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新技术

隧道施工新技术
隧道施工新技术

隧道施工新技术

目录

第一节概述 (2)

一、地下空间的利用与发展 (2)

二、隧道工程概述 (5)

第二节开挖及支护技术 (7)

一、开挖技术 (7)

二、支护技术 (27)

三、辅助施工措施 (41)

第三节监控量测技术 (50)

一、量测的地位及其发展 (50)

二、现场监控量测设计 (50)

三、现场监控量测 (53)

四、监测数据的分析、反馈 (57)

第四节隧道施工通风降尘技术 (60)

一、山岭隧道施工通风技术 (60)

二、山岭隧道施工集尘技术 (69)

三、山岭隧道的冬季施工 (70)

第五节盾构法概述 (71)

一、基本概念 (71)

二、盾构的基本类型 (72)

三、盾构法施工 (72)

四、地表下沉和建筑物防护 (74)

第六节沉管隧道概述 (77)

一、沉管法的特征 (77)

二、沉管法的施工方式 (77)

三、沉管隧道施工 (79)

第一节概述

一、地下空间的利用与发展

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来,已有300万年以上的历史,在这段漫长的时期内,地下空间作为人类防御自然和外敌侵袭的防御设施,而被利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这种利用,也从自然洞穴的利用向着人工洞室方向发展。到现在,地下空间利用的形态,已千姿百态,远远超出为个人生活服务的利用领域,而扩大到作为集团的生活需要空间。尤其是现代,人口向城市集中,使城市人口密集,城市功能恶化。为了保持城市功能及交通所需的空间,也开始求助于地下空间。预计地下空间,作为人类在地球上安全而舒适生活的补充空间,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将占据重要地位,其利用和规模将会日益扩展。科学预测指出,21世纪将是大力开发地下空间的世纪。

(一)地下空间利用发展的时代划分

地下空间利用的发展过程与人类的文明历史是相呼应的,大致可以分为4个时代:

第一个时代是原始时代。从人类出现开始到纪元前3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防御自然灾害威胁的穴居时代。这个时代主要用兽骨等工具开挖出洞穴而加以利用。

第二个时代是古代时期。从纪元前3000年到5世纪,是为城市生活而利用的时代,也就是所说的文明黎明时代。例如,在修建埃及金字塔时就开始了地下空间的建设。纪元前2200年间的古代,巴比伦王朝为了连接宫殿和寺院修建了长达1km的、横断幼发拉底河的水底隧道。在罗马时代也修筑了许多隧道工程,其中有的至今还在利用。

第三个时代是中世纪时代。约从5世纪到14世纪的1000年左右的时期,这个时期正是欧洲文明的低潮期,建设技术发展缓慢,但由于对铜、铁等金属的需求,开始进行矿石的开采和利用。

第四个时代是近代和现代,也就是从16世纪以后的产业革命开始的时代。这个时期由于炸药的发明和应用,加速了地下工程技术的发展。例如,有益矿物等地下资源的开采和应用,运河隧道的修建以及随着城市的发展开始修建地下铁道,上下水道等,使地下空间利用的范围迅速扩大。

80年代后期,国际隧协提出“大力开发地下空间,开始人类新的穴居时代”的倡仪,得到了广泛的响应。日本也提出了利用地下空间,把国土扩大10倍的设想。各国政府都把地下空间的利用,作为一项国策,来推进其发展,使地下空间利用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地下空间的利用,已扩展到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社会、经济的效益,成为国家重要的社会资源。

(二)地下空间的利用形态

地下空间的利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1、为人类生存,确保安全的:如粮食的地下仓库,地下式住宅等;

2、伴随城市的现代化发展,而利用地下空间,如城市有轨交通系统,上下水道,电力、瓦斯管道,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场等;

3、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利用地下空间的:如地下水力发电站,地下能源发电站以及地下工厂,地下核能发电设施等;

4、大规模国土的有效利用:如城市间、国家间的交通设施等;

5、防御和减少灾害的地下设施:如人防工程、各种储备设施、防御洪水灾害的地下坝、地下河、防灾型城市的构思等。

各类地下空间的利用设施参见图1-1。

图1-1 地下空间利用及其设施

(三)地下空间利用和发展的重点

目前各国都把地下空间利用的重点,放在城市建设上。地下空间作为城市重要资源,得到了多方面的应用。大致有:办公楼、地下街、地下停车场、交通设施、通讯设施、上下水道、废弃物处理设施、文化设施等。这些设施与地面设施一并构成了城市的主体空间网络。

1、从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现状看,主要重点在发展联络城市各种设施的地下通道,如地下商业街、地下联络通道和城市有轨交通系统(地下铁道和轻轨)。例如,日本在全国20多个城市,共拥有150条地下街,总面积约为120万m2;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已提出以地下铁道车站为中心,建设联络城市2/3设施的地下街网的宏伟规划。

2、城市有轨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单轨等运送系统),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灾害防御设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有轨交通系统是城市国际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些国家也正在研究城市道路地下化的交通系统,如日本首都东京的地下环形道路的构思,可极大地减轻地面交通的压力。我国近几年掀起的“地铁和轻轨热”正方兴未艾。继北京地铁之后,上海、广州地铁已经投入运营。深圳、南京、天津、武汉、重庆、青岛地铁及轻轨已开始建设。还有成都、大连、长春、哈尔滨等城市的地铁和轻轨,都在规划、设计之中。总之,利用地下空间,开辟交通通道,增加交通面积,是解决城市“交通难”的根本性措施之一。

3、跨海、江、河高速交通通道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引起各国政府的关注。以日本青函隧道的建成为契机,世界各国横断海峡的热情迅速高涨。穿越津轻海峡的青函隧道,于1988年3月13日正式运营。被称为“2000年梦幻”的英法海峡隧道,已经投入运营。许多被称为“梦想”的横断海峡的宏伟规划,都呈现出一片“现实”的曙光。横断直布罗陀的海峡隧道工程,联络意大利本土和西西里岛的墨西拿海峡隧道工程以及博斯普鲁斯海峡隧道工程等,都在规划和调查之中。印尼的联络爪哇和苏门答腊的规划,已开始研究。作为国际高速公路计划的一部分,从日本福岗通过对马海峡到达韩国釜山的日韩隧道(全长约250km),也正在进行地区调查的前期作业。这是进入中国大陆的重要通道。

在横断海峡的规划中,许多国家的工程师和专家提出了一些可供选择的方案。其中有:固定桥、浮桥、海中隧道(桥),沉管隧道、海底隧道等。从已建成的海峡隧道看,都属于海底方案。用于公路或铁路或两者混合运输。这主要是因为:它不干扰外界环境;不影响航运和潜艇航行;也不改变生态的和水理的环境;不受季节、恶劣气候的影响等,应该指出,这些通道方案绝大多数都是国际性的研究,其经济的、社会的、技术的意义十分重大。而且,都要有较长时期的基础研究,给予支持。

最近几年我国曾先后对琼州海峡、台湾海峡、渤海湾、甬江、珠江、胶州湾、福建地坛海峡、南通和京沪高速铁路越江隧道等有关跨海、江、河通道工程进行过论证,越来越重视隧道跨海、江、河方案的选择,其中一些跨海的隧道工程方案已开始研究。总体来说,我国的研究是极不充分的,特别是通道工程的基础性研究,尚未开始,基本上是处于空白阶段。

由于解决跨江、河、海的工程投资很大,从目前的财力、物力看,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但积极进行前期的基础性研究和规划,还是很必要的。

二、隧道工程概述

(一)山岭隧道 1、隧道的分类

(1)隧道按长度分类,见表1-1。

(2)隧道按埋置深度的分类

深、浅埋隧道的分界深度,目前多以隧道开挖对地表不产生影响为度进行区分。一般可根据压力拱高度h1和宽度影响系数w 参照表1-2确定。

2、影响坑道围岩稳定性的因素

影响坑道围岩稳定性的因素大体上分为2大类:1 类是客观存在的地质因素或称为内在的因素;1类是设计、施工因素或称为人为的外部的因素。前者是基本的,后者是通过前者而起作用的。前者包括:围岩的结构状态、岩石的基本性质、地下水状态和初始应力场的状态等,后者则有施工方法和支护措施、坑道的形状、尺寸、坑道的埋深等(图1-2)。

影响坑道围岩稳定性的因素

图1-2影响坑道稳定性的因素

3

、隧道常见地质灾害

隧道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围岩失稳,突然涌水、涌泥、岩爆、热害、地下有害气体等。围岩失稳又可分为岩体破裂、岩块的滑移和坠落、破碎性散岩(土)体的坍塌、松软岩体的塑性变形等。

(二)地铁区间隧道

1、区间隧道内设施

区间隧道内要设置列车运行及安全检查用的各种设施。其中主要有:轨道、电车线路、线路标志、通信及信号用电缆、安全及列车诱导的通信线、待避洞及待避空间、灭火栓、防止浸水装置、排水沟、照明、通风设施等。这些设施的配置对隧道断面的形式和大小有很大的影响,故事先应对其相应关系加以充分研究。

2、区间隧道的横断面

地下铁道区间隧道的断面,一般分为箱形和圆形两种,明挖法多采用箱形断面(图1-3),盾构法则多采用圆形断面(图1-4)。近几年,由于新奥法的应用,马蹄形断面已开始使用。

图1-4 圆形断面示意图

区间隧道的净空尺寸依建筑规模、曲线半径、轨道及道床、信号机类型、电缆线路等决定。当隧道位于曲线地段时,因线路外轨超高、列车偏斜等,其建筑限界应加宽并确保外侧有200mm~300mm的设施空间。在圆形断面中,其限界要加上150mm~200mm的施工富余量,并要设置维修人员的待避空间。

第二节开挖及支护技术

山岭隧道和城市隧道(包括地下铁道)的施工过程可简单概括为两个过程:一是开挖;二是支护。隧道施工就是根据其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开挖方式和开挖方法、可靠的支护措施来完成结构。施工前选择完成开挖和支护工程而需要采用的技术措施及配备的机械设备、劳动力、材料等;特别要重视一些辅助施工方法和措施的应用,做到因地制宜,岩变我变。一、开挖技术

隧道施工开挖技术包括开挖方式(含开挖方法)、运输方式和风水电保障三部分。

㈠开挖方式及方法

隧道施工开挖方式共分三类:人力开挖、机械开挖和钻爆法开挖。人力开挖是指在围岩不稳定的土质短隧道中,人工或人工手持风镐作业来完成开挖;机械开挖是指利用一种能自行掘进的机械装置进行隧道施工作业;钻爆法开挖是指通过钻眼、装药、爆破作业来完成隧道开挖。机械开挖又分为全断面掘进机法、悬臂式掘进机法和盾构法。下面重点介绍掘进机法和钻爆法。

1、掘进机法

隧道掘进机是一种利用回转刀具开挖(同时破碎和掘进)隧道的机械装置。因此机械修筑隧道的方法,称为掘进机法。其又分为全断面掘进机法(TBM法)和悬臂式掘进机法。

(1).全断面掘进机法(TBM法)

①TBM法的优缺点(表2-1)

表2-1

②采用TBM法的基本条件(表2-2)

表2-2

①开挖

②撑靴缩合

图2-1 敞开式TBM的工作示意图③TBM的种类、性能和特征(表2-3)

④支护技术

山岭隧道TBM施工法中,支护形式多以喷混凝土、锚杆、金属网、钢支撑为支护的主体,根据地质条件及隧道用途,也采用管片和二次混凝土衬砌作为永久衬砌。TBM法通常与NATM 法一样,要基于事前调查,进行预设计,设定支护模式,并在掘进中根据对围岩状况的判断,修正支护形式。

在TBM的支护设计中,一般考虑以下几点:

a、为确保高速掘进,支护时间尽可能短或平行作业;

b、洞壁是光滑的,松驰比爆破法小,支护可以采用轻型的;

c、支护的施工位置(与掌子面距离);

d、开挖后到构筑支护的时间尽量短;

e、是永久或暂时性的;

f、构筑支护时对TBM装置的影响;

g、支撑靴挤压对洞壁的影响。

为对围岩稳定有利,构筑支护的位置应尽可能地接近掌子面;在敞开式TBM法中,由于装置对构筑支护的空间有限制,同时喷混凝土的粉尘和回弹对装置也有影响,故通常是在TBM 主体的后部构筑支护。采用锚喷支护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粉尘和回弹对装置的影响;

b、装置和后方设备的清扫;

c、开挖断面和锚杆长度及位置;

d、支护效果发生的时间;

e、粉尘对洞内环境的影响;

f、支撑靴对喷层的损害。

⑤辅助施工方法

对TBM法来说,辅助施工方法是指在通常情况以外的地质条件或施工时所采用的对策。

最好开挖前能消除阻碍围岩稳定的因素;如无安全上的问题,对小事故,在TBM施工后处理,是经济的,对掘进进度也是有利的。常见事故见表2-4,代表性对策见表2-5。

(2)悬臂式掘进机法

悬臂式掘进机是一种集开挖、装载、运输于一体的综合机械化施工设备,具有无爆破振动,对围岩扰动小,连续开挖作业、效率高、超挖小、节约衬砌材料、施工环境污染少的优点,适用于Ⅱ、Ⅲ类软岩隧道施工,在国外软岩隧道施工中广泛应用。铁道部于1999年立项,由石家庄铁道学院主持研究开发铁路软岩隧道悬臂式掘进机及其施工技术。1999年11月召开了该项目总体方案评审会,2000年11月2日组织召开该项目实施研讨会。曾建议在渝怀铁路第19标段沙坝隧道进口段Ⅲ级围岩带和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冻土地带进行其施工技术科研试验。

表2-4

表2-5

①主要技术性能

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铁路软岩隧道掘进机,即JSBZ132型振动截割臂式隧道掘进机(图2-2),由石家庄铁道学院主持研究开发,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生产。能进行切截开挖、装载、转载、装车、并辅助喷、锚、网、格栅等支护作业。其主要技术性能有:

最大截割高度 8.0m 底盘静止时开挖宽度 6.0m

最大切割岩石硬度 100Mpa 卸料高度 2.2~3.4m(可调) 总装机功率 264kw 供电电压 1140V

出碴系统施工能力 150m3/h 行走方式履带式

驱动能源电动——液压机组总重 83T

接地比压 0.12Mpa 外形尺寸(长×宽×高) 3.5×2.3×3.0m

图2-2 JSBZ132型振动截割臂式隧道掘进机示意图

②全断面开挖施工模式

A、主要配套设备(表2-6)

注:其它设备与钻爆法同。

B、施工

开挖工序:臂式掘进机先在掌子面开出0.4~0.5m深的槽口,然后逐步旋转式扩大截割面,边开挖边装碴。调动车辆时只截割、不装碴,碴堆较高时可只装碴,不截割。

出碴:与钻爆法同

施工支护:利用横跨于掘进机上的可拆装式可前后移动的上下两层多功能台架进行施工支护平行作业。在围岩破碎带,可停止开挖,掘进机工作机构可辅助举升钢拱架作业。

二次衬砌:仰拱、防水板及混凝土衬砌施工与钻爆法同。多功能台架可作为防水板施工作业平台。

通风除尘: 臂式掘进机工作部件全部为电力—液压驱动,不配置内燃发动机,且无爆破烟尘危害,工作面要求风量比钻爆法低;有轨运输方案中,可按隧道允许最低风速大于0.15m/s控制风量。钻爆法选用的通风设备可以满足掘进机施工要求。截割施工中矿尘发生较大,必须采取有效的除尘措施。一是掘进机装备有喷雾除尘系统,可向开挖面喷射高压水雾除尘;二是工作面设JTC—1型湿式除尘器进行除尘,其除尘效率达95—98%,耗水量24L/min,重约250kg。

2、钻爆法

钻爆法施工方法的选择要考虑施工条件、围岩条件、隧道横断面积、埋深、工期、环境条件等。下面仅根据围岩条件和环境条件进行分类介绍。

(1)硬岩条件

硬岩条件下的隧道开挖方法较简单,一般分为反台阶法、单侧壁导坑法、预留光爆层法和全断面法等。

①反台阶法:在硬岩、单双线隧道开挖中可采用此法,特别是硬岩单线隧道开挖中,为快速掘进、降低开挖成本,常采用此法。如,阳涉铁路二期工程南坪隧道和渝怀铁路涪陵隧道均采用此法施工,见图2-3。

②预留光爆层法:为了确保开挖轮廓线圆顺、不超欠挖,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和快速掘进,在硬岩隧道施工中常采用此法。分为上半断面和全断面两类,一般上半断面预留光爆层法采用居多,见图2-4。

③全断面法

全断面法施工中,根据围岩、设备、工期等因素,一般分为二类:一是采用风枪和三层多功能作业平台进行钻孔爆破开挖;二是采用液压钻孔台车钻眼爆破开挖。风枪钻眼成本低,控制超欠挖较好,但速度慢,效率低。钻孔台车钻眼进度快,但超欠挖控制较难、对整机性能要求高,且成本相对较高。根据施工中的探索,又产生一种全断面开挖施工方法,即所谓“套打法”。

“套打法”是采用多功能作业台架配合二臂液压钻孔台车进行隧道全断面开挖,钻孔台车进行下导坑4.5×6m钻眼,多功能作业台架上人工持风枪施钻周边眼及部分辅助眼;每循环下导坑超前3-5m见图2-5。新原高速公路6标段雁门关隧道计划采用此法开挖施工。

图2-3 反台阶法图2-4 预留光爆层法

图2-5 “套打法”施工概貌示意图

④单侧壁导坑法

当新建隧道临近建筑物时,为减轻震动,也采用单侧壁导坑法施工。如株六铁路新关寨隧道和石密峰1#隧道计划施工方案。见图2-6。

新关寨隧道关寨隧道(拱部未衬砌)

图2-6 新关寨隧道施工步骤

(2)软岩条件

软岩条件施工方法有:台阶法(长台阶法、短台阶法和超短台阶法)、侧壁导坑法(单侧壁和双侧壁)、眼镜法、CRD法、中壁法和七步平行流水作业法等,见图2-7。双侧壁导坑法、眼镜法、CRD法及中壁法一般用于大跨度地段(三线及喇叭口段),最经济的施工方法为七步平行流水作业法。

①中壁法(图2-7)

施工工序:

①部:a、在上一循环超前支护下,弱爆破开挖;b、初喷4cm厚混凝土;c、架设格栅钢架(包括中壁),打锚杆,并施作工字钢横撑,打锚杆;d、复喷混凝土,钢架处喷混凝土需覆盖钢架;e、施作超前支护;f、准备下一循环工作。

②部:该部相对于①部为短台阶法,在①部施工到一定距离后:a、弱爆破开挖;b、初喷混凝土厚4cm;c、架设格栅钢架(包括中壁),打锚杆,并施作工字钢横撑;d、复喷混凝土,钢架处喷射混凝土需覆盖钢架;e、准备下一循环工作。

③部:该部相对于②部为短台阶法,在②部施工到一定距离后:a、弱爆破开挖;b、初喷混凝土厚4cm;c、架设格栅钢架(包括中壁),打锚杆,并施作工字钢横撑;d、复喷混凝土,钢架处喷射混凝土需覆盖钢架;e、准备下一循环工作。

④部同①部、⑤部同②部、⑥部同③部施工。

②七步平行流水作业法(图2-7)

A、技术特点

a、施工空间大,可以引入大型施工机械,多作业面平行施工,工效高;部分软岩地段可以采用反铲挖掘机直接开挖下半断面,减小了对围岩的扰动。

b、在地质结构复杂多变,软硬围岩相间的隧道施工中,便于调整施工方法,进度稳定,工期有保障。

c、能适应不同跨度和多种断面形式,没有需拆除的临时施工支护、节省投资。

d、爆破施工可以分成多个作业面进行,将集中爆破化为分散爆破,既减少了对围岩扰动,又充分利用了时间空间,还增加了爆破临空面,降低了炸药消耗。

图2-7 软岩隧道施工方法概貌示意图

e、混凝土仰拱超前施作,不仅便于初期支护及早闭合成环承载,而且改变了洞内作业和运输环境。

f、全断面一次施作防水层和灌筑混凝土衬砌,确保了混凝土衬砌的施工质量,运营病害少。

g、无需增加特殊设备,投入少,操作性强,易推广。

B、工艺原理

短台阶七步平行流水作业法是采用2-3层短台阶,分步平行开挖,分步平行施作拱墙初期支护,混凝土仰拱超前施作及时闭合,构成稳固的初期支护体系,保护围岩的天然承载力,有效抑制围岩变位。经量测监控信息反馈指导施工,以及时调整支护参数和混凝土衬砌施工时间。

在断层带,破碎带等自稳性较差地层和富水地层中,可采用大管棚、迈式注浆锚杆和小导管预注浆固结、止水等辅助施工措施后,上部弧形导坑法短开挖施作拱部初期支护,再左右错位开挖及施作边墙初期支护;混凝土仰拱紧跟下台阶并及时施作尽早闭合成环,构成支护体系受力。

C、施工工艺流程图(图2-8)

图2-8 短台阶七步平行流水作业法施工流程

(3)多年冻土条件

凡温度等于或低于0℃且含有固态水的土(石),称之为冻土。连续保持冻结状态三年或以上者,称为多年冻土。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为多年冻土整体分布区的隧道。

①多年冻土分类(图2-9)

图2-9 多年冻土分类

②多年冻土的不良地质现象

由于多年冻土的冻胀、土中水的转移、地下水承压水头的上涌以及山坡泉水、地表水流等,在多年冻土区常形成厚层地下冰、冰锥、冰丘以及当冻土融化时产生的热融沉陷,融冻滑坍等不良地质现象。

A 、厚层地下冰:由于水份不断向多年冻土上、下限附近转移,伴随着上、下限的变迁所形成的厚度大于0.3m 的地下析出冰(也有少量属于埋藏的冰川冰)。其结构形态以层状居多,方格状、整体状较少。

厚层地下冰内多存在悬浮土块,土块还大体上保存了母岩被层理,节理切割的形状,其排列也有着明显的定向性。由于受到外界条件影响,厚层地下冰易发生形变,因而它是热融滑塌、热融沉陷、热融湖塘及导致建筑物变形的基本原因,形变对建筑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隧道在此层通过应设法绕避,或应有相应的工程治理措施。

B

、热融滑坍:由于自然营力和人为活动,一旦有厚层地下冰分布斜坡的热平衡状态被

破坏,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融冻界面移动而形成的滑坍。

热融滑坍可能使隧道洞门结构物基础失去稳定,边仰坡挤垮,端翼墙推裂,洞口建筑物也有被融冻泥流堵塞、掩埋的可能。

C、冰锥和冰丘

在寒季(负温季节)流出封冻地表或封冻冰面的地下水或河水,经结冰后形成丘状隆起的冰体,称为冰锥。当地下水受冻结的地面和下部多年冻土或不透水层的遏阻,冻结膨胀在薄弱地带把地表抬起形成丘状隆起的土丘,称为冰丘。

无论冰锥还是冰丘,都给隧道结构物带来较为严重的冻害,一般情况下隧道应设法绕避,否则,应有可靠的工程措施以保证结构物的稳定。

③多年冻土地区隧道设计的基本原则

A、隧道位置应选择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尽量避开多年冻土的不良地质地段。

B、合理选择隧道埋置深度和结构形式。尽量将隧道设于不受季节性影响的多年冻土或非冻土层之中,或置于融化后不致产生不均匀沉陷的土层中。多年冻土地区隧道进洞的高度应较非多年冻土地区为低。洞口位置尽量避开冰锥、冰丘、厚层地下冰、多年冻土沼泽等不良地质地段,并应避免使隧道纵向穿越厚层地下冰,为了抑制冻胀、融沉而导致结构变形、破坏,一般情况下宜采用翼墙式洞门;依据冻土结构情况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确定边仰坡坡率。需要时以粗颗粒换填或在墙背面设保温层,使土体保持永冻状态。洞门端、翼墙宜采用200号砼整体灌筑。

C、设置于多年冻土的隧道,可按降低一级围岩类别选用衬砌断面,以抵制冻胀和融沉所产生的不均匀变形,或将衬砌断面加强以增加其刚度,保证结构的稳定。衬砌结构采用砼(或钢筋砼)带仰拱曲边墙封闭式整体衬砌,标号不低于200号,所用水泥标号不应低于425号。洞身位于多年冻土层时,基底铺设0.3m厚的泡沫混凝土垫层;通过冻胀性较大的围岩时,断面尺寸除满足净空要求外,预留适当的冻胀变形量。

D、做好洞内、外的防排水设施。洞外防排水主要是做好洞口边仰坡、出洞口上坡、地表为沟谷地段疏导等防排水系统。洞内防水主要是提高砼的密实度,使衬砌满足抗渗标号不低于0.6Mpa的要求,并对施工缝进行防水处理,以提高衬砌的整体防水性能;洞内排水关键是充分利用自然或人为热源(气热、电热、水热、隔热保温等),使衬砌背后在任何季节都能保持液态水通畅排出。一般采用防塞或采暖式水沟,施工方便,造价也低。

④施工注意事项

a、多年冻土地区隧道施工,开挖暴露时间切忌过长,以免冻土融化造成施工困难。

b、开挖后应立即支撑,以防冻土热融后变软、剥落、滑坍而影响施工安全。

c、在多年冻土中开挖隧道,其耗药量要比一般地区大,温度越低,耗药量越大。故在提供材料用量时予以考虑。

d、衬砌施工必须重视混凝土质量,应严格按低温早强砼施工要求办理。水和骨料均需加热,并注意砼的养护,以确保施工质量。

最新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总体要求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总体要求 1.0.1为给公路山岭隧道工程的施工和施工管理提供 技术依据和行为准则,特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公路山岭隧道。 1.0.3隧道施工应在公路修建总体施工规划下,制订相 应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考虑隧道长度 和断面、工期要求、地质条件和当地自然条件等,确定合理 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进度。 1.0.4必须执行质量检查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 好材料试验工作。施工中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进行技术、 质量、安全教育,确保工程质量,并坚持文明施工。 1.0.5应制订安全制度和措施,加强通风、照明、防尘、降温及防水和防止有害气体的工作。并预防塌方事故,保护 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和安全。 1.0.6施工中应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积极而慎重 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使隧道施工符合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质量可靠、安全实用的要求。 1.0.7应合理安排施工机具设备周转时间,提高机械利 用率。施工中应加强技术管理,并合理安排工序进度和关键 工序的作业循环,组织均衡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1.0.8隧道施工中必须密切注意围岩及地下水等的变

化情况,当施工方法或支护结构不适应于实际围岩状态时,必须采取应急措施,并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及时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或支护结构。 1.0.9附属设施安装应按电气、机械、化工等专业有关规定要求办理。 1.0.10施工中应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并符合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1.0.11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积累资料、数据,做好各道工序的原始记录。 1.0.12隧道施工应编写全面和单项施工技术总结,隧道竣工后应及时提交竣工文件。 1.0.13公路隧道施工除应按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和交通部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规定。

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试题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试题 (单选40题,多选20题,判断20题) 、单选题(共40题) 1围岩含义是指( ) A. 开挖前未扰动的山体 C.与稳定性有关部分岩体 B. 环绕隧道周边一定原度岩体 D.隧道顶部岩体 6、喷射砼中常加入外加剂为( ) A. 早强剂 B.速凝剂 C.减水剂 D.缓凝剂 7、新奥法施工工序为( ) A. 开挖—量测—初次支护—二次支护—防水层 B. 开挖一量测一防水层—初次支护一二次支护 C. 开挖—初次支护—量测—防水层—二次支护 D. 开挖—初次支护—防水层—量测—二次支护 8开挖时坍方现象( ) A. 突然发生 B.可以计算 C.可以量测 D.有一定征兆 9、 二次衬砌中“刹尖”指( ) A. 拱脚处浇砼 B.拱顶处浇砼 C.供圈合拢最后圭寸口 D.先拱后墙交接面处浇砼 10、 围岩量测部位与布点与下列因素有关( ) A. 地质条件 B.施工进度 C.地下水位 D.仪器类型 2、隧道开挖后,围岩压力是( ) A.垂直向下 B.水平作用 C. 底部向上 D.四周及纵向压力 3、下列地质条件下不宜用锚喷支护( A 」、II 类围岩 B.破碎带 C. ) 大面积淋水地段 D.强风化围岩 4、初次支护和二次衬砌间应( ) A.在喷射砼初凝后进行 B.在喷射砼达到强度后进行 C.紧跟衔接 D.监控量测后决定 5、公路隧道围岩按稳定状况分成六类,其中( ) A.结构性能最好为I 类 C.挖进最容易的为I 类 B.最好的为六类 D.挖进最难的为六类

11 ?属于支护材料检测的是()。 A. 排水管材检测 B.钢构件材质检测 C.支护受力量测 D.衬砌质量检测 12?穿越煤系地层的隧道其施工环境检测的主要任务是检测()。 A.CO B.C02 C.S02 D.CH4 13. 一种理想的注浆材料应满足()。 A.浆液粘度低,渗透力强,流动性好; B.浆液粘度咼,渗透力强,流动性好; C. 浆液粘度高,渗透力弱,流动性差; D.浆液粘度低,渗透力弱,流动性差; 14?高分子防水卷材要进行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定伸强度的试验。 A.200% B.300% C.400% D.500% 15. 用来检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耐寒性能的有()。 A.热空气老化试验 B.脆性温度试验 C.柔度试验 D. 拉伸试验 16. 石油沥青油毡一般是地面建筑常用的防水材料,在隧道工程中,它主要用于()的外防水。A.整个隧道 B.洞身段C.明洞段D. 断层破碎带 17. 土工织物是柔性材料,主要通过()来承受荷载以发挥工程作用。 A.抗压强度 B.抗剪强度 C.顶破强度 D. 抗拉强度 18. 对于隧道超、欠挖的检测,关键是要正确地测出隧道开挖的()。 A.实际轮廓线 B.设计轮廓线 C.超挖量 D. 欠挖量 19. 隧道施工规范中规定,应严格控制欠挖,当岩层完整,岩石抗压强度大于30MPc并确认不影响衬砌稳定时,允许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欠挖,但其隆起量不得大于()。 A.5cm B.10cm C.15cm D.20cm 20. 用拉拔设备进行锚杆拉拔试验时,一般要求加载速率为() A. 5kN/mi n B. 10 kN/min C.50 kN/min D.100 kN/min 21. 在检查锚杆安装尺寸时,孔径大于杆体直径()时,可认为孔径符合要求。 A.10mm B.15mm C.20mm D.25mm 22 ?喷射混凝土的()是表示基物理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的一个综合指标,工程上把它作为重要检测 内容。A.抗拉强度 B. 粘结强度 C.抗压强度 D. 疲劳强度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解读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洞口、明洞与浅埋段工程 一、洞口工程 1、洞口开挖土石方应遵守下列规定: 1.1、进洞前应尽早完成洞口排水系统。 1.2、安设计要求进行边、仰坡放线,自上而下逐段开挖,不得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 1.3、清除洞口上方有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及山坡危石,不留后患1.4、石质地层拉槽爆破后,应及时清除松动石块;土质地层开挖后应及时夯实整平边(仰)坡。 1.5、洞门端墙处的土石方,应视地层稳定程度、洞口施工季节和隧道施工方法等选择施工时机和施工方法。 1.6、不得采用深眼大爆破开挖边(仰)坡。 1.7、开挖中应随时检查边坡和仰坡,如有滑动、开裂等现象,应适当放缓坡度,保证边(仰)坡稳定和施工安全。 1.8、开挖的土石方不得弃在危害边坡及其他建筑物稳定的地点,并不得影响运输安全。 1、9、洞口支挡工程应结合土石方开挖一并完成。 1、10、开挖进洞时,宜用钢支撑紧贴洞口开挖面进行支护,围岩差时可用管棚支护围岩,支撑作业应紧跟开挖作业,稳妥前进。 1、11、洞门衬砌施工应按《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02)的有关规定办理,并符合下列要求:

(1)土质地基应平整夯实,土质松软时,应加碎石,人工夯实,将基础置于稳固的地基上。 (2)基础处的渣体杂物、风化软层和积水应清除干净。 (3)洞门衬砌拱墙应与洞内相联的拱墙同时施工,连成整体。如系接唱明洞,则应按设计要求采取加强连接措施,确保与已成的拱墙连接良好。 (4)端墙施工放样时,应保证位置准确和墙面坡度平顺。 (5)灌注砼时应保证模板不移动。 (6)洞门端墙的砌筑与墙背回填两侧同时进行,防止对衬砌边墙产生偏压。 (7)、洞门衬砌完成后,及时处治洞门上方仰坡脚受破坏处,当边(仰)坡地层松软、破碎时,应采取坡面防护措施。 (8)当端墙顶水沟砌筑在填土上时,填土必须夯实。 (9)洞门的排水、截水设施应与洞门工程配合施工,并应与路垫排水系统连通。 二、明洞工程 1、明洞衬砌施工可选用下列几种方法: (1)当边坡能稳定时,可采用先墙后拱法; (2)当边坡稳定性差,但拱顶承载力较好,能保证拱圈稳定时,可采用先拱后墙法; (3)半路堑式明洞施工时,可采用墙拱交替法,且宜先做外侧边墙,继做拱圈,再做内侧边墙;

隧道施工新方法新工艺

XX铁路XX段 隧道施工新工艺、新方法及控制要点 一、超前地质预报 1、超前地质预报手段,如何做到预报的准确 1)预报方法 (1)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按照预报原理分为地质分析法、钻探法、物探法和超前导坑法。 ①地质分析法:包括地层分界线、构造线、地下和地表相关性分析、地质作图等。 ②钻探法:包括深孔水平钻探、5~8m加深炮孔探测及孔内摄影。 ③物探法:包括地震波反射法、电磁波反射法、红外探测法等。 ④超前导坑法:包括平行超前导坑法、正洞超前导坑法。 (2)超前地质预报按预报长度可分为长距离预报(大于200m)、中长距离预报(30~200m)和短距离预报(小于30m)。 (3)超前地质预报按采用的预报手段数量可分为单一方法地质预报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 2)地质预报的分级 根据地质灾害对隧道施工安全的危害程度分为四级 A级:存在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段,如大型暗河系统,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软弱、破碎、富水导水性良好的地段和大型断层破碎带,特殊地质地段,重大物探异常地段,可能产生大型、特大型突水突泥地段,诱发重大环境地质灾害的地段,高地应力、瓦斯、天然气、放射性问题严重的地段以及人为坑洞等。 B级:中小型突水突泥,较大物探异常地段,断裂带等。 C级: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地段、小型断层破

碎带,发生突水突泥的可能性较小。 D级:非可溶岩地段,发生突水突泥的可能性极小。 3)不同地质风险地段的预报方式 (1)A级地质风险地段 采用地质分析法、地震波反射法或声波反射法、地质雷达、红外探测、超前水平钻探等手段进行综合预报。首先以地质分析法进行长距离预报,然后采用中长距离地震波反射法或声波反射法和一种或几种短距离物探方法相结合进行预报,同时进行多孔超前钻探探查。 (2)B级地质风险地段 采用地质分析法、地震波反射法或声波反射法,辅以红外探测、地质雷达,进行必要超前水平钻孔。当发现局部地段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按A级要求实施。 (3)C级地质风险地段 以地质分析法为主。对重要的地质(层)界面、断层或物探异常地段可采用地震波反射法或声波反射法进行探测,必要时进行红外探测和超前水平钻孔。 (4)D级地质风险地段 采用地质分析法。 4)如何做到预报的准确 (1)施作超前地质预报的单位必须有相应的作业资质,以保证在施作超前地质预报的准确性。 (2)配备足够的专业超前地质预报人员,采用综合的地质预报手段进行综合验证。 (3)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专职人员对收集的数据、图形进行解释,以确保预报结果的准确性。

浅析隧道施工新技术

浅析隧道施工新技术 发表时间:2017-09-28T10:31:55.9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作者:李中山[导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剧增,许多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建筑用地紧张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广西桂林 5412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剧增,许多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建筑用地紧张,生存空间拥挤,交通堵塞等问题。这些问题给人类居住条件带来很大影响,阻碍了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缓解以上问题,我国及世界上其他各国都开始向地下空间发展,隧道工程便是对地下空间利用的一种体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隧道建设起步较晚,存在施工经验不 够丰富、设计理念不够先进等问题。不过,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隧道工程发展迅速,各种隧道工程的建设为我国隧道理论的发展、完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隧道施工;低温、负温混凝土技术;机械手湿喷混凝土技术 1、隧道工程理论 1.1“松弛荷载理论” 二十世纪20年代提出传统的“松弛荷载理论”,其核心内容是:稳定的岩体有自稳能力,不产生荷载;不稳定的岩体则可能产生坍塌,需要用支护结构予以支撑。这样,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荷载就是围岩在一定范围内由于松弛并可能塌落的岩体重力。 1.2“围岩承载理论” 二十世纪50年代提出的现代支护理论,即“围岩承载理论”(简称“岩承理论”),其核心内容是:围岩稳定显然是其自身有承载自稳能力;不稳定围岩丧失稳定确实有一个过程的,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或限制,则围岩仍然能进入稳定状态。这是一种比较现代的理论,它已经脱离了地面工程考虑问题的思路,而更接近于地下工程实际,半个世纪以来已被工程界广泛接受和推广应用,并且表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2、隧道保温防寒技术 在隧道开挖后,施工破坏了冻土区原有的稳定热力条件,被开放通风的对流所取代,这时衬砌后面的围岩会形成季节性融化圈。产生一种对隧道衬砌支护不利的反复作用的冻涨力。冻涨力加之其他作用力共同作用于隧道衬砌上将会造成隧道的剥落和开裂,会使隧道出现裂缝、漏水等情形,对隧道的正常运行产生危害。为了使冻害对隧洞的不利减少到最低,在隧道口采取了敷设隔热的保温层来减弱洞内外空气与岩层间的热交换,从而使得冻融圈的范围得以减小,采用聚氨酯的保温层,敷设型式主要采用硬质泡沫型以及喷涂型材料。 3、低温、负温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在低温以及负温的条件下,混凝土中的水化速度较慢,混凝土的强度得不到快速的提高,隧洞施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了混凝土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3.1对原材料进行加温 建造位于拌合场内的预热棚,搅拌站布置在棚内,利用热风机以及蒸汽对砂石料进行加热。 3.2混凝土外加剂以配合比的选取 选取降低混凝土水灰比干硬性混凝土,同时也添加低温的减水剂以及早强剂。 3.3混凝土的搅拌与运输 现将骨料加热以及将水搅拌均匀,然后再添加水泥,这样能减少热量损失。运输车上采用PU聚氨酯板保护层,并覆盖塑料保温膜在保护层上,确保了混凝土的入膜温度。 3.4混凝土的养护措施 在隧洞的进口设置密闭的保温门,阻止洞内外的热量交换,并设置2个保温加热的混凝土拌合站及风机,使混凝土出炉的温度确定不低于15℃。采用保温的混凝土运输车,缩短混凝土运输的时间,以及保证混凝土入模的温度不会低于5℃。 4、机械手湿喷混凝土的技术 4.1喷射原理 混凝土通过喷射泵的吸、送柱塞缸连续不断地输送凝土流经输送管路,与液体速凝剂混合后在自带空气压缩机的帮助下,喷向受喷面。 4.2工作性能 ①全液压伸缩和回转的混凝土喷射机械手,施工范围大,最高可达17m,宽20m,深8m的区域。②液压驱动喷射臂和喷头能轻易完成仰俯、伸缩、回转、摆动、扇动等全部喷射动作。③大小臂可相互或独立完成动作,简化操作。④独特的转台系统可完成270°的回转施工范围。臂架可缩回与底盘平行,运输尺寸小。⑤喷头有锥形回转、法向摆动、轴向转动三种方式动作,240°球面全方位转动。 4.3施工工艺流程 湿喷混凝土过程中根据喷射效果即时调整风压、分层厚度、喷头距受喷面距离、喷头角度等参数。从而得出喷射混凝土满足表面平整、喷射过程中不掉皮、喷混凝土密实等规范要求指标的相关施工参数。 5、机械手湿喷混凝土的技术优势 隧道施工对环境和人员劳动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混凝土湿喷支护技术改善了工作面的作业环境。 5.1提高混凝土质量 干喷混凝土过程中不易控制拌和用水量、外加剂量,导致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被改变,喷射混凝土强度得不到保证;新型智能一体化混凝土湿喷台车混凝土由搅拌站严格按配合比生产,混凝土强度稳定可靠。 5.2提高工效 隧道常用普通干喷机,每台需要4~5人配合每循环3台作业至少需要12人,普通湿喷机需要约7人,每小时作业能力约6m3;而新型智能一体化混凝土湿喷台车正常施工中仅需要3人配合,作业能力约为每小时8~20m3;且相对施工准备及撤离时间更少更节约时间。 5.3提高安全系数,保障施工安全

浅析隧道施工新技术 赵晋升

浅析隧道施工新技术赵晋升 发表时间:2017-12-04T10:10:39.0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作者:赵晋升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与日俱进,在这种形势下,公路等基础建设得到了高速发展,隧道工程做为公路施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因此得以愈加重要。 重庆田都建筑工程加固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市 40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与日俱进,在这种形势下,公路等基础建设得到了高速发展,隧道工程做为公路施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因此得以愈加重要。基于此,文章探讨分析了隧道施工新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隧道施工;喷射混凝土技术;新技术;措施 引言 在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促进下,高速公路自身优越性日益显现,正从交通基础设施演变为国民经济发展命脉。而高速公路数量、里程的增大,使得桥梁、隧道等特殊设施被大量应用,隧道也因此成为高速公路的象征,如何做好隧道施工,在满足通行需求的同时,适应交通运输业发展,是广大隧道建设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1公路隧道施工的特征分析 作为高速公路施工中的重点与难点,隧道施工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通常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具有如下特点:门)实效性强:在隧道施工中,围岩的主要特点就是变化性较大,地质水文的条件相对复杂,在隧道开挖施工后需采取合理的措施与利一学的技术进行作业,因此隧道施工在实效性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2)隐蔽工程多:隧道工程作为地下工程,各施工环节的联系卜分密切,不能打破各环节的施工顺序,因此施工中会存在许多隐蔽工序,极易影响隧道施工的安全及质量;(3)施工环境恶劣:施工人员在隧道施工中要进行地下施工操作和交叉作业,但由于施工工序较为繁琐,作业空间l一分狭窄,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如支护、开挖、防排水、预埋件等环节的施工质量与规定标准不相符,则会影响工程整体质量和人员的人身安全;(4)风险大:在预测隧道施工现场的地质变化时,如果施工人员操作不当,则可能引发塌方事故。 2公路隧道施工要点 2.1隧道开挖 不同类型的隧道围岩需要采用不同的开挖方法。一般来说,条件比较差的Ⅴ级围岩,在开挖前应该先施作超前管棚支护,然后留核心土进行分部开挖。按照“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测量”的原则一步一步完成各项操作。先施作管棚超前支护,然后再对上部环形部进行开挖,完成上部初期支护后顺势开挖核心土,最后进行下部和支护结构的施工。开挖完成后及时喷射混凝土封闭围岩、打锚杆、挂网并完成钢拱支撑,按照设计要求的厚度分层喷射混凝土。针对Ⅳ级围岩,多采用上下台阶法作业,上断面围岩支护基本稳定后开外边墙和底部,开挖过程中随时根据现场条件调整施工参数。在实施光面爆破时注意对装药量的控制,尽量确保光面爆破达到预期效果。 2.2 仰拱技术 在隧道下程的初期支护以及二次衬砌的具体衔接施下下序中隧道仰拱这一施下技术将会对公路隧道的下程质量以及施下下序的安全步距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现如今的公路隧道施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施下技术以及先进的施下设备,在进行仰拱施下时为了保证施下进度常常通过多开下作面或者是进行增加仰拱在具体施下中的长度这一方法。但是,当前二者都难以保证仰拱的施下质量,并且施下时间长,成本耗费大。 2.3隧道防排水层施工 防水工程:采用专用防水卷材铺贴在衬背,将土工布铺设在原衬砌层与防水卷材之间用作衬砌背缓冲层及排水层。排水工程:在喷锚层和衬砌之间设置隧道专用复合防水卷材,隧道渗水通过衬砌背面的排水滤层渗透到墙角处,再顺着墙角的衬背的纵向排水盲沟和横向排水管道排到指定位置。该工序中需要注意一点:衬背纵向盲沟一般是用100mmHDPE打孔波纹管敷设在防排水层外围并固定于喷锚层上。原衬砌与衬背土工布排水层之间需要用50mmHDPE打孔波纹管环向布置一条排水盲沟,一般间距为V级围岩2m,IV级围岩5m,III级围岩10m。 2.4隧道二次衬砌 为了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确保二次衬砌不开裂,建议连续浇筑施工,并且采用全断面自行式钢模台车配砼输送泵泵送入模,台车外挂高频振捣设备再配合插入式振捣器将混合料振捣密实。除此以外,为了避免柔性防水层受到施工活动的影响而导致局部防水效果出现问题,建议使用低碱性膨胀水泥砼将衬砌做成具有防水功效的衬砌结构。 2.5仰拱、铺底等施工 仰拱、铺底施工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道路的正常行车秩序,建议采用液压式钢结构栈桥,也可施作一个简易的过渡通道来保证正常通车。施工中必须尽快完成仰拱并铺底,做好洞内防排水沟渠以防隧道基底软化,早闭合,以早日恢复正常的通行秩序,防止隧道塌方。 3隧道施工新技术 以某工程实际为例,分析隧道施工新技术要点如下: 3.1强风化、极破碎板岩隧道快速掘进 随着隧道进深不断增加,电力供应、通风排烟也越来越困难,安全风险越来越高,工人作业环境也越来越恶劣,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掘进速度,为解决这一问题,我部强化洞内通风排烟措施。在洞内通风方面,我部采取了洞内二次送风的措施。即在洞口段各设置一台 2×110kW轴流风机,在隧道1500m位置再次各增设一台2×110kW轴流风机,用于洞内纵深的通风排烟,此外还成立通风排烟管理小组,加强通风的日常管理,开挖过程中能够做到爆破以后20min之内保证隧道内的空气质量满足要求。 3.2洞内极软岩段的支护工艺 左右线隧道在K11+010-K10+750段的开挖揭示地质为极破碎软岩,开挖的渣体如粉末状,遇水成泥、手握即碎,毫无自稳能力,按照原设计的方案进行开挖支护没有可能,处理不当很可能造成掌子面大规模塌方甚至冒顶,支护面大面积出现拱架扭曲,断面侵限,对隧道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带来极大隐患。针对这种特殊地质,我部召集年轻技术骨干,集思广益,经商讨决定在超前导管加强注浆稳定开挖

地下空间施工新技术

2地下空间施工新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急剧膨许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建筑用地紧张、生存空间拥挤、交通阻塞、基础设施落后、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等城市病,给人们的居住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也严重制约了城市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我国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此,地下空间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日益凸显,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国际上,1991年,《东京宣言》 提出“21世纪是人类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世纪”,国际隧道协会也提出了“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利用地下空间”的口号。 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大规模地利用地下空间进行地下铁道、地下停车场、地下仓库、地下商场等地下结构的建设及热力管道、电力管道、通信电缆、给排水管道、燃气管道各种管道的铺设。 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地下结构施工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 (1)明挖技术。即各种形式的基坑支护开挖技术。 (2)暗挖技术。暗挖技术是与明挖法相对的、各种非敞开或小部分敞开的开挖技术。 (3)托换技术。托换技术是解决对原有建筑的地基需要处理和基础要加固的问题,以及解 决在原有建筑基础下需要修建地下工程和邻近需要建造新工程而影响到原有建筑物的安全等问题的技术总称。 本章主要对目前采用的各种新型的地下空间结构施工新技术作简单介绍。 2.1暗挖法 2. 1.1新奥法 1.概述 所谓新奥法,即“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法”(New Austrian Tunnelling Method),国际上简称为NATM,是一种在岩质、土砂质介质中开挖隧道,以使围岩形成一个中空筒状支撑环结构为目的的隧道设计施工方法。新奥法采用的主要支护手段是喷射混凝土结构和打锚杆。 新奥法基本原理:施工过程中充分发挥围岩本身具有的自承能力,即洞室开挖后,利用围岩的自稳能力及时进行喷锚支护(初期),使之与围岩密贴,减小围岩松动范围,提高自承能力,使支护与围岩联合受力共同作用。 新奥法适用于具有较长自稳时间的中等岩体、弱胶结的砂和砾石以及不稳定的砾岩、强风化的岩石、刚塑性的黏土泥质灰岩和泥质灰岩、坚硬黏土及在很高的初应力场条件下的坚硬和可变坚硬的岩石。 新奥法与传统施工方法的区别:传统方法认为巷道围岩是一种荷载,应用厚壁混凝土加以支护松动围岩;而新奥法认为围岩是一种承载机构,构筑薄壁、柔性、与围岩紧贴的支护结构(以喷射混凝土、锚杆为主要手段)并使围岩与支护结构共同形成支撑环来承受压力,并最大限度地保持围岩稳定,而不致松动破坏。 2.新奥法施工技术 (1)施工工序 新奥法施工工序可以概括为:开挖→一次支护→二次支护。 1)开挖作业的内容依次包括:钻孔、装药、爆破、通风、出渣等。 2)开挖作业的方法有:①全断面开挖法,即一次完成设计断面开挖,再修筑衬砌,是在稳定的围岩中采用的方法;②台阶开挖法,即将设计开挖断面分上半部断面和下半部断面两次进行开挖,或采用上弧形导坑超前开挖和中核开挖及下部开挖;③侧壁导坑环型开挖 法,多用于不良地质条件下,也是城市隧道抑制下沉时常用的方法。

千枚岩隧道快速施工技术概要

乌鞘岭隧道千枚岩地段快速施工技术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乌鞘岭隧道千枚岩区地段快速掘进技术,从地质构造、围岩特性及地下水等方面论述了施工方法根据围岩情况而动态调整。 关键词:隧道开挖千枚岩地质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1)地理位置及设计概况. 乌鞘岭隧道位于既有兰新线兰武段打柴沟车站和龙沟车站之间,设计为两座单线隧道,隧道长20050m,隧道出口段线路位于半径为1200m的曲线上,右、左缓和曲线伸入隧道分别为68.84 m及127.29m,隧道其余地段均位于直线上,线间距40m,两隧道线路纵坡相同,主要为11‰的单面下坡,右线隧道较左线隧道高0.56~0.73m,洞身最大埋深1100m左右。隧道左、右线均采用钻爆法施工,右线隧道先期开通。隧道辅助坑道共计15座,其中斜井13座,竖井1座,横洞1座。 乌鞘岭隧道地层岩性复杂,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三大岩类均有,且以沉积岩为主,其分布主要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第三系、白垩系及三叠系沉积岩、志留系、奥陶系变质岩,并伴有加里东晚期闪长岩侵入体。隧道横穿祁连褶皱系的北祁连伏地褶皱带和走廊过渡带两个次级构造单元, 褶皱及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不良地质为有害气体,湿陷性黄土和膨胀岩。隧道预计最大涌水量为9621.81m3/d,施工中可能发生围岩失稳,突然涌水涌泥、岩爆、热害、含煤层有害气体等地质灾害情况。 乌鞘岭隧道九号斜井工程井口位于天祝县垛什乡龙沟村石头沟组,距312国道约12公里,洞口海拔高度2802米,常年气候寒冷、干燥,冬季及夏季多雨雪,最高峰终年积雪,雨雪天气约占40%,春季多风沙,最大阵风达到12级,历史记录最低气温为零下30度。 9号斜井井口标高2804.20米,井底标高2525.23米,高差278.97米,综合坡度11.9%,扣除会车道的影响,坡度达到13.5%,为尽量减少F7断层的影响,并便于在正洞开设两个工作面,经设计院勘查,斜井在1000米处转向,转向后斜井长达24 29米,是乌鞘岭隧道无轨运输辅助导坑中坡度最大的斜井。 九号斜井所承担的区段是控制工期的重点。 2. 千枚岩围岩的施工特点 1)地质情况 志留系板岩、千枚岩,以千枚岩为主,局部夹有石英脉,板岩薄层状,层理不明显,节理、裂隙发育,呈薄层状角砾结构,产状不稳定,围岩破碎,局部结构面充填泥质物,面光滑、稳定性较差;千枚岩挤压揉皱,松软破碎,其中石英脉多呈酥碎砂状,以散体结构为主。开挖后呈碎石、角砾状,掌子面无明显渗水,但开挖后有少量渗漏水、滴状及面状洇湿,量小,拱部有掉块、坍塌现象。围岩整体稳定性较差。为V级围岩。

隧道施工新技术

隧道施工新技术 目录 第一节概述 (2) 一、地下空间的利用与发展 (2) 二、隧道工程概述 (5) 第二节开挖及支护技术 (7) 一、开挖技术 (7) 二、支护技术 (27) 三、辅助施工措施 (41) 第三节监控量测技术 (50) 一、量测的地位及其发展 (50) 二、现场监控量测设计 (50) 三、现场监控量测 (53) 四、监测数据的分析、反馈 (57) 第四节隧道施工通风降尘技术 (60) 一、山岭隧道施工通风技术 (60) 二、山岭隧道施工集尘技术 (69) 三、山岭隧道的冬季施工 (70) 第五节盾构法概述 (71) 一、基本概念 (71) 二、盾构的基本类型 (72) 三、盾构法施工 (72) 四、地表下沉和建筑物防护 (74) 第六节沉管隧道概述 (77) 一、沉管法的特征 (77) 二、沉管法的施工方式 (77) 三、沉管隧道施工 (79)

第一节概述 一、地下空间的利用与发展 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来,已有300万年以上的历史,在这段漫长的时期内,地下空间作为人类防御自然和外敌侵袭的防御设施,而被利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这种利用,也从自然洞穴的利用向着人工洞室方向发展。到现在,地下空间利用的形态,已千姿百态,远远超出为个人生活服务的利用领域,而扩大到作为集团的生活需要空间。尤其是现代,人口向城市集中,使城市人口密集,城市功能恶化。为了保持城市功能及交通所需的空间,也开始求助于地下空间。预计地下空间,作为人类在地球上安全而舒适生活的补充空间,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将占据重要地位,其利用和规模将会日益扩展。科学预测指出,21世纪将是大力开发地下空间的世纪。 (一)地下空间利用发展的时代划分 地下空间利用的发展过程与人类的文明历史是相呼应的,大致可以分为4个时代: 第一个时代是原始时代。从人类出现开始到纪元前3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防御自然灾害威胁的穴居时代。这个时代主要用兽骨等工具开挖出洞穴而加以利用。 第二个时代是古代时期。从纪元前3000年到5世纪,是为城市生活而利用的时代,也就是所说的文明黎明时代。例如,在修建埃及金字塔时就开始了地下空间的建设。纪元前2200年间的古代,巴比伦王朝为了连接宫殿和寺院修建了长达1km的、横断幼发拉底河的水底隧道。在罗马时代也修筑了许多隧道工程,其中有的至今还在利用。 第三个时代是中世纪时代。约从5世纪到14世纪的1000年左右的时期,这个时期正是欧洲文明的低潮期,建设技术发展缓慢,但由于对铜、铁等金属的需求,开始进行矿石的开采和利用。 第四个时代是近代和现代,也就是从16世纪以后的产业革命开始的时代。这个时期由于炸药的发明和应用,加速了地下工程技术的发展。例如,有益矿物等地下资源的开采和应用,运河隧道的修建以及随着城市的发展开始修建地下铁道,上下水道等,使地下空间利用的范围迅速扩大。 80年代后期,国际隧协提出“大力开发地下空间,开始人类新的穴居时代”的倡仪,得到了广泛的响应。日本也提出了利用地下空间,把国土扩大10倍的设想。各国政府都把地下空间的利用,作为一项国策,来推进其发展,使地下空间利用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地下空间的利用,已扩展到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社会、经济的效益,成为国家重要的社会资源。 (二)地下空间的利用形态 地下空间的利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1、为人类生存,确保安全的:如粮食的地下仓库,地下式住宅等;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 一、总则 为本隧道工程的施工和管理提供技术依据和行为细节,特制订如下准则。 1、隧道施工应在修建总体施工规划下,制订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考虑隧道长度和断面、工期要求、地质条件和当地自然条件等,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进度。 2、必须执行质量检查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材料试验工作。施工中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进行技术、质量、安全教育,确保工程质量,并坚持文明施工。 3、应制订安全制度和措施,加强通风、照明、防尘、降温及防水和防止有害气体的工作。并预防塌方事故,保护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和安全。 4、施工中应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积极而慎重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使隧道施工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质量可靠、安全实用的要求。 5、应合理安排施工机具设备周转时间,提高机械利用率。施工中应加强技术管理,并合理安排工序进度和关键工序的作业循环,组织均衡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6、隧道施工中必须密切注意围岩及地下水等的变化情况,当施工方法或支护结构不适应于实际围岩状态时,必须采取应急措施,并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及时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或支护结构。 7、附属设施安装应按电气、机械、化工等专业有关规定要求办理。 8、施工中应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并符合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9、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积累资料、数据,做好各道工序的原始记录。 10、隧道施工应编写全面和单项施工技术总结,隧道竣工后应及时提交竣工文件。 11、公路隧道施工除应按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和交通部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规定。 二、施工准备 1、隧道施工前应做好现场调查研究,核对设计文件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等工作。 2、施工前,应深入工地做好以下调查工作: 3、预测隧道施工对地表和地下已设结构物的影响。 4、对交通运输条件和施工运输便道进行方案比选。 5、施工场地布置与洞口相邻工程、弃渣利用、农田水利、征地等的关系。 6、建筑物、道路工程、水利工程和电讯、电力线等设施的拆迁情况和数量。 7、调查和测试水源、水质并拟定供水方案。 8、天然筑路材料(粘土、砂砾、石料)的产地、数量、质量鉴定及供应方案。 9、可资利用电源、动力、通信、机具车辆维修、物资、消防、劳动力、生活供应及医疗卫生条件。 (1)当地气象、水文资料及居民点的社会状况。 (2)施工中和营运后对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的影响及需要采取的保护措施。

我国地下工程施工新技术综述

《施工技术》原作者:张希黔; 周敬; 张利 [摘要]总结了近年来我国一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如青藏铁路、深圳地铁、上海跨江隧道等地下工程施工中所采用的新工艺和新技术。 [关键词]地下工程;冻土;水下工程;隧道;施工技术 青藏铁路的开工建设和顺利实施,为解决高原冻土区地下工程的施工提供了良好的试验基础;同时,城市地铁工程的建设也对解决复杂城市地质环境条件下地下工程施工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大型桥梁、跨江隧道和海上设施的建设使水下的地下工程施工面临更高的技术要求。一系列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完工极大地促进了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及时总结和完善这些地下工程施工新工艺和其他技术成果将为今后的地下工程施工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和保证,对推动我国地下工程的施工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如青藏铁路、深圳地铁、上海跨江隧道等施工过程中取得的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成果,对新工艺进行介绍,以便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 1冻土区地下工程施工新工艺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00多km,穿越世界海拔最高、有世界屋脊之称、施工条件恶劣的青藏高原。在高海拔多年冻土区修建铁路在世界上也是第1次,无成熟的施工 经验,技术含量高。 1.1 多年冻土区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其关键工艺是减少施工过程产生的各种热量,如钻孔的摩擦热、回填料的热量、灌注桩混凝土的水化热等,避免桩周地基土温度场急剧变化,引起桩周地基土一定范围升温和融化。同时由于冻土区有季节的变化,表层的季节融化层随季节的变化将产生冻胀力,消除这些 冻胀力也是钻孔灌注桩的一个重点。 为减少施工热量对冻土区的影响,尽快形成新的热平衡状态,多年冻土区钻孔灌注桩桩身混凝土浇筑后,须经过一个阶段的热交换过程后方可进行承台以上部分施工,一般热交换的时间为60d,60d后方可认为桩基已基本稳定。 桩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冻土季节的变化将产生冻胀力。根据冻胀力作用于基础表面的部位和方向,可划分为3种:切向冻胀力、水平冻胀力和法向冻胀力(见图1)。水平冻胀力相互抵消,对工程造成破坏的主要是冻胀产生的切向力和法向力。在工程建设中,采取以下措施可以防止桩基础冻胀:①为避免桩基础受到法向冻胀力,将桩基础嵌入多年冻土天然上限以下一定深度;②将钢制扩筒埋入多年冻土上限以下至少0.5m,护筒内径比桩径大10cm,并于护筒外围涂渣油,成桩后不拆除护筒,减少外表面的亲水程度;③尽量采用高桩承台,冻胀严重地区采用钻孔扩底桩;④在护筒外侧、低桩承台底部采用渣油拌制粗颗粒土回填。以上措施能有效地减小切向冻胀力,降低冻土对护筒的上拔冻胀力(见图2);⑤钻孔采用旋挖钻机干法成孔保证孔位置正确和钻孔的垂直度;⑥采用低温早强耐久混凝土,避免了混凝土低 温浇筑带来的强度增长慢的问题。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摘要:现代高速公路施工中,隧道工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隧道施工质量与公路运营质量有很大的联系,因此隧道工程受到各个施工单位的重视与关注。为此,要求各施工单位做好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对现有的施工技术进行优化与改进,以提高高速公路隧道施工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常见的施工技术,并探讨隧道施工中需要控制的关键点,希望为相关工程项目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业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公路的规模以及数量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高速公路由于线路较长,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山体障碍,在这些特殊的路段,需要进行隧道施工来实现线路的畅通,为了保证隧道施工质量,要求施工单位采取合适的施工技术,并做好各个施工要点的控制。 1.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技术 1.1 隧道洞口及明洞施工技术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隧道洞口破土施工前,需对当前的地质条件、天气情况、水文变化进行调研,尤其是需要对仰坡以及周边稳定情况进行调研,观察施工山体是否出现悬石或者危石等安全隐患。如果施工区域的雨水比较充足,在洞口施工前,需要设置排水通道,以避免雨水冲刷施工区域周边的坡体。此外,在进行隧道施工前,还需要沿隧道拱部120°的范围内施工自进式锚杆,之后再进行人工开挖进洞操作。常规隧道施工,明洞施工常采用明挖外边的施工方式,对墙体及拱部进行施工,内部采取暗挖的方式,同时利用混凝土喷涂对内部开挖后的内墙进行加固及防护工作。明洞施工完成后,后续还应进行明洞钢筋绑扎施工,完成明洞混凝土浇筑施工,以提高明洞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1.2 钻爆施工技术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使用到爆破技术,爆破钻洞加快隧道开挖速度,因此实际施工中,需要选择合适的爆破炸药,一般选择硝铵炸药,将炸药填充到大中空孔型以及直眼型的挖槽中。在钻爆施工开始前,施工单位需要安排专门的爆破人员,并依据隧道施工的具体要求进行钻爆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应充分结合隧道围岩的各种性质,并做好隧道的支护工作,以尽可能提升隧道的安全性及稳固性。高速公路隧道钻爆施工过程,还需针对不同工序采取合适的施工方式,以便提高隧道施工效率以及施工质量。 1.3 锚杆施工技术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5.2.2 明洞石质开挖应防止爆破影响边仰坡的稳定。 5.2.3 明洞边墙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边墙基础混凝土灌注前应排除坑内积水,完成后应及时回填。 5.2.4 明洞衬砌施工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有关规定。明洞衬砌与暗洞衬砌应连接良好。 5.2.5 明洞拱圈外模拆除后,应及时按设计做好防水层及纵向盲沟,保证排水通畅,并应符合本规范第11章的有关规定。 5.2.6 明洞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由人工夯实回填至拱顶以上1m,方可采用机械回填。 5.3浅埋段工程 5.3.1浅埋段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应采用全断面法开挖。 2开挖后应尽快进行初期支护施工。 3应增加对地表沉降、拱顶下沉的量测及反馈。量测频率不宜小于深埋段的2倍。5.4质量检验及标准 5.4.1洞门端墙、翼墙和挡土墙基坑开挖施工质量应符合表5.4.1规定。 表5.4.1 洞门端墙、翼墙、挡土墙基坑开挖质量标准 5.4.2洞门端墙、翼墙、挡土墙模板安装质量应符合表5.4.2规定。 表5.4.2洞门端墙、翼墙、挡土墙模板安装质量标准 6 开挖 6.1一般规定 6.1.1应根据隧道长度、断面大小、结构形式、工期要求、机械设备、地质条件等,选择适宜的开挖方案。 6.1.2开挖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开挖断面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 2爆破后,应及时对开挖面和未衬砌地段进行检查;对可能出现的险情,应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3开挖作业不得危及初期支护、衬砌和设备的安全,并应保护好量测用的测点。 4开挖后,应做好地质构造的核对和监控量测工作。 5 开挖作业必须保证安全。 6.1.3隧道爆破应采用光面爆破技术。 6.1.4爆破作业及爆破物品管理,必须符合现行《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有关规定。6.1.5隧道双向开挖接近贯通时,两端施工应加强联系,统一指挥。当两开挖面间距离剩下15~30m时,应改为单向开挖,并落实贯通面的安全措施,直到贯通为止。 6.1.6在瓦斯地层开挖时,除应符合本规范第16.6节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 6.2开挖方法 6. 2.1全断面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围岩自稳性好,无地下水出露或出露量不大。 2采用大型机械配套作业。

隧道工程施工工艺

隧道工程施工工艺 一、总体方案 (一)施工原则 采用大型施工机械配套施工,开挖出渣机械配套作业线、初期支护砼机械配套作业线与二次衬砌砼施工作业线相配合一条龙作业。软弱围岩坚持“短进尺、弱(不)爆破、快封闭、强支护、紧衬砌”的原则,开挖后仰拱及时跟上封闭成环。施工中进行超前地质预报,采用先进的量测探测技术对围岩提前做出判断,拟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二)施工布置 隧道根据施工现场场面状况,采用单向掘进,隧道进口布置一个隧道专业机械化施工队。洞内施工开挖、出渣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模筑砼平行作业。隧道路面待贯通后从洞口反向施工。根据地形地貌及工期要求,本隧道不设施工支洞。 (三)总体方案 根据磐南隧道围岩情况、及断面设计,结合本承包人现有技术装备力量和多年的隧道施工经验,确定Ⅲ类围岩采用正台阶开挖法施工,Ⅳ类采用全断面开挖法施工。隧道出渣采用侧翻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初期支护施作及时可靠,衬砌砼采用机械化作业,二次衬砌采用砼输送车、输送泵和全断面液压衬砌台车相配合的方案。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及时处理分析数据,高速支护参数。开挖前做好超前地质预报、探测工作,根据围岩情况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案。 二、隧道施工测量控制 为保证隧道贯通精度,拟定如下测量控制方案: 1、地表平面控制 (1)为保证洞口投点的相对精度,平面控制网根据设计提供的控制点和实地地形情况布设精密控制网,并保证洞口附近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精密控制网点。(2)地表控制网经过多次复测,复测无误后方可引线进洞的测量工作。 2、洞口联系测量 为保证地面控制测量精度很好地传递到洞内,采用如下洞口控制测量方案:(1)在洞口仰坡完成及洞口施工至设计标高后,在洞口埋设二个稳固的导线控

《JTGT 3660—2020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解读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解读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60—2020)(以下简称《规范》),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推荐性标准,自2020年8月1日起施行。原《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以下简称原《规范》)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以下简称原《细则》)同时废止。为便于理解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切实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将有关修订情况解读如下: 一、背景情况 公路隧道施工经常面临断面大、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风险高等困难;原《规范》和《细则》发布后,随着大量的公路隧道工程的实施,我国积累了公路隧道施工的新经验,“四新”技术得到不断应用,新型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不断出现,环保安全要求进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保障隧道工程施工的安全和质量,交通运输部组织完成了《规范》的修订工作。 二、《规范》的定位 《规范》定位于以钻爆法为主要开挖方式的新建和改扩建公路的隧道施工。《规范》围绕施工工艺提出技术要求,旨在达到安全环保、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优质高效的目标。 《规范》以成熟使用的研究成果为支撑,依托公路隧道工程实践,广泛征求了意见,与其他标准进行了衔接。《规范》涵盖了公路隧道施工的全过程工序和施工准备、附属设施、辅助工程措施、监控量测和地质预报等,提出了各工序的工艺参数、技术规定和过程控制要求,用于规范施工行为,指导公路隧道施工工艺标准化,提高隧道施工质量和效率。是公路隧道工程的专业施工规范。 三、《规范》的特点 《规范》注重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和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吸纳交通运输行业隧道施工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工程建设经验。《规范》的主要特点包括: (一)行业适用性强。公路隧道的显著特点是三车道、四车道隧道开挖跨度更大。《规范》对三车道、四车道开挖方法选择、支护参数选定、预留变形量设置、对向开挖两工作面安全施工距离控制、质量控制标准、监控量测测点布置等,均给出了规定,用于指导公路隧道施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