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针灸五五脚趾部位

董氏针灸五五脚趾部位
董氏针灸五五脚趾部位

?五五腳趾部位

定位在足底第一蹠骨與第二蹠骨之間,每隔五分一穴,共四穴。

主治沙眼、眼角紅、眼皮炎、迎風流淚、怕光、眉骨痛、鼻骨痛、頭痛、牙

痛、耳鳴。

針法與應用針深五分至一寸。患者用力吸氣,快速進針。

【花骨一穴】

穴位:在足底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之间,在趾间叉口处每下五分一穴。共有四穴。

解剖:内侧脚底神经、脾、肺、肾神经。肝之神经。

取穴:当足底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之间距趾间叉口五分一穴、后五分一穴、再后五分一穴、再后五分一穴,计四穴。

归经:入肝经。

穴性:舒肝解郁,清肝明目。

主治:沙眼、角膜炎、眼皮炎、眼迎风流泪、怕光、眉棱骨酸痛胀痛。鼻骨痛、头痛、牙痛、耳鸣、耳聋。

针刺法:直刺五分—一寸五分。

针感:胀痛感。

应用:花骨一穴,由四个单穴组成,临床时谨慎随取二个穴道,就有很好的疗效。

说明:(一)由此穴在于脚底,进针需快,同时要患者用力吸足气用34号针,以减轻患者疼痛。

(二)笔者经验外来引起的角膜炎可针刺此穴,不必配合其它穴位,留针一小时,红肿可退。

(三)迎风流泪可本穴配手珠圆穴治疗。

(四)耳鸣本穴配腕顺一、二穴。

定位在足底第二蹠骨與第三蹠骨之間,共二穴。距趾間叉口一寸一穴,又五

分一穴。

主治手指無力、手臂痛。

針法與應用針深五分至一寸。

【花骨二穴】

穴位:在足底第二与第三跖骨之间。

解剖:脾之神经。

取穴:当足底第二与第三跖骨之间,距趾间又口一寸一穴,后五分一穴,计两穴。第二穴与门金穴相通。

归经:入脾胃两经。

穴性:调和脾胃、清热化滞。

主治:手指无力、手臂痛、手麻木。

针刺法:直刺五分—一寸。

针感:酸胀疼痛感。

说明:(一)董氏针灸治疗四肢酸、麻、痛、都采手足对应针法,手掌对脚掌,手指对足指,手下臂对小腿,手上臂对大腿,更进一步的还分外侧、内侧、前侧、后侧,手足找到对应的点手病取足穴,足病取手穴,上下左右平衡针法,无不立效。

(二)花骨二穴与门金相通,可治手食指与中指不能弯曲或无力。

(三)花骨二穴在足,手三毛穴在手,两者是相对应点,两者互可对治侧手足掌麻木或无力。

定位在足底第三蹠骨與第四蹠骨之間,距趾間叉二寸。

主治腰痛、坐骨神經痛、脊椎骨痛。

針法與應用針深五分至一寸。

【花骨三穴】

穴位:足底第三与第四跖骨之间。

解剖:脾之神经。

取穴:当足底第三与第四跖骨之间,距跖间叉口二寸处是穴。

归经:入肝肾两经。

穴性:通经活络、行气止痛。

主治:腰痛、坐骨神经痛、脊椎骨痛。

针刺法:直刺五分—一寸。

针感:酸胀疼痛感。

应用:(一)花骨三穴配花骨一穴及水金、水通治腰痛。

(二)中白、上白、肩中、花骨三穴治坐骨神经痛。

(三)正脊穴、花骨三穴、水相治脊椎骨痛,若脊椎骨之椎间板突出,宜病位刺血,再扎

花骨三穴,配上三黄、木黄或正脊一、二、三穴等,再视其病症加减。

说明:花骨三穴通木斗、木留一线,因此对治疗中指,无名指不能曲伸,无力亦有疗效。

花骨三穴与对侧手三火穴、三星穴一带对应。

定位在足底第四蹠骨與第五蹠骨之間,距趾間叉口一寸半。

主治脊椎骨痛、坐骨神經痛、小腹痛、胃痛、止血。

針法與應用針深五分至一寸。

【花骨四穴】

穴位:在足底第四与第五跖骨之间。与六完穴相通。

解剖:肺之神经。肾之神经。

取穴:在足底第四与第五跖骨之间,距跖间叉口一寸半处是穴。与六完穴相通。

归经:入肺、肾两经。

穴性:通经活络,通利下焦。

主治:脊椎骨痛、坐骨神经痛、小腹痛、胃痛、止血。便秘、月经不调、足背肿、月赤、夜尿、频尿。针刺法:直刺五分—一寸。

针感:酸胀疼痛感。

经验:(一)在临床可应用于足背肿痛,目亦、胁痛、月经不调等症,但需视各症症状加减,如脊椎骨痛,可花骨三、四穴成倒马针法、病位刺血,乳腺瘤则花骨四穴透六完穴,再配足三重

穴(须扎二寸深)建中、肩中、疗效具佳。

(二)本穴配合木妇穴强刺激可减肥,控制食欲。

(三)本穴配灵骨,大白治工作疲劳引起之腰酸背痛。

(四)小腹胀痛,本穴配其门、其正、其角。

(五)治频尿、夜尿,本穴配花骨一穴另花骨四穴与六完相通,故可止血。

定位在足底後跟前緣正中央。

主治腦瘤、腦積水(大頭瘟)、小腦痛、腦神經痛、體弱。

針法與應用針深三分至一寸。

【上瘤穴】

穴位:在足底后前缘正中央。

解剖:后脑(小脑)总神经。

取穴:平卧,当足底后跟硬皮之前缘正中央处是穴。

归经:入心经。

穴性:清热开窍、健脑灵神。

主治:脑瘤、脑积水、小脑痛、脑神经痛、脑神经衰弱、脑癌。

针刺法:直刺三分到五分。

针感:酸胀疼痛感。

经验:(一)胡师以此穴配外三关穴、三重穴、米一穴、二穴、三穴治愈患者刘树意(译者、美籍、先生为美国人),患脑癌症,在美国夏威夷一家医院连续治疗三年余无效,经胡师施针二

十九次竟告痊愈。

(二)治疗脑震荡不醒,本穴配正筋、正宗穴,并在内踝下附近放血,有效。

注意:本穴不宜深刺(超过五分),易引起心中不安,要特别注意。

配穴:(一)治脑积水本穴配火菊、正宗、正筋有效。

(二)治脑瘤、本穴配土顶、木顶、外三关有效。

定位平臥,當足第二趾底遠端趾間關節橫紋正中央處是穴。

主治心痛,肝病,難產,胎衣不下、墮胎、赤白帶。配婦科穴主治婦科諸疾。

針法與應用用三稜針出黑血。用毫針針深三至五分。禁灸,孕婦禁針。

【火包穴】

穴位:火包穴在足第二趾底第二道横纹正中央。

解剖:心之神经、肝之副神经。

取穴:平卧,当足第二趾底横纹正中央处是穴。其下掌趾横纹两侧有妇灵一、二穴。

归经:入肝经。

穴性:疏肝理气。

主治:心痛、肝病、胎衣不下、堕胎(特效)、赤白带。另外妇灵穴并治子宫卵巢之瘤炎、月经不调之妇科病。

针刺法:直刺三分—五分。

用三棱针扎出黑血立即见效。

针感:疼痛感。

注意:孕妇禁针(堕胎只在须臾之间)。禁灸。

说明:在董氏奇穴中,一些专治妇科病的穴位,如妇科五穴、凤巢穴、姊妹穴等妇科要穴,大都归属肝经。

经验:(一)师叔赖氏曾以火包穴治疗心绞痛,效果甚佳。

(二)外伤流血不止,可于火包穴放血,再扎六完穴。

(三)妇灵穴,专治妇科病,同妇科五穴,在临床啊上可与火包穴相配,效果不错,但是

足底穴位下针较痛,大都取妇科五穴为多。

【妇灵一】

穴位:妇灵穴位足第二趾横纹之两侧。

解剖:心之神经、肝之副神经。

取穴:平卧,当足第二趾底横纹正中央处是穴。其下掌趾横纹两侧有妇灵一、二穴。

归经:入肝经。

穴性:疏肝理气。

主治:心痛、肝病、胎衣不下、堕胎(特效)、赤白带。另外妇灵穴并治子宫卵巢之瘤炎、月经不调之妇科病。

针刺法:直刺三分—五分。

用三棱针扎出黑血立即见效。

针感:疼痛感。

注意:孕妇禁针(堕胎只在须臾之间)。禁灸。

说明:在董氏奇穴中,一些专治妇科病的穴位,如妇科五穴、凤巢穴、姊妹穴等妇科要穴,大都归属肝经。

经验:(一)师叔赖氏曾以火包穴治疗心绞痛,效果甚佳。

(二)外伤流血不止,可于火包穴放血,再扎六完穴。

(三)妇灵穴,专治妇科病,同妇科五穴,在临床啊上可与火包穴相配,效果不错,但是

足底穴位下针较痛,大都取妇科五穴为多。

【妇灵一】

穴位:妇灵穴位足第二趾横纹之两侧。

解剖:心之神经、肝之副神经。

取穴:平卧,当足第二趾底横纹正中央处是穴。其下掌趾横纹两侧有妇灵一、二穴。

归经:入肝经。

穴性:疏肝理气。

主治:心痛、肝病、胎衣不下、堕胎(特效)、赤白带。另外妇灵穴并治子宫卵巢之瘤炎、月经不调之妇科病。

针刺法:直刺三分—五分。

用三棱针扎出黑血立即见效。

针感:疼痛感。

注意:孕妇禁针(堕胎只在须臾之间)。禁灸。

说明:在董氏奇穴中,一些专治妇科病的穴位,如妇科五穴、凤巢穴、姊妹穴等妇科要穴,大都归属肝经。

经验:(一)师叔赖氏曾以火包穴治疗心绞痛,效果甚佳。

(二)外伤流血不止,可于火包穴放血,再扎六完穴。

(三)妇灵穴,专治妇科病,同妇科五穴,在临床啊上可与火包穴相配,效果不错,但是

足底穴位下针较痛,大都取妇科五穴为多。

【妇灵一】

穴位:妇灵穴位足第二趾横纹之两侧。

解剖:心之神经、肝之副神经。

取穴:平卧,当足第二趾底横纹正中央处是穴。其下掌趾横纹两侧有妇灵一、二穴。

归经:入肝经。

穴性:疏肝理气。

主治:心痛、肝病、胎衣不下、堕胎(特效)、赤白带。另外妇灵穴并治子宫卵巢之瘤炎、月经不调之妇科病。

针刺法:直刺三分—五分。

用三棱针扎出黑血立即见效。

针感:疼痛感。

注意:孕妇禁针(堕胎只在须臾之间)。禁灸。

说明:在董氏奇穴中,一些专治妇科病的穴位,如妇科五穴、凤巢穴、姊妹穴等妇科要穴,大都归属肝经。

经验:(一)师叔赖氏曾以火包穴治疗心绞痛,效果甚佳。

(二)外伤流血不止,可于火包穴放血,再扎六完穴。

(三)妇灵穴,专治妇科病,同妇科五穴,在临床啊上可与火包穴相配,效果不错,但是

足底穴位下针较痛,大都取妇科五穴为多。

定位當大趾之內側,大趾本節內側正中央點,腳趾甲內側後方處是穴。即十

四經隱白穴之後方,大都穴之前。

主治眼角痛(角膜炎)、疝氣、大指及食指痛,婦科陰痛道炎、赤白帶下。

針法與應用針深一分至三分,右手痛取左足,左手痛取右足穴。

【海豹穴】

穴位:在大趾之内侧,本节正中央。

解剖:有长大趾伸筋,浅腓骨神经、心之分支神经。

取穴:当大趾之内侧,大趾本节正中央点,脚指甲内侧后方处是穴。

归经:入心、肝两经。

穴性:散瘀通络。

主治:角膜炎、疝气、妇科阴道炎、手指痛。

针刺法:直刺一分—三分。

辨别:海豹穴非十四经隐白穴,其位于隐白穴后,大都之前。

配穴:(一)治疝气,在手食指上有大、中、小间及天、人、地指三肠,可选食指上有异色点的穴位配本穴。

(二)治妇科阴道炎,可本穴配手云白、李白、及妇科穴。

(三)董氏奇穴可治角膜炎,除本穴外,有手大拇指珠圆穴手背上之上白、分白、小指水腰

穴及足底花骨一穴,以上各穴可取三穴相配取用。

(四)董氏针灸在针术上有所谓手足对应针法,手指对脚指,手掌对足掌,而海豹穴位足指上,取用当可治相对应之手指痛。

定位在足第二趾中節正中央外開三分。

主治婦科赤白帶下、月經不調、經痛、子宮炎、輸卵管不通。

針法與應用針深二分至四分,貼趾骨。

【木妇穴】

穴位:在足第二趾中节正中央外开三分。

解剖:心之副神经,六腑神经。

取穴:当第二趾正中央,向外开三分处是穴。

归经:入肝经。

穴性:调经理带,调和冲任。

主治:妇科赤白带下、月经不调、经痛、子宫炎、输卵管不通。

针刺法:直刺二分—四分,贴骨下针,以细毫

针五分针下针较为不通。

说明:手指与脚指上的穴位下针时都很痛,一般人较不能忍受,不过手足上的穴位,感应力都很强,疗效都不错,因此坊间有人专下手针,取得相当好的疗效,手足指上扎针固然痛,可要求

患者在进针一刹那,用力作深呼吸的动作,吸足气,用力吸、气满了,进针亦较不痛这点

提出参考。

配穴:(一)木妇为治白带的特效穴,在临床上可配手妇科穴及云白、李白,效果不错。

(二)经痛本穴配门金、四花、灵骨、大白有效。

【五花穴】

穴位:脚底、脚后跟正中央处是五花一穴。

五花一穴向前一寸是五花二穴。

五花一穴向后一寸是五花三穴。

五花一穴向外横开一寸是五花四穴。

五花一穴向内横开一寸是五花五穴。

解剖:胫骨神经的外侧脚底分枝、脑神经。

取穴:平卧取穴,余同穴位。

归经:入心、肾两经。

穴性:清心肾之热。

主治:足跟痛(特效)、失眠、脑神经痛。

针刺法:直刺三分—五分。

经验:(一)本穴为治疗足跟痛之特效穴,另加配手骨关、木关、中关(骨、木关之间)。

(二)治疗失眠本穴配心灵穴及镇静有效。

说明:五花穴亦为董公常用穴位,但其书未列,由胡师在其书中公布。

【三圣穴】

穴位:在脚底正中央点处,即十四经涌泉学后二寸(往足跟方向)。是三圣二穴。

三圣二穴往前上一寸是三圣一穴。即十四经涌泉穴后一寸。

三圣二穴往后一寸是三圣三穴。即十四经涌泉学往足跟方向后三寸。

解剖:脚底神经分枝、心之神经、肾之副神经、脑神经。

归经:入肝肾两经。

穴性:平肝益肾。

取穴:同穴位。

主治:高血压(特效)、低血压过高症(特效)、脑溢血、脑脑血栓症。

针刺法:直刺五分—一寸。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经验:本穴为治疗高低血压过高之特效穴。胡师曾以三圣二穴治高血压二百六十五度患者,在五分钟内降为一百三十五度,堪称神效。

说明:本穴为董氏奇穴之要穴,对血压的调整,有很大的疗效,为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董公书中未将三圣穴公开,胡师依平日董公所传,将其补上,另治疗血压如能配合相关部位放血,效果更好。

辨别:三圣一穴位涌泉穴后一寸,不要混淆。

董氏针灸四四上臂部位

【分金穴】 穴位:分金穴位在上臂肱骨之内侧,肘窝横纹上一寸五分。 解剖:有肱二头肌、上臂皮下神经、正中神经之分布区、有肱动脉、头静脉、心之分支神经、肺之分支神经。 取穴:分金穴手捂胸取穴,当上臂肱骨之下部中央,去肘窝横纹一寸五分处是穴。其它见穴位取穴。归经:入肺经。 穴性:清素肺气。 主治:感冒、喉炎、过敏性鼻炎、鼻蓄脓症、咳嗽之特效穴。 针刺法:直刺五分—一寸五分。可采倒马针法。 针感:酸胀感。 说明:董公书中无合金、内金、由胡师公开,三金与手前三士,功能相似,三金或三士可择一组使用即可。 配穴:(一)本穴配火腑海可治感冒引起之咳嗽。 (二)本穴配三叉穴,足感冒穴可治重感冒。 (三)本穴配驷马穴、中力穴、通肾穴可治过敏性鼻炎。

【合金穴】 穴位:合金穴位在分金穴直下五分,而尺泽穴上一寸。 解剖:有肱二头肌、上臂皮下神经、正中神经之分布区、有肱动脉、头静脉、心之分支神经、肺之分支神经。 取穴:分金穴手捂胸取穴,当上臂肱骨之下部中央,去肘窝横纹一寸五分处是穴。其它见穴位取穴。归经:入肺经。 穴性:清素肺气。 主治:感冒、喉炎、过敏性鼻炎、鼻蓄脓症、咳嗽之特效穴。 针刺法:直刺五分—一寸五分。可采倒马针法。 针感:酸胀感。 说明:董公书中无合金、内金、由胡师公开,三金与手前三士,功能相似,三金或三士可择一组使用即可。 配穴:(一)本穴配火腑海可治感冒引起之咳嗽。 (二)本穴配三叉穴,足感冒穴可治重感冒。 (三)本穴配驷马穴、中力穴、通肾穴可治过敏性鼻炎。

【内金穴】 穴位:内金穴位于肘窝横纹上二寸,分金穴上五分处。 解剖:有肱二头肌、上臂皮下神经、正中神经之分布区、有肱动脉、头静脉、心之分支神经、肺之分支神经。 取穴:分金穴手捂胸取穴,当上臂肱骨之下部中央,去肘窝横纹一寸五分处是穴。其它见穴位取穴。归经:入肺经。 穴性:清素肺气。 主治:感冒、喉炎、过敏性鼻炎、鼻蓄脓症、咳嗽之特效穴。 针刺法:直刺五分—一寸五分。可采倒马针法。 针感:酸胀感。 说明:董公书中无合金、内金、由胡师公开,三金与手前三士,功能相似,三金或三士可择一组使用即可。 配穴:(一)本穴配火腑海可治感冒引起之咳嗽。 (二)本穴配三叉穴,足感冒穴可治重感冒。 (三)本穴配驷马穴、中力穴、通肾穴可治过敏性鼻炎。

董氏奇穴特效配穴

董氏奇穴特效配穴(作者:董景昌胡文智)2009-02-16 20:45董氏奇穴特效配穴作者:董景昌胡文智 1 正会穴治流鼻血尤具(卓效)。流鼻血 2 州圆、州崙、州昆等三穴配合正会、前会、后会等穴为治疗中风,半身不遂之(特效穴)。半身不遂 3 上瘤穴治疗脑瘤(特效)脑瘤 4 上瘤穴治疗脑癌(奇效)脑癌 5 灵骨穴治疗肺癌、肺气肿、肺积水时配大白穴(奇效)。肺癌、肺气肿、肺 积水 6 灵骨穴治疗半身不遂时配大白穴、上三黄穴、通肾穴、通关穴、通背穴、通山穴、通天穴、正会穴(奇效)。半身不遂 7 耳圆穴治疗解酒醉(特效)解酒醉 8 灵骨穴治疗经痛配门金穴、四花上穴特效。经痛 9 通关、通山、通天、通心、通灵五穴配通肾、通胃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久年胃病有(奇效)。胃、十二指肠溃疡、久年胃病 10 正筋、正宗、正士三穴同时取用为治疗坐骨神经痛、骨刺之(特效穴)。坐骨神经痛、骨刺 11 通关、通山、通天、通心、通灵五穴配地宗穴治心律不整(神效)。心律不整 12 通关、通山、通天、通心、通灵五穴配心灵一穴二穴治狭心症(特效)。狭心症 13分金穴治疗过敏性鼻炎、鼻蓄震症、感冒、喉炎、咳嗽之(特效穴)咳嗽 14 正筋穴、正宗穴为治嵴椎痛、耳鸣之(速效)。嵴椎痛、耳鸣 15 正会、前会、后会、镇静四穴为治疗神经衰弱、失眠之(特效穴)。也是治 疗四肢颤抖(舞蹈症)之(特效穴)。神经衰弱、失眠、四肢颤抖(舞蹈症) 17 大白治急性肺炎(特效)急性肺炎 18 大白穴以三稜针治小儿气喘、发高烧、肺炎(特效)。小儿气喘、发高烧、肺炎90 19 侧间穴(肠炎特效)肠炎 23 合金穴治疗过敏性鼻炎、鼻蓄震症、感冒、喉炎、咳嗽之(特效穴)咳嗽 24 三圣穴治疗高血压(特效)、低血压过高症(特效)高血压、低血压过高症26侧间穴以三稜针扎出血(有特效)治气喘、支气管炎、小儿肺炎 28 大白穴配灵骨穴治疗范围甚广,凡属气滞血淤之症均有(奇效)。气滞血淤之症 31 治疗梅毒、淋病时需配分技上、下穴(奇效)。梅毒、淋病 33 重子穴治小儿疾患以三稜针刺出血(特效)。小儿疾患 35 治疗妇女百病,本穴配妇科穴(奇效)。妇女百病 36 小閒穴治疗肠炎(特效)疝气(特效)肠炎、疝气 38 其门穴,其角穴、正三穴为治疗痔疮、下腹部发炎症之(特效穴)。疗痔疮、下腹部发炎症 39 心脏麻痺(特效)、眩晕(特效)、胸闷(特效)心脏麻痺、眩晕、胸闷 43小閒穴以三稜针扎出血(有特效)治气喘、支气管炎、小儿肺炎 50心灵穴为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对治疗心脏疾病疗效神速。配地宗穴为治疗心脏病之(特效穴)心脏病

董氏奇穴特效针灸速成班讲义[最新版)--左常波

1997.12.9 师公董景昌先生 左常波与恩师杨维杰博士摄于台北市 ●董公云:“病非人身素有之物,能得亦能除,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杨师曰:“只有一流的人品,才能成就一流的学问。” ●常波语:“董氏奇穴,永远相信奇迹。”

目录 1.绪论:董氏奇穴针灸渊源与学术特色 (3) 2.董氏奇穴特效核心奇穴 (9) 3.董氏奇穴特种针法 (23) 4.董氏奇穴针道原理 (26) 5.董氏奇穴特效刺血术 (33) 6.董氏奇穴临床应用 (35) 董氏奇穴疏导促通法治疗痛症 (35) 董氏奇穴特效美容针拨术 (36) 董氏奇穴治疗妇科病 (36) 董氏奇穴治疗疑难病 (36) 7.附录:董氏奇穴系列培训班 (44) 8. 后记 (45) 一、绪论:董氏奇穴针灸渊源与学术特色

引言 孔子云: 礼失求诸野。 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 两千年的岁月沧桑, 传统针灸有许多精华的东西湮没佚散了, 但是在民间, 中国针灸之真传命脉却延绵不絶, 一脉相承, 生生不息。 月印万川,风流千古。面对董氏先祖的大智慧, 我的心灵一次次被强烈震撼…… 1、历史渊源 董氏奇穴,乃董门祖传数十代之针灸绝学,历来口授心传,不著文字,不传外姓,其独门之秘穴心法,对外隐而不发,秘而不宣,几成千古疑案,素有“江湖秘术”之称。 董公景昌先生,祖籍山东省平度县。其父董森公,身怀绝技,以针术名噪乡里。董公幼承庭训,绍衍祖学,18岁即独立行医,曾在青岛悬壶数载,一时名声鹊起。1949年,董公举家迁往台湾。数十年来,董公临诊40万人次,活人无数。其医术日见精湛,造诣更为深厚。董门独派针灸绝学,在其手中运用如神,功至臻境。197l年,董公以奇穴针灸治愈高棉总统龙诺之半身不遂,其针术之神奇震撼台湾,时人盛誉其为“当代针圣”。为弘扬董门绝学,董公摒弃门户之见,打破先祖不传外姓之陈规,开门授徒,并取其祖学之精华,于1973年辑成《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在台湾出版。至此,董氏祖传数十代之绝学秘技流传于世。 董公嫡传入室弟子杨维杰先生,祖籍山东省高密县,家学渊源,自幼学习医药、伤科、针灸,后师从董公潜心研究董氏独门奇穴针法。因杨氏天资聪颖,用功精专,为人厚道,深得董公期许,遂将家传绝学倾囊相授。杨氏克绍箕裘,尽得真传,28岁即出版第一部由张大千先生亲笔题名的著作《针灸经纬》,以后陆续推出《针灸经穴学》、《针灸五输穴发挥》。尤可称道者,杨著《董氏奇穴针灸学》,乃董公原著之后第一部深入阐释董氏奇穴针灸心法的巨著,在台湾、日本、韩国、东南亚、欧洲及美国针灸界产生极大影响。 杨氏临证数十载,潜心于董门绝学的研究之中,苦心孤诣,兀兀穷年,将董氏奇穴针灸发扬光大,形成蔚为大观之董杨大成针灸体系。1997岁末,笔者从青岛千里迢迢慕名前往台湾,拜谒董氏嫡传弟子、美国针灸学会学术组长、台湾中医针灸界泰斗----杨维杰先生为师,学习董氏奇穴针灸心法。承蒙恩师不

最新懂氏奇穴总结

最新懂氏奇穴总结 目录 1.董氏奇穴针灸渊源与学术特色简介 2.董氏刺血针法之特点 3. 特色诊法 4.治疗特色 5.精华董氏奇穴特效配穴 6.董氏72绝针 7.董氏奇穴临床应用歌诀 董氏奇穴针灸渊源与学术特色简介 概念 董氏奇穴,乃董门祖传数十代之针灸绝学,历来口授心传,不着文字,不传外姓,其独门之秘穴心法,对外隐而不发,秘而不宣,几成千古疑案,素有“江湖秘术”之称。 董氏先祖以其灵性智慧,妙造独悟,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针灸体系。正如《医贯》有云:“夫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董氏奇穴非一方一法,一穴一术,乃自成体系的针灸流派,堪称针道。其医理学术深如渊壑,浩若瀚海。择其要者举述如下: 一、穴法特色 概括 董氏奇穴号称七百四十穴,真正公开的尚不足二百。分布在手指(一一部位)、手掌(二二部位)、前臂(三三部位)、上臂(四四部位)、足趾(五五部位)、足背(六六部位)、小腿(七七部位)、大腿(八八部位)、双耳(九九部位)、头面(十十部位)以及前胸、后背等十二个部位,脉络清晰,有章可循。 1、骨缘分布 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讲究贴骨进针。如妇科、还巢、灵骨、足三重等,均贴骨缘。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效应与骨膜传导有关,董氏奇穴多贴骨缘分布,故疗效显着。

2、穴位组合 董氏奇穴多以组合穴应用。如胸腹及后背穴位,均以组合穴出现,多用刺血针法,取穴灵活,安全有效。如驷马穴、上三黄、下三皇、外三关等,均为三穴并列,跨越身体某一区段。此乃董氏奇穴一大特色,其临床效应之快捷,非传统经穴可比。 3、命名朴素 董氏奇穴之命名,朴素直观,容易掌握。如正筋、正会、肩中(以部位命名);木火、水金、土昌(以五行命名);明黄、天黄、肺心(以五脏命名);妇科、眼黄、肝门(以主治命名)。 4、正经奇穴 董公历来提倡董氏奇穴乃“正经奇穴”,正因为对十四经穴有深入的研究,才会独创数百奇穴,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有很深的渊源。杨师在十四经穴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尤其是对五输穴的应用发挥,更是出神入化,妙趣横生。恩师常常告诫:“要想精于董氏奇穴,必须读通《灵枢经》,董氏门生不可不知。” 尤值一提的是,董氏奇穴之最精华处,乃董氏七十二绝针(对某种疾病有特殊疗效之穴位)、董氏三十二解针(解毒、解晕、解痛有奇效)。杨师常说:“真正悟透了董氏奇穴之精神,常用奇穴二、三十个足矣。” 二、针法特色 董氏针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与十四正经传统针法迥然不同。董氏指挥针法内容有四:倒马针法、动气针法、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倒马、动气、牵引针法,其术简单,其理深奥,看似至简至易,实乃形神合一之上乘针法,能最大限度、最快速地激发人体内在潜能,集中定向冲击病灶,使诸多疑难杂症、顽症痼疾奇迹般速愈。不定穴针法又体现了董氏针法的灵活性,乃董公高深绝学之一。不论病有多重,只要有病,就必有其治法。董公常云:“病非人身素有之物,能得亦能除,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此针法讲究治病无定穴,取穴无定处,注重疾病的外在感应(知象则理在其中),正所谓“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董公遇到疑难杂症,必凝神入定片刻,待心境澄明而迅即查明其显示穴位下针,往往针到病除,立见奇效。 最为精妙处,乃董氏刺血针法。古法针灸,最重刺络放血。董公秉承数十代之祖传绝技,又广泛涉猎各家活血化瘀之文献,厚积薄发,独出机杼,将董氏刺血针法运用得出神入化,时人盛誉“董氏刺血针法独步世界专治大病”。杨师当年随侍董公身侧,尽得董氏刺血真传,又遍访中国刺血名医,使刺血针法从理论到实践有了进一步发挥。 董氏奇穴针灸有独具特色的“络病理论“,认为“久病必瘀”、“怪病必瘀”、“重病必瘀”、“痛症必瘀”、“难病必瘀”。凡病经数次针治,未见病情改善,这时董公认为必有瘀血阻滞气机,当在相关区域寻找瘀络,刺络放血,使恶血邪气尽出,立起沉疴痼疾。 董氏刺血针法之作用:决凝开滞、涤痰祛瘀、泻热活血、排毒利湿。杨师有云:“祛一分瘀血,存一分生机”。

董氏奇穴针灸

董氏奇穴针灸渊源与学术特色简介 ---- 董氏奇穴再传入室弟子左常波 引言 孔子云:礼失求诸野。 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两千年的岁月苍桑,传统针灸有许多精华的东西湮没佚散了,但是在民间,中国针灸之真传命脉却延绵不绝,一脉相承,生生不息。 月印万川,风流千古。面对董氏先祖的大智慧,我的心灵一次次被强烈震撼…… 历史渊源 董氏奇穴,乃董门祖传数十代之针灸绝学,历来口授心传,不著文字,不传外姓,其独门之秘穴心法,对外隐而不发,秘而不宣,几成千古疑案,素有"江湖秘术"之称。 董公景昌先生(1916-1975),祖籍山东省平度县。其父董森公,身怀绝技,以针术名噪乡里。董公幼承庭训,绍衍祖学,18岁即独立行医,曾悬壶青岛数载,怀救世之心,挟济人之术,未几,医名鹊起。1949年,董公举家迁往台湾,1953年,蛰居台北。数十年来,董公临诊40万人次,活人无算。其医术日见精进,造诣更为深厚。董门独派针灸绝学,在其手中运用如神,功至臻境。1971年,董公以奇穴针灸治愈高棉总统龙诺之半身不遂,其针术之神奇震撼台湾朝野,时人盛誉其为"当代针圣"。为弘扬董门绝学,董公摒弃门户之见,打破先祖不传外姓之常规,开门授徒,一时虔诚求师者日众,可谓桃李满天下,董公择其德才俱佳者七十又三人,收为入门弟子,悉心传授。1972年,从师学艺者某公(某大学教授),盗用董氏奇穴之部分,出版《江湖奇穴秘集》,董公深恶而痛绝之。为免众人受愚,以正视听,遂取其祖学之精华,于1973年辑成《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在台湾出版。至此,董氏祖传数十代之绝学秘技流传于世。董公厥功伟矣! 董公入门弟子七十三人,得其衣钵者乃嫡传弟子杨维杰先生。杨氏祖籍山东省高密县,家学渊源,自幼学习医药、伤科、针灸,后师从董公潜心研究董氏独门奇穴针法。因杨父与董公素有世交,且杨氏天资聪颖,用功精专,为人厚道,深得董公期许,遂将家传绝学倾囊相授。杨氏克绍箕裘,尽得其传。28岁即出版第一部由张大千先生亲笔题名的著作:《针灸经纬》,以后陆续推出《针灸经穴学》、《针灸五输穴应用》,尤可称道者,杨著《董氏奇穴针灸学》,乃董公原著之后第一部深入阐释董氏奇穴针灸心法的巨著,畅销台湾、日本、韩国、东南亚及美国等地区国家,引起轰动。 杨氏临证数十载,潜心于董门绝学的研究之中,苦心孤诣,兀兀穷年,将董氏奇穴针灸发扬光大,形成蔚为大观之董杨大成针灸体系。公元1997岁末,常波从青岛千里迢迢慕名前往台湾,拜谒董氏嫡传弟子、美国针灸学会学术组长、台湾中医针灸泰斗--杨维杰先生为师,学习董氏奇穴针灸心法。承蒙恩师不弃,拜在杨师门下,并登堂入室,成为董氏奇穴大陆再传入室弟子。徜徉董杨大成针灸之殿堂,神游心印,搜奇揽胜,真可谓玄机妙趣,异彩纷呈。 学术特色 董氏先祖以其灵性智慧,妙造独悟,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针灸体系。正如《医贯》有云:"夫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董氏奇穴非一方一法,一穴一术,乃自成体系的针灸流派,堪称针道。其医理学术深如渊壑,浩若瀚海。择其要者举述如下: 一、穴法特色 董氏奇穴号称七百四十穴,真正公开的尚不足二百。分布在手指(一一部位)、手掌(二二部位)、前臂(三三部位)、上臂(四四部位)、足趾(五五部位)、足背(六六部位)、小腿(七七部位)、大腿(八八部位)、双耳(九九部位)、头面(十十部位)以及前胸、后背等十二个部位,脉络清晰,有章可循。 1、骨缘分布 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讲究贴骨进针。如妇科、还巢、灵骨、足三重等,均贴骨缘。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效应与骨膜传导有关,董氏奇穴多贴骨缘分布,故疗效显著。 2、穴位组合 董氏奇穴多以组合穴应用。如胸腹及后背穴位,均以组合穴出现,多用刺血针法,取穴灵活,安全有效。他如驷马穴、上三黄、下三皇、外三关等,均为三穴并列,跨越身体某一区段。此乃董氏奇穴一大

董氏奇穴及单穴治疗学-董氏针灸培训门户

董氏奇穴及單穴治療學 頭痛:木火加肺心穴; 婦科; 富頂; 後枝; 火主(心臟病引起); 天皇; 火散; 針靈骨立可緩解; 五嶺點刺眉稜骨痛:二角明; 花骨一; 腎關; 公孫; 崑崙 前額痛:二角明加中白; 火菊加火連; 水相加中白; 五虎四; 公孫、內庭、陷谷 後頭痛:指三重; 火菊加火連; 水相加正筋、正宗; 束骨; 沖宵點刺 偏頭痛:指三重; 婦科; 六完; 三重(特效); 四花外點刺; 側三里加側下三里加腎關4至5次即愈; 九里; 三泉; 次白加木斗; 足解穴加耳背點刺 頭頂痛:火主; 門金; 沖宵點刺 鼻骨痛:二角明; 花骨一 太陽穴痛:門金 頭痛在耳上及耳後:足臨泣 顱內痛:束骨、湧泉 全頭痛:列缺透太淵; 腎關; 側三里、側下三里 頭上怕風:靈骨、大白

頭暈眼花:中間; 指四馬; 火腑海穴; 四花上; 三通(針對腦貧血) 頭暈腦脹:靈骨; 富頂; 後枝; 支通; 落通; 火菊; 火散 頭暈耳鳴因心經引起者:前谷、後谿 腦神經不清:正會、鎮靜、三重點刺 失眠:指針按壓雙風池穴; 大陵透外關(100%有效); 百勞(大椎上二寸旁開一寸) 目眩頭疼:灸腦空 血壓高;富頂; 後枝; 上曲; 下曲; 支通; 落通; 五嶺點刺加火硬 血壓高引起之頭暈眼昏、心跳、心衰:火連 血壓高肝陽亢進、中風後神志不清:火連 血管硬化:後枝; 肩中; 地宗; 支通; 落通; 火菊; 四花中副 瞼面神經麻痹:指三重; 靈骨; 富頂加後枝; 四花外點刺; 側三里、側下三里再加風市然後三重點刺; 四馬(面部神經緊張); 上中下三泉; 地機、漏谷、三陰交

面癢:迎香 風水頭面腫:水溝 下頷痛、口不能張:合谷、解谿; 火硬 顴骨痛:三重(點刺); 側下三里 唇痛、白口症:上下唇 頸骨正中央脹痛:沖宵點刺 頸部胸索乳突肌痛:心門 頸脖痛:肺心穴; 上白; 富頂加後枝; 火菊; 三皇; 四肢穴; 九里 脖子硬:中七里; 天皇(斜方肌頸項強) 脖子不能左右:後谿 脖子不能前後:束骨 脖子扭轉不靈:火菊; 正筋、正宗; 重子、重仙; 內關; 絕骨 脖子扭傷:液門深針 發音無力:背面穴 喉嚨生瘡、喉炎、扁桃腺炎:足千金、足五金; 外三關咽喉炎:曲陵點刺; 分金加鎮金

最新胡光董氏奇穴与谐针法穴位最全整理版

综合组穴 一、李旸四针(有称鲍四针或杨四针) 人中穴、后溪穴、束骨穴、复溜穴扎10分钟,做主穴25分钟 治验应用: 1、通督脉:治疗腰痛如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腰突压迫神经髂前上棘疼,特别是椎管狭窄、强直性脊柱炎,如果杨四针效果差就加上:小节、腕顺1、2(先针,令其动),小节+腕顺1,2可治各种腰、腿痛,尤其是腰椎间盘脱出、突出、膨出,坐骨神经痛。针:健侧,10分左右,令其动。 2、止痛要穴:a、三叉神经痛;b、舌咽神经痛;c、腰痛加五虎擒羊;d、尿闭、尿失禁、遗尿、夜尿多、尿床:秩边+杨四针泌尿系统(肾关三阴交秩边重子、重仙、小大浮外) 3、膝关节炎:杨四针+膝关节周围;如有积液:取穴远一点,不要在膝盖周围渣,可取穴:梁丘、内外膝眼、阳陵泉膝关节疼痛不要脱离杨四针 4、治疗全身冷水过敏 注:原因扩大其治疗范围故仍从其原穴名,现因教学授课改称为“李旸四针”。 二、怪三针 正会穴、次白穴、鼻翼穴 临床应用: 治疗尿床、抽动秽语综合症、多动症、神经不集中、口吃、癔病、考前综合症、小儿脑瘫、痴呆、脑发育不良、癫痫、狂躁、怪病。 治验应用: 1、胃痛、小儿疳积:正会、次白(向指侧倾斜45—60°) 2、运动异常病:正会、次白、小节 3、面肌痉挛(眼跳):正会、鼻翼、眼黄 1.顽固性癫痫脑瘫(涉及到运动功能障碍就用小节) 2.多动症 3.抽动秽语综合征(怪三针) 厌食症(脾胃功能——斜次白——厌食) 4.尿床 a. 正会(百会)次白鼻翼 b.杨四针(附睾炎精索炎) c.重子、重仙、小大浮外间(哮喘) d、秩边透水道快速针刺1分钟+杨四针(前列腺炎尿闭、尿失禁) 5.眼黄(小指中节中点处)——斜眼 三、灵、大穴、三重穴 灵骨穴、大白穴为补阳要穴,三重穴可活血化瘀。 治验应用: 这组穴的作用于补阳还五汤疗效相似,用于一切偏瘫。 1.中风后遗症用健侧的灵骨、大白,下三重; 2.如伴吞咽困难:失音+上瘤(脚掌涌泉穴下3——5寸,根据患者的尺寸) 3.可治脑瘤、一切肿瘤,语言障碍、嘶哑、息肉, 4. +三重:甲状腺肿大、甲亢、甲低,留针25分钟 5.脑瘫:木火、灵骨、大白、三重(健侧) 6.三重+ 膻中:治乳腺增生 7.肝硬化:重子重仙+外三关

董氏针灸(整理版)教学教材

董氏针灸(整理版) 董氏奇穴,乃董门祖传数十代之针灸绝学,历来口授心传,不着文字,不传外姓,其独门之秘穴心法,对外隐而不发,秘而不宣,几成千古疑案,素有'江湖秘术'之称。董氏先祖以其灵性智慧,妙造独悟,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针灸体系。正如《医贯》有云:'夫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董氏奇穴非一方一法,一穴一术,乃自成体系的针灸流派,堪称针道。其医理学术深如渊壑,浩若瀚海。择其要者举述如下:一、穴法特色董氏奇穴号称七百四十穴,真正公开的尚不足二百。分布在手指(一一部位)、手掌(二二部位)、前臂(三三部位)、

上臂(四四部位)、足趾(五五部位)、足背(六六部位)、小腿(七七部位)、大腿(八八部位)、双耳(九九部位)、头面(十十部位)以及前胸、后背等十二个部位,脉络清晰,有章可循。1、骨缘分布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讲究贴骨进针。如妇科、还巢、灵骨、足三重等,均贴骨缘。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效应与骨膜传导有关,董氏奇穴多贴骨缘分布,故疗效显着。2、穴位组合董氏奇穴多以组合穴应用。如胸腹及后背穴位,均以组合穴出现,多用刺血针法,取穴灵活,安全有效。他如驷马穴、上三黄、下三皇、外三关等,均为三穴并列,跨越身体某一区段。此乃董氏奇穴一大特色,其临床效应之快捷,非传统经穴可比。3、命名朴素董氏奇穴之命名,朴素直观,容易掌握。如正筋、正会、肩中(以部位命名);木火、水金、土昌(以五行命名);明黄、天黄、肺心(以五脏命名);妇科、眼黄、肝门(以主治命名)。4、正经奇穴董公历来提倡董氏奇穴乃'正经奇穴',正因为对十四经穴有深入的研究,才会独创数百奇穴,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有很深的渊源。杨师在十四经穴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尤其是对五输穴的应用发挥,更是出神入化,妙趣横生。恩师常常告诫:'要想精于董氏奇穴,必须读通《灵枢经》,董氏门生不可不知。' 尤值一提的是,董氏奇穴之最精华处,乃董氏七十二绝针(对某种疾病有特

董氏奇穴常用穴位的霸道而显奇效

霸道而显奇效的董氏奇穴常用穴位 料来源:董景昌先生著《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 一、手指部 1.还巢穴 部位:在无名指中节外侧(靠近小指之侧)正中央。 解剖:肝副神经、肾副神经。 主治:子宫痛、子宫瘤、子宫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输卵管不通、子宫不正、小便过多、阴门发肿、安胎、通鼻气。 取穴:当无名指外侧正中央点是穴。 手术:五分针,针深一至三分。 注意:禁忌双手同时取穴。 2.心膝穴 部位:在中指背第二节中央两侧。 解剖:正中神经,心脏分支神经。 主治:膝盖痛、肩胛痛。 取穴:当中指背第二节两侧之中央点共二穴。 手术:针深半分。 3.木火穴 部位:在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 解剖:正中神经、心脏及肝分支神经。 主治:半身不遂(此穴曾用于治疗高棉国总统龙诺元帅之半身不遂,奇效。) 取穴:当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点是穴。 手术:横针皮下半分。 注意:第一次限用五分钟,五日后限用三分钟,又五日后限用一分钟。时间及次数均不可多用。 4.胆穴 部位:在中指第一节两侧中点。 解剖:桡尺神经皮下枝,胆神经。 主治:心惊、小儿夜哭。 取穴:当中指第一节两侧之中点,共二穴。 手术:以三棱针扎出血。 5.木穴 部位:在掌面食指之内侧。 解剖: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肝神经。 主治:肝火旺、脾气躁、鹅掌风。 取穴:当掌面食指之内侧,距中央线二分之直线上,上穴距第二节横纹三分三,下穴距第二节横纹六分六,共二穴。 手术:针深半分。 6.眼黄穴 部位:在掌面小指第二节之中央点。 解剖:尺神经、胆神经。 主治:眼发黄、黄疸病。 取穴:当掌面小指第二节之中央点是穴。 手术:针深半分。 7.妇科穴 部位:在大指第一节之外侧。

左常波老师总结-董氏奇穴核心特效穴

左常波老师总结-董氏奇穴核心特效穴 董氏奇穴特效核心奇穴本篇精选董师公及杨 老师最常用特效奇穴三十余个,条分缕析,深入阐释。这是董氏奇穴最精华最核心的部分。杨老师曾云:“真正悟透了董氏奇穴之精神,常用奇穴二、三十个足矣。”讲义中提到的奇穴均按董公原文,以“部位”、“解剖”、“主治”、“取穴”、“手术”来论述,文字有欠精确处,以讲课内容为准,特别提出:此处之“解剖”,非现代医学意义上的解剖,与董门秘传掌诊真诀有关,讲课中会略有提及,点到即止。临床发挥部分,乃本篇精彩内容,请做好笔记。【木穴】部位:在掌面食指之内侧。计有两穴点。解剖: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肝神经。主治:肝火旺、脾气躁。取穴:当掌面食指之内侧,距中央线二分之直线上,上穴距第二节横纹三分三,下穴距第二节横纹六分六,共二穴。手术:针深二分至三分。【还巢穴】部位:在无名指中节外侧(靠近小指之侧)正中央。解剖:肝副神经、肾副神经。主治:子宫痛、子宫瘤、子宫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输卵管不通、子宫不正、小便过多、阴门发肿、安胎。取穴:当无名指外侧正中央点是穴。手术:五分针,针二至三分。【木火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部位:在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解剖:正中

神经、心脏及肝分支神经。主治:半身不遂(此穴曾用于治疗高棉国总统朗诺元帅半身不遂,奇效。)取穴:当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点是穴。手术:皮下针向小指方向横刺。注意:第一次限用5分钟,5日后限用3分钟,又5日后限用1分钟。时间及次数均不可多用。【妇科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部位:在大指第一节之外侧。解剖:桡神经、正中神经、子宫神经。主治:子宫炎、子宫痛(急、慢性均可)、子宫肌瘤、小腹胀、妇人久年不孕、月经不调、痛经、月经过多或过少。取穴:当大指背第一节之中央线外开三分,距前横纹三分之一处一穴,距该横纹三分之二处一穴,共二穴。手术:贴于骨旁下针,针深二分至三分,一次两针齐下,谓之倒马针。【制污穴】部位:在大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上。解剖:桡神经浅支。主治:久年恶疮、恶瘤开刀后刀口流水不止,不结口。取穴:当大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上。手术:以三棱针刺出黑血当时见效。【重子穴】部位:虎口下约一寸,即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解剖:有桡骨神经之分布与桡骨动脉,肺分支神经。主治:背痛、肺炎(有特效)、感冒、咳嗽、气喘(小孩最有效)。取穴:手心向上,在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虎口下约一寸处是穴位。【重仙穴】部位:在大指骨与食指骨夹缝间,离虎口两寸、与手背灵骨穴正对相通。解剖:有

董氏针灸四四上臂部位

?四四上臂部位 定位上臂肱骨內側,肘窩橫紋上一寸五分。 主治感冒、鼻炎、喉炎。 針法與應用針深五分至一寸。 【分金穴】 穴位:分金穴位在上臂肱骨之内侧,肘窝横纹上一寸五分。 解剖:有肱二头肌、上臂皮下神经、正中神经之分布区、有肱动脉、头静脉、心之分支神经、肺之分支神经。 取穴:分金穴手捂胸取穴,当上臂肱骨之下部中央,去肘窝横纹一寸五分处是穴。其它见穴位取穴。归经:入肺经。 穴性:清素肺气。 主治:感冒、喉炎、过敏性鼻炎、鼻蓄脓症、咳嗽之特效穴。 针刺法:直刺五分—一寸五分。可采倒马针法。

针感:酸胀感。 说明:董公书中无合金、内金、由胡师公开,三金与手前三士,功能相似,三金或三士可择一组使用即可。 配穴:(一)本穴配火腑海可治感冒引起之咳嗽。 (二)本穴配三叉穴,足感冒穴可治重感冒。 (三)本穴配驷马穴、中力穴、通肾穴可治过敏性鼻炎。

【合金穴】 穴位:合金穴位在分金穴直下五分,而尺泽穴上一寸。 解剖:有肱二头肌、上臂皮下神经、正中神经之分布区、有肱动脉、头静脉、心之分支神经、肺之分支神经。 取穴:分金穴手捂胸取穴,当上臂肱骨之下部中央,去肘窝横纹一寸五分处是穴。其它见穴位取穴。归经:入肺经。 穴性:清素肺气。 主治:感冒、喉炎、过敏性鼻炎、鼻蓄脓症、咳嗽之特效穴。 针刺法:直刺五分—一寸五分。可采倒马针法。 针感:酸胀感。 说明:董公书中无合金、内金、由胡师公开,三金与手前三士,功能相似,三金或三士可择一组使用即可。 配穴:(一)本穴配火腑海可治感冒引起之咳嗽。

(二)本穴配三叉穴,足感冒穴可治重感冒。 (三)本穴配驷马穴、中力穴、通肾穴可治过敏性鼻炎。

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

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 目录 (根据《董氏奇穴针灸学》一书与视频资料整理) 一、头部疾病 (一)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配肾关,留针45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书) 2、针灵骨,立可缓与头痛、 3、太阳两穴配灵骨立止(太阳两穴分别在小指掌面第一、二节正中,灵骨穴在拇指与食指得掌骨间)[巳经验证] (二)偏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效甚佳、 2、针中九里(风市)、效果亦佳。 3、点刺三重、四花立可止痛、 4、太阳部位疼痛针金门效果甚佳、 5、指三重(手背,无名指第二节外侧四分法取穴三穴) 6、侧三里(足三里后1寸)、侧下三里(侧三里2寸) (三)前头痛: 1、针火菊立止头痛。(己验证) 2、眉棱骨痛:针火菊立效。(己验证) 3、点刺四花中效果亦佳、 (四)后头痛: 1、冲霄放血立止头痛。 2、针正筋、正宗效果亦佳。 (五)头痛、头胀、久年头痛: 脚背六溪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解溪穴下1寸为上溪穴,其下1寸为下溪穴,上下溪左右旁开各1寸分别为内溪、外溪、前溪、水溪穴,共6穴) (六)眉棱骨痛: 火连(第一跖骨内侧,距趾跖关节2寸处)火菊(第一跖骨内侧,距趾跖关节3寸处) (视频) (七)感冒头痛: 1、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取穴) 2、二角明(手背,中指第一节中央线上三分法取两穴、向下斜刺) 3、头晕:感冒头痛: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进针) 配灵骨大白 1、高血压头晕,先在背部五岭点刺放血,再针火硬可立降血压,并止眩晕。(书) 2、脑贫血头晕,针通关、通山、通天、 (八)正脑三穴:主治:脑鸣、脑神经痛,咳嗽不止(立即见效)

董氏针灸(整理版)

董氏针灸(整理版)

董氏针灸(整理版) 董氏奇穴,乃董门祖传数十代之针灸绝学,历来口授心传,不着文字,不传外姓,其独门之秘穴心法,对外隐而不发,秘而不宣,几成千古疑案,素有'江湖秘术'之称。董氏先祖以其灵性智慧,妙造独悟,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针灸体系。正如《医贯》有云:'夫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董氏奇穴非一方一法,一穴一术,乃自成体系的针灸流派,堪称针道。其医理学术深如渊壑,浩若瀚海。择其要者举述如下:一、穴法特色董氏奇穴号称七百四十穴,真正公开的尚不足二百。分布在手指(一一部位)、手掌(二二部位)、前臂(三三部位)、上臂(四四部位)、足趾(五五部位)、足背(六六部位)、小腿(七七部位)、大腿(八八部位)、双耳(九九部位)、头面(十十部位)以及前胸、后背等十二个部位,脉络清晰,有章可循。1、骨缘分布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讲究贴骨进针。如妇科、还巢、灵骨、足三重等,均贴骨缘。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效应与骨膜传导有关,董氏奇穴多贴骨缘分布,故疗效显着。2、穴位组合董氏奇穴多以组合穴应用。如胸腹及后背穴位,均以组合穴出现,多用刺血针法,取穴灵活,安全有效。他如驷马穴、上三黄、下三皇、外三关等,均为三穴并列,跨越身体

要有病,就必有其治法。董公常云:'病非人身素有之物,能得亦能除,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此针法讲究治病无定穴,取穴无定处,注重疾病的外在感应(知象则理在其中),正所谓'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董公遇到疑难杂症,必凝神入定片刻,待心境澄明而迅即查明其显示穴位下针,往往针到病除,1/112页立见奇效。最为精妙处,乃董氏刺血针法。古法针灸,最重刺络放血。董公秉承数十代之祖传绝技,又广泛涉猎各家活血化瘀之文献,厚积薄发,独出机杼,将董氏刺血针法运用得出神入化,时人盛誉'董氏刺血针法独步世界专治大病'。杨师当年随侍董公身侧,尽得董氏刺血真传,又遍访中国刺血名医,使刺血针法从理论到实践有了进一步发挥。董氏奇穴针灸有独具特色的'络病理论',认为'久病必瘀'、'怪病必瘀'、'重病必瘀'、'痛症必瘀'、'难病必瘀'。凡病经数次针治,未见病情改善,这时董公认为必有瘀血阻滞气机,当在相关区域寻找瘀络,刺络放血,使恶血邪气尽出,立起沉疴痼疾。董氏刺血针法之作用:决凝开滞、涤痰祛瘀、泻热活血、排毒利湿。杨师有云:'祛一分瘀血,存一分生机'。董氏刺血针法之特点:1、刺血以远处施针为主,甚合'泻络远针'之古义。2、刺血部位遍及全身,划分许多特效刺血区,如心肺区、肝胆区、肾区等等。 3、治疗范围广泛,特效速效,简单安全。三、诊法

董氏针灸五五脚趾部位审批稿

董氏针灸五五脚趾部位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 定位在足底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之间,每隔五分一穴,共四穴。 主治沙眼、眼角红、眼皮炎、迎风流泪、怕光、眉骨痛、鼻骨痛、头痛、 牙痛、耳鸣。 针法与应用针深五分至一寸。患者用力吸气,快速进针。 【花骨一穴】 穴位:在足底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之间,在趾间叉口处每下五分一穴。共有四穴。 解剖:内侧脚底神经、脾、肺、肾神经。肝之神经。 取穴:当足底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之间距趾间叉口五分一穴、后五分一穴、再后五分一穴、再后五分一穴,计四穴。 归经:入肝经。 穴性:舒肝解郁,清肝明目。 主治:沙眼、角膜炎、眼皮炎、眼迎风流泪、怕光、眉棱骨酸痛胀痛。鼻骨痛、头痛、牙痛、耳鸣、耳聋。 针刺法:直刺五分—一寸五分。 针感:胀痛感。 应用:花骨一穴,由四个单穴组成,临床时谨慎随取二个穴道,就有很好的疗效。 说明:(一)由此穴在于脚底,进针需快,同时要患者用力吸足气用34号针,以减轻患者疼痛。(二)笔者经验外来引起的角膜炎可针刺此穴,不必配合其它穴位,留针一小时,红肿可退。(三)迎风流泪可本穴配手珠圆穴治疗。 (四)耳鸣本穴配腕顺一、二穴。

定位在足底第二跖骨与第三跖骨之间,共二穴。距趾间叉口一寸一穴,又 五分一穴。 主治手指无力、手臂痛。 针法与应用针深五分至一寸。 【花骨二穴】 穴位:在足底第二与第三跖骨之间。 解剖:脾之神经。 取穴:当足底第二与第三跖骨之间,距趾间又口一寸一穴,后五分一穴,计两穴。第二穴与门金穴相通。 归经:入脾胃两经。 穴性:调和脾胃、清热化滞。 主治:手指无力、手臂痛、手麻木。 针刺法:直刺五分—一寸。 针感:酸胀疼痛感。 说明:(一)董氏针灸治疗四肢酸、麻、痛、都采手足对应针法,手掌对脚掌,手指对足指,手下臂对小腿,手上臂对大腿,更进一步的还分外侧、内侧、前侧、后侧,手足找到对应的点手病取足穴,足病取手穴,上下左右平衡针法,无不立效。 (二)花骨二穴与门金相通,可治手食指与中指不能弯曲或无力。 (三)花骨二穴在足,手三毛穴在手,两者是相对应点,两者互可对治侧手足掌麻木或无力。?

董氏奇穴针灸学总论(杨维杰)

董氏奇穴针灸学 杨维杰著 董氏奇穴针灸渊源与学术特色简介 董氏奇穴,乃董门祖传数十代之针灸绝学,历来口授心传,不著文字,不传外姓,其独门之秘穴心法,对外隐而不发,秘而不宣,几成千古疑案,素有“江湖秘术”之称。 董氏先祖以其灵性智慧,妙造独悟,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针灸体系。正如《医贯》有云:“夫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董氏奇穴非一方一法,一穴一术,乃自成体系的针灸流派,堪称针道。其医理学术深如渊壑,浩若瀚海。择其要者举述如下:一、穴法特色 董氏奇穴号称七百四十穴,真正公开的尚不足二百。分布在手指(一一部位)、手掌(二二部位)、前臂(三三部位)、上臂(四四部位)、足趾(五五部位)、足背(六六部位)、小腿(七七部位)、大腿(八八部位)、双耳(九九部位)、头面(十十部位)以及前胸、后背等十二个部位,脉络清晰,有章可循。 1、骨缘分布 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讲究贴骨进针。如妇科、还巢、灵骨、足三重等,均贴骨缘。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效应与骨膜传导有关,董氏奇穴多贴骨缘分布,故疗效显著。 2、穴位组合 董氏奇穴多以组合穴应用。如胸腹及后背穴位,均以组合穴出现,多用刺血针法,取穴灵活,安全有效。他如驷马穴、上三黄、下三皇、外三关等,均为三穴并列,跨越身体某一区段。此乃董氏奇穴一大特色,其临床效应之快捷,非传统经穴可比。 3、命名朴素

董氏奇穴之命名,朴素直观,容易掌握。如正筋、正会、肩中(以部位命名);木火、水金、土昌(以五行命名);明黄、天黄、肺心(以五脏命名);妇科、眼黄、肝门(以主治命名)。 4、正经奇穴 董公历来提倡董氏奇穴乃“正经奇穴”,正因为对十四经穴有深入的研究,才会独创数百奇穴,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有很深的渊源。杨师在十四经穴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尤其是对五输穴的应用发挥,更是出神入化,妙趣横生。恩师常常告诫:“要想精于董氏奇穴,必须读通《灵枢经》,董氏门生不可不知。” 尤值一提的是,董氏奇穴之最精华处,乃董氏七十二绝针(对某种疾病有特殊疗效之穴位)、董氏三十二解针(解毒、解晕、解痛有奇效)。杨师常说:“真正悟透了董氏奇穴之精神,常用奇穴二、三十个足矣。” 二、针法特色 董氏针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与十四正经传统针法迥然不同。董氏指挥针法内容有四:倒马针法、动气针法、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倒马、动气、牵引针法,其术简单,其理深奥,看似至简至易,实乃形神合一之上乘针法,能最大限度、最快速地激发人体内在潜能,集中定向冲击病灶,使诸多疑难杂症、顽症痼疾奇迹般速愈。不定穴针法又体现了董氏针法的灵活性,乃董公高深绝学之一。不论病有多重,只要有病,就必有其治法。董公常云:“病非人身素有之物,能得亦能除,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此针法讲究治病无定穴,取穴无定处,注重疾病的外在感应(知象则理在其中),正所谓“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董公遇到疑难杂症,必凝神入定片刻,待心境澄明而迅即查明其显示穴位下针,往往针到病除,立见奇效。

-董氏奇穴针灸特效配穴(下一)

董氏奇穴针灸特效配穴(下一) 2017-02-03 12:23阅读:247 二十七)肩背痛 1、针重子穴、重仙穴,特效。 2、针通肾穴、通胃穴、通背穴,特效。 (二十八)肩臂痛 1、双河穴点刺放血 2、四花外穴点刺放血 (二十九)四肢骨肿 1、腕顺一穴、腕顺二穴、复原穴。 2、挫伤引起的剧痛、痛入骨髓:患处对侧的五虎穴 (三十)全身骨肿 1、五虎穴、灵骨穴、大白穴、土水穴。 2、患处对侧的五虎穴 (三十一)骨节酸痛 1、金营上穴、金营下穴,配灵骨穴、复原穴、骨关穴、木关穴。 2、挫伤引起的剧痛、痛入骨髓:患处对侧的五虎穴 (三十二)网球肘、肱外上髁炎 1、二间穴、三间穴、手三里穴,特效 (三十三)腕隧道症候群、腕管综合症 1、针阳陵泉穴、足三里穴、董氏上肢穴、四肢穴、肾关穴,

配合对侧的解溪穴,特效 第十二章下肢疾病 (一)下肢疾病总治 1、皆可先于委中点刺放血,再对症治疗。 (二)治疗膝盖常用穴道 1、肩中穴、建中穴 2、膝五针(内犊鼻穴、外犊鼻穴、鹤顶穴透通山穴、阴陵泉穴或足三里穴、阳陵泉穴),特效 3、左右肩中穴,特效 4、对侧曲池穴、内曲池穴,特效 5、背部五金穴点刺放血,特效 6、阳陵泉,特效 7、土水穴 8、内关穴 9、膝灵穴(针刺半分) 10、两膝眼 (三)治疗坐骨神经常用穴道 1、腕顺穴、三叉三穴、中白穴、外白穴、三河穴等区域 2、明黄穴、其黄穴、天黄穴道(上三黄穴) 3、灵骨穴、大白穴 4、大腿后侧(委中上下左右区段,整条后侧)青筋点刺放血

5、耳针,由臀穴扎向坐骨神经穴 6、八关三穴、八关四穴 7、上曲穴、下曲穴加载中...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加载全文、肩中穴 8、正筋穴、正宗穴、正士穴 9、掌诊坐骨神经区域 10、臂诊坐骨神经区域、腰椎区域 11、针玉火穴、中白穴,配合腕顺穴 12、三河穴 13、木魁穴、木科穴 14、掌三针 15、骨关穴、木关穴 16、人士穴 (四)治疗脚踝常用穴道 1、云白穴、李白穴 2、五虎穴 3、土水五穴(小节穴)(土水五穴有外踝点、足背点、内踝点之分) 4、背部五岭穴点刺放血 5、背部五金穴点刺放血 6、手腕尺骨突 7、董氏对应针法,取对侧手腕对应点

董氏针灸五五脚趾部位

【花骨一穴】 穴位:在足底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之间,在趾间叉口处每下五分一穴。共有四穴。 解剖:内侧脚底神经、脾、肺、肾神经。肝之神经。 取穴:当足底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之间距趾间叉口五分一穴、后五分一穴、再后五分一穴、再后五分一穴,计四穴。 归经:入肝经。 穴性:舒肝解郁,清肝明目。 主治:沙眼、角膜炎、眼皮炎、眼迎风流泪、怕光、眉棱骨酸痛胀痛。鼻骨痛、头痛、牙痛、耳鸣、耳聋。 针刺法:直刺五分—一寸五分。 针感:胀痛感。 应用:花骨一穴,由四个单穴组成,临床时谨慎随取二个穴道,就有很好的疗效。 说明:(一)由此穴在于脚底,进针需快,同时要患者用力吸足气用34号针,以减轻患者疼痛。 (二)笔者经验外来引起的角膜炎可针刺此穴,不必配合其它穴位,留针一小时,红肿可退。 (三)迎风流泪可本穴配手珠圆穴治疗。

(四)耳鸣本穴配腕顺一、二穴。 【花骨二穴】 穴位:在足底第二与第三跖骨之间。 解剖:脾之神经。 取穴:当足底第二与第三跖骨之间,距趾间又口一寸一穴,后五分一穴,计两穴。第二穴与门金穴相通。 归经:入脾胃两经。 穴性:调和脾胃、清热化滞。 主治:手指无力、手臂痛、手麻木。 针刺法:直刺五分—一寸。 针感:酸胀疼痛感。 说明:(一)董氏针灸治疗四肢酸、麻、痛、都采手足对应针法,手掌对脚掌,手指对足指,手下臂对小腿,手上臂对大腿,更进一步的还分外侧、内侧、前侧、后侧,手足找到对应的点手病取足穴,足病取手穴,上下左右平衡针法,无不立效。 (二)花骨二穴与门金相通,可治手食指与中指不能弯曲或无力。 (三)花骨二穴在足,手三毛穴在手,两者是相对应点,两者互可对治侧手足掌麻木或无力。

董氏奇穴真人扎针配图

运用董针治疗一些疾病实践证明效果真的很好,不会用针的人,教导(他)她们用手指来代替居然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再次整理并以梅子自己为模特试针奉献给大家。 一、木穴 ——在掌面食指之内侧,计有二穴。我一般先揣穴,上下两穴,以痛穴为主下针,只用一穴。 主治:肝火旺、脾气燥。 手术:针深二分到三分 说明与发挥;木穴位于阴掌食指第一节D线上,有上下二穴,取穴采三分点法,治疗多半只取一穴,一般 而言,以下穴为准。 本穴为掌面常穴道之一,对于眼睛发干、易流泪、手汗、感冒、手皮发硬等皆有效。 本穴具有清利头目,开窍疏肝的作用,位在食指上,亦透过“肝与大肠通”之关系治疗多种疾病。 本人用此穴为主穴也治了很我病人,比如汗苞疹(去年十一月份治愈的病人,至今未犯)

二、指驷马穴 ——食指背第二节外侧,中央线外开二分直线上。 主治:肋膜炎、肋膜痛、皮肤病、脸面黑斑、鼻炎、耳鸣、耳炎。 取穴:当食指背第二节中线外开二分之中点一穴,其上三分一穴,其下三分一穴,共三穴。 手术:贴骨下针,针深二分至三分。 说明及发挥:指驷马位于食指背第二节小侧,计三穴,取穴采四分点法。 本穴配木穴治疗掌指之皮肤病极特效,治肩痛效果也不错,此穴还有退乳回奶(这个本人没有实践过) 之功效。

三、肺心穴 ——在中指背第二节中央线上。 主治:脊椎骨疼痛、脖颈痛、小腿胀痛。 取穴:当中指背第二节中央线,距上下横纹三分三各一穴,共二穴。手术:皮下针针向(小指方向)横剌 说明及发挥:本穴治脊椎痛,尤其是腰椎及尾椎效果颇佳。

四、心膝穴 ——在中指背第二节中央线两侧 解剖:(血管)指掌侧及背侧固有动脉形成之血管网。(神经)桡神经与正中神经之分支指背侧固有神 经。(肌肉)蚓状肌,骨间肌。(正中神经、心脏分支神经) 主治:膝盖痛、肩胛痛。 取穴:当中指背第二节两侧之中央点共二穴。 本穴位于中指上治脊柱痛亦有效,治膝无力及变形性膝关节炎疗效极佳。(本人常用这个穴位治疗膝盖 骨、髌骨,半月板损伤等,效果俱佳) 最后说明:如果穴位找准了,其实进针时一点也不疼。而且一般情况下,只要对症了,留针期间就会有 感觉,我在老人院为一位志愿服务者治疗膝盖下蹲无力疼痛时,带针试蹲就比治疗前好许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