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浙江省公路水运工程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为确保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工作正常进行,取得正确、可靠、有效的检测数据,规范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工作并有序开展,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1.2本指导书适用于电磁感应法及雷达法检测公路水运工程中混凝土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1.1钢筋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结构表面到钢筋外侧的距离。对于光圆钢筋,为混凝土表面到最外层钢筋表面间的最小距离,对于带肋钢筋,为肋外缘到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其值如图1中C1所示。

带肋钢筋保护层厚度C ≈C 01

图1带肋钢筋保护层厚度C i =C 1

2.1.2电磁感应法

由单个或多个线圈组成的探头产生电磁场,当钢筋或其它金属物体位于该电磁场范围内,会干扰磁力线使之变形,导致电磁场强度的分布改变,这种改变被探头探测到,通过仪器显示出来,进而检测到钢筋保护层厚度。

2.1.3雷达法

由雷达天线发射电磁波,与传递到混凝土中遇电学性质不同的物质(如钢筋等)的界面产生反射,反射波由混凝土表面的天线接收,根据接收到的电磁波来检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2.1.4指示钢筋保护层厚度

检测时仪器显示的钢筋保护层厚度t C。

2.2符号

D——第i个测点钢筋保护层厚度实测值;

ni

D——构件某处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平均值;

n

D——构件某处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特征值;

ne

S——钢筋保护层厚度实测值标准差;

D

c——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修正值;

c

T——检测环境温度。

3引用标准

3.1《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 152-2008

3.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3.3《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

3.4《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督查办法》交安监发[2014]122号

3.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3.6《电磁感应法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技术规程》DB11/T365-2006

4仪器设备

4.1电磁感应式钢筋探测仪或雷达仪

①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测量精度要求如下:

I、钢筋保护层厚度在40mm(含)以下时,测量允许偏差为±1mm;

II、钢筋保护层厚度在40mm~60mm(含)时,测量允许偏差为±2mm;

III、钢筋保护层厚度在60 mm以上时,其测量允许偏差应不大于钢筋保护层厚度设计值的10%。

②检测仪器的最大量程应满足被测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③检测仪器应能在-10℃~50℃环境条件下正常使用;

④满足在圆曲面上使用。

4.2、钻孔取芯机或同等功能的冲击钻

①取芯或钻孔直径以不大于3cm为宜;

②取芯或钻孔深度必须大于被测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4.3、钢卷尺

钢卷尺规格以5m为宜。

4.4、游标卡尺

①精度为0.02mm;

②最大量程必须大于被测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4.5、修补材料

取芯后的修补材料应选用不小于结构混凝土强度的膨胀材料,并与混凝土有较好的粘结性。

5仪器标定及自校

5.1、电磁感应式钢筋探测仪及雷达仪应定期送计量检定单位校准,正常情况下,钢筋探测仪校准有效期一般为一年。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仪器进行校准:

①新仪器启用前;

②检测数据异常,无法进行调整;

③经过维修或更换主要零配件(如探头、天线等)。

5.2、检测前应根据检测结构构件钢筋布置形式,对钢筋探测仪或雷达仪进行自校。钢筋探测仪自校方法见附录1和附录2,雷达仪自校方法见附录3。

6检测频率及测区要求

6.1检测频率

①公路工程

对于特大桥、大桥、中桥逐座检查。桥梁下部工程抽查不少于墩台总数的20%且不少于5个,墩台数量少于5个时全部检测。每种结构型式墩台抽查不少于1个。桥梁上部工程抽查不少于总孔数的20%且不少于5孔,孔数少于5孔时全部检测。每种结构型式桥梁抽查不少于1孔。小桥抽查不少于总数的20%且每种类型抽查不少于1座。

桥梁上部结构每孔测4处,侧面和底面分别测2处,每处10个测点;桥梁下部结构每墩台测4处,立柱、墩台帽、系梁等每类构件不少于1处,每处10个测点。

②水运工程

桩、梁、板总数的1%-2%且不少于3件,每类构件不少于1件,每件构件测1处,每处10个测点。沉箱、扶壁、圆筒总数的10%且不少于3件,每类构件不少于1件,每件构件测1处,每处10个测点。闸墙、坞墙、挡浪墙总数的5%且不少于3段,每类构件不少于1段,每件构件测1处,每处10个测点。

对于每类工程构件,选取两个测点,进行取芯或钻孔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以验证非破损法检测的准确性。

6.2测区要求

(1)检测前应先划定测区,对于梁、板等构件一般划成长方形,尺寸1m ×2m,以布置在梁体侧面、底面的中部位置为宜;对于柱、墙等构件一般划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并按箍筋布置形式沿柱子一圈划定,以布置在柱子距地面(水面)上1m以上位置为宜。

(2)按单个构件检测时,应根据尺寸大小,在构件上均匀布置测区,每个构件上的测区数不应少于3个。

(3)测区应均匀分布,相邻两测区的间距不宜小于2m。

(4)测区表面应清洁、平整,避开接缝、蜂窝、麻面、预埋件等部位。

(5)测区应注明编号,并记录测区位置和外观情况。

(6)对构件上每一测区应检测不少于10个测点。

(7)对某一类构件的检测,可采取抽样的方法,抽样数比例按相关规范、标准及文件确定,每个构件测区布置按单个构件要求进行。

7试验步骤

7.1检测仪器准备

开机检查:按下开机键,检查开机显示和电池电量,若电池电量不足,及时更换电池。

7.2检测前准备

7.2.1检测前应对检测设备进行校准,校准方法见附件。

7.2.2检查被测混凝土表面应平整,扫描面无较高的突起物或浮灰。

7.2.3查看图纸并询问现场工作人员相关情况。

7.3非破损检测

7.3.1按施工图纸在试验记录上记录轴线、钢筋直径、保护层厚度设计值、构件名称。

7.3.2初步确定钢筋位置:将探头(或天线)放置在被检测部位表面,沿被测钢筋走向的垂直方向匀速缓慢移动探头(或天线),根据信号提示判定钢筋位置,在对应钢筋位置的混凝土表面处做出标记。

7.3.3确定箍筋或横向钢筋位置:避开被测钢筋,在中间部位沿与被测钢筋垂直方向用7.3.2的方法检测与被测钢筋垂直的箍筋或横向钢筋,并标记其位置。

7.3.4 确定被测钢筋的检测部位:在相邻箍筋或横向钢筋的中间部位,沿被测钢筋的垂直方向进行检测。

钢筋保护层检测示意图

7.3.5 检测区域及检测方向确定后,应按下列方法进行保护层厚度的检测:

①设定钢筋探测仪(或雷达仪)量程范围及钢筋公称直径,沿被测钢筋轴线选择相邻钢筋影响较小位置,并应避开钢筋接头和绑丝,读取第1次检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在被测钢筋的同一位置重复检测1次,读取第2次检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

②对同一处读取的2个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值相差大于1mm时,该组检测数据无效,并查明原因,调整后在该处重新进行检测。仍不满足要求,应更换钢筋探测仪。

③计算评定时采用第1次读数。

7.3.6检测数据及记录信息复核,检测人员签字确认。

7.4局部破损检测

为验证非破损检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非破损检测点的同一点位,采用取芯机或冲击钻由混凝土表面垂直钻进直至所检钢筋,清理孔位,用游标卡尺测量

该点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精确到0.1mm 。检测完毕后,需对破损处及时修补。

局部破损法检测与非破损法检测对比结果按下述方式处理:

①局部破损法检测结果与非破损法检测结果进行对比,1点的差值均在±2mm (含)以内,则认为非破损法检测结果可靠。

②局部破损法检测结果与非破损法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如1点差值超过±2mm ,则认为本次非破损法检测结果不可靠,仪器需重新进行自校,自校后或更换仪器重新检测。

8结果整理及评判

8.1 结果计算整理

①检测构件某处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平均值n D ,按下式计算:

n

D

D n

i ni

n ∑==

1

式中:ni D ——钢筋保护层厚度实测值,精确至0.1mm ;

n ——为构件某处测点数。

②检测构件某处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特征值ne D ,按下式计算:

D n ne S D D 695.1-=

式中:D S ——钢筋保护层厚度实测值标准差,精确至0.1mm ;

()

1

)(2

1

2--=

∑=n D n D S n

n

i ni D

8.2 结果评判

①单点标准

对于每类构件实测保护层,最大偏差不得超过《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中规定的允许偏差值的1.5倍。

②总体评价

当测量部位实测保护层厚度特征值ne D 与设计值nd D 的比值在0.9~1.3(含)范围内,则该处钢筋保护层厚度测试结果判定合格,当测量部位实测保护层厚度特征值ne D 与设计值nd D 的比值在0.9~1.3(不含)范围之外,则该处钢筋保护

层厚度测试结果判定为不合格。

每类(个)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合格测区/总测区

9原始记录及报告

9.1检测原始记录

1、检测原始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仪器自校情况及修正系数。

②检测现场的情况描述,检测日期、地点、检测环境温度的记录。

③被检构件位置和构件编号、检测原始数据的记录及测点布置示意图。

④检测仪器名称和编号、检测依据等记录。

⑤检测人员签字。

2、检测原始记录表格式可参照附录3。

9.2检测报告

1、检测报告宜包括下列内容:

①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委托单位(委托人);

②有关情况描述(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情况描述);

③检测日期、地点及检测环境条件;

④仪器名称及编号;

⑤检测依据、检测方法、检测数量、检测点位置示意图,并标明检测部位;

⑥检测数据分析及检测结果;

⑦检测结论;

⑧报告签字:检测人员、审核人员、批准人员;

⑨环境校准及验证信息;

⑩其它必要的说明。

2、检测报告格式可参照附录4。

1.1 校准试件的制作

1.1.1 制作校准试件的材料不得对仪器产生电磁干扰,可采用混凝土、木材、塑料、环氧树脂等。宜优先采用混凝土材料,且混凝土龄期达到28d后使用。

1.1.2 制作校准试件时,宜将钢筋预埋在校准试件中,钢筋埋置时两端应露出试件,长度宜为50cm以上。试件表面应平整,钢筋轴线应平行于试件表面,从试件4个侧面量测其钢筋的埋置深度应不同,并且同一钢筋两外露端轴线至试件同一表面的垂直距离差应在0.5mm之内。

1.1.3 校准的试件尺寸、钢筋公称和钢筋保护层厚度可根据钢筋探测仪的量程进行设置,并应与工程中被检钢筋的实际参数基本相同。

1.2 校准项目及指标要求

2.2.1钢筋保护层厚度在40mm(含)以下时,测量允许偏差为±1mm;

2.2.2钢筋保护层厚度在40mm~60mm(含)时,测量允许偏差为±2mm;

1.3 校准步骤

1.3.1 校准过程中应始终确保仪器供电电压稳定、电源充足,并避免外界的电磁干扰。

1.3.2 在试件各测试表面标记出钢筋的实际轴线位置,用游标卡尺量测钢筋两外露端面在各测试面上的实际保护层厚度值,取其平均值,精确至0.1mm,并量测钢筋直径,精确至0.1mm。

1.3.3 正确操作仪器,在试件上进行扫描,标记出仪器所指定的钢筋轴线,用钢直尺量测试件表面仪器所测定的钢筋轴线与实际钢筋轴线之间的最大偏差。记录仪器指示保护层厚度值。

1.3.4 将仪器检测值和实际量测值进行对比,当仪器所有项目指标均符合1.2的要求时,判定仪器合格。当部分项目指标以及量程范围符合1.2的要求时,可判定其部分合格,但应限定仪器的使用范围,并指明其符合的项目和量程范围以及不符合的项目和量程范围。

1.3.5 经过校准合格或部分合格的仪器,应注明所采用的校准试件的钢筋牌号、规格以及混凝土材质。

7.2.3检测环境校准:为了使检测结果更加真实、可靠,检测前需模拟被测构件的钢筋布置形式(钢筋网),进而进行检测环境的自我校准,确定修正系数。

2.1校准标准试块制作

①标准块覆盖材料:选用非磁性材料(钢筋探测仪可以选用有机玻璃,雷达仪则必须选用混凝土)。

②标准块用钢筋及布筋形式应与被测构件(部位)一致。

③标准块由覆盖面和钢筋网组成,工作面的平整度不大于0.04mm ,工作面与钢筋网的平行度不大于0.2mm ,标准块尺寸公差±0.3mm 。

④标准块可制成分离式和整体式

非磁性材料台座

非磁性材料等高支撑块

非磁性材料(有机玻璃)

钢筋保护层厚

钢筋网

立面图

立面图

钢筋保护层厚度

可分离式钢筋保护层标准试块(cm ) 整体式钢筋保护层标准试块(cm )

2.2校准步骤

①校准过程中应始终确保仪器供电电压稳定、电源充足,并避免外界的电磁干扰。

②在试件测试表面标记出钢筋的实际轴线位置,用游标卡尺量测钢筋在各测试面上的实际保护层厚度值,取其平均值,精确至0.1mm 。

③正确操作仪器,在试件上进行扫描,记录仪器指示保护层厚度值。 ④将仪器检测值和实际量测值进行对比,记录其差值,作为修正值,在实际检测中,对被测构件(部位)的保护层进行修正。

附录3 雷达仪校准方法

3.1 校准试件的制作

3.1.1 选择当地常用的原材料以及强度等级,制作混凝土板,并采用同盘拌合料同时制作校正混凝土介电常数的混凝土试块,其大小应参考雷达仪说明书的要求。当试件较多时,校准用混凝土板应和校正介电常数的试块逐一对应。

3.1.2 校正混凝土介电常数的试块为素混凝土试块。

3.1.3 混凝土板应采用单层钢筋网,宜采用8mm~12mm的圆钢制作,其间距宜为100mm~150mm,钢筋保护层深度应覆盖15mm、40mm、65mm、90mm四个区段,每种保护层厚度的钢筋网至少应有8个间距。钢筋两端应外露,其两端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差不得大于0.5mm,两端的间距差不应大于1mm,否则应重新制作试件。也可根据工程实际制作相应的试件。

3.1.4 制作混凝土的原材料均不得含有铁磁性物质,试件浇注后7d内应浇水并覆盖养护,7d后采用自然养护,试件应在混凝土龄期达到28d且在自然风干后使用。

3.2 校准项目和指标要求

3.2.1钢筋保护层厚度在40mm(含)以下时,测量允许偏差为±1mm;

3.2.2钢筋保护层厚度在40mm~60mm(含)时,测量允许偏差为±2mm;

3.2.3钢筋保护层厚度在60 mm以上时,其测量允许偏差应不大于钢筋保护层厚度设计值的10%。

3.3 校准步骤

3.3.1 校准过程中应始终确保仪器供电电压稳定、电源充足,并避免外界的电磁干扰。

3.3.2 应先校正试件的介电常数,然后再进行雷达仪校准。

3.3.3 在外露钢筋的两端,应采用钢卷尺量测6段钢筋间距内的总长度,取平均值,并作为钢筋的实际平均间距,精确至1mm。同时用游标卡尺量测钢筋两外露端实际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值,取其平均值,精确至0.1mm。

3.3.4 正确操作仪器,在试件上进行扫描,标记出仪器所指定的钢筋轴线,记录仪器指示保护层厚度值。

3.3.5 将仪器检测值和实际量测值进行对比,当仪器所有项目指标均符合2.2的要求时,判定仪器合格。当部分项目指标以及量程范围符合2.2的要求时,可判

定仪器部分合格,但应限定仪器的使用范围,并指明其符合的项目和量程范围以及不符合的项目和量程范围。

3.3.6 经过校准合格或部分合格的仪器,应注明所采用的校准试件的钢筋牌号、规格以及混凝土材质。

附录4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记录表QJ0103

第页,共页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现场检查记录表

试验室名称: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检测试验室记录编号:

试验:校核:试验日期:年月日

附录5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报告格式

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

工程名称:

合同段号:

结构部位:

委托单位:

检测项目:钢筋保护层厚度

检测类别:

检测单位:

地址:邮政编码:

电话:电子信箱:

声明

1、检测报告无“检测专用章”和“骑缝章”无效。

2、检测报告无主检、审核人、批准人签字无效,涂改无效。

3、对检测报告若有异议,请及时向本中心提出。

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任务单编号第页共页

检测报告

浙江省公路水运工程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作业指导书条文说明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1.2混凝土构件通常由混凝土和置于混凝土内的钢筋组成。钢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力并赋予结构以延性,补偿混凝土抗拉能力低下、容易开裂和脆断的缺陷,而混凝土中的钢筋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耐久性。而目前而言,省内针对公路水运工程还没有专门的、统一的关于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技术标准及评定方法,因此需要制定一本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的作业指导书,统一检测方法和评定标准。本指导书的制定将规范混凝土构件中钢筋的现场检测技术及检测结果的评价方法,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现行的较成熟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电磁感应法和雷达法。现场现场检测更多的采用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检测保护层厚度。

8结果整理及评判

由于交通行业目前暂无针对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的判定标准,所以在对单位工程进行验收时采用的判定标准主要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 /1- 2004) 中对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来判定;但在实体浇注混凝土时,由于振捣、浇模等因素,钢筋安装位置会产生偏差,综合考虑到仪器设备精度、测量方法、评判标准等对最终检测结果的评判带来的影响,对公路水运工程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评判标准采用《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督查办法》交安监发[2014]122号中规定的评判标准。

钢筋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

钢筋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钢筋原材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和意义: 本次比对试验活动依据 GB/T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 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对钢筋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下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最大力总伸长率)进行测试。本次比对试验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和掌握各试验室试验人员测试水平,检验万能压力机经期间核查后精度要求,促进各试验室人员试验检测业务能力提高,以适应渭武高速公路全面施工检测的需要;同时对各试验室试验来说,本次比对试验是一种有效的外部质量活动,也是对内部质量控制技术的补充。 二、样品描述及结果评价 1、本次比对试验选用了HRBE400、直径 16mm 的热轧带肋钢筋作为样品。根据参加人员领取试样先后顺序,随机分发样品。 2、试验时,力学室温度应符合GB/T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 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的要求。 3、结果评价设计与能力评价 本次钢筋比对试验统计方法采用《利用实验室间比对进行能力验证的统计方法》(GB/T 28043-2011),以所有参加工地试验室试验结果的计算中位值、标准四分位数间距(IQR)测试值,计算各参加工地试验室测试结果的 Z 比分数,按下式计算 Z 值: Z= (A-中位值)/标准(IQR) 式中 A –参加人员测试结果;

标准(IQR)=IQR*; 本次比对试验涉及的统计量有:结果数、中位值、标准(IQR)、最大值、最小值和极差。本次比对试验以 Z 比分数的评价各工地试验的能力。 │Z│≤2 满意),2<│Z│<3 基本满意,│Z│≥3 不满意。 4、在本次比对试验实施过程中,严禁参加试验室相互串通结果,如发现结果直接定为不满意。 三、时间安排 样品领取时间:2016年**月**日至**月**日,结果提交时间2016年**月至至**月**日。 四、试验报告、记录格式及其他注意事项 1、本次试验报告、记录格式按照东方星软件报告及记录格式填写。检测人员应在原始记录及检测报告单中签字,并在检测报告上加盖试验室公章,试验报告结论不作评价。 2、各单位试验时由中心试验室旁站,中心试验室试验时由项目办旁站,旁站人员应在记录备注栏及报告取样见证人栏签字。 2016年**月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相关规定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结构实体检验 相关事项的规定 (内部试行2016.2.17) 我站对《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结构实体检验中的相关问题,现统一规定如下: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中10. 1.1条: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有代表性的部位应进行结构实体检验。结构实体检验应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以及合同约定的项目;必要时可检验其它项目。 结构实体检测应由监理单位组织施工单位实施,并见证实施过程。施工单位应制定结构实体检测专项方案,并经监理单位审核批准后实施。除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外的结构实体检验项目,应由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完成。 2、混凝土强度按本规范10.1.2、10.1.5条执行。如在监督过程中发现混凝土试块管理混乱如未按标准进行养护、代做试块,或混凝土在生产、运输过程有问题或现场未按要求施工、养护不到位、随意加水等情况时,可以开抽测通知单,委托检测机构进行现场回弹、钻芯。

3、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完成。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 (1)检测批的划分为:同类构件按一栋楼作为一检测批(分段验收的按分段验收的为一批)。 (2)在统计构件数量时,板是以一个自然间面积为一块板。 (3)梁的抽检频率。 悬挑梁抽取不少于总数的5%且不少于10个确定,非悬挑梁抽取不少于总数的2%且不少于5个确定,样本应分布均匀,只要检测框架梁(受力构件),样板总量按轴线节点来确定。当悬挑梁数量少于10个时,应全数检验。地下室梁(±0.000以下)独立于主体部分,按总数的2%且不少于5个确定。 (4)在对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时,对悬挑梁、悬挑板,仅需检测上部受力主筋;对于同一块板需同时检测板面、板底钢筋,且板面、板底钢筋保护层厚度批量检验结果应分开评定。 (5)对于该规范E.0.2条规定“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即同一块板的板面、板底均要检测不少于6根钢筋。 3、结构实体检验完成后,方可进行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分部工程验收。

钢筋检验作业指导书

钢筋检验作业指导书 1 术语、定义 1.1 热轧光圆钢筋: 经热轧成型,横截面通常为圆形,表面光滑的成品钢筋。 1.1.1 牌号构成 由HPB+屈服强度特征构成。 1.2 热轧带肋钢筋: 带肋钢筋:横截面通常为圆形,且表面带肋的混凝土结构用钢材。 纵肋:平行与钢筋轴线的均匀连续肋。 横肋:与钢筋轴线不平行的其它肋。 月牙肋钢筋:横肋的纵截面呈月牙形,且与纵肋不相交的钢筋。 1.2.1 牌号构成 普通热轧钢筋:由HRB+屈服强度特征构成。 细晶粒热轧钢筋:由HRBF+屈服强度特征构成。 1.3 冷轧带肋钢筋: 热轧圆盘条经冷轧后,在其表面带有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三面或二面横肋的钢筋。 1.3.1 牌号构成 由CRB+钢筋的抗拉强度最小值构成。 1.4 冷轧扭钢筋: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经专用钢筋冷轧扭机调直、冷轧并冷扭(或冷滚)一次成型具有规定截面形式和相应节距的连续螺旋状钢筋。

1.4.1 标记 冷轧扭钢筋的标记由产品名称代号、强度级别代号、标志代号、主参数代号以及类型代号组成 1.5 重量偏差 1.5.1 什么叫偏差和负偏差轧制及计算方法 无论轧制如何精确,钢材尺寸总会存在一定的波动,为了满足使用要求,在产品标准中规定了钢材尺寸的波动范围,即允许钢材实际尺寸与公称尺寸之间有一定的偏差,一般称为偏差,偏差分为正偏差和负偏差。成品在标准允许的负偏差范围内进行轧制叫负偏差轧制。 这种钢材的尺寸规格完全符合技术标准的规定,而且在计算钢筋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时,截面面积也是按公称截面积来计算的,所以完全能够保证用户使用的要求。采用钢材负偏差轧制能明显节约金属,使建筑结构件的重量减轻。对国民经济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1.5.2 重量偏差计算 1.6 力学性能 钢筋的屈服强度RcL、抗拉强度Rm、断后伸长率A、最大力总伸长率Agt 等特征值

钢筋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详解

XXX栋工程 编号:XXXXX003 钢筋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单位: 编制: 审核: 批准: XXXX年XX月XX日发布XXXX年XX月XX日实施

XX栋工程 钢筋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XX楼标准层卸料平台施工。 2. 作业准备 2.1技术准备 1.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技术人员仔细核对施工图纸和施工规范,编制钢筋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安全交底。 2.针对钢筋工程的关键环节,既要在技术交底中详细描述,说明具体的施工方法,使操作流程详细明白,同时现场工长和项目部技术、质检人员在现场指挥中也要着重强调,着重检查。要做到管理人员深入了解和掌握施工质量的控制方法及措施,同时施工班组要加强自检、质量控制人员加强检查。 2.2 人员准备 钢筋工、电焊工、起重设备操作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取得合格证。 2.3材料准备 1.配料人员配制料表前,必须熟悉图纸、有关图集、规范、规定及方案和技术交底。 2.配料单经审核后方可作为技术指导资料和下料使用。 3.钢筋下料前,复核配料表,编制现场下料组合单,有效搭配原材。 2.4机具准备 钢筋工程施工需要的机械主要有:焊机、钢筋加工机具、塔式起重机等。 3. 技术要求 ①《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②《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③《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007 ④《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 ⑤《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

⑥《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⑦《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⑧《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⑨《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系列图集 ⑩《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9G901-2 ?《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11G329-1~9 ?《砌体填充墙结构构造》06SG614-1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钢筋加工→框架柱、框支柱及墙体钢筋绑扎→梁钢筋绑扎→顶板钢筋绑扎。 4.1钢筋加工 1.钢筋加工工艺流程 (1)加工流程:调直→下料切割→滚轧套丝→弯曲成型。 (2)生产流程各阶段由技术、工长、安检、物机部门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作业。 2.钢筋保护层的确定 根据设计图纸、规范和《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等图集以及图纸会审中的相关条文。钢筋保护层厚度要求详见表4-1:(具体厚度以图纸要求为准) 表4-1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环境类别一:室内干燥环境;无侵蚀性静水浸没环境。 环境类别二a:室内潮湿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冰冻线以下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环境类型二b:干湿交替环境;水位频繁变动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冰冻线以上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环境类型三a: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水位变动环境;受出冰盐影响环境;海风环境。 环境类型三b:盐渍环境;受出冰盐作用环境;海岸环境。 本工程与土壤或水直接接触部分的梁、板、柱、侧壁处于二类中a类环境,其它部分构件均处于一类环境。 3.钢筋连接

(完整版)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记录(最新版)

工程名称:*********** ■施工自检□平行检验编号:01 施工单位*****建设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结构层次框剪十五层建筑面积(㎡)形象进度一层检测方法■无损法□局部破损法检测仪器FDG-01 结构名称层次轴线部位 目测有 无露筋 实测值 是否平 行检验 梁地下室○J∕○C~○E无26 30 21 29 26 21 30 28 19 29 是梁地下室○K∕○8~○12无33 26 24 26 33 22 21 28 24 24 是梁地下室○15∕○F~○J无21 26 ○3822 28 21 26 24 25 33 是梁地下室○J∕○26~○30无24 26 22 ○3626 22 24 30 24 30 是梁地下室○27∕○C~○E无30 ○3730 ○3624 24 30 2530 22 是板地下室○C~○D∕○1~○3无1814 1818 18 19 11 1811 16 是板地下室○C~○D∕○7~○11无22 13 ○2521 13 1321 14 1311 是板地下室○F~○G∕○15~○18无14 16 14 18 ○251311 13 13 20 是板地下室○D~○E∕○23~○25无14 ○2618 18 15 1313 12 12 13 是板地下室○C~○E∕○31~○34无15 16 11 18 11 18 19 14 11 13 是结论: 实测梁 5 个构件 50 点,合格 46 点,最大偏差值 +13 ; 实测板 5 个构件 50 点,合格 47 点,最大偏差值 +11 ;共 10 个构件 100 点,合格 93 点,合格率为 93 ﹪;处理意见:所抽测构件钢筋保护层抽测结果 ■符合要求 □不符合要求,需。抽测人: 2010年9月5日 质检员:监理工程师:

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规范

混凝土保护层 目录 1、定义 2、作用 3、最小厚度 4、《规范》关于混凝土保护层的其它规定 1、定义 混凝土保护层是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其厚度为纵向钢筋(非箍筋)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满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 2、作用 (1)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不同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两种材料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是它们共同工作的基础,从钢筋粘结锚固角度对混凝土保护层提出要求,是为了保证钢筋与其周围混凝土能共同工作,并使钢筋充分发挥计算所需强度。(2)钢筋裸露在大气或者其他介质中,容易受蚀生锈,使得钢筋的有效截面减少,影响结构受力,因此需要根据耐久性要求规定不同使用环境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以保证构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钢筋不发生降低结构可靠度的锈蚀。(3)对有防火要求的钢筋混凝土梁、板及预应力构件,对混凝土保护层提出要求是,为了保证构件在火灾中按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确定的耐火限的这段时间里,构件不会失去支持能力。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 3、最小厚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构件的受力钢筋粘结锚固性能、耐久性和防火性能越好。但是,过大的保护层厚度会使构件受力后产生的裂缝宽度过大,就会影响其使用性能(如破坏构件表面的装修层、过大的裂缝宽度会使人恐慌不安),而且由于设计中是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作用的,过大的保护层厚度还必然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因此,《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1条,规定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一般设计中是采用最小值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环境类别板、 墙、 壳 板、 墙、 壳 板、 墙、 壳 梁梁梁柱柱柱 ≤C20 C25- C45 ≥C50 ≤C20 C25- C45 ≥C50 ≤C20 C25- C45 ≥C50 一20 15 15 30 25 25 30 30 30 二a - 20 20 - 30 30 - 30 30 二b - 25 20 - 35 30 - 35 30 三- 30 25 - 40 35 - 40 35 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钢筋焊接检验作业指导书

钢筋焊接检验作业指导书 1、样品制备 ⑴、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筋的电阻点焊、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和埋弧压力焊五种焊接方法的焊接工艺性能的检验。 ⑵、各种焊接方法的试件数量见下表: 每组试件数同一类型焊复验试件 量(个)接序号焊接方法数量 接头批量数弯曲抗剪拉伸 1 电阻点焊 3 3 200 双倍 倍双200 3 3 / 闪光对焊2 电弧焊 帮条3 300 搭接3 3 3坡口3

熔槽帮 34电渣压力300 预埋件埋5 300 3 压力⑶、拉伸试件的最小长 试件最小长mm 8d+Lh+240 电弧焊双面搭接双面5d+Lh+240单面搭接、单面帮8d+240 闪光对焊、电渣压力焊气压——帮条长度或搭接长度,钢筋帮条或搭接L注 度应符合下表要求帮条长度或搭接焊接型钢筋牌号 Lh HBP235 单面≥8 ≥4双面≥10HRB40单面HRB33RRB500 ≥5双面注、搭接焊搭接长度除要满足上表要求外,还得满足小搭接长度不得小100mm 、切取试件时,应使焊缝处于试件长度的中间位置 ⑷、弯曲试件长度按下式计算 L=D+2.5d+150mm 式中—试件长—弯心直(mm) —钢直(mm) 切取试件时,焊缝应处于试件长度的中央 弯心直按下表规定确定

钢筋焊接接头弯曲试验弯心直 钢筋级弯心直D(mm) 25mm25mm钢筋直3dⅠ2d 5dⅡ4d 6dⅢ5d 8d Ⅳ7d :、试验设备2. ⑴、万能材料试验机示值误差在±1%, ⑵、弯曲试验可在万能材料试验机或其它弯曲机上进行,并配上相应的弯心直径。 3、检测评定依据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38-2002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232-1999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01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4、拉伸试验 拉伸试验→测量试件截面尺寸→试样夹紧在试验机上→均匀加荷直至拉断→读取记录荷载值及描述断裂状态→计算钢筋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测定其抗拉强度,即试样拉断时所对应的最大应力。其计算式为: ? = F/S(N/mm2)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 当采用非破损方法检验时,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应当经过计量检验,检测的方法应符合相应的规程要求。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检测误差不应大于1mm。 当采用局部破损方法检验时,可以采用手锤轻击钢钎的方法,为了使混凝土表面只遭受最低限度的伤害,要求钢钎前端的钎尖必须锋利,不能直接使用手锤敲击混凝土的手段。检验完成后应立即用水泥砂浆将钎孔封堵。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需要施工企业同监理(业主)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在检验前共同确定。构件检验的数量,对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每根钢筋,应在钢筋保护层厚度可能对构件承载力或耐久性有显著影响的、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1点。由于梁柱节点处钢筋过于密集,检验的确存在着困难,在抽取钢筋进行检验时可以避开。 钢筋混凝土结构完成后,检验纵向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可以使用允许偏差的方法判断保护层是否在允许偏差之内。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保护层经过检验是否合格是以以下的条件为依据的:

(1)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应判为合格。 (2)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结果仍应判为合格。 (3)每次抽检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

钢筋保护层厚度规范

钢筋保护层厚度分析分享 保护层指的是混凝土上面那层小部分垫层。混凝土保护层是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

2.关于厚度的规定 第9.2.2条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 度可按本规范表9.2.1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 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9.2.1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 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应按梁的数值取用。 第9.2.3条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本规范表9.2.1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 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第9.2.4条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 构造措施。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第9.2.5条对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处于四、五类环境中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第10.1.2条国家标准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必须对重要部位进 行结构实体检验,主要检验混凝土强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需要对重要构件,特 别是悬挑梁和板构件,以及易发生钢筋位移、易露筋的部位,采用非破损(用先进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测 定仪)或局部破损的方法检验。此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7—+10mm;对板类构件为-5—+8mm。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 90%及以上时为合格。 当合格点率小于 90%,但不小于 80%,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检验,当两次抽减总和计 算的合格点率为 90%及以上时才能判为合格。且每次抽样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 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 3室内正常环境下板、墙保护层15mm,梁、柱保护层20mm 4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 1、砼强度小于等于C20时,板、墙保护层35mm,梁、柱保护层45mm 2、砼强度C25或C30时,板、墙保护层25mm,梁、柱保护层35mm 3、砼强度大于等于C35时,板、墙保护层15mm,梁、柱保护层25mm 基础按有无垫层区分:有垫层时40mm,无垫层时70mm 保护层具体还要按设计图纸定,图纸设计保护层厚度有可能有小幅调整。

钢筋试验作业指导书

钢筋原材试验 一钢筋原材取样 新进钢材依据《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1-2008与《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2008,进行弯曲、拉伸试验检测。本工程设计采用钢筋直径 10mm-32mm用HPB235、用HRB335两种。按照同一批量、同一规格、同一炉号、同一出厂日期、同一交货状态得钢筋,每批重量不大于60t为一检验批,超过60t得部分,每增加40t(或不足40t得余数),增加一个拉伸与弯曲试验试样。实施现场见证取样。 从两根钢筋中截取2根拉伸试件,2根弯曲试件,其中每根钢筋为一拉伸、一弯曲试件。截取时从每根钢筋得端头,截除500-1000mm钢筋后再取样。 对于试验温度一般要求在10℃-35℃之间,对于有严格要求得在23℃±5℃之间。 一原材拉伸试验: 依据标准《金属材料室内拉伸试验方法》GB/T228-2002 1、仪器设备 ①万能材料试验机及不同规格夹具 ②连续式标距打点机 ③钢尺 2、试样准备 原始标距L o得标记:

在试样自由长度范围内,均匀划分为10mm或5mm得等间距标记。可以用标点机进行打点标距。 3、试验步骤 ①将试样夹紧在试验机上后,进行加荷。 ②屈服强度得测定: 试验机平稳加荷,控制速率在6~60MPa/s(可参照表中力值数据) 在显示盘数值第一次出现回落时得最大读数,将其除以试件原始横截面积(S O)得到下屈服强度。 ③继续平稳加载,直至试件破坏或钢筋出现颈缩现象,停止加载。 ④测定断后伸长率,应将试件断裂得部分仔细地配接在一起使其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并采取特别措施确保试件断裂部分适当接触后测量试件断后标距(测量区得范围应处于距离断裂处至少5d)。原则上只有断裂处与最接近得标距标记得距离不小于原始标距得三分之一情况方为有效。但断后伸长率大于或等于规定值,不管断裂位置处

钢筋施工作业指导书样本

钢筋施工作业指导书样本 1. 适用范围 本施工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钢筋工程施工。 2. 作业准备 (1)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相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施工技术标准。 (2)制定安全保证措施。 (3)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岗前技术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4)生活、办公设施、施工场地等准备已完成,钢筋原材料已经进场并检验合格。 (5)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6)依照验收标准及建设、监理单位要求编制技术资料、施工原始记录、检验批资料表格计划。 (7)钢筋车间已建立并投入使用,钢筋原材料已进场并检验合格。 3. 技术要求 (1)利用冷拉的方法矫直钢筋时,钢筋任何一段的矫直拉长伸长率均应满足《验标》要求。 (2)钢筋加工后,其表面伤痕不应超过《验标》要求。

(3)钢筋按设计要求尺寸加工,施工偏差应控制在相关《验标》允许的范围内。 (4)钢筋弯曲和末端弯钩,应按设计规定办理,如设计未做规定时,所有受压的光面圆钢筋的未端应做半园形弯钩。 (5)钢筋弯曲应成平滑的曲线,其弯曲角度,曲线半径,应符合设计图的规定。 (6)加工好的钢筋,应按不同规格型号,分堆挂牌,整齐堆放在料棚内,如无料棚在露天堆放时,钢筋上应加覆盖下放垫术,离地不小于20厘米,避免遭受锈蚀和污染。 4. 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和流程见下页图。

钢筋工程施工流程图 5. 施工要求 5.1 施工准备 明确了钢材的型号和用量后,着手进行钢筋的进场以及相关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进行相关人员培训。 5.2 钢筋的调直、除锈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钢筋位置以及保护层厚度检测 一、总则 1、为加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统一混凝土内部钢筋位置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方法,提高各检测单位检测精度,采用混凝土内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依据标准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附录E: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以及《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 152-2008)。 2、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位置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3、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除满足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二、检测参数和名词术语 1、钢筋保护层厚度:对于混凝土结构表面到受力主筋外侧的距离。对于光圆钢筋,为混凝土表面与钢筋表面间的最小距离,对于带肋钢筋,其值如图1所示。 C1 C2 带肋钢筋保护层厚度C ≈C01 图1带肋钢筋保护层厚度Ci≈C1 2、指示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时仪器显示的钢筋保护层厚度t C。 3、钢筋的示值直径检测时仪器指示的钢筋直径。 4、钢筋位置的测试偏差仪器所指示的钢筋轴线与钢筋实际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 5、相关符号:

6、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规定:受拉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该表格数据来源于建设规范图集;不同规范(防水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等)1注: 有不同的要求;2、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10mm。预制的肋形板,其主肋保护层厚度可按粱考虑。3、要求使用年限较长的重要建筑物和受沿海环境侵蚀的建筑物的承重结构,当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时,其保护层厚度应适当增加。4、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保护层厚度尚应遵守防火规范有关规定。5、由此可见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与构件种类、混凝土强度、环境条件、构件受力状态、使用寿命、防火等级等因素相关。7、测试方法 (1)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检测方法由单个或多个线圈组成的探头产生电磁场,当钢筋或其它金属物体位于该电磁场时,磁力线会变形。金属所产生的干扰导致电磁场强度的分布改变,被探头探测到,通过仪器显示出来。如果对所检测的钢筋尺寸和材料进行适当的标定,可以用于检测钢筋位置、直径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2)雷达仪检测方法由雷达天线发射电磁波,从与混凝土中电学性质不同的物质如钢筋等的界面反射回来,并再次由混凝土表面的天线接收,根据接收到的电磁波来检测反射体的情况。(3)局部破损检测方法采用对钢筋位置无明显扰动的方法将混凝土结构进行局部破损并对钢筋保护层厚度和位置直接测量的方法。采用局部破损方法需要及时修补。 三、检测方法 1、一般规定 (1)应根据所测钢筋的规格、深度以及间距选择适当的仪器,并按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2)采用电池供电的仪器,检测中应确保电源充足,检测结束后应对仪器及电池进行保养。对于既可采用电池供电,也可采用外接电源供电的仪器,应该在两种供电情况下分别对仪器进行校准。 (3)仪器在检测前应进行预热或调零,调零时探头必须远离金属物体。在检测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仪器是否偏离初始状态并及时进行调零。 (4)检测前宜具备下列资料: 1 工程名称及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名称; 2 结构或构件名称以及相应的钢筋设计图纸资料; 3 混凝土是否采用带有铁磁性的原材料配制; 4 检测部位钢筋品种、牌号、设计规格、设计保护层厚度、结构构件中是否有预留管道、金属预埋件等; 5 必要的施工记录等相关资料; 6 检测原因。 (5)根据钢筋设计资料,确定检测区域钢筋的可能分布状况,并选择适当的检测面。检测面宜为混凝土表面,应清洁、平整,并避开金属预埋件。 (6)对于具有饰面层的构件,应清除饰面层后在混凝土面上进行检测,检测面应平整、清洁。(7)对于含有铁磁性原材料的混凝土应进行足够的实验室验证后方可进行检测。

新规范保护层厚度

新规范保护层厚度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新规范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保护层是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 保护层厚度为纵向钢筋(非箍筋)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满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构件的受力钢筋粘结锚固性能、耐久性和防火性能越好。但是,过大的保护层厚度会使构件受力后产生的裂缝宽度过大,就会影响其使用性能(如破坏构件表面的装修层、过大的裂缝宽度会使人恐慌不安),而且由于设计中是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作用的,过大的保护层厚度还必然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因此,《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1条,规定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一般设计中是采用最小值的。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 0mm. 《规范》关于混凝土保护层的其它规定 第9.2.2条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 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 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取用。 第9.2.3条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本规范表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第9.2.4条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第9.2.5条对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处于四、五类环境中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第10.1.2条国家标准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必须对重要部位进行结构实体检验,主要检验混凝土强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需要对重要构件,特别是悬挑梁和板构件,以及易发生钢筋位移、易露筋的部位,采用非破损(用先进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测定仪)或局部破损的方法检验。此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7~+10mm;对板类构件为-5~+8mm。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 90%及以上时为合格。当合格点率小于 90%,但不小于 80%,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检验,当两次抽减总和计算的合格

桥梁桩基钢筋笼加工及焊接作业指导书

新建太原至焦作铁路TJZQ-9标段 桥梁工程 编号:TJZQ-9-1-QL- 桥梁桩基钢筋笼加工及焊接 施工作业指导书 单位: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7年1月10日发布2017年1月12日实施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太焦高铁项目经理部一工区印发

桥梁桩基钢筋笼加工及焊接施工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新建太原至焦作铁路工程TJZQ-9标所有桥梁钻孔桩钢筋笼制作、吊装、焊接施工。 2 作业准备 2.1 技术准备 施工图已到位,经过审核已澄清有关技术问题,技术人员已认真熟悉施工图纸、规范及技术标准。人员经培训合格后进场,特种工持 证上岗。 安全防护用品: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和防护面罩或深色防护眼罩等已发放给操作人员,操作人员熟知使用方法。 2.2材料验收及场地准备 钢筋原材运抵钢筋加工厂后,项目部试验室首先验证其品种、级别和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查看其产品合格证、附件清单和有关材质报告单或检查报告,并按60t为验收批进行力学抽检,合格后方 予以接受。 热轧圆盘条、热轧光圆钢筋、热轧带肋钢筋和余热处理钢筋的检 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每批钢筋应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 组成,并不得大于60t。 检查每批钢筋的外观质量。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表面的凸块和其它缺陷度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尺寸的允

许偏差 在外观经检查合格的每批钢筋中任选两根钢筋,在其上截取1组试样,每组试样各制试件,分别做拉伸(含抗拉强度、屈服点、伸长率)和冷弯试验,当试样中有1个试验项目不符合要求时,应另取2倍数量的试件对不合格项目做第二次试验。当仍有1根试件不合格 时,则该批钢筋应判为不合格。 钢筋笼加强筋、箍筋模具和钢筋笼滚焊机,需经检查验收合格。 钢筋检验数量以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的钢筋按每60t一批送检、报检,不足60t也按一批计每批必须抽检一次, 不得有漏。 进行可焊性试验和焊接参数试验,取得相应的焊接参数。 按材料表或技术交底书进行配料。 钢筋加工厂已通过验收,场地进行硬化,修整完排水系统,具备 钢筋加工条件。 3技术要求 新建太原至焦作铁路工程TJZQ-9标所有桥梁桩基钢筋笼均在项目部各钢筋加工厂集中加工,各钢筋加工厂均配置龙门吊、自动弯曲机、钢筋笼滚焊机等各型先进加工设备及钢筋运输车辆,可以满足全标段所有桥梁钢筋笼加工及运输任务。 钢筋笼分节长度一般为9米,底节笼长度根据设计桩长计算确定,钢筋笼加工制作完成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现场。 4、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解释

精心整理当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大于5d时,锚固长度范围内应配置横向构造筋,其直径不应小于d/4;对梁、柱、斜撑等杆状构件间距不应大于5d,对板、墙等平面构件间距不大于10d,且均不应大于100mm,此处d为锚固钢筋的直径。 使用者对这条规定理解困难。我初步解析一下: 1、“锚固钢筋保护层”指锚固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边的距离。 2、“当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大于5d时”是指锚固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边的距离小于等于5d,d为锚固钢筋直径。举例:锚固钢筋直径为25,5d=5*25=125㎜,如果锚固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边的距离小于125时,需要设置横向构造钢筋。 3、“横向构造钢筋的直径不小于d/4”。以刚才所举例子,d/4=25/4=6.25。可采用直径6.5的钢筋。如果有两种以上锚固钢筋,d为较大规格钢筋直径。 4、“横向构造钢筋间距,梁、柱、斜撑不大于5d”。以刚才所举例子,5d=5*25=125㎜。规范要求间距不应小于100㎜,即min(5d,100㎜)。这里取100㎜。如果有两种以上锚固钢筋,d为较小规格钢筋直径。 5、“对板、墙等平面构件间距不大于10d,且均不应小于100mm”。板、墙锚固钢筋间距为min(10d,10 0㎜)。如果板、墙直径为8㎜,横向构造钢筋间距为80㎜。 那么,具体如何应用呢?我们针对各种构件分别讲解。 6、柱锚固钢筋在基础内或转换梁、框支梁内。如果基础外伸,柱在基础内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存在小于5d的情况。如果基础不外伸,那么柱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一般情况下不会大于5d,遇到这种情况,就需在锚固长度范围内应配置横向构造筋,一般以箍筋形式,而不是仅在保护层范围内设置。柱在转换梁、框支梁内锚固原理与在基础内锚固构造相同。 7、梁锚入柱内或墙内,柱的截面一般大于梁宽,如果梁中心线与柱中心线重合,梁锚固钢筋保护层通常不会小于5d。当梁与柱一边平齐时,梁锚固钢筋保护层会小于5d。根据规范要求,如果小于5d,须配置横向构造钢筋。但因为柱梁节点内柱箍筋对梁锚固钢筋产生约束,无需增设横向构造钢筋。当然,横向构造钢筋应是垂直于梁锚固钢筋,而柱箍筋是平行于梁锚固钢筋,所以,按规范要求可以配置横向构造钢筋,以开口箍的形式。预算时可以计取,施工时一般不放。 8、墙锚固钢筋在基础内或转换梁、框支梁内,如果基础外伸,墙在基础内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存在小于5d的情况。如果基础不外伸,那么墙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一般情况下不会大于5d。遇到这种情况,就需在锚固长度范围内应配置横向构造筋(此时,墙在基础内外侧水平筋可省略),仅在保护层范围内设置。墙在转换梁、框支梁内锚固原理与在基础内锚固构造相同。举例:外墙外侧保护层为50㎜,墙纵筋为16,基础无外伸,5d =5*16=90,50小于90,墙在基础外侧保护层内须配置横向构造钢筋,直径为d/4=16/4=4㎜,间距100㎜。 9、板的支座为梁和墙,板下部纵筋一般情况下保护层大于5d。板上部纵筋锚固钢筋位于梁上部纵筋之上,梁的保护层25㎜,板的保护15㎜。举例:板纵筋为10㎜,5d=5*10=50,梁板的保护层小于5d,故在板锚固钢筋段配置垂直于锚固钢筋的横向构造钢筋,直径为d/4=10/4=2.5㎜,间距100㎜。锚固长度=34d=3 40,横向钢筋根数=340/100=4。实际上市场上没有这么小规格的钢筋,施工时一般不会在锚固钢筋上配置横向构造钢筋。预算时可以计取。 规范作此规定一定有是它的道理。当锚固钢筋保护层小于5d时,配置横向构造钢筋的作用是防止保护层混凝土劈裂时锚固钢筋突然失锚。但理论与实践明显有脱节,实际可操作性差,锚固区保护层本来已小于5d,增加横向构造钢筋无异于减少保护保护层,这对本来就狭窄的保护层更是“雪上加霜”。我认为,应该对锚固区保护层作不小于5d的底线限制,如板上部纵筋锚入梁上部纵筋之下就能满足,这比增加横向构造钢筋更具可操作性,

钢筋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

钢筋比对试验作业指导 书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钢筋原材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和意义: 本次比对试验活动依据 GB/T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 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对钢筋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下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最大力总伸长率)进行测试。本次比对试验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和掌握各试验室试验人员测试水平,检验万能压力机经期间核查后精度要求,促进各试验室人员试验检测业务能力提高,以适应渭武高速公路全面施工检测的需要;同时对各试验室试验来说,本次比对试验是一种有效的外部质量活动,也是对内部质量控制技术的补充。 二、样品描述及结果评价 1、本次比对试验选用了HRBE400、直径 16mm 的热轧带肋钢筋作为样品。根据参加人员领取试样先后顺序,随机分发样品。 2、试验时,力学室温度应符合GB/T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 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的要求。 3、结果评价设计与能力评价 本次钢筋比对试验统计方法采用《利用实验室间比对进行能力验证的统计方法》(GB/T 28043-2011),以所有参加工地试验室试验结果的计算中位值、标准四分位数间距(IQR)测试值,计算各参加工地试验室测试结果的 Z 比分数,按下式计算 Z 值: Z= (A-中位值)/标准(IQR) 式中 A –参加人员测试结果;

标准(IQR)=IQR*; 本次比对试验涉及的统计量有:结果数、中位值、标准(IQR)、最大值、最小值和极差。本次比对试验以 Z 比分数的评价各工地试验的能力。 │Z│≤2 满意),2<│Z│<3 基本满意,│Z│≥3 不满意。 4、在本次比对试验实施过程中,严禁参加试验室相互串通结果,如发现结果直接定为不满意。 三、时间安排 样品领取时间:2016年**月**日至**月**日,结果提交时间2016年**月至至**月**日。 四、试验报告、记录格式及其他注意事项 1、本次试验报告、记录格式按照东方星软件报告及记录格式填写。检测人员应在原始记录及检测报告单中签字,并在检测报告上加盖试验室公章,试验报告结论不作评价。 2、各单位试验时由中心试验室旁站,中心试验室试验时由项目办旁站,旁站人员应在记录备注栏及报告取样见证人栏签字。 2016年**月

新规范保护层厚度

新规范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保护层是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 保护层厚度为纵向钢筋(非箍筋)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满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构件的受力钢筋粘结锚固性能、耐久性和防火性能越好。但是,过大的保护层厚度会使构件受力后产生的裂缝宽度过大,就会影响其使用性能(如破坏构件表面的装修层、过大的裂缝宽度会使人恐慌不安),而且由于设计中是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作用的,过大的保护层厚度还必然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因此,《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1条,规定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一般设计中是采用最小值的。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规范》关于混凝土保护层的其它规定 第9.2.2条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 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9.2.1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9.2.1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 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取用。

第9.2.3条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本规范表9.2.1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第9.2.4条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第9.2.5条对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处于四、五类环境中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第10.1.2条国家标准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必须对重要部位进行结构实体检验,主要检验混凝土强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需要对重要构件,特别是悬挑梁和板构件,以及易发生钢筋位移、易露筋的部位,采用非破损(用先进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测定仪)或局部破损的方法检验。此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7~+10mm;对板类构件为-5~+8mm。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为合格。当合格点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检验,当两次抽减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才能判为合格。且每次抽样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

钢筋锈蚀性状检测作业指导书

钢筋锈蚀性状检测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版本号: 分发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

钢筋锈蚀性状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为使测试人员在做钢筋锈蚀情况检测时有章可循,并使其操作合乎规范。 二、适用范围 适用以PS-6型钢筋锈蚀测定仪采用半电池电位法来定性评估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中钢筋的锈蚀性状,适用于带涂层的钢筋以及混凝土已饱水和接近饱水的构件检测。 三、检测依据 3.1《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 3.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 3.3《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 152-2008); 四、主要仪器设备 4.1 PS-6型钢筋锈蚀测定仪 4.2 HC-GY61型一体式钢筋扫描仪 4.3 温度计 五、检测前的准备 5.1 PS-6型钢筋锈蚀测定仪和HC-GY61型一体式钢筋扫描仪应通过技术鉴定,并必须具有产品合格证。 5.2 PS-6型钢筋锈蚀测定仪由铜-硫酸铜半电池(以下简称半电池)、电压仪和导线构成。 5.2.1 铜-硫酸铜半电池 铜-硫酸铜半电池,它由一根不与铜或硫酸铜发生化学反应的刚性有机玻璃管、一只通过毛细作用保持湿润的多孔塞、一个浸泡在刚性管里饱和硫酸铜溶液中的紫铜棒构成,如下图5.2.1所示,饱和硫酸铜溶液应用分析纯硫酸铜试剂晶体溶解于蒸馏水中制备,溶液应清澈且饱和,应使刚性管的底部积有少量未溶解的硫酸铜结晶体,此时可以认为该溶液是饱和的。 铜-硫酸铜半电池在温度为25℃时,与氢电极参照的标准电极电势为0.337V,其温度数为0.9mV/℃。

图5.2.1 铜-硫酸铜半电池剖面图 5.2.2 电压仪 电压仪应具有采集、显示和存储数据的功能.满量程不宜小于1000mV,在满量程范围内的测试允许误差为士3%。 5.2.3 导线 用于连接电压仪与棍凝土中钢筋的导线宜为铜导线.其总长度不宜超过150m、戴面面积宜大于0.75mm2,在使用长度内因电阻干扰所产生的测试回路电压降不应大于0.1mV。 5.2.4 导电溶液 为使铜/硫酸铜电极与混凝土表面有较好的电接触,在水中加适量的家用液态洗涤剂(约2%),可提高与混凝土表面附着力,湿润效果更好。 5.3 半电池的电连接垫应预先浸湿,多空塞和混凝土构件表面应形成电通路。 5.4 硫酸铜溶液应根据使用时间给予更换,更换后宜采用甘汞电极进行校准。在室温(22±1)℃时,铜-硫酸铜电极与甘汞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应为(68±10)mV。 5.5 HC-GY61型一体式钢筋扫描仪检测前应采用校准试件进行校准,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10-50mm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的允许误差为±1mm,钢筋间距检测的允许误差为±3mm。 六、测区的布置 在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上可布置若干测区,一般选择能代表不同环境条件和不同的锈蚀外观表征的结构及构件部位作为测区,每种条件的测区数量不宜少于3个,测区面积不宜大于5m ×5m,并按正确的位置编号。每个测区应采用矩阵式(行、列)布置测点,依据被测结构及构件的尺寸,宜用100mm×100mm-500mm×500mm划分网格,网格的节点为电位测点,测区中的测点数不宜少于20个。 在测区上一般布置200mm×200mm的测试网格,矩阵形成一般为7(行)×7、6×7、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