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石油深水钻完井技术概述

海洋石油深水钻完井技术概述
海洋石油深水钻完井技术概述

海洋石油深水钻完井技术概述

摘要:深水区海洋环境恶劣,台风和孤立内波频发,深水钻完井工程设计和作业难度大、风险高。在充分借鉴我国浅水钻井设计和国外深水钻完井设计及施工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并提出了深水钻完井设计的技术流程与工作方法,逐步形成了深水技术、深水科研、深水管理的三大体系,克服了深水特殊环境条件下的技术挑战和作业难题,满足了深水油气钻完井安全、高效的作业要求,具备了国内外深水自主作业能力。

关键词:深水;钻完井;作业实践;超深水跨越

目前,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深水油气的勘探与开发,以BP、Shell、Petrobras 等为代表的油公司和以Transocean等为代表的服务公司掌握了深水钻井完井关键技术,主导着深水油气勘探开发作业。我国南海是世界四大油气聚集地之一,其中70%蕴藏于深水区。深水是挑战当今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和装备极限的前沿领域,尤其是在恶劣海洋环境下,如何安全、高效地开展深水钻完井作业成为了业界极为关注的焦点[1-3]。因此,研究深水钻完井所具有的特点,把握其发展趋势,对于促进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增加油气产量、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深水钻完井设计面临的挑战

在深水环境钻完井难度很大,深水钻完井设计不同于常规水深的钻完井设计,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2.1深水低温

海水温度随水深增加而降低,深水海底温度通常约为4℃,海水的低温可以影响到海底泥线以下约数百米的岩层[4]。低温带来的问题主要包括:海水低温环境使隔水管中的钻井液流变性发生变化,在该温度下容易形成水台物,而且这样低的温度的对于钻井液和水泥浆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不利影响。会使钻井液的黏度和密度增大,钻井液的黏度增大可产生凝胶效应,在井筒流动中产生较高摩擦阻力,增大套管鞋处地层被压开的风险。容易引起钻井液稠化,使其流变性变差。低温还会延缓水泥水化导致水泥胶凝强度和水泥石抗压强度发展缓慢,流体易侵入水泥基体,容易造成油、气、水窜,后续作业无法顺利进行,影响固井质量。

2.2浅层气和浅层流

浅层气、浅层流是深水钻井作业经常遇到的挑战之一,特别是在墨西哥湾和中国南海,都曾经钻遇浅层气、浅层流[5]。浅层气、浅层流易造成井口倾斜倒塌,井喷失控。浅层气、浅层流具有压力高、易发生井喷、井喷速度快、允许波动压力低及处理困难的特点。主要原因是埋藏太浅,不容易被发现,或者发现时还没有安装井口,无法正常压井,因而浅层气、浅层流井控是深水钻井的一大难题。

2.3天然气水合物

天然气水合物是由于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笼型化合物。随着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步伐的逐步加快,深水钻完井中水合物带来的危害已被人们认识到。在深水钻完井作业中当天然气和自由水的同时存在时,就有可能在井筒、阻流压井管线和防喷器等部位形成水合物,造成井筒、管道堵塞和井控困难等风险,给生产作业带来危害[6]。此外,如果在钻井过程中钻遇水合物层,由于钻井破坏了水合物藏的温度、压力环境,会导致水合物层中水合物的分解,影响井筒稳定性等。

2.4风浪流影响

深水一般采用浮式平台或者船,受风、浪、流的影响会发生漂移、纵摇、横摇运动,对锚泊系统和动力定位系统造成不利影响。深水环境中海流速度一般较大,随之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包括增大隔水管曳力、造成隔水管涡激振动以及限制隔水管起下作业窗口等,因此对其疲劳强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载荷超出隔水管作业极限载荷时,需要断开隔水管系统和水下防喷器的连接[7]。悬挂隔水管的动态压缩也可能造成局部失稳,增大隔水管的弯曲应力和碰撞月池的可能性。强烈的海洋风暴对钻井平台具有灾难性的破坏作用,因此深水钻井对海洋风暴的预测及钻井平台快速撤离危险海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2深水钻井关键技术

2.1浅层地质灾害预测与控制技术

浅层危害物预测与控制是确保深水钻井作业安全的关键技术之一。浅层危害物的预测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采用钻领眼井和动态压井技术来应对浅层地质灾害,建立了一套适合于深水浅层钻井作业的浅层地质灾害控制技术。该技术通过将加重钻井液与海水以一定比例混合得到不同密度的钻井液,迅速泵入井筒,结合环空摩阻的作用控制井底压力,防止浅层井涌并控制井漏与井壁坍塌,可实现

井底压力的自动控制,降低浅层作业风险[8]。另外,研究人员还提出了应用高精度地球物理技术识别评价浅层危害物的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利用多道数字地震剖面调查等技术并与地貌调查,浅、中、深地层剖面调查相结合,综合利用亮点识别法、相面法、声速度谱识别法等从地震资料中识别浅层气,采用反射地震识别和反演识别方法来识别浅水流。

2.2井身结构及套管设计

深水钻井井身结构设计应根据地层压力预测研究结果、地质必封点情况和钻井液密度窗口,结合孔隙压力、井眼稳定性、可能的浅层灾害和邻井实钻情况,并考虑易坍塌层、易漏层、特殊流体层、特殊岩性层、井眼轨迹要求等因素,在保证“压而不死,活而不喷”的前提下,设计各层套管的下入深度和尺寸。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与作业特点,以安全优先并降低作业成本为原则,提出了井身结构优化思路:导管与表层套管井段用海水钻进,采取喷射方式下入导管,表层套管井段采用开眼循环方式钻进等。井身结构优化设计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导管及水下井口承载能力的导管喷射下入深度确定方法,基于开眼循环钻进的表层套管下入深度和水力参数确定方法,压力不确定条件下套管层次及下深确定方法和井身结构风险评价与优选方法[9]。探井采用“自上而下”井身结构设计方法,生产井常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然后根据井口系统、平台设备能力及地质油藏要求,确定井眼尺寸。对于探井,除考虑预留一层备用套管及备用井眼外,还应考虑套管与地层之间、套管与套管之间密闭环空压力在温度变化情况下对套管完整性的影响。此外,表层导管应根据井口稳定性校核结果确定。

2.3深水钻井液技术

深水钻井液面临的技术难题主要有低温引起的流变性控制困难、含气砂岩所引起的气体水合物生成、泥页岩稳定、井眼清洗困难、隔水管段携岩能力差以及环保要求高等。必须在处理剂单剂优选的基础上,优化出适合于深水钻井的钻井液体系,其性能须满足以下要求:切力受温度影响较小,流变性合理,滤失量较小,抗温抗污染能力强,能够有效拟制水合物的形成,而且环保。经研究并借鉴国外主要钻井液承包商的技术成果,提出除导管和表层段采用海水钻进外,其他井段均采用合成基钻井液体系钻进,因为合成基钻井液既具有油基钻井液的优良性能,又能较好地解决油基钻井液对环境的污染问题[10]。合成基钻井液体系主

要以合成基液为连续相,盐水为分散相,加上乳化剂、有机土等组成。深水低温条件下,通过调整基液和乳化剂的加量来控制和优化钻井液流变性,根据不同井段和地层对钻井液性能的需要可加入降滤失剂、流变性调节剂、水合物抑制剂和重晶石等调整体系性能。

2.4深水钻井设备

2.41半潜式钻井平台

深水钻井中,钻井装备应能承受风浪流的反复冲击、特殊海区海冰的作用、强热带风暴的作用及海洋环境对设备的腐蚀破坏,因此,深水钻井装置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保证平台在恶劣海况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目前发展出了一种比较成熟的适合于深水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上部为工作甲板,下部为2个下船体,用支撑立柱连接[11]。工作时下船体潜人水中,甲板处于水上安全高度,水线面积小,波浪影响小,稳定性好、支持力强、工作水深大,新发展的动力定位技术用于半潜式平台后,到本世纪初,工作水深可达3000m,同时勘探深度也相应提高到9000~12000m。

2.42深水钻井船

钻井船是移动式钻井装置中机动性最好的一种,其移动灵活,停泊简单,适用水深范围大,特别适于深海水域的钻井作业深水钻井船主要包括船体、锚泊或动力定位系统和自航行系统。船体用于安装钻井和航行动力设备,并为工作人员提供工作和生活场所。在钻井船上设有升沉补偿装置、减摇设备、自动动力定位系统等多种措施来保持船体定位[12]。自动动力定位是目前较先进的一种保持船位的方法,可直接采用推进器及时调整船位。以上是深水钻井船的优点,其缺点是夹板使用面积小,工作受海洋环境因素影响大。

3深水完井关键技术

深水完井的难点在于低温水泥石强度发展慢、窄压力窗口、水泥浆漏失、异常压力浅层流和水合物易造成井喷事故,这需要通过优化水泥浆体系性能和完井工艺两个方面来解决。

3.1深水固井水泥浆

深水固井水泥浆体系应具有低失水、短过渡、强度发展快、候凝时间短等特点,需根据地质资料、邻近区块情况调查研究,采用最优粒径分布理论优化水泥

浆体系。深水区域常用的水泥浆体系有膨润土低密度水泥浆体系、非渗透水泥浆体系等,膨润土水泥浆体系基本组成为G级水泥、膨润土、早强剂等,非渗透水泥浆基本组成为水泥、非渗透防气窜剂、缓凝剂、减阻剂等。固井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井眼内的压力平衡,以防止发生流体窜流以及压漏地层等井下故障,因而要实时监控钻进参数、水泥浆流变性能等数据,通过软件模拟确保水泥浆性能、固井作业参数满足全过程平衡压力固井的要求,同时优化前置液性能和用量,提高顶替效率,实现水泥环的封隔长期有效。

3.2注水泥顶替技术

塞流顶替技术是一项适用于松软地层、大环空间隙条件下的顶替技术,在深水固井中应用广泛。塞流顶替的特点是流体流速剖面非常平稳,顶替液对被顶替液都进行塞流状态流动时,二者间不易掺混,有利于提高顶替效率。目前,有关塞流顶替的研究报道很少,主要有Pelipenko采用Hele-Shaw模型研究了在窄环空、套管居中时的塞流顶替数值模拟研究。

3.3深水固并设备与工艺

目前,国外深水固井注水泥设备正朝着小型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密西西比河峡谷深水一区域注泡沫水泥固井作业时,采用了橇装注水泥装置、液体外加剂添加系统、连续监测系统(CMS)和氮气系统,并通过可移动控制中心系统(MCC)将这几部分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注水泥作业的实时监测与远程控制[13]。在防窜固井工艺方面,墨西哥海湾地区采用水泥脉冲技术来阻止水泥浆在候凝过程中的浅层水一气流动,泰国湾地区使用管外封隔器(ECP)技术来克服浅层气窜等问题。这些防窜措施效果较好,但施工复杂。为减少海上移动钻井装置上的固井设备,固井材料的液体化技术也成为研究热点。BJ公司以多功能液体水泥外加剂(MLA)、预混配液体水泥(LCP)并结合液体加料系统(LAS)可准确配制出不同密度的水泥浆以满足不同海洋固井需要。该液体配浆技术减少了固体干混装置,最大限度地消除了环境污染,只在运送的钢罐内残留极少量水泥等材料,便于清洗,也可存在钢罐中待条件许可时再处理。

4总结

深水技术领域是我国石油工业未来发展的新领域,特别是未来在陆上油气资源日趋探明和有限的条件下,走向海洋,走向深水,已经成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必

然。因此,关注深水、重视海洋是我国当前石油行业里要积极开展工作的一件大事。然而目前国内关于深水钻完井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海洋深水海域进行勘探寻找油田非常困难,而对深水油气田进行最大程度的开发尤甚,而深水油气田的开发成本和风险居高不下。为进一步加快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速度,必须加强深海油气钻完井技术装备方面的研究投入和研发团队建设,并创新技术革新体制,本着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和运用的原则,对深水钻井关键装备和技术进行科学研发,以形成一套适合我国深水油气钻探的技术体系,为我国的深水勘探和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水平井钻井技术经验概述

第一章定向井(水平井)钻井技术概述 第一节定向井、水平井的基本概念 1.定向井丛式井发展简史 定向井钻井被(英)T.A.英格利期定义为:“使井筒按特定方向偏斜,钻遇地下预定目标的一门科学和艺术。”我国学者则定义为,定向井是按照预先设计的井斜角、方位角和井眼轴线形状进行钻进的井。定向井相对与直井而言它具有井斜方位角度而直井是井斜角为零的井,虽然实际所钻的直井它都有一定斜度但它仍然 石油管理局的河50丛式井组,该丛式井组长384米,宽115米,该丛式井平台共有钻定向井42口。 2.定向井的分类 按定向井的用途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普通定向井 多目标定向井 定向井丛式定向井 救援定向井 水平井 多分枝井(多底井) 国外定向井发展简况

(表一)

10.井眼尺寸不受限制 11.可以测井及取芯 12.从一口直井可以钻多口水平分枝井 13.可实现有选择的完井方案 (4).短曲率半径水平井的优缺点 优点缺点 1.井眼曲线段最短1.非常规的井下工具 2.侧钻容易2.非常规的完井方法 3.能够准确击中油层目标3.穿透油层段短(120—180米)4.从一口直井可以钻多口水平分枝井4.井眼尺寸受到限制

5.直井段与油层距离最小5.起下钻次数多 6.可用于浅油层6.要求使用顶部驱动系或动力水龙头 7.全井斜深最小7.井眼方位控制受到限制 8.不受地表条件的影响8.目前还不能进行电测 第三节定向井的基本术语解释 1)井深:指井口(转盘面)至测点的井 眼实际长度,人们常称为斜深。国外 称为测量深度(MeasureDepth)。 2)测深:测点的井深,是以测量装置 率是井斜角度(α)对井深(L?)的一阶导数。 dα Kα=─── dL 井斜变化率的单位常以每100米度表示。 8)井深方位变化率:实际应用中简称方位变化率,?是指井斜方位角随井深变化的快慢程度,常用KΦ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dΦ KΦ=─── dL

海上完井工艺技术和完井理念介绍

海上完井工艺技术和完井理念介绍 1、 序言 海上油气田完井是海上油气田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衔接海上钻井、工程和采油采气工艺,而又相对独立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油藏、钻井、海洋工程、采油采气等诸多专业,涵盖上述各个专业的有关内容。作为油气井投产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完井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海上油气田开发的经济效益。 中国海洋油田的完井自1967年海一平台试采开始,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自198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以来,近海油气田完井技术就伴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效果是显而易见的。1986年海上油气年产当量1000×104吨,1997年油气年产当量超过2000×104吨,预计2005年达4000×104吨(见下图),目前近海自营油田和合作油田开发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在中国近海已投产的24个油气田的整个开发过程中,总体上说完井是非常成功的,绝大多数油气田的可采储量有较大幅度增长,在高速开采下保持油气产量的稳定和增长,达到了配产要求。根据中海油开发计划,2003-2005年期间,中海油将新增开发井760口,可见完井工作量将是非常大的。 2001年中国海洋石油在海外上市,成立了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提出要争创国际一流能源公司,提高竞争力,公司在多方面加大了科研投入。就完井生产而言,成立了专门的提高采收率项目组,紧密围绕提高采收率和油井产能,按计划尝试了各种完井新工艺,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在此过程中,完井理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开始传统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4500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 时间(年) 油气当量 ( 万方 )

中国海洋石油的海上油田开发技术现状和展望

中海油在海上油田开发中的钻完井技术现状和展望 姜伟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摘要:本文总结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海上油田勘探、开发和生产中,结合海上油田开发的需要和特点,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逐步的掌握了在中国近海开发油田的关键技术及其特点。同时根据目前国外的开发技术发展现状,结合中海油自身的特点,针对海上油田开发的具体不同的需求。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不断努力,中海油已经掌握并形成了一整套的海上油气田开发的钻完井工程技术。并且形成了以海上油田开发为目标的优快钻完井技术体系;大位移钻井技术体系;稠油开发钻完井技术体系;海上丛式井和加密井网钻完井技术体系;海上疏松砂岩油田开发储层保护技术体系;海上平台模块钻机装备技术体系等八大技术特色和体系;在海上油田的开发和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在为海洋石油未来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海洋石油海上油气开发技术挑战钻完井工程关键技术体系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源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进入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的改革开发,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28年来,海洋石油工业在对外合作开发海上油气资源的过程中,遵循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并且成功的实现了由浅水向深水、上游向下游、单一的勘探开发向综合能源公司发展的三个跨越。并且逐步形成和建设了一个现代化的海洋石油工业体系。 1.中国海上油气开发的概况和挑战 在中国近海开发油气资源,在技术、资金、自然环境等方面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对于

钻完井工程而言,我们主要面临三大挑战: 首先是海洋环境的挑战,在海上钻井,除了我们通常的地下各种工程地质问题以外,海洋自然环境条件大大的增加了我们工作的难度。北冰南风是我们要面临的海洋开发的自然环境条件中的最大难题和挑战。 第二个挑战是海上油田开发,钻完井工程投资高、风险大,昂贵的海上开发费用和海上钻完井作业成本与经济有效的开发海上油田的挑战。 第三个挑战是以渤海稠油开发、南海西部高温高压地层的钻探、南海东部深水生产装置周边油田的经济开发为代表的海洋钻完井技术的和安全风险控制的挑战。 中国海上油田的发展主要还是根据油田自身的油藏性质和特点,结合油田的具体特征和开发的需求,中国海油逐步形成了渤海、东海、南海东部,以及南海西部,这四个海域为主体的油田开发体系。中国海洋石油的勘探工作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以来,逐步发展和成长起来了。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对外合作和自营勘探开发的步伐的加快,我们海上油田原油产量不断攀升。1982年原油产油不足10 万顿。2010年我们油气产量将达到5000万顿油气当量,实现了几代石油人的追求与梦想,在我国成功的的建成了一个海上的大庆油田。 2.中国海上油气开发钻完井工程八大技术体系 在中海油近年来生产规模迅速上升的同时,在油田开发生产中也逐步的形成了油田开发中的钻完井工程技术八大技术体系,并且在海上油田开发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1海洋石油优快钻完井技术体系: 优快钻井技术是中海油钻完井特色技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我们在学习了国外先进技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渤海油田的具体情况,在开发油田的钻井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钻井速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1] [2],直接产生的效果就是带动了一大批渤海边际油田的开发,使得一批勘探探明的地下储量,变成了可以投入开发产生效益的油田。从渤海QK18-1项目开始,

谈海洋石油钻井完井机械及工具的国产化发展

谈海洋石油钻井完井机械及工具的国产化发展 发表时间:2019-08-27T11:57:53.16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2期作者:于冲 [导读] 通过对海洋石油开采特点及所需设备要求的简单阐述,在此基础上,还将对该主题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建议进行详细研究和讨论。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生产事业部完井中心天津 300459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海洋石油开发的特点及具体要求,接着分析了海上石油钻完井机械和工具的国内发展现状,最后对海上石油钻完井机械和工具国产化发展的建议进行了探讨。海上油气田平台石油钻井工具的使用已成为石油勘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对海上平台石油钻井工具的国产化发展进行研究,通过对海洋石油开采特点及所需设备要求的简单阐述,在此基础上,还将对该主题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建议进行详细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海上油气田平台;钻井完井机械;国产化 引言: 目前,陆地石油资源已不容乐观濒临枯竭,在这种资源趋于消失的状态下,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已经开始备受瞩目。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进一步加强了近海石油和天然气的研究和开发,毋庸置疑的是海上石油的研究和开发将在不久的将来即会成为全球的绝对竞争目标。对于海洋石油的研究和开发来讲,先进的设备是显著提升海洋石油开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设备的使用对于改善海上油气田平台石油的开发水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海洋石油开发的特点及具体要求 当所需开采海域经历了两个时期,自我探索时期、对外合作和自我探索时期,让我们认识到以海上油气田平台石油勘探开发极为特殊,各级别操作均要求高标准、存在高风险。加之,离岸作业比陆上作业昂贵得多,仅钻井的成本即为陆地的几十倍之多。随着海水加深和海域状况频发,成本还将不断升高,可以说投资风险和技术风险并行。换言之,投资风险,成本高势必不会带来可观的商业价值;技术风险,刨除需要应对不可预见的井下风险等状况,还包括海况,气象等,从而影响勘探和开发生产作业和安全。总之,在海上工作,安全、环保等问题以及科学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回报则是重中之重。鉴于海上石油勘探的特殊性,更加对海上作业使用的设备和技术高标准严要求。具体要求如下:海上石油开采使用的设备必须要符合法规、政府法律的要求;技术领先,在海洋石油开采过程中必须采用先进技术解决过程中遭遇的一系列难题;设备技术含量高,采油者综合技术过关,素质过硬;保护海洋环境,操作过程必须符合环境保护的全部有关规定;机械设备和工具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必须能应对严峻的气象条件和海况。 2 海上石油钻完井机械和工具的国内发展现状 2.1 设备专业水准 目前我国海上石油钻井完井机械发展的大潮中,人工岛钻机,自升式钻井平台等大型装备为我国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海上石油的开采来说,浅海域采用人工吹砂开垦,岛屿采用人工修建,油井采用从式井方式。目前,中国已在人工岛钻机的研发工作深化方向,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中国自动的平台水深已经能够完成系统中所使用的设备制造和系统设计补偿。而在技术方面,也在搭建更深层次的发展舞台,通过与国外技术公司的合作,已经拥有了满足水深更深的自升式钻井平台设计,对我国近海石油开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2 设备国产化体系 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海上石油勘探设备国内开发体系,导致石油勘探设备研发速度缓慢,这极大地阻碍了我国海上石油钻井业的发展。因此,长期以来,中国的海上石油勘探产业一直处于国际水平,综合国力也迟迟没有停止。总之,应该有计划地进行海上石油设备的生产、研究和开发,并努力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大规模的、技术导向的产业链。同时,还应重视设备质量的检测,形成系统、规范的质量体系。而在设备定位系统中并没有完善的重点进行升级。 3 海上石油钻完井机械和工具国产化发展的建议 3.1 市场前景 石油勘探开发正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陆地石油资源将消失殆尽,全球不约而同的将勘探开发市场的目光投至海洋。伴随中国国民经济迅猛增长,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加重,加之陆上和浅海油田产量增加几乎无潜力可言,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量逐步攀升。依赖进口,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安全化运行的症结。 3.2 提升设备专业化水准 在目前海上石油钻井完成机械设备的发展中,一些机械工具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一些部分或个别的钻井功能仍然薄弱。在进行泥浆泵的研究开发中,其功率已达到较高水平,能较好地满足我国的钻井工作,但如果功率较大,其他机械设施将得到更好的协调,从而提高了海上石油勘探的效率。必须指出,海上钻井泥浆泵设备的专业升级势在必行。在钻井用绞车设备方面,功率大大提高,但提升补偿功能水平仍不理想。应积极发展提升补偿功能绞车,提高海上石油钻井工具的性能。在自升式钻井平台研究中,发现自升式补偿装置的研究开发水平尚未达到国际平均水平,还应提高自升式补偿装置的专业水平。 3.3 完善设备国产化体系 在海洋石油设备研究中,要注意建立国产化制度,确定石油勘探设备的发展方向,培养比较高端的海洋石油设备研究生产企业和人才,并利用企业和人才的提升。推动具有新活力的石油设备开发,增强我国海洋石油勘探设备研究开发实力,积极拓展我国海洋石油勘探领域。借鉴国内外石油机械研发经验,促进国内石油机械的发展。中国还逐步开始实施石油设备生产质量国际质量检测计划,采用相应的API认证证书和ISO9000系列认证证书,严格要求石油设备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国内机械质量。促进我国采油机械设备质量检验管理体系的形成,提高我国近海石油勘探领域的综合水平。在完善国内海上石油勘探设备体系的过程中,我们还应积极引进和借鉴世界上设备生产和设备研发技术的先进经验,并利用计算机技术指导我国海上石油设备向自动化和遥控操作方向发展。促进石油设备在中国的使用,提高技术性能的使用。 3.4 技术的发展起带动作用 海上石油勘探设备垄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设备的生产技术不加以把控。不久的将来,中国石油钻采设备企业必将在中国深海钻探关键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方面取得飞速进展,打破深海钻探关键设备国家垄断西部科技发展的局面,不再依赖西部高端船舶设备深海钻探,加大力度提升中国海上石油勘探设备的设计和研发水平,使海上石油钻完井机械制造企业更具国际竞争力。

海洋石油深水钻完井技术概述

海洋石油深水钻完井技术概述 摘要:深水区海洋环境恶劣,台风和孤立内波频发,深水钻完井工程设计和作业难度大、风险高。在充分借鉴我国浅水钻井设计和国外深水钻完井设计及施工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并提出了深水钻完井设计的技术流程与工作方法,逐步形成了深水技术、深水科研、深水管理的三大体系,克服了深水特殊环境条件下的技术挑战和作业难题,满足了深水油气钻完井安全、高效的作业要求,具备了国内外深水自主作业能力。 关键词:深水;钻完井;作业实践;超深水跨越 目前,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深水油气的勘探与开发,以BP、Shell、Petrobras 等为代表的油公司和以Transocean等为代表的服务公司掌握了深水钻井完井关键技术,主导着深水油气勘探开发作业。我国南海是世界四大油气聚集地之一,其中70%蕴藏于深水区。深水是挑战当今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和装备极限的前沿领域,尤其是在恶劣海洋环境下,如何安全、高效地开展深水钻完井作业成为了业界极为关注的焦点[1-3]。因此,研究深水钻完井所具有的特点,把握其发展趋势,对于促进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增加油气产量、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深水钻完井设计面临的挑战 在深水环境钻完井难度很大,深水钻完井设计不同于常规水深的钻完井设计,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2.1深水低温 海水温度随水深增加而降低,深水海底温度通常约为4℃,海水的低温可以影响到海底泥线以下约数百米的岩层[4]。低温带来的问题主要包括:海水低温环境使隔水管中的钻井液流变性发生变化,在该温度下容易形成水台物,而且这样低的温度的对于钻井液和水泥浆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不利影响。会使钻井液的黏度和密度增大,钻井液的黏度增大可产生凝胶效应,在井筒流动中产生较高摩擦阻力,增大套管鞋处地层被压开的风险。容易引起钻井液稠化,使其流变性变差。低温还会延缓水泥水化导致水泥胶凝强度和水泥石抗压强度发展缓慢,流体易侵入水泥基体,容易造成油、气、水窜,后续作业无法顺利进行,影响固井质量。 2.2浅层气和浅层流

钻井液完井液技术手册(09)

1.3.4页岩抑制剂 实际上,钻井液中所用的所有的处理剂在钻井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只有两个,一个作用是维护钻井液性能稳定,另一个作用是保证井眼稳定。这种起稳定井眼作用的处理剂就称之为页岩抑制剂,又称页岩抑制剂。页岩抑制剂的作用是防止页岩水化膨胀和分散引起的井壁坍塌、破裂和掉块,以防造成钻井事故。 1.3.5.1钻井液和泥页岩的水化作用 钻井液对泥页岩的化学作用,最终可以归结到对井壁岩石力学性能参数、强度参数以及近井壁应力状态的改变。泥页岩吸水一方面改变井壁岩石的力学性质,使岩石强度降低;另一方面产生水化膨胀,体积增加,若这种膨胀受到约束便会产生膨胀压,从而改变近井壁的应力状态。如何将钻井液对泥页岩的化学作用带来的力学效应定量化,并将其同纯力学效应结合起来研究井壁稳定问题;F.K.Mody 和A.H.Hale 认为,钻井液和泥页岩间存在的活度差驱使钻井液中的自由水进入泥页岩,从而使近井壁地带的孔隙压力增高,岩石强度降低。井内水进入泥页岩主要受钻井液与泥页岩井壁间的孔隙压力差和化学势差的控制。 钻井液与泥页岩间化学势差引起的孔隙压力变化为: 式中:λ-有效半透膜系数,R -气体常数,T -绝对温度,V -水的偏莫尔体积,A S 、A m -分别为泥页岩和钻井液的水活度,P -钻井液液柱压力,P p -远场孔隙压力,?μ-化学势差。 如果?μ大于零,即井眼水化学势大于孔隙水化学势,井眼水就可以进入岩石孔隙内,从而使泥页岩吸水后产生水化膨胀,且井壁的孔隙压力增大,岩石的强度降低,不利于井壁稳定。反之,泥页岩产生解吸脱水,使井壁的孔隙压力减小,岩石强度增大,有利于井壁的稳定。因此,从活度平衡的理论出发,要求降低钻井液中水的活度。这可以通过控制调节钻井液中不同盐的含量或使用特殊的处理剂来改变钻井液中水的活度。钻井液中水的活度可以通过实验来测定出来,而泥页岩中水的活度却较难确定,一般可以通过地层条件下泥页岩的含水量来测定。具体做法是:用已知不同活度的溶液在恒湿气中与页岩达到活度平衡后(至少静置15天),测定页岩的吸水量,再绘制该页岩的吸水量与其活度的等温关系曲线。在已知地层水成分和矿化度的情况下,将岩样置于恒湿器中与溶液达到活度平衡后测定页岩的含水量。然后和曲线相对照即可得出页岩中水的活度。 不过该模型只反映了井壁岩石与钻井液直接接触所产生的水化现象,而未能描述井壁内岩体中水化过程的应力变化。 p m s P P P A A V RT -=?±==?)/ln(λμ

深水海洋石油钻井装备发展现状

深水海洋石油钻井装备发展现状 摘要:为加快我国深海油气开发的步伐,有必要深入调研和跟踪国外深水油气勘探的动态和成功经验,了解国外深水海洋石油钻井装备的结构特点、现状和技术水平。对国外深水半潜式平台和钻井船的特点、现状及发展趋势,深水平台钻机和隔水管系统的发展现状和技术水平,以及深水钻井防喷器系统的工作特点及应用情况做了介绍,对我国深水钻井领域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 深水钻井;半潜式平台;双井架钻机;隔水管系统;水上防喷器当今世界油气储量迅速递减,陆上石油资源紧缺问题日渐突出,而占地球面积70%以上的海洋,预计油气储量相当可观。据估计,全世界未发现的海上油气储量有90%是在水深超过1000 m以下的地层中。我国深水海域也十分广阔,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是目前我国的深水钻探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深水钻完井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在很多方面缺乏自主的关键技术,已成为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瓶颈。因此,有必要深入调研和跟踪国外深水油气勘探的动态和成功经验,了解国外深水海洋石油钻井装备的结构特点、现状和技术水平。 1 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 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枯竭,石油天然气开采已经逐渐由陆地转移到海洋,坐底式平台、重力式平台、导管架平台、自升式平台等主要作业于浅海区域,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日益向深海推进,张力腿平台也显示出其局限性,钻井船和半潜式平台成为主要选择,然而半潜式钻井平台由于具有极强的抗风浪能力、优良的运动性能、巨大的甲板面积和装载容量、高效的作业效率等特点,在深海能源开采中具有其他型式平台无法比拟的优势。 1. 1 结构和运动特点 半潜式钻井平台上部为工作甲板,下部为2个下船体,用支撑立柱连接。工作时下船体潜入水中,甲板处于水上安全高度,水线面积小,波浪影响小,稳定性好、支持力强、工作水深大,新发展的动力定位技术用于半潜式平台后,到21世纪初,工作水深可达3000 m,同时勘探深度也相应提高到9000~12000 m。据Rigzone网站截至2006207初的统计,全球现有165座半潜式钻井平台,其中额定作业水深超过500m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有103座,占总数的62%。 与固定式平台不同,半潜式平台在工作时漂浮于海面,因而可以不受作业水深的限制,适用于各种水深的海域。在半潜作业时,平台一直处于运动状态。与钻井船相比,半潜式平台由于大部分排水量都集中在水下较深处,这使得平台整体受波浪的影响较弱,在波浪中的运动响应较小,能够适应大多数的海洋环境,与钻井船相比有更好的运动特性。在作业海况下,半潜式平台的升沉≤1.0~1.5 m,水平位移不大于水深的5%~6% ,平台的纵倾角不大于±(2°~3°)。平台的这种运动是在钻井作业所允许的最大运动幅度之内,因而能很好地满足海上作业要求。 1. 2 技术现状 在用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主要是在美国墨西哥湾、巴西、北海、和墨西哥海域作业。为适应向深水和深井找油的需求,近年来运用综合高科技,国外设计建造了工作水深超过3810 m (12500 ft) 、钻深达到1219m (40000 ft)、钻机绞车功率增至5292 kW (7200 hp)的第6代海上半潜式钻井平台。

海上钻完井专家 范白涛

?专家介绍? 海上钻完井专家范白涛 范白涛,男,高级工程师,1998年毕业于原大庆石油 学院石油工程专业,曾任中国海洋石油渤海石油公司生产 部完井工程师、完井监督、完井总监,中海石油(中国)有限 公司天津分公司钻井部油田开发管理主管、南堡35-2油 田钻完井项目经理、阿纳达克联管会钻井代表、天津分公 司钻完井部设计经理、主任工程师、天津分公司钻完井专 家,现任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工程技术部 经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标准化委员会钻完井专业标准 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海上油田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油 田钻完井室主任,2016年被聘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钻 完井专家。近年来先后荣获“海上大庆油田”立功个人二 等功、十佳青年技术能手、第二十四届“孙越崎青年科技 奖”等荣誉称号,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局级科技进步奖30余项,合作出版专著4 部,发表科技论文45篇,起草总公司企业标准3部,获国家专利30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 长期从事渤海油田钻完井工程技术研究和管理工作。“十一五”以来,参与了渤海近 30个油田1700余口井的优快钻完井科研、设计和作业实践,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渤海 油田高效钻完井及配套技术示范”、总公司重大专项“海上稠油热采钻完井关键技术研究”、总公司及有限公司综合科研项目以及分公司生产科研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在他的带领 下,经过团队的努力,攻克了钻完井技术领域多个重大难题,在复杂压力系统油藏钻完井全 过程储层保护、多枝导流复杂结构井钻完井、海上密集丛式井网加密钻采防碰、大负压返涌 射孔工艺、-趟管柱多层防砂完井工艺和非常规稠油热采钻完井等方面形成了具有渤海特 色的钻完井核心技术体系。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生产的推进,面对低油价形势,坚持问题导 向,他正带领技术团队不懈努力、大胆创新,在中深层钻完井、在生产油田稳产挖潜、“低、边、稠”油田开发和钻完井废弃物处置等方面持续研究攻关,将为渤海油田的高效开发和可 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水平井完井方式及其选择

水平井完井方式及其选择

水平井完井方式及其选择 水平井完井方式可采用裸眼完井、割缝衬管、割缝衬管加管外封隔器、下套管注水泥射孔 (1)裸眼 (2)割缝衬管完井 (3)衬管管外分段封隔完井 (4)水泥固井射孔完井 的实际经验。完井方式对于水平井今后能否进行正常生产或者进行多种作业是非常重要的。某种钻井方式只能适应于某种完井方式。 一、完井方式 1、裸眼完井 裸眼完井费用不高,但局限于致密岩石地层,此外,裸眼井难以进行增产措施,以及沿井

段难以控制注入量和产量,早期水平井完井用裸眼完成,但现在已趋步放弃此方法。当今只有在具有天然裂缝的碳酸盐岩油气藏和油气井的泄油半径很小时才使用裸眼完井的方法。 2、割缝衬管完井 该方法是在水平段下入割缝衬管,主要目的是防止井眼坍塌。此外,衬管提供一个通道,在水平井中下入各种工具诸如连续油管。有三种类型的衬管可采用: 1)穿孔衬管。衬管已预先预制好。 2)割缝衬管。衬管已预先铣好各种宽 度、深度、长度的缝。 3)砾石预充填衬管。割缝衬管要选择 孔或缝的尺寸,可以起到有限的防砂作用。 在不胶结地层,则采用绕丝割缝筛能有效 地防砂,另外在水平井采用砾石充填,也 能有效防砂。 割缝衬管完井的主要缺点是难以进行有效的增产措施,因为衬管与井眼之环形空间是裸眼,彼此连通,同样,也不能进行进行分采。 3、割缝衬管加管外封隔器 该方法是将割缝衬管与管外封隔器一起下

入水平段,将水平段分隔成若干段,可达到沿井段进行增产措施和生产控制的目的。由于水平井并非绝对水平,一口井一般都有多个弯曲处,这样,有时难以下入衬管带几个封隔器 4、下套管注水泥射孔 该方法只能在中、长曲率半径井中实施。在水平井中采用水泥固井时,自由水成分较直井降低得更多,这是因为水平井中由于密度关系,自由水在油井顶部即分离,密度较高的水泥就沉在底部,其结果水泥固井的质量不好。为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应做一些相应的试验。 注:1、超短曲率水平井:半径1~2ft,造斜角(45°~60°)/ft; 2、短曲率水平井:半径20~40ft,造斜角(2°~5°)/ft; 3、中曲率水平井:半径300~800ft,造斜角(6°~20°)/(100ft); 4、长曲率水平井:半径1000~3000ft,造斜角(2°~6°)/(100ft)。 二、完井方式选择 在选择完井方式时,必须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岩石地层 若考虑裸眼完井,重要的是保证岩石是致密的,同时钻井过程是稳定的。经验报告和文献指出,若水平井方向是沿着水平最小应力钻井,则井筒显示极好的稳定性。 2、钻井方法

1钻完井设计

钻完井分册 1 目的 规范钻完井设计的编制和审查。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分公司负责的探井、开发井、调整井的钻井、完井设计健康安全环保管理。 3职责 3.1分公司主管领导负责设计的批准。 3.2 钻井部 a) 负责钻完井基本设计和钻完井工程施工设计技术方案的确定和编制; b) 负责钻完井基本设计和钻完井工程施工设计的初审,审核和申报; c) 负责分析钻完井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及现场应急预案,钻完井工程 施工设计中应包含重大风险的控制措施;特殊井,如高温高压井、高压气 井、压力控制钻井、修井机钻调整井、大型酸化或压裂等钻井部负责编制 专门的风险分析报告,并组织相关人员讨论; d) 负责钻完井基本设计和钻完井工程施工设计的变更; e) 钻井部项目组负责钻完井液、定向井、固井等专项设计方案的审查和批准。 3.3 勘探开发研究院 a) 负责井位设计和编制井位意见书; b) 负责井位变更设计。 3.4 勘探部 负责汇总探井项目的地质设计书、井位意见书,并及时提交钻井部。设计中应包含:井深、水深、地层剖面图、地层温度、压力预测、有毒有害气体、取资料要求、风险提示等。 3.5 开发部 负责汇总开发项目的地质设计书、井位意见书和射孔方案,并及时提交钻井部。 3.6 生产部 a) 负责汇总调整项目的地质设计书、井位意见书和射孔方案,并及时提交钻

井部; b) 负责提供修井机的技术性能数据,以及相关证书、证件和资料; c) 负责提供海底管线、电缆等完工路由图。 4 工作内容 4.1 资料收集 钻井资料的收集要求见《海洋钻井手册》第一章“钻井设计”第二节“编制程序”的相关要求,完井资料收集参照《海上油气田完井手册》第一章第一节“海上油气田完井设计准备及资料收集”的内容。 4.2 风险分析 4.2.1 由钻井部组织,结合收集到的资料,分析本项目或本井风险。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 a) 是否存在插桩穿刺、桩腿滑移; b) 是否含有浅层气; c) 油气层是否含有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 d) 钻遇地层是否存在溶洞或裂缝、大断层; e) 卡钻; f) 井眼碰撞; g) 平台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 h) 环境污染等; i) 邻井是否有历史落源。 4.2.2 对潜在的重大风险应在设计方案中做出书面阐述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4.3 设计编制与审批 4.3.1 按照《海洋钻井手册》第一章“钻井设计”第一节“设计要求”,以及天津分公司管理体系 DM03 《钻完井工程基本设计和施工设计管理》规定编写钻完井设计,应包括健康安全环保内容:如质量、健康、安全、环保措施,现场应急预案,联合作业安全管理程序,风险分析等。 4.3.2 编制钻完井设计时应考虑为满足法规要求的安全环保项目及相应措施所产生的费用。 4.3.3 设计的审核和批准按照天津分公司管理体系 DM03 《钻完井工程基本设计

海洋石油钻完井工程关键技术研究的历程

海洋石油钻完井工程关键技术研究的历程 发表时间:2019-07-31T14:00:20.213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24期作者:杨丰硕[导读] 随着钻井技术的进步,石油钻井工程的新技术不断涌现,为石油钻井施工带来了效益。应用新的完井技术,可以提高完井质量,保证油水井的使用寿命,更好地完成油田生产任务,促进油田生产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 杨丰硕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生产事业部完井中心天津市 300459摘要:随着钻井技术的进步,石油钻井工程的新技术不断涌现,为石油钻井施工带来了效益。应用新的完井技术,可以提高完井质量,保证油水井的使用寿命,更好地完成油田生产任务,促进油田生产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 关键词:海洋石油;钻完井工程;关键技术 前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侧面推动了对石油开采的需要,早期我国长期以购置外国石油或开采本国陆地石油为主,但现阶段国家越来越重视石油拥有权的重要性,更多的依赖偏向于石油的自我开采,这样不仅能够满足我国内部经济发展需要,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石油地位。国内陆地石油的勘探趋于稳定,所以国家在石油开采方面转向海洋区域,海洋石油开采比例也是逐年增加,深水领域的拓展开采活动次数也是随之增加。深海领域的特殊环境对钻井液和完井液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我国也通过这几年不断的技术研究,最终创立了拥有自我知识产权的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钻井完井液配套技术和海洋深水油气钻探,使得我国在对钻井液和完井液的应用上,攻克了海洋深水区域的特殊环境要求,良好的特性(优良的低温流动性、较强的防塌陷性能、保护油气层效果好等),使得我国可以在深水领域进行大量石油勘探活动。 1海上油田钻完井项目特点 1.1 海上油田钻完井是高风险、高技术、高投入的项目 1.1.1 高风险 海洋环境的恶劣与不确定性决定了海上工程施工的高风险;科技不断进步,但投资者仍无法做到对地下油藏完全掌控,决定了投资的高风险;钻井作业中瞬息万变的地下井况,同样促进了钻完井作业的高风险。 1.1.2 高技术 进入21世纪,海上钻完井作业机具越来越“高科技”,中国油气开发企业相继投资建造了如中国首艘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成功做到可燃冰安全可持续开采的“蓝鲸一号”,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功研发的海上钻井“旋转导向钻井、随钻测井”技术。一系列海上作业船舶、机具等。 1.1.3高投入 海上油气田开发项目作业机具,浅水钻完井船作业日费为数十万元,深水及超深水钻完井船日费则高达数百万元。水深较浅、作业难度较低的渤海地区每口井的平均建井费用约为2000万元,而南海复杂地质的油田则高达数亿元,这体现了海上油气田开发项目的高投入特性。 1.2 海上油气田作业形式特点 海上油气田作业形式特点体现在:其一,应用了海洋油气田批钻技术;其二,海上作业承包商的高准入门槛,使得各家承包商作业质量稳定,作业水平较高;其三,分工明确,海上监督与作业者各司其职,各作业者之间分工明确,互不干扰;其四,作业合同全部为费率合同,按实际工作量结算费用。 2海洋石油深水完井技术措施 当海洋深水钻井施工结束后,经过固井施工,达到设计的固井施工的质量,需要进行油井与油层的沟通,选择和应用理想的完井技术措施,提高完井的效率,为后续油气井的正常生产提供依据。深水完井技术的难点问题是水泥石的凝固问题,固井施工的质量不能达到设计的标准,或者由于水泥浆凝固的时间过长,导致完井施工滞后的情况时有发生。优选佳的深水固井水泥浆体系,使其适应井筒内的低温环境,并避免浅层气和浅层流,对水泥浆固井施工带来不利的影响。选择侯凝时间短、低失水性、粒径均匀的水泥浆体系,使其满足深水固井施工的需要。如膨润土低密度水泥浆体系的应用,非渗透水泥浆体系的研究和应用,都能够达到深水区域井筒固井施工的质量标准。采用塞流的注水泥顶替技术措施,将注水泥固井后残余的水泥浆顶替出井,避免堵塞储层的孔隙,而影响到后续井筒的生产运行。应用佳的固井设备和工艺技术措施,满足海洋深水固井施工的技术要求。不断完善自动化的固井设备,逐步实现智能化管理的水平,实施小型化的固井设备,使其满足海洋平台使用的状况。结合撬装固井设备的应用,形成可移动的固井施工设备的组合形式,建立完善的固井系统,使其满足深水固井施工程序的需要。保证固井的材料液体化,减少海洋生产平台上设备数量,保持固井施工的高效率,降低固井施工的资金投入,才能大限度地提高深水井筒固井施工的质量。深水区域的井筒的完井方式的选择,可以采取射孔完井的技术措施,保证井筒和油层的沟通,设计佳的射孔操作程序,结合钻井平台的环境条件,选择射孔枪和射孔方式,利用电缆射孔或者油管射孔的方式,将油井和油层沟通起来,为油气流顺利入井建立通道,并应用海洋平台上的油气集输设备,收集采出的油气,为海洋深水驱油的开采提供技术的支持。 3技术研究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3.1钻井液低温条件下的流动性问题 海水的温度随着海水深度的不断增加而递减,在深海领域海水的温度处于极低状态,这对于深水领域进行钻井工作十分不利,钻井液的粘度和切力大幅度上升使得深海领悟钻进活动无法开展。 3.2海底底层井壁稳定性问题 深海领域的特殊环境条件,使得井壁稳定性受到不利影响,而且钻井液的性能恶化。深海领域同潜水区的环境条件不同,无论是物体的沉积速度,还是压实方式,都明显存在着差异。深海领域距离海岸较远,所以大部分海水携带的沉积物仅仅滞留在浅层水域,深海水域的压强和水量使得钻井井壁出现一系列相关问题。

深水完井技术

深水完井技术 摘要:近年来,全球新增油气储量逐渐转向海洋,深水海域已经成为全球油气 资源储量接替的主要领域。中国石油资源的平均探明率为38.9% 海洋石油仅为12.3%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探明率73%和美国的探明率75% 因此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潜力巨大,可作为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区。从海上钻井方式及水深来看,海洋油气的开采逐步趋向深海化,钻井深度已由20世纪70年代的500m发展到3000m。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海洋深水油田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定义,而不同地区或公司对深水的标准也不同。目前,水深600~1200m为深水1200~3000m为超深水。深水完井技术是深水油气资源高效、经济开采的重要保障。因此,研究智能深水完井所具有的特点,把握其发展趋势,对于促进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增加油气产量、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完井作业是深水油气井投产之前的最后一关,也是最大限度提高深水油气田产量的关键。 1 深水完井特点 从本质上说,水的深度对完井技术的影响不大,水下完井与陆上完井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基本没有区别。但是,深水油气田也有自身独特、复杂的地质 条件,这在另一方面也决定了深水区域的完井方法也需要适当改变。 1.1 费用昂贵 与浅水以及陆上油气田相比,深水区域的钻井装置租金昂贵,这就要求施工队伍合理安排工作,尽量减少窝工时间,缩短工期,这对于降低施工成本是非常重要。同时也意味着完井方式越简单越好,越利于后期修井作业越好。 1.2 受水合物影响 在海洋中,气体水合物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深水区能够满足这一条件,并能够使其稳定存在。因此,我们在完井期间,安装采油树的时候必须采取措施,避免气体水合物对完井作业的影响。目前国际上普遍所采取的措施为坐放水下采油树之前在井口头内先注入甲醇和乙二醇以防止水合物的生成。 1.3 完井步骤 深海油气田的完井工作包括 5 个步骤,如下所示: (1)上部完井; (2)中部完井; (3)下部完井; (4)智能完井; (5)合理选取水下采油树。 深水完井工序中最主要也是操作最复杂的部分是中部完井和智能完井。 2 深水完井技术现状 深水油气田常用的完井方法 深水完井主要追求的目标是更高的稳定产量,更长的生产期和更低的成本。深水油田的完井方法不像陆上油田多种多样,方法种类有限,主要完井方法有(1)高级优质筛管防砂完井方法(2)裸眼砾石充填防砂完井方法(3)水平井常规砾石充填完井方法(4)管内压裂砾石充填完井方法(5)管内高速水砾石充填完井方法(6)膨胀筛管完井方法(7)智能完井方法不同的地区选择的完井方法不同

海上钻完井专家罗宇维

?专家介绍? 海上钻完井专家罗宇维 罗宇维,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 司钻完井专家,现任中海油服油田化学事业部总工程师。 30多年来,他一直从事固井工艺技术研究和固井技术管 理工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和总公司科技 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获得国家授 权发明专利1项和实用新型专利9项,在国内核心期刊 发表论文1多篇。 近5年主持或骨干参与了 9个公司级以上科研项目 研究,取得了五大固井技术突破: 1高温高压水泥环密封完整性技术。开发出了平流 变高效清洗液、水力尖劈固井堵漏技术、五防水泥浆技术 和多重气窜屏障的固井工艺,初步解决了高密度钻井液 顶替效率低和固井水泥浆失返、气窜、腐蚀、应力破坏等影响水泥环完整性的技术难题。 研究成果在东方1高温高压气田开发、壳牌LD10-1-1超高温气井和印度尼西亚B D高 温高压高含H2S气田获得成功应用。 2)深水固井技术。开发出了 PC-LoCEM和PC-L〇L E T深水固井水泥浆体系,研究 成果在深水区26 口井固井作业中成功应用,最大水深达1 700 m,固井一次成功率100%, 产层固井质量优质率1〇〇%。 3)复杂盐膏层固井技术。研发出了 KC1高早强、抗盐水泥浆,形成了“地层流体压稳 和盐岩蠕变压稳”双压稳固井工艺,构建了水泥浆失重后环空液柱压力模型。研究成果已 被成功应用于伊拉克米桑油田近30 口井多压力体系的高压盐膏层固井作业。 4)关键水泥添加剂。开发出了 9种水泥添加剂,初步构建出从低温到高温的COCEM 体系。添加剂主要为合成产品,与以前产品相比,其广谱性、稳定性和经济性更好。 5)室内试验评价技术。研发出了 5套行业先进的固井模拟评价仪器或原理验证机: ①基于裂缝宽度随压差变化而变化的动态裂缝堵漏仪,用于评价固井隔离液和水泥浆提 高砂泥岩的承压能力;②第三代稠化仪,该仪器为行业体积最小、质量最小、操作维护最方 便的无电位计式便携式稠化仪,方便现场进行复核实验;③水泥石应力破坏模拟评价装 置,用于模拟评价生产期间温度和压力变化对水泥环的伤害程度;基于水泥浆失重造成 的气窜评价仪原理验证机,用于模拟评价水泥浆在候凝过程中的防气窜能力;⑤基于动态 监测水泥环径向膨胀收缩的新型膨胀仪原理验证机,用于模拟评价固井水泥环2个肢结 面的微环隙发展情况。

南海深水钻完井技术挑战及对策

南海深水钻完井技术挑战及对策 刘正礼胡伟杰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摘要:南海深水区海洋环境恶劣,台风和孤立内波频发,深水钻完井工程设计和作业难度大、风险高。为提高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水平,实现海上钻完井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和作业能力由浅水向深水和超深水的跨越式发展,经过十余年技术攻关和作业实践,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钻完井关键技术体系,首次建立了深水钻完井作业指南、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克服了南海特殊环境条件下的技术挑战和作业难题,满足了深水油气钻完井安全、高效的作业要求,并钻成了最大作业水深近2 500 m 的第1 批自营深水井,开启了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挺进深水的新征程。 我国南海是世界四大油气聚集地之一,其中70% 蕴藏于深水区。深水是挑战当今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和装备极限的前沿领域,尤其是在南海台风和孤立内波频发的恶劣海洋环境下,如何安全、高效地开展深水钻完井作业成为了业界极为关注的焦点。笔者在充分术调研和分析基础上,回顾了南海深水钻完井作业历史,论述了国内外深水钻完井技术现状,统计分析了南海深水作业复杂情况的主要原因和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进而提出了已通过自主深水和超深水井成功实践验证的技术对策,并阐述了我国深水钻完井技术体系的建设情况,最后得出了未来深水钻完井技术的努力方向。 1南海深水钻完井历程 南海深水钻完井作业历程可以追溯到20 世纪80 年代。1987 年,国外作业者Occidental Eastern 通过与我国签订合作协议,开始在南海

白云区块的深水钻井作业。截至2014 年,已有Occidental Eastern、Husky Oil、Devon、BG、Chevron、中海油和中石油7 家国内外作业者在南海进行了60 口井的深水钻完井作业,其中,Husky Oil 公司作业井数最多,从2004—2013 年期间共钻完井作业28,完井9;Occidental Eastern 公司在1987 年钻井1 口;Devon公司在2006 年钻井1 口;BG 公司在2010 至2011年钻井3 口;Chevron 公司在2011—2012 年钻井3口;中石油在2014 年钻井2 口。2006 年,Husky 和中海油发现了荔湾3-1 深水气田,并于2013 年正式投产。深水钻井的足迹已遍布南海北部,通过对这些井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基本得出南海北部深水钻完井的技术挑战和技术路线,如表1 所示。 2国内外深水钻完井技术现状 全球油气勘探开发从20 世纪70 年代进入深水领域以来,深水钻完井作业量和资金投入持续增加,墨西哥湾、西非海域、巴西海域是主战场。随着装备和技术的更新换代,深水钻完井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正朝自动化、智能化和本质安全化发展。 2.1国外深水钻完井技术现状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国外开展了一系列的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重大研究计划,如美国的“DEEPSTAR”、“Hoover-Diana”和欧洲的“Sea-Plan”,实现了3 000 m 水深钻采技术的突破。深水钻完井技术创新主要包括地层压力预测精度及钻井液密度窗口确定技术、地层窄安全压力窗口钻井技术、溢流早期监测技术、盐膏地层钻井技术、优

辽河油田水平井钻完井技术

技 术 创 新 水平井以其单井产量高、吨油成本低、综合效益好、能有效地提高油田采收率等优势在辽河油田得到迅猛发展,在油田增油上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辽河油田的水平井技术已经迈向了整体、区块开发油田的新阶段,并为边际油藏、低品位油藏、中后期油藏的开发和濒临废弃油藏的再次开发,特殊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辽河油田的水平井钻井工艺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已在钻完井工艺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水平井钻完井技术系列,适应了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的需求。随着人们对水平井认识的深入和勘探开发要求水平井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水平井钻井技术遭遇到了空前的挑战。 一、水平井在辽河油田的发展 辽河油田水平井钻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历经 □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钻井管理中心 高富成 摘 要:本文回顾了辽河油田水平井钻井技术的发展情况,总结了逐步形成的特色水平井钻完井工艺技术进展,指出了目前辽河油田水平井技术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及制约水平井技术发展的瓶颈技术,提出了当前水平井钻完井技术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辽河油田 水平井 钻井 完井了15年的发展,该项技术已日趋成熟,并成为开发油气藏的一种重要手段。 水平井在辽河油田的发展大体分为两个阶段。1992—2000年为研究试验阶段,2001年至今为完善、推广应用阶段。图1是辽河油田历年来施工水平井统计。 1992年到2000年的8年间辽河油田在水平井钻井方 200150100500 21114771025149 7939 11水平井数图1 辽河油田历年来施工水平井统计图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年份 辽河油田水平井钻完井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