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学案

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学案
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学案

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第三章《声的世界》

一、知识再现(自主、快速复习本单元内容,并认真思考,交流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由观察和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二胡、提琴等乐器是靠弓和

弦的发出声音的;笛子是由发出声音的。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还可以在体和体中

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三种不同状态的物体中传播速度的关系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还与有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叫乐音,叫噪声。

4、乐音有三个特征,叫响度,响度与

有关,还与有关,叫音调,音调与有关,音色与有关。

5、称为频率,它的单位是用符

号来表示。

6、通常人们从噪声的这三

个环节进行防治。

7、叫超声,叫次声。

超声有哪些用途?次声有哪些危害?

8、人、狗、海豚的的听觉频率范围分别是多少?

9、通过上面的学习交流,独立完成知识网络:

声音的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音的传播:传播声音需要_________,传播声音的介质有_______、_______、声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思考不同介质传播速度关系.的音调:_________________,由______决定.世乐音的三要素响度:_________________,由______决定.界声音的分类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噪声减弱的途径: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超声与次声超声特点:______________.次声特点:______________.

(点评:该环节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提前按排在课前完成。该环节提倡教师用学案的方法,精心编写教案使目标问题化、题目化呈现给学生。教师也可以知识梳理的形式,将本章所学的基础知识通过学案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我完成,将本章所学的基础

知识进行回顾,实现知识的再现。必要时可以将重点、难点以实验的形式重回课堂。)二、.知识点拔(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规律,考点还有乐音的特征,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例1扬声器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盆上的碎纸片会不断的跳动,这说

明纸盆在产生声音。

例2、在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对话交谈.这是因

为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声音在________中不能传播.

例3、男同学说话声音“低沉”,是指男同学声音的______低,这是因为男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_______的缘故.

例4、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 ______叫声音调高,________叫声响度大。

例5、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

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______,台下观众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

_______传播的.

例6、受蝙蝠的启示,如图所示人们可以利用来探测鱼群的位置。

(点评:将本章的重点、难点、考点知识以题目的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或做法,让学生相互交流,充分发挥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产生思想的火花。在此过程中注意交流的充分性、全员性,尽量使每一个学生能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只起引导、点拨的作用,切忌包办代替,或是一言堂。)

三、拓展提升(发现规律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以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充分联系生活、社会实际,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从物理走向社会”。)

1、如图1所示,有几只鸟在树上“歌唱”。一个听觉

良好的女孩在一间门窗紧闭的甲房间内靠近单层玻璃

能听到室外的鸟的歌唱声。而她到另一间门窗紧闭的

乙房间内靠近双层玻璃(双层玻璃内抽成真空)几乎

听不到鸟的歌唱声。请运用所学的声学知识解释,为

什么女孩在乙房间内几乎听不到室外树上鸟儿的歌唱。

2、如图2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__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________,这说明音调是由________决定的。

3、如图3所示,用一只手将钢锯条压在桌沿

上(也可用塑料尺代替),另一只手轻拨锯条

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动锯条,这时锯条

的振幅________,听其响度________,这说明响度与________有关。

四、体验成功(根据本章的知识点,展示并相互评价,体验复习后获得的成功。)

1.下列关于声的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都比液体中的声速大

B.声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中传播,声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中考、高考期间要求学校周围噪声大的单位停工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环保角度的噪声一定是由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

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发声体都在振动

B. 公路边植树既可以净化空气,也可减弱噪声

C.人们常用音色来区分是何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D. 声音和光一样都能在真空中传播3.夏天人们在购买西瓜时,有经验的人总是把西瓜拿在手中拍一拍,根据声音判断西瓜的成熟情况。这种选瓜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 .响度不同

B .音调不同

C .音色不同

D .回声大小不同4.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和晌度

5.医用的B超机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人耳听不到它的声音,这是因为()A.声音的响度太大 B.声音的音调太低

C.声音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D.声音的频率太高,人不能觉察到

6.在城市道路常见如图4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A.鼓号乐队不能进入 B.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C.乐器商店的标志 D.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7.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下列设备

中,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A.验钞机 B.微波炉C.电视摇控器 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8.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 B.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

C.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 D.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

9.人讲话依靠________的振动发出声音,小提琴依靠________

的振动发出声音,笛子依靠________的振动发出声音。

10.下列事例中,分别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声音的。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A.我们平时听到的讲话的声音;B.在水中游动的鱼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

C.人的耳朵紧贴到火车铁轨上听到远处开动的火车的声音

11.图5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________是噪声的波形。

12.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

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可以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加以辨别。13.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中体现出的物理知识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第三章《声的世界》参考答案

一、知识再现

二、.知识点拔

例1.振动;例2、介质,真空;例3.音调,慢;例4.蚊子,水牛;例5.音色;空气;例6、超声

三、拓展提升

1.答:因为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乙房间内双层玻璃内抽成真空,而真空不能传声。

2.越大越高物体的振动的频率

3.大大振幅

四、体验成功

1C;2D;3C;4B;5D;6B;7D;8D;9声带弦空气柱;10空气水铁轨;11乙;12空气音色;13物体振动发声;空气可以传声;利用音色可辨别发声体是钟;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的世界 复习题(包含答案)

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铃声 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 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 2.小明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用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叉发声是由于小球的振动产生的 B.小球的振动频率与音叉的振动频率相同 C.小明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D.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成小球的跳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 3.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4.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小“人”随着音乐起舞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

C.让空气进入抽成真空的罩内 D.用不同力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C.“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D.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其振动频率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6.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里说话,会感到声音比在门窗打开放有桌椅的教室里声音响亮,原因是()A.声音的响度大些B.声音的音调高些 C.声音与回声分开了D.声音与回声混在一起了 7.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A.吹着的哨子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关闭的收音机D.敲击的水瓶琴 8.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A.老师的声音振动慢B.老师的声音音色不好 C.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第三章《声的世界》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声的世界》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声的世界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 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

化学选修四第三章复习学案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学案 §1 知识要点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1、定义:电解质、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 在一定条件下(溶于水或熔化)能否电离(以能否导电来证明是否电离)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鉴别方法: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 3、强电解质与弱电质的本质区别: 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或是否存在电离平衡)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②SO 2、NH 3、CO 2等属于非电解质 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 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 4全部电离, 故BaSO 4为强电解质) 【思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能溶于水的盐是强电解质,不溶于水的盐是非电解质; B 、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弱电解质溶液中必存在溶质分子; C 、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也一定是强电解质; D 、Na 2O 2和SO 2溶液于水后所得溶液均能导电,故两者均是电解质。 【思考】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非电解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一定是强电解质; B 、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一定能导电;非电解质的水溶液一定不导电; C 、浓度相同时,强电解质的水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强; D 、相同条件下,pH 相同的盐酸和醋酸的导电性相同。 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水的电离平衡:H 2O H + + OH - 水的离子积:K W = [H +]·[OH - ] 物质 单质 化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和有机物。 混和物 纯净物

第三章 声的世界学案

第三章声的世界 这一章应该要学到什么: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是由于振动;声音传播时需要介质;了解现代技术与声音有关的应用. 2.了解乐音的特性,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3.知道超声和次声,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例1 一学生用沾水的泡沫板在玻璃上摩擦,发出刺耳的声音.对这个物理过程,你能提出有关声音的物理问题吗? 分析与解在探究的各个环节中,学会提出问题是探究活动的开始.学习中可以针对问题的情景来提问题,可以从题目中出现的字、词来提问题,也可以针对物理问题的延伸来提问题.在本题中.可以问:(1)为什么用沾水的泡沫板在玻璃上摩擦,会发出声音? (2)为什么有的声音好听,而有的声音很刺耳? (3)沾多少水可以发出最大的声音? (4)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例2 第一次测定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827年在日内瓦湖上进行的.两只船相距14km.一只船上的实验员在水里放一口钟,当他敲钟的时候,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另一只船上的实验员在水里放一个听音器,他看到了火药发光后10‘听到水下的钟声.试计算:水中的声速是多大? 分析与解声音也是一种物质。它的传播可以用第二章学过的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知道,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非常大,光在两只船之间传播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故可认为声音传播的时间就是10s. S=14km=1.4×104m t=10s,利用速度公式可求v,即v=1.4×103m/s 1.我们唱歌、说话时能发出声音靠的是人体的________振动,所以声音是由发声体__________而产生的. 2.在课本图3—7中,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盆上的小纸片会不断跳动,请你提出三个关于声音的物理问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在房间内讲话的声音比在旷野上讲话的声音大一些,这是因为在房间内讲话时,原声和_______混在一起,使_______加强. 4.下列有关声音传播的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B.只有气体和固体能够传播声音

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三章声的世界 百色五年中考命题规律(熟知考情) 年份题号题型考查内容分值总分2019 17 填空 声现象综合(声音 的产生与传播、声 音的特性) 2 2 2018 1 选择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3 3 2017 3 选择噪声的防治 3 3 2016 2 选择声音的特性 3 3 2015 5 选择 声音的产生与传 播、声音的特性 3 3 命题导向 本章知识点在百色中考中占2~3分,以选择或填空题的形式考查。本章的高频考点是声音的特性、噪声的防治。本章知识点是百色 中考的必考考点,考查声音的特性的可能性较大,试题比较简单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 停止,发声就停止,但传声未停 止 传播 条件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 体和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 声 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回音 (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 反射回来,从而形成回音(或回 声)。当回音比原音晚0.1s以上 时,人耳才能区分原音和回音 声速影响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因素 340m/s 。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 中最慢 (2)回声测距:s =12s 声=1 2v 声t 。 声音的特性 特性 响度 音调 音色 定义 声音的强弱 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品质 影响 因素 声源的振动幅度,振 幅越大,响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越 大 声源振动的快慢,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特性 响度 音调 音色 改变 方法 改变振幅的大小,改变与声源的距离,减少声音的分散 改变发声体的松紧、长短、粗细等 改变发声体的材料、 结构等 举例 震耳欲聋,轻声说话,医用听诊器 尖锐刺耳,男低(女 高)音 闻其声知其人,声纹 锁 说明 音调和响度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音调高 未必响度大;音色只与发声体本身有关,不受音调、响度的影 响 (2)正常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源在振动、频率在听觉范围内、有传播介质、足够的响度。 (3)声音的波形图对比 声波图 音调 响度

第三章 物态变化系统复习导学案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一课时) 【中考要求】 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3.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4.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5.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6.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知识结构】 ③熔化时 热,凝固时 热。应用实例: 。 【典型例题】 1. 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 1、温度 ②凝固 2熔化和凝固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 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窒温 2.如果所示是小翔同学练习用温度计测水温的情景,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3. 下列现象中由凝固形成的是() A.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 B. 春天早晨常见的雾 C.钢水水浇铸成火车轮 D. 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 4. 铁是一种晶体,如图3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铁水凝固成铁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能力提升】 1.关于如图5所示的温度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它的示数为10℃ B.它的最小分度值为1℃ 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如图11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___ ℃ 3.下列关于四季景象的描述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A.春天,雨笼山峦B.夏天,雾绕群峰 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冰封谷底 4.下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三章声的世界-新整理

第三章声的世界 目录: 狙击知识点 狙击考点 狙击知识点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通过观察和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_振动___产生的。二胡、提琴等弦乐器是靠弓和弦的_相互摩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笛子是由_ 管内的空气 _、笛膜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__介子__的,它既可以在_气体_中传播,也可以在液体_和__固体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真空_中传播。声音在三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中传播速度的关系是_ v气

第三章 声的世界概述

第三章声的世界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2.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3.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科学内容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了解乐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全章概述 1.本章要求 声音是人们最熟悉的现象之一,学生不仅在生活中已积累了大量与声音有关的感性认识,而且在小学自然课中也学过了与声有关的常识。尽管有这些前期经验与常识,但是对于“为什么会产生声音,人们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大多数学生并不很清楚,对于声音在生产和技术中的应用就更是陌生。本章将使学生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对声的世界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试验稿)的基本理念之一“从生

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教材安排了一系列自然现象和生活事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物理结论;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从生活中体会到声音具有音调、响度和音品三个特征;知道人耳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知道什么是超声和次声;知道声音,特别是超声在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重要应用。 通过对生活和自然界与声有关现象的观察,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培养他们喜欢物理知识、热爱自然的情感。通过利用简单的生活用具、乐器进行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使学生逐步形成充分利用手边器材进行科学研究的习惯。 通过本章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超声、次声和噪声,更重要的是应该了解超声技术在生活、生产、科技和国防等方面的应用;有自觉减少次声和噪声源的意识,对社区的声环境有简单的评价,对社区中的声污染能提出防范和改进意见。 在本章教学中应以观察、实验、分析为主,强调知识与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教学中还要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精神;要鼓励学生做一些与声现象有关的家庭观察和小实验;要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与声有关的科技(普)资料,并让学生做一些适当的社会调查。本章实验器材也应以简便易得的为主,实验要简单,现象应明显。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概率的进一步认识复习学案

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有关概率的基本概念,知道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 2、了解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利用列表法和树状图求概率; 3、会利用频率估计概率,掌握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条件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简单事件 (1)必然事件:有些事件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会发生,这类事件称为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有一些事件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这类事件称为不可能 事件;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都是确定的。 (3)不确定事件: 。 2.概率: 。P 必然事件=1,P 不可能事件=0,0<P 不确定事件<1 3.概率的计算方法 (1)用试验估算: 此事件出现的次数 试验的总次数 某事件发生的概率 (2)常用的计算方法:① ;② 。 4.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对一个随机事件做大量实验时会发现,随机事件发生的次数(也称为频数)与试验次数的比(也就是频率人总是在一个固定数值附近摆动,这个固定数值就叫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概率的大小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频率与概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概率是伴随着随机事件客观存在着的,只要有一个随机事件存在,那么这个随机事件的概率就一定存在;而频率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它随着实验次数的变化而变化,但当试验的重复次数充分大后,频率在概率附近摆动,为了求出一随机事件的概率,我们可以通过多次实验,用所得的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 二、由树状图和列表确定概率(列举法) 应用条件及注意点: (1)注意各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务必相同; (2)其中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各种情况出现的次数 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 ; (3)在考察各种情况出现的次数和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时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4)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得概率是理论概率,而实验估计值是频率,它通常受到实验次数的影响而产生波动,因此两者不一定一致,实验次数较多时,频率稳定于概率,但并不完全等于概率. 例题: 例1 田忌赛马是一个为人熟知的故事,传说战国时期,齐王与田忌各有上、中、下三匹马,同等级的马中,齐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强.有一天,齐王要与田忌赛一次,赢得两局者为胜,

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设计 学习目标: 1. 能举例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产生的。 2?能举例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利用回声原理解决简单问题。 3.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小实验体会到声音具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特征;并能在实例中分辨声乐音的三特性。 4. 能从实例中区分出乐音和噪声;能说出噪声的危害,能举例说明如何减弱生活环境中的噪声。 5. 根据生活、自然或实验现象,能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物理问题。 6. 树立环保意识。 7. 通过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体会转换法和理想实验。 基础知识回顾,规律方法小结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_ 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__________ 的,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通常情况 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_____________ 。 3、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介质中是以____________的形式传播的。 4、__________ 不能传声,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只能靠无线电话交谈。(完成课本P39 作业“ 2” 5、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乐音。乐音的三个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6、声音的_______ 称为响度。响度一般与声源振动的 ______________ 有关,振动幅度越 大,响度___________ 。 7、声音的_______ 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 _____________ 有关,物体振 动越快,音调就______________ 。 8、我们能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就是因为 ______________ 不同。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1第3章铁 金属材料章末复习课学案

一、铁金属材料 二、铁及其化合物的“价态—类别”二维图 [项目探究]鲜榨苹果汁变色的实验探究 [实验目的] 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但是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慢慢地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为什么呢?于是,研究性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苹果汁变色的原因。 [实验情景] ①苹果汁中含有0.001%的二价铁物质,同时也含有多酚类物质,多酚可与

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变为褐色物质。 ②二价铁在空气中或与浓硝酸反应都能变为三价铁,且三价铁的溶液为黄色。 ③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④硫氰化钾(KSCN)溶液变色规律 药品Fe2+Fe3+ KSCN溶液不变色变红色[实验猜想] Ⅰ.苹果汁变色与苹果中的铁元素有关。 Ⅱ.苹果汁变色是苹果汁中的多酚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的结果。 [实验过程] 实验1: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下面操作进行实验,②中未出现明显变化,③中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2: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将上述试管分别放置于 空气中一段时间 试管编号 1 min 10 min 24 h ①黄褐色褐色深褐色 ② 无明显 变化 无明显 变化 无明显 变化 ③ 略有些 黄色 浅黄色黄色 探究1实验1中,②、③中现象说明什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②中现象说明鲜苹果汁中无Fe3+, ③中现象说明加新制氯水后溶液中有Fe3+,则原溶液中含有Fe2+。

结论:鲜苹果汁中含有Fe2+。 探究2实验1中涉及的离子反应是什么?写出离子方程式。氯水也可以用什么试剂代替? 提示:2Fe2++Cl2===2Fe3++2Cl-。H2O2、酸性KMnO4或稀硝酸等。 探究3实验2中试管②中FeSO4溶液的浓度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 提示:②中FeSO4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001%。因为根据资料信息苹果汁中含有0.001%的二价铁物质,为了更好地与苹果汁比较,所以控制变量,实验2的②中FeSO4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应该为0.001%。 探究4实验2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鲜苹果汁变色与铁元素无关。 探究5验证猜想Ⅱ的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何? 提示:向除去氧气的试管中加入鲜苹果汁苹果汁不变色 [实验结论] 鲜苹果汁在空气中变色与铁元素无关,与其中的酚类物质被氧化有关。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 复习教案

教学设计 课题:复习第三章《声的世界》 一、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复习巩固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的条件。 2、复习乐音的三个特征和决定因素。 3、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交流学习运用总结、归纳、合作等方法使自己的知识得到提升 2、通过典型习题的讨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如何引导学生系统全面的整理、归纳知识。 三、教学难点: 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与声音有关的现象和简单问题。四、教学方法:互动式 课前准备 1、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按好、中、差搭配)。 2、课前(至少一天)告知学生课题及学习目标,布置学生预习。即:自己看 书复习,自己归纳总结,自己设计复习题,自己讨论解答。

教学过程 一、知识归纳: 由某小组代表根据课前个人复习和小组讨论确定的总结提纲作知识归纳,其他成员补充(时间为5分钟左右)。 二、求解复习题: 各小组代表出示课前准备的复习题(每组三道题),由其他小组同学竞赛解答,出题的小组批改讲解(时间为25分钟左右)。 三、质疑答辩: 全班同学针对复习题内容或单元所学内容提问,由其他同学竞赛解答。(时间为5分钟左右)。 四、巩固升华: 在学生对单元所学知识已有一定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将准备好的与课本知识有关且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展示给学生,经学生讨论后由学生竞赛抢答。(时间为5分钟左右)。 五、教师点拨: 教师对本节课各小组的表现给予简单点评,指出各阶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对本节课中的几个关键点再次给予点拨,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时间为5分钟左右)。 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教师预备方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复习学案

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复习导学练 2010 年6 月9 日 学习目标: 1 、了解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2、掌握同分异构体的概念,掌握甲烷、乙烯、苯、乙醇和乙酸的结构及性质。 3、理解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含义。 4 、了解糖类、蛋白质、油脂等与生活、生命密切相关的知识。 学习重点: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取代反应,加成反应,酯化反应和同分异构体。 学习过程: [A 级] 阅读课本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做下面习题: 一、填空 1 、烃是指________________ 的有机物,我们学过的烃有烷烃和烯烃等,其中烷烃的通 式为__________ ,最简单的烷烃是_______ ,它是一种______________ 结构,结构 式为____________, 在光照的条件下,它可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5 种产物,其中 生成氯化氢的物质的量最多,其余四种除________ 为气体外都为油状液体。烷烃的熔点 随碳原子数增加而______ ,碳原子数少于或等于 4 的烷烃在常温下为气体。 2 、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的是______ 的产量。烯烃的通式为_________ (环烷烃也具有这种通式,但不含碳碳双键),具有能使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褪色 的性质,用此性质可鉴别烷烃和烯烃。乙烯可用来做水果的________ 。乙烯分子中的所 有原子都处于同一个平面,在已学的有机物中还有_____ 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也处于同一平面。 3 、苯的分子式为________ ,结构简式为________ ,苯通常是____ 色,带有________ 气味的液体,_____ 溶于水,燃烧时产生较多的黑烟(由于其含碳量较高)。苯分子中的 6 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__________________ 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所以苯既可以发生反应,又可以发生反应,但总的来说是易取代难 加成。 4 、乙醇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_____ ,易挥发,能够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 物,能与水以_______ 互溶。乙醇的分子式为________ ,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能 与_________ 发生取代反应,能与_______ 发生酯化反应。乙醛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 5 、乙酸的分子式为_________ ,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纯净的乙酸又叫_______ 。乙酸具有______ 的通性,能使_______________ 变红,酸性比碳酸的要_____ 。乙酸 和乙醇可以发生_________ ,酯化反应的产物是和______ ,一般由有 机酸和醇脱水而成,常用_________ 作催化剂。 6 、糖类由__________ 元素组成,单糖的分子式为_________ ,它的代表物有_______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3.3超声与次声 教案

第三章声的世界 第3节超声与次声 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 知道超声波、次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了解次声的一般特点和危害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学课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动物对超声利用的媒体讲述,激发学生对从自然现象中获得知识的兴趣,以及在现在社会中运动的事例,培养对新技术应用的兴趣。 重、难点:超声、次声的概念,及它们的应用。 教案准备:多媒体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一.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号对着玻璃杯吹,杯子碎了,说明 什么呢? 生:声音具有能量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不是所有由振动产生的声音我们人耳都能听见呢? 学生猜想。 下面我们看自然界中这两个场景:苍蝇飞行的每秒振翅147~200次,蝴蝶飞行时每秒振翅5~6 次,为什么你凭听觉能发觉飞行中的苍蝇,却不能凭听觉发觉飞行中的蝴蝶? 生:思考回答。

要想弄清以上问题,下面请进入本节的学习。 (二)新课学习 自学指导(一)下面大家带着这个问题,看完P47面第一段,弄明白以下几个问题:人耳的听范围?超声?次声?(找到并掌握,2min完成) 生:1. 人耳能听到的声波其频率范围大致在20Hz-20000Hz之间. 2.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不能引起人类听觉器官的感觉. 3.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不能引起人类听觉器官的感觉. 回答上面的问题: 生: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次/秒,苍蝇飞行时的每秒振翅次数在听觉范围内,而蝴蝶的每秒振翅次数小于最低限20次/秒,所以能发觉苍蝇的飞行而不能发觉蝴蝶的飞行. 思考:大家了解什么是的声波是超声,你知道有哪些动物也会利用超声呢? 生:思考回答 下请同学看媒体回答:蝙蝠是怎样探测目标的?看媒体回答。 生:蝙蝠是通过发出超声波,然后接收回声来导航的。 问题:哪么谁能举一些我们人类运用超声的事例呢? 生:思考回答。 要想弄清楚我们人类究竟是怎样利用超声的我们再来完成自学指导(二)自学P48“超声”部分后,整理以下知识:(3min) 1. 超声的特点:频率,传播时______好,穿透力______、 “破碎”能力___ 。 2. 超声的应用:广泛应用于、和等方面。 下面请同学观看以下媒体,思考媒体所表达内容它们都利用了超声波的什么特点? 生:声纳――沿直线传播超声金属控伤仪――穿透能力强 B超――穿透能力强超声波洗牙――有很强的“破碎”能力 超声波加湿器――超声具有能量(学生反复说) 超声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其它运用,看媒体。

第三章复习学案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复习 庆云一中冉珍 一、碳的多样性 1.同素异形体: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见表) 问题:Na2CO3、NaHCO3的鉴别的方法 ①晶体受热。 ②CaCl2溶液:。 ③用稀盐酸:。二:氮的循环

2.氨、氨水、铵盐的有关问题 (1)氨气或液氨溶于水得氨水,氨水的密度都比水,并且氨水越浓密度越, 计算氨水浓度时,溶质是。 (2)氨水是混合物,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 三种离子:。 (3)氨水是电解质溶液,但电解质是NH3﹒H2O,不是NH3。 (4)氨水受热可放出氨气。保存时应密封放于阴凉处。 喷泉实验 (1)喷泉实验的原理:是利用气体极易被一种液体吸收而形成压强差,使气体容器(烧 瓶)内压强降低,外界大气压把液体压入气体容器内,在玻璃导管尖嘴处开成美丽的“喷 泉”。 (2)能否做喷泉实验应从气体和吸收剂(液体)两方面考虑。凡是易溶于水的气体,如 HCl、HBr、NH3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都可作喷泉实验。对那些在水中溶解度不大的气体, 只要选取合适的吸收剂,同样也可作喷泉实验。如烧瓶中充满CO2 、SO2、Cl2等酸性气体 时,用NaOH溶液作吸收剂,也形成喷泉。因此 (3)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②;③。 喷泉实验后溶液单位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3.NH4+化学性质:与碱反应(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 硫酸铵与NaOH溶液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铵与NaOH溶液混合 氯化铵固体与消石灰混合加热 NH4Cl受热分解方程式 ,遇冷时又生成 受热分解生成NH3、 CO2、 H2O的铵盐为 注:铵盐都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但并不是所有的铵盐受热都能放出NH3。铵盐与碱共热 都能产生NH3,这是铵盐的共同性质。 氮肥施用时注意: 1. 2. 。 4.硝酸的强氧化性: 浓、稀硝酸的化学性质:①浓、稀硝酸均具有强氧化性;②金属与硝酸反应均不产生氢气; ③金属与浓硝酸反应,还原产物一般为;与稀硝酸反应,还原产物一般为; 而金属被氧化为相应的硝酸盐;浓硝酸与某些非金属反应时,非金属一般被氧化为最高价 氧化物,若最高价氧化物易溶于水,则生成相应的含氧酸。 在浓硝酸中放入铜片: (1)反应开始时的离子方程式为 实验现象 (2)若铜有剩余,则反应将要结束时的离子方程式为 (3)待反应停止后,再加入少量25%的稀硫酸,这时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原因是

【2019最新】八年级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题(1)

【2019最新】八年级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题(1) 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本章讲述的是一些与同学们生活和学习有关的声音的初步知识。 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它是我们学习本章内容的基础。 本章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振动停止,发音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声音传播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声音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障碍物时,声音将产生反射,形成回声。 2、声音的三大特征 声音的三大特征分别为音调、音色和响度,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响度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且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调由发声体自身的性质决定,而乐音与噪声从物理学角度而言,主要是由发声体振动时的情况决定,而噪声的防治主要是三种途径。 3、超声与次声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为20Hz 至20000Hz ,当声音的频率高于20000Hz 时,称为超声波;低于20Hz 时,称为次声波,超声与次声人们虽然感觉不到,但他们在科技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声音不能.. 在其中传播的是( )。 A 、气体 B 、液体 C 、固体 D 、真空 2、用手按在自行车的铃上,无论怎样用力敲打,铃声也不会发出清脆的声音,这是因为( )。 A 、手按在铃上,声音传不出来 B 、手按在铃上,铃根本不振动 C 、手按在铃上,影响了铃的正常振动 D 、手按在铃上,周围没有了介质 3、把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 )。 A 、听到闹钟走时声越来越大 B 、听到闹钟走时声越来越小 C 、听到闹钟走时声不变 D 、无法确定 4、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 、声的回音 B 、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题(解析版)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复 习题(解析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铃声 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 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 2.小明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用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叉发声是由于小球的振动产生的 B.小球的振动频率与音叉的振动频率相同 C.小明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D.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成小球的跳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 3.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 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4.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小“人”随着音乐起舞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 C.让空气进入抽成真空的罩内

D.用不同力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C.“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D.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其振动频率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6.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里说话,会感到声音比在门窗打开放有桌椅的教室里声音响亮,原因是() A.声音的响度大些B.声音的音调高些 C.声音与回声分开了D.声音与回声混在一起了 7.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A.吹着的哨子 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关闭的收音机 D.敲击的水瓶琴 8.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老师的声音振动慢 B.老师的声音音色不好 C.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9.我们能分辨出鼓声和锣声,主要根据声音的() A.响度B.音色C.音调D.振幅 10.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安装玻璃隔音板,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B.分贝是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C.利用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产生”方面控制噪声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及课件(一等奖)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及课件(获全国一等奖)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声的世界》是学生接触物理的第三章,本节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的部分理念: (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教材首先用四幅图把学生带入了声音的情境,接着又安排了一系列与声有关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事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最后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 教材通过对生活和自然界中与声有关现象的观察和解释,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培养他们喜欢物理知识、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本节设计为科学探究型课,但因限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能力层次,所以又不是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而是突出科学探究要素中“提出问题”这一环节。这样的设计,是由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的,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时,对探究活动还处于初级阶段。但这些探究活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学生的参与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意识以及科学探究精神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声音是人们最熟悉的现象之一,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学生不仅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与声音有关的感性知识,而且在小学自然课中也学过了与声有关的常识。

尽管有这些前期经验与常识,但是对于“为什么会产生声音?人们为什么能听到声音?”等问题,大多数学生并不是很清楚,本节将使学生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对声的世界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三、教学理念 (一)注重各个环节、细节的创新 本节课在很多环节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如:用“跳舞的烛焰”引入新课,将发声的闹钟放入水中证明液体可以传声,以重庆磁器口古镇“金盆洗手”的发声现象结束新课。 创新还体现在很多细节上,如:在“证明发声的音叉也在振动”的实验中,在水槽下垫一张红纸,使“水花四溅”现象更为明显;在真空罩的实验中,为了减震,在闹钟下垫一块海绵,为防止搬动真空罩时闹钟翻倒,又在海绵上放一块U形磁铁。 教学上的所有创新都是学生本位理念的体现,这些创新使学生的亲身体验更为深刻,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使其对种种物理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注重知识与生活、社会、重庆本地特色的联系 物理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生活中科学和技术的理解,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际知识,适应现代化的生活。因此本节课特别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重庆本土文化特色的联系,如:鼓掌、说话时的发声方式,蝉、蟋蟀、弦乐器、管乐器等常见物体的发声方式,“天宫一号”上宇航员的通讯方式,天坛回音壁的原理,“金盆洗手”的发声原理等等。 (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器官(眼、耳、口、鼻、手等)去感受事物,观察、分析、思考、实验才能真正吸收知识,学生亲自体验的过程无法用任何其他方式代替。本节课一共设计有14处学生亲身体验,包括:体验烛焰的舞动,体验直尺、声带、课桌的振动,通过分组实验体验各种固液气体的振动,体验真空不能传声,体验液体可以传声等等。 (四)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

优秀教案化学(人教必修1)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课学案设计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课 学习目标 1.了解钠、铝、铁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了解钠的强还原性,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重要性质。 3.了解铝的性质特点,了解氧化铝、氢氧化铝的特殊性质。 4.了解铁的性质,铁的化合物的性质,以及Fe3+、Fe2+的相互转化和Fe3+、Fe2+的检验。 学习过程 一、金属单质的性质 常温下,金属一般都是色晶体(汞常温下为液体),具有良好的、、,金属的熔、沸点和硬度相差很大。 1.钠是色,有光泽的固体;质,可以用小刀切;密度于水,而于煤油;熔点,受热可以;是和的良导体。 2.铝是一种色有光泽的固体,质,有较好的延展性,是和的良导体。 3.纯铁是色有光泽的固体,有性,可以被磁铁吸引,有延展性,是和的良导体。 [分析]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具有较强的,在自然界多数以态形式存在。 [总结] [分析]如果把钠放入盐溶液中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实验]用小刀切一小块金属钠,擦干表面煤油,将其放入CuSO4溶液。 (1)现象:。 (2)结论:。 (3)反应方程式:。 [例1]不能用NaOH溶液除去括号中的杂质的是() A.Mg(Al2O3) B.MgCl2(AlCl3) C.Fe(Al) D.Fe2O3(Al2O3) [例2]将钠、镁、铝各0.3 mol分别放入100 mL 1 mol·L-1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A.1∶2∶3 B.6∶3∶2 C.3∶1∶1 D.1∶1∶1 二、金属氧化物 1.钠表面的氧化物和铝的氧化膜都是金属氧化物,它们的外观形态和性质相同吗?Na和

Al在空气中长期放置,结果一样吗? 2.一段光亮的铁丝插入盐酸中立即有气泡产生,而一段光亮的铝丝插入盐酸中过一会儿才有气泡产生,这是为什么? [总结] [例3]上海世博园地区的一座大型钢铁厂搬迁后,附近居民将不再受到该厂产生的棕红色烟雾的困扰。你估计这一空气污染物可能含有() A.FeO粉尘 B.Fe2O3粉尘 C.Fe粉尘 D.炭粉 [例4]下列四组反应中既有沉淀产生又有气体放出的是() A.金属钠投入到MgSO4溶液中 B.BaCl2和NaHSO4溶液反应 C.小苏打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 D.Na2O2和CuSO4溶液反应 三、金属氢氧化物 [提问] [例5]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是() A.铝 B.氢氧化铝 C.氧化铁 D.氧化铝 [例6]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其原因可能是() A.苹果汁中的Fe2+变成Fe3+ B.苹果汁中含有Cu2+ C.苹果汁中含有OH- D.苹果汁中含有Na+ [例7]下列各组物质能相互反应得到Al(OH)3的是() A.铝与NaOH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