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重点

高等教育学重点
高等教育学重点

高等教育学重点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教学重点(后面的数字是教材页码序号)

使用教材:胡弼成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印刷

《高等教育学》教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高等教育成型阶段: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末期,资产阶级革命初期,高等教育建立在新兴起的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围绕专业学科、课程组织教育过程,成为“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P4)

●高等教育完善阶段:从单一走向多样,职能不断充实。其代表是19世纪初的德国柏林大学(把科学研究职能引进大学)和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明确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P5)

●扩张中的高等教育:七大特征和发展趋势—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身化和多元化。(P6-12)

●高等教育学的性质:是教育科学体系分支的应用性学科。其任务是应用教育学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认识和解决高等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并开展自身领域的教育理论研究。(P16)

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

●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发挥人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使个体社会化/引导完备人性的构建和发展。(P34-35)

●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高等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属性(主要表现在其与国家政治的关系上),又具有生产力属性(表现在其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上)(P40)

●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高等专门性/教育对象的身心成熟性/教育劳动的复杂精神性。(P41-42)

●高等教育的个人本位价值观:高等教育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发展和个性完善;其职责在于知识的传递而非创新;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通识教育。(P46-48)

●高等教育的社会本位价值观:高等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P49)

●大学走进社会的中心:农业经济时代大学游离于经济社会之外;工业经济时代大学处于经济社会边缘;知识经济时代大学走进经济社会的中心,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人才库”、“知识库”和“思想库”,而且是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的“孵化器”。(p51~53)

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

●教育方针:国家或政党根据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针、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其内涵主要包括教育性质任务(为谁培养人)、教育目的(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怎样培养人)三方面的内容。其特点是:①阶级性(政治性)②历史性(阶段性)③时代性④相对稳定性。(P64)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P66)

●教育目的的概念、作用和依据:教育目的是对教育对象培养质量规格的总的期望或规定(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在层次上有国家教育目的(反映在教育方针中)、各级各类教育目的(反映在高等学校专业

培养目标上)、教育过程的具体发展目标(反映在教育过程一系列的评价指标中)。(P67)

教育目的的作用:控制教育对象发展方向/指导教育过程/激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P68)

制定教育目标的依据:社会需求/个体需要/现实需要和未来需要的统一。(P68-70)

●与价值取向相关的几种高等教育目的(P71-72)

自由教育目的:以自由发展人的理性为目的,培养有能力有教养的人。

职业教育目的:以养成学生职业属性为目的,培养职业岗位的“工具人”。

普通教育目的:以培养人的独特品格和生活能力为核心,为学生提供完满生活所需要的价值观念、态度、知识和技能。generaleducation强调教育目的上理性和一般素质培养,赋予专业教育以人文性质。

●我国的高等教育目的: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P73-75)

●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素质教育是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和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认知与意向等全面和谐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和文明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为其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素质教育主要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P78)

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包括面向全体学生、全程培养学生和全方位发展学生三个组成部分。(P80-82)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两种人才培养模式:(P82-83)

通才教育是以发展人的理性为终极目的的非专业性教育,又称为通识教育。其强调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强调知识的广博性、包容性和理论的基础性。专才教育是培养某领域需要的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是以职业训练为目的的高等教育。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倡“通专结合”,将人文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高等学校对自己培养人才质量规格的目标要求,具体反映在高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上。

培养目标的制定依据教育方针/学校定位/学校类型特点。还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时作出适应性的调整。(P84-86)

●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三者的区别与联系:(P64)

教育方针是最高层次的教育政策,属政治性概念;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教育基本理论范畴,属学术性概念。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前提和核心内容,又是高校培养目标制定的学术依据;高等学校及其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并体现高等教育目的的要求。

第四章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

●高等教育结构:是高等教育系统各构成要素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有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之分。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主要包括:层次(水平)结构、科类(学科)结构、形式(类型)结构、能级结构、地

区(分布)结构和管理(体制)结构等。高等教育的微观结构包括高校内部的各种构成状况(层次、专业、课程、教材、人员队伍等)。(P92-93)

●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和创造。高等教育基本功能具有三个显着特点:①稳定性(是高等教育存在的根本理由)②潜在性(对社会具有潜在影响,当其承担社会职责并完成社会任务时,高等教育就显现其社会价值)③表现形式多样性(从单一职能到多种职能)。(P95-97)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策略:①层次结构调整—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②科类专业结构调整—科类与产业结构一致;推进学科专业综合化。③形式结构调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多样性高等教育投资结构。④地区结构调整—加强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P107-112)

●高等学校的职能体系:三大职能+职能拓展

①“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根本职能;②“发展科学”是大学的重要职能;

③“社会服务”是大学的教育、科研职能向社会的延伸;④拓展职能(引导社会发展/创新产业/国际交流与作用)。(P115-117)

第五章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

●人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的内涵包括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完整的主体性涵盖道德主体性、认知主体性、审美主体性和实践主体性4个方面。(P120)

●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阶段性:高等学校的教育过程是培养大学生完整主体性高度发展的教育活动。按照大学生生理与心理成熟的程序,其主体性发展分3个阶段:①低年级阶段:其学习主要以接受性学习为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塑造完美人格是其主导活动。故主要发展其认知主体性、道德主体性和审美主体性。②中年级阶段:经历从接受性学习向发展性学习的转变、从潜在的实践主体向现实的主体的转变。故主要发展其道德主体性和实践主体性。③高年级阶段:主体性地位突出,以发展性学习为主,并逐渐成为现实实践活动的主体。故高年级大学生主要发展其实践主体性。(P120-122)

●高校教师的基本任务:①促进大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高级专门人才;②传递科学文化,发展创造科学文化;③开展社会服务活动;

④促进人类社会发展。(P123)

●高校教师的素质要求:①文化素质(专业知识/科学基础/教育智慧);②心理素质(情感品质/意志品质/个性品质);③道德素质(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学而不厌/团结协作);④能力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P124-128)

●高校教师的角色特征:①大学生增长知识和完满心灵的导师;②大学生热爱学习和终身发展的楷模;③人类文化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者。(P129)

●教育主体的“一体两面”性质: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程为主要背景的交流过程,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但在教育活动中教育主体只有一个,就是由教师和学生相互关联的合二为一的主体—关联主体

(或合作主体、协同主体)。教和学是一个过程的两个侧面,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面的统一。(P134)

●调动“一体两面”的积极性是确保教育质量的前提:

“教育质量”包括教育工作质量(以教师教学水平质量为核心)和学生发展质量(学生主体性发展达到教育目的要求的程度)两个方面。教师的学术研究要不断接近本学科的最前沿,并以一流的水平进行教学,并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学生是知识的真正构建者,是教育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只有当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积极钻研、独立思考时,真正的学习过程才能形成。(P135-137)

●创设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民主与平等/交流与理解/自由与宽容。(P138-140)

第六章高等学校教学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专业是知识的专门化领域,是培养人才的基本教育实体。专业的形成主要依据学科的分类。影响专业设置的因素主要有:①学科门类的划分;②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③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专业设置须遵循以下原则:1、超前性原则(预测最近的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2、灵活性原则(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多层次多规格的需要灵活开设专业);3、可行性原则(有长期而稳定的人才需求,毕业后有出路/学校必须具备该专业的办学条件);4、结构优化原则(专业合理科学);5、宽口径原则(拓宽专业口径、增加毕业生的社会工作适应性);6、发展特色原则(专业要走特色发展之路。)(P144-147)

●高等学校课程的特点和课程建设

高校课程的特点:①更深刻、及时地反映国家教育信息和时代特征;②在课程内容更新过程中,反映当代科学文化知识发展的前沿;③专业性教育在学生身心和智能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P147-148)

高校课程建设的内容:①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②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③加强课程教学管理。(P282-283)

●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根据专业目标制定的指导本专业教学活动的规范文件。由于其主要规定教学科目和范围,故属于教学内容的总的规定。

修订教学计划的重点:①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各专业教学计划中;

②课程优化重组和教学内容的整合;③解决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问题;④给学生个性发展、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出时间和空间。(P149-150)

●教学大纲的编制原则:教学大纲是教学计划中开列课程的教学内容纲要及具体教学要求。教学大纲是教师进行教学、监督评价课程教学质量的依据,又是对学生成绩考核命题的依据。编制教学大纲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是:①应符合教学计划的规定,体现培养目标要求;②符合本课程在教学计划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与相关学科课程相衔接,避免不必要重复);③应体现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内容科学准确、寓含思想教育、理论联系实践);④应有严密系统的内容体系,并受认识规律的制约;⑤应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符合,并贯彻“少而精”的原则;⑥表述精炼明确,增强可读性和可执行性。(P150-151)

●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高校教学内容具有专业性强、系统性强、理论性强、应用性强和知识更新快的显着特点。故教学内容选择和组织应遵循下列原则:①适时性原则(跟上时代科学发展的步伐);②完整性原则(保证基本原理、原则、知识点在逻辑上的内在完整性);③发展学生个性原则(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④宽口径原则(拓宽知识面);⑤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原则(教学内容改革对教师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P152-153)

●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的特点

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系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并逐渐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P154)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高校教学过程是学校教学向社会实践转化的中间过渡阶段,具有如下特点:①专业程度逐步提高;②大学生的主体性逐步增强;③教学过程引入科学研究;④教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加,实践环节显得特别重要。(P155)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规律:①教学相长规律(教与学的关系);

②教学科研互动规律(教学、科研彼此促进);③发展性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④教学的教育性规律(传授科学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寓德育于科学教育之中)。(P156-158)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体系:①科学态度与人本精神相统一(现代教学原则体系的总原则);②师生能动合作与相互制约有机统一(规范教学活动主体);③教学内容稳定与适时更新(规范教学内容建设);

④按照便利有效的原则选用教学条件(引导教学手段现代化改革);⑤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认识论在教学途径、过程和方法中的运用);⑥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在课堂教学为主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条件和方式,引导教学形式方法改革);⑦全面质量管理与突出关键环节相结合(引导教学过程管理改革)。(P160-162)

●高校教学方法的特殊性:①由注重“如何教”转向教会学生“如何学”(教是为了“不教”);②具有很强的探索性(选择探索研讨性的教学法);③具有强的专业针对性(紧密联系专业实践,并在专业前沿跟踪科学技术发展。)(P163)

●高等学校教学方法:重点掌握“问题教学法”和“学导式教学法”。(P165/167)

●高等学校的教学评价:(P185)

按评价对象分:学校教学工作评价/专业质量评价/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按评价主体分:政府评价/中介评价/自我评价

按时间和作用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教学评价的作用:教学评价是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宏观指导与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高等学校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其作用具体体现在①管理作用(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②导向作用(评价指标要求引导教学工作的方向、建设和要求);③鉴定作用(对教育活动进行优劣甄别与分等);④激励作用(评价结果的比较,有利于形成竞争环境);⑤改进作用(评价过程和评价之后,不断整改,使教育工作不断趋于完善)。(P186-187)

●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策略:①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人格平等意识;②依法治教,促进教学规范化;③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④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⑤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⑥改革教学管理。(P196-198)

第七章高等学校科学研究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意义:①是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②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③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④是高校自主筹措资金的重要渠道;⑤对于高校外部来说,高校科研可提高国家科技水平、解决学术难题和更好地履行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P201-202)

●高校科研课题申报须注意的两个环节:①选题(掌握申报范围、条件、要求,按《项目指南》框架确定项目/文献检索了解本领域研究现状/实事求是评估自身的研究能力与条件);②项目设计(构思项目名称/确定项目组成员和选择合作单位/提供项目的研究基础/明确说明立项依据/说明研究内容、方法和手段,提出拟实施的技术路线流程/提出专家推荐意见与领导部门意见)。(P206-208)

●高等学校开展科研应遵循的原则:①教学科研互促;②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③以应用、开发研究支撑基础研究;④遵照《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⑤多层次、多模式相结合。(P209-211)

●高等学校科研的一般流程:科研准备(选题、调查、申报)—科学实验(实验设计、实验过程、理论概括、检查与完善)—成果形成

(结题、成果鉴定、成果登记与申请专利、申报奖励)—推广应用。(P211)

●高等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①多学科研究法;②文献研究法;③案例分析法;④反思批判法;⑤体悟总结法。(P212-213)

第八章高等学校社会服务

●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意义:①社会服务就是为国家、为人民服务,是对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坚持。②增强高校教学、科研的适应性和前瞻性,是了解社会需要、洞察社会发展趋势的途径和窗口。③在社会服务同时,社会反过来会对高校充分关注并提供支持,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学、科研条件,使学校发展走入良性循环轨道。(P219)

●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内容:①教学服务(正规与非正规的教学服务/实用性技术培训);②科研服务(科技开发/科技成果转让与推广应用/科技咨询服务/直接输送科技人才);③资源服务(提供科技信息资源和场地设备等资源);④师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服务。(P224-228)

第九章高等学校管理

●我国高等学校内部领导体制:自1990年以后一直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受国家委托,在党委领导下和教职工民主参与下管理学校,对学校行政工作全面负责的一种学校领导制度。)(P237)

●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趋势:①扩大省级部门对属地高校的统筹权;②鼓励社会广泛参与办学;③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P240)

●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①改革重心放在院

(系)一级;②吸收教学、科研人员参与民主管理;③建立适合本校特点的激励机制;④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调控机制。(P242-244)

●高等学校管理原则:现代高校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是:①入学机会均等与择优培养;②学术自由与教育责任;③学术自治与社会参与。(P252-254)

第十章高等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高校的学制结构:主要是指高校的类型、层次的构成状况。形式结构有全日制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两大类型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P262-263) ●我国的学位级别: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为高级博士)(P264)

●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尝试:①高中会考与招生统考相结合;②实行多渠道招生制度;③扩大高校和地方招生自主权;④参考学生综合素质择优录取;⑤进一步完善高校招生收费制度。(P266-268)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方向:①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用人环境;②明确政府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角色定位;③发挥高校就业指导的主渠道作用;④指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做好充分的职业准备。(P269-270) 第十一章高等学校建设

全日制普通高校 研究生院 大学和专门学院 高等专科学校 职业高等学校

成人高等学校 职工大学、农民大学、业余大学、管理干部学院、广播电视大学、函授学院、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院、普通高校举办的函授大学、夜大学

●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建设的要求:①建设切合学校自身发展实际的教师职称结构;②建设多样动态的教师专业结构;③建设年轻化、充满活力的教师年龄结构;④不断优化教师的学历结构;⑤形成多元互补的学缘结构;⑥建设有内聚力的学科梯队团队结构。(P273-274)

●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意义:①学科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

②学科建设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模式;③人才培养质量取决于学校学科发展的水平。(P279)

●校园文化的含义:指高校校园内,由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中创造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包括物质文化、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方式文化4个层面的校园文化。其中的“方式文化”是精神文化传播的组织与设计,属于行为文化或“活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主要体现者。(P290)

●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①目标导向(社会主义方向/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爱校如家);②启迪智慧(是极富知识、智慧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③塑造人格;④规范行为(对校园人具有广泛的约束力)。(P294)

第十二章高等教育发展

●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①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标志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发展到大众教育阶段;毛入学率>50%则标志着发展到普及高等教育阶段);(P311-312)

②高等教育国际化(课程内容国际化/教育有关人员的国际流动/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培养目标国际化/教育观念国际化/教育评估国际化)。③

高等教育现代化(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技术现代化/教育主体人的现代化)。(P320-322)

高等教育学学习心得体会

《高等教育学》学习体会 《高等教育学》这门课程从高等教育的历史、本质与功能、教育制度、高等学校教学、高等学校的专业与课程发展、高等教育的教师与学生、高等教育的质量监控与评估等七个方面,向学习者介绍了高等教育制度的建立、发展以及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通过聆听陈老师深入浅出的生动讲解,让我对高等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有了全新的认识,使我懂得了高等教育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要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就必须有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政治、业务精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而我就是这支队伍其中的一员,如何成为合格的一员是我要思考的问题。现将本次学习的一些肤浅认识简述如下: 首先,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一定要对教育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教书即传递经验,是手段;而育人,即培养学生体力、智力、道德、个性的全面素养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只有掌握了教育的这个本质属性,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找到正确的出发点。 其次,陈老师所讲的“教有法而无定法”的观念对我触动很大。以前我总以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就好比一位武林高手,在教学上一定是有可以遵循的套路。然而通过听陈老师的讲课,我才明白,教学的套路只能是宏观的,而教学的细节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的不同而灵活变化。例如,在讲授一个知识点时,宏观的套路就是要跟学生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问题,而这

三个问题具体怎么讲,那就是千差万别的。 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反思。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它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认真的反思,反思哪些内容呢? 一是要反思教学成功之处。如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上一些精彩的师生对答、学生争论;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原则运用的体会;教法改革和临时应变的教学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进和创造性的处理。这些可供以后教学时参考,有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的功效。 二是要反思教学失误之处。侧重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之处,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等等。对这些问题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的借鉴,同时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写出改进的策略和“二度设计”的新方案。 三是要反思学生的思想和见解。学生的一些独特见解犹如智慧的火花,不仅能启发同伴,对教师的教学也有开拓思维的良好作用。如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学生的精彩回答、学生的创新思维等都源于学生对知识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对世界的独特感受,是十分丰富

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第九章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重点试题解析

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第九章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重点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句话是片面的或不正确的?( ) A.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B.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 C.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D.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学生独立的发现活动 2.在教学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师是主体B.学生是主体 C.教为主导,学为主体D.A、B和C均不正确 3.就教学的静态结构而言,教学是由多项内容构成,不属于其构成内容的是( )。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介C.教师和学生D.教学原则 4.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 )是构成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 A.被动学习B.自主学习C.间接学习D.接受学习 5.学生的学习,一般地说主要是系统地学习( )的过程。 A.直接经验B.直接知识C.间接知识D.新的知识 6.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是教学工作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自学能力和( )是学生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A.记忆能力B.创新能力C.科研能力D.辨别能力

B.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C.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D.学科专业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 10.在高等教育中,既要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共性中的个性,又要重视个性的发展离不开共性的支持,这是( )教学原则决定的。 A.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B.因材施教和统一要求相结合 C.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D.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11.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与探索研究的能力,这是( )原则决定的。 A.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B.理论联系实际 C.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D.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12.只有将各教学原则紧密结合在一起,彼此互相补充,实现教学原则体系的( ),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A.整体化B.系统化C.最优化D.紧密化 → 二、填空题 1.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的( )。

教育学心得体会4篇-教育心得体会

教育学心得体会4篇-教育心得体会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换代异常迅速。作为教师就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得心应手;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因而,利用寒假时间,我在西宁市继续教育中心参加了继续教育学习活动。通过不断地学习,使我们不但在理论上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从而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把这几个月学习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通过学习,使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责任,树立了科学的教育观。几曾一度从上中学到上师范,我们见到的老师都是极有威严的,教师的观点是不容质疑的,这就使得教师真正成为了颇有权威的传道、授业、解惑之人。然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社会道德品质也在一并的传授给学生,或者由学生间接体会。因此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他还要为培养下一代可塑型人材做出贡献。由此可见,教师的职业特征具有未来性,管仲说:百年树人。我国未来能否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要靠我们这一代教师培养的祖国的下一代。因此,我们要认清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为祖国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石。为此,我们应为祖国培养出全面素质的创新人材。

对于我们的学生我们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不能用成绩把他们分为三六九等,也不能由于好恶而疏远或亲近谁,我们应给予他们同等的发挥创造的机会,让他们在我们创造的气氛中健康成长。 二、、通过对《当代教育新理念》的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理解了如何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贯穿于数学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同时,也让我认识到当前教育需要更新了两个重要的观念: 第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第二,认识自我的角色定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做勤于学习,乐于教学的数学教师。 在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相信通过实践也真正的感悟到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所产生的效应。这是以前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三、通过对《新时期教师师德修养》的学习,让我更加正确的认识到自身的力量和价值,同时也给我的职业道德方面上了精彩一课,使我再一次重温高尚师德的形象,并以此为自身的追求。众所周知,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四、通过对《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的学习,让我学到

高等教育学 总结4

1 高等教育学是属于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学科 2 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于公元前387年创办的学园被看作是雅典第一个永久性的高等教育机构 3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属于教养性教育 4 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本地社会与经济服务 5 美国的第一所大学哈佛大学 6 到20世纪初,美国基本完成了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建构。在这个体系中,层次上有二年制学院本科院校研究型大学 7 学完文学学科的学生,即可称学士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高等教育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9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我国仿照苏联高等教育的模式,进行了2次大规模的“院系调整” 10 洋务学堂主要有三类,包括外国语学堂实业技术学堂军事学堂 11 将学术自由真正付诸实践的大学是柏林大学 12 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大学人特别看重学术研究层面的理念,把学术自由理念称为大学的灵魂。 13 大学校长职业化理念中大学校长扮演募捐者管理专家政治家协调者 14 中国最著名的杜威思想的解读者是胡适 15 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杜威 16 属于理性主义主张的有在教育过程中强调教育的对象是人以人及个性的自由发展作为教育的最高原则在教育过程中实现人的自我完善主张教育是生活的准备 17 在习俗方面,基本逻辑是“突出差异” 18 在特定情境方面,基本逻辑是“现存即合理” 19 高等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有硬件软件习俗特定情境 20 下列属于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有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 21 20世纪50年度初期的院系调整之后,我国进入一元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 22 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进入多元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阶段 23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了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其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分为政府非营利部门营利部门 24 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典型类型之一的日本模式是政府和非营利部门“双主体”办学 25 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提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5%以下时称为精英型高等教育发展阶段 26 依据办学主体的性质和构成,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典型类型有欧洲模式美国模式日本模式 27 董事会制的优点是通过董事会成员的多元化,促进了社会参与办学 28 中央集权型优点的是有利于中央政府统筹全局,协调区域不均衡问题,提升整体水平 29 属于学术权力主导型特点的是典型代表是欧洲大陆国家欧洲大学具有学术自由和自治的深厚传统,高校内部以讲座等机构的学术权力为主导,主持讲座的教授自中世纪以来一直主宰着高校的教学和学术领域。 30 下列哪个制度呈现了高校办学的全方位的原始数据,以及相应的诊断性分析?高校自我评价制度 31 政府评价高校时采用的是行政权力 32 按照作用和时段划分,教学评价可以划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2020年编辑)高等教育学(完整版知识点)

第一部分:判断(共12题) 1、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性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广义的培养目标,即教育目的);实施的途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2、发展教育的三个途径:教学工作(主要途径);科研训练(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新的教育方针予以强调)。 3、我国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学士、硕士、博士。 4、我国现行高校领导体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5、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 6、宏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即布局)、管理体制结构等。 7、微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8、高校教学系统组成: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介。 9、高校课程分类:从层次构成上,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从形式上看,可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10、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有多种途径,可以结合日常教学进行,也可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 11、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人才培养的目的;现实参与的方式;定向选择的内容;互补并进的效果。 1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方面起的作用:可促进知识的转化和拓展;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有利于大学生提高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第二部分:名词解释(共21题) 1、高等教育P5: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广义文化P17: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3狭义文化P17:常常是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在此“文化”一词从狭义的角度使用。 4、教育方针P29: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5、教育目的P34: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6、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这种目的观的主要观点强调高等教育价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 7、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人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服务。8学制P85: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9、高等教育管理体制P115: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等。 第六章(1个) 10、高等教育结构P146: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11、专业P202: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12、学科P205: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具有比较系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按学科体系设置专业使培养的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13、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P226: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14、狭义课程P235: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15、广义的课程P235:则是指学校有计划地为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 16高等学校专业教学计划P240:是指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17、教学大纲P242: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18、教材P245: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19、教学方法P265:就是在教学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间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20、教学评价P288: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21、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P370:就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准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性的反应。 精品文档

《教育学》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学》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学》读书心得体会 前些天和往常一样在书桌前改作业,不觉头颈似乎有些酸痛,就抬了下头,不经意间看到书架上那本“尘封已久”的《教育学》。我清晰记得那是我从大二开始就开始翻阅的,那时没有其他想法,就准备想从事教育行业,当一名老师。看着那本陪伴我半个大学生活的《教育学》,心里自然少不了一些感慨。 当怀着另一种心情打开那本书的时候,看着当年做着的笔记,尤其是当翻到第四章“学生与教师”这一章时,感触油然而生。转眼从学生身份变成了老师,这大转变让我有些措手不及,虽然我早已在当年做好准备,但当年归当年,如今已成为一名老师,设身处地想还是不大一样的。从高中就知道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乃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在当初我以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现在想来稍有些幼稚,有些轻下结论。 其实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多方面的,在《教育学》一书中有明确的阐述: ①传道者角色; ②授业、解惑者角色; ③示范者角色; ④管理者角色; ⑤朋友角色; ⑥研究者角色。

这六大角色特点无疑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重大意义和重大责任,决定了对教师的高素质要求。这些阐述在直到我做了一名教师之后才 真正会心。 就拿管理者角色来说,教师管理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学生。如何很好的管理好全班学生,细至每位学生,以激发他们的主动性,能使他们自觉接受管理,加强自我管理,并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对 我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我班学生实际情况来讲,我首 先在班里制定了一系列班规,以此来约束、端正各自的行为,以此 为戒尺,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做到赏罚分明,然后召集班干部,做好一系列班干部会议,强调职责、义务等方面的工作,做老师的 小助手,也好让他们自己去干,有的放矢,给予他们更多的责任和 自主,让他们去管理下面的学生,当然其余学生也有一定的的权利,就是做好监督工作,即若班干部有做的不当的,有违干部身份的, 都可勇于主动指正并批评,严重的可以告知老师再做相应处理。所 以我主要给班级创造一个自主和民主的管理氛围,让他们在这样的 环境中学习生活,我想我班还是较乐观的,当然这并不是每个班级 都适用,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又如再拿朋友角色一讲,我班上大多数学生以好动活泼为主,无论是上、下课都比较积极活跃,但我从小就知道师道尊严,老师无 论是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都是一副庄重严肃的模样,也无论是课上还 是课后。其实不然,正如《教育学》中所说,小学低年级学生倾向 于把老师看作是父母的化身,希望能把他们当做好朋友看待,能和 他们一起分享痛苦和忧伤,分享快乐和幸福。因此根据这一特点, 课后,我时常以轻松,欢乐的氛围来跟学生交谈,融入他们当中, 以便更深入了解学生,经常能和学生融洽相处,当然课上我也会掌 握相应的尺度。 其实在多年后,当上老师,再次翻阅那本《教育学》时,情绪总会有些波动,倒不是感慨自己长时间地勤学苦读没有白费,而是看 着这书中各个章节的内容,总觉自己很无知,这次只是选其中一章 的一个方面来写我的读书心得,也只是随便说说,我想更多的还是 要我去实践中摸索吧!

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总结

高等教育学 第二章 1. 教育本质是什么?P39 (1)教育就是发挥人的潜能。 (2)教育就是发现人的价值。 (3)教育就是通过文化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 (4)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构建与发展。 2. 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P47 (1)性质任务的特征—高等专门性。 (2)教育对象的特征—身心成熟性。 (3)劳动过程的特征—复杂精神性。 3. 几种基本的高等教育价值观。P53 (1)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 (2)知识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 (3)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 4. 大学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特殊作用(理解)。P59 5. 大学的“社会中心”地位意味着什么?P61 (1) 是大学处于社会诸事物中心领袖的位置,是区域经济、科技、 社会发展的发动机,而且这个发动机是唯一的、最强大的发动 机。 (2) 是“中心”是一个全能的概念,即大学主动地、全能地发挥着作 用,姑且称之为“大学的万能论”。 (3) 是“中心”的话语权。 6. 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是什么?(P61) (一)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 1、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与高等教育 2、社会制度与高等教育 3、文化传统与高等教育 (二)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 1、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2、教育为社会制度建设服务 3、教育为文化发展服务 7. 怎样理解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P67) (一)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

(二)环境制约人的发展的可能与条件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第三章 1.我国高等教育目的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人民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3、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4、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观的构成 1.面向全体学生 2.全程培养学生 3.全面发展学生 3.简述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的主要模式。 通才教育:与职业准备不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 专才教育:与职业准备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 (1)学科专业综合发展模式 (2)学分制与选课制相结合的模式 (3)不分专业模式 (4)产学研结合模式 第四章 1.对高等学校只能体系的基本认识 第六章 1、教学大纲编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教学大纲应符合教学计划、体现培养目标。 (2)教学大纲还应符合该学科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任务。 (3)教学大纲应该有高等的科学性。 (4)教学大纲应建立科学严密的体系。 2、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规律。 (1)教学相长规律 (2)教学科研互动规律 (3)教学发展性规律 (4)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3、结合实际谈谈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1)教学改革国际化趋向明显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 论述题

第一章 论述: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谈谈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目的:研究高等教育学可以让教师了解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理解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认识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可以让教师从理论和实践想结合的高度,掌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以增强高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从根本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意义: 1、有利于增强教师对高等教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高等教育是以培养高级人才为根本使命的。发挥高级人才的作用,对科学的发现、技术的创新、社会的改革、历史的推进是举足轻重的。作为社会中心的高等教育的教师,不仅重担在肩,必须有为,而且大有可为。 2、有利于深化教师对高等教育的理性认识 理论具有普遍性、抽象性,对实践具有发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高等教育学理论的指导下,高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可以大大提高。 3、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 高等教育学虽然是对高等教育的宏观综合层面的理性审视和把握,但对高等教育的一系列活动也给出了意义、原则、过程、方向灯“中观”层面的阐述,这对教学活动的规范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科研教研的深化强化,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方法: 1、要以现实的高等教育为中心 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理论,一要联系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实际,二要联系各高校教师所在学校、所在学科的工作实际,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和自己的工作实际为中心。 2、注重讲高等教育学理论运用于实际 理论的运用是学习研究的根本目的。理论应用首先要对理论有透彻的理解,把握其精神实质;其次,要设计运用的技术路线和环节,思考这种路线和环节的可能性、现实性以及由可能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3、对高等教育的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高等教育学的学习研究首先要善于从高等教育的实际中提出问题。问题就是矛盾。其次,要对矛盾进行分析,即分析其矛盾多方或双方的特点、地位和在运行的作用,把握其来龙去脉和发展转化的趋势。再次,探讨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 4、了解关注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 高教理论和高教实践是辩证运动的。高校教师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要树立科学辩证的发展观,在高教时间基础上进行高教理论创新,在学习创新高教理论中推进高教实践。 第二章 试述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 高等教育的功能具体体现于高等学校的职能中,高等学校也成为了社会生活的中心,其职能主要有:(1)培养专门人才,这是高等学校永恒的职能,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是高校区别其他社会机构的根本特征,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把培养专门人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是永恒的,但培养专门人才职能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2)发展科学,主要体现在大学的科研活动中,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3)社会服务。虽然培养人才,发展科学都是为社会服务,但高等学校还通过其他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特别是在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担负起对社会各方面工作的指导与咨询责任,帮助社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理论和实际问题。除了通过培养

高等教育学.-总结(适合打印)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绪论 简答题 1、简述高等教育的概念。P2-3(3点) 1)从高等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来看,高等教育是完全建立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高层次教育。 2)从高等教育的任务看,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是按照 社会需要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但并非所有专业教育都是高等教育,而是经过了完全的中等教育之后的专业教育。 3)从高等教育的特性看,高等教育是养成学生良好素养,学术品质和创新精神的教育,高等教育的专业教育还应包括学术教育,是兼有学术性和职业性的教育。学术性偏重于理论性和研究性,职业性则是为社会特定的职业或岗位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 2、简述高等教育的特征p4-5(3点) 1)高等教育是分专业分层次的高等教育活动。 2)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 3)高等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展。 3、简述高等教育的概念、涵及其特征 1)概念:高等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主要是指全日制的 大学教育,同时也包括非全日制大专层次以上各种形式的教育。 2)涵: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教育; 是由各类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 3)特征:高等教育是分专业和分层次的高级教育活动。 参照社会专业分工情况,以社会专门职业为参照,进行专业教育。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层次上一般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班)层次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密切结合社会发展实际,不断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对高等教育不断提出新的需求,高等教育的功能逐步向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向扩展,对社会发展形成一定文化影响力,对引领和带动社会先进文化发挥着作用。 4、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具体体现有哪些p22-23(4点) 高等教育的特殊性是指高等教育相对于其它教育活动所 具有的特殊情形,主要体现是: 1)高等教育活动的性质和任务具有特殊性。首先高等教 育的性质属于培养高级人才的专业教育,在教育层次上高于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且在高等教育部有鲜明的层次性。其次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要考虑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如何处理好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的关系,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一系列问题。 2)高等学校的教师行为与活动具有特殊性。高校教师除 具备一般教师的特点外,还具备更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特点;大学教学还具有创新性;大学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不仅靠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熟练,更需要科学研究、学术探索作支撑。3)高等学校学生具有特殊性。身体和心理发展接近或达到成人水平,具备高度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男女性别差异鲜明,情感丰富,学习动机、态度、兴趣和理想表现多样化,大学生主体意识明显增强。 4)高等学校职能具有特殊性。高校具有教育教学职能、科学研究职能、社会服务职能、社会文化引领作用。 5、试述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的重要意义p26-27(4点)1)有助于高校教师系统了解高等教育。 2)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 3)有助于高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 4)有助于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 第二章高等教育目的 1.高等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高等教育的总总目标,是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标准方面质的规定,是教育目的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具体体现,它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一个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2.高等教育目的从本质上看是一个价值追求问题,由于价值主题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社会矛盾的历史性和具体性,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也出现了多样性、动态性,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了不同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有:高等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高等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高等教育目的文化本位论、高等教育无目的论和高等教育目的辩证统一论。 3.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途径是能够使高等教育目的得以 实现的具体实施方式,即,教学工作、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 4.我国高等教育方针:1998年8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国高等教育法》。 简答题 1.简述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P39 1)导向作用: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发展 方向,预定发展结果,也为教育者指明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高等教育的对象是特定的人,而高等教育目的则是对这些特定的人的素质和规格在观念形态上的规定,因而高等教育目的对高等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具有某种规导向 作用。高等教育目的能确保人们的活动不偏离目标,使人们在统一的目标指引下进行活动,从而保证教育活动的整体性。 2)调控作用:包括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两个方面。宏观 上来说,高等教育目的对高等教育的规划、高等教育政策、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等都具有支配作用。从微观上说搞的那个教育目的对高等教育实际的教育与教 学过程中各要素的组合,也具有支配和调控作用。 3)激励作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一旦认识了高等教育的 目的,并自觉接受他的指导,在高等教育活动中,必定能够激起人们更强的责任感、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充沛的精力、更有效的合作,从而使高等教育目的得以实现。4)评价作用:高等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高等教育活动 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高等教育实践活动的社会价值,也必须借助于高等教育目的来判断。高等教育目的是检查 word版本.

高等教育学复习重点

《高等教育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一、简答题 1、高等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 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系统研究阶段 2、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 高等教育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大量的应是应用性、开发性的研究,但也必须重视理论研究,包括应用研究和基本理论研究。 3、试分析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动因。 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 2)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 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 三、论述题 1、简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P7 1)规模化。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普及教育阶段(马丁特罗理论) 2)中心化。大学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 3)综合化。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 4)国际化。一国的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大学注重职业教育的倾向,关心学生的职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6)终生化。从一次教育观向终生教育观转变。 7)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 越复杂。 2、高等教育研究可运用哪些研究方法?P27 1)哲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2)一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3)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 多学科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反思批判法、体悟总结法 3、高等教育学是如何产生的?目前对高等教育学有哪些体系的探 索?P24 高等教育学是通过高等教育研究而完成理论探索与体系构建的。 高等教育研究活动正如大多数研究活动一样,旨在通过发现和应用新知识以解决理论问题。然而,高等教育的研究目的比较复杂,高等教育本身不仅是理论活动而且是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以科学有效的途径发展教育主体的身心。 因此,高等教育研究同其他研究活动一样,要关注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它所寻求解决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实践问题。 在我国,将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时间并不长,在国外高等教育学形成学科,也只有40余年的时间。国内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如下探讨:①1984年7 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和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潘—元的《高等教育学》,是全国第一套。是全国最早的、最有影响的专著。1995年9月潘—元和王伟廉主编的另一本《高等教育学》。2001年王伟廉主编出版了《高等教育学》。②1990年田建国撰写出版的《高等教育学》是以基础理论-宏观高等教育-微观高等教育的逻辑展开的;特点是按层次设计了基础理论+宏观高等教育+微观高等教育体系。内容编排有独到之处,材料丰富。 ③1991年杨德广主编了《高等教育学概论》,该书注重搜集和吸收高等教育新成果,现实针对性较强。④1995年胡建华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新论》确实构建了一个有别于知识体系、课程体系的学科框架,其主线为历史——现实——未来。⑤薛天祥2001年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是按科学方法论构建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一次尝试。从德育、教学、课程、科研、体育——美

高等教育学重点

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教学重点 (后面的数字是教材页码序号) 使用教材:胡弼成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印刷

《高等教育学》教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高等教育成型阶段: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末期,资产阶级革命初期,高等教育建立在新兴起的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围绕专业学科、课程组织教育过程,成为“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P4) ●高等教育完善阶段:从单一走向多样,职能不断充实。其代表是19世纪初的德国柏林大学(把科学研究职能引进大学)和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明确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P5) ●扩张中的高等教育:七大特征和发展趋势—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身化和多元化。(P6-12) ●高等教育学的性质:是教育科学体系分支的应用性学科。其任务是应用教育学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认识和解决高等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并开展自身领域的教育理论研究。(P16) 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 ●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发挥人的潜能/ 发现人的价值/ 使个体社会化/ 引导完备人性的构建和发展。(P34-35) ●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高等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属性(主要表现在其与国家政治的关系上),又具有生产力属性(表现在其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上)(P40) ●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高等专门性/ 教育对象的身心成熟性/教育劳动的复杂精神性。(P41-42) ●高等教育的个人本位价值观:高等教育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

发展和个性完善;其职责在于知识的传递而非创新;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通识教育。(P46-48) ●高等教育的社会本位价值观:高等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P49) ●大学走进社会的中心:农业经济时代大学游离于经济社会之外;工业经济时代大学处于经济社会边缘;知识经济时代大学走进经济社会的中心,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人才库”、“知识库”和“思想库”,而且是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的“孵化器”。(p51~53) 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 ●教育方针:国家或政党根据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针、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其内涵主要包括教育性质任务(为谁培养人)、教育目的(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怎样培养人)三方面的内容。其特点是:①阶级性(政治性)②历史性(阶段性)③时代性④相对稳定性。(P64)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P66) ●教育目的的概念、作用和依据:教育目的是对教育对象培养质量规格的总的期望或规定(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在层次上有国家教育目的(反映在教育方针中)、各级各类教育目的(反映在高等学校专业培养目标上)、教育过程的具体发展目标(反映在教育过程一系列的评价指标中)。(P67)

高等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高等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杨鹏在两天紧张的学习中,培训老师围绕高等教育的心理学基础、学习观与教育、高校班级群体心理与管理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四个板块,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内涵及外沿,结合高等教育的特点进行了案例分析,受益匪浅,以下是在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刚入职的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面对芸芸学子,心态颇为忐忑,如何把专业知识详尽的教授给学生?如何与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课堂及课后交流?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种种疑问随着教学工作的开展,逐一摆在面前,亟需一一化解。经过学习,逐步明确了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几点意义: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人格和社会性特点;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的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高校教师的角色意识和角色胜任能力;有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有助于高校教师做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等教育心理学不仅利于教师摆正位置积极有效开展教学,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成效,此次学习是非常及时而必要的。 入职以来,深刻地感受到大学生体格发育趋于稳定、性机能趋于

成熟和身体机能明显提高等生理发展特点,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自我概念的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协调、情感的发展与情绪得不稳定、自我意识的独特性、自我评价日趋完善、独立意识从个体性向社会性过度、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仍带有主观片面性等心理发展特征愈发明显地体现在教学工作中,简而言之,成熟的外表下包藏着一颗懵懂的心。面对这样的情况,单向的、机械的教学方式已然不足以确保老师与学生的全面沟通,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观,同时也是构筑自身的教育观念。课前的交流、课堂的互动、课后的谈话等需要老师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专业教师,教学内容以专业知识为主,专业知识讲求系统化、精准严谨,同时也枯燥乏味,如何让知识点活跃起来,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不仅是技巧问题,也是触类旁通的延展问题。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寻类似的知识来佐证,同时将雷同的知识点系统化提炼,抓住主要特点,再结合实际用途分出不同点,在强化学生学习过程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意义,适当的增加学习目的性和社会责任感,稳步推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教师在职业角色的形成上存在时间和程度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一个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进而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比照教师发展阶段,认为自己很好地度过了认知阶段,目前正逐步进行认同阶段,但在这个阶段比较深的感触就是职业成就感的不足。在以往的工作中,可以顺畅地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发挥出来并得到相应的成绩,但目前而言,很多时候是费尽心机的组织教学工作,结果是部分学生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学 1、论述高等教育学的内涵与特征。内涵:P5;特征:P5-P6 2、论述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P7-P9 3、论述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P9-P12 4、论述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P12-P14 5、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P14 6、论述高等教育与社会因素的关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要求有开头、有结尾)P7-P14 7、高等教育中政治、经济、文化的功能。(即促进作用)政治:P8-P9;经济:P10-P11;文化:P13-P14 8、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对教育的制约表现在(决定作用)政治制约:P7;经济制约:P9-P10;文化:P12-P13 9、论述高等教育结构的含义P19影响因素P21-23 10、论述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应注意的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P24 ※ 11、论述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含义P25及特征P26 12、论述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的含义及影响因素。P32 13、论述高等教育形式结构的含义及特点。P37 14、论述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含义及影响因素。含义:P40;影响因素:P40-41 15、论述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策略。P20(总体)+P31(层次)+P36(科类)+P40(形式)+P42(布局结构) 16、简述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目的:P44;目标:P46 17、论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P47及多样化(趋势)P48。 18、谈谈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P48 19、论述通识教育的内涵P54及意义P55 20、简述国外大学培养通识人才的理念P56和方式P57-58。 21、论述高等学校教师的基本素质。P69-72 ※ 22、论述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P72 ※ 23、论述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教师专业发展+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路径)。P72概念+P73-P76目标、路径※※ 24、分析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P79-81 25、论述解决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策略。P82-P84 26、论述高等学校学科与专业设置原则。P87-89※ 27、论述高等学校的教学目标(微观的)不要和培养目标(宏观的)弄混了。P91※ 28、高等学校应遵循哪些主要教学原则/规律。P93-95(可以出案例题:例如是否是合格的老师;是否是合格的课堂)※※※ 29、论述构建主义教学理论P97※ 30、论述教学组织形式的含义P103、类别及发展趋势。类别:P103-104;发展趋势:P104.※ 31、简述教学计划的类型P107和教学大纲的结构P108。※ 32、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P110。 33、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P113-P115 ※ 34、简述教学的基本环节。P119-P123 ※ 35、什么是教案?根据教案编写的要求P110,以你教授的学科或专业(单元或章节)为例,撰写一份800字左右的教案。考的概率在95%。(提前准备)※※※※ 36、简述高校科学研究的地位与作用。P132-P135 37、简述高校科学研究的特点和优势。特点P136-P137 38、试论如何加强高校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原则和机制)。P138-140 39、谈谈高校教师遵守科学研究学术规范的意义P144。了解,(首先答大标题) 40、论述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内涵与特征。P148 ※

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内容

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内容 一、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 2、辨析题,判断正误,并给出理由 3、简答题 4、论述题或材料分析题 二、答题注意事项 1、名词解释:概念解释,考的是概念的理解是不是规范?概念比较长,按照主 谓宾模式背诵记忆;可能四分一题,可以多答一两句,则更加长度,保证空间的合理利用; 2、辨析题:判断正误,说明理由;联系实际就要举例说明,要说专业术语不要 说别的;字迹整洁; 三、名词解释(精简版) 1、大众教育 西方学者马丁·特罗认为入学人数在适龄人口的15%-50%之间,属大众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面向全体社会公民,不设入学选拔考试或入学选拔考试不通过率

极低。受教育的机会增多,大众受教育者分布广泛,而且高等教育种类、层次、形式出现多样化。 或:高等教育面向社会成员,受教育者分布广泛,更多的人可以上大学,目的除了培养未来国家管理者之外,主要培养国家所需的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国家政府虽然提供一部分高等教育经费,但高等教育的主要支撑者已是老百姓。学校数量多,与各种职业相对应的技术逐渐成为专门的学科,并作为知识进行传授。 2、高等教育 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等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3、高等教育结构 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包含体制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 4、高等教育目的p48 具体而言就是指按一定社会的要求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作了如下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