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本松下公司企业文化的研究综述

对日本松下公司企业文化的研究综述
对日本松下公司企业文化的研究综述

- -

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学年论文

题 目 对日本松下公司企业文化的研究综述

XXX

XX

工商管理系 XXX

XXX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系 别

学生学号

摘要

日本企业的成功是举世皆知的事实,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日本企业就是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在企业文化角度看,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有其很好的管理特色,值得我们借鉴;建设企业文化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搞“花架子”;建设企业文化应该重视全员参与;企业文化要体现“民族性”,要有个性;企业文化是企业家文化的镜子,提高企业家的素质是塑造优秀企业文化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企业文化松下公司启示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因此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的存亡至关重要。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脚踏实地地从基础做起,在这方面,日本松下公司的经验很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松下幸之助于1918年在大坂建立了“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最初创业时,他只筹集了100日元(相当于50美元)资金,几乎是从零开始,在他苦心经营下企业稳步发展。松下在这个公司主政71年,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业绩,公司成为世界文明

的松下电器集团。1989年去世时他留下了3500亿日元的遗产。松下公司的成功是举世公认的,80年代初美国著名学者里查德·帕斯卡尔和安东尼·阿索斯(A·G·Athos)在他们合著的《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中对松下的管理给以高度评价,并把他的成功经验归纳为四个方面:经营战略、企业结构、管理体制和企业文化,其中最主要的是其独特的企业化。尽管那时还没有“企业文化”这一概念,但松下的管理实践却是一条精心培育企业文化的成功之路。用现代企业管理文化理论分析,其独特之处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独特的松下作风。松下幸之助的个人作风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热情、务实加灵活的工作方法。松下和他的经理们很少坐在办公室里,他们十分重视市场的作用。他不遗余力地以自己的作风影响着他的助手和下层经理们,成松下公司独特的工作作风:意志坚强、切实可行和精力旺盛。注重培养雇员的大局意识,实事求是地处理矛盾和冲突是松下作风的另一个特点。他通过各种场合以自己的信念和工作作风影响雇员,培养人们的大局意识,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他常说“权威可以说服人”,但权威来自下属的信任和追随,而这种信任和追随又与领导者的个人魅力(个性)有极大的关系。在这方面,松下不仅身体力行,也时常教育其下属,为培养自己的“个性”而不懈地努力,要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松下以为人谦和、真诚坦率、正直无私的优秀品格以及战略家的胆识、管理者的睿智、经营者的精明和产业报国的雄才大略赢得了公司员工的信任和尊敬,成为松下电器公司的精神权威和灵魂人物。

第二:精神价值。人类社会在生产管理中难以妥善处理的内部矛盾是人与效率、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松下说:“人们需要一个联结他们劳动生产与社会的方式。”于是,产生了具有达尔文主义色彩、力图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相联系的管理哲学思想:一个企业应该自力更生,为社会提供服务,利润不应该是公司贪婪的反映而应是社会所投的信任票,因为只有社会才能对公司提供的服务进行评价。松下的“精神价值观”(他们称之为“七精神”)是“产业报国、光明正大、亲和一致、力求进步、礼貌谦虚、顺应潮流(自我改进和完善)和感谢报恩(向用户致谢)。”为了让这种“精神价值观”规范、约束和激励全体员工,规定每天正式上班后,利用几分钟时间列队唱公司的“社歌”,背诵“七精神”。最后还要自我宣誓:“作为一个产业者,决不违背自己的本身”。下班前几分钟还要对照公司的“七精神”检查一天的言行。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这些深入人心的价值观念,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为遍布全球的雇员劳动大军树立了共同的远大目标。在日本,人们认为,松下哲学思想所奉献的,已远远超过了其生产的产品价值。松下公司是日本第一家拥有厂歌和行为准则的公司。这在当时的西方人看来似乎是愚蠢的,而松下的一位经理却说:“每天早上8点钟,全日本有8.7万人共同背诵这些准则和唱厂歌,好像我们是一个共同体。”如今,日本绝大部分企业都有“社歌”、“社训”和行为准则,并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自己的员工。

第三:员工的培训与培养。松下预见到自己的公司可以培养人的性格。他认为公司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帮助雇员提高素质。“集合众智,

无往不利”是松下幸之助先生穷七十余年功力而悟出的至理名言。的确,在一个企业中,最重要的就是挖掘人才,利用人才。松下幸之助正是将用人之道发挥到妙于毫巅的高超艺术家。松下作风和精神价值观念之所以能在公司上下深入人心,靠的就是他独特的管理工作,他在管理中一直致力于“从普通人中培养出特殊的素质”。松下培养员工的独到之处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对新职工的特殊培训和辅导。松下公司20万雇员都经过了全面的训练。全体专业人员,不管是工程师、会计还是推销人员,也都要从业务基础训练开始。每个人用6个月时间从事销售或直接在一个零售店工作,每人还必须在某条装配线上从事日常的生产。通过强有力的培训,使青年职工们懂得松下公司关心的是了解顾客,使可销售的产品以最低的费用满足顾客需求。二是“工作轮换法”,他每年让5%的雇员(经理、管理人员各占1/3)从一个分公司调到另一个分公司,轮换的雇员不断地被派到新的分公司去,直到他们被再次提升为止。这对提高人员素质,增进沟通交流,培养大局意识,实现集权与分权的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让员工拥有梦想。松下认为,激励人们前进和进步的,是梦想和希望,拥有梦想,就拥有动力。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企业的高速成长。

纵观松下公司的实践,可得到如下启示:

1.企业家的素质是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的文化。首先,企业家在企业中是领导者,负有创导优秀企业文化的使命。其次,企业家是职工的思想领袖,他以自己的新思维、新思想、

新观念和新的价值取向来创导和培植企业文化。企业家的人格魅力往往是文化的活的偶像,研究百年优秀大企业,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创始人的思想和作风对于企业文化的形成起着奠基的作用。在这方面,松下幸之助就是典型的代表。因此,能否创导和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家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至关重要,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还要学习企业文化理论,掌握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方法。这是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必要条件。没有高素质的企业家,就不可能有高品位的企业文化,同样,没有高品位的企业文化,要对内造就优秀的员工队伍,对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也是不可想象的。

2.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松下公司不论是培育精神价值、对新员工的培训、还是“依据目标的教育”和通过“工作轮换法”提高员工素质,都是精心筹划,周密安排,并坚持数年不懈。企业文化绝不是“涂在蛋糕表面上的奶油”,而是企业管理的一种高境界。塑造企业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它既有精神层面的内容,如企业如何看待自己的员工、如何看待投资人、如何看待顾客、如何考虑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如何思考和对待合作与竞争、如何对待产品质量、如何认识成本和利润等等,也包括行为层面和物质层面以及制度层面的内容。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是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的,全方位的管理活动,不能靠突击,而应该从基础做起,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

3.企业文化建设重在全员参与。任何一件事情,只有亲身参与了,才会有责任感。企业文化建设,要让职工在参与过程中体验成就感、

挫折感、温暖感和危机感,通过交流与融合,培养员工的责任感,逐渐形成大家共同认同的价值准则。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由上到下,也可以自下而上。手段是次要的,目的才是主要的,松下公司的几十年如一日,这种精神值得借鉴。

4.企业文化属于亚文化,不能没有“民族性”。60年代日本学美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因为他们将美国先进的管理理论融入了日本的民族精神,松下的哲学思想、工作作风以及公司的精神价值公司无不带有浓重的“大和”民族精神和东方文化色彩,松下管理文化实现了西方管理理论与东方文化传统的巧妙融合。这些精神成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代企业文化只有将本国传统思想、伦理、价值观念的精华与现代精神加以有效的整合,才能成为先进的、科学的、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

5.企业文化必须具有个性。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渗透,是企业或组织独创性地将社会文化与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战略相融合的产物,所以,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没有标准统一的模式。企业家应该以自己个性化的品格、个性化的价值观以及个性化的经营管理风格来发展和完善其个性化的企业文化。企业成功之秘诀,在于其企业文化特色的独特性与唯一性,即不可复制性。只有这种不可复制性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建设企业文化需要每一位员工都从做特殊的事开始,培育自身的持续意识(工作+学习)、全局意识、开放意识、超前意识和市场意识,从而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个性化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 里查德·帕斯卡尔,安东尼·阿索斯著,张小东,周全译.日本企业管理艺术[J].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2

[2]谭一夫.日本管理[J].西苑出版社,2000.1

[3]松下幸之助.成功事业的灵魂人物[J].延边大学出版社,1997.4

日本企业文化(精选多篇)

日本企业文化(精选多篇) 看日本的企业文化是如何发展的 企业文化一词,是由美国人提出来的,但它最早的实践者却是日本人。二战中日本国内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世人都以为它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但不久便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当日本产品相继敲开世界各国国门,特别是电视、汽车等占领了美国大部分市场时,美国研究起日本发展的奥秘。最后得出结论:日本之所以能够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实现经济腾飞,迅速崛起而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其主要原因是得益于日本的企业文化。 西方学者做过一个比喻:管理就像一座漂浮在大海里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占1/3,大体相当于管理组织、制度、技术、手段和方法等有形管理;隐在水中部分占2/3,大体相当于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无形管理。如果说传统管理理论更多的着眼于占1/3比重的有形管理的话,企业文化理论则着眼于占2/3比重的无形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企业之所以成功,经济迅速腾飞,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更重视管理的软性因素,更重视把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相结合,更重视培植企业自身的“社风”、“经营理念”和“价值观”等。 公元一世纪,中国儒家文化传入日本,日本人接受了儒

家中的等级观念、忠孝思想、宗法观念等,逐渐形成了“稳定性强”的具有大和民族色彩的文化,它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包括管理方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文化的特征从历史上看,日本的周边一直存在着一些强大的国家,这种地缘特点要求日本人必须发奋图强,才能赢得民族独立,并受到周边国家的尊重,这形成了日本人特有的民族自尊意识。在此基础上,日本人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和感情——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日本属于典型的东方文化传统的国家,历史上长期盛行单一的种植经济,这种劳作方式需要整个家庭及邻人的相互协作,因而倾向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加之日本是民族单一的国家,因而这种重视集体力量、发挥集体智慧的思想就更浓厚。这种国民团结一致的精神表现在经济发展战略上,就是政府和企业密切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力量。 日本的团队精神在大、中企业实践中有三项重要的制度作为保障。一是终身雇佣制,一个人从学校毕业受雇于一家企业后,若无特殊原因,在该企业将干到退休。企业方面,要对员工长期负责,从工作到生活,从本人到家属都要关照,在不出现特殊情况时不解雇职工。从本质上说,雇佣制是日本企业家族化经营方式的延伸。 早在德川时代,家庭工业基础上的师徒制家族经营方式便已诞生,其特色是营利活动与家庭集团的继承行为合而为

日本企业的经营模式与企业文化

[摘要]作为第一个非白人的工业化发达国家,日本能给其他发达国家,尤其是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与其相似的东亚国家的现代化提供怎样的激励和样板呢?很多 国人将日本的成功归功于外在因素。本文力图从“文化”的角度,对日本的企业经营模式与企业文化展开论述,以探究日本崛起的奥秘。 [关键词]日本企业文化儒家思想人文价值 一、儒家思想与日本的企业文化 东西方的界定,主要在于文化的划分。尽管日本曾经历过全盘西化的维新,东方文化还是对他有深深影响。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人”的定位。西方文化,可以被归结为一种个人主义文化,而受儒家精神濡染的东亚诸社会的文化,基本上是一种社群文化。东亚的社群文化主张企业、经济和社会应该作为一个整体协调一致的运作。从西方个人主义文化视角来看,东方文化下的人简直就是“无我”。与这种精神资源中的“无我”意识联系的是在社会秩序网络结构中的“克己”即“自我舍弃”。每一个人从某种程度上丧失了独立的个人“人格”,从而变成了社会秩序网络结构上的一个“结”。社会秩序已把人的“人格”甚至“人性”内涵于其中,从而变成了这些社会中注重人事关系、人互相牵制的秩序网络。这种“无我”在日本经济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就是企业中强烈的团队本位主义。日本人重 视他人的评价、暗示、期待和赞许,即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制约中行善。这在企业中,就表现为鼓励员工之间的公开竞争,并把企业的诚信摆在首要位置。 正是这些日本特有的文化和制度特征保证了外在机制的成功运作。比如说,日本产品之所以能以“高质量、低价格”出口到国外,很大程度上是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竞争与日本的历史传统是相契的。这种竞争不同于西方以个人为单位的竞争,而以集团为本位,在整体上形成了“对外竞争、对内和谐”的格局。日本人公认的观点是:社会并非个人竞争的场所,而是一个团队与另一个团队集体竞争的地方。一个公司的雇员组成的队伍应该像一个统一体那样行动,以便与另一个公司所建立的团队竞争。于是为了在一场无休止的集体竞争中击败所有对手,最重要的是保持企业内部的亲密和谐。这样,日本儒教中的忠诚精神就成为每个企业的绝对律令。企业在雇用雇员时,如同挑选夫婿一样,要估计他的性格、忠诚感和从长远看它对公司可能做出贡献的潜在能力,这些特征要比员工的“专业本领”更加重要。这种雇用就像结婚一样,是一种终身承担的义务。于是类似中世 纪那些超家族的封建集团,一种强烈的“家长式的”、“家族的”、“同事的”气氛弥漫于公司之中。 引申至国际竞争圈中,日本人觉得国家就像一个放大的企业,它作为一个严密的整体参与世界贸易竞争。而企业对于政府犹如雇员对企业一样,信奉的仍是传统的儒教的忠诚原则。在日本的民主中,渗透着协调一致的集体传统。他们觉得,决定不应有任何个人做主,而应该通过协商由集体共同做出。开会的目的在于达成一致,其意义在于达到普遍统一和没有人持强烈的异议。等级制度和集体决策在日本的传统中相辅相承成为统一体。如果说中国的等级观念往往与官位的高低相联系、带有冷冰冰的行政隶属意味的话,日本的等级观念则染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家族色彩。这种纵向、横向间反反复复的协调商量、集体决策,对于日本的经济腾飞和企业的做大做强是十分有益的。日本通过自身顽强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在积极引进外来管理文化的基础上,日本人对自己的传统进行了创造性地转化,进而获得了巨大实效。 二、企业管理——以人为本

松下企业文化

松下之魂 贯彻产业人应尽之责 力图社会生活之改善和提高 为世界文化之发展作出贡献 这是创业者松下幸之助制定的纲领 此纲领作为松下电器的指导思想 今后亦将为松下电器的发展指明方向 松下电器奉行的七精神 产业报国之精神光明正大之精神 团结一致之精神奋发向上之精神 礼貌谦让之精神改革发展之精神 服务奉献之精神 经营思想 1、推动科、工、贸一体的综合服务体制,为振兴日本产业作出贡献。 2、努力做到能使顾客得到真正的满意、彻底实现“顾客第一”。 3、融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具备真正的国际竞争力。

4、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力,形成坚强的集体;充满朝气,拥有“创造与挑战”精神的企业风格。 [编辑] 松下经营理念 宗教与经营 1932年3月,松上幸之助先生参观了奈良某宗教本部。在归途火车上回忆当天受到的莫大启发……

我们的工作是从无到有、消除贫穷、创造财富的务实的工作。为此,只有刻苦努力,生产出丰富的物质产品来,其他道路是没有的。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事业。把全体人民的生产推向富裕和繁荣,进行这样的生产才是我们的神圣使命。人民的生活既要有精神上的寄托,也需要物质上的丰富,这样,幸福才能得到维持和提高,两者不可缺一。虽然精神有了寄托,如果物质缺乏,那么,连生命的维持也会产生困难。反之,虽然物质丰富了,如果精神上不能安心立命,那么,也就没有人的价值和人的幸福可言。两者就像车的两轮一样互为依存。我们的事业和某宗教的经营,同样都是神圣的事业,而且同样是不可缺少的经营。想到这里,我的脑子里突然闪出了一个念头: “我们的经营和我们的事业应该成为比某宗教事业更加规模宏大和繁荣的神圣事业。在这种情况下(世界经济危机。——编译者注),企业为什么要关闭和缩小呢?!这就是经营不当!是只顾自己利益的经营,脱离正义的经营,单纯立足于传统习惯的经营,都是经营不当的原因,自己必须从这种经营观念中摆脱出来。” 自来水的哲学

对比中外企业文化研究现状的综述

对比中外企业文化研究现状的综述 班级:商学院工商管理1301班学号:1110312319 姓名:李凤 摘要:企业文化的研究起源于西方,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理论的应用;我国的企业文化虽然在不断充实,但仍落后西方国家一大截,理论的研究明显落后于企业文化实践的发展。 对国内外企业文化的研究进行对比,有助于有选择的借鉴发展研究的内容,进一步加强中国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核心价值观、缺陷、研究现状 一、国外的企业文化研究发展: 1、企业文化的内涵: 《西方企业文化》一书中,该书的作者阿伦·肯尼迪和特伦斯·迪尔认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其它的要素还包括英雄人物、礼仪和庆典、文化网络等。他们认为,人是一家公司的最大资源,而人是不能直接用计算机来控制而只能通过某种文化的微妙的提示来管理的。强有力的文化是指导人的行为的有力的杠杆。 2、企业文化的研究: 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它发展了传统的管理理论,对理过程中社会文化因素和人的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是与西方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其实践意义在于对企业发展和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提供具有可操作化和定量化的理论框架。

3、企业文化模式: 马京生在《中外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发展的研究》讲述到:国外企业文化的参考模式有: a、Z型企业文化:是由日裔美国人威廉·大内提出的,主张美国模式在每个重要方面恰恰是日本模式的对立面,认为在美国也有一些公司具有与日本公司类似的优点,同时又结合了美国的特点,他把这种公司叫做Z公司,其企业文化就叫做Z型文化。Z型文化理论具有一套独特的价值观,其中包括长期雇佣、信任以及亲密个人关系等; b、7S模式是由帕斯卡尔和阿索斯于1981出版的《日本企业的管理艺术》一书中提出的。这种模式认为,企业文化包括以“最高目标”为核心的七个因素; c、11C模式是佩格尔斯于1984年出版的《日本与西方管理比较》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企业文化要以文化为核心,围绕文化这个核心的有10个要素,贯彻和执行这些要素,就会产生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必然使公司获得成功。 d、7C模式是沃特曼于1987年出版的《创新经营——优秀公司如何赢得并保持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能力,其它因素包括文化、沟通、控制、危机点、机会与信息、事业和献身精神等围绕周围,共同构成一个企业的文化状态,并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4、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研究:

松下企业文化

松下企业文化 【篇一:松下公司的企业文化】 松下公司的企业文化 松下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于1918年3月开业,19 32年5月5日确定每年5月5日这一天为公司创业纪念日,并定 下了松下250年的长远规划,每25年为一个周期。 日本员工是最注重信仰、最重忠诚、最高度效忠的。日本员工之所 以如此,和日本国度的整体理念是联系在一起的。日本是个崇尚礼 仪的国家,宗教信仰贯穿日本的各个角落。在日本,每个家庭都有 其信仰,有时是父母信佛教、子女信神教,同居一室,佛、神两修,互相尊重。这就是大和民族的独到之处,而这一点,反映在企业中,就是员工的忠诚和责任感。 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是宗教信徒,他把宗教思想贯穿 于企业经营之中,使企业获得极大成功。松下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由朋友带路去佛庙拜佛,他看到信徒们不计任何报酬,认认真真地 在庙里打扫卫生,虔诚无比,向每一个来拜佛的人致谢。内心产生 极大的震撼,他思忖:何以为此?他分析,是大乘佛法,是使命感,是佛教拯救人类心灵,让人类有救世的大慈大悲之心。佛教弟子们 修行的是“戒、定、慧”,他领悟到了,消除贫困是人类的事业,而 生产就是企业的使命,修企业的“戒、定、慧”,为人类共存共荣。 他决心,要以拜佛的诚心来领导、指引员工。每逢日本新年,新年 的钟声一敲响,松下公司的领导们就在佛堂里祈祷企业这一年的五 谷丰登、祈祷佛祖保佑人类、企业、员工一切顺利。这种修佛的思 想被应用到企业日常管理的各个角落,而企业精神则是:当你受到 伤害时,你要感激他,因为那是磨练你的心志;你要感激欺骗过你 的人,那是增加了你的见识;你要感激遗弃你的人,那是教导你应 自立;你要感激绊倒你的人,那是在强化你的能力;你要感激斥责 你的人,那是增长了你的智慧。 佛渡的是有缘的人,在松下无责任感的人,被企业视为无缘的人, 不能够与企业的发展共存共荣,由此理念,松下公司培养了一大批 具有责任感的企业经营者。在谈到如何管理、经营企业时,松下先 生说:“当有员工1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最前面,身先士卒,发号施令;当员工增至10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中间,恳 求员工鼎力相助;当员工达到1万人时,我只有站在员工的后面,

日本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启示(同名14983)

日本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启示(同名14983)

简论日本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借鉴 [内容摘要]二战后日本经济以其惊人的发展速度,引起了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关注。日本企业能在当时迅速的发展,无疑离不开其民族的文化。日本的企业文化是日本企业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相对于日本而言,我国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显得尤为欠缺。或许我们可以从日本企业文化中借鉴其有利的方面,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企业文化。 [关键词]企业文化日本企业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借鉴 二战后几十年里,一批批优秀的企业,以其巨大的规模、雄厚的实力及出色的经营,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造就了日本经济的繁荣。日裔美国学者威廉·大内先生在深入考察日本企业经营管理情况以后,得出了结论:企业文化作为管理学的最新成果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一个显著标志。日本企业在东西方文化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极大推动了公司的发展。这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企业文化”也称“经营文化”、“组织文化”。概括说来,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所追求的固有价值、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信念体系”。企业文化之于每一个企业,是一种个性化,而企业文化之于每个企业内部的职员,则是一种共性化。它是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和发展目标的总和。 从根本上来说,日本的现代企业文化源于日本的传统文化,其传统文化是企业文化生长的土壤,企业文化又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一般认为,日本的传统社会及其文化有几个显著的特点:农耕社会;儒教文化;集团主义;单一民族;注

做到充分尊重、信任、理解员工,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利用感召力让员工尽心尽责地为企业工作,同时,重视培养职工忠于企业的信念,树立团队精神,使员工能和企业荣辱与共、相依相存,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二)、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大力推行创新 一个企业能否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既表明了这个企业的文化品位,也是其企业文化建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在现代化改革形势下,为了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用文化提升企业形象,用创新推动企业发展,无疑是行之有效的科学途径。 日本企业非常重视人才的开发,把人放在企业组成要素的第一位,人就是财产,培养优秀的人就是增加企业的资产。并且下大力开设培训中心、建立资料馆,努力创造文化氛围,从内部提高员工自身素质、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为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效益与活力。这一成功经验对我国企业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目前,我国企业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充分。企业恶性循环,不讲职业道德,信用水平整体下降;企业内部普遍缺乏人文关怀意识,企业员工队伍的素质不高。为了推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断前进,一方面大力提高职工内在素质,用严格的管理来规范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还要大力提升职工的技术文化素质,通过专门技术培训、资料补充等手段全面提高其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加强职工的生活文化建设,激励员工进行创新,不断探索出新的管理经营模式,从而实现企业的总体创新。 (三)、提倡履行社会责任,在和谐社会中营造更和谐的企业氛围。

中国企业联合会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综述

中国企业联合会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综述

“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项目综述 企业文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整个80年代、90年代,企业文化都备受理论界的关注,甚至被称为管理的企业文化时代。在实践层面,企业文化也受到了企业的重视。尤其是从21世纪开始,中国的许多企业都认识到了企业文化的作用,相继开始投入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实践工作需要理论的指导,但企业文化理论研究成果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作用十分有限,加之企业的管理者们大多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导致实践层面的企业文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如:企业文化体系不完整,企业文化和经营管理相分离等,有些企业所谓的企业文化只是一些经营宗旨、企业精神的片段,而且有些企业把企业文化只是作为形象工程,拿来装装门面,做做宣传,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一种渗透在企业一切活动中的东西,它是企业的美德所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文化建设这个主题不再只是企业的诉求和关注点,而是被各种管理部门乃至国家有关部委认识和重视。标志事件是2005年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关于

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为企业创造卓越绩效提供了有力保证。 第三,善于运用文化思维,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企业文化要适应环境,而环境是不断变化着的,那么企业文化也要相应变革、更新。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环境的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断丰富和发展企业文化内容,并赋予新的内涵,使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企业发展相适应,推进企业健康发展。例如,潍柴动力在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提升企业文化内涵,从“二次创业”时期的“约法三章”、“干就负责、做就到位”,到规模迅速扩张时期的“以我为主、链合创新”,到并购重组时期的“包容、沟通、责任”,再到现在提出的以执行、激情、创新、感恩为内容,以“责任为本”为核心的“动力”文化体系,潍柴动力从没有停止企业文化创新的步伐,这些文化创新举措不仅反映了潍柴动力不同发展阶段的经营理念和管理风格,而且充分体现了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先导和支撑作用。 第四,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共识,把它作为企业文化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看作是企业发展内在要求

企业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企业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来源 企业文化做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其传入我国不过30多年。2005年3月16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种理论方兴未艾。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些理论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性的企业文化理论能成为主流。 我在党群部门就工作了10多年,近几年开始参与本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经过这一年多对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理论和文献的研读,加之实际工作中的切身体会,感觉到目前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误区。所以,将自己的论文确立为“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困境与路径探索”。 研究目的 本课题研究拟从目前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存在的企业文化表面化、标签化的认识误区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重视程度不够、需求欲望不强烈、具体措施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入手,提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采取适合国有企业特点的主要方法,将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确保企业文化的方向性和长期建设的有效性;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秉承本企业企业文化的精髓,才能保证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才能使企业文化发挥聚集一个志同道合团队的作用,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研究意义 目前国内在企业文化研究方面,阐述概念的多,实证研究的少,系统性、层次性、可操作性不强。本课题研究通过对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的分析,结合国有企业的特点,讨论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应有的内容,着重讨论了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具体方法,对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丰富了企业文化研究理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3000字左右)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的企业文化研究则主要是以介绍和探讨企业文化的意义及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企业创新等的辨证关系为主,真正有理论根据的定性研究和规范的实证研究为数甚少,这也与当前我国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乃至建设方法有很大关系。在没有实践做基础的研究,自然难以产生对企业发展有推动力的科学理论,更谈不上有实践指导意义。 国外研究现状 从企业文化研究三十年的迅猛发展来看,尤其是国外的学者,他们走的是一条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道路。 八十年代中期,在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结构进行探讨之后,国外学者便马上转入对企业文化产生作用的内在机制,以及企业文化与企业领导、组织气氛、人力资源、企业环境、企业策略等企业管理过程的关系的研究,进而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进行量化的追踪研究。定量化研究是在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用于企业文化测量、诊断和评估的模型,进而开发出一系列量表,对企业文化进行可操作化的、定量化的深入研究。

XX尔集团企业文化

青岛海尔集团企业文化 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 哲学中正之道(中和、中正;大中至正) 作风迅速反应,马上行动 经营理念企业现代化、市场全球化、经营规模化 管理模式 OEC管理法(日清日高) 名牌战略 1.核心思想: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 2.质量控制:精细化,零缺陷 3.产品设计:市场细分,引导消费 4.科研开发:与国际水准同步 5.市场营销:先易后难,先国际后国内 6.售后服务:国际星级服务 7.企业兼并:企业文化先行策略,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 8.跨国经营:大名牌,大市场,大科研,大集团 9.人才策略:要让海尔成为赛马场,赛马场上选良驹。要让人人都有 公平感,成就感 宗旨更高、更强、追求"义""利"的最大化 格言 1.用户永远是对的,解除用户烦恼到零,海尔真诚到永远

2.向服务要市场 3.海尔卖的是信誉,而不是产品 4.人人是人才(以员工姓名命名发明创造) 5.你能翻多大跟斗,我就给你搭多大的舞台 综观海尔的企业文化,无不处处体现出咄咄逼人的创新精神,而海尔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在此基础上的大胆创新。 在信息时代,不断创造、不断更新技术是企业的生命线。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必须不断变化以适应技术和市场的发展才能生存。新技术企业中,成功往往是失败之母,因为坚持过去形势下的成功做法有时会导致新形势下的失败,只有求变才能不断发展。 不要迷信、惧怕外国的技术优势,因为外国人不了解中国国情,其许多产品并不适合专门部门使用,越是开发年代早,越不符合潮流,越容易被淘汰。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下,青年人有很多机会。 给年轻人创造成才环境十分重要。环境中的首要因素是要使年轻人具有成就感,就是协助年轻人选择好正确的科研方向,把年轻人推向国际科研最前沿的风口浪尖上,迫使他们发挥创造力,找到异乎寻

企业文化理论综述

企业文化理论综述 一、企业文化的作用 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企业文化都是其“灵魂”,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统帅”,是企业行动的“思想掼”,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具有无法替代的核心作用。 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实践中的具体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作为一处理性文化,集中反映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和共同利益,对企业中的每一位人员都具有一种无形的巨大感召力。 ☆企业文化作为共同价值观念和共同利益的表现,决定了企业行为的方向; ☆企业文化规定着企业的行动目标; ☆在企业文化的引导下,企业建立起反映企业文化精神实质的、合理而有效的规章制度;

☆企业文化引导着企业及其员工朝着既定的发展目标前进。 2.凝聚作用 正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有凝聚力,才能发展、壮大,一个企业也需要凝聚力,才能走向成功。 共同的价值、信念及利益追求,把全体员工凝聚在一起,增强企业的内聚力。 对一个企业来说,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常常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因为共同的目标,企业产生极强的向心力;因为共同的价值追求,企业员工就有了坚强的精神支柱,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企业中的每个成员,会凝聚成一个强有力的团体,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的黏和剂。 特别提醒: 成功的企业无一例外地都具有强有力的凝聚力;而失败的企业也无一例外地都有不同程度的离心力。 3.规范作用: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身的管理制度,据此,企业规范员工的行为。并且,这种管理制度往往反映了企业文化的实质。 但是,对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再严格的制度都不能真正赢得员工的心。因为制度没有人们的自觉认同是难以真正发挥作用的。这是现代管理最忌讳的事情。 企业文化是管理制度的升华,它通过把外在的制度约束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从而真正达到规范约束的目的。 二、什么企业文化 究竟什么是企业文化,人们的看法各不相同。青年学者许宏十分精辟地阐述着:“这里'文化',不是指知识修养,而是人们对知识的态度;不是利润,而是人们对利润的心理-------不是舒适优美的工作环境,而是对工作环境的感情,不是管理活动,而是造成那种管理方式的原因-------总之,企业文化是一种渗透在企业一切活动中的东西,它是企业的灵魂所在。”可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内在素质。

松下企业文化

松下企业文化 目录 摘要 松下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于1918年3月开业,1932年5月5日确定每年5月5 日这一天为公司创业纪念日,并定下了松下250年的长远规划,每25年为一个周期。日本员工是最注重信仰、最重忠诚、最高度效忠的。日本员工之所以如此,和日本国度的整体理念是联系在一起的。日本是个崇尚礼仪的国家,宗教信仰贯穿日本的各个角落。在日本,每个家庭都有其信仰,有时是父母信佛教、子女信神教,同居一室,佛、神两修,互相尊重。这就是大和民族的独到之处,而这一点,反映在企业中,就是员工的忠诚和责任感。 松下企业文化-概述 松下 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是宗教信徒,他把宗教思想贯穿于企业经营之中,使企业获得极大成功。松下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由朋友带路去佛庙拜佛,他看到们不计任何,认认真真地在庙里打扫卫生,虔诚无比,向每一个来拜佛的人致谢。内心产生极大的震撼,他思忖:何以为此?他分析,是大乘佛法,是使命感,是佛教拯救人类心灵,让人类有救世的大慈大悲之心。佛教弟子们修行的是“戒、定、慧”,他领悟到了,消除贫困是人类的事业,而生产就是企业的使命,修企业的“戒、定、慧”,为人类共存共荣。他决心,要以拜佛的诚心来领导、指引员工。每逢日本新年,新年的钟声一敲响,松下公司的领导们就在佛堂里祈祷企业这一年的五谷丰登、祈祷佛祖保佑人类、企业、员工一切顺利。这种修佛的思想被应用到的各个角落,而企业精神则是:当你受到伤害时,你要感激他,因为那是磨练你的心志;你要感激欺骗过你的人,那是增加了你的见识;你要感激遗弃你的

人,那是教导你应自立;你要感激绊倒你的人,那是在强化你的能力;你要感激斥责你的人,那是增长了你的智慧。 佛渡的是有缘的人,在松下无责任感的人,被企业视为无缘的人,不能够与企业的发展共存共荣,由此理念,松下公司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责任感的企业经营者。在谈到如何管理、经营企业时,松下先生说:“当有员工1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最前面,身先士卒,发号施令;当员工增至10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中间,恳求员工鼎力相助;当员工达到1万人时,我只有站在员工的后面,心存感激即可;如果员工增至5-10万人时,除了心存感激还不够,必须双手合十,以拜佛的虔诚之心来领导他们。”随着企业经营的扩大,必须靠一种精神力量来统治、管理一个企业,这就是企业文化。松下公司十分注重企业文化,依靠这种文化,松下公司与世界知名的飞利浦、西门子公司并称为世界三大电器公司。 松下企业文化-松下之魂 松下企业文化 * 贯彻产业人应尽之责 * 力图社会生活之改善和提高 * 为世界文化之发展作出贡献 * 这是创业者松下幸之助制定的纲领 * 此纲领作为松下电器的指导思想 * 今后亦将为松下电器的发展指明方向? 松下企业文化-经营思想

酒店企业文化研究综述

东方企业文化·商业文化 2011年6月 74 酒店企业文化研究综述 张 卉 朱金英 宋 蓓 (山东协和学院,济南,250107)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06—0074—01 一、企业文化研究现状 1、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 企业文化的提出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经济发展奇迹而引起的美日比较管理学的研究热潮。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的研究以探讨基本理论为主,涉及企业文化的概念、要素、类型以及企业文化及其管理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文化观念已经逐渐普及,企业管理者普遍意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致力于企业文化的研究,进一步促进企业文化理论的发展和进步。这一时期,企业文化的研究出现了四个走向: 第一,深入研究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第二,开始进行企业文化的测量研究。第三,着手开展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相互关系。第四,关于企业文化诊断与评估的研究。 2、企业文化的含义 作为一种“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潮”,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结果。然而,企业文化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统一的定义。 狄尔和肯尼迪在《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一书中给出的定义:“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上下一致共同遵守的价值体系,是一种员工都清楚的行为准则。”美国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研究人员托马斯·J·彼得斯、小罗伯特·H·沃特曼(1985)在《成功之路——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一书中详细地阐明了超群出众的企业所具有的八种文化品质。美国学者约翰·P·科特和詹姆斯·L·赫斯克特(1997)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是指企业中一个分部的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那种共通的文化现象”。 国内学者刘光明认为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包括在企业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清华大学张德教授将企业文化定义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自觉形成的,并为广大员工恪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的综合反映”。 二、酒店企业文化研究现状 1、酒店企业文化的研究 我国对于企业文化的研究虽然已经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但在酒店企业文化这一领域涉足不深,理论基础还不坚实,目前国内关于酒店企业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中西方酒店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这个方面的研究主要通过中西方文化比较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分析这种差异对酒店经营管理实践的影响,进而探讨如何解决这种差异所带来的冲突问题,从而为我国酒店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相应的指导策略。例如,岳莉钦《星级酒店企业文化比较》(2008)、张皖婷,张斌《希尔顿酒店与如家快捷酒店企业文化比较分析》(2009)等都可属于这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第二,关于企业文化在酒店管理中的作用研究。这个方面的研究主要着眼于企业文化在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例如,杨伟容《论企业文化在饭店管理中的作用》(2004),着眼于分析市场经济对饭店的新要求,提倡饭店应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增强饭店竞争力。郑体健《文化创造给海天带来无限价值》(2006),谭卫平《饭店文化与饭店竞争力关系研究》(2006)。 第三,关于如何建设酒店企业文化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针对酒店企业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为酒店企业文化建设指引方向。例如,彭小枚的硕士论文《论酒店企业文化的构建》(2008),结合华天酒店的实例,提出构建酒店企业文化的“地球结构”:地核—酒店的精神文化、地幔—酒店的制度文化、地壳—酒店的物质和行为文化、地球外圈—酒店的服务文化。田野的硕士论文《中国酒店行业企业文化建设》(2006),通过对香格里拉和海景花园中外两个酒店的比较,提出从物质文化,技术文化,精神文化三个维度进行酒店企业文化的构建。 第四,关于酒店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和构成要素的研究。例如,吴萍,苏勤《饭店文化的构成特征及其管理功效》(2005)则比较全面地阐述了酒店文化的基本构成及其特征,把酒店文化分为四个层次: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这种分层法更加细致和明确地表达了酒店企业作为服务性行业的经营活动、服务活动等行为文化的重要性特征。 第五,关于酒店文化形象的研究。如张立群《旅游饭店文化形象建设的路径》(2006),陈金花,李晓丹《浅谈旅游饭店文化形象的建立》(2006)。 2、酒店企业文化的涵义 酒店企业文化,是酒店以团队精神和经营理念为核心,以特色经营为基础,以标记性的文化载体和超越性的服务产品为形式,在对员工、客人及社区公众的人文关怀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思维模式的总和。是企业文化在酒店行业中的延伸与发展。主要表现在酒店哲学、酒店价值观、酒店意识、酒店精神、酒店道德、酒店审美观和酒店思维方式等方面。 酒店企业文化是酒店的灵魂,酒店作为一种以人与人的组合为基础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其经营活动必然最终都要人格化,也就是说,酒店是人格化的酒店,酒店经营管理中的一切制度安排、战略选择等最终都必须体现在人的价值理念中,以酒店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酒店企业文化从形式上讲,属于思想范畴的概念,是一种内在的约束。从内容上讲,酒店企业文化是反映酒店的现实运行过程的价值理念,是酒店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从性质上讲,酒店企业文化不是一般的只是信奉或者倡导的价值理念,而是酒店必须要执行的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从属性上讲,酒店企业文化不同于国家的、社会的价值理念,而完全是酒店的一个经济实体的价值理念。 参考文献: [1] 彭小枚.论酒店企业文化的构建[D].硕士论文.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10-11页 [2] 斯蒂芬.P.罗宾斯.孙继敏译.《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七版,2004:42-43页 [3] 约翰.P.科特.李晓涛译.《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1-65页

日本企业文化特点

电影《忠犬八公》讲述了一只日本秋田狗对主人的忠诚和爱,从侧面也反应出了一些日本的企业文化。 日本企业文化最为明显地体现为如下特征: 一、忠诚日本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的忠诚,员工忠于上司、忠于企业、公司忠于员工。 日本企业不仅推崇能力,更看重忠诚。 同时,日本企业员工也同时把忠诚企业作为自己人生的荣耀。 在日本,不忠诚的人是被人唾弃的。 日本员工时时处处维护自己企业的荣耀,不允许任何人有辱自己的企业。 日本年轻人一旦进到一家大公司,就把自己的命运与公司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企业是员工的家,情感的纽带,道义和责任的要求都使得企业不会轻易辞退员工,员工跳槽的现象也也十分罕见,从一而终任劳任怨是日本企业员工所只能从的道德准则。 此外,日本企业一般不轻易解雇员工,使员工产生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心理。 日本员工行为中往往表现出无条件服从企业,为企业发展忍受各种苛刻的条件。 日本人的忠的意识除了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外,还因为自身的忧患意识浓重,日本的耻感文化特色,资源短缺,受灾频繁,是日本人必须强调一种忠的意识,才能更好的生存,从忠于天皇、忠于国家、忠于企业,日本人很好地利用了自己的文化资源。 二、以人为本,重视团队精神的发挥日本民族在历史上长期是一个农耕民族,种族单一,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较深,具有长期的家族主义文化传统,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日本民族主义传统和与此相联系的团队精神渗透到企业文化和管理的各种制度、方法、习惯之中,使企业全体员工结成“命运共同体”。 员工与企业之间保持着叫深厚的“血缘关系”,对企业坚守忠诚、信奉规矩,有着很强的归属感。 日本企业把“以人为本”的细想贯彻到企业文化中,把培养团队精神视为企业文化的灵魂。 正是这各方面的综合,特别是企业文化的渗透力、感染力和激励力,使得日本企业成为一个个真正充满活力的有机整体,从而爆发出勃勃生机和很强的创造力,完全不同于美国企业的机械性组织。 团队精神是日本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日本企业重视团队能力,个人能力被置于其次地位。 日本企业采取年供序列工资制,晋升主要凭年资相应的职务晋升也主要凭年资,资历深、工龄长的员工晋升的机会较多,并保证大部分员工在退休前都可升到中层位置。 这种制度是以论资排辈为基础的,员工工作时间的长短和对企业的忠诚度比能力更重要。 对员工实行长期考核和逐步提升制度,要成长为一名受重用的优秀员工,要被派往多个地点去任职,要经历多种岗位和工种,虽然有些工作貌似琐碎无聊,与企业似乎无关,但能否安心兢兢业业地做好这些工作,却是企业考察员工的适应性与团队意识的重要手段。 日本企业内部往往没有鼓励员工相互竞争的机制,要求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团结协作,过分的自我表现会收到无情的打击,为了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员工不能以个人好恶来评判事物,二是要以群体的和谐为评判标准。 在日本,集体活动甚至于下班后去喝酒都不能够轻易不参加。 三、精细日本作为地域狭小的岛国,资源匮乏,为应对这种局面,日本人养成了精细的文化习惯,甚至有人认为日本人太过于拘泥小节。

松下企业文化

松下的企业文化 松下的商人精神 松下幸之助9岁开始学徒,15岁时进入“大阪电灯公司”工作,1918年(24岁)创立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1935年,松下电器制作所改组为股份制的松下电器株式会社。在创立事业中,他拓展思路,探寻规律,形成了一种商人精神,并把它植入员工们身上。松下幸之助的商人精神包括以下内容: 做生意的起点是什么?做生意不仅是物质与金钱的交换,而是人和人之间心灵的沟通,这是做生意的真正喜悦和意味,这种双方“皆大欢喜”的状态,才是我们做生意的起点。制造产品时要制造进自己心意,销售产品时要销售出去心意,这样才能与金钱一起得到顾客的心意。 做生意的意义是什么?第一位是将必要的东西提供给需要的人,赚钱是第二位的事情。这样的工作是神圣的工作。有社会需求,才有生意可做。若不能明确地把握这种使命感,是无法做生意的。 商人的精神是什么?每个员工都应该自觉地恪守本份,以诚实谦虚的态度来从事工作。要明确具有从事这份神圣工作的意识和得到这份神圣工作的感激之情。 有尊重顾客之心。到了顾客那里,首先要鞠躬,必须尊重顾客,要把这一点作为最重要的事情,作为做生意的基本要领。是顾客把我们培养起来的,越是难伺候的顾客越难得,斥责我们的人,是难得的人,应该善意地理解斥责,它警言并提醒我们戒骄戒躁,使我们进一步向上发展。 始终为顾客着想。制造所有商品都要站在顾客的立场上,以顾客管家的心情,试一下性能、质量,反复进行斟酌思量。即便顾客有少许不满,也要退还给工厂,重新进行研究。 常有一种牵挂的心情。我们售出商品,就如同把自己的女儿嫁出去一样,要牵挂商品运转是不是正常顾客是不是中意我们就像嫁女儿一样,销售着我们的商品。买我们商品的人家,便与我们成了亲人。 不可缺少服务精神。做生意少不了服务。没有服务的买卖,就谈不上是做生意。服务工作决定是否能让顾客满意,松下电器的所有员工,都是对朋友的服务、对公司的服务、对顾客的服务、对社会的服务。服务工作是“吃小亏占大便宜”。让顾客满意,关系到松下能否获得大力支持,关系到公司能否取得繁荣,松下的一切都是从服务开始的。 做生意的常胜之道。做生意如同在战场上真刀真枪的较量,容不得一时赢利、一时赔本,生意做得越多自然越赚钱,这是常胜之道。 做生意的正道。真正的销售,不仅是把东西卖出去,赢得利益便行了,而且必须给对方提供与价格相符的价值,要正确地说明商品本来的价值,不要夸大商品价值。 打开生意之门。要实事求是地敞开心扉,坚持每天反思和努力,必定能打开生意之门,开辟新的道路,这是踏上经商之路的第一步。 不做金钱的奴隶。商人仅有丰富的物质生活是不够的,必须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来提高心灵的层次,两者都能提高,才能达到幸福的境界。要做使用金钱的人,不要做金钱的奴隶;我们可以为金钱而工作,却不可为金钱而出卖尊严。 建立商业道德。建立商业道德,并努力去实践,这是商人的方向,是对社会应尽的责任。经营者对社会所具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是商业道德。一个商人,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认清自身的商业道德,时时刻刻检讨自己、反省自己,不要有违背商业道德的行为。企业对跟不上时代潮流的观念、做法,要观察、检讨、改进,内部要相互沟通,目的是在缔造对社会有贡献的优良公司,使社会更加繁荣。 遵守商业的使命。诚实地遵守商业的使命,尽力去完成它,这是商人应有的态度,也就是商业道德。研究开发对大众有用的东西,谋求正当的利润,努力降低售价,尽量减少浪费,这就是我们从事的电器商的使命。

国内外企业文化研究现状的综述

国内外企业文化研究现状的综述 商学院工商管理1301班 39号张琦 1 前言 企业文化现象最早发现于上世纪70年代末。八十年代中后期,企业文化的概念在引入中国以后,企业界、学术界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做出了很大成就。然而,与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的进展相比,我们的企业文化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很大差距。因此,系统分析国外企业文化的研究成果、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与借鉴十分必要和紧迫。 2 正文 2.1国外的企业文化研究现状 摘要1:“企业文化的测量、诊断与评估对企业文化的测量、诊断与评估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国外已有很多的理论成果与实证研究。科罗拉多大学工商研究生院的Rayamond F·Zammuto和华盛顿美国医学院学会的Jack·Y·Krakower 在《企业文化的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一文中,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企业文化的测量;1997年,Pierre DuBios & Associates Inc出版了一套用于组织文化测量和优化的量表;1992年,Roger Harrison & HerbStroke通过实证研究得出《诊断企业文化——量化和训练者手册》确定了大部分组织共有的四种文化,经变化后可适用于不同企业,这种诊断可用于企业发展、团队建设、提高产量等。1998年,Kim S·Cameraon & RobertE·Quinn出版了《诊断和改变企业文化》:基于竞争价值理论模型》,它为诊断企业文化与管理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测量工具,为企业文化提供了理论框架,也为改变企业文化和员工行为提供了系统策略。关于企业文化的评估还处于讨论阶段,焦点在企业文化评估的维度和方法上。” 摘要2: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国外多年研究表明,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绩效有密切的正相关作用。近15年来,《财富》杂志每年都邀请8000余名高级管理者、非执行董事及金融分析家对年销售额在5亿美元以上的300 家企业做企业信用和企业业绩相关度的评估和研究。评估的内容涉及企业文化的很多方面,如管理质量、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吸引开发人才、对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道德、企业信誉、企业形象等。从调查结果来看,“对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道德和企业信誉所带来的企业形象状况”已成为评价企业的首要指标,而且与企业经营业绩成正比例函数关系。1992年,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John Kotter & James Heskitt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提出一个著名论断: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重要的影响,在未来的十年内,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2.2国内的企业文化研究现状 摘要3:胡晓清在《中国建设现代化企业制度的社会文化困扰》(1998)一文中指出,资本主义“这种独特的新式运转模式牵涉着一套独特文化和一种品格构造”,在文化上,资本主义企业的特征是自我实现,而我国的企业正是缺乏这种“自我实现,追求个人既定目标的自我意识”。他认为当代中国社会缺乏主流文化,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