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案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案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案

第一周 8.28——9.3

教学内容:

黑暗岁月苦难多

教学目标:

1、以学习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历史事实,渗透基础知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2、巧用多媒体手段来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学生养成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强烈意识。明史。

教学重点:

以学习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历史事实,渗透基础知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教学难点:

巧用多媒体手段来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学生养成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强烈意识。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新课

阅读角:“血泪树”下的控诉

A、1951 年 12 月 15 日,伊宁县吐鲁番的农民参加了人民政府召开的公审大会。在那颗被叫作“血泪树”的老榆树下,他们控诉了大恶霸地主买苏木压迫、剥削人民的罪行,目睹了人民政府对他的依法惩罚......

B、让学生通过阅读角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当时的农民在地主恶霸的奴役和剥削下,吃不饱、穿不暖,没有欢笑,没有歌声,过着暗无天日的苦难生活。

(自己家人的情况是学生最熟悉的,从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入手引入新课。)

C、让学生通过阅读角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当时生活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了解家人的童年生活。

思考题

1、查找资料,了解一下新中国成立前,广大农民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岁月?

2、小组汇报交流查阅资料的内容。

探究窗:达翰尔老人抚今追昔

让学生通过达翰尔老人抚今追昔及新疆农村新旧面貌图对比出改革开放后新疆的变化。

活动园:

A、你看过电视剧《阿娜尔罕》吗?

B、你知道在那个年代他们都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吗?

小结:搜索一下相关故事,给大家讲讲吧。

A、看看现在自己都拥有些什么?

B、比比现在的生活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C、自己的用品与以前有什么不同?

D、同桌互相展示自己的照片,看看现在的自己和以前有什么变化?

E、小组间互相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广大农民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岁月? 板书设计:

黑暗岁月苦难多

教学反思::::::::

第二周 9.4——9.10

教学内容: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教学目标:

1、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2、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3、教育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教学难点: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跟唱。

这首歌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集体朗读歌词

(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2、说一说,你知道我们新疆的少数民族吗?

(满族、哈萨克、蒙古族、锡伯、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族、回族等)

3、朗读:中华民族歌

这么大的一个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呢?了解中华民族的五十六个民族的种类。

4、读一读:五十六个兄弟民族是一家

想一想: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是全国的百分之几?少数民族呢?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居住在祖国的那些地方?

5、尽管少数民族人数较少,但在2000多名全国人民代表中各民族都有一定的名额,这说明了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管理国家事务,共建美好家园。

6、我国各民族团结友好的关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各民族的团结友好是我国的一项传统美德。

昭君出塞: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湖北省和亲使者——王昭君,王昭君已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团结融合的代表;昭君墓也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民族友好的历史。

文成公主入藏:青藏高原的吐蕃族首领松赞干布和唐朝的文成公主为促进西藏的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

三、说说我国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A、5个自治区、30自治州、120自治县、1173个自治乡。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

西藏自治区拉萨

B、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家乡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

板书设计: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教学反思::::::::第三周 9.11——9.1

教学内容:

人民翻身迎解放

教学目标:

1、了解新疆各组人民欢迎解放军进驻新疆。军民共同欢庆新疆解放。

2、阅读《探究窗》中投豆选干部。理解疏勒县一区一乡当时的选举方式。

3、让学生体会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新疆,给新疆带来了和平与安宁,受到了新疆人民的热烈拥护的喜悦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新疆各族人民欢迎解放军进驻新疆。

教学难点:

理解新疆各族人民欢迎解放军进驻新疆,军民共同欢庆新疆解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新课

阅读角:打起手鼓唱起歌

A、学生自读《打起手鼓唱起歌》,再说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主要内容是什么?

B、教师进行讲解,请学生说说

思考题:新疆人民为什么热烈欢迎人民解放军进新疆?

A、学生阅读

B 、感悟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新疆,给新疆带来了和平与安宁,受到了新疆人民的热烈拥护。

探究窗:《投豆选干部》

学生阅读,理解疏勒县一区一乡的选举

活动园:《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

学生阅读,了解第三十四调规定内容

三、引申与探究

A、除书上讲的故事,回家上网查阅新疆各族人民欢迎解放军进驻新疆和军民共同欢庆新疆解放的资料,标记在书上。

板书设计:

人民翻身迎解放

教学反思::::

::::

第四周 9.18——9.24

教学内容:辽阔美丽的民族地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而且拥有富饶土地和丰富的宝藏。

2、了解各民族居住的自然风光,有名吃、旅游胜地。

教学重点:

了解辽阔美丽的民族地区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地方特色。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祖国各地都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有名吃旅游胜地,而且拥有富饶土地和丰富的宝藏。让我们一起去走访这些辽阔美丽的地方。

2、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旅游胜地?

3、你游览过哪些地方?

师小结:在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有许多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

如:湖南的张家界贵州的黄果树瀑布

四川的九寨沟云南的西双版纳

吉林长白山的天池青海的青海湖及鸟岛

新疆吐鲁番的千佛洞

4、观看这些旅游胜地的优美风景图片。

5、欣赏学过的课文《桂林山水》片段。

谈话: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这里生活着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他们共同建设着这座著名的风景城市。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因此赢得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名。

欣赏名句: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来没看见过漓江这

样的水。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6、你能说出下面的旅游胜地在哪个省或自治区吗?试着连一连。

连一连:

长春新疆

天池四川

张家界西藏

火焰山吉林

九寨沟湖南

板书设计:

辽阔美丽的民族地区

教学反思::::::::

第五周 9.25——10.1

教学内容:

社会主义新道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农民分得土地的情况和土地改革给新疆广大农民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2、让学生事先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再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什么是“减租反霸”和“土地改革”。

3、激发学生对新疆历史变化的兴趣,懂得珍惜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情感。教学重点:

1、了解新疆人民翻身迎解放,并走上了社会主义新道路。

2、激发学生新疆历史变化的兴趣,懂得珍惜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的情感。教学难点:

使学生了解翻身农民把歌唱的历程及土地改革给新疆广大农民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并体会其变化的过程。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新课

阅读角:农民分上了土地

A、请生说说你所了解的土地分配制度。

B、阅读课本,看第 10 、11页图片,了解农民如何分上了土地。

C、知道农民分土地的由来。

D、让学生先有所了解再进一步了解,教师根据学生自学交流情况讲解。

思考题:土地改革给新疆广大农民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

A、土地改革给新疆广大农民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

B、小组讨论,说一说

探究窗:了解什么是“减租反霸”和“土地改革”

A、学生阅读,教师讲解

B、了解改革的变化以及什么是“减租反霸”和“土地改革”。

C、简述电影《阿娜尔罕》情节

1949年,正当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候,在我国西北边远的南疆却仍像一池死水,黑暗势力依旧重重地压在人民头上。在南疆古老的喀什县的一个农村里,大地主乌斯满用威逼利诱的办法霸占贫农斯地克的女儿阿娜尔罕。在举行婚礼的夜晚,阿娜尔罕不愿忍受凌辱,抗婚逃跑未遂。结果反被乌斯满打得奄奄一息,扔在了马棚里。长工库尔班同情阿娜尔罕的遭遇,帮助她逃出虎口。这时解放军进疆的消息频频传来,乌斯满和披着宗教外衣的反革命分子依明卡仔勾结,摇身一变为宗教界人士,俨然是一个道貌岸然的卡仔阿訇了。他为了笼络人心,伪装愿意解除同阿娜尔罕的婚约,另一方面对库尔班放走阿娜尔罕也不追究。村里的富裕中农买买提很早就垂涎着阿娜尔罕,这时乘乌斯满解除婚约的机会,急忙到斯地克家来求婚。但是阿娜尔罕的心已深深爱着救过她的库尔班了,买买提只得拿着聘礼失望地离开阿娜尔罕。由于乌斯满怀恨在心,阿娜尔罕和库尔班不得不远离家乡,双双来到一望无垠的戈壁滩上,面对着红柳沙丘举行婚礼。然而荒凉的沙漠毕竟不能长此生活下去,阿娜尔罕又怀了孩子,他们的生活境遇越来越糟糕。1950年南疆终于和平解放,阿娜尔罕和库尔班又回到了家乡。但是乌斯满的势力仍然控制着这块地方,他利用宗教势力把叛教徒的罪名强加在阿娜尔罕和库尔班的身上,尽管进步阿訇玉素甫反对他这种借宗教来报私仇的卑劣行为,但是他仍不顾一切地把阿娜尔罕和库尔班活活分离。阿娜尔罕听到库尔班下落不明的消息后,跳入涝巴,被买买提救起。买买提乘机再次向阿娜尔罕求婚,然而阿娜尔罕一心怀念库尔班,拒绝了买买提的要求,于是她一直被锁在买买提的果园里,和外界断绝了联系。这时正好张杰领着减租减息工作队

来到这个村子,群众沸腾的情绪越过果园的围墙感染了阿娜尔罕的心,阿娜尔罕冲出了果园,在斗霸会上揭露了乌斯满伪善的嘴脸。乌斯满急忙利用宗教的力量来转移群众的注意力,又唆使买买提拉住阿娜尔罕的后腿。正巧这时库尔班也回到本村来担任工作队长,他经过党的几年培养,已经是一个干部了。库尔班同阿娜尔罕的重逢,使乌斯满胆战心惊,于是他唆使买买提的母亲造谣,并到工作队闹事,说工作队的库尔班抢走了她的儿媳妇。然后乌斯满又指使司马仪谋杀买买提,最后嫁祸于库尔班。一时是非混淆,乌斯满的气焰又高涨起来。但是邪不压正,在党和毛主席光辉的民族政策照耀下,工作队领导群众终于战胜了披着宗教外衣隐藏在伊斯兰教内部进行反革命活动的敌人。张杰团结广大群众,争取宗教界的爱国进步力量。在铁证如山的罪证面前,乌斯满等反革命分子不得不低头认罪,得到了应有的惩罚。阿娜尔罕和库尔班经过重重波折,终于同新疆各族人民一起,获得了真正幸福自由的生活。

活动园

A、收集新疆和平解放前后人民生活变化的图片资料,和同学交流

B、做一份小报或观看电影《阿娜尔罕》

板书设计:

社会主义新道路

教学反思::::::::

第六周 10.2——10.8

教学内容:

辽阔美丽的民族地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而且拥有富饶土地和丰富的宝藏。

2、了解各民族居住的自然风光,有名吃、旅游胜地。

教学重点:

了解辽阔美丽的民族地区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地方特色。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新课。

谈话:我国民族地区不仅有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还有肥沃的土地、辽阔的草原、广袤的森林、奔腾的江河、丰富的物产,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这些美丽的少数民族地区,去寻找祖国的宝藏。

2、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农作物和名贵的水果?

A小组内进行交流。

B指名说一说。

教师小结:新疆、宁夏、内蒙古及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土地肥沃,勤劳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种植了小麦、水稻、棉花、油料、蔬菜等农作物,那里还盛产着哈密瓜、芒果、香蕉、荔枝、菠萝、柠檬等各种名贵的水果。特别是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种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如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

3、为什么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经济作物生长在南方,而北方盛产牛、羊、马?这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A让学生独立思考。

B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C指名说一说。

教师小结:

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种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如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

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在辽阔的草原,那里盛产牛、羊、马。

让学生从南北方的气候特点了解这一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些南北方的气候特点。

板书设计:

辽阔美丽的民族地区

教学反思::::::::

第七周 10.9——10.15

教学内容:

和平解放迎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后新疆经济发展状况。

2、让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新疆各经济发展的状况。

3、让学生体会新中国成立后,新疆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兴起了农业、工业和各项事业的建设高潮。

教学重点:

理解新疆经济发展的状况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新疆解放前后经济建设发展状况的了解,从而展示家乡的巨大变化。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新课

《阅读角》兰新铁路的修建——见证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A、阅读后请学生说说兰新铁路的修建的历史过程

B、兰新铁路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什么便利?

思考题:算一算,现在库尔班大叔去北京有几种方式可以到达?各需要几天?

A、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兰新铁路的修建给新疆人民带来的便利,感受新疆经济的发展状况。

B、和同学一起交流新疆和平解放后经济的发展状况

探究窗:新中国成立前后新疆经济发展状况

A、从书中找到有理数据进行对比

B、观看图片说一说自己身边的变化

活动园:收集资料和同学们一起交流新疆和平解放后经济的发展状况

板书设计:

和平解放迎发展

教学反思::::::

::

第八周 10.16——10.22

教学内容:

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同努力,发展着祖国的文化。

2、相互了解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各民族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

教学难点:

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师谈话:

我国是一个多民主的大家庭,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同努力,发展着祖国的经济和文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各民族多种多样的语言和文字。

2、阅读与思考

A、瑶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本民族的语言------瑶语。

B瑶族的语言大致分为哪四种?他们只会说本民族的语言吗?

C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派代表发言。大

D、评议总结:瑶族的语言大致分为四种,勉语、布努语、拉珈语、炳多语。瑶族同胞具有语言天赋,他们不仅讲本民族的语言,还会讲周围其他民族的语言。瑶族同胞的语言才能,有利于他们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更好地发展瑶族的文化。

3、说一说本班的民族,并学几句简单的问候语

4、汉族的兄弟姐妹使用汉语来交流,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而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大都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他们使用语言的情况有哪些呢?我们共同来讨论。

5、多民族多种语言

A、哪种语言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B、我国有56个民族,他们都只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吗?

C、哪些少数民族除了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外,还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

D、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使用着多少种语言和文字?

教师讲解:29个民族共使用54种文字。藏、彝、蒙古、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朝鲜、傣等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字,有的文字如藏文、彝文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

板书设计:

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

教学反思::::::::

第九周 10.23——10.29

教学内容:

改革开放添活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改革开放前后新疆社会的大变化。

2、了解改革开放后所在家乡的巨大发展变化。

教学重点:

从数字看新疆的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的发展

教学难点:

从数字看新疆的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的发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新课

阅读角:地图的记忆

1、谈话导入:乌鲁木齐市民刘爷爷特别喜欢收藏地图,他的手上,光乌鲁木齐地图就有近 80 幅,跨越了近 60 多年的历史。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刘爷爷保存的这些珍贵照片

2、观看书中的图片

3、学生小组讨论:先从看图片开始,了解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疆是什么样的?

4、小组汇报解说

5、教师小结:

随着 60 年来的发展,乌鲁木齐的城市设施、功能日臻完善和现代化,乌鲁木齐已成为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

思考题:阅读上述材料后,你有那些感想?

A、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疆的发展

教师谈话: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新疆进入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2、观看书中的图片,了解新疆社会的快速发展。

探究窗:从数字看变化

A、自己阅读书上列举的数字,了解改革开放后,新疆的经济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B、小组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说一说家乡的变化,展示家乡的巨大变化。

C、看图片,了解变化

D、独立看书,了解内容,小组讨论并汇报

活动园:

了解,展示家乡的巨大变化,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板书设计:

改革开放添活力

教学反思::::::::

第十周 10.30——11.5

教学内容:

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

3、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同努力,发展着祖国的文化。

4、相互了解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各民族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

教学难点:

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了解、交流我国丰富的文字

(1)有的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或者基本上不再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比如回族、满族、他们一般都使用汉语。

(2)有的少数民族内部使用着多种语言,如裕固族内部使用东部裕固族语和西部裕固族语两种语言;瑶族内部分别使用勉语、布努语、拉珈语、炳多语四种语言。

(3)有的少数民族还会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如锡伯族除了自己民族的语言,还能用满、维吾尔等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

(4)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使用的语言,约在80种以上。

三、了解有趣的地名:

哈尔滨 ------- 满语,意思是“晒网场”。

齐齐哈尔 -------- 达斡尔语,意思是“天然牧场”。

呼和浩特 -------- 蒙古语,意思是“青色之城”。

包头 -------- 蒙古语,意思是“有鹿的地方”所以也叫“鹿城”。

拉萨 ------- 藏语,意思是“圣地”。

日客则 ------- 藏语,意思是“最好的庄园”。

克拉玛依 -------- 维吾尔语,意思是“黑色的原油”。

四、了解少数民族歌曲,你会连吗?

藏语《壮家娃》

壮语《美丽的夏牧场》

傣语《吉祥三宝》

蒙古语《青春舞曲》

维吾尔语《回来欢度泼水节》

哈萨克《拉萨谣》

五、探究与体验

学一学:

A、你们班里有哪些民族的学生?

B、你会说哪个民族的问候语呢?

C、说一说自己的民族的问候语是什么?

D、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一句其他民族的问候语。

议一议: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除了汉族外,一些少数民族如同回族、满族等一般使用汉语进行交流,而一些少数民族在内部使用本民族的语言。祖国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对方民族的文化和先进技术的时候,大家通过什么方式进行交流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办法?

A、在小组内交流

B、指小组代表说一说。

板书设计:

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

教学反思::::::::

第十一周 11.6——11.12

教学内容:

“一带一路”新机遇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带一路”的意义,知道“一带一路”对新疆的意义。

2、了解“一带一路”的情况并能够理解“一带一路”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了解“一带一路”意义

教学难点:

对“一带一路”意义的理解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新课

阅读角:喀什:从“古城”到“特区”

1、谈话导入新课

2、自由阅读书上 23 页的阅读角,请学生讲讲你所知道的“一带一路”阅读,对喀什进行了解,对“一带一路”进行了解与认知

思考题:说说喀什迎来了哪些发展机遇

1、了解“一带一路”对喀什、新疆以及中国的影响及关系,观看“一带一路”走进喀什的视频

2、教师讲解:“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探究园:“一带一路”将会给新疆的老百姓带来哪些生活变化?

A“一带一路”对我们自身的影响,说明了什么?

B、谈一谈,你所知道的“一带一路”有哪些新机遇

C、一带一路是我国与丝绸之路沿途国家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建合作成果的平台,内容包括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人心相通。

交通:天上地下,百姓出行更快捷。

旅游:左联右通,边境游就像串门。

商贸:一进一出,产品互通选择多。

活动园:

请同学查一查自己所在的地区在“一带一路”路线上的位置,

板书设计:

“一带一路”新机遇

喀什→新疆→中国

教学反思::::::::

第十二周 11.13——11.19

教学内容:

绚丽多彩的服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

2、懂得少数民族同胞每逢春节、过节或喜庆的日子,穿上绚丽的民族服饰手舞足蹈时,更是增添带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服饰风格是民族的重要标志。

教学难点:

会分辨少数民族服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说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楼道排队时看到音乐教室的墙壁上是什么?

他们的服装一样吗?漂亮吗?

你会分辨吗?

前几节课咱们已经了解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从这节课咱们继续了解我国是多彩的中华家园。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懂得少数民族同胞每逢春节、过节或喜庆的日子,穿上绚丽的民族服饰手舞足蹈时,更是增添带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同学们,让咱们一起进入民族百花园,去看看少数民族的服饰!

2、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

A、我国北方的满、蒙古、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少数民族服饰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教师讲解: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寒冷,特别是东北地区,冬季特别长,居住在这里的满、蒙古、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都喜欢穿袍服。

B、我国南方的傣族、景颇族、少数民政之一、布依族等少数民族服饰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教师讲解:我国南方气候温和,少数民族的服饰更是多种多样。男子一般穿对于襟上衣和裤子。妇女穿的裙子飘逸轻盈,各有特色。

C、维吾尔、发萨克、乌兹别克、柯尔克孜等少数民族姐儿们的服饰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教师讲解:西北地区许多少数民族,服饰鲜艳别致。维吾尔族妇女喜欢穿色彩鲜艳的连衣裙、外罩短小的对襟背心。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等民族的服装,与维吾尔族有些相似。

为什么北方少数中国服装款式的民族服饰一般是宽袍大袖、厚实持重,而南方少数民族服饰一般是飘逸轻盈呢?这类不同的风格和什么因素有关系?

教师讲解:北方气候寒冷,南方气候温和,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跟气候独特的地方有关系。

3、探究与体验

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你知道底下图片中展示的是哪一个民族的服饰吗?

比一比:北方少数民族的头饰各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板书设计:

绚丽多彩的服饰

教学反思::::::::

第十三周 11.20——11.26

教学内容:

文物流失文化弱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的观念。

2、了解新疆的文物、文化,知道文物与文化的关系

3、通过观看视频,查阅资料的方法对文物、文化进行一定的了解

教学重点:

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的观念

教学难点:

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新课

导课:新疆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是祖国的一块瑰丽宝地。文化场所、文艺精品、文物保护工程印证新疆文化发展。

阅读角:斯坦因与新疆

A、自读课文,了解斯坦因与新疆,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了解到了什么?

B、只因斯因坦盗走大量新疆文物,致使现在新疆有大部分文物流失在外

思考题:查阅资料,看看解放前新疆还丢失过哪些文物遗产?你能说说原因吗?

教师讲解:新疆各族人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为中国的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由于新中国成立前,贫穷落后,致使大部分文物流失在外。

探究窗:印度的“中国新疆馆”

A、学生自读请学生说说,讲出故事内容

B、让学生对新疆的文物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初步了解斯坦因盗走中国新疆大部分文物。

C、想一想,文物和文化的关系

D、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要怎么做?

活动园: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博物馆借阅书籍,参观走访,了解奇台的文化和文物

教师小结:文物是一个国家历史的象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沉淀,文物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精神资源对我们国家的文物要进行保护,对文化要发扬光大,使我们国家的文化源远流长.

板书设计:

文物流失文化弱

斯坦因→新疆→中国文物文化

教学反思::::::::

第十四周11.27-12.3

教学内容:

风格各异的住房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很多少数民族居住的房子都很有特色。

2、懂得我国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怀。

教学重点:

了解少数民族居住的房子很有特色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人新课

在中华大家庭里,很多少数民族居住的房子都很有特色。我国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让我们走近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的住房,去领略独特的民族风情。

1、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想象我们祖先居住的房子是什么样?

A、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人类早期居住的房子。

师谈话: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我国各民族人民创造出了风格独特、式样繁多的住房,这些房子点缀在中华大地上,为我们的家园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2、指导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不同的住房。

A、为什么我国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的住房风格各异?

B、游牧民族为什么喜欢居住蒙古包、帐篷和毡房?

学生交流回答

教师小结:由于我国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经济、生活方式也不同,他们的住房结构各具特色。

长期以来,哈萨克族、蒙古族等人民生活在辽阔的北方草原上,以放牧为主,要经常转换牧场。他们的房子要能随时拆装搬运到其他地方。为了适应这种游牧生活的需要,他们创造了蒙古包这种独特的住房。

藏、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和裕固族等少数民族的牧民游牧时,普遍居住在搭盖的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的帐篷会毡房里。这些帐篷会毡房冬暖夏凉,拆迁也很方便。

C、哪些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定房里?

D、建造平定房的材料是什么?

学生交流回答

教师小结:新疆从事农业生产的维吾尔等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顶房。这种平顶房以土木为建筑材料,周围用打好的土块砌成。

4、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居住什么样的房子?

A、在我国大兴安岭的北端,居住着世世代代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族,他们游猎时搭盖一种叫“仙人柱”(也叫“歇人柱”)的住所。“仙人柱”是鄂伦春语,意思是“遮阳光的住所”。“仙人柱”的顶端一般不加遮盖,以便排烟透气。

B、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干栏式楼房里。这种楼房分上下两层,所用材料以竹木为主。(苗族,侗族,水族,傣族,彝族)

C、在新疆吐鲁番的许多维吾尔族人家的房顶上,有一种四面墙壁都布满小孔,有点类似蝈蝈的房子,当地人管它叫“荫房”或“晾房”,它是制作当地著名特产必不可少的设施呢!

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导学案设计-21《杨氏之子》(有答案)

21 杨氏之子 导学案设计 课题杨氏之子课型新授课 1. 认识“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字。 教学目标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恰当的语气读好人物对话。背诵课文。 3.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1. 准备《世说新语》这本书中的相关篇目;制作教学课件。( 教师) 课前准备 2. 搜集本文作者的相关资料,搜集富有哲理的风趣、幽默的小故事。( 学生)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谈话入题( 用时:5 分钟) 二、初读课文( 用时:15 分钟) 三、读懂故事( 用时:18 分钟) 四、小结收获( 用时:2 分钟) 1. 课件出示幽默小故事:周恩来幽 默故事之“派克”的来历。 2. 过渡,引出课题。 3. 介绍文章的体裁,了解作者及作 品出处。 1. 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2. 教师范读。 3. 课件出示课文( 标出停顿线) ,引 导学生自由朗读。 4. 指名读,相机纠正字音与停顿。 1. 引导学生读文思考:你读懂了什 么?是怎样读懂的? 2. 全班汇报,交流课文的意思。 3. 多种形式的朗读。 1. 组织学生谈学习收获。 2. 布置作业。 1. 自由读幽默故事,读后说一说周 恩来的幽默体现在哪里,并谈谈自 己的感受。 2. 齐读课题,说出课题的意思。 3. 结合课前预习,说一说自己对作 者及《世说新语》这本书的了解。 1. 自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 子。 2. 认真听老师范读,给课文划分停 顿。 3. 自由朗读,同桌互读。 4. 练习朗读,读后评价。 1. 先自主学习,借助注释,理解文 中的每一句话。再小组合作,交流 课文的意思。 2. 说一说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借助书下的注 释。 3. 多样朗读课文。同桌互读,分角 色读,齐读。 1. 说一说自己了解了哪些学习文言 文的方法。 2.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可以请学生说一说自己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调动以往 学习文言文的经验。 1. 课文中有两个多音字要指 导学生读准,一是“为设果” 中的“ 为” 读wèi,二是“ 应 声”的“应”读yìnɡ。 2. 学生在朗读时,特别要指导 学生注意停顿的恰当。 1. 学生在汇报对课文的理解 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学习 方法:如借助注释、联系插图 及猜读等方法。 2. 教师相机在学生不理解的 地方进行点拨。 教师注意引导总结学习 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回顾内容( 用时:5 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1. 围绕下面的问题展开回顾: (1)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 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学生在回顾课文的主要 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主 要的两个人物,按照事情的起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 【篇一:五年级地方课教案】 五年级地方课教学进度表 1、节约一滴水珍惜一粒粮 教学目标: 1、通过互动学习,使学生懂得浪费粮食、浪费水资源的严重性和节 约粮食、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节俭意识,养成良好生活 习惯。 2、通过学习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了解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动态,并 能结合实际进行经常性的反思,从而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 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反思意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前奏 1、同学们,你们平时关注新闻报道吗?你能和老师说说你最近听到 或看到哪些新闻吗? 2、学生自由说自己最近听到的新闻。 新闻前沿 1、下面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新闻前沿,关注我国民生,了解时事动态。 2、出示西南五省旱灾图片,教师进行新闻报道。 校园视角 1、现在我们再把视角转向我们校园,看看我们的校园发生了什么。 2、出示校园中学生在洗涮时费用水的视频资料。 3、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件? 4、学生自由谈一谈。 畅谈感想 1、刚才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可能有话要说(学生在观察上面的图片时 可能会发出一些惊叫或是一些笑声,教师可以仔细观察然后引导学 生把看图片时的情形表达出来),那就请你把刚才的情感表达出来吧! 行动在线

1、精打细算 从刚才的图片中,可能有的同学还没有意识到我们节约的重要性, 那们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算一笔帐。 (1)一毫升的水大约是20滴。一个水龙头滴水,1小时就滴水800 毫升,像这样计算,你知道一个水龙头一年滴水多少毫升吗?(7008000毫升) (2)一个人每天喝水量约为2500毫升,照此计算,这一年的滴水 可以使多少人得以生存一天吗?(约2803人) (3)如果我国13亿人每人每天节约一滴水,可以让多少人生活一 天吗?(约520000人)可以让多少人生活一年?(约1424人)(4)750克的大米可以使一个人生活一天。750大米大约30000粒,照此计算,一人一天节约一粒米,13亿人一天可以节约多少粒大米?可以使多少人生活一天?可以使多少人生活一年? 2、通过刚才的计算,大家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 3、学生畅谈节俭做法。 (1)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2)盛饭要适量,吃多少盛多少,把碗里的饭吃干净,做到不随便 剩饭剩菜。在学校食堂就餐的同学更是如此,刷了饭卡,打了饭, 就一定要吃完。 (3)提倡饮食均衡,不偏食,不挑食,不吃零食。 (4)跟随家长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打包 带回家。 (5)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起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积极监督身边 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 (6)对垃圾进行分类,尽量减少垃圾排放,减少耕地污染。 (7)积极参加田间劳动,在家中帮助家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 4、教师小结:节约是一组数据,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尊重他人 劳动成果的体现,节约更是一种可以让更多的人得以生存的选择。 行动延续 我建议:让我们携起手来发出倡议,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让这种节 俭精神得以延续。 教学板书: 1、节约一滴水 珍惜一粒粮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学案--第12课 富起来到强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行为习惯:认识自己的新生活,感受到我们祖国的日益富强,激发爱国热情。 2.知识技能:了解今昔生活的差异,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3.过程方法:通过调查,访问等方式获取资料,并对所取得资料进行分析。 4.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改革创新带来的变化,树立创新意识和观念。 【学习重、难点】 学会收集、整理信息,能够运用一些信息做简单的分析。 【学习过程】 1.你知道袁隆平是谁吗?请查找资料,说一说他的贡献。 2.查找资料,看看有哪些体现改革创新的辉煌成就?说一说,这些成就与我们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3.调查祖孙三代的衣食住行有哪些变化,并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行为习惯:认识自己的新生活,感受到我们祖国的日益富强,激发爱国热情。 2.知识技能:了解今昔生活的差异,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精神文明的重要性。 3.过程方法:学生课前合作准备资料,课上对所取得资料进行分析。 4.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使学生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懂得价值观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重、难点】 学会收集、整理信息,能够运用一些信息做简单的分析。 【学习过程】 1.说一说:你的梦想是什么?你想做什么样的人呢?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3.发现:你有遇到或自己做过哪些不文明的行为吗?如果之后再遇到你会怎么做? 4.交流:什么是“中国梦”?请说一说你对中国梦的理解。

5.思考:“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哪些努力?6 7.交流讨论:如何做一个新时代的好少年?

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学科教学进度表

一、教材简况: 五年级下册教材秉承了前九册培养兴趣、文化积累、学会学习、整体推进的总特点,从选编课文、设计活动、安排练习等各方面拓宽并深化了学习内容。 五年级下册共10个单元,单元主题分别为:龙、书、礼物、真诚、劳动、心愿、火与光、角度、破除迷信、我们去旅行。这些单元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第一、文化含量比较大。 例如第一单元龙,选择了《龙的传人》《大人们这样说》《叶公好龙》三篇主体课文和一篇自读课文《乐山龙舟会》,涉及中国历史、中国古代神话、民族发展、古代寓言、民俗等多方面内容;教材还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书法,组织搜集有关龙的工艺品、特产和地名的活动。虽然教材中这一单元不过九页纸,但是通过学习,学生在寻找民族之根、领略中华文化方面,应该有较大的收获。 第二、教学要求比较高。 例如:第五单元金钥匙中,丁丁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首李白写的诗,我又通过查找资料知道李白是唐朝伟大的诗人,回想学过的李白的作品,对他的印象更深了。丁丁的话提示了三个学习要点: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李白其人其事。2.回忆并整理学过的李白的作品,收到常学常新的效果。3.对李白在历史上的地位有进一步的认识。右边冬冬说:还有其他一些著名的文学家,我们也学过他们的不少作品,还自读过一些,我想回头整理一下。冬冬的话是学习更广的延伸: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两位我国的文学家,从纵向上理解作家作品。显然,这个金钥匙综合性很强。 五年级下册教材延续了上册的体例。每个单元依然由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以保持教材的连贯性。 1.语文天地中不再安排日积月累,改为每篇课文后面有一栏日积月累,而且内容较少,象征性地提示学生要注意在阅读中积累字词句。 2.教材不再单独列写字表,认写合一。 3.语文天地里不再编写自读课文,阅读量应通过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得以保证。各单元主体课文(共25篇)后面有一两篇拓展性阅读课文(共16篇)。拓展性阅读课文要求学生必读,字词句的学习可以放给学生自己做,教材不提要求。这些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帮助学生把握

小学五年级地方课程安全教育教案备课(终审稿)

小学五年级地方课程安全教育教案备课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五年级安全课教案 2013-2014学年度五年级地方教学进度表 1、怎样保护自己 一. 活动目标 生活中,小学生遭到不法分子的敲诈、勒索、抢劫、绑架、等案件时有发生。所以,我们平时要提高预防各种侵害的警惕性,消除对危险地麻痹和侥幸心理,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一定得安全防范方法,使自己在遇到异常情况时能够沉着镇静、机智地保护好自己。 二. 活动要点 1.一个人人单势弱,遇到坏人该怎么办? 2.了解遇到坏人自我保护的几种办法和所应采取的措施. 三. 活动准备 故事内容板书

四.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同学们,现在社会上比较复杂,坏人坏事也屡见不鲜.作为一位小公民,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伸张正义,做一个勇敢的人.我们遇到坏人,该怎么办? 听故事: 2.明理导行: (1) 听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想法 (2) 行动在线 1.若遇到抢劫、绑架、敲诈勒索地坏人时,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应对与自救地办法呢? (1)周旋。遇事时要尽快镇静下来,佯装服从,拖延时间,寻机脱身逃走,迅速报警 (2)呼喊。突然大声呼救,引来旁人关注,令对方惊恐不安,乘机脱身。 (3)耍赖。倒在地上耍赖打滚,叫喊哭嚎,引来旁人围观;歹徒大惊失措时,可乘机呼救报警。 (4)“认亲”。当不远处有大人时可佯装惊喜万分,跑过去直呼叔叔或大哥,把歹徒吓跑。 (5)“调包”佯装乖巧,或突然装肚子疼、;昏倒,或突然提出上厕所,或找别人借钱,趁机呼救报警。 (6)“放线”。佯装害怕,暂时答应对方条件,约定时间地点交钱物,待对方离开后,马上报警。 (7)抛物。将书包或身上的值钱的物品抛向远处,并佯装生气、害怕状,当歹徒忙于捡钱、抢物时,快速脱身报警。 (8)吓唬。佯装若无其事,理直气壮地指出一个亲友的名字吓唬对方。 (9)如果已经无法逃走,应采取的办法是:先与其讲道理,晓以法律,迫使其放弃违法行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2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12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第1课时《示儿》《题临安邸》 学习目标: 1. 会认“乃”“熏”2个生字,会写“祭”“乃”“熏”“杭”4个生字。 2. 借助教材注释和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3.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 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教材注释。试着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教师板书诗题:示儿题临安邸) 2. 指两名学生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 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这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1)作者都是南宋的诗人。(2)都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不同:(1)《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题临安邸》

写的是诗人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无限愤慨。 (2)《示儿》直接诉说自己的心事;《题临安邸》则是借景抒情。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一)学习《示儿》。 师:同学们,这首诗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堪称“千古绝唱”。 1.了解作者及背景: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他的诗有九千多首留存下来,内容极为丰富,大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屈辱求和,风格雄浑豪放。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和,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 2.指名朗读《示儿》,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提示:“示”的意思是告诉,告之。“示儿”是写给儿子看的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 借助注解,一行一行地解读:诗人临终前对儿子们说了些什么? 死后无牵无挂;挂念国家没有统一;盼望早日北定中原;祭奠时告慰统一的消息。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设计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安全) 怎样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应对敲诈、勒索、盗窃等行为 2. 引导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和防范能力 3. 让学生认识到应对突发事件,不仅需要有效的方法,也需要勇气和智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介绍小学生自我保护的科普读物、宣传网站;制作课件,显示教科书有关内容及收集、查阅到的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 收集本校或身边的类似案例,特别是一些自我保护的成功案例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1. 教师利用身边发生过或学生听说过的案例引入,并出示教材提供的案例,提醒学生要提高预防各种侵害的警惕性,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遇到异常情况时机智地保护自己。 2. 引导交流,学生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案例,结果如何?有何启示? 二.模拟体验 1. 设定情景,让学生在设定的敲诈、勒索等情境中,通过个人思考、同桌交流等形式进行简单总结和归纳应对、保护的办法,教师根据需要进行点拨。 2.阅读理解,阅读“天天提醒”和“小学生自我保护歌”,了解抢劫易发生的地点及受害人群,理解和掌握正确应对危险的方法。 三.讨论提高 1. 小组讨论:在家里遇到盗窃分子,应该怎么办?

2. 师生共同总结并展示讨论结果,教育学生遇到异常情况,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灵活地寻求帮助或自我保护 四.拓展延伸 1. 观察图片,让学生判断有无危险,方法是否得当 2. 讨论正确的处理方法 教后反思: 在这节课中,同学们谈论了发生在本校或身边的类似案例,在听与谈的过程中,尤其是一些自我保护的成功案例学会了遇到异常情况,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灵活地寻求帮助或自我保护。 2.远离校园暴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校园暴力,学会必要的应对措施 2.引导学生认识语言暴力的危害,规范个人言行 3.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搜集、查阅相关校园暴力的资料等。制作课件,显示相关案例等内容 学生准备: 搜集身边的校园暴力事件 教学注意事项 1. 从学生身边入手,进行正面教育 2. 要让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要激化矛盾 教学设计 一.以学生为源,从“我”导入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2《古诗三首》第三课时优秀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第三课时 备课时间 2020.09.25 教材分析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在己亥年(1839)年写的一组诗,共三百一十五首,教材选的是其中一首。诗的大意是: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风雷激荡的改革,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让人心痛。我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让更多的人降临世间。全诗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等恢弘奇特的想象,表达了诗人期待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潮、涤荡旧势力的决心和抱负,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能够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认“喑、擞”等5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 3.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 1.会认“喑、擞”等6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 前置性作业内容

了解龚自珍所生活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言为心声。今天,我们就看看清代的龚自珍是怎样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心声的。 2.题解:“己亥”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 3.作者简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⒈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②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出示课件21)2.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提出来后,大家共同研究。 3.指名读,齐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4.汇报交流: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三、诵读赏析,领悟情感 1.指导诵读。 2.赏析第一、二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局面?(写出了都是死气沉沉的局面,以及改变这一局面的有效途径。) 3.赏析第三、四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出示课件23) ⑴“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呢?(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⑵师: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呼唤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导学案

21.七律长征 刘好庆 导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红军长征途中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导学重点: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导学难点:学习红军长征途中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导学准备: 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 2. 制作PPT课件、录音机、歌曲《长征》录音带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1.快速读课文,初步感受红军长征途中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说一说学习本文你最想能明白哪些问题? 2. 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本课不认识的生字、词,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3.查字典或者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等闲逶迤磅礴更喜开颜 4.给带点字注音:岷.山磅.礴.更.喜 5.细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思考:①什么是七律?它有什么特点?②什么是长征? 6.精读课文,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分几段写的? 导学案 一、播放歌曲《长征》导入课题: 1.师:刚才的歌曲是什么?作者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 2.师:你对毛泽东有什么了解?学生交流 3.多媒体出示课件:教师简介毛泽东生平及长征的历史背景后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七律长征》。板书课题 4.读课题。 二、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

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红军/ 不怕 / 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合作探究——理解诗句意思 1.“红军不怕远征难”,“难”是什么意思?从全诗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征之“难”? 2.“万水千山只等闲”,“等闲”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红军把长征途中经历的艰难险阻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请学生在书上自主圈点勾画,然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运用艺术夸张手法突出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3.诗中的“暖”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读后你的心情怎样?“寒”字又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带着这种感情再读一读这两句。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一句中为何说是“更喜”?喜从何来? 5.“三军过后尽开颜”一句中“三军”指的是哪三军?“尽开颜”是什么意思? 四、学习了这一课红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我们应该向红军学习什么?(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 五、想一想: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六、主题学习 阅读主题学习丛书《冲不垮的精神家园》中《走近长征》,阅读要求: 1.在这一部分中,你知道了长征中哪些感人的故事?你最受感动的是哪一个人?说说自己受感动的理由。 2.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举例说说。 3.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有哪些,说说自己受感动的原因。 4.把你觉得写的好的句子和词语积累下来吧,看谁积累得多。 课堂检测 一、给下列的字注上正确的读音) 只()等闲一只()苹果磅()礴远征()难 更()喜岷()山千里雪大渡桥横()铁索寒() 飞来横()祸尽()开颜尽()管 二、比一比,再组词

地方课程五年级上册教案

地方课程五年级上册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云南的矿产资源 【教学目标】 1、了解云南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它们的分布情况。 2、知道人们为什么把云南誉为“有色金属王国”。 3、知道云南矿产资源的特点。 4、感受云南丰富的矿产资源。 【教学重点】 了解云南丰富的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和矿产资源的特点。 【教学难点】 知道云南矿产资源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一说:你对云南的矿产资源有哪些了解。 2、揭示课题: 云南不仅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的美称,还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1至5页。 思考: (1)观察第1页图,说说云南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其中楚雄州主要分布了哪些矿产资源昆明呢 (2)云南为什么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 (3)云南的矿产资源分布有哪些特点? 2、小组交流上述问题。 3、集体交流。 三、实践操作 在家长指导下收集矿石标本。

2、焊接大王——锡 【教学目标】 1、了解金属锡。 2、知道锡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锡在云南的储量和分布情况。 【教学重点】 知道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了解锡在云南的储量和分布情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看见过修理电器的工人师傅在焊接导线时使用的焊锡丝吗? 2、揭示课题: 焊接大王——锡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6至11页。 思考: (1)锡是一种什么样的金属? (2)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3)谈谈锡在云南的储量和分布情况。 2、小组合作交流上述问题。 3、集体交流。 三、实践操作 找一段焊锡丝来观察它的颜色,用小刀切割试试硬度。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学案

27.《青山处处埋忠骨》学案 姓名班级设计者:李忠美 【学习目标】 1、认识“拟、勋”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毛泽东在爱子毛岸英牺牲后的一段情感波澜,感受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从中领略他的伟人形象。 3、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毛泽东在爱子毛岸英牺牲后的一段情感波澜,感受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从中领略他的伟人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安排 1、读知识链接: 2、学生自读课文3-5次,读准下列词语,读通句子。 拟定勋鉴殉职奔赴踌躇黯然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温馨提示:理解词语意思可以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 拟定:勋鉴: 殉职:踌躇: 3、浏览课文,说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堂学习过程 一、播放视频,引入新课。 二、交流预习,展示成果。 三、品味语言,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1、毛主席一共收到几封电报?在文中勾画出每封电报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电报的

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心情?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并勾画出来。(温馨提示:在文中第四、五自然段中找语句) 第一语句,我从()词语中,知道了这语句运用了()描写。我从()词语中,体会到了毛主席()的心情,我还知道描写心情悲痛的词语有() (2)“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小组合作学习)。 第二语句,我从()这些词语中,知道了这语句运用了()这些描写方法。我从()词语中,体会到了毛泽东具有常人情感。 3、学习运用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方法的句子,体会主席收到第二、三封电报的悲痛复杂心情。 (1)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方法的句子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心理、语言描写方法的句子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在战争嘛(ma),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3)动作、神态描写方法的句子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给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4、理解毛主席批示: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我的理解是: 我体会到:作为父亲,毛主席多么想 ...见见儿子的遗体,但是, ...见儿子最后一面,多么想 作为主席,他不能 ..() ..再见儿子最后一面。毛泽东是.(),更是 ..搞特殊化,不能 的!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细致地对人物进行()描写、()描写、()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还领略到他伟人的形象。 (四)、语言运用 小练笔:(仿写)哀痛的一夜。 仿照本课对人物进行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的句子,写一写毛主席收到电报那一夜的情景:主席想了什么、做了什么等。 那一夜,毛主席

部编版五年级上第12课《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 第12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理解诗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示儿》。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4.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自主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 5.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6.联系背景,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理解诗中的词语。 3.借助教材注释,正确理解古诗大意,通过重点诗句和字词的感悟,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写的是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里,饱经风霜、悲愤交集的诗人即将离开人世,他在临终前给儿子留下了一份遗嘱,是怎样的一份遗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

出示课题:示儿 二、讲授新课 (一)初读感知 1.走进作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陆游一生笔耕不辍,创作的诗歌很多,内容极为丰富。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屈辱求和,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情感。代表诗作有《示儿》《游山西村》《卜算子·咏梅》等。 2.写作背景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陆游的一生,呐喊着北伐抗金的战斗呼声,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热忱。《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3.解题 示儿:“示”是什么意思? “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 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4.读准字音 nǎi xūn hài shì sǒu 乃熏亥恃擞 5.词语释义 示儿:给儿子看。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元知:本来就知道。元:同“原”,本来。 万事空:什么都完了,没有了。

五年级下学期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改革和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以增进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课程。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我校各项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安全、国防、环境保护的知识、国学启蒙等方面的教育。 一、教学目标 1. 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文化的优美。 2. 通过名人长廊,让学生了解古代名人的卓越才能。 3、通过名胜佳境,让学生了解我们山东的名胜古迹,激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4、教育学生注意上网安全,环境保护等知识,教育学生爱护大自然,注意身体安全。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专题,并不局限体裁,表现形式。每周围绕一个专题来进行教学,如诗经、韩非子、淮南子、战国策、姜尚等,大力鼓励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进一步讨论交流,甚至可以视具体情况开展延伸活动。安全教育着重网络安全问题,防洪水等方面的内容、环境教育方面注重顽固垃圾的清除、绿色生活内容。 三、教学重点 苏东坡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因此教学中对所学诗词要求学生背诵。我们将帮助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进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多背,打造一个善于记忆的头脑。同时,对诗词的朗读也进行专门指导。 二、教学措施: 1、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实际,力求选择适合学生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采用多媒体动画录音等手段,图文并茂,使学生在做做学学中达到教学目的。 2、对国学启蒙中的诗文进行诵读,记背。再慢慢品尝,感悟。对其中感兴趣的话题,展开研究。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夯实我们民族的根。做一个真正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3、安全教育着重网络安全问题,防洪水等方面的内容 4、环境教育方面注重顽固垃圾的清除、绿色生活内容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 学计划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地方学科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改革和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以增进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结合我校各项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安全教育、环境教育、海洋教育、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 小学五年级地方课程包括:《传统文化》《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三本教材,分上下两个学期完成教学。三本教材文字表达生动活泼,浅显易懂,并有效运用图片、图表,做到图文并茂,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弹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空间,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注意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难易适度,循序渐进,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本学期完成《传统文化》第一二单元;《安全教育》第1-8课;《环境教育》第1-9课。第二学期完成《传统文化》第三四单元;《安全教育》第9-15课;《环境教育》第10-18课。 《安全教育》将告诉同学们:怎样与同学相处遇到危险怎么办身陷火场怎样逃生等一系列的有关公共安全的常识。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珍视安全,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伤害。 《环境教育》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环境素养。教材融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引导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解决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 《传统文化》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在“经典驿站”里,我们会感悟到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在“名人长廊”里,我们会看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我们中国人曾经活的多么大气,多么自尊,多么圣洁!他们的人格是多么高尚!在“名胜佳境”里,我们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每一处风景,都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在“艺术乐园”里,我们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当你学了这些,你会情不自禁地说:做一个中国人真好! 2

地方课程五年级上册教案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云南的矿产资源 【教学目标】 1、了解云南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它们的分布情况。 2、知道人们为什么把云南誉为“有色金属王国”。 3、知道云南矿产资源的特点。 4、感受云南丰富的矿产资源。 【教学重点】 了解云南丰富的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和矿产资源的特点。 【教学难点】 知道云南矿产资源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一说:你对云南的矿产资源有哪些了解。 2、揭示课题: 云南不仅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的美称,还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1至5页。 思考: (1)观察第1页图,说说云南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其中楚雄州主要分布了哪些矿产资源?昆明呢? (2)云南为什么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 (3)云南的矿产资源分布有哪些特点? 2、小组交流上述问题。 3、集体交流。 三、实践操作 在家长指导下收集矿石标本。

2、焊接大王——锡 【教学目标】 1、了解金属锡。 2、知道锡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锡在云南的储量和分布情况。 【教学重点】 知道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了解锡在云南的储量和分布情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看见过修理电器的工人师傅在焊接导线时使用的焊锡丝吗? 2、揭示课题: 焊接大王——锡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6至11页。 思考: (1)锡是一种什么样的金属? (2)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3)谈谈锡在云南的储量和分布情况。 2、小组合作交流上述问题。 3、集体交流。 三、实践操作 找一段焊锡丝来观察它的颜色,用小刀切割试试硬度。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2 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12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诵古诗,结合注释,查找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准确体会诗歌主旨。 3.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的朗诵古诗,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查找相关资料,准确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师: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从古至今,无数志士仁人为了这个信念不惜牺牲一切。今天我们来学习三首古诗,看看诗人是从什么角度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的。 板书:古诗三首 二、学习生字 1.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课件出示生字。 3.教师范读生字,学生跟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让学生朗读三首古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文大意。 2.让学生结合课后习题,思考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学习《示儿》 (1)出示课文范读录音,学生跟读,注意体会朗读时的感情。 (2)课件展示作者简介,诗歌背景介绍

(3)讲解古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译文: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为看不到国家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师:万事空这里意思是当人死去后,世上的万事万物对他来说都变得毫不相干,因而用不着牵挂了。这句诗看来平常,但在全诗中却非常重要,他不但表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同时为下面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诗人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唯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之心至死不渝。 师:诗人在这里为什么感到悲伤?(诗人为没能亲眼看到支离破碎的祖国重新统一而感到无比悲痛。)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译文:将来朝廷的军队向北进军收复失地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的父亲。 师:后两句意思是当祖国统一后,在祭祀祖先时,一定要记得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九泉下的父亲。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雪洗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4)归纳主旨。《示儿》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愿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对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热情。 4.板书设计: 心事死去元知万事空 示儿但悲不见九州同收复失地 遗嘱王师北定中原日统一祖国 家祭无忘告乃翁 第二课时 一、学习《题临安邸》 1.让学生跟着课文范读录音朗读古诗,把古诗朗读得流利。 2.讲解古诗。 (1)让学生说一说“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描绘了什么画面。诗句大意: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那些达官贵人,在西湖边吃喝玩乐,听歌看舞,这样悠闲的享乐生活什么时候才会停止呢? 师:这句诗从杭州的美好景致写起:重重叠叠的青山,重重叠叠的楼阁,这一切是多么繁华美好啊! “西湖歌舞”在诗中指哪些醉生梦死的贵族统治者,他们在西湖边过着听歌看舞的荒淫生活。

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年级五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 教师 设计时间总课时26授 时间 学习内容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学习目标1.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 认识到土地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认识到各种力量在重塑和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学习难点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蚀。 学习准备大盘子、土、报纸、小铲子、降雨器等。 集体备课二度备 导 学 过 程温故互查:

、、和等都会侵蚀土地。 设问导读: 运用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在一个大盘子里建造一个有山地有平原的地形,然后选择地形中的一个地方建造房屋。如果暴雨即将来临,我们的家园能经得住风雨的袭击而不被破坏吗? 合作探究: 我们建造什么样的地形,用什么材料?选择什么位置建筑房屋?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并画出设计图。 学生交流讨论,展示自己小组的设计图,还应对设计进行解释和说明。 汇报点评: 交流讨论我们的实验结果。 导 学 过 程 我们家园经住暴雨的袭击吗?水流到哪里去了?我们的房屋的地形是否受到影响?从实验结果中找到证据。 观察:“径流”浑浊吗?这说明什么? 把实验结果和我们的预测进行比较,结果和预测一样吗?什么地方我们没有想到?

我们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如果重新设计建造自己的家园,我们会对地形做哪些改进?我们仍然将房子建造在最初选择的地方吗?为什么?我们 将把房子建造在哪里? 巩固练习: 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拓展延伸: 调查一下,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防止这些灾害的发生,以及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危害。 板书设计 哪些力量会改变地形地貌 地球内部的力量 外部的力量 人类自身的活动 导学反思 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年级五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 教师 设计时间总课时27授 时间 学习内容第三单元检测题 学习目标1、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了解地球内部的运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小 学 语 文 五 年 级 上 册 导 学 案 执教者:解国强 夹河镇黑虎小学 二零一一年九月

1窃读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知识链接:林海音(1918—2001),台湾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后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并担任《世界日报》记者。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 2001年因患突发心肌梗塞、脑中风被送医急救,最终在2001年12月1日去世。 预习任务: 1、自学课文中的7个生字、14个生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题。 4、在文中划出写?我?如饥似渴的读书的句子并抄写。 (预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6人小组合作完成) 预习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jù pà qiè dǔ cháo cai wū yán ( ) ( ) ( ) ( ) 2、窃:1、偷2、偷偷地 3、谦指自己。《窃读记》中的?窃?选哪一个? 自主、合作、探究: 一、生字词的学习。 1、由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课文中7个生字、14个生词, 并进行抽读的检测。 2、每个小组用自己组的方式向全班展示生字、词语学习成果,其他小组专心听并纠错。 二、读课文(达到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1.接读课文。(在接读前,各小组在组内接读)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由评价的同学朗读一遍,全班接读完后在小组内进一步练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来闯关:。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案

第一周 8.28——9.3 教学内容: 黑暗岁月苦难多 教学目标: 1、以学习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历史事实,渗透基础知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2、巧用多媒体手段来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学生养成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强烈意识。明史。 教学重点: 以学习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历史事实,渗透基础知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教学难点: 巧用多媒体手段来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学生养成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强烈意识。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新课 阅读角:“血泪树”下的控诉 A、1951 年 12 月 15 日,伊宁县吐鲁番的农民参加了人民政府召开的公审大会。在那颗被叫作“血泪树”的老榆树下,他们控诉了大恶霸地主买苏木压迫、剥削人民的罪行,目睹了人民政府对他的依法惩罚...... B、让学生通过阅读角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当时的农民在地主恶霸的奴役和剥削下,吃不饱、穿不暖,没有欢笑,没有歌声,过着暗无天日的苦难生活。 (自己家人的情况是学生最熟悉的,从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入手引入新课。) C、让学生通过阅读角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当时生活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了解家人的童年生活。 思考题 1、查找资料,了解一下新中国成立前,广大农民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岁月? 2、小组汇报交流查阅资料的内容。 探究窗:达翰尔老人抚今追昔 让学生通过达翰尔老人抚今追昔及新疆农村新旧面貌图对比出改革开放后新疆的变化。 活动园: A、你看过电视剧《阿娜尔罕》吗?

B、你知道在那个年代他们都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吗? 小结:搜索一下相关故事,给大家讲讲吧。 A、看看现在自己都拥有些什么? B、比比现在的生活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C、自己的用品与以前有什么不同? D、同桌互相展示自己的照片,看看现在的自己和以前有什么变化? E、小组间互相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广大农民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岁月? 板书设计: 黑暗岁月苦难多 教学反思:::::::: 第二周 9.4——9.10 教学内容: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教学目标: 1、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2、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3、教育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教学难点: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跟唱。 这首歌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集体朗读歌词 (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