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微专题(第二集)八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7年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微专题(第二集)八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7年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微专题(第二集)八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微专题八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背景材料】

2016年7月16日至17日,第五届世界和平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论坛主席唐家璇和约450名中外嘉宾出席。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共同安全秩序:合作、包容、开放”。在4场大会和22场小组讨论中,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巴基斯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50位中外嘉宾就国际安全与大国合作、亚太安全秩序、国际反恐合作等话题进行交流研讨,共商合作大计,共谋长治久安良策。世界和平论坛是中国举办的第一个高级别非官方国际安全论坛,论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知名度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拓展,成为各国有识之士探讨国际安全形势、探寻破解安全难题的重要平台之一。在此次论坛上,中外嘉宾围绕地区和全球安全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针对菲律宾南海仲裁案,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表示,仲裁案是一个充满政治偏见的典型案例,其诉求是出于政治目的包装和单方面提起的,仲裁庭的组成是出于政治目的临时拼凑的,仲裁结果是为实现政治图谋精心炮制的。仲裁案出发点不是为了解决中菲之间的争议,也不是为了维护南海和平与稳定。这种做法违背了法治精神,践踏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上开启了危险和恶劣的先例,必须引起国际社会高度警惕。发展是解决各类安全问题的“总钥匙”。过去几十年,东亚一直被视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在区域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东亚经济一体化稳步推进,在发展自身、惠及本地区人民的同时,东亚肩负着维护全球经济稳定的作用。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论坛上,中国对世界和地区安全的贡献获得积极评价,南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多数与会嘉宾认为菲律宾南海仲裁案增加了解决问题的复杂性,希望相关方尽快进入谈判协商的轨道,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南海问题。

【考点链接】

一、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主权国家具有独立权、自卫权。我国加强军事力量建设是我国拥有保护自己的生存和独立权。中国是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对南海地区行使主权的国家,应该说历代政府在岛屿的归属上都做了自己相应的工作。

2.主权国家要认真履行国际义务。中国全面、完整执行安理会有关决议,认真履行自身承担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提出的半岛无核化和停和机制转换并行的思路,既明确了无核化的大方向,又能够合理平衡的解决各方关切,有利于各方相向而行。

3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2002至2003年,中国与包括菲律宾在内的东盟国家签订了DOC,即《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宣言里规定各个国家如果有领土争议,可通过和平的方式对话、协商、谈判解决。这是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的。

4.联合国的作用。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各国利益相互交融,安全威胁复杂联动,不仅需要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更要发挥好联合国的作用。事实上,联合国在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5.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我们倡导并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谋求势力范围,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时,充分尊重和照顾其他国家的正当关切和权益,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地区和平稳定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美国和韩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与各方实现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和平努力背道而驰。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是国际和地区安全的维护者、建设者、贡献者。

7.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任何人、任何国家、任何组织都不要指望通过所谓的“仲裁

结果”向中方施压,动摇中国维护主权和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坚定意志。

8.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美韩为了自身的利益,布置萨德反导系统。该系统覆盖范围反导能力远远超出实际需要,破坏了地区战略平衡,加剧了军备竞赛,打破了全球战略和平与稳定,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域内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

9.中国是世界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安全负责。自2009年以来,中国海军累计派出23批70艘次舰船,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任务,为6000多只国际船只提供护航。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将为国际社会安全贡献更多的公共产品。

10.坚持主权国家一律平等的原则。人与人平等,社会才能和谐,国与国平等,世界才能稳定。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成员,都有平等参与国际和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才能化解矛盾和摩擦,巩固和平与安全。

11.国际竞争的实质。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强势介入,启示我们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最关键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12.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对世界和平负责,又对南海负责,是我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当今时代主题,也是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要求。

二、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意识的能动作用。从2008年之前和之后两岸关系发展的不同境遇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定海神针。坚持这一原则,两岸关系就能稳定发展、台海就可以保持和平安宁。背离这一原则,台海就会险象环生,就可能出大乱子。

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中方主张,各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这符合历史发展规律。而沉溺于冷战思维,搞弱肉强食、穷兵黩武和对立对抗,有违时代潮流,只会加剧安全困境。

3.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国与国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当今时代,不同政治社会制度、发展道路模式共生并存,多个民族、多种文明交流互鉴,各种政治社会思潮与思想激荡交融,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多彩图景。只有秉持包容精神,才能和谐相处。

4.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统帅部分,我们要树立全局的观念。在安全问题上,中国着眼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大局,着眼维护地区各国的根本利益,愿同包括菲律宾在内的有关国家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法,通过谈判协商解决有关争议。

5.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国家之间唯有合作才能抵御安全风险,实现共同发展。加强国际合作,不能再是一个国家利己行为的手段、工具和投机选项,而应成为带有强制性的生存发展和时代要求。不同国家只有摒弃傲慢与偏见,才能共同营造稳定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6.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联系构成发展。过去几十年,东亚一直被视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在区域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东亚经济一体化稳步推进,在发展自身、惠及本地区人民的同时,东亚肩负着维护全球经济稳定的作用。

7.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随着世界多极化的不断发展,各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时有表现,国际关系中不公正、不平等、不合理现象依然突出,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

8.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我们要看到,过去40多年中,亚太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日本、东南亚一些国家和中国先后实现了经济的起飞。还要看到,虽然这个地区一直没有一个包括所有国家的安全架构,但经贸联系已经成为本地区和平稳定的压舱石。

9.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中国与其它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既有利益上的对立分歧,又存在着共同的利益。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双方在对立的同时,又有合作的一面。因此在处理国际关系时,要把握好矛盾的双方的对立统一,共谋发展。

10.坚持两点论和两分法。在解决南海问题上,中国既要遵循历史,即明确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不可争辩的主权,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也要着眼现实,即上世纪80年代初就从大局出发,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维持了南海的和平与稳定。

11.矛盾双方又主次之分。了解台湾问题首先要了解两个基本事实:一是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二是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1949年以来,尽管大陆与台湾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没有改变,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未改变。

12.价值观的作用。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共同安全秩序:合作、包容、开放”,中外嘉宾就国际安全与大国合作、亚太安全秩序、国际反恐合作等话题进行交流研讨,共商合作大计,共谋长治久安良策。这体现了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3.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我国对外关系的原则立场,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规律,有利于维护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跟踪试题】

1.作为大国,意味着对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更大责任,而不是对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更大垄断。中国全面、完整执行安理会有关决议,认真履行自身承担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提出的半岛无核化和停和机制转换并行的思路,既明确了无核化的大方向,又能够合理平衡的解决各方关切,有利于各方相向而行。材料说明

①尊重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②尊重各国独立处理本国事务的权利③意味着大国享有更多更大的权力④主权国家意味着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2.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各国利益相互交融,安全威胁复杂联动,不仅需要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更发挥好联合国的作用。事实上,联合国在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这表明联合国

①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②与各国有重要的利益汇合点③在协调国际关系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④保证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我们倡导并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谋求势力范围,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时,充分尊重和照顾其他国家的正当关切和和平权益,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这表明

①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②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③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发生变化④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仲裁案出发点不是为了解决中菲之间的争议,也不是为了维护南海和平与稳定。这种做法违背了法治精神,践踏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上开启了危险和恶劣的先例,必须引起国际社会高度警惕。对于南海局势,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是

①在涉及国家主权问题上绝不屈服于任何外部势力②大力发展生产,增强经济和国防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③改变我国的外交政策,积极捍卫我国独立安全发展利益④依据联合国的宪章精神、宗旨和原则来处理好南海争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美国和韩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与各方实现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和平努力背道而驰。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是国际和地区安全的维护者、建设者、贡献者。材料启示我们

A.外交政策应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B.支持其他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所采取的各种活动

C.维护地区和平稳定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D.利益相悖会导致国家之间大规模冲突

6.任何人、任何国家、任何组织都不要指望通过所谓的“仲裁结果”向中方施压,动摇中国维护主权和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坚定意志。这说明

①国家主权对外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②尊重其他国家的正当国家利益十分重要③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④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美韩为了自身的利益,布置萨德反导系统。该系统覆盖范围反导能力远远超出实际需要,破坏了地区战略平衡,加剧了军备竞赛,打破了全球战略和平与稳定,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域内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对此,中国积极进行应对。材料说明

A.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B.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C.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发展是核心主题

D.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多极化损害地区利益

8.人与人平等,社会才能和谐,国与国平等,世界才能稳定。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成员,都有平等参与国际和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才能化解矛盾和摩擦,巩固和平与安全。概括上述材料最为恰当的题目是

A.坚持公道正义,赢得战略盟友

B.勇担大国责任,真诚支持帮助

C.弘扬包容互鉴,促进共同发展

D.顺应时代潮流,贯彻主权平等

9.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强势介入,启示我们要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

B.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军备竞赛

C.提升我国军事实力和国际地位

D.协调国际关系,改变时代主题

10.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对世界和平负责,又对南海负责,是我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当今时代主题,也是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要求。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因为

①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对我们提出的要求②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不存在核心利益差别和对立③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④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从2008年之前和之后两岸关系发展的不同境遇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定海神针。坚持这一原则,两岸关系就能稳定发展、台海就可以保持和平安宁。背离这一原则,台海就会险象环生,就可能出大乱子。材料表明

A.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C.要尊重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规律

D.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一个过程

12.中方主张。各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这符合历史发展规律。而沉溺于冷战思维,搞弱肉强食、穷兵黩武和对立对抗,有违时代潮流,只会加剧安全困境。材料从一个侧面启示我们

A.和平与发展大业取决于杰出者的聪明才智

B.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C.发挥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可靠保证

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13.当今时代,不同政治社会制度、发展道路模式共生并存,多个民族、多种文明交流互鉴,各种政治社会思潮与思想激荡交融,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多彩图景。只有秉持包容精神,才能和谐相处。这表明

①人们可以有意识地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②人的主观创造性活动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14.在安全问题上,中国着眼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大局,着眼维护地区各国的根本利益,愿同包括菲律宾在内的有关国家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法,通过谈判协商解决有关争议。这说明

A.立足整体,统筹全局,综合认识事物

B.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产生质变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15.国家之间唯有合作才能抵御安全风险,实现共同发展。加强国际合作,不能再是一个国家利己行为的手段、工具和投机选项,而应成为带有强制性的生存发展和时代要求。不同国家只有摒弃傲慢与偏见,才能共同营造稳定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其哲学依据是

①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②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③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全局④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过去几十年,东亚一直被视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在区域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东亚经济一体化稳步推进,在发展自身、惠及本地区人民的同时,东亚肩负着维护全球经济稳定的作用。

①联系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②部分的功能状态受整体的功能状态的影响

③事物发展总要经历一个量的积累过程④自在事物的联系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随着世界多极化的不断发展,各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时有表现,国际关系中不公正、不平等、不合理现象依然突出,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这表明

A.对新事物要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促使其成长壮大

B.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缺陷

C.新事物的成长总会受到旧事物的阻挠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8.了解台湾问题首先要了解两个基本事实:一是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二是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1949年以来,尽管大陆与台湾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没有改变,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未改变。以下哲理最能概括上述材料内容的是

A.综合思维和系统优化的方法

B.量变质变相互关系原理

C.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

19.我国对外关系的原则立场,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规律,有利于维护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这说明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实践活动的指向②体现了价值观决定外交活动的过程和结果③外交实践须站在正确的立场上④人民群众是我国外交活动的主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五届世界和平论坛的主题是“共同安全秩序:合作、包容、开放”,中外嘉宾就国际安全与大国合作、亚太安全秩序、国际反恐合作等话题进行交流研讨,共商合作大计,共谋长治久安良策。要看到,在过去40多年中,亚太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日本、东南亚一些国家和中国先后实现了经济的起飞。虽然这个地区一直没有一个包括所有国家的安全架构,但经贸联系已经成为本地区和平稳定的压舱石。在解决南海问题上,中国既要遵循历史,即明确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不可争辩的主权,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也要着眼现实,即上世纪80年代初就从大局出发,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维持了南海的和平与稳定。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维持了南海的和平与稳定。

材料二中国是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对南海地区行使主权的国家,应该说历代政府在岛屿的归属上都做了自己相应的工作。2002至2003年,包括菲律宾在内的东盟国家签订了DOC,即《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宣言里规定各个国家如果有领土争议,可通过和平的方式对话、协商、谈判解决。自2009年以来,中国海军累计派出23批70艘次舰船,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任务,为6000多只国际船只提供护航。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将为国际社会安全贡献更多的公共产品。

(1)结合材料一,运用哲学知识分析如何维护世界和地区安全问题。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对待主权和安全的依据。

【参考答案】

1.D

2.C

3.A

4.D

5.C

6.C

7.B

8.D

9.A 10.B 11.B 12.B 13.B 14.A 15.D 16.A 17.D 18.C 19.B

20.(1)①要发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按着会议的“共同安全秩序:合作、包容、开放”的主题,研究、讨论和解决国际安全与大国合作、亚太安全秩序、国际反恐合作等问题,共商合作大计,共谋长治久安良策。这些问题符合人类根本利益。②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我们既要看到亚太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日本、东南亚一些国家和中国先后实现了经济的起飞。也要看到虽然亚太地区一直没有一个包括所有国家的安全架构,但经贸联系已经成为本地区和平稳定的压舱石。③坚持两点论和两分法,反对片面性。在解决南海问题上,中国既要遵循历史,即明确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不可争辩的主权,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也要着眼现实,即上世纪80年代初就从大局出发,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维持了南海的和平与稳定。避免一点论和片面性。

(2)①主权国家具有独立权和自卫权。中国是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对南海地区行使主权的国家,中国历代政府在岛屿的归属上都做了自己相应的工作。我国加强军事力量建设既是我国拥有保护自己的生存和独立权的体现,也是行使自卫权的保障。②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2002至2003年,包括菲律宾在内的东盟国家签订了DOC,即《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宣言里规定各个国家如果有领土争议,可通过和平的方式对话、协商、谈判解决。这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③中国是对世界负责任的大国。自2009年以来,中国海军累计派出23批70艘次舰船,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任务,为6000多只国际船只提供护航。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将为国际社会安全贡献更多的公共产品。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安全负责。

2017高考时事政治热点分析1 深化“放管服”改革

2017届高考时事政治热点分析(一) 深化“放管服”改革 2016年5月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 材料一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本届政府紧紧扭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牛鼻子”,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中央和地方上下联动,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创新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针对群众期盼优化公共服务。这些既为企业“松了绑”、为群众“解了绊”、为市场“腾了位”,也为廉政“强了身”,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 (1)结合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府是怎样实施这一战略举措的?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政府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关键,深化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 系统优化原理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政府三管齐下,中央和地方上下联动,有效推动“放管服”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政府创新深化改革监管机制,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2)结合材料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这一战略举措的经济意义。 深化“放管服”改革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降低成本,激发企业活力,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精准调控;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二近几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传统动能减弱,我们没有搞“强刺激”,而是把推进“放管服”作为宏观调控的关键性工具,着力推动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有了“放管服”营造公平便利的市场环境,才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有力支撑了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和比较充分的就业,才有新经济、新动能加快发展,也带动传统动能改造提升。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政府仍然管了很多不该管的事情,存在放权不到位、监管缺失疏漏等问题,公共服务还有不少薄弱环节,转变职能、提高效能有很大空间。必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并与“双创”和发展新经济紧密结合、互促共进,形成经济发展的持续内生动力。改革成效要看改革后企业申请开办时间压缩多少、项目审批提速多少、群众办事方便多少,而且要有明确的量化指标,不能用模糊不清的概念。 (1)结合材料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怎样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放管服”改革? 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积极履行政府职能,优化公共服务,打造服务型政府;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监督,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增强政府公信力。 (2)结合材料用哲学生活知识分析“改革成效要看改革后企业申请开办时间压缩多少、项目审批提速多少、群众办事方便多少,而且要有明确的量化指标,不能用模糊不清的概念”观点的科学性。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改革成效怎样最终要用实践检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改革成效最终要看是否符合群众利益;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要符合客观。改革指标要量化,要符合实际。 材料三深化“放管服”改革是一场牵一发动全身的深刻变革。各级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相忍为国、让利于民,计利当计天下利,以政府减权限权换来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发挥。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工匠精神,抓好“放管服”改革实施,严格责任落实,用实实在在的成果推动国家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2017年高考政治 热点分析 中国诗词大会

中国诗歌官网 17届高考政治备考: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 一、【背景材料】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017年2月7日晚,在春节期间引发无数网上网下热议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迎来总决赛。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角逐,16岁上海女生武亦姝一路过关斩将,在擂主争霸赛中,与4期守擂擂主彭敏巅峰对决,在逆向思考题环节中,率先抢答赢得5分,成为诗词大会本季冠军。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是科教频道自主研发,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的一档大型演播室季播节目。本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诗词知识比拼。 诗词大会引发了全民热追,优胜者赢在热爱诗词上,更赢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上。这种现象引导全社会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近,引导全社会自然地、自发地体会传统文化中的温暖和情意。 二、【考点链接】 1、《文化生活》角度 (1)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通过举办中国诗词大会,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的作用,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2)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诗词大会令选手和观众身入其境地受到文化情怀的感染、人文精神的洗礼、文化自信的鼓舞。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精髓,读诗能触摸到几千年来积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诗词大会集教育、娱乐、竞赛于一体,为普及传统文化进行了创新的尝试,让与国家要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深入人心,引爆全民关注传统文化的热潮。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面对当前的“传统文化危机”,我们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应有的作用。 (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独特的诗词承载和促进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通过中国诗词大会让大家重温经典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永恒魅力。 2、《生活与哲学》角度

2017年高考十大热点时政分析

热点专题一、弘扬工匠精神提升中国创造 热点专题二、聚焦杭州G20峰会,助力全球经济增长 热点专题三、推进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热点专题四、弘扬女排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热点专题五、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记忆 热点专题六、十八届六中全会开启全面从严治党新时代 热点专题七、神舟十一号奔天宫,载人航天精神启新程 热点专题八、聚焦世界互联网大会,共建网络命运共同体 热点专题九、赏传统诗词之美,寻文化基因之源 热点专题十、关注健康中国2030,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热点专题一弘扬工匠精神提升中国创造【背景材料】 2016年3月29日,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各行各业要向获奖组织和个人学习,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为促进经济“双中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考点链接】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要是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商品的质量。因此,要大力弘扬质量文化,倡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浓厚氛围。 2.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实行正确的经营战略。企业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要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群众关切,着力改善质量供给,深入开展制造业、服务业质量提升行动,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努力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加快实现“三个转变”。 3.要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推动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为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严厉打击各类质量违法行为,维护群众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 4.企业要树立服务意识,履行社会责任。要深刻认识做好新时期质量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争先创优,大力提升质量总体水平,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开创质量工作新局面,为建设质量强国贡献力量。 5.转变对外贸易方式,做到以质取胜。第一届质量奖颁奖大会得奖后,华为高层提出“以质取胜”的目标,企业想要拿到世界的通行证,在高端品牌市场站住脚,必须跟国际标准接轨。在未来,企业在竞争力上唯有走高端品牌,走高质量道路。

2017年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微专题(第二集)一 中国首次发布北斗系统白皮书

微专题一中国首次发布北斗系统白皮书 【背景材料】 2016年6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白皮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北斗系统白皮书的相关情况。此白皮书是中国政府在卫星导航领域发表的第一部白皮书,分为前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共约5800字。其中正文共五章,包括发展目标与原则、持续建设和发展北斗系统、提供可靠安全的卫星导航服务、推动北斗系统应用与产业化发展、积极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北斗系统白皮书全面介绍了北斗系统的发展历程,阐释了北斗系统的理念主张,展示了北斗系统的进展成就和广阔前景。据介绍,北斗系统白皮书也是中国政府发布的第100部白皮书。中国政府为某一系统发布白皮书是很罕见的,北斗系统白皮书的发布,体现了国家对北斗系统或者说卫星导航系统的高度重视,充分表明了中国发展建设北斗系统的决心和信心。白皮书还正式公布了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部分性能。白皮书称,目前,正在运行的北斗二号系统免费向亚太地区提供公开服务,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50纳秒。据专家介绍,其定位精度等技术参数与GPS民用信号相当。目前中国共发射了23颗北斗导航卫星,其中4颗试验卫星,也叫北斗一号,剩下的都是北斗二号。该专家称,未来北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将由35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组成,性能将优于现在的北斗区域导航卫星系统,与国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北斗有突出特色,性能上各有千秋。 【考点链接】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2015年国内卫星导航总产值已达1900亿元,其中北斗系统贡献率约30%;国产北斗芯片、模块、天线等关键技术已取得全面突破,掌握卫星导航芯片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北斗芯片跨入40纳米新时代。 2.财政的巨大作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北斗系统的应用开发,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积极培育由基础产品、应用终端、应用系统和运营服务构成的北斗产业链,持续加强北斗产业保障、推进和创新体系,不断改善产业环境,提升卫星导航产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我国一批北斗关键技术获得突破,如研发成功国产高水平北斗导航芯片、国产全球首款北斗米级定位精度手机等,引领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进入创新和高速成长的快车道。 4.公司经营与发展。我国相关卫星公司确定了以惯性导航、环境控制、无人平台为主的产品和技术发展方向,围绕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精益管理工作主线,秉承“唯实、创新、开放”的企业精神,全面实现建设中国兵器导航与控制技术研发、核心系统生产基地的目标。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除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研究和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外,其它科技创新活动在研发方向、资源配置等各个环节,都要放手让市场“说话”,让科技创新在市场的沃土里结出累累硕果。 6.宏观调控。近几年,我国政府采取多种形式,扶持包括产业发展规划、军方应用工程推广、国家专项、区域和行业的应用示范项目、以及提供高精度室内外定位的羲和系统和地基增强系统等建设和应用,促进了全面发展。 7.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随着北斗系统兼容业务的显著拓展,北斗+互联网服务将具有更大空间,交通、气象、渔业、林业、测绘、应急救援等民用市场规模也将继续扩大,北斗系统正在方便地走入普通百姓的生活,手机信息、自驾车辆等导航服务更加及时快捷。 8.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国家鼓励北斗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融合发展,支持卫星导航与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超宽带等信号的融合定位及创新应用,推动卫星导航

最新2017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考点

最新2017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考点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考点一:时政热点的考查 政治是一个亲时政热点的学科,因此在时政热点的复习上很多考生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此笔者认为这种重时政热点的误区必须纠正。高考政治会考查时政热点这毋庸置疑,但是考查的形式是用学到的知识点去分析相应的时政热点。因此,考试考的不是时政热点是什么,而是已我们的知识分析时政热点为什么,怎么样。对事实的合理的评论比事实本身更重要。 根据本年度的时政热点,有以下问题希望考生高度重视: 1.依法治国,"四个全面"即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⑴政治生活角度 考查政府的依法行政,党依法执政,人大的立法工作,结合人大

公民考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征和要求。考查党的执政理念,指导思想。 ⑵哲学生活角度 考查历史唯物主义中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原理,考查认识论部分中国法治认识的发展。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2.互联网经济,经济发展新常态。 ⑴经济生活角度 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⑵政治生活角度 考查政府职能的转变,简政放权 ⑶哲学生活角度 考查系统优化,质量变,发展原理

3.雾霾问题,环境保护问题 ⑴经济生活角度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观,绿色消费 ⑵政治生活角度 政府职能,公民政治参与 4."一带一路",亚投行 ⑴经济生活角度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⑵政治生活角度 世界主题,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⑶文化生活角度

文化传播、多样性,中华文化包容性 ⑷哲学生活角度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考点二:出题方式的设计 高考政治的考近几年来的出题方式越来越灵活多变,考查也更多的侧重学生能力,越来越强调考生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活学活用解决现实问题。针对出题方式和题型的练习一定要以本省的历年真题和一模二模题作为蓝本,在千锤百炼中培养出对于特定考题形式的定向的条件反射性思维。 综合全国各个省份考题,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建议考生一定要强化注重: 1.计算能力和数据逻辑的分析能力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跟数据联系紧密,因此涉及到相关问题的计算和相关变量关系的函数分析是必考题型。因此,函数图表的分析,数据的归纳分析,相关现实问题的计算建议考生务必练习掌握。

2017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携手G20+合作又共赢

携手G20 合作又共赢 【热点扫描】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于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浙江杭州举行。峰会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随着中国迎来G20时间,数十位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即将聚首西子湖畔,共绘世界经济发展与合作新图景。邀请历史上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与会,将“包容和联动式发展”列为重点议题——别具深意的安排,突显中国主张,诠释着一个发展中大国对世界发展的深入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责任担当。 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是攻坚克难、开拓前行的重要力量。从华盛顿到杭州,国际金融危机绵延8载、余波未平,主要经济体政策明显分化、保护主义抬头、多边合作受阻等挑战层出不穷,阻碍着世界经济复苏步伐;从历史驶向未来,G20巨轮如何汲取合作共赢的精神动力,怎样以包容联动式发展破解增长瓶颈、完善全球治理,考验着各成员的决心与行动,更让国际社会对杭州峰会充满期待。 【考点链接】 一、《经济生活》角度 1、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二十国集团峰会的召开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2、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在浙江杭州举行讲有利于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3、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在浙江杭州举行是我国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表现。 二、《政治生活》角度 1.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二十国集团之所以能够合作共赢是因为他们之间存在着诸多共同利益。 2.和平与发展是是时代的主题。二十国集团第十一次峰会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展开讨论与合作,符合时代的主题,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二十国集团领导人

2017年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微专题(第二集)八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微专题八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背景材料】 2016年7月16日至17日,第五届世界和平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论坛主席唐家璇和约450名中外嘉宾出席。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共同安全秩序:合作、包容、开放”。在4场大会和22场小组讨论中,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巴基斯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50位中外嘉宾就国际安全与大国合作、亚太安全秩序、国际反恐合作等话题进行交流研讨,共商合作大计,共谋长治久安良策。世界和平论坛是中国举办的第一个高级别非官方国际安全论坛,论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知名度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拓展,成为各国有识之士探讨国际安全形势、探寻破解安全难题的重要平台之一。在此次论坛上,中外嘉宾围绕地区和全球安全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针对菲律宾南海仲裁案,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表示,仲裁案是一个充满政治偏见的典型案例,其诉求是出于政治目的包装和单方面提起的,仲裁庭的组成是出于政治目的临时拼凑的,仲裁结果是为实现政治图谋精心炮制的。仲裁案出发点不是为了解决中菲之间的争议,也不是为了维护南海和平与稳定。这种做法违背了法治精神,践踏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上开启了危险和恶劣的先例,必须引起国际社会高度警惕。发展是解决各类安全问题的“总钥匙”。过去几十年,东亚一直被视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在区域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东亚经济一体化稳步推进,在发展自身、惠及本地区人民的同时,东亚肩负着维护全球经济稳定的作用。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论坛上,中国对世界和地区安全的贡献获得积极评价,南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多数与会嘉宾认为菲律宾南海仲裁案增加了解决问题的复杂性,希望相关方尽快进入谈判协商的轨道,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南海问题。 【考点链接】 一、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主权国家具有独立权、自卫权。我国加强军事力量建设是我国拥有保护自己的生存和独立权。中国是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对南海地区行使主权的国家,应该说历代政府在岛屿的归属上都做了自己相应的工作。 2.主权国家要认真履行国际义务。中国全面、完整执行安理会有关决议,认真履行自身承担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提出的半岛无核化和停和机制转换并行的思路,既明确了无核化的大方向,又能够合理平衡的解决各方关切,有利于各方相向而行。 3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2002至2003年,中国与包括菲律宾在内的东盟国家签订了DOC,即《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宣言里规定各个国家如果有领土争议,可通过和平的方式对话、协商、谈判解决。这是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的。 4.联合国的作用。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各国利益相互交融,安全威胁复杂联动,不仅需要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更要发挥好联合国的作用。事实上,联合国在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5.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我们倡导并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谋求势力范围,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时,充分尊重和照顾其他国家的正当关切和权益,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地区和平稳定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美国和韩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与各方实现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和平努力背道而驰。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是国际和地区安全的维护者、建设者、贡献者。 7.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任何人、任何国家、任何组织都不要指望通过所谓的“仲裁

2017高考时政热点及答题模板【汇总】

2017高考时政热点及答题模板【汇总】 时政热点是高考必考知识点之一,那么2017年高考时政热点有哪些?下面跟yjbys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希望对同学们高考有所帮助! 专题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经济生活 1、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支柱产业的经济意义。 ①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决定,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②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培养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产业发展。 ③扩大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 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⑤增强国际竞争力、软实力、综合国力。 2、怎样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进行宏调,保证财政收入力度。 ③发挥财政促进文化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④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⑤消费的反作用,提高文化产业消费水平,推动文化产业发展。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引进外资人才,学习优秀文化成果。 3、怎样建设诚信的市场经济? ①市场经济有法制性特征,要求国家制定法律法规,完善市场法律体系。 ②政府应加强宏调,注重自身信用建设。 ③产品经营者提供职业道德,遵守交易规则,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④消费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4、经济生活分析我国文化企业发展如何适应新形式? ①文化企业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拓国际市场。

②文化企业制定正确经营战略,迎合市场需要。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 ④诚信经营,生产高质量产品。 二、政治生活 1、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社义文化的政治意义? ①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当前国际竞争实质是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发展社义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综合国力。 三、文化生活 1、加强文化建设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何意义? ①文化对社会作用: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对人的作用: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全面发展。 ③文化对综合国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 ④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文化生活分析如何推动社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①立足中国特色社义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义精神文明。 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吸收其他优秀文化成果。 ⑤高举中国特色社义伟大旗帜,弘扬主旋律。 ⑥个人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四、哲学生活 3、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原因。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由我国面临的现实矛盾决定的。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现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深化文体改革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2017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练:二十四节气入遗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据此回答1-~2题。 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的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规律,这种科学认识,又远播海外各大洲,影响了全世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丰富而绚丽的内涵、宣敏儿独特的风格 ②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科技成果 ③要坚持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④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农耕时代,中国农民一直依靠“二十四节气”来安排生活和生产。在当前区域和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气候变化对“二十四节气”产生了影响,整个季节循环去整体增暖。这说明: ①正确揭示事物本质联系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②真理随人类生产生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③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指导实践 ④在实践中不断产生新问题推动着认识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有利于: ①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②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 ③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播④增强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歌满曰: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小麦播种尚红火,晚稻收割抢时间。地瓜怕冻害,大豆收割寒露天。黄烟花生也该收,晴朗天气忙摘棉。这说明我国古代人民: ①认识到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真实联系 ②节气文化的形成体现了事实判断以客观规律为基础 ③已获得了对气候变化规律的终极真理 ④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漫长的历史中,每一个节气对应的诗歌都不少。在文人墨客笔下,它们记载着四季变换,书写着农事与民生。这体现了: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文化并享用着文化 ②文化深刻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2018届高考政治热点专题---人工智能

2018届高考政治热点专题---人工智能

2018届高考政治热点专题-----人工智能 【背景材料】: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人工智能是包括十分广泛的科学,它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等,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

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这种“复杂工作”的理解是不同的。 2017年12月,人工智能入选“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热点练习】: 1.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12分) 从用“机械抓斗”替代工人肩执手提,到智能码头实现自动化操作。近年来,码头作业这个首经的劳动密条型行业,正逐潮向科技密集型转变。2017年12 月10 日,上海洋山港口期开港试运营。作为全球最大的自动化无人码头,量车流不息,却不见一人在操作,一个流程下来大概耗时5-10分钟,时效明显提高。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它的发展,无疑为我国港口行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人工智能对我国港口行业转型升级的作用。(14分) 答:运用人工智能能够提高我国港口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推动港口行业从劳动 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6 分) 降低港口行业生产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我国 港口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6 分) 2.(14分)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读图回答问题。 从经济生活角度,概括图10反映的我国智能家居市场的特点,并结合图11分析说明智能家居生产企业如何适应上述趋势。 答:特点: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增长率持续上升。市场前最广阔消费潜力 巨大。(4分) 企业,D及时调整经营战略。以适应智能家居市场的变化趋势,(2分) 坚持创新驱动。依靠先进科技提高产品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3 分)注重市场调研。根据用户需求设计和生产智能家居产品。满足用户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3分) 堅持绿色生产,推动节能环保型产品的生产和使用,引导绿色消费。(2分)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加紧出台规划和政策。2017年7月,我国首个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正式公布。

最新2017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备考策略

最新2017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备考策略 2017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备考策略1. 夯实学科基础,提高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不是不要基础知识,也不是不要知识体系。考察时政热点问题,也不是不要基础知识。因此,我们在热点问题的复习中,必须时刻不忘基础知识,千万不能脱离基础知识去搞热点。我们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范围和主干知识的考查范围,对相关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要融会贯通,要掌握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知识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切忌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同时要解决好知识的系统性问题,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树立学科知识体系。我们在体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可以提高对知识的掌握效率,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才能为分析和解答实际问题、热点问题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调动知识,是指在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的过程中和基础上,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是考生根据试题信息和要求对已储备知识的选择和提取。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就是知识的重组、迁移能力。只有夯实学科基础,特别是熟练掌握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把握知识的整体框架和内在联系,

才能准确、灵活地调动和运用知识。 2017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备考策略2. 关注时政热点,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能力。 高考命题所运用到的信息,往往很多都是时政热点信息。高考命题不回避热点问题,常常以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为题材,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我们对热点问题的分析,主要是要引导学生提高调动运用知识,判断、阐述、探究、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老师没有必要对每一个热点问题都做系统全面的分析,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我们可以提供材料信息,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讨论,我们也可以让他们自己去查找材料信息,再进行探究、讨论。要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既要从一般意义上对热点进行分析,得出普遍性的结论,又要结合具体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 热点问题并不需要我们去死记硬背,关键是学会分析思考,通过热点专题复习,降低高考试题的陌生度,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学生的信心。

2017届高考政治时政热点-感动你我 感动中国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 【热点扫描】 中央电视台2017年2月8日晚播出《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获得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荣誉的分别是: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孙家栋;三进火海舍己救人的王锋;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36年的支月英;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国扎根农村的秦玥飞;训练中壮烈牺牲的舰载机飞行员张超;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业绩的电焊工李万军;让众多患者挺直脊梁的好医生梁益建;红丝带学校创办人郭小平;量子通讯的领跑者潘建伟;焦裕禄式的好干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此外,“感动中国”还向中国女排表达了特别致敬。【考点链接】 一、《文化生活》角度 1.文化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通过举办“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颁奖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把模范人物的崇高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2.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已经连续举办多年,通过多种投票方式选取令人感动的人物和团队。这些人物事迹,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使广大观众受到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 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伟大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通过举办“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颁奖活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 4.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央电视台举办“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颁奖活动,能够进一步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境界,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举措。 二、《生活与哲学》角度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2016年度的“感动中国”人物,有的是从事国家高科技研究工作的院士、工程师,有的是负责一方工作的人民公仆,更多的则是“小人物”。 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居于首位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每一个入选《感动中国》的人物都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与全部生命践行着爱,传递着爱。他(她)们是和平时代的英雄,是人生的楷模与典范。感动你我,感动中国,之所以感动,是因为他们在奉献中实现了人生价值。

2017高考时政热点专题-----“分享经济”

2017高考时政热点专题-----“分享经济” 专题目录: 一、分享经济的内涵解读 二、分享经济与教材知识的对接 三、分享经济的相关练习 一、分享经济的内涵解读 2016年2月28日,《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在京发布。 1.含义:分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 经济活动总和。 2.条件: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宽带、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支付、基于位置的服务(L BS)等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创新应用的快速发展,使分享经济成为可能。 3.特征: ——技术特征:基于互联网平台。正是因为有了互联网尤其是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使得海量的供给方与需求方得以迅速建立联系。 ——主体特征:大众参与。足够多的供方和足够多的需方共同参与是分享经济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 ——客体特征:资源要素的快速流动与高效配置。 ——行为特征:权属关系的新变化。一般而言,分享经济主要通过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采用以租代买、以租代售等方式让渡产品或服务的部分使用权,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效果特征:用户体验最佳。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分享经济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能够以快速、便捷、低成本、多样化的方式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文化特征:“不求拥有,但求所用”。分享经济较好地满足了人性中固有的社会化交往、分享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也顺应了当前人类环保意识的觉醒。 4.分享对象及类别: 一是产品分享。二是空间分享。三是知识技能分享。四是劳务分享。五是资金分享。六是生产能力分享。 5.关键要素:闲置资源是前提,用户体验是核心,信任是基础,安全是保障,大众参与是条件,信息技术 是支撑,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是目标。 二、分享经济与教材知识的对接 1.消费的类型: 租赁消费:通过租赁的方式使商品的所有权不发生变更,而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的使用权。 2.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③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④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⑤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③④⑤说明: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

2017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试题精选精析 07(第02期) 含解析

1.加快供给侧改革,必须实现需求与供给“两条腿走路”。下列经济现象,与下图(P为价格,Q为数量,S为供给曲线,D为需求曲线,E点为均衡价格)蕴含经济道理相符的是 ①二孩政策导致月嫂需求增加,月嫂服务行业S向S2位移 ②三四线城市控制商品房土地供应,房地产由S向S1位移 ③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教育领域,社会办学由E点转向E1点 ④某商品由E向E2位移,可能是该商品的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2.2017年3月7日,央视发布《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显示:“收入”与“幸福感”基本呈“正相关”,但年收入在30万却形成一个幸福的拐点(如下图所示)。即随着收入继续增加幸福感却逐渐下降,年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群体幸福感低于8-12万的家庭。据此,判断合理的是 ①收入水平是提高幸福感的重要前提 ②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是提高幸福感的基础

③转变消费观念是提高幸福感的关键 ④财富观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3.2017年3月17日开始,10日内,北京九次出台楼市调控政策,涉及首付比例、贷款利率、非京籍购房纳税标准、过道学区房、学位划分、商办类物业限购等,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决心。轮番出台的一系列重磅楼市刺激政策,造成前段时间住房需求旺盛,部分城市房价飙升,进一步催热了库存较大的房地产市场。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这种变动传导效应的是(注:S、D分别表示变动前供给与需求情况,S1、D1分别表示变动后供给与需求情况)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一④ 【答案】B 【解析】一般情况下,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呈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下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价格上涨,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轮番出台的一系列重磅楼市刺激政策,造成前段时间住房需求旺盛,这意味着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①适合题意,排除②;价格变动调节产量。价格下降→获利减少→减少产量;价格上升→获利增加→增加产量。住房需求旺盛,部分城市房价飙升,这意味着价格上涨,供给增加,排除③,④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4.2017年3月28日,美联储副主席费希尔(Stanley Fischer)接受CNBC的采访时表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似乎在2017年再加息两次才是正确之举,这符合他个人的预测。这将对我国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下列关于美联储加息后对我国经济影响传导路线表述正确的是

2017年高考政治时事热点弘扬工匠精神

2017年高考政治时事热点弘扬工匠精神 牛校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2017年高考 政治时事热点:弘扬工匠精神,2017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分析:弘扬工匠精神,2017年高考政治必考热点。希望对大家有 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牛校网。 2016年3月29日,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各行各业要向获奖组织和个人学习,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为促进经济“双中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 出更大贡献。▲2017年高考政治时事热点:弘扬工匠精神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要是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商品的质量。因此,要大力弘扬质量文化,倡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浓厚氛围。 2.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实行正确的经营战略。企业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要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群众关切,着力改善质量供给,深入开展制造业、服务业质量提升行动,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努力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加快实现“三个转变”。

3.要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推动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为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严厉打击各类质量违法行为,维护群众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 4.企业要树立服务意识,履行社会责任。要深刻认识做好新时期质量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争先创优,大力提升质量总体水平,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开创质量工作新局面,为建设质量强国贡献力量。 5.转变对外贸易方式,做到以质取胜。第一届质量奖颁奖大会得奖后,华为高层提出“以质取胜”的目标,企业想要拿到世界的通行证,在高端品牌市场站住脚,必须跟国际标准接轨。在未来,企业在竞争力上唯有走高端品牌,走高质量道路。▲2017年高考政治时事热点:弘扬工匠精神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政府职能。组织经济建设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为此各级政府要大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坚持改革创新,为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要强化监督管理,维护群众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 2.政府的宗旨和原则。世界已经进入质量时代。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加快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加快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这是我国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

2017年高考政治备考-时政热点备考微专题一

2017年高考政治备考——时政热点备考微专题一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 【背景材料】 2016年3月29日,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经中国质量奖评选表彰委员会审定,质检总局核报国务院同意,授予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等9家组织以及首都航天机械公司高级技师高凤林第二届中国质量奖。中国质量奖是我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于2012年由质检总局申请、国务院批准设立,评选周期为两年。第二届中国质量奖由质检总局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农业部、科技部等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相关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等共同组成评选表彰委员会,组织开展评选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各行各业要向获奖组织和个人学习,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为促进经济“双中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国务委员王勇出席大会并表示,要认真贯彻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精神,深刻认识做好新时期质量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获奖者为榜样,狠抓质量,争先创优,大力提升质量总体水平,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开创质量工作新局面,为建设质量强国贡献力量。 【考点链接】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要是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商品的质量。因此,要大力弘扬质量文化,倡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浓厚氛围。 2.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实行正确的经营战略。企业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要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群众关切,着力改善质量供给,深入开展制造业、服务业质量提升行动,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努力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加快实现“三个转变”。 3.要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推动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为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严厉打击各类质量违法行为,维护群众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 4.企业要树立服务意识,履行社会责任。要深刻认识做好新时期质量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争先创优,大力提升质量总体水平,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开创质量工作新局面,为建设质量强国贡献力量。 5.转变对外贸易方式,做到以质取胜。第一届质量奖颁奖大会得奖后,华为高层提出“以质取胜”的目标,企业想要拿到世界的通行证,在高端品牌市场站住脚,必须跟国际标准接轨。在未来,企业在竞争力上唯有走高端品牌,走高质量道路。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政府职能。组织经济建设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为此各级政府要大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坚持改革创新,为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要强化监督管理,维护群众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 2.政府的宗旨和原则。世界已经进入质量时代。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加快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加快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这是我国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 3.国际竞争的实质的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尤其要重视以质量提升来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充分运用了质量基础标准的引领作用,增强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这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三、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