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西欧宗教改革练习

高考总复习:西欧宗教改革练习
高考总复习:西欧宗教改革练习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2016 安徽蚌埠高考模拟)学者钱乘旦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宗教改革运动的直接后果并不是社会生活的世俗化。恰恰相反,16、17世纪的欧洲正是由于新教的出现才使得宗教情绪变得更为强烈。”其依据在于新教()A.排斥世俗生活

B.对人的束缚更严苛

C.主张信仰自由

D.加剧宗教信仰狂热

2.(2015 安徽高考)历史示意图通常以简单的线条和符号等反映人类某一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3.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据此判断以下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评述,错误的是()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把信仰本身树立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开始人自己同上帝直接对话

D.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人类理性的光芒

4.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A.教权高于王权B.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

C.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 D.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5.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6.面对教皇的责难,马丁·路德曾慷慨陈词“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马丁·路德的主要意见是()

A.脱离罗马教皇统一德意志地区

B.教徒信仰自由,不必禁欲苦行

C.教徒需摆脱宗教束缚,争取自由

D.通过《圣经》信仰上帝,无需通过教皇

7.(2015 山东日照高考模拟)金观涛在《探索现代社会的起源》中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从不同方面刻画了同一过程。”“同一过程”是指()

A.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B.摆脱教会对人性的束缚

C.宣扬俗权之上增进民族意识

D.全面批判封建意识形念

8.加尔文曾说:“有两种力量管理着人,其一主管他的灵魂和永生,其二主管他的肉体和人生。同样世上有两种权力机构:国家与教会。二者不应混同……因为是上帝自己把二者分开的。”为此,加尔文主张()

A.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B.没收教会的财产

C.反对基督教的权威 D.确定公民的等级

9.“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谴责。这样做就是亵读神明。”材料所体现的是()

A.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B.加尔文教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C.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的作用

10.“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在这句话中,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

A.信仰自由B.教随国定C.反对宗教信仰D.因信称义

11.西欧宗教改革中英国的宗教改革最具独特之处,其独特的表现是()

A.反对罗马天主教会B.确定“教随国定”的原则

C.最激进,符合资产阶级利益D.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发动

12.宗教改革进一步发扬了人文主义精神,其表现为()

A.教会服从世俗君主的权力 B.加强对“异端”思想的打击

C.肯定人的努力和现世成功 D.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二、非选择题

13.(2015 天津和平高考模拟) 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材料二……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1)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试列举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

(2)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研究历史。参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五位一体”的思路概括这一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征。

14.(2016 河南洛阳高考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加尔文是宗教改革的重要人物。其思想核心是将“因信称义”发展为“先定论”(或“预定论”)。他认为信仰只是得救的精神条件,是否得救是由上帝先定的,上帝在创世以前,即预先选定一些人得救,和决定一些人沉沦。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事业的成功与否:成功者得救,成为选民;失败者不得救,成为“弃民”。这种预定论是加尔文神学体系的基石。他批驳教会“财富使人陷于罪恶,不能得救”的说教,认为财富是上帝恩赐的,是人获得成功——得救的标志。他为资产阶级发家致富作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他在瑞士创立了长老制的教会组织体制——民主教会:首先全体信徒选出教会长老,再由长老选举或聘请牧师,然后长老监督牧师,共同管理教会;从各地区到全国进行分层选举,组成地区教会和国家教会。加尔文的长老制为西方民主国家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加尔文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相比有何发展,并分析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加尔文宗教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及解析:

1、D

解析:传统的天主教实行禁欲主义,排斥世俗生活,不是新教,故A项错误;新教主体上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自由的趋势,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信仰自由的信息,故C项错误;因为新教基本上都主张信仰得救和《圣经》是唯一权威,在事实上让更多的人摆脱了教会权威的干涉,故D项正确。

2、B

解析: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虽然后来扩展至西欧等地,但是中心区主要在意大利,这种结构与图片不同颜色构成的区域分布明显不符,故A项错误;图片中出现“教皇国”,可以看作是一个关键信息,据此出发,罗马城所在的淡黄色分布区域、以日内瓦为中心的绿色地区、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偏北的深黄色地区分别对应传统天主教、加尔文教和其他新教的势力范围,符合史实,故B项正确;启蒙运动兴起于英国,高潮是在法国,这与图片所示侧重点不符,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接着扩展至法国、美国等地,与图片不同颜色标示的示意结构不吻

合,故D项错误。

3、D

解析:宗教改革是反对教会的压榨,反对教皇的专制,要求简化宗教仪式,而不是反对宗教信仰,所以D项是错误的表述。

4、C

解析:由“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得知该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主张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所以选C。

5、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西欧宗教改革的理解。A项是错误的,这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C项是错误的,与材料无关。D项与材料无关。所以选B。

6、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教改革的理解。由“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得知他的主要主张就是通过《圣经》信仰上帝,无需通过教皇。其它与材料无关。所以选D。

7、B

解析:文艺复兴强调人性的回归、人生的现实幸福,宗教改革强调人的信仰自由和发财致富的权力,都强调了人性的解放,故B项正确。A选项,古希腊智者学派就已经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了,C项只符合宗教改革,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才全面批判封建意识形念,D项错误。

8、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加尔文宗教改革。题干中的两种管理人的力量应是教会和国家。由此可推理:要真正实现对人的有效管理,必须将两者有机结合,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故正确答案为A项。B、D两项与题干无关;无论是天主教,还是新教,都属于基督教的范畴,故C项错误。

9、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教改革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材料体现了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所以选C。

10、A

解析:材料主要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不能仅仅有一两种宗教,而是要宗教信仰自由。

11、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教改革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它的独特之处就是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发动。所以选D。

12、C

解析: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和加尔文的信仰得救,他们以人文主义的宗教观挑战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3、答案:

(1)意大利:文艺复兴,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德国:宗教改革,将人们从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

英国:光荣革命,英国向君主立宪制转变。

(2)

14、答案:

(1)发展:发展了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思想,提出先定论;论证世俗生活的合理性;创立了长老制的教会体制,确立民主教会组织形式。

背景:文艺复兴促使人们质疑天主教会的权威,要求宗教改革呼声高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商资产阶级要求建立新的教会。

(2)影响:鼓励发家致富和个人奋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打破人们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进一步传播发展了人文主义;对后来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31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附答案解析】

易错易混点31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错因归纳: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时间、中心、批判对象、指导思想、主要领域、影响区分不清。 释疑解惑 真题突破 1.(2019·天津高考·4)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以希腊神话中的情节为素材进行创作。在描绘天神宙斯用一阵“黄金雨”吸引人们时,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提香的这一表现方式( ) A.带有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 B.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 C.附和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 D.体现了神韵写意的绘画风格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主张追求现世的享乐,表现在威尼斯画派代表提香身上就是“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 进行创作,这种创作方法是受到了其生活环境的影响,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是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不能“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排除B项;通过题干中“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这反映出其否定教会所宣扬的道德观,排除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神韵写意属于中

国画的特征,排除D项。 2.(2019·江苏高考·15)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 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 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 D.主张灵魂自我救赎 【答案】B 【解析】“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利用宗教表达诉求,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反对罗马神权统治,故A项错误;否定天主教会教义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C项错误;主张灵魂自我救赎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D项错误。 3.(2019.4·浙江高考·18)高举着“人文主义”旗帜,有人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有 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还有人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上述言论旨在表达( ) A.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B.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C.把人从专制和等级的藩篱中解放出来 D.依靠情感恢复人类本善的天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创造了我自己”,是人理性的一种体现,使人逐渐从宗教神学束缚中摆脱出来,故选B项;材料不能确定为人类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开始觉醒的标志,排除A项;专制等级更多强调外在的束缚,“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创造了我自己”,更多强调精神领域的束缚,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是人文主义及人性的解放,非本性的善恶排除D项。 4.(2018.4·浙江高考·19)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崇拜圣徒,有学者批判道:他们“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反映了该学者主张( ) A.人性解放 B.政治启蒙 C.禁欲主义 D.与上帝对话 【答案】A 【解析】该学者批评教会“轻视人的本质”,肯定人的价值,体现出人性的解放,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该学者的政治观点,故B项错误;该学者批评教会“轻视人的本质”,反对禁欲主义,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该学者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与主张与上帝对话无关,故D项错误。

世界近代史教案(一)

世界近代史总体概述 所谓世界近代史,就是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其时限自14、15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止。其整体知识结构体系可概括为:一个形态,两个时期,三条线索,四个阶段。 一个形态:是指资本主义社会形态。 两个时期:是指世界近代史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在前期,自由竞争是其主要特征;在后期,垄断是其基本特征。 三条线索:是指构成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内容的三条基本线索。一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二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三是民族解放运动史。近代社会的主流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它的发展必然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之间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与殖民主义宗主国的矛盾,形成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反抗斗争。这三条线索,也称之为近代世界的三股历史潮流,贯穿于近代社会始终,是近代人类社会内在的四对矛盾(资产阶级、人民群众同封建主义的矛盾;无产阶级、人民群众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同殖民主义宗主国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的发展和表现。它们错综交织,相互关联,构成近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内容。 四个阶段:是指世界近代史的发展过程,可分为资本主义社会史前时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四个阶段。教材以此为依据,编写了四章24节内容(第五章可独立成篇,另当别论)。 第一阶段:资本主义社会史前时期(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6世纪前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开始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由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原来先进的阿拉伯、中国等国家或闭关自守或分裂,发展缓慢;欧洲后来居上,经历了空前的变化: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反映这种历史性巨变的重大事件,是意大利及西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掠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 教材第一节首先阐述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可依据以下线索

世界史整合【精】1

世界近代文明史 一、资本主义简单协作时期(14世纪~17世纪早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时代特征:生产力发展:处于简单协作(阶段)并向工厂手工业发展阶段 社会发展:欧洲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资本主义兴起。 1、经济上:①14~15世纪意大利和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早期阶段---工场手工业已经兴起。 ②15、16世纪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国的联系加强,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形成,促进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政治上:①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农民和小生产者沦为工人) ②16世纪后期发生的尼德兰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后独立的荷兰成为17世纪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 3、思想文化上: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在思想文化领域为了冲破天主教会神学世界观和天主教会封建特权等观念,掀起了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和15、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文艺复兴冲破了神学的桎梏,把人性从宗教神学世界观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宗教改革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它们都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精神枷锁。 4、国际关系上: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开始殖民扩展和掠夺;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欧洲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扩张和掠夺,是世界市场建立的主要途径,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同时也给亚、非、拉美等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西欧殖民列强获得血腥财富的同时,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 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17世纪40年代~18世纪后期)手工工场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 时代特征:生产力发展:处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 社会发展: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由于此时的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童年时期),还不具备改造整个世界的物质力量,因此,资本主义仅在欧美一些先进的国家确立下来。 1、政治上: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确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美国独立战争胜利,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法国大革命反复曲折;资产阶级代议制在一部分先进国家得以确立。欧洲和亚非大多数国家仍处于封建社会或更早的社会阶段。欧洲的一些封建家的君主进行了改革,在政治上加强了君主专制,但客观上促进了封建制度的衰亡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亚洲国家的专制统治导致了国家的衰落。 2、经济上:工场手工业广泛建立,为工业革命打下基础。欧洲一些封建国家也先后进行富国强兵(重商主义政策)、维护统治的改革,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在各国得到了较大发展。 3、思想文化上:①17~18世纪,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资产阶级日益壮大,他们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统治,而这种愿望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就是出现了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从理性出发,在反对教权主义的同时,还批判专制主义,提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三权分立等新思想,启蒙运动不仅解放了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提供了一整套政治设想。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冲击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影响全世界。 ②1687年牛顿创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定律,建立了经典力学,改变了自古代中世纪以来人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标志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4、国际关系上:17世纪开始,后起的英法等国为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出于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大肆进行殖民扩张,争夺殖民地和殖民霸权的斗争激烈,英国后先打败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在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欧洲国家的争霸是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欧洲封建势力对法国大革命的干涉和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三、蒸汽时代(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现代化的成熟与发展阶段,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阶段特征综述】 工业革命是推动本时期历史发展的最强大的动力,它开辟了资本主义的蒸汽时代,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一

宗教改革

16 世纪欧洲的瑞士、法、英以及东欧和北欧诸国,继德国之后,也都发生了宗教改革运动。这一运 动表面上是反抗天主教会与罗马教皇的专横特权和腐化贪婪,实际是反抗当时封建社会制度的政治斗争。由于各国的历史背景有别,因而宗教改革的主力、进程、特点和结果也不尽相同。 瑞士慈温利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乌尔利希?6?1慈温利(1484~1531 年)出身于瑞士的富裕农民家庭。先后就学于伯尔尼及维也纳大学和巴塞尔大学,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1506 年他任瑞士格拉乌斯州教区天主教会神父。 1516 年起,他开始宣传宗教改革思想。1519 年初,慈温利在苏黎世大教堂传教,反对教皇在瑞士出售赎罪券,进而以《圣经》为信仰的唯一依据,否认教皇是上帝的代表,反对天主教会的教阶制、偶像崇拜、教士的斋戒和独身,以及教会的繁文缛节。慈温利主张宗教仪式中讲道比弥撒更重要,他利用讲道不断抨击时弊,反对雇佣兵制。1522 年,他与教皇公开决裂。苏黎世州政府支持慈温利的观点。在苏黎世1523 年1 月、10 月及1524 年1 月的三次宗教问题大辩论中,慈温利的新教主张《六十七条目》得到肯定。苏黎世等一批城市州成为瑞士的新教州。 慈温利重理性、好批判,观点比路德的更为激进。他在《论真假宗教》(1525 年)一文中进一步发挥了宗教主张。他认为,路德所坚持的圣餐中基督身体的“临在说”(即基督与酒、饼溶合并存)乃是天主教迷信的残余。慈温利主张新教会实行共和制,反对依赖诸侯,要用方言读《祈祷术》,解散修道院。在慈温利宗教改革的推动下,瑞士一些新教城市州宣布脱离罗马教廷的统治。但坚持天主教的各州与奥地利政府联合,反对新教改革,于是内战爆发。1531 年10 月11 日在卡佩尔战役中,慈温利阵亡。瑞士德语区的宗教改革受到重挫。瑞士的宗教改革运动,经加尔文在日内瓦反对旧教的斗争和创建加尔文教,才又重振和发展起来。 约翰?6?1加尔文(1509~1564 年)出生于法国,他在巴黎时受到路德教影响,由于新教徒遭受法国政府迫害,流亡到瑞士。1536 年,加尔文发表了《基督教信仰典范》一文,对新教原理作了系统的阐述。加尔文像路德一样,主张“信仰得救”,建立“廉俭教会”,但比路德更为激进,更能充

2020-2021年高二历史上册宗教改革和尼德兰革命(I)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册宗教改革和尼德兰革命(I)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资本主义发展与宗教改革的相互关系;西欧国家宗教改革运动中的主要教派: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的基本史实;德意志、法国、英国宗教改革的基本史实;尼德兰革命的基本史实。 2、能力培养目标:①通过对宗教改革前因后果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宗教改革中的历史过程、历史人物、思想和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宗教改革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难点:德意志宗教改革 教学方法:教授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资本主义兴起以后,资产阶级除了要在经济上发展自己的实力以外,也必须发展与资本主义制度相适应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同时,要与封建势力进行斗争,清除自己发展道路上的障碍。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争,一种形式是文艺复兴,另一种形式就是宗教改革。 讲述新课: 一、宗教改革。 1、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实质。 ①宗教改革是16世纪西欧各国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也是一场在宗教改革外衣下开展

的政治运动。 ②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是最有势力的封建主集团,拥有各种政治和经济特权,并且控制着 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因此,西欧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反对天主教神学的形式。 ③15世纪以来,教会日益腐败,成为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没收教 会的土地和财产,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廉价教会”,因此,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一个特殊阶段。 2、德意志宗教改革:16世纪初,马丁路德为代表。 ①背景:15-16世纪,德意志的经济有了显著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出现,但是封建割 据的政治局面依然存在,政治上的分裂便利了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勒索,成为教会榨取最严重的地区,摆脱教会的压榨和束缚,是德意志发展资本主义必不可少的条件。 ②特点:马丁路的主张组织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民族教会,把教会的土地收归国有,客观上有 反封建的作用。 ③后果:16世纪50年代,德意志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路德新教在德意志的广大地区 取得了合法地位,并传播到德意志以外的一些地区。 3、加尔文教和瑞士的宗教改革。 ①16世纪30年代,加尔文提出新的神学观点,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提出建立民主教会的主 张,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学案26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课程标准】 1.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知识整合】 一、宗教改革 1.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 (1)原因:①经济上,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②思想上,______________以后,各国的____________思想十分活跃。③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压榨十分严重,激起人们不满。(2)序幕: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张贴《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的问题。 (3)主张:____________,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4)性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是一场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5)影响:宗教改革运动在______拉开了序幕;新教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2.独树一帜的加尔文 (1)原因:受__________________运动的影响。 (2)内容:出版《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提出_____________,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3)影响:加尔文学说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加尔文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意义他们以_______________的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 【误区提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待宗教态度的不同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封建的教会与宗教思想,并不是放弃基督教。文艺复兴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是对基督教禁欲主义的反叛;宗教改革是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把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二、启蒙运动 1.背景随着________________的不断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反对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的斗争也深入展开。 2.主要内容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试题汇编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试题汇编 (2016新课标1,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当时在英国 A. 议会无权制裁国王 B.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 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2016浙江21).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各国效仿的理由是 A.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 B.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C.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 D.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基础 (2015课标Ⅰ,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2013课标Ⅰ,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2013·江苏单科·16)“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2012北京文综,21)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 A.筹集税款B.干预立法C.招募军队D.任命大臣 (2012海南单科,11)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2014课标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2020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析版)

易错易混点3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错因归纳: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时间、中心、批判对象、指导思想、主要领域、影响区分不清。 释疑解惑 真题突破 1.(2019·天津高考·4)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以希腊神话中的情节为素材进行创作。在描绘天神宙斯用一阵“黄金雨”吸引人们时,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提香的这一表现方式( ) A.带有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 B.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 C.附和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 D.体现了神韵写意的绘画风格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主张追求现世的享乐,表现在威尼斯画派代表提香身上就是“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

进行创作,这种创作方法是受到了其生活环境的影响,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是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不能“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排除B项;通过题干中“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这反映出其否定教会所宣扬的道德观,排除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神韵写意属于中国画的特征,排除D项。 2.(2019·江苏高考·15)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 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 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 D.主张灵魂自我救赎 【答案】B 【解析】“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利用宗教表达诉求,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反对罗马神权统治,故A项错误;否定天主教会教义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C项错误;主张灵魂自我救赎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D项错误。 3.(2019.4·浙江高考·18)高举着“人文主义”旗帜,有人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有 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还有人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上述言论旨在表达( ) A.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B.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C.把人从专制和等级的藩篱中解放出来 D.依靠情感恢复人类本善的天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创造了我自己”,是人理性的一种体现,使人逐渐从宗教神学束缚中摆脱出来,故选B项;材料不能确定为人类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开始觉醒的标志,排除A项;专制等级更多强调外在的束缚,“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创造了我自己”,更多强调精神领域的束缚,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是人文主义及人性的解放,非本性的善恶排除D项。

世界近代史 上卷 第一章习题

一.选择题 1.欧洲文艺复兴的实质[D] A.复兴古代文化运动 B.以文化复兴促进科学生产的运动 C.颂扬宗教的文化运动 D.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2.他的发现打开了新旧大陆之间不知经历了多少个世纪的闭塞,可直到他逝世之前他一直坚信这只是亚洲的一个海岛,并将他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意为“救世主”。这位伟大的航海家是指:[A] A.哥伦布B.达伽马C.麦哲伦D.迪亚斯 3.世纪末被法国国王宣布为国教的是[C] A.路德派新教 B.加尔文派新教 C.天主教 D.安立甘教 4.对尼德兰革命的形式准确地表达方式是[B] A.以加尔文教为旗帜的农民战争 B.以加尔文教为旗帜的民族独立战争 C.新教徒反对天主教会的运动 D.加尔文派新教徒的大起义 5.恩格斯说:“封建的中世纪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的开端是以一位伟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是指[A] A.但丁 B.薄伽丘 C.彼特拉克 D.乔托 6.下列不属于米开朗基罗作品的是[D] A.《大卫》《摩西》B.《创始论》C.《末日审判》D.《教义争论》 6.下列不属于拉菲尔艺术作品的是[D] A.《教义争论》 B.《西斯廷圣母》 C.《花园中的圣母》 D.《圣母像》 二.填空题 1.16世纪前后对世界近代史进程影响最大的三大历史性事件分别指[文艺复兴运动][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运动]。 2.16世纪西欧国家中,在海上探险方面走在最前头的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 3.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路卡·帕乔利主张商人交易时采用[复式薄记],清晰了财务状况,加强了盈利意识,从而推动了商业的进步,客观上推动了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 4.在地里大发现进程中,1487年葡萄牙人[巴托洛繆·迪亚斯]发现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该海角后被称为“好望角”。1497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的卡利卡特,开辟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 5.1509年,[葡萄牙]在阿拉伯海的第乌港附近击败了数量上占优势穆斯林舰队,从而确立了印度洋上的海上霸权。 6.1565年,[西班牙]征服了佛罗里达建立了北美第一个西班牙殖民地。 7.新航路的发现引起商业革命的表现有[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 8.新航路的开辟在经济领域造成美洲的白银大量流进欧洲,引起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这一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价格革命]。 9.1776年,《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提出了著名的重商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法国的让·博丹和英国人托马斯曼,这一理论后来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被自由贸易理论所取代。 10.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代表国家是[意大利]。 11.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的名著《君主论》强调“强权至上”“国家利益至上”的治国理论。

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民族解放运动

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民族解放运动 民族解放运动也称为民族独立运动,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一切被压迫民族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种族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革命运动,它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包括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领导的两种。前者往往只求得民族独立,后者往往在取得民族独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十月革命胜利后,民族解放运动成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一、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的基本线索 发展阶段:兴起(美国独立战争和拉美独立革命)-发展(亚洲革命风暴、19世纪末亚非拉美民族民主运动、一战后亚非独立运动)-特殊阶段(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反法西斯民族解放运动)-胜利(二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 地区变化:美洲-亚洲-亚非拉 性质变化:反殖民侵略的独立战争-反殖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世界近现代史上不同历史时期民族解放运动的类型或特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解放运动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有不同的类型,具体表现在: (1)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尼德兰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都是以民族解放的形式完成的资产阶级革命(2)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民族主义兴起,这一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实际包含两种类型:一是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范畴的运动,即争取民族自强与振兴,加强民族凝聚力的运动,如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二是反对外来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这当中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运动,如1848年东南欧革命运动等,另一类是发展程度较低地区的民族运动,以19世纪亚洲革命风暴最为典型,仍属于旧式的农民战争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发展不平衡,亚洲拉美属于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运动,而非洲属于旧式的反帝民族独立斗争 (4)一战和十月革命后,民族解放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汇流,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其中中国等国最为典型,因为无产阶级在这些国家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领导革命 (5)20世纪30年代到二战,民族解放运动主要是反对法西斯侵略 (6)二战后的一些国家独立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两大潮流的进一步汇流,而大多数国家则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7)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开始联合团结起来进行反帝、反殖、反霸斗争,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进行南北对话、实行南南合作,则是民族解放运动的又一种表现形式 对世界近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认识 (1)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心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殖民扩张重心的转移而转移。 (2)民族解放运动的水平随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3)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曲折而且充满艰辛的过程。 (4)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与殖民者的殖民政策的改变和调整有一定的联系 (5)、广大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在形式上取得独立之后,还面临着国际经济旧秩序和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制约和压制,所以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霸、反殖的民族解放斗争,以防止发达国家用新的方式所进行的殖民活动的

第六章__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第六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6世纪。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发生、发展和封建制度逐步解体的时期。这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抗作为封建制度思想支柱的基督教统治的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内容主要表现为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发展资本主义新文化。但这一文化运动是以经济的新发展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为基础的。正是在西欧封建制度全面危机的形式下,爆发了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涉及文学、艺术、哲学、科学和教育等方面。作为文艺复兴运动指导思想的是通常所说的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本特征是:歌颂世俗以蔑视天堂,标榜理性以取代神性;反对中世纪教会所宣扬的来世观念、禁欲主义、蒙昧主义,强调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种新的世界观,促使文学、艺术、科学、哲学都获得了新生,并生气勃勃地发展起来。这些新的哲学理论向反动的经院哲学体系发动了全面的挑战,沉重的打击了神学世界观,也倡导了一种新的方法论,为近代社会和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一场思想启蒙和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及其倡导的人文主义世界观对西欧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所有这一切经济的、政治的、思想的、文化的新成就与新的特征,都对这一时期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形成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新面貌与新特征。第一节人文主义教育一、人

文主义的主要观点: 1.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地位、能力,反对绝对依赖和盲目信仰教会的教义和教规。 2.提倡个性自由和解放,反对宗教压抑和禁锢。 3.提倡现实幸福,肯定人是现实生活创造者和乐趣的享受者,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 4.提倡古希腊身心既善且美的各谐教育,反对把肉体视为“灵魂的监狱”。 5.提倡学术,尊崇理性,以理性取代神性。二、人文主义对教育的影响 1.培养目标上,不再是仅为了培养神职人员以及宗教和神学的目的,而是(1)复兴了古典的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完人的教育理想。(2)培养懂得世俗学问,尤其是古代文化,有人道主义精神,有德行,能为社会进步而献身的人。(3)培养具有资产阶级事业家品质的,懂礼仪,身心健康,具有开拓精神的资产阶级绅士。 2.教育内容上:和学科成为教学主要内容,美育和体育得到复兴,关注自然科学的学习。 3.教育职能上,从训练、束缚自己服从上帝到使人更好地欣赏、创造和履行地位所赋予人的职责。 4.教育价值观上,重新发现人,重新确立人的地位,强调人性的高贵,复兴了古希腊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5.教学方法上,兴起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在课堂教学中,创立了运用实物和模型进行直观教学的方法,力图把教学从死记硬背的经院教育中解放出来。(2)重视户外学习和远足学习。(3)为了教学的便利,一些教师开始用本国语进行教学。 6.教育机构上,建立了新型机构,复兴了大学的改造和发展,推动了教育世俗化的进程。 7.道德教育上,原罪论开始解体,人道主义、

世界近代史选择题精选100例

1、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恩格斯所说的“这个时代”是指 A. 新航路的开辟时期 B. 文艺复兴时期 C.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D. 工业革命时期 2、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B、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武器,向封建神学作斗争 C、这种文化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D、古典文化经过教会近千年的压制又复兴了 3、成功塑造了哈姆雷特、安东尼奥等文学形象,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的是 A、但丁 B、达·芬奇 C、莎士比亚 D、拉伯雷 4.14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于 A.英吉利 B.法兰西 C.德意志 D.意大利 5.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于 A.新航路的开辟B.文艺复兴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欧洲殖民扩张 6.14---16世纪时发现了“人”的世纪。这主要归功于 A.地理大发现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生物进化论 7、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 A、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B、《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 C、欧洲人狂热追求货币和黄金 D、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 8、新航路开辟的最主要影响是 A.发现了美洲大陆 B.密切了欧洲到其它地区的交通往来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 9、沿着下列哪一位航海家的船队开辟的航线,你可以一路领略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风光?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麦哲伦 D 哥伦布 10.密切了世界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使世界逐渐连结为一体的事件是 A、尼德兰革命 B、新航路的开辟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 11.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B.资产阶级要求掌握国家政权 C.商业资本控制着工业 D.反封建的民主意识觉醒 1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个“要求”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B.启蒙思想呼唤着社会的巨大变革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成为时代的潮流 D.殖民扩张亟需政权的强有力支持 13、我国与俄国签定第一个边界条约时,世界上发生的大事是 A、美国内战爆发 B、日本明治维新 C、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D、德意志完成统一 14.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权利法案》的最大意义在于 A、国王不能维持常备军 B、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C、国王不能随便征税 D、以法律权利限制君主特权 15、美国独立战争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是: A、国家获得独立 B、制定1787年宪法 C、取得法国、荷兰的援助 D、华盛顿当选第一任总统 16、法国以7月14日为国庆日是为了纪念() A、三级会议的召开 B、攻占巴士底狱 C、《人权宣言》的发表 D、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 17.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②都维护了美国的国家利益 ③爆发的根源都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④都有利于美国社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8.法国大革命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主要是因为

宗教改革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程标准】 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课标解读】 挑战教皇的权威:应掌握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加尔文《基督教原理》;人文主义的含义。 【考试大纲】 宗教改革 【知识梳理】 一、宗教改革运动 (一)兴起的背景: 1.文艺复兴运动及近代科学产生推动作用。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者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天主教会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 2.天主教会的精神禁锢和腐败。中世纪的天主教会占据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用神学理论为封建统治辩护,使封建制度神圣化,成为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15、16世纪,天主教会成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3.教会对四分五裂的德意志的压榨。16世纪的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是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被称为“教皇的奶牛”。于是民族矛盾、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的德意志,便成了宗教改革的发源地。 4.导火线: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 (二)运动的性质(实质):是16世纪西欧各国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和思想改革运动,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三)重要代表: ★★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 1、导火线是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在德意志兜售。 2、马丁·路德的改革(1)标志:1517年贴出著名的《_________》,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思想(主张):强调______的学说,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主张使人获得和 ,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带有鲜明的色彩。 (3)影响:在__________的引导下,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序幕,这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运动 1、原因:受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影响 2、加尔文的主张观点: (1)内容:①出版《基督教原理》,主张____________,以此反对____________,否定_______________。 ②主张先定论。认为否定先定论就是否定上帝。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 (2)影响:其学说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的________提供了______方面的依据。 3.意义: (1)为作了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和的必要性、合理性。 (2)在资本主义较发达的西欧广泛传播,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方面的依据。 (四)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1、实质: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封建统治和罗马教皇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2、意义:①欧洲宗教改革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使宗教自由逐渐盛行; ②促进了西欧各国的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世界近代史补充

简述尼德兰革命产生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原因:(1)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16世纪的尼德兰是欧洲经济最繁荣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因素发展迅速。毛织和麻织业是尼德兰中世纪以来传统的手工行业,由于英国限制羊毛出口,使他的生产一度受到影响。此外,还有分散和混合形式的手工工场。其他行业如捕鱼业也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上任何企业主机子组织大不与公司,建造船只,雇用水手和渔夫为他们工作。 (2)阶级关系的变化:16世纪尼德兰经济的发展引起阶级关系的变化,贵族阶级处在分裂当中,逐渐分裂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和顽固保持封建关系与特权的旧贵族两部分,后者同城市行会上层人物和城市贵族残余势力结合,构成尼德兰封建反动势力的支柱,是日后革命的对象。尼德兰的农民深受贵族、教会、高利贷者和资本主义包买商的重重剥削。 (3)西班牙的专制统治:由于尼德兰是16世纪欧洲经济最发达的贸易以及西班牙大部分对外贸易和金融业务;同时西班牙在推行欧洲霸权政策中,尼德兰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对尼德兰加以严密控制,实行专制统治,设立裁判所,到西班牙王腓力二世统治时,尼德兰资产阶级和广大群众同西班牙专制统治者的矛盾终于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 历史意义:尼德兰革命是以反对西班牙专制统治的民族独立运动为表现形式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

道路。这次革命以加尔文教为旗帜,以城市平民和农民为主力,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盟在革命中起了领导作用。但是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的资产阶级还不成熟,尤其是南方的大资产阶级结合新贵族在经济上对西班牙还有一定的依赖,因此在都种种软弱动摇,甚至投降背叛,不能领导革命成功。北部的革命也有一定的不彻底性,革命后,政权掌握在富商和贵族寡头手中,政治上还保留了君主制的某些特点,职位由奥兰治的威廉家族世袭,连资产阶级也没有获得充分的民主和言论自由。这种情况共和国的改革难于顺利进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受到一定限制。荷兰经济的繁荣仅是昙花一现,17世纪后期开始走向衰落。 以德国宗教改革为例,分析宗教改革产生的原因 德国宗教改革是德国社会阶级矛盾尖锐化的结果。德国经济发展的分散性,政治的分裂以及野蛮专横的封建统治,引起的国社会各界机之间的尖锐、复杂的矛盾。(1)在统治阶级中,诸侯是最有实力的集团。他们与君主抗衡,迫使城市和骑士服从其统治,并对广大农民实行残酷的剥削。骑士已失去昔日的地位,不满诸侯专权,嫉妒和羡慕教会的财富,要求加强皇权并统一国家。(2)城市贵族把持城市政权,控制城市经济命脉,千方百计地剥削城乡劳动人民。市民阶级是成长中的资产阶级,反对诸侯割据和高级僧侣的特权。城市平民成分复杂,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同盟者。(3)广大农民人数最多,承担着各种租税和徭役。商品经济发展以后,农民的处境日益恶化。(4)教会僧侣占有特殊地位,是罗马教廷在德国的宗教和政治到表,利用德国的分

世界近代史九:宗教改革

历史学考研科目世界近代史之宗教改革 本节主要内容: 宗教改革的背景;马丁·路德与德国的宗教改革;闵采尔与德国农民战争;路德教与加尔文教的创立;英国国教会的产生;反宗教改革运动。勤=思整理了一下内容,以供大家参考。 本节导论: 16世纪爆发于德国,继而波及西欧的宗教改革是一次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其历史任务是在思想上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神学思想体系,在组织上摆脱罗马教廷控制,在政治和经济上摆脱教廷压迫和掠夺,实现民族教会自主。欧洲宗教改革首起于德意志,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和发展,引起了德国农民战争的爆发。欧洲宗教改革影响最大的是瑞士加尔文改革、尼德兰革命和英国清教运动,都是在加尔文教的旗帜下进行的。面对宗教改革,天主教会进行反改革,组成耶稣会,企图复兴罗马教会,重树教皇权威。耶稣会曾在明末清初进入中国,对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历史学考研球,逸散就、凌⑨巴斯、就贰起。 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宗教改革和德国农民战争的历史背景,深刻认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和路德教派、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及其影响,揭示宗教改革的实质,并对闵采尔的人民宗教改革思想以及德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影响给予科学的分析和探讨。 重点和难点: 应讲明以下三个问题:宗教改革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运动发生的三个中心地区德国、瑞士和英国的特点是什么?运动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一)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 对于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重点应讲明: 1.15世纪西欧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出现是运动的必备条件。资产阶级的前身市民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开始推动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这些民族国家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和意

综合练习二

综合练习二 一、单项选择题 1、英国哲学家( A )在扫清经院哲学的基础上建立了经验主义认识论哲学,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 A、培根 B、托利拆利 C、笛卡尔 D、哥白尼 2、法国哲学家( C )则创立了理性传统,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基本认识,深刻地影响了近代西方哲学的发展。 A、哥白尼 B、伽利略 C、笛卡尔 D、培根 3、意大利的衰落和( D )的兴起是17世纪欧洲大陆内部兴衰化的一个极为明显的特征。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尼德兰 4、荷兰政治思想家( B )较早地对自然法的理论进行全面的阐释,初步地提出了自然权利的主张。他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他在主权理论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 A、奥兰治 B、格劳修斯 C、斯宾诺莎 D、霍布斯 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于封建主义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通过宗教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打着清教的旗帜进行革命成为17世纪( A )的一个典型特征。 A、英国革命 B、法国革命 C、荷兰革命 D、尼德兰革命 6、以自然法、社会契约等基本理论为框架,霍布斯创造性地发挥了布丹主权理论,将国家的本质视为主权,进一步奠定了( C )的基础。 A、自然政治观 B、神学政治观 C、权力政治观 D、民主政治观 7、洛克以自然权利和社会契约的方式论证了自由、法治、分权等资产阶级国家政治制度建立的基本原则,对后来西方( B )传统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马克思、恩格斯称其为“自由思想的始祖”。 A、空想社会主义 B、自由主义 C、功利主义 D、人文主义 8、( A )发生了英国17世纪的后期,很快传到北欧大多数国家,并且对美洲产生了影响。但是,()的最高表现是在法国的18世纪。 A、思想启蒙运动/思想启蒙运 B、文艺复兴/文艺复兴 C、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 D、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9、以( C )为先驱,法国启蒙运动的序幕解开了。 A、斯宾诺莎 B、霍布斯 C、伏尔泰 D、康德 10、推崇近代的自然科学和理性主义,主张废除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抨击天主教教义,传播资产阶级的人权与民主等构成了启蒙运动的基本主题。其中,( B )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一个最基本特征。 A、教权至上 B、对平等问题的关注和要求 C、宗教改革 D、主张阶级妥协和社会改良 11、美国民主共和党和联邦党不断地发生分化组合,推动了美国( C )制的逐渐形成。 A、一党 B、多党 C、两党 D、君主 12、1776年,( C )出版了《国民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最早提出了()的观点,创立了系统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奠定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基础。 A、狄德罗/资产阶级人权 B、杰斐逊/为民主自由而战 C、亚当·斯密/劳动决定价值 D、孟德斯鸠/分权制衡学说 13、探求社会不平等的发展及其产生的基础是( C )政治思想中最为深刻的部分,表现出他深刻地洞察力和彻底的批判精神,对后来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洪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