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10年来住院儿童疾病谱构成及变化分析

我院10年来住院儿童疾病谱构成及变化分析
我院10年来住院儿童疾病谱构成及变化分析

中国疾病谱变化情况

中国疾病谱变化情况 医药股的投资机会归根结底是由流行病学数据来指引的,因此密切跟踪人口疾病谱的变化是自下而上分析医药股的第一出发点。根据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我们概述一下中国大陆居民主要疾病的死亡率、发病率及其构成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发展正在发生着的变化。 根据对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其构成的统计来看,在中国大陆由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占比越来越重,从1990年的22%增长到了2008年的27%;其次是心脏病,致死人数占死亡人数的比重也由1990年的16%上升到了2008年的近20%。脑血管病致死占比虽然由1990年的第二位降低到2008年的第三位,但致死人数占比仍高达19.62%。呼吸、消化、损伤和中毒等致死占比较大的疾病导致死亡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致死人数占比则由1990年的1.74%上升到2008年的3.34%,呈快速上升的趋势。 就恶性肿瘤来看,总计每十万人死亡率由1973-1975年间的83.65上升到了2004-2005年间的134.8。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肺癌成为死亡率攀升最快的恶性肿瘤病种,每十万人中就有30多人死于该种疾病。肝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死亡率均呈快速上升趋势,唯有食管癌死亡率呈下降状态。

再来关注各种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情况。循环系统疾病成为患病率最高的病种,每千人就有85.5个患循环系统疾病的病人,其中高血压病人54.9个、心脏病患者17.6人、脑血管病患者9.7人。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患者患病率位居第二,达到每千人31个患者,其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就占到每千人10.2个。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发病率位居第三,为每千人24.5人,其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呼吸系统患者发病率排第四,为每千人14.7个,患病率也呈逐年下降趋势,然而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第一致死恶性肿瘤病种。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的患者增长很快,每千人患病率由1993年的3.1上升到了2008年的12.9,其中患糖尿病的病人由每千人1.9飞速上升至10.7人。

疾病谱变化

咱们身体越来越棒 人均寿命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6 0年来,通过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和重大疾病防控、防治政策,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全国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从1949 年的2 0 0 0 0 / 1 0万下降到2 0 0 8年的2 6 8.0 1 / 1 0万。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曾是旧中国传染病肆虐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有1200万人饱受血吸虫病煎熬。“头大肩膀拢,肚子像水桶,骨瘦如柴棍,短命早进坟。”这是民间对晚期血吸虫病人的描述。目前,晚期血吸虫病发病已经基本绝迹。 我国开展群众性普种牛痘疫苗运动,1962年彻底消灭了天花,此后,又成功消灭了丝虫病,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在总体上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有效控制了麻风病、血吸虫病、疟疾等曾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疾病。结核病、艾滋病、乙型肝炎等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成效,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由1 9 9 2年的4 0%上升到2 0 0 5年的9 4%, 乙肝病毒携带者由1.3亿人下降到7 0 0 0多万人。地方病严重流行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防治成果稳固发展。 天花没了乙肝少了 “山高高,草茫茫。女人生崽,有命喝鸡汤,没命见阎王。”以前,中国农村孕妇,甚至一些城市妇女,习惯请来“接生婆”在家中分娩,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居高不下,因此民间有着“儿奔生,娘奔死”之说。分娩引起的大出血、产褥期感染,成为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 如今, 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到医院生孩子, 国家给予医疗保险和补贴,全国孕产妇产前检查率和住院分娩率均超过90%,孕产妇死亡率大大降低。 生孩子不再“儿奔生,娘奔死” 国家的繁荣带动了医学技术的昌盛, 感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许多一样的病症, 往往不再是细菌、病毒等感染所致。 失明:过去失明是往往因为感染沙眼医原体所致, 如今更多的是因为寿命延长而致的老年性白内障和糖尿病并发的白内障所致。 心脏病:过去,心脏病以链球菌引起的风湿性心脏病为主,如今,因为人们营养过剩, 引起高血脂导致的冠心病为主。 肾脏疾病:如今,因为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的肾脏疾病越来越多, 而因为感染链球菌引起的肾小球肾炎越来越少。 慢阻肺:现在靠烧柴火做饭、取暖的人口少了,而营养改善了,因此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总发病率有所减少。但值得警惕的是, 因吸烟和工业现代化引起的环境污染带来的慢阻隔肺病人越来越多。 一样的病症不一样的病因 市场经济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按部就班, 中国人开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动力和压力:经营的运行风险、业绩的考核评比、职场的升迁,人们在如履薄冰的小心中透支着自己的精力, 考验着心理承受力;庞大的烟民数量、不停的商务应酬等,在无规律与不良的生活方式中, 紧张焦虑、头昏脑胀等过去不被关注的亚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通过运动、旅游、丰富的文娱活动等多种方式,放松身心,医学专家也不断加大健康教育力度,争取把70%的亚健康人群拉回到健康队伍中来。 亚健康受到人们关注健康生活方式防御慢性病 囊中不再羞涩的国人, 刚刚品尝生活富足的甘饴时, 却发现现代生活带来了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痛风及肿瘤等慢性病。 目前,13亿中国人中,9 0 0 0多万人的体重超出健康标准,未来10年将有2亿人 严重超重。中国糖尿病发病率京沪两地已经超过了10%, 而改革开放之初,这个数字还不 足1%。中国目前仅城市的糖尿病人数就超过了 4 0 0 0万。上世纪8 0年代,中国高血压患病率为

浅析院前急救内科疾病谱

浅析院前急救内科疾病谱 发表时间:2012-09-20T09:23:04.6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7期供稿作者:蔡文波 [导读] 分析我院 4年中接回的 120内科病人中来分析以那几个系统为主要高发病种。 蔡文波 (汕尾市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 516400)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 4年中接回的 120内科病人中来分析以那几个系统为主要高发病种。方法将 4年中 120出诊共接回的内科病人,逐年接诊七大系统疾病来计算出每个系统在每一年所占的百分比,并用表格式来排名次,并综合 4年所排出的排序情况。结果发现为心血管急症,神经系统急症,呼吸系统急症,急性中毒四个系统为 120接回的疾病为高发疾病。结论现在发生疾病的系统中以心血管急症,神经系统急症,呼吸系统急症,急性中毒为高发疾病。 【关键词】院前急救内科疾病谱 【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7-0100-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已登记的2008年1月1日~2011年12月30日由我院医护人员出诊接回的所有急救内科患者,但不包括在此期间内大型突发事件中接回的急救患者以及到达现场未见患者或患者已经死亡的出诊。 1.2方法:所有出诊接回患者的各项详细信息均填入我科自制的5出诊病员基本情况一览表6 (包含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出诊时间及地址、初步诊断、出诊人员等),依据该表的资料, 作回顾性调查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将已登记的所有院前急救内科疾病相关资料登记在Excel电子表格中,按患者内科疾病的种类进行分类,计算结构比。 2 结果 4年中我院医护人员出诊共接回内科患者5764人次 ,其疾病谱排前4 位的是心血管急症、神经系统急症、呼吸系统急症和急性中毒。各病种年份分布以及最常见病因排序情况, 见表 1~ 2。 3 讨论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心血管、神经和呼吸系统为代表的三大疾病的发病率正逐年增高, 而上两个世纪威胁人类的传染性疾病已明显地减少, 因此, 院前急救内科疾病谱也随之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了解并掌握一个地区院前急救常见疾病谱的分布状况, 可对合理地使用医疗资源和配备相关的出诊急救设备起到了积极地指导作用。 我院 2005年、2006年、2007年和 2008年 4年中 ,因 120呼救院前出诊急救的内科疾病患者中,排前4位的是心血管系统疾病(分别为29126%、28126%、30126%和28148%),神经系统疾病 (分别为22148%、23196%、23167%和 25139%),呼吸系统疾病(19198%、20120%、19165%和21141%)和急性中毒 ,与国外急救内科疾病谱接近。 分析上述急救内科疾病谱居首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出诊最常见的是冠心病, 其次是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尤其是冠心病,自工业革命后一个多世纪以来, 随着人类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 日常紧张情绪的增加, 加上不合理膳食结构的影响, 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增多, 全社会冠心病发病率呈上升态势, 因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120呼救的相关疾病明显增多, 提示以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为代表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应是出诊的急诊医师高度重视的最常见内科疾病。院前急救应针对冠心病发病急, 猝死率高的特点, 建立和完善心血管疾病急救绿色通道,并不断提高医师对此类急症的警觉性和处置能力。 急救医师应熟悉并掌握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高血压病急症降压, 抗恶性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的处理 ,以降低患者猝死的风险。 神经系统疾病在院前出诊疾病谱中排第2位,其中脑动脉供血不足、脑血管意外占最大的比例 ,尤其是脑动脉供血不足多以眩晕、头昏为表现,与临床梅尼埃病有时较难鉴别,究其原因与人群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等发病率的上升有着密切的关系,加上中国与国际社会的接轨后,社会结构的转型,就业和工作压力增加,神经系统疾病在发病率增加的同时,也呈现出患者年轻化的趋势。据资料统计,近20年来,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年龄较20年前提早了18岁 ,因此 ,减少和控制全社会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等的发病率 ,减轻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 ,是降低以脑动脉供血不足、脑血管意外为代表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的关键。临床医师出诊时要及时鉴别诊断 ,返院后尽快物理检查和尽早治疗,是防止和减少神经系统疾病后遗症的正确方法。 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传统的传染性疾病已明显的减少,呼吸系统感染在出诊疾病谱中已下降至第三位,这与近百年来,医药特别是抗生素的发明和发展有着密切的相关,加上社会对吸烟危害的宣传,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控制 ,肺部感染性疾病已较过去有了明显的减少。由于院前急救的呼吸系统急诊患者有着高龄、基础肺功能差、多合并其他心脑肾等疾病的特点,出诊时及时全面准确的查体和判断,转运中密切的病情观

16-17年疾病谱分析

疾病谱排序分析 xx人民医院2016年-2017年 一、居民就医情况 2016年排序前十位的疾病门诊就医数为23381例次。报告居民住院就医患病数1293例次。门诊前十位疾病排序顺次为妊娠状态NOS,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扁桃腺炎,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糖尿病NOS,急性胃肠炎,急性咽喉炎,腹痛,腰腿痛,占总就医例次的29.09%,。住院前十位的疾病排序顺次为正常分娩NOS,腰椎间盘突出,多发性脑梗塞,胎儿和新生儿受剖宫产的影响,新生儿脐绕颈(胎儿和新生儿受脐带绕颈的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支气管炎,经选择性剖宫产术的单胎分娩,伤寒肺炎,占总就医例次的1.61%。 2017年排序前十位的疾病门诊就医数为22708例次。报告居民住院就医患病数1647例次。门诊前十位疾病排序顺次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龋齿,骨折,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NOS,腹痛,高血压,新生儿支气管炎,占总就医例次的31.98%。住院前十位的疾病排序顺次为多发性脑梗塞,正常分娩NOS,腰椎间盘突出,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新生儿支气管炎,高血压,毛

细管支气管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糖尿病NOS,占总就医例次的2.32%。 二、就医情况统计 (一)2016年前十位疾病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比值 表1 (二)2017年前十位疾病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比值 表2

三、报告病例分析 2016年疾病谱排序报告工作上报居民就医24674例次,其中门诊23381例次,住院1293例次。全年门诊排名前三位的疾病是:妊娠状态NOS,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全年住院排名前三位的疾病是正常分娩NOS,腰椎间盘突出,多发性脑梗塞。 从2016年疾病谱排序上报分组分析,怀孕人数和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剧增,院方积极改建了妇产科,拓展妇产科的业务,新增了新生儿洗浴中心和新生儿游泳项目。积极宣传呼吸系统疾病的有关知识,增加户外锻炼,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防止病情反复。 2017年疾病谱排序报告工作上报居民就医24355例次,其中门诊22708例次,住院1647例次。全年门诊排名前三位的疾病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及上呼吸道感染,龋齿。全年

中国数字医疗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数字医疗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一、数字医疗定义及分类 (2) 二、数字医疗行业发展背景(PEST) (2) 1、P(政治环境) (2) 2、E(经济环境) (3) 3、S(社会环境) (4) 4、T(技术环境) (5) 三、数字医疗行业市场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5) 1、市场现状 (5) 2、市场前景 (6) 3、市场趋势 (7) 4、产品趋势 (9) 四、数字医疗行业竞争格局 (14) 1、中国数字医疗产业竞争现状分析 (14) 2、中国数字医疗产业市场格局分析 (15) 3、中国数字医疗行业主体企业 (16)

一、数字医疗定义及分类 数字医疗行业是将先进的网络及数字技术应用于医疗工作,实现各种医疗信息的数字化采集、转换、存储、传输及后处理,以及各项业务流程数字化运作的医疗信息体系,是由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和数字医疗软件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 数字医疗行业按用途分为以下六种细分行业:数字成像设备行业;医院信息系统(HIS)软件行业;电子病历(EMR)软件行业;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统(RIS)软件行业;实验室临床信息系统(LIS)软件行业;声音捕捉行业。 二、数字医疗行业发展背景(PEST) 1、P(政治环境) 1、政府积极推动医改,医疗投入巨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的出台规划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到2020 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 2、医改政策加快数字医疗信息化的进程: 医改中提出:未来三年要加快落实五项制度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上述五项制度改革将着重于:药物指导价格的制定,规范药物生产流通,以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目标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网络化建设,建设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等措施;由此可以看出,此次医改将对医药行业整个产业链(医药产业-药品供应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治理整顿,必将导致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产生根本性的变化。 数字卫生建设涉及到医疗卫生服务的各个方面,因此,医改为加强数字卫生

2009年—2016年住院患者疾病谱构成分析

2009年—2016年住院患者疾病谱构成分析 发表时间:2017-06-22T11:16:59.6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6期作者:钟素冰[导读] 医院应抓好重点科室的建设,提高诊疗技术,加强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综合防治工作。 (新兴县人民医院广东云浮 527400) 【摘要】目的:分析住院患者疾病谱构成的变化趋势,为医院管理和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医院2009年—2016年出院患者病案首页资料,对其主要诊断以ICD—10编码分类进行疾病构成统计分析。结果:八年来稳居前五位的疾病是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共98696例,占出院总人数的64.43%。结论:医院应抓好重点科室的建设,提高诊疗技术,加强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广大居民的健康水平。【关键词】住院患者;疾病谱;构成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6-0317-03 某院地处粤西山区,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通过对某院住院患者疾病构成情况分析,以了解近年来疾病谱变化,寻找构成多发病、常见病的主要原因,为探讨医院技术发展方向,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以及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某院2009年—2016年所有出院患者病案信息,选取出院诊断第一诊断,以ICD-10编码为标准进行分类,采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 2.结果 2.1 前十位疾病构成 随着医院的发展,收治病人也逐年增多,2016年出院病人22900例,2009年出院病人15020例,同比增加了7880例。2009年—2016年共有出院病人153208例,前十位系统性疾病131764例,占出院病人总数的86.02%。其中,八年来稳居前五位的疾病是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共98696例,占出院总人数的64.43%。疾病构成见表1。 2.2 前十位病种构成 2009年—2016年医院住院就诊疾病前五位的分别是肺炎、脑血管病、顺产、骨折、缺血性心脏病,共有出院病人51060例,占出院总人数的33.33%。前十位病种共64942例,占全部疾病的42.39%。见表2。 3.讨论 前十位疾病中,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占据前5位,共计98696例,占同期出院病人总数的64.43%,是住院病人疾病构成比重较大的疾病。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肿瘤、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某些传染病和寄生病、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则构成6~10位,共计33068例,占同期出院病人总数的21.59%。 妊娠、分娩与产褥期位居首位,共有24401例住院病人,占15.42%,其中大部分病人都是入院分娩孕产妇,顺产人数有8776例,占全部疾病的5.73%,居十大病种第3位。因该院的妇产科设施、技术力量均在全县领先,故而吸引了广大妇女患者前来就诊,使得历年来此类疾病都位居前列。 呼吸系统疾病位居第二位,共收治了22302人,占14.56%,主要有肺炎、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其中肺炎居十大病种的第1位,共收治12672例,占全部疾病的8.27%。这主要与环境污染、个人不良习惯吸烟等有关,私家车的增多以及工业经济的发展,排放废气也相应增多,一定程度上导致空气质量下降,使病原体易传播,容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此外抗菌药物的不良使用,耐药菌的不断变异,感染难以控制,也导致肺部疾病的增加[1]。因此,要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生活环境,加强煅炼,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机会。 循环系统疾病住院病人共21755例,占14.2%,排在第3位。主要有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其中脑血管病共收治9644例,占全部疾病的6.3%,居十大病种的第二位;缺血性心脏病共收治6757例,占全部疾病的4.41%,居十大病种的第5位;高血压共收治3718例,占全部疾病的2.43%,居十大病种的第8位。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口也逐渐步入老龄化,饮食结构不合理以及运动量不足、生活压力过大是引发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加大力度做好中老年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注意合理膳食和多运动,多沟通,缓解生活压力,以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院前急救的疾病谱分类调查及对应的急救培训方案的制定

院前急救的疾病谱分类调查及对应的急救培训方案的制定 分析3年来一万余次120出车记录,得出本地区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对位于疾病谱首位的创伤,按部位及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分类;针对疾病谱前10位的病种制定培训要点及主要操作技术,提高院前急救人员的急救水平。 标签:疾病谱;创伤分类;急救培训 院前急救,又称”院外急救”,指的是在医院之前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中毒、创伤、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的统称,包括患者到达医院前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1]。 本文就我院120急救中心2010年~2012年有完整资料记录的10504例急救患者,进行疾病谱分析,以了解本地区院前急救主要疾病谱,针对主要疾病谱,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院前急救患者2010~2012年共10504例。 1.2 方法①根据要求设计规范化登记表。②120医护人员出诊后详细记录患者的诊治情况。③对疾病谱按病种及症状进行进行分类统计。④对占疾病谱首位的创伤按部位及性质进一步分类。⑤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百分数。 2 结果 2.1 本地区院前急救疾病谱见表1。 2.2 由表1统计显示,10504例院前急救患者中,各种创伤患者7600例,占总患者数的72.35%,对于各类创伤性疾病,根据部位及性质,进行进一步分析统计,见表2。 2.3 针对上述提出的十大病种及对占首位的创伤性疾病按系统进一步的分类,结合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急救中心(站)管理分会制定的”院前急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本院制定有针对性的符合实际工作的培训课件及方案,培训方案要点见表3。 3讨论 3.1 院前急救的模式,主要分为:独立型急救模式,指挥型急救模式,院前型急救模式,依托型急救模式,联动型急救模式,与消防联合型急救模式6种类

中国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或疾病谱变化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中国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或疾病谱有何变化?分析社会因素和现代生活方式如何影响寄生虫病的流行趋势。 寄生虫病流行状况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公共卫生、也是其公众福利及社会文明的一种重要指标。因受地理、气候、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寄生虫病在我国广泛流行,极大地危害民众健康及生命,影响社会的发展。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大力支持重大寄生虫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到了20世纪末,由于多方面原因,这条战线正面临多种寄生虫病继续流行而专业队伍明显萎缩的严峻局面。 20世纪50年代中期, 中央人民政府又将防治日本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丝虫病及钩虫病写入了《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由于政府重视、基层群众参与以及专业人员的指导,40多年来,我国以薄弱的经济基础、依靠自己的力量,在上述五大寄生虫病的研究与防治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树立了典范。 血吸虫病 经过40余年的防治活动,该病在418流行县(市)中已有310县(市)(74 )得以阻断传播或有效控制I1]。肆虐于大部分省(区、市)的疟疾,上世纪50年代前的年发病数达3 000余万例,危害人群生命,破坏农业生产;至90年代,主要流行区已控制在云南、海南两省,

报告的年发病数仅数万例。淋巴丝虫病流行于16省(区、市),历史累计病人3 1OO万,其中慢性病人540万(含终身残废如象皮腿等)。至1994年,我国宣布在全国范围内阻断淋巴丝虫病的传播。“中国阻断淋巴丝虫病传播的策略和技术措施的研究”获2000年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黑热病(内脏利什曼病)致病性强、病死率高,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初就采取有效措施消灭传播媒介(白蛉)、根治病人,至60年代初即控制了该病在华东、华北以及华中多省的流行。与此同时,我国寄生虫学界紧密结合防治需要,在重大寄生虫病的流行因素、治疗药物、诊断技术、媒介及防制手段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上述寄生虫病的流行范围和受威胁人口数均超过任何一个流行该类疾病的国家,如此成绩又是在国家经济尚不发达,投入较少的条件下取得的,因而更显其可贵。 即使我国在最重要的几种寄生虫病的防治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多种流行广泛的寄生虫病的防治尚未真正开展起来。 为了查清全国情况,以制定我国新时期寄生虫病防治规划,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简称寄研所)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牵头进行了一次国内外没有先例的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以期查清情况,为寄生虫病防治更上一层楼提供依据。 2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 尽管在主要寄生虫病的防治中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在增进人民健康、保护生产力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我们在新世纪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血吸虫病继续流行于7个省的108个县,主要在湖沼地

院前急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陕西省旬邑县农村急救体系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〇一一年五月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第二章项目背景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第四章建设条件 第五章建设规模及方案 第六章水、电、气供应 第七章环境保护措施 第八章设备配臵 第九章项目组织管理 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第十二章综合效益分析 第十三章结论

陕西省旬邑县农村急救体系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1、国家卫生部制定的《急救中心建设标准》【卫办规财发(2008)122号】及《急救中心建设标准条文说明》; 2、国家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关于编报农村急救体系2011年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计划的通知》; 2、旬邑县城总体建设规划; 3、陕西省旬邑县医院提供的有关资料; 4、坚持满足当前、适度超前的原则,基本满足今后20年以内旬邑县农村急救体系的发展需要。 第二章项目背景 旬邑县位于咸阳市西北部,属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解放前属陕甘宁边区。全县总面积181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300米,辖10镇4乡,187个行政村,总人口28.4万人。201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49.3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5亿元,财政支出9 亿元,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为全国100个重点红色

旅游开发区。 旬邑县现有医疗卫生机构20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7个,中心卫生院4所,乡卫生院9所。 旬邑县医院始建于1950年,是全县唯一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学、计划生育服务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县医院已成为承担着旬邑县及毗邻地区人群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任务,医院服务人口45万,服务半径75公里,是旬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县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医疗单位。全院编制床位210张,实际开放450张;设臵科室32个,其中临床科室12个,住院科室12个,职能科室8个;现有职工48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35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23人,中级职称人员84人;固定资产3200万元;占地面积21561平方米,业务用房12000平方米,年平均住院病人16000人次,门诊202000人次,业务收人5000万元。 旬邑县医院是全县医疗救治中心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核心救治单位,医院设臵急诊科,现有人员16人,其中医生5人,护士11人,业务用房面积100平方米,普通救护车2台,在抢救急、危、重症病人生命、应对突发事故的紧急救援、大型社会活动的保障和承担急救医学知识的宣传与普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最新院前急救工作总结

铜川市人民医院院前急救工作总结 三年来在上级部门领导下、市120指挥中心的指导下及各兄弟急救站的的协助支持下,我院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时刻牢记“时间就是生命,呼救就是命令”的急救原则,较好地完成了院前急救任务及上级交付的临时指令性紧急救援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基础建设,加快发展院前急救事业 加强院前急救队伍,更好的满足社会对急救服务的需求。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急救医疗工作,建立适合社会需求比较完善的急救服务体系,更好地应对日常急救任务和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此,院领导高度重视并实行业务院长亲自主管,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加强院前急救队伍建设,及时更新救护车车辆及车载设备,2011年医院投资170万元购置两辆救护车及相关设备,急救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和首诊医师负责制,每班保持足够的人员和救护车值班,每车单元保证一医一护一司一担架工四名人员,做到急救药品及装备齐全,时刻处于应急状态。急救队伍的加强,对加快院前急救反应速度,提高危急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注重制度建设,规范急救行为,狠抓安全管理。 科室积极制定并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流程、应急预案及特重大

突发事故流程,并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疗急救的各项工作制度:如急救管理制度、出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重大事件现场救护报告制度、病人家属签字制度、驾驶员工作制度等,在完善制度的同时,加强监督力度,进行专项检查,逐步规范急救工作流程。院前急救是医院医疗工作的前沿阵地,所面对的人群社会背景复杂,患者病情来势凶险,进展快,是高风险的地方,故此,要求我们时刻绷紧安全医疗这根弦,提高全体人员的法律意识,做好全体人员的医疗安全教育,减少医疗差错,避免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 三、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急救水平。 为不断提高急救医生的业务水平,结合本地区疾病谱,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急救业务知识学习,让大家熟练掌握急救理论与技术,通过这些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同时,积极参加省内及国内各项急救会议,了解相关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还注重对急救人员的技术操练,科室要求急救人员经常就心肺复苏术等十项院前急救常用技术进行演练操作。并进行逐个考核,做到“技能操作人人练,人人操作规范化,规范操作熟练化”,力争为急救患者提供更加快捷、畅通、专业的生命绿色通道。在医院进行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中现场徒手心肺复苏医疗和护理分别取得了第一名。 四、加强宣传工作,普及急救知识,提升我院整体形象 科室积极组织义诊,深入到基层医院、厂矿、企业单位、学校、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2004年10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第一部分背景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

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设计科学,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多部门、多学科合作的优势,不仅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避免了调查内容和指标的重复,并为深入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本次调查正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通过调查不但可以建立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库,为科学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资源,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 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市、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共6类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2个县(区、市)(见图1)共抽取71971户(城市24034户、农村47937户), 243479人(城市68656人、农村174 823 人)。为保证孕妇、乳母、婴幼儿和12岁及以下儿童的调查人数,以满足各组样本量的要求,在样本地区适当补充调查人数,本次调查总计272023人。 本次调查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四个部分,其中膳食调查23463户(城市7 683户、农村15780户)、69205人,体检221044人,血压测量153259人,血脂测定94996人,血红蛋白测定211726人,血糖测定98509人,血浆维生素A测定13870人。

疾病谱

疾病谱:由固定的谱阶组成的疾病过程。人群疾病的谱阶为: ①非病人。检查时只具遗传上固有的属性或差异; ②非病人,但对危险因子处于敏感状态的人。检查时有生物化学指标的改变; ③发病前兆者(precursor)。检查中可有物理和生化改变; ④前期症状者(presym- ptomatic),或前临床病人(preclinical); ⑤临床病人。如得不到控制,可发展到下一个谱阶; ⑥死亡。 各谱阶间界线互相交错,并非截然分开。疾病一般由前阶向后阶发展,谱阶演替过程的速度与病种、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特别在前期阶段,如采取某种防治措施或去除环境危险因素后则可抑制或逆转上述演化趋势和方向。此外,疾病谱的另一含义是,某一地区危害人群健康的诸多疾病中,可按其危害程度的顺序排列成疾病谱带。如某地死亡率占第一位的疾病是癌症,第二位是心血管病,第三位是恶性传染病……,不同的地区,疾病的谱带组合情况不尽相同。疾病的这种排列如同光谱谱带一样,能反映某地危害人群疾病的组合情况,可指导有关部门针对性地部署防治 常见疾病谱 内科 top 呼吸科(16):感冒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炎呼吸衰竭呼吸解剖生理肺结核肺脓肿间质性肺疾病肺癌气胸其他 心内科(13):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其他类心脏病心衰心律失常先天性心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内膜炎心肌疾病雷诺综合征血栓性脉管炎其他 代谢科(9):糖尿病肥胖低血糖高脂血症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痛风骨质疏松其他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14):高原病淹溺冻僵电击昆虫咬伤农药中毒酒精中毒食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中暑溺水常见急性中毒草木毒菌其他 消化科(20):其他疾病消化解剖生理食道癌胃炎胃液反流胃癌肠炎肠结核肠癌肝炎肝硬化肝癌肝性脑病胰腺炎胰腺癌腹膜炎消化道出血胃食管反流病消化道溃疡其他 免疫科(5):过敏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病骨性关节炎其他 泌尿系统(5):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感染肾功能不全其他 内分泌科(12):甲状旁腺垂体瘤侏儒症尿崩症甲状腺肿物甲亢甲减甲状腺炎库欣综合征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功能减退其他 神经内科(15):中风精神分裂老年痴呆周围神经疾病脊髓炎短暂性脑缺血脑梗塞脑出血癫痫偏头疼重症肌无力抑郁焦虑症神经衰弱其他 血液(6):血友病贫血白血病紫癜 DIC 其他

中国人口健康:现状和趋势

中国人口健康:现状和趋势 一、人口健康观的发展和健康素质的提出 (一)人口转变过程中关注人口健康成为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与此同时,全球社会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深入,呈现下面五个发展趋势。 1、从关注“疾病”到关注健康:健康的社会内涵得到更充分的认识 “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无病或不虚弱。”(WHO,1948)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一举冲破了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揭示了健康问题三维联系的本质。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对健康概念的理解和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近年又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例如: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它不能被给予,但每个人都应得到帮助;为实现健康必须确定和认识需求并设法满足需求;健康是强调社会与个人资源的一个积极的概念;生殖健康促进侧重于在健康方面实现公平;生殖健康促进行动旨在减少现有健康状况的差异,并确保平等的机会与资源,以便使所有的人达到其最完美的健康状态,而这点必须平等地适用于妇女及男子;等等。这些对健康概念的发展与完善,是与发展的概念,尤其与人类自身发展的概念并行不悖的,是对社会发展内涵的极大丰富。 2、生殖健康概念已被各国政府所认同,并逐步从概念化向操作化方向过渡 自1994年埃及开罗世界人口与发展大会和1995年中国世界妇女大会后,生殖健康概念已逐步被各国政府决策者所接受和采纳,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和改善生活质量为主题的生殖健康需求已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一些国家已开展生殖健康服务来满足人们对生殖健康日益增长的需要。展望21世纪,发展中国家如何根据自身国情来提供全面与适宜的生殖健康技术与服务,以促进人类社会质量提高和人的福利全面发展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 3、人口结构的变动促进人类健康生存终身的追求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21世纪是全球人口老龄化的世纪。目前(2002),据估计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达6.29亿。到2050年这一数字预计会增长到20亿。全球老年人口以每年2%的速度增长,远高于总人口增长率。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比例的上升伴随着少年儿童人口(15岁以下)比例的下降。到2050年,在人类历史上世界老年人口的数量将首次超过少年儿童人口的数量。我们要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健康,更优的老化,更美的生活(better health,better aging,better living),这需要卫生保健体系适应老年人口的高龄化,应对残疾和疾病的双重负担。因此,在整个生命进程中促进健康,制订和开展旨在促进老年人健康、自主和保障能力的政策和计划,已经成为2002年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制订的全球行动计划的优先内容之一。 4、生命科学发展为人口健康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 20世纪是人类社会生命科学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与生物技术极大地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人类健康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生命科学发展的三个重要趋势也为人口健康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首先是在分子水平上学科整合,分子医学(Molecular Medicine)正在崛起和系统生物学(Systematic Biology)正把生命科学引向宏观综合方向,从而真正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与机制;其次是自然科学各学科之间、科学与技术之间、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交叉重组,相互融合,生命科学成为各学科交叉发展和共振共鸣的交会点;最后是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健康促进、保健、治疗、预防与预测的新技术日新月异。着眼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走向将更强调人的全方位健康,上述领域的突破将为人口健康的提高带来福音。

疾病谱分析

疾病谱排序分析 xx 人民医院2016 年-2017 年 一、居民就医情况 2016 年排序前十位的疾病门诊就医数为23381 例次。报告居民住院就医患病数1293 例次。门诊前十位疾病排序顺次为妊娠状态NOS ,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扁桃腺炎,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糖尿病NOS ,急性胃肠炎,急性咽喉炎,腹痛,腰腿痛,占总就医例次的%, 。住院前十位的疾病排序顺次为正常分娩NOS , 腰椎间盘突出,多发性脑梗塞,胎儿和新生儿受剖宫产的影响,新生儿脐绕颈(胎儿和新生儿受脐带绕颈的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支气管炎,经选择性剖宫产术的单胎分娩,伤寒肺炎,占总就医例次的% 。 2017 年排序前十位的疾病门诊就医数为22708 例次。报告居民住院就医患病数1647 例次。门诊前十位疾病排序顺次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龋齿,骨折,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NOS ,腹痛,高血压,新生儿支气管炎,占总就医例次的% 。住院前十位的疾病排序顺次为多发性脑梗塞,正常分娩NOS ,腰椎间盘突出,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新生儿支气管炎,高血压,毛细管支

气管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糖尿病NOS,占总就医例次的%二、就医情况统计 (一)2016年前十位疾病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比值 表1 (二)2017年前十位疾病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比值 表2

三、报告病例分析 2016年疾病谱排序报告工作上报居民就医24674例 次,其中门诊23381例次,住院1293例次。全年门诊排名前三位的疾病是:妊娠状态NOS,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全年住院排名前三位的疾病是正常分娩NOS,腰椎间盘突出,多发性脑梗塞。 从2016年疾病谱排序上报分组分析,怀孕人数和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剧增,院方积极改建了妇产科,拓展妇产科的业务,新增了新生儿洗浴中心和新生儿游泳项目。积极宣传呼吸系统疾病的有关知识,增加户外锻炼,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防止病情反复。 2017年疾病谱排序报告工作上报居民就医24355例 次,其中门诊22708例次,住院1647例次。全年门诊排名前三位的疾病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及上呼吸道感染,龋齿。 全年住院排名前三位的疾病是多发性脑梗塞,正常分娩 NOS ,腰椎间盘突出。

青浦区院前急救疾病谱变化规律分析

青浦区院前急救疾病谱变化规律分析 目的了解青浦区院前急救疾病谱变化规律,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方法对2012年、2013年院前急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3年院前急救患者较2012年增加,女性比例呈上涨趋势;男性患者均多于女性。各年度均以36~59岁患者最多,2013年中60~64岁、65岁以上患病比例较2012年明显上升。2年中均以7月份病例数最多,下半年均高于上半年,2013年第四季度发病人数明显增多。各年份均以各种创伤所致患者人数最多。结论院前急救工作应根据疾病谱的变化情况进行相应地调整,以提高院前急救的抢救成功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hange rules of the disease spectrum of first-aid patients in the District of Qingpu,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pre-hospital care. Methods The patients with pre-hospital emergency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retrospectively in 2012, 2013. Results In 2013, Pre-hospital emergency patients increased much than the last, And the proportion of women fronted the up-trend significantly; however, Men patients were more than women patients. And with 36-59 patients most each year. In 2013, patients aged from 60-64 years old, and more than 65 years old ratio was increased from 2012. The number of cases happened mostly in July, and the latter half of the year were higher than the first half, the number of patients increased obviously in the fourth quarter of 2013. A variety of trauma patients had the greatest number in each year. Conclusion First aid should be adjusted accordingly on the basis of the changes of disease spectru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e-hospital emergency rescue success rate. [Key words] Disease spectrum; First-aid;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目前,我国急诊医学进入了体系形成时期,全国县级以上医院均建立了独立的急诊科,且形成了院前急救-医院急诊-急诊重症监护室无缝连接的生命绿色通道[1]。其中,院前急救又称为现场急救,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体系3个环节中的首要一环[2],对抢救患者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患者痛苦、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等均具有重要意义。院前急救直接体现了医院的綜合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急救系统是否完善、急救医疗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医学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衡量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3]。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地改变,对疾病救治提出了更高要求;人们在饮食结构和生活环境均发生改变的同时,院前疾病谱也随之改变[4]。为了解本地区院前急救疾病谱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本文对2012年、2013年院前急救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现将相关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