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鸟的天堂》

一:导入

1.师:同学们,初次见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小礼物,一个美丽的传说,要听一听吗?

相传四、五百年前,在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间有一块泥滩小岛。潮退外露,潮涨水淹。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便衔来了一根榕树枝,说来奇怪。不久,这榕树生长起来了,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又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鸟类,栖息在这棵榕树上。从此,每天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鸣声欢呼,形成来了南国的一个奇观。

2.师:这就是:板书课题——鸟的天堂。生读。

3.师:有句话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说杭州和苏州的风景美丽如画,就像天堂一样。那么,鸟的天堂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跟随着巴金爷爷一起去看一看。

二.“鸟的天堂”初印象

1.导入: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出示:

我们班的同学果然是最棒的,这朗朗的读书声让我听得是心花怒放啊。

2.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课的词语吧。(指生读,齐读)

●第一组:枝干主干不可计数纠正错误

A.“数”在字典里解释为(1.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2.一个一个的数。)你觉得是哪种意思?所以在这里要读第三声。是数不胜数。你来读一读,你来读。书上说--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B.那哪里是枝干,哪里是主干?是的,最粗壮的树干,主要的,独一无二的。上面的则是枝干。(出示图片)

C.师:文中说纠正了什么错误?

(作者说有许多株榕树,朋友纠正说那是一株榕树,两株榕树。)

●第二组:静寂扑翅膀应接不暇

A.“应接不暇”的“暇”,是“日字旁”。根据偏旁和整个词语的意思来猜一猜,“暇”字是什么意思?要注意偏旁和意思的联系哦!(空闲)

B.暇是本课的生字,左边的日要写的扁长一些,右边笔画比较多,注意,最后一笔的捺要舒展开。请同学们在《课堂作业本》上写一写。

3.看来字词这关难不倒大家,那回到我们刚才的问题,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是什么时间,看到了什么景物?(出示表格)

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答案。

4谁能来根据表格内容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傍晚),看到了(一株茂盛的榕树);第二次是在(早上),看到了(许多鸟儿)

5.师小结:说得多好啊!概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我们班同学掌握的非常好。同一株榕树,在不同的时间,呈现出不同的景象。作者用他的妙笔,写出了两种不同的美,让我们先走近傍晚时候的大榕树。

三、聚焦文本,体会静态美(师板画大树)

1.导入: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

2.师: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我发现同学们边读边画的样子真美啊。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树呢?

(一)预设:生:这是一株非常大的树(板书大)(提醒大家关注第几段)师: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大?

a生:“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我第一次看到”。作者从自己的亲身阅历写出了这株榕树很大。(你讲得真好)

师:是的,巴金常旅国内外,可以说,见多识广,对巴金来说大榕树不足为奇,但这样大的却是第一次看到,可见这课榕树之大啊。

b生:通过河面变窄来说明它的大。生:通过朋友的谈论体现它的大。

c生:“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你从“不可计数”读出出榕树枝干数目很多,说明了树很大。(真会读书啊)你再来读读这句,你来读一读,你也来读一读。

师:为什么不可计数?这跟它的生长特点有关。找相关句子读一读。

d生:“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师:见过“枝上又生根”的树吗?

师:(出示照片)介绍:大家看到这许多的像胡须一样的东西,就是榕树的气根,气根的生命力很强,当它越长越长,垂到地面时,伸入泥土,就形成了枝,枝上再生根,根再形成枝,就这样横干直枝相连,盘根错节,所以——生: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

师:还有哪里具体写出了“大”?

e生:“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一样。”

师:一个“卧“字仿佛又让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交流:(年代久远,安详,安静、古老……学生:交流感受并把感受读出来。)

师:多么生动、巧妙的一个“卧”字啊,她静卧在水的中央,独立成一个小岛,是那么的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啊。一个“卧”字,运用了拟人(板书),写出了榕树之大。让我们带着感受来读一读这棵大榕树。

据有关资料记载这株大榕树有一万多平方米,我们的教室约50平方米,老师出个数学题考考你们,榕树面积是教师的多少倍?是啊,200多个教室那么大(简直太大了)读出它的大。

(二)预设:师:除了大,你觉得这还是一棵怎样的树?(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生:茂盛。师: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茂盛。(关注第几段)

1:“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用展示生命力,来表现茂盛。

师:它是怎么展示的?

2:“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叶子密集到“一簇的一簇的堆起来”

从“不留一点缝隙”感受到这树的茂盛,那么大的一棵树,居然不留一点缝隙。

师:你来读一读。你把榕树的茂盛读出来。

(三)预设:师:这还是一棵怎样的树?(生机勃勃)

师:从哪里还能体会到这种生机勃勃?

生:“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新的生命”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还可以与伙伴交流交流。

(生自由地读、体会)

交流:

生1:是躲在树叶中的鸟在动。

师:哦,那是飞倦了小鸟们归巢了,躲在茂密的叶丛中,看不见躲在树上的小鸟,但是却感觉到了“生命的颤动”。所以作者感到——读句子。

生2:因为这树的生命力很顽强,好像每一刻都有新的叶子在生长出来。

师:这是无法抗拒的生命力,从它的每一片绿叶上都涌动着新的生命。读。

生 3 :我觉得颤动还有一个意思,可能要刮风,一闪一闪的,让人感到颤动。

师:把你感到这一闪一闪的感觉读出来。

生4:我觉得树叶太绿了,在阳光的映照下,闪耀着动人的光彩。

师:那翠绿的颜色,绿得鲜亮,绿得发光,看久了,似乎感到绿叶上的点点光斑像是一些可爱的小精灵在舞蹈,所以——

师:把你们各自的感受融入这句话中,好好地读读这句话。

师:这是树叶在颤动,是生命在颤动,分明也是作者的心在颤动,所以他情不自禁地赞叹——

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这也是我们的心在赞叹——

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读到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这棵大榕树流露出怎样的感情呢?(赞美了生长茂盛的大榕树,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让我们也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来读一读吧。(配乐朗读第7,8段)

师:同学们,作者由远及近地记叙了大榕树的长势,描写了榕树树枝、叶、干、根的样子。为我们展示了一棵大,绿,茂盛,生机勃勃的大榕树。这是作者在静态情况下的观察和描写。这就是静态描写。(板书:静态描写)

四,总结

师:就让我们用我们的诗一般的语言,将这美丽的画面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吧。(出示课件,配乐指导朗读)

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

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

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

不留一点儿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

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四:总结

同学们,我们和巴金爷爷一样,都被这棵美丽的榕树深深吸引住过,第二天,巴金爷爷再次进过鸟的天堂,他会见证怎样的奇迹呢?让我们期待下节课吧。同学们,再见。

板书:

鸟的天堂

大绿茂盛生机勃勃

静态描写

鸟的天堂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鸟的天堂》 一:导入 1.师:同学们,初次见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小礼物,一个美丽的传说,要听一听吗? 相传四、五百年前,在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间有一块泥滩小岛。潮退外露,潮涨水淹。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便衔来了一根榕树枝,说来奇怪。不久,这榕树生长起来了,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又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鸟类,栖息在这棵榕树上。从此,每天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鸣声欢呼,形成来了南国的一个奇观。 2.师:这就是:板书课题——鸟的天堂。生读。 3.师:有句话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说杭州和苏州的风景美丽如画,就像天堂一样。那么,鸟的天堂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跟随着巴金爷爷一起去看一看。 二.“鸟的天堂”初印象 1.导入: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出示: 我们班的同学果然是最棒的,这朗朗的读书声让我听得是心花怒放啊。 2.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课的词语吧。(指生读,齐读) ●第一组:枝干主干不可计数纠正错误 A.“数”在字典里解释为(1.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2.一个一个的数。)你觉得是哪种意思?所以在这里要读第三声。是数不胜数。你来读一读,你来读。书上说--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B.那哪里是枝干,哪里是主干?是的,最粗壮的树干,主要的,独一无二的。上面的则是枝干。(出示图片) C.师:文中说纠正了什么错误? (作者说有许多株榕树,朋友纠正说那是一株榕树,两株榕树。) ●第二组:静寂扑翅膀应接不暇 A.“应接不暇”的“暇”,是“日字旁”。根据偏旁和整个词语的意思来猜一猜,“暇”字是什么意思?要注意偏旁和意思的联系哦!(空闲) B.暇是本课的生字,左边的日要写的扁长一些,右边笔画比较多,注意,最后一笔的捺要舒展开。请同学们在《课堂作业本》上写一写。 3.看来字词这关难不倒大家,那回到我们刚才的问题,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是什么时间,看到了什么景物?(出示表格)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最新鸟的天堂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

23 鸟的天堂教案 1.会写“桨、榕”等10个生字,理解“不可计数、应接不暇”等9个词语的意思,能用“陆续”等词语写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和交流中咀嚼语言文字,品位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思想感情。感受人与自然、动物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3.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中描写“鸟的天堂”里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描写方法。 1.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榕树不同角度的图片,走近榕树,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榕树的美。同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感悟、诵读,真切地体会到这的确是“美丽的南国的树”。 2.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3.迁移教育,读写结合,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也得以完美结合。 4.抒发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种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值得我们效仿、学习。 1.预习提纲 (1)课前搜集有关巴金的资料。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再读课文,思考: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多媒体课件(内含40分钟舒缓优美的轻音乐)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浆、榕”等10个生字,理解“不计其数、应接不暇”等9个词语的意思。 2.在合作学习、读读议议等过程中体会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鸟的自由和快乐,并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重点句。 3.能在情境中发挥想象写几句话。 4.懂得鸟与树、人与自然彼此和谐相处的道理。 一、说“天堂”。 1.人们喜欢把最美好的地方称为“天堂”。“天堂”是一个快乐的、幸福的、美好的地方,那么,你怎么理解“鸟的天堂”呢? (让鸟儿自由自在生活的,无忧无虑生活的,快乐幸福生活的地方) 2.过渡。 能让鸟儿自由生活、无忧无虑的究竟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爷爷的脚步,一起走进《鸟的天堂》,去看一看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从课题入手,谈话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情绪,创设氛围,引入新课。 二、看“天堂”。 1.放声读一读课文。 读通、读顺课文,难读的生字词语可以多读几次,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身旁的同学。 思考:你跟着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是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 2.交流。 生1:第一次:黄昏——大榕树。 生2:第二次:清晨——鸟儿。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树、鸟) 3.两次去看鸟的天堂,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景象,请问你对哪一次看到的印象更深刻一些?对树的印象更为深刻的举手,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到了树?(第5~9自然段)鸟呢?哪些自然段写到了鸟?(第12~13自然段)

鸟的天堂优质课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优质课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优质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3.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1.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学生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手段: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 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巴金*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18.鸟的天堂 第一次大榕树 第二次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鸟的天堂》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鸟的天堂》 语文《鸟的天堂》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我喜欢的段落,积累、运 用好词好句,学会写简短的解说词。 3、情感目标:透过阅读想象画面,欣赏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感受 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媒体的运用ppt课件 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师:相传在四百年前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有块泥 潭小岛,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优美便衔来一根榕树枝,说也奇怪 这棵榕树很快的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浮动的绿洲。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成千上万只仙鹤,每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嘎嘎呼唤, 翩翩起舞,凌空翱翔,野趣盎然,蔚为壮观。那一片和鸣谐调的天籁之声,“人间那得几回闻”,成了南国的一道奇观——鸟的天堂。板书课题《鸟 的天堂》。 3、质疑:“鸟的天堂”指什么为什么叫“鸟的天堂”透过质疑,激 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三)自主感悟

a:品读“美丽奇特的大榕树” 在学生整体感知后,进行自主阅读,要求:找出自我认为优美的句子,各抒己见。 2、你看到了一颗怎样的树(大、绿、茂盛、生机勃勃……)要求学生 把他想到的写在黑板榕树上。 4、认真读读课文1—9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大声地读一读, 说一说自我的感受。 (1)大的特点: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茂盛的榕树,看不见主干在什么地方。 师:四百多年前,河中一个泥墩、一棵榕树长期繁衍,构成枝叶覆盖 1万多平方米。相当于150个多媒体教室那么大)(哇!) 师:称赞它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我 有机会看请他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面上,伸进泥土里。 教师结合课件介绍画面 师:称赞它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师:怎样理解“卧” 师:称赞它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最新《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一等奖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优秀3篇

最新《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一等奖《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优秀3篇 鸟的天堂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认识南国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榕树上中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3、学习作者表达事物的方法,掌握动态和静态的描写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表达事物的方法,受到美德教育。 2.理解重点语句:“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教学难点: 学习、体会做这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理解动态和静态的描写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抓住重点语句情中研读,境中探究。 教学用具: 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全文 师:(配乐解说)在广东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在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间有一块泥滩小岛。潮退外露,潮涨水淹。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静而优雅,便衔来了一根榕树枝,说来奇怪。不久,榕树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又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仙鹤,栖息在这棵榕树上。从此,每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鸣声呼唤,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南国一个奇观。 1、齐读课题。 2、感情不够,再次读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从你们的声音中,我感受到了这的确是个很美的地方,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重点读树,品味写法 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呢?让我们随着巴金爷爷伴随着夕阳的余辉走近这棵神奇的树。 1、(课件:榕树)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2、作者看到这棵树发出了什么感慨?浏览课文1—8自然段,找出这句话。(课件: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齐读这句话 (2)这是作者的感慨,读得再浓一些。 3、(课件:课文如何描写它的美丽呢?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7、8自然段,把你认为优美的句子读出来与大家分享。) 学生随意汇报以下句子: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课件) a.强调了不可计数,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板书:茂盛) b.齐读。 (2)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课件:气根) (出示榕树气根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气根的形成) (3)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一样。(课件:榕树

部编五上语文《鸟的天堂》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1)

鸟的天堂 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一)读准多音字“数”,区分形近字“拨”“拔”,会写词语“应接不暇”。 (二)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梳理作者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能说出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三)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 (四)拓展阅读,进一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不同之美。 二、教学准备 课件,音频。 三、教学过程 (一)围绕“天堂”,揭示课题 1.(出示俗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思考“天堂”有什么特点,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天堂很美丽,生活幸福) 2.(出示关键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猜想鸟生活在“鸟的天堂”感觉怎么样。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在语境中学习字词。 (1)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读准多音字“数”,根据字义记忆字音,认读“不计其数”“数不胜数”) (2)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区分形近字“拨”“拔”,用拆字法辨析)

(3)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注意“应接不暇”的读音,说说偏旁“日”和字义的联系) 2.整体感知。(结合《作业本》第四题第一小题,阅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填空) 完成,再讨论、交流、修正) (三)读中入境,体会动静之美 默读课文,找到直接描写“枝繁叶茂”“众鸟纷飞”两个情景的段落,把特别喜欢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想一想为什么喜欢。(板书:枝繁叶茂、众鸟纷飞) 1.感受榕树之大。 (1)学生个别朗读第七自然段。 (2)思考。这位同学是怎样通过朗读读出了“大”的感觉?(提示交流:突出体现榕树大的词语) (3)指导朗读。在朗读中,同学们看到了这株大榕树了吗?猜想榕树有多大。 (4)用朗读表现榕树的大。(齐读) 2.感受枝繁叶茂。 (1)学生个别朗读第八自然段中描写“叶多”的句子。 (2)从哪些词语看出了“叶多”? “簇”:怎样的枝叶可以用“一簇”来形容?拿手比画或组词。

《鸟的天堂》渗透法制教育公开课教案

《鸟的天堂》教设计(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语句。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表达方式,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3、渗透法制教育《野生动物保护法》 3、初步感悟写景文章的阅读策略。 二、学习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三、学习方法:以读代讲、 教学准备: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你觉得什么样的地方可以称作是“鸟的天堂”? 学生答:(环境优美、树多、非常多的鸟) 师:你说的真好,那的确是个很美的地方,凡是去过那儿的人都被它深深陶醉,甚至是迷恋。它静谧,它优雅,带着你的想象去读课题——“鸟的天堂”。 师:它和谐、它安详,读——“鸟的天堂”。 师:那里是百鸟齐鸣,众鸟纷飞的天下奇观。再读——“鸟的天堂”。 同学们打开课本,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这篇课文讲的是第一次作者去鸟的天堂,只看到了一株大榕树,并没有看到一只鸟。而第二次去的时候看到了众鸟纷飞的情景。 师: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请同学们在文中快速地找出文中的句子。 生: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展示课件) 哪位同学能把这感慨的味道再读得浓一些。“的确”重读。(指导朗读) 大家在读这句话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第一个鸟的天堂用了双引号,第二个没有。这是什么原因呢?谁来解释一下课题。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只是一株大榕树,第二次在同一个地方却看到了众鸟纷飞的情景,那其实这鸟的天堂指的就是这一株大榕树。一株树便是天堂,这是怎样的一棵树呀?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一起走进这株神奇的树,学习“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部分,请同学们闭上你们的眼睛,静静地听! 老师范读(配乐)(5-9) 师:同学们,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株怎样的大榕树?(我仿佛看见了一株…...生机勃勃……大榕树)(让学生写到黑板上:生机勃勃、大、翠绿、茂盛) 这是一株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当作者看到它时发生了怎样的感慨,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它是……?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么大、这么生命顽强、生机勃勃的一株大榕树,作者不禁发出感慨(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这么翠绿,这么美丽的一株大榕树。作者还是第一次看到。他情不自禁的赞叹。(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这也是年代古老、安详的榕树。再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那作者又是怎么具体描写榕树的这些特点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9自然段。然后用笔把

部编版五年级(上)鸟的天堂优质教案

认识“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榕”等11个字,会写“陆续、白茫茫”等10个词语。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2.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播放鸟叫录音)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有很多很多的鸟;它们在自由自在地飞翔;它们在开音乐会。)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不由得让人想起一个词——天堂,只有在天堂中,才有如此自由、如此惬意的生活。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的步伐,一起走进“鸟的天堂”。(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齐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词;师生交流,扫清字词障碍。 2.指导识字。 (读)桨:jiǎng,不要读成jiāng。

桩:zhuānɡ,不要读成zuānɡ。 (写)暇:日字旁,不要写成目字旁。 抛:右部“九”托着“力”。 (师示范书写,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作者看见一株大榕树,发现了“鸟的天堂”。)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共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每次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两次。第一次是在傍晚,只看见一株茂密的大榕树。第二次是在早晨,看到了群鸟齐鸣、竞飞的热闹景象。) (2)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榕树的?课文中哪些地方表明了观察顺序?(由远及近。“河面变窄了”→“船渐渐逼近榕树”→“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3.找出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相关语句,并读一读。 (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②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③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④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子。)

23鸟的天堂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3鸟的天堂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3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2、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动静结合与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了解动静结合与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作者怀着愉快的心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榕树,(板书榕树)第二次看到了鸟。(板书:鸟) 二、讲授新课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5——9自然段,思考:这是一棵怎样的榕树呢?教师过渡:刚才大家学得很认真,相信每人都有了一定的收获,现在哪位同学愿意来说一说。学生们各抒己见。 1、榕树“巨大"(教师板书:巨大)。找出句子: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课件出示)在这个句子中学生们容易抓住“不可计数"这个词体会到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除此之外,教师引导孩子们重点理解两个“真”,让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只得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朗读指导,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 2、榕树“充满活力"(教师板书:充满活力) ①“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枝叶多。特别是“堆"更能说明叶多而密。 ②“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

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教师给学生播放榕树叶子的课件,使学生体会到颜色鲜亮,榕树充满了勃勃生机。描写了榕树的静态美。 教师小结:榕树美,美在它的巨大,美在它的充满生机,美在它枝繁叶茂!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不仅是赞美榕树,赞美南国,更是在赞美神奇的大自然。 3、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作者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这一次他又看到了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请同学们默读10——13自然段,寻找答案。 四分钟后学生汇报交流:“热闹"和“多”两个特点(教师板书:热闹、多)。 ①“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起来,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教师投影出示)学生们很容易抓住“到处......到处......”说明鸟多而且热闹。 ②“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投影出示)学生通过对这几个“有的”的观察可以看出这不但鸟的种类多,而且鸟的姿态也多。 ③“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理解“应接不暇”并用这个词语进行说话练习。 ④“一枝画眉鸟飞了出来......那歌声真好听。"体会到鸟儿很欢快,很快乐。(点面结合)(动态美) 4、看到应接不暇的鸟,作者对鸟的天堂有什么感情呢?齐读最后一段。抒发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 教师小结:作者对大榕树进行了静态描写,对鸟进行了动态描写,动静相结合,为我们描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怪不得作者发出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投影出示) 5、教师提问: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学生自由发言得出: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在这里是一种特定称谓;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正的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白茫茫、规律、缝隙、静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设疑启思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读文,用书上的一句话说一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要加引号,而第二个“鸟的天堂”却不加引号呢?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让我们再次阅读,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教师随机板书课文题目) 二、精读理解,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仔细品读描写大榕树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全班交流: (1)作者在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榕树的呢?你读懂了写榕树的哪些词语或句子? (师根据生回答相机板书:干、枝、根、叶、不可计数)“不可计数”是什

么意思?(生介绍大榕树的有关资料)(师随机板书:枝上生根)(2)(出示多媒体课件:榕树近景。指名上台指出图中榕树枝、根、叶的位置。)写榕树的“大”,除了这两处还有什么地方呢?(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看着这株榕树,作者不禁发出了怎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作者赞美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美丽的大自然!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这句话?(师随机板书:直垂到地上充满生机) ①重点读课文第8自然段,思考:最能突出榕树茂盛的句子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描写绿叶的? ②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榕树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技巧。抓住“似乎”“新的生命在颤动”进行启发想象,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③围绕描写榕树枝干多、叶子密的相关语句,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作者通过描写榕树的枝、干、根、叶,写出了榕树大和茂盛的特点,写出了榕树那静静的样子,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师相机板书:静态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心中涌动的对榕树的热爱、赞美之情,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吧! 2、看着这株美丽奇特的大榕树,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作者听了有什么感受?(“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可是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他又有什么感受?(我感到一点儿留恋。)作者的感受怎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为什么两次看到的景象如此不同?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画一画,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师巡视并指导。) 全班交流: (1)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这个问题现在大家明白了吗?谁来谈一谈。(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在傍晚,那时鸟儿都休息了。而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在早晨,鸟儿都出来活动了。)作者又是怎样写鸟的,课文哪几处具体写了鸟?看看你最喜欢写鸟的哪句话。(师相机板书:“叫”“飞”“扑”)从这几个写鸟的动词来看,你们觉得鸟儿怎么样? (2)和榕树比较,作者对鸟儿采取了什么描写方法?(师板书:动态描写)

《鸟的天堂》公开课教案

《鸟的天堂》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语句。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表达方式,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3、初步感悟写景文章的阅读策略。 二、学习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三、学习方法:以读代讲、 教学准备: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你觉得什么样的地方可以称作是“鸟的天堂”? 学生答:(环境优美、树多、非常多的鸟) 师:你说的真好,那的确是个很美的地方,凡是去过那儿的人都被它深深陶醉,甚至是迷恋。它静谧,它优雅,带着你的想象去读课题——“鸟的天堂”。 师:它和谐、它安详,读——“鸟的天堂”。 师:那里是百鸟齐鸣,众鸟纷飞的天下奇观。再读——“鸟的天堂”。 同学们打开课本,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这篇课文讲的是第一次作者去鸟的天堂,只看到了一株大榕树,并没有看到一只鸟。而第二次去的时候看到了众鸟纷飞的情景。 师: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请同学们在文中快速地找出文中的句子。生: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展示课件) 哪位同学能把这感慨的味道再读得浓一些。“的确”重读。(指导朗读) 大家在读这句话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第一个鸟的天堂用了双引号,第二个没有。这是什么原因呢?谁来解释一下课题。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只是一株大榕树,第二次在同一个地方却看到了众鸟纷飞的情景,那其实这鸟的天堂指的就是这一株大榕树。一株树便是天堂,这是怎样的一棵树呀?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一起走进这株神奇的树,学习“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部分,请同学们闭上你们的眼睛,静静地听! 老师范读(配乐)(5-9) 师:同学们,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株怎样的大榕树?(我仿佛看见了一株…...生机勃勃……大榕树)(让学生写到黑板上:生机勃勃、大、翠绿、茂盛) 这是一株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当作者看到它时发生了怎样的感慨,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它是……?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么大、这么生命顽强、生机勃勃的一株大榕树,作者不禁发出感慨(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这么翠绿,这么美丽的一株大榕树。作者还是第一次看到。他情不自禁的赞叹。(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这也是年代古老、安详的榕树。再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那作者又是怎么具体描写榕树的这些特点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9自然段。然后用笔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两分钟) 可以跟旁边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找到了哪些句子。体会到了什么?(两分钟)(小组合作) 调整坐姿!讨论好了吗?请同学们来汇报一下。你刚才找到了哪些句子能够体会到作者有描述到了这些特点?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了榕树大、茂盛)

2023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通用7篇)

2023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通用7篇) 2023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通用7篇)1 一、课文内容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文学家巴金1933年到新会访友时所作,后来与同一时期的散文一起收入《旅途随笔》中。这篇__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不同景象,分别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榕树上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课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9自然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二部分为第10—14自然段,写第二天早晨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以及对它的留恋和赞美。 __在表达上独具匠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双重描写,__运用了先整体后部分的方法描写大榕树,突出了它的静态之美。运用以静带动、动中寓静的方法,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百鸟欢闹的场景,使学生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除此以外,__中描写鸟儿的时候运用了先面后点的写法,先写百鸟欢闹的场面,再具体写一只画眉在唱歌,这样的描写手法让人眼前一亮。 第二,这篇__的细节描写细腻到位。巴金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时候并没有见到鸟,所以他第一次时着重描写了奇特的大榕树,将大榕树描绘的美丽又迷人,在描写大榕树时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具体描写近看树枝和树叶的特点,大榕

树的勃勃生机跃然纸上。巴金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时如愿见到了鸟儿,并且看到了群鸟在大格树上乱飞的壮丽景观,将鸟的天堂的动态之美描写得淋漓尽致。巴金主要描写了鸟儿的叫声、鸟儿的身影和鸟儿的形态——大、小、花、黑;还写了鸟的各种姿态——叫、飞、扑;然后又着重描写了一只画眉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可爱的鸟儿和它们在这个天堂里生活情景。在这一段文字中既展现了鸟儿的数量与种类繁多,又表现了它们的快乐、自由。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够在学习中感受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和赞美。但学生对动静结合的表达方式理解不够到位,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学习,感受主旨、积累文字并迁移运用。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榕”等10个字,会写“陆续、白茫茫”等9个词语。 2.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3.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之美,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5、《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学习作者描写事物静态与动态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4、感受文中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榕树的奇特与美丽,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树与鸟,人与自然之间相处的和谐美,产生生态保护的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随巴金爷爷浏览了“鸟的天堂”。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鸟的天堂) 2,复习巩固,课件出示出示多音字认读 二,看天堂放视频边看边思考 1、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在什么时候?看到的景象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2,完成练习 3、深入阅读、重点感悟。细读课文5---9自然段体会榕树的奇特美 (一)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 (二)汇报交流。 1、大榕树: (1)大 出示课件:教师解释气根?大家看到这许多的像胡须一样的东西,就是榕树的气根,气根的生命力很强,当它越长越长,垂到地面时,伸入泥土,就形成了枝,枝上再生根,根再形成枝,就这样横干直枝相连,盘根错节,

所以——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 课件出示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2)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出示课件: 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课件出示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3)重点体会“又”字。指树根很多。 (体会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独木成林的景观。) 齐读: (4)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这个“卧”字让我想到了我曾见过的巨大的“卧佛”。这棵树就像一个巨大的“卧佛”一样,很大,很安详。姿态很美 多么生动、巧妙的一个“卧”字啊,她静卧在水的中央,独立成一个小岛,是那么的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啊。所以作者这样感慨——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5)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课件出示榕树知识 2.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课件出示: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不留一点缝隙,说明什么?树叶多。) (1)重点体会“堆”。请同学们演示,说明叶多而密。 圈出“堆”,你认为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压、叠、盖……),读读原句,你认为这是一种怎样的堆? (重重地堆着,厚厚地堆着,堆得──严严实实、不留一点缝隙。)课件出示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同学们注意到这个“似乎”,现在把似乎去掉。 比较读。 你觉得有“似乎”跟没有“似乎”有什么不一样? 似乎是好像的意思,如果去掉就变成真是的,而不是作者的想象了。

23《鸟的天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2个课时)

23《鸟的天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2个课时)《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抛、暇"等12个生字,会写“脱、透”等1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 4、感受大自然的美,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1、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 2、在阅读中如何进行知识的迁移。 教学准备:小黑板;羽毛;自己动手对教室的“装饰"进行设计;鼓励学生为本班研制班牌;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抛、暇”等12个生字,会写“脱、透"等15个生字。 2、能对照要求边读书边圈画,了解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 3、理解“鸟的天堂”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尝试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 5、感受大自然的美,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质疑启思导入新课: (板书):“天堂",有谁到过自己的天堂?你认为“天堂”是什么样子的?看见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正音、交流预习情况。 3、集体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教师相机播放课件,重点理解“天堂"和“画眉鸟”的有关内容。根据学生理解情况,相机指导朗读。 4、整体感知: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重点写了什么? 5、重点思考:“为什么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一边思考一边读有关的句子。个人思考和小组讨论相结合。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板书:(环境、鸟多) 6、分段朗读,重点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和第八自然段。通过指名读、评读、竞赛读等多种形式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目的。指导学生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第二段则要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情感。)如:“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一句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来理解,还可以借助板书引导理解重音的方法指导读好此句。教师相机指导朗读第二段。)可以师生共同感悟如:“应接不暇"。相机指导书写“暇”。在理解词语时,可以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子来理解,达到既理解词语又了解文意的目的。最后读好这个词语所在的句子。)相机指导书写“抛"。通过朗读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如:“大的,小的,花的,黑的。”、“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又飞了进去。"、“起初……后来……接着……”等)学生自学生字,汇报识记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拆分法等。)小组互相交流记字方法。)小组互相交流学习其它生字的方法。)学生自己尝试书写生字。小组内互相检查是否书写正确。(可以用板书或小黑板进行检查。) 三、研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1、思考:作者在课文第二段描写了榕树的静态和动态,作者在观察时,看到的景物都有什么特点?他又闻到了什么气味?他是怎样亲身体验的?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句子深入思考。 2、重点体会:“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鼓励学生质疑、想象、互相释疑,从而领会“颤动”的意思和其作用。可以按下面的句式进行讨论:作者听到了树叶的声音,这说明他离这棵树很近。这是从作者从远处看到,他被茂盛的枝叶吸引,不由得靠近

五上2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公开课定稿)

五上2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韦恩图对比阅读,品味文章中动态描写、静态描写的句子,学习“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以及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想象具体、生动的画面,感悟自然景物的情趣。 3.懂得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教学重难点 品味文章中动态描写、静态描写的句子,学习“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以及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ppt、任务单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解天堂 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吧,名字是《天堂》,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歌曲中的画面。 播放歌曲,学生倾听 师:好优美的歌声,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发言 师:天堂,是快乐、幸福的地方,人们喜欢把最美好的地方称为“天堂”。请问无边无际的草原,是谁的天堂?那么,“鸟的天堂”(出示课题),又会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呢? 二、深入阅读想画面 (一)回顾内容,了解已知 1. 师:这篇文章,我们四年级就已经读过了,同学们还记得“鸟的天堂”就是一棵大榕树,一株生长在广东省天马河心沙洲上的大榕树,一棵有着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 2.同学们记得鸟的天堂里有很多鸟,鸟儿们在这里生活的自由快乐。 3. 没错,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先生。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两次来到鸟的天堂,雀跃、留恋之情溢满心怀,回到上海便写下了这篇经典散文《鸟的天堂》。 经典是什么呢?经典就是可以让我们百读不厌,常读常新的作品。这篇文章再一次出现在我们新的课本里,是带着新任务的,还记得我们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吗? 课件出示,指生读。 带着这两个目标重读课文,你会有新的收获。 4.好,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到文章中的动态描写部分和静态描写部分,然后完成第一张旅行札记。

鸟的天堂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2课时)

鸟的天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2课时)共案设计 课题23 鸟的天堂 课型新授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共2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标分析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2.教材分析 本课展现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3.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具有比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基础,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文章,初步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和作者的情感。 课时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榕”等10个生字,会写“陆续、白茫茫"等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1~4自然段,把握这部分内容,初步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 评价任务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圈出并认识生字和词语。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写一写“桨、榕”等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活动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天堂"用来比喻什么? 2.(出示课件1)看,鸟儿们在这里自由飞翔,多么快乐。这里就是鸟儿们快乐的天堂。 板书:鸟的天堂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件2) 1.生初读课文,把自己认为有难度的生字词圈起来,可以用查字典、向同学请教等方式解决。 2.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简单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指名分段读课文,边听边想:(出示课件3) 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 4.汇报,交流。 三、学习1~4自然段 1.自由朗读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出示课件4) 请用简洁的话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5) 板书: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玩。 2.赏析好句:(出示课件6) 找出这部分中的比喻句,并说说其作用 生总结,汇报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划水的声音比作乐曲,体现出声音的优美,同时也点明作者的心情是愉悦的。指导朗读。 四、小结(出示课件7) 这一次,“我们"去鸟的天堂,却没有看到一只鸟。为什么?这部分中,作者把精力放在景物描写上,又是为了什么?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揭晓。 板书设计 23 鸟的天堂 桨榕和谐之美 课后作业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看看“鸟的天堂”到底是怎样的。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优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1.思想内容:《鸟的天堂》是着名作家XXX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 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2.语言表达: 1)准确传神,生动形象 XXX善于运用确切的词语,描绘事物的性质、状貌,恰到好处地抒情表意。在表现榕树生命力之美时,这样写道“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里如果去掉“似乎”变成写实,就显得不真实了;如果换成“我觉得”就把感觉和景物截然分开,语气平淡。“颤动”如果变成“涌动、跳动、颤抖”,就不能把绿叶富有生命力的特有精神状态准确地刻画出来。“似乎、颤动”传神地把当时作者的感受、XXX融入于景,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意境深远,妙不可言。写榕树的叶子亮丽,又反客为

主,写成“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XXX对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让人不得不看,榕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 第二次去看榕树,写群鸟嬉戏,“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极言场面之广大。从听觉写“声”,从视觉写“影”,写影比写鸟本身更能体现当时的热闹纷繁。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充分写出形态的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节奏明快,情深意厚 鸟的天堂》全文节奏鲜明,声音铿锵,自然流畅,琅琅上口。课文开头多用短句,简洁明快,令人渐入佳境。写静态的榕树,多用长句,详细生动,情深意厚,耐人寻味。写群鸟嬉戏,以词为句,长短错落,生动热闹,给人以急促的动感。作者又用“连环”“顶真”等写法,“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瞥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读时就给人以“应接不暇”的感觉。作者又较多应用排比、复迭的句子,体现热闹欢跃的景象。在感情上,作者善于应用多种方式表达。如在荡舟途中“三只桨有纪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写景抒发内心的舒畅。当没看到鸟后失望、迷惑“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明写想法暗写心情。当被大榕树生命力所倾倒和被群鸟的欢乐所感染时,直接抒怀:“这美丽的南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