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与山银花之争

金银花与山银花之争
金银花与山银花之争

也谈金银花和山银花之争

这几天,金银花和山银花突起高潮,既有举报贪腐热点,又有学术层面难点,风生水起,民间科学家、体制内科学家,你方唱罢我登场,争论的翻天覆地。

现就我的专业角度谈谈我的看法,供茶余饭后而已,也体现一下北中医的声音。

金银花和山银花之争,有三个焦点,一是经济利益,省级利益、企业利益、专家利益交织在一起,难分难解,每次药典修订再版之时,都有可能会改变中药的基原,在利益层面、权利层面,我没有发言权,也不是我想说的,肉食者谋之;二是官员贪腐问题,也是纪委的事情,也不是我想说的;三是学术问题。我就想学术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这个热点中的学术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中药基原问题,也是生药学的基本问题。

今天先谈基本概念。

中药基原体现在每版《中国药典》的第一句话,如“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l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此时可以理解甘草药材有3个基原,这三个基原是法定基原,但是甘草这个家族中国有8种,虽然其中6种也含有相同的主成份甘草酸,但是不能用,不合法,也就是说中国分布的6种主含甘草酸的甘草属植物中,只有3个是合法的;再如金银花,“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那就规定了中药金银花只能是一个基原,同家族的其他类似植物都不能合法的当金银花使用,那可以做什么使用呢,《中国药典》又规定,山银花“本品为忍冬科植物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 DC.或黄褐毛忍冬Lonicera fulvotomentosa Hsuet S.C.Cheng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山银花只能当山银花使用,不能当金银花使用。但是,中医

遣方用药只会开出“金银花”,而不会开出“山银花”,经典方剂中没有山银花之名而已,因此用量就没有了,就卖不出了,就不挣钱了,那么山银花做啥用呢,目前看,做药茶,个别制药企业做原料使用,你看差距到哪儿去了。哪有人会问,那你们不要种山银花,种金银花就得了吧,不行呢,有的地方只能种金银花,不能种山银花,反之依然,这就形成了中国北方(山东、河南、河北)种金银花,南方种山银花(湖南为主),形成两大产区,两大品种。这就是事情的起因,但是北方的金银花处于优势,而南方的山银花处于劣势,认为我种的也是金银花,不是山银花,哈哈,这样才能大家平起平坐坐。

总结一句话,目前中药使用的合法基原是《中国药典》规定的,《中国药典》5年修订一次,修订时候基原是可以修改的,《中国药典》是由药典委员会决定的,药典会的主任委员长一般是国家药监局现任局长兼任,是职务行为,每届设副主任委员若干人,还设秘书长、副秘书长若干人,下面还设若干专业委员会,如药材饮片专业委员会等。现在由于食药局成立,局长不是搞药的,因此局长不兼任主任委员,依然由前任药监局局长邵明立兼任,最起码现在是。

这是基本背景,如果有兴趣,我过几天出差回来,再和大家继续聊中药基原问题。

再谈金银花和山银花之争

《中国药典》开宗明义规定每个中药的基原,但是基原的确定方法是什么呢?先搞清楚这个,再讨论金银花和山银花的问题就容易了。

先看啥是中药基原,以西洋参为例,《中国药典》规定,“本品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的干燥根。均系栽培品,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在基原规定中,包括基原的分类位置(五加科)、中文名称(西洋参)和拉丁学名(Panax quinquefolium L.),在基原规定中,一个是土生土长、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人发明的名称,即中文名称(西洋参),他的名称取自产地,即该品产自“西洋”,而分类位置(五

加科)和拉丁学名(Panax quinquefolium L.)只在1930年代植物学传入中国后,利用植物分类知识,对基原植物进行品种整理,才给出分类位置(五加科)和拉丁学名(Panax quinquefolium L.),三者共同组成了中药的基原。

那么基原是如何定的呢?一是看历史传承,根据古代文献的基原描述或图,按照植物学标准,确定是那个基原,只有具有历史传承的、经过长期临床验证形成的基原主流才是正源,使用历史越长,安全性越有保证。如果没有历史传承、用药历史很短,就把她定做中药基原有可能出大问题的,如木通就是1960年代摒弃了具有历史传承的木通科木通,而改用没有历史传承的关木通而导致那么多人患马兜铃酸肾病而家破人亡,这是血的教训啊。只有我国人民经过长期临床实验,从血的教训中获得的中药基原才是安全的,是最可靠的。但是由于古人对基原植物的描述和现代植物学的观察点不同,对多数基原植物来说,这种方法往往只能确定一个范围,或者排除一些植物,不能确定到现在药典规定的“科名和拉丁学名”;二是产地植物学调查,采集标本,根据植物学知识,看现代主产地用的是哪个基原,和古代文献相互印证,进一步确定基原;第三,根据现代药理实验结果,对具有历史传承、已经形成的主流基原,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分析,进一步确定基原;第四,看资源量,如果某个基原有历史传承、已经形成主流品种,但是资源量太少,不能满足临床使用,也会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个相似的、资源量足够的基原。

迄今为止,对一个中药减少基原的例子很多,如金银花、葛根、五味子、大青叶等;对一个中药增加基原的也有,如肉苁蓉基原之一管花肉苁蓉。

再看柴胡,《中国药典》规定,“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和“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和泥沙,干燥。”,由于柴胡是国产药材,看古人如何界定柴胡基原的,先看古人如何界定的柴胡基原植物,苏颂认为,“二月生苗,

甚香,茎青紫、坚硬,微有细线,叶似竹叶而稍紧小,亦有似邪蒿者,亦有似麦门冬而短者。七月开黄花。根淡赤色,似前胡而强”;李时珍认为,“北地所产者,亦如前胡而软,入药亦良,南土所所产这,不似前胡,正如蒿根,强硬不堪使用,其苗有如韭叶者、竹叶者,以竹叶者为胜,其如邪蒿者最下也”,其植物鉴定关键词是“甚香(含挥发油),叶似竹叶(平行脉),或似邪蒿(羽状分裂),或似麦冬(平行脉),但更短,花黄色,直根系(似前胡)”,按照植物学知识,“直根系、平行脉,含挥发油”,能确定为伞形科柴胡属植物,但定不了种,其中“叶似邪蒿者”可能是其他非柴胡属植物。因此根据历史传承确定柴胡基原为柴胡属植物或邪蒿类植物;根据1963版药典确定学名时的产地调查情况、当时资源情况,确定伞形科柴胡属的两种植物作为柴胡基原,邪蒿类柴胡由于现代市场不用,古人认为也是柴胡中低劣者,药理实验也不支持,就排除了;大叶柴胡经过毒理实验具有毒性,也被排除了。综合考虑,确定了柴胡的两个基原(柴胡和狭叶柴胡),而历史上认为最好的银州柴胡,由于资源量太少反而被排除在药典之外。

最后看看金银花,陶弘景指出,金银花“似藤生,凌冬不凋”,李时珍指出,“附树延藤,茎微紫色,对节生叶,叶似薜荔而青。”,花“长寸许,一蒂两花、二瓣,一大一小,如半边状,长蕊,花初开者,蕊瓣俱色白,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气甚芳香。””;其主要植物学特征为“藤本,单叶对生,唇形花冠,花二朵并生,花初开为白,后变黄,气甚芳香”,从形态特征来看,能够满足现代植物学的鉴定标准,应是忍冬无疑,而山银花,尤其是灰毡毛忍冬,从花的数目看,不符合历史传承中对金银花基原的认识,主要是“一蒂两花”这个主要特征有所差异。从金银花也被称为“双花”、“二花”来看,忍冬作为金银花基原当之无愧,而从道地产地密银花来看,使用的品种也是忍冬,从资源量来看,由于忍冬的大规模栽培,资源量也足够,以上三点支持金银花的基原是忍冬。但是现代药理实验对二者的研究且听下回分解。

因此,若以目前中药基原的确定方法来看,以中药饮片入药,金银花使用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为基原应是合理的。

那么,确定中药基原方法是否合理呢?这是目前有关金银花和山银花之争的核心。如果承认这个方法合理,忍冬作为金银花基原没有异议的,其他争论就不是学术争议了。

但是,仅以含有皂苷成分就把山银花排除在金银花之外是否合理呢?如果我们利用现代药理毒理实验证明某个没有历史传承的植物增加到某个中药基原中是不是可以能不能以现代药理毒理实验直接确定中药基原,也就是说不考虑历史传承、直接利用药理毒理实验确定基原呢?这是中医思维和现代科学思维的大问题,且听下回分解。

三谈金银花和山银花之争

今天继续我们的学术探讨,从传统思维和现代思维再谈金银花和山银花之争。

先看古文献中对柴胡和大黄的认识。柴胡“今关陕、江湖间近道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北地所产者,亦如前胡而软,......入药亦良,南土所产者.......不堪使用。其苗有如韭叶者、竹叶者,以竹叶者为胜,其如邪蒿者最下也”。再如大黄,“生蜀郡背部或陇西....根有黄汁”;“以蜀川锦纹者佳;.....似蓖麻.....根如芋....四月开黄花,亦有青红似荞麦花者”

看完这段话,我们是否认识到,古人将不同的中药基原归结于中药的质量?如产地(以银州者为胜、北地良、南土不堪使用、蜀川者佳),虽然强调的是产地,但是考虑到古代中药使用的野生品,产地和基原是联系在一起的,一定的产地生产固定的基原;形态(以竹叶者为胜,其如邪蒿者最下也,锦纹者佳),形态肯定是基原的直接反映,由于一个产地基原的多样化,古人从形态判读基原的模糊性,古人对中药基原的刻画很多难以达到现代植物学种的程度,这个现象在现代中药应用中也能反映出来,如柴胡,《中国药典》收载的柴胡基原是柴胡和狭叶柴胡,四川地标收载的中药基原是马尔康柴胡、竹叶柴胡、马尾柴胡、小柴胡共4个基原,这还是经过现代中药标准化以后保留下来的基原,往前倒退300年,考虑

到交通不发达,信息不发达,中医师带徒方式传播等因素,柴胡的基原可能更多,大黄也不例外。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在古代中国,每个中药只用一个基原的可能性不大,中药是多基原的,只不过有些基原见于文献,有些没有人记录而已。这个观点大家是否同意?但是,在长期医疗实践和贸易实践中,商人和中医从业者认为有的基原优质,有的差一些,但都是这个中药,这就是古代中药基原的多样化、模糊化。

这个从古代中国的农业社会属性也能理解。中药起源于农业社会,农业社会的本质以个性化为特点,不同的大夫对疾病的认识也不同,不同地区使用的中药基原不同。所以说,中医药是追求个性的、模糊的医学(个人看法,不争论),在这个认识基础上,中药基原模糊化、多样化是很正常。

随着农业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应运而生了现代中药。现代中药起源于工业社会,发源于西方思维,即追求标准化、定量化、客观化,因此要求全国品种一致,质量标准一致,这是现代化的要求,这个也无可争议。

从中医思维和现代思维考虑金银花和山银花之争是否有新的视野?

从传统思维考虑,是否给中医大夫一些自由,让他们在医疗实践中去发现新的功效,新的规律,例如在一定范围内,例如同属(亚属、系、组)植物范围内,这些物种都可以作为基原?当然,科学家也可以通过科研发表自己的研究结果供中医大夫参考,不断给中临床提供依据。中药饮片使用的基原可以多样性是否更有利于中医药的发展?这样通过临床验证,优胜劣汰,新的优质基原更可能产生。从这个角度看,把山银花视为一类金银花,让时间、实践决定,不也是一种思路吗?

从现代思维考虑,对于现代中药,例如配方颗粒、注射液等现代剂型,由于药性强,浓度大,给药方式不同,副作用很容易表现出来,因此基原必须一致,必须标准化、定量化,

如金银花注射剂中不能有皂苷,易导致溶血,因此基原必须用金银花而不能用山银花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汤剂中使用金银花,多点皂苷有啥打紧,也许通过配伍还能产生新功效。所以,从现代科学看现代中药基原,山银花就是山银花,金银花就是金银花,也是必须的。

中药饮片基原多样化,现代中药基原标准化,这样是否有利于理解金银花和山银花之争?让传统中药和现代中药各走各的路,是否可以?,

下一个话题想谈,《中国药典》记载的中药基原是否达到顶峰?你支持顶峰论还是发展论?如何优化《中国药典》中收载的中药基原?山银花并入金银花后,金银花能竞争过山银花吗?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

把酒话中药,争论见真理,纯学术而已。

从金银花和山银花之争看中药基原创新(四)这篇帖子没有娱乐性,感兴趣的看看想想,其他朋友一笑而过。

古代中药基原在小产区是固定的,但在全国范围是具有多样性的。遥想宋朝一个中医大夫,上午坐堂,下午肩背药篓,手拿镐头,上山采药,他肯定知道他用的那个基原的形态,他用的基原肯定是固定的,但在全国范围内对这个基原的认识可能会出现差异。例如我老家用的青蒿,是从我家后山采集使用的,后来我上大学后鉴定出来是同科植物牡蒿,我们老家用的益母草一直就是夏至草,当时告诉我父亲,他还不信,一直说祖祖辈辈就是用的这个咋能错?因此,我坚信,中药基原在没有进行标准化、没有药监局经常检查之前,在以中医大夫师徒相传的背景下,中药基原多样化是普遍存在的,也可能在一个属的范围内变化(因为现代未经过植物学系统训练或者初学者,很容易识别属,对种的把握难,呵呵,从每年带学生采药实习的感觉所悟)。

《中国药典》始于1953年,1953年收载了55种生药,但未收入常用中药。真正有中药典,始于1963版药典,自1963版开始,常用中药规定了基原,成为法典,同时一部分收入部颁标准和地方标准。中药有三个层面的基原,药典基原、部颁标准基原和地方标准基原,导致同一药物在不同区域使用的基原不同。现在来看,这种中药基原的一国多制现象是有历史的,在当时计划经济年代是可控的,在市场经济时代是造成中药品种混乱的祸根。

中药基原是否需要全国统一?

1.在农业年代,由于中医药都是个体行医,中药基原是自采自用,炮制是自制自用,这样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名医,这些名医之所以医术有差别,即包括了其技术,也包括了他所用的药物。在这种情况下,中药基原多样化是和中医大夫相联系的,形成了不同的医术传承。在农业年代,中药基原多样化会不断产生新的中药基原,会不断淘汰一些中药基原,同时也会创新一些新的基原。

2.在工业年代,小作坊逐渐消失,个体化的职业逐渐消失,代之以规模化的工业企业,规模化的医院,纯中医逐渐消失,代之以现代中医。所以,标准化的理念逐渐渗入中药,中药基原标准化(药典、部颁、地标)、中药原料标准化(GAP)、中药饮片和中药制药标准化(GMP)、中药销售标准化(GSP)、中药诊疗标准化。目前中医药完全是现代中医药,中药基原标准化是理所当然的。

在工业年代,药典规定的基原几乎难以改变,客观上造成了中药基原顶峰论,如果改变一个中药的基原常常会被认为是“阴谋论”,因为没有一个判别新基原标准。到底满足啥条件才能把一个植物增加到一个中药基原里呢?

一个中药新基原要加入到“组织”,如果下列标准等效是否就可以了?

1.临床疗效:只要证明二者在疗效上的等效性,就可以增加,但是中医是复方用药,仅仅依靠中医大夫个体经验可能难以完成此任务,有时甚至是无解的一个问题。

2.安全性:新基原必须是安全的,这方面现在技术上应当能解决,无论中药和西药,现代毒理学都能游刃有余。

3.药效:要在动物身上实现药效的等效性研究很困难,主要是得到公认的符合中医理论的动物模型几乎没有,能从动物身上实现等效性研究很困难。到目前为止,中医药动物实验的数据是否可用于临床还有一定的争论,正如有人所说,中医的疗效不用“小耗子点头”,这是中药基原创新研究的瓶颈,也是中药研究的瓶颈。

3.成分:容易实现,但是没有二个植物的成分是相同的,如果出现差异,不能说明这些差异到底有什么意义,尤其在汤药中很难说清楚这些成分差异是否导致安全问题、疗效差异问题,但是在现代中药制剂如注射剂,从安全性上应该能够证明,但是从中医疗效上如果以中医功能主治很难证明这些成分造成的功能主治差异。如山银花为原料的注射剂中到底有没有因溶血而产生安全性问题容易证明,但是否会导致功能主治的差异难以证明。

由于在临床疗效、药效方面都不能系统阐明中药新基原等效性问题,最后就剩下一招:历史传承。这个依据可能是最保险的,因为用了几千年的中药肯定是安全、有效的,但最近的何首乌问题也推翻了这个论断,并不是说使用历史悠久就不会出现问题。

如果不能证明传统基原和新基原的等效性,中药基原就产生了顶峰论的现象,就成了“一句顶一万句”,就成了“两个凡是”了,那就违背了科学规律。

如何解决中药基原创新问题呢?加强安全性研究,在安全的前题下,(1)具有历史记载的,(2)正品的近缘植物,这两个都可以列入考察范围,让临床和生产实践去证明,但这样就要修改法规,推动一药多原,但是使用时应标明基原,如金银花I,金银花II....。

在现行法规下,要拿到进入“组织”的入场券,必须证明其安全性、和传统基原的等效性。例如山银花,如果能够证明它的安全性、和金银花的等效性,由于其容易采收、产量大,很容易取代金银花,如果证明其功能亚于金银花,或者不能证明其等效性,那就还做山银花吧,不要争。除非推动修改法规,或者推动科学研究,才能有效地解决金银花和山银花之争。

从金银花和山银花之争看中药源头(五)此篇有点狡辩,不喜欢可飘过。另外,有些事情也没有想透,高手朋友可留言教我,谢

谢。

正如前文所述,金银花和山银花之争焦点在于中药基原之争,第一,中药基原是继承中的发展,是相对稳定的;第二,中药基原曾经有过百花齐放的时代,所用基原数目也是相当

的多;第三,本草中记载的中药基原可能是业界共识,也可能是根据小圈子人的好恶有所选择所定的,有人开玩笑说,是否李时珍喝多了写错了,反正当时也没有主审把关,呵呵。

这样就引发一个思考,以《中国药典》为核心的僵化的中药基原体系是制约了中药的发展还是促进了中药的发展?

首先,我们看一下历代红本草药物数目的发展史,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新修本草》载药850种,宋官版各本草如《政和本草》载药1746种,《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再如《本草纲目拾遗》新增药716中,冬虫夏草、西洋参、浙贝母等都是此书首次记载。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中药的数目是不断丰富,不断增加的。

再看每种中药的基原数目,由于没有查到翔实的数据,没有关于每种中药基原数目的沿革变化情况,但是从中药数目不断增加这个大背景考虑,每种中药的基原数目也是变化的,只不过每种中药的正伪之争,正如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为汉之正统,曹魏、孙吴为非正统之说有点相似,有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谁是谁非,关键看临床,如果临床无法验证,看谁嘴大谁就说的对。也许古人中能够编纂书籍之人就是嘴大之人,哪些有不同意见的人淹没于历史大海之中。

那么这些历代本草新增加的药物是有鸡还是先有蛋?是先有规定后再使用还是现有临

床实践再记载入本草文献?当然,先有临床实践,再记载入本草文献,是不?

北京某医院一个大夫要使用一个未收入国家药典或北京市炮制规范的新药物,会出现什么情况?

北京某医院一个大夫要使用一个未收入国家药典或北京市炮制规范的中药新基原,会出现什么情况?

再例如,某山区山清水秀,中草药漫山遍野,某乡村医生,想就地取材,自采自用,使用一个新的、未收入国家药典或北京市炮制规范的中药基原,会出现什么情况?

经咨询北中医的新药开发专家,没有进入药典或地标的药物是很难进入新药开发阶段的,同样在临床使用是违法的。有人会说,我们哪儿就是不入药典(部标、地标)也能使用,那是不可能的吧,据我了解不入标准的草药是不能销售的,自采自用、自制自用是不容于现行法规的。中药必购自饮片厂。

目前一个新中药资源首先产生于实验室,是由新药开发驱动而产生的,因为新药开发的前题是所用原料已被药典收载。这样又会产生一个悖论,新药开发的组方来自临床实践,组方中的中药组成必记载于药典,药典系统未收载就用于临床,是违法用药,在违法用药的基础上总结临床经验开发新药是否也是违法的?

目前的中药资源和中药基原固定化,是限制了中医药的发展还是促进了中医药的发展?不言而喻。客观上,抹杀了中医的真谛和核心价值观,即从实践中来的中医核心价值观,即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核心价值观。限制新中药资源或新中药基原在临床的使用,客观造成了中药资源和基原顶峰论,是不科学的。

但是从药品管理来说,希望容易管理,支持中药资源和基原不要乱、要固定,但从中医的起源来说,中药起源于农业社会的临床实践,如果新资源和基原不允许临床使用了,咋能再从临床中总结产生新的资源和基原?换句话说,中药资源和基原的百花齐放是不是也是中医百花齐放的基础?试问,中医若干年来缓慢发展是否也和进入工业社会后,中医药脱离自然,脱离临床实践,中药基原的一花独放有关?

目前,中药的源头是死水一潭。

如何才能保证中药源头即不乱,又生气勃勃,促进下游以及中医的发展?且听下回分解。

金银花和山银花之争平息后之中药源头思考(六)金银花和山银花之争归于平静。

本文继续思考如何激活中药源头,从源头创新激活整个中药产业链创新的看法。

1.对西药来说,先有新化合物,再有先导化合物,然后才有新药。单成分或者成分组合的新药具有特定的功效,治疗特定的疾病,其研究的对象是单成分,然后是成分组合;对中药来说,治疗疾病的基础是复方(包括单味复方,如独参汤),研究的对象是单味中药,只有搞清楚单味药,才能搞清楚复方。单味药具有如下特点:(1)由于中药生产环节的复杂性(基原、产地、栽培技术、产地加工、炮制、贮藏),导致了中药成分的不稳定性;(2)由于大多数中药成分无法和中药功效一一对应,导致中药化学成分和功效联系的复杂性。以上原因导致利用化学成分进行中药新基原等效性的研究进入一个死胡同,利用生物效价进行的中药新基原等效性或优质性研究也由于动物模型和中医疾病模型的等效性而陷入窘境。只有利用毒理学进行的安全性研究畅通无阻,无论用何种理论解释,如配伍减毒、炮制减毒等,所有说法在毒理学实验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动物脏器的病理性改变清楚说明无毒或有毒(狭义),能够得出我们在何种剂量下使用多长时间是安全的,否则是不安全的,充分保证了中药,包括西药的安全性。综上所述,目前的化学和生物效价的研究方法难以解释中药基原等效性争论问题,只有安全性不会产生争议。

2. 如何解决中药基原等效性或优质性的争论呢?个人认为,在中药等效性或优质性不好解决的前提下,首先解决安全性问题,先搞清楚在何种剂量下使用多长时间是安全的,其次解决真实性问题(现在不难解决,从性状、显微、理化、DNA条形码已经成为系统方法),在安全性和真实性的前提下,把等效性或优质性交给临床,让中医临床实践去验证等效性或优质性问题,这样中药源头就会活起来,真正优质的中药基原也会产生,能保证优质中药用于临床,也有助于我们基于中医临床的新药开发研究,产生更加优质的新中药制剂。

3.举例如下:灰毡毛忍冬长期存在于自然界,花开花落,在自然界自生自灭,此时属于植物,可能由于形态和忍冬的相似性,有人试图将其代替忍冬做金银花使用,此时就是金银花一个新基原,在安全、真实的基础上,有人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如果在临床上发现其和忍冬花蕾功效相同,就会成为金银花一个新基原,如果发现其功效差于忍冬花蕾,可以由临床医生决定,在初病时用质量稍差但便宜的基原,中病时用质量好但贵的优质中药,或者在保健食品中用质量差但是便宜的基原,制药中用质量好但贵的基原,如果在临床实践发现了其新的新功效,由于该功效的发现,使该基原和原来的基原有较大的差异,就可以另立新药物。山银花如此处理是否也有合理性?

4.以安全性和真实性为导向,以临床实践决定有效性和优质性,以此决定新基原的命运,从源头上激活,刺激整个中药链的创新是不是合理的方法和思路?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安全、真实的前题下,让中药的源头活起来,刺激整个中药科研、生产链的创新,是不是更有利于老百姓使用安全、越来越优质的中药饮片?产生具有“优效性”的中药新药制剂?

6.让源头死气沉沉、下游重复组方的新药研究模式慢慢被源头生气勃勃、下游优质新药不断涌现的新模式所取代,不是我们应该做的吗?

目前对中药质量的分析非常负面,认为染色、增重、掺杂、掺伪问题严重,使人们对中医中药越来越没有信心。中药质量的判断,如染色、增重问题肯定对中药质量有负面的影响,这个不容质疑;而掺伪、掺杂问题,这个“杂”,如果是石头等,那是不可原谅的,但如果是非药用部位,如柴胡掺入地上部分;而掺伪,这个“伪”是同属不同种,他们和正品的等效性或优质性一样吗?因此,加强在安全性和真实性基础上,加紧对非药用部位和同属伪品的研究是否有必要呢?

金银花及山银花主要分布区域

金银花及山银花主要分布区域 1、金银花主要分布区域 河北省巨鹿县该县地势低洼,土壤瘠薄,但特别适合金银花的生长,从1973年巨鹿纪家寨村民解凤岭开始试种金银花算起,已有38年的历史。改革开放后,巨鹿金银花有了长足发展,到1988年,栽培面积达5万亩左右。1998年,时值中央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随着政府支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金银花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栽培面积发展到13万亩。2003年“非典”时,巨鹿金银花面积达19万亩,2004年巨鹿县被农业厅命名为“中国金银花之乡”。“非典”过后金银花价格几经起落,其栽培规模也随之不断变化,近一年多来,金银花价格不断升高,激起了农民栽培金银花的积极性,截止2010年巨鹿金银花栽培面积达21.8万亩,巨鹿金银花种植已发展成为当地支柱产业。2010年6月份巨鹿县政府针对巨鹿金银花加工、销售中的问题,出台了“限硫令”,说明县政府对金银花产品质量和品牌重视程度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由于病虫害及水土原因,在地面积正在减少。 山东省平邑县该县是久负盛名的“中国金银花之乡”、金银花原产地和主产区,种植金银花已有200多年历史,面积超过42万亩,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流通量占全国的70%以上。经过长期培育,现已有平花一号、平花二号、九丰一号、大毛花、鸡爪花等产量高、品质好、抗病力强的优良品种。平邑金银花花蕾肥大,色泽纯正,味道清香,内含黄酮类、肌醇、皂甙种成分,有些成分如皂甙为外地金银花所没有,含挥发油1.8%,异地者仅为0.2%-0.4%;绿原酸含量为5.87%。 山东省费县费县属北温带落叶果树区,金银花的生长习性近似果树,适宜生长。这里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东南亚季风域区大陆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年温高、日照长、降水量少而又集中的气候特点。金银花耐旱涝,无论是多雨的汛期,还是少雨的冬季均能生长。它的有效成分绿原酸是由植物在氧呼吸过程中,经磷酸戍糖途径的中间产物合成的物质。干旱、低温都可促使磷酸戍糖途径的比重增大,使绿原酸含量增多。5月份是头茬花的现蕾至盛花期,此时却正好干旱、气温低,所以是金银花绿原含量高的环境条件。再者,费县土壤有棕壤、褐土、潮土和砂姜黑土四大类。适宜种金银花的棕壤和褐土,约占全县可利用面积的88.51%。棕壤发育在酸性岩石的风化物上,分布在山丘的中上部,地势干燥,持水最低,也为金银花提供了干旱的立地条件,有利于绿原酸的形成与积累。 河南省封丘县封丘金银花有1500多年的种植历史,对此梁代著名医学家陶弘景所著《名医别录》有明确记载。封丘金银花蕾粗长肥厚,色泽艳丽,药用效率和保健作用很高。1980年,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考察了封丘的土壤、气候等条件之后,投巨资在封丘设立了金银花生产基地。金银花是抗“非典”中成药中首选的一味,抗“非典”斗争中,封丘金银花因其品质好而倍受医药界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独特的地理环境,独特的管理方式,成功驯化了封丘金银花独特的直立性能,而有利于通风透光,吸收养分,使得封丘金银花个大花肥,色鲜货绿,药用成分高,其质量位于全国同类产品之冠.重要成分绿原磷含量达4%-6%,总黄酮2.14%。封丘金银花作为中药材道地产品,也是历代文献记载的正宗金银花及要点收藏品。多年来为了提高封丘县金银花的产量和品质,加强了与科研单位的联系,先后获得多项奖励,2003年元月,封丘县金银花获得原产地标记注册保护,已成为中华民族精品,将成为与南非钻石和法国葡萄酒等同的国际名牌产品。悠久的历史,卓越的品质,也受到国内外众多厂商的青睐,每年通过出口贸易销往国外的封丘金银花在80%以上,还被国内一些知

金银花与秀山金银花(灰毡毛忍冬)

金银花与秀山金银花(灰毡毛忍冬) 一、《中国药典》药材商品名称与植物来源的变迁 从1977年版到2000年版,经过了二十多年,一直未改变金银花的植物来源和药材商品名称。 《中国药典》1963年版首次收载金银花时,根据本草考证结果和药材的道地性,规定供药用的金银花只有一种,即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1977年版《中国药典》,考虑实际金银花药材来源应用情况,增收了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山银花L. confuse DC.和毛花柱忍冬L. dasystyla Rehd三个植物来源。2000年版药典规定忍冬科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毛花柱忍冬4种植物为金银花药材的法定植物来源。2005、2010版《中国药典》将金银花作为金银花和山银花两种药材进行收录,金银花只收录了忍冬一个种,而把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华南忍冬作为山银花的药材来源。规定了重金属最低含量为Cu≤20.0mg/kg、Pb≤5.0mg/kg、As≤2.0mg/kg、Cd≤0.3mg/kg、Hg≤0.2mg/kg,而山银花则没作重金属限量规定。 二、忍冬(山东金银花)与灰毡毛忍冬的化学成分差异 忍冬的化学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药材金银花及其近缘植物,忍冬与灰毡毛忍冬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有机酸、萜类、黄酮及挥发油四大类。这些成分都可能与金银花的临床药效有关。据研究,金银花与灰毡毛忍冬的化学成分的差异在于灰毡毛忍冬不含或极少含卢丁、槲皮素,山东金银花的木犀草含量高于灰毡毛忍冬。灰毡毛忍冬毛忍冬的绿原酸含量是忍冬属金银花物种中含量最高。 金银花(济银花和密银花)种植面积比灰毡毛忍冬大,但总产量要小得多。忍冬的主要化学成分木犀草苷能显著提高活性氧自由基水平,而灰毡毛忍冬能显著清除体内自由基。这就意味着金银花的药材道地性若干年后有可能要发生变化,即武陵山区为金银花道地产区(汪冶,2006)。 2005、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金银花药材,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绿原酸(C16H18O9)不得少于1.5%,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木犀草苷不得少于0.10%(2005)和0.05%(2010)。山银花(物种包括灰毡毛忍冬)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绿原酸(C16H18O9)不得少于1.5%。根据测定灰毡毛忍冬的木犀草含量为0.01%~0.15%,也符合《中国药典》制订的忍冬药材质量标准。二者的化学成分差异有待在相同的种植环境进行进一步研究论证。 三、金银花与山银花的中药名与临床应用 根据《中国药典》2005、2010年版(一部)的药材来源及药材名称,将金银花作为金银花和山银花两种药材进行收录,金银花只收录了忍冬一个种,而把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华南忍冬作为山银花的药材来源。 金银花和山银花药材的性味与归经均为甘、寒。归肺、心、胃经。其功能与主治均为:清热解毒,凉散风热。临床均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用法与用量均为6~15g。 按照2005年《中国药典》将金银花与灰毡毛忍冬分列药材来源的原因,在于金银花木犀草苷含量高,但含量极微。根据药理研究结果,木犀草苷有较强的呼吸道杀菌作用;降低胆固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增强毛细血管的舒张作用。绿原酸的主要生物活性主要有对透明质酸酶及葡萄糖-6-磷酸酶的抑制作用;对自由基的清除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抗诱变作用;保肝利胆作用;抗菌、消炎、抗病毒作用,具肾上腺素类似作用。绿原酸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并能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可应用于保健食品及化妆品中。因此,在临床配方中和中成药生产中,根据处方的功效选用适宜的药材来源和植物来源。 从临床应用来看,金银花和山银花均用作临床中药配方金银花,其中药金银花药材来源

金银花与山银花的区别6教学文案

金银花与山银花的区 别20116

金银花与山银花的区别(论文忍冬种质资源评价) 金银花与山银花均是收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但是直到2005年版《中国药典》山银花才作为单独的中药材被收载,而从1977年版《中国药典》収载山银花开始,一直作为金银花入药。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山银花与金银花的区别,为达到金银花药材“真实、优质、稳定、可控”的目的,避免不法商贩把山银花当成金银花种植、入药,应该了解金银花与山银花区别,掌握鉴别方法,建立质量标准体系,避免混杂,为合理开发利用金银花和山银花资源奠定基础。(1)金银花与山银花来源不同:见表1 《中国药典》1963年版规定,金银花原植物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1977年版药典增加了红腺忍冬L.hypoglauca Miq.、山银花L. conj DC.3个植物来源为法定金银花植物来源,2000年版药典规定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和毛花柱忍冬L.dasystylaRehd.4种植物为金银花药材的法定植物来源。2005年版和2010年版《中国药典》,对金银花与山银花又有了明确的规定: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山银花为忍冬科植物灰毡毛忍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 DC.和黄褐毛忍冬Lonicera fulvotomentosa Hsu et S. C. Cheng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 表1金银花和山银花的来源比较 Table1 Original difference between Lonicera japonica and Lonicera 名称科属来源部位

金银花与山银花种质资源收集与质量评价

金银花与山银花种质资源收集与质量评价本文通过“金银花”与“山银花”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别、评价,建立了基于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内转录间隔区)序列的“金银花”与“山银花”鉴别技术,测定了种质资源绿原酸含量与木犀草苷含量,为浙江丽水发展金银花产业提供了基础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完成了浙江莲都、景宁、庆元、青田,山东平邑,湖南隆回,福建寿宁,安徽亳州,江苏沭阳,江西九江,河南新乡,河北邢台等9省12个县(市、区)的21个“金银花”与“山银花”种质资源的收集。 通过形态鉴别,除湖南隆回种质为灰毡毛忍冬外,收集的其它野生与栽培种质基源植物均为忍冬,但经长期的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存在明显的变异,栽培种质明显分化为白花与红花两类,类型内有较好的一致性;野生忍冬种质间差异较大,种质之间花期不一致,叶片大小也不一致。“金银花”主要以干燥的花蕾入药,而花蕾在干燥后颜色和大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很难通过形态观察来判断基源植物。 通过对来自山东、浙江等9个省份的21个“金银花”与“山银花”种质资源ITS序列与形态性状相关性研究,ITS序列的遗传关系树能很好的将“山银花”、“金银花”栽培种质区分开,同时区别变异红花种质与其他栽培种质,建立了基于ITS序列的“金银花”与“山银花”鉴别技术。对收集的20个“山银花”与“金银花”种质通过HPLC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高效液相色谱法)有效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质中绿原酸含量与木犀草苷含量变化很大。 18个金银花种质在浙江丽水种植,只有10个同时达到药典规定的绿原酸含

如何鉴别山银花和金银花

如何鉴别山银花和金银花 金银花是我们常用的食品,但是山银花你又知道是什么?很多时候购买金银花都会夹杂着山银花,我们应该如何区分山银花和金银花呢?看看小编的介绍吧。 市场上常有以山银花混充金银花的情况。金银花原名为忍冬,始载于《名医别录》,为常用中药,因夏季花初开时为白色,后变为黄色,黄白相映,故称为“金银花”。金银花性味甘、寒,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等症。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山银花曾经为金银花的一种商品规格,其来源有多种,质量较金银花次,其含化学成分与金银花也有所不同。《中国药典》2010年版将“山银花”单列,与金银花分别为两种中药。山银花产于广西、广东、湖南、四川、陕西等地,过去多为野生,现在有野生也有栽培。 山银花来源为忍冬科植物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或华南忍冬、黄褐毛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灰毡

毛忍冬呈棒状而稍弯曲,长3~4.5厘米;上部直径约2毫米,下部直径约1毫米;表面绿棕色至黄白色,总花梗集结成簇,开放者花冠裂片不及全长之半;质稍硬,手捏之稍有弹性;气清香,味微苦甘。山银花价格远低于金银花,使用时要注意区别。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 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金银花与山银花的区别

金银花与山银花的区别(论文忍冬种质资源评价) 金银花与山银花均是收载在《中华人民国药典》中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但是直到2005年版《中国药典》山银花才作为单独的中药材被收载,而从1977年版《中国药典》収载山银花开始,一直作为金银花入药。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山银花与金银花的区别,为达到金银花药材“真实、优质、稳定、可控”的目的,避免不法商贩把山银花当成金银花种植、入药,应该了解金银花与山银花区别,掌握鉴别方法,建立质量标准体系,避免混杂,为合理开发利用金银花和山银花资源奠定基础。 (1)金银花与山银花来源不同:见表1 《中国药典》1963年版规定,金银花原植物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1977年版药典增加了红腺忍冬L.hypoglauca Miq.、山银花L. conj DC.3个植物来源为法定金银花植物来源,2000年版药典规定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和毛花柱忍冬L.dasystylaRehd.4种植物为金银花药材的法定植物来源。2005年版和2010年版《中国药典》,对金银花与山银花又有了明确的规定: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山银花为忍冬科植物灰毡毛忍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 DC.和黄褐毛忍冬Lonicera fulvotomentosa Hsu et S. C. Cheng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 表1 金银花和山银花的来源比较 Table1 Original difference between Lonicera japonica and Lonicera 名称科属来源部位 金银花忍冬科忍冬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山银花忍冬科灰毡毛忍冬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忍冬科红腺忍冬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忍冬科华南忍冬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忍冬科黄褐毛忍冬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2)金银花与山银花性状不同:见表2 表2金银花与山银花的性状差异比较 Table2 Characteristic difference between Lonicera japonica and Lonicera 药材来源 花蕾花冠 色泽花冠 萼筒萼齿叶气味

山银花药性与成分

山银花药性与成分 大家可不要把山银花当做是金银花,山银花和金银花是有区别的,平时山银花是生长在山东,河北一代的花草,这一种花草是可以融入中药当中,其实它与金银花的行为完全相同,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区别,那么有关山银花药性是怎么样子的,对人体来说又可以起到怎样的作用,以下就来为大家一一做一下介绍。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痈肿疗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热发病。 《药典》中所述金银花与山银花的“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以及“用法与用量”完全一致。对此,有关专家认为,“两种银花在临床应用时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国家《药典》对两种银花是一视同仁的,等同的,没有什么区别”。 有效成份 对比 2005年以前对金银花中有效成份的检测主要为绿原酸,在

全国17种药用金银花中,灰毡毛忍冬的绿原酸含量最高,平均为6.196%,最高为12.00%,而忍冬平均为1.32%,最高为5.87%。 2010年版药典将忍冬与灰毡毛忍冬分列为金银花与山银花,同时将木犀草苷含量多少作为是否为正品金银花的评判标准,规定木犀草苷含量不得少于0.05%。 但据多家机构检测,灰毡毛忍冬也含有木犀草苷,且不低于0.05%。湖南农业大学杨华等对隆回产灰毡毛忍冬中木犀草素进行检测,并与河南密银花、山东济银花做对比,木犀草素分别为:隆回灰毡毛忍冬0.298563%,河南密银花0.127146%,山东济银花0.11227%。结论是木犀草素含量灰毡毛忍冬高于忍冬。 但公认的情况是:灰毡毛忍冬中绿原酸含量远高于忍冬,忍冬中木犀草苷的含量高于灰毡毛忍冬。由于木犀草苷成份本身在金银花和山银花中含量都特别低微,而且究竟谁高谁低,学术界尚存争论。 有关山银花药性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够对此有很好的了解,其实山银花是很多人当做金银花的一种品种和金银花不同,但是两者之间带来的功效没有区分,对于风寒感冒有着极不错的作用。

金银花与山银花之争

也谈金银花和山银花之争 这几天,金银花和山银花突起高潮,既有举报贪腐热点,又有学术层面难点,风生水起,民间科学家、体制内科学家,你方唱罢我登场,争论的翻天覆地。 现就我的专业角度谈谈我的看法,供茶余饭后而已,也体现一下北中医的声音。 金银花和山银花之争,有三个焦点,一是经济利益,省级利益、企业利益、专家利益交织在一起,难分难解,每次药典修订再版之时,都有可能会改变中药的基原,在利益层面、权利层面,我没有发言权,也不是我想说的,肉食者谋之;二是官员贪腐问题,也是纪委的事情,也不是我想说的;三是学术问题。我就想学术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这个热点中的学术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中药基原问题,也是生药学的基本问题。 今天先谈基本概念。 中药基原体现在每版《中国药典》的第一句话,如“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l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此时可以理解甘草药材有3个基原,这三个基原是法定基原,但是甘草这个家族中国有8种,虽然其中6种也含有相同的主成份甘草酸,但是不能用,不合法,也就是说中国分布的6种主含甘草酸的甘草属植物中,只有3个是合法的;再如金银花,“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那就规定了中药金银花只能是一个基原,同家族的其他类似植物都不能合法的当金银花使用,那可以做什么使用呢,《中国药典》又规定,山银花“本品为忍冬科植物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 DC.或黄褐毛忍冬Lonicera fulvotomentosa Hsuet S.C.Cheng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山银花只能当山银花使用,不能当金银花使用。但是,中医

金银花研究进展(综述)

金银花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介绍药用金银花的本草考证、植物资源、鉴别方法及质量控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发展前景。方法:查阅国内研究资料并进行汇总、综述。结果:金银花可供药用的品种有47种且植物资源分布广泛;已发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三萜类及有机酸等,还富含挥发油;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具有抑菌、抗病毒、抗病原微生物、消炎、解热、保肝利胆、毒副等作用;在临床上有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防治SARS等应用。结论:应加强金银花有效成分及其构效关系、临床应用研究,充分开发利用其药用植物资源,综合利用。 关键词金银花、本草考证、植物资源、鉴别方法及质量控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产品开发综合利用。 1 金银花的本草考证 金银花为清热解毒之要药。多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或瘟病初起,疮痈疖疗以及热心泻痢等症。诸多的本草古籍对金银花均有记载和论述,而最早对它有所记载,并出现“忍冬”字的书籍是《肘后备急方》。 1.1古代本草关于金银花名称的记载 ①.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记载:“处处有之。藤生,凌冬不雕,故名忍冬。” ②.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其花长瓣垂须,黄白相半,而藤左缠,故有余银、姆鸯以下诸名。金钗股,贵其功也。土宿真君云:蜜桶藤,阴草也。取其汁能伏硫制贡,故有通灵之称。"

③.明朝刘文泰《品汇精要》中谓:“金银花,三月开花,五出,微香,蒂带红色,花初片则白色,经一、二日则色黄,故名金银花。” 归纳起来,金银花各种名字的产生是有缘故的。 根据原植物的生长习性命名金银花原植物的适应性很强,分布范围甚广,在较温暖地方可终年常青。陶弘景云:“处处皆有,似藤生,更冬不凋,故名忍冬"。“忍冬”强调的是该植物耐寒性强,由此衍生出的其他名称还有“耐冬”、“忍寒草"等。金银花原植物的幼茎草质、蔓生,故本草中多将其列于蔓草类,结果就有一系列带有“草”与“藤”的名称出现如“忍冬草”“水杨藤”“千金藤”“忍冬藤”“金银藤”“鸳鸯草”“金银花膝”“银花藤”“耐冬藤”“忍冬”原植物在生长时。“其藤左绕附树延蔓或价园圃墙篱之上”,这应“左缠藤”“左转藤”“左缠”“左纽”“左纹藤”等名称出现的原因。 根据功效及产地等命名“通灵草”是“忍冬”的别名之一,李时珍称其“取汁能伏硫制汞,故有通灵之称”,这是以功效命名的典型例证。从清代开始,人们认识到产地不同药材的形态与质量存在着很大差异,也就将不同产地的金银花分别冠以不同的名称以资区别,如《增订伪药条辨》称:“金银花,产河南为淮密…..禹州产者曰禹密……济南产者为济银……另外.“苏花”“南银花”“东银花”等,现在分别是指来源于江苏、河南和山东等地的金银花。 根据其他原因命名“忍冬”原植物在开花时,“气甚芬芳”“香闻数步”这应是“蜜杨藤”“五里香”“甜藤”等名出现的重要依据。“蕊”者花也,所以“忍冬花“又“忍冬蕊”“忍蕊”其他冠以花字的名称,

金银花比较通用结论

第一章文献综述 金银花研究进展 金银花,别名双花、二花、忍冬花、二宝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 Thunb )、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igLauca Miq )、华南忍冬(Loniceraconfusa DC.)和毛花柱忍冬(Lonicera dasystyLa Rehd)的花蕾或初放的花。金银花作为一种常用中药,在《名医别录》中被列为上品2005年以前颁布的药典将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和毛花柱忍冬统一作为金银花的药源收录,而2005版药典将原收录的金银花分为金银花(Flos Lonicerae japonicae )和山银花(Flos Lonicerae) 2个品种进行收录,金银花只收录了“忍冬”一个种,而把“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 )”、“红腺忍冬”、“华南忍冬(Loniceraconfusa DC.)”作为山银花的来源。金银花外形呈棒状,上粗下细,长2-3.5cm外表淡黄色,久贮色深。密生短柔毛及腺毛,下部有细小的花尊,黄绿色,先端5裂。开放者,花冠筒状,顶端开裂成唇形;上唇4裂,下唇不裂。筒内有雄蕊5枚,附于筒壁;雌蕊1枚,长于雄蕊,子房无色,气香,味淡,微苦。花期5一7月,果期7一10月。除金银花植物的花外,其叶、藤均可入药。 金银花植物种类繁多,全世界忍冬科植物约200种,我国有98种,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而以西南、华南种类最多,其中可供药用的达47种,所有这些种类可分为2类:道地药材和地方习用药材。近30多年来,随着金银花需求越来越大,金银花在我国己进行广泛的人工栽培,栽培的主要地区有山东、河南、湖南、广西、贵州、重庆等省市区。湖南是8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产区,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金银花产区之一。各地栽培的品种主要有山东的忍冬(生产上俗称济银花)、河南的密银花、湖南的灰毡毛忍冬(俗称大叶山银花)。近年来,各地药农和中药育种工作者,利用各地品种的优良性状进行杂交育种或充分利用自然变异材料,根据不同的需求,培育出许多性状优良的新品种,并进行无性快速繁殖扩大种植规模。如湖南的“湘蕾”系列、山东的“亚特”系列、河南的树形金银花、广东和广西的盆栽金银花等都是非常有名的人工培育的新品种,并已进行大规模种植。由于新品种具有许多明显的优良性状,在生产上得到迅速推广,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原有通过野生资源驯化的栽培品种将慢慢被新品种取代。 近年来,金银花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开发的产品越来越多,社会对它的需求总量越来越大。我省是全国最大的金银花产区之一,主要栽培的品种有湘蕾金银花和灰毡毛忍冬,种植面积超过25万亩,年产量达3万吨,金银花产业己成为我省山区特色农业经济。但是,随着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将原来的金银花分为金银花和山银花两种品种后,只有忍冬的花蕾可作为药用金银花来源,而我省大规模种植的金银花只能作为山银花使用。此外,目前国内作为药用金银花原料标准的都是金银花而非山银花。因此,我省山银花的销售市场和药用的合法性将受到巨大的挑战,山银花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迫在眉睫。因此,湘蕾金银花的药理性质,比较湘蕾金银花和金银花的药理作用,为山银花作为药用金银花及其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根据文献资料报道,我国有20余种忍冬科忍冬属植物的花蕾当金银花入药。早期,以山东、河南生产的济银花、密银花产量最大。近20多年来,灰毡毛忍冬由于大量的人工栽培,已逐渐成为市场上的主导品种,种植规模和产量最大,由于其绿原酸含量比济银花、密银花高,在中成药投料中已成为最主要的原料。地处雪峰山的湖南省隆回县小沙江地区与毗邻的淑浦县龙庄湾地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金银花产地之一,并形成专业的金银花产品交易市场。自1997年发现并选育出灰毡毛忍冬自然变异株—湘蕾金银花至今,湘蕾金银花栽培在湘、黔、鲁等省得到推广,年产干金银花达8000吨以上,为当地农民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揭秘金银花改名真相

揭秘金银花改名真相 湖南纪委官员:南方金银花不正名我不会罢休 纪委官员实名举报原药监局局长 8月12日上午,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在微博上痛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为利益集团代言,给数以千万计的百姓造成无比重大的经济损失,搞垮了南方金银花产业,严重破坏民族团结。实名举报原国家食药监局局长、现国家药典委常务副主任委员邵明立,并呼吁食药监总局局长张勇“引咎辞职”。 8月12日下午6时,国家药典委员会官网发出《关于金银花、山银花分类有关问题的说明》,称早在1977年,《中国药典》即在金银花标准中,增收三个植物来源,将华南忍冬(南方产金银花)归称为“山银花”。 8月13日上午,国家食药监总局已请国家药典委员会如实向社会做出负责任的相关情况说明。 关于实名举报问题,中央纪委驻总局纪检组已向中央纪委相关部门做了专门报告。 8月13日,陆群通过媒体透露“铁证如山”。只是抛了一块砖,让子弹飞一会,重磅炸弹稍后见。 8月15日,陆群深夜约见记者,公布两大“新证据”:

(1)“南方金银花”被诋毁,药监局和药典委未及时辟谣,涉嫌渎职;(2)国家食药总局出台文件,却无法执行。陆群表示他还有大量证据,可为举报事实提供证明,并即将向社会公布。“这一战不大获全胜,决不收兵。”陆群说。 8月15日,国家药典委诠释金银花与山银花分类五大疑问,晒多张图证明金银花山银花有差异。称在一些报道中,将2013年山银花销量下降的原因追溯到2005年药典的修订,是明显不合逻辑的。 8月15日,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小沙江镇,金银花花农自发组织游行活动,要求中纪委彻查《药典》改版黑幕。 金银花与山银花区别是科学还是利益? 金银花更名学术之辩 国家药典委员会首席专家钱忠直教授认为,金银花与山银花本就是两种植物,根本没有过南方金银花、北方金银花之分。在2005年前,灰毡毛忍冬只在湖南地方标准中被当做金银花,在2005版《中国药典》修订中,灰毡毛忍冬首次列入药典,并列入山银花名录下。 金银花是藤本植物,灰毡毛忍冬是灌木,像树一样的。金银花一支两朵花,灰毡毛忍冬一支10来朵,采摘成本低。

金银花的种植技术大全

金银花的种植技术大全 金银花的种植条件 一、温度:抗零下30°C低温,故又名忍冬花。3°C以下生理 活动微弱,生长缓慢。5°C以上萌芽抽枝。16°C以上新梢生长快,20°C左右花蕾生长发育快。 二、适应性强。山区、平原、粘壤、砂土、微酸偏戌都能生长。北起东三省,南到广东、海南岛,东从山东,西到喜马拉雅山均有 分布,日本、朝鲜也有少量野生。农谚讲:“涝死庄稼旱死草,冻 死石榴晒伤瓜,不会影响金银花”。 三、习性:喜通风透光,温暖干燥。 金银花为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其全身具有多种药用价值。栽培药用金银花,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品种选择 金银花,又名银花、忍冬花,当地俗称花子。平邑金银花有三大品系:鸡爪花、大毛花、山银花。 1、鸡爪花:花蕾簇生于花枝顶端,呈鸡爪状,分为大鸡爪花和 小鸡爪花,喜肥水,结花早,生产性能好。花蕾瘦小略短,色泽较淡,是加工的首选品种。 2、大毛花:生长旺盛,墩形大而松散,枝蔓长而粗壮,花蕾长,根系发达,抗干旱,耐瘠薄,适于山岭薄地和梯堰地边栽植。 3、山银花:是金银花的原始野生种,板蔓葡匐于地,叶长,花 蕾瘦小,花有紫红色条纹,加工品质优良。 二、育苗

1、压条栽植法:汛期选取一、二年生的健壮枝条,截30厘米的段,去掉下部叶片,每穴6——8条,栽于整好的穴内,覆土压实, 若墒情不足,则需浇水,成活率90%以上,。 2、插条育苗:在修剪金银花枝时,截枝为20厘米作插条。造畦扦插,行距20厘米,株距2厘米。春、夏、秋季均可扦插,100天 后即可出圃移栽。 三、栽植 金银花主要栽植于岭坡、地堰、沟边、道旁,多呈散生状,随着种植水平的提高,逐步发展金银花密植园。 栽植时间多在春季2月份,挖0.5米见方的穴,浇足底水,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穴栽3——5株。栽后覆土、压实。密植园栽植采 有株行距1×1。3米,亩栽500墩左右。 四、生长期管理 1、施肥 一般于冬前施有机肥作基肥。生长期根据金银花生长状况,分期追肥3——5次,每次每墩追施有机肥15——20公斤,或三元复合 肥0.5公斤,金银花生长期间一般不用浇水。如遇特大干旱,要浇 水抗旱。 2、合理修剪 多在冬前或早春进行。要剪去弱病枝,以促发新枝,同时结合剪枝,进行银花育苗。 3、防害治虫 金银花主要害虫有:金银花尺蠖虫、中华忍冬花圆尾蚜、白啄木虫等,亩用40%乐果乳油100——125克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呀虫,亩用50%敌敌畏乳油150——200克兑水40——50公斤喷雾防治尺 蠖虫和白啄木虫。 五、采收

中国药典中的金银花及与山银花分列的原因

中国药典中的金银花及与山银花分列的原因 因近日纪委官员举报国家食药监局的事件,网上关于金银花与山银花的讨论就异常火爆,很多人不明白这两种药材之间的区别,这正是在此给大家分享下金银花在各版《中国药典》中的概况及与山银花分列的原因,本文摘自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第 20卷第 1期——中国药典_2005年版金银花和山银花品种分列的商榷!因原版为PDF,转换为文字可能稍有出错! 以下为原文: 金银花是一种常用中药,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能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全世界有两百多种,我国有98种。据调查,在我国民间称“金银花”的植物有17种,均来源于忍冬科忍冬属的不同植物。 金银花在各版《中国药典》中的概况: 《中国药典》1963年版首次收载金银花,植物来源只有1种:忍冬科植物忍冬Lnicera japonica Thunb。《中国药典》1977年增加了3种: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山银花Lonicera confusa DC.和毛花柱忍冬Lonicera dasystyla Rhed.,金银花共有4种植物来源,这种多来源的金银花在全国使用了28年;其间经历了1977,1985,1990,1995,2000年5版药典。《中国药典》2005年版将金银花分列为金银花和山银花,金银花的来源和1963年版一样,只有1种植物,即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 Thunb.;另收载山银花,来源为忍冬科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和华南忍冬 Lonicera confusa DC.(即2005年版以前的山银花)3种植物,与上版药典比较增加了灰毡毛忍冬,取缔了毛花柱忍冬。 2005年版《中国药典》金银花与山银花分列的原因 《中国药典》2005年版把2000年版及以前的金银花分列为金银花和山银花的主要原因是:“中药材内含成分差别较大的多来源品种,按一物一名的原则逐步分列”,金银花“1977年版增加了3种植物来源,是由于受了特定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干扰”;“从化学成分分析,忍冬有效成分以木犀草苷为主,其余品种含此成分甚少,且以含绿原酸为主,成分差异较大”;虽然金银花和山银花都含有绿原酸,但作为药用成分的木犀草苷,金银花含量比较高,山银花含量很少。“主流及公认的是道地药材忍冬的干燥花蕾”,“为保护道地药材,故将忍冬作为金银花唯一植物来源,将其余品种一并列入山银花中”。 对金银花分列原因的商榷 “中药材内含成分差别较大的多来源品种,按一物一名的原品种后,金银花来源只1种植物,而山银花的植物来源为3种。这与上述原则不相符,又形成了新的“成分差别较大的多来源品种”——山银花。灰毡毛忍冬是山银花的主要品种,是首次上药典、新增加的“新兴品种”。灰毡毛忍冬的主要化学成分 (指花蕾 ,下同 )是 : 3个绿原酸类成分 (绿原酸、新绿原酸等 )、4个黄酮类成分 (槲皮素、木犀草苷等 )等;红腺忍冬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绿原酸 ;华南忍冬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