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级(下)课程纲要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科学

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材来源: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2020年第1版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学生课时:36课时设计教师:学校名称:

日期:2021年1月

nn

11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一、【课程背景】

(一)课标分析

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在课标的落实上,各单元按领域分析如下: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共有7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太阳与影子》、第二单元《混合与分离》、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材料》、第四单元《植物的繁殖》、第五单元《常见的力》、第六单元《消化与呼吸》、第七单元《设计与发明》,共计23课。

第一单元《太阳与影子》旨在引领学生从身边最常见的影子现象入手,逐步展开探究,将影子与太阳、光线联系起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描述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第二单元《混合与分离》旨在以问题驱动学生的学习,让学生以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来进行学习让教师以问题驱动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材料》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以身边常见的材料玻璃、纸等为研究对象,编排了4课内容,引领学生描述玻璃、纸等常见材料的透明程度等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第四单元《植物的繁殖》以植物的器官为主线,分别介绍花、果实和种子等。第五单元《常见的力》以学生的认知经验为基础,以浮力、弹力和摩擦力为研究对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浮力;知道弹簧被压缩或拉伸时会产生弹力;知道推或拉物体时,在物体和地面之间会产生摩擦力;通过进一步交流、讨论,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浮力、弹力、摩擦力等都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六单元《消化与呼吸》以学生对人体的生理认知为基础,以探究食物营养、消化和呼吸为切入点,将消化器官、呼吸器官及它们的工作机理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由表及里、由认知到体验的顺序进行了构建,第七单元《设计与发明》以生活中的设计与发明成果为切入点,以工程师、发明家的科学贡献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主线,构建了3课内容。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知道古今中外几位著名工程师、发明家的研究事迹,了解他们

的设计和发明过程;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通过改变方法和程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册内容与前后内容的联系: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心里特点是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三年级学生通过一、二年级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好多现象可以用科学知识解释。

三年级学生对科学的学习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虽然经过两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二、【课程目标】

(一)科学知识

1.能描述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能描述一天中在太阳

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能使用和制作简易的古代的测量仪器模型,如日晷等。

2.通过对比实验,知道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知道搅拌和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知道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将两种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分离开来。

3.能够描述玻璃、纸等材料的透明程度等性能,知道玻璃、纸等材料的主要用途。知道有些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能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4.知道花的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知道果实的构成及作用,知道种子的结构和萌发的条件。知道有的植物通过种子繁衍后代,有的植物通过根、茎、叶等繁衍后代。了解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知道这些营养成分对人类的重要性。知道人类的消化器官以及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知道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5.知道水有浮力,了解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改变浮和沉的一般方法。认识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认识弹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知道摩擦力是生活、生产中一种常见的力,了解摩擦力与我们生活中的关系,了解增大或减少摩擦力的一般方法。

6.知道一些著名工程师、发明家的研究事迹,了解他们的设计和发明过程;知道生活中许多看上去较小的改变却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知道任何技术方法的发明通常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

(二)科学探究

1.在教师引导下,能对影子的形成进行观察;能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影子形成的条件;知道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对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提出问题、假设,并制作简单的实验计划进行观察记录、交流分析、得出结论,在教师引导下能认识与使用日晷,并设计与制作日晷。

2.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观察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对比实验,知道搅拌和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在教师引导下,能根据物体的特征或者材料的性能将两种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分离开来。

3.在教师引导下,能在观察和比较玻璃、纸等材料性能的过程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定简单的探究材料性能的实验计划。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玻璃、纸等材料的

外部形态,特征及性能。

4.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根据由外到内的顺序解剖桃花,认识各部分的名称,细致认真的观察果实,找到果实的共同点。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工具,观察种子的结构,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学会做唾液消化淀粉的对比实验,并能通过实验探究呼吸过程中呼入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5.在教师引导下,能从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和浮等活动中,观察、比较后,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定简单的关于浮力、弹力、摩擦力的探究计划,并运用感官和恰当的工具、仪器去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6.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通过观察、查阅资料、调查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对身边常用的物品适当改进或尝试发明。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三)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影子形成的条件、实验等方面表现出探究兴趣。能通过制作与使用日晷的活动,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能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能以事实为依据,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2.能够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探究;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完成科学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玻璃、纸等材料产生探究兴趣。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为完成探究活动,乐于与

同学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4.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植物的花、果实、种子、繁衍表现出探究兴趣。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合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人体消化器官和呼吸器官的探究兴趣。

5.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浮力、弹力、摩擦力表现出探究兴趣。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到创新的乐趣。

6.体会工程师的工作特点,敬佩工程师的职业精神;体会工程师敢于创新的勇气、坚强的毅力和持续的努力。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意识到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使用与总结的一些溶解与分离的方式方法服务与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3.初步了解不同性能的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浮力、弹力、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浮力、弹力、摩擦力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4.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感受大自然的绚丽多彩,不乱采摘植物的花朵、果实。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5.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课程内容】

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一、二年级科学课程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下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三年级科学下册学习内容主要有第一单元《太阳与影子》、第二单元《混合与分离》、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材料》、第四单元《植物的繁殖》、

第五单元《常见的力》、第六单元《消化与吸收》、第七单元《设计与发明》共七个单元。

课时安排

四、【课程实施】

(一)课程资源

1.《科学(三年级下册)》,青岛出版社,2020年第1版

2.课内资源:《科学(三年级下册)同步体验与探究》、《科学(三年级下册)学生活动手册》、教材图片、多媒体、微课等。

3.课外资源:科普读物、科普馆、互联网资源等。

(二)学习活动课程实施过程必须和目标相一致,所以在制定实施方法的时候,我们也是根据目标来分析。另外,为了让实施方法更清晰,我们从多个领域来阐述,包含了教师教和学生学。

1.通过分享学期《课程纲要》,认识《课程纲要》在科学学习中的作用,学习中尝试对照《课程纲要》进行自我评价,逐步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

2.动手动脑做科学小学科学课与其他课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很多情况下要通过动手做来学习科学,如:做实验,制作模型,观察、测量……这些活动不仅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理解科学概念的重要经验支撑。动手不应是纯粹的操作性活动,还应与动脑相结合。边动手边思考,可以使两者相互支持,相得益彰。

学生通过亲自实验、观察和整理资料等探究性的学习,在相互协作与交流中走进科学,意识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3.开展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这种符合儿童天性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兴趣,有利于科学概念的理解,也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科学

思维能力、科学精神的有效学习方式。

4.《三年级下册科学同步体验与探究》、《三年级下册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在

课堂上完成作业,当堂上交,严格要求,认真规范。

5.单元测评

要高度重视,出題、考试、阅巻、分析、反馈、评改,每个环节都要认真操作。同时纳入到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中。

6.课堂学习

在每一节课的学习上,认真学习、规范实验、认真记录、积极表达,在多个实验中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实践活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7.其他有效学习方式

科学游戏、模型制作、现场考察、科学辩论会等,都是科学学习的有效方式。

五、【课程评价】

(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

教师应允许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随着科学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目标,在实施评价时,可以对部分学生采取“延迟评价”的方式,提供再次评价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科学的信心。

(二)科学知识的评价

考查学生对主要概念的掌握情况。

(三)学习评价的方式

学习评价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就小学科学课而言,主要有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过程性评价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与学生的学习交融在一起的,包括课前、课中、课后针对学生的学情及学习表现所进行的评价活动(终结性评价指的是在学习进行到一个阶段之后,针对学习的效果进行检查的评价活动

过程性评价:占整个课程评价的60%终结性评价:期中期末质量检测占40%终结性评价40%=期中测试成绩(10%)+期末测试成绩(30%)

(四)评价结果呈现

学期总评成绩以等级呈现,共分为四个等级:

优秀(±90)良好(75-89)及格(60-74)需努力(V60)六、【所需条件】

1.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

2.科学(三年级下册)同步体验与探究

3.科学(三年级下册)学生活动手册

4.三年级下册科学学习单

5.教具、学具:实验器材、生活中的材料

6.其他(科学实验室、校内外资源、网络资源)

三年级下学期科学课程纲要

《三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小学科学必修 教学材料: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三年级下册科学》 授课时间: 20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何健忠刘月英 授课对象:明德小学三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1、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力方面的培养。 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建立学习科学课的信心。 4、积极地把学生学习科学的确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 5、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一、课程内容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组成:《土壤与生命》、《植物的一生》、《固体和液体》、《关心天气》、《观察与测量》。 《土壤与生命》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目的是以土壤为话题,把土壤当成一个认识的材料,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识一个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植物的一生》是建立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

世界”的认知基础之上的,它将带领学生对植物从种子的萌发到根、茎、叶、花、果实的形态功能做较深层的研究。《固体和液体》本单元是依据物质世界板块中关于“物体的特征”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它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和液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在现阶段完成对固体和液体的认识,体现“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就需要多种多样的方法的设计思路”。《关心天气》本单元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天气变化现象和对天气的观测,以及天气变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通过认识现象和展开观测活动,使学生更加关注天气,初步掌握观测天气的方法,加深对天气变化的认识。 二、课时安排 课程实施: 1.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附,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旨在培养三年级学生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课程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组织,每个单元包含若干篇课文,涉及文学、历史、科学、社会等多个领域。通过学习课程,学生将了解基本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科学知识,提高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识字与写字:认识3000个左右常用汉字,会写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阅读: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能够阅读浅易的儿童诗、故事、寓言等作品,了解其内容,感受其情感。 3、写作:能够根据主题或情节编写简单的故事或短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掌握基本的标点符号用法,注意段落之间的连贯性。 4、口语交际:能够用普通话与人进行交流,态度大方、清晰地表达

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沟通过程中,注意倾听对方的讲话,理解其意图。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包括八个主题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五篇左右的课文。主题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与成长:讲述童年生活、个人经历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成长,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2、自然与环境:介绍自然界的生物、自然现象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3、文化与艺术:涉及国内外文学作品、诗歌、戏剧、绘画等领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4、历史与社会:介绍历史人物、事件和社会制度等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历程和基本规律。 5、科普与探索:涵盖自然科学、技术、探险等方面的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 6、寓言与故事:选取经典的寓言故事和儿童文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7、健康与安全:介绍饮食、运动、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养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课程纲要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科学 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材来源: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2020年第1版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学生课时:36课时设计教师:学校名称: 日期:2021年1月

nn 11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一、【课程背景】 (一)课标分析 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在课标的落实上,各单元按领域分析如下: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共有7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太阳与影子》、第二单元《混合与分离》、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材料》、第四单元《植物的繁殖》、第五单元《常见的力》、第六单元《消化与呼吸》、第七单元《设计与发明》,共计23课。 第一单元《太阳与影子》旨在引领学生从身边最常见的影子现象入手,逐步展开探究,将影子与太阳、光线联系起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描述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第二单元《混合与分离》旨在以问题驱动学生的学习,让学生以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来进行学习让教师以问题驱动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材料》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以身边常见的材料玻璃、纸等为研究对象,编排了4课内容,引领学生描述玻璃、纸等常见材料的透明程度等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第四单元《植物的繁殖》以植物的器官为主线,分别介绍花、果实和种子等。第五单元《常见的力》以学生的认知经验为基础,以浮力、弹力和摩擦力为研究对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浮力;知道弹簧被压缩或拉伸时会产生弹力;知道推或拉物体时,在物体和地面之间会产生摩擦力;通过进一步交流、讨论,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浮力、弹力、摩擦力等都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六单元《消化与呼吸》以学生对人体的生理认知为基础,以探究食物营养、消化和呼吸为切入点,将消化器官、呼吸器官及它们的工作机理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由表及里、由认知到体验的顺序进行了构建,第七单元《设计与发明》以生活中的设计与发明成果为切入点,以工程师、发明家的科学贡献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主线,构建了3课内容。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知道古今中外几位著名工程师、发明家的研究事迹,了解他们

大象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郑州中学第三附属小学2016——2017学年度下期课程纲要 小学科学 年级:三年级 教师:尹明

课程名称:大象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大象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授课时间:20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郑州中学第三附属小学尹明 授课对象:三年级 课程目标: 引导学生能够: 1.初步尝试猜想与假设,了解假设与事实的区别。 2.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关于风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3.能对“神奇的指南针”实验现象的原因进行猜想和假设。 4.能够分别对“电与我们的生活”的探究活动结果、原因进行假设。 5.能够通过对“地球真的不动吗”的探究活动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6.能够通过对“漂移的大陆”板块的探究,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感受科学假说在科学实践中的重要性。 课程内容: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科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要求, 采用大象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大象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共由“猜猜猜”、“风啊,你吹吧”、“神奇的指南针”、“水和盐的故事”、“电与我们的生活”七个单元组成,主要涉及新课程标准的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领域的部分。教材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专题研究,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学期教学准备.................. ...... .......1课时 一、猜猜猜................................... .3课时 二、风啊,你吹吧..................... . .3课时 三、神奇的指南针........................ 3课时 四、水和盐的故事........................ 3课时 五、电与我们的生活.................... 3课时 六、地球真的不动吗.................... 2课时 七、漂移的大陆.........................1-2课时 期末测试及评价............................ 1课时

三年级科学课程纲要

三年级科学《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大象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 授课时间:36课时 授课教师:惠济区开元路小学教师常智慧 课程目标: 1、了解猜想与假设的区别,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 是事实; 2、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能对实验现象的原因、实验的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 3、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猜想与假设,感受科 学假说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4、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力,如风力、电力,了解它们常 见的性质、用途、变化。了解地球概况、运动规律以及对 生活的影响。 课程内容: 1、教材分析: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教材由单元组成。本册教材在 上学期“观察与提问”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猜想与 假设”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分布在三种训练类型的七个单元中,构成一个“扶——放——反思与总结”的能力培养的渐进过程。同时兼顾 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2、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了一些知识,遇到感兴趣的问 题总喜欢刨根问底,很自然地就会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尝试着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假设性解释。这些经 历零散、不系统,甚至难以区分假设与事实。这就需要从 儿童的认知特征出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培养“猜想与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 3、教学重点: (1)、了解猜想与假设的区别; (2)、认识到科学假说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3)、知道风力、电力、磁力的用途和变化,地球的 运动规律和影响。 4、教学难点: (1)、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2)、认识到沉在水底的物体也受到浮力作用, 摔断的磁铁同样有两个磁极,电器工作在一个闭合电路中,昼夜交替与地球自转有关。 课程实施: 1、教的方法: (1)、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2)、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便于相互交流、 合作学习。 2、学的方法: (1)、敢于说出自己的猜想;

三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适用年级:三年级 总课时:共计36 课时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学校:郑东新区昆丽河小学 时间:2015.3 设计教师:三年级数学教研组麻艳楠杨珍周玉芬 各单元内容: 第一单元猜猜猜 第二单元风啊,你吹吧 第三单元神奇的指南针 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 第五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 第六单元地球真的不动吗? 第七单元漂移的大陆 一、课程目标 1、了解猜想与假设的区别,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2、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能对实验现象的原因、实验的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 3、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猜想与假设,感受科学假说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4、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力,如风力、电力,了解它们常见的性质、用途、变化。了解地球概况、运动规律以及对生活的影响。 、课程内容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由七个单元组成。本册教材在上学期“观察与提问” 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分布在三种训练类型的七个单元中,构成一个“扶——放——反思与总结”的能力培养的渐进过程。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三、课程实施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 挖掘本地贴近儿童的生活自然情况和课本资源的联系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二)教学实施 有针对性地为教学提供参考性策略,对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予提示。实验材料一次呈现给学生不要太多、太复杂,因为小学生注意力还是很容易转移的,况且要面对的还仅仅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生理能力还没到那种程度。 还有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要让学生清清楚楚得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一个实验,怎样做,观察什么现象等等。并注意培养学生记录的习惯。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文字描述科学现象。学生对现象的描述能力各有不同,科学现象的描述不需要华丽的语言,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培养重点是 科学实验能力。一方面,我们要尽量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设计一些简单的但又很有趣的实验给学生,我们也要鼓励学生注意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或对同一问题寻找不同的实验方法并对不同实验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价,收集好实验的数据。有结构的探究活动,老师们上课时要力求把三维目标整合好,体现一个完整的科学学习过程。 四、课程评价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学生将参与教学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对教师的教学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家长、教育管理部门、科技管理部门以及社区有关组织和人士也将被邀请参与对科学课程的组织、实施、方法和效率等的评价;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不再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而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伙伴和激励者,同时又是自己科 学教学的调控者。 2.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评价要依据(标准》,要涵盖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内容,既要考察学生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3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影子》

新课堂达标活动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指向课标的教案设计 题目:《影子》教案 主题:影子的形成和变化 来源:三年级科学(下)第1课 课时: 1课时 设计者:梁范 市中区建设路小学(西校区)Shizhongqu JianSheRoad Primary School (West Campus)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影子》课程纲要 一、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影子》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太阳与影子》单元的第一课时,教科书创设了“在阳光下或灯光下,我们一般会看到自己的影子。”的情境,提示本节课探究与影子有关,“阳光下或灯光下”将影子的形成与光联系在一起,为后面探究影子形成条件作铺垫。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出我们所需要的典型材料:手电筒、橡皮、白纸等,引导学生影子形成的原因。第二部分活动过程由“找一找哪里有影子”“物体的影子怎样形成的”“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三部分组成。教科书呈现了三位同学探究物体影子的形成条件的实验场景,结合“思维导航”指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究,理解影子的形成条件。怎样使影子发生变化通过简单地实验来探究,教科书呈现了抬高手电筒、换方向、手动一在下,知道物体影子变化的方法。第三部分则是拓展活动,以“生活中影子对我们有什么影响”为导向继续探究影子的秘密。 影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材从影子入手,通过实验,结合思维导航,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 2、学情分析 影子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三年级学生对于影子都特别熟悉,大多数学生对影子的认识停留在知道影子的存在,而对影子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没有深入思考。孩子们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本课通过自主实验探究来获取影子形成的条件和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的知识点。 二、课程标准要求 1.本课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选择典型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用惊奇的眼光感受世界、认识世界,激发好奇心。 2.《影子》一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影子,思考影子形成的条件,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纲要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纲要 一、学生情况分析: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二、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

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材分析: 1.本册教科书遵循《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基础的、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较三年级上学期的要求有所提高。打破“知识切块”式组建单元的做法,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游戏里的科学》《春去夏到》《地球的外衣》《太阳与生活》《电的本领》《研究与实践》等6个单元,共22个课题。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教会学生科学地对待自然界的事物。 2、教学重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学大纲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学大纲三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学大纲,在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和 改革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大纲秉承科学教育理念,围绕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拓宽学生科学知识之门的目标,结合前小学三年级数学的基本知识及技能,综合运用三大原则——实 践性、解决问题性、系统性进行编写。 教学大纲内容主要有:宇宙与星空篇、物质与物理篇、动植物篇、自然灾害篇。 宇宙与星空篇主要包括:小学生掌握太阳系的基本概念,明白地 球的位置,以及地球的特点;明白宇宙中的其他行星;了解大气层及 它的作用;明白地上天空的看见变化;了解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掌握天文台观测实骅步骤及天文仪器和用途;掌握一些基本天气现象 及其变化,太阳能等概念;了解月食、日食及其相关现象。 物质与物理篇主要包括:掌握物体的基本特性;明白物体性质; 明白物质的构成;了解物质的可变性;掌握物体的状态和性质的变化;明白动能的转化;掌握定量化的表达方式及相关概念;了解物体吸引

力及其作用;掌握声音的表现形式;掌握光的特性及其作用;掌握热的传导及其作用;了解电的性质;掌握自然现象及其法则。 动植物篇主要包括:掌握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条件;了解动物生长所需的条件;了解植物与动物体积和形态、营养、繁殖等方面的不同;掌握动物的特征、性情、习性;了解昆虫的种类、分类;掌握动物捕食、繁殖、迁徙等生存方式;了解植物的特征、生长、繁殖及其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掌握动植物的变化规律;明白大自然的内在联系。 自然灾害篇主要包括:掌握火山爆发的生命危险和损害;掌握地震和洪水及其危险性;掌握空气污染及其象征;明白大自然及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三年级下教学大纲要求

三年级下教学大纲要求 三年级下教学大纲要求 三年级下学期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进一步发展各种能力和技能 的关键时期。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并掌握基础知识,教育部制定了三年 级下教学大纲要求。本文将探讨这些要求,并分析它们对学生的意义和影响。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也是他们获取信息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三年级下学期的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正确的 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在阅读方面,学生需要能够理解简 单的课文内容,并能够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在语言表达方面,学生需要学会正 确地运用词语和句子,使自己的语言更加准确和流畅。在写作方面,学生需要 学会合理组织思路,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数学是另一个重要的学科,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年级 下学期的数学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他们在前几年学到的数学知识。学生需要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会测量长度、重量和容量,并能够进行 简单的数据统计和图表分析。 英语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语言。三年级下学期的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学 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需要能够听懂简单的英语对话和短文,并能够正确地发音和模仿。他们还需要学会用简单的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并能 够读懂简单的英语文章。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会书写英语字母和简单的单词, 为将来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 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学科之一。三年级下学期的科学教学大纲要求

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和解决简单的科学问题。学生将学习有关植物、动物、天气和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通过科学学习,学生将培养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以及培养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除了以上学科,三年级下学期的教学大纲还要求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体育和品德与生活等方面的知识。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育锻炼和道德素养。学生将学习唱歌、绘画、跳舞等艺术技能,并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品德与生活课程将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团结合作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年级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各个学科中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这些要求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学生在这个阶段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他们才能够在学业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大的成功。

三年级科学课程纲要下期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期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下期 设计者:赵利娟 适用年级:三年级 总课时:共计36课时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学校:观音寺镇唐庄小学 一、情况分析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由七个单元组成。重点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获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七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猜猜猜》共三课含1、猜猜看2猜对了吗3、猜猜猜;第二单元《风啊,你吹吧》共3课含1、起风了2、风的测量3、可爱又可恨的风;第三单元《神奇的指南针》共3课含1、神奇的小针2、有趣的磁铁游戏3、磁铁的妙用;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共3课含1、把盐藏起来2.水落“盐”出3.沉与浮;第五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共3课含1、生活离不开电2.电灯亮了3、小心!有电;第六单元《地球真的不动吗》共2课含1.白天与黑夜2.地球自转与昼夜变化;第七单元《漂移的大陆》共2课含1.漂移的大陆2、我也能当科学家。 五、教材的重点、难点 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六、教学进度表(每周2课时)

三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小学科学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教学对象:三年级学生 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共7课时)植物新生命的开始(1课时)种植我们的植物(1课时)我们先看到了根(1课时)种子变成了幼苗(1课时)茎越长越高(1课时)开花了,结果了(1课时)我们的大丰收(1课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7课时)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1课时)蚕的生长变化(1课时)蚕变了新模样(1课时)蛹变成了什么(1课时)蚕的生命周期(1课时)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1课时)我们的生命周期(1课时)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7课时)温度和温度计(1课时)测量水的温度(1课时)水结冰了(1课时)冰融化了(1课时)水珠从哪里来(1课时)水和水蒸气(1课时)水的三态变化(1课时) 第四单元磁铁(7课时)我们知道的磁铁(1课时)磁铁有磁性(1课时)磁铁的两极(1课时)磁极的相互作用(1课时)磁力大小会变化吗(1课时)指南针(1课时)做一个指南针(1课时) 一、课程目标 1、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生长需要适宜的条件,都有相应的器官,每个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并具有自己的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人和动物都是不断生长变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3、什么是温度,温度是可以测量的;温度与物体的热量变化有关;水有三种状态,三态之间的变化与热量有关;三态变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环运动。 4、认识磁铁的性质;磁铁的两极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变化;磁铁的用途;用途与性质是相联系的。 二、课程内容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

完整版)部编三下科学课程纲要

完整版)部编三下科学课程纲要 一、引言 该科学课程纲要是根据___颁布的《中小学课程标准》以及国 家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的。本纲要旨在 指导和规范部编三下科学课程的教学和评价,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并 提高科学素养。 二、课程目标 本科目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 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通过研究科学基础知识和探究性实践活动,学生将获得探索科学世界的兴趣并能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三、课程内容 1.科学基础知识:课程内容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和地理学等科 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学生将研究有关生命、物质、能量、地球和环 境等方面的基础概念和原理。

2.探究性实践活动:通过实验、观察、讨论和调查等活动,学 生将亲自参与科学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 能力。 3.科学思维培养:课程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如观察、 比较、分类、推理和创新等能力。学生将学会提出问题、构建假设、进行推理和实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跨学科融合:课程将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帮助学生将科学 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研究中,并发展综合素养。 四、教学方法 本科目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研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师将采用启发式教学、实验教学、问题导向研究和探究式研究等 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发展他们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五、评价方式 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发展,评价方式将包括平 时表现、实验报告、综合测试和探究性实践项目等多种方式。学生 将根据自己的研究情况和发展水平得到全面的评价和指导。

六、教材选择 教材将根据本科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进行选择。教师可以 选用符合要求的教材,也可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和开发教学资源。 七、总结 本科目的教学纲要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 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纲要的指导,选择 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并喜欢科学学习。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15篇)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15篇)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1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一、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学生整体学习科学兴趣很高,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学习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和各单元教学目标: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册教学提纲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整理 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2.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 播种凤仙花的方法:A. 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选种B. 种子埋的深度约为1厘米。C.要浇适量的水。 4.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 书本第8 页,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防止水分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去。试管中水面降低了,说明水分被根吸收了。 6. 根的作用:A.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B.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所 以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 7. 凤仙花是双子叶植物,它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胚由胚根、胚芽和子叶组成。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是提供营养,植物的长出的第一对叶子称为子叶(也就是种子里面的子叶),子叶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一样。 8. 凤仙花的子叶淡绿色,椭圆形,表面光滑、无明显叶脉。以后长出来的叶子称为真叶,真叶是凤仙花真正的叶子,椭圆行,边缘锯齿状,淡绿色,有明显的叶脉。 9. 植物叶子平展的,而且交叉生长,是为了能利用到更多的阳光。 10. 叶的作用:绿叶和茎中的叶绿体能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也是密封玻璃罩中的小老鼠没有被憋死的原因。光合作用的水大部分是由根吸收的。二氧化碳是叶吸收的。 11. 茎的作用:A.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B.运输水分和养料运输方向:从下 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 将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2. 茎的高度变化图:画点线图,先找点,再连线。凤仙花越长越高了。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通用5篇) 教学计划可以具体规定一定学校的学科设置、各门学科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以及各种活动等。为了丰富教师的生活,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篇1 一、教材分析 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大树”和“寻访小动物”等活动。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三年级下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混合”、“空气”、“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沉和浮”、“溶解”等六个单元。 混合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质混合的现象进行观察,认识有些物质混合后其中的各个成分不会发生变化,而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物质;初步建立混合物的概念;亲自动手制造混合物并学习对固体混合物进行简单分离的方法。 空气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空气作为物质的一般属性。并设计了有关认识空气的特殊性质的探究活动,最后一课时则引导学生探讨空气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植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种植凤仙花的完整过程。通过对凤仙花各个生长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学会定期观察、记录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养蚕的完整过程。通过对蚕各个生长时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过程并学会描述这个过程。

科学三年级下教学计划(优秀10篇)

科学三年级下教学计划(优秀10篇)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做教学计划头疼,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朋友们整编的科学三年级下教学计划(优秀10篇),希望对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篇一: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篇一 一、情况分析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由七个单元组成。重点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获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七个单元。其中: 第一单元《猜猜猜》共三课含 1、猜猜看 2猜对了吗 3、猜猜猜; 第二单元《风啊,你吹吧》共3课含 1、起风了 2、风的测量 3、可爱又可恨的风; 第三单元《神奇的指南针》共3课含 1、神奇的小针 2、有趣的磁铁游戏

3、磁铁的妙用; 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共3课含 1、把盐藏起来 2、水落“盐”出 3、沉与浮; 第五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共3课含 1、生活离不开电 2、电灯亮了 3、小心!有电; 第六单元《地球真的不动吗》共2课含 1、白天与黑夜 2、地球自转与昼夜变化; 第七单元《漂移的大陆》共2课含 1、漂移的大陆 2、我也能当科学家。 五、教材的重点、难点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通用12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通用12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通用12篇)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让我们对今后的工作做个计划吧。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

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可喜之处: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四、教材分析: (一)、全册内容情况: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