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成本核算法详解

计划成本核算法详解

计划成本核算法

计划成本核算法是一种用于计算制造成本、产品价格、销售目标和利润的工具。它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成本核算,准确地确定产品的成本,并帮助管理者有效地管理生产过程,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计划成本核算法可以分为直接成本法和间接成本法两种。直接成本法是指直接将生产成本分配到产品上,这些成本通常是直接与产品相关的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而间接成本法是指将生产成本间接分摊到产品上,这些成本通常是企业的运营费用和管理费用等。

在计划成本核算中,需要确定以下成本:

1. 直接材料成本:指用于制造产品的原材料成本,包括直接用于产品制造的原材料和间接用于制造产品的辅助材料。直接材料成本可以通过工厂入库和直接配送等方式进行计算。

2. 直接人工成本:指用于制造产品的直接人工成本,包括工人工资、社会保险和福利等直接与产品相关的费用。直接人工成本可以通过工人工资单和社会福利财务记录等方式进行计算。

3. 制造费用成本:指与产品制造相关的制造费用,包括设备、燃料和电力等。制造费用成本可以通过生产成本记录和设备维护记录等方式进行计算。

4. 运营费用成本:指在生产过程中和之后的销售过程中,与运营相关的间接成本。运营费用成本包括广告、销售和管理

等。运营费用成本可以通过企业财务报表和薪资记录等方式进行计算。

计划成本核算方法

计划成本核算方法分为标准成本核算和实际成本核算两种。

标准成本核算是指在实际生产前,根据先前的经验和分析,确定各项成本指标的合理范围,并设定标准成本,用于预测实际生产成本。标准成本核算可分为三步:

1. 确定标准材料和标准人工成本:根据经验和市场价格,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计划的基础上,确定标准材料和标准人工工资。

2. 确定标准制造费用:通过分析实际生产环节中的制造费用,确定标准制造费用。

3. 制定标准成本:根据上述三项指标,制定标准成本。

实际成本核算是指在生产完成后,根据实际材料消耗、人工工资和制造费用等成本来计算实际成本。实际成本核算可分为四步:

1. 记录生产成本:通过生产成本记录, 记录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如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成本等。

2. 计算生产成本:通过生产成本记录的数据,计算生产的实际成本。

3. 分摊间接成本:将生产过程中的间接成本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分摊,计算每个产品的实际成本。

4. 比较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将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差异原因,寻找提高生产过程效率的方法。

计划成本核算的价值

计划成本核算方法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

品价格和企业利润。以下是计划成本核算的价值:

1. 精确的成本控制:计划成本核算方法可以帮助企业进

行成本控制,通过比较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找到成本控制的瓶颈,使企业能够制定出更加精准的成本控制策略。

2. 加速生产流程:计划成本核算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分析

生产中的瓶颈,使企业能够更加精确地制定生产计划,加速生产流程。

3.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计划成本核算方法,企业可以更

好地控制产品质量和成本,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4. 提高利润率:通过计划成本核算方法可以降低企业的

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提高产品价格和企业利润率。

总结

计划成本核算方法是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重

要工具之一,通过合理的成本核算和分析,企业可以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提升企业利润和顾客满意度。企业应注意将计划成本核算工具与实际生产和销售中的数据分析相结合,不断完善企业的生产流程和财务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计划成本核算法详解

计划成本核算法详解 计划成本法核算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是指原材料的日常收发及结存,无论总分类核算还是明细分类核算,均按照计划成本进行的方法。 其特点是:收发凭证按材料的计划成本计价,原材料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均按计划成本登记,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月份终了,通过分配材料成本差异,将发出原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1、账户设置 (1)“原材料”科目。本科目借方、贷方及余额均按照计划成本记账。 (2)“材料采购”科目。本科目借方登记采购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月末为借方余额,表示未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 (3)“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本科目反映已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方登记入库材料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节约差异,贷方登记入库材料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期末如果是借方余额,表示库存材料的超支差异;如果是贷方余额,表示库存材料的节约差异 2、会计处理 ①购入原材料的会计处理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 ②入库: 材料成本差异若采用月末一次结转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计划成本) 月末结转入库材料成本差异:

超支差异 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材料采购 节约差异 借:材料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 若入库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或: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 ③发出材料时: 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 ④月末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时: 超支差异 借:生产成本 贷:材料成本差异 (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差异率) 节约差异 借:材料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差异率) 贷:生产成本 注意:超支差异用正数,节约差异用负数。 %100 的计划成本 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的成本差异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存货的计划成本法

存货的计划成本计价 存货的计划成本计价主要涉及存货的购入和发出两个阶段,在内容上涵盖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等具体的存货项目。以下以原材料为例,具体说明存货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时,需要设置“材料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等科目,但不需设置\“在途物资\”科目。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需掌握五笔核心分录、成本差异的分配、发票账单与材料到达企业是否同步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五笔核心分录 1.采购材料采购材料时,按材料的实际成本借记“材料采购”科目,按应予抵扣的进项税额借记“应交税金”科目;按不同的结算方式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即: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额) 贷:银行存款等 2. 材料入库:材料入库时,按材料的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材料采购”科目。即: 借:原材料 贷:材料采购 3.结转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 结转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时,按入库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额,借记“材料采购”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按入库材料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额,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贷记“材料采购”科目。即: 借:材料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 或者相反。

4.发出材料:发出材料时,根据材料的具体用途和领用部门,按材料的计划成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即: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等 贷:原材料 5.结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 结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时,按照发出原材料计划成本计算分摊的成本差异额,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即: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等 贷:材料成本差异 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

计划成本法

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而对于材料收发业务较多且计划成本资料较为健全、准确的企业,一般都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收发核算。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的特点是:收发凭证按材料的计划成本计价,原材料的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均按计划成本登记。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月份终了,将发出的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与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成本。 其具体帐务处理可分为以下四方面: 1、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未验收入库:此种情况下只需按发票帐单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不必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即: 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预付账款等 在小规模纳税人下的增值税计入物资采购成本,以下同。 2、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已验收入库:此种情况下既要按发票帐单上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同时又要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预付账款等 同时作入库处理: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物资采购(计划成本) 月底结转材料成本差异,节约情况下: 借:物资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 如为超支则作相反分录。 或:入库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借或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记借方,节约记入贷方) 贷: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3、货款金额到月末不确定,月末按计划成本估价入帐,下月初用红字冲减。此种方法,以计划成本作原材料入库处理,但不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应付帐款(计划成本) 下月初用红字冲减,待发票帐单到达后再作购入处理。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在计算出差异率后,用各车间、部门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与成本差异率相乘,求出各种产品和各车间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以实际成本等于计划成本加材料成本差异为依据,将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计划成本核算法详解

计划成本核算法详解 计划成本核算法 计划成本核算法是一种用于计算制造成本、产品价格、销售目标和利润的工具。它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成本核算,准确地确定产品的成本,并帮助管理者有效地管理生产过程,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计划成本核算法可以分为直接成本法和间接成本法两种。直接成本法是指直接将生产成本分配到产品上,这些成本通常是直接与产品相关的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而间接成本法是指将生产成本间接分摊到产品上,这些成本通常是企业的运营费用和管理费用等。 在计划成本核算中,需要确定以下成本: 1. 直接材料成本:指用于制造产品的原材料成本,包括直接用于产品制造的原材料和间接用于制造产品的辅助材料。直接材料成本可以通过工厂入库和直接配送等方式进行计算。 2. 直接人工成本:指用于制造产品的直接人工成本,包括工人工资、社会保险和福利等直接与产品相关的费用。直接人工成本可以通过工人工资单和社会福利财务记录等方式进行计算。 3. 制造费用成本:指与产品制造相关的制造费用,包括设备、燃料和电力等。制造费用成本可以通过生产成本记录和设备维护记录等方式进行计算。 4. 运营费用成本:指在生产过程中和之后的销售过程中,与运营相关的间接成本。运营费用成本包括广告、销售和管理

等。运营费用成本可以通过企业财务报表和薪资记录等方式进行计算。 计划成本核算方法 计划成本核算方法分为标准成本核算和实际成本核算两种。 标准成本核算是指在实际生产前,根据先前的经验和分析,确定各项成本指标的合理范围,并设定标准成本,用于预测实际生产成本。标准成本核算可分为三步: 1. 确定标准材料和标准人工成本:根据经验和市场价格,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计划的基础上,确定标准材料和标准人工工资。 2. 确定标准制造费用:通过分析实际生产环节中的制造费用,确定标准制造费用。 3. 制定标准成本:根据上述三项指标,制定标准成本。 实际成本核算是指在生产完成后,根据实际材料消耗、人工工资和制造费用等成本来计算实际成本。实际成本核算可分为四步: 1. 记录生产成本:通过生产成本记录, 记录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如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成本等。 2. 计算生产成本:通过生产成本记录的数据,计算生产的实际成本。 3. 分摊间接成本:将生产过程中的间接成本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分摊,计算每个产品的实际成本。 4. 比较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将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差异原因,寻找提高生产过程效率的方法。 计划成本核算的价值

计划成本法的核算步骤

计划成本法的核算步骤 概述: 计划成本法是一种用于企业预测和核算成本的方法。它通过制定详细的计划和预测,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控制和管理成本,实现企业的盈利目标。本文将介绍计划成本法的核算步骤。 一、确定计划期间: 在进行计划成本核算前,首先需要确定计划期间,即核算成本的时间范围。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可以选择年度、季度、月度等不同的计划期间。 二、制定成本计划: 在确定计划期间后,接下来需要制定成本计划。成本计划是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预测销售量等因素,对各项成本进行预测和安排。常见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 三、分析成本要素: 成本要素是指构成成本的各项要素,如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在计划成本核算中,需要对各项成本要素进行详细分析和核算。通过对成本要素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掌握成本的构成和变动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成本控制措施。

四、制定成本预算: 成本预算是根据成本计划和成本要素分析的结果,制定具体的成本指标和预算数额。成本预算可以分为总预算和部门预算,总预算是对整个企业的成本进行预算,部门预算是对各个部门的成本进行预算。 五、实施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指根据成本计划和成本预算,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核算和比较。通过成本核算,可以了解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 六、分析成本差异: 成本差异是指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通过对成本差异的分析,可以了解成本差异的原因和影响,进一步优化成本控制和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七、制定成本控制措施: 根据成本差异的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例如,对于成本超支的情况,可以采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措施;对于成本偏低的情况,可以采取合理定价、提高产品质量等措施。 八、监控和评估成本控制效果: 在实施成本控制措施后,需要对成本控制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估。通过与成本预算的比较,可以了解成本控制效果的好坏,并根据评估

计划成本法核算

计划成本法核算 计划成本法是指从材料的收发凭证到明细账、总账上都以计划成本加以计量。 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单独通过专设的“材料成本差异”组织核算,在会计期末,采用一定的方法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和期末结存的存货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1.先制定各种存货的计划成本目录; 2.收到存货时,按照计划单价计算出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并按照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作为“材料成本差异”分类登记; 涉及的公式: (1)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计划单价×实际入库的数量 (2)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 材料成本差异额=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0,超支差异<0, 节约差异 3.平时领用存货都按照计划成本计算,月终再分摊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涉及的公式: 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的数量×计划单价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额 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额=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率=差异额/计划成本=(期初存货的差异额+本期收入存货的差异额)/(期初存货的计划成本+本期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注意:超支差异额用正数,节约差异额用负数表示) 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额 =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例1.教材210页例10-4,某企业2007年5月初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0000元,本月收入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000元,本月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为80000元,原材料成本差异的月初数为1000元(超支),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为2000元(超支)。材料成本差异率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为多少? 【解析】 材料成本差异率=【(1000+2000)÷(50000+100000)】×100%=2%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80000×2%=1600元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80000+1600=81600元 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50000+100000-80000)+(50000+100000-80000)×2% =71400元 [应用举例] 例2.某企业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30000元,成本差异为超支200元;本月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为70000元,成本差异为节约700元。当月生产车间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60000元。当月生产车间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为( )元。 A.-300 B.300 C.-540 D.540 [答案]A [解析]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

计划成本法的核算

计划成本法的核算 计划成本法是初级会计实务中的内容,比较基础,但很多学友可能印象已经不是很深了,这里再给大家总结一下,可以很容易地记牢它,我就不再举具体的例子了。 企业在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材料时,购入材料时按实际成本计入“材料采购”科目: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 验收入库后按计划成本计入“原材料”,两者的差额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中核算: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或)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 发出材料时结转发出材料的节约成本差异时: 借: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贷: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发出材料时结转发出材料的超支成本差异时: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这里和实际成本法来对比一下,商业企业和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存货的工业企业,购入但尚未入库的材料时: 借:在途物资(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 验收入库时: 借:原材料(实际成本) 贷:在途物资(实际成本) 由此可以得出,“材料采购”和“在途物资”核算的内容是相同的,都是企业购入材料的实际成本,只是分别在不同的核算方法下使用而已。

【识记要点】 ①“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登记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口诀:借超贷节) ②“材料采购”科目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在途物资”科目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或进价)进行材料、商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 --------------------------------------------------------------------------------

计划成本核算法详解3篇

计划成本核算法详解 第一篇:存货盘点计划的重要性与准备工作 存货盘点是企业每年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存货状况,对比实际库存与账面库存的差异,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财务管理的精度和准确性。因此,编制一份详细的存货盘点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有关存货盘点计划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各部门的盘点任务和数量 存货种类繁多,因此首先需要明确每个部门的盘点范围和数量,同时要确定盘点所使用的工具和方法,以确保盘点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2.制定盘点计划的时间表和流程 盘点计划需要制定时间表和流程,以便在盘点期间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时间表中应明确每个部门的盘点时间和范围,以及盘点报告的提交时间等。 3.确定盘点时使用的工具和设备 盘点时需要使用一些专业的设备和工具,比如计量器具、尺子、电子秤、电脑等。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可以选择专业的盘点软件,这将大大提高盘点的效率和精度。 4.安排好工作人员的任务 盘点计划不仅需要明确盘点任务,还需要安排好工作人员的任务。需要设立责任人和组织考勤,确保盘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5.制定保密措施

盘点过程中要保护企业相关信息的机密性,避免在盘点 过程中泄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需要制定严密的保密措施,确保盘点过程中信息的保密性。 总之,一份详细的存货盘点计划将有助于企业在盘点过 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出现漏项或误差等问题,从而提高财务管理的精度和准确性。 第二篇:存货盘点计划的执行过程及注意事项 存货盘点计划的执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盘点前的准备工作 在执行盘点计划之前,需要对之前制定好的计划进行检 查和确认,检查盘点工具和设备是否齐全,确定考勤和保密措施。 2.实物盘点 实物盘点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在执行盘点计划的过程中,应按照既定的计划分别对不同的盘点对象进行实物盘点。在实物盘点过程中,需要准确地记录每一个物品的名称、数量、规格、单位、单价等信息,以便后续进行核对。 3.账面核实 在实物盘点完成之后,需要进行账面核实。核实的对象 包括实物盘点记录与财务系统中的账户记录是否一致、客户订单是否有被遗漏或者重复等。 4.异常情况的处理 在盘点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比如丢失、 盗窃或者不良品的情况。对于这些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处理,注明盘点日期和处理方法,以确保整个盘点过程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总之,执行盘点计划需要在精心组织和严格执行的前提

计划成本核算

计划成本核算 计划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对计划的活动和项目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它通过对计划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进行分析和控制,帮助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决策结果,并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实施。本文将从定义、重要性、核算方法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定义 计划成本核算是指根据预算和计划,对企业的各项活动、项目和任务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以达到控制成本、优化使用资源的目的。计划成本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有助于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化。 2. 重要性 计划成本核算对企业的发展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计划成本核算可以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各项活动和项目的成本情况,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其次,计划成本核算可以及时发现活动和项目中存在的成本问题,帮助企业及时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三,计划成本核算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预算和计划,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实施。最后,计划成本核算可以提供决策者对成本的预测和控制能力,帮助企业提高利润水平。 3. 核算方法 计划成本核算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常用的核算方法包括标准成本法、直接成本法和间接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是以设定的标准成本为基准,通过与实际成

本的比较来核算成本差异。这种方法适用于成本结构相对稳定、成本变动幅度较小的企业。直接成本法是将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分开核算,便于管理。间接成本法是将所有成本进行分类归集,再进行核算。 4. 实施步骤 实施计划成本核算需要遵循以下步骤:确定核算对象和 核算范围,明确计划成本核算的目的和指标,制定核算方法和流程,收集相关数据,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制定成本控制措施并落实,定期评估和调整。 第一步是确定核算对象和核算范围,即明确需要核算的 活动、项目和任务。第二步是明确计划成本核算的目的和指标,即明确核算的具体目标和达到的效果。第三步是制定核算方法和流程,包括选择合适的核算方法和确定核算的具体流程和步骤。第四步是收集相关数据,包括成本和活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第五步是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并生成相应的报告。第六步是制定成本控制措施并落实,根据成本核算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并落实到位。第七步是定期评估和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成本核算进行评估和调整,以保证核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总结一下,计划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决策结果,并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实施。实施计划成本核算需要明确核算对象和核算范围、确定核算目的和指标、制定核算方法和流程、收集相关数据、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制定成本控制措施并落实,并定期评估和调整。通过合理的计划成本核算,企业可以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存货按计划成本核算

企业的存货按计划成本核算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存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产项目,对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存货按照不同的核算方法可以分为多种方式,其中按计划成本核算是一种常见的方式。本文将从存货按计划成本核算的定义、核算方法、优缺点以及应用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存货按计划成本核算是指企业根据事先确定的计划成本来核算存货的成本和盈亏情况。计划成本是在一定的生产和经营条件下,根据过去的经验和未来的预测确定的,它是在一定的生产和经营条件下,根据过去的经验和未来的预测确定的。计划成本核算的基本思想是在计划期间内,企业按照计划成本核算存货,以便掌握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偏差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其次,存货按计划成本核算的方法主要包括计划成本核算和实际成本核算两种方式。计划成本核算是指企业在生产计划阶段,根据预先确定的计划成本,核算存货的成本和盈亏情况。实际成本核算是指企业在生产实际发生后,根据实际发生的成本,核算存货的成本和盈亏情况。两种核算方法各有优缺点,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核算方法。 存货按计划成本核算的优点是可以提前确定成本,有利于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盈利预测。同时,还可以及时发现成本偏差,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经营计划。然而,存货按计划成本核算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计划成本往往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和未来的预测确定的,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导致盈亏情况的不准确。 最后,企业在应用存货按计划成本核算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要合理确定计划成本,充分考虑生产和经营条件的变化,确保计划成本的准确性。其次,要及时掌握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偏差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最后,要不断完善核算方法,提高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成本核算方法计算公式

成本核算方法计算公式 成本核算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正确的成本核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成本核算方法及其计算公式。 1. 总成本核算方法。 总成本核算方法是指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所有成本加以核算,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总成本核算方法的计算公式为: 总成本 = 直接成本 + 间接成本。 其中,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归属于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如原材料、直接人工等;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归属于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如生产设备折旧、间接人工等。 2. 计划成本核算方法。 计划成本核算方法是指根据企业的生产计划和预算制定成本核算,以便对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和控制。计划成本核算方法的计算公式为: 计划成本 = 计划直接成本 + 计划间接成本。 企业在制定计划成本时,需要考虑生产能力、市场需求、成本控制等因素,以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是指根据企业的生产标准和成本标准进行成本核算,以便对实际成本进行评估和控制。标准成本核算方法的计算公式为: 标准成本 = 标准直接成本 + 标准间接成本。

企业在制定标准成本时,需要考虑生产工艺、成本结构、市场竞争等因素,以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4. 差别成本核算方法。 差别成本核算方法是指对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和核算,以便找出成本控制的重点和改进的方向。差别成本核算方法的计算公式为:差别成本 = 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企业在进行差别成本核算时,需要重点关注差异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成本控制和改进,以提高经营效益和竞争力。 总之,成本核算方法及其计算公式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并不断完善和优化成本核算体系,以提高经营效益和持续发展。

会计经验:计划成本法的分析

计划成本法的分析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同时计划成本法下存货的总分类和明细分类核算均按计划成本计价。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如果企业的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品种繁多的,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别核算其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的,也可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 采用计划成本法应该考虑的问题采用计划成本法,其首要问题是制定好一个合理的计划成本,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构成内容相一致 为保持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可比性,以考核财务部门业绩,要求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口径一致,包括买价、运杂费和相关的税金等。 2、计划成本应尽可能接近实际 虽然计划成本的高低可通过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成本,对发生和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并无影响,但如果计划成本脱离实际成本太多,则无法随时通过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考核采购部门的成果。所以在制定计划成本时,应尽可能使计划成本接近实际成本。可由企业的采购部门联合财会等有关部门参照同类存货

以往实际成本,并根据物价涨幅等相关因素共同研究制定。当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发生重大差异时,应作调整。 计划成本法分析 在计划成本法下,材料明细账可以只记录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数量,将数量乘以计划单位成本,随时求得材料收、发、存的金额,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计算和调整发出和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简便易行。 计划成本法虽然强调的是计划下的成本,但它仍是适时地关注实际成本,与实际成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取得存货时,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相对比得出存货的材料成本差异,表面上看只是一个简单的计算过程,其实质是控制和决策过程。在现今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浪潮中,企业面临的外界环境越来越复杂,影响企业决策的因素越来越多,并且这些因素的稳定性越来越差。那么企业可以将各种变化融入到计划成本中去,年度末结合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制定新的更接近于实际的计划成本。而不必为在各种计价方法中做出选择而绞尽脑汁。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天道酬勤嘛!

存货的计划成本法.

存货的计划成本法 存货的简化核算方法 、计划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登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月末再通过对存货成本差异的分摊,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和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进行反映的一

种核算方法

(一)计划成本法下取得存货的核算 1.材料的核算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时, 应设置“原材料”、 “材料釆购”和“材料成本差异”三个主要账户。(1)购进存货时按实际成本借:材料釆购 应交税费 贷:银行存款 (2)验收入库按计划成本 借:原材料、周转材料等贷:材料采购 (3)已购进并验收入库存货按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 的超支差额 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材料采购 (4)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节约差额 借:材料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 (5)月末,未收到发票账单的存货按计划成本暂估入账,月初冲回,收到发票时正常作账借:原材料贷:应付账款

【例】甲企业向乙企业采购A材料40 000千克。3月4日,银行转来托收凭证,金额为97 600元,内附专用发票一张,开列A材料40 000千克,每千克2元,货款计80 000元;增值税额13 600元; 运杂费凭证一张,金额4 000元。 借:材料采购一A材料 4 000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额)13 600贷:银行存款97 600 3月10日,仓库转来收料单,40000千克A材料已验收入库,其计划单价为2.2元/千克,予以转账。 借:原材料88 000 贷:材料釆购88 000 同时,结转釆购A材料成本差异。借:材料采购4

计划成本法

一,计划成本法 1,对所有原料品种自制计划单价(计划单价不能超过实际价的10%)。 2,财务通过“材料采购”科目并在月底通过“材料成本差异”计算成本。 3,适合企业的车间核算或车间部门考核及二级核算。 二,实际成本法 1,仓库入库材料按实际价入库。 2,财务按“先进先出”、“后进先出”、“加权平均”法计算成本。 3,适合流通领域。 三,区别 1,公司的大小及性质决定。 2,材料的品种的多少,成本的核算方法决定。 3,领导的决策能力来决定 实际成本法: 购入材料时按实际成本,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

款 领用及销售时时:借:成本、费用、在建工程、其他业务成本等相关科目 贷:原材料 计划成本法: 购入时按实际成本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按计划成本入库时(转本月材料按计划价入库): 借:原材料计划价 贷:材料采购计划价

领用时: 借:成本、费用、在建工程、其他业务成本等相关科目 贷:原材料计划价 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借方为超支差,即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材料成本差异贷方为节约差,材料成本差异为借方余额,上述分录中此科目为贷方蓝字,如材料成本差异为贷方余额,则上述分录中此科目为贷方线红字。 如是在建工程领料,月末要包括差异在内,计算进项税额转出。 转本月材料暂估入库 借:原材料(不含增值税的暂估,蓝字) 贷:应付账款-应付原材料-暂估

这种情况是在发票没到,但材料已到的情况,发票是与往来和费用相关的,发票没来,不可以挂真实往来账,发票没到,材料入库只能暂估。企业一般没有领用出的材料并且发票没来的,很多都不暂估,很多企业实务上暂估材料的都是发票没到,但已入成本、费用的材料,也就是说已经领用的,我们这里的税局视同暂估的材料全部领用出库,是不可以税前列支的,所以在年底调整所得税时要做为纳税调整增加项。 冲上月材料暂估入库 与上个分录相同,只是红字,次月要冲回,但实际中材料的位置没有移动,所以叫假退库。 还有一点,就是计划成本法下, 暂估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应付原材料-暂估

第三章 计划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 存货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日常核算,要求存货的收入和发出凭证、明细分类账、总分类账全部按实际成本计价,这对于存货品种、规格、数量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来说,工作量大,核算成本较高,也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为了简化存货的日常核算手续,并有利于考核部门采购部门的工作业绩,企业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法对存货的收入、发出及结存进行日常核算。计划成本法在我国的制造企业中应用得比较广泛。 计划成本法,是指存货的日常收入、发出和结存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并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登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月末,再通过对存货成本差异的分摊,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和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进行反映的一种核算方法。 (一)计划成本法的程序 1.制定存货的计划成本目录,规定存货的分类,各类存货的名称、规格、编号、计量单位和单位计划成本。 2.设置“材料采购” 科目。“材料采购” 科目的借方登记购入存货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购入存货的计划成本,并将计算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转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分类登记。 3.设置“原材料”科目。该账户反映库存材料收、发、存的情况,其特点是无论借方、贷方还是余额,所反映的都是计划成本。 4.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登记存货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取得存货并形成差异时,实际成本高于计划成本的超支差异,在该科目的借方登记,实际成本低于计划成本的节约差异,在该科目的贷方登记。发出存货并分摊差异时,超支差异从该科目的贷方用蓝字转出,节约差异从该科目的贷方用红字转出。 5.月末对材料成本差异进行分摊 存货的日常收入与发出均按计划成本计价,月末通过存货成本差异的分摊,将本月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和月末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二)存货的取得及成本差异的形成 企业取得存货时,按确定的实际采购成本,借记“材料采购”科目,按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已支付或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科目。 当存货验收入库时,按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等科目,贷记“材料采购”科

计划成本核算

什么是计划成本核算 计划成本核算是指按照计划成本核算存货的制度,是我国工业企业普遍采用的存货核算制度。在计划成本核算方法下,需要设置“存货采购”和“存货成本差异”两个账户。成本差异是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实际成本超过计划成本为超支,反之为节约。存货成本差异形成于存货取得过程之中,就随着存货的发出而转销,即按照差异率将存货成本差异分配到有关成本项目中。 计划成本核算的程序 以原材料为例说明计划成本的核算程序。在计划成本法下,应设“物资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两个科目。材料成本差异有入库时的“转入差异”和出库时的“领料应分摊差异”两种(个人的理解,表达不一定精确)。公式如下: 入库时的材料成本差异 = 物资采购-原材料 = 材料的购买价格(一般纳税人不含税)- 已定的材料的单位计划成本*材料采购数量 (1)在购入原材料时,发票账单已到,物资未到,企业按采购价格支付材料款及税金,在“物资采购”账户的借方按实际成本计价(税金另计),账务处理为: 借:物资采购(价款)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银行存款 或应付账款,应付票据,托收承付等科目 (2)当材料已到,企业验收入库时,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记入“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做如下分录: 借:原材料(单位计划成本*采购数量)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用蓝笔 贷:物资采购 或者分录为: 借:原材料(单位计划成本*采购数量) 贷:物资采购

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用红笔 (3)(按计划)成本结转材料成本,在企业领料以后,月末做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和转出, 领料应摊销的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的材料成本差异+本月购进的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的计划成本+本月购进的计划成本) 领料应摊销的成本差异=领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借:基本生产成本 或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委托加工物资其他业务支出 贷:材料成本差异(红字或蓝字) (4)会计期间结束时,将材料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计划成本核算的优势 计划成本核算之所以在我国工业企业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能够简化日常会计核算,各种存货只有一个单位成本,平时只须登记存货的数量,不存在先进先出、后进先出等复杂的存货计价程序。而且,计划成本核算还有利于考核采购部门的工作业绩,加强存货管理,促进降低破除,减少存货核算的误差。计划成本核算的困难在于如何制定有效的合乎企业实际情况的计划成本,如果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相关很大,计划成本核算就会失去意义。在正常情况下,如果存货成本差异率持续(如两年内)超过5%,就应当调整计划成本。

【财税探究】案例解析成本核算的八种方法!

【财税探究】案例解析成本核算的八种方法! 品税阁 4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最大的区别就是工业企业会有一个成本核算的过程。如果你想做好工业企业的会计,那么成本核算这一部分必不可少。 成本核算的意义: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促进成本责任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企业活力。 01 移动加权平均法 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 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 举例:在第一次发出时,期初是300件,2万。8日购入200,2.2万,到10日发出时,共计500,4.2万。则加权平均单价为4.2万除以500件等于 84元。 所以10日发出的成本为400*84=33600元。 10日余额为100件,8400元。从10日到28日第二次发出作为一个“月”来计算。

期初就是10日的余额100件,8400元,入库为20日购入300件,2.3万,合计为400件,3.14万。则加权平均单价为3.14/400=78.5元。 所以,28日发出成本为200*78.5=15700元。 28日余额为200件,15700元,28日到31日为一个“月”计算,没有发出。所以,31日余额为400件,金额为15700+25000=40700元 总计,全月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为:33600+15700=49300元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02 全月平均法 全月平均法(Weighted-average System)是以本月的期初数量和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取出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期初的进货成本,计算出本月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基础算出本月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库存实际成本。主要适用于生产企业的产成品、半成品的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 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举例:如果原有材料单价5元,数量5个,一次购入原材料实际单价6元,数量6元,那么当发出原材料时,我们算发出成本的单价则为:(5*6+5*6)/(5+6)=5.45元/个 在全月平均法下,采用全月平均法使得本期销货成本介于早期购货成本与当期购货成本之间。这种方法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不易被操纵,因而被广泛采用。 全月平均法作为一种平均价格法,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价格波动趋势的影响;存货计价工作可以分散在月内进行。缺点: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与现行成本相比毕竟物价是随行就市的,有比较大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