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现象利弊的分析

共振现象利弊的分析
共振现象利弊的分析

共振现象利弊的分析

创新自1101班张旭1111560129

众所周知,共振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的存在着,小到乐器的演奏,大到桥梁的倒塌,就连我们“电厂热力设备及运行”一课都讲到要防止汽轮机由于应力变形引起共振。对于共振的探究,我先对涉及到的名词进行了查找。

所谓共振,是指激振频率接近机器结构固有频率时的一种工作状态。而固有频率是指一旦振动频率达到这个值结构就会发生共振,而如果振动频率稍一变化共振就会消失。

共振现象最有名的例子就是18世纪中叶,一座桥因大队士兵齐步走产生的频率正好与大桥的固有频率一致,使桥的振动加强,最终断裂。其实就算是人们注意了人为因素,建筑物还是要经受共振现象的考验,比如风。1940年,美国塔柯姆大桥因大风引起的共振,尽管当时的风速不及设计风速限值的1/3,可是因为这座大桥的实际的抗共振强度没有过关,所以导致事故而塌毁。大风中大楼剧烈摇晃也不是“风吹的”,而是因大风造成的共振而剧烈摇摆。更极端的例子地震波引发的共振就更不用说了。

由于人体柔软的特性,人也会遭受共振的威胁。我记得我在看《小崔说事》采访战地记者的一集里,战地记者说如果手榴弹在附近爆炸,卧倒的同时一定要把心脏离开地面,否则心脏就有受到振动波而被震碎的危险。

当然,共振现象也为科技发明者们广泛应用。我查到一个咋一看

用不到共振的例子,微波炉。以前我只是知道微波炉利用的是水分子振动,通过查找资料我才知道微波是具有2500赫兹左右频率的电磁波。食物中水分子的振动频率也在这附近,为了达到共振,微波炉加热食品时,炉内产生很强的振荡电磁场,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作受迫振动,这是一个能量转化的过程,电磁辐射能转化为热能,从而使食物的温度迅速升高。微波路通过对物体内部的整体加热,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从外部对物体进行加热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加热效率。

我个人还有听广播的爱好,只不过我是用手机自动搜索,老式收音机的旋钮就是使收音机电路和广播台发射的信号达到共振,进而起到放大信号的作用。这和我们模拟电子电路课学到的知识相同。

结合我们课上讲的宇宙的内容,我还查了关于轨道共振的资料,在天体力学中,轨道共振发生在两个天体的运行轨道的公转周期成简单整数比关系,它们之间互相受到周期性引力影响。这使它们的轨道在引力扰乱中保持稳定。比如冥王星与其它一些类似冥王星的天体的轨道与海王星的轨道成3:2的共振,保持了它们轨道的稳定性,这与短片里讲到行星轨道能保持稳定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的观点一致。

和其他物理现象一样,共振有利有弊。记得第一节课上讲过《庄子?天下》文曰: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化用仓央嘉措的诗,你认或不认,共振就在那里。我们要做的正是利用而不是试图改变自然的规律,让共振使生活更美好。

高一物理共振现象

第六章C共振现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领域: 1)知道阻尼振动、受迫振动; 2)知道共振现象和共振的条件。 2.方法和过程领域: 1)感受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 1)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知和探究进取的精神;2)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点 共振现象及共振产生的条件 三、教学难点 共振现象及共振产生的条件 四、教学准备 弹簧振子 五、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流程 情景引入 ↓↓ 演示实验: 固有振动,受迫振动 ↓ 阻尼振动、受迫振动 固有振动与固有频率 ↓ 自主活动: 观察共振现象 ↓ 共振现象 共振产生的条件 ↓

STS 微波炉加热原理 六、教学过程 引入: 历史上曾发生这几件事,第一件事发生在拿破仑率领法导入侵西班牙时,有一支部队从铁链悬桥上经过时,土兵门跨着整齐而有力的步伐,突然轰隆一声响,桥的一头跌入了大河,把所有的土兵和军官都抛进了水里。 还有一件事发生的俄国圣彼得堡,一只部队在经过丰坦卡河上的大桥时,也是跨着有节奏的步伐,同样发生了桥坠人之的事件。 教材P128,1940年,美国的全长860m的塔柯姆大桥因大风引起的振动而塌毁 [图 6-13(a)],尽管当时的风速还不到设计风速限值的1/3。 [图 6-13(a)] [ 图 6- 13(b)] 上世纪中叶,法国昂热市附近一座长102m的桥,因一队士兵在桥上齐步走,引起桥梁坍塌,死亡226人。 持续发出的某种频率的声音会使玻璃杯破碎 [ 图 6- 13(b)] 。 这是什么原因呢? 认识物理是我们解释、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工具,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和兴趣,产生好奇心,激起求知欲。 新课: 一.教材P128“大家谈”(学生讨论) 1. 重新观察实际弹簧振子的振动过程,发现有什么现象? 弹簧振子在阻力作用下振幅越来越小. 2. 简谐运动是理想情况还是实际情况?为什么?

机械振动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共振的危害

机械振动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共振的危害 (一)、机械振动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机械振动,也简称为振动,物理学上是这样给它定义的: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的运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很多机械都是运用机械振动这一学说理论来建造出来的。比如筛分设备、输送设备、给料设备、粉碎设备等等机械设备都是将理论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结果。以下我就举些例子来加以说明机械振动具体得在哪些产品中运用到了。 先说说筛分设备,筛分设备是机械振动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最多的产品。比如热矿筛、旋振筛、脱水筛等各种各样的筛分设备。顾名思义,筛分设备就是运用振动的知识和筛分部件将不同大小不同类型的物品区分开来,以减少劳动力和提到生产效率。例如:热矿筛采用带偏心块的双轴激振器,双轴振动器两根轴上的偏心块由两台电动机分别带动做反向自同步旋转,使筛箱产生直线振动,筛体沿直线方向作周期性往复运动,从而达到筛分目的。又如南方用的小型水稻落谷机,机箱里有一块筛网,由发动机带动连杆做往复运动,当水稻连同稻草落入筛网的时候,不停的振动会让稻谷通过筛网落入机箱存谷槽,以实现稻谷与稻草的分离,减少人力资源,提高了农业效率。 输送设备运用到机械振动也是很多的。比如:螺旋输送机、往复式给料机、振动输送机、买刮板输送机等输送设备。输送设备就是将物体从一个地方通过输送管道输送到另一个地方的设备,以节约人力资源,提高生产效率。例如:广泛用于冶金、煤炭、建材、化工等行业中粉末状及颗粒状物料输送的振动输送机,采用电动机作为优质动源,使物料被抛起的同时通过输送管道做向前运动,达到输送的目的。 给料设备在某种程度上与输送设备有共同之处,例如:振动给料机、单管螺旋喂料机、振动料斗等设备。就拿振动料斗来说吧,振动料斗是一种新型给料设备,安装在各种料仓下部,通过振动使物料活化,能够有效消除物料的起拱,堵塞和粘仓现象,解决料仓排料难的问题。 总而言之,机械振动在现实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直接应用,有的是间接应用。总之,科学的力量是强大的,只有把科学转变为科技才能造化人类,造福社会。当然振动也是会带来灾害的,尤其是共振时,其灾害是最危险的,以下我就举例来说明下。 (二)、共振的危害 古希腊的学者阿基米德曾豪情万丈地宣称: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而现代的美国发明家特斯拉更是“牛气”,他说:用一件共振器,我就

CATIA 机械运动分析与模拟实例

前言 CATIA软件是法国达索飞机制造公司首先开发的。它具有强大的设计、分析、模拟加工制造、设备管理等功能。其设计工作台多达60多个,就足以说明软件功能的强大。 本书是作者在出版系列CATIA软件功能介绍后,专门针对某一项功能写的实例教程。在讲解示例的过程中,作者也注意了将某些快捷功能插入进来,进行讲解。比如在装配设计工作台对零件进行重新设计,比如在装配图中直接导入或者插入新的零件。在同类的图书中,很难涉及到这些快捷功能。 本书是基于CATIA V5 R16写成的,在完成本书时,已经有R17版本了,读者在更高的版本上也可以使用此书。读者在阅读本书,使用软件时,需要反复练习,才能熟练运用本书所讲解的一些功能。可以根据本书的步骤,做一些自己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模型,也可以拿机械设计的标准件来做练习实例。 本书适合做机械设计的专业人员和机械相关专业的学生使用。本书也同样适合想学习CATIA软件的其他读者。本书前面20章都是讲解某一项铰的设计方法,最后一章是综合前面各章内容做的一个实例。本书编写过程中考虑到了初学者可能对CATIA机械零件设计的功能还不是很熟悉,因此,对于各章所涉及到的零件,模型建立方法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对于已经熟悉CATIA基本设计功能的读者,可以略读这部分内容,直接阅读各章最后一节的内容。对于只想了解CATIA 机械零件设计的读者,可以仔细阅读每章前面各节的内容,把本书作为机械设计的详细教程,未尝不可。 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使我能抽出时间完成此书。感谢我的单位领导对工作的支持,特别是反应堆结构室的领导和各位同仁,他们的鼓励和帮助,使我坚持下来完成此书,并使我受益匪浅。 本书由盛选禹和盛选军主编。 冯志江老师参加了本书第1、第2、第3章的编写工作。王存福同志参加了第6、第7、第8章的编写工作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还有张宏志,王玉洁,孙新城,盛选贵,曹京文、陈树青、王恩标、于伟谦、盛帅、候险峰、盛硕、陈永澎、盛博、曹睿馨、张继革、刘向芳、富晶、孟庆元、宗纪鸿、唐守琴。 由于时间比较仓促,认识水平有限等,不能避免有错误出现,读者在阅读时发现错误,请通知编者,不胜感激。也希望就CATIA软件的问题和广大读者继续探讨。作者联系电子邮件:xuanyu@https://www.360docs.net/doc/408411711.html,。 编者 2006年12月于北京

(共振现象及其应用)的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共振现象及其应用 班级:08级物理师范(2)班姓名:学号: 一、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任何物体产生振动后,由于其本身的构成、大小、形状等物理特性,原先以多种频率开始的振动,渐渐会固定在某一频率上振动,这个频率叫做该物体的“固有频率”,因为它与该物体的物理特性有关。当人们从外界再给这个物体加上一个振动(称为策动)时,如果策动力的频率与该物体的固有频率正好相同,物体振动的振幅达到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物体产生共振时,由于它能从外界的策动源处取得最多的能量,往往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研究共振现象的目的和意义如下: 目的:对共振现象的条件以及结论进行理论推理,综述防振减振技术及共振现象的应用。 意义:物体发生共振时,由于它能从外界的策动源处取得最多的能量,往往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通过对共振现象的条件以及结论进行理论推理,对共振有充分的认识,巧妙利用,消除危害。那么,共振就能成为我们开发自然的最好的工具。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共振是物理学上的一个运用频率非常高的专业术语。共振的定义是驱动力的频率接近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增大的现象。 超声振动检测法是使被检测物体受激产生振动,通过对其振动特性(主要是振动系统的等效力阻抗Z )的测量从而检测物体的缺陷或特性。实现振动检测的 M 具体方法很多,其中之一是共振法。共振法是利用换能器激发被测物体共振, 又利用换能器测量此共振频率(即Z ,中力抗X=O时的频率)以实现检测【1】。 M 世界上最早进行共振实验是在11世纪,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剪一个小纸人放在弦线先上,弹动发生振动的弦,纸人就跳跃颤动,弹动别的弦,纸人却不动。这个实验比欧洲所做的同样的实验早好几个世纪。15世纪,意大利的达·芬奇才开始做共振实验,直到17世纪,牛津的诺布耳和皮戈特才以所谓的“纸游码”

有趣的共振现象

有趣的共振现象 学生:严晓雯 指导老师:殷光香 唐朝的时候,洛阳的一座寺院里出了一件怪事。寺院的房间里有一口铜铸的磬,没人敲它,常常自己“嗡嗡”地响起来,这里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这口磬和饭堂的一口大钟,它们在发声时,每秒种的振动次数——频率正好相同。每当小和尚敲响大钟时,大钟的振动使得周围的空气也随着振动起来,当声波传到老和尚房内的磬上时,由于磬的频率跟声波频率相同,磬也跟着振动起来。发出了“嗡嗡”的响声。这就是发生振动的共振现象,也叫共鸣。 你注意过吧,胡琴的下端都有一个不小的“肚子”——蒙上蛇皮的竹筒。当你兴致勃勃地拉起胡琴时,琴弦的振动通过蛇皮会引起“肚子”中空气的共鸣,使发出来的琴声不仅响亮,而且音乐丰满,悠扬动听。人们把这种“肚子”叫做共鸣箱。你瞧,扬琴、琵琶、提琴、钢琴等乐器,不都有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共鸣箱吗? 除了共鸣箱之外,人们利用共振现象来做的好事还不少呢。 建筑工人在造房子的时候,不论是浇灌混凝土的墙壁或地板,为了提高质量,总是一面灌混凝土,一面用振荡器进行震荡,使混凝土由于振荡更紧密、结实。 大街上的行人,车辆的喧闹声,机器的隆隆声——这些连绵不断的噪声不仅影响人们正常生活,还会损害人的听力。有一种共振性的消声器,是由开有许多小孔的孔板和空腔所构成。当传来的噪声频率与共振器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就会跟小孔内空气柱产生剧烈共振。这样,声音能在共振时转变为热能,使相当一部分噪声被“吞吃”掉。 此外,粉碎机,测振仪,电振泵等,也都是利用共振现象进行工作的。

但在某些情况下,共振现象也可能造成危害。例如:当军队过桥的时候,整齐的步伐能产生振动。如果它的频率接近于桥梁的固有频率,就可能使桥梁共振,以致到了断裂的程度。因此,部队过桥要用便步。 在我国西北一带,山头终年积雪。每当春暖花开,山上冰雪融化,雪层会离开原来的地方滑动。往往一次偶然的大吼声,厚厚的雪层就会因为共振而崩塌下来,因此规定攀登雪山的勘察队员,登山队员不能大声说话。 我们要将共振充分运用到各个科学领域,还要防止共振现象给生活、工作、环境带来危害。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探索。

振动分析

振动分析 常见故障类型及频谱 一、常见的故障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共振2)不平衡3)不对中4)轴弯曲 5)机械松动6)电动机问题7)滑动轴承问题 8)滚动轴承问题9)齿轮问题10)皮带问题11)风机问题12)泵的问题 二、频谱 1、共振 1.1 判断依据: 共振是旋转机械常见的问题。旋转部件如转轴的共振通常叫做临界转速。共振存在于一个结构的所有部件,甚至在管路和水泥地板等,重要的是要避免机器运行在导致共振的频率上。识别共振的简单方法是比较同一轴承三个方向水平、垂直和轴向的振动值,如果某一方向的振动大于其它方向的振动三倍以上,机器则可能在该方向存在共振。 1.2 频谱现象: 1.3 解决方法: 在可能的条件下改变机器的转速,常用的解决方法是改变机器结构的质量或刚度。 2、不平衡 2.1 判断依据: 当旋转部件的重心与旋转中心不一致,即质量偏心时产生不平衡。不平衡的转子产生离心力使轴承损坏,导致轴承寿命降低。仅仅百分之几毫米的重心位移可引起非常大的推动力。不平衡引起明显的转频振动。 2.2 频谱现象:

2.3 解决方法: 找动平衡 3、不对中 3.1 判断依据: 不对中是指两个耦合的轴的中心线不重合,如果州中心线平行称为平行不对中,如果轴中心线在一点相交则称为角不对中,现实中的不对中是两种类型的结合。 3.2 频谱现象: 4、轴弯曲 4.1 判断依据: 轴弯曲引起的振动类似不对中,轴弯曲可能是电动机转子笼条故障引起的转子受热不均导致的。如果弯曲发生在轴中心位置,主导振动是1 x RPM,如果弯曲发生在接近、连轴器,主导振动频率会是2 x RPM。 4.2 频谱现象: 5、机械松动 5.1 判断依据: 有两种机械松动,旋转和非旋转,旋转松动指在机器旋转和固定部件间存在太大的空间;非旋转松动指两个固定部件之间间隙太大。二者都在三个测量方向产生过大的1x RPM 谐频振动。 5.2 频谱现象:

机械振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与发展

机械振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与发展 王力平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研13-4 学号2013214511) 摘要:现实生活中机械振动现象很多,本文简述了振动在人类生活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详细介绍了振动利用中的若干新工艺理论与技术,振动机械及其相关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机械振动;振动设备;振动测试工艺;非线性振动系统 Abstract:In real life, there are many mechanical vibration phenomenon,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vibration has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human life and work. It detail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study of mechanical vibration and the utilization of some new technology theory and technology. Keywords:mechanical vibration; vibration equipment; vibration testing technology; nonlinear vibration system 一、引言 振动是日常生活和工程实际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实际上,人类就生活在振动的世界里,地面上的车辆、空气中的飞行器、海洋中的船舶等都在不断振动着。房屋建筑、桥梁水坝等在受到激励后也会发生振动。就连茫茫的宇宙中,也到处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振动,如风、雨、雷、电等随时间不断变化,从广义的角度来解释,就是特殊形式的振动(或波动),而电磁波不停地在以振动的方式发射和传播。就人类的身体来说,心脏的跳动、肺叶的摆动、血液的循环、胃肠的蠕动、脑电的波动、肌肉的搐动、耳膜的振动和声带的振动等,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振动,就连组成人类自身的原子,也都在振动着。 所谓机械振动,是指物体(或物体系)在平衡位置(或平均位置)附近来回往复运动。在机械振动过程中,表示物体运动特征的某些物理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将时而增大、时而减小地反复变化。在工程实际中,机械振动是非常

转动设备常见振动故障频谱特征及其案例解析分析

转动设备常见振动故障频谱特征及案例分析 一、不平衡 转子不平衡是由于转子部件质量偏心或转子部件出现缺损造成的故障,它是旋转机械最常见的故障。结构设计不合理,制造和安装误差,材质不均匀造成的质量偏心,以及转子运行过程中由于腐蚀、结垢、交变应力作用等造成的零部件局部损坏、脱落等,都会使转子在转动过程中受到旋转离心力的作用,发生异常振动。 转子不平衡的主要振动特征: 1、振动方向以径向为主,悬臂式转子不平衡可能会表现出轴向振动; 2、波形为典型的正弦波; 3、振动频率为工频,水平与垂直方向振动的相位差接近90度。 案例:某装置泵轴承箱靠联轴器侧振动烈度水平13.2 mm/s,垂直11.8mm /s,轴向12.0 mm/s。各方向振动都为工频成分,水平、垂直波形为正弦波,水平振动频谱如图1所示,水平振动波形如图2所示。再对水平和垂直振动进行双通道相位差测量,显示相位差接近90度。诊断为不平衡故障,并且不平衡很可能出现在联轴器部位。

解体检查未见零部件的明显磨损,但联轴器经检测存在质量偏心,动平衡操作时对联轴器相应部位进行打磨校正后振动降至2.4 mm/s。 二、不对中 转子不对中包括轴系不对中和轴承不对中两种情况。轴系不对中是指转子联接后各转子的轴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轴承不对中是指轴颈在轴承中偏斜,轴颈与轴承孔轴线相互不平行。通常所讲不对中多指轴系不对中。 不对中的振动特征: 1、最大振动往往在不对中联轴器两侧的轴承上,振动值随负荷的增大而增高;

2、平行不对中主要引起径向振动,振动频率为2倍工频,同时也存在工频和多倍频,但以工频和2倍工频为主; 3、平行不对中在联轴节两端径向振动的相位差接近180度; 4、角度不对中时,轴向振动较大,振动频率为工频,联轴器两端轴向振动相位差接近180度。 案例:某卧式高速泵振动达16.0 mm/s,由振动频谱图(图3)可以看出,50 Hz(电机工频)及其2倍频幅值显著,且2倍频振幅明显高于工频,初步判定为不对中故障。再测量泵轴承箱与电机轴承座对应部位的相位差,发现接近180度。 解体检查发现联轴器有2根联接螺栓断裂,高速轴上部径向轴瓦有金属脱落现象,轴瓦间隙偏大;高速轴止推面磨损,推力瓦及惰性轴轴瓦的间隙偏大。检修更换高速轴轴瓦、惰性轴轴瓦及联轴器联接螺栓后,振动降到A区。 三、松动 机械存在松动时,极小的不平衡或不对中都会导致很大的振动。通常有三种类型的机械松动,第一种类型的松动是指机器的底座、台板和基础存在结构松动,或水泥灌浆不实以及结构或基础的变形,此类松动表现出的振动频谱主要为1x。第二种类型的松动主要是由于机器底座固定螺栓的松动或轴承座出现裂纹引起,其振动频谱除1X外,还存在相当大的2X分量,有时还激发出1/2X和3X振动

10个有趣的生活中物理现象及解释

10个有趣的生活中物理现象及解释 看似平常的现象中,其实隐藏了很多物理知识,只要用心观察、细心体会,相信你的物理学习会变得五彩缤纷! 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 9 ”的位置。 这是由于秒针在“ 9 ”的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 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 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4、冰冻的猪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

这些现象都表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 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 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 6、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 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7、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只从喷口喷出。 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 8、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 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9、吊扇在正常转动时,悬挂点受的拉力比未转动时要小,转速越大,拉力减小越多。 这是因为吊扇转动时空气对吊扇叶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转速越大,此反作用力越大。 10、从高处落下的薄纸片,即使无风,纸片下落的路线也曲折多变。 这是由于纸片各部分凸凹不同,形状各异,因而在下落过程中,其表面各处的气流速度不同,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致使纸片上各处受空气作用力不均匀,且随纸片运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纸片不断翻滚,曲折下落。

如何演示共振现象

第30卷 第8期2001年8月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Physics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Vol.30 No.8 Aug.2001 ●实验研究● 如何演示共振现象 朱 红 (江苏常州师范学校 213004) 在演示共振现象时,一般我们是在一根张紧的细绳上悬挂几个固有频率相同和不同的图1 单摆,如图1所示,让单摆A 先摆动起来,对其它的单摆产生驱动力,其它的单摆也会振动起来,振幅越来越大,并且单摆B 、C 的振幅大于单摆D 、E 的振幅,同时单摆A 的振幅逐渐减小,直到为 零;当单摆A 的振幅为零时, 单摆B 、C 的振幅达到最大,之后又逐渐减小,直到为零;此时,单摆A 和单摆D 、E 的振幅不为零,即单摆D 、E 的振幅又大于单摆B 、C 的振幅.在整个过程中,出现单摆B 、C 的振幅有时大于单摆D 、E 的振幅,有时又小于单摆D 、 E 的振幅,那么什么时候能说明产生了共振现 象呢?有些老师从能量的观点来分析,指出当单摆B 、C 的振幅明显大于单摆D 、E 的振幅时,就可以认为产生了共振,实验就可以结束了.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恰当的.严格地讲,如图1所示的这个实验装置是一种耦合振动系统,虽然与单摆A 固有频率相同的单摆B 、C 的最大振幅的确是最大的,但是其中每一个单摆都通过绳子受到了周期性的强迫力矩的作用,其运动现象是频率相近的两个同方向的简谐振动合成的“拍”,即振幅时大时小,做周期性的变化,而单摆B 、C 的振幅在某一瞬时最大并不是共振现象,因为共振时的振幅最大且不应该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笔者认为用上述实验装置来演示共振现象是不科学的.下面笔者介绍两种演示共振现象的小实验. 一、竹条(钢锯条)摆找一块硬泡沫塑料做底座,用两根窄的竹条竖直地插在泡沫底座上,再用两只小夹子夹在竹条上不同的位置处,做成“竹条摆”,如图所示实验时用手拿住底座,水平地往复运 动,逐渐提高振动频率.你将会看到在某一特定的频率时,其中的一只摆振幅最大,这就是共振现象.当改变夹子的位置时,摆的固有频图2 率就发生改变,要发生共振,就必须改变往复运动的频率,即驱动力的频率.如果找不到竹条,也可用钢锯条来代替竹条,做成钢锯条摆,其效果也是一样的. 二、拍吊球 用一根橡皮筋像绕线团一样绕在一只小橡胶球上,并将橡皮筋与球接触的根部用线拴图3牢,再将橡皮筋的另一端系在中指根部,把小球吊起来,如图3所示,然后像拍球一样上下摆动手掌.开始时以很低的频率拍球(如f =0.5Hz ),再逐次提高频率,在每次改变频率后,保持稳定一段时间,并且尽力维持驱动振 幅大致相等.观察在驱动频率变化的 过程中球所做受迫振动的情况,可以看到,在某一特定的频率时,球能够大 幅度地上下运动,这时就是发生了共振,而在低于或者高于这个频率时,球的振幅反而变小,即使你使劲地拍也无济于事. 由于上述两种实验装置的制作与取材均非常容易,可以多准备几套,以便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随堂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共振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随着驱动 力频率的变化,竹条摆和小吊球的振幅也随着 发生变化,只有当驱动力的频率与他们的固有频率相等时,振幅才达到最大(并且在此频率 时振幅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发生共振.利用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自行探究出驱动力的频率与振幅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共振曲线2.. 84

谈谈共振的应用及其危害

谈谈共振的应用及其危害 摘要:本文就日常生活中共振的现象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探究其存在的物理本质,进而深入研究了共振的形成条件、现象、应用及其危害。 引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或者听见玻璃窗在载重车驶过时抖动;风吹高压电线发出尖啸声;美妙动人的歌声从人们歌喉里飘出;钢琴、小提琴等乐器演奏出绝妙的音响效果;树木在大风的吹过后轰然倒下等等。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奇妙的事情发生呢?共振真的有那么大的魔力吗?共振带来的都是好事吗? 共振概述:任何物体产生振动后,由于其本身的构成、大小、形状等物理特性,原先以多种频率开始的振动,渐渐会固定在某一频率上振动,这个频率叫做该物体的"固有频率"。当人们从外界再给这个物体加上一个振动(称为驱动)时,如果驱动力的频率与该物体的固有频率正好相同,物体振动的振幅达到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 从能量角度来看,在共振过程中,驱动力始终对物体做正功,所以物体能从外界的驱动源处取得最多的能量,往往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共振的应用: 1.声音的共鸣:共振在声学中亦称“共鸣”,它指的是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如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个振动发声时,另一个也会发声。 早在战国初期,当时的人就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共鸣器,用来侦探敌情。《墨子·备穴》记载了其中的几种:在城墙根下每隔一定距离挖一深坑,坑里埋置一只容量有七八十升的陶瓮,瓮口蒙上皮革,这样,实际上就做成了一个共鸣器。让听觉聪敏的人伏在这个共鸣器上听动静,遇有敌人挖地道攻城的响声,不仅可以发觉,而且根据各瓮瓮声的响度差可以识别来敌的方向和远近。另一种方法是:在同一个深坑里埋设两只蒙上皮革的瓮,两瓮分开一定距离,根据这两瓮的响度差来判别敌人所在的方向。 我国古时还发明出了另一种更加轻巧、简便、实用的共鸣器。如唐代的军队中就有一种用皮革制成的叫做“空胡鹿”的随军枕,让听觉灵敏和睡觉警醒的战士在宿营时使用,“凡人马行在三十里外,东西南北皆响闻”。当声音通过地面传播到空穴时,在空穴处产生交混回响,于是就能知道敌人的多寡远近。 2.核磁共振成像:在电学中,振荡电路的共振现象称为“谐振”。

高转速时有共振现象是怎么回事

高转速时有共振现象是怎么回事? 读者林先生问:汽车在转数达到3000转的时候,出现共振现象,这是怎么回事? 回复:首先要区别共振的具体表现,大概有2钟,一种表现为车身的抖动,一种表现为有明显的共鸣噪音。大部分的车型在大约3000转时,都会有明显的共鸣噪音,但是没有车身的抖动感。这是汽车的常有现象 手刹拉起就放不下怎么回事? 读者谢先生问:最近自己的汽车的手刹拉起来后就再也放不下去了,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回复:如果手刹车不能正常使用的话,车辆就不能再开,如果继续使用的话,会将汽车的刹车片烧坏,造成车辆安全隐患。从你所表述来看,可能是手刹棘轮机构失效导致。建议开到4S店或是维修店做进一步的检查。 “抖车”的原因解析小问题可能藏大隐患 [日期:2013-1-18 9:17:50 ][来源: 网络] [阅读次数:110 ] 新车用了一段时间,有的车主会发现车身有些小抖动,却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车身抖动”是一个信号,告诉车主车子已出现了问题。专业人士余兵师傅告诉我们,车身抖动看似小事,如果不注意检测,会引发大故障隐患。那么,车身抖动是由什么问题引起的呢?普通车主该如何判断和解决? 行驶时发现车身抖动 如果在行车过程中,发现车身有轻微的抖动或偏移,一般是轮胎引起的故障。首先可能是轮胎平衡状况不佳,需要车主尽快去做一个四轮定位和动平衡,如果车辆不跑偏做一下轮胎动平衡即可。 外一种状况则较为严重,可能是因为钢圈变形所致,这就需要车主去专业的维修店检查。这种状况一般发生在使用年限较长的车辆身上。一般汽车更换新轮胎、新钢圈时都要做一次轮胎平衡,否则配重不平均时方向盘就容易发生抖动的现象。车身抖动对行车舒适感和操控判断都会有所影响。 第三种情况是因为传动轴变形不平衡引起,一般这种情况出现在底盘碰撞过的车比较多。 怠速时的车身抖动 怠速车身抖动是很多车主常遇到的状况。如果车主在启动车辆或将车辆停驶未关闭发动机情况下,如果发现车身抖动明显,那么可能意味着车辆存在下面三种状况: 1、发动机积碳严重

分析位移共振和速度共振的条件

分析位移共振和速度共振的条件 高中物理教材关于发生共振条件的论述,现行教材和以前的教材相比说法有所变化。以前的教材讲:“当策动力(现行教材改为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物体做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意思是说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是发生共振的条件。现行教材改为“当驱动力的频率接近物体的固有频率时,物体做受迫振动的振幅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共振。”究竟怎样才算接近固有频率呢?看高中物理教材共振曲线(见图1),如图2中由12f f →或由43f f →所示的情况也算是接近固有频率吗?如果算,此时却未发生共振,又当如何理解? 再看各种复习参考资料,相关的习题都沿用“驱动力的频率等于固有频率时发生共振”的说法,似乎“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是发生共振的条件”更为可信。然而,根据又是什么呢? 要弄清这个问题,还要从受迫振动说起。为了与高中物理教材吻合,我们只讨论在弱阻尼振动系统上加周期性外力发生的受迫振动。 以弹簧振子为例,质点受三种力:弹性力-kx ,阻尼力dx dt γ-,驱动力F ,设其按余弦(或正弦)规律变化且初相为零,则有 0cos F F t ω=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202cos d x dx m kx F t dt dt γω=--+ 令 2000,2,F k f m m m γ ωβ= == 得 20022cos d x dx x f t dt dt βωω++= 1.1 A f f ′ O 受迫振动的振幅 图2 f 1 f 2 f 3 f 4 A f f ′ O 受迫 振 动的 振 幅 图1

这就是受迫振动的方程,为二阶常系数非齐次微分方程。根据微分方程理论,上式的解为 0cos(')cos()t x Ae t A t βωαω?-=+++ 1.2 A 和α是由初始条件决定的积分常数。(1.2)式为两项之和,表明质点运动包含两个分运动,第一项为阻尼振动,随时间的推移而趋于消失,它反映受迫振动的暂态行为,与驱动力无关。第二项表示与驱动力频率相同且振幅为A 0的周期性振动。开始时,受迫振动的振幅较小,经过一定时间后,阻尼振动消失。质点进行由(1.2)式第二项决定的与驱动力同频率的振动,称为受迫振动的稳定振动状态,可表示如下: 0cos()x A t ω?=+ (1.3) 稳定振动状态表面上像简谐运动,其实不然。ω并非固有频率,而是驱动力的频率;振幅A 0和初相?也并非决定于初始条件,而是依赖于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阻尼的大小和驱动力的特征,将(1.3)式代入(1.1)式,得 20020 00(cos cos sin sin )2(sin cos cos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A t t A t t A t t f t ωω?ω?βω?ω?ωω?ω?ω---++-= 由等式性质,有 2 20000 22 00 0()cos 2sin ()sin 2cos 0 A A f A A ωω?βω?ωω?βω?--=-+= 可解出 022 2 2 ()4f A ωωβω = -+ (1.4) 当驱动力频率取某值时,振幅获得最大值(振动系统做受迫振动时,其振幅大最大值的现象叫做位移共振——即高中物理教材中所说的共振)。由上式,并用微分法关于极大值的判据,可求出共振时驱动力的圆频率为 2202r ωωβ=- 这一频率称为位移共振频率。显然,位移共振频率一般不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物体做受迫振动达到稳定状态时,其速度做周期性变化,由(1.3)式可得 0sin()2 x dx v A t dt πωω?= =++ 由此可知速度幅(即速度的最大值) 00v A ω= 由(1.4)式可知,由于A 0随驱动力的频率变化而变化,驱动力频率ω达到某一数值时可使振动的速度幅取最大值,这种现象称为速度共振。将(1.4)式代入00v A ω=,并应用极值的微分判据可得速度共振的条件为 0ωω=

共振现象利弊的分析

共振现象利弊的分析 创新自1101班张旭1111560129 众所周知,共振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的存在着,小到乐器的演奏,大到桥梁的倒塌,就连我们“电厂热力设备及运行”一课都讲到要防止汽轮机由于应力变形引起共振。对于共振的探究,我先对涉及到的名词进行了查找。 所谓共振,是指激振频率接近机器结构固有频率时的一种工作状态。而固有频率是指一旦振动频率达到这个值结构就会发生共振,而如果振动频率稍一变化共振就会消失。 共振现象最有名的例子就是18世纪中叶,一座桥因大队士兵齐步走产生的频率正好与大桥的固有频率一致,使桥的振动加强,最终断裂。其实就算是人们注意了人为因素,建筑物还是要经受共振现象的考验,比如风。1940年,美国塔柯姆大桥因大风引起的共振,尽管当时的风速不及设计风速限值的1/3,可是因为这座大桥的实际的抗共振强度没有过关,所以导致事故而塌毁。大风中大楼剧烈摇晃也不是“风吹的”,而是因大风造成的共振而剧烈摇摆。更极端的例子地震波引发的共振就更不用说了。 由于人体柔软的特性,人也会遭受共振的威胁。我记得我在看《小崔说事》采访战地记者的一集里,战地记者说如果手榴弹在附近爆炸,卧倒的同时一定要把心脏离开地面,否则心脏就有受到振动波而被震碎的危险。 当然,共振现象也为科技发明者们广泛应用。我查到一个咋一看

用不到共振的例子,微波炉。以前我只是知道微波炉利用的是水分子振动,通过查找资料我才知道微波是具有2500赫兹左右频率的电磁波。食物中水分子的振动频率也在这附近,为了达到共振,微波炉加热食品时,炉内产生很强的振荡电磁场,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作受迫振动,这是一个能量转化的过程,电磁辐射能转化为热能,从而使食物的温度迅速升高。微波路通过对物体内部的整体加热,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从外部对物体进行加热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加热效率。 我个人还有听广播的爱好,只不过我是用手机自动搜索,老式收音机的旋钮就是使收音机电路和广播台发射的信号达到共振,进而起到放大信号的作用。这和我们模拟电子电路课学到的知识相同。 结合我们课上讲的宇宙的内容,我还查了关于轨道共振的资料,在天体力学中,轨道共振发生在两个天体的运行轨道的公转周期成简单整数比关系,它们之间互相受到周期性引力影响。这使它们的轨道在引力扰乱中保持稳定。比如冥王星与其它一些类似冥王星的天体的轨道与海王星的轨道成3:2的共振,保持了它们轨道的稳定性,这与短片里讲到行星轨道能保持稳定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的观点一致。 和其他物理现象一样,共振有利有弊。记得第一节课上讲过《庄子?天下》文曰: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化用仓央嘉措的诗,你认或不认,共振就在那里。我们要做的正是利用而不是试图改变自然的规律,让共振使生活更美好。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知识梳理

《机械振动》知识梳理 【简谐振动】 1.机械振动: 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来回做往复运动,叫做机械振动。 机械振动产生的条件是:(1)回复力不为零。(2)阻力很小。 回复力: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叫做回复力,回复力属于效果力,在具体问题中要注意分析什么力提供了回复力。 2.简谐振动: 在机械振动中最简单的一种理想化的振动。 对简谐振动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定义或理解: (1)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振动。 (2)物体的振动参量,随时间按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的振动,叫做简谐振动,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是以弹簧振子和单摆这两个特例来认识和掌握简谐振动规律的。 【简谐运动的描述】 位移x: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叫做位移。位移是矢量,其最大值等于振幅。 振幅A:做机械振动的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振幅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 周期T:振动物体完成一次余振动所经历的时间叫做周期。所谓全振动是指物体从某一位置开始计时,物体第一次以相同的速度方向回到初始位置,叫做完成了一次全振动。 频率f:振动物体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角频率:角频率也叫角速度,即圆周运动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弧度数。引入这个参量来描述振动的原因是人们在研究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射影的运动规律时,发现质点射影做的是简谐振动。因此处理复杂的简谐振动问题时,可以将其转化为匀速圆周运动的射影进行处理,这种方法高考大纲不要求掌握。 相位:表示振动步调的物理量。现行中学教材中只要求知道同相和反相两种情况。【简谐运动的处理】 用动力学方法研究,受力特征:回复力F =- Kx;加速度,简谐振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用运动学方法研究:简谐振动的速度、加速度、位移都随时间作正弦或余弦规律的变化,这种用正弦或余弦表示的公式法在高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 用图象法研究:熟练掌握用位移时间图象来研究简谐振动有关特征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之一。 从能量角度进行研究:简谐振动过程,系统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总机械能守恒,振动能量和振幅有关。 【单摆】 单摆周期公式简谐振动物体的周期和频率是由振动系统本身的条件决定的。 单摆周期公式中的L是指摆动圆弧的圆心到摆球重心的距离,一般也叫等效摆长。【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物体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规律是: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策动力的频率,而跟物体固有频率无关。 当策动力的频率跟物体固有频率相等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共振是受迫振动的一种特殊情况。 1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大总结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大总结 生活中物理现象无处不在。 在平坦的马路上,谁都可以迈开大步向前走。一个健康的人,走路并不是什么难事,因而也没有想过人是靠什么走路的。听了这个问题,有的人会觉得好笑。人只要有气力,抬腿,迈步,不就可以往前走了吗?而事实上,问题并不那么简单。请你试一个动作:挺直身体,背贴着墙站在地上。把一只脚抬起来,向前迈步,只要身体不离开墙壁,这只脚是跨不出去的。如果抬起来的脚向前迈出去一步,那末,回头一望,身体已经离开墙壁。这说明,身体向前移动了。人身体向前移动的时候,一定依靠了一种外力。或者说,是这种力推着人前进的。如果这种外力比较小,走路就会遇到困难,比如,在光滑的冰面上,人们就不敢迈大步,而只能小心翼翼地挪动双脚。 我们认真观察厨房里燃料、炊具,做饭、做菜等全部过程,回忆厨房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会看到有关的物理现象。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6、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7、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阻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 8、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杯破裂。 9、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二)与物体状态变化有关的现象

共振

共振 共振是指一物理系统在特定频率下,比其他频率以更大的振幅做振动的情形;此些特定频率称之为共振频率。在共振频率下,很小的周期振动便可产生很大的振动,因为系统储存了动能。当阻尼很小时,共振频率大约与系统自然频率或称固有频率相等,后者是自由振荡时的频率。 基本简介 共振是物理学上的一个运用频率非常高的专业术语。共振的定义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的现象。 共振在声学中亦称“共鸣”,它指的是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如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个振动发声时,另一个也会发声。 在电学中,振荡电路的共振现象称为“谐振”。 一般来说一个系统(不管是力学的、声响的还是电子的)有多个共振频率,在这些频率上振动比较容易,在其它频率上振动比较困难。假如引起振动的频率比较复杂的话(比如是一个冲击或者是一个宽频振动)一个系统一般会“挑出”其共振频率随此频率振动,事实上一个系统会将其它频率过滤掉。 2科学理论 振荡强度是振幅的平方。物理学家一般称这个公式为洛伦兹分布,它在许多有关共振的物理系统中出现。也是一个与振荡器的阻尼有关的系数。阻尼高的系统一般来说有比较宽的共振频率带。 系统受外界激励,作强迫振动时,若外界激励的频率接近于系统频率时,强迫振动的振幅可能达到非常大的值,这种现象叫共振。一个系统有无数个固有频率,我们常研究低范围的系统频率。 3现实应用 电台通过天线发射出短波/长波信号,收音机通过将天线频率调至和电台电波信号相同频率来引起共振。将电台信号放大,以接受电台的信号。电波信号通过天线向空中发射信号,短波通过云层发射,长波通过直接向地球表面发射。收音机的天线将共振磁环的频率调节至和电台电波信号相同时就会产生共振,电波信号将被放大,然后天线将放大后的信号经过过滤后传至喇叭发声。 4主要影响 4.1直升机 当直升机在地面工作时(或滑跑时)受到外界振动后,旋翼桨叶运动偏离平稳位置,如旋翼以后退型摆振运动,这时桨叶重心偏离旋转中心,旋翼重心的离心激振力,激起机身在起落架上的振动;机身振动

机械振动状态分析仪VIB07 简介与案例应用

机械振动状态分析仪VIB07 简介与案例应用 之前,VIB07机械振动分析仪在新疆克拉玛依石化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并在中国石油网发布过相关推荐报导。此次湖北荆门石化的成功应用即再一次证实了VIB07机械振动分析仪的性能与使用功效。在前期现场演示的过程中,KM工程师对厂里几台泵与离心机进行了抽样巡检与分析,检测的结果与厂里同类型的全进口仪器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用不到1/3的价格就能取得完全一样的检测效果,还同时拥有轴承包络谱显示的功能,厂里的技术人员对VIB07的检测效果十分满意。在随后招标投标中直接是指定型号,购进两台VIB07机械振动分析仪,实现对厂里1000多台设备进行巡检,对设备轴承的状态进行测量报警。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荆门分公司(以下简称荆门石化)是从原荆门石化总厂中以优良资产组成的国有企业,同时也是湖北省最大的石油化工企业及中南地区最大的润滑油、石蜡生产基地。荆门石

化曾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授予:全国500家最优工业企业,石油开采及加工工业第一名,全国行业十强企业,全国最佳信誉企业,全国最佳工业企业,全国最佳形象AAA级等荣誉。 VIB07 FFT机械状态分析仪 Route Based Data Collection & Trending 设备状态巡检和趋势分析 VIB07多功能型机械振动分析 仪是检修人员开展工厂设备状 态监测(CBM),实现设备预测维 修(PdM)最可靠的点检采集仪器, 是设备可靠性管理和TPM的利 器。它操作简单,特别适合于设备点检和检维修人员,同样也适合现场生产操作者用于测量、记录和跟踪设备状态,发现异常,并能够对常见的机器振动故障进行诊断和趋势监测。 Create the Value of Maintenance 创造维修的价值 VIB07多功能型机械振动分析仪是一款具有极高性价比的“傻瓜型”仪器,它基于专家经验,满足现实的需要,在确保状态信息完整有效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