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生产机械化的现状与趋势

河南农业生产机械化的现状与趋势
河南农业生产机械化的现状与趋势

农业生产机械化课程论文

河南省农业生产机械化

现状与趋势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摘要:农业机械化代表着先进的农业生产力,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机械化发展必然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本文描述了河南农业生产机械化的现状,即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针对现状,探究原因;分析了河南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并预测未来的河南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趋势。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状发展趋势

1 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决定了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 进而制约着这些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只有农业发展了, 其他部门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发展。而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 它凝聚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 并配合农业生物等农业技术, 成为发挥增产作用的基本手段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繁重体力劳动的必要条件和根本途径, 从而带来生产力的质的飞跃。

2 河南省农业生产机械化的现状

河南省是农机应用大省,农机拥有总量占全国1/9。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在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加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内在成长动力不断增强和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等多重利好共同作用下,河南省农业机械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中的作用日渐突出。2002—2011年,河南省大中型拖拉机从2002年的7.84万台增长到2011年的31.1万,增长400%,大中型配套农具从14万台(套)发展到73万台(套),增长521%,联合收割机从3.66万台发展到15.77万台,增长431%,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河南省农机化发展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实现由人畜力为主向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有力保障了农业稳定发展,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为新世纪以来,粮食总产量连续迈上900亿斤和1000亿斤两个台阶,连续8年增产,连续6年超千亿斤做出了重要贡献。

2.1河南省农业生产机械化取得的成就

2.1.1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在现代农业建设中有效发挥了支撑和引领作用。

近年来,河南省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主攻难点,突破弱点,着力推动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继“十五”末,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到2011年底,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1.8%,年均提高近三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机械化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持续提高。农机装备结构显著优化,农机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灌溉、植保、畜牧、水产、林果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机械化也取得重要进展。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做到了定量、定位、适时、保质完成农业生产作业,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同时,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持续提升,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效吸纳农民从事农机服务业,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2.1.2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了关键载体作用。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持续提升,有效推动河南省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推动先进农业技术标准化、

集成化、规模化推广应用,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1.3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有效发挥了核心纽带作用。

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很大程度上也是造就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随着农业机械的大量使用和农机化新技术的普及推广,涌现出更多的农机作业能手、维修能手、经营能手,催生更多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造就更多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

2.1.4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在农机装备制造业发展中有效发挥了引导和拉动作用。

2004年以来,全省累计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6.94亿元,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推动全省农机装备优化,加快了农业机械化进程。

2.2河南省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2.1首先从宏观层面看是农机化的投入机制不够完善

现在的投入基本上是靠农民投入。国家的投入主要是农机购置补贴,其它的投入项目较少。比如一些基本建设没有,更新报废政策没有,信贷支持、社会融资还很薄弱等。特别是对农机新技术推广、农机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投入严重缺乏。农民是市场的主体,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主要靠农民,但农机的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属公共事业,由国家投资建设就显得很重要。

2.2.2土地经营规模小

尽管河南地理状况多为大平原,但土地一家一户经营,农业资源处于分割、分散状态,不利于形成规模效益,不利于提高农机的利用率。也就是说,生产要素的组织方式还不适应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

2.2.3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装备结构不够合理,作业结构不平衡,这是一个老问题了,在全国也是个共性问题。现在的农业机械化基本上是单一推进,小麦生产过程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而其它作物的机械化还很落后。以河南为例,小麦机械化水平达到了90%多,而全省农机化综合水平才52%,说明其他作物的农机化水平还不高,还很薄弱。

2.2.4农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机械的作用在于农民的购买、使用和取得效益。但是,有许多地区存在农民买不起、用不好和效益差的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农机数量和水平的提高。同时,农机作业市场尚未完全形成,农机具闲置与非田间作业时间多,经济效益不高,直接影响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

2.2.5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低, 整体效益差

乡镇农机管理服务工作下滑, 农机维修管理关系不顺, 农机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运行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 有实力的农机大户少, 农机专业服务队、农机协会等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刚刚起步, 还不够规范。分散在千家万户的农业机械使用水平低, 农机经营总体效益差。

2.2.6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

大中型机具较少,小型农机具居多,配套率过低,农机作业范围狭窄,致使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了农业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转化。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结构性矛盾,农机总量增长

较快,但先进技术的应用仍较慢;虽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机已开始向一些特色产业应用,但应用的步伐仍较慢。

3 影响河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影响河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劳动力因素、土地资源状况等, 以下将深入剖析这几个因素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

3.1劳动力因素

3.1.1导致农业生产规模不经济, 阻碍农机化的发展

农业生产在时间上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和在空间上有较大的分散性, 使得其对劳动力的需求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随着经济发展, 农业生产力水平在不断提高, 但由于没有土地的集中相配合,就无法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 而小规模农业生产的成本必然会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当农民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甚至为负时,必然会造成农民少种地或不种地, 甚至会造成耕地的弃耕, 进而影响粮食生产, 危及粮食安全,从而阻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1.2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影响农民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阻碍农机化的实施。

农业机械化的目的是用机械动力代替人畜力, 提高农业生产率,以释放出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到

二、三产业当中。否则大量剩余的劳动力将阻碍河南省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实施。

3.1.3农民人均收入过低, 影响农民对土地的投入, 阻碍农机化的发展

农民收入包括农业产业收入和非农产业的工资性收入, 以及国家对农户的政策性支付。伴随着农业人口的不断增加, 农民进城打工越来越难, 所有这一切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甚至出现负增长, 农户根本无法购置农业生产所必须的机械设备。但是农业生产的综合性、分散性、季节性和地域性决定了它所需要的农机品种多、数量大, 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若农户对农业生产投入不足, 生产就会出现萎缩, 大量农民就滞留在小块农田上, 不能顺利地向二、三产业转移, 由此严重地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2土地因素

我国农产家庭联产承包经营, 经营规模狭小。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使得地块过于零碎,现代化的机械耕作方式很难推广, 因而导致小农经营的原始耕作方式仍在很多地方保持, 这极大地阻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阻碍了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制约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4 河南省农机化发展策略与思考

按照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高标准粮田建设,以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生产过程机械化为主要目标,以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有效增收、农村加快发展为核心任务,以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为基本要求,以加快农机装备结构调整、主攻秋粮生产和薄弱环节机械化为重点工作,着力推进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着力促进农机、农艺、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着力加强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和支撑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农机工业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4.1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

充分发挥农业机械替代人力、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不断拓展农机作业领域,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重点推进劳动强度高、用工量大和大宗农作物等农业生产领域的机械化,突出抓好玉米收获、水稻育插秧、棉花采摘等关键环节的机械化。同时,各地要因地制宜积极推进设施农业、特色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养殖、林业生产等领域机械化。

4.2促进农机农艺有效融合

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促进农业技术集成、高效、规范应用。逐步淘汰点播、套种等落

后生产方式,加速推进农艺和耕作方式现代化。

4.3推进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和社会化服务

创新农机服务组织形式,大力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示

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动大型、复式、高性能农业机械和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励发展农机专

业大户和开展联户合作,探索发展农机作业公司,促进农机服务主体多元化。

4.4大力培养农业机械化实用人才

充分利用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等教育资源,培养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有计划、分层次对农机管理、

技术推广、安全监理和试验鉴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升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水平。

4.5积极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技术

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需要,努力构建运行高效、支撑有力、充满活力的农业

机械化推广体系,创新推广机制,提高推广能力。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和需求,加强农机研发、改进工作,

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和装备配套水平,满足农业生产需求。

4.6强化农机安全使用监督管理

健全农机作业质量、维修质量标准体系,规范农机作业、维修服务,提高农机应用和保障水平。扎实推

进“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构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长效机制,保障广大农民生命财产

安全。

4.7优化农机产品结构

结合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生产的发展趋势,优化农机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广泛采用高新技术,

改变目前高端产品不足和进口依存度高、低端产品过剩、质量差的局面。

4.8 加强农机工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坚持自主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

学研相结合的农机工业技术创新体系。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要充分考虑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和经

营体系的需要,提高农机的适用性。支持高等院校加强农机工程学科建设,强化农机工程基础教育。完

善农机培训体系,利用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农机制造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

4.9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农机小额信贷,为农民购置农机提供消费

信贷服务。中小农机制造企业享受国家和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创新型企业试点要向农机

制造企业倾斜,加大支持力度。

4.10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工作责任制。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加强组织协调和相关机构队伍建设,充实力量,改善工作条件,保障工作经费,切实解决农机科研、生产、流通、推广应用、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5 河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农机工业技术创新体系得到完善,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发展成为我国重要农业装备制造强省。基本建成现代化农机流通体系和完善的农机售后服务网络。

6结束语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阶段,提升我省农业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拉动农村消费需求,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是我省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史继红.河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创新模式分析.期刊.2011-10-15

[2]河南农业生产方式已经迈入机械化新时代.报纸.2012-11-12

[3]王得华.河南省各地市农业竞争力的评估及比较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13

[4]彭永恒.河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5]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支持河南省农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期刊-2011-10-11

[6]武少文.当代中国的农业机械化[M].中国社科出版社.1991. 2.

[7]万鹤群.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与农业机械化优化[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8]李政.河南省农业合作经济部门利益体制研究[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国际国内会展业发展现状趋势

国际国内会展业发展现状趋势 国际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99会展业又称会展经济,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或展览,获得直接或间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经济行为。会展经济是客观存在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自18世纪中叶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成功举办以来,会展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会展业已经发展到相当的水平。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它在贸易交流、技术交流、信息交流、经济合作和增加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发展状况 1。欧洲会展产业发展状况 欧洲是世界会展产业的发源地。经过150多年的发展,欧洲的会展经济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实力最强。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都已成为世界级的会展业强国。从世界上举办大型展览最多的25个国家的市场分布来看,最大的展览场馆大多集中在欧洲,世界上绝大多数大型和行业级展览都在欧洲举办。专业贸易展览占世界总量的60%以上。他们的展览规模、参展商数量、国外参展商比例、观众数量、贸易效应和相关服务质量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被称为“世界展览王国”,拥有23个大型展览中心,包括9个1000多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德国拥有世界五大展览中心中的四个。目前,德国的总展览面积为240万平方米。在世界主要会展业国家中,德国举办的专业国际展览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效益最大。目前,德国每年举办400多场国际展览。在世界上有很大影响的210个专业国际贸

易展览会中,近三分之二(超过130个)在德国举行。德国展览机构在全球有386个办事处,并形成了一个全球展览网络。德国会展业的显著特点是许多专业展览都是在城市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杜塞尔多夫国际印刷和包装展以及旅游城市纽伦堡的玩具展。 法国也是世界上会展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的优势是举办综合性展览。法国每年举办1500多场展览,其中约180场为国内和国际展览,约12场以上为国际专业贸易展览。法国展览馆占地160万平方米,分布在全国80个城市。 英国会展业近年来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据英国展览报告统计,1999年英国举办了约900场展览,在1XXXX吸引了700多场展览,成为欧洲展览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意大利的主要国际展览主要在米兰、博洛尼亚、巴里和维罗纳举行。米兰国际展览中心是世界第二大展览场馆,展览面积37万平方米,会议厅面积13554平方米。 2。美国会展业发展现状 北美会展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今天,在美国举办的展览会的数量和展览业的直接收入在世界上排名第一。根据美国展览业研究中心的报告,在美国和加拿大XXXX举办的13185场展览,总展览面积为4561万平方米(其中美国占3498万平方米),843场展览,展览面积为9290平方米或以上,展览业的直接收入为104亿美元(包括90亿美元)

河南省产业结构状况及解决对策

河南农业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河南省产业结构状况及解决对策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经济学专业2009级1班 学生姓名陈学印 指导教师赵永柯 2012年 6 月 16 日

河南省产业结构状况及解决对策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保持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是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来实现的。河南省经济发展速度虽然较快, 但产业基础总体上比较薄弱, 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产业结构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并已成为制约河南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河南省产业结构演进及发展状况 首先, 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方面。从第一产业中占比大的农业和牧业来看,2005 年农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67.1%, 牧业占28.3%, 2010 年农业增加值占比下降到56.5%, 农业比重明显下降而牧业则大幅度增加到37%。在种植业内部, 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也有较大改善, 种植业结构趋于合理, 粮食和经济作物比例得到调整, 大宗农作物开始向优质高产高效专业化和区域化方向发展。其次, 河南省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增长速度加快, 2010年比2005 年增长18.7%, 工业对GDP的贡献率由2005年的3. 3%大幅上升到2005年的11.8%, 构成了河南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轻工业增长经历了重工业拉动、轻工业跟进、轻重工业同步增长的变化过程。轻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37. 5下降到2005年的34.9%, 同期重工业所占比重由62.5%上升到65.1%。2001年之后, 重工业的比重加速提高,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1年的19%提高到2005年的6. 9%, 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特点十分明显。再次, 第三产业较快发展。主要表现在金融保险证券业稳步发展; 市场流通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交通运输旅游房地产发展步伐加快, 为推动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也由2001年的3. 5% 提高到2005年的40. 3%。 河南省位于中部地区, 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 形成了有河南特色的产业结构。第一, 第一产业内部结构特征及比较。在第一产业中, 农业仍占有绝大比重, 高于全国49. 7%的平均水平6.8 个百分点。这也说明河南仍然是一个种植业大省, 粮食生产在产业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第二, 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特征及比较。第二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1)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会议纪要 (2015年第24期) 7月21日下午,集团公司在国龙大厦2621会议室召开了煤炭板块总工程师技术例会。会议贯彻学习了国家和省里近期下发的关于加强瓦斯、水害防治等有关文件精神,听取了各煤业公司上半年瓦斯防治、防治水、冲击地压等灾害防治情况和科技创新项目计划进展情况,通报了近阶段对各煤业公司开展的重大灾害防治技术会诊情况以及上半年科技创新工作考核情况,并对焦煤赵固一矿注浆堵水工作进行了分析总结。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邢奇生出席会议,并对下一步科技创新和技术管理工作做了重点部署和要求,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辛新平主持会议。现将会议主要内容纪要如下: 一、积极行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和集团公司年中工作会议精神 (一)要积极落实国家总局82号局长令、《关于落实河南煤监局座谈会会议纪要和工信委文件要求的执行意见》等文件精神。一要抓住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关键点,把瓦斯防治的技术管理工作与安全监察紧密的结合起来,形成联防联治;二要突出异常区管理,关注异常,运用科学的手段、科学监测、科学分析、科学管理消除异常灾害;三要稳定技术队伍、强化责任

落实,要继续落实好瓦斯综合治理纲要规定的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突出矿总工程师的待遇问题,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达到人员稳定、责任落实、灾害防治事半功倍的目标。 (二)要积极落实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转发的《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15〕64号)》(豫工信〔2015〕202号)。要做好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工作,运用先进的探查手段,做到优势资源互补和共享,做好水害超前治理和综合防治工作,落实好雨季“三防”工作和强降雨期间停产撤人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水灾应急演练,提高作业人员的水害防范技能和应变能力,保障矿井和人身安全。 (三)要积极落实集团年中工作会议精神、将“三严三实”活动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去。一要落实好重大隐患的整改工作。在处理重大隐患整改的过程当中,要采取积极的技术手段和措施,落实责任、限期、资金整改重大隐患;二要落实好降本增效。开展技术攻关出主意想办法节约成本,如解决支护问题降成本、提高资源回收率降成本等;三要开展好“三查三保”活动。总工程师必须严以修身,敬畏企业,对企业所制定的制度要有敬畏之心,为企业解忧分愁,攻坚克难,尽职尽责,把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到位。技术管理人员,要借助企业提供的技术管理平台,持之以恒,坚持修身,不断内省、不断纠偏,不断完善,按规律办事,做到“莫以问题不大而妄动”、

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

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 一、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河南省的产业结构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显著 2004年河南第一产业比重为19.8%,比2000年下降2.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为48.9%,上升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为31.3%,上升0.9个百分点。这说明经过5年的调整,第一产业占比重下降,第二、三次产业占比重上升,这基本上与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相吻合。 从增加值构成看,第二、三产业内部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大体相同;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在朝着逐步优化方向发展。从1997年和2002年河南省投入产出测算结果看,2002年河南省各产业平均带动力为2.0344点,比1997年提高0.5316个点,各产业平均推动力为1.2043点,提高0.3146点。三次产业配置效率的稳步改善,有效地促进了总生产率的提高。 (二)各产业内部仍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 虽然三次产业的结构变化显著,但各个产业内部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在第一产业内部,无论是从增加值还是从固定资产来看,种植业所占比重都嫌较高,林、牧业所占比重偏低情况依然明显。农业各行业间关联度不强,农村工业发展依然缓慢,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大幅提高,进而又影响工业品在农村市场的开拓发展。 2、第二产业创新能力不强,高技术产业仍处在起步阶段。河南省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处于资源初加工阶段,以资源开发型产业为主,煤炭、电力、冶金、建材等能源、原材料基础产业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初级加工业占比重依然过大。对经济增

长具有较大拉动作用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加工链条短且综合利用程度低的原料加工、燃料动力工业和农产品加工领域,如有色金属、煤采选、食品加工、电力、造纸业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环保的产业还未成为主导产业,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处于起步阶段。 3、第三产业数量增加较快,但基本以传统产业为主。2004年河南省从事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17.71万个,占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数量的66.1%,比2000年上升7.3个百分点。长期以来,三次产业中河南省第三产业无论是劳动力比重或增加值比重都较低,虽然近年来情况有好转,但与全国平均水平或周边省份相比,发展仍处于滞后状态。可以说,第三产业的发展还是河南省的一个短项、弱项。 整体来看,河南经济目前除面临上述问题外,还存在创新乏力和竞争过度的现象。河南99%的工业企业至今还是零专利,多数企业甚至没有主动进行技术创新的意识,也不懂得或不善于运用专利策略开拓市场。这就导致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 部分传统行业的“创新乏力、过度竞争”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全省产业层次的提高和结构的改善,还造成近期煤电铝及钢铁、水泥等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和价格波动,更影响到河南经济的运行安全、制约经济社会的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因此,结构调整,正当其时。 三、产业结构趋向高度化,工业化阶段特征显著 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表明产业结构趋向高度化,工业化阶段特征显著这一特点。在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上升,所占比重较高,但增速渐缓;第三产业比重总体上升,但有反复。这一变化过程,基本符合产业结构趋向高度化的演进规律,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我国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世纪90年代我国会展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此期间,会展数量不断增加、展览面积迅速增大、会展组织能力大大增强、场馆经营能力得到提升、会展公司数量在增加、实力在加强、具有竞争力的会展品牌和成功申办会展的城市越来越多。会展业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建设、提升公众生活质量、改善公民居住环境、增加就业机会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这期间,我国会展业的发展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发展混乱无序、产业化程度较低,产业综合竞争力薄弱,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会展场馆规模偏小、配套服务水平偏低、品牌展会偏少、专业人才素质偏低。未来几年是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魏景飞,2010),必须把握机遇,尽快找出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保证我国会展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经济环境分析 (一)国际经济环境发生改变,会展业发展出现新趋势 由于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冲击,大多数发达国家经济大幅度下滑,美国经济萎靡不振,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改变。危机过后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经济刺激计划,试图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欧美经济开始复苏,未来几年将逐步增长,发达国家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李智玲,2009)。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新一轮国际分工呈现出以市场为导向,以跨国公司为核心,包含经济活动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策划与管理、研究开发、生产制造、流通手段等)在内的垂直

分工。会展业随之呈现出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服务外包化、人才化和跨业态经营等特点,国际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由于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且总体趋势不变,未来几年,环保依然是全球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所以环保产业将引领全球产业经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将成为产业主导,迫切需要借助会展这一平台展示新技术和新产品。 (二)国内经济环境稳定,会展业发展迎来战略机遇期 20年来,我国会展业每年以20%-30%的速度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展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徐维东,2011)。未来在我国总体经济长期趋好、产业全面升级、以绿色发展战略为基调、国民经济寻求新的增长点的基础上,会展业将得到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将成为会展业的重大主题(崔铁岩,2010)。 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要“促进广告、会展业健康发展”,业内学者陈泽炎认为这“反映着我国会展业的成长壮大和国家给予的重视与关注”。另外“十二五”规划的相关经济与政策,特别是对服务业的总体布局的规划,都为我国会展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会展市场化水平低下 我国会展业市场化程度总体来说还不高,具体表现在: 1.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导向不足,供求机制、价格机制、行业

上海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和前景预测

上海会展业发展现状分 析和前景预测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在新世纪,新的环境下,上海省会展业发展的现状,分别从发展背景、会展发展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的政策环境角度来解说,通过分析研究并结合当前上海会展业发展现状,并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进一步发展的建议。最后根据世博会和APEC会在上海的召开预测出上海会展业的前景。 关键词:上海;会展业;国际展览;现状;前景

目录

绪论 近几年来,我国的会展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样,从业余到专业,在我国,随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不断增长及服务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国会展业发展的潜力很大。而上海作为中国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龙头,上海会展业的整体实力在全国居于前列,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是我国重要的出海口,国际化程度比较高。因此研究上海会展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可以让我们对上海会展业的发展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为上海会展业能更好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上海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会展业发展背景 1.地理环境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处于我国南北岸线的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上海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由于其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服务业在GDP中占据半壁江山,现已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地方性会展业协会。 2.发展过程 (1)上世纪80年代初期 上海的专业会展公司寥寥无几,每年举办的大型会展不过十来个。 (2)90年代 全国性或国际性会展数量以每年近20%的速度递增。1990年,上海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只有40个,展览面积10万平方米。到了1999年,上海的会展数量达150个,展览面积80万平方米。 (3)21世纪以来 上海市会展猛增至270个,会展直接成交额超过450亿元。2001年上海会展业更呈现蓬勃生机,交易额达550亿元,会展直接收入达18亿元,占全国总量的45%,跃居全国会展城市之首。专业的会展公司、搭建公司、运输公司已逾百家,直接从业人员超过4000人,会展业已成为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 方兴未艾的上海会展业,有力促进了中外技术合作、信息沟通、贸易往来、人员互访和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行业基本情况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员工奖惩条例知识测试题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员工奖惩条例暂行规定》 知识测试题 单位: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 1、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公司(下面简称“集团公司”)员工奖惩条例适用于集团公司及所属全资、控股企业依法直接建立劳动关系的员工。 2、员工奖惩条例在集团公司首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于1月 16日下发。 3、员工奖惩遵循“依法合规、奖惩分明、公平公正”的原则。 4、员工奖惩按照“谁管辖、谁实施”的原则办理,由员工管理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记入员工档案。 5、奖励分为荣誉奖励和物质奖励,其中荣誉奖励分为“通报表彰”、“授荣誉称号”、“特殊贡献奖”和“杰出贡献奖”四种。 6、惩戒包括组织处理、纪律处分和经济处罚。 7、组织处理包括通报批评、责令检查、取消荣誉(政治)待遇、诫勉谈话、调整岗位、责令辞职、职务禁入和停职、免职等。 8、纪律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留用察看及解除劳动合同七种。 9、经济处罚指扣减薪酬或赔偿经济损失。 10、处分期间指自作出处分决定之日起至解除处分之日止的时间区间。分别为:警告6个月;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12个月;撤职、留用察看24个月。 11、员工在处分期间有重大立功行为或受到上级和集团公司表彰的,原处分批准单位或上级单位可作出提前解除处分的决定。 12、受到处分的员工在处分期间不得评选先进或优秀人才,不得列为后备干部,不得晋升职级、职务(含技术职称),不得提工资级别和工资水平。 13、企业领导人员因违反本规定受到撤职以上纪律处分的,二年内不得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或者高于其原任职务的职务。 14、受到降级(降职)、撤职处分的,处分期满不视为恢复原职级、原职务和原待遇。 15、违反本规定分则中规定的两种及以上应当受到处分的违规违纪行为的,应当合并处理,按违规违纪行为中应当受到的最高处分加重一档给予处分。 16、受处分员工对处分决定不服,可自收到处分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作出处分决定的单位或上一级纪检监察、人事部门提出申诉,也可提请劳动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7、员工受警告处分的,扣减其当年薪酬总额的5%;受记过处分的,扣减其当年薪酬总额的10%;受记大过处分的,扣减其当年薪酬总额的20%;受降级(降职)处分的,扣减其当年薪酬总额的30%;受撤职处分的,扣减其当年薪酬总额的50%。员工因责任追究被责令辞职的,扣减其当年薪酬总额的30%;免职的,扣减其当年薪酬总额的40%。党员员工受党纪处分的,比照执行。 18、员工构成犯罪免予刑事处罚或判处管制、拘役的,视情节轻重给予降级(降职)、撤职、留用察看、解除劳动合同处分。 19、违反国家信访法律法规,组织、串联、煽动集体上访或者滥访、闹访、缠

成都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2009

成都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2009 会展业在我国被称为三大新经济产业之一,具有强大的经济集聚和扩散效应,在引导产业发展、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成都会展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内经贸活动的加强、西部大开发和成渝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成都会展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国际会展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国内各会展城市的激烈竞争,使成都会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成都发展会展业有其城市经营体系的内在要求。第一,会展业带来的聚焦效益、名片效益和宣传效应,对成都在完善产业结构、改善投资软环境、创建国内最佳旅游城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成都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远远超过了工业产业,2005年分别为49.8%和28.1%,会展活动聚集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利于改变成都的资本和劳动力拥有状况,推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成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城乡经济矛盾和就业压力日益突出,会展业所带动的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增加,使得会展业成为成都首选扶持产业之一。 目前,成都已成功举办过全国糖酒会、花博会等300多个展览会以及中国西部论坛、万国邮联等1500多场会议,展会的专业化、规范化和产业化水平日益提高,内容日趋完善,已涉及到机械、电子、建筑、花卉、食品、医疗器械、体育用品等行业,知名会展企业:中国国展集团和香港展览公司已经进入成都。中欧

历史上规模最大、欧洲企业参会企业数量最多的2006中国?欧盟投资贸易合作洽谈会于11月9日在成都开幕,极大地提升了成都市会展业的规格和档次。2005年,成都举办展会近200个,其中7个展览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办会单位的场馆收入8亿元以上,带动相关行业产值120亿元,占当年GDP的5.06%,会展规模和会展经济均居中西部首位、全国前列。糖酒会等大型专业展会的规模年递增幅度超过25%,本土展会发展态势喜人,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2005年第六届成都国际家具工业展览会的展位数从首届的400多个增加到2200多个,参展企业近400家。成都会展业现已初步形成了专业展览会、会议和节庆活动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一、成都会展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个城市会展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发展状况、对外开放力度、三产发达程度、会展硬件设施水平、地理位置、交通和通讯条件、文化底蕴、生态资源等,就整体而言,成都会展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经济优势明显,对外开放程度高 一定的经济实力和资金投入,是进行会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举办大型国际展会的必要条件。成都经济基础条件好,产业结构合理,十五期间经济总量与其增长幅度都比较高,其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3%左右。2005年GDP增长率分别比全国、全省增速高3.6、0.9个百分

河南省产业集群现状与发展对策

河南省产业集群现状与发展对策 一、河南省产业集群的基本状况 1.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的规模 根据国家统计局河南省调查总队2010年发布的专项调查资料显示,河南省现有年工业总产值2亿元以上的工业产业集群304个,涉及全省1142个乡镇、街道的5986个村(居)委会,共有企业单位12万个,实现工业总产值4384.5亿元,吸纳从业人员286.2万人,上缴税金252.9亿元,产品出口129.2亿元,产业集群已成“燎原发展之势”。从河南省工业产业集群在河南省经济中的地位来看,单位数虽然只占全部工业的18.0%,但工业总产值占37.1%,从业人数占35.0%,上缴税金占42.1%,产品出口额占37.3%,在河南省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河南省产业集群规模构成情况看,工业总产值2亿-5亿元的产业集群数占39.8%,实现总产值占9.2%;工业总产值5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数占60.2%,实现总产值占90.8%。其中5亿-10亿元的占25.3%,实现总产值占11.8%;10亿-20亿元占16.4%,实现总产值占16.2%;20亿-50亿元的占13.5%,实现总产值占27.7%;超过50亿元的占5.0%,实现总产值占35.1%。2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占62.8%,是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的龙头和重点。 2.产业集群形成的时间特征 从河南省产业集群形成年代情况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的产业集群最多,占全省的47.4%;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产业集群占全省的32.9%;以20世纪80年代以前聚集的企业为基础形成的产业集群共占全省的19.7%。 从各形成年代产业集群的工业总产值看,以20世纪80年代以前聚集的产业相近的企业为基础形成的产业集群实现的总产量占全省的16.9%;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产业集群实现的总产值占全省的44.2%;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的产业集群实现的总产值占全省的38.9%。河南省的产业集群基本上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 3.河南省产业集群的行业分布 1

调研报告:新常态下会展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调研报告:新常态下会展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会展业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展销,能够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其牵涉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绝大多数行业均将告别高速增长,我国会展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出现了与经济新常态相呼应、相一致的会展业新常态,表现为增速减缓、体制滞后、竞争加剧等变化。目前,我市会展业也一样面临着诸多问题,已经影响到其进一步发展,无法更好发挥其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因此,亟需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研究与总结。 一、我市会展业发展现状 (一)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作为会展业的重要物质支撑,会展中心在我市的会展事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举办各种展览和会议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此外,XX市的交通具有海、陆、空的综合优势,全市已建成比较发达的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相互衔接配套的立体交通网络。众多酒店和宾馆经过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接待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也将带动会展旅游业整体水平向高端发展。综上所述,我市举办会展的各种条件已经具备且日臻成熟。 (二)展会规模逐步扩大

展览总规模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快速增长,预计到2016年会展面积将达40万平方米以上。会展中心至今累计观展人数超过700万人次,展会品牌、拉动效益明显,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三)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XX会展业持续努力打造特色会展品牌,一方面采取走出去的展会发展战略,举办4场“惠货全球行”、14场“惠货全国行”活动。另一方面扩大外延、加深内涵,至今以会展中心为平台,先后成功举办了中国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应用博览会、南国书香节暨XX书展、现代农业成果博览暨农业招商会、旅游博览会、台湾精品博览会、广电车展、鞋文化节等具有鲜明城市特色、较大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的大型会展活动。这些展会逐渐形成了知名度并常态化。此外,会展中心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路线,坚持面向全国招展,提升会展的广度和内涵,先后引进了儿童用品展、华南工业展、服装节、购物节、茶博会、性文化节等项目,并重点打造了车展、房展、婚庆文化博览会等本地消费类展会。形式多样的会展活动在促进我市经贸和文化交流,活跃区域经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市场消费,展示和提升城市形象方面发挥了相当重要的推动、带动、辐射和促进作用。 (四)会展产业链已经形成 目前我市会展产业已初步形成上下游衔接的会展产业链。会展产业链围绕会展活动的开展而形成,相关企业以会展业为依托,积极寻求商机的同时也促进会展活动的发展。在每年举办大小林立的会展活动的促进带动下,会展广告、会展物流、展会布展、会展工程设计、会展商务服务等业务得以稳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自2009年以来,在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会累计成交金额超过60亿元,根据会展业1:9的拉动

关于成都市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前景建议

关于成都市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前景建议 会展经济,作为一种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都很强的综合经济,对交通、餐饮、住宿、旅游、商业等相关产业的直接带动效应可达1:9甚至1:12。在经济发展迅猛的全球化的背景下,会展业的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硬性指标,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会展业的开发,使其迅速成长为服务业中一个比重很大的产业,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奉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国的会展经济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会展业也是我国比较有特色的朝阳产业。其中,我国西南片区的会展业的发展依托城市——成都市,是我国会展业发展最快、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从会展项目、内容、地域分布等方面看,成都市会展业具有产业特色突出、专业展览集聚等特点。虽然起步较晚,水平较低,但是在自己慢慢探索的道路上,也有着自己的品牌会展,比如成都的西部博览会,糖酒会等著名会展。其中,为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展国际经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西博会的成功举办,将世界的目光关注到中国蓬勃发展的西部地区中心城市成都,由此可见,会展业对促进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回望2015年,成都市会展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展会、论坛、节庆赛事活动的数量增长基本保持在5%的同时,会展业直接收入及综合收入双双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为10.5%和11.3%。在成都市经济工作更加突出“稳增长”的重要摆位,在稳增长中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的大背景下,会展经济表现令人惊喜: 3月26日-28日,第9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第26次在成都举行,国际

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共有来自法国、德国等33个国家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参展。本届糖酒会累计入场人次超过30万,成交总额为226.67亿元,比去年春交会增长8.8%,拉动成都服务业增收约19.5亿元。 6月3日-6日,全球3D打印行业规模最大的会议和展览——第三届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暨第二届世界3D打印博览会在蓉举办,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位代表围绕“迎接3D打印3.0时代”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6月中旬,2015世界机场城市大会(亚太)首次移师西部选址成都,吸引了来自40余家国内外机场高管、30余家国内外航空公司高管在内的全球逾600位参会嘉宾。 7月15日,成都市本土规模最大的自办展——成都国际家具展圆满收官,两期展出总面积达17万平方米,参展企业1100余家,共接待观众26.6万人次,其中,专业观众21.1万人次,大众消费者5.5万人次。展会两期现场成交总额136亿元,现场零售9000万元,拉动服务业增收达10.2亿元,创历届新高..... 由此可见,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的会展业依托城市,确实是发挥着属于她的“西部龙头”作用,在成都市欣欣向荣的会展经济和会展业的带动下,我国西部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都出现了非常大的增长。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经济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核定条件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经济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任职资格核定条件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集团公司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和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根据河南省职称改革精神,结合经营管理专业特点和集团公司实际,制定本条件。 第二条本条件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全资、控股、参股但有人力资源管理权的单位及人力资源业务委托代管单位。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三条基本条件: (一)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 (二)任职年限内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三)身体健康,能够全面履行现岗位职责。 (四)参加全国经济等以考代评系列中级技术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并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第四条学历及资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从事经营管理工作满2年。 (二)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经营管理工作满3年。 (三)大学本科毕业,从事经营管理工作满5年。

(四)大学专科毕业,从事经营管理工作满7年。 (五)中等专业学校毕业,从事经营管理工作满16年,并担任助理经济师职务满4年。 第三章评审条件 第五条业务工作能力和经历符合以下要求: (一)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本行业相关的基本法律、法规。 (二)了解国内外现代经济理论、方法和发展趋势,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改进本部门管理工作。 (三)具有较强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结合本企业实际,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创造出具有推广价值的先进管理方法或经验。 (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了企业活力。 第六条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学术水平,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公开出版经营管理专业学术著作1部,每部本人撰写1万字以上。 (二)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公开发行的期刊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论文每篇不少于3000字。

河南省工业企业状况综合评价2003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课程结业论文 报告题目:河南省工业企业发展 综合评价 学生姓名:赵仓仓 专业:统计学 学号:200812219 指导教师:谢蕾蕾 交稿时间:2011-04-10

河南省工业企业状况综合评价 [摘要]:应用统计学思想中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来观察和分析河南省工业企业发展的综合情况,并以此评价本省的经济发展状况。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工业企业 1.问题的提出 各地区工业企业发展状况如何都有各自的指标,这是一个多指标变量的立体网络体系,根据统计数据,分析个变量,选择合适的指标,对各地区工业企业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以便对本省经济状况做出全面、科学地评价。 工业企业发展状况分析肩负着双重目的:一是剖析洞察自身相关性和存在的问题;二是通过分析判断结果,与同时期外省经济现象对比,分析本省工业企业状况,以便于及时纠正,使本省的工业企业向着更好的趋势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利用计算机软件SPSS17.0,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来综合评价。 数据信息: 单位数增加值从业人数资产总计负债总计业务收入业务成本个亿元万人亿元亿元亿元亿元郑州市2510 1298.521 61.45 3185.05 1747.94 4726.58 3843.35 开封市1178 217.803 22.47 589.92 239.11 895.95 730.98 洛阳市1677 780 37.97 2473.34 1498.65 3002.41 2615.05 平顶山市864 531.3286 34.81 1746.39 1069 1842.1 1588.82 安阳市980 520.5376 21.66 1077.49 636.27 1905.58 1657.2 鹤壁市456 209.9724 14.08 451.62 302.17 632.51 528.78 新乡市1122 411.4068 33.01 1134.45 636.3 1667.12 1455.52 焦作市1053 568.7641 32.35 1112.87 632.87 2074.78 1684.55 濮阳市657 345.099 18.06 957.82 583.77 1216.58 1023.17 许昌市1208 545.2874 29.69 1123.85 523.17 1766.44 1392.66 漯河市625 326.5565 16.32 552.27 238.52 1220.65 1010.25 三门峡市658 370.0938 18.08 1115.81 692.74 1524.39 1313.84

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修订稿

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中国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国际市场的会展业和旅游业,房地产业并称为世界三大无烟工业,会展业已是一座城的城市名片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随着文明社会建设的向前推进,人们对物质、文化交流的需求日益渐长,会展业在人文交流中发挥着枢纽作用。本文基于国内会展业发展现状,从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定位、市场机制、组织管理模式、硬件和软件建设、会展业竞争力、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我国会展业健康、持续和稳定发展。 Abstract: Exhibition industry, tourism, and real estate industry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are called the world three big smokeless industries. Exhibition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card of a city and the "booster" of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civilized society, people are having growing demand for materi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cultural exchanges. Based on the domestic exhibi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development positioning, market mechanism,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hardware and softwar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exhibition industry, exhibition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informatization

浙江会展业发展现状

浙江会展业发展现状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浙江会展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自20世纪末期开始,在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浙江会展业正在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会展数量增加,品类增多,规模扩大,覆盖面提高,直接收入大幅增长。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省150个国际标准摊位以上的会展,由1998年不到100场次增加到2001年的180多场次,会展直接收入由1998年的2500多万元增加到2001年的近亿元。国内会展业自1997年以来以20%的速度增长,1999年全国性协会参与的会展超过1300次,其中国际展和国内展各占一半;2001年突破2000次,会展收入约40亿元。另据国际展览联盟统计,2000年全球大型国际会展4000多次,会展收入2800亿美元。 会展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功能恰如做菜用的“味精”,产业带动效应较强,间接收益大大超过直接收益。通过会展所达成的招商引资协议额、贸易成交额,由会展带来的旅游收入等相当可观。从目前来看,会展业对于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心城市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位条件、提升城市品位,促进中小企业和个人工作室发展等,逐渐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历史沿革和基本现状 浙江会展业的兴起和发展,经历了若干阶段,并与经济社会发展、制度变迁紧密相关。 (一)会展活动出现较早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向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誉。明清以来,杭嘉湖地区手工业和商业日益发达,对于推动形成中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阶段,起了重要的作用。进入十九世纪后半叶以后,以丝绸、纺织业为代表的近代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以茶叶、丝绸和工艺品为大宗的出口贸易也相当可观。宁波、温州、杭州相继成为对外开放口岸,外国机构和商人陆续进驻,城市建设和功能得到新的扩展,以城市为中心的人口集聚、信息汇聚、商品交易和商业服务等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在上述因素的交互作用下,零星的会展活动开始在中心城市出现。而严格意义上的会展活动,当属1929年举办的“西湖博览会”。这个由当时国民党省政府主办的西湖博览会,自6月6日至10月10日,历时128天,共设8馆2所,授奖3000余个,参观人数突破2000万。西湖博览会属国内首创,与巴拿马和巴黎博览会一起,成为当时国际上的三大博览会。西湖博览会以“振兴国货”为宗旨,在提高国货特别是浙、杭产品声誉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西湖与浙江的知名度。于1934年在杭州建立的绸业市场,则具有展示丝绸精品、便利绸商交易的功能,日成交丝绸1000—1500匹。杭州是建国前国内会展业出现最早的几个城市之一,在全国有重要影响。但从30年代末期至解放前夕,由于战乱、国民党政府腐败统治等原因,浙江会展业几乎陷于沉寂的境地。 (二)会展成为计划经济的有益补充 自1949年建国至20世纪70年代末,浙江集中在杭州、宁波、嘉兴等地兴建了一批工业项目,市区人口不断增加,市区范围逐渐扩大,杭州成为浙江会展活动的中心。为了满足一些大型活动的要求,省和杭州市兴建了大型活动场所和旅游设施,如省人民大会堂、杭州饭店、省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文件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文件 河南能源〔2013〕240号 关于印发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信访稳定工作体系的通知 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机关各部室: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信访稳定工作体系》已经集团公司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3年11月26日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信访稳定工作体系 为进一步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推动信访工作依法有序进行,以完善稳定的工作机制促进和谐企业建设,根据国家、河南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河南省政府国资委文件精神,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建立本信访稳定工作体系。 一、组织机构 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简化程序、快捷高效的指导思想,成立集团公司信访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对集团公司信访稳定工作及上级交办的信访稳定工作负总责。 组长:董事长、党委书记 副组长: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分管信访稳定工作的副总经理、工会主席、纪委书记、法务总监、总会计师等相关领导成员单位由综合办公室、工会、组织部、人力资源部、财务管理部、纪检监察部、武装保卫部、安监局、宣传部等职能部室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信访稳定办公室。 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要参照集团公司组织模式,建立本单位相应的信访稳定工作机构。 二、责任分工

遵循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信访工作原则,根据集团公司实际,集团公司领导和机关各部门信访稳定工作事项的责任分工如下: (一)中央、省、市及省政府国资委有关部门交办的信访事项,职工群众来信来访事项的综合协调处理,由集团公司分管信访稳定领导批示,信访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相关部室配合。 (二)企业改革、改组、改制、破产、国有资产管理、产权界定登记和划转。资产评估、资产收益、股权转让、资产流失、分离企业办社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等方面的信访稳定工作,由资本运营部、财务管理部、综合办公室负责受理。 (三)国有资产管理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涉法涉诉等方面的信访稳定工作,由综合办公室负责受理。 (四)劳动就业、工资收入、劳动合同纠纷、职称评定、职工劳保待遇、基本生活保障、复转军人待遇、安置等方面的信访稳定工作,由人力资源部、社保中心负责受理。 (五)党员组织关系、党龄计算和党组织管理工作、干部管理工作、老干部管理等方面的信访稳定工作,由组织部负责受理。 (六)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党员和领导人员违法、违纪、申诉等方面的信访稳定工作,由纪检监察部负责受理。 (七)有关企业安全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罚等方面的信访稳定工作,由安全监察局负责受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