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谷地

黄河谷地
黄河谷地

黄河谷地滋养着各民族优秀儿女,形成多民族聚居区,多元文化的交汇点。黄河沿岸8

个县的少数民族群众世居于此,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特有的气候和地理环境,缔造了许多特色优质农产品。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正在崛起,成为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龙头。

但是把它作为黄河上游综合开发的一方风水宝地,我们却需要重新审视它的价值和意义。黄河造就了这里的奇山秀水,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正在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群众增收的新途径。

青藏高原的崛起和黄河水流的切割,还赋予这里丰富的水电资源。这里是闻名全国的水电富矿带,被国家列为水电重点开发区。成为我国西电东送基地的重要部分。

黄河谷地是我省仅次于湟水流域的第二大人口密集地。这里是黄土高原伸向青藏高原的最北段,是两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湟水流域。

经过审时度势,省国土资源厅的决策者们开始倾力描绘黄河谷地再造百万亩良田的宏伟蓝图……

在龙羊峡以下至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寺沟峡口之间,黄河谷地100万亩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的前奏曲,将在这里开始。现在,尽管我们还不能看到壮观的场面,但我们期盼着这雄宏的主旋律及土地开发整理大戏高潮的早日到来。

因此,黄河谷地早开发、早利用、早得益的呼声日渐高涨。

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以下至民和县寺沟峡口之间的320公里的黄河沿岸地区,是青海省农业区光、水、热、土等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也是全省主要的耕地集中区和农产品产地。

但在这美好的前景面前,人们还是保持了冷静的思考和科学的认识。

虽然,黄河谷地是全省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但是这里多年的地理环境变化和经济活动也是当地发展的制约因素。黄河造就的深山大谷导致这里长期交通闭塞、信息不灵、开发滞后、封闭落后,使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远低于湟水河流域。它所冲刷过的土地,因切割较深,多为山旱地,承载能力低;只有少部分能灌溉,人口大多积聚在这些地区。由于土地负荷大,造成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2亩。区域内237万亩耕地,灌溉面积只有76万亩,只占耕地面积的32%。现有灌溉设施建设因水平低、规模小、分散、老化、提灌站多、成本高等原因,其中实灌面积只有38.24万亩。

由于一直投入不足,没有建成配套的干渠工程,这里成为土地整理开发的最大制约。本可以开发为良田或林草地的大片平坦的荒滩地,因缺水不能灌溉。

我们在扳着指头算土地资源账时,看到我省中东部地区耕作条件好的土地后备资源近2 00万亩,大部分分布在黄河谷地。但这一区域却成为全省贫困人口的集中分布区域,沿黄8个县中5个县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28.05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23%,占当地农牧民总数的31.5%。受耕地等基本生产条件的制约,虽经多年扶贫,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除了上述众多的缘由外,其中还有一个重要背景是,随着征(占)地数量逐年增加,失地农民安置和他们的长远生计一直困扰着水电资源开发建设。有关部门在规划中发现的一个很直观的前景是,通过黄河谷地开发整理新增的耕地,可容纳近15万失地农民和扶贫移民的安置问题。为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开辟一方赖以生存的新良田和家园。

近年,我省在全面进行规划深入开展调研时,沿黄贵德、尖扎等地区的农户对改变现实经济状况和生活条件的意愿强烈。好多贫困户和异地安置的水库区移民说,土地是我们的命根子,我们就盼望着黄河谷地开发、整理的这一天了!

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镇的吾土斯山,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发后曾惠及9个社,449户村民。眼下因水土流失,生态退化,遇上大旱年,土地只能撂荒。果合拉村因缺水而撂荒的

土地有1000多亩。积石镇丁江村2500多亩耕地因水利工程及灌溉设施年久失修,平常年景靠天吃饭,干旱年份则颗粒无收。

当地的基层干部说,看到群众靠着黄河吃不上水,挨着水库浇不上地,望着电站用不上电(灌溉),空有一腔为民之情,心里真为使不上劲而着急。

国土资源系统的有关人士说,增加近一倍的耕地是黄河谷地耕地开发的首要目标。但它并不仅仅是只为了建设高标准农田,多打粮食,它更重要的意义是提高耕地的产出率,为农民增加收入做贡献。

站在关注民生,脱贫致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层面,我们应对黄河谷地土地开发整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加快黄河谷地综合开发,是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黄河谷地是青海仅次于湟水流域的第二大人口密集区。这里海拔在1650-2600米之间,地势较低、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是全省农业区中光热水土条件最好的地区。

同时,这一地区也是黄河上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由于黄河两岸浅山植被稀疏,山体裸露,水土流失量大,属强烈及中等水土流失区,是黄河上游主要泥沙来源之一。

让有关部门深感紧迫的是,在耕地开发整理认识和项目前期准备的过程中,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评价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前提和重点。

为实施好黄河谷地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省国土资源厅领导亲自带队深入黄河谷地,现场勘察调研,深入到农户家中,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并多次召开土地开发整理研讨会、论证会,使推进黄河流域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思路不断清晰:无论是政府高层、还是乡镇干部,无论是技术专家还是沿黄谷地的各族群众,各方在分析、讨论、呼吁、调研的过程中对它的意义目的作了如下的概括:

——黄河谷地的开发、整理,可以改变区内耕地的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成为妥善解决移民安置(失地农民)的重要途径;

——为解决东部地区的贫困问题拓展出路;

——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步骤;

——有利于区域内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是改善黄河谷地生态环境的需要。

如此的状况,告诉我们一个这样的现实:多年来黄河上游由于实行单一的水电开发模式,缺乏区域统筹性,导致一大批规模水电开发的同时,形成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与现实的贫穷落后状况,早期的开发规划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之间产生了强烈反差。

在这里,如果我们站在关注民生,致力脱贫致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应当对黄河谷地的综合开发和耕地开发整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了。

黄河谷地的水土资源尚未充分开发利用,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这里势必成为青海最具有潜力、不可多得的开发区域。

鉴于青海东部黄河谷地的区位优势、良好的自然资源、巨大的土地开发潜力和在全省的重要地位及作用,近年来,省政府批准《青海东部黄河谷地100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各有关部门积极着手开展了各项项目的前期工作。

调查和规划显示,尼那、李家峡、公伯峡等水利工程可灌地区的98.53万亩总土地面积中,未利用土地达41.59万亩,主要为荒草地、裸土地、滩涂地。通过土地治理,可将现有零碎、贫瘠的耕地和荒草地、裸土地、滩涂等改造为成块、连片、能灌、能排、土层深厚和

肥力增加的高产稳产良田,显著提高耕地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确保农业增产增收,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为此,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对黄河谷地进行综合开发时,积极效应除体现在水电建设的成果外,还应该突出体现在水、土两个方面。因为,在规划建设的13座大中型梯级水电站中有100米以上的高坝5座,正常蓄水水位分别抬高100——245米。利用各电站水库大坝抬高的黄河水位,自流引水,进行浅山区及其以下土地开发整理和生态治理。不仅可增加和改善耕地及水浇地面积,而且可减少入黄泥沙,改善当地生态条件,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经过领导和专家的反复论证,该项目的实施,可使青海东部黄河谷地的耕地面积由30. 86万亩增加到60.71万亩。原有的旱地将变为水浇地,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1.3万亩,粮食亩产量可达450公斤,年增加农民收入约1800元。

项目实施后将为建立以高效、高产、优质作物为主的农业种植结构创造条件,年增产粮食8276万公斤。油料1620万公斤、杂粮713万公斤、蔬菜12523万公斤、其他作物27916万公斤。渠旁和路旁林网成林后,年可增加木材蓄积量30万立方米;年增产总值达4.12

亿元。为青海省的粮食安全起到保障作用,为保证全省813万亩耕地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黄河谷地土地开发整理的过程中,增加人口容量、经济容量和环境容量,可说是我省土地开发方面的新理念。因为,项目的实施,仅新增耕地按每人2亩水浇地计算,可容纳安置近15万人口。一部分土地可用于安置当地库区移民,另一部分土地可用于解决沿黄流域干旱山区约1/3贫困人口的异地扶贫问题,既能有效解决青海东部地区的脱贫致富问题,又能有效缓解库区移民原迁出地的生态压力。

黄河谷地土地开发整理“打捆”申报项目,是该地区各族群众的福音,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建设的福音。它赋予了土地整理以全新的内涵。

黄河谷地耕地开发整理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综合性,而符合客观现实的综合性恰恰体现在它的科学发展上。因为人们已经切身感受到: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为实现农业由传统型向特色型转变、数量型向优质高效型转变,进行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产品生产,利用高原生态环境清洁无污染的特点,重点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业产品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助于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和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为黄河河谷十分珍贵的土地资源来讲,对它开发、利用的层次高,它的内涵就丰富,资源价值就体现得好,它的深远意义才能全面凸现出来。加快黄河谷地土地开发整理,有利于改善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缩小与省内其它地区的收入差距,这对于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共享改革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去年7月,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来青海调研时指出:青海省东部地区耕作条件好,后备资源近200万亩,可将黄河、湟水流域大量整理的小项目打捆上报申请专项。这对于确保我省813万亩耕地总量、有效增加耕地、支持“三农”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对我省在土地开发整理方面提出“打捆”申报专项项目的要求,这是黄河流域的福音,也是黄河谷地各民族的福音,“打捆”上规模、“打捆”上效益、“打捆”上档次,它赋予了土地开发整理以全新的内涵。对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和各民族和谐进步,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来源:青海日报作者:韩良李杰绍宏张翔)

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的演变

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的演变 历史1601班 160202138 翁静 江河水文是自然环境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历史时期的中国江河湖沼的地貌形态和水文状况发生了十分巨大的变化,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历史时期更是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流,全长5464公里,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其流域面积达752443平方公里,可被划分为上、中、下三个河段,从河源至内蒙古的托克托为上游,从托克托至河南省的桃花峪为中游,从桃花峪至河口为下游。黄河流经银川平原、河套平原、黄土高原、汾渭平原等地,因而河水携带了大量的泥沙,水色浑浊,使得黄河具有洪水易于泛滥而河床不断抬高的特点。正是因为如此,黄河成为一条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于世的河流。 据统计,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决口泛滥1500多次,较大的改道有二三十次,其中有6次重大的改道,史称黄河“六大徙”。 先秦文献中记载黄河下游河道有两条,一是“山经大河”,二是“禹贡大河”。这两条河道都是战国初期以前的河道,均由今河南省浚县附近指向东北,沿着太行山前平原行经华北大平原西部,至今天津附近注入渤海。另外一条河道是《汉书·地理志》中记载的黄河下游河道,即“汉志河”。这条河道大约存在于战国中期至西汉末年,是历史时期一条可以确指其年代及具体流经的黄河下流河道。在“汉

志河”存在期间,黄河下流两岸开始大规模修筑堤防,其避免了黄河下游多股分流、频繁改道,有利于下流河床的稳定,由此形成了春秋战国西汉大河。这是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大改道。但仅靠着两岸大堤维系的黄河下游,一遇洪水,就会决堤泛滥。因此在西汉时期,黄河下游决口泛滥就及其频繁。 西汉中期以后,河患日增。黄河在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决口,河水一直泛滥至清河郡以东数郡。当时王莽因为河决东流,可使他在元城的祖坟不受威胁就不主张堵口,听任水灾延续了近六十年,从而造成黄河史上第二次重大的改道。至东汉时期,69年时,王景领导治理黄河决口,通过筑堤堵口,河汴分流、疏汴通漕等方法,疏浚河床,减轻水土流失,减少河床淤积,使黄河出现了一个长期较为安流的局面。此时的黄河,从长寿津自西汉大河故道别出,循古漯水河道,经今范县南,在今阳谷县西与古漯水分流,经今黄河与马颊河之间,至今利津人海。 东汉以后,黄河安流的局面仅维持到了唐代末年。宋初,由于黄河已经流行了800多年,王景治水后形成的河床淤高严重,水流不畅,黄河又进入了频繁决口泛滥的历史时期。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黄河决澶州横垅埽,久不复塞,形成了一条新的河道——横垅河。到了庆历八年(1048年),河决澶州商胡埽,向北冲出一条新道,经河南省内黄县,河北省大名、南宫、青县,至今天津入海,名为“北流”。景祐五年(1060年),黄河在魏县第六埽向东决出一支,向东北经山东堂邑、夏津、平原、在冀、鲁间入海,名为“东流”。至此形成了

中国文化源于黄河流域

中国文化源于黄河流域 ——《中国文化教程》评鉴论文 1.绪论 中国文化以悠久、博大著称于世。勤劳、勇敢、智慧的先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人们通常说“中华文化五干年”,这是依据了传说中的黄帝年代,黄帝距今四千多年。实际上,中国文化远不止五千年,按科学考古材料,中国这块土地在8000年前已进入氏族社会,6000年前的氏族文化就很繁荣,说“中华文化八千年”是完全不过分的。中国自从有了文化,文化就具有连续性,没有出现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文化断层。关于中国文化起源专家学者有着各自的见解,但普遍认为中国文化源于黄河流域。本文试从农耕民族的人文思想、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方面分析中国文化的起源。 2. 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环境一般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主要指地 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人文地理环境主要指疆域、经济环境、民族、人口等。 2.1自然地理 地形的多样性,中国地形多种多样,既有广袤的平原,也有纵横的山脉,有蜿蜒的海岸。大陆框架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的形状。这三级阶梯是由东西两列山脉构成的。四列山脉有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等,由西南方向的青藏高原向东倾斜,构成第一级阶梯,海拔在4000米左右。东列山脉有大兴安岭、太行山等。东西两列山脉之间有内蒙古高原、黄士高原、云贵高原,海拔在1000米至2000米左右,构成第二级阶梯。东列山脉以东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构成第三级阶梯。第三级阶梯与海洋之间是大陆架和岛屿带。沿海分布着5000多个岛屿,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在全国总面积中,山地占1/3,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占12%,丘陵占10%。

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技术审查标准(试行)

黄建管〔2007〕48号 关于印发《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技术审查标准 (试行)》的通知 委属有关单位,三门峡库区各管理局: 为加强黄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规范技术审查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等有关法规、规范,结合黄委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技术审查工作实际,在广泛征求各有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我委制定了《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技术审查标准(试行)》,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 1、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技术审查标准(试行) 2、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技术审查标准(试行)条文说明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附件1 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 技术审查标准(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规范防洪评价项目技术审查工作,保障河道防洪安全与建设项目的安全运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以下简称《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水利部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管辖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防洪评价的技术审查,包括桥梁、浮桥、管线等建设项目。 第二章技术审查一般要求 第三条具备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或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且熟悉黄河基本情况的甲级资质单位,按照其资质承担的业务范围,可从事大、中、小型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具备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或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且熟悉黄河基本情况的乙级资质单位,按照其资质承担的业务范围,可从事小型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 第四条报送审查项目的防洪评价报告应列出项目建设所依

黄河谷地

黄河谷地滋养着各民族优秀儿女,形成多民族聚居区,多元文化的交汇点。黄河沿岸8 个县的少数民族群众世居于此,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特有的气候和地理环境,缔造了许多特色优质农产品。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正在崛起,成为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龙头。 但是把它作为黄河上游综合开发的一方风水宝地,我们却需要重新审视它的价值和意义。黄河造就了这里的奇山秀水,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正在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群众增收的新途径。 青藏高原的崛起和黄河水流的切割,还赋予这里丰富的水电资源。这里是闻名全国的水电富矿带,被国家列为水电重点开发区。成为我国西电东送基地的重要部分。 黄河谷地是我省仅次于湟水流域的第二大人口密集地。这里是黄土高原伸向青藏高原的最北段,是两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湟水流域。 经过审时度势,省国土资源厅的决策者们开始倾力描绘黄河谷地再造百万亩良田的宏伟蓝图…… 在龙羊峡以下至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寺沟峡口之间,黄河谷地100万亩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的前奏曲,将在这里开始。现在,尽管我们还不能看到壮观的场面,但我们期盼着这雄宏的主旋律及土地开发整理大戏高潮的早日到来。 因此,黄河谷地早开发、早利用、早得益的呼声日渐高涨。 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以下至民和县寺沟峡口之间的320公里的黄河沿岸地区,是青海省农业区光、水、热、土等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也是全省主要的耕地集中区和农产品产地。 但在这美好的前景面前,人们还是保持了冷静的思考和科学的认识。

虽然,黄河谷地是全省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但是这里多年的地理环境变化和经济活动也是当地发展的制约因素。黄河造就的深山大谷导致这里长期交通闭塞、信息不灵、开发滞后、封闭落后,使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远低于湟水河流域。它所冲刷过的土地,因切割较深,多为山旱地,承载能力低;只有少部分能灌溉,人口大多积聚在这些地区。由于土地负荷大,造成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2亩。区域内237万亩耕地,灌溉面积只有76万亩,只占耕地面积的32%。现有灌溉设施建设因水平低、规模小、分散、老化、提灌站多、成本高等原因,其中实灌面积只有38.24万亩。 由于一直投入不足,没有建成配套的干渠工程,这里成为土地整理开发的最大制约。本可以开发为良田或林草地的大片平坦的荒滩地,因缺水不能灌溉。 我们在扳着指头算土地资源账时,看到我省中东部地区耕作条件好的土地后备资源近2 00万亩,大部分分布在黄河谷地。但这一区域却成为全省贫困人口的集中分布区域,沿黄8个县中5个县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28.05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23%,占当地农牧民总数的31.5%。受耕地等基本生产条件的制约,虽经多年扶贫,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除了上述众多的缘由外,其中还有一个重要背景是,随着征(占)地数量逐年增加,失地农民安置和他们的长远生计一直困扰着水电资源开发建设。有关部门在规划中发现的一个很直观的前景是,通过黄河谷地开发整理新增的耕地,可容纳近15万失地农民和扶贫移民的安置问题。为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开辟一方赖以生存的新良田和家园。 近年,我省在全面进行规划深入开展调研时,沿黄贵德、尖扎等地区的农户对改变现实经济状况和生活条件的意愿强烈。好多贫困户和异地安置的水库区移民说,土地是我们的命根子,我们就盼望着黄河谷地开发、整理的这一天了! 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镇的吾土斯山,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发后曾惠及9个社,449户村民。眼下因水土流失,生态退化,遇上大旱年,土地只能撂荒。果合拉村因缺水而撂荒的

黄河流域文化历史

黄河流域文化历史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我国古代的《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等书皆称它为“河”。因它的中游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这里的无定河、沁河、渭河等支流挟带大量泥沙汇入,使河水呈黄色,故名黄河。它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渤海。主要支流有湟水、洮河、清水河、无定河、延河、北洛河、泾河、渭河、汾河、沁河、伊河、洛河、大汶河等三十四条。流域面积约为752 000平方千米,居住约1亿多人口。 黄河流域自古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世界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我国著名的“蓝田猿人”最晚在五六十万年前就生活在今陕西蓝田县的公王岭一带,还有二三十万年前的陕西“大荔人”、十万年前的山西“丁村人”和“许家窑人”,以及距今四五万年前内蒙古地区的“河套人”等,这些充分说明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从遥远的古代起,就已经开始在黄河流域从事生产和生活了。考古资料证明,那时的黄河流域,气候要比现在暖和湿润得多。山岭高原到处长满了森林,栖息着野牛、羚羊、犀牛和大象等各种动物。人们在原野中打猎、采集,在河湖中捕捞,在田野中用简陋的农具进行耕作。大约在距今七八千年,人类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代,这时在黄河流域有著名的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和稍后的仰韶文化,以及西安附近的半坡、临潼的姜寨、宝鸡的北首岭、河南三门峡的庙底沟、洛阳的王湾、安阳的后岗等文化遗址,都是这一时期人类活动的重要标志。从上述古人类遗址的分布情况看,主要以黄河中游的关中平原、

晋西南盆地和豫西沿河地带为中心。东到河南东部和河北、山东等地,南达汉水中上游,北到河套地区,西至渭河上游和洮河流域。这正是我国古代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传说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就生于河南的新郑,主要活动于今河南、河北、陕西一带。我国历史从有文字记载以来,有六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和北京,其中的西安、洛阳、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伟大的黄河确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摇篮。 黄河流域为什么能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发达最早的地区呢?这同黄河流域古代适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优越地理环境紧密相关。尤其在古代,生产工具极为简陋,人们同自然作斗争的能力很低,对自然界的依赖程度更强,因此环境条件十分重要。据考古学研究,远在3 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很温暖的。当时的安阳人种水稻,是从阳历的三月开始,比现在大约早一个月。在一块武丁时代的甲骨文上记载着人们曾猎获一头大象。因此科学家们推断,3 000年前的黄河流域同今日的长江流域一样温暖湿润。 另外,据古地理学研究,这一地区属中纬度暖温带季风气候环境,第四纪以来没有受到大陆冰川的直接侵袭。中亚的干燥气候对本地影响也不深,因此保留了第三纪植物区系的许多植物,形成本区植物种属繁多的特点。这对古人类的生活也是极为有利的。 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为广大的黄土地带。这种土壤质地均一,结构疏松多孔,既利于简陋农具的耕耘,又利于作物根系的深入。土层毛细管发达,孔隙率达50%以上,持水性好,抗旱抗涝能力强。尤其是土壤中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矿物质,其中碳酸钙含量达8~19%,含其他矿物成分不下五十种。这些对原始的农业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

黄河河道治理

黄河河道治理 生态水利学2班 2008101139 曲更龙摘要:河势演变主要是指河道水流平面形式的变化。黄河是世界上河势演变最复杂的河流。为给河道整治提供依据,本文对黄河游荡性河段、弯曲性河段以及由游荡向弯曲转变的过渡性河段半个世纪的河势演变进行总结、研究,提出黄河河势演变的特性及河势演变的基本类型。针对黄河下游治理难度大、河情十分特殊的实际,提出了黄河下游治理的主要对策。以及黄河河道整治工程,他是黄河防洪建设的重要项目,特别是伴随着小浪底水库蓄水的运用,河道整治工程的施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浅论黄河河道整治的技巧及对策。 1.河道概况 1.1 河道分段 黄河中游尾段的河南孟津白鹤镇至河口河道长878km,按照河道特性可分为4个不同特性的河段。①孟津白鹤镇至山东东明高村,河道长299km,堤距宽一般5~10km,最宽达20km,河道比降0.265‰~0.172‰,弯曲系数1.15。河道淤积严重,为典型的游荡性河型。②高村至阳谷陶城铺,河道长165km,堤距宽1.4~8.5km,大部分在5km以上,河道平均比降0.115‰,弯曲系数1.33,属由游荡性向弯曲性转变的过渡性河段。③陶城铺至垦利宁海河段,河道长322km,堤距宽0.4~5km,一般1~2km,河道平均比降0.1‰,弯曲系数仅为1.21,属弯曲性河型。④宁海至入海口,河道长92km,属河口段,处于淤积-延伸-摆动-改道的循环变化中。 1.2 河道横断面 黄河下游河道为复式断面,由主槽和滩地组成。兰考东坝头以下有二级滩地,以上有三级滩地。一级滩地和枯水河槽合称为主槽。主槽是水流的主要通道,二级滩地在大洪水及部分中等洪水时才漫滩过流。 1.3 滩区 滩区具有耕种条件,总面积3953.45km2,现有耕地374.13万亩,人口170余万人。 1.4 河道淤积 黄河以泥沙量大、含沙量高闻名于世。由于泥沙淤积,河道不断抬高,现在临河滩面一般高于背河地面3~6m,黄河下游成为“悬河”。 2.河势演变特性

黄河集团郑强辉出品《大闹天宫》 上映11天斩获近8亿票房

黄河集团郑强辉出品《大闹天宫》 映11天斩获近8亿票房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宣布将拍续集,于2016年初一上映。虎门镇政府官方微博迫不及待“八”出这部大热影片“出品人之一正是虎门黄河集团董事长、东方实业集团的主要股东郑强辉,而其公子郑家星作为影坛新星,不仅在电影中有出色表现,还演唱了主题曲《爱在天地动摇时》。” 曾投资拍摄《叶问》、《十月围城》 《大闹天宫》在这个春节贺岁档赚足票房,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职员表里出品人一栏的名字是郑强辉。这就是东莞人熟悉的虎门黄河时装城、大莹女装城、虎门东方索菲特酒店的老板。郑强辉的主要实业投资都在虎门,后来从事多种投资,涉及房地产、制造、贸易流通等实业领域。 几年前,郑强辉从东方实业创始人、香港著名电影人黄百鸣手中买下股份,成为东方实业的实际控股人。2008年后,该公司投资拍摄了《叶问》系列、《十月围城》、《浮城大亨》和当红的《大闹天宫》等电影,均获票房佳绩。 其子爱发照片但从不曝光家人 《大闹天宫》卖点之一就是甄子丹、周润发和郭富城“三巨头”组合,片子主题曲《爱在天地动摇时》是23岁新星郑家星演唱,他同时在剧中饰演哪吒。@虎门太平再度爆料,郑家星就是郑强辉的儿子。 郑家星现在的新浪微博认证是巨人娱乐旗下艺人,经常在微博上晒出工作照和生活照,与粉丝也有互动积极。粉丝“阿欣呀阿欣”留言收到郑家星的回复,还高兴地称“第一次被偶像男神回复,好开心呀。”不过郑家星很注意保护生活隐私,在晒出年夜饭和在家便餐照片时,都没有曝光家庭成员。 [“星”路历程] 郑家星17岁出道,在电影《叶问2》中饰演任达华的儿子周光耀,并主唱其电影主题曲《百折不挠》。2012年郑家星在电影《浮城大亨》中饰演少年布华泉,电影主题曲《浮城》也是由其主唱。2014年1月31日上映的电影《大闹天宫》中郑饰演哪吒,与饰演孙悟空的甄子丹有对打场面。(南都网)

黄河流域地区

黄河流域地区习题总结 1、黄河发源于,自向,注入 流经:、、、、、、、、等9个省级行政区 2、上游甲中游 3、主要支流:1、2、3、 4、 附近河流5、6、 4、主要城市:A B C D E F G H I 5、主要水电站:a b c d e f g 6、周边山脉:丙丁戊己庚辛 6、母亲河:黄河是平原的主要塑造者,在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 “塞上江南”:③④ 7、水文情况: 上游:河源水清,峡谷段能丰富,河套段水流缓慢,有汛。 中游:多支流,多峡谷,量大。断层构造----汾河谷地(太原)、渭河平原(西安) 下游:水流,泥沙淤积,河,无支流,有汛。 8、资源丰富: 上游:水电丰富,光照充足,灌溉农业发达,鄂尔多斯称为“羊煤土气”。西气东输经过。西电东送。 中游:煤炭多,万家寨引水补充大同,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大秦、神黄、焦日铁路,电东送。 下游:华北平原棉花、花生、冬小麦,苹果、梨、大枣。三门峡、小浪底,调水调沙治悬河。

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显示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下图示意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完成9—10题。 9.“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A.水平错断 B.褶皱凹陷 C.断裂陷落 D.水平张裂 10. 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破坏 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 D.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 11. 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有() ①坡面修梯田,减缓坡度②加快林地建设,调节地面径流 ③保持传统轮荒耕作制度④在低洼修建淤地坝,贮水拦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2. 下列文化景观中,属于黄土高原文化的是() ①秦腔②窑洞③评剧④吊脚楼 A. ①②B.②③C.③④ D. ①④ 下图是黄河干流沿程年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兰州至河口段水量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A.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 B.农业引水灌溉 C.沿途植被覆盖好,河水下渗严重 D.有支流汇入 14.在含沙量变化图中,正确反映黄河含沙量沿程变化的折线是() A.折线① B.折线② C.折线③ D.折线④ 15.某勘测队沿一古河道自上游至下游依次进行钻探取样,钻取沉积物样品可能是() A 黏土——粉沙——砂——砾石 B 砾石——砂——粉沙——黏土 C 黏土——砂——粉沙——砾石 D 砾石——黏土——粉沙——砂 16.黄河在开封市附近E河段的补给来源除上游来水外,还有() A.地下水 B.支流汇水 C.降水 D.湖泊水 17.下面四幅图为我国长江、黄河、松花江、珠江四条河流的流量对比图,请你根据这四条河流的 水文特征,判断A、B、C、D四幅图哪条河流代表黄河()B

黄河工程常见的几种河道治理方法

黄河工程常见的几种河道治理方法 发表时间:2018-04-11T16:33:54.42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月上作者:卢建军 [导读] 河道整治工程是为稳定河槽、缩小主槽游荡范围、改善河流边界条件及水流流态采取的工程措施. (东平湖管理局东平黄河河务局,山东东平 271513) [摘要] 河道整治工程是为稳定河槽、缩小主槽游荡范围、改善河流边界条件及水流流态采取的工程措施.河道整治分长河段的整治及局部河段的整治.在一般情况下,长河段的河道整治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洪和航运,而局部河段的河道整治是为了防止河岸坍塌、稳定工农业引水口以及桥渡上下游的工程措施.主要工程类别有:控导工程、护岸工程、护滩工程等.控导工程的作用是约束主流摆动范围、护滩保堤,引导主流沿设计治导线下泄,有利于引水和保护滩地.护岸工程的作用是防止主流直接顶冲高岸或堤防,防止高岸坍塌,保护高岸、堤防免遭溃决、防止主流改道;护滩工程主要是防止塌滩而在滩岸线上做的工程。 [关键词]河道整治;措施;防洪工程;水利建设; 河道整治工程是为稳定河槽、缩小主槽游荡范围、改善河流边界条件及水流流态采取的工程措施.河道整治分长河段的整治及局部河段的整治.在一般情况下,长河段的河道整治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洪和航运,而局部河段的河道整治是为了防止河岸坍塌、稳定工农业引水口以及桥渡上下游的工程措施.主要工程类别有:控导工程、护岸工程、护滩工程等.控导工程的作用是约束主流摆动范围、护滩保堤,引导主流沿设计治导线下泄,有利于引水和保护滩地.护岸工程的作用是防止主流直接顶冲高岸或堤防,防止高岸坍塌,保护高岸、堤防免遭溃决、防止主流改道;护滩工程主要是防止塌滩而在滩岸线上做的工程。 河道整治作为一种纯公益性的水利工程,本身并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但因治理而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 河道整治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湿地有巨大的渗透能力和蓄水能力,可以减少并滞后降水,削减并滞后洪峰,减少洪水径流,具有水库的功能。 河道整治工程中的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它具有强大的净化污水能力,湿地是自然环境中自净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水流速度缓慢,有利于沉积物沉降;在湿地中生长、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微生物相同地域的净化能力是森林的1.5倍。因此河道整治工程可以有效的降低水中的污染物质,减少对周边农田灌溉和饮用水的污染. 河道整治具有控制土壤侵蚀的价值。河道整治的侵蚀控制功能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护了农田用地不受洪灾;二是减少了因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壤肥力丧失。 河道整治可大大改善长期以来由于河流破坏带来的诸多问题,对于保障两岸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起到重要作用.冲滩塌岸现象将大大减少,有利于稳定滩涂、改善滩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滩区的土地利用价值,使滩区及高岸的居民安居乐业,可以基本保障河两岸的人民安全定居,有利于改善两岸各种大、中、小型提灌站的引水条件,保障两岸灌区和人民生活用水需求. 常见的河道整治措施有以下几种: 一、防洪工程。加强河、库治理,完善防洪减灾体系,以堤防为基础,控制性枢纽工程为骨干,防汛调度指挥系统为中枢,确保城镇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继续加强建设以关田、铅厂二个圩镇防洪堤,并以此为辐射加强沿河两岸农田的防洪护岸,另一个是以建立县城防洪堤体系,拉动小江下游沿河两岸的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河段河道整治。以发电和供水为主的水利枢纽要按照流域防洪规划的要求,安排留足防洪库容;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抓紧进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水文测报、防汛调度指挥系统等非工程措施建设,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 二、水利建设。抓好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技术改造,同时加快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充分利用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强灌区水利设施建设,搞好配套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按照水利水资源有序开发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规划和建设水力发电项目,使水电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三、开口堤的修建。开口堤是在堤防的上游按一定标准设防,头部以下堤防高度逐渐降低,尾部不建堤,这样洪水就从尾部慢慢淹入区内滞纳洪水,可防止洪水从堤防头部进入保护区毁坏农田;洪水退后,保护区内洪水及时从尾部开口处排出,开口堤宜布置在干流区与河源区衔接段,还可与蓄滞洪区的布设相结合。这一技术的推广着眼于减少干流区洪水损失,进一步提高干流区的防洪能力。四、堤防上设置溢洪堰。堤防上设置溢洪堰是指在封闭式堤防上选择一段,将其设计成允许洪水漫溢的堰坝,堰顶高程与规划防洪水位齐平,当遇超标准洪水时,洪水可从溢洪堰溢入堤防保护区。这样既可起到超标准洪水的滞洪,降低外口水位,保护重要城镇等设施安全,又可平衡两侧水位,起到保护堤防安全,减少水毁工程的作用。 五、防洪排涝。根据滨海平原河网河流汛期水位变化、外海潮汐条件,以及河网内城市、乡村、农田保护标准的不同,可以对其进行合理布局以及必要的调整,作出最优的排涝方案;并根据新的防洪排涝形势重新规划,建立完备的排灌系统。另外,滨海平原河网河流与独流入海河流治理最大不同之处是:除了要考虑排涝的效果之外,还必须考虑航道、河网水面率、调蓄供水作用和水产养殖等多功能的需求。为此,在河道规划方面,有必要实施新河开挖、拓宽、疏浚;对侵占河道的设施如违章建筑、鱼栅、桥涵等进行清障,实现一定河网水面率,保证通航及涝水通畅。 六、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规划设计单位进行统一规划,先制定出流域的综合规划和各河流的独立规划,按照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分批实施的治理方案逐步实施。小型河流综合治理应以河流流域治理为目标,以生态学治理为主线,科学地进行综合治理。 七、疏汲河床,清除底泥。城市河流不但河水严重污染,而且河流底泥也受严重污染。底泥中含有重金属、有机质分解物和动植物腐烂物,因此即便其他水污染源能以控制,但底泥仍可使河水二次污染。 作者简介:卢建军(1968—),男,山东梁山人,河道修防工技师,长期从事水利工程施工与维修养护,具有丰富的经验。

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补充课程) 【课标解读】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基础主干知识】

2.中游做好 工作,采取 措施与 措施相结合,以 综合治理。实行 综合发展。 3.下游做好 ,继续巩固 、 河道与河口,建设滞洪区工程和洪水预报警报系统,兴建小浪底水利枢纽,为缓解下游地区水资源短缺,实行 ,如 水利工程。 【能力提升】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国开发整治的重点河流之一,读“黄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1972年以来,黄河下游已有21年断流,断流的时间和断流河段的长度逐年增加。70年代平均断流河段的长度是242千米,90年代增加到400多千米。90年代以前,一年之内断流的月份不超过3个月。进入90年代,一年内断流最多达227天。据统计,1992~1996年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68亿元。” (1)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水补给角度可理解为 。古诗问:“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解释,通过 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形成水的海陆间循环。 (2)黄河是北方河流,其中游河段形成东西对称水系,常使河水在七、八月份 , 严重,河流的 量剧增;春季在 、 河段易形成凌汛。 (3)历史上有“黄河百害,唯富河套”之说。上游的宁夏、河套平原由于 形成了富庶的农业区。“害”主要发生在它的 河段,消除水害的主要措施是中游 和下游 。 (4)沿河地区资源丰富,按注重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构想,开发 资源,为兰州发展化学、冶金等多种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 资源,在内蒙古、山西等省区发展高能耗工业。 (5)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分析近年来黄河发生断流现象的主要原因。 (6)综合治理黄河,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流域界线 水利枢纽黄河流域示意图 a b c d

黄河流域文化遗址

黄河流域文化遗址 黄河是我们民族的母亲河,经过亘古不息的流淌,孕育出世界最古老、最灿烂的文明。根据山西省芮城县境内黄河东岸西侯度遗址发现的180万年前远古人类用过的石器,可以相信,早在180万年以前,黄河流域已有人类在活动了。西侯度出土了30余件石制品,是迄今为止中国大陆上发现的人类文化遗存中最早的代表。 西侯度文化中用动物骨角制造工具和用火的资料,不仅在黄河流域是最早的代表,在国内其他地区和在世界上也是仅见的。 ——反映古猿人文化的有: 西侯度猿人文化 1961年于山西芮城西侯度发现的,距今150万年~180万年,为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猿人文化。 蓝田猿人文化 1963年~1964年在陕西蓝田公王岭与陈家窝发现,其中公王岭猿人距今100万年~115万年,陈家窝猿人距今50万年~59万年。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猿人文化。 大荔猿人文化 1978年于陕西大荔甜水沟发现,距近30万年~50万年,为晚期猿人文化。 ——反映古智人文化的有: 丁村古人文化 1954年~1976年于山西省襄汾县汾河东岸丁村发现,距今7万年~9万年,属于旧石器中期文化,为早期智人。 河套新人文化 1922年及1956年~1960年在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发现,距今3万年左右,为晚期智人。 ——现代人是由新人直接进化而来的,分为4个阶段: 细石器文化 距今10000年~7000年,黄土高原多处发现该时代文化遗址,如陕西大荔沙苑、山西沁水下川等地。 新石器文化 距今7000年~3700年,按最早发现地点及所代表的发展阶段划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称仰韶文化,

距今7000年~5000年,1921年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中期称龙山文化,距今5000年~4100年,1928年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晚期称二里头文化,距今4100年~3700年,最早发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为夏代文化遗址。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部浐河东岸半坡村,是黄河流域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仰韶文化的一种早期类型,距今约6000年。遗址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分为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1953年春,西安市在建设纺织城时发现,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获得了丰富的文化遗存。 青铜器文化 距今3700年~2700年,可划分为三期:早期为二里岗文化,即郑州商城文化,距今3620年,为商代早期文化;中期为殷墟文化,即河南安阳小屯村文化,大致为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为商代晚期文化;晚期为岐山文化,即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都城文化遗址。 铁器文化 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春秋初期,如在河南新郑仓城发现的春秋铸铁遗址,在河南卫辉市固围村发现的战国墓葬遗址,在西安周围发现的西安隋唐都城文化遗址等。 中石器时代,是连结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之间的过渡阶段或中间环节。1956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为配合黄河三门峡水库的建设,在陕西大荔县的沙苑地区发现15处遗留有打制的石片和石器的地点,共采集到3000余件标本。根据这些石器的特点,认为它们是中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存,从而将其命名为我国的第一个中石器时代文化——沙苑文化。 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发展的中心。中石器时代的特征是:社会经济生活以渔猎和采集为主,属于自然经济,还没有出现农业。在中石器时代,细石器的普遍使用促进了狩猎和采集经济的发展。数十年来,在黄河流域发现了大量以细石器为主的文化遗存,不仅有可能填补我国新旧两大石器时代之间的缺环,而且还显示出我国中石器时代细石器工艺最发达的地区就是黄河流域。有的考古学家认为,正是在华北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细工艺传统为代表的中石器时代文化,其后,才在黄河流域发展成为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此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发展的中心。 黄河流域历代王朝建都史实为: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后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周朝定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秦朝定都于咸阳,西汉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东汉定都于洛阳,魏晋均定都于洛阳,隋唐均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宋朝定都于东京(今河南开封)。

黄河河道整治工程的维修养护方法探究 郑新

黄河河道整治工程的维修养护方法探究郑新 发表时间:2019-08-02T10:15:50.7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作者:郑新宋永刚[导读] 摘要:工程维修养护就是维护工程原有标准不变,消除工程缺陷,提高工程强度,不断改善工程面貌,使所辖工程逐步达到工程设计与管理考核标准的要求。 济南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工程维修养护就是维护工程原有标准不变,消除工程缺陷,提高工程强度,不断改善工程面貌,使所辖工程逐步达到工程设计与管理考核标准的要求。在工程维修养护资金额度内,我们应该吸取和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工程维修养护施工过程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探索,力求促进维修养护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在规范管理中,提高黄河道治理工程管理水平。 关键词:黄河河道工程;维修养护;对策 1河道治理的意义 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及人口的不断增加,导致所需要排出的废水量不断增加,再加之监管方面的不完善,所以导致大量废水未经处理即排入河道当中,使河道内的水质受到严重的污染,不仅影响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同时也使城市的形象受到较大的影响。 2黄河河道工程维修养护面临的问题 黄河河道工程维修养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水沙条件发生新的变化,中常洪水持续时间加长,工程遭受洪水侵蚀的时间增多,工程失稳,这是工程频繁出险的主要根源;二是,河势靠溜发生相应变化,上提下挫,左右摆动,造成工程和滩岸坍塌生险;三是,坝岸基础薄弱,多数河道整治工程存在根石深度浅、坡度陡、断面不足等问题,达不到根石坡度的标准要求,尽管每年都进行根石加固,但每年又有根石走失现象,导致险情不断发生;四是,新修坝岸未经洪水考验,达不到稳定要求。 3以维修养护为视角,严格标准,规范管理 3.1规范管理,提升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水平的基本方法 就维修养护工作而言,要想进一步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进程,促进河道政治工程管理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应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完善而科学的标准体系,实现维修养护工作的量化考核,为规范管理与优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应树立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理念,并根据黄河维修养护实际情况,编制堤防工程维修养护考核标准、河道治理维修养护考核标准、水闸工程维修养护可考核标准,从整体层面提升维修养护管理力度,促进各工程中,维修养护工作的有效连接,以实现现代化维修养护技术与方法的有效落实。 (2)相关部门需根据新管理体系下维修养护工作流程,进行维修养护项目科学规划,通过项目管理,实现行为的指导与规范,加快黄河河道整治工程优化发展。在此过程中,需遵循统一部署原则,依据有关维修养护标准,对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普查,了解维修养护工作重点与难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维修养护规划与实施防护,并与相关单位签订维修养护合同,明确各责任主体工作职责与工作主要内容,实现工程的科学维护。例如,在养护施工阶段,关于坝顶的维修养护,需明确以下要求:坝顶平整,无积水洼坑。眉子土培修整齐牢固,土石结合部必须严紧、无陷坑脱缝。排水沟通畅,无水沟浪窝、獾狐洞穴、高秆杂草、散乱石块及其他杂物。坝顶存放的备防石应归垛存放,位置适宜,有利于防汛抢险。石垛應距迎水面坝肩3.0m以上,每垛石料高度宜在1.0~1.2m之间,各垛大小应保持一致。要搞好绿化,植树植草,树木生长旺盛,无病虫害,草皮整洁美观,覆盖率达到95%以上。 3.2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实现工作任务的细化管控 在黄河河道整治工程的维修养护中,相关部门需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如《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探测管理规定》、《河南省黄河河道管理办法》以及十九大报告精神,加强水利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黄河会理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并以安全为中心、以预防性维修养护为宗旨,以创新发展为指导,促进维修养护方法的创新,实现新时代新形势下黄河河道整治目标体系的构建。并在此基础上,从观测检查、防洪补偿设计、淤背区清理监督、主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河道与岸线生态维护等层面出发,组织开展相关维修养护工作。例如,在坝坡维修养护中:①观测检查发现:坡面平整,无雨淋沟,无荆棘杂草滋生现象,石护坡无松动、塌陷、脱落、风化、冻毁或架空现象;②防洪补偿设计:“坝坡养护土方”、“坝坡养护石方”、“排水沟维修养护”三项工程;③程施工质量控制:关于坝坡养护土方,侧重于填垫因雨水冲刷造成对丁坝下游侧土坡,土联坝临、背河土坡和石联坝的背河土坡面貌产生影响的雨淋沟。而关于坝坡养护石方侧重于对坝坡因工程抢险、加固根石、雨水冲蚀、根石走失造成的损坏部分进行整修。关于排水沟维注重阻水障碍的清理,排水坡上放牧、建窖事件的管理以及杂草处理工作的开展。 此外,可通过建立示范工程、完善考核机制、建立业务技能培训体系,进行工程改善,促进维修养修方法的革新与落实,调动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为维修养修优化发展与规范管理提供保障。 结束语: 当前在全国上下实行“河长制”落实,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大背景下,河道的生态治理尤为迫切。水生态治理简而言之就是河道工程的治理、维修、河道生态修复。因此为了确保河道工程维修养护全面、规范、创新,河长的巡查和落实需要“河长制”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需要加大维修养护经费投入的力度,尤其是资金相对困难的县城更要创新资金筹措办法,利用水上资源的开发、利用好自身资源。保证河道工程维修养护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勇.黄河整治工程维修养护技术探讨[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4(17). [2]张志军.黄河河道工程维修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4(16). [3]谢波.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陕西水利,2015(4).

二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黄河出版集团版本)

第一单元 历史篇(一) zìxī nóng, zhìhuáng dì. hào sān huáng, jūshàng shì. 自羲农, 至黄帝,号三皇, 居上世。 táng yǒu yú, hào èr dì. xiāng yī xùn, chēng shèng shì. 唐有虞, 号二帝,相揖逊, 称盛世。 xiàyǒu yǔ, shāng yǒu tāng. zhōu wén wǔ,c hēng sān wáng. 夏有禹, 商有汤,周文武, 称三王。xià chuán zǐ, jiā tiān xià. sìbǎi zǎi, qiān xiàshè. 夏传子, 家天下,四百载, 迁夏社。 tāng fáxià, guóhào shāng. liùbǎi zǎi, zhìzhòu wáng. 汤伐夏, 国号商,六百载, 至纣亡。 历史篇(二) z hōu wǔwáng, shǐzhū zhòu. bā bǎi zǎi, zuìcháng jiǔ. 周武王, 始诛纣,八百载, 最长久。zhōu gòng hé, shǐjìnián. lìxuān yōu, suìdōng qiān. 周共和, 始纪年,历宣幽, 遂东迁。zhōu zhé, wáng gāng zhuì. chěng gān gē, shàng yóu shuì. 周辙东, 王纲坠,逞干戈, 尚游说。shǐchūn qiū, zhōng zhàn guó. wǔbàqiáng, qī xióng chū. 始春秋, 终战国,五霸强, 七雄出。yíng qín shì, shǐjiān bìng. chuán èr shì, chǔhàn zhēng.

长江黄河流域

. 一、长江流域 材料1 长江流域图见地图册P97及P177 材料2 长江是中国也是亚洲第一大河流。全长6300多千米,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千米,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及上海11个省区市。流域大多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水热充足;长江流域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在中国的七大流域中居首位,约占中国水资源总量的34%,另外,淡水面积、水运资源等均居全国之冠,并且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按照水文、地貌特点,可以把干流划分为上、中、下游三段:从源头至宜昌市为上游段,宜昌市至江西湖口为中游段,湖口以下为下游段。①上游段。上游河段横跨两个地形阶梯。(青藏、云贵高原,四川盆地)②中游段。长江出三峡,从宜昌以下进入第三级阶梯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江面渐宽,水流缓慢,河道弯曲,尤其是自湖北枝江至湖南城陵矶一段,古称荆江,素有“九曲回肠”之称。③下游段。水深江宽,是我国著名的经济中心-------长江三角洲。 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流域的自然背景 (1)地形: (2)气候: (3)水文: (4)自然资源: 2、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概况 (1)经济 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最大的______工业基地,三大工业带中的沿长江工业带就分布在长江流域。 (2)经济发展迅速 下游沿江两岸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区,以 _武汉___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以 _重庆___ 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而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则相对落后。 (3)社会经济特征 工农业 ______ ,人口众多、城市密布、矿产资源、水力资源和农副产品丰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由沿海深入内陆,综合性强,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 3.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4、三峡工程 (1)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效益:________(首要效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

关于做好黄河河道治理工作的建议与设想

关于做好黄河河道治理工作的建议与设想 提要: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对治黄事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做到“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这一任务十分光荣而艰巨。只有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不断把治黄事业推向前进,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 关键词:黄河河道;治理;建议;设想 从1946年人民治黄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经过沿黄人民和治黄职工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治黄事业已取得了伟大成就。在防洪方面,已建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同时,还组建了以人民解放军和治黄职工为骨干,以沿黄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强大人防体系,从而战胜了多次大洪水,确保了黄河伏秋大汛岁岁平安。黄河下游凌汛从1955年以后也保证了安全。在兴利方面,经过对黄河水沙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实践,也逐步变害为利,充分利用水沙资源为工农业生产服务,极大地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一、治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由于黄河泥沙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黄河河道仍在不断淤积抬高。河道淤高了,同流量水位就会相应升高,水对堤防的威胁就会越来越大。 (二)由于黄河泥沙对河道的淤积规律是主河道淤的多,两岸滩地淤的少,造成河道滩槽差越来越小,主河道的排洪能力也越来越小。主河道排洪能力减少对排洪十分不利,来了大水很容易发生顺堤行洪,甚至发生滚河,冲决堤防。 (三)由于连续十八九年没有发生大的洪水,现河道已形成了一条枯水流路,其特点是各险工、控导工程溜势普遍上提,河道十分弯曲,淤积更加严重,一旦发生大的洪水,容易发生河势溜向变化,出现新的险情。 二、防洪治黄工作的重点 针对防洪治黄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大力进行挖河筑堤 回顾人民治黄已走过的历程,基本上是受泥沙支配,跟着泥沙跑,经过一段时间,河道淤高了,就加一次黄河大堤。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现在已进入了一个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新世纪,沿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一定会有能力、有办法解决黄河的泥沙问题。随着西部大开发浪潮的兴起,中游人民已开始向水土保持宣战,小浪底、万家寨等一大批拦河枢纽工程的建成,也给调洪调沙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处于黄河最下游,也不能坐视,也要尽一切可能向黄河泥沙宣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