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请还班主任以惩罚学生的权利(一)

李镇西:请还班主任以惩罚学生的权利(一)
李镇西:请还班主任以惩罚学生的权利(一)

李镇西:请还班主任以惩罚学生的权利(一)

教育部新近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十六条写道:“班主任在日常

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于是,媒体便说

这是“亮点”。好像有了这个规定,班主任才可以大胆地批评学生,而在此之前老师

是不敢批评学生的,因为没有这个“权利”。可是,更多人却不以为然甚至觉得滑稽:老师批评学生天经地义,难道还需要教育部授权?

我从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就《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答记者问得知,教育部之所以要如此“规定”班主任的“批评权”,是因为“在我们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今天,一些地方和学校也出现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对此我不否认,但即便如此,这只是在“一些

地方和学校”,因此“不敢批评学生”的情况并没有在大多数地方和学校存在。有人

还拿出“杨不管”事件说事儿,可我认为“杨不管”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更不具普

遍性。其实,老师的批评权从古到今一直都客观存在着,这个权利决不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授与”的,而是教育本身所包含的。总体上说,绝大多数教师也从来没有放

弃过自己的批评权。因个别教师不敢批评学生,而由教育部出台规定“班主任有批

评学生的权利”,的确有点多此一举,令人哭笑不得。

既然从总体上说,教师的批评权从来就没有丧失过,为什么现在的学生却越来越难管了呢?问题出在现在的教育只有批评而没有惩罚。批评只是一般的斥责,而惩罚则是行为强制。完整的教育显然不能只是批评,而还应该有惩罚。与其煞有介事地规定“教师有批评学生的权利”,不如理直气壮地写明“教师有惩罚学生的权利”。因此我呼吁,请还班主任以惩罚的权利。

长期以来,我们在实践中往往只注重教育,而忽略甚至反对惩罚。殊不知惩罚

本身就是教育的一种方式。简单地说,教育的功能无非在两个方面:人格的引领和行为的规范。前者指的是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它更多的靠谈心,靠感染,靠熏陶,靠讲道理,靠循循善诱,靠春风化雨,靠润物无声……人格的引领是非强制的,因

此需要耐心,需要时间,需要等待。(班主任工作https://www.360docs.net/doc/406214311.html,)后者指的

是按文明社会与他人相处及交往的准则规范人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养成教育”;

既然是“养成教育”,就带有强制性――如果学生没有达到要求,就得施与适当的惩罚,强制学生在行动上必须到达应有的规范。这也是对学生的爱――严格要求学生,为学生的一生负责,这正是教育爱心的一种体现。

要特别说明的是,不管怎样的教育惩罚,都不能是体罚。对此也许会不解:既然是“惩罚”,怎么又不包括“体罚”呢?“体罚”不是“惩罚”的一种吗?这是一种误解。何为“惩罚”?“惩罚:严厉地处罚。”那什么叫“处罚”呢?“处罚:使犯错误或犯罪的

人受到政治或经济上的损失而有所警戒。”而何为“体罚”呢?“体罚:用罚站、罚跪、打手心等方式来处罚儿童的错误教育方法。”(以上解释均摘自《现代汉语词典》)

可见,“体罚”从词义上看,是排除在“惩罚”之外的。只不过现在许多人一提到“惩罚”,总想到“体罚”,这是对“惩罚”一词在理解上的泛化。

正因为不少教育者把惩罚理解为体罚,于是在实践中便出现了两种极端,要么认为可以惩罚学生,于是便体罚学生;要么认为不应该惩罚(这里的“惩罚”被理解

为“体罚”),于是便放弃了应有的惩罚权利,教育仅仅剩下了苍白无力的“语重心长”“苦口婆心”。

我们现在需要重申教育应有的惩罚功能,并研究面对学生非惩罚不可的错误如何适当地施予非体罚的惩罚。

比如,罚学生抄作业,这是许多专家和领导坚决反对的,因为这种方式被认定为“变相体罚”。如果简单地罚学生过量抄作业,甚至抄几十遍,必然严重损害学生

的身心,这当然属于“变相体罚”甚至“直接体罚”;但是,如果一个学生多次无故不

完成作业,在严厉批评的同时,责令其将应该完成的作业抄一遍,或者抄一遍有教育意义的短文,以示惩戒,这应该不算过分。

又如,学生犯了错误并严重损害了集体荣誉,让其停止一次参加集体郊游活动权利,独自在教室或在家里反思,让他体验离开集体的孤独感,并意识到既然损害了集体的荣誉,就必须付出代价,这种惩罚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再如,某学生影响课堂纪律,甚至扰乱了课堂秩序,教师当机立断暂时停止其继续上课的权利,强令他在办公室甚至反省自己的错误,这不但是允许的,而且是必须的;如果此时为了“维护”他“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就必然损害更多的学生接

受义务教育权利――他上课的权利应该受到尊重,更多学生上课的权利就不该尊重吗?当一个人以自己的行为妨碍多数人上课并多次耐心劝说教育无效的时候,最好的处置就是制止其行为,勒令他离开教室。这是他应该也必须受到的惩罚,这种惩罚本身就是教育。

还有一些小错误,比如经常做教室卫生不认真,影响班级获得卫生红旗,第二天他就必须重做;经常迟到,影响班级常规评比得分,他就应该为集体做一件好事,以此弥补自己的过失并向集体表示歉意;等等。这些惩罚在我看来,都是可以的,也是可行的。

表扬是一种教育,批评也是一种教育,惩罚同样是一种教育,不可厚此薄彼。批评的教育功能虽然从来就没有人否定过,在过分强调“赏识教育”的今天,表扬越

来越被滥用,批评确实有被淡化的倾向。至于惩罚的正面教育作用,相当多的教师连提都不敢提了。在这种情况下,我郑重提出还班主任以惩罚的权利,自以为不是没有意义的。

注意,我这里说到班主任惩罚权的时候,用的词是“还”而不是“给”,因为在我

看来,教育惩罚本来就应该是班主任乃至所有教师应有的权利,只是多年来因种种原因被剥夺了,现在,是该“还”给班主任的时候了。

《做最好的班主任》李镇西编辑版

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1.思想类 班主任工作可以锻炼一个人的组织、协调、应变、沟通能力。 教育,每天都充满悬念。 每个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 以心灵塑造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 如果你对职业不满意,有两个办法可以选择——要么改变职业,要么改变心态。 班主任幸福感的丧失是由于远离学生,拒绝变化。心灵距离拉大,不愿意去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社会、时代、学生。 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够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们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苏霍姆林斯基 变事务应付为教育科研。把自己所带的班级当做自己的教育科研基地。 变个人权威为集体意志。过分注重个人权威,不要什么事情都不放心,都要亲自过问, 要变为“我们的学生集体”。

变孤军奋战为师生合作。大胆放手民主管理,班主任主要是学生思想教育与班级常规管理。班主任完全应该也可以把一个班级的重担让几十个学生分担。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可以使学生产生自觉性。 对待领导的评价要冷静,对待同事的议论要宽容,对待家长的批评要平和,对待学生的意见要豁达。他说了以后,既无伤你一根毫毛,又有助于他调节心理平衡,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童心、爱心、责任心 专家、思想家、心理学家 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今日的学生,是将来的公民。陶行知49 真正的英雄不是没有卑贱的情操,而是永不会被卑贱的情操所征服;真正的光明不是没有黑暗的时候,而是不会被黑暗所湮没。约翰克里斯朵夫傅雷译 教育,首先是人学。苏霍姆林斯基我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吗?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2010年5月第25次印刷 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五分” 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P1

读李镇西《我这样做班主任 》有感

读李镇西《我这样做班主任》有感 小学语文 王越丽 李镇西是语文教育界有名的教师,最近读了他的《我这样做班主任》,这是他30年的班级管理精华智慧的结晶。读后感触颇深,感动于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对孩子的热爱。他真的是用“心”在教育。 1、 文学与教育齐飞 李镇西老师主张“文学与教育齐飞”,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名优秀的作家,将每一个孩子当做自己的作品,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倾注热情,挥洒生命,帮助他们把人生变成一首隽永的诗或一篇厚重的小说。我虽在写作上不甚擅长,但是为了能够用“文学的耳朵”倾听“花开的声音”,我必须要努力了。 2、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我们一直在说“教育离不开爱”,可是经常停留在口头上,把这种爱抽象化了。李老师认为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师爱,首先是理解学生们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欣喜、激动、沉思。李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捉迷藏、丢手绢、打水仗、斗鸡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依赖感,我不禁想到我们可以在下雪后,和孩子们一起去玩雪;可以在阳光灿烂的中午一起去晒晒太阳;也可以在体活课上和孩子们一起在操场上玩,一起跳长绳,用相机一起留下美丽的剪影……师爱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教师应该尽量不要伤害学生心灵最敏感的地方——人的自尊感。比如处理班级失窃事件时应该尽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处理其他学生错误时应该采取恰当的方式,有时把学生的缺点公之于众,让其他学生汲取教训,这种方法无异于开批判会,会使犯错误孩子的自尊受到严重的伤害。爱孩子也表现在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在生日时送上一句祝福,递上一个卡片;孩子不舒服时多问一句,递上一杯热水;爱天气不好时提醒加衣服;和家长多沟通孩子的学习,表达对孩子学习的期待和信任等等,看似是生活中的小事,但都是师爱的具体表现。教师以爱来教育学生,其成效如何,主要看其所教的学生是否也具备了爱他人的良好品质。爱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内容。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不仅仅是让学生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其最终目的是应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无私的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一切。事实证明李镇西老师的师爱培养出了一批“有爱”的优秀学生。 3、 做走进学生心灵的朋友 李镇西老师是孩子们信任的朋友,有任何问题都会对他敞开心扉。而李老师也一个能善待孩子求助的老师,是一个善于倾听的朋友,并且

我这样做班主任心得体会教学内容

《我这样做班主任》心得体会 在寒假中,我阅读了《我这样做班主任》一书,书中记录了李镇西老师毕生班级管理的心血。整本书读下来给我的感觉是:如果说只是当班主任,不难;当合格的班主任,也不难,但会很累,是我们平时说的“保姆式”和“警察式”班主任,盯着学生早读、出操、卫生等等,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累身;想要成为优秀的班主任,难!需要用心的去付出,爱心、耐心、童心、责任心等等,还要有班级管理的技巧、艺术等,累心;但若想要成为像李镇西老师这样的班主任,那是难上加难,因为他是在真正的从事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工作。 我通过读这本书后,有很多感悟: 一、这里的平等不仅是指的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生生平等,还包括师生平等。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班级管理制度》,其他班不知,单就我们班的《班级管理制度》中都是从给方面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成绩等等提出了要求和量化,没有涉及到老师的范围。而李镇西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制定的《班级管理条例》中对班主任也作了一些规定:“凡每月对学生发脾气超过一次,或错批评学生,或利用自习课讲语文,或下课压堂两分钟以上,罚扫教室一次。”并且在《条例》实施不久,李老师便因错批评学生而“犯规”,当天放学后,二话不说,拿起扫把,一个人在教室里干得大汗淋漓。当看完这些后,我反思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如果把这些规定放在我们班的《班级管理制度》中会是什么样子,我马上想到的是教室卫生会被我承包。

二、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爱之源。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用童心报答童心,要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和学生同年龄的一个学生,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更是班主任对学生产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础。所谓把自己变成一个学生,是指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甚至某种意义上尽可能让自己有同年龄学生般的情感,同年龄般学生的兴趣和纯真。 三、做为一名老师,对待教育,我们要以什么心态对待自己的职业?李镇西老师在书中提出四种态度:第一种是“应付”的态度。没有教书育人的热情,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既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孩子,这样的老师如果实在无法改变心态,不如改变职业。第二种是“饭碗”的态度。因为做教师是自己安身立命的饭碗。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比起教育家们的追求,谈不上高尚,但绝对不低下。忠于自己饭碗的老师同样令人尊敬。第三种是“事业”的态度。把教育不仅当饭碗,同时也当做自己的事业,事业意味着研究与创新。第四种是“宗教”的态度,为教育的一切付出,不是来自上级要求,而是源于自己内心的召唤,基于自己的良知。反思自己,对待自己的教育工作,是哪种心态?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在书中谈及班主任工作,李镇西老师这样写道:“班主任工作是个筐,什么内容都要往里装!班主任的责任似乎无限大,因为他们什么都要管而且必须管好;同时班主任的权利似乎又无限小,因为无论是谁都可随时给班主任下达任务,是一个忙忙碌碌的办事员。”是现在班主任老师的真实写照,道出了班主任的心

读李镇西《我这样做班主任》有感

读李镇西《我这样做班主任》有感 我最近阅读了当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我这样做班主任》一书,感触特别深,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爱心智慧的结晶,读后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来为班级管理刻画了崇高的教育理念,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第一次翻开它,是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但慢慢地阅读我发现自己走进了李镇西的世界,如同学生一般融进了李镇西的班级,一次次的被感动,被激励,被启发。 在这本书中有一段话对我的感触很深。“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爱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爱,教育还需要智慧”。我觉得做好一个好的班主任真的需要智慧。对学生的爱是基础,而智慧是来自于实践中的不断反思,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中提升的。“做最好的班主任!”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如果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班级建设、后进生转化、早恋、作弊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的孩子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 (一)童心。李镇西老师说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要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和学生同年龄的一个学生,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更是班主任对学生产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础。所谓把自己变成一个学生,是指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

保持一致,甚至某种意义上尽可能让自己有同年龄学生般的情感,同年龄般学生的兴趣和纯真。当我们努力保持这一份童心时,其实我们已经融入到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中去。童心决定着重心,教育者的童心,是我们当好班主任的必不可少的“精神软件”。所以孩子们喜欢的,应该是自己要喜欢的;孩子们喜欢看的书籍,自己更应该多看、多研究。童心是最好的老师!童心就是最好的兴趣爱好! (二)爱心。李老师说“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以谈起”,可见教育离不开情感。同时李老师告诉我们,爱心应该是是日常生活(即常态的条件下)所自然而然的一种情感和行为。对学生的爱,并不一定需要什么催人泪下的“爱的奉献”,平平淡淡才是真。其实质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言:“以厚此薄彼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不是真心爱学生。所爱的一部分学生实际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这种爱是自私的。”李老师的话自己使我明白,只要我们真心爱学生,从日常教育教学中,把爱融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用我们平常的言行去感动学生,那么,我们就算成功了。 (三)责任心。我时常以为责任心就是从早到晚一直守着学生,学生成绩好,考上好的学校这就是责任心的表现。李老师让我明白,所谓真正的责任心既是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认真细致和绝不敷衍地做好每一件事,更是着眼于未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教育者具有怎样的思想行为就会培养出怎样的人,因此,我们应该追求理想的教育和教育理想,以把学生培养成为现代化建设有用人才为目标,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看待班主任的责任心,我们才

李镇西《这样当好班主任》有感

责任与细节 ------观李镇西《这样当好班主任》有感观看了李镇西《这样当好班主任》后,颇有感触:做任何事情如果想做好都需要有责任心。因为责任就是对工作出色的完成,责任就是忘我的坚守,也是人生的升华,责任也是一种必须具备的能力,有能力的人如果没有责任心,他的能力将大打折扣。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是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教师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对待工作,决定着工作的效果;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学生,决定着学生的成长。这就是教育工作之所以神圣的原因,也是表现我们教师职业道德的所在。 《这样当好班主任》告诉我们:教师的态度能够影响甚至决定学生的成长,因为,学生具有区别于“非学生”的一个最重要的心理特点属性—向师性。学生就好像花草树木之趋向于阳光一样,趋向于教师。学生不论学习哪一门课程,都希望有个好教师;不论在哪一个班学习,都希望有个好班主任。学生的这种希望表明,教师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也许可以说,教师是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物。学生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或者说,每天生活的主要部分,是同教师在一起或在教师的影响或支配下度过的。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学生的生活和命运,是掌握在教师的手里。他们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学得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欢乐,都和教师有极大的关系。所以,他们都殷切希望能遇到好教师,他们对每个教师都抱着很大的希望,每天都希望从教师那里得到一些美好的东西。 对学生负责意味着对学生全面负责,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也要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健康、品德和习惯。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思想进步,只教书不育人。这

做最好的班主任李镇西编辑版

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1.思想类 ?班主任工作可以锻炼一个人的组织、协调、应变、沟通能力。 ?教育,每天都充满悬念。 ?每个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 ?以心灵塑造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 ?如果你对职业不满意,有两个办法可以选择——要么改变职业,要么改变心态。 ?班主任幸福感的丧失是由于远离学生,拒绝变化。心灵距离拉大,不愿意去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社会、时代、学生。 ?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够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们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苏霍姆林斯基 ?变事务应付为教育科研。把自己所带的班级当做自己的教育科研基地。?变个人权威为集体意志。过分注重个人权威,不要什么事情都不放心,都要亲自过问, 要变为“我们的学生集体”。 ?变孤军奋战为师生合作。大胆放手民主管理,班主任主要是学生思想教育与班级常规管理。班主任完全应该也可以把一个班级的重担让几十个学生分担。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可以使学生产生自觉性。

?对待领导的评价要冷静,对待同事的议论要宽容,对待家长的批评要平和,对待学生的意见要豁达。他说了以后,既无伤你一根毫毛,又有助于他调节心理平衡,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童心、爱心、责任心 ?专家、思想家、心理学家 ?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 今日的学生,是将来的公民。陶行知49 ?真正的英雄不是没有卑贱的情操,而是永不会被卑贱的情操所征服;真正的光明不是没有黑暗的时候,而是不会被黑暗所湮没。约翰克里斯朵夫傅雷译 ?教育,首先是人学。苏霍姆林斯基我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吗?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2010年5月第25次印刷 ?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 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 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 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P1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P2 ?他可以坦率地对教师说:某某地方我没有做好,某某地方我不会做。 他的良心是纯洁的,他不可能去抄袭别人的作业或者考试时搞夹带。 他想树立起自己的尊严。3

李镇西 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

《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 尤溪镇中学胡金国 非常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样的机会,让我参加了临海市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骨干班主任培训班”,培训班开班的那天,我订购了李镇西老师出版的《我这样做班主任》一书,读完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李老师对于孩子们的那份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不断的审视与自我提升,用真知与真爱对待教育的态度,以及他全身心投入精力,坚持不懈的钻研。 全书分为六辑,分别为为什么要当班主任;做走进学生心灵的朋友;民主教育,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童心是师爱之源;以及做教师的四种态度。这其中讲述的是李镇西先生作为班主任的方方面面的思考,解决了作为青年班主任的我心中存留的很多困惑。最令我感动的是在“童心是师爱之源”中他们浓浓的师生情,泪水、感动跃然纸上;最让我受益的是“做教师的四种态度”;最让我震撼的是“最走进学生心灵的朋友”。下面就是我自己的读书感受: (一)珍惜不可逆转的每一天,与孩子一起编织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这一个个完整的世界里,一定充满着许多精彩的故事!美国2009年的全国年度教师托尼·马伦的获奖感言说“最优秀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品质,他们知道如何读懂故事”。“故事”并不是指“事件”或者“情节”,而是指孩子成长的过程,或者打一个比方说,这里所说的“孩子的故事”,指的是孩子生命的河流。 作为一个高明的编辑,教师必须读懂每一个孩子的故事,那怎么是读懂?懂,就是理解。教育是我们和孩子生命和生命的相遇,因此我们自然而然的进入了孩子的故事,和孩子一起创作,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并期待着一个完美的结局。孩子的每一天的故事都不可逆转,教师每一天的生命也都不可重现——教育的严酷与责任都在于此。 (二)换位理解孩子,做一个善于倾听的朋友

《做最好的班主任》--李镇西编辑版

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 1.思想类 ?班主任工作可以锻炼一个人的组织、协调、应变、沟通能力。 ?教育,每天都充满悬念。 ?每个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 ?以心灵塑造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 ?如果你对职业不满意,有两个办法可以选择——要么改变职业,要么改变心态。 ?班主任幸福感的丧失是由于远离学生,拒绝变化。心灵距离拉大,不愿意去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社会、时代、学生。 ?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够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们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苏霍姆林斯基 ?变事务应付为教育科研。把自己所带的班级当做自己的教育科研基地。 ?变个人权威为集体意志。过分注重个人权威,不要什么事情都不放心,都要亲自过问, 要变为“我们的学生集体”。 ?变孤军奋战为师生合作。大胆放手民主管理,班主任主要是学生思想教育与班级常规管理。班主任完全应该也可以把一个班级的重担让几十个学生分担。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可以使学生产生自觉

性。 ?对待领导的评价要冷静,对待同事的议论要宽容,对待家长的批评要平和,对待学生的意见要豁达。他说了以后,既无伤你一根毫毛,又有助于他调节心理平衡,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童心、爱心、责任心 ?专家、思想家、心理学家 ?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今日的学生,是将来的公民。陶行知49 ?真正的英雄不是没有卑贱的情操,而是永不会被卑贱的情操所征服;真正的光明不是没有黑暗的时候,而是不会被黑暗所湮没。 约翰克里斯朵夫傅雷译 ?教育,首先是人学。苏霍姆林斯基我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吗?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2010年5月第25次印刷 ?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 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 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 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P1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P2 ?他可以坦率地对教师说:某某地方我没有做好,某某地方我不

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班主任》心得体会

学习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班主任》心得体会 近日,利用闲暇时间阅读了当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感触特别深,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爱心智慧的结晶,读后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来为班级管理刻画了崇高的教育理念,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一、学习的总体印象——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 《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共有五辑:班主任的专业素养、科学民主的班级管理、如何赢得学生的心灵、培养优等生和转化后进生、形成和谐的团队教育。该书全方位阐释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的理念和实践。李镇西老师用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的语言将理性的思考倾注于一个一个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故事中,这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发人深省、撼人心魄、催人泪下。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还是实习教师的李镇西老师对于育人的困惑,可以看到初为人师、血气方刚的年轻李镇西老师与学生对打时的豪气以及过后的思考,可以看到李镇西老师在带着一届又一届“未来班”学生时的跌跌撞撞以及在教育学生过程中那种思想的撞击与灵魂深处的迷茫。阅读中有好多次根据李镇西老师的说法以及做法,对比一下自己的行为以及日常所思所得,觉得李镇西老师的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是他没有很多高深的理论,而是将自己日常的所做所想所思所得用笔录的方式记载下来,透过每一个案例分析和每一个反思,我可以感受到李镇西老师现在真正做了一个教育者应该做到的爱教育、爱学生。 在这本书的序中,有一段话对我的感触很深。“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爱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爱,教育还需要智慧。”我觉得做好一个班主任真的需要智慧。对学生的爱是基础,而智慧是来自于实践中的不断反思,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中提升的。 李镇西老师提出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与班主任专业化的精神是一致的。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班主任和班主任专业化,是班主任自我发展的目标,也是班主任自我持续努力过程。其实做好一个班主任很简单,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的班主任心得体会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的班主任》心得体 会 我跟李镇西老师一样也是一个语文老师,从教十余年,当班主任也有十来年,总想让自己成为最好的老师,最好的班主任,但事情往往事与愿违,我始终不是学校里最出色的老师,也不是最好的班主任。我常常反思自己的不足,也向别人学习,但进步不是很明显,直到读了李镇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我才明白了自己的差距在什么地方,我应该在哪些方面下工夫。 李镇西先生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介绍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本书写得很实在,读着他的文章,感觉就像是看着一集集《李镇西的故事》连续剧一样,书中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有的故事感人至深,让我禁不住热泪盈眶。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与才华折服了我;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感动着我!做一名人民教师,多一些书生气,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多一些天之浩气;多一些地之灵气。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远离浮躁与平庸。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 李镇西先生说:在学生从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他们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种子:

“善良”、“正直”和“机智”。教师要善待学生,才能使学生善良之心逐渐占据主要位置。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积极影响学生,让学生成为正直的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学习文化知识,才能使学生成长为有智慧的人。在课堂上,如果想与学生交流对话,没有真爱是实现不了的。 李老师对班主任的那份执著,对爱那份坚持让人感动。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他对学生付出的是满腔的爱心。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的那份坚持让人感动。 在读到李老师对待“优生”和“差生”的做法上,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凌飞是一个从不太优秀走向在在非常优秀的典型。他一开始学习就不错,如果在普通班上,老师也许不会太多地给他约束和管教。可是李老师看到的却不只是成绩,而是他做人的心态和思想,对集体的感受和奉献。读过之后感慨良多:1、成绩优秀的学生不一定各方面都是优秀的,做为班主任一定要更看重学生的品德和人格,要引导学生做品学兼优的优秀生。2、要正视优秀生的错误,不要认为犯错是差生的专利,优秀生一犯错老师就觉得不可饶恕,要记着他们也是普通的孩子,不是学生中的圣人。3、对优秀生要高标准、

读《我这样做班主任》有感

读《我这样做班主任》有感 川维中学刘洪燕 当班主任以来,深刻意识到不断学习,多读书的重要性。前段时间,从当当网上买了《我这样做班主任》一书,认真拜读之后,感受到李镇西老师爱心智慧的结晶,读后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他用自己的真诚和才华为班级管理刻画了崇高的教育理念,同时也教给了我们教书育人的道理,成为我们青年教师前进中的榜样。 刚度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李老师很幸运也很幸福,为孩子付出了,但也收获了,相对于自己班上的学生,真心不知从何开始。。。。。。可是想到“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爱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爱,教育还需要智慧。我觉得做好一个好的班主任真的需要智慧。对学生的爱是基础,而智慧是来自于实践中的不断反思,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中提升的。“做最好的班主任!”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如果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班级建设、后进生转化、早恋、作弊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的孩子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 还记得班主任培训时,学校有位班主任谈经验时说过教学生要有“五心”,和李老师的也有同样感受,不管做什么,要求我们用心去做:(一)童心。李镇西老师说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和对待童心,要学会在某种程度上把自己看成和学生同年龄的一个学生,这不但是教师是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更是班主任对学生产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础。所谓把自己变成一个学生,是指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甚至某种意义上尽可能让自己有同年龄学生般的情感,同年龄般学生的兴趣和纯真。当我们努力保持这一份童心时,其实我们已经融入到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中去。童心决定着重心,教育者的童心,是我们当好班主任的必不可少的“精神软件”。所以孩子们喜欢的,应该是自己要喜欢的;孩子们喜欢看的书籍,自己更应该多看、多研究。童心是最好的老师!童心就是最好的兴趣爱好!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心得体会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心得体会 用爱做最好的班主任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心得体会 海丰县鲘门镇第二小学张润生 我是海丰县鲘门镇的一名副教导主任,也是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已经有几年时间没有当班主任了。在今年暑假,我研读了当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后,感触良多。于是在今年开学前,我主动向学校要求担任六年级的班主任。这或许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情怀,可能更多是被李镇西老师的师德,人格魅力所感染。 《做最好的班主任》是李镇西近30 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教育智慧的精华集萃,全方位阐释了李镇西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家长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的理念和实践。李镇西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素质教育,他的出神入化的班级管理艺术,真诚智慧的学生青春期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引导,和谐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处处体现出一个特级教师、著名教育家的人文情怀和对教育的虔诚之心。阅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受到感染和鼓励。班主任天下最小的主任,也是管事最多的主任。有

人感觉班主任的工作是既繁琐又累人,但李镇西将这份工作当成了爱好,即使是做校长还要担任三个班的副班主任。这本书给我的心灵带来的最大震撼就是本书的核心——师爱。作者以他的关爱、民主和尊重,让他的学生都感觉到度过了最幸福的一段美好的学习时光,正是他,从一个更高的层次诠释了师爱的含义。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本书我扪心自问:我深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正是李老师让我对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大作家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所以说教育是爱的事业。这不仅是博大深沉的爱,而且一种充满智慧的爱。踏上讲台十几年,和孩子们相处的日子里,我的感觉就像一直徜徉在爱的海洋,常常陶醉得不知身在何处。特别是近几年,我一直执教六年级英语。我深深地知道肩负重任,直面压力,过去的荣誉只是鼓励和鞭策,前面的道路还很漫长。在我的面前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先进事

《我这样做班主任》读书笔记

《我这样做班主任》读书笔记 现在的教师一提到要做班主任,年轻的教师发怵,年老的教师嫌累。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富有朝气,当班主任是个累心力、费体力的活。谁会愿意干呢?李镇西老师却抢着干。当看了李镇西的《我这样做班主任》这本书,不禁对班主任工作重新定位。因为有爱和智慧,才能做好班主任啊。 《我这样做班主任》是李镇西老师从教多年,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精华,李老师以民主和爱心为出发点,以真挚的情感和人类朴实的价值观滋养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共同感动、共同成长。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爱心智慧的结晶,读后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 李老师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26年如一日,爱生如子。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熔炉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 没有一位教师不爱自己的学生,但仅仅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有教育的智慧。我对于对于自己的学生,是满腔的爱;爱到深处,又是满腔的“恨”,恨铁不成钢。有时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时,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缺少耐心辅导,一味的教育、罚补。渐渐地作业是按时交了,但抄作业的多了,又得开动脑筋找抄袭者。对照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方法,发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当之处。

我和学生之间交流少,学生有抵触情绪,师生间信任度小。立即改进方法,找学生谈心。了解一部分学生基础差、学习困难,要求其尽量做,实在不会的画上符号,放一放,等教师讲解。另一部分学生,就是惰性大,不思考,利用网上的“作业帮”等软件查找的答案,对这部分学生一方面批评教育,和其家长及时沟通关注,另一方面,鼓励其勤于思考。 教师有一个通病,就是不允许学生犯错,哪有那么多“乖”宝宝?学校里,有的班级管理采用小组评分制。每人有100分基础分,上课迟到了,做错事情了,违犯纪律了,就扣分;考试前十名,做题时用到好的方法等,就加分。这种方法开始效果很好,但渐渐地产生了副作用。一些学生,产生了极强的抵触情绪,我行我素,分数为负的,而且负几百分了。本来想用严格的管理和分数的激励,管理好班级。恰恰相反,学生会因为班主任要求太严而产生抵触情绪,就像学生抵触其父母一样,你不要说你是为他们好,其实有哪位家长不是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们的孩子还是有很大的抵触情绪。他是一个人,是人都会犯错,你不能强迫他们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做,有时甚至我们应该允许他犯错,因为犯错是为了下次不犯错。读过李镇西老师的书,我给班主任一个建议,应该加强加分制度,上课说话扣2分,如果转天上课不说话了,就加3分,岂不更好!我们的制度不应该带给学生压抑感,应该带给学生快乐。 通过读《我这样做班主任》,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运用得恰

《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

《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 学校给每位班主任教师布置了作业,让大家品读《我这样做班主任》并且写读后感。第一次翻开它,是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但慢慢地阅读我发现自己走进了李镇西的世界,如同学生一般融进了李镇西的班级,一次次的被感动,被激励,被启发。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为班级管理刻画了崇高的教育理念,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教育事业是永远年轻的事业,是幸福的。而培养青少年求真向善趋美的心灵,引导青少年的生命健康茁壮地成长,教师的责任更为直接、更为集中地体现在班主任身上,这既是班主任的责任,更是班主任的幸福。既然做班主任是幸福的,为什么老师们都不愿意做呢?李镇西这样说到,是因为丧失了幸福感,产生了厌倦感。 厌倦感从何而生呢?主要源于两

点:远离学生,拒绝变化。李老师说的与我自己的感受,与许多老师们的说法非常契合。李老师说得对,其实是我们自己拒绝变化。这种拒绝是潜意识中的,如果没有深刻的反思自己甚至意识不到,更谈不上认识到这个问题了。“按经验办事”,是的,经验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经验有时恰恰是阻挡我们前进最大的障碍。我们的思想就限制于经验的圈子里,所以遇到经验解决不了的问题“很容易束手无策”。真心要做一个好老师,就要以学生为中心,确实,学生的变化反映的是社会的变化,无论我们对这个变化持何种态度,我们都改变不了社会的什么,可是我们可以影响甚至改变学生。 在书中,李镇西老师字里行间的言语,李镇西老师行为的点滴,李镇西老师的言传身教,李镇西老师的每一个感人故事都足以让我感动。 寻找班主任的幸福感,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复杂”。李老师让我对

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 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 他经常说,教育不能太功利,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是的,我们希望的是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而不是为了考试为了

《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

《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 校给每位班主任教师布置了作业,让大家品读《我这样做班主任》并且写读后感。第一次翻开它,是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但慢慢地阅读我发现自己走进了李镇西的世界,如同学生一般融进了李镇西的班级,一次次的被感动,被激励,被启发。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为班级管理刻画了崇高的教育理念,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教育事业是永远年轻的事业,是幸福的。而培养青少年求真向善趋美的心灵,引导青少年的生命健康茁壮地成长,教师的责任更为直接、更为集中地体现在班主任身上,这既是班主任的责任,更是班主任的幸福。既然做班主任是幸福的,为什么老师们都不愿意做呢?李镇西这样说到,是因为丧失了幸福感,产生了厌倦感。 厌倦感从何而生呢?主要源于两点:远离学生,拒绝变化。李老师说的与我自己的感受,与许多老师们的说法非常契合。李老师说得对,其实是我们自己拒绝变化。这种拒绝是潜意识中的,如果没有深刻的反思自己甚至意识不到,更谈不上认识到这个问题了。“按经验办事”,是的,经验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经验有时恰恰是阻挡我们前进最大的障碍。我们的思想就限制于经验的圈子里,所以遇到经验解决不了的问题“很容易束手无策”。真心要做一个好老师,就要以学生为中心,确实,学生的变化反映的是社会的变

化,无论我们对这个变化持何种态度,我们都改变不了社会的什么,可是我们可以影响甚至改变学生。 在书中,李镇西老师字里行间的言语,李镇西老师行为的点滴,李镇西老师的言传身教,李镇西老师的每一个感人故事都足以让我感动。 寻找班主任的幸福感,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复杂”。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 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 他经常说,教育不能太功利,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是的,我们希望的是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而不是为了考试为了分数为了文凭,失去固有的个性和应该有的良好品德。李老师用真情实感践行着爱与责任的教育。

李镇西老师《我这样做班主任》摘录及感悟

李镇西老师《我这样做班主任》摘录及感悟 李镇西老师《我这样做班主任》摘录及感悟郭跃辉花了一天时间,把李镇西老师的《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完了。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有时候读得心悦诚服,有时候读得感慨万千,有时候读得热泪盈眶,有时候读得芒刺在背。李老师的教育情怀和教育胸襟我们是赶不上了,只有学习一下他的只言片语,算作是“东施效颦”吧。1、如果我们在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同时,又不知不觉地伤害学生的自尊感,那么这好比是我们一方面热心播撒师生感情的种子,一方面又在粗暴摧残师生感情的幼芽。2、教师想尽量直截了当地帮助学生改正缺点,把他的缺点公之于众,以使其他学生从中吸取教训,不犯类似的错误,这种方法是最不成功的,因为这无异于“批判会”,把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地方——自尊心、个人尊严、自豪感统统暴露于外,并使之受到伤害,这种教育所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无法弥补的。 3、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决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苏霍姆林斯基 4、教会学生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的优势,并保持、发展这种优势,不断自觉地战胜自己的弱点,这是思想教育的艺术所在,真正掌握这门艺术,需要终生的探索和奋斗。 5、做一个教师和校长的责任感,在于每个孩子的今天都是不可复制的,教育的严酷和教育的责任,都在于此。 6、孩子不愿意找老师谈心,这是我的教育中一直努力避免的结果。 7、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苏霍姆林斯基 8、陶行知和苏霍姆林斯基不是以“学者”或“研究者”的身份去冷峻、“客观”、孤立地研究教育,而是充满真诚的人道主义情怀,把自己的一腔激情洒向他的每一位学生。 9、每天都和孩子在一起,却不关注因而不知道孩子的心灵世界;越是认真负责,孩子们越是反感。这是我们现在许多班主任的悲哀之处,甚至是悲剧所在。10、赞可夫有过这样一句话:“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表现熟视无睹,他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11、事实证明,“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学生,或“好为人师”地处处教训学生,学生往往不买我们的账;而俯下身子和学生平等地交流,学生或许会情不自禁地有所思索,有所醒悟,有所感奋。12、对待青年男女的爱情持轻蔑乃至嘲讽的态度,恰恰说明教师的教养水平低。——苏霍姆林斯基13、教师不要以集体的名义煽动多数孩子对个别孩子的仇恨。 14、有几流的班集体,就有几流的班干部。15、以宽宏的民主胸襟平和地容纳学生家长的各种意见,包括尖锐的批评或者刺耳的“杂音”。其实我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我以前对原13班的学生多次发火,也有过多次不近人情的惩罚,也有过很多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规律的举措,但即使如此,他们跟我走得还是很近,还是愿意对我敞开心扉。每次改他们的随笔,我都会有亲近之感,但是现在的学生,他们对我很尊重,也很听话,我给他们提的建议他们也都会听,但是总感觉有一些隔膜,至少在周记这点上,我感觉他们能和我交心的人较少。现在班级形势稳定,学生纪律和成绩也很不错,而以前13班的学生经常“出事”,一会儿违纪一会儿受罚,但还是感觉很亲近。比如制作班刊,我一布置,他们立刻行动,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但是现在我已经布置了好几次了,还是无人响应。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为什么班级体制健全、违纪现象少了,反而感觉和学生的距离比较远了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不过读了李老师的书之后,我忽然明白了。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原因,以前的学生虽然我经常骂他们,但是主观上愿意亲近他们,因此他们不会记仇,相反会感觉到我的爱心。而现在,自从有了自己的孩子,我的心可能已经离他们远了。这个错误是不可饶恕的,幸亏读了李镇西老师的书,要不我还蒙在鼓里呢。现在改正,还不晚,毕竟还有两年时间。

《做最好的班主任》--李镇西编辑版

老师惩罚,首先感谢没有投信任票的同学,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无条件地接受同学们的批评,努力改正缺点,进一步改进工作。 我们都赞成不能打人。积极的形式制定规定。 走进孩子的心灵 多提建议、少训斥。想回家的孩子,不可以批评娇气,要战胜自己。善于、真诚倾听,找原因。 从学生的话语中找到问题点。“也许你打人是有原因的,说不定你有道理啊,说出来吧,让我了解一下。我是真心想听听你的解释。” 教师更重要的工作要研究学生,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我坚持每天至少找一个学生谈心。 化批评为表扬同学被人欺负。可以去班级表扬尊重别人的好现象,再带着学生读一碗清汤荞麦面,让每个同学受到感动。或者一个主题班会,从学生的习作,惩恶扬善。 批评之前先问了最近哪些地方进步突出,找到优点。先表扬,哪些地方还可以做得更好呢?我有份礼物给你,但是现在不忙着说,等以后有了更大的进步再送给你。 对待后进生-让他们尝到成功的滋味。提前说,你们三个比一比,看谁的进步最大,半期考试的时候,请全班同学投票,看你们谁的进步大,选票就是半期考试作文,某某同学进步大。回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画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你认为最好的作文为全班朗读。 师生通信 非功利性谈心不是每一次谈心都要有目的,对于最好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应该隐藏起来 集体的力量全班同学对每一个同学的掌声、鼓励和关心,一个大集体。记住每个孩子的生日。 拿书的人—通过皇帝的新装讲解,找回童心。这本书是谁拿的,我无法查证,但是可以断定这位同学在听我讲关于童心的道理,这位同学已经失落了,但我仍然衷心希望,他能用自己的行动把童心找回,我期盼,全班同学也期盼。我不知道是谁还了书,这已经不重要了,但是我提议,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祝贺这位找到了童心的同学!

教师《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

教师《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 最近我阅读的书是李镇西老师的《我这样做班主任》,书中记录了李镇西老师30年班级管理的精华,是李镇西老师爱心智慧的结晶。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深的被李镇西老师的个人魅力所感染,他是真的在用“心”做教育。 整本书读下来给我的感觉是,如果说只是当班主任,不难;当合格的班主任,也不难,但会很累,是我们平时说的“保姆式”和“警察式”班主任,盯着学生早读、出操、卫生等等,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累身;想要成为优秀的班主任,难!需要用心的去付出,爱心、耐心、童心、责任心等等,还要有班级管理的技巧、艺术等,累心;但若想要成为像李镇西老师这样的班主任,那是难上加难,因为他是在真正的从事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工作。 在这里,谈几点自己的感受与体

会。 一、平等。这里的平等不仅是指的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生生平等,还包括师生平等。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班级管理制度》,其他班不知,单就我们班的《班级管理制度》中都是从给方面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成绩等等提出了要求和量化,没有涉及到老师的范围。而李镇西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制定的《班级管理条例》中对班主任也作了一些规定:“凡每月对学生发脾气超过一次,或错批评学生,或利用自习课讲语文,或下课压堂两分钟以上,罚扫教室一次。”并且在《条例》实施不久,李老师便因错批评学生而“犯规”,当天放学后,二话不说,拿起扫把,一个人在教室里干得大汗淋漓。当看完这些后,我反思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如果把这些规定放在我们班的《班级管理制度》中会是什么样子,我马上想到的是教室卫生会被我承包。 二、童心。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

爱之源。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用童心报答童心,要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和学生同年龄的一个学生,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更是班主任对学生产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础。所谓把自己变成一个学生,是指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甚至某种意义上尽可能让自己有同年龄学生般的情感,同年龄般学生的兴趣和纯真。正是因为李老师保持着这份童心,才有了他“永远的未来班”和“浪漫的高95级一班”。才有了在我看来只有在电视电影中才会出现的情境,而他们却真实的发生在他和他的学生之间。 三、态度。做为一名老师,对待教育,我们要以什么心态对待自己的职业?李镇西老师在书中提出四种态度:第一种是“应付”的态度。没有教书育人的热情,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既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孩子,这样的老师如果实在无法改变心态,不如改变职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