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设报告(参考)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课题名称动态路由协议的研究与实现

无线WLAN的设计与实现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0年1月20日

湖南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内容:

问题1:基于802.1X的认证系统

建立为了便于集中认证和管理接入用户,采用AAA(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 和Accounting)安全体系。通过某种一致的办法来配置网络服务,控制用户通过网络接入服务器的访问园区网络,设计内容如下:

1.掌握IEEE820.1X和RADIUS等协议的工作原理,了解EAP协议

2.掌握HP5308/HP2626交换机的配置、调试方法

3.掌握WindowsIAS的配置方法和PAP,CHAP等用户验证方法

4.建立一个基于三层交换机的模拟园区网络,用户通过AAA方式接入园区网络

问题2:动态路由协议的研究与实现

建立基于RIP和OSPF协议的局域网,对RIP和OSPF协议的工作原理进行研究,设计内容如下:

1.掌握RIP和OSPF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

2.掌握HP5308三层交换机和HP7000路由器的配置、调试方法

3.掌握RIP和OSPF协议的报文格式,路由更新的过程

4.建立基于RIP和OSPF协议的模拟园区网络

5.设计实施与测试方案

问题3:防火墙技术与实现

建立一个园区网络应用防火墙的需求,对具体实施尽心设计并实施,设计内容如下:1.掌握防火墙使用的主要技术:数据包过滤,应用网关和代理服务

2.掌握HP7000路由器的配置、调试方法

3.掌握访问控制列表ACL,网络地址转换NAT和端口映射等技术

4.建立一个基于HP7000路由器的模拟园区网络出口

5.设计实施与测试方案

问题4:生成树协议的研究与实现

建立基于STP协议的局域网,对STP协议的工作原理进行研究,设计内容如下:

1.掌握生成树协议的工作原理

2.掌握HP5308三层交换机和HP2626交换机的配置、调试方法

3.掌握STP/RSTP/MSTP协议的的工作过程

4.建立基于STP协议的模拟园区网络

5.设计实施与测试方案

问题5:无线WLAN的设计与实现

建立一个小型的无线局域网,设计内容如下:

1.掌握与无线网络有关的IEEE802规范与标准

2.掌握无线通信采用的WEP和WPA加密算法

3.掌握HP420无线AP的配置方法

4.建立基于Windows server和XP的无线局域网络

5.设计测试与维护方案

二.设计要求:

1.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上设计内容。

2.画出拓扑图和工作原理图(用计算机绘图)

3.编写设计说明书

4.见附带说明。

5.成绩评定:

指导老师负责验收结果,结合学生的工作态度、实际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设计报告等进行综合考评,并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给出每位同学的课程设计成绩。具体考核标准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①平时出勤(占20%)

②系统分析、功能设计、结构设计合理与否(占10%)

③个人能否独立、熟练地完成课题,是否达到目标(占40%)

④设计报告(占30%)不得抄袭他人的报告(或给他人抄袭),一旦发现,成绩为零分。

三进度安排

附:

课程设计报告装订顺序:封面、任务书、目录、正文、评分、附件(A4大小的图纸及程序清单)。

正文的格式:一级标题用3号黑体,二级标题用四号宋体加粗,正文用小四号宋体;行距为22。

正文的内容:一、课题的主要功能;二、课题的功能模块的划分(要求画出模块图);三、主要功能的实现(至少要有一个主要模块的流程图);四、程序调试;五、总结;六、附件(所有程序的原代码,要求对程序写出必要的注释)。正文总字数要求在5000字以上(不含程序原代码)。

实验报告一

一、工作原理

1、RIP工作原理

RIP是典型的距离适量协议,通过UDP报文来交换路由信息,每30秒发送一次路由更新信息。RIP把跳步数作为衡量路由距离的尺度。跳步数是一个分组到达目标所必须经过的路由器的数目。如果到相同目标有来两不同宽带的路由器,但跳步数相同,则RIP认为两个路由是等距离的。RIP最多支持的跳步数为15,跳步数16表示不可达。

2、OSPF工作原理

与RIP不同,OSPF是链路状态协议,OSPF通过路由器之间通告链路的状态来建立链路状态数据库,产生最小生成树,并构成路由表。这个数据库具有所有OSPF网上所有网络和路由器的信息。链路状态数据库是有链路状态公告(LSA)构成的,LSA由每个路由器产生,并且在整个OSPF网络上传播。OSPF路由器每10秒向它的每一个接口发送Hello分组,接收到Hello

分组的路由器就知道了邻居的存在。如果40秒没有从特定的邻居接收到这种分组,则路由器就认为那个邻居不存在了,并且产生声明该邻居丢失的LSA。OSPF通常只在拓扑结构改变时发出刷新信息。

二、网络拓扑图

图1 RIP和OSPF协议的局域网实验拓扑图

本实验采用采用了一台HP5308交换机,一台HP2626交换机,二台HP7102路由器和一台HP7203路由器以及若干连接线来完成动态路由协议的配置。由图1可知,Router1的eth0/2接口与Switch1成的广播域配置了RIP路由协议,Router1的路由表可以通过eth0/2接口学习到192.168.10.0网段地址。而Router1与Router2、Router3之间构成的广播域配置了OSPF路由协议,他们都可以通过相互连接的端口,学习其它路由表上的地址。最终达到PC1与PC2能够相互通信。

三、调试过程

做实验最好的习惯是做一步测试一步。

1、Switch1的调试

在Switch1上划分两个vlan分别是vlan 1 和vlan 10,分配不同的IP地址且绑定不同的端口。因为Switch1使用的是HP5308交换机,是三层交换机具有路由功能,所以开启路由,配置RIP协议。测试与之相连的PC1是否想通:

图2

2、Router1的调试

Router1的配置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需要配置RIP和OSPF两种协议。

表1 路由器RIP协议配置命令

Router1就不能学习到学习到邻居路由器上的地址。

查看现在的路由表信息:

图3

现在只能看到通过RIP协议学习到的路由地址,因为与之相连的Router2和Router3还没启动。3、Router2的调试

由图一可知Router1与Router2是通过串口相连,相当于与远程网络的连接,就用到了广域网的接入服务。同时需要设置PPP封装。

设置PPP封装协议后的路由表信息:

配置完OSPF协议后,就能学习到Router1 和 Router3的路由表上的地址了。

4、Router3的调试

Router3只需要配置好各端口的IP地址与OSPF协议。

查看此时的路由表信息:

5、Switch2的调试

Switch2的配置看似很简单,但是其中的隐藏了一个容易忽视的小细节,那就是指定默认路由(即默认网关)。如果不指定默认网关,信息包可以找到指定网络,但是目的网路无法回应对方。未配置默认网关的检测结果:

四、实验结果

Router1的路由信息:

Router2的路由信息:

Router3的路由信息:

PC1与PC2的连通:

五、总结

通过这个课题,熟练掌握了RIP和OSPF协议的工作原理,报文格式,以及通过debug 命令查看路由更新的过程;掌握了如何在HP5308交换机和HP7000系统路由器上配置RIP 和OSPF路由协议,以及这两种路由协议的混合使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难免遇上问题,不过都是由于粗心或者原理掌握不透彻导致的,经过仔细的分析与同学老师的帮助,问题也解决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对计算机网络这门课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我以后从事网络这一行的工作打下基础,最后感谢刘铁武老师和韩老师,他们在这次课设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六、附件

Switch1上的配置命令:

ProCurve Swtich 5308xl>en

ProCurve Swtich 5308xl#con

ProCurve Swtich 5308xl(config)#hostname Swtich1

Swtich1(config)#vlan 1

Swtich1(vlan-1)#ip address 192.168.0.1 255.255.255.0 Swtich1(vlan-1)#untagged B1

Swtich1(vlan-1)#exit

Swtich1(config)#vlan 10

Swtich1(vlan-10)#ip address 192.168.10.1 255.255.255.0 Swtich1(vlan-10)#untagged B2

Swtich1(vlan-10)#exit

Swtich1(config)#vlan 1

Swtich1(vlan-1)#ip rip

Swtich1(vlan-1)#exit

Swtich1(config)#vlan 10

Swtich1(vlan-10)#ip rip

Swtich1(vlan-10)#exit

Swtich1(config)#ip routing

Swtich1(config)#router rip

Swtich1(rip)#exit

Router1上的配置命令:

ProCurveSR7102Adl>en

ProCurveSR7102Adl#con

ProCurveSR7102Adl(config)#hostname Router1

Router1(config)# interface eth 0/1

Router1(config-eth 0/1)#ip address 10.0.1.1 255.255.255.0 Router1(config-eth 0/1)#no shutdown

Router1(config-eth 0/1)#exit

Router1(config)# interface eth 0/2

Router1(config-eth 0/2)#ip address 192.168.0.2 255.255.255.0 Router1(config-eth 0/2)#no shutdown

Router1(config-eth 0/2)#exit

Router1(config)# interface e1 1/1

Router1 (config- e1 1/1)#tdm-group 1 timeslots 1-31

Router1(config- e1 1/1)#no shutdown

Router1(config- e1 1/1)#exit

Router1(config)# interface ppp 1

Router1 (config-ppp 1)#ip address 10.0.2.1 255.255.255.0 Router1 (config-ppp 1)#no shutdown

Router1 (config-ppp 1)#bind 1 e1 1/1 1 ppp 1

Router1 (config-ppp 1)#exit

Router1(config)#router rip

Router1(config-rip)#version 2

Router1(config-rip)#network 192.168.0.0 255.255.255.0

Router1(config-rip)# redistribute ospf

Router1(config-rip) # exit

Router1(config)#router ospf

Router1(config-ospf)#network 10.0.1.0 0.0.0.255 area 0 Router1(config-ospf)#network 10.0.2.0 0.0.0.255 area 1 Router1(config-ospf)# redistribute rip

Router1(config-ospf)#exit

Router2上的配置命令:

ProCurveSR7102Bdl>en

ProCurveSR7102Bdl#con

ProCurveSR7102Bdl(config)#hostname Router2

Router2(config)# interface e1 1/1

Router2 (config- e1 1/1)#tdm-group 1 timeslots 1-31

Router2(config- e1 1/1)#no shutdown

Router2(config- e1 1/1)#exit

Router2(config)# interface ppp 1

Router2 (config-ppp 1)#ip address 10.0.2.2 255.255.255.0 Router2 (config-ppp 1)#no shutdown

Router2 (config-ppp 1)#bind 1 e1 1/1 1 ppp 1

Router2 (config-ppp 1)#exit

Router2(config)#router ospf

Router2(config-ospf)#network 10.0.2.0 0.0.0.255 area 1 Router2(config-ospf)#exit

Router2(config)# interface e1 1/1

Router2 (config- e1 1/1)# ip route 0.0.0.0 0.0.0.0 10.0.2.2 Router2 (config- e1 1/1)#exit

Router3上的配置命令:

ProCurveSR7203dl>en

ProCurveSR7203dl#con

ProCurveSR7203dl(config)#hostname Router3

Router3(config)# interface eth 0/1

Router3(config-eth 0/1)#ip address 10.0.1.2 255.255.255.0 Router3(config-eth 0/1)#no shutdown

Router3(config-eth 0/1)#exit

Router3(config)# interface eth 0/2

Router3(config-eth 0/2)#ip address 10.0.3.1 255.255.255.0 Router3(config-eth 0/2)#no shutdown

Router3(config-eth 0/2)#exit

Router3(config)#router ospf

Router3(config-ospf)#network 10.0.1.0 0.0.0.255 area 0 Router3(config-ospf)#network 10.0.3.0 0.0.0.255 area 0 Router3(config-ospf)#exit

Switch2上的配置命令:

ProCurve Swtich 2626>en

ProCurve Swtich 2626#con

ProCurve Swtich 2626(config)#hostname Swtich2

Swtich2(config)#vlan 1

Swtich2(vlan-1)#ip address 10.0.3.2 255.255.255.0

Swtich2(vlan-1)# exit

Swtich2(config)#ip default-gatewayuter 10.0.3.1

实验报告二

一、工作原理

1、DHCP服务工作过程:

①当DHCP客户机首次启动时,客户机向DHCP服务器发送一个Dhcpdiscover数据包,该数据包表达了客户机的IP租用请示。

②当DHCP服务器接收到Dhcpdiscover数据包后,该服务器从地址范围中向那台主机提供一个还没有被分配的有效的IP地址。当你的网络中包含不止一个DHCP服务器时,主机可能收到好几个dhcpoffer,在大多数情况下,主机或客户机接收到第一个dhcpoffer。

③接着,该DHCP服务器向客户机发送一个确认,该确认里面已经包括了最初发送的IP地址和该地址的一个稳定期间的租约(默认情况是8天)。

④当租约期过了一半时,客户机将和设置它的TCP/IP配置的DHCP服务器更新租约。但租期过了87.5%时,如果客户机仍然无法与当初的DHCP服务器联系上,他将与其他DHCP服务器通信,如果网络上再没有任何DHCP服务器在进行时,该客户机必须停止使用该IP地址,并从发送一个dhcpdiscover数据包开始,再一次重复整个过程。

二、网络拓扑图

本实验采用采用了一台HP5308交换机,一台HP2626交换机,一台HP402AP和一台Windows Server 2003服务器以及若干连接线来完成有线无线接入配置以及自动获取IP地址的配置。由图2-1可知,交换机Core划分出4个vlan,vlan 1是默认的,vlan 10 用于有线接入,并通过vlan 100 与DHCP 服务器取得联系,获取地址。Vlan 20 用于无线接入,也通过vlan 100 获取DHCP分配的IP地址。且无限接入的PC1能与有线接入的PC2相互通信。

三、调试过程

1、CHCP配置具体操作

(1)单击“开始”→“管理工具”→“DHCP”,打开“DHCP”控制台窗口,在左窗格中右击DHCP 服务器名称,执行“新建作用域”命令。如图2-2所示。

图2-2

(2)打开“新建作用域向导”对话框,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作用域名”向导页。在“名称”编辑框中为该作用域输入一个名称和一段描述信息,单击下一步“按钮”,如图2-3所示。

图2-3

(3)在打开的“IP地址范围”向导页中,分别在“起始IP地址”和“结束IP地址”编辑框中输入已经确定好的IP地址范围,单击“下一步按钮”,如图2-4所示。

图2-4

(4)在打开的“租约期限”向导页,默认将客户端获取的IP地址使用期限限制为8天。

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保持默认值不变,单击“下一步”按钮,如图2-5所示。

图2-5

(5)打开“配置DHCP选项”向导页,保持选“是,我想现在配置这些项”单选框,单击“下一步”按钮。

(6)在打开的“路由器(默认网关)”向导页中根据实际情况输入网关地址,并单击“添加”按钮。如果没有可以不填,直接单击“下一步”按钮,如图2-6所示。

图2-6

(7)在打开的“域名称和DNS服务器”向导页中根据实际情况输入服务器的名称和IP地址,并单击“添加”按钮,如没有可以不填,直接单击“下一步”按钮,如图2-7所示。

图2-7

(8)在打开的“激活作用域”向导页中选中“是,我想现在激活此作用域”单选框,并单击“下一步”→“完成”按钮完成配置。

2、AP的调试

接入点AP通过配置命令自动获取IP地址,如图2-8所示:

图2-8 通过页面设置AP,设置SSID号,如图2-9所示:

图2-9 AP激活前后的对比,如下图:

图2-10 AP激活前

图2-11 AP激活后

四、实验结果

1、有线接入的PC2地址获取信息:

与PC1的连通:

2、无线接入的PC2地址获取信息: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心得

两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设计过程中,与同学分工设计,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运筹帷幄,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也学会了做人与处世。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次模具设计,本人在多方面都有所提高。通过这次模具设计,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一次冷冲压模具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巩固与扩充了冷冲压模具设计等课程所学的内容,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的模具技能懂得了怎样分析零件的工艺性,怎样确定工艺方案,了解了模具的基本结构,提高了计算能力,绘图能力,熟悉了规范和标准,同时各科相关的课程都有了全面的复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了提高。 在这次设计过程中,体现出自己单独设计模具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了学以致用、突出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从中发现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 在此感谢我们的xxx老师.,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这次模具设计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老师您的细心指导。而您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 同时感谢对我帮助过的同学们,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让我感受到同学的友谊。 由于本人的设计能力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恳请老师们多多指教,我十分乐意接受你们的批评与指正,本人将万分感谢。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心得体会.doc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心得体会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尤为珍贵;信息即为财富,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并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日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 计算机逐渐的代替了传统的书本、去做为一个信息的载体。为了保护好信息的安全性,所以学好计算机网络技术尤为重要。 算机网络技术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是按照网络协议,将地球上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相互连接的集合。连接介质可以是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载波或通信卫星。计算机网络具有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功能,具有对共享数据资源集中处理及管理和维护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可按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涉辖范围和互联距离、网络数据传输和网络系统的拥有者、不同的服务对象等不同标准进行种类划分。一般按网络范围划分为:(1)局域网(LAN);(2)城域网(MAN);(3)广域网(W AN)。局域网的地理范围一般在10千米以内,属于一个部门或一组群体组建的小范围网,例如一个学校、一个单位或一个系统等。广域网涉辖范围大,一般从几十千米至几万千米,例如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洲际网络,此时用于通信的传输装置和介质一般由电信部门提供,能实现较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城域网介于LAN和W AN之间,其范围通常覆盖一个城市或地区,距离从几十千米到上百千米。 计算机网络由一组结点和链络组成。网络中的结点有两类:转接

结点和访问结点。通信处理机、集中器和终端控制器等属于转接结点,它们在网络中转接和交换传送信息。主计算机和终端等是访问结点,它们是信息传送的源结点和目标结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资源共享。人们可以在办公室、家里或其他任何地方,访问查询网上的任何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办公自动化、工厂自动化、家庭自动化的发展。 学好计算机网络技术尤为重要,进入大学以来,我们开展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我们尽可能的利用好学习时间,尽可能地学习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学会创新求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知识更新是很快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因此,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还要继续学习、操作,熟练运用这些知识,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当代大学生,将来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觉得每个大学生都应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不断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

计算机网络心得体会

计算机网络心得体会 计算机网络心得体会一:计算机网络学习心得体会 如今已经是信息时代,作为主流信息工具的网络越来越重要,因此我选择了这门选修课程。 我个人对于电脑和网络是很感兴趣的,但由于学习的东西不多,经常是在玩游戏,真正运用到网络的技术性的东西实在少到可怜。象做博客,我只是会一般的做法,也能把它搞得与众不同,但我全然不知道其中的奥秘。象代码之类的东西,我以前只是耳闻,半点也不懂。学了这门课程后,虽然懂的不是很多,但已经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了,简单得运用一些代码还是会的,这也就行了。我并不要求学得很精深,毕竟我将来并不是干这行的。而制作网页的知识,学了一点,也会做一些简单的网页了,其实我觉得这就够了,我还没有想做自己的网页发布到网上的念头。但我不是说不要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反,我们学地越精深越好,我的观点只能代表我个人的想法,毕竟这个时代学得越多,活得更好的可能性就越大。只不过人的精力有限,只能学到你能承受的地步。如果精力旺盛,足够学一切技术,自然也没人反对。网络之中目前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做博客,时不时写些自己的感悟或者转载些别人的好文章,上传一些漂亮的图片和朋友们分享,这让人感觉到难得的愉悦。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才有意思。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集计算机硬件设备、通信设施、软件系统及数据处理能力为一体的,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现代化综合服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可分为三个部分,即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及网络信息系统。 1.硬件系统 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硬件系统有计算机、通信设备、连接设备及辅助设备组成,如图1.6.4所示。硬件系统中设备的组合形式决定了计算机网络的类型。下面介绍几种网络中常用的硬件设备。 ⑴服务器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姓名:李逍逍 班级:08计11 学号:08261012

一.课程设计的题目、目的及要求 (2)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分析和设计) (3) 三.绘制拓扑结构图 (3) 四.详细设计步骤 (5) 五.路由器或交换机配置的代码 (6) 六.显示最终的结果 (8) 七.课程设计总结 (9)

一.课程设计的题目、目的及要求 课程设计题目:组建小区局域网 课程设计目的: 更深了解路由器,交换机,PC机之间的配置与应用,熟练掌握一些简单的的网络应用和连接,熟练掌握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掌握DHCP、ACL、VLAN、和NET协议和相应的技术;提高对实际网络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该设计需要划分为四个子网层面的小区性的网络通讯。采用软件cisco,可以更好的实现各种不同网络设备互相配合与联系,以达到最佳的局域网通讯效果。 课程设计要求: 要求能根据实际问题绘制拓扑结构图,拓扑结构图可以是树形、星形、网状形、环状形及混合形结构的之一,清晰的描述接口,进行路由器或交换机的代码配置实现,并且每个方案的需有以下几部分的内容: 1、需求特点描述; 2、设计原则; 3、解决方案设计,其中必须包含: (1)设备选型; (2)综合布线设计; (3)拓扑图; (4)IP地址规划; (5)子网划分; (6)路由协议的选择; (7)路由器配置。 组建小区局域网的总体要求: 运用自己对局域网组网技术的理解,设计小区组网方案,使得一个具有200个住户节点的智能化小区能够进行网络通讯,且将整个小区可划分为四个区域:1.网络中心区:以物业管理中心及监控中心为主的核心交换设备和服务器群;2.远程网络接入区:包括外部网络接入口的路由器设备和网络安全设备;3.园区网络区:包括从网络中心到社区服务设施的骨干交换设备; 4.家庭网络区:包括从网络中心到楼宇中的骨干交换设备,并为各住户单元提供网络接入端口,是整个小区网络系统的最基本单元。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总结

? 1. 网络层次划分 ? 2. OSI七层网络模型 ? 3. IP地址 ? 4. 子网掩码及网络划分 ? 5. ARP/RARP协议 ? 6. 路由选择协议 ?7. TCP/IP协议 ?8. UDP协议 ?9. DNS协议 ?10. NAT协议 ?11. DHCP协议 ?12. HTTP协议 ?13. 一个举例 计算机网络学习的核心内容就是网络协议的学习。网络协议是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者说是约定的集合。因为不同用户的数据终端可能采取的字符集是不同的,两者需要进行通信,必须要在一定的标准上进行。一个很形象地比喻就是我们的语言,我们大天朝地广人多,地方性语言也非常丰 富,而且方言之间差距巨大。A地区的方言可能B地区的人根本无法接受,所 以我们要为全国人名进行沟通建立一个语言标准,这就是我们的普通话的作用。同样,放眼全球,我们与外国友人沟通的标准语言是英语,所以我们才要苦逼的学习英语。 计算机网络协议同我们的语言一样,多种多样。而ARPA公司与1977年到1979年推出了一种名为ARPANET的网络协议受到了广泛的热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推出了人尽皆知的TCP/IP标准网络协议。目前TCP/IP协议已经成为Internet中的“通用语言”,下图为不同计算机群之间利用TCP/IP进行通信的示意图。

立计算机网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8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即著名的OSI/RM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它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通信协议划分为七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物理层(Physics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其中第四层完成数据传送服务,上面三层面向用户。 除了标准的OSI七层模型以外,常见的网络层次划分还有TCP/IP四层协议以及TCP/IP五层协议,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计算机网络技术考点个人总结

第一章概述 一、普遍传输技术:(1)广播式链接:广播网络(一对所有,机器选择接收)、多播网络(一对多,)(2)点到点链接:单播(点对点,一对一) 越小,地理位臵局部化的网络倾向于使用广播床书模式,而大的网络通常使用点到点的传输模式。 二、网络分类 按覆盖范围分: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广域网由通信子网连接起来的,通信线路和路由器(不包含主机)的集合构成了子网。 按传输媒介分:铜线、双绞线、光纤、无线链路 三、协议 概念:通信双方关于如何进行通信的一种约定,规定对等实体之间所交换的消息或者分组的格式和含义。 三要素:(1)语法用来规定信息格式; (2)语义用来说明通信双方应当怎么做; (3)定时关系详细说明事件的先后顺序。 接口:在每一对相邻层之间是接口,接口定义了下层向上层提供哪些原语操作和服务 服务:某一层向它上一层提供一组原语(操作),定义用户执行哪些操作,但不涉及如何实现。 实体:任何可以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在许多情况下,实体就是一个特定的软件模块。 网络体系结构:层和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定义计算机设备和其他设备如何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一个允许用户共享信息和资源的通信系统 四、面向连接与无连接的服务 面向连接的服务:为了使用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用户首先要建立一个连接,然后使用该链接,最后释放连接,传输数据保持原来的顺序。面向连接的服务是基于电话系统模型的。如:文件传输、报文序列和字流节(远程登录)、数字化的语音 面向无连接的服务:每一条报文都携带了完整的目标地址,每条报文都可以被系统独立的路由,首先发送的报文会先到达(不排除延迟)。基于邮政系统模型。如:不可靠的数据报(电子垃圾邮件)、有确认的数据报(挂号信)、请求—应答(数据库查询) 五、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物理层(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送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 网络层(控制子网运行过程) 传输层(提供可靠端到端的服务,透明的传送报文) 会话层(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管理数据交换) 表示层(所传递信息的语法和语义) 应用层(最高层,包含各种协议) TCP/IP参考模型:主机至网络层(相当于OSI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互联网层(相当于OSI的网络层) 传输层(相当于OSI的传输层) 应用层(相当于OSI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两模型的比较:OSI的核心:(1)服务;(2)接口;(3)协议 OSI的协议比TCP/IP有更好的隐蔽性,当技术发生变化的时候,OSI协议相对更加容易被替换为新的协议,且OSI更具通用性。协议一定会符合TCP/IP模型,但TCP/IP不适合任何其他的协议栈。OSI模型的网络层同时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但是传输层上只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TCP/IP的网络层上只有一种模式(即无连接通信),但是在传输层上同时支持两种通信模式。 缺点:

图书馆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图书馆局域网络设计 组号: 班级:软工153班 专业:软件工程 时间: 2017年7月9号 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目录 1.设计目的............................................... 2.需求分析............................................... 3.方案设计. (5)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5) 网络设备的比较和选型 (6) 综合布线系统 (6) IP地址分配 (7) 4.方案实现 (7) 5. 网络应用部署 (16) 6. Web网站设计 (17) 7.总结与展望 (17) 8.参考文献 (18)

附录: (18)

1.设计目的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网络化的时代。它主要由计算机网、通信网和信息资源网三种网络组成,其中计算机网是核心,它利用通信网络担负了信息在整个网络中的存贮和传递的重要作用。而图书馆拥有大量丰富的信息资源,也必须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才能发挥其传递、交流信息的重要枢纽作用。因此,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化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图书馆局域网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具有极高的可靠稳定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具有高速度和高带宽,满足流介质媒体、远程学习等对带宽和数据敏感的实时应用。 组建图书馆局域网,加快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和网络化进程,提高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水平和图书馆工作效率,是为了更好更快更准确地为读者提供阅读信息;组建图书馆局域网,实现对全馆文献资源的采购、编目、流通、借阅等方面的自动化管理;建设以图书馆文献为基础的图书馆基础数据库和具有本馆藏书的特色书籍数据库;提高图书馆采编、流通效率,合理地对全馆文献资源进行分类、编目、分区管理。利用共享通信网络资源进入其他计算机网络,实现网络互连。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于图书馆网络服务器,能联机进行传统文献的采集与编目,能使图书馆总体工作协调一致更方便的进行传统型文献的流通、阅览、检索;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各种网络阅读体验。而且便于图书文献资料的管理和维护,减少人工管理的成本。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谢希仁版

计算机网络知识要点总结 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 ?电信网络(电话网) ?有线电视网络 ?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 二、internet 和Internet ?internet 是普通名词 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 ?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 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 使用TCP/IP 协议族 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ARPANET 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10 M,实际上是10 Mb/s。注意:这里的M 是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 ?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 ?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 ?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 IP 网络的重要特点 ◆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 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 五、最重要的两个协议:IP 和TCP TCP 协议保证了应用程序之间的可靠通信,IP 协议控制分组在因特网的传输,但因特网不保证可靠交付. 在TCP/IP 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当A 进程需要B进程的服务时就主动呼叫B进程,在这种情况下,A 是客户而B 是服务器。 ◆可能在下一次通信中,B 需要A 的服务,此时,B 是客户而A 是服务器。 注意:

计算机网络学习心得体会

计算机网络学习心得体会 如今已经是信息时代,作为主流信息工具的网络越来越重要,因此我选择了这门选修课程。我个人对于电脑和网络是很感兴趣的,但由于学习的东西不多,经常是在玩游戏,真正运用到网络的技术性的东西实在少到可怜。象做博客,我只是会一般的做法,也能把它搞得与众不同,但我全然不知道其中的奥秘。象代码之类的东西,我以前只是耳闻,半点也不懂。学了这门课程后,虽然懂的不是很多,但已经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了,简单得运用一些代码还是会的,这也就行了。我并不要求学得很精深,毕竟我将来并不是干这行的。而制作网页的知识,学了一点,也会做一些简单的网页了,其实我觉得这就够了,我还没有想做自己的网页发布到网上的念头。但我不是说不要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反,我们学地越精深越好,我的观点只能代表我个人的想法,毕竟这个时代学得越多,活得更好的可能性就越大。只不过人的精力有限,只能学到你能承受的地步。如果精力旺盛,足够学一切技术,自然也没人反对。网络之中目前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做博客,时不时写些自己的感悟或者转载些别人的好文章,上传一些漂亮的图片和朋友们分享,这让人感觉到难得的愉悦。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才有意思。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集计算机硬件设备、通信设施、软件系统及数据处理能力为一体的,能够实

现资源共享的现代化综合服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可分为三个部分,即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及网络信息系统。1.硬件系统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硬件系统有计算机、通信设备、连接设备及辅助设备组成,如图1.6.4所示。硬件系统中设备的组合形式决定了计算机网络的类型。下面介绍几种网络中常用的硬件设备。⑴服务器服务器是一台速度快,存储量大的计算机,它是网络系统的核心设备,负责网络资源管理和用户服务。服务器可分为文件服务器、远程访问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打印服务器等,是一台专用或多用途的计算机。在互联网中,服务器之间互通信息,相互提供服务,每台服务器的地位是同等的。服务器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以保证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⑵工作站工作站是具有独立处理能力的计算机,它是用户向服务器申请服务的终端设备。用户可以在工作站上处理日常工作,并随时向服务器索取各种信息及数据,请求服务器提供各种服务(如传输文件,打印文件等等)。⑶网卡网卡又称为网络适配器,它是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直接或间接传输介质互相通信的接口,它插在计算机的扩展槽中。一般情况下,无论是服务器还是工作站都应安装网卡。网卡的作用是将计算机与通信设施相连接,将计算机的数字信号转换成通信线路能够传送的电子信号或电磁信号。网卡是物理通信的瓶颈,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用户将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心得体会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心得体会: 1世纪是一个信息经济时代,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所受的社会压力将比任何时候的大学生都要来得沉重,因此在校期间,我们必须尽可能的利用好学习时间,尽可能地学习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学会创新求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毕竟,不管将来是要从事什么样的相关行业,都需要掌握较为全面的计算机知识,因为小到计算机的组装维修,大到服务器的维护与测试,知道的更多更全面,那么对于自己以后找工作以及参加工作帮助就越大。在知识经济时代,没有一个用人单位会傻到和知识作对,不是么? 基于这样对社会现状的认识,让我积极、认真地对于学习计算机课程有了较为良好的心理基础。而我在第一次接触计算机就觉得很新鲜,觉得很奇妙,上网、玩游戏什么的操作都很是简单,但随着需求的变化,自己对电脑接触的不断深入,对计算机的认识越来越深,特别是进到大学,专业要求进行电脑利用数据画图、学习了各种操作并不简单的办公软件等等之类。 更令人恼火的是,当在制图、办公过程中,遇到一些电脑系统出错导致文件成果丢失的令人恼火的突发问题时,我才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计算机知识是多么的欠缺,自己终归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都是零散的,对这些突发问题只能束手无策。但大一并没有相关计算机课程,更多的时候只能自学,在第一个学年结束后,为了自己知识的充实,也为了响应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改革的号召,我带着课程相关的两本教科书坐上了回家的火车,同时,也开始了一段并不一昧玩乐的大学第一个暑假。 翻开主教材的第一节,我不禁有点傻眼,和我想象中的第一节不一样,它不是什么我们会、却不精通的软件的相关学习(受大一专业课教材的影响),而是在我的观念世界里地球人都能做到的----电脑开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总结 李立 (电子商务与经济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是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与通信系以及电子商务与经济系均开设有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不仅能满足专业教学的要求,而且对进一步提高我院的整体教学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同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要求及培养目标不同,因而选择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也应不一样。 1. 电子商务与经济系《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特点分析 教学改革只有针对学生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认真分析学生及课程的基本状态。与其他计算机相关专业相比,我系各专业的教学对象、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等具有以下特点: (1)学生基本素质相对偏弱。据资料分析,近几年招收的学生大部分入学成绩都在400分左右,大大低于同类公立学校,如电子商务专业2006年入学成绩在400分以下的,文科考生占82.2%,理科考生占63.7%。同一指标下,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分别是78.4%和57.9%;物流管理专业分别是85.1%和60.4%。由于学生的基本素质相对偏弱,所以加大了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难度。 (2)学生来源构成较复杂。电子商务与经济系的学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文科考生、理科考生和职高考生,其中文科考生占有较大的比重,如2006级学生中文科考生、理科考生和职高考生占学生总数的比重,在电子商务专业中,分别占74.4%、11.3%和14.3%;在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中,分别占74.7%、12.3%和13%;物流专业分别是69.2%、21.2%和9.6%。这三部分学生基础教育的重点有所不同,因而他们对课程的理解程度也就有所差别:文科学生数理知识偏弱,导致对本课程的理解有一定难度;而来自于职高的学生,他们在入学前已学习过一些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对该课程的要求往往又高于其他学生。教学对象层次的多样性决定了在本课程教学中必须因材施教,并且在辅导中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 (3)教学目的要求与计算机专业不完全相同。计算机专业开设计算机网络课以加强学生对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注重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深层次

计算机网络工程师工作总结

计算机网络工程师工作总结 总结是对自身社会实践进行回顾的产物,它以自身 工作实践为材料。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计算机网络 工程师工作总结,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内容 请关注。 计算机网络工程师工作总结(一) 窗外枯枝寒风摧,又是一度年终时,翻开过去一年 的工作录,步履艰辛忐忑而又让人意味深长。过去的一年,在公司领导和同事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对 工作稳步熟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及下阶段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在技术工作开展的前提 上不断创新 刚到公司一段时间工作的过程也是我自己心态不断 调整、成熟的过程。因为初来乍到,很多东西都不适应,我有太多的茫然。当时我整天预想到某个项目现场大展 身手,但我发现现实离我预期有很大的差距,而莫名而 来的一些烦琐的标书协助制作更是让我抓狂。我甚至怀 疑我是否合适这份工作,但我一直不断的提醒自己要坚持,调整心态。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我才慢慢适应 并逐渐进入工作状态。

作为公司技术部的一名员工,主要负责公司技术类 工作,本年度,在部门经理的安排指导及部门同事的配 合下,我参与了省人大方卡消费机建设项目、省政协会 议签到系统项目、省红十字会服务器升级项目、省信息 中心服务器采购项目、省档案馆服务器维护项目、XX区 教育局服务器采购安装项目、国电宜兴光伏智能化建设 项目、国电朗新明XX分公司机房建设项目、国电XXXX 旗视频监控建设项目、国电阿拉善左旗视频监控维护项 目等各种环节的工作。 在公司内部,我参加了公司网站建设升级项目,公 司XX网上购物商城建设项目的工作。 二、积极上进、沟通交流,在思想态度端正的基础 上创一流服务 在思想上我们部门与公司总体制度方针保持高度一致,遵守公司出台的各项规章,响应公司号召,积极参 加公司的各种活动。不无迟不旷工,遇事及时汇报,积 极与上级领导沟通交流。 在工作中,部门内团结互助,齐心协力,相互分享 工作经验,工作效率也因此大大提升;在工作外,部门 经理经常带领我们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关心帮助大家,同事关系融洽。 在与客户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我主动热忱,按时守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南京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实验项目名称 IP地址规划与路由连通性设计实验学生班级软件工程ZB132 实验学生姓名 实验学生学号 实验指导教师戴慧、刘爱华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机房

1 课程设计目的和意义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今计算机世界中发展速度最快的领域之一,作为工科院校的学生,不仅要认清时代的潮流和当代技术前沿,更要努力发展自己,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水平,更要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中的问题,培养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 这次的课程设计的就是要让我们能够在全面深入地学习《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并且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在老师给予的要求和提示下,掌握小型网路的初步配置,熟悉各项步骤,完成小型网络的设计与实现,提高网络应用水平。 课程设计是我们平时学习中最重要的一项实践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堂教学中的内容,对提高实践认识和实际动手能力都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按照课程设计的要求,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查找相关资料,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同时提高网络应用能力,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2 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 图课程设计拓扑图 题目:IP地址规划与路由连通性设计 要求: 任务1:按图1在模拟环境中建立相应的拓扑图 连线方法: PC机与交换机之间、路由器与交换机之间的连线用直连线,路由器之间的连接用串口线,交换机之间的连线、主机与路由器之间的连线用交叉线。 任务2:应用基础设置 1)将每个设备的名称改成拓扑图上显示的名称。8分 2)在S3、R2、R3和ISP上:关闭域名解析,通过console登录时关闭会话超时。16分 任务3:设置密码 设置S3、R2、R3、ISP的特权密码为ccnp。8分 任务4:在S3、R2 、R3和 ISP上配置接口。42分 地址表: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心得

计算机网络技术 --学习心得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早已被每一个人熟知,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加贴近了,也让庞大的地球变为一个小村落。 2010年7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31.8%。手机网民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半年内新增4334万,达到2.77亿人,增幅为18.6%。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商务化程度迅速提高,全国网络购物用户达到1.4亿,网上支付、网络购物和网上银行半年用户增长率均在30%左右,远远超过其他类网络应用。 由此可见,当今计算机网络已是普及到世界的各个角落,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和自身多年的体验以及使用,对计算机网络也是更加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是按照网络协议,将地球上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相互连接的集合。连接介质可以是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载波或通信卫星。计算机网络具有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功能,具有对共享数据资源集中处理及管理和维护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产物,数据交换是基础,资源交换为目的。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1.OSI参考模型将计算机网络分为7层: 应用层:OSI中的最高层。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换和远程操作,而且还要作为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来完成一些为进行信息交换所必需的功能。它包括:文件传送访问和管理FTAM、虚拟终端VT、事务处理TP、远程数据库访问RDA、制造业报文规范MMS、目录服务DS等协议; 表示层:主要用于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它包括数据格式交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此服务包括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半双工的方式进行设置,尽管可以在层4中处理双工方式; 传输层:—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 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 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 物理层:处于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送比特流。 数据发送时,从第七层传到第一层,接受方则相反。上三层总称应用层,用来控制软件方面。下四层总称数据流层,用来管理硬件。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 课程设计是每一个大学生在大学生涯中都不可或缺的,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实习又是对每一位大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一种拓展手段,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不仅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增战了自己的见识,也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我们走向以后走向工作岗位的奠基石。 一、实习目的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针对于此,在经过相应的课程如《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等课程的系统学习之后,可以说对计算机网络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在这里只能成为空谈。于是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网络设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二、实习的过程 计算机网络的设计是一个要求动手能力很强的一门实践课程,在课程设计期间我努力将自己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设计期间能够遵守纪律规章,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一共完成了11个实验,分别是1.制作直通电缆和交叉UTP、2.交换机Console口和Telnet配置、3.交换机端口和常规配置、4.虚拟局域网VLAN配置、5.路由器Console口 Telnet配置方法和接口配置、6.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7单臂路由配置、8.动态路由协议配置、9.PPP协议配置、10路由器访问控制表(ACL)、11.网络地址转换(NAT)。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总结资料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总结 1. 网络层次划分 2. OSI七层网络模型 3. IP地址 4. 子网掩码及网络划分 5. ARP/RARP协议 6. 路由选择协议 7. TCP/IP协议 8. UDP协议 9. DNS协议 10. NAT协议 11. DHCP协议 12. HTTP协议 13. 一个举例 计算机网络学习的核心内容就是网络协议的学习。网络协议是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者说是约定的集合。因为不同用户的数据终端可能采取的字符集是不同的,两者需要进行通信,必须要在一定的标准上进行。一个很形象地比喻就是我们的语言,我们大天朝地广人多,地方性语言也非常丰富,而且方言之间差距巨大。A地区的方言可能B地区的人根本无法接受,所以我们要为全国人名进行沟通建立一个语言标准,这就是我们的普通话的作用。同样,放眼全球,我们与外国友人沟通的标准语言是英语,所以我们才要苦逼的学习英语。 计算机网络协议同我们的语言一样,多种多样。而ARPA公司与1977年到1979年推出了一种名为ARPANET的网络协议受到了广泛的热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推出了人尽皆知的TCP/IP标准网络协议。目前TCP/IP协议已经成为Internet中的“通用语言”,下图为不同计算机群之间利用TCP/IP进行通信的示意图。 1. 网络层次划分

为了使不同计算机厂家生产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计算机网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8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即著名的OSI/RM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它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通信协议划分为七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物理层(Physics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其中第四层完成数据传送服务,上面三层面向用户。 除了标准的OSI七层模型以外,常见的网络层次划分还有TCP/IP四层协议以及TCP/IP五层协议,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2. OSI七层网络模型 TCP/IP协议毫无疑问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没有它就根本不可能上网,任何和互联网有关的操作都离不开TCP/IP协议。不管是OSI七层模型还是TCP/IP 的四层、五层模型,每一层中都要自己的专属协议,完成自己相应的工作以及与上下层级之间进行沟通。由于OSI七层模型为网络的标准层次划分,所以我们以OSI七层模型为例从下向上进行一一介绍。

心得体会 计算机网络培训心得总结

计算机网络培训心得总结 计算机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尽管其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但现在我们所熟悉的一些计算机词汇在那时已开始产生。接下来就跟着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关于计算机网络培训心得总结吧。 计算机网络培训心得总结篇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主要手段。 因而,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计算机的操作是我们必须掌握一门技术。 由此,本学期学校开展了为期四周的全员计算机技能培训,根据教师年龄和计算机技能基础分为了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共有人参与培训。 本次培训,校领导带头参加,课堂上教师们认真听讲,气氛活跃,通过这次短期培训,大多教师都有较大收获。 初级班教师学习了,学会用编辑制作一份试卷,用对学生成绩做一些简单分析及制作简单的课件中级班教师专门学习软件使用,能熟练制作课件高级班教师则学习软件,学会制作简单动画并能独立制作课件。 通过这次短期培训,我们深深体会到信息技术对教师的重要作用。 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

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 现在的学生更聪明,他们不仅能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能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 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意识。 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师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当今社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也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是最活跃的因素。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可以与同行交流经验,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等等,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这次培训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全体参加学习的教师通过学习,认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更加努力,不断学习新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充分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教育教学。 计算机网络培训心得总结篇2 炎炎酷暑,为期十天的培训即将落下帷幕。通过这次的技能培训,我收获颇多,同时也深刻的体会到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为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Web服务器的搭建及HTTP协议和底层协议运行分析 学生: xxxxxxx 学号: xxxxxxx 班级: xxxxxxxx 教师: xxxxxxx 完成日期:2017年 6月 22 日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班级:xxxxx:xxxxx学号:xxxxxxx阅卷教师签名:

Web服务器的搭建及HTTP协议和底层协议运行分析 一、题目说明 1、课程设计题目分析5 本题是要在Window操作系统上进行web服务器的搭建,之后在另一台电脑上运行该服务器,同时在该电脑上抓来往的数据包,并观察该数据包中的HTTP协议的结构。 2、题目涉及的技术原理10 本题通过对操作系统中的IIS(Internet 信息服务器)的安装,再通过编辑自己的编写的服务器代码设置自己的默认网页,进行Web服务器的配置。 在另一台电脑上,将这台电脑用作客户端,运行自己刚配置好的Web服务器。同时,打开wireshark应用程序进行数据包抓包,抓取http包,对抓到的http包进行结构分析。 当前对于Web页面的访问应用都是基于Http应用协议的,而在下层则使用TCP(传输控制协议);但TCP并不适合于短会话(少量的数据交换的情况),当期用于短对话时会增加额外开销,而建立、撤销TCP的开销却又是必需的。因此,提出了一种混合TCP与UDP 的动态选择传输层协议来实现Http协议的方法,若在短对话时使用UDP(用户数据报协议)作为传输层协议,而当有大量数据需要传输时则使用TCP作为传输层协议,这样,对于短对话可以避免TCP的

额外开销,而对于长会话又可以得到有TCP提供的可靠传输并减少网络拥塞。 3、该技术的应用及发展5 ProgressiveDownload (渐进式下载方式)也可以认为是HTTPStreaming 的前身,其通过 HTTP 协议来传输文件。目前,国外比较主流的视频(如YouTube ,优酷,土豆,六间房等)一般都用ProgressiveDownload 的方式播放视频节目。ProgressiveDownload在用户点击播放视频节目时,会给用户发送视频文件,用户可以边下载、边播放,而不是等到文件下载完毕才可以播放视频。在用户暂停播放时,服务器依然会给客户端发送视频文件,直至整个文件下载完毕或者用户关闭视频。基于此特性产生一个问题:如当一个文件为3min ,用户观看前 1min 后就不想再观看而关闭视频播放时,而此时文件可能已经全部下载完毕,这样就会造成后 2min 资源传输的浪费。 ProgressiveDownload 客户端与服务器的交互过程参见下图,由客户端发起 HTTP 请求,服务器受到请求后回复给客户端其请求 图1 HTTP请求/响应 目前,支持 HTTPStreaming 的客户端有有 AdobeFlash Player 10.1 ,微软的 Sivelight 以及 APPLE 的Safari 等。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Word版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 第一章概述 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 ?电信网络(电话网) ?有线电视网络 ?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 二、internet 和Internet ?internet 是普通名词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 ?Internet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使用TCP/IP 协议,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ARPANET 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10 M,实际上是10 Mb/s。注意:这里的M 是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 ?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 ?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 ?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 IP 网络的重要特点 ◆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 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 五、最重要的两个协议:IP 和TCP TCP 协议保证了应用程序之间的可靠通信,IP 协议控制分组在因特网的传输,但因特网不保证可靠交付. 在TCP/IP 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