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人群不同年龄组疾病谱变化情况分析

体检人群不同年龄组疾病谱变化情况分析
体检人群不同年龄组疾病谱变化情况分析

体检人群不同年龄组疾病谱变化情况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身体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健康查体中心在几年的时间里如雨后春笋一样快速发展,全国已成立不同规模的体检中心5000多家。我体检中心在成立的四年的时间里,体检量逐年增加,体检流程逐渐完善,体检软件功能也越来越强大,能完成体检人员自动分组,疾病自动统计等功能。为了了解体检人群不同年龄组疾病变化情况,为今后更能针对性提出健康管理方案,本文统计了近一年来我中心体检人群的疾病情况,简要分析如下。

1资料及方法:

收集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体检总人数50003人,其中男性30200人,女性19803人。利用体检软件的自动统计功能,导出详细统计表,因疾病统计中血常规异常和尿常规异常包括一些生理性改变或一过性改变如血液浓缩、尿浓缩等,所以将此两项从统计疾病中删除。将疾病按发病人数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序,不同年龄组均取前20种组成新的统计表,男性和女性分别统计。

2结果

见表1和表2

3讨论

女性体检人群中所占比例最多的是乳腺增生和妇科炎症,妇科炎症包括阴道炎、宫颈糜烂等炎性表现,乳腺增生为外科触及乳房的不同形态的结节样、条索样增生或红外线乳腺透照发现的增生样

中国疾病谱变化情况

中国疾病谱变化情况 医药股的投资机会归根结底是由流行病学数据来指引的,因此密切跟踪人口疾病谱的变化是自下而上分析医药股的第一出发点。根据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我们概述一下中国大陆居民主要疾病的死亡率、发病率及其构成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发展正在发生着的变化。 根据对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其构成的统计来看,在中国大陆由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占比越来越重,从1990年的22%增长到了2008年的27%;其次是心脏病,致死人数占死亡人数的比重也由1990年的16%上升到了2008年的近20%。脑血管病致死占比虽然由1990年的第二位降低到2008年的第三位,但致死人数占比仍高达19.62%。呼吸、消化、损伤和中毒等致死占比较大的疾病导致死亡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致死人数占比则由1990年的1.74%上升到2008年的3.34%,呈快速上升的趋势。 就恶性肿瘤来看,总计每十万人死亡率由1973-1975年间的83.65上升到了2004-2005年间的134.8。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肺癌成为死亡率攀升最快的恶性肿瘤病种,每十万人中就有30多人死于该种疾病。肝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死亡率均呈快速上升趋势,唯有食管癌死亡率呈下降状态。

再来关注各种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情况。循环系统疾病成为患病率最高的病种,每千人就有85.5个患循环系统疾病的病人,其中高血压病人54.9个、心脏病患者17.6人、脑血管病患者9.7人。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患者患病率位居第二,达到每千人31个患者,其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就占到每千人10.2个。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发病率位居第三,为每千人24.5人,其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呼吸系统患者发病率排第四,为每千人14.7个,患病率也呈逐年下降趋势,然而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第一致死恶性肿瘤病种。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的患者增长很快,每千人患病率由1993年的3.1上升到了2008年的12.9,其中患糖尿病的病人由每千人1.9飞速上升至10.7人。

疾病谱变化

咱们身体越来越棒 人均寿命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6 0年来,通过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和重大疾病防控、防治政策,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全国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从1949 年的2 0 0 0 0 / 1 0万下降到2 0 0 8年的2 6 8.0 1 / 1 0万。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曾是旧中国传染病肆虐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有1200万人饱受血吸虫病煎熬。“头大肩膀拢,肚子像水桶,骨瘦如柴棍,短命早进坟。”这是民间对晚期血吸虫病人的描述。目前,晚期血吸虫病发病已经基本绝迹。 我国开展群众性普种牛痘疫苗运动,1962年彻底消灭了天花,此后,又成功消灭了丝虫病,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在总体上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有效控制了麻风病、血吸虫病、疟疾等曾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疾病。结核病、艾滋病、乙型肝炎等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成效,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由1 9 9 2年的4 0%上升到2 0 0 5年的9 4%, 乙肝病毒携带者由1.3亿人下降到7 0 0 0多万人。地方病严重流行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防治成果稳固发展。 天花没了乙肝少了 “山高高,草茫茫。女人生崽,有命喝鸡汤,没命见阎王。”以前,中国农村孕妇,甚至一些城市妇女,习惯请来“接生婆”在家中分娩,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居高不下,因此民间有着“儿奔生,娘奔死”之说。分娩引起的大出血、产褥期感染,成为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 如今, 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到医院生孩子, 国家给予医疗保险和补贴,全国孕产妇产前检查率和住院分娩率均超过90%,孕产妇死亡率大大降低。 生孩子不再“儿奔生,娘奔死” 国家的繁荣带动了医学技术的昌盛, 感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许多一样的病症, 往往不再是细菌、病毒等感染所致。 失明:过去失明是往往因为感染沙眼医原体所致, 如今更多的是因为寿命延长而致的老年性白内障和糖尿病并发的白内障所致。 心脏病:过去,心脏病以链球菌引起的风湿性心脏病为主,如今,因为人们营养过剩, 引起高血脂导致的冠心病为主。 肾脏疾病:如今,因为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的肾脏疾病越来越多, 而因为感染链球菌引起的肾小球肾炎越来越少。 慢阻肺:现在靠烧柴火做饭、取暖的人口少了,而营养改善了,因此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总发病率有所减少。但值得警惕的是, 因吸烟和工业现代化引起的环境污染带来的慢阻隔肺病人越来越多。 一样的病症不一样的病因 市场经济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按部就班, 中国人开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动力和压力:经营的运行风险、业绩的考核评比、职场的升迁,人们在如履薄冰的小心中透支着自己的精力, 考验着心理承受力;庞大的烟民数量、不停的商务应酬等,在无规律与不良的生活方式中, 紧张焦虑、头昏脑胀等过去不被关注的亚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通过运动、旅游、丰富的文娱活动等多种方式,放松身心,医学专家也不断加大健康教育力度,争取把70%的亚健康人群拉回到健康队伍中来。 亚健康受到人们关注健康生活方式防御慢性病 囊中不再羞涩的国人, 刚刚品尝生活富足的甘饴时, 却发现现代生活带来了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痛风及肿瘤等慢性病。 目前,13亿中国人中,9 0 0 0多万人的体重超出健康标准,未来10年将有2亿人 严重超重。中国糖尿病发病率京沪两地已经超过了10%, 而改革开放之初,这个数字还不 足1%。中国目前仅城市的糖尿病人数就超过了 4 0 0 0万。上世纪8 0年代,中国高血压患病率为

疾病谱分析(内容充实)

疾病谱排序分析 xx人民医院2016年-2017年 一、居民就医情况 2016年排序前十位的疾病门诊就医数为23381例次。报告居民住院就医患病数1293例次。门诊前十位疾病排序顺次为妊娠状态NOS,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扁桃腺炎,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糖尿病NOS,急性胃肠炎,急性咽喉炎,腹痛,腰腿痛,占总就医例次的29.09%,。住院前十位的疾病排序顺次为正常分娩NOS,腰椎间盘突出,多发性脑梗塞,胎儿和新生儿受剖宫产的影响,新生儿脐绕颈(胎儿和新生儿受脐带绕颈的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支气管炎,经选择性剖宫产术的单胎分娩,伤寒肺炎,占总就医例次的1.61%。 2017年排序前十位的疾病门诊就医数为22708例次。报告居民住院就医患病数1647例次。门诊前十位疾病排序顺次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龋齿,骨折,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NOS,腹痛,高血压,新生儿支气管炎,占总就医例次的31.98%。住院前十位的疾病排序顺次为多发性脑梗塞,正常分娩NOS,腰椎间盘突出,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新生儿支气管炎,高血压,毛细管支

气管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糖尿病NOS,占总就医例次的 2.32%。 二、就医情况统计 (一)2016年前十位疾病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比值 表1 (二)2017年前十位疾病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比值 表2 疾病顺位 疾病名称 当月发病数(人次) 构成比(%) 门诊 住院 门诊 住院 合计 门诊 住院 第一位疾病 妊娠状态NOS 正常分娩NOS 6578 316 6894 28.13 24.44 第二位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 腰椎间盘突出 6257 203 6504 26.76 15.7 第三位疾病 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 多发性脑梗塞 2694 160 6417 11.52 12.37 第四位疾病 扁桃腺炎 胎儿和新生儿受剖宫产的 影响 2245 133 2827 9.6 10.29 第五位疾病 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新生儿脐绕颈(胎儿和新生儿受脐带绕颈的影响) 1903 122 2367 8.14 9.44 第六位疾病 糖尿病 NOS 胎儿和新生儿受母体未特 指情况的影响 1207 95 1998 5.16 7.35 第七位疾病 急性胃肠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176 88 1295 5.03 6.81 第八位疾病 急性咽喉炎 急性支气管炎 918 73 1249 3.93 5.65 第九位疾病 腹痛 经选择性剖宫产术的单胎 分娩 221 53 971 0.95 4.1 第十位疾病 腰腿痛 伤寒肺炎 182 50 271 0.78 3.87 疾病顺位 疾病名称 当月发病数(人次) 构成比(%) 门诊 住院 门诊 住院 合计 门诊 住院

中国数字医疗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数字医疗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一、数字医疗定义及分类 (2) 二、数字医疗行业发展背景(PEST) (2) 1、P(政治环境) (2) 2、E(经济环境) (3) 3、S(社会环境) (4) 4、T(技术环境) (5) 三、数字医疗行业市场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5) 1、市场现状 (5) 2、市场前景 (6) 3、市场趋势 (7) 4、产品趋势 (9) 四、数字医疗行业竞争格局 (14) 1、中国数字医疗产业竞争现状分析 (14) 2、中国数字医疗产业市场格局分析 (15) 3、中国数字医疗行业主体企业 (16)

一、数字医疗定义及分类 数字医疗行业是将先进的网络及数字技术应用于医疗工作,实现各种医疗信息的数字化采集、转换、存储、传输及后处理,以及各项业务流程数字化运作的医疗信息体系,是由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和数字医疗软件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 数字医疗行业按用途分为以下六种细分行业:数字成像设备行业;医院信息系统(HIS)软件行业;电子病历(EMR)软件行业;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统(RIS)软件行业;实验室临床信息系统(LIS)软件行业;声音捕捉行业。 二、数字医疗行业发展背景(PEST) 1、P(政治环境) 1、政府积极推动医改,医疗投入巨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的出台规划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到2020 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 2、医改政策加快数字医疗信息化的进程: 医改中提出:未来三年要加快落实五项制度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上述五项制度改革将着重于:药物指导价格的制定,规范药物生产流通,以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目标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网络化建设,建设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等措施;由此可以看出,此次医改将对医药行业整个产业链(医药产业-药品供应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治理整顿,必将导致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产生根本性的变化。 数字卫生建设涉及到医疗卫生服务的各个方面,因此,医改为加强数字卫生

体检分析报告

体检分析报告 体检分析报告 篇一: 某集团健康体检资料分析报告 *集团健康体检资料分析报告 *集团共38人参加了此次健康体检。其中男性为23人,女性15人。具体年龄及性别构成见下。 表一年龄及性别构成 该群体以男性为多,占总人数的60.5%,年龄分布以41-59岁为主,该年龄段人数占总人数的6 5.8%,从主要的体检阳性结果构成也可以反映出该年龄段的常见疾病。 表二主要阳性结果构成(按年龄) 表三主要阳性结果构成(按性别) 分析报告 该群体人群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人群以脑力劳动为主,体力活动较少,参检者检出率最高的疾病是因为生活方式所致的慢性疾病,其中占疾病谱前4位的分别为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血糖异常、高尿酸血症,分别占到该群体人群总数的4 4.7%、2 6.3%,1 8.4%、1 8.4%,均明显高于总体人群平均值。

1、血脂异常与脂肪肝 本次体检血脂异常者检出10人,占体检总人数2 6.3%,究其原因,该人群营养状况较好,长期摄入高脂饮食或长期大量吃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使肝脏脂肪合成过多。同时该人群以脑力劳动为主,体力活动较少,缺乏运动,能量消耗较少,同时饮酒比例较高,长期饮酒,导致酒精中毒,致使肝内脂肪氧化减少,故而脂肪肝的比例也是大大高于正常人群比例,达到4 4.7%,而慢性嗜酒者近60%发生脂 肪肝,20%~30%最终将发展为肝硬化。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在30岁以下的出现血脂异常及脂肪肝的比例也异常的增高,反映出目前脂代谢疾病出现年龄有越来越早的趋势。 2、血糖异常 本次检查出血糖异常的人数为7人,主要分布在50-59岁这个年龄段。年龄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 岁以后发病。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而现代的生活方式: 吃高热量的食物和运动量的减少也能引起糖尿病,有人认为这也是由于肥胖而引起的。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一样,在那些饮食和活动习惯均已“西化”人群中更为普遍。 3、高尿酸血症 本次体检高尿酸血症人数为7人,而30岁以下发病的就有3人,以往在中国认为高尿酸血症比较少见但近年来由于营养条件改善平均寿命延长以及引起对本病注意等因素已有较多发现患病率随年龄而渐增多,男女之比约为20∶

2009年—2016年住院患者疾病谱构成分析

2009年—2016年住院患者疾病谱构成分析 发表时间:2017-06-22T11:16:59.6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6期作者:钟素冰[导读] 医院应抓好重点科室的建设,提高诊疗技术,加强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综合防治工作。 (新兴县人民医院广东云浮 527400) 【摘要】目的:分析住院患者疾病谱构成的变化趋势,为医院管理和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医院2009年—2016年出院患者病案首页资料,对其主要诊断以ICD—10编码分类进行疾病构成统计分析。结果:八年来稳居前五位的疾病是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共98696例,占出院总人数的64.43%。结论:医院应抓好重点科室的建设,提高诊疗技术,加强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广大居民的健康水平。【关键词】住院患者;疾病谱;构成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6-0317-03 某院地处粤西山区,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通过对某院住院患者疾病构成情况分析,以了解近年来疾病谱变化,寻找构成多发病、常见病的主要原因,为探讨医院技术发展方向,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以及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某院2009年—2016年所有出院患者病案信息,选取出院诊断第一诊断,以ICD-10编码为标准进行分类,采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 2.结果 2.1 前十位疾病构成 随着医院的发展,收治病人也逐年增多,2016年出院病人22900例,2009年出院病人15020例,同比增加了7880例。2009年—2016年共有出院病人153208例,前十位系统性疾病131764例,占出院病人总数的86.02%。其中,八年来稳居前五位的疾病是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共98696例,占出院总人数的64.43%。疾病构成见表1。 2.2 前十位病种构成 2009年—2016年医院住院就诊疾病前五位的分别是肺炎、脑血管病、顺产、骨折、缺血性心脏病,共有出院病人51060例,占出院总人数的33.33%。前十位病种共64942例,占全部疾病的42.39%。见表2。 3.讨论 前十位疾病中,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占据前5位,共计98696例,占同期出院病人总数的64.43%,是住院病人疾病构成比重较大的疾病。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肿瘤、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某些传染病和寄生病、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则构成6~10位,共计33068例,占同期出院病人总数的21.59%。 妊娠、分娩与产褥期位居首位,共有24401例住院病人,占15.42%,其中大部分病人都是入院分娩孕产妇,顺产人数有8776例,占全部疾病的5.73%,居十大病种第3位。因该院的妇产科设施、技术力量均在全县领先,故而吸引了广大妇女患者前来就诊,使得历年来此类疾病都位居前列。 呼吸系统疾病位居第二位,共收治了22302人,占14.56%,主要有肺炎、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其中肺炎居十大病种的第1位,共收治12672例,占全部疾病的8.27%。这主要与环境污染、个人不良习惯吸烟等有关,私家车的增多以及工业经济的发展,排放废气也相应增多,一定程度上导致空气质量下降,使病原体易传播,容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此外抗菌药物的不良使用,耐药菌的不断变异,感染难以控制,也导致肺部疾病的增加[1]。因此,要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生活环境,加强煅炼,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机会。 循环系统疾病住院病人共21755例,占14.2%,排在第3位。主要有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其中脑血管病共收治9644例,占全部疾病的6.3%,居十大病种的第二位;缺血性心脏病共收治6757例,占全部疾病的4.41%,居十大病种的第5位;高血压共收治3718例,占全部疾病的2.43%,居十大病种的第8位。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口也逐渐步入老龄化,饮食结构不合理以及运动量不足、生活压力过大是引发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加大力度做好中老年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注意合理膳食和多运动,多沟通,缓解生活压力,以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体检结果解读及常见疾病基本知识

2008年职工 体检结果答疑及常见病基本知识 卫生保健处 2008年7月8日

2008年总公司两机关、驻厦和驻京单位员工体检已经结束,体检结果已陆续发给员工本人。不少员工对体检结果的意义、异常含义理解不透,尤其是对潜在危害的提示以及如何应对认识不足。为能使大家对检查结果有一个全面了解、重点掌握,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健康,对发病率较高、危害较大的疾病以及防治要点简介如下。

1 高血压 如发现血压升高,不能仅靠一次检查诊断,必须经不同时间按标准测量三次,如果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有2次超过正常值,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血压升高可能是高血压病,或其他器官疾病如肾炎、肾血管疾病引起。若近期工作特别紧张、睡眠不足等,也有可能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的原因需结合体检结果或进一步检查明确。 不管是何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有条件都应做一个阶段监测,了解血压升高的幅度和规律,以确定应对措施和选择降压药物。同时要清淡饮食、生活规律、控制体重、适当锻炼等。

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高血压治疗指南中制定的18岁以上者高血压诊断标准(单位为mmHg): 理想血压:收缩压<120,舒张压<80 正常血压:收缩压<130,舒张压<85 正常高限:收缩压130-139,舒张压85-89 当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时,称为高血压 高血压还根据不同的数值分成3级。不管有无症状,血压越高,危险和危害越大,尤其对心、脑、肾。

2 高血糖 血糖超过正常高限称为高血糖,如果空腹血糖超过 7.1mmol/L,找不到可知的原因,就有可能是患了糖尿病。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2型糖尿病常见于成年人,可以完全无症状,但随着病程的延长,可使血管、神经、眼睛、心脑肾损害,易发生中风、失明、冠心病、糖尿病足,严重糖尿病足需截肢治疗;糖尿病引起的肾病称糖尿病性肾病,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所以糖尿病病人和糖耐量异常者,须掌握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坚持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一部分人可以通过这三项措施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否则需要药物治疗。血糖接近高限者,建议查餐后2小时血糖,或糖耐量试验(医务室可以检测)。在治疗中的糖尿病患者,应经常检查空腹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察看治疗效果,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疾病谱分析

疾病谱排序分析 xx 人民医院2016 年-2017 年 一、居民就医情况 2016 年排序前十位的疾病门诊就医数为23381 例次。报告居民住院就医患病数1293 例次。门诊前十位疾病排序顺次为妊娠状态NOS ,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扁桃腺炎,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糖尿病NOS ,急性胃肠炎,急性咽喉炎,腹痛,腰腿痛,占总就医例次的%, 。住院前十位的疾病排序顺次为正常分娩NOS , 腰椎间盘突出,多发性脑梗塞,胎儿和新生儿受剖宫产的影响,新生儿脐绕颈(胎儿和新生儿受脐带绕颈的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支气管炎,经选择性剖宫产术的单胎分娩,伤寒肺炎,占总就医例次的% 。 2017 年排序前十位的疾病门诊就医数为22708 例次。报告居民住院就医患病数1647 例次。门诊前十位疾病排序顺次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龋齿,骨折,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NOS ,腹痛,高血压,新生儿支气管炎,占总就医例次的% 。住院前十位的疾病排序顺次为多发性脑梗塞,正常分娩NOS ,腰椎间盘突出,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新生儿支气管炎,高血压,毛细管支

气管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糖尿病NOS,占总就医例次的%二、就医情况统计 (一)2016年前十位疾病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比值 表1 (二)2017年前十位疾病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比值 表2

三、报告病例分析 2016年疾病谱排序报告工作上报居民就医24674例 次,其中门诊23381例次,住院1293例次。全年门诊排名前三位的疾病是:妊娠状态NOS,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全年住院排名前三位的疾病是正常分娩NOS,腰椎间盘突出,多发性脑梗塞。 从2016年疾病谱排序上报分组分析,怀孕人数和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剧增,院方积极改建了妇产科,拓展妇产科的业务,新增了新生儿洗浴中心和新生儿游泳项目。积极宣传呼吸系统疾病的有关知识,增加户外锻炼,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防止病情反复。 2017年疾病谱排序报告工作上报居民就医24355例 次,其中门诊22708例次,住院1647例次。全年门诊排名前三位的疾病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及上呼吸道感染,龋齿。 全年住院排名前三位的疾病是多发性脑梗塞,正常分娩 NOS ,腰椎间盘突出。

中国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或疾病谱变化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中国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或疾病谱有何变化?分析社会因素和现代生活方式如何影响寄生虫病的流行趋势。 寄生虫病流行状况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公共卫生、也是其公众福利及社会文明的一种重要指标。因受地理、气候、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寄生虫病在我国广泛流行,极大地危害民众健康及生命,影响社会的发展。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大力支持重大寄生虫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到了20世纪末,由于多方面原因,这条战线正面临多种寄生虫病继续流行而专业队伍明显萎缩的严峻局面。 20世纪50年代中期, 中央人民政府又将防治日本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丝虫病及钩虫病写入了《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由于政府重视、基层群众参与以及专业人员的指导,40多年来,我国以薄弱的经济基础、依靠自己的力量,在上述五大寄生虫病的研究与防治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树立了典范。 血吸虫病 经过40余年的防治活动,该病在418流行县(市)中已有310县(市)(74 )得以阻断传播或有效控制I1]。肆虐于大部分省(区、市)的疟疾,上世纪50年代前的年发病数达3 000余万例,危害人群生命,破坏农业生产;至90年代,主要流行区已控制在云南、海南两省,

报告的年发病数仅数万例。淋巴丝虫病流行于16省(区、市),历史累计病人3 1OO万,其中慢性病人540万(含终身残废如象皮腿等)。至1994年,我国宣布在全国范围内阻断淋巴丝虫病的传播。“中国阻断淋巴丝虫病传播的策略和技术措施的研究”获2000年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黑热病(内脏利什曼病)致病性强、病死率高,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初就采取有效措施消灭传播媒介(白蛉)、根治病人,至60年代初即控制了该病在华东、华北以及华中多省的流行。与此同时,我国寄生虫学界紧密结合防治需要,在重大寄生虫病的流行因素、治疗药物、诊断技术、媒介及防制手段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上述寄生虫病的流行范围和受威胁人口数均超过任何一个流行该类疾病的国家,如此成绩又是在国家经济尚不发达,投入较少的条件下取得的,因而更显其可贵。 即使我国在最重要的几种寄生虫病的防治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多种流行广泛的寄生虫病的防治尚未真正开展起来。 为了查清全国情况,以制定我国新时期寄生虫病防治规划,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简称寄研所)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牵头进行了一次国内外没有先例的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以期查清情况,为寄生虫病防治更上一层楼提供依据。 2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 尽管在主要寄生虫病的防治中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在增进人民健康、保护生产力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我们在新世纪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血吸虫病继续流行于7个省的108个县,主要在湖沼地

学生健康状况监测与常见病防治工作方案

学生健康状况监测与常见病防治工作方案 为了更好地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我县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和疾病变化趋势,分析各种学生常见病在新形势下的发生特点和趋势,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降低学生常见病发病率,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依据 (一)《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二)《全国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及《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 (三)卫生部《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卫医发〔2008〕37号); (四)卫生部《关于印发和的通知》(卫疾控发[2008]68号)。 二、工作内容 (一)学生健康状况综合监测

在学生健康体检、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基础上,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县范围确定一定数量的监测点学校和指标人群,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采用健康筛查与定期监测的方法,对学生的生长发育、现时营养状况、因病缺课、学生常见疾病、传染病患(发)病等开展动态的观察。 1、监测对象及点校的确定 根据省监测方案,按行政区划分为城市与县镇(乡村)学校,地级市市区学校划为城市类,县及县级市所辖的乡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划分为县镇类。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分别从重点与一般学校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中小学校定为监测点校。各级抽样学校数如下:市州级抽取2所初中、2所高中;县(市、区)至少抽取2所小学、2所中学(其中1所为完全中学)。监测点学校的确定由辖区疾控中心在符合条件的学校中随机抽取。因此,我县确定蒙中、蒙小、五中、哈萨尔路小学为检测点校。监测学校内

的学生除智力缺陷不能配合者外,一般不分年龄、民族、户籍、居住地点,均为监测对象。 2、监测指标与评价方法 (1)生长发育监测 监测项目:身高、体重、脉搏、血压、肺活量。 评价指标:个体生长发育等级(各年龄段的身高、体重值)。 (2)现时营养状况监测 监测项目:身高标准体重。 评价指标:营养不良率、肥胖率。 (3)常见疾病监测 监测主要疾病:近视、沙眼、龋齿、贫血、肠道蠕虫、营养不良 评价指标:视力低下率、近视率、沙眼患病率、恒牙龋患率、恒牙充填率、贫血患病率、肠道蠕虫感染率、营养不良率。 (4)学生因病缺课监测 监测项目:因病缺课(监测学校中全体学生)。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2004年10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第一部分背景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

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设计科学,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多部门、多学科合作的优势,不仅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避免了调查内容和指标的重复,并为深入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本次调查正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通过调查不但可以建立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库,为科学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资源,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 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市、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共6类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2个县(区、市)(见图1)共抽取71971户(城市24034户、农村47937户), 243479人(城市68656人、农村174 823 人)。为保证孕妇、乳母、婴幼儿和12岁及以下儿童的调查人数,以满足各组样本量的要求,在样本地区适当补充调查人数,本次调查总计272023人。 本次调查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四个部分,其中膳食调查23463户(城市7 683户、农村15780户)、69205人,体检221044人,血压测量153259人,血脂测定94996人,血红蛋白测定211726人,血糖测定98509人,血浆维生素A测定13870人。

疾病谱

疾病谱:由固定的谱阶组成的疾病过程。人群疾病的谱阶为: ①非病人。检查时只具遗传上固有的属性或差异; ②非病人,但对危险因子处于敏感状态的人。检查时有生物化学指标的改变; ③发病前兆者(precursor)。检查中可有物理和生化改变; ④前期症状者(presym- ptomatic),或前临床病人(preclinical); ⑤临床病人。如得不到控制,可发展到下一个谱阶; ⑥死亡。 各谱阶间界线互相交错,并非截然分开。疾病一般由前阶向后阶发展,谱阶演替过程的速度与病种、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特别在前期阶段,如采取某种防治措施或去除环境危险因素后则可抑制或逆转上述演化趋势和方向。此外,疾病谱的另一含义是,某一地区危害人群健康的诸多疾病中,可按其危害程度的顺序排列成疾病谱带。如某地死亡率占第一位的疾病是癌症,第二位是心血管病,第三位是恶性传染病……,不同的地区,疾病的谱带组合情况不尽相同。疾病的这种排列如同光谱谱带一样,能反映某地危害人群疾病的组合情况,可指导有关部门针对性地部署防治 常见疾病谱 内科 top 呼吸科(16):感冒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炎呼吸衰竭呼吸解剖生理肺结核肺脓肿间质性肺疾病肺癌气胸其他 心内科(13):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其他类心脏病心衰心律失常先天性心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内膜炎心肌疾病雷诺综合征血栓性脉管炎其他 代谢科(9):糖尿病肥胖低血糖高脂血症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痛风骨质疏松其他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14):高原病淹溺冻僵电击昆虫咬伤农药中毒酒精中毒食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中暑溺水常见急性中毒草木毒菌其他 消化科(20):其他疾病消化解剖生理食道癌胃炎胃液反流胃癌肠炎肠结核肠癌肝炎肝硬化肝癌肝性脑病胰腺炎胰腺癌腹膜炎消化道出血胃食管反流病消化道溃疡其他 免疫科(5):过敏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病骨性关节炎其他 泌尿系统(5):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感染肾功能不全其他 内分泌科(12):甲状旁腺垂体瘤侏儒症尿崩症甲状腺肿物甲亢甲减甲状腺炎库欣综合征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功能减退其他 神经内科(15):中风精神分裂老年痴呆周围神经疾病脊髓炎短暂性脑缺血脑梗塞脑出血癫痫偏头疼重症肌无力抑郁焦虑症神经衰弱其他 血液(6):血友病贫血白血病紫癜 DIC 其他

体检分析报告

*集团健康体检资料分析报告 *集团共38人参加了此次健康体检。其中男性为23人,女性15人。具体年龄及性别构成见下。 表一年龄及性别构成 该群体以男性为多,占总人数的60.5%,年龄分布以41-59岁为主,该年龄段人数占总人数的65.8%,从主要的体检阳性结果构成也可以反映出该年龄段的常见疾病。 表二主要阳性结果构成(按年龄) 表三主要阳性结果构成(按性别) 分析报告 该群体人群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人群以脑力劳动为主,体力活动较少,参检者检出率最高的疾病是因为生活方式所致的慢性疾病,其中占疾病谱前4位的分别为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血糖异常、高尿酸血症,分别占到该群体人群总数的44.7%、26.3%,18.4%、18.4%,均明显高于总体人群平均值。 1、血脂异常与脂肪肝 本次体检血脂异常者检出10人,占体检总人数26.3%,究其原因,该人群营养状况较好,长期摄入高脂饮食或长期大量吃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使肝脏脂肪合成过多。同时该人群以脑力劳动为主,体力活动较少,缺乏运动,能量消耗较少,同时饮酒比例较高,长期饮酒,导致酒精中毒,致使肝内脂肪氧化减少,故而脂肪肝的比例也是大大高于正常人群比例,达到44.7%,而慢性嗜酒者近60%发生脂 肪肝,20%~30%最终将发展为肝硬化。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在30岁以下的出现血脂异常及脂肪肝的比例也异常的增高,反映出目前脂代谢疾病出现年龄有越来越早的趋势。 2、血糖异常 本次检查出血糖异常的人数为7人,主要分布在50-59岁这个年龄段。年龄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 岁以后发病。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而现代的生活方式:吃高热量的食物和运动量的减少也能引起糖尿病,有人认为这也是由于肥胖而引起的。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一样,在那些饮食和活动习惯均已“西化”人群中更为普遍。 3、高尿酸血症 本次体检高尿酸血症人数为7人,而30岁以下发病的就有3人,以往在中国认为高尿酸血症比较少见但近年来由于营养条件改善平均寿命延长以及引起对本病注意等因素已有较多发现患病率随年龄而渐增多,男女之比约为20∶1,女性很少发病如有发生大多在经绝期后。国外报告不少病例有阳性家族史,而脑力劳动者及经济营养良好阶层发病较多。 针对该人群综合建议: 中心性肥胖、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血压被称为代谢综合 征的“死亡四重奏”,近年来将高尿酸血症也归为代谢综合征的高危因素。而代谢综合征中的每一种成分都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它们的联合作用更强,因此代谢综合征是对一组高度相关疾病的概括性和经济的诊断与治疗的整体概念,要求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如减轻体重、增加体育锻炼和精神协调),降血糖、调脂和抗高血压治疗都同等重要。 所有的治疗都应围绕降低各种危险因素。包括有效减轻体重;减轻胰岛素抵抗;良好控制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控制血压等。 而高尿酸血症也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属于终身性的疾病,痛风病程颇长,未累及肾脏者经过有效防治预后良好一般不影响寿命,且可和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但如防治不当不仅急性发作有很大痛苦,且易导致关节畸形、肾结石、肾损害等严重后果。 具体解决方案:一、减轻体重

中国人口健康:现状和趋势

中国人口健康:现状和趋势 一、人口健康观的发展和健康素质的提出 (一)人口转变过程中关注人口健康成为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与此同时,全球社会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深入,呈现下面五个发展趋势。 1、从关注“疾病”到关注健康:健康的社会内涵得到更充分的认识 “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无病或不虚弱。”(WHO,1948)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一举冲破了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揭示了健康问题三维联系的本质。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对健康概念的理解和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近年又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例如: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它不能被给予,但每个人都应得到帮助;为实现健康必须确定和认识需求并设法满足需求;健康是强调社会与个人资源的一个积极的概念;生殖健康促进侧重于在健康方面实现公平;生殖健康促进行动旨在减少现有健康状况的差异,并确保平等的机会与资源,以便使所有的人达到其最完美的健康状态,而这点必须平等地适用于妇女及男子;等等。这些对健康概念的发展与完善,是与发展的概念,尤其与人类自身发展的概念并行不悖的,是对社会发展内涵的极大丰富。 2、生殖健康概念已被各国政府所认同,并逐步从概念化向操作化方向过渡 自1994年埃及开罗世界人口与发展大会和1995年中国世界妇女大会后,生殖健康概念已逐步被各国政府决策者所接受和采纳,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和改善生活质量为主题的生殖健康需求已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一些国家已开展生殖健康服务来满足人们对生殖健康日益增长的需要。展望21世纪,发展中国家如何根据自身国情来提供全面与适宜的生殖健康技术与服务,以促进人类社会质量提高和人的福利全面发展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 3、人口结构的变动促进人类健康生存终身的追求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21世纪是全球人口老龄化的世纪。目前(2002),据估计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达6.29亿。到2050年这一数字预计会增长到20亿。全球老年人口以每年2%的速度增长,远高于总人口增长率。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比例的上升伴随着少年儿童人口(15岁以下)比例的下降。到2050年,在人类历史上世界老年人口的数量将首次超过少年儿童人口的数量。我们要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健康,更优的老化,更美的生活(better health,better aging,better living),这需要卫生保健体系适应老年人口的高龄化,应对残疾和疾病的双重负担。因此,在整个生命进程中促进健康,制订和开展旨在促进老年人健康、自主和保障能力的政策和计划,已经成为2002年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制订的全球行动计划的优先内容之一。 4、生命科学发展为人口健康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 20世纪是人类社会生命科学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与生物技术极大地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人类健康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生命科学发展的三个重要趋势也为人口健康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首先是在分子水平上学科整合,分子医学(Molecular Medicine)正在崛起和系统生物学(Systematic Biology)正把生命科学引向宏观综合方向,从而真正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与机制;其次是自然科学各学科之间、科学与技术之间、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交叉重组,相互融合,生命科学成为各学科交叉发展和共振共鸣的交会点;最后是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健康促进、保健、治疗、预防与预测的新技术日新月异。着眼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走向将更强调人的全方位健康,上述领域的突破将为人口健康的提高带来福音。

健康体检结果分析报告

2012年职工健康体检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两年一次的职工健康体检由工会具体负责落实,226名在职在岗及离退休职工有188人 参加了体检,38人因各种原因自动放弃体检。本次体检从2012年5月10日至2012年5月 31日,前后将近一个月,其中:套餐一:血压、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血 尿酸、腹部彩色b超、心电图、x光胸片,参加58人。套餐二:血压、血常规、尿常规、血 糖、血脂、肝肾功、血尿酸、腹部彩色b超、ct检查(头部ct、胸部ct、颈椎ct、腰椎ct 中任选一部位),参加130人。女职工增加妇检、白带常规、红外线乳腺扫描、宫颈刮片+病 理检查。 二、体检结果 本次体检显示的数据是令人担忧的,基本正常的仅15人,占体检总人数的8%。排在第 一位的疾病是高脂血症,在188名被检人员中有85人为高脂血症,占体检总人数的45%。第 二位的是腰椎疾病35人,占体检总人数的19%(其中,腰部ct并不是都做)。第三位是轻、 中度脂肪肝、胆囊问题各占16%。往后依次为颈椎病28人、高血压20人、结石20人、心电 图异常17人、脑萎缩13人、囊肿14人、糖尿病7人等。男性前列腺增生15人,占19%。 女性宫颈阴道问题严重,有33人次占30%。卵巢子宫问题10人,占9%。乳腺小叶增 生15人,占14%。 本次体检中发现的很多健康问题,都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如膳食不合理,营养不均 衡,油脂摄入过多,体育锻炼过少,生活不规律,烟酒无度等。在医生的防治意见中,我们看到最 多的建议是: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高血压的低盐饮食;糖尿病的低糖饮食; 还要注意劳逸结合,坚持有氧运动,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心理平衡,戒烟限 酒等等。女性疾病,大多与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等导致的女性内分泌失调,身体抵抗力降低或 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世界卫生组织总结亚健康的表现有:浑身无力,容易疲倦,思想涣散,坐立不安,心烦意乱, 头脑不清,头痛,耳鸣,面部疼痛,眼睛疲劳,视力下降,鼻塞眩晕,咽喉部异物感,手足发凉,手 掌发粘,手足麻木干,便秘,颈肩僵硬,胃闷不适,睡眠不良,心悸气短,容易晕车,起立时眼前发 黑等,不少职工反映存在不同程度的亚健康。 三、体会及建议 我们健康体检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体检,让大家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 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因此我们建议全体职工: 1、改进膳食结构,均衡营养;摒弃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合理安排生活工作,劳逸结合; 制定定期疗养计划,避 免长期超负荷工作;乐观向上,积极应对生活和工作压力; 2、增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健身操、登山、篮球,拔河等运动。 参加职工自发组织的游泳、登山、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快走等有氧运动。 3、聘请专家,开展讲座;建议聘请养生、保健及疾病预防专家到单位开展各种专题讲座。 真正达到预防疾病,未雨绸缪。 4、定期体检;建议40岁及以上职工每年体检一次,40岁以下职工每两年体检一次。对 于各种疾病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把疾病对职工的危害降到最低,减轻社会、单位 和家庭的压力。篇二:学生健康体检结果汇总分析报告(1) 健康体检结果汇总分析报告 我校遵照《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卫生局、成都市物价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健康体 检工作通知》及《成都市中小学健康体检管理实施方案》文件要求,体检工作于2014年9 月完成了各校学生健康体检工作。现将学生体检结果及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分析汇报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