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核心笔记

新闻摄影核心笔记
新闻摄影核心笔记

一、镜头的分类及特点:

(一)按镜头的焦距或视场角来分类

标准镜头

广角(短焦)镜头

长焦(望远)镜头

1、标准镜头的焦距和感光片画幅对角线长度基本相等。标准镜头的视角与人眼平视时的视角大致相似,拍出照片的取景范围、前后景物的大小比例带来的透视感等与人眼观看的效果类同,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由于标准镜头的焦距、视角、拍摄范围、景深以及在相同拍摄距离上所获得的影像尺寸等,均比较合适,因而这种镜头应用比较广泛。它适合拍摄人像、风光生活等各种照片。与其他焦距的镜头相比,标准镜头既不夸张,也不压缩,变形也不明显,使人感到画面非常逼真、自然,同时它还具有以下一些优点:成像质量非常好,色彩还原好; 最大相对口径一般很大,一般在f2以上,有时候甚至超过f1,所以它的通光能力很强,在光线比较暗的条件下的工作能力要比其他镜头强,适用范围广,而且取景框明亮,便于快速、准确的调焦; 体积小,便于接待,操作灵便; 所以,能用标准镜头拍摄,就不要使用其他镜头,以求获得最佳的画面质量。给便准镜头戴上近摄镜,就可以近距离的拍摄或者翻拍;装上增距镜还可以当作中焦镜头一样使用.

2、广角镜头的特点:

a 拍摄的景物空间范围广阔深远,常使画面产生非凡的艺术效果,给以出人意料的视觉感受

b 景物的清晰范围很大,适合于想将远近景物都拍清楚的要求

c 能产生强烈的空间透视效果,特别是远近景物的大小比例悬殊,突出了画面的深远感觉,近大远小,有夸张前景的作用

d 通过广角镜头能展现宏大、壮观的气势,产生更强烈的抒情色彩

鱼眼镜头

鱼眼镜头属于超广角镜头中的一种特殊镜头,它的视角力求达到或超出人眼所能看到的范围。

众所周知,焦距越短,视角越大,视角越大,因光学原理产生的变形也就越强烈。为了达到180度的超大视角,鱼眼镜头的设计者不得不作出牺牲,即允许这种变形(桶形畸变)的合理存在。其结果是除了画面中心的景物保持不变,其他本应水平或垂直的景物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鱼眼镜头的应用

1.令人感兴趣的前景可以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2.景深范围可从几厘米到无限远;

3.选择尽可能少的线、面作为被摄物;构图时尽量将被摄主体置于画面中心,这样做可使畸变最小;

4.相反,选择尽可能多的水平线条及易辨认的景物置于画面的边缘,可使畸变效果最大;

5.取景时注意观察取景器的边缘,看是否有摄影者的手、脚、相机带或摄影者本人被摄入镜头,以免影响画面的艺术效果;

6.对于多数鱼眼镜头来说,常用的滤色镜无法使用。

中长焦镜头

←要想把远处的景物拍得大些,或者是想减少画面的空间透视效果,压缩空间中排列的景物,就需要使用中、长焦镜头。

←就135相机而言,80-135mm镜头称中焦镜头,将200mm以上的镜头称为长焦镜头。

中长焦镜头特点

←在同样的距离上能拍到更狭窄的景物空间范围,有利于表现景物的局部,使画面构图简洁、精炼、饱满

←拉近了被摄主体后,能细致入微的描绘和再现景物的细节质感揭示事物的特性

←清晰范围小,有利于突出主体,虚化前景和背景,使画面的主题鲜明醒目鲜明

画面的空间透视效果明显减弱,使空间显得狭窄、紧凑

中长焦镜头特点(2)

焦距为85-135mm的中焦镜头最适合拍摄人物的肖像和一些大特写,没有夸张和变形,或者可以使相机远离被摄者,使被摄者消除紧张心情。但由于中焦镜头的体积大、分量重、镜片构造复杂,存在一些不利因素。镜头的相对孔径小,不适宜在柔光条件下拍摄;分量重,容易抖动,不利于手持拍摄;因为压缩了较大的空间,画面的清晰度、反差和色彩的饱和度受到了很大的局限。特别不宜再阴天、雾天等淫秽的天气条件下拍摄,否则画面质量会严重下降。而且,拍摄时会有震动,就可能造成模糊。所以拍摄时尽量使用三角架,或者是较高速度的快门,一般来说,镜头的焦距药效与快门速度的倒数,即如果使用500mm的镜头,快门速度就不能低于1/500秒。

(二)按镜头的聚光能力分

超透光力镜头,照相物镜其相对孔径的大小应达到1:2.8以上;

强透光力镜头,1:3.5~1:5.8;

正常透光力镜头,1:6.3~1:9;

弱透光力镜头,小于1:9。

(三)按镜头的焦距能否变化分

定焦镜头

变焦镜头

变焦镜头:

变焦镜头的特点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任意变换焦距,从而得到不同宽窄的视角、不同大小的影像和不同景物范围的画面构图。也就是说,可以不必更换镜头,而把它当作若干个焦距的镜头使用。使用变焦镜头时,在不改变拍摄距离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焦距来改变拍摄范围,有利于画面的构图。如果拍摄动体时,在曝光过程中连续变换焦距,拍出的照片就会有爆炸效果,仪表再现被摄体的动感。一个变焦镜头能兼若干个定焦镜头的作用,不但更换节省镜头的时间,也减少了携带器材的数量,给外出摄影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新型变焦镜头上还标有“Micro”字样,意味着可以做微距摄影,这样的变焦镜头更具有多用性

变焦镜头的变焦方式:

变焦镜头的变焦方式可以分为两种,单环式和双环式。单环式变焦镜头,变焦和调焦使用同一个环,推拉它变焦,转动它调焦。优点是操作简便、迅速,有利于抓拍;缺点是变焦时容易把已调好的焦距移位,致使影像不实。双环式变焦镜头,变焦和调焦个使用一个环,分别进行。优点是对焦调焦互不干扰,精度较高;缺点是操作麻烦,不利于抓拍。

变焦镜头的缺点:

变焦焦镜头也有不足之处。一是有效孔径较小,取景器亮度不如定焦镜头,在光线较差的情况下,调焦较困难,拍摄时快门速度也受到限制。二是体积和重量大,而且稳定性能差,在变焦拍摄时存在像面漂移,很难做到调焦准确。在调焦是为了不引起颤动,往往要用高速快门,失去慢速拍摄的效果。三是成像质量不如定焦镜头,长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不如短变焦镜头。四是制作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价格昂贵。

二.数字照相机的测光模式

?数字照相机的测光方式主要分为镜头测光(TTL)和镜外测光两种,镜外测光的测光元件与镜头的光路是各自独立的,它广泛应用于平视取景照相机中,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数字照相机中常见的自动测光方式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中央局部测光、点测光以及评价测光。这几种测光方式基本可以应付目前所有的拍摄。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会平均整个图像的曝光,但偏重于被摄主体的中央部分,当拍摄主体逆光或被强光包围时,此项测光方式能够同时保证主体和背景都得到比较客观的呈现。该测光方式一般是照相机的默认

测光方式,其考虑在于一般的拍摄者总是习惯性的将拍摄主体放在画面的中间。

?中央局部测光

?和中央重点平均测光不同,中央局部测光只针对画面中央的一块区域进行测光。该测光方式适用于光线比较复杂的场景,以更加准确地对拍摄主体进行正确曝光。

?点测光

?点测光能够为画面正中央的区域(一般有对焦框或点测光框)进行测光,能够使被测区域呈现出客观的状态。它的测光范围比中央局部测光更小,也更为精确,一般是以画面中央的极小范围区域作为曝光基准点,比例约占全画面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

多区测光:

又称矩阵测光,该测光方式先将画面分成数个独立的区,再由不同测光元件对各区进行独立的测光,最后统一交由微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合适的光圈与快门值,这种测光方式的正确率比较高,在逆光摄影或景物反差很大时都能得到合适的曝光。

多点测光

通过对景物不同位置的亮度,通过闪光灯补偿等办法,达到最佳的摄影效果,特别适合拍摄背光物体。

三、摄影曝光

曝光过度是指拍摄时光圈开得过大或快门时间过长,使感光材料感受的光线过多,从而会使景物中的亮部层次损失,而阴暗部分层次表现极好。

?准确的曝光应该尽量把景物的明暗层次全部表现出来,拍摄时一般以中级灰为曝光依据,使暗调部分、中间调部分和亮调部分都充分地得到表现,这是曝光的技术标准。

?不准确的曝光,主要有曝光过度和曝光不足两种。

?曝光不足是指拍摄时光圈开得过小或快门时间过短,使感光材料感受的光线过少,从而使景物中暗部层次损失,而明亮部分的层次得到很好的表现。

(一).影像曝光的因素

?影响曝光的因素:

?①照相机光圈的大小和快门开启的时间,这两者控制着光线的强弱和时间的长短

?②感光材料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敏感度高的感光材料所需曝光时间就短,反之就长

?③在传统胶片摄影时代,冲洗条件也是影响曝光的主要因素之一,可以通过调整显影液的浓淡或延长、缩短冲洗时间来控制曝光情况

?④在使用高速快门或较慢快门时,会引起倒易律失效影响曝光效果

?⑤拍摄者可以利用感光材料所允许的曝光宽容度进行主观性的艺术曝光

(二).如何估计曝光

?使用手动照相机拍摄时,照相机的测光电池完全消耗而无法进行测光时,我们必须进行手动估计曝光控制。

?1.室外自然光的估计曝光

?使用曝光参考表时应注意:所有的曝光调节均是对ISO 100/21的胶卷而言;时间适用于日出后两小时至日落前两小时。对于天气条件比较复杂时,可对应于该表,寻找与其接近的情况,并做适当的曝光增减,当然此时最好采用测光的方法。

?3.“宁过勿欠”与“宁欠勿过”

?在拍摄时,对曝光的控制实在没有把握时,宁可将曝光控制得比估计的过度一些,千万不要让曝光出现不足的现象,即曝光时“宁过勿欠”。

?对于“宁过勿欠”,一般是曝光估计极为困难时才可以采用,有条件应尽量避免。

?2.梯级曝光法

?梯级曝光法又称括弧式曝光,它是对同一被摄对象采用多种曝光量组合拍摄多张照片,在拍摄的多张不同曝光的照片中更容易找到曝光较为准确的一张。

(三).照相机曝光模式

?曝光模式是照相机确定曝光量的方式。

?目前数字相机的曝光模式一般有

?程序优先(P)

?快门优先(S)

?光圈优先(A)

?手动曝光(M)

(四).曝光的方法

?亮部曝光法

?亮部曝光法即按照被摄景物的受光面来曝光,这样就确保了景物亮部的质感、影调、色彩等正确再现。

?

?暗部曝光法

?暗部曝光法即按照被摄景物阴暗面来曝光,保证景物暗部的质感、影调、色彩等正确再现。

?平均曝光法

?平均曝光法即按照被摄景物明暗的综合情况进行曝光,这样能使得被摄景物的明暗部分的色彩、质感、影调等都能得到较好的表现、亮部和暗部曝光方法,能够充分地表现出景物的细节,并能相应地强化特定的影调结构。

四、景深

(一).景深的内涵及意义

?严格地说,只有焦点才是照片上最清晰的点,但由于人眼的视觉误差,常常会把焦点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也认为是清楚的,这个一定范围内清晰的景物就是景深,在焦点前面的景深叫前景深,焦点后面的叫后景深。

?在进行摄影创作时,要根据摄影题材与创作意图灵活运用景深。景深该大时则大,该小时则小,如选用不当或者滥用,反而会弄巧成拙。如拍摄人物特写时,应选用小景深,不宜选用大景深,以便突出人物,虚化繁杂的背景,强化人物的精神面貌。

(二).影响景深的因素

?1.光圈

?光圈越大,景深越短;反之,景深越长。光圈是控制景深的积极的有效手段,在摄影实践中使用最为频繁。

?2.镜头的焦距

?在相同的光圈条件下,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范围就越小;镜头的焦距越短,景深范围就越大。

焦距长,景深小,焦距短,景深大。

?3.拍摄距离

?在镜头焦距和光圈相同的条件下,被摄物体到照相机的距离不同,其景深范围也不相同,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范围越小;拍摄距离越远,景深范围越大。

(三).景深的运用

?1.获得最大景深的方法

?大景深是表现拍摄现场细节和清晰度的可靠手段。要表现拍摄现场的最大景深,有效的途径无外乎光圈、镜头的焦距和拍摄距离。拍摄时应尽量向被摄主体靠近。

?2.获得最小景深

?较小的景深是突出被摄主体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控制最小景深也无外乎光圈、镜头的焦距和拍摄距离的控制。

(四).超焦距及其应用

?超焦距在摄影中的应用是,当镜头对焦于超焦点时,景深范围是超焦距的中点到无穷远,此时可获得最大景深。

五、光位

?光位归结起来有这么几种:顺光、前侧光、侧面光、侧逆光、逆光、顶光、脚光。

?(1)顺光

?画面明亮

?影调较平淡、柔和

?较好地传达物体本身色彩的属性如色别、饱和度和明度

?顺光也叫“正面光”,是投射方向与照相机镜头方向一致的光线,照相机上的内藏式闪光灯照明就是典型的顺光照明。

?(2)前侧光

?光线投射方向与照相机镜头方向成水平45度左右角的光线称为前侧光,它是摄影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光位,前侧光照明时有如下造型效果。

?造型特点:

?①与顺光相比,其反差略高,影调结构更丰富。

?②表现出立体感、轮廓形态和表面的质感。

?③前侧光照明的被摄体在影调结构、立体感、轮廓形态和表面质感等方面的表现

?(3)侧光

?光线投射方向与照相机镜头的方向成水平90度左右的光线称为侧光,侧面光在现实生活的拍摄中使用较少。

?①侧面光照明的条件下,被摄景物的明暗亮度对比极为强烈。

?②能很好地表现被摄体的形状、立体感、质感。

?③能夸张立体空间的表现,同时也是构图和造型元素。

?④可将需要的东西用光线强调出来,将不需要的东西和有碍主题表现的东西隐藏在背光面或阴影之中。

?(4)侧逆光

?光线投射方向与照相机镜头方向在水平上成135度左右角时的光线称侧逆光。

?侧逆光造型效果

?①能强烈夸张物体的立体形态、表面质感。

?②具有较强的空间感,是突出主体的一种有效手段。

?③侧逆光照明时,能很好地形成空气透视,对表现烟、雾、水汽有着优秀的表现。

?(5)逆光

?光线的投射方向与照相机镜头的方向相对,光源和照相机将被摄体夹在中间,这种光线投射方向称为逆光。

?①最容易形成低调效果,是拍摄剪影、半剪影、低调作品的理想光

?②表现物体轮廓形态以及区别景物与景物之间界限的有效手段。

?③突出主体形象,强烈夸张物体的立体形态、表面质感。也是藏拙的理想方法。

?④侧逆光照明时,能很好地形成空气透视,对表现烟、雾、水汽有着优秀的表现。

?(6)顶光

?光线的投射方向和照相机镜头方向在垂直方向上接近90度的光线称为顶光。

?顶光照明时,被摄体的亮度间距比较大,反差偏大,影调结构生硬;顶光照明人物时,人物头部前额、鼻梁和颧骨发亮,眼窝有阴影,鼻影下垂,极为浓重突出,拍摄人像时照明效果丑化了人物形象,但如果合理运用,也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7)脚光

?脚光是光源位置偏低,或根本就在地上,向上照明被摄体的光线投射方向。

六、光型

?光线以其神奇的魅力使感光材料曝光构成影像,完成外界事物的基本造型,同时又是构成光影美的源泉,是形式美的缔造者。根据光的造型作用,可以将光线分成主光、辅助光、修饰光、轮廊光、背景光等类型。

?(1)主光

?主光又叫塑形光,是照亮被摄体表现其主要轮廓形态的主要光线,是摄影画面造型的主要光线,是在画面中最引入注目的光线。一般情况下,主光是摄影时画面中最亮的光线。

?摄影用光直接影响被摄体的立体感和画面的纵深感的表现,主光摄影时的主要造型光线,它对表现立体感和纵深感的影响当然最大,对画面中被摄体的立体感、画面纵深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运用主光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素:

?首先,在亮度上,主光一般要高于其他光型。

?其次,在曝光控制上,要以主光亮度为曝光主要依据。

?第三,要根据被摄体主要形态表现的需要选择主光。

?最后,应以画面影调结构表现的需要选择主光。

?(2)辅助光

?辅助光也叫“补光”,是弥补主光造型的不足,帮助主光对被摄体进行完善造型的光线。

?辅助光具有这样几个作用:

?首先是补充阴影的作用。辅助光可以减弱主光照明后留下的浓重阴影,可以使阴影变得浅淡,辅助光也可以使被摄对象暗部的层次、表面质感等细节更好地表达出来,从而可以加强被摄对象整体特征的表现。

?其次是表现局部细节,完善人物形象的表现。辅助光是帮助主光照明的光线,可以对人物形象的局部细节进行刻画,是美化主体人物的重要手段,在室外拍摄过程中,辅助光的提供一般使用闪光灯或反光板。

?第三是控制光比、调节反差、影响影调。

?(3)修饰光

?修饰光也叫“装饰光”,是对被摄景物局部细节进行描述和刻画的光线,它的照明范围小,但亮度较高,可以超出主光的亮度。

?另外,人物的面部特征、服装、景物的局部特征等均可以使用修饰光来进行造型。

?(4)轮廓光

?轮廓光主要用于勾勒被摄对象的外部轮廓,使被摄对象与背景分离,突出和美化主体,增加画面的空间感,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5)眼神光

?眼神光是拍摄时使人物眼球中出现亮光点的照明光线,有时人物眼球中的亮光点也叫眼神光。

?眼神光的明亮程度、光点的大小与位置直接影响人物的心理状态和形象美感,人物的前方有主光或辅助光光源时,则一定能在人物的眼球上形成眼神光。

(6)背景光

背景光是用于照亮被摄对象后面的背景环境的造型光线。背景光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环境背景亮度,表现环境背景中景物的明暗与层次。

七、摄影构图

1.摄影构图的基本元素

?(1)点

?点是摄影构图中最基本的元素,它在画面视觉效果营造中的作用却非同小可。

?在摄影构图过程中,拍摄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衡量点的位置安排:

?首先,点的位置一般应安排在右面,因为观赏者大多喜欢从左至右地观察画面。

?其次,在构图中,如果点是画面的主体,应用较大的面积加以突出和强调。

?第三,点在构图中一般是近点较为明显、远点较为隐蔽,大点较为醒目、小点较为隐蔽,实点较为突出、虚点较为淡化。

?第四,点的安排要避免势均力敌,旗鼓相当,一点单调,二点呆板,三点最灵活。

?最后,在多点并存的情况下,要尽可能的做到宾主有、有疏有密、虚实相间、层次分明、参差互见。

?(2)线

?线是点的延长,是面的压缩。在摄影构图中,线条一方面来自自然存在的实际线条,另一方面来自拍摄者对画面构成元素的人工组合。

?线条具有象征意义。

?线条除了具有象征意义以外,还影响着人们的视觉心理。

?(3)面

?面是点的扩大,也是线条的延续和相交。

?画面中的线和面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不同的面均由线条组合而成。

2.摄影构图的基本原理

?(1)对称

?对称美是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对称”一词源于希腊语的“symmetros”,意思是“同时被计量”。

?(2)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是美学的又一基本原理。黄金分割的比率是:设AB是一条线段,C点将AB线段分割成为AC和CB两部分,使AB :AC = AC :CB。具有这种比率的分割方法,就称之为黄金分割。当然,只有在AB线段上找到分割的C点时,才能确定出黄金分割的比率来。古希腊的数学家们通过计算,终于找出了占AB线段全长0.618的黄金分割点C。

?三分法就是将黄金长方形依垂直和水平方向各分成三等分,而三等分的线条交叉点就是非常接近黄金分割的最佳趣味点。当然,用三分法获得的最佳趣味点同用黄金分割方法获得的最佳趣味点并不十分的一致,但相差不大。

?(3)节奏

?节奏是有规律的重复出现,大自然中处处包含着节奏的韵律,人类的活动也都少不了节奏。

?节奏作为画面中的构图形式时,会产生一种运动或流动的特征,这种节奏的运动有的流畅舒展,有的断断续续,从而形成一种连续性,画面中节奏的连续作用,使人们的注意力从一个物体被吸引向另外一个物体。

?(4)视觉

?所谓视觉引诱,就是在摄影构图时通过拍摄者运用构图的原理设计画面,以达到调动和吸引观赏者视线的目的,使拍摄者所要表现的主体和思想在画面中得以充分和清楚地展现。

?均衡是指点在中央的天平。

?(5)空间

?摄影是一门视觉艺术,也是一门空间艺术。照相机取景框在创造了画面空间的同时,也限制了空间,当被摄物体进入这个空间时,也就和取景框的四条边线发生了联系,相应地产生了正反空间,正反空间实际上是指被摄的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

?摄影构图的空间还可分为深空间和浅空间。

?深空间是指画面上的物体形式有主次之分,形成强烈的空间透视关系,而浅空间是指画面上的物体形式较为平等,无强烈的空间透视关系。

3.摄影构图的基本方法

?(1)拍摄视点的选择

?拍摄的视点是指拍摄时照相机在空间中位置,它是由拍摄方向、拍摄距离、拍摄高度三个因素所组成的。拍摄视点的三大因素直接影响着画面主体的表现和画面构成关系的表达。

?拍摄的高度,是指照相机拍摄景物时高低位置的变化,拍摄高度的细微变化都会导致画面透视结构的改变。拍摄高度可以分为平拍、俯拍和仰拍三种。

?平拍比较适合人的正常视觉效果,使观赏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画面的透视关系较为正常,无变形现象,显得较为轻松自然。

?俯拍

?最大程度地表现出被摄景物的前后层次以及主体与陪体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展现弘大的场面和深远的空间透视效果,特殊的俯拍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

?仰拍

?能夸张和强调被摄景物的高度,使观赏者产生一种敬仰之情,如果用仰拍去表现跳跃运动,则更能夸张和衬托出运动员腾跃的高度。

?拍摄距离是指照相机与被摄景物的远近程度,拍摄距离的变化改变着画面的透视结构关系,同时也影响着画面景别的大小。所谓景别就是指拍摄范围,景别通常划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和大特写等几种。

?(2)主体与陪体的安排

?在摄影构图中主体与陪体是构成画面内容的重要因素,主体在画面中起着主导作用,是画面内容和思想的集中表现,而陪体对主体应有积极的烘托和渲染意义。

?主体是表现画面主题思想最重要的部分,它不仅是画面的趣味中心,而且也

?在间接的表现手法中,虽然主体在画面中所占有的面积并不大,但是可以运用摄影的表现技巧来突出主体,把观赏者的视线吸引到画面的主体上来,从而使主体形成画面的视

觉中心。

?陪体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主体内容起着补充和说明的作用,并能烘托和映衬主体形象,渲染环境气氛,完善和美化画面的构图形式。陪体由前景、环境和背景三部分组成。

?前景是指在画面主体前面的景物,也是画面空间距离中拍摄视点最近的景物。

?环境是指主体近的景物。环境的作用是与主体构成呼应关系,烘托画面的现场气氛,渲染主体形象的真情实感,扩大画面内容的信息。

?背景是指主体与环境后面的景物,也是画面空间距离拍摄视点最远的景物,属于画面空间的最远的层次。背景的作用是深化主体内涵,突出主体形象,丰富人们的想象力,交代拍摄的时空关系,反应地域特征,增加画面的空间感。

4.摄影构图的基本形式

?(1)横向形式、竖向形式与斜向形式

?横向形式的构图主要针对被摄景物呈现为水平线条构成的形态。其特点是画面的形式较为稳定,视觉较为宽广,有安宁的意境。

?竖向形式的构图主要针对被摄景物多为垂直线条构成的形态。其特点是画面的形式具有高耸、挺拔、向上、端庄的特点。

?斜向形式的构图,主要是指被摄景物具有不安定的倾斜线条或倾斜形态。其特点是具有较为强烈地动态形式,能打破静止和稳定的状态,构成画面的不稳定情绪,给人以活跃无法控制的感情和运动感。

?(2)几何形式

?S 形式

?S形的构图,主要是指被摄景物具有起伏变化、曲折波动的线条和形态,其特点是生动而富有变化,而且充满一种柔情,能使人情绪上产生波动和变化。

?三角形式

?它主要是指被摄景物具有稳定的三角形线条或形态,又被称作金字塔式的构图。这种构图很适合表现端庄的人物肖像、高大的山峰和雄伟的建筑等,但是三角形构图由于过于稳定,画面缺少动态和变化,所以很容易造成呆板现象。

?V形式的构图

?主要是指被摄景物具有不稳定的V形线条或形态。其特点恰好与三角形相反,表现出危险、崩溃和极不稳定的摇晃之感,这种构图有着打破画面的安静,产生力的紧张,有明显的动态趋势的视觉感受,适合于表现运动物体,同时也能暗示出不稳定的情绪。

?X形式的构图

?主要是指被摄景物具有两条直线条交叉的形态。其特点是对称式结构的画面和较平衡、稳定的空间,画面的透视效果较为强烈,有刚直,粗犷之感。这种构图适合于表现工业题材。

?圆形式构图

?主要是指被摄景物具有圆形线条结构或形态。其特点是有丰满、流动和完整之感。这种构图形式在我们的生活中较为常见,其装饰感较为强烈,能体现出旋律的优美,表现出柔和,美满的情调。

?框形式构图

?主要是指被摄景物具有象门和窗的形式和形状。其特点是有一定的装饰美感。

八、新闻摄影的拍摄方法

(一)抓拍的内涵与方法

抓拍,是深入新闻现场,充分利用现场光线、环境等,不摆布、不干涉被摄对象,让被摄对象处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中去快速抓取生动、自然、真实的精彩瞬间。

<一>.抓拍的特点与作用

抓拍是新闻摄影的基本方法,是摄影记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二>.抓拍的策略

1.偷拍

–在被摄主体没有发觉的情况下拍摄,必定能抓拍到其真实、动人的形象,偷拍就是不让被摄对象发现而采取的最佳拍摄方法。

2.快速拍摄

快速拍摄法是指在被摄对象没有察觉情况下以及被摄对象发现照相机之前,拍摄者敏捷快速地取景、构图、调焦、确定曝光并按下快门进行的抓拍。

3.情感沟通

这种方法是拍摄者进入新闻现场后,为了摄取现场人物的神韵,主动与现场人物交流,相互之间进行情感沟通,努力与他们建立融洽的朋友关系。使自己融于现场人物的活动之中,这时你在他们面前的出现,照相机在他们面前的出现便不会影响现场人物的言行、举止和情感的流露。

4.声东击西

拍摄者可以把镜头对准别的方向或将照相机收起来,佯装不再拍摄,悠闲地把视线转移开,“饶有兴趣”地注意其他人物和景物,以解除被摄对象的顾虑。然后待被摄对象呈现出自然、生动、感人的形象时,便可以突然掉转照相机镜头“击西”,从而可以抓拍到精彩的画面形象。

5.守株待兔

这种拍摄方法要求耐心细致的观察事物,掌握事物的活动规律,没有条件或必要一直跟踪事物,只要在预计会出现精彩画面的位置或在事物的必经之地等待事情的发生这就是守株待兔的抓拍方法。6.人取我舍

人取我舍法是大家都在争抢着从一个角度拍摄时,有远见、有头脑、有创新精神的摄影记者却不去抢这个角度,而是换个角度、换个拍摄思维去拍摄的方法。

7.盲目射击

拍摄时根据镜头的大概范围,不看取景器,直接进行拍摄。这种拍摄方法就是盲目射击法。

8.跟踪追击

有些时候,发现了新闻现象或新闻事件,并不是马上就能抓拍到新闻摄影作品,而有些重大新闻事件也不是立即就能报道完,续后可能还有重大进展等等,这些报道新闻摄影题材最好的办法就是跟踪追击、锲而不舍地抓拍,不放过任何一个有意义、有价值新闻场景与形象。

(二) 摆拍的内涵与方法

<一>.摆布拍摄

摆布拍摄是一种彻底地干涉被摄对象的拍摄方法。对于刚出土的文物这类静态性新闻,在拍摄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它们进行任意摆布,以求达到最佳的拍摄效果。

在艺术摄影中,摆布也是可行的一种创作方法,可以对人物的姿态造型、人物之间的位置关系、人物的表情等进行导演摆布,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添景加物。但是,在拍摄新闻人物以及活动性的新闻时,决不允许采用摆布拍摄法。更不容许导演与虚构。

<二>.组织加工拍摄

组织加工拍摄是在不违反真实的情况下,为方便构图,拍摄出较为美观的画面,加强画面主体形象的表现,适当对被摄主体及环境做一定的安排与调整而进行的拍摄方法,组织加工的对象只限于部分题材的人物和物体。至今许多拍摄者仍使用这种方法。

(三) 抓拍与摆拍的合理化运用

<一>.尽量抓拍

抓拍是新闻摄影最基本的方法,是摄影记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我国著名的老一辈摄影家石少华在《新闻摄影与摄影记者工作》中指出:“作为一个摄影记者,他最主要的本领,仍旧是应该学会掌握生活规律,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干涉对象,真实、迅速、生动地拍摄出照片来。”

<二>.能动摆拍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如个别细节破坏画面主体形象的表达,或现场环境与主体形象表现欠佳等等,抓拍有时不能有效的进行或根本无法进行,此时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动的干涉对象、进行摆拍,但是这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原则。否则拍摄出来的照片就失去了意义、价值,失去了生命。

<三>.摆抓并举

摆抓并举的是新闻摄影拍摄过程中必要的拍摄方法。它可以兼顾构图的完美、形象的真实性以及生动感人瞬间的捕捉。在新闻摄影实践中,应认清抓拍和摆拍各自的优缺点,调动一切合适的拍摄方法,实事求是、抓摆并举。但是,无论是摆拍过程中抓拍,还是抓拍过程中摆拍,都要切记一个原则,即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原则,这是新闻摄影的生命。

九、各种题材的拍摄方法

(一)工业拍摄

表现手法:1、工业场景气势的表现(拍摄位置、广角镜头、线条透视、夸张与变形)

2.、工业生产气氛的表现(烟雾、慢速快门、夜景)

3、工业主体形象的表现(构图、景别、拍摄角度—画面简洁、主体突出)

4、工业新闻摄影中光线的运用(天气、时间和光照方向决定了光的性质;光的位置高低、光的强弱、光照面积决定物体的明暗、立体、质感

(二)农业摄影

题材范围:1、政策信息2、农村人物、事件、自然规律3、农民艰苦奋斗的精神4、把握田园风光拍摄方法:1、深入农村,多视角取材2、把握时代特点,挖掘典型事件

(三)军事摄影

特点:真实性、危险性、保密性

记者素质:政治素质、健康体魄、军事知识

注意事项:1、抓拍2、拍摄活动注意保密3、勇于创新精神4、选择角度新颖5、形象想象丰富6、军事特点要鲜明7、创新不能脱离新闻真实性

十、新闻摄影记者的素质要求

(一)素质构成:

政治素质:坚持党性素质,打好理论路线功底,提高政治素养,把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统领到宣传中。1、政治理论水平2、对国家政策、现状、命运的关注(责任感、使命感)3、正确的世界观

新闻记者的敬业精神:

新闻敏感:1、对视觉形象的特殊敏感:善于发现生动形象、迅速捕捉形象

2、对新闻价值的敏感判断

3、瞬间价值的判断:全新的视角感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艺术修养:

文化修养:标题制作、文字说明,专题拍摄报道

(二)新闻摄影记者的道德修养

虚假照片

暴力图片

拍照与救人

(三)新闻摄影记者的法制修养

新闻摄影与肖像权、名誉权:

1、谨慎对待特殊人群的新闻摄影图片传播

2、实施图片传播行为前征得被摄者同意

3、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

新闻摄影与著作权:抄袭、剽窃、转载

新闻摄影与影视权: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 一.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从本质而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具体表现在: 1.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而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尽管可在贯穿整个采访写作过程, 但是,认识事实的任务基本上在采访阶段完成; 2. 抓新闻就是抓事实,写新闻就是写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实的采访; 3. 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4.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新闻写作的基础在于采访,采访决定新闻写作,这是人 们对客观事实认识的规律,也是新闻采写经验的总结。 5.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新闻写作是一个必经阶段和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访 活动也要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的写作对于采访有能动作用。 总之,按照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 三.采访写作的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更加强调实践性; 二是有鲜明的政治性。 四.新闻采访和写作要特别注意的两个"正确"对待: 一是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经验;

二是要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经验。 五.新闻采访艺术: 主要研究如何运用唯物辩证观点、求实观点和群众观点,正确处理好新闻采访中的微观与宏观、个性与共性、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并运用心理分析加以调节和控制,使采访逐步深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地把握事实和报道事实。六.新闻采访的概念和性质 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看问题,采访的性质是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是记者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活动",但与一般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采访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 七.采访的特点: 采访是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它与一般的调查研究比较,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表现在: 1. 都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 都以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获得真实的、有说服力的材料,弄清 事物的真相,探求其本质与规律; 3. 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 不同点表现在: 采访这种调查研究活动有其特殊性: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持续性八.采访的目的、任务与作用: 采访的目的就在于获得新闻;

新闻摄影复习资料

新闻摄影复习大纲 一、1. “针孔成像”原理p31 2. “视觉暂留”原理p57 3. “真实电影”和“直接电影”区别p62 4. 电视技术的进步对电视新闻摄影观念的影响p69 5. 1991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日合拍纪录片《望长城》的美学特征有哪些?p74 6. 新闻摄影最新的含义p80 7. 新闻摄影定义的内涵包括哪些方面p80 8. 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的区别与联系p81 9. 新闻摄影的特性及功能p86、90 10. 拍好图片新闻,需要注意哪些方面p96 11. “抓拍”的含义、意义与要求p114-119 12. 电视新闻直播及其特点p113 13. “偷拍”的意义及涉及的法律问题P120 14. 决定性瞬间p123 15. 数码相机与传统胶片相机的主要区别P164 16. 如何进行数码照相机的手动白平衡调节p166 17. 摄影记者在提供新闻图片时必须考虑哪些因素p201 18. 图片编辑在挑选照片时,应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p194-198 19. 会议新闻摄影如何才能做到推陈出新p260 20. 在新闻人物肖像拍摄时如何接近被摄对象p271 21. 新闻特写照片及特写照片的特点p312 22. 体育摄影记者应该做的准备工作p328 23. 体育摄影中,影响快门速度的因素有哪些p341 24. 电视新闻的本体特征p369 25. 电视新闻摄影如何发挥叙事功能p379 26. 电视新闻摄影的“表意”包含哪些方面p379 27. 电视新闻摄影如何发挥论证功能p380 28.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基本特点与拍摄要求p389 29. 连续报道类电视新闻的基本特点与拍摄要求p393 30. 深度报道类电视新闻的基本特点与拍摄要求p395 31. 评论类电视新闻的基本特点与拍摄要求p397 32. 电视新闻摄影的“景别”采用有哪些规律p401 33. 过肩镜头的拍摄要领p402 34. 演播室谈话节目拍摄中,机位设置的一般性原则p404 35. 出镜记者的运动镜头的拍摄要领p408 36. 拍摄出镜记者的固定镜头应考虑的因素 二、 最早发现“针孔成像”原理的人 世界公认的摄影术发明者 为摄影术的诞生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 摄影技术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丁柏铨 绪论 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2.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3.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三. 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新闻价值衡量的是有关事实的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程度,社会价值则是有关事实的信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有益程度。);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2.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3.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三. 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新闻价值衡量的是有关事实的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程度,社会价值则是有关事实的信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有益程度。);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五.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 第一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 一.新闻采访的概念界定 现有的新闻采访定义:素材搜集说;调查研究说;互动行为说。 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二.特点: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关注事实的新闻价值。 第二节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新闻采访笔记重点

党报突破口:注重“南风效应”的宣传艺术 1.“官方”时政头向“大众”的宣传转变 2.“长、空、假”的文风向“短、实、新”的文风转变 3.“呆板单一”的版面向“生动活泼”的版面转变 1、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 1. 真实性(重点记):新闻的生命和灵魂 真实:新闻真实性: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 关于“真实”的规范: 对于记者:保证确有其事;保证新闻的基本要素真实;标注新闻出处;写作中避免片面性,描写要有分寸,避免渲染和夸大。 对于编辑: 坚持核实原则;确保权威的、多方求证新闻来源;慎用匿名、化名报道。 2. 客观性: 3.公正性原则: 二、新闻角度的选取方法: 1. 以小见大选角度:不能贪大求全,典型角度小一点 2. 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出发选取新闻角度,从报道中找出与人民相关 的报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从读者关切点找角度。 3. 从新闻事实的特殊性中选取新闻角度 4. 从事物的侧面找角度 三、什么是用事实说话 指在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地表达报道者的立场观点的一种报道手法 两个要素:事实、观点 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都离不开两个要素:“事实”和“观点”(说话)。它的特点在于两者结合的方式。 如何用事实说话 1.通过选取典型事实说话 2.通过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3.通过运用背景资料说话 4.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用“精华”说话,借助新闻人物之口表达记者的观点 四、新闻跳笔的特点: 1.在文体结构上是多段体

2.与一般文字作品所要求的上下文衔接、具有连贯性、讲究起承转合不同,它主张词句要“跳”着走。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比较大的跳跃 3.表面上彼此好像没有很大联系的段落,实际上有内在的逻辑。 如何使用新闻跳笔: 使用新闻跳笔的技巧(了解): 1.形式上短段落,多分段 2.运用细节、场景、背景、引语等事实,进行不同组合,注意用事实说话。 3.通过小标题的使用和版面编排的方式体现新闻跳笔。 五、新闻标题的构成 1.主题:主题是新闻标题中最主要的题目,是标题的核心部分,用以说明最主要的事实或者观点,所用的字号也最大,地位最突出 2.引题(肩题、眉题):引题是位于主题之前,用于引出主题的一个辅助性的题目。引题又叫眉题和肩题,字号一般小于主题 3.副题(子题):副题是位于主题之后,对主题进行补充和说明的辅助题目。副题又叫子题,字号小于主题和引题 六、消息头的种类: 主要有“讯”和“电”两种。 “讯”:以邮寄或书面递交的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凡是报社通过自身渠道所获得的本埠消息,一般都标有“本报讯”。若稿件来自外埠,一般应标明新闻事实的地点,如“本报德州讯” “电”:通过电报、电传、电子邮件、传真或电话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 消息头的作用: ①可以表明新闻稿的发出单位,借以显示消息的“身份” ②有了消息头可以承担发表新闻作品的责任,接受社会监督 ③电头注有发稿的地点、时间,可以说明新闻的来源、时效,借以传达某种信息 七、导语的类型: 直接导语:在导语中开门见山地叙述新闻要点,通常用于报道时间性较强的硬新闻。这是新闻导语的主要形式,大多数消息都采用这种导语。简言之是直笔陈述。 间接导语:在导语中以一种含蓄、委婉的方式交代新闻要点,通过解释、描写、渲染等手法引出或暗示出新闻事实。多用于时间性不太强的软新闻。简言之是曲笔铺垫

摄影书读书笔记

读《现代新闻摄影》笔记 鉴于从学长学姐那儿了解到的相关信息,即大二下学期的专业课是摄影方面的内容,,我决定看了一些与摄影相关的书,这次写的篇读书笔记就是与摄影有关。 这本《现代新闻摄影》主要是与摄影的理论知识有关。它介绍了数码相机的相关方面,从中,我了解到一些细节知识。 我重点的记录了一些内容: 1.光圈与速度的功能:照相机的镜头内由金属片组成的能够伸缩的光孔叫作 “光圈”。它是摄影曝光的一个控制系统,快门按下,影像的光色穿过光圈感应在影像传感器上,之后经过影像处理器把所感应的光线与色彩转化为数据存储在影像记忆卡中。其影像传感器受光多少,还与光圈开启后的曝光时间长短密切相关,那么,这个时间控制系统是“速度”。 2.在曝光控制和影像的表现方面,相机的功能重大。其中包括一些光影效果、 画面构成、摄影观察、题材表现画面语言表达、文字表述、传播方式等。3.白平衡:AWB 自动调节系统,相机根据环境自动调节。其色温的跨度是 3000----7000k 日光适应拍摄的光线条件是明亮的室外日光下,其色温在5200k左右 多云适应在黎明、傍晚或多云光照条件下拍照,可过滤部分蓝色,使照片画面区域正常。其色温约为6000k 钨丝灯适应在室内的白炽灯下拍照,可过滤部分黄色,是照片色彩趋于正常。其色温约为3200k 荧光灯适应在室内的日光灯下拍照,可过滤部分绿色,使照片色彩趋于正常。其色温约为4000k 闪光灯其色温约为6000k,接近日光色温,可拍出教真实的色彩。 自定义手动调整色温,其色温约在2000—10000k。 4.ISO感光度:感光度调节:在强烈日光条件下使用ISO25或ISO50;白天在户 外,一般晴天或其他比较明亮的光照条件下使用ISO100中速感光度;在白天微弱的光线条件下或室内用ISO200以上的高速感光度。同时,在弱光条件下也可以用ISO100以下的低速感光度拍照,其先决条件有二:一是拍摄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编导102班杨洪江-------------------- 一、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①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②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③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④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①在真实性②在深刻性③在丰富性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①去伪存真,去粗取精②整体把握、科学认识③理性认识、深刻发掘 三、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2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 3长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推心置腹,促膝长谈②善于从沟通中发现线索③善于与被访者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语言驾驭的能力:简洁、准确、生动 四、新闻采访的涵义: 1采访是信息搜索活动 2搜集的对象是可能收到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想知道而不知道的事件 3目的是出于大众传播 4手段有观察和访谈等 五、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1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 2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上和情感层面上的平等的相互沟通 六、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1信息符号互动包含三个方面:采访对象、大众传播、反馈 2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①双方对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语言符号如:同志、老实等词汇的含义。非语言符号如:表情、苦笑所代表的含义②采访者应以前台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③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写出深刻感人的报道 3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七、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1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①社会守望者(监督政府)。它的主要职能是要发现那些典型的,对社会发展,对人民生活,对社会利益意义比较重大的新闻事件,提交给社会,以引起公众的关注,最终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各个机制加以协调②信息传播的角色③文化传承的角色★必备素养:①政治②法律道德③科学精神④专业素养 2采访对象:复杂性专业性目的性 八、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1获得新闻线索是采访的起点:①新闻线索的含义:新近发生事实的简要信息②新闻线索的特点:简略、零碎、稍纵即逝,一定的偶然性 2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①记者招待会:早到,根据规模确定早到时间,两会提前2个小时,衣着注意②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③企事业单位④重大文体活动⑤社会网络⑥其他媒

新闻采访要点重点及注意事项

新闻采访的特点: 1.新采访的目的——公开报道 2.新闻采访的过程——广泛性、伸缩性与独立性 3.新闻采访的内容选择——新鲜性、新闻性、典型性、真实性 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 1.新闻写作依赖于采访获取的事实材料。 2.采访的深度和广度决定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新闻写作多新闻采访的影响: 1.新闻主题影响采访方向。 2.新闻体裁影响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记者的职责: 1.和生活在各个阶层的普通读者交朋友,从他们那里了解社会生活的原泰,获得丰富的新 闻线索。 2.主动为群众释疑解惑,排忧解难,通过自己的言行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在帮助 读者的过程中获得新闻线索。 3.给通讯员讲课,让生活和工作在各个领域的通讯员学会与记者一样发现和采访新闻变一 人采写新闻为众人帮自己采写新闻。 4.与通讯员合作采写新闻这是最经常联系方式。 5.做好来电,来信,来访工作,这是读者送上门来的新闻线索。 记者的角色失调主要表现在:1角色不当。2角色冲突。3角色不清。4角色中断 及角色失败。 采访权: 1把采访权解释为自由收集新闻信息源。2把采访权解释为自主调查权。3把采访权解释为知情权和出版自由。 采访权的内容: 1自由采访的权利。2人生财产安全的权利。3消息来源隐秘的权利。 记者的素质要求: 1政治素质。2理论素质。3知识素质。4道德素质。5意志品质。 新闻事实的类型: 1行为事实与观念事实。2单一事实与综合事实。3过去事实与现在事实未来事实。 行为事实:主要是指自然界,个人或群体施行的某种具体可感的行为的事实。 观念事实:主要是指某种具有特殊身份的人提出的观点。 新闻事实的特征: 1新闻事实是所有内容都客观发生的事实。

新闻摄影考试复习资料

考试重点复习题 1符号学的四对基本概念和关系是什么? 符号学的四对基本概念和关系是:语言与言语、能指与所指、组合与系统(组合与聚合)、内涵与外延。 2.新闻摄影的内涵是怎样的? 广义的新闻摄影,泛指一切用摄影手段报道新闻的活动,包括用照相机拍摄照片、用摄影机拍摄新闻纪录电影以及用摄像机拍摄电视新闻这三大类用影像报道新闻的手段。 狭义的新闻摄影,则专指以照相机为拍摄工具,以摄影采访为主要手段,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在报纸、杂志和网络等媒体上刊载的新闻报道活动。 3.简术社会主义新闻的道德原则和内容是什么? 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二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的原则。 内容包括: 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包括; 1.为人民做奉献 2.充分准确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愿望、要求和呼声; 3.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刻完整地反映出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新动向; 4.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通过新闻报道切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5.坚持新闻为人民而写、写人民的宗旨; 6.充分发挥新闻事业的宣传教育功能和舆论导向功能; 7.传播新闻信息要注重正面的、极积的社会效果; 8.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提高工作技能,学好为人民务的实际本领。 实事求是的原则包括; 1.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2.坚持新闻真理性的原则 3.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4.新闻摄影失真失实的表现有哪些? 新闻失实的表现有多种:伪造新闻事实,盗用图片,张冠李戴,篡改文字说明,导演摆布、干预新闻现场,后期造假等。 5.数字化时代,怎样才能避免新闻摄影报道失真失实? 造成新闻失实的原因多种多样,维护新闻真实需要摄影记者、图片编辑等媒体从业者在各个环节上高度负责。 6.新闻摄影工作者为什么不能一味以专业尺度衡量所有的新闻活动?在现实生活中,读者评价新闻摄影活动道德与否,其实都是针对“应不应该”而言的。这就使得新闻摄影工作者不能一味以专业尺度衡量所有的新闻活动,必须正确处理与各种人和事之间的关系,遵循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并遵守法律。 7.和新闻摄影相关的侵权行为主要有哪些? 新闻摄影与公民肖像权,肖像权的主要内容包括再现权和使用权。 新闻摄影与公民隐私权。隐私权主要内容包括:个人生活安宁权、个人生活信息保密权、个人通信秘密权和个人隐私使用权。新闻摄影与名誉权。新闻摄影侵害民事主体名誉权的行为方式主要有诽谤、侮辱和宣扬他人隐私三种。 新闻摄影的侵权行为可能发生在:隐身报道、授权和审查过程中,以及对作品著作权的保护上。 8.摄影记者如何在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之间进行平衡。 对于时效新闻,需要突出新闻性,这是时效新闻的命脉所在; 对于长线操作的题材,则要进行充分的计划,撰写详尽的拍摄计划,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9.新闻摄影的采访有哪几个步骤,在采访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寻找选题或者从新闻编辑那里获得任务。二,采访之前的准备。三,现场采访。四,编辑照片。 10.摆拍在新闻摄影工作中能否使用,怎样使用? 摆拍已经被很多理论工作者承认为一种拍摄方法,并且给出了一些非常具体的要求:“是否摆拍、能否摆拍的问题在新闻摄影业已经讨论了很多年了,至今还是常常困扰着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摄影记者都有过摆的举动和经历。现在的问题是,摄影记者或图片编辑应 该充分了解在拍摄现场哪些可以摆,哪 些不能摆。这里是一些行为准则: 不要去摆拍正在发生发展的新闻事件; 不要去摆拍再现已经过去了的事件;摆 拍不是要摆出一个假场景,不是要拍出 一张假照片。摆拍的目的是创造出一张 有视觉冲击力但绝对不会让读者误读的 照片。 11.抓拍的优势是什么?如何才能拍到精彩 的瞬间? 抓拍能够充分发挥新闻摄影的特点,更 好地记录信息。从外部形式来看,现场 抓拍可以捕捉到最真实的形象。它与摆 布、导演有着本质的区别。从内部形式 来看,现场抓拍能够更加有效地传递信 息。抓拍不仅能使照片的外部形式和内 部形式俱佳,同时还是能把内部和外部 形式结合到一起的最佳方法。在抓拍的 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进行瞬 间的捕捉: 1.简洁2.神秘3.用视觉语言讲故事4. 情感。 12. 非事件性新闻有什么特点,在拍摄过 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非事件新闻有以下几个特点: 它对时间的描述不是“时间点”而是“时 间段”的描述。非事件性新闻摄影的拍 摄也需要由头。如何用好非事件性新闻 摄影报道,是对图片编辑的挑战。 13. 什么是视觉教养?新闻道德?新闻图 示?专题摄影?深入采访?隐性采访?景 深? 14.数字图片的后期处理应该注意哪些问 题? 尽量保持照片的原始状态;谨慎处理拍 摄到的图片;把自己的照片整理归档。 15.为什么摄影记者在拍摄专题摄影时会存 在题材单调的问题?如何解决? 单调的原因可能是: 或许是因为最早介绍给中国摄影师的 是尤金?史密斯的专题作品如《乡村医 生》 、《助产士》,并且获得国际大奖的一 些中国的专题也都是一些类似的题材, 如乡村杂技团等,摄影师就认为专题摄 影的题材就无非是这些内容:反映一些 边缘、陌生的生活,于是一窝蜂地在这 上面做文章。摄影记者缺乏对社会的洞 察力和想象力。这些题材容易出画面, 摄影者想投机取巧“走捷径”。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摄影者不应该固步 自封,而是要多观察身边的人与事,开 启创新思维,对社会有敏锐的洞察力。 16.专题摄影存在几种结构方式,如何寻找 适合的结构方式拍摄? 专题摄影的结构方式主要有: 平行并列的结构方式。以主题为中 心展开的结构方式。按照事件的发生的 前后逻辑顺序结构的方式。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最终目的都是要 通过这种形式,把一些零散的照片组成 一个整体,来达到为主题服务的目的。 17. 请简述图片说明的作用。 图片说明的作用:传达照片中抽象的、 无法用影像语言表达的信息;揭示图片 的意义;标明作者及他所属的机构。 18.在信息同质化时代,面对同样的图片来 源,图片编辑怎样才能做出自己特色的选 择? 以下三个方法可以避免图片编辑在使用 照片时候过于千篇一律:自己的摄影记 者是最佳的途径;和各种摄影师及时沟 通;了解不同图片库的特点。 19.图片编辑为不同媒体选择照片时的侧重 点有什么不同? 给报纸选照片:需要注意报纸的印刷较 为粗糙,读者在阅读报纸时的心态是浏 览,所以可适当放宽成像质量,选择主 题突出、信息直接明了的照片。 给杂志选照片:杂志用纸精良,印刷精 美,读者在阅读杂志时所持的心态较平 和,对信息的获取的诉求是理解,图片 编辑在选择时应强调影像质量高、视觉 构成丰富、视觉符号较多,这样可以让 读者揣摩,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为通讯社选照片:通讯社的主要服务对 象是各报社,照片主要提供颗粒较粗、 主题突出、信息直接明了的影像。随着 数码技术发展,视觉构成渐渐复杂。 为图片社选照片:注重普遍性、多义性、 前瞻性。 为网站选照片:视觉构成简单、信息量 简洁、色彩明快的照片。 20.图片的版面设计原则是什么? 平衡、对比、重点、比例和统一。 21.照相机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照相机的基本结构一般分为机身、镜头、 取景器、后背、输片机构等部分。如果 再细致一些,可以分为镜头、快门机构、 调焦与测距系统、取景器、输片机构、 机身、后背等。 22新闻摄影主要传播媒介是一是报纸,二是 杂志和网站。 23简洁、明了、主体突出是报纸使用新闻 图片的基本要求 24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 与私人生活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受他人的 侵扰、知悉、使用、披露和公开的权利 25著作权亦称版权,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 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 利。著作权是公民、法人依法享有的一种民 事权利,属于无形财产权 26标准镜头是指焦距长度与所用相机标准 画幅对角线长度基本相同的镜头。其视角场 子角在57度到40度之间 26全画幅(135型)数字单反相机的电子影 像传感器画幅与135胶卷一格画幅大小一致 27摄影离不开光线,其本质就是用光作画, 在实际拍摄中按光线的方向可分为顺光、逆 光、侧光、顶光、等 28真实性原则是新闻摄影区别于其他摄影 门类的根本要求。新闻摄影涉及两个层面, 一是事件属实,二是过程属实 28从大的方面看,摄影的主要门类有艺术 摄、新闻摄影和实用摄影 29 曝光就是控制到达感光材料的光的强度,决 定摄影曝光的三个内在技术因素是感光度、 光圈和快门速度。 30在我国侵犯摄影作品著作用权主要有: 侵犯著作权人的署名权、侵犯著作权人的获 得报酬权、侵犯著作权人的保护作品完整 权、侵犯著作权人的作品修改权、使用图 片未经著作权人同意。 30光线在摄影中的基本作用是塑造基本形 态、空间和色彩感觉、塑造主体传递信息、 营造意境升华主题 31 影响构图的主要因素有拍摄距离和景别、 拍摄角度、画幅选择、透视规律。 31新闻本身就要求具有真实性的原则, 而新闻摄影做为新闻的一种形式受其视觉 因素的影响更要遵循真实性原则。一新闻摄 影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这是辨证唯物主义 的思想路线所决定是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在 新闻摄影中的表现。二: 新闻摄影必须坚持 社会主义新闻道德原则。 对于新闻摄影从业者来说, 1、真实的按照实事本来面貌描写实事,做 到实事的完全真实,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 A、新闻报道的具体实事要真实无误 B、 新闻报道概括出的新闻实事必须真实 2、从事实的联系、实事的总和中把握实事, 全面的反应实事 3、深刻的反映事实,揭示实事的本质 4、尽可能精彩的还原实事 5、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业务素质 32什么是正确曝光?正确曝光的意义是 什? 感光材料上接受光学影像的过程)曝光 就是摄影师根据被摄体的光亮程度、通过设 定感光度、光圈大小、快门速度的组合来控 制到达感光材料上光的强度,从而得到适度 的并清晰的影像。正确曝光的意义:我们所 面对着的自然界,是一个五彩缤纷、层次丰 富、光线变化无穷的世界。摄影者要想用感 光材料记录现实生活中富于变化的各类事 物,还取决于能否使感光胶片达到正确曝 光。正确曝光可以让景物的形态、色彩、空 间得已准确还原。在新闻摄影中,正确曝光 才能确保准确的视角记律。从视角语言角度 看、曝光又是一种影像语言、正确曝光能够 提升作品的视角感染力,能让图片展示作者 对事件的思考和独特的发现、还可以渲染意 境、感染读者。

刘海贵《新闻采访写作新编》笔记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整理 第一章新闻采访写作概述 1.1采访的定义:“采访”一词始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比“新闻”一词约早出现300多年。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1.2采访的特点:①目的的差异性;②时间的限制性;③项目的突发性;④需要的广泛性;⑤知识的全面性; ⑥活动的艰辛性。 1.3采访与写作的关系: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两者的关系是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的。具体反映在4个方面:①反映在活动的程序上。从活动的程序上看,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这一程序不能颠倒。 ②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③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新闻采访和写作,其活动性质,一个是认识实际,一个是反映实际。只有正确认识实际,才能正确反映实际。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④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 1.4采访的方式:从形式上分:①个别访问:通常也称为“一对一”的访问形式,是记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基本活动实施形式,好处:谈得具体,谈得深入,且记者容易把握主动权;②开座谈会:也称开调查会。记者可以就某个调查专题,邀集有关人员座谈。好处:记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较多的新闻材料;几个采访对象一起接待记者,心理比较松弛,不易紧张、拘束,采访气氛容易轻松和谐;有利于采访对象互相启发、补充,有关材料的真伪程度一般能当场得到修正或验证。一般涉及面较广的大、中型报道题材,采用此实施形式,效果较为显著;③现场观察:俗称“用眼睛观察”,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对事物微观细察;④参加会议:会议新闻一般主要通过这种形式采写;⑤蹲点:即深入一个点,解剖“麻雀”,作深入扎实的采访。此实施形式通常适合于时间性不太紧迫但报道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报道题材。该形式能使记者较详细地搜集和取舍材料,通过几个反复过程,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过程,进而抓取典型材料和揭示事物本质特点,写出有深度、力度和厚度的报道;⑥查阅资料:一般资料包括受众来信、基层单位的工作情况简报以及各类剪贴、原始材料的文字记载等;⑦改写:即把某一新闻线索或一则现成的稿件,加以修改或补充而另成一则新鲜的新闻;⑧问卷:抽样调查的主要形式,即记者根据题材的需要,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然后以纸面的形式,拟定出若干个简洁明了的问题,将问卷送至受众手中;⑨电话采访:注意准备要充分;提问要凝练;记录要及时;⑩网络采访:主要形式: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ial交流;查阅收集资料。 从性质上分:①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②突击采访: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性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③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可以省去重复找人和路径往返所费的时间,是一种投入少、收效高的采访形式。④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一般没有具体、明确的采访对象和报道题目,主要由记者根据编辑部总的报道思想灵活掌握,在巡回路途中选择若干新闻题材就地采访,连续不断地向受众进行系列报道,又称旅行采访。⑤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⑥易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 1.5采访的认识路线:两条①唯物论的反映论;②唯心论的先验论。危害:武断、无知失方向;投机取巧找捷径;为求深度搞臆想。 第二章记者的修养 2.1作风修养:①要有优良的思想作风修养。其内涵是记者要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水平和党的政策水平,具备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并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作风修养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②工作作风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牺牲精神和冒险精神。 2.2道德修养:新闻职业道德,即指记者在采写、传播新闻过程中与人、与社会相处时的行为规范。我国最早提及新闻职业道德内容的当数宋代对民间小报的指控。率先明确提出“提倡道德”是报纸职责之一的是徐宝璜先生,而最早将“品性”认定为“记者资格”第一要素的则属邵飘萍先生。 新闻职业道德包括的具体范围和基本内容:①坚持真理,忠于事实;②谦虚谨慎,戒骄戒躁;③深入实际,体察民情;④互敬互学,积极竞争;⑤摆正位置,不谋私利;⑥甘为人梯,严禁剽窃。 记者与人、与社会相处的具体关系主要有:①记者与新闻事实的关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从而对党的事

新闻摄影学(主要知识点)

新闻摄影 第一章新闻摄影概论 一、新闻摄影定义: 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瞬间形象摄取,并辅之以文字说明予以报道的传播形式。其构成形式包括画面形象和标题或文字说明两部分。 画面的基本要求:一个鲜明的新闻主题;有突出的主体;画面质量要高。 标题或文字说明: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新闻要素;简洁、画龙点睛。 二、新闻摄影具有以下属性: 1. 报道对象:具有形象价值的新闻事实。形象价值:新闻事实具有的足以值得和适用形象来表现的素质。 2. 拍摄方法:现场选择抓拍。 3. 技术手段:照相。进入21世纪后以数码摄影为主要技术手段。 4. 传播形态:附有文字说明的照片形式。 5. 本质特征:新闻事实现场的瞬间形象纪实。 三、新闻摄影的特性 1. 新闻性:新、值、快 (1)新:新人、新事、新画面 (2)值:新鲜性、贴近性、重要性、显著性、趣味性 (3)快:反应快、动作快、拍摄快、处理快 2.真实性:真有其事,真有其人,新闻事件现场拍摄,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拍摄,防止制作中出错,真实准确的文字说明。 3.瞬间形象性: (1)画面形象要典型化,包含的信息容量大。 (2)视觉冲击力:新闻画面形象对读者视觉的刺激和心理的震撼能力。来自于: 画面的新颖程度;画面形象与正常状态的差异状况;画面的真情实感。 四、优势与不足 1.优势 (1)形象直观、便于理解、易于接受 (2)现场纪实,具有可信感 (3)瞬间定格,凝固动态,长久观看和保存 2.不足 (1)受众不便对新闻事件作全面了解 (2)需要借助文字补充 (3)数码摄影的运用使纪实性、可信度降低 (4)受记者主观因素影响大 五、作用与地位 1.作用: (1)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舆论导向作用 (2)传播形象信息,满足公众需求 (3)传播现代知识,弘扬先进文化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采访学笔记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采访学笔记 一新闻采访的概念:新闻记者为了新闻报道而进行的采集分析新闻事实性材料的职业性活动。 二新闻采访的特点:1 求实性;2 时效性;3 独立性;4 突变性;5 艰险性;6 广泛性;7 连续性; 8 公布性; 三新闻采访的难点:1 采访要快、同时要准;2 采访要快,同时要深;3 材料的挖掘要生动,同时要真实。 四新闻采访中的三大矛盾(对应于采访的三大难点):时效性与真实性的矛盾;时效性与深刻性的矛盾;真实性与生动性的矛盾 第二章新闻记者 一记者职业是随着近代报纸的产生分离出来的。 二记者职业的性质: 1 记者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2 记者是真理的捍卫者; 3 记者是信息、知识的传播者 三记者的类型: 1 专业记者:指专门采访或侧重报道某一条战线或某一个领域的记者。(如政治记者、经济记者、文教记者、法制记者、体育记者、军事记者等) 专业记者是社会分工细化的产物,他们熟悉某个领域的情形,便于结交朋友,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2 常驻记者:又称地点记者,以新闻机构所在地为采访范畴的,称为本埠记者。地点记者称为外埠记者。常驻记者有利于了解所在地点的情形,便于报道。 3 机动记者:不常驻在一个地点,没有固定采访范畴,随时预备同意编辑部调遣,完成重大突发事件采访的记者。 4 特派记者:指因专门的采访任务受编辑部派遣的记者。 5 特约记者:指应编辑部的约请,完成一定采写任务的编外人员。 6 驻外记者 四记者的工作任务: 1 采写新闻; 2 反映情形; 3 群众(通联)工作(包括联系组织通讯员、处理读者来信来访、征求群众意见、组织开展社会活动等) 五记者的采访路线:包括记者的认识路线和工作路线

新闻采访笔记

新闻采访笔记 一,决定成败的非智力因素 1.不怨天尤人,从自身找原因 2.善于理解别人的难处和苦衷 3.能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 4.不人云亦云,有主见和独立判断力 5.不为表象迷惑,不见证据不轻信的怀疑精神 6.善于有选择的听取别人的意见(直接引语) 7.不斤斤计较眼前小利,有远见 8.舍得投资,舍得付出代价 9.肯下笨功夫,善于学习新知识(自学) 10.知识面广,精于某一领域 11.吃苦耐劳,不惧艰苦 12.迎难而上,设法克服困难 13.执行力,拿得起,嚼得烂,不折不扣(给加西亚的信) 14.有组织纪律性,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15.符合他人意识善于与他人合作 16.打心底尊重他人,看得起,不鄙视,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 17.不过分依赖别人,自己解决问题 18.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 19.敢于进入陌生领域,开拓新领域 20.肯从最基层最艰苦回报最少的岗位做起 21.不走寻常路 22.定位自己的能力,个人品牌意识 23.懂礼貌,行礼仪 二、导语的20种方法 1.一语破的——开门见山 2.设置悬念——事情不宜先说 3.欲擒故纵——言犹未尽 4.化静为动——(化物为人)

5.拟人修辞 6.数字对比 7.速写勾画 8.巧用背景 9.古诗名句 10.烘云托月 11.抑扬顿挫 12.特写镜头 13.曲径通幽 14.一张一弛 15.小中见大 16.先声夺人(直接引语) 17.拉近时间 18.提问作答 19.有意重复 20.化整为零 三、讲座新闻报道的手法 四、消息写作基本技巧 1.基本结构:倒金字塔 2.写出吸引人的导语,尽量出现人物 3.有细节和背景 4.行文像讲故事 5.有观点,但要用事实作证 6.尽量直接引述 7.注意报道平衡 8.多分段落“短平快” 五、直接引语的用法:1.xx说:“、、、、、”。 2.“、、、、、、”xx说。 3.“、、、、、、”,xx说,”、、、、、、“。 4.”、、、、、、“ 六、消息、通讯: 文体特征区别: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 编导102班杨洪江------------- 一、1 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①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②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③ 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④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八、、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①在真实性②在深刻性③在丰富性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①去伪存真,去粗取精②整体把握、科学认识③理性认识、深刻发掘三、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2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 3长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推心置腹,促膝长谈②善于从沟通中发现线索③善于与被访者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语言驾驭的能力:简洁、准确、生动 四、新闻采访的涵义: 1采访是信息搜索活动 2搜集的对象是可能收到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想知道而不知道的事件 3目的是出于大众传播 4手段有观察和访谈等 五、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1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 2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上和情感层面上的平等的相互沟通 六、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1信息符号互动包含三个方面:采访对象、大众传播、反馈 2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①双方对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语言符号如:同志、老实等词汇的含义。非语言符号如:表情、苦笑所代表的含义②采访者应以前台形象 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③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写出深刻感人的报道 3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七、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1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①社会守望者(监督政府)。它的主要职能是要发现那些典 型的,对社会发展,对人民生活,对社会利益意义比较重大的新闻事件,提交给社会,以引起公众的关注,最终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各个机制加以协调②信息传播的角色③文化传承的角色★必备素养:①政治②法律道德③科学精神④专业素养 2采访对象:复杂性专业性目的性 八、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1获得新闻线索是采访的起点:①新闻线索的含义:新近发生事实的简要信息②新闻线索的特点:简略、零碎、稍纵即逝,一定的偶然性 2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①记者招待会:早到,根据规模确定早到时间,两会提前2个小时,衣着注意②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③企事业单位④重大文体活动⑤社会网络⑥其他媒体的报道a 细小的揣测新闻背景,捕捉反常事态的蛛丝马迹 b 注意了解新闻和周围事物的联系和影响 c 寻找报道破绽,追踪求证新闻的真实核心 d 预测新闻发展方向,追踪进行补充报道(新闻是主体的角度) e 交换角度,突出未被人重视的新闻事实⑦社会公共空间⑧公开征集⑨查询急救电话 3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获得新闻线索有赖于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和核心内容就是判断新闻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