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铰链设计规范

车门铰链设计规范
车门铰链设计规范

编号

代替

密级商密×级▲汽车工程研究院设计技术规范

车门铰链设计规范

2006-09-30制订2006-10-30发布

前言

3 车门铰链的定义及结构类型

3.1 车门铰链的定义

车门铰链是连接车身与车门的关键部件,也是车门主要受力部件,车门围绕门铰链轴开启与关闭。

3.2 车门铰链应满足的要求

车门铰链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门铰链支架可靠性好,满足重复试验要求,且碰撞或受冲击后不脱落;

2)门铰链衬套转动灵活,不滞涩;

3)两铰链轴的轴线必须在一条直线上,为了使车门有自动关闭的趋势,

铰链轴线应有一定的内倾角度和前倾角度,不宜过大;

4)两铰链的间距应尽量大,以减小铰链的受力;

5)铰链轴线应尽量布置得靠车门外板和车门前端,以减少车门旋转时铰

链轴前面的车门的旋入量;

6)铰链要固定牢固,活动件间隙尽量小,避免车门下沉。

4车门铰链设计要点

4.1 铰链的结构形式

成本高。

4.2 铰链的材料选择

4.3 铰链轴心线的布置

轴心线的布置,考虑其前倾角和内倾角,要保证当车门打开到最大开度时,车门在高度方向上升30mm左右。

4.4 铰链干涉分析

4.5 铰链开度要求

车门铰链最大开度要比限位器最大开度大5~10°。

5 评价标准

5.1 CAE分析值,评价标准

5.2 试验评价标准

5.2.1 国家强制性检测内容

车门钣金设计规范

车门钣金设计规范

车门钣金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车门钣金的术语、一般汽车车门钣金的设计规则以及设计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轿车,其它车型可参考执行。 2.车门基本简介 2.1车门钣金概述 1.作为外覆盖件,起装饰作用,保证装配后外观效果,需保证翼子板、侧围、前后门之间的间隙平度满足要求; 2.有效保证车门密封性,避免出现漏水、风噪,导致顾客抱怨; 3.为开启件,需满足开启及关闭的易操作性; 4.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保证车门始终处于关闭状态; 5.保证车门很容易的装配到车身骨架上; 6.为车身附件安装(外开把手、后视镜、外水切、昵嘈、内水切、门护板、门锁、扬声器、防水膜、升降器等安装)提供必要安装点及型面; 7.保证升降系统的正常运行; 8.保证行车门在行驶过程中不出现振动;不产生噪音; 9.车门售后可更换及可维修性; 10.具有承受一定作用力的刚度及强度 2.2车门结构类型 车门是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车型不同,车门结构形式一般有旋开式车门如图2.1所示、滑动门以及外摆式车门等,还有一些轿车上使用了上下车极方便的鸥翼式车门。目前轿车车门使用最多的是旋开式车门,应用较多的轿车车门结构全尺寸内外板结构(整体式)、滚压窗框结构(分体式)以及半开放式车门结构(混合式),其结构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图2.1 旋开式车门

2.2.1整体式----即车门面板与门框部分一体成形。由全尺寸的冲压外板、全尺寸的冲压内板和嵌在内外板间的窗框导轨组成,导轨为U 字形滚压成型件,焊接在内板上,最后外板与内板总成通过包边方式闭合起来,这种车门板金结构在许多早期的车型被普遍采用。 优点:具有较好的完整性,整个车门的刚度较好,一体冲压出来的门板尺寸精度较高,并且加工工序较少、工艺简单。 缺点:窗框外边框通常较宽大,窗框的可装饰性不强,对造型有限制,不太符合现在造型的要求,而且全尺寸的门板需要较大的冲压模具,对冲压模的要求也比较高,整套模具的成本很高,由于窗框是一体冲压而成,废料面积较大,材料利用率较低。 图2.2 整体式车门 2.2.2分体式----车门本体由车门外板、车门内板和车门窗框构成。一般采用辊压成型的工艺生产车门窗框,然后与内板焊接,最后与外板压合或焊接成车门焊接总成。目前主要被日韩系车广泛采用,美系车也有少量采用,而欧洲车很少采用。 优点:这种结构窗框的宽度不受冲压和焊接的限制,可以设计的较窄,有利于车身造型,也有利于乘员视野,且滚压窗框的截面形状受工艺影响较小,可根据密封条或造型需要设计成多种形式。缺点:采用的滚压的车门框的断面一般都较复杂,成本较高,装配工艺复杂,尺寸公差尤其是外部面差保证的难度加大

开闭件设计规范

xxxx公司 xxxxx 开闭件设计规范 编制:日期: 校对: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2015-03-15发布 2015-03-15实施 xxxx公司发布

前言 开闭件是车身中工艺较复杂的部件,它涉及到零件冲压、包边焊接、零部件装配、总成组装等工序;开闭件也是车身上安装附件最多的总成,对尺寸配合和工艺技术都要求严格。开闭件是车身关键运动件,其灵活性、坚固性、密封性等方面的缺点易暴露,对汽车产品的使用质量有严重的影响。因此,生产商对开闭件的制造均十分重视,开闭件质量的好坏,实际上也直接反映了生产商的工艺制作水平的高低。为了严格控制本公司汽车车身开闭件设计质量,我们参照国内外汽车白车身开闭件设计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汽车开闭件设计规则标准。意在对本公司设计产品进行指导、评估和监督,让汽车车身开闭件的设计有据可依。本标准着重强调的是开闭件设计规则,而各部分相关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请参考相关国标。 开闭件设计规则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车身开闭件的术语、一般轿车的设计规则及其设计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各种冲压件车身的车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轿车车身》 《现代轿车车身设计》 3 术语和定义 3.1 车门内、外倾角 铰链轴线在 x=0 平面上的投影与 z 轴之间的夹角。 3.2 车门前、后倾角 铰链轴线在 y=0 平面上的投影与 z 轴之间的夹角。 内外倾角前后倾角 3.3 门铰链的最大开度角 车门铰链所能开启的最大角度值。 3.4 车门最大开度角车门所能打开的最大角度值,一般是指限位器的最大开启角度值。 3.5 双曲率玻璃指在某两个方向都存在曲率的玻璃,而我们常常所说的双曲率玻璃一般存在于垂直的两个方向,即存在于圆环面上。

汽车门护板侧碰设计规范

汽车门护板侧碰设计规范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侧部碰撞区域解释 IIHS车门侧碰区域图(前视图) 车门碰撞区域为IIHS侧碰试验方式(侧视图) 门内护板展开图 侧安全气囊展开图

在座椅行程范围内,门内护板与座椅之间应有足够空间展开气囊,同时门内护板不能有尖锐的棱角以及容易造成安全气囊损坏的棱角、棱边。 侧安全气囊与门板接触区域定义如下: 到最前边缘300mm处是安全气囊展开后的最前边缘。 侧安全气囊展开后的最前位置是由座椅向前移动之后停留在那个位置来确定安全前囊模块的最前位置。 侧安全气囊展开后的最后位置由座椅向后移动之后提留在那个位置来确定安全气囊模块的最后位置。 上边沿定义由安全气囊展开后的囊垫向上加50mm。典型结构,上边沿区域超过腰线。 L是R点行程(座椅行程)下边沿为基准边沿,评估安全气囊的下边沿是由安全气囊类型决定,见下表: 安全气囊类型L值 盆骨-胸腔或胸腔型75

胸腔或胸腔-头部型-70 在侧安全气囊与门板接触区域的装饰板必须在安全气囊低温爆破试验中有足够的强度或支撑结构。(见内饰板SDS必要条件#AA-0013,PB-0004和详情#12994)间区域1和区域2附录资料。 侧气囊垫最佳空间 最小50mm 侧气囊展开时 显示典型的侧气囊垫体积 侧气囊垫空间 侧气囊展开时的理想间隙最小50mm 。这个间隙受到测试的动力学的影响。使用者的运动(ATD的动作),门的变形,B柱的变形,座椅及靠背的运动将导致与静态(车辆静止)测量的不同。门系统上侧气囊传感器点火时间(依赖与很多因素)和裂开决定侧气囊在这个间隙展开的时间。安全研发小组负责分析决定特殊项目小组需要的最小间隙。 门饰板扶手高度 最大200mm, 最小140mm 扶手应当低于SIDⅡsATD’s胸部下肋骨,(最大扶手高度是UMTRI5%假人H点加200mm*sin12°.) 扶手最底高度位于UMTRI5%假人H点上140mm,规定与上腹肋重叠25mm。

车门铰链布置规范

X/XX X X X X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车门铰链布置规范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XXXX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车门铰链布置 (1) 3.1 车门铰链作用 (1) 3.2 车门铰链的基本要求 (1) 3.3 车门铰链介绍 (1) 3.3.1 车门铰链的分类 (1) 3.3.2 车门铰链结构优缺点对比 (3) 3.3.3 车门铰链的组成 (5) 3.3.4 车门铰链的设计配合 (5) 3.3.5 车门铰链材料 (7) 3.4 车门铰链轴心线的布置 (7) 3.4.1 车门铰链布置注意事项 (7) 3.4.2 车门铰链布置的前期输入 (9) 3.4.3 车门铰链的布置 (9) 3.4.4 绘制上下铰链断面 (11) 图1 冲压铰链 (2) 图2 铸造铰链 (2) 图3 型钢铰链 (2) 图4 冲压铸造混合铰链 (3) 图5 不可拆分式 (3) 图6 可拆分式 (3) 图7 车门铰链结构 (5) 图8 阴铰链尺寸 (6) 图9 阳铰链尺寸 (7) 图10 销轴尺寸 (7) 图11 铰链间距 (8) 图12 铰链与车门外板的距离 (8) 图13 包边数据 (9) 图14 倾角平面 (9) 图15 倾角轴线 (10) 图16 车门运动分析 (10) 图17 轨迹线 (11) 图18 上下铰链安装平面 (11) 图19 上铰链断面 (12)

门内饰板总成设计指南

模板编号: JN-0047-V1 汽车工程技术规范文件 前门内饰板总成 设计指南 Front Door trim Shield Design guide

目录 1.范围 (1) 2.设计指南引用文件 (1) 3.定义 (1) 4.设计指南内容 (2) 4.1组成结构、安装方式、常用材料和常用生产工艺 (2) 4.1.1组成结构 (2) 4.1.2安装方式 (3) 4.1.3前门内饰板常用材料 (3) 4.1.4门内饰板常用工艺 (4) 4.2前门内饰板设计关重项 (4) 4.3前门内饰板定位及安装点布置原则 (4) 4.4零部件设计 (5) 4.4.1内开手柄盒 (5) 4.4.2摇机手柄 (5) 4.4.3肘靠(平扶手面板) (6) 4.4.4喇叭孔(罩) (7) 4.4.5喇叭与面罩的安装距离; (9) 4.4.6玻璃升降器开关面板 (10) 4.4.7扶手盒 (11) 4.4.8立扶手 (12) 4.4.9储物盒(地图带) (13) 4.4.10吸音棉 (14) 4.4.11吸能块 (15) 4.4.12内开手柄布置要求: (16) 4.4.13门内饰板设计边界要求: (17) 4.4.14门内饰板密封条 (18) 4.4.15扶手包覆 (18) 4.4.16与内夹条搭接方式 (19)

4.4.17与车门钣金搭接方式 (20) 4.4.18与仪表板搭接方式 (20) 4.4.19与门槛配合方式 (21) 4.4.20与密封条配合方式 (22) 4.4.21与门灯配合方式 (22) 4.4.22防水薄膜 (23) 4.5模块化结构 (23) 4.5.1卡座模块化结构 (23) 4.5.2BOSS柱模块化结构 (24) 4.5.3焊接模块化结构 (25) 4.6常用标件 (26) 4.7前门内饰板性能指标 (26) 4.8前门内饰板常见问题 (26)

车门铰链布置规范

XXXX - XX - XX发布 XXXX - XX - XX实施 XXXX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发布X/XX X X X X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车门铰链布置规范

目次 前言I 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车门铰链布置 1 车门铰链作用 1 车门铰链的基本要求 1 车门铰链介绍 1 车门铰链的分类1 车门铰链结构优缺点对比 3 车门铰链的组成5 车门铰链的设计配合 5 车门铰链材料7 车门铰链轴心线的布置7 车门铰链布置注意事项7 车门铰链布置的前期输入9 车门铰链的布置9 绘制上下铰链断面11 图1冲压铰链 2 图2铸造铰链 2 图3型钢铰链 2 图4冲压铸造混合铰链 3 图5不可拆分式 3 图6可拆分式 3 图7车门铰链结构 5 图8阴铰链尺寸 6 图9阳铰链尺寸7 图10销轴尺寸7 图11铰链间距8 图12铰链与车门外板的距离8 图13包边数据9 图14倾角平面9 图15倾角轴线10 图16车门运动分析10 图17轨迹线11 图18上下铰链安装平面11 图19上铰链断面 12 图20参考内容12 前言 本文介绍了车门铰链结构型式、材料选择、设计要点、及其车门铰链布置方法等。为以后的车门铰链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今后的设计开发中还将不断修正和完善。 本标准起草单位:汽车工程研究院车身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

车门铰链布置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车门铰链的布置方法及其验证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新开发的M1类和N1类汽车。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086-1994 《汽车门锁及门铰链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车门铰链布置 车门铰链作用 铰链是车身与车门之间实现联接固定的关键部件,是车门主要承重部件,车门绕铰链轴线转动,实现车门开闭功能。 车门铰链的基本要求 门铰链支架可靠性好,满足重复试验要求,且碰撞或受冲击后不脱落; 门铰链衬套转动灵活,不滞涩; 两铰链轴的轴线必须在一条直线上,为了使车门有自动关闭的趋势,铰链轴线应有一定的内倾角度和前倾角度,不宜过大,一般铰链中心线的倾角内倾1-3°、后倾1-3°、前倾1-3°,在通常情况下,铰链中心线都采用前倾和内倾的方式; 两铰链的间距应尽量大,以减小铰链的受力,上下铰链的距离不能低于320mm(对于经济型轿车,前门不小于350mm,后门不小于320mm),并且铰链间距应大于车门长度的1/3;。 铰链的最大开启角度应比限位器最大开启角度(实际开启角度)大3-5°; 铰链轴线应尽量布置得靠车门外板和车门前端,以减少车门旋转时铰链轴前面的车门的旋入量; 铰链要固定牢固,活动件间隙尽量小,避免车门下沉。 车门铰链介绍 车门铰链的分类 铰链的结构分类目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制造方式分类,一种是按拆分方式分类。 根据制造方式的不同,铰链分为冲压铰链(如图1)、铸造铰链(如图2)、型钢铰链(如图3)、冲压铸造混合铰链(如图4)等。按拆分方式分为:可拆分铰链(如图5)和不可拆分铰链(如图6)。而在铰链的结构设计过程中,是要综合考虑所设计铰链的制造和安装,以及铰链在整车组装时的工具空间等。 冲压铰链

汽车设计-车门外手柄设计规范模板

I 汽车设计- 车门把手设计规范模板XXXX发布

汽车车门把手设计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XX公司汽车侧开式车门塑料外开把手(以下简称“外把手”),其他车门外把手(如:后背门把手)也可以参考使用。 2.术语 外开把手:装在汽车车门外侧,用来开启车门的装置。 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版)适用于本文件。 GB/ T 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GB/T 12600 金属覆盖层、塑料上镍+铬电镀层 QC/T 625 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 4.外把手分类和结构 4.1 从外观看,外把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形式:翻转式和外拉式,如图1所示。 外把手的外观形式完全取决于造型,工程设计需满足造型。 因人的审美要求提高,近年来新开发了“隐藏锁芯”式把手。即取消左前门把手端盖锁芯圆孔,更改为可反复拆卸式端盖,需要用锁芯时候用机械钥匙片撬掉端盖即可(见图2) 翻转式外拉式 图1 外把手结构形式 4.2 从外把手与锁的连接方式看,可分为压杆连接和拉线连接,具体形式取决于锁体外开摇臂的要求以及锁体布置时摇臂与外把手摇臂旋转轴线的夹角。 4.3 外开把手组成部分 外拉式外把手包括:手柄外部,端盖,底座,大垫片,小垫片,摇臂及配重块和弹簧等,如图2所示:

图2 翻转式外把手包括:底座、掀盖、摇臂、垫片、销轴和弹簧等,如图3所示: 图3 以上为外把手的主要组成部分,具体到各车型会有所不同,但都是在这些结构上扩展而形成的,例如:外手柄扩展为上盖、下盖两部分,底座上设计有侧碰安全机构。 5.外把手人机要求

基于CATIA的汽车车门铰链设计

基于CATIA的汽车车门铰链设计 摘要:文章论述了车门铰链的设计过程,车门铰链各个零部件的参数设计、干涉检查、有限元分析全部都可以在CATIA软件中进行,应用CATIA软件做简单模型的有限元分析不仅结果可靠,还可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CATIA;车门铰链;有限元分析 车门作为汽车车身的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过程直接影响着两侧前后翼字板、顶盖、车门框等相关结构的设计,同时车门作为一个旋转运动件,在关闭的时候必须满足车身整体的造型要求。作为支撑车门旋转的重要附件铰链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将直接影响车门的使用性能。一个良好的铰链设计应该具备质量轻、刚度大、易安装等优点。铰链的种类很多,现代轿车车身广泛采用合页式铰链,它的刚度比较高,采用隐蔽式布置。为此,本文就以某车型为例,重点介绍车门铰链的设计过程。 1 铰链的设计 1.1 车门铰链的跨距要求 铰链把车门与车身本体连接在一起,车门在关闭的时候,车门门锁与铰链是承力件;车门打开的时候,很明显车门的重量都由车门铰链来承担。因此引起车门下沉的主要原因是车门与铰链、立柱与铰链连接刚度不足。为了加强其连接刚度,除了在铰链安装部位加装加强板外,在布置铰链时,要尽量加大两铰链之间的间距,改善其受力状况。通常上下铰链的跨距Z与车门长度L之比为Z/L>1/3,而且上铰链的上端到下铰链的下端要保证350 mm以上。设计车型为微型轿车,车门相对较小,同时考虑到车身造型的需要,两铰链的间距选择330 mm。 1.2 铰链的轴线设计 铰链轴线的位置会影响车门体和翼子板的分缝线位置、车门的自动闭合趋势等。限制车门铰链轴线的参数主要有车门倾角。我们把铰链轴线在xz平面上的投影与z轴之间的夹角称为车门前后倾角,向后为后倾,向前为前倾。建议后倾角在2°以内,为了车门开启时能同时举起车门,车门一般都是后倾。门内、外倾角:铰链轴线在yz平面上的投影与z轴之间的夹角称之为内外倾角。内倾角一般在2°以内,为了车门关闭时有自关的趋势,车门铰链轴线都是内倾的,如图1所示。 为了保证车门在打开的时候不与其他部件产生运动干涉,铰链轴线要尽量外移。下面介绍铰链的一种确定方法: ①将所需替换的分缝线(车门外板和翼子板之间的分割线)和车门外板数模参数调入到CATIA中。

汽车开闭件设计规则标准-同捷汽车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TJI/YJY 开闭件设计规则标准 2005-XX-XX发布2005-XX-XX实施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发布

TJI/YJY 前言 开闭件是车身中工艺较复杂的部件,它涉及到零件冲压、包边焊接、零部件装配、总成组装等工序;开闭件也是车身上安装附件最多的总成,对尺寸配合和工艺技术都要求严格。开闭件是车身关键运动件,其灵活性、坚固性、密封性等方面的缺点易暴露,对汽车产品的使用质量有严重的影响。因此,生产商对开闭件的制造均十分重视,开闭件质量的好坏,实际上也直接反映了生产商的工艺制作水平的高低。 为了严格控制本公司汽车车身开闭件设计质量,我们参照国内外汽车白车身开闭件设计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汽车开闭件设计规则标准。意在对本公司设计产品进行指导、评估和监督,让汽车车身开闭件的设计有据可依。 本标准着重强调的是开闭件设计规则,而各部分相关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请参考相关国标。

本标准于2005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质量与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傅强

TJI/YJY 开闭件设计规则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车身开闭件的术语、一般轿车的设计规则,及其设计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轿车,其它车型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轿车车身》、《现代轿车车身设计》 3术语和定义 3.1车门内、外倾角 铰链轴线在x=0平面上的投影与z轴之间的夹角。 3.2车门前、后倾角 铰链轴线在y=0平面上的投影与z轴之间的夹角。 3.3门铰链的最大开度角 车门铰链所能开启的最大角度值。 3.4车门最大开度角

正常车门及车门铰链结构图

正常车门及车门铰链结构图 了解车门必须首先了解车身,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轿车车身主要有两种类型.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身.对于车而言,车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车门是由门外板、门内板、门窗框、门玻璃导槽、门铰链、门锁及门窗附件等组成。 正常车门及车门铰链结构图 门铰链作为车门与车身的连接部件,作用非常重要,奇瑞A1 自动关门的奥秘就在这里!它的门铰链特别增加了一个结构看似挺有学问的限位装置您可别小看这么一个小小的车门限位器,它的功能确是不容忽视的,它会跟据你开关车门的角度,来自动的调整车门保持开启位置或者自动关闭,通俗点解释就是当你关车门时,只需要轻轻的施加一个力,达到车门限位器的限位值,车门就会自动关闭.这小小的配置还保护车门前边框,防止与车身板金接触。刮风的时候特别是

车辆顺风开门时,它能很好的保护车门,限制到一定程度、而不被损坏。由此可见,这虽然只是车门上的一个小小的配置,可是确可以给车主带来很多的好处与方便。 第一节车身壳体、车前板制件及车门、车窗 车门的构造如下图所示: 2.车窗 1)风窗

汽车的前、后风窗通常采用有利于视野而又美观的曲面玻璃,轿车的前后风窗又称前后风挡玻璃。 2)三角通风窗 为便于自然通风,某些汽车在车门上设有三角通风窗,三角通风窗可绕垂直轴旋转,窗的前部向车内转动而后部向车外转动,使空气在其附近形成涡流并绕车窗循环流动。 3.车门玻璃升降器 现代轿车广泛采用圆柱面的车门升降玻璃,通常采用齿轮齿扇交叉臂式和钢丝绳式两种玻璃升降器。

4.客车的侧窗

客车的侧窗可设计成上下开启式或水平移动式。侧窗玻璃采用茶色或带有隔热层,可使室内保温并有安闲宁静的舒适感。具有完善的冷气、暖气、通风及空调设备的高级客车常常将侧窗设计成不可开启式,以提高车身的密封性。 5.轿车的遮阳顶窗 遮阳顶窗(也称天窗)及其他车窗开启时可使汽车室内与外界连通,接近敞篷车的性能,以便乘员在风和日丽的季节里充分享受明媚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遮阳顶窗不但可以增加室内的光照度,而且也是一种较有效的自然通风装置。根据不同的需要,可把遮阳顶窗部分或全部关闭,这样就形成了功能优异的全天候式车身结构。

汽车行李箱盖铰链分析及优化

汽车行李箱采用的天盛铰链传动系统是基于纯手动开关后备箱而设计的,其最优化目标是行李箱手动开启处的开启力最小,而电动开启行李箱则是从行李箱铰链的支撑端施力驱动后备箱整体开启和关闭,其在开启过程中是一个相对费力的过程。因此,在汽车行李箱盖电动化开发过程中,要在不影响原行李箱运动、位置关系的同时,对行李箱系统的四连杆铰链进行优化,以增加电驱动端力臂长度,减小电驱动所需扭矩。但是汽车行李箱开启机构较复杂,传统的设计计算难以提供准确、全面的数据来支撑系统的优化设计。 通过对机构的动力学仿真,可以更准确地获得机构在任意位置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对于确定合理的机构设计方案有非常大的意义。行李箱开启机构是一种多连杆机构,动力学仿真的方法已经在某些连杆机构的动力学特性方面得到了应用;一些研究在仿真的基础上对机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为汽车尾箱的动力学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和经验。近来动力学仿真的方法开始在汽车的机构设计方面得到应用,研究对象有铰接式自卸汽车在随机路面下的平顺性,电动剪式车门不同开启速度时所需的转矩及功率,轿车车门铰链、车门前侧分缝线、行李箱盖扭杆弹簧的布置等,这些研究证明了采用动力学仿真方法来辅助汽车连杆机构设计的可行性。因此,本文拟基于Adams对行李箱盖手动开启和电动开启力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通过实验验证仿真的有效性,并基于动力学系统模型对行李箱的铰链机构进行优化设计,确保行李箱电动化的顺利实现。 1Adams仿真建模 1.1Adams模型 在计算机辅助三维交互应用软件(CAIA)中建立行李箱系统闭合状态的装配体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A处为手动开启施力点,B处为电动开启施力点。为使铰链的受力状况更逼近真实情况,建模时将铰链负载端物体与驱动端物体都考虑在模型中,模型最终包含13个几何体:行李箱盖、左铰链底座、左铰链拉杆1、左铰链撑杆、左铰链连杆、右铰链底座、右铰链拉杆1、右铰链撑杆、右铰链连杆、拉杆2、曲柄、减速器输出轴以及减速器壳体,如图2所示。底座和减速器壳体都与车身固结在一起,连杆与行李箱盖固结在一起,左铰链本体通过拉杆2、曲柄与减速器输出轴相连。将原始铰链总成(全关状态)数据导入到装配环境下,固定住两铰链的坐标位置,以它们的位置为参考将模型中所有零件的位置约束住,则装配好的模型就是整车坐标下行李箱系统全关状态下的几何模型。将装配好的模型导入到机械系统自动动力学分析系统(Adams)中。

车门内板的设计

车门内板的设计过程研究汽车车门的介绍: 汽车车身属于汽车的3大总成之一,在汽车设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车门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车身侧面最富变化和最受人关注的对象。一方面,车门作为车身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型风格、强度、刚度、可靠性及工艺性等必需满足车身整体性能的要求;另一方面,车门结构自身的视野性、安全性、密封等性能,既对整个车身结构性能影响较大,也是车门功能要求的重要部分。 第一,对使用方便性来说,要求:开关方便性:灵活、轻便、自如,有最大、中间两档开度,并能可靠限位;上下车方便性:开度应足够,一般不低于60°或开度不小于650mm。 第二,对视野性来说,要求:尽量加大车门窗口及玻璃尺寸,并合理布置三角窗位置、大小、形状。 第三,对可靠性安全性来说,要求:足够的强度、刚度,不允许因变形、下沉而影响车门开关可靠性;车门开关时不允许有振动噪声;部件性能可靠、不干涉;撞翻车时不能自行开门,以确保乘员安全;满足侧撞时对乘员的保护要求。 第四,对密封性来说,要求:雨、雪、尘不能进入车内,应具备良好的气密封性。 第五,对工艺性维修性来说,要求:易于生产制造,拆装方便。 车门的结构类型多种多样。按开启方式可分为旋转门、拉门、折叠门和外摆式车门;按车门结构可分为整体式车门和分开式车门;按

有无窗框可分为有窗框和无窗框式车门;按旋转方向可分为顺开门、逆开门和上开门。而在本次的设计中我们设计的是比较普通的车门是由壳体、附件和内饰盖板组成。壳体按其结构可分为整体式或框架式。整体式车门的玻璃窗框是与门内、外板一体冲压的,框架式车门的玻璃窗框是用螺丝钉固定或焊接在门体上的。车门壳体是由厚度0.8- 1 0 mm 的钢板冲压的外板和内板等焊接而成。外板外型与整车协调,外板包着内板,沿着门的边缘形成一刚性箍。内板是车门的主要零件,在内板上冲有各种形状的窝穴、加强筋和孔洞,以便安装附件在安装完附件之后,用内饰板将其遮盖。车门附件包括车门铰链、车门开度限制器、带有内外操作手柄的门锁、定位器、车门密封条,在门内外板之间装有玻璃、玻璃导槽和导轨及玻璃升降器等。 车门的设计过程: 车门是车身结构中的一个分总成,对于车门的设计也应与车身总体设计相统一。在进行具体的车门设计前首先应根据整车参数,以同类型车为参考,进行车门部分的产品描述,确定车门类型,附件类型及种类。车门的设计过程一般如下: 产品描述: 应根据设计任务书和调研的分析结果对车门总成及零件进行描述; 确定输入和输出: 输入一般指:总布置提供的设计任务书;车身CAD 表面三维数

汽车车门钣金设计规范模板

XXXX公司企业规范 编号:xxxx 汽车车门钣金设计规范模板 XXXX发布

车门钣金设计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车门钣金的术语、一般汽车车门钣金的设计规则以及设计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各种轿车,其它车型可参考执行。 2.车门基本简介 2.1车门钣金概述 1.作为外覆盖件,起装饰作用,保证装配后外观效果,需保证翼子板、侧围、前后门之间的间隙平度满足要求; 2.有效保证车门密封性,避免出现漏水、风噪,导致顾客抱怨; 3.为开启件,需满足开启及关闭的易操作性; 4.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保证车门始终处于关闭状态; 5.保证车门很容易的装配到车身骨架上; 6.为车身附件安装(外开把手、后视镜、外水切、昵嘈、内水切、门护板、门锁、扬声器、防水膜、升降器等安装)提供必要安装点及型面; 7.保证升降系统的正常运行; 8.保证行车门在行驶过程中不出现振动;不产生噪音; 9.车门售后可更换及可维修性; 10.具有承受一定作用力的刚度及强度

2.2车门结构类型 车门是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车型不同,车门结构形式一般有旋开式车门如图2.1所示、滑动门以及外摆式车门等,还有一些轿车上使用了上下车极方便的鸥翼式车门。目前轿车车门使用最多的是旋开式车门,应用较多的轿车车门结构全尺寸内外板结构(整体式)、滚压窗框结构(分体式)以及半开放式车门结构(混合式),其结构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图2.1 旋开式车门 2.2.1整体式----即车门面板与门框部分一体成形。由全尺寸的冲压外板、全尺寸的冲压内板和嵌在内外板间的窗框导轨组成,导轨为U 字形滚压成型件,焊接在内板上,最后外板与内板总成通过包边方式闭合起来,这种车门板金结构在许多早期的车型被普遍采用。 优点:具有较好的完整性,整个车门的刚度较好,一体冲压出来的门板尺寸精度较高,并且加工工序较少、工艺简单。 缺点:窗框外边框通常较宽大,窗框的可装饰性不强,对造型有限制,不太符合现在造型的要求,而且全尺寸的门板需要较大的冲压模具,对冲压模的要求也比较高,整套模具的成本很高,由于窗框是一体冲压而成,废料面积较大,材料利用率较低。

如何合理选择螺栓的装配扭矩

如何合理选择螺栓的装配扭矩 东方汽车网2012-11-12 14:35:34 作者:撰文/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林浩来源:《汽车与配件》12年NO.46 文字大小:[大][中][小] 螺纹副连接是汽车行业运用最广的连接工艺,设计时合理确定装配扭矩而依此产生的预紧力是否可靠直接关系到装配的可靠性。目前欧系合资车厂较为科学的装配的前提是要求供应商提供摩擦系数在一定范围内的产品,通过公式计算出装配预紧力一致性较合理的实际装配值。而国内汽车企业制定规范的依据是设计人员提取过时标准中的经验数据(前提是扭矩系数特定),当连接面表面状态变化时不能合理调整装配扭矩值,就会造成预紧力过大或过小。控制摩擦系数是合理选择装配扭矩的核心。 螺纹副连接在汽车装配行业占有重要地位,而随着螺栓表面处理技术的更新,更多的螺纹连接质量的影响原因追溯到装配扭矩的设计不甚合理,设计者应根据相应装配条件和连接件本身参数合理设计装配扭矩值,才能完成螺纹可靠连接的第一步。 一些国内汽车厂制定装配扭矩的依据 部分国内汽车厂螺栓(弹性区域)装配矩的选用依据是沿用行业推荐标准QC/T518—1999《汽车用螺纹紧固件紧固扭矩》,这个标准已被QC/T518—2007版标准取代。1999版标准的设计思路是先测量出实际同批次螺栓的扭矩系数及设定的扭矩系数后,再根据公式Tf=KFfd(式中Ff为设定的预紧力;d为螺栓公称直径)计算出实际装配扭矩值。为方便工程技术人员查询相应规格及性能等级的螺栓装配扭矩,标准中4.2条列出了一个便捷查询的表格,由此表格工程技术人员方便查出设计值。摘录部分如表1所示。

但设计人员使用本表格的误区在于:此表格内数据的来源是以“滚压外螺纹镀锌、内螺纹镀锌、不加润滑剂”的常用表面状态为条件(即扭矩系数为0.25);由扭矩系数与摩擦系数关系得出此扭矩系数下摩擦系数最大值为0.19。但随着表面处理状态的变化(假设变更为发黑或达克罗),假设摩擦系数降低的同时导致扭矩系数下降,那表中的数据就不能直接采用了,依然要根据公式计算得出,如果设计人员仍然机械套用表格上的数据,必然会造成预紧力的偏大而使螺栓的使用出现不安全的可能。 欧系合资车厂螺栓装配扭矩设计核心思想 欧系合资汽车厂螺栓装配扭矩设计得的核心思想是:装配产生的最小轴向预紧力满足功能要求、最大不超过螺栓的许用载荷,对于关键连接部位,装配工艺必通过设计计算及装配工艺模拟验证,确认装配工艺满足设计轴向预紧力要求。 在理论公式计算中,通过稳定装配摩擦系数,由螺栓规格合理确定计算公式中的相关参数。得出装配扭矩值,理论公式如下: MA=Ff/1000{d2/2(μs/cosα+tgβ)+μndn/2} 式中: MA-螺纹副装配扭矩,Nm;

两厢汽车后背门铰链设计规范

两厢车后背门铰链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两厢车后背门铰链(以下简称后背门铰链)的术语和定义、设计规范、工艺要求及其它技术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设计开发的后背门向上开启的两厢车用铰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020汽车车门铰链技术条件 043汽车用紧固件扭矩选用规范 GY063焊装白车身数模审核标准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3.1 后背门tail gate 位于机动车辆后端的车门或车门系统,通过它乘客可以进入和离开车辆,装入或取出货物。 3.2 后背门铰链hinge assy,tail gate 与后背门和车身相连接,能够绕同一轴线回转且相互结合部件的总称,具体构成见图1。

3.3 铰链销hinge pin 铰链的一部分,通常用来连接铰链座和铰链板,并作为旋转轴。 3.4 铰链座hinge seat 铰链的一部分,通常是和车身连接的构件。 3.5 铰链板hinge panel 铰链的一部分,通常是和后背门连接的部件。 3.6 铰链衬套hinge Bush 铰链的一部分,同时连接铰链座、铰链板和铰链销的部件,在三者之间形成转动副。 3.7 垫片gasket 铰链的一部分,用于密封和防腐。 4设计规范 4.1目前车身后背门广泛地采用冲压成型的合页式铰链连接,其具有质量轻、成本低、刚度高、易装 配等优点。 4.2铰链布置要点 4.2.1两铰链轴线必须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轴线应与整车坐标系下的Y轴平行。 4.2.2两铰链总成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一般设计为共用,且除安装孔外,关于ZX面对称。

汽车门铰链设计规范

汽车门铰链设计规范

汽车门铰链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门铰链的设计要点及其判定标准等。 本标准适用于新开发的M1类和N1类汽车侧门铰链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99-1999 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 709-2006 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710-1991 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薄钢板和钢带 GB 11566-1995 轿车外部突出物 GB 15086-2006 汽车门锁及车门保持件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QC/T 323-2007 汽车门锁和车门保持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侧前门 从侧面看,当驾驶员座椅靠背调节到最垂直和最靠后位置时,车门50%或以上的开启面是位于该座椅靠背最后点的前方。 3.2 侧后门 从侧面看,当驾驶员座椅靠背调节到最垂直和最靠后位置时,车门50%或以上的开启面是位于该座椅靠背最后点的后方。 3.3 门铰链装置 确定车门与车身的相对位置,并能控制车门运动轨迹的装置。 3.4 门铰链 与车门和车身相联接,能够绕上下方向的同一轴线回转且相互结合部件的总称。 3.5 纵向 当门锁处于锁紧位置时,在锁体和挡块(或锁扣)的啮合点和门铰链旋转中心线所确定的平面内,并与门铰链旋转中心线垂直的方向。 3.6 横向 当门锁处于锁紧位置时,垂直于锁体和挡块(或锁扣)的啮合点和门铰链旋转中心线所确定的平面的方向。 4 技术要求 4.1 门铰链支架可靠性好,满足重复试验要求,且碰撞或受冲击后不脱落。 4.2 门铰链衬套转动灵活,不滞涩。 4.3两铰链轴的轴线必须在一条直线上,为了使车门有自动关闭的趋势,铰链轴线应有一定的内倾角度(一般为0°~3°)和前、后倾角度(一般为0°~2°),但不宜过大(图1为某一款车的倾角设计)。 4.4两铰链的间距应尽量大,一般不小于车门总长度的1/3或不小于300mm,以减小铰链的受力。

门内饰板设计规范

内饰板总成设计规范 1 范围 1.1 本规范适用于车门内饰板总成设计。 1.2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 8410-2006 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 GB 11552-1999 轿车内部凸出物 3 术语 PP:聚已稀 PVC:聚氯乙烯 PU:聚氨酯 4目标性能 4.1门内饰板的主要功能是包覆金属门板,提供优美外观,并满足人机工程、舒适性、功能性和方便性等要求;为满足更多的储物功能,设置地图袋、卡片夹、烟灰盒等;在侧撞时提供适当的吸能保护,对车外噪声提供屏蔽作用; 4.2符合GB 8410-2006汽车内材料的燃烧特性; 4.3满足GB 11552-1999轿车内部凸出物法规要求 5门内饰板总成组成 门内饰板本体、上饰板、嵌饰条、储物袋、扶肘、拉手盒(盖)、门脚灯盖板及吸音绵等 6 设计方法 6.1 结构设计 6.1.1门内饰板本体 本体又称基板或门饰板骨架,是联接和安装门内饰板系统中其他功能件和装饰件的载体,应设计有定位和紧固系统使整个门饰板安装到钣金上。本体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保持门饰板的形状,需有布置合理的紧固点位置和设计合理的紧固件使安装时插入力小而拔出力大,还必须留有一定的变形空间起到以达到乘员保护的目的。 6.1.2上饰板 有硬质和软质两类。硬质上饰板可单独分块,无造型或材料特殊要求也可与本体合为一个零件;软质

车门系统认识

车门系统认识 车门是整个车身相对独立的部分,车门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车身的质量,包括舒适性、安全性、密封性等。同时其结构复杂、制造精度要求高,装配难度大,一直是汽车制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车门是车身中工艺最复杂的部件,它涉及到零件冲压、零件焊接、零部件装配、总成组装等工序,尺寸配合和工艺技术都要求严格。车门是一个活动部件,其灵活性、坚固性、密封性等一些缺点很容易被人发现,很难蒙混过关。因此,汽车生产厂家对车门的制造质量是十分重视的,同时车门质量的高低,也反映了汽车厂家的工艺制造水平,江淮汽车的宾悦车身调试之后,车门普遍存在车门下沉、密封效果不良、玻璃升降器系统工作不顺畅、门锁功能不完善的现象,通过宾悦车门系统项目的整改工作,结合车门各个附件的设计指南,总结如下:一、车门制造工艺过程 宾悦车门制造工艺主要涉及到车门自身强度、车门铰链、车门配合面差等项目,这些因素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导致车门下沉、关闭力不理想、外观不良等现象的发生。结合宾悦的内外板结构式车门,项目组首先从增加车门结构强度入手,经过有限元分析,得出了车门的铰链加强板强度不足的结论,在对车门铰链加强板厚度增加之后,车门的刚度得到了明显的增强,改进前后的对比数据如下(见图1)。 图1 经过上述的整改之后,车门的下垂现象得到了比较明显的改善,但是依然存在,同时,在焊装调整线下线车身中存在,车门开闭有滞带的感觉,尤其右前门表现非常明显,经过一系列的原因分析,发现右前门的铰链安装后,其上下铰链

的同轴度误差比较大(经过测量,最大可达 3.2°),确定原因之后,通过调整车门的铰链弧焊夹具,解决的了此问题。 在解决车门刚度不足的问题之后,工作重点就转移到车门面差问题上来,初期,宾悦车门不仅存在下垂现象,同时还有配合面差不理想的现象,前后车门装配后明显呈现“S”形(见图2),严重影响了车门的外观质量。 图2 针对此现象,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1、车门内板冲压件单件的状态; 2、车门内板总成焊接后(未与外板包边)的状态; 3、内外板包边后的状态; 4、车门涂装前后的状态。 经过分析,我们得出: 1、车门内板单件检具上检测合格,但内板总成件焊接完成后,本身就 存在了变形、扭曲的现象,说明内板焊接过程中存在使其变形的因素,经过验证,车门B柱总成与内板焊接过程以及车门铰链弧焊这两个工位对内板变形的影响程度较大; 2、在消除这两方面的影响因素之后,车门面差依然存在,此时,我将 重点转移到车门包边以及涂装过程方面来,因为车门包边时,内外板之间存在一定的晃动量,可能对车门包边前后的状态产生影响,同时,由于车门在涂装的电泳槽中,要经过翻转的工序,也可能存在使车门变形的因素,此项内容目前正在整改验证中。

车门内护板的设计(精校版本)

汽车门内护板设计 汽车车身内饰件大体可分为仪表板和副仪表板、地板护面、侧围护面、车门内饰、顶棚、后围护面、行李箱护面、座椅总成等几大部分。门内护板则是车门内饰的主要结构件,主要有以下几大功能: 1、它的立体艺术造型提高了汽车室内造型效果,给人以美感; 2、使车门开关方便、支承肘腕,隔音、吸音、防尘、防水; 3、采用触感好的非金属材料,提高乘坐舒适性,车辆冲撞时能吸收大量的碰撞能量,有效保护驾驶员和乘员的安全; 4、结合其立体造型,还可设置杂物斗,为烟灰盒、门锁内手开手柄等功能部件提供固定条件。 一.车门内饰板简介 §1.1分类和构成 1.1.1 分类 车门内饰板的分类,按不同诸元区划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其自身结构、功能、适用的车型、档次等因素综合起来可分为:简单经济型、普通型、中高档型。 1.1.2结构 1.1. 2.1简单经济型 这类门内饰板的特点是:结构简单,造型简洁,基本上是呈平面型,材料价格与制造工艺成本低廉,主要用于货车、客车、吉普车等车型。其构成由:芯材、衬垫、蒙皮三部分,根据整车的具体配置要求,有芯材、芯材上加蒙皮或芯材与蒙皮之间夹一层衬垫等,组合使用。(图3-7-12) 优异品+ 1

优异品+ 2 芯材的材料:主要有纤维板、硬纸板、胶合板、塑料板、压延钢板等。 衬垫的材料:主要有聚氯乙烯无纺布、氯乙烯泡沫等。 蒙皮的材料:主要有聚氯乙烯革。 1.1. 2.2 普通型 这类门内饰板的特点是:结构比较复杂,造型比较注重人体工程因素,选材比较讲究,加工设备比较复杂,总体上比较美观,主要用于普通型、中低档轿车。 其结构主要有:芯材、蒙皮、局部衬垫和装饰条等构成,这类车门内饰板有时下部还设有防护板,以提高饰板使用寿命和方便清洁 芯材的材料:主要有注塑件、聚丙烯加填充料板材等。 蒙皮的材料:主要有织物、聚氯乙烯针泡革。 衬垫的材料:主要有海绵、较厚的聚氯乙烯无纺布、半硬质聚氨酯主要用于搁手部委。 饰条的材料:主要有聚氯乙烯、ABS 、热融薄膜构成的复合材料。 1.1. 2.3中高档型 这类车门内饰板的特点是:结构复杂,造型与配置上充分考虑到舒适、安全、人体工程等因素,功能齐全,选材讲究,加工设备与制造工艺复杂,总体上美观中呈豪华。 其结构主要由芯材、蒙皮、软化件单体、隔音垫、防撞吸振块、指示照明灯等构成(图3-7-14)。 芯材的材料:主要有注塑件等。 蒙皮的材料:主要有带有较厚泡沫层的聚氯乙烯针泡革、真皮等。在一些乘员经常触摸的部位一般均覆盖有软触漆。 隔音垫材料:主要有再生棉毡、泡沫、泡沫橡胶等。 防撞吸振材料:主要有PU 聚氨酯发泡、PP 聚丙烯发泡。 指示照明灯罩材料:主要有PC 聚碳酸酯、丙乙酸酯等。 软化体单件:由芯材、衬垫和蒙皮组成的小构件,主要置于门内饰板相对乘员人体手图3-7-14 中高档型门内饰板 图3-7-12 简单经济型门内饰板

正常车门及车门铰链结构图

正常车门及车门铰链结构图

正常车门及车门铰链结构图 了解车门必须首先了解车身,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轿车车身主要有两种类型.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身.对于车而言,车 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车门是由门外板、门内板、门窗框、门玻璃导槽、门铰链、门锁及门窗附件等组成。 正常车门及车门铰链结构图 门铰链作为车门与车身的连接部件,作用非常重要,奇瑞A1 自动关门的奥秘就在这里!它的门铰链特别增加了一个结构看似挺有学问的限位装置您可别小看这么一个小小的车门限位器,它的功能确是不容忽视的,它会跟据你开关车门的角度,来自动的调整车门保持开启位置或者自动关闭,通俗点解释就是当你关车门时,只需要轻轻的施加一个力,达到车门限位器的限位值,车门就会自动关闭.这小小

的配置还保护车门前边框,防止与车身板金接触。刮风的时候特别是车辆顺风开门时,它能很好的保护车门,限制到一定程度、而不被损坏。由此可见,这虽然只是车门上的一个小小的配置,可是确可以给车主带来很多的好处与方便。 第一节车身壳体、车前板制件及车门、车窗 车门的构造如下图所示: 2.车窗 1)风窗

汽车的前、后风窗通常采用有利于视野而又美观的曲面玻璃,轿车的前后风窗又称前后风挡玻璃。 2)三角通风窗 为便于自然通风,某些汽车在车门上设有三角通风窗,三角通风窗可绕垂直轴旋转,窗的前部向车内转动而后部向车外转动,使空气在其附近形成涡流并绕车窗循环流动。 3.车门玻璃升降器 现代轿车广泛采用圆柱面的车门升降玻璃,通常采用齿轮齿扇交叉臂式和钢丝绳式两种玻璃升降器。

4.客车的侧窗

客车的侧窗可设计成上下开启式或水平移动式。侧窗玻璃采用茶色或带有隔热层,可使室内保温并有安闲宁静的舒适感。具有完善的冷气、暖气、通风及空调设备的高级客车常常将侧窗设计成不可开启式,以提高车身的密封性。 5.轿车的遮阳顶窗 遮阳顶窗(也称天窗)及其他车窗开启时可使汽车室内与外界连通,接近敞篷车的性能,以便乘员在风和日丽的季节里充分享受明媚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遮阳顶窗不但可以增加室内的光照度,而且也是一种较有效的自然通风装置。根据不同的需要,可把遮阳顶窗部分或全部关闭,这样就形成了功能优异的全天候式车身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