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方案(修订稿)

前言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就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宗旨就是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她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她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与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形成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家与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尊重的意识。

一、课程简介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系我校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局教育科领导下,及其国际理解教育项目要求下,在上海浦发教育评估中心专家指导下,为合理补充国家课程, 而分别在六、七、八年级开设的。该课程由外籍教师用英语教授,内容为介绍西方文化,同时比较中西文化异同点,侧重礼仪学习。在关注中西文化差异的同时,引领学生感悟、学得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与人相处,以及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该课程符合我校“把学生培养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21世纪国际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以及“在交际中感受英美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英语学科特色。

二、背景分析

21世纪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学习外国文化,对外宣传中国文化、开展对外交流就是对这个世纪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经济的全球化与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信息化,使世界愈来愈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将不可能脱离整个世界而独立存在。因此,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越发突显,亦就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形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国家课程进行了必要补充。国内外较多地区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均将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国内许多学校大胆实践,研发该课程,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一个富有根基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她人,理解世界的多元性,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具有国际责任感、民族自豪感与全球意识。

从礼仪的角度来说,我国就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

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人——青少年儿童,她们有责任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使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名副其实,“礼仪之邦”的美名响誉中外。

三、校情分析

我校自建校以来一直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学校先后开设了书法、礼仪等校本必修课程。自2005年,学校研发校本礼仪课程,并在六年级试行,至2008年形成较成熟的校本课程体系,该课程每年在六年级开设,并由专门老师任课。学校多年来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活动,先后与澳大利亚、苏格兰等国家的中学建立友好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互访交流活动;此外,学校每年组织学生赴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进行学访,形成了“多元开放教育”特色。我校多年拥有外籍教师授课的经历,本校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渗透英美文化介绍,在英语教学中逐步形成了“在交际中感受英美文化”的英语学科特色,学生视野得以拓宽。

四、理论依据

国际理解教育就是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新课题。194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了国际理解教育理念,其核心就是:理解国际重大问题、尊重联合国与国际关系,消除国家之间的冲突根源,发展对她国的友好印象。1974年第18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关于旨在国际理解、国际协作、国际教育与人权及基本自由的教育建议》。1994年10月该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了"与平文化"概念,直指教育应培养具有多元文化、意识形态、信仰之间相互尊重与相互吸纳精神的地球市民。

我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指出帮助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加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使命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亦提出培养的学生能“服务人民与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关于礼仪,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孟子也说过:“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也说:“礼貌就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礼”的重要。

五、课程目标

《安全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安全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一、一般项目: 1、课程名称:安全教育 2、开发教师: 3、教学材料:安全教育资料 4、课程类型:必修 5、授课时间:1年 6、课时:每学期16课时 7、授课对象:一、二年级学生 二、具体内容 (一)课程开发背景:安全教育工作是做好学校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是搞好班级教育教学的必要保障。重视班级安全管理和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及自我保护教育,这样才能使学校和班级有一个安全、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校顺利开展各项工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安全教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生活态度,使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种按科学规律办事,形成安全意思,通过传授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自救的基本技能,提高危险情景下的应急能力。

能力目标:紧密联系学习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需要和实际能力出发,多些简单易学的方法,学会自我保护,调动家长积极性,发挥家庭和家长作用,,使家庭生活中得到保障,学会结合实际何况,创造性进行安全教育。 思想教育目标:健康、安全、成才是每个家庭和社会对学生关注的三大重点问题,而安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为保证学生平安健康成长,作为家长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安全温馨的生活,时时向学生进行安全的教育。 (三)课程内容: 1、引导学生注意出行安全,知道上学放学路上的交通安全知识。 2、认识生活中的安全标志。知道指示标志、警告标志、禁令标志的含义。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3、懂得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知道一些口腔卫生、用眼卫生、生活卫生知识。培养学生讲究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 4、了解校园中人为伤害事故的可怕。知道校园中楼梯走廊上、课间玩耍时、实验手工课上、体育课上的安全注意事项。 5、了解常见传染病的知识。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知识。 6、知道生活中常用的急救电话号码110、120、119、122.并知道他们的用途,及拨打时的注意事项。 7、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其他安全知识,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四)课程实施建议:

小学《安全教育》校本教材

小学校本课程安全教育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组

目录 第一章:安全警钟故事集………………………(3-5) 第二章:安全常识………………………………(6-13) 第三章:我们学校哪些地方有危险…………(14-15) 第四章:安全活动课 (16) 前言 一、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设置的不断完善,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为主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在学校中逐渐得到落实。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课程专家们认为有以下特点:首先,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实际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实质上是一个开放民主的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决策过程。其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一种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是教育制度内权利与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第三,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在以上理论的指导下,我们逐步实施我镇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二、关于确定我校本课程开发内容的论证 我校虽属于城关镇,实质地处农村,离县城15公里远,学校服务区内,前有宝平路,后有千丰渠,西邻红峰驾校,东靠通村公路,车流量大,流速高,时有交通安全肇事事故发生;近年来有建设项目落户学校,不安全隐患多,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安全知识,避免不安全事故发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们把安全知识作为校本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校本课程的学习目标 1、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使学生初步具有关爱自己,珍惜生命的意识。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4、初步学习安全常识,自救技能的理论知识。 5、初步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保护的能力。 6、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意识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第一章:安全警钟—事例集 很多同学由于不注意安全,造成了较严重或严重的后果。下面我们将列举一些最近几年来我校及周边学校发生的因不注意安全而酿成事故的事例,有些事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有的是不小心造成的。在事故中,有的使别的同学受到伤害,有的使自己受伤,也有既伤害自己又伤及别人的现象,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从这些故事里吸取教训,提高安全防患意识,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1、2014年10月8日,新兴村三组村民横穿公路时被飞速而过的摩托车撞倒,当场失去了生命,给家人带来极大的痛苦。 提醒:走路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所以放学、上学时应该“认真走路”。 2、2014年11月10日,我校六一班学生韩义鹏,体育课上踢足球时,不慎足球走偏方向,打在同学王蓉的左耳旁,造成该同学头部疼痛并进行检查治疗,他为该同学负担了医药费。 3、2015年3月,我校三年级学生韩新颖,下午骑自行车玩耍,几个学生在后面推,摔倒在路沿上,造成该生的小腿肌肉破裂,缝了三针,他们共同承担医药费。 提醒:活动时,要注意安全,不要多事,以免伤着别人或伤着自己。 4、2014年,我校五年级几个同学下午在社区服务中心门口的铁门上疯闹,将门一会关上、一会儿打开,弄得门“咚咚”直响。当一个同学使劲将门关上时,另一个同学的手刚好放在门条上,门将这个同学的手挤伤。疯闹的同学赔偿了医药费。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方案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方案(修订稿) 前言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宗旨是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它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它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形成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家和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的意识。 一、课程简介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系我校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局教育科领导下,及其国际理解教育项目要求下,在上海浦发教育评估中心专家指导下,为合理补充国家课程, 而分别在六、七、八年级开设的。该课程由外籍教师用英语教授,内容为介绍西方文化,同时比较中西文化异同点,侧重礼仪学习。在关注中西文化差异的同时,引领学生感悟、学得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与人相处,以及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该课程符合我校“把学生培养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21世纪国际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以及“在交际中感受英美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英语学科特色。 二、背景分析 21世纪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学习外国文化,对外宣传中国文化、开展对外交流是对这个世纪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信息化,使世界愈来愈融合为一个

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将不可能脱离整个世界而独立存在。因此,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越发突显,亦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形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国家课程进行了必要补充。国内外较多地区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均将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国内许多学校大胆实践,研发该课程,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一个富有根基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她人,理解世界的多元性,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具有国际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和全球意识。 从礼仪的角度来说,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人——青少年儿童,她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使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名副其实,“礼仪之邦”的美名响誉中外。 三、校情分析 我校自建校以来一直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学校先后开设了书法、礼仪等校本必修课程。自,学校研发校本礼仪课程,并在六年级试行,至形成较成熟的校本课程体系,该课程每年在六年级开设,并由专门老师任课。学校多年来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活动,先后与澳大利亚、苏格兰等国家的中学建立友好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互访交流活动;另外,学校每年组织学生赴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进行学访,形成了“多元开放教育”特色。我校多年拥有外籍教师授课的经历,本校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渗透英美文化介

义务教育学校校本课程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义务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评价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霞光中心小学闫重信 霞光中心小学研究的《义务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评价研究》课题,是高台县地方课程研究的一个县级课题。下面由我向专家和全体教师,介绍有关课题的相关内容。 一、课题的提出 课堂是学生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具有着生命性,生活性,生成性三大本质特征。随着地方课程《小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的实施,学生的课余生活逐渐丰富。 1.学生自我评价不高。表现为学生心目中的校本课程不属于考试范畴,重视程度和学习积极性都略逊于国家课程。 2.学校评价机制不完善不强。由于评价机制的不完善,学校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成了国家课程的附庸和补充,缺乏相对的独立性。甚至有些教师对学校课程的理解很不到位,。鉴于此,不完善的评价机制阻碍了校本课程的推行和实施。 3.对学校课程的认识冷淡。多年的教学环境中,学校课程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在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的认识深处,国家课程才是正统,地方课程存在没有多大的意义,觉得学校课程开发是各浪费时间的过程,学校课程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在课程的实施中,妨碍了校本课程的推进,教育忽视了本土的传统文化和学校的特色。针对这些课堂现状的考察与反思,给我们一种启示,校本课程评价研究是一种动

态的,注重目的性、实践性、探究性、操作性为一体的、生成的生本课程。 据此,我们提出了《义务教育学校学校课程评价研究》这一课题。通过研究,希望达到预期的效果是: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加具有科学的体系,应该更多的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学校积极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是一所学校成功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校本课程评价是当前教育研究领域中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它凸显的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为培养地域性,创新性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课程。因此,它在具有其他课程的一般特点的基础上,又具有自己的独特意义。 首先,它是以学校的自我评价为主。其次,由于校本课程是多样化课程,其课程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选修课,也可以是必修课;可以是学科课程,也可以活动课程。第三,学校进行校本课程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进和提高,学校可以放下一切包袱,认真解剖分析,真正找出课程的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轮的课程改革和完善提供依据。第四,由于校本课程是教师及其他人员充分参与的课程,因

安全教育校本课程

舜王初级中学 安 全 环 境 校 本 课 程 备课

舜王初中 安全环境校本课程备课 郭进 序言 同学们:安全,对于每一个人都是最基本的需要。虽然各种案件发生的不可预测,突发事件不可避免,但只要我们时刻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做到警钟长鸣,就一定会创建一个和谐的家园。安全教育没有终点,没有比关爱生命和健康更重要的事,为保障同学们的安全,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同学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学习掌握下列安全常识。 第一课交通安全 自1886年世界第一辆汽车问世以来,全世界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已经超过3000万,并且每年仍以40万的速度在增加。目前我国的交通事故十分严重,每年都有数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如2007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万起,造成8万多人死亡,38万多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多亿元。 毋庸置疑,发生的重大交通死亡事故大都是由于违反交通法规造成的,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 ◆步行安全常识 1、走路须走人行道,右侧行走,养成文明走路好习惯 2、横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人行天桥及人行地道。 3、遇有信号灯,要严格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定。 4、不要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马路。 5、严禁翻越行人护栏或其他交通隔离设施。 6、不要在马路上嬉戏、打闹,不要在车前车后乱跑。 7、乘车应注意乘车安全,不要把头手伸出车外。 8、在设有防护栏或隔离墩的道路上不得横穿马路。 9、候车时,应站在人行道上,不要在车行道上候车。

第二课防火安全 1、不要在学校或家里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不焚烧杂物。 2、不乱拉乱接电线,不擅自使用电热器具。 3、不擅自使用煤炉、煤油炉、酒精炉等可能引起火灾的器具。 4、要人走灯灭,闻到电线胶皮糊味,要及时报告,采取措施。 ◆一旦发生火灾时我们应该: 一是及时报警: 1、当发生火灾,现场只有一个人时,应该一边呼救,一边进行处理,并及时拨打“119”报警电话 2、拨通报警电话后,应沉着、准确地讲清起火单位、所在地区或房屋门牌号码以及起火部位,火势大小并告知报警人姓名。 二是火线自救: 1、在学校时,要按照平时演练指定的路线撤离。 2、躲避烟火时不要往阁楼、床底、大橱、讲台内钻。 3、火势不大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服或裹上湿毛毯、湿被褥勇敢地冲出去,但千万不要披塑料雨衣。 4、不要留恋财物,尽快逃出火场,要尽量放低身体,并用湿毛巾、衣物、纸巾等捂住嘴鼻。 5、如果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要就地打滚压灭身上火苗。 6、不要盲目跳楼,可用绳子或把床单撕成条状连起来,紧拴在门窗和重物上,顺势滑下。 7、室内着火,如果当时门窗紧闭,一般来说不应急于打开门窗。一旦门窗打开,大量的新鲜空气涌入,火势就会迅速发展,不利于扑救。 ◆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隔离法:火势较小时,将燃烧物体与附近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疏散开,使燃烧停止。 2、窒息法:使燃烧物质断绝氧气的助燃而熄灭。比如炒菜油锅着火时,可盖上盖子。

小学安全教育校本课程

·小学安全教育校本课程下载; 抓好小学安全保护工作,是学校素质教育主要内容,是做好基础教育工作前提条件.学校、家庭及每个学生要有强烈安全意识,重视安全管理和对学生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及自我保护教育,这样才能使学 校有一个安全、稳定教育教学环境,才能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才能远 离危险,减少意外伤害发生. 据了解,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20**年,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杀等死亡,平均每天有40多人,就是说每天有一个班学生在“消失”.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年至20**年全国性大型调查发现,安全事故已经成为14岁以下少年儿童第一死因.近年来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是“防止校园伤害,加强青少年儿童自我保护教育”.小学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有强烈求知欲.但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容易发生意外事故,更需要重视安全教育,让安全教育深入每个学生心中. 对同学们来说,一定要加强安全意识,多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和逃生技能,本书结合了农村中小学学生生活、学习实际情况,介绍了一 些安全文明知识,为学生掌握安全知识和逃生技能提供了素材.学区各校专门开设《地方课程》,通过系统教学,让平安―――校园,让健 康常伴你我. 学生是祖国花朵与未来,让我们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携手,为学生打造一片安全平台. 第一课交通安全 交通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人安危.我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人数超过 10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是由于缺乏交通安全知识或忽视交通安全所致. ★常见交通标志

红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黄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但已越过停止线车辆和已进入人行横道行人,可继续通行;绿灯 亮时,准许车辆、行人通行. 十字交叉路口标志行人通过标志 ★步行安全常识 1、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时要靠路右边行走. 2、横过车行道,要走人行横道、人行过街天桥后地下通道. 3、行路时要注意各种信号灯指示,尤其要注意路口红绿灯、人行 横道信号灯和车辆转向灯变化. 4、不要在车行道、桥梁、隧道或交通安全设施等处逗留. 5、不要在路上抛物、泼水、散发印刷广告或干其他妨碍交通活动. 6、不要穿越高速公路和铁道隔离设施. ★教你一招 遇到交通事故怎么办? 1、维护秩序,保护好现场. 2、呼喊周围路人,同时拨打“120”向医院求救,迅速抢救伤员. 3、打“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求助. 4、记住违章肇事车辆车牌号码. ★实践活动 过马路时应注意什么? 第二课常见疾病与急救常识 日常生活中,只有了解常见疾病相关知识,学会安全用药和简单 急救方法,我们才能更健康,家庭才能更幸福. ★常见疾病 感冒感冒一般伴有肌肉酸痛、头痛、头晕、流鼻涕、鼻塞、咽 痛、咳嗽、喷嚏、发热等症状.注意休息,多饮水,补充营养,并及时 到医院就诊.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方案(修订稿) 前言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宗旨是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形成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家和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的意识。 一、课程简介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系我校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局教育科领导下,及其国际理解教育项目要求下,在上海浦发教育评估中心专家指导下,为合理补充国家课程, 而分别在六、七、八年级开设的。该课程由外籍教师用英语教授,内容为介绍西方文化,同时比较中西文化异同点,侧重礼仪学习。在关注中西文化差异的同时,引领学生感悟、学得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与人相处,以及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该课程符合我校“把学生培养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21世纪国际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以及“在交际中感受英美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英语学科特色。 二、背景分析 21世纪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学习外国文化,对外宣传中国文化、开展对外交流是对这个世纪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信息化,使世界愈来愈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将不可能脱离整个世界而独立存在。因此,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越发突显,亦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形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020年小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2020年小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20xx年小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1、学生兴趣和需求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近几年来借读学生人数占到了学生总数的75%,生源大多是外地来秦打工人员的子女,他们的家长做小买卖的居多,其中有父母离异的,孩子寄养在爷爷奶奶家,还有的干脆就花钱寄养在别人家,一周才能见到一次父母。父母为了生计奔波,根本无暇顾及孩子,不能对孩子尽到应有的监护责任。他们租住的多是平房或下房,孩子没有太多的活动空间,每天上学的时候,与老师和同学在一起觉得很快乐,一到星期天或放假,他们就更可怜了,只能一个人呆在家里,还要自己煮饭吃。这群特殊的孩子处于无人管教的真空地带,家庭教育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我们在思索:我们的学生最需要什么教育?我们的学生家长最需要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我们的校本课程应补充什么,才能成为对学生真正有意义的课程。尽管我们的学生也有和城里孩子一样的需求,渴望快乐学习的指导,幸福成长的体验,创新思维的养成,但他们更需要的是安全健康的成长。 所以我们以安全、质量、发展为学校教育主线,把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在各种危急情况下自护自救、互救的技能,作为提高生命质量,谋求发展的基石。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确保

一方平安的安全教育目的,让学生在拥有知识的同时,拥有健康的体魄,拥有美好的生命,基于这种定位,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决定把孩子们最需要的《安全伴我行》作为校本课程的必修课,在一至六年级开设,由班主任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授课内容。在《省教育厅关于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的通知》的指导下,我们深入学习了《走进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等书籍,从而使我们对校本课程开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校要想办出自己的特色,必须有明确的育人目标;要使校本课程具有生命力,挖掘本土资源的优势是最好的开发途径;要想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校应为学生提供一定程度的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于是在校本课程中增设满足学生需要的选修课,成为我们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目标。 我们在学生中进行了意向调查,陈列了篮球、乒乓球、田径、象棋、围棋、英语、舞蹈、腰鼓、剪纸、声乐、绘画、科技、采访、导游、钢琴、二胡等二十多种不同的科目,交给孩子们去选择,然后,根据学生的人数和教师资源情况,确定了校本课程开设的兴趣科目。 2、学校现有课程资源 首先我们就校内的教师专业特长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调查档案、看资料、个别交流等形式,了解到我校有一批艺术、体育、手工、学科业务专长的教师。为此,学校精选了部分校本开发的理论书籍和文章推荐给老师学习;邀请市区教研室专家到学校做课程改革和校本课程开发的专题报告;由本校领导做校本课程开发座谈会的主讲人。通过系列措施,使他们对校本课程开发有了明确的认识,强化了教师

小学《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770 小学《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通用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小学《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 案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指导思想 立足于“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基点。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执行德育教育育人方针,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奠定基础,紧紧围绕课程育人的目标,落实学校课程育人的教育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合教育教学方法,增强学校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知行统一。在实施安全课程的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体验和感悟,并主动践行,把安全课程内化为个人修养和行为习惯。 (三)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安全教育为学校学生行为培养做基石,实现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最佳效果。 三、目标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方案(修订稿) 前言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宗旨是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形成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家和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的意识。 一、课程简介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系我校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局教育科领导下,及其国际理解教育项目要求下,在上海浦发教育评估中心专家指导下,为合理补充国家课程, 而分别在六、七、八年级开设的。该课程由外籍教师用英语教授,内容为介绍西方文化,同时比较中西文化异同点,侧重礼仪学习。在关注中西文化差异的同时,引领学生感悟、学得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与人相处,以及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该课程符合我校“把学生培养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21世纪国际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以及“在交际中感受英美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英语学科特色。 二、背景分析 21世纪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学习外国文化,对外宣传中国文化、开展对外交流是对这个世纪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信息化,使世界愈来愈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将不可能脱离整个世界而独立存在。因此,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越发突显,亦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形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国家课程进行了必要补充。国内外较多地区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均将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国内许多学校大胆实践,研发该课程,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一个富有根基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世界的多元性,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具有国际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和全球意识。 从礼仪的角度来说,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人——青少年儿童,他们有责任继承和发

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一、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含义)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校本课程开发”( SBCD )思想源于 20 世纪 60 - 70 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针对国家、州政府课程开发的弊端,要求政府应明确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的权利分配,把一部分权利下放给学校,强调学校、地方一级的课程运作,主张学校的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等参与课程的决策,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实现课程的民主化。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这一思想很快波及到世界上众多的国家,许多国家都出台了把课程的决策权利部分下放给学校的课程政策。从而也产生了多样的操作模式。这就是校本课程开发产生的背景。 (二)校本课程开发含义 校本课程开发——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定义。从 1973 年,在 OECD 所辖机构“教育研究革新中心”举办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吕非马克( Furumark )首次提出“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他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意指学校教育工作的有关成员,如教师、行政人员、家长与学生,为改善学校的教育品质所计划、指导的各种活动。以后,很多学者又提出不同的认识(崔允获, 11 种)。 在这些定义中,有的侧重课程开发的过程,有的侧重课程开发的结果。有的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应该以学校教育人员为限,有的主张结合学校外部人士的参与;有的认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是权利结构的重新分配,有的侧重重视整体学校情景的变革。总之,各有侧重。 在这里,我们结合以往的定义提出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以学校为基础开发课程,即“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教学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这个界定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 、校本课程开发属于课程开发活动 ( 1 )课程开发涉及到的课程要素 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程计划或课程方案的实施、学习内容和结果的评价。

安全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安全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以小学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为目标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人文性——“珍爱生命,安全第一”。以小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他们安全健康的成长服务,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造成的伤害;从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容、实施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为他们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建立奠定基础。 (二)实用性——安全教育贯穿于生命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小学生的全部生活。本课程立足于学生安全生活的需要,提供预防和应对安全事故最基本、最有效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以使学生能够科学、及时、有效地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保障小学生健康安全地成长。 (三)实践性——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作为课程的主要容,在生活中进行安全教育;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增强安全意识,掌握方法技能,养成安全习惯,在活动中进行安全教育。 (四)综合性——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把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等六个方面的安全问题有机整合;把公共安全知识和与其相关的法律、道德、

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容有机整合;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通过家庭、社区活动等多种途径,形成教育合力,实施课程目标。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通过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自觉遵守安全行为规则,懂得自我保护、珍惜生命及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自身做起,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生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分类目标 (一)知识 1.知道生命是可贵的,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及其发育特点,了解必要的生命健康知识。 2.知道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围及危险、危害,了解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防知识和应对措施。 3.了解基本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知道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4.知道网络的用途,学会合理使用网络资源,知道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的措施。 5.了解突发自然灾害对生命安全可能造成的威胁,知道躲避自然灾害引发的危险的基本方法。 6.了解常见的意外伤害事故,知道意外伤害事故发生时的求救和求生的方法。 (二)能力

浅谈国际理解教育

音乐课堂里的国际理解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是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为增进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学生认同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初步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的教育实践。 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义务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我力求以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索音乐学科中的有关知识。我理解该课程所追求的不是教给学生一些问题的答案,而是教会学生探索问题的方法,养成关注人类命运、关心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公民”的素质和态度。例如在欣赏乐曲时,我会和学生一起聆听感受,把我们每个人对于作品的理解都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一起探索音乐为什么带给我们这些感受的奥秘,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 一、一个有点陌生的名称——“国际理解教育” 谈到“国际理解教育”,人们比较陌生,其实,与国际理解教育类似的术语大家并不陌生,包括国际教育、全球教育、比较教育、多文化或跨文化教育、和平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人权教育和发展教育等。 回顾历史,“国际理解教育”成为国际教育的重大主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并最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国际理解教育就是促进国际理解为目标,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措施,培养具有国际理解品性和能力的人,促使文化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发展。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以“国际理解教育的总结与展望”为主题,确立了新时期“国际理解教育”及相应的“和平文化”的内涵,为世界各国在新时期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指明了方向。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在青少年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是为了使青少年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了解别国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的产生、发展和现状;学习与其他国家人们交往的技能、行为规范和建立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观;学习正确分析和预见别国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本国发展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竞争与合作、生态环境、多元文化共存、和平与发展等方面的国际问题;培养善良、无私、公正、民主、聪颖、热爱和平,关心人类的共同发展的情操;担负起“全球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安全教育校本课程

平山县两河完小安全教育校本课程 序言 同学们:安全,对于每一个人都是最基本的需要。虽然各种案件发生的不可预测,突发事件不可避免,但只要我们时刻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做到警钟长鸣,就一定会创建一个和谐的家园。安全教育没有终点,没有比关爱生命和健康更重要的事,为保障同学们的安全,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同学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学习掌握下列安全常识。 第一课交通安全 自1886年世界第一辆汽车问世以来,全世界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已经超过3000万,并且每年仍以40万的速度在增加。目前我国的交通事故十分严重,每年都有数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如2007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万起,造成8万多人死亡,38万多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多亿元。 毋庸置疑,发生的重大交通死亡事故大都是由于违反交通法规造成的,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 ◆步行安全常识 1、走路须走人行道,右侧行走,养成文明走路好习惯 2、横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人行天桥及人行地道。 3、遇有信号灯,要严格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定。 4、不要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马路。 5、严禁翻越行人护栏或其他交通隔离设施。 6、不要在马路上嬉戏、打闹,不要在车前车后乱跑。 7、乘车应注意乘车安全,不要把头手伸出车外。 8、在设有防护栏或隔离墩的道路上不得横穿马路。 9、候车时,应站在人行道上,不要在车行道上候车。 第二课防火安全 1、不要在学校或家里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不焚烧杂物。

2、不乱拉乱接电线,不擅自使用电热器具。 3、不擅自使用煤炉、煤油炉、酒精炉等可能引起火灾的器具。 4、要人走灯灭,闻到电线胶皮糊味,要及时报告,采取措施。 ◆一旦发生火灾时我们应该: 一是及时报警: 1、当发生火灾,现场只有一个人时,应该一边呼救,一边进行处理,并及时拨打“119”报警电话 2、拨通报警电话后,应沉着、准确地讲清起火单位、所在地区或房屋门牌号码以及起火部位,火势大小并告知报警人姓名。 二是火线自救: 1、在学校时,要按照平时演练指定的路线撤离。 2、躲避烟火时不要往阁楼、床底、大橱、讲台内钻。 3、火势不大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服或裹上湿毛毯、湿被褥勇敢地冲出去,但千万不要披塑料雨衣。 4、不要留恋财物,尽快逃出火场,要尽量放低身体,并用湿毛巾、衣物、纸巾等捂住嘴鼻。 5、如果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要就地打滚压灭身上火苗。 6、不要盲目跳楼,可用绳子或把床单撕成条状连起来,紧拴在门窗和重物上,顺势滑下。 7、室内着火,如果当时门窗紧闭,一般来说不应急于打开门窗。一旦门窗打开,大量的新鲜空气涌入,火势就会迅速发展,不利于扑救。 ◆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隔离法:火势较小时,将燃烧物体与附近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疏散开,使燃烧停止。 2、窒息法:使燃烧物质断绝氧气的助燃而熄灭。比如炒菜油锅着火时,可盖上盖子。 第三课防溺水安全常识

小学安全教育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安全教育校本课程教案 篇一:小学二年级安全教育校本课程 教案 小学二年级安全教育校本课程 教案 第一课生命在你手中——交通安全 教学目的: 1、通过读新闻、模拟表演、交通安全知识抢答等形式引起同学们对 交通安全的重视。 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及交通标志,知道自己在道路、乘车、乘船、乘飞机以及铁路道口应怎样做,并逐步形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课前准备: 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交通事故的新闻。 2、组织学生排演小品。 3、选好及训练班会主持。 4、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 活动过程: (一)主持读有关交通事故的新闻以引入主题。

1、主持A读新闻。 2、主持B:大家听了这则新闻有什么感想呢? 3、同学们议论,各抒己见。 4、主持小结: A:生命在你手中,交通安全不容忽视。 B: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交通规则,并要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二)交通知识竞赛(抢答形式) 1、交通讯号灯有哪些颜色?都有些什么作用? 2、红灯亮时行人该怎样?黄灯亮时还可以过马路吗?什么灯亮时才可以走? 3、行车、行人应靠哪边走?过马路应怎样走? 4、小学生过马路为什么要戴小黄帽? 5、乘车、乘船、乘飞机应注意什么? 6、出示各种交通标志,让同学们说出交通标志的名称及其意义。

(三)看模拟表演,议一议: 1、表演内容:一名小学生放学回家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结果出了车祸。 2、议一议: (1)这个小朋友违反了哪些交通规则? (2)我们应如何遵守交通规则? 3、把小朋友的错误纠正过来。 4、谈心得体会。 (四)小结: 1、同学们小结: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2、班主任小结: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班会活动,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五)课外延伸 1、请你做个交通督导员,带领一年级的弟弟妹妹遵守好交通规则。 第二课家庭生活安全

国际理解课程

关注全球变暖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了解全球变暖。 2、关注人类生存的环境。 教学准备: 1、课前分组调查并收集资料。 2、制作ppt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今天,我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个短片,请大家一起观看。(生看短片)这是美国灾难片《后天》中的几个经典镜头,这部影片描绘了由于全球变暖造成的气候突变而引发的巨大灾难。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关注全球变暖这一自然现象。(师板书课题) 二、小组汇报交流 师:课前,我们对全球变暖进行了分组调查。哪个组先来汇报? 生:首先,我想问问大家,你们觉得影片中的场景会在我们生活中发生吗? (抽同学答) 我们组的汇报将会解答这一问题。 气温升高的曲线图 国内现象(北京雾霾、洪水、干旱) 国外现象(马扎罗山) 生1:全球变暖是指气温升高。它是一种自然现象。据科学家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整体为上升趋势。这就是全球变暖的现象。 生2:全球变暖的现象还表现为大范围的冰雪消融。有非洲屋脊之称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终年积雪,雪顶奇观令世人惊叹,但由于全球变暖它的冰雪正在逐年消融。 生3:北京的雾霾频率高,强度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且强度增加这也是全球变暖的现象。

生:种种现象表明全球正在变暖,在不久的将来,影片中的场景很有可能发生。 师小结:全球正在变暖,它已经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威胁着我们的生命。接下来哪个组来交流。 生:全球变暖不仅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必将给整个世界带来严重的后果。 对人类的危害:灾难的威胁、食物的恐慌、缺水危机、疾病促死 对自然:对海洋、昆虫类生物的危害,自然生态环境失衡。 对国家:(实验展示)国家沉没 师总结:全球变暖将会引发地球空前的灾难。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全球变暖呢? 生交流全球变暖的原因。 自然因素:1、火山活动2、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变动3、 生:这些都是自然因素,更严重的还是人为因素 生1:人口剧增(一组惊人的数字),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生2:废气、废水、废料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生3:滥砍滥伐森林,土地沙漠化 生4: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物种加速灭绝,破环了生态环境,影响了地球的生态环境。 师小结:这组同学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全球变暖的原因。人类的活动才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所以,各国代表已经向每一位地球村民发出了紧急呼吁(sos)生看视频。 师:阻止全球变暖迫在眉睫,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在2015年齐聚巴黎,召开了国际气候大会。哪个组收集了这方面的资料? 生表演课本剧:国际气候大会(历史性达成一致协定)控制在2摄氏度、各国措施 师:为阻止全球变暖,世界各国都纷纷行动起来,身为地球村的一员,我们能做点什么?

以国际理解教育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 育才三小

以国际理解教育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育才三小2002年开办,创建之初属于育才一小的分部,2003年正式命名为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第三小学。学校开办以来,我们始终本着以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带动学校整体发展的办学思路,立足于“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打基础”的办学理念,构建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基本形成了学校教育的核心优势,提升了办学水平。现汇报如下: 一、国际理解教育研究过程。 建校以来,我们始终在坚持的科研项目是”国际理解教育的行动研究”。此课题2003年,南山区立项. 2005年,深圳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立项,2007年5月结题, 09年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立项,2011年4月结题。 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通过校园文化熏陶,与境内外学校开展交流活动,学习中国与欧美先进文化和先进教育理念、方法、制度等,以提高师生国际素养。其中,国际素养包括师生的外语水平,对国际惯例、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尊重,以及国际交往和国际理解能力等方面的素养。 我校之所以以国际理解教育为办学特色建设,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学校地处蛇口,蛇口人与生俱来的敢于挑战和创新的文化以 及育才早在30年前建校之初就提出的“培养为资本主义社会打交道的人”的办学思想深深影响着学校每一位教职员工。

2、深圳建国际化大都市和南山抢占教育国际化制高点的目标, 预示着教育要以国际先进理念为标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 3、蛇口是外籍人士居住最密集的地区,具有国际生态圈的资源 优势。 4、作为新建校,面临着如何应对蛇口高素质家长对优质学位需求的挑战。 学校班子再三思考,在市教科院叶文梓院长等专家的指导论证下,我们确立了“我要走向世界,培养具有民族精神、世界眼光的国际化人才打基础“的办学理念。依托国际理解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来带动学校整体发展的策略。 如何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的做法是:将国际理解教育与学科教学、主题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相结合。建设了十项工程:公民德育工程、教学优化工程、校本课程工程、活动拓展工程、阳光少年工程、校园文化工程、师资提高工程、联合促进工程、制度建设工程与网络信息工程。 1.公民教育工程。 地球村公民应当有高尚品德,国际理解教育应与德育相互融合。做到了6个相结合:公民教育理论说教与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强化师生国际素养,与新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日行一善的关爱行动相结合;培养国际情怀与恪守网络伦理相结合;生态环保教育与绿色学校建设相结合;传承家庭伦理美德与和谐社区建设相结合。真正把公民教育工程落在了实处。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方案(修订稿) 前言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就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宗旨就是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她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她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与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形成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家与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尊重的意识。 一、课程简介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系我校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局教育科领导下,及其国际理解教育项目要求下,在上海浦发教育评估中心专家指导下,为合理补充国家课程, 而分别在六、七、八年级开设的。该课程由外籍教师用英语教授,内容为介绍西方文化,同时比较中西文化异同点,侧重礼仪学习。在关注中西文化差异的同时,引领学生感悟、学得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与人相处,以及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该课程符合我校“把学生培养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21世纪国际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以及“在交际中感受英美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英语学科特色。 二、背景分析 21世纪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学习外国文化,对外宣传中国文化、开展对外交流就是对这个世纪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经济的全球化与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信息化,使世界愈来愈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将不可能脱离整个世界而独立存在。因此,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越发突显,亦就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形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国家课程进行了必要补充。国内外较多地区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均将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国内许多学校大胆实践,研发该课程,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一个富有根基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她人,理解世界的多元性,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具有国际责任感、民族自豪感与全球意识。 从礼仪的角度来说,我国就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