大气环境:施工扬尘、填埋机械和运输车辆尾气、填埋场废气对填埋场周围环境和沿线环境空气的影响;噪声:施工机械、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噪声封周围环境的影响;水土流失:项目选址区位于低山丘陵区,建设期埘植被破坏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一定要采取防护措施;生态环境和景观影响:建设填埋场会在,定程度上破坏植被,占用土地引起水土流失,弃土堆放等给选址区及其周围生态环境和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⑴填埋场渗虑液泄漏或处理不当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污染;⑵填埋场产生气体排放对大气造成污染;⑶对周围景观的不利影响;⑷填埋作业及垃圾堆体堆周围地质环境影响,滑坡等;⑸填埋机械噪声对公众的影响;⑹填埋场滋生的害虫、昆虫、鸟类等在填埋场觅食的动物可能传播疾病;⑺填埋场中的塑料袋、纸张可能飘出场外,造成污染⑻流经填埋场区的地表径流可能收到污染

垃圾填埋场选址要求:总原则是:应以合理的技术、经济方案,尽量少的投资,达到最理想的经济效益,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根据《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的规定,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环境保护要求是: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应与当地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自然保护相一致;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设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人畜居栖点500m 以外,不得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

垃圾填埋场环评工作内容

⑴场址选择:是否符合选址标准,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土壤自净能力等。

⑵自然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学、噪声与振动等。⑶工程污染因素分析:可能产生的主要污染源,物,及产生数量种类排放方式等,污染源一般有渗滤水、释放气、恶臭、噪声与振动。⑷施工期影响评价:生活污水、机械噪声、振动以及二次扬尘。

⑸水预测与评价:填埋场衬里结构的安全性以及渗滤水排出对周围水环境影响,正常排放对地表水影响,渗滤水经处理达标排放后,预测评价是否会对受纳水体产生影响,影响程度;非正常渗滤对地下水的影响,衬里破裂后渗滤水下渗对地下水的影响⑹空气预测与评价:填埋场释放气体及恶臭对环境的影响,释放气体,

根据排气系统的结构,预测和评价排气系统的可靠性、排气利用的可能性、及排气对环境的影响;恶臭,运输、填埋过程中及封场后可能对环境的影响,预测臭气的位置、种类、浓度及其影响范围。⑺噪声:垃圾运输、场地施工、填埋操作、封场各阶段由各种机械产生的振动和噪声⑺噪声垃圾运输场地施工填埋操作封场各阶段噪声。⑻污染防治措施:渗滤释放气⑼损益分析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址选择的要求:符合总体规划要求厂址相对稳定;进行环评通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批准;不建在保护区;距军事基地3000m居民区800保证无不利大气影响;距地表水域150m;避开地震等地质区;够大够用10年;交通便利;厂址位于百年一遇洪水现标高以上并在长远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

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技术原则要点:(1)厂(场)址选择;(2)全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关注营运期;(3)全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包括收集、运输、贮存、预处理、处置,不得产生二次污染;(4)必须有环境风险评价;(5)充分重视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当代文学2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伤痕文学 在七八十年代,“文革”是中国人无法回避的事件,也是作家思考表达的焦点。由此产生了伤痕文学,无情地揭露了文革造成的社会问题,极力伸张人道精神,努力恢复人在文学创作中的主体地位。伤痕文学是新时期最先出现的文学创作潮流。 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是略晚于伤痕文学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它是伤痕文学在社会内容上的扩展和深化。它把个人命运与社会历史道路的曲折过程联系起来,深刻揭示建国以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改革文学 改革文学是以社会政治经济的改革为题材的作品。因为长期存在的弊端和不能忍受的落后状况,使人们在反思的同时迫切要求实行改革。所以改革文学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是与“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相继出现的文学现象。 元小说“元小说”就是有意暴露叙事行为或者虚构性的小说。由于马原的小说 而引起注意。 全景式报告文学是在中长篇报告文学或系列报告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犹如某一专题的小型百科全书,以其视野开阔、信息量大、现象剖析渗透等特点引起读者重视。以钱刚、李延国的作品为代表 文化散文源于贾平凹在1992年首次提出的大散文。这类散文多以对历史文化 的反思和对人类生命意义的求索为主要内容。以文化氛围的宏大和思想意蕴的恣肆为特征。呈现出深邃、阳刚、博大、沉雄的气概。以余秋雨、马丽华为代表。 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与作者作家自发的写 作,明确提出来自1989年《钟山》杂志的卷首语。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代表作家有方方、池莉、苏童、刘恒等。 新历史小说最早可追溯到80年代中后期,以新历史主义为其主要历史观的 文学形式。是先锋小说或新写实小说中诸多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观念在关于历史的文学叙述中的投射。代表作家苏童、刘震云、叶兆言 朦胧诗派又称“新诗潮”诗歌。因其在艺术形式上采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 不透明性和多义性。以舒婷、北岛、顾城、梁小斌、杨炼、江河、食指、芒克、多多等为代表。朦胧诗孕育于文革中的地下文学,1980年前后,朦胧诗迅速成为一股诗歌潮流,产生巨大影响 新潮小说又称先锋小说,出现于80年代前期。其创作的核心观念是表现自我,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

名词解释 美感在审美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观念。是美感产生的根源。当客观事物的美与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念相符合,于是产生了美的感受与感动,既有感官的快适,又有理性的满足,整个身心都感到愉悦,这就是美感。 艺术典型在作品中,艺术典型就是高度典型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它一方面以非常鲜明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的集中的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 艺术发展的自律性:艺术发展的自律性就是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从艺术的纵向发展来看,艺术发展的昨天今天明天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艺术发展的继承与革新;第二,从艺术的横向联系来看,不同民族艺术之间以及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之间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多民族艺术的借鉴与创造,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Δ什么是艺术灵感艺术灵感就是大脑皮质兴奋中心的神经细胞,经过一段长时间的高度自 觉和异常紧张的苦思冥想寻求急需要的信息材料之后,调动其所有的脑细胞的警觉性,特别是调动起了习惯无意识和本能无意识心里活动的积极性,因而在习惯无意识同本能无意识心理活动中,突然发现了所急需的信息而产生了顿悟。 Δ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 方面行进或相类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在艺术领域中出现的新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的一股潮流。 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它是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更为深刻也更为本质的反映出时代,民族及艺术家个人精神气质,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理想等内在特征的外部印记。风格的形成是时代,民族和艺术家在艺术上超越了幼稚阶段,摆脱了各种模式化的束缚,从而趋向成熟的标志。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就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这种“情”和“境”不是分离的,而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境中有情,情中有境。意境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熔铸的产物,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简答题 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空间与实体统一,空间与技术结合,风格性与象征性 为什么说生产劳动实践是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1)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2)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与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展创造了第一个必要的条件(3)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的条件(4)生产劳动时间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原因 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1)艺术发生的上限——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2)“准艺术”的发生(3)“准艺术”的繁荣(4)“准艺术”的衰落与艺术的发生 为什么说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第一,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第二,经济决定艺术的性质。第三,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第四,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联系在于:凡是世界的,都是民

语言学名词解释整理

Morphology 形态学,研究词的内部结构和构造规则 如colorful,由color和-ful两部分构成,由此概括出一条规则:名词词尾加上-ful可构成形容词 Morpheme, 语素,不能再简化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如boys,由boy和-s构成 Morph 语素的具体形态 Allomorph 语素变体 英文单词illogical,imbalance,irregular和inactive有着共同的语素in-。换句话说,im-,ir-是语素in-的变体。 Free morphemes 能单独出现,独立构词的语素称为自由语素。如work,boy Bound morphemes 不能独立出现,必须附着在其他语素后才能构词的语素。如distempered中,dis-和-ed是黏着语素,temper是自由语素 Bound roots 不能独立出现,只能被词缀附着后出现 如refer中的-fer,consist中的-sist Content morphemes 包含语义内容的语素(包含简单词和能改变词根意义的词缀),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如work Function morphemes 通过联系一个句子中的其他词提供语法功能的语素 如介词、连词、冠词 at,for,a,but Inflectional 曲折,生成同一语素的不同形式 -s,-‘s,-ing,-en,-er,-est,-s Derivational 派生,生成新词,通常可以改变词汇意义 Cat,caty Compounding合成 如Girlfriend Reduplication 重复 Abbreviation or shortening 简写 Blending 混合 Motor+hotel=motel Breakfast+lunch=brunch Alternation Man men Suppletion不规则 Go went Syntax句法

马原名词解释汇总(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最新版》名词解释汇总(大全) 1.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充实、丰富和发展。 2.物质: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主要是从事物的内在矛盾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宇宙间任何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相互对立的两个基本方面,他们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又相互冲突和相互斗争。事物内部的矛盾的对立面之间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向前发展。事物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拓展: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 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内部两个方面既统一、又对立的关系。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的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相互联系。认识事物必须在矛盾的对立性中把握同一性,在矛盾的同一性中把握对立性。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对立是同一中的对立,对立和同一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属性,但二者又相互联系,不能分离。没有对立就没有同一,同样,没有同一也就没有对立。对立和同一作为两种相反的属性,失去其中任何一种,事物就不成其为事物。同一之所以不能脱离对立而存在,这是因为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差别和对立中的同一;对立之所以不能脱离同一而存在,这是因为对立是统一体内的对立,如果对立面之间没有了联系,毫不相干,也就谈不上对立。脱离对立的同一是绝对的同一,脱离同一的对立是绝对的对立,这在现实中都是不存在的。 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它贯穿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矛盾的同一性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事物的运动与发展是矛盾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的辩证统一。 (4)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由事物内部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引起的。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结合,不仅是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本质联系,而且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1

一、名词解释 1.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来自解放区和国统区的文学艺术工作者出席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先后讲话。最后,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学术界的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又成立了全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完成了文艺工作者、作家的组织化。这个大会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新的一页,是中国当代文学历史的伟大开端。 2.1958年“两结合”创作方法:1958年3月,毛泽东提出“两结合”(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内容应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第三次文代会认为“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应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学“最好的创作方法”,“不只适用于文艺创作,也适用于文艺批评。” 3.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文学创作的方法之一,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保证艺术创作有特殊的可能性去发挥创造的主动性,去选择各式各样的形式、风格和体裁。 4.第二次文代会:1953年9月23日至10月6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更名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郭沫若。会议期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会议代表。第二次文代会对建国四年来的文艺工作做出了总结;确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未来中国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的最高准则。 5.百花文学:1956年和1957年上半年,文学思想和创作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革。这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中,是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在中国,毛泽东在1956年5月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给潜在于各个领域的强大的变革要求以推动和支持。文学界遂出现了突破僵化教条的、类似于当时苏联文学的那种"解冻",在1956年和1957年上半年,各地文学刊物纷纷发表在思想、艺术上得探索性作品,它们或者在题材、主题上有新意,或者提供了新的观点和表达方式。文学界将这些文学作品称之为“百花文学”。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宗璞《红豆》、郭小川《一个和八个》、《在桥梁工地上》等 6.《红豆》:《红豆》通过写1949年某教会大学的大学生江玫与齐虹由于生活态度和政治立场的分歧而导致的爱情悲剧。讲述了一个在时代巨变面前的知识分子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故事,表现了知识分子在人生十字路口进行选择的艰难和选择成功的欢乐。思想和艺术贡献:知识分子的主题;人物塑造没有观念化的痕迹;诗意化的意境和散文化的笔法;倒叙的手法。 7.历史剧:以历史人物或事件为题材的戏剧。不论何种戏剧形式或剧种,都可以运用历史人物和事件来展示情节,创作故事。在历史剧的创作中,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强调历史的真实性,要求言必有据,事皆可证,这样就容易妨碍作者的创造性,戏剧效果不强;一种是只取一点历史因由,随意创造,这样又缺乏历史真实感。五六十年代历史剧的创作,涉及话剧、京剧、昆曲等多种戏剧样式。以话剧而言,数量约在20部之间。它们的作者主要是老一代的剧作家,如郭沫若、田汉、曹禺等。这些作家在处理他们所不熟悉的现实生活题材时,往往生硬而捉襟见肘;比较而言,“历史”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想象空间。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总结(必考)

一、名词解释(12分) 1.艺术创作:是艺术的“生产阶段”,它是创作主体(作家、艺 术家)对创作客体( 社会生活) 能动反映的过程 2.艺术作品:是艺术生产的“产品”。 3.艺术鉴赏:是艺术的“消费阶段”,它是欣赏主体(读者、观众、 听众)和欣赏客体(艺术品)之间相互作用并得到艺术享受的过程。 4.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 与鲜明的艺术特色。1. 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 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 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如绘 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 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1. 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2. 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3. 现代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的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它的基本特征是: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

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4. 艺术风格:简单地说,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审美需求和艺术追求。 5.艺术意境: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6.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X、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艺术家群体。艺术流派是多种多样的。它是艺术不断发展、多样化与繁荣的表现。 1、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在艺术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规律作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观念中的艺术形象。 2、基形意象:是客观具体事物最基础的局部形态在人脑中经过想象加工形成的局部意象。 3、艺术风格:体现艺术家成熟而稳定的艺术特征的代表性面貌。 4、艺术直觉: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直接迅捷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5、艺术心理定势:是指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 6、艺术思维:艺术思维就是主要利用形象思维来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意象并最终物化为艺术形象(作品)的思维活动。

语言学的名词解释

序论部分 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从方法上分为历史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描写语言学;从研究对象上可分为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19C 初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 历史语言学:用历史的方法来考察语言的历史演变、研究它的变化规律的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的语言学。表层结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的依存性(强制性):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但一经社会约定俗成后,音义之间就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不得任意更改。 语言层级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可分为二层——底层是一套音位和由音位组成的音节,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部分;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词素,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词,是造句材料;第三级是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指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语言结构的体系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不能爆发突变。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语言结构体系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即词汇、语义、语音、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词汇、语义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最慢。组合关系: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前后相继的关系。语言单位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继,好像一根链条,一环扣着一环,处于这个组合链中的两个符号或符号序列之间的关系就叫组合关系。如:主谓、动宾等都是具体的组合关系类型。 聚合关系:在线性序列的某一结构位置上语言成分之间相互替换的关系。在同一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的语言单位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在这个线性序列中,每一个语言单位都占有一个特定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它可以被其他语言单位替换下来,犹如一根链条,某一环可以被另一环替换下来,从而形成一根新的链条。 语言习得性:是指虽然人类先天就具有潜在的语言能力,但要掌握一门语言,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没有现实的语言环境,不能掌握任何一种语言。 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发音能力的结合,即,掌握语言需要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代表着事物,可以让我们通过它来推知事物。如:炊烟代表人家。语音部分语音:即语言的声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一定的意义,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依靠语音来实现其社会交际功能。 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分为元音和辅音。 国际音标:由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年制定的一套记音符号,它根据“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的原则,主要使用拉丁字母和各种变形符号,是国际上通用的记音符号。语音的生理属性:指语音的动力、发音体和发音方法。 语音的物理属性:是指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振动,从而使周围的空气也发生振动,形成音波,音波传入人耳,使鼓膜发生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于是人们产生了声音的感觉。语音的物理属性包括音高、音长、音重、音质。 语音的社会属性:指同一个音素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执行不同的交际功能,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汉语的声调。音重:指声音的强弱,取决于振幅,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语音的强弱与气流量的大小和发

马原名词解释最新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最新版》名词解释汇总(大全) 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充实、丰富和发展。 2.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主要是从事物的内在矛盾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宇宙间任何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相互对立的两个基本方面,他们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又相互冲突和相互斗争。事物内部的矛盾的对立面之间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向前发展。事物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拓展: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内部两个方面既统一、又对立的关系。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的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相互联系。认识事物必须在矛盾的对立性中把握同一性,在矛盾的同一性中把握对立性。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对立是同一中的对立,对立和同一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属性,但二者又相互联系,不能分离。没有对立就没有同一,同样,没有同一也就没有对立。对立和同一作为两种相反的属性,失去其中任何一种,事物就不成其为事物。同一之所以不能脱离对立而存在,这是因为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差别和对立中的同一;对立之所以不能脱离同一而存在,这是因为对立是统一体内的对立,如果对立面之间没有了联系,毫不相干,也就谈不上对立。脱离对立的同一是绝对的同一,脱离同一的对立是绝对的对立,这在现实中都是不存在的。 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它贯穿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矛盾的同一性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事物的运动与发展是矛盾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的辩证统一。 (4)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由事物内部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引起的。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结合,不仅是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本质联系,而且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一,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在二者的相互结合中实现的。

现当代名词解释

名解 1,朦胧诗 朦胧诗是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朔,芒克,食指,多多,梁小斌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它孕育于“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当时食指,芒克,多多等在“文革”中就已经开始新的探索,他们的诗以手抄形式流传。朦胧诗的思想核心是对人的自我价值的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心灵奥秘的探险。朦胧诗的审美艺术特征是:①打破现实主义审美模式,由写实转向写意,由具体转向抽象,由物象转向意象,由明晰转向模糊,不再侧重一个场景,一个过程的具体描摹和对一种政治情绪的表现或“升华”,而是重于表现多变,曲折和复杂的主体世界②主体的多义性和情感的多向性代替了过去的平面的状态,在结构上实现了真正的“自由”,即外在的形式完全决定于内在情绪的节奏,特征与状态③采用近似于早期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运用象征,通感,抽象词与具象词的巧妙搭配和超现实想象等多种艺术手法,使意象叠合,寓于暗示性。北岛《回答》,《宣告》,《迷途》《一切》,舒婷《致橡树》《双栀船》《会唱歌的鸢尾花》,顾城《一代人》《远和近》《我是个任性的孩子》,江河《纪念碑》,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杨朔《大雁塔》 2,政治抒情诗(特点,局限性,作家,代表作) 特点:①“诗人”会以“阶级”的代言者的身份出现,来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应,这种评述和反应一般说来不可能出现多种视角和声音,因为其精神上的“资深”,来自当时对现实历史所作的统一叙述②在诗体形态上,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的结合,即“实际上是抽象的思想,抽象的概念,但用了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③政治抒情诗一般都是长诗,通常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是所要表现的观念和情绪进行渲染,铺陈,讲求节奏鲜明,声韵铿锵。 郭小川《望星空》,诗集《投入火热的斗争》,叙事诗集《将军三部曲》,《致大海》《白雪的赞歌》《深深地山谷》,贺敬之《东风万里》《十年颂歌》,诗集《放歌集》 局限性: 3.第一次文代会(时间,地点,意义,内容) 1949,4,2在北平,由郭沫若提议召开, 意义:①第一次文代会实现了党对文学的全面领导,确立了新生政权与文学艺术家之间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②确立了以毛泽东“讲话”为新中国文艺的总方针③确立了今后文学的总方向,为工农兵服务④成立了一个组织:文联(中华全国文学艺术联合会),会后成立下属协会(作家协会,戏剧家协会) 内容:周扬总结解放区文艺运动,作题为《新的人民的文艺》的报告,矛盾总结国统区文艺运动,作题为《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的报告。会议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矛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联)。 4.新写实小说的特点 原生态: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 ●理性批判精神的缺席:表现现实生活的荒诞、丑恶、灰暗或无奈,创作主体往往对现实 采取一种无奈的认同态度,缺少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 ●“零度”叙述:大多采用客观化的叙述态度,是一种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

名词解释 艺术概论

一、名词解释 1.艺术作品的内容 【答案】艺术作品的内容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动的生活和情感内涵。艺术作品的内容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是艺术家在意识中创造出来的,具有精神性的内涵。艺术作品的内容不是抽象的概括说明,而是题材、主题、情节、环境等因素融会而成的具体、生动、完整的展示,主要由题材和主题两种因素构成。 2.艺术作品的形式 【答案】艺术作品的形式是艺术作品内容的具体存在方式,主要指结构、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类型体裁等。艺术作品的形式一般可分为艺术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形式两部分。其内部联系包括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方式,主要指结构;其外部表现形式即借以传达内容的手段和方式,包括艺术媒介、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 3.圆雕 【答案】圆雕是艺术形象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小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圆雕又称浑雕。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圆雕具有生动、真、 传神的特点。 4.艺术鉴赏 【答案】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力求获得多元审美价值的积极能动的欣赏和再创造活动。艺术鉴赏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艺术鉴赏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严格来说,没有艺术鉴赏,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而艺术鉴赏又是其他一切艺术接受方式如艺术批评、艺术史研究的基础。 5.格调 【答案】格调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集中体现。格调有高下雅俗之分。格调高雅的作品一般说具有健康的内容、深刻的思想,赋予生活以新的意义,还体现出艺术家的独立人格和严肃认真对待社会、人生与自我的态度。独特的艺术风貌只有与崇高的格调统一起来,才能产生优秀的艺术作品。格调高低与艺术作品的种类无关。格调高低不仅在于表现什么,也在于怎样表现。 6.审美态度 【答案】审美态度是指对艺术作品采取的一种无功利、超利害的观赏态度。审美态度不仅是一种接受方式,而且是一种审美能力。在艺术鉴赏过程的准备阶段,审美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接受者能否在具体的接受过程中从艺术的、审美的角度与艺术作品交流和对话的心理基础。审美态度必然带有个人的思想、人生态度,不是绝对超然的。 7.多元决定论 【答案】多元决定论是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的观点。多元决定论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著名的芬兰艺术学家希尔恩认为,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现象,因此,研究艺术的起源必须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才能真正揭示艺术起源的奥秘。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8.互动性

马原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3. 方法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10.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14.意识:自然界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20.实践: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实践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中介,是自在世界向人类世界转化的基础。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27.联系:事物或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28.发展:事物从低级向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的最本质含义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5.规律:事物发展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8.矛盾: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两个方面的对立和统一及其相互关系。 46.反映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观点。它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根本前提出发,明确指出客观世界是认识的源泉,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人的认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反映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

51.真理: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57.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中的精神现象及其过程,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也包括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55.价值:客体以自身的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用关系。价值是主体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68.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道德、哲学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等设施。前者叫思想或观念上层建筑,后者叫政治上层建筑。 62.生产力: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哲学范畴,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由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大要素构成,其中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程度的测量器和指示器,是生产力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和集中体现。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63.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从静态上看,生产关系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所构成,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从动态上看,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了生产关系,其中,生产这一环节居于主导地位。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全(现当代)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 新青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人的文学": 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双簧信: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6. 艺术流派:在一定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艺术家群体。 19.艺术风格: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7. 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20.艺术语言:指任何一们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赌局饿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叫艺术语言。 2. 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5. 艺术意境: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9. 意境: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14。蒙太奇:原为建筑学用语,意为装配、组合、构成等,在影视艺术中,这一术语被用来指画面、镜头和声音的组织结构方式。包含三层含义:一、从技术层面上讲,蒙太奇就是剪辑;二、从艺术层面上讲,蒙太奇是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事方式;三、从美学层面上讲,它是影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创作方法。 29、什么是艺术意象? 艺术意象,是艺术主体的审美认知和审美情愫与客体物象实现化合的心理形态,同时也氤氲于这种心理形态的物态化表现之中。艺术意象是主体艺术思维及其情感活动的结果,是凝结了主体生命意识和审美理想的感性显现。 11、什么是灵感? 灵感或灵感思维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质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显意识和潜意识的相互作用,产生出新概念和新意象的顿悟式和突发性的思维方式。灵感思维具有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等特点。 2、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的内容,指的是经过艺术家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过的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和内部主观世界。其构成因素包括题材、主题、人物、情感、环境等诸因素,其中最为主要的构成因素是题材和主题。 3、什么是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是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科学活动

现当代名词解释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有考南师大文学院的请联系qq:309875834 (现代部分) 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并提出“八事主张”:“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话;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以进化论的眼光断定白话文为中国文化之正宗,并旗帜鲜明的反对拟古主义和摹仿主义。 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章《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到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到愚昧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通俗的社会文学。”这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提出文学改革的主张,态度比胡适更为坚决。 1918年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一文,提出新文学应是“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他所谓的“人的文学”,是以合乎人性的人的灵肉一致的生活为文学。周作人的“人的文学”的主张,对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理论建设和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指的是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又名礼拜六派(因鸳鸯蝴蝶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而得名),始于20世纪初,1912—1917年为其繁盛期,直至1949年才基本消失。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小说新报》、《小说大观》等。文学主张是把小说作为“游戏”和“消遣”的工具。这一类文学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总体特征是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代表作品有:徐枕亚《玉梨魂》、李涵秋《广陵潮》、包天笑《上海春秋》等。 其主流为言情小说,有坏的支流如黑幕小说等。鸳鸯蝴蝶派小说内容多为才子佳人恋爱婚姻,接触到婚姻制度不合理,但又常囿于礼教。其中好的有一定社会、艺术价值,但也有许多作品以营利为目的而粗制滥造。这一流派在小说形式、技巧方面有承前启后作用。文学研究会对其游戏、消遣的文学观进行过批判。 1921年1月,于北京成立。代表人物:周作人、郑振铎、茅盾(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叶圣陶)、朱自清、冰心、庐隐、俞平伯、老舍、丰子恺等。《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还编印了《文学旬刊》及《诗》、《戏剧》月刊等刊物。 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信仰:“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以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为其主要倾向;文学研究会倡导和创作的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一时;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以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著居多。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 1. 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2. 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3. 现代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的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它的基本特征是: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4. 艺术风格:简单地说,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审美需求和艺术追求。 5.艺术意境: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6. 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艺术家群体。艺术流派是多种多样的。它是艺术不断发展、多样化与繁荣的表现。 7.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8.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雕塑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9.意境: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意境”追求天然之美,追求纯真之美,追求朴素之美,归结为一种自然天真的审美趣味,对于中国传统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简答题 1.如何理解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统一、互相包容、互相转化的关系。两者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不可想象会存在没有内容的形式和没有形式的内容。所以也不存在只有形式或只有内容的艺术作品。“如果形式是内容的表现,它必和内容紧密的联系着,你要想把它从内容分出来,那就意味着消灭了内容;反过来,你要想把内容从形式分出来,那就等于消灭了形式。”另外形式是内容的外观,形式不佳,肯定会影响对内容的鉴赏。所以,在接受活动中,从这一意义上说,艺术形式确是具有先行性的,而且也是有决定性的,另外,从接受角度来看美术,电影,音乐等作品它们的形式本身就是内容,就是说这些作品形式不但体现了作品的内容,同时它们也决定了自身的内容。已完成的作品中,内容与形式是紧密结合的,成为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P -398】 2.简述道德、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1)艺术与道德:有些艺术作品能体现一定时代的道德准则,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内在意蕴等表现出来。艺术家的道德观也会影响他的艺术创作。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网搜】同时,道德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艺术创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道德观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既然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艺术作品当然就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因而在描写和表现人们的道德面貌与道德生活时,必然融入艺术家个人的道德评价和道德判断。(2)宗教对艺术:第一,表现在艺术被宗教用来宣扬和传播自身,同时宗教也为艺术提供了自身的题材与内容。其次,在某些方面宗教对艺术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第三,表现在宗教具有阻碍艺术发展的作用。它把艺术限定于宗教所规定的范围和式样中,以理论的形式影响了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活动,在一定程序上阻碍着艺术的发展 3.艺术接受的社会环节有哪些?【P448】 艺术展览馆新闻媒介艺术出版社艺术博物馆艺术市场艺术院校 4.辨析艺术作品的格调与品位。 (一)格调是艺术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属性,它既与作品的风格和意境、形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又有自身特定的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