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谱分析

疾病谱分析
疾病谱分析

疾病谱排序分析

xx人民医院2016年-2017年

一、居民就医情况

2016年排序前十位的疾病门诊就医数为23381例次。报告居民住院就医患病数1293例次。门诊前十位疾病排序顺次为妊娠状态NOS,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扁桃腺炎,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糖尿病NOS,急性胃肠炎,急性咽喉炎,腹痛,腰腿痛,占总就医例次的%,。住院前十位的疾病排序顺次为正常分娩NOS,腰椎间盘突出,多发性脑梗塞,胎儿和新生儿受剖宫产的影响,新生儿脐绕颈(胎儿和新生儿受脐带绕颈的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支气管炎,经选择性剖宫产术的单胎分娩,伤寒肺炎,占总就医例次的%。

2017年排序前十位的疾病门诊就医数为22708例次。报告居民住院就医患病数1647例次。门诊前十位疾病排序顺次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龋齿,骨折,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NOS,腹痛,高血压,新生儿支气管炎,占总就医例次的%。住院前十位的疾病排序顺次为多发性脑梗塞,正常分娩NOS,腰椎间盘突出,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新生儿支气管炎,高血压,毛细管支

气管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糖尿病NOS,占总就医例次的%。

二、就医情况统计

(一)2016年前十位疾病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比值

表1

(二)2017年前十位疾病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比值

表2

三、报告病例分析

2016年疾病谱排序报告工作上报居民就医24674例次,其中门诊23381例次,住院1293例次。全年门诊排名前三位的疾病是:妊娠状态NOS,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全年住院排名前三位的疾病是正常分娩NOS,腰椎间盘突出,多发性脑梗塞。

从2016年疾病谱排序上报分组分析,怀孕人数和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剧增,院方积极改建了妇产科,拓展妇产科的业务,新增了新生儿洗浴中心和新生儿游泳项目。积极宣传呼吸系统疾病的有关知识,增加户外锻炼,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防止病情反复。

2017年疾病谱排序报告工作上报居民就医24355例次,其中门诊22708例次,住院1647例次。全年门诊排名前三位的疾病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及上呼吸道感染,龋齿。

全年住院排名前三位的疾病是多发性脑梗塞,正常分娩NOS,腰椎间盘突出。

从2017年疾病谱排序上报年龄分组分析及二孩政策的全面落实,呼吸系统疾病剧增,院方积极单独开设了儿科,建立了新生儿室。指导家长对患儿合理喂养,加强营养,积极宣传疾病的有关知识,开展户外活动,进行体育锻炼,改善呼吸功能。嘱家长给儿童定期做健康检查,引导家长消除不良情绪,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使患儿保持最佳心理状态,顺利接受各种治疗,保证患儿充分休息,防止病情反复。四、2018年的工作重点:

疾病谱排序工作,是落实省卫生厅实施公共卫生‘十个全覆盖’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尽的社会责任,是医院公益性的具体体现。建立疾病谱排序和流行病学分析机制和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工作,是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的需要。

为了更准确的反应疾病就诊和住院情况,确保我院2018年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医院为了满足周边广大群众的就医需求,分别给内二科购进了一台无创呼吸机、动脉血气分析仪,拓展新业务,更加准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各种类型的呼吸衰竭。将为儿科购进小儿排痰仪和儿童健康体检仪并增加了5张,进一步拓展儿科的业务发展。还大力改建了口腔科,更换了所有设备,新增了曲面断层片,开展了全

景片检查、畸形牙隐形矫正和现代化根管治疗等项目,并开设了2张住院床位,以利于科室发展。

质控科

2018-1-5

健康管理调研报告

健康管理专业设置论证意见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找出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就如何避免或减轻健康危险因素的危害进行健康咨询、指导和生活行为方式的干预,以此达到少得病的目的。 一、设置健康管理专业的必要性 1、“健康管理”是降低慢性病发病率的有效手段 目前,慢性病已居我国疾病谱和死亡普的首位,据预测到2020年,居民因慢性病死亡的比例将上升至85%.医学研究表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病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而导致这些慢性病的主要原因是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控制慢性病的发病,就必须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 2、“健康管理”是提高公民健康意识和生活文明程度的需要 目前,我国大多数公民的健康意识还比较淡薄,认识不到健康投资的重要性,存在诸多如吸烟、酗酒、熬夜、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要想改变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树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就必须倡导“健康管理”,让大家自觉化解健康危险因素的侵袭,为健康投资。 3、“健康管理”是有效节省医疗卫生资源的需要 研究表明,我国人群中最不健康的1%和患慢性病的19%的人群占用了70%的医疗卫生费用。如果忽视各种健康危险因素对其他80%人群的损害,对疾病的发病不能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的话,现有的医疗系统必将不堪重负。通过“健康管理”,由“病后治疗”向“病前预防”转变,可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就会大大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降低老龄化社会和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带来的风险。 二、设置健康管理专业的可行性 1、“健康管理”理念符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具体地说就是让群众得到四方面的实惠,平时少得病,得病有保障,看病更方便,治病少花钱。“平时少得病”就是国家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政府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疾病预防控制、

16-17年疾病谱分析

疾病谱排序分析 xx人民医院2016年-2017年 一、居民就医情况 2016年排序前十位的疾病门诊就医数为23381例次。报告居民住院就医患病数1293例次。门诊前十位疾病排序顺次为妊娠状态NOS,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扁桃腺炎,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糖尿病NOS,急性胃肠炎,急性咽喉炎,腹痛,腰腿痛,占总就医例次的29.09%,。住院前十位的疾病排序顺次为正常分娩NOS,腰椎间盘突出,多发性脑梗塞,胎儿和新生儿受剖宫产的影响,新生儿脐绕颈(胎儿和新生儿受脐带绕颈的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支气管炎,经选择性剖宫产术的单胎分娩,伤寒肺炎,占总就医例次的1.61%。 2017年排序前十位的疾病门诊就医数为22708例次。报告居民住院就医患病数1647例次。门诊前十位疾病排序顺次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龋齿,骨折,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NOS,腹痛,高血压,新生儿支气管炎,占总就医例次的31.98%。住院前十位的疾病排序顺次为多发性脑梗塞,正常分娩NOS,腰椎间盘突出,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新生儿支气管炎,高血压,毛

细管支气管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糖尿病NOS,占总就医例次的2.32%。 二、就医情况统计 (一)2016年前十位疾病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比值 表1 (二)2017年前十位疾病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比值 表2

三、报告病例分析 2016年疾病谱排序报告工作上报居民就医24674例次,其中门诊23381例次,住院1293例次。全年门诊排名前三位的疾病是:妊娠状态NOS,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全年住院排名前三位的疾病是正常分娩NOS,腰椎间盘突出,多发性脑梗塞。 从2016年疾病谱排序上报分组分析,怀孕人数和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剧增,院方积极改建了妇产科,拓展妇产科的业务,新增了新生儿洗浴中心和新生儿游泳项目。积极宣传呼吸系统疾病的有关知识,增加户外锻炼,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防止病情反复。 2017年疾病谱排序报告工作上报居民就医24355例次,其中门诊22708例次,住院1647例次。全年门诊排名前三位的疾病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及上呼吸道感染,龋齿。全年

中国疾病谱变化情况

中国疾病谱变化情况 医药股的投资机会归根结底是由流行病学数据来指引的,因此密切跟踪人口疾病谱的变化是自下而上分析医药股的第一出发点。根据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我们概述一下中国大陆居民主要疾病的死亡率、发病率及其构成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发展正在发生着的变化。 根据对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其构成的统计来看,在中国大陆由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占比越来越重,从1990年的22%增长到了2008年的27%;其次是心脏病,致死人数占死亡人数的比重也由1990年的16%上升到了2008年的近20%。脑血管病致死占比虽然由1990年的第二位降低到2008年的第三位,但致死人数占比仍高达19.62%。呼吸、消化、损伤和中毒等致死占比较大的疾病导致死亡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致死人数占比则由1990年的1.74%上升到2008年的3.34%,呈快速上升的趋势。 就恶性肿瘤来看,总计每十万人死亡率由1973-1975年间的83.65上升到了2004-2005年间的134.8。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肺癌成为死亡率攀升最快的恶性肿瘤病种,每十万人中就有30多人死于该种疾病。肝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死亡率均呈快速上升趋势,唯有食管癌死亡率呈下降状态。

再来关注各种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情况。循环系统疾病成为患病率最高的病种,每千人就有85.5个患循环系统疾病的病人,其中高血压病人54.9个、心脏病患者17.6人、脑血管病患者9.7人。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患者患病率位居第二,达到每千人31个患者,其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就占到每千人10.2个。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发病率位居第三,为每千人24.5人,其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呼吸系统患者发病率排第四,为每千人14.7个,患病率也呈逐年下降趋势,然而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第一致死恶性肿瘤病种。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的患者增长很快,每千人患病率由1993年的3.1上升到了2008年的12.9,其中患糖尿病的病人由每千人1.9飞速上升至10.7人。

中国数字医疗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数字医疗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一、数字医疗定义及分类 (2) 二、数字医疗行业发展背景(PEST) (2) 1、P(政治环境) (2) 2、E(经济环境) (3) 3、S(社会环境) (4) 4、T(技术环境) (5) 三、数字医疗行业市场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5) 1、市场现状 (5) 2、市场前景 (6) 3、市场趋势 (7) 4、产品趋势 (9) 四、数字医疗行业竞争格局 (14) 1、中国数字医疗产业竞争现状分析 (14) 2、中国数字医疗产业市场格局分析 (15) 3、中国数字医疗行业主体企业 (16)

一、数字医疗定义及分类 数字医疗行业是将先进的网络及数字技术应用于医疗工作,实现各种医疗信息的数字化采集、转换、存储、传输及后处理,以及各项业务流程数字化运作的医疗信息体系,是由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和数字医疗软件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 数字医疗行业按用途分为以下六种细分行业:数字成像设备行业;医院信息系统(HIS)软件行业;电子病历(EMR)软件行业;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统(RIS)软件行业;实验室临床信息系统(LIS)软件行业;声音捕捉行业。 二、数字医疗行业发展背景(PEST) 1、P(政治环境) 1、政府积极推动医改,医疗投入巨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的出台规划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到2020 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 2、医改政策加快数字医疗信息化的进程: 医改中提出:未来三年要加快落实五项制度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上述五项制度改革将着重于:药物指导价格的制定,规范药物生产流通,以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目标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网络化建设,建设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等措施;由此可以看出,此次医改将对医药行业整个产业链(医药产业-药品供应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治理整顿,必将导致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产生根本性的变化。 数字卫生建设涉及到医疗卫生服务的各个方面,因此,医改为加强数字卫生

2009年—2016年住院患者疾病谱构成分析

2009年—2016年住院患者疾病谱构成分析 发表时间:2017-06-22T11:16:59.6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6期作者:钟素冰[导读] 医院应抓好重点科室的建设,提高诊疗技术,加强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综合防治工作。 (新兴县人民医院广东云浮 527400) 【摘要】目的:分析住院患者疾病谱构成的变化趋势,为医院管理和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医院2009年—2016年出院患者病案首页资料,对其主要诊断以ICD—10编码分类进行疾病构成统计分析。结果:八年来稳居前五位的疾病是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共98696例,占出院总人数的64.43%。结论:医院应抓好重点科室的建设,提高诊疗技术,加强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广大居民的健康水平。【关键词】住院患者;疾病谱;构成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6-0317-03 某院地处粤西山区,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通过对某院住院患者疾病构成情况分析,以了解近年来疾病谱变化,寻找构成多发病、常见病的主要原因,为探讨医院技术发展方向,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以及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某院2009年—2016年所有出院患者病案信息,选取出院诊断第一诊断,以ICD-10编码为标准进行分类,采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 2.结果 2.1 前十位疾病构成 随着医院的发展,收治病人也逐年增多,2016年出院病人22900例,2009年出院病人15020例,同比增加了7880例。2009年—2016年共有出院病人153208例,前十位系统性疾病131764例,占出院病人总数的86.02%。其中,八年来稳居前五位的疾病是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共98696例,占出院总人数的64.43%。疾病构成见表1。 2.2 前十位病种构成 2009年—2016年医院住院就诊疾病前五位的分别是肺炎、脑血管病、顺产、骨折、缺血性心脏病,共有出院病人51060例,占出院总人数的33.33%。前十位病种共64942例,占全部疾病的42.39%。见表2。 3.讨论 前十位疾病中,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占据前5位,共计98696例,占同期出院病人总数的64.43%,是住院病人疾病构成比重较大的疾病。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肿瘤、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某些传染病和寄生病、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则构成6~10位,共计33068例,占同期出院病人总数的21.59%。 妊娠、分娩与产褥期位居首位,共有24401例住院病人,占15.42%,其中大部分病人都是入院分娩孕产妇,顺产人数有8776例,占全部疾病的5.73%,居十大病种第3位。因该院的妇产科设施、技术力量均在全县领先,故而吸引了广大妇女患者前来就诊,使得历年来此类疾病都位居前列。 呼吸系统疾病位居第二位,共收治了22302人,占14.56%,主要有肺炎、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其中肺炎居十大病种的第1位,共收治12672例,占全部疾病的8.27%。这主要与环境污染、个人不良习惯吸烟等有关,私家车的增多以及工业经济的发展,排放废气也相应增多,一定程度上导致空气质量下降,使病原体易传播,容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此外抗菌药物的不良使用,耐药菌的不断变异,感染难以控制,也导致肺部疾病的增加[1]。因此,要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生活环境,加强煅炼,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机会。 循环系统疾病住院病人共21755例,占14.2%,排在第3位。主要有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其中脑血管病共收治9644例,占全部疾病的6.3%,居十大病种的第二位;缺血性心脏病共收治6757例,占全部疾病的4.41%,居十大病种的第5位;高血压共收治3718例,占全部疾病的2.43%,居十大病种的第8位。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口也逐渐步入老龄化,饮食结构不合理以及运动量不足、生活压力过大是引发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加大力度做好中老年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注意合理膳食和多运动,多沟通,缓解生活压力,以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2016年上半年细菌耐药监测分析报告

范文 范例 指导 参考
汉川市人民医院 2016 年上半年细菌耐药监测统计分析
随着我院就诊病人不断的增加,疾病谱不断的扩大,细菌耐药现象逐渐加重, 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挑战。检验科 2015 年至 2016 年度,在院领导的重视下, 为满足医院现实和发展的需要,科室更是大力加强业务能力提升,着重加强微生 物室新技术的引入,新设备的投入,持续派出科室骨干人员参与微生物学习班、 上级医院进修等一系列业务提升方式,我科目前微生物的业务范围,检验水平都 得到极大提高。根据医院统计数据,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大幅提高,送检标本合格 率也不断提升。检验科在 2016 年上半年,微生物及药敏实验送检率、阳性标本 检出率均大幅提升。
对比 2015 年,在致病菌检出数量及检出率的不断持续提升的趋势下,我院 主要感染致病菌的种类也发生了大的变化,尤其是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的大幅增 加,其中以重症医学科尤为严重,其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占全院检出已超过 70%, 在三级医院占院感前三位的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在我院分离率上半年 也在增加,并出现了多重耐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我院的抗菌药物的合理使 用及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峻的考验。
检验科对 2016 年上半年(1-6 月)细菌药敏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 比 2015 年的细菌耐药情况,做出此报告,希望能对提高临床初期经验用药的成 功率有所帮助,同时,对全院全面的抗生素使用规范提供一份有科学价值的参考 依据,并针对目前的耐药现状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尽可能减少或延缓多重耐药 菌的产生和流行传播,有效帮助耐药患者提高治疗效果及治愈率。
监测时间:2016 年 1 月 1 日至 2016 年 6 月 30 日 监测范围:所有来我院就诊的门诊、急诊及住院患者身上分离到的细菌(剔 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即当同一患者连续多次从同一部位分离到相同 的细菌时,只将其第一次分离到的那株细菌纳入监测范围)。 判断标准:抗微生物药物敏感实验的执行标准,根据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化协 会(CLSI)抗菌药物敏感实验标准文件 M02-A12,M07-A10 和 M11-A8 [2016 年 1 月更新版本]
word 版 整理

体检分析报告

体检分析报告 体检分析报告 篇一: 某集团健康体检资料分析报告 *集团健康体检资料分析报告 *集团共38人参加了此次健康体检。其中男性为23人,女性15人。具体年龄及性别构成见下。 表一年龄及性别构成 该群体以男性为多,占总人数的60.5%,年龄分布以41-59岁为主,该年龄段人数占总人数的6 5.8%,从主要的体检阳性结果构成也可以反映出该年龄段的常见疾病。 表二主要阳性结果构成(按年龄) 表三主要阳性结果构成(按性别) 分析报告 该群体人群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人群以脑力劳动为主,体力活动较少,参检者检出率最高的疾病是因为生活方式所致的慢性疾病,其中占疾病谱前4位的分别为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血糖异常、高尿酸血症,分别占到该群体人群总数的4 4.7%、2 6.3%,1 8.4%、1 8.4%,均明显高于总体人群平均值。

1、血脂异常与脂肪肝 本次体检血脂异常者检出10人,占体检总人数2 6.3%,究其原因,该人群营养状况较好,长期摄入高脂饮食或长期大量吃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使肝脏脂肪合成过多。同时该人群以脑力劳动为主,体力活动较少,缺乏运动,能量消耗较少,同时饮酒比例较高,长期饮酒,导致酒精中毒,致使肝内脂肪氧化减少,故而脂肪肝的比例也是大大高于正常人群比例,达到4 4.7%,而慢性嗜酒者近60%发生脂 肪肝,20%~30%最终将发展为肝硬化。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在30岁以下的出现血脂异常及脂肪肝的比例也异常的增高,反映出目前脂代谢疾病出现年龄有越来越早的趋势。 2、血糖异常 本次检查出血糖异常的人数为7人,主要分布在50-59岁这个年龄段。年龄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 岁以后发病。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而现代的生活方式: 吃高热量的食物和运动量的减少也能引起糖尿病,有人认为这也是由于肥胖而引起的。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一样,在那些饮食和活动习惯均已“西化”人群中更为普遍。 3、高尿酸血症 本次体检高尿酸血症人数为7人,而30岁以下发病的就有3人,以往在中国认为高尿酸血症比较少见但近年来由于营养条件改善平均寿命延长以及引起对本病注意等因素已有较多发现患病率随年龄而渐增多,男女之比约为20∶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培训计划

奇台中心人民医院体检科2017年度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培训计划 为提升我院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培训工作,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结合科室情况,制订本培训计划如下: 一、培训目标 通过对我院体检科全体人员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强化培训,使公共卫生工作人员掌握国家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技能,提高基本公共卫生的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我院体检科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参训率达到100%以,培训合格率在95%以上。 二、培训对象 体检科全体人员。 三、培训时间和方法 培训时间:2017年度每两月一次。 培训方法:采取集中理论讲授的培训方式。 四、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掌握居民健康档案(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建立,熟悉建档方法、建档内容、建档流程、建档要求以及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掌握居民健康档案各类表单的填写要求。 (二)健康教育服务规范。了解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卫生宣传之间的关系,了解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掌握健康教育的服务对象、内容以及具体要求。熟悉常用社区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及服务流程。掌握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的组织、实施以及效果评价。 (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了解免疫规划基本概念。掌握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管理、冷链管理,熟悉儿童免疫规划各类疫苗的免疫

程序,疫苗的接种部位、接种剂量以及疫苗的禁忌症等。掌握常见异常反应的处理方法。 (四) 0-6月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掌握儿童健康管理的方法与服务内容。熟悉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流程、服务要求。掌握建立《婴幼儿保健手册》方法与要求。掌握儿童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以及常见健康问题的健康指导。了解青少年心理咨询的内容、方法。掌握体弱儿健康管理内容与方法。掌握家庭访视的主要方法及注意事项。 (五))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掌握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对象、内容及工作流程。掌握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方法与要求,产后访视技能。熟悉各期孕产妇健康状况评估方法、内容。掌握高危孕产妇筛查,高危孕产妇的重点管理内容。掌握孕期、产褥期、哺乳期保健内容。掌握母乳喂养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六)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掌握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内容,老年人一年一次健康体检工作的组织、实施、管理工作。掌握老年人服务健康管理的工作对象、服务流程,服务要求、工作指标。掌握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的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 (七)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掌握高血压患者服务健康管理的工作对象、服务内容及服务流程,服务要求、工作指标。掌握高血压的筛查和高血压的高危因素,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随访评估,了解患者用药情况,掌握高血压社区维持治疗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八)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掌握2型糖尿病患者服务健康管理的工作对象、服务内容及服务流程,服务要求、工作指标。掌握糖尿病的筛查,规范填写糖尿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九)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掌握严重精神障碍疾

体检结果解读及常见疾病基本知识

2008年职工 体检结果答疑及常见病基本知识 卫生保健处 2008年7月8日

2008年总公司两机关、驻厦和驻京单位员工体检已经结束,体检结果已陆续发给员工本人。不少员工对体检结果的意义、异常含义理解不透,尤其是对潜在危害的提示以及如何应对认识不足。为能使大家对检查结果有一个全面了解、重点掌握,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健康,对发病率较高、危害较大的疾病以及防治要点简介如下。

1 高血压 如发现血压升高,不能仅靠一次检查诊断,必须经不同时间按标准测量三次,如果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有2次超过正常值,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血压升高可能是高血压病,或其他器官疾病如肾炎、肾血管疾病引起。若近期工作特别紧张、睡眠不足等,也有可能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的原因需结合体检结果或进一步检查明确。 不管是何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有条件都应做一个阶段监测,了解血压升高的幅度和规律,以确定应对措施和选择降压药物。同时要清淡饮食、生活规律、控制体重、适当锻炼等。

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高血压治疗指南中制定的18岁以上者高血压诊断标准(单位为mmHg): 理想血压:收缩压<120,舒张压<80 正常血压:收缩压<130,舒张压<85 正常高限:收缩压130-139,舒张压85-89 当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时,称为高血压 高血压还根据不同的数值分成3级。不管有无症状,血压越高,危险和危害越大,尤其对心、脑、肾。

2 高血糖 血糖超过正常高限称为高血糖,如果空腹血糖超过 7.1mmol/L,找不到可知的原因,就有可能是患了糖尿病。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2型糖尿病常见于成年人,可以完全无症状,但随着病程的延长,可使血管、神经、眼睛、心脑肾损害,易发生中风、失明、冠心病、糖尿病足,严重糖尿病足需截肢治疗;糖尿病引起的肾病称糖尿病性肾病,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所以糖尿病病人和糖耐量异常者,须掌握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坚持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一部分人可以通过这三项措施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否则需要药物治疗。血糖接近高限者,建议查餐后2小时血糖,或糖耐量试验(医务室可以检测)。在治疗中的糖尿病患者,应经常检查空腹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察看治疗效果,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国家癌症中心:2018年全国最新癌症报告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负责全国肿瘤登记数据收集、质量控制、汇总、分析及发布工作。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由于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一般滞后3年,本次报告发布数据为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汇总全国肿瘤登记处2014年登记资料。 报告主要发现 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男性211.4万例,女性169.0万万例),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肿瘤发病率为278.07/10万(男性为301.67/10万,女性为253.29/10万),中标率(中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结构)为190.63/10万,世标率(世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构)为186.53/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21.58%。 胂瘤死亡率为167.89/10万,中标率为106.98/10万,世标率为106.09/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2.00%。 恶性肿瘤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调整人口结构后地区间发病率的差异缩小,但趋势并未改变。各地区中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 按发病例数排位,肺癌位居全国发病首位,每年发病约78.1万,其后依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的第1位。

恶性肿瘤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调整人口结构后,中部地区死亡率高于东、西部地区。各地区肿瘤年龄别死亡率趋势相似,主要恶性肿瘤死因大致相同,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在各地区均为主要恶性肿瘤死因。 报告数据来源和质量控制 截至2017年8月30日,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共收集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49个登记处提交的2014年肿瘤登记资料,其中县级以上城市160个,县及县级市289个。根据质量控制标准纳入339个登记处,其中东部地区140个,中部地地区112个,西部地区87个。覆盖人口共288243347人(包括男性146203891人,女性142039456人),占全国2014年年未人口数的21.07%,其中东部地区164062330人,中部地区81477272人,西部地区42703745人。 恶性肿瘤发病总体情况 据估计,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男性211.4万例,女性169.0万万例),平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肿瘤发病率为278.07/10万(男性为301.67/10万,女性为253.29/10万),中标率(中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结构)为190.63/10万,世标率(世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构)为186.53/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21.58%。胂瘤死亡率为167.89/10万,中标率为106.98/10万,世标率为106.09/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2.00%。

疾病谱分析

疾病谱排序分析 xx 人民医院2016 年-2017 年 一、居民就医情况 2016 年排序前十位的疾病门诊就医数为23381 例次。报告居民住院就医患病数1293 例次。门诊前十位疾病排序顺次为妊娠状态NOS ,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扁桃腺炎,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糖尿病NOS ,急性胃肠炎,急性咽喉炎,腹痛,腰腿痛,占总就医例次的%, 。住院前十位的疾病排序顺次为正常分娩NOS , 腰椎间盘突出,多发性脑梗塞,胎儿和新生儿受剖宫产的影响,新生儿脐绕颈(胎儿和新生儿受脐带绕颈的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支气管炎,经选择性剖宫产术的单胎分娩,伤寒肺炎,占总就医例次的% 。 2017 年排序前十位的疾病门诊就医数为22708 例次。报告居民住院就医患病数1647 例次。门诊前十位疾病排序顺次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龋齿,骨折,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NOS ,腹痛,高血压,新生儿支气管炎,占总就医例次的% 。住院前十位的疾病排序顺次为多发性脑梗塞,正常分娩NOS ,腰椎间盘突出,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新生儿支气管炎,高血压,毛细管支

气管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糖尿病NOS,占总就医例次的%二、就医情况统计 (一)2016年前十位疾病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比值 表1 (二)2017年前十位疾病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比值 表2

三、报告病例分析 2016年疾病谱排序报告工作上报居民就医24674例 次,其中门诊23381例次,住院1293例次。全年门诊排名前三位的疾病是:妊娠状态NOS,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全年住院排名前三位的疾病是正常分娩NOS,腰椎间盘突出,多发性脑梗塞。 从2016年疾病谱排序上报分组分析,怀孕人数和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剧增,院方积极改建了妇产科,拓展妇产科的业务,新增了新生儿洗浴中心和新生儿游泳项目。积极宣传呼吸系统疾病的有关知识,增加户外锻炼,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防止病情反复。 2017年疾病谱排序报告工作上报居民就医24355例 次,其中门诊22708例次,住院1647例次。全年门诊排名前三位的疾病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及上呼吸道感染,龋齿。 全年住院排名前三位的疾病是多发性脑梗塞,正常分娩 NOS ,腰椎间盘突出。

学生健康状况监测与常见病防治工作方案

学生健康状况监测与常见病防治工作方案 为了更好地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我县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和疾病变化趋势,分析各种学生常见病在新形势下的发生特点和趋势,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降低学生常见病发病率,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依据 (一)《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二)《全国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及《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 (三)卫生部《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卫医发〔2008〕37号); (四)卫生部《关于印发和的通知》(卫疾控发[2008]68号)。 二、工作内容 (一)学生健康状况综合监测

在学生健康体检、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基础上,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县范围确定一定数量的监测点学校和指标人群,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采用健康筛查与定期监测的方法,对学生的生长发育、现时营养状况、因病缺课、学生常见疾病、传染病患(发)病等开展动态的观察。 1、监测对象及点校的确定 根据省监测方案,按行政区划分为城市与县镇(乡村)学校,地级市市区学校划为城市类,县及县级市所辖的乡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划分为县镇类。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分别从重点与一般学校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中小学校定为监测点校。各级抽样学校数如下:市州级抽取2所初中、2所高中;县(市、区)至少抽取2所小学、2所中学(其中1所为完全中学)。监测点学校的确定由辖区疾控中心在符合条件的学校中随机抽取。因此,我县确定蒙中、蒙小、五中、哈萨尔路小学为检测点校。监测学校内

的学生除智力缺陷不能配合者外,一般不分年龄、民族、户籍、居住地点,均为监测对象。 2、监测指标与评价方法 (1)生长发育监测 监测项目:身高、体重、脉搏、血压、肺活量。 评价指标:个体生长发育等级(各年龄段的身高、体重值)。 (2)现时营养状况监测 监测项目:身高标准体重。 评价指标:营养不良率、肥胖率。 (3)常见疾病监测 监测主要疾病:近视、沙眼、龋齿、贫血、肠道蠕虫、营养不良 评价指标:视力低下率、近视率、沙眼患病率、恒牙龋患率、恒牙充填率、贫血患病率、肠道蠕虫感染率、营养不良率。 (4)学生因病缺课监测 监测项目:因病缺课(监测学校中全体学生)。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2004年10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第一部分背景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设计科学,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多部门、多学科合作的优势,不仅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避免了调查内容和指标的重复,并为深入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本次调查正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通过调查不但可以建立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库,为科学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资源,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 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市、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共6类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2个县(区、市)(见图1)共抽取71971户(城市24034户、农村47937户),243479人(城市68656人、农村174 823

疾病谱排序

疾病谱排序 (动态) 第12期 庄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一三年一月六日庄浪县2012年12月份疾病谱排序据省“卫生系统疾控机构进医院信息平台”数据汇总,全县21个医疗机构信息上报率100%,累计上报各类例病40203例,较上月上升31.94%,门诊就诊率9%,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胃炎等病例占前十位计12370例,占总病例的30.77%。现就详细情况汇总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共上报病例为40203例。其中门诊病例37645例,占总录入病例的93.64%,上报的前十位的门诊病例总计12370例,占门诊上报病例的32.86%;住院病例为2558例,占上报的总病例的6.36%,上报的前十位住院病例总计为719例,占上报的住院病例的28.11%。 二、统计分类 1.门诊病例: 全县门诊病例排名前十位的病种依次为:上呼吸道感染、胃炎、健康查体、腰腿痛、慢性胃炎、感冒药物反应、腹痛、上呼吸道的疾病、妊娠状态NOS、支气管炎NOS。与上月有所不同的是妊娠状态NOS、阴道炎有所下降,而上呼吸道感染明显上升,本月门诊无传染病例报告。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梗塞、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下降。分布如下图:

2、住院病例:全县住院排名前十位的病种依次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正常分娩NOS、冠心病、骨折、腰椎间盘脱出、脑梗塞、高血压Ⅲ、急性肠炎、单胎活产。与上月相比较上呼吸道感染上升到第一位,冠心病、高血压病例增加,而外伤病例明显减少。分布如上图。 三、人群分布 1.年龄性别 根据网络信息在疾病谱病例中,男性发病12046例,女性发病12739例,男女性别比为0.95:1,不详性别发病15418例,占总病

疾病谱分析.doc

疾病谱排序分析 xx 人民医院 2016 年-2017 年 一、居民就医情况 2016 年排序前十位的疾病门诊就医数为23381例次。报告居民住院就医患病数1293例次。门诊前十位疾病排序 顺次为妊娠状态NOS ,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扁桃腺炎,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糖尿 病 NOS ,急性胃肠炎,急性咽喉炎,腹痛,腰腿痛 ,占总就 医例次的 %,。住院前十位的疾病排序顺次为正常分娩NOS ,腰椎间盘突出,多发性脑梗塞,胎儿和新生儿受剖宫产的影 响,新生儿脐绕颈(胎儿和新生儿受脐带绕颈的影响),慢 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支气管炎,经选择性剖宫产术的单胎 分娩,伤寒肺炎,占总就医例次的% 。 2017 年排序前十位的疾病门诊就医数为22708例次。报告居民住院就医患病数1647例次。门诊前十位疾病排序 顺次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龋齿,骨折, 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他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糖尿病NOS ,腹痛,高血压,新生儿支气管炎,占总就医例次的 %。住院前十位的疾病排序顺次为多发性脑梗 塞,正常分娩NOS ,腰椎间盘突出,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新生儿支气管炎,高血压,毛细管支

气管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糖尿病 NOS, 占总就医例次的% 。 二、就医情况统计 (一) 2016年前十位疾病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比值 表 1 疾病名称当月发病数(人次)构成比( %)疾病顺位 门诊住院门诊住院合计门诊住院第一位疾病妊娠状态 NOS 正常分娩 NOS 6578 316 6894 第二位疾病上呼吸道感染腰椎间盘突出6257 203 6504 第三位疾病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 2694 160 6417 他慢性阻塞性肺病 多发性脑梗塞 第四位疾病扁桃腺炎胎儿和新生儿受剖宫产的 2245 133 2827 影响 第五位疾病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新生儿脐绕颈(胎儿和新生 1903 122 2367 儿受脐带绕颈的影响) 第六位疾病糖尿病 NOS 胎儿和新生儿受母体未特 1207 95 1998 指情况的影响 第七位疾病急性胃肠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176 88 1295 第八位疾病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918 73 1249 第九位疾病腹痛经选择性剖宫产术的单胎 221 53 971 分娩 第十位疾病腰腿痛伤寒肺炎182 50 271 (二) 2017年前十位疾病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比值 表 2 疾病名称当月发病数(人次)构成比(%)疾病顺位 门诊住院门诊住院合计门诊住院第一位疾病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多发性脑梗塞65653579185 第二位疾病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正常分娩NOS28772876852

医疗领域中的人工智能应用分析报告

医疗领域中的人工智能应用分析报告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深度应用,将极大改变我们社会的面貌。 2012年的电影《机器人与弗兰克》讲述了一位老年痴呆症患者和一个照料他日常生活的机器人之间的有趣故事。弗兰克的儿女送给经常神智混乱的父亲一个智能机器人,最初他无法接受这个冷冰冰的新事物,在经历过磨合期后,弗兰克发现小机器人不仅细心照料着他的起居,更会静静地陪在他身边,温柔地倾听他的内心。早上叫醒他起床,拉他去散步,帮他整理花园,甚至还会为了让他多吃低钠食品而讨价还价。今天看来,随着机器人、智能手表、智能音箱、虚拟助理等科技产品的出现,电影中的情节正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深度应用,将极大改变我们社会的面貌。 由于生活水平提升引起的人口结构变化和疫苗、抗生素等医学技术的出现加快了人类疾病谱变迁的速度,慢性病取代传染病成为人类主要的疾病负担。慢性病具有和急性病完全不同的疾病特征:病情发展慢,持续时间长,患者自我管理在慢性病的预防、治疗中作用关键。而目前的医疗卫生体系是人类在对抗传染病和急性病过程中形成的,医学理念、临床干预方式难以应对慢性病的挑战,表现出效率低下,医

疗保健成本高速增长等特征,日趋不堪重负。世界卫生组织指出,2015年,全球年医疗支出已经超过7.2万亿美元; 未来,不少国家医疗支出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0%,同时全世界还将面临2000万医疗工作者短缺。 与此同时,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取得巨大突破,融合了深度学习算法、数据建模、大规模GPU并行化平台等技术构成的深度神经网络,能模拟人脑的工作机制。AI 可以在提升早期检测准确度、加强诊断和风险控制、降低治疗费用、辅助病人自我健康管理、提升治疗效果等方面给予医疗工作者充分支持。特别是随着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医学知识图谱、传感技术和算法、智能机器人等分支方向的技术进步,人工智能将为医疗卫生领域众多环节带来新的价值。新技术的出现驱动医疗服务流程由传统的“诊前、诊中、诊后”向两端延伸成为闭环,实现医疗模式重构(见图一)。 目前人工智能在医疗卫生领域广泛应用正形成全球共识。国际电信联盟(ITU)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正通过“ITU人工智能与健康焦点小组”(ITU Focus Group on

体检分析报告

*集团健康体检资料分析报告 *集团共38人参加了此次健康体检。其中男性为23人,女性15人。具体年龄及性别构成见下。 表一年龄及性别构成 该群体以男性为多,占总人数的60.5%,年龄分布以41-59岁为主,该年龄段人数占总人数的65.8%,从主要的体检阳性结果构成也可以反映出该年龄段的常见疾病。 表二主要阳性结果构成(按年龄) 表三主要阳性结果构成(按性别) 分析报告 该群体人群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人群以脑力劳动为主,体力活动较少,参检者检出率最高的疾病是因为生活方式所致的慢性疾病,其中占疾病谱前4位的分别为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血糖异常、高尿酸血症,分别占到该群体人群总数的44.7%、26.3%,18.4%、18.4%,均明显高于总体人群平均值。 1、血脂异常与脂肪肝 本次体检血脂异常者检出10人,占体检总人数26.3%,究其原因,该人群营养状况较好,长期摄入高脂饮食或长期大量吃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使肝脏脂肪合成过多。同时该人群以脑力劳动为主,体力活动较少,缺乏运动,能量消耗较少,同时饮酒比例较高,长期饮酒,导致酒精中毒,致使肝内脂肪氧化减少,故而脂肪肝的比例也是大大高于正常人群比例,达到44.7%,而慢性嗜酒者近60%发生脂 肪肝,20%~30%最终将发展为肝硬化。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在30岁以下的出现血脂异常及脂肪肝的比例也异常的增高,反映出目前脂代谢疾病出现年龄有越来越早的趋势。 2、血糖异常 本次检查出血糖异常的人数为7人,主要分布在50-59岁这个年龄段。年龄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 岁以后发病。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而现代的生活方式:吃高热量的食物和运动量的减少也能引起糖尿病,有人认为这也是由于肥胖而引起的。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一样,在那些饮食和活动习惯均已“西化”人群中更为普遍。 3、高尿酸血症 本次体检高尿酸血症人数为7人,而30岁以下发病的就有3人,以往在中国认为高尿酸血症比较少见但近年来由于营养条件改善平均寿命延长以及引起对本病注意等因素已有较多发现患病率随年龄而渐增多,男女之比约为20∶1,女性很少发病如有发生大多在经绝期后。国外报告不少病例有阳性家族史,而脑力劳动者及经济营养良好阶层发病较多。 针对该人群综合建议: 中心性肥胖、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血压被称为代谢综合 征的“死亡四重奏”,近年来将高尿酸血症也归为代谢综合征的高危因素。而代谢综合征中的每一种成分都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它们的联合作用更强,因此代谢综合征是对一组高度相关疾病的概括性和经济的诊断与治疗的整体概念,要求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如减轻体重、增加体育锻炼和精神协调),降血糖、调脂和抗高血压治疗都同等重要。 所有的治疗都应围绕降低各种危险因素。包括有效减轻体重;减轻胰岛素抵抗;良好控制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控制血压等。 而高尿酸血症也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属于终身性的疾病,痛风病程颇长,未累及肾脏者经过有效防治预后良好一般不影响寿命,且可和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但如防治不当不仅急性发作有很大痛苦,且易导致关节畸形、肾结石、肾损害等严重后果。 具体解决方案:一、减轻体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