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生命教育(公开课)课件

呼唤生命教育(公开课)课件
呼唤生命教育(公开课)课件

最新15《永久的生命》公开课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哲理散文的特点,积累词汇和语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清写作思路,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看法。 教学重点:了解哲理散文的特点,积累词汇和语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学会赏析语句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趣引思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是短暂的,匆匆数年如白驹过隙,而作家严文井却告诉我们生命是“永久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评价生命?他又是如何看待生命的?让我们走进他的世界,领略“永久的生命”的魅力。(板书:永久的生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先把课文美美地读上一遍,注意都准字音。(齐读) 检查预习: 1、解决生字读音(抽读) 臼齿茸毛蔓延凋谢洗涤牛犊消逝兴味 2、解释词语(读读记记——齐读一遍) ①臼齿:位于口腔后部两侧的牙齿。 ②茸毛:一般指动物初生柔软的细毛。 ③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④凋谢: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 ⑤洗涤:冲荡;清洗。又作除去罪过、耻辱等。 ⑥牛犊:指小牛。 ⑦卑微:地位低下而渺小。 3、知识链接(教师讲述) 哲理散文又叫议论性散文,以阐述哲理见长,仿佛与读者面对面交谈,推心置腹,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让人获得思想的启迪。 写作目主要不是让读者获得某种理性的概念,而是要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想和联想的空间。 4、作者简介(教师讲述)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汉人。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等。 过渡:本文写于1942年,让我们一起看看写作背景(课件出示,教师讲述) ①南京大屠杀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②花园口决堤,又称花园口惨案,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政府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

过去进行时教学设计

What_were_you_doing_when_the_UFO_arrived?(过去进行时) 教学设计 高邑县教育局教研室耿换霞 一、教材分析: 1.位置和内容:这是新目标英语(GoForIt)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谈论如何使用过去进行时。如何使用过去进行时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同时我创造了一些便于进行沟通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学会使用过去进行时。过去进行时是以前学生从未接触过的一个语法项目。这是一节前置语法课。学生对现在进行时已经比较熟悉,过去进行时的结构和用法与之较为相似。 2.教学重点:如何使用过去进行时。 3.教学难点:如何在由when,while引导的时间状语使用过去进行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使用过去进行时。 2.能力目标: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他们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优化学习效果。 3.情感目标:让学生爱上英语课堂活动,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合作交流。 4.学习策略目标:设法使学生掌握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学习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通过大量练习来巩固所学时态。 三、教学方法: 1)任务型教学法: 2)情景教学法 3)交际教学法 四、学情分析: 学生七年级下册就学过现在进行时,并掌握如何使用现在进行时来描述日常活动,而且掌握了一些日常活动的短语,已经能够正确理解句子了,对各个时态的区分已经有了基本上的认识,有利于他们学习过去进行时. 五、教学用具 本课时的教学课件 六、教学设计与有效分析 1、情景导入:练习现在进行时态,为过去进行时学习铺路搭桥 与学习重点关系最密切的时态是现在进行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猜动作”环节进行练习。我准备了六张小纸条,上面用英语写着“打乒乓球,弹吉他,打鼓,开汽车,放风筝,切蛋糕”。请一名学生到前面,从教师手中抽取一张纸条,照上面所写表演一动作,其他学生轮流猜,如:Are you eating a banana?(你正在吃一个香蕉吗?)做动作的学生用“Yes, I am. /No, I’m not.”来回答是或否。猜中的学生到班级前面接着抽取下一个动作并表演,游戏继续。 有效分析: 这项活动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复习现在进行时态。为过去进行时的学习进行铺垫。 2、精讲规则: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过去进行时的构成并及时指导 起先,我先通过现在进行时态的讲解,引出过去进行时态,并引导学生猜出过去进行时的构成,及其否定形式和疑问形式,指出这些变化方式与现在进行时一样.

《永久的生命》公开课

精心整理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哲理散文的特点,积累词汇和语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清写作思路,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看法。 教学重点:了解哲理散文的特点,积累词汇和语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学会赏析语句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视频导入,激趣引思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二、 1、 23表达4、过渡:本文写于1942年,让我们一起看看写作背景(课件出示,教师讲述) ①南京大屠杀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②花园口决堤,又称花园口惨案,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政府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间接导致惨绝人寰的1942河南大饥荒,史称花园口决堤。 ③河南大饥荒一般指的是1942年7月开始到1943年春发生在河南的旱灾。平息大旱之后,又遇蝗

灾,由于河南地处前线,有下级瞒报、政策失误、交通堵塞等原因,导致饥荒遍及全省111个县。根据现有的材料显示,河南111个县中有96个县受灾,其中灾情严重的有39个县,受灾总人数达1200万人。据详细的统计,在河南1200万受灾人口中,大约150万人死于饥饿和饥荒引起的疾病,另有约300万人逃离河南,饥荒导致大约300万人死亡。 过渡:在那样的年代,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卑微的、柔弱的,有如草芥一般!那时的全国上下都被一种情绪笼罩着:(悲观——消沉) 然而,作者却认为: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我们没有时间悲观。(乐观——积极) 那么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这字里行间传达的真诚。 5、①教师讲解朗读要领。 (1)读准字音,不读错字,不加字、漏字,注意感情。 (2)朗读节奏要缓急适当,注意语气语调。 (3 (1 明确: (2 明确: (3 明确: 永 (4 ?这种 明确: (5 明确: 批注: 生动通俗,耐人寻味。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先找出自己所喜欢的句子,然后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分享、评价。(15分钟)(1)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接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草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生命的顽强,以此证明作者的观点:我们应该看到生命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2)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蹦蹦跳跳,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牛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牛为拥有“遍身金黄的茸毛”而欣喜的情态,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3)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

呼唤生命教育教案

呼唤生命教育》教案 江门市新会第四中学吴玉环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训练学生自我表达的能力。 3、学习议论文文体的特点和论证方法。 4、培养学生关注生命、思考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我表达能力。 2、培养关注生命、思考生命的意识。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生命、思考生命的意识。 教学方法 讨论,讲评结合;利用多媒体,开拓学生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 ①整体感知课文,列出全文提纲。 ②文章针对什么现象进行阐述? ③倡导生命教育的原因何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命是一条亘古长流的河,生命又是一首古老而年轻的歌。古往今来,无数人用心灵和智慧来诠释生命,解读生命。请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首经典曲子是他完全丧失听力的情况下创作的。面对不幸,贝多芬扼住了命运,谱下了音乐史上光辉的乐章,也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播放音乐《命运交响曲》前面一分钟)。面对挫折,有人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有人却选择结束生命(播放不爱惜生命的画面)。这种现象不只见于中国大陆,在国外也常见。在这种氛围下,我们要呼唤生命教育,尊重和珍惜生命的价值。 二、展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 三、赏析课文 A、整体感知课文,列出提纲。(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并板书) 一、(1)摆出现象,指出生命教育的不够。(提出问题) 二、(2—7)倡导生命教育的依据和现实背景。(分析问题) 三、(8)如何进行生命教育(解决问题) B、分析问题中,倡导生命教育的原因何在?三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学生思考后,教师提问并用多媒体展示) ⑴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引证法) ⑵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关注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⑶21世纪人的生命意识凸显(例证法) C、学生列举身边或古今中外,能执着地追求生命、珍惜生命的事例进行正面分析。(教师先举出一个例子分析) 四、讨论、交流。 回想自己的经历,哪些时候,因为什么原因,你特别感受到生命的珍贵?

哈佛大学公开课 –公正 迈克尔

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迈克尔.桑德尔教授主讲-<<杀人道德的侧面>> 由Graywolf_Robbie整理 这段时间一直在学习著名大学的公开课程,如哈佛大学的[该如何是好],[幸福课],[心理学],耶鲁大学的[金融市场],[博弈论],[心理学导论][死亡],普林斯顿大学的[领导能力简介],[人性],还有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商业领袖和企业家].等等,下载了很多视频,上班看,下班也看,感觉著名大学授课方式与理论水平真不是盖的.一听就上瘾了.所以就想把视频里面的资料再取出来再复习一下,温故而知新.以下本文取自[该如何是好]课程的第一课.我觉得非常精彩. 这是一门讨论公正的课程,我们以一则故事作为引子: 假设你是一名电车司机,你的电车以60km\小时的速度形式在轨道上飞驰,突然发现在轨道的尽头有五名工人在施工,你无法令电车停下来,因为刹车坏了,此时你极度绝望,因为你深知,如果电车撞向那五名工人,他们会全部死亡。假设你对此确信无疑,你极为无助,直到你发现在轨道的右侧还有一条侧轨,而在侧轨的尽头,只有一名工人在那里施工,而你的方向盘并没有坏,只要你想,就可以把电车转到侧轨上去,牺牲一个人而挽救五个人. 下面是我们的第一个问题:何为正确的选择?换了你会怎么做?我们来做个调查,有多少人会把电车开到侧轨上去?有多少人会让电车继续往前开?选择往前开的,请不要把手放下. 测试结果表明:只有少数人选择继续开下去,而大部分人都选择转弯。我们先来听听大家的想法,探究一下原因?你们会认为这是正确的选择。先从大多数选择了转向侧轨的同学开始,为何要这样选择?理由是什么?有没有自告奋勇的. 学生A:我认为当可以只牺牲一个人时,牺牲五个人是不正确的选择。 教授:当可以只牺牲一个人时,牺牲五个人是不正确的选择,这理由不错,还有其他理由吗?人人都赞成这个理由吗? 学生B:我认为这和9.11的时候是一种情况,那些让飞机在宾州坠毁的人,被视为英雄,因为他们选择牺牲了自己,而不是让飞机撞向大楼牺牲更多的人。 教授:这么看来这条原则和9.11是一样的,虽然是悲剧,但牺牲一个人保全五个人依然是更正确的选择。这就是大多数人选择把电车开到侧轨上去的理由吗?现在我们来听听少数派的意见。那些人选择不转弯的. 学生C:我认为这与种族灭绝和极权主义正名是同一种思维,为了一个种族生存下来,以灭绝另一个种族为代价。 教授:那换了是你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做?为了避免骇人听闻的种族灭绝,你打算直接开上去把这五个人撞死吗? 学生C:大概会吧。 教授:我们来考虑一下另一种情况下的例子,看看你们大多数人会不会坚持刚才的原则(即牺牲一个人保全五个人是更好的选择),这次你不是电车司机,只是一名旁观者,你站在桥上俯瞰电车轨道,电车沿轨道从远处驶来,轨道尽头有五名工人,电车刹车坏了,这五名工人将被撞死,但你不是电车司机,你真的爱莫能助,但是你真得不是电车司机,直到你发现,在你的旁边靠着桥站着一个超级大胖子,你可以选择推他一把,他就会摔下桥,正好摔在轨道上挡住电车,他必死无疑,但是可以拯救五个人的生命。 现在,有多少人愿意选择把胖子推下去?有多少人不会?通过举手调查结果,大多数人没有选择推胖子下去,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出现了我们“牺牲一个人保全五个人”的这条原则,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第一种情况的时候,大多数人会赞成的这条原则怎么了,两种情况下你们都属于多数派,你们是怎么想的?应该如何来解释这两种情况的区别? 学生D:我认为第二种情况牵涉到主动选择推人,而被推的这个人本来和这件事情一点关

《呼唤生命教育》教案2

《呼唤生命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和敬畏生命的情感。 2、了解文章论证思路,学习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搜集材料,并作整体分析。(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命,是一个既沉重又意义非凡的话题;生命教育,是一个既容易忽略又不容忽视的内容。那么,现代社会上,青少年的生存状态如何,我国的生命教育现状如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将走进生命教育这个话题,一起进行一番理性的探讨。 二、举例子 1、自杀现象 (1)2005年2月27日晚,大足县双塔中学发生一幕惨剧:该校初一(四)班学生李力(化名),连续两个通宵上网未回家。父亲来到学校与班主任一起对其教育,李父让其下跪认错。不想李力竟当众跑出老师办公室,从3楼跳下自杀,抢救无效死亡。 (2)2004年7月20日中午,在福建福鼎市17岁刘某高考成绩不理想,怕挨父母打骂而离家出走,从福鼎城关坐车到了沙埕港,又乘船来到嵛山岛,这时他已身无分文,又举目无亲,一时间他万念俱灰,从一块6.7米高的礁石上跳进海里,自杀身亡。 小结:据报道,在南京召开的中国心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上,有专家指出,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每年至少有25万人因心理问题而丧失生命,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自杀成为青少年人群的头号死因。 2、校园暴力 (1)2004年4月24日下午,沈阳市第157中学课间休息时,初二(3)班张勇到操场玩,从教学楼向操场走时,初二(6)班冯某撞了张勇一下,张勇一气之下打了他两个耳光。冯某跑回教室,一会儿又拿了一把尖刀朝张勇刺来,尖刀扎进了张勇腹部,直接导致张勇死亡。(2)蔡胜豪,广州东山区某中学高二学生。家庭富有,为同学之间纷争“排忧解难”,并广交社会朋友,有“老大”之称。2004年3月,蔡胜豪为同学解决争端时引起其中一方不满,但他凭“老大”身份强行决断。3月22日,不满一方求助于另一中学的“老大”,纠集20多人与蔡胜豪一帮20余人群殴,双方均动用了水果刀、木棒、皮带、砖头等,造成3人死亡,30多人受伤严重后果,蔡胜豪当场被刺死。 小结:据2001年调查,30%的中学生存在异常心理表现,15%有心理疾患,5%面临校园暴力威胁。 3、残害动物 (1)2003年1月29日,清华大学大四学生刘海洋将兑上火碱的饮料泼向北京动物园里一只正与游客戏耍的黑熊。2月23日,刘海洋故伎重施,又将有掺硫酸的饮料泼向两只无辜的大黑熊……对于为什么要残害动物,刘海洋的回答很平淡:“我曾经从书上看到过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特别强。但人们又总说笨狗熊,所以我想验证一下狗熊到底笨不笨。”(2)2003年3月20日晚,成都某名牌大学一位大二女生,把一只仅三个月大的小狗活生生放人微波炉烤了一分多钟,小狗的主人就是这位女生……为什么如此漠视生命,他们的表现很冷漠:只是想看看小狗的反应。 图片: 二、思考讨论 以文本为依据,从文本中寻找、概括答案。 1、思考一: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1)折射出当今部分青少年情感的荒漠,以及对生命的漠视与践踏。

过去进行时教案

过去进行时教学设计 西林中学:李秀珍 一、教材分析: 1.位置和内容: 外研版八年级下册第七模块第三课时。谈论如何使用过去进行时。如何使用过去进行时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同时我创造了一些便于进行沟通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学会使用过去进行时。过去进行时是以前学生从未接触过的一个语法项目。这是一节前置语法课。学生对现在进行时已经比较熟悉,过去进行时的结构和用法与之较为相似。 2.教学重点:如何使用过去进行时。 3.教学难点:如何在由when, while引导的时间状语使用过去进行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使用过去进行时。 2.能力目标: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他们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优化学习效果。 3.情感目标:让学生爱上英语课堂活动,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合作交流。 4.学习策略目标:设法使学生掌握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学习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通过师友合作的学习模式来巩固所学时态。 三、教学方法: 1)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小组合作

3)师友合作 四、学情分析: 学生七年级下册就学过现在进行时,并掌握如何使用现在进行时来描述日常活动,而且掌握了一些日常活动的短语,已经能够正确理解句子了,对各个时态的区分已经有了基本上的认识,有利于他们学习过去进行时. 五:教学用具:PPT小黑板 教学步骤: ㈠温故而知新 ①向学生展示四张有关现在进行时的动画图片,问学生四个问题: 1,老师:Listen !What is happening? 学生:It’s raining.

2,老师:Look !What are they doing? 学生:They are dancing. 3,老师:What is the woman doing now? 学生:She is lying on the grass. 4,老师:What are the fish doing at the moment/ right now? 学生:They are swimming. ②让学生观察上面四幅画所涉及到的句子,师友、小组间合作讨论,归纳出: ⑴现在进行时的定义: ⑵现在进行时的基本结构: ⑶现在进行时的标志词: ⑷现在进行时的基本句型(陈诉句,一般疑问句,否定句): ⑸V-ing的变化规则: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带有动画形式的图片,创设活泼轻松的课堂气氛,

永久的生命 优秀教案

永久的生命 【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的词句,了解作者及哲理散文的相关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理解富含哲理的文句含义,明白作者写作意图。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富含哲理的文句含义,巩固修辞手法的运用。 2.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一个人从出生那一刻就注定着要面临死亡,每个人拥有的生命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但作家严文井却说“生命是永久的”,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解答吧! 二、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一)字音 臼jiù齿茸rónɡ毛蔓màn 延凋diāo 谢牛犊dú (二)词义 兴味:兴趣、趣味。 洗涤:洗。 卑微:地位低下。 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 (三)作者简介: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作家。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中,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1939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1945——1951年任《东北日报》副总编辑。到北京后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第一部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出版于1941年。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近作》、《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1958年出版的中篇童话《“下次开船”港》被译成多种外文介绍到国外。《严文井散文选》获中国作家协

会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被授予荣誉奖。本文选自《严文井散文选》。 (三)品读课文,整体感知,体会作者情感。 1.读课文,明结构。 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烈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文章篇幅短小,要求学生多读几遍。其次教师范读,然后让学生探讨出课文结构。 明确: 第一部分(1)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第二部分(2~3)通过小草和小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第三部分(4~5)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2.通过富含哲理的文句,读懂作者对生命的理解。(教师设置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合作讨论解答,可以前后四桌间讨论交流。用多媒体展示问题) (1)怎么理解文题“永久的生命”?(提示:文章在哪句里出现了“永久”一词,联系文句去体会) (2)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3)怎么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 (4)作者为什么说“那些暴君们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 (5)“生命要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的含义。 明确: (1)第三段第一句话“生命分开来是暂时的,合起来却是永久的”里出现了“永久”一词,作者所说的永久的生命是合起来的生命整体,不是一个个单独的生命。“永久的生命”指生命整体,这与个体生命短暂不矛盾。 (2)“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那存在过的忧虑,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 对比。“生命”和“衬衫”相对比,突出表现了生命是一段不可逆转的过程。表达了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 “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地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了,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比喻,把“生命”比作“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个体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无休止的。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哲理散文,了解学习方法。 2、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3、学习写作手法,品析文章语言。 4、感悟生命真谛,收获人生启示。 二、教学流程 活动一:回顾梳理 (一)复习导入,忆一忆 宗璞曾在《紫藤萝瀑布》一文中,这样说过: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当代作家严文井也有他自己的看法,让我们一起走进《永久的生命》!(板书:课题、作者) (二)学法交流,说一说 1、说体裁 哲理散文是指讲哲理、论道理的散文,即用散文的形式讲哲理,启迪人生的文章。 2、说学法 结合已学散文,散文读什么?哲理散文怎么读? 活动二:自主阅读 (三)整体感知,读一读 读课文,你发现,在作者心中,生命是怎样的? (四)分析思路,理一理 默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看一看作者对“生命”情感态度的变化,理一理作者写作的思路。 (明确:第一层,谈生命的易逝——感叹;第二层,谈生命的不朽——感动;第三层,高唱生命的凯歌——赞美。) (五)写法探究,探一探 1、结构清晰 2、结合全文,作者由“感叹生命易逝”写起,有何妙处?试举一例(先抑后扬)(明确: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这是“抑”;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人类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这是“扬”;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

活动三:互动点拨 (六)精读赏析,品一品 1、读出对生命易逝的感叹 2、读出对生命不朽的感动 3、读出对生命奇迹的赞美 4、读出对生命真谛的感悟 (任选一点,抓住感受最深的词句,结合旁注问题等,从修辞、情感、哲理等角度进行赏析批注) 5、语言特色 活动四:拓展运用 (七)积累拓展,写一写 1、读“生命哲理”的古诗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沉舟侧伴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讲“生命不朽”的故事 (董存瑞炸调堡,刘胡兰赴铡刀,黄继光堵机枪,雷锋做好事……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年纪轻轻就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虽然他们个体的生命离开了我们,但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他们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3、你认为生命应该是什么?写一写自己感受。 (八)学法小结,谈一谈 1、把握课文内容(抓对象,巧概括) 2、理清行文思路(抓关键,看变化) 3、学习写作手法(抓联系,多分析) 4、品析文章语言(抓角度,精品味) 5、感悟文章主题(抓情感,深体会) (九)读写实践,做一做 1、请根据我们这节课的学习,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写一篇短文。 2、用学到的阅读方法阅读《我为什么活着》并批注 板书: 赞美生命 感叹生命的易逝 永 久 的 生 命 感动生命的不朽 赞美生命的奇迹 抑 扬

人教语文8上优质课:15 散文二篇 - 永久的生命-部优-素材

《谈生命》冰心 我不知道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生命最高处,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他过了,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的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呵!他已经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生命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地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将他叶子,由浓绿吹到绯红,秋阳下他再有一番的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

《呼唤生命教育》学案(教师篇)

实验中学高一语文学案 班别: 姓名: 使用时间: 《呼唤生命教育》学案(教师篇) 编辑: 陈 圣 编辑时间:2013年4月21日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和敬畏生命的情感。 2、了解文章论证思路,理清文章的结构。 3、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字词积累 1.字音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皈.依(ɡu ī ) ②虐.待(nüè ) ③凸.显(tū ) ④销蚀. (shí ) ⑤殊.不知(shū ) (2)给多音字注音 ①????? 难怪(nán )灾难( nàn ) ②????? 角度(iǎo )角色(jué ) ③????? 创伤( chuānɡ )创办(chuànɡ ) ④? ???? 率领( shu ài)效率( l ǜ) 2、词语释义 (1)人文:a.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b.指强调以人为主体 (2)销蚀:销损腐蚀 (3)皈依:原指佛教的入教仪式,后来泛指虔诚地信奉佛教或参加其他宗教组织。也作 归依。文中的意思是归属。 (4)漠视:冷淡地对待;不注意。 (5)无所适从:不知道依从谁好;不知按哪个办法做才好。 (6)一针见血比喻说话简短而能切中要害 四、课文导学 (一)学习第一段 1、课文是一篇议论文,论题针对性强,它是针对什么而作? 青少年学生虐待生命的现象。 2、青少年学生虐待生命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自杀、校园暴力、残害动物等方面。 3、青少年学生虐待生命的现象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折射出当今部分青少年情感的荒漠,以及对生命的漠视和践踏。 4、造成青少年学生虐待生命的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者认为是什么? 我国生命教育没有达到足够的程度 5、从全文内容结构看,这段地位怎样? 提出问题部分:摆出现象,指出我国生命教育的不够。 (二)学习第二至七段 1、作者说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为什么?生命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因为只有生命的存在才会有人的其他价值的创造、实现和评估。 生命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1)人的生命的不可替代性;(2)人的生命的不可逆性;(3)人的生命的基础性。 2、生命的价值对教育提出什么要求? 教育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懂得尊重生命。

24卖油翁公开课获奖【一等奖教案】.doc

《卖油翁》教案 【知识方针】 1、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知识。 2、继续学习和堆集白话词语。 3、能依据注释了解文章粗心,复述故工作节。 4、感触两个人物不同的思维性情。 【情感方针】 由人及己,让学生从中遭到教育和启示并引导学生领会白话的魅力。 【才干方针】 练习学生的口译才干,培育学生复述课文的才干。 【德育浸透】 领会课文中描绘的人物的质量,谦善讨教,不骄傲不骄傲。 【要点难点】 要点:①堆集白话词汇,了解词义、句义。②学习本文描绘人物的办法。 难点:①两个人物的性情特点。②了解本文提醒的道理及由课文生发的问题。 【课时组织】1课时 【互动规划】 1、通读课文,掌握文章粗心。 2、精读课文,领会故事中两个人物的性情特点。 3、了解课文提醒的道理,组织学生评论。 4、学生自导自演,改编成课本剧,进行扮演展现。 【教育办法】 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协作、探求相结合。 【教育过程】 一、导入规划: 师问:哪位同学能说出以“百”字最初,形容人箭法十分高超的成语 ?? 生答:弹无虚发,百步穿杨。 师引:“射”是古人常说的“六艺”之一,也是古人十分推重的一种技能。但在那时却有一 个人不以为然,乃至嗤之以鼻,这个人是谁呢?(生:卖油翁)今日咱们就学习《卖油翁》 这篇课文,一起来看个终究。 二、走近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即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谥号文忠,“唐 宋八咱们”(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之一。 他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为文以韩愈为宗,倡议写平实朴素的古文,创立了平易 流通、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为北宋文学的开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文学才干的作家,在散文、诗、词、史传方面独树一帜,遗留后世的有 《六一诗话》、《欧阴文忠公文集》。 三、通读课文,了解课文粗心: 1、师范读课文,正字音,正断句。

七年级语文优质课《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本文是作家严文井1942年创作的一篇带有比喻的议论性散文,它从现象出发,从个人感受出发,揭示出个体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而言,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高度赞美以及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告诫人们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促人上进。文章哲思深邃,鲜明生动,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这篇文章所在的第四单元,以散文体裁为主,有写人记事的典范,亦有托物言志的代表,或长于写景抒情,或说理深刻,呈现了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同时本单元五篇散文都有一个共同的人文主题——情感哲思。 这一单元的学习是在七年级上册“人生之舟”和七年级下册“生活哲理”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的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也为九年级“砥砺思想”“浩然正气”主题单元的学习做了情感及价值观的铺垫。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思维特点上正在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对散文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及学习能力,但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尚不成熟。因此,对于此类哲理散文的理解上,会存在些许障碍。同时,中学生

对人生产生惊奇、疑惑,这驱使他们在万花筒里看世界,他们有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但随着自己一天天长大,他们的知识逐渐丰厚,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意识形态开始填补原来脆弱的空白。他们开始了思考探索“一个人从哪里来,要走向哪里”“我是谁,我会死亡吗”等等一系列不明晰的问题,这可能会让他们焦虑,会让他们忧心,会让他们迷茫,会让他们痛苦。他们少理性,缺信念,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徘徊期,他们摸索、匍匐、挣扎,他们渴望精神的力量。上课时,既要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内容,把握作者观点,学习议论性散文的特点,同时要帮助他们领会课文人文内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大胆发言,深入思考,结合文本,认识生命的意义与可贵。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把握课文中心观点。 2.品味文章既睿智又形象,既理性又富有感情的语言。 3.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领会课文人文内涵,结合自身实际生活获得对生命的独特见解。 教学重点: 1.揣摩、品味说理与抒情兼具的语言。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领会课文人文内涵,并由此结合自身实际获得对生命的独特见解。 教学难点:

《呼唤生命教育》公开课教案

《呼唤生命教育》教案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简单明了的议论文,所以要求学生通过研读文本,掌握阅读议论文的一般方法,把握议论中心。同时,这也是一篇跟中学生密切相关的文章,希望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了解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训练学生自我表达的能力。 3、学习议论文文体的特点和论证方法。 4、培养学生关注生命、思考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我表达能力。 2、培养关注生命、思考生命的意识。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生命、思考生命的意识。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评法结合;利用多媒体,开拓学生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 ①整体感知课文,列出全文提纲。 ②文章针对什么现象进行阐述?搜集你见到的热爱生命或践踏生命的例子。 ③倡导生命教育的原因何在?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人最宝贵的是什么呢?是生命。生命是一条亘古长流的河,生命又是一首古老而年轻的歌。古往今来,无数人用心灵和智慧来诠释生命,解读生命。请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首经典曲子是他完全丧失听力的情况下创作的。面对不幸,贝多芬扼住了命运,谱下了音乐史上光辉的乐章,也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播放音乐《命运交响曲》前面一分钟)。 面对挫折,有人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有人却选择结束生命,(播放不爱惜生命的画面)。看了这些图片,我们的心情不禁沉重起来。这种现象不只见于中国大陆,在国外也常见。在这种氛围下,我们要呼唤生命教育,尊重和珍惜生命的价值。 一、检查字音:销蚀(shí)滋( zī)养 凸( tū)显虐( nüè)待 泛滥( làn ) 践( jiàn )踏 皈( guī)依挫( cuò)折

呼唤生命教育(读后感

呼唤生命教育,回归教育本质 ——读《丁成尧谈生命教育》有感 胡海平 在茫茫新书海中,《丁成尧谈生命教育》一书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引起人们极大地注意。该书作者丁成尧提出,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人的生命,包括自然生命与价值生命两个方面,是人生的两个重大要素,也是人人关心的两个重大问题,人生奋斗的所在。人的自然生命以其生存的时间长度衡量,而人的价值生命,则以其所作的社会贡献来衡量。人的自然生命的高质量,健康与长寿;人的价值生命的高层次,实现与提升,是一切人为之奋斗的终身目标。人的自然生命在价值生命中延伸;人的价值生命在自然生命中展示。丁成尧认为,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对人们进行人的自然生命延长教育和人的生命价值提高教育这样两个中心内容。在他看来,因为教育说到底,就是使受教育者,懂得人的生命知识、生存规律和发展趋势,学习并掌握科学的生活方式,自觉地锻炼和调养自己的身体健康,同时用人类的知识和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懂得做人的道理,争取自己对社会、对人类有所贡献。所以,生命教育,正是教育的本质所在;呼唤生命教育,正是呼唤教育的本质回归。 生命教育的首倡者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在1968年提出来的。华特士曾在印度跟随瑜伽大师阿南达学习。回到美国后参悟瑜伽的生命精神,在加州创建了“阿南达村”,提出了生命教育思想。四十余年来,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广泛关注。而近一些年来,生命教育

有所发展,但主要是针对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的这一残酷现实认识生命教育的,也就是说,是作为预防未成年人自杀的权宜之计而加以强调的。例如,日本1989年修改的《教学大纲》,就是针对青少年自杀、污辱、杀人、破坏自然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而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等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开展生命教有的。近年日本针对青少年的脆弱心理和青少年自杀事件流行,实施“余裕教育”,提出“热爱生命,选择坚强”的口号,目的是让青少年通过“余裕教育”认识到生命的美好和重要,使他们能面对并很好地承受挫折,使他们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更有日本的专家建议,要把中小学体验农村生活变为“必修课”。 在美国,到1976年全国有1500所中小学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到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基本普及。为推广生命教育,美国成立了各种专业协会,出版了许多专业及普及性的书籍和杂志。如成立了“美国死亡教育学会”、“死亡教育与咨商学会”,出版了《生死学》、《死》等特别的杂志,各种书籍、影片、视听教材更是不计其数。美国生命教育的实施因地而异,如印第安纳州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及电子传媒推动生命教育;而Lifc Skill Ministry是另外一种专门训练青少年生活技能的机构,用来教育青少年远离犯罪、贫穷等。目前美国的生命教育大致分为品格教育、迎向生命挑战的教育、情绪教育三部分。 澳大利亚的生命教育,由Ted Noffs先生于1979年在雪梨创立,最初的动机就是作为一种反毒品教育资源。始初,强调培养每个孩子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5. 散文二篇 永久的生命》优质课教案_3

《永久的生命》教案 一、学情分析 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四单元的第三课。按体裁分属于议论性散文。学生在七年级时曾学习过写景抒情散文《春》《雨的四季》《济南的冬天》,也学习过写人叙事的散文《秋天的怀念》《散步》,所以学生对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已经有所了解。加之新近学过写人叙事的《背影》和托物言志的《白杨礼赞》,对散文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如今接触阐述事理的散文便不会觉得“难于上青天”。此年龄的孩子,对生命和人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核心素养的提升也有了心理需求。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认识:生命是永久的;探寻作者对生命的珍爱与赞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感恩生命,回报生命。 (二)知识与能力: 1.理清课文的思路,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学习哲理散文通过生动的形象阐明深刻哲理以及观点明确的特点。 3.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三)过程与方法: 以标题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永久的生命”的内涵,以点带面辐射全篇,抓哲理散文的特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认识、珍爱与赞美,学习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品味文章的关键语句的含义。 三、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和分析感知作者对生命的认识。 2.学习哲理散文通过生动的形象阐明深刻哲理以及观点明确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1.通过朗读和分析感知作者对生命的认识。 2.学习哲理散文通过生动的形象阐明深刻哲理以及观点明确的特点。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走入散文家严文井的哲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永久的生命》公开课教案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 教师: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本课词汇 2.学会赏析文章语句,掌握本文写作手法——欲扬先抑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赏析文章语句,掌握本文写作手法——欲扬先抑 难点: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 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三、教学用具: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观看几组关于生命的图片,让同学们来说说看完图片后的感受。

学生:生命的美丽、生命的脆弱/短暂、生命的凋谢、生命的顽强、 生命的力量...... 教师:从生命的感悟引入本课《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当代作家严文井也有他自己的看法,让我们一 起走进《永久的生命》!(板书:永久的生命严文井) (二)、检查预习 1、生字难字 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 ) 凋谢(diāo) 洗涤(dí) 俯瞰(kàn) 遏制(è) (生字注音,诵读并注意字形) 2、多音辨析 口号(hào) 颤栗(zhàn) 号颤 呼号(háo) 颤抖(chàn) 3、形似辨析 点缀(zhuì) 濒临(bīn) 啜泣(chuò) 频率(pín)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在此基础上理解识记,为 后面理解课文做准备。 4、作者简介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人民文学出版 社社长等职。当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等。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 评奖中被授予荣誉奖。 (知识链接): 哲理散文,以阐述哲理见长,仿佛与读者面对面交谈,推心置腹,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让人获得思想的启迪。 5、让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总结归纳课文内容,课上展示: 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先谈生命的短暂、易逝 ; 二、再谈生命的永久不朽 ; 三、最后联系现实生活, 赞美生命,高唱生命的凯歌。(三)深入探究课文 探究一:(小组合作完成) 1、默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