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测量评价指标

人体测量评价指标
人体测量评价指标

人体测量评价指标

一、标准体重,或称理想体重。

标准体重(公斤)=身长(cm)-105

评价标准:

<20%<10~20%±10% >10~20%>20%

严重瘦弱瘦弱正常超重肥胖

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

BMI=体重kg/身高m2

1.WHO:BMI正常值为18.5~24.9。

BMI<16为重度消瘦,16~16.9为中度消瘦,17~18.4为轻度消瘦BMI25~29.9为超重,≥30为肥胖。

2.亚太地区:BMI正常值为18.5~22.9。

BMI<18.5为体重过低

BMI23~24.9为超重,≥25为肥胖。

3.我国:BMI正常值为18.5~23.9。

BMI<18.5为体重过低

BMI24~27.9为超重,≥28为肥胖。

用身高体重评价的其他方法

离差法

百分位数评价法

Gomez分类法

体重和身高>100%者认为是营养良好。

人体测量的评价

人体测量的项目和方法很多,最常用而又简便的是体重和身高指标。

(一)、体重和身高指标

1、少年儿童身高体重的营养状况评价:

少年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处于动态变化时期,一般无法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进行评价,而采用群体中与其它个体比较进行评价。

少年儿童身高体重的评价方法较多,评价标准各国也不一致。

由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提出的身高和体重数值,已被大多数国家采用。

少年儿童身高体重评价的表达方法有:

按年龄的身高

按年龄的体重

按身高的体重。

少年儿童身高体重评价表达方式的意义:

按年龄的身高偏低

——表示较长期的慢性营养不良。

按身高的体重

——表示较急性的营养不良。

少年儿童身高体重的常用评价方法

(1)中位数百分比法

即调查儿童的身高或体重的数值达到同年龄、性别参考标准中位数的百分比。以此来评价儿童的生长情况(儿科常用)。

中位数百分比法优点是简单易懂。

中位数百分比法缺点是:不同指标的中位数百分比的数值意义不同。

按身高的体重中位数百分比来评价营养状况(见下表)

已知某学龄儿童的身高124cm,体重41.5kg,试对其营养状况进行评

第六章 健康促进测量及其评价指标

第六章健康促进测量及其评价指标复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 1.婴儿死亡率是指1千名几个月内的活产婴儿的死亡数( )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2个月 2. 在描述单位、地区或国家健康状况时要选用群体指标符合 ( ) A.范围对应 B.内容对应 C.时间对应 D.情节对应 3.期望寿命是( ) A.人群健康学指标B.日常生活质量指标 C.临床健康学指标D.社会健康学指标 4. 某一地区1999年平均人数为200万,这一年内共有300人发生严重心肌梗塞,试问严重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为十万分之( ) A. 0.15 B. 1.5 C. 15 D. 150 5. 下列不属于目前公认的健康状况指标的是( ) A. 出生率 B. 成人识字率 C. 寿命损失率 D. 危险因素暴露率 6.在描述一个地区的健康状况时使用婴儿死亡率,这是指标选用的( ) A.目的原则B.可行性原则C.公认原则D.发展原则 7.孕产妇死亡率是( ) A.生理健康指标B.日常生活质量指标C.健康结果指标D.社会健康学指标 8.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用来衡量健康水平和变化的重要指标是( ) A.婴儿死亡率B.出生率C.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D.患病率 9. 属于测量生存质量的指标是( ) A.无残疾期望寿命 B.生活丰度 C.个人生活谱 D.安全饮用水普及率 10. 以下不属于社区健康促进的评价指标是( ) A.社区的收入水平 B.社区居民的吸烟率 C.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程度 D.社区所处的地理位置 11.安全饮水普及率是() A.健康行为测量指标B.社会健康测量指标C.健康结果指标D.社会经济指标 12. 社区参与改善卫生状况的程度属于() A.健康行为测量指标B.社会健康测量指标C.卫生政策指标D.社会经济指标 13. 失能伤残调整生命年属于( A ) A.生存质量指标B.社会健康测量指标C.卫生政策指标D.社会经济指标 14. 在一次突发事件中,发生的病例数处以暴露的人口,这种率称为() A.发病率B.患病率C.罹患率D.发生率 15. 体块指数(BMI)的计算方法是() A.BMI=体重(kg)/身高(m)B.BMI=体重(kg)/身高(m)2 C.BMI=身高(m)/体重(kg)D.BMI=体重(kg)/身高(cm)2 16. 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计算中,低体重是指新生儿体重低于()

体质测量与评价复习

体质测量与评价 1.体育统计:是运用数理统计的理论方法,对体育领域里各种随机现象的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基础应用学科。 2.心率:指正常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叫安静心率,一般为60~100次/分,可因年龄、性别或其他生理因素产生个体差异。 3.三维健康:三维健康观就是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体弱,而且是包括生理的健康、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完满状态三个方面。 4.运动参与: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表现,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可以培养和发展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5.体育认知:人们通过认识体育、了解体育、或者是参与体育活动之后所获取和产生心理活动的过程。 6.体育测量与评价:是对体育范畴内现象极其有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属于方法学范畴。 ①评价:是对测量结果赋予实际意义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②测量:是指对某事物或某现象的某种特征性进行定量的过程。 7.健康体适能:是与健康有密切关系的体适能,是指心血管、肺和肌肉发挥最理想效率的能力。体适能测评内容之一,体适能指人体所具备的有充足的精力从事日常工作(学习)而不感疲劳,同时有余力享受康乐休闲活动的乐趣,能够适应突发状况的能力。 8.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快速运动反映着机体运动的加速度和最大速度的能力。 9.身体健康: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形均匀,人体

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这是对健康最基本的要求。 10.神经肌肉协调性:是反映一个人视觉,听觉,平衡觉与熟练技能相结合的能力。 11.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人体健康状况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12.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有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调节、控制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一种动作经验而非认知经验,同时又有别于心智技能,具有物质性、外显性与展开性。 13.体育测量:以测量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为指导,应用统一的量具或仪器检测和计量体育运动中各种有关的因素与特性的过程。14.形态指标:是根据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和相互的内在关系,把两项或两项以上指标的测量值按照一定的数学方法计算得出的相对值。15.劳累尔指数:主要反映了肌肉,骨骼,内脏器官及组织的发育状况,也是判断人体充实程度和营养状况的指数。 [体重(kg) / 身高3(cm)]×107 大题: 1.运动技术水平一般包括哪些? (1)动作要素 ①身体姿势:指在动作过程中,身体或身体各部分所处的状态及身体各部位在空间所处的位置关系。可分为开始姿势、动作进行过程中的

体育测量与评价试题

一、名词解释1、体育测量:是依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2、测验:为了某种测量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测量构成的系统称为测验。3、体育评价: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体育测量的结果,并赋予其价值或意义的过程。4、体育测量与评价:体育测量与评价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体育范畴内现象或及其有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属于方法学范畴。5、测量量表:是指测量所获得数据属性的表述规则(反映表示测量结果的数字符号的性质和类型)。6、测量误差:所谓测量误差,是指与测量目的的无关的变因产生效应,所引起的观测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7、测量的有效性:是指测量结果(成绩)真实反映测量目的的程度与欲测属性之间的一致性程度。二、简答题1、简述测量与评价的关系?联系:1)教育测量就是指根据一定的理论、规则,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描述的过程 2)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现象状态和价值的判断,这一判断是以对评价对象的客观描述为前提的,没有对评价对象的客观描述,就不会有对评价对象价值的客观判断 3)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教育评价要在教育测量所获得的客观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同时,教育测量的结果要通过评价才能获得实际意义。区别:1)测量是对事物数量特征的获得,纯属于对事物客观存在真理性的认识。而教育评价则是对教育现象客体的价值进行判断,是对教育现象的价值关系的认识。 2)教育测量是一种纯客观的过程,其突出特点是客观性。而教育评价则具有两种属性,即客观性和主观性.3)测量的任务是对事物的量的认识,而评价作为一种认识活动,是人的意识对实践活动及其结果的综合反映,它反映的是活动的过程和终点,又是新的实践活动的起点。2、说出各种测量量表的特点?名称量表的特点:1)无序,无距,无原点:例如学号,身份证号2)只起标示符的作用,用来区分和归类所研究的对象3)量表中的数字或号码可以任意置换4)量表中的数字不能进行加减运算有序量表的特点:1)有序,无距,无原点2)数字反映出来的差别只能定性不能定量3)其顺序不能随意置换 等距量表的特点:1)有序,有距,无原点2)有大小排列,量表的各单位是等距的3)在保护区间量表顺序距离原量表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可对量表作任何线性变换4)区间量变的两个测量值之间不能进行比例运算比例量表的特点:1)有序,有距,有原点 2)比例中的数值不但可以说明两个事物或现象的某种特性,差异程度,而且可以以量值的比例作出定量描述。3、根据测量过程的分解,谈谈误差的主要来源及控制方法? 根据测量过程的分解,可以将总误差分解为测试者误差、受试者误差、指标误差三部分。选拔专业阅历丰富、经验丰富的测试者来完成测量工作,提高测试人员的责任心、业务素质和测量技巧。完善测量细则,细化评分标准,完善测量实施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问题。在选取受试者群体时,要兼顾他们的水平差异(最好接近正态)。在有些测量中,要对受试者进行必要的宣传鼓动,诱发其正确的动机和兴趣,使之事先对测量方法、要求有所了解,更好地配合测试。4、影响有效性的因素?1)测量的可靠性2)效标有效性3)受试者总体特征4)测量指标的数量5、影响测量“三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测试者水平;2)受试者个体差异及能力水平;3)测验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4)测量的指标特征;5)测量的尺度;6)重复测量间隔时间;7)受试者能力发挥的水平。6、效标的确定方法?1)专家法:由数名专家,以5级分制或10级分制,分别对收试者的某种机能评分,最后求其平均值作为简练有效性的客观标准。2)总分法:对同一测试对象,以不同的数种指标与方法测量同一个机能并求其总分作为检验的客观标准。3)正式比赛法:以正式比赛的成绩作为检验的客观标准。7、体育测验的类型?1)按测量者人数分类:(1)单个测试者的测验(2)多个测试者的测验2)按重复测量次数分类8、简述体育测验的实施?1、测验前的准备工作:1)组建测试队伍。2)组织测试者认真学习测试计划,测试细则,明确分工:力求全面深刻了解各个方面,统一认识,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职责。3)测试实习4)准备测验场地,设备和仪器5)准备成绩记录的表格或测试卡片及其用具2、测试工作的进行:1)向受试者说明有关事项2)准备活动3)测验前得练习4)必要的提示5)思想鼓动3、测验后的工作1)放松活动2)整理测验场地,设备和仪器3)检查所记录的测验成绩4)按原计划及时分析处理测验资料9、1

2017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及评分标准

附件: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6年修订) 一、说明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 2.本标准的修订坚持健康第一,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4〕3号)有关要求,着重提高《标准》应用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着重强化其教育激励、反馈调整和引导锻炼的功能,着重提高其教育监测和绩效评价的支撑能力。 3.本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4.本标准将适用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初中、高

中按每个年级为一组,其中小学为6组、初中为3组、高中为3组。大学一、二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 5.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组别的测试指标均为必测指标。其中,身体形态类中的身高、体重,身体机能类中的肺活量,以及身体素质类中的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为各年级学生共性指标。 6.本标准的学年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和构成,满分为120分。标准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之和组成,满分为100分。附加分根据实测成绩确定,即对成绩超过100分的加分指标进行加分,满分为20分;小学的加分指标为1分钟跳绳,加分幅度为20分;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加分指标为男生引体向上和1000米跑,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和800米跑,各指标加分幅度均为10分。 7.根据学生学年总分评定等级:90.0分及以上为优秀,80.0~89.9分为良好,60.0~79.9分为及格,59.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 8.每个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记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附表1~6)。特殊学制的学校,在填写登记卡时可以按规定和需求相应地增减栏目。学生毕业时的成绩和等级,按毕业当年学年总分的50%与其他学年总分平均得分的50%之和进行评定。 9.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测试成绩评定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成绩评定为不及格。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

测量与评价复习试题

习题 (一)名词解释部分1.体育测量 2.直接测量 3.测量量表 4.测量的可靠性 5.同质测量 6.测量的有效性 7.内容有效性 8.效标 9.测量的客观性 10.科学性检验 11.标准观测值 12.成套测验 13.项目的区分度 14.评价 15.体育评价 16.评价标准 17.理想标准 18.评价量表

19.百分位数法 20.离差法 21.体格测量 22.身高 23.坐高 24.体型 25.身体姿势 26.体质 27.健康 (二)选择题 1.测量与评价的关系是( )。 A.测量是基础,评价是手段 B.测量是基础,评价是目的 C.测量是手段,评价是基础 D.测量是方法,评价是手段。 2.体育测量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其第三阶段是( )阶段。 A、人体测量 B.体育测验 C.体育测量学 D.体育评价 3.最早的人体测量发生在( )时期。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罗马 D.古希腊 4.体育测量学目前发展的特点之一是发展了( )的测评方法。 A.简便 B.实用 C.高质量 D.规范化、标准化 5.下面几项哪项不属于测量的三要素。( ) A.符号 B.法则 C.有效性 D.属性 6.反复横跨测灵敏性,小学生的测验场地应间隔( )。 A.90 cm B.100 cm C.110 cm D.120 cm 7.《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项目一共分为( )类。

A.3 B.4 C.5 D.6 8.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的体测指标中有( )三大类。 A.形态,机能,心理 B.形态,机能,素质 C.形态,机能,适应能力 D.形态,心理,适应能力 9.测量工作中首先要明确的是( )。 A.被测对象事物的属性和特征 B.指标的选择 C.测量的方法 D.工作的责任 10.随机误差具有( )的特点。 A.随机性 B.对称性 C.倾向性 D.方向性 11.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是( )。 A、人为的 B.非标准化的 C.多种偶然非控制因素 D.测试次数多 12.系统误差具有( )的特点。 A.系统性和方向性 B.不可修正 C.变化无常 D.无规律性 13.抽样误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A.样本含量大小 B.个体间异差大小 C.抽样方法的不同 D.三项均是14.基本误差产生的原因是( )。 A.测量非标准化 B.工作不细心 C、测量无细则 D.仪器本身 15.测量的科学性是指( )。 A.准确性、经济性、适用性 B.准确性、实用性、规范性 C.可靠性、有效性、客观性 D.有效性、适用性、经济性 16.稳定可靠性系数( )。 A.数天重复相同测量结果的相关程度 B.愈接近1愈不可靠 C.指奇数次和偶数次的测量结果相关程度 D.愈接近-1愈可靠 17.测量一致可靠性系数估价适用的测量项目是( ) A.12 min跑 B.立定跳远 C.800m跑 D.1 500m跑 18.引体向上属于( )测验。 A.静力性 B.爆发力 C.动力性耐力 D.静力性耐力 19.已知组间方差为5.21,组内力方差0.481,可靠性系数为( )。

健康测量指标及评价

健康测量指标及评价 从健康的概念出发,判断是否健康和分析评价其健康水平,常用健康指标。 (一)人群健康状况测量指标及评价 1、人群健康状况测量指标 (1)人口学指标 总出生率、总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人口平均期望寿命。 (2)生长发育指标 主要是指0~14岁或0~17年龄段的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包括形态(身高、体重、胸围)、功能(心肺功能、肌力)、智能(通过智力测定来鉴定,有资料表明:生于温暖月份的人的智商比寒冷的高)、性成熟。 (3)疾病、伤残指标 包括传染病和寄生虫的发病率、职业病和职业性外伤的发病率、慢性病的患病率、因病(因伤)致残的残疾率。 (4)社会心理卫生状况指标 青少年犯罪率、青少年吸烟率、自杀发生率和离婚率等。 (注生杀发生率与出生的月份有关:2~3月出生的人自杀的发生率高)2、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的指标 我国目前常用健康指数来评价群体健康状况。健康指数有寿命指数、婴儿死亡率指数、患病率指数、发育状况指数、心理健康指数、发病率、伤残率指数。 (二)个体健康状况测量指标及评价 1、个体健康状况测量指标 (1)生理健康状况指标 ①形态、功能、性成熟②营养状况指标 ③疾病史和疾病家族史 (2)心理健康状况指标包括人格、智力和情感。 (3)社会特征指标 ①行为模式美国心脏病医生费里德曼把人的行为分为A、B两型。A型行为模式的特点:好胜心强、雄心勃勃、具有竞争性、努力工作、急躁易怒。B型行为模式的特点:心地坦荡、悠闲自得不争强好胜、不计个人得失、做事从容不迫。 ②生活方式 ③人际关系血缘关系、工作关系、朋友关系、邻里关系。 ④个人地位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 ⑤个人经历 2、评价个体健康状况指标 (1)单个指标评价

健康测量指标及评价

健康测量指标及评价 从健康地概念出发,判断是否健康和分析评价其健康水平,常用健康指标. (一)人群健康状况测量指标及评价 1、人群健康状况测量指标 (1)人口学指标 总出生率、总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人口平均期望寿命. (2)生长发育指标 主要是指岁或年龄段地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包括形态(身高、体重、胸围)、功能(心肺功能、肌力)、智能(通过智力测定来鉴定,有资料表明:生于温暖月份地人地智商比寒冷地高)、性成熟.(3)疾病、伤残指标 包括传染病和寄生虫地发病率、职业病和职业性外伤地发病率、慢性病地患病率、因病(因伤)致残地残疾率. (4)社会心理卫生状况指标 青少年犯罪率、青少年吸烟率、自杀发生率和离婚率等. (注生杀发生率与出生地月份有关:月出生地人自杀地发生率高) 2、评价人群健康状况地指标 我国目前常用健康指数来评价群体健康状况.健康指数有寿命指数、婴儿死亡率指数、患病率指数、发育状况指数、心理健康指数、发病率、伤残率指数. (二)个体健康状况测量指标及评价 1、个体健康状况测量指标 (1)生理健康状况指标 ①形态、功能、性成熟②营养状况指标 ③疾病史和疾病家族史 (2)心理健康状况指标包括人格、智力和情感. (3)社会特征指标 ①行为模式美国心脏病医生费里德曼把人地行为分为、两型.型行为模式地特点:好胜心强、雄心勃勃、具有竞争性、努力工作、急躁易怒.型行为模式地特点:心地坦荡、悠闲自得不争强好胜、不计个人得失、做事从容不迫. ②生活方式 ③人际关系血缘关系、工作关系、朋友关系、邻里关系. ④个人地位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 ⑤个人经历 2、评价个体健康状况指标 (1)单个指标评价 标准体重() 男性:身高()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复习题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复习题 一,请完成下列有关皮褶厚度测定技术的问题。 1,请描述皮褶厚度测定常用的三大部位:三头肌部,肩胛下角,脐旁皮褶的生理定位。2,下列是一位实习营养师对测定肩胛下角皮褶厚度技术的描述,请分析实习营养师的描述中有哪些不妥,说明原因。 测定前,检查皮褶厚度仪,看其钳尖部两接触点间压强是否达到15g/ Cm2,测定时,被测者应暴露测量部位,或仅穿贴身内衣测量也可,测量者立于被测者身后,摸到肩胛下角,如不明显,可令被测者挺胸,摸清后让其恢复自然站立,在肩胛下角约1厘米处,沿脊柱走向方向,用左手食指和拇指轻轻揉捏待测定部位,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讲被测定部位皮肤拎起。右手松开皮褶计握把,让皮褶钳尖部充分夹住皮褶,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读数精确至0.1厘米,记录结果。 3,经测定,某居民肱三头肌部,肩胛下角,脐旁的皮褶厚度分别是2.2cm,2.8cm,4.3c m,请评价他的胖瘦程度,要求写出判定方法。 答:1、三头肌部:肩峰至尺骨鹰嘴的连线中点上方约2厘米 (2分) 肩胛下部:肩胛骨下角下方约1厘米处。(2分) 脐旁:距脐右方2厘米处。(1分) 2、①不能穿内衣,应充分暴露测定部位;(2分)②不能揉捏软化,否则会影响测定结果;(2分) ③肩胛下角皮褶走向应与脊柱走向呈45度夹角;(2分) ④要求测量3次取平均值,一次测量结果不能作为测量最终结果;(2分) ⑤钳尖部两接触点间压强正常值是10 g/cm2(2分) 3、用三处皮褶厚度相加,小于10厘米为消瘦、10-40厘米为中等、40厘米以上为肥胖。(3分) 该居民三处相加<10厘米,故判定他消瘦。(2分) 二,拟对以婴儿进行常规体格检查,注要测量其身长,头围,体重三个指标,作为一名公共营养师,请你:1 1,写出开展此项工作所需要的仪器,并任选两种说明怎样做好工作的准备工作: 2,提供头围的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3,该婴儿由于哭闹严重,无法独立配合完成体重测量,请你提供解决方法。 答案评分标准: 1、仪器(3分) (1)标准量床 (2)无伸缩性材料卷尺 (3)婴儿体重磅秤(或成人体重计) 准备方法: (l)软尺:仔细检查软尺有无裂缝,制作材料是否符合要求,用2m 长的刻度钢尺检查软尺的刻度是否准确, 若2m相差0.5cm 则不能使用,需更换。 (2)标准量床:应选择平坦的地方放置,围板刻度尺应面向光源(便于读数)。仔细度查两端头板有无松动现象,围板 刻度0点是否与头板的头顶面重合,并以钢尺检查围板上的刻度是否准确,一般为10.0cm,

健康测量指标及评价

健康测量指标及评价 测量指标(特异性,敏感性)能够反映出所测事物的属性和特征,帮助人们深入了解被测事物的实质。 从健康的概念出发,判断是否健康和分析评价其健康水平,常用健康指标。 (一)人群健康状况测量指标及评价 1、人群健康状况测量指标(指标) (1)人口学指标 总出生率、总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人口平均期望寿命。 (2)生长发育指标 主要是指0~14岁或0~17 年龄段的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包括形态(身高、体重、胸围)、功能(心肺功能、肌力)、智能(通过智力测定来鉴定,有资料表明:生于温暖月份的人的智商比寒冷的高)、性成熟。 (3)疾病、伤残指标 包括传染病和寄生虫的发病率、职业病和职业性外伤的发病率、慢性病的患病率、因病(因伤)致残的残疾率。 (4)社会心理卫生状况指标 青少年犯罪率、青少年吸烟率、自杀发生率和离婚率等。

(注:自杀发生率与出生的月份有关:2~3 月出生的人自杀的发生率高)2、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的指标(方法) 我国目前常用健康指数法来评价群体健康状况。健康指数有:寿命指数、婴儿死亡率指数、患病率指数、发育状况指数、心理健康指数、发病率、伤残率指数。 (二)个体健康状况测量指标及评价 1、个体健康状况测量指标(指标) (1)生理健康状况指标 ①形态、功能、性成熟②营养状况指标 ③疾病史和疾病家族史 (2)心理健康状况指标包括人格、智力和情感。 (3)社会特征指标 ①行为模式美国心脏病医生费里德曼把人的行为分为A、B 两型。A 型行为模式的特点:好胜心强、雄心勃勃、具有竞争性、努力工作、急躁易怒。B型行为模式的特点:心地坦荡、悠闲自得不争强好胜、不计个人得失、做事从容不迫。 ②生活方式 ③人际关系血缘关系、工作关系、朋友关系、邻里关系。

测量与评价复习试题

习题 (一)名词解释部分 1.体育测量 2.直接测量 3.测量量表 4.测量的可靠性 5.同质测量 6.测量的有效性 7.内容有效性 8.效标 9.测量的客观性 10.科学性检验 11.标准观测值 12.成套测验 13.项目的区分度 14.评价 15.体育评价 16.评价标准 17.理想标准 18.评价量表

19.百分位数法 20.离差法 21.体格测量 22.身高 23.坐高 24.体型 25.身体姿势 26.体质 27.健康 (二)选择题 1.测量与评价的关系就是( )。 A.测量就是基础,评价就是手段 B.测量就是基础,评价就是目的 C.测量就是手段,评价就是基础 D.测量就是方法,评价就是手段。 2.体育测量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其第三阶段就是( )阶段。 A、人体测量 B.体育测验 C.体育测量学 D.体育评价 3.最早的人体测量发生在( )时期。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罗马 D.古希腊 4.体育测量学目前发展的特点之一就是发展了( )的测评方法。 A.简便 B.实用 C.高质量 D.规范化、标准化 5.下面几项哪项不属于测量的三要素。( ) A.符号 B.法则 C.有效性 D.属性 6.反复横跨测灵敏性,小学生的测验场地应间隔( )。 A.90 cm B.100 cm C.110 cm D.120 cm 7.《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项目一共分为( )类。

A.3 B.4 C.5 D.6 8.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的体测指标中有( )三大类。 A.形态,机能,心理 B.形态,机能,素质 C.形态,机能,适应能力 D.形态,心理,适应能力 9.测量工作中首先要明确的就是( )。 A.被测对象事物的属性与特征 B.指标的选择 C.测量的方法 D.工作的责任 10.随机误差具有( )的特点。 A.随机性 B.对称性 C.倾向性 D.方向性 11.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就是( )。 A、人为的 B.非标准化的 C.多种偶然非控制因素 D.测试次数多 12.系统误差具有( )的特点。 A.系统性与方向性 B.不可修正 C.变化无常 D.无规律性 13.抽样误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A.样本含量大小 B.个体间异差大小 C.抽样方法的不同 D.三项均就是 14.基本误差产生的原因就是( )。 A.测量非标准化 B.工作不细心 C、测量无细则 D.仪器本身 15.测量的科学性就是指( )。 A.准确性、经济性、适用性 B.准确性、实用性、规范性 C.可靠性、有效性、客观性 D.有效性、适用性、经济性 16.稳定可靠性系数( )。 A.数天重复相同测量结果的相关程度 B.愈接近1愈不可靠 C.指奇数次与偶数次的测量结果相关程度 D.愈接近-1愈可靠 17.测量一致可靠性系数估价适用的测量项目就是( ) A.12 min跑 B.立定跳远 C.800m跑 D.1 500m跑 18.引体向上属于( )测验。 A.静力性 B.爆发力 C.动力性耐力 D.静力性耐力 19.已知组间方差为5.21,组内力方差0.481,可靠性系数为( )。 A.9.1 B.0.91 C.0、09 D.—0.91

人体测量评价指标

人体测量评价指标 一、标准体重,或称理想体重。 标准体重(公斤)=身长(cm)-105 评价标准: <20%<10~20%±10% >10~20%>20% 严重瘦弱瘦弱正常超重肥胖 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 BMI=体重kg/身高m2 1.WHO:BMI正常值为18.5~24.9。 BMI<16为重度消瘦,16~16.9为中度消瘦,17~18.4为轻度消瘦BMI25~29.9为超重,≥30为肥胖。 2.亚太地区:BMI正常值为18.5~22.9。 BMI<18.5为体重过低 BMI23~24.9为超重,≥25为肥胖。 3.我国:BMI正常值为18.5~23.9。 BMI<18.5为体重过低 BMI24~27.9为超重,≥28为肥胖。 用身高体重评价的其他方法 离差法 百分位数评价法 Gomez分类法

体重和身高>100%者认为是营养良好。 人体测量的评价 人体测量的项目和方法很多,最常用而又简便的是体重和身高指标。 (一)、体重和身高指标 1、少年儿童身高体重的营养状况评价: 少年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处于动态变化时期,一般无法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进行评价,而采用群体中与其它个体比较进行评价。 少年儿童身高体重的评价方法较多,评价标准各国也不一致。 由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提出的身高和体重数值,已被大多数国家采用。 少年儿童身高体重评价的表达方法有: 按年龄的身高 按年龄的体重 按身高的体重。

少年儿童身高体重评价表达方式的意义: 按年龄的身高偏低 ——表示较长期的慢性营养不良。 按身高的体重 ——表示较急性的营养不良。 少年儿童身高体重的常用评价方法 (1)中位数百分比法 即调查儿童的身高或体重的数值达到同年龄、性别参考标准中位数的百分比。以此来评价儿童的生长情况(儿科常用)。 中位数百分比法优点是简单易懂。 中位数百分比法缺点是:不同指标的中位数百分比的数值意义不同。 按身高的体重中位数百分比来评价营养状况(见下表) 已知某学龄儿童的身高124cm,体重41.5kg,试对其营养状况进行评

第一节 人体体型与人体测量练习题

第一章服装结构制图依据 第一节人体体型与人体测量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服装结构制图的主要依据是,制定服装放松量的主要依据之一是。 2.人体比例最简单的测量单位是头,正常的成年男性约头高,成年女性约为 头高。 3.决定了衣领的基本结构。 4.由于颈部呈不规则的圆台状及向前倾斜的特点,所以领的造型基本上是, 。上衣前后领的弧线弯曲度一般是。 5.是前后衣片的分界线。 6.肩部前倾使服装的大于,肩的弓形形状,使服装略长于。 7.胸与背的特征,决定了男性大于。 8.女性乳胸隆起,使女装通过、及达到合体的目的。 9.由于腰部的凹陷状,在服装结构上表现为上装的造型。 10.背部肩胛骨凸起形成与不对称。 11.臀部的外凸,决定了西裤的大于。 12.西裤腰口收前裥和后省的原因是、、。13.是测量长裤中裆和裙长等下装长度的重要依据。 14.服装结构制图的直接依据是人体有关部位的、、等。 15.服装人体测量可分为、、3种。 二、解释术语 1.人体测量: 2.服装放松量: 三、判断题(在下列叙述中,你认为正确的在括号内画“"误的画“×”) 1.同一个人穿着西服和中山装其袖长应该相等。( ) 2.量体时一般不考虑被测量者所穿衣服的厚薄因素。( ) 3.人体手臂弯曲时,上臂与下臂呈一定角度,反映在衣袖上为后袖弯线外凸,前袖弯线内内凹。( ) 4.在测量人体尺寸时所使用的工具有软尺和腰节带。( )

5.服装的放松量主要取决于人体的运动,同时也要考虑季节和款式。( ) 6.女装吸腰量大于男装吸腰量。( ) 7.幼儿与老人的服装一般以曲腰身为好。( ) 8.袖口收细裥要比不收细裥的袖长要长。( ) 9.胸、腰、臀围的放松量会影响到服装穿着的合体性和外形的美观性。( ) 10.女装肩斜和前后肩斜度与男装是一致的。( ) 四、选择题(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 1.臀部的球面状使西裤的后裆缝( )前裆缝。 A.短于B.长于c.等于 2.幼儿与老人的服装一般以直腰身为主,这是由于其( )差小的缘故。A.胸臀围B.腰臀围C.胸腰围 3.后袖山弧线与前袖山弧线的不对称,其重要原因是由于( )突起形成的。A.胸部B.肩端部C.臂根底部D.肩胛骨 4.上裆长是由侧腰部髋骨向上( )量至凳面的距离。 A.3.5 cm B.4 cm C.3 cm D.4.5 cm 5.由于颈部呈不规则圆台状并向前倾斜的特点,因而形成领的造型基本上是( )。 A.后领脚宽、前领脚窄 B.前领脚宽、后领脚窄 C.前领脚宽等于后领脚宽 6.幼儿的背部特征使童装的后腰节长( )前腰节长。 A.小于B.长于C.等于或小于 五、简答题 1.简要回答颈部与衣领的关系。 2.什么是服装放松量?影响服装放松量的因素有哪些?

2017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及评分标准

2017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及评分标准

附件: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6年修订) 一、说明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 2.本标准的修订坚持健康第一,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4〕3号)有关要求,着重提高《标准》应用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着重强化其教育激励、反馈调整和引导锻炼的功能,着重提高其教育监测和绩效评价的支撑能力。 3.本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4.本标准将适用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初中、高

中按每个年级为一组,其中小学为6组、初中为3组、高中为3组。大学一、二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 5.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组别的测试指标均为必测指标。其中,身体形态类中的身高、体重,身体机能类中的肺活量,以及身体素质类中的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为各年级学生共性指标。 6.本标准的学年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和构成,满分为120分。标准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之和组成,满分为100分。附加分根据实测成绩确定,即对成绩超过100分的加分指标进行加分,满分为20分;小学的加分指标为1分钟跳绳,加分幅度为20分;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加分指标为男生引体向上和1000米跑,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和800米跑,各指标加分幅度均为10分。 7.根据学生学年总分评定等级:90.0分及以上为优秀,80.0~89.9分为良好,60.0~79.9分为及格,59.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 8.每个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记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附表1~6)。特殊学制的学校,在填写登记卡时可以按规定和需求相应地增减栏目。学生毕业时的成绩和等级,按毕业当年学年总分的50%与其他学年总分平均得分的50%之和进行评定。 9.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测试成绩评定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成绩评定为不及格。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

测量与评价的关系

体育教学中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关系 体育教学中,体育测量与体育评价的概念经常混淆,运用起来更是不精确,或者将“体育测量评价”连在一起,当作一个概念使用。面对这样的情况,尤其是当今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幅度比较大的情况下,有必要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清楚的分析。 l 体育评价的概念 体育评价是偏正名词。要了解体育评价,先要看评价的定义。“评价”一词,我国9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已出现。《宋史·戚同文传》:“市场不评价,市人知而不欺。”其意为评论货物的价格。《辞海》对评价的解释为“评论货物的价格”,而“今亦泛指衡量人或事物的价值”。台湾版《中文大辞典》对该词的解释为“评(原文为“平”)定其价值也”,因而都是进行的价值判断。在哲学上,所谓评价,就是主体对客体于人的意义的一种观念性的把握,是主体关于客体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所做的判断。在现实的活动中,人们通过评价揭示把握客体的价值,使价值由潜在的形式转化为直接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所以,评价虽然不构成价值的内在要素,但它是发现价值、实现价值与表现价值的重要手段。因此,体育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体育测量的结果,并赋予其价值或意义的过程。如某l5岁男同学的跳高成绩是1.29米,另一同龄男同学的跳高成绩是1.15米,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判断两者的得分。既然体育评价是以体育测量为基础,那么体育测量是什么,它与体育评价的具体关系又是什么? 2 体育评价与测量的辩证关系 体育评价的发展与教育的发展一样,经历了从主观评价到测量,又从测量到评价的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测量运动讲的是从主观评价到测量的变化,强调了评价的方法论,主要是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而从测量到评价,则强调了评价的目的论。 2.1 体育测量的发展测量“Measurement”本为自然科学方法,即按照一定的测量尺度获取数据结果的步骤。在此,测量单位极其重要,必须具备一定的测量单位与测量的基点。心理测量方面早期探索者,是英国差异心理学的创始人高尔顿(F.Gahon),1884年创立了人类测量实验室,1904年又在伦敦大学创办优生学实验室。其研究个体差异的测量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拉力和握力、扣击的速率、听力、视力、色觉等。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J.M.Catte1)在莱比锡实验室从事个体差异研究,而且重点在于测量基本的身体活动或感觉一运动反应。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通过尝试错误而偶然获得成功,从而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连结,并提出凡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体育测量主要运用心理与教育的研究结果,逐步拓宽对力量、心肺功能、身体适应性、运动能力、运动技术、知识、社交和感知能力等方面的测量。从20世纪开始,教育测量学在学校里逐渐兴起。当体育被视为教育的组成部分之后,体育测量便引入到学校体育工作之中。由于技术革命高潮迭起,体育测量也随之迅猛发展。数理统计的理论、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均被引入到体育测量之中,并朝着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随着教育由测量向强调评价的转变,在学校体育中也开始重视体育评价。尤其是在当前“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体育评价已不仅仅局限于给学生打打分数的测量范围内,而是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价值判断。 2.2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关系 体育测量与评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关系极为密切。体育测量是以仪器或其他手段对体育活动中人体的各种属性或特征从数量上给予正确的表现。具体地说,测量的主要任务为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及技术等方面,用一定的测定尺度来提供量化资料。虽然这里也有分析的性质,但一般不包括按照价值去解释其意义。可见测量是从数量上对资料进行描述,属于实事判断,为评价提供量化资料而自身并不是评价。体育评价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体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换言之,它是从价值上去解释体育现象的。这就是说,体育评价关系到明确体育的目标及价值概念,是按照体育目标与体育价值观来衡量学生的发展变化及教学计划的实践成果的。评价的重心在于把体育的目标作为标准进行价值判断。然而要进行价值判断,就必须以可靠的资料为基础。这里所说的资料,包括两种类型的资料,即量化资料与非量化资料。前者是通过一定尺度的测量取得的,而后者则通过观察记录等手段来获得。1971年,美国学者格朗兰德(Gronlund)认为,评价可以简单地用下式表述:评价=测量(量的记述)或非测量(质的记述)+价值判断,这就是说,评价是在量或质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格朗兰德的这一公式虽然粗糙了一点,但它确实抓住了评价活动的本质。由此可见,评价离不开测量,测量在评价的过程中所承担的任务是从数量上提供资料。量化资料在现在体育评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必须给予应有的重视。但又要看到,在评价中量化资料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因为在目前体育学习中有些评价因素量化还有困难,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因而进行判断必须同时尊重和利用上述两种类型的资料。从目的看,测量与评价的目的是不一样的。测量所关心的是体育教学效果的数量化,而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最大限度发挥体育目标及价值的作用服务,是与体育目的和价值相关联的工作。评价过程是根据体育教学目标判断学生的发展变化,及体育教学计划的实施成果和价值过程。用这一观点来看不同的思想价值观

《体育测量与评价》总复习(2015)分解

《体育测量与评价》总复习 (2015.6) 一、填空题 1、运动人体测量的发展经历了人类学测量时期、肌力测量时期、循环机能测量时期、运动能力综合性测量时期和标准化测量时期五个阶段。 2、有效性的定性分析常采用逻辑分析法,定量分析常采用相关分析法。 3、测量包括待测属性或特征、法测和数字符号三要素。 4、评价标准的格式主要有描述式、数量式和隶属度式三种。 5、权重(W)一般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0

测量与评价复习试题

.. 习题 (一)名词解释部分 1.体育测量 2.直接测量 3.测量量表 4.测量的可靠性 5.同质测量 6.测量的有效性 7.内容有效性 8.效标 9.测量的客观性 10.科学性检验 11.标准观测值 12.成套测验 13.项目的区分度 14.评价 15.体育评价 16.评价标准 17.理想标准

18.评价量表 19.百分位数法 20.离差法 21.体格测量 22.身高 23.坐高 24.体型 25.身体姿势 26.体质 27.健康 (二)选择题 1.测量与评价的关系是( )。 A.测量是基础,评价是手段 B.测量是基础,评价是目的 C.测量是手段,评价是基础 D.测量是方法,评价是手段。 2.体育测量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其第三阶段是( )阶段。 A、人体测量 B.体育测验 C.体育测量学 D.体育评价 3.最早的人体测量发生在( )时期。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罗马 D.古希腊 4.体育测量学目前发展的特点之一是发展了( )的测评方法。 A.简便 B.实用 C.高质量 D.规范化、标准化 5.下面几项哪项不属于测量的三要素。( ) A.符号 B.法则 C.有效性 D.属性 6.反复横跨测灵敏性,小学生的测验场地应间隔( )。

A.90 cm B.100 cm C.110 cm D.120 cm 7.《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项目一共分为( )类。 A.3 B.4 C.5 D.6 8.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的体测指标中有( )三大类。 A.形态,机能,心理 B.形态,机能,素质 C.形态,机能,适应能力 D.形态,心理,适应能力 9.测量工作中首先要明确的是( )。 A.被测对象事物的属性和特征 B.指标的选择 C.测量的方法 D.工作的责任 10.随机误差具有( )的特点。 A.随机性 B.对称性 C.倾向性 D.方向性 11.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是( )。 A、人为的 B.非标准化的 C.多种偶然非控制因素 D.测试次数多 12.系统误差具有( )的特点。 A.系统性和方向性 B.不可修正 C.变化无常 D.无规律性 13.抽样误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A.样本含量大小 B.个体间异差大小 C.抽样方法的不同 D.三项均是14.基本误差产生的原因是( )。 A.测量非标准化 B.工作不细心 C、测量无细则 D.仪器本身 15.测量的科学性是指( )。 A.准确性、经济性、适用性 B.准确性、实用性、规范性 C.可靠性、有效性、客观性 D.有效性、适用性、经济性 16.稳定可靠性系数( )。 A.数天重复相同测量结果的相关程度 B.愈接近1愈不可靠 C.指奇数次和偶数次的测量结果相关程度 D.愈接近-1愈可靠 17.测量一致可靠性系数估价适用的测量项目是( ) A.12 min跑 B.立定跳远 C.800m跑 D.1 500m跑 18.引体向上属于( )测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