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新闻采访学笔记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采访学笔记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采访学笔记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采访学笔记

一新闻采访的概念:新闻记者为了新闻报道而进行的采集分析新闻事实性材料的职业性活动。

二新闻采访的特点:1 求实性;2 时效性;3 独立性;4 突变性;5 艰险性;6 广泛性;7 连续性;

8 公布性;

三新闻采访的难点:1 采访要快、同时要准;2 采访要快,同时要深;3 材料的挖掘要生动,同时要真实。

四新闻采访中的三大矛盾(对应于采访的三大难点):时效性与真实性的矛盾;时效性与深刻性的矛盾;真实性与生动性的矛盾

第二章新闻记者

一记者职业是随着近代报纸的产生分离出来的。

二记者职业的性质:

1 记者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2 记者是真理的捍卫者;

3 记者是信息、知识的传播者

三记者的类型:

1 专业记者:指专门采访或侧重报道某一条战线或某一个领域的记者。(如政治记者、经济记者、文教记者、法制记者、体育记者、军事记者等)

专业记者是社会分工细化的产物,他们熟悉某个领域的情形,便于结交朋友,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2 常驻记者:又称地点记者,以新闻机构所在地为采访范畴的,称为本埠记者。地点记者称为外埠记者。常驻记者有利于了解所在地点的情形,便于报道。

3 机动记者:不常驻在一个地点,没有固定采访范畴,随时预备同意编辑部调遣,完成重大突发事件采访的记者。

4 特派记者:指因专门的采访任务受编辑部派遣的记者。

5 特约记者:指应编辑部的约请,完成一定采写任务的编外人员。

6 驻外记者

四记者的工作任务:

1 采写新闻;

2 反映情形;

3 群众(通联)工作(包括联系组织通讯员、处理读者来信来访、征求群众意见、组织开展社会活动等)

五记者的采访路线:包括记者的认识路线和工作路线

1 记者的认识路线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动身,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进展真理。

2 记者的工作路线是,依靠党委,坚持真理,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六记者的采访作风:1 实事求是的严谨作风;2 雷厉风行的灵敏作风;3 不畏艰险的斗争作风;4

深入实际的群众作风

七记者工作的差不多要求:

1 严格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

b 具体要求:1)明显的事实材料(新闻的六要素)一定要真实;2)非明显的事实材料也一定要真实(包括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节描写、思想认识的描写、对事实的评判、讲明和讲明)3)记者要注意把被采访的事物放在全局中加以观看,不要因为个不事例的真实而以偏概全,要善于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4)背景材料一定要真实。

c 新闻失实的缘故及表现(#能够出论述题):1)个不记者的动机不纯,出于私心,或追求“轰动效应”,虚构、捏造事实;2)过于强调新闻的宣传性,强扭角度;言过事实上,夸大拔高;3)个不记者的工作作风有咨询题,不肯花费精力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而是捕风捉影,粗枝大叶。关于一些事实数据不加以核实。4)某些记者由于采访体会不足,轻信不人的介绍,上当受骗;或是由于自身知识缺乏,违抗常识,闹出见笑。

2 广泛、深入的挖掘新闻事实材料;

a 新闻事实材料的要求:1)典型的、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2)具体的、能反映人物个性特点的材料;3)生动的现场情形和感人的细节材料;4)能表达记者的立场、观点、倾向的材料;5)富有生活乐趣,群众喜闻乐见的材料。

3 速战速决,力求新闻报道的时效。

第三章记者的修养和职业道德:

一记者的修养:指记者的理论、知识、艺术、思想方面的综合水平

1 政治理论方面的修养:a 社会进展规律的理论,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b 党的差不多路线、方针和政策;c 相关行业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政策法规

2 知识方面的修养:

3 新闻业务方面的修养:a 要有敬业精神;b 要有单兵作战的能力;c 要有写作的能力

二记者的职业道德:指记者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1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集中表现:a 有偿新闻;b 收受礼金;c 贪图享乐;d 报道失真;e 导向错误

2 记者职业道德的内容:

a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媒介误导表现:1)盲目追逐“热点”;2)大量刊播暴力新闻、犯罪新闻;3)缺乏对社会生活主流的关注和把握;4)背离办报宗旨,迎合部分读者的低级趣味,盲目跟风、“炒作”;5)业务不精,知识贫乏,新闻宣传政策把握不准,导致错误信息的传播,甚至直截了当阻碍到实际工作的开展。

3 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

4 爱护新闻的真实性

5 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

6 发扬团队协作精神;

第二编采访过程-新闻采访活动、采访确定、采访预备

一新闻采访活动过程与采访环节:

1 新闻采访的大体过程:

记者在一定报道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新闻线索,有所预备的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运用各种各样的采访方式和方法,广泛深入地搜集和挖掘新闻事实材料,并提炼新闻报道主题,考虑采写的安排。

2 新闻采访的环节:指新闻采访活动中要通过的若干道工序。

a 明确报道思想:报道思想是指新闻单位制定和执行的指导新闻报道的方针和具体实施方法。从新闻采访上来讲,报道思想为记者指明了本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宣传报道的目的、内容、范畴、重点、步骤和要求,指明工作中要注意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咨询题以及报道中要把握和注意的具体咨询题。

b 确定新闻线索:

c 做好采访预备:

d 开展采访活动:这是采访环节中的核心环节。

e 考虑采写安排:采访中对写作的考虑要紧有以下两个方面:1)依照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和要求来展开相应的采访活动。2)在采访中摸索、提炼新闻主题并围绕主题进行深入采访和补充采访。

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的关系:1)从新闻报道的全过程来看,采访先于写作,采访时写作的前提和基础;2)写作是采访的结果和归宿,是采访的完成和目的。3)尽管二者在工作顺序上有大体的先后之分,但在具体的工作中两者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往往是相互渗透、统一的过程。

二新闻采访的方式、方法:

1新闻采访的方式、方法是指记者为完成采集新闻的任务所采取的手段及其表现出来的形式。

2 个不采访:

a 概念:指记者选准某个具体的采访对象进行相互交谈从而获得新闻素材的采访。

b 优点:1)采访方式十分灵活方便,只要被采访对象合作,随时随地能够进行采访,时刻上也可长可短,比较自由。2)一次采访不成功,还能够进行重复采访或者补充采访,在时刻紧急的情形下,找不到某知情人,还能够设法采访另一知情人。3)记者能够依照采访的需要和可能,与被采访者建立经常的联系,随时随地观看,了解被采访对象,把握比较生动、具体的材料。4)个不采访在没有第三者参加的情形下倾谈,能敞得开,谈得细。记者如能获得对方信任,谈话就能够比较深入。

c 难点:要能抓住关键和要害的咨询题

d 要求:在采访之前作大量的、细致的预备工作

3 现场观看:

a 概念:指记者亲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通过过观看获得新闻素材的采访。个不采访要紧通过口头提咨询,现场采访则要紧依靠眼睛观看。

2)有利于增强记者的现场感受,获得切躯体会,是新闻报道具有真情实感。

3)有利于采写“视觉新闻”,克服新闻“假大空”的弊病。

4)有利于鉴不新闻事实的真伪,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5)有利于缩短采访的认识过程,利于记者用通俗、形象的语言报道深奥、抽象的专业领域的复杂知识。

6)用眼睛进行观看,是记者不可剥夺的“采访武器”。

4 召开座谈会:

a 概念:指记者通过座谈的形式,同时向多个人了解情形,搜集和核实新闻材料的一种采访方式。

b 优点:1)能够在有限的时刻里多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搜集到来自各方面的资料。2)能够同时听取正反两个方面的不同意见,有利于记者比较准确的分析事实材料。3)座谈会把不同的人召集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互相启发,共同回忆,有利于把事实真相弄清晰。

c 召开座谈会的注意事项:1)依照采访任务的需要确定参加会议的人选和人数。2)会前要做好预备,拟好座谈的提纲。3)要善于启发引导,牢牢抓住会议的“缰绳”。4)记者要有虚心求教的态度,不能自以为是,发号施令。5)把召开座谈会和进行个不采访结合起来。

4 蹲点调查:

a 概念:指记者选择某一地点,针对某个重大题材而进行的较长时刻的定点采访。

5 交叉采访:

a 概念:指记者在一段时刻里同时对两个以上的新闻线索进行采访的活动方式。

b 优点:有利于记者充分、合理的利用安排时刻,四面出击,多处新闻、快出新闻的有效方法。适应于大型运动会和重要会议的采访。

6 立体采访:

a 概念:也称全方位采访,指记者围绕某个事物展开多角度、多侧面的采访。

b 优点:突破了一点一线的平面采访模式,对事物进行上下左右古今前后的多方面的挖掘,从而能够获得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材料,从中互相参照印证,寻根究底,能比较全面、深刻、准确的反映某一复杂的社会现象,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看法。适应于重大题材的采访。

c 立体采访方法的综合运用:1)上下结合;2)点面结合;3)今昔结合;4)横向采访;5)纵横结合;

6 多面挖掘。

7 #隐性采访:

a 概念:是相关于显性采访而言的。显性采访确实是公布采访,指记者找到被采访对象后,出示证件或名片,公布记者身份,讲明采访意图,谋求对方支持与合作。隐性采访指由于专门缘故而不公布记者身份,不讲明采访的目的采访活动。

b 优点:真实可信,可不能由于记者的采访改变客观事物本来的面目。

c 缺点:靠记者本人的独立活动,得不到采访对象的支持和协作,有时受记者视野所限,可能把某些事实弄错。

e 进行隐性采访须注意的几个咨询题:1)隐性采访往往用于批判性、揭露性的报道的采访,甚至要深入到不法分子或敌对分子之中,带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要争取有关部门和群众的支持与协助。2)对一些有争议的敏锐咨询题或事件进行暗访时,假如条件许可,记者能够进行笔记或用隐藏的微型录音机进行记录,以防日后可能发生的新闻诉讼。3 隐性采访不暴露身份,没有热情接待,没有前呼后拥,全靠记者采取单兵作战的战术,单枪匹马的进行采访,因此记者要有吃苦的精神。4)最好把隐性采访和显性采访结合起来,争取采访对象的支持。

8 突击采访:

a 概念:指对那些没有预兆,突发的重大事件的采访。

b 要求:1)对突发事件的采访要求记者闻风而动,雷厉风行,有快速作战的能力。2)记者进入现场后要保持头脑平复,不要心慌意乱,在现场面前手足无措。3)采访突发事件,记者要注意依照事件的性质,判定是作公布报道依旧做内参反映,如不能公布,就要遵守规定,以免引起不良后果。4)记者对事件的进展过程要进行追踪报道,给读者完整印象。

9 集体采访:

a 概念:指一家新闻单位两名以上记者或两家以上新闻单位的多名记者对某人、某事、某单位的共同采访。

b 类型:1)合成采访,指一家新闻单位派出多名记者组成记者组(团),围绕某个咨询题或事件分头采访。2)联合采访:指多家新闻单位联合组成一个记者组,围绕某个重大咨询题或事件分头进行采访。3)

新闻公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指新闻公布者在同一场合,统一时刻里同意多家新闻单位的记者采访的方式。参加记者招待会要注意的咨询题:1)参加之前应尽量作好充分预备。2)要勇于抢机会,善于提出关键性的、重要的咨询题。4)全景采访:指一家新闻单位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为记者对同一事件的各种活动和反应同时进行采访。5)现场会采访:指不同新闻单位的记者同时来到某一现场,对某个事件进行采访。

10 电话采访:

a 概念:指通过记者打电话的方式,找到被采访的对象,了解所需要的新闻材料的采访方式。

b 适用范畴:1)收集资料,核对事实,征询意见,补充情形等,作为采访活动的辅助手段。2)一样简单情况的采访。3)记者和采访对象空间距离太远,由于采访时限性的要求,只能用电话跟对方交谈。4)在某些专门场合下,记者一时无法挤进现场,用电话能够强行突破时空限制,迅速接近难采访到的人。

c 注意事项:1)事先要做好充分预备;2)要注意倾听,不但要记下对方最生动、最具表现力的话语,而且要善于听出对方谈话中的“弦外之音”,体会对方的情感。3)注意电话采访的口气和语调,保持谦虚平和的态度。

11 巡回采访:指记者沿着一定的线路进行的采访考察活动。

12 易地采访:指常驻记者到自己分工范畴以外的地点去采访。有利于记者接触新奇事物,开阔眼界。

13 跨行业采访:一样是对专业记者而言。

第五章新闻采访确定

新闻采访确定的因素:新闻线索、新闻敏锐、新闻价值

一新闻线索:

1 概念:新闻线索是指差不多发生、正在发生或立即发生的新闻事实的一种信号或简要信息,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大多是零碎的、不完整的,需要记者去作进一步的证实和了解。

2 特点:a 新闻线索以某种客观事实为基础。b 新闻线索的表现往往是简单的、零碎的、不完整的。c 新闻线索具有突现性,稍纵即逝,没有高度的新闻警觉,便把握不住。d 新闻线索可信度小,变动性大。e 新闻线索不是新闻事实本身,二者不能简单等同。

3 作用:a 新闻线索能触发记者的新闻敏锐。b 新闻线索向记者指示新闻的存在。c 线索的获得是新闻采访的一个重要关口。

4 来源:a 从上级机关和领导那儿得到新闻线索。b 从编辑部那儿得到新闻线索。c 从通讯员和宽敞人民群众中获得新闻线索。d 从会议中猎取新闻线索。e 从各种书面材料中发觉新闻线索。f 从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的报道中发觉新闻线索。(需要往更加深度挖掘和广度挖掘)g 记者有意识的对某些情形进行积存,顺藤摸瓜的发觉新闻线索。h 记者在耳闻目睹、观看摸索中获得新闻线索。

二新闻敏锐:

1 概念:新闻敏锐在西方又称为“新闻嗅觉”、“新闻眼”、“新闻鼻”,使记者发觉和判定客观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是记者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表达。

2 作用:a 关心记者找到新闻线索,使记者每天有写不完的题材。b 关心记者衡量事实的新闻价值,从而决定是否投入采访与报道。c 关心记者独立摸索,对各种复杂的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判定,从中发觉重大新闻。d 关心记者预知新闻的发生,有所预备的抓到重要新闻。

3 内容:a 迅速判定某个新闻事实的政治意义。b 判定一个新闻事实在诸多事实中,那个重要,那个次要,从而把最要紧的事实突出表现出来。c 判定某个实施能够引起读者的普遍关注和共同爱好。d 从平凡的事实中导出重大新闻的能力。e 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对事物的进展进程作出科学的预见,增加新闻报道的打算性。

4 新闻敏锐培养的途径:a 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b 重视实践体会的积存,注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c 把握全局情形,关怀群众生活。

三新闻价值(见新闻传播学笔记)

新闻预备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日常预备,属于战略性的预备;一是临时预备,属于战术性的预备。

一采访预备的意义:

1 缩短双方距离。

2 幸免工作盲目。

3 有利于采访的深入。

4 提高采访能力。

二采访的日常预备:

1 概念:又称采访的平常预备,是指记者在日常生活中依照新闻采访工作的需要而进行的长期的、经常性的预备工作。

2 内容:a 明确报道思想。b 把握全局情形。c 汲取百科知识。d 积存各种资料。e 训练业务能力。

三采访的临时预备:

1 概念:指记者在明确新闻线索之后,与采访对象正式接触之前,在材料上和采访的安排的部署上所作的一系列预备性工作。

2 内容:a 研究采访对象。b 搜集相关材料。c 制定采访打算:1)选定采访对象,2)选择采访角度,3)考虑采访的方式方法。4)确定报道的范畴、重点、步骤、周期、初步考虑报道的体裁、字数、截稿时刻。5)作好疏通采访渠道的预备。d 设计采访提纲。要求:1)要依照差不多把握的材料来预备咨询题;2)要依照采访任务和写作体裁来设计提纲;3)要按照时刻顺序和逻辑联系设计提纲。e 作好物质预备(纸、笔、墨水、录音设备等)。

第三编采访的差不多手段

第七章谈话采访

一制造谈话采访的有利条件

1 选好访咨询时机。采访对象情绪较好,能腾出时刻来同意采访的时候。

2 选准访咨询环境。

4 查找共同话题。

5 摆正双方关系(平等的、互相合作的关系)。

二提咨询的要求和方式方法:

1 提咨询的作用:导向主题和挖掘材料。

2 提咨询的要求:a 提咨询要具体。b 提咨询要简洁。c 提咨询要自然。d 提咨询要抓住要害。e 提咨询要想着读者。f 提咨询要由易到难。

3 提咨询的方式:

a 开放式的提咨询:指所提咨询题比较笼统,被采访者的回答范畴广泛、发挥余地较大的提咨询方式。这种提咨询方式比较省力,几乎是对任何生疏的采访对象都能够提如此的咨询题,而且咨询题题完后,记者有一定的喘息时刻。但这种提咨询不利于挖掘关键材料,因而要紧用于访咨询的开头,以便形成融洽自如的采访气氛,在采访过程中也可作为一种过渡和调剂的手段。

b 闭合式提咨询:指所提咨询题比较具体,被采访者的回答范畴狭小,指向性强的提咨询方式。这种提咨询方式比较尖锐,锋芒毕露,容易从对方的回答中得到实质性的材料。一样来讲,被访咨询者回答这种咨询题也十分简单明了。这种提咨询形式的气氛往往严肃、紧张,但深入采访往往是要靠闭合性提咨询完成的。记者提这类咨询题较吃力,必须事先把握大量的材料。

c 一次采访过程中,两种提咨询方式往往是交替使用。

4 常见的提咨询方法:a 开门见山-正咨询法b 明知故咨询-反咨询法 c 旁敲侧击-侧咨询法d 设身处地-设咨询法e 穷追猛打-追咨询法f 循循善诱-诱咨询法

三谈话采访记录:

1 采访记录的方式:a 心记 b 笔记 c 录音机记录

2 采访记录的内容:a 关键性的材料 b 有特色的现场材料 c 容易不记得的材料 d 访咨询对象个性化的语言 e 采访对象的思想和记者的自身感受 f 有疑咨询的材料

3 记录的注意事项:a 要注意倾听。b 笔记的行与行之间要留多一些空白,不宜密密匝匝。 c 尽快追击和整理记录。d 定期对采访记录进行分类整理。

四采访的心理调剂:

1 记者采访时心理素养的要求:a 自信大方的沉稳风度;b 坚强不拔的坚强意志;c 沉着平复的处变能力。d 爽朗爽朗的乐群性格;e 孜孜不倦的探究精神

记者采访时的不良心理:a 自卑心理 b 急躁心理 c 惰性心理 d 冷漠心理 e 盲目心理

2 采访过程中采访对象的心理:a 积极配合 b 无所适从 c 消极应对 d 抵御抗拒

3 调剂采访心理的工作:a 营造轻松的采访氛围 b 穿插适度的躯体语言 c 有的放矢的排除障碍

第八章观看采访

一观看采访的作用:

2 有利于增强记者的现场感受,获得切躯体会,是新闻报道具有真情实感。

3 有利于采写“视觉新闻”,克服新闻“假大空”的弊病。

4 有利于鉴不新闻事实的真伪,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5 有利于缩短采访的认识过程,利于记者用通俗、形象的语言报道深奥、抽象的专业领域的复杂知识。

6 用眼睛进行观看,是记者不可剥夺的“采访武器”。

二观看的方式、方法:

1 观看的方式:a 旁观式观看:记者进入现场,亮明身份,以比较超然的观看者的角度对采访事物进行直截了当凝视的观看方式。

c 体验式观看:指记者全身心投入采访的现场中,与采访对象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体验现场气氛,获得切身感受的方法。

2 观看的方法:a 选好观看的位置和角度 b 把粗看和细察相结合 c 把观看摸索相结合 d 把现场观看和背景资料相结合 e 把观看和其他采访手段相结合

三观看的要紧内容:

1 观看新闻现场的典型环境。

2 观看新闻事件的完整过程。

3 捕捉生动有特点的细节。

4 观看新闻人物的外貌表情。

5 观看新闻人物的语言动作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报道写作通论背诵版笔记

一、新闻报道写作的基本原理 (一)新闻报道要真实:新闻报道真实的基本内容;虚假报道出现的社会原因。 1、新闻报道真实的基本内容 ①新闻报道的五要素必须真实。②新闻事件的环境、条件、过程必须真实。③新闻报道引用的资料必须真实。④新闻报道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必须真实。⑤新闻报道的真实必须是全面的。 2、虚假报道出现的社会原因 ⑴有意制造虚假新闻报道。①政治运动的需要;②名利的诱惑;③认为新闻可以虚构。 ⑵无意采写出的失实新闻报道。 这种失实被称为“软性假新闻”。“软性假新闻”是指那些有一定的新闻事实,五个W中有三至四个符合事实,有一两个存在问题的假新闻。①业务不熟悉;②采访不深入;③材料处理不当;④看问题较片面;⑤偏听偏信,先入为主。 (二)新闻报道要讲时效:增强新闻报道时效的几个环节;网络传播对新闻时效性的影响。 1、增强新闻报道时效的几个环节 ①转变观念和作风;②分工不宜过细,审稿不宜过繁;③改进终结式的报道模式。 2、网络传播对新闻时效性的影响 网络传播更新了我们的新闻时效观。①网络新闻的最大特性:即时滚动。即可在任何一个时间内更新新闻报道文本,其反映事实的速度十分快捷。②即时滚动式报道引发了新的一轮新闻“快速”战。 (三)新闻报道写作要关注受众兴趣:受众感兴趣的几个方面信息;受众兴趣的满足与引导。 1、受众感兴趣的几个方面信息 ⑴真实的新闻信息。真实的新闻信息满足了受众最基本的生存、发展需要;受众对真实的新闻信息的兴趣还体现在更深的一个层面上:要求新闻信息实在、有用。 ⑵新鲜的新闻信息。必须注意三点:①寻求新鲜事物和富有个性的事实;②寻求罕见、奇异的事实;③寻求事物新鲜的角度。 ⑶益智的新闻信息。益智的新闻信息就是能使受众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修养的新闻信息。主要有两类内容:知识性的和情趣性的。 ⑷有情感的新闻信息。 ⑸有审美作用的新闻信息。应具备以下特征:①内容美;②自然美;③形式美。 ⑹多样化的新闻信息。主要是指:①多样化的内容;②多层次的内容;③多样的形式。 2、受众兴趣的满足与引导 对受众的兴趣的处理方式主要由两个:满足和引导。 ⑴极大地满足受众兴趣。 策略:①关注受众兴趣的系统性;②关注受众兴趣的集中性;③关注受众兴趣的层次性;④关注受众兴趣的运动性。 ⑵积极地引导受众兴趣。 途径:①树立样板;②设置议题;③因势利导 (四)新闻报道与记者的倾向性:用事实说话的内容,用事实说话的方式 1、用事实说话的内容 ①对政治事件和现象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和主张。②对经济工作和社会生活进行指导。这体现在新闻报道中就是新闻的指导性。 ③赞许美好心灵,斥责丑恶现象。④对受众的情趣进行引导。 2、用事实说话的方式 记者在新闻中是通过选择事实和事实的不同侧面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趣的。 ①选择事实。选取这个事实而不选取那个事实就体现了记者想说特定的话。②选取事实中有利于自己的侧面。③解释和评价事实。 ④采用联系对比方式。有时候单个事实无“话”可“说”,这时可用联系对比的方法将另一个事实拿来与新闻事实进行联系对比,就可以达到“说话”的目的。 二、新闻报道写作的基本程式 (一)新闻报道的基本构件:消息头的作用;导语的作用和类型;主体的类型和写作要求;结尾的形式;背景材料的作用和类型。 1、消息头的作用 ①消息头首先标明了一种文体;②表明消息的来源及方式,增加时效感和真实上的权威性;③表明身份区别,让读者选择和评价; ④表明稿件的重要性。 2、导语的作用和类型 作用:①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反映出新闻的要点和轮廓;②为整篇报道定下基调;③引起读者的注意,最大限度的激发读者读完全篇报道。 类型:按是否直接交代主要新闻事实来分,可分为直接导语和延缓式导语。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丁柏铨 绪论 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2.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3.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三. 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新闻价值衡量的是有关事实的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程度,社会价值则是有关事实的信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有益程度。);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编导102班杨洪江-------------------- 一、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①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②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③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④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①在真实性②在深刻性③在丰富性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①去伪存真,去粗取精②整体把握、科学认识③理性认识、深刻发掘 三、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2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 3长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推心置腹,促膝长谈②善于从沟通中发现线索③善于与被访者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语言驾驭的能力:简洁、准确、生动 四、新闻采访的涵义: 1采访是信息搜索活动 2搜集的对象是可能收到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想知道而不知道的事件 3目的是出于大众传播 4手段有观察和访谈等 五、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1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 2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上和情感层面上的平等的相互沟通 六、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1信息符号互动包含三个方面:采访对象、大众传播、反馈 2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①双方对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语言符号如:同志、老实等词汇的含义。非语言符号如:表情、苦笑所代表的含义②采访者应以前台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③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写出深刻感人的报道 3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七、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1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①社会守望者(监督政府)。它的主要职能是要发现那些典型的,对社会发展,对人民生活,对社会利益意义比较重大的新闻事件,提交给社会,以引起公众的关注,最终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各个机制加以协调②信息传播的角色③文化传承的角色★必备素养:①政治②法律道德③科学精神④专业素养 2采访对象:复杂性专业性目的性 八、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1获得新闻线索是采访的起点:①新闻线索的含义:新近发生事实的简要信息②新闻线索的特点:简略、零碎、稍纵即逝,一定的偶然性 2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①记者招待会:早到,根据规模确定早到时间,两会提前2个小时,衣着注意②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③企事业单位④重大文体活动⑤社会网络⑥其他媒

刘海贵《新闻采访写作新编》笔记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整理 第一章新闻采访写作概述 1.1采访的定义:“采访”一词始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比“新闻”一词约早出现300多年。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1.2采访的特点:①目的的差异性;②时间的限制性;③项目的突发性;④需要的广泛性;⑤知识的全面性; ⑥活动的艰辛性。 1.3采访与写作的关系: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两者的关系是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的。具体反映在4个方面:①反映在活动的程序上。从活动的程序上看,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这一程序不能颠倒。 ②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③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新闻采访和写作,其活动性质,一个是认识实际,一个是反映实际。只有正确认识实际,才能正确反映实际。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④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 1.4采访的方式:从形式上分:①个别访问:通常也称为“一对一”的访问形式,是记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基本活动实施形式,好处:谈得具体,谈得深入,且记者容易把握主动权;②开座谈会:也称开调查会。记者可以就某个调查专题,邀集有关人员座谈。好处:记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较多的新闻材料;几个采访对象一起接待记者,心理比较松弛,不易紧张、拘束,采访气氛容易轻松和谐;有利于采访对象互相启发、补充,有关材料的真伪程度一般能当场得到修正或验证。一般涉及面较广的大、中型报道题材,采用此实施形式,效果较为显著;③现场观察:俗称“用眼睛观察”,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对事物微观细察;④参加会议:会议新闻一般主要通过这种形式采写;⑤蹲点:即深入一个点,解剖“麻雀”,作深入扎实的采访。此实施形式通常适合于时间性不太紧迫但报道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报道题材。该形式能使记者较详细地搜集和取舍材料,通过几个反复过程,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过程,进而抓取典型材料和揭示事物本质特点,写出有深度、力度和厚度的报道;⑥查阅资料:一般资料包括受众来信、基层单位的工作情况简报以及各类剪贴、原始材料的文字记载等;⑦改写:即把某一新闻线索或一则现成的稿件,加以修改或补充而另成一则新鲜的新闻;⑧问卷:抽样调查的主要形式,即记者根据题材的需要,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然后以纸面的形式,拟定出若干个简洁明了的问题,将问卷送至受众手中;⑨电话采访:注意准备要充分;提问要凝练;记录要及时;⑩网络采访:主要形式: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ial交流;查阅收集资料。 从性质上分:①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②突击采访: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性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③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可以省去重复找人和路径往返所费的时间,是一种投入少、收效高的采访形式。④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一般没有具体、明确的采访对象和报道题目,主要由记者根据编辑部总的报道思想灵活掌握,在巡回路途中选择若干新闻题材就地采访,连续不断地向受众进行系列报道,又称旅行采访。⑤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⑥易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 1.5采访的认识路线:两条①唯物论的反映论;②唯心论的先验论。危害:武断、无知失方向;投机取巧找捷径;为求深度搞臆想。 第二章记者的修养 2.1作风修养:①要有优良的思想作风修养。其内涵是记者要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水平和党的政策水平,具备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并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作风修养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②工作作风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牺牲精神和冒险精神。 2.2道德修养:新闻职业道德,即指记者在采写、传播新闻过程中与人、与社会相处时的行为规范。我国最早提及新闻职业道德内容的当数宋代对民间小报的指控。率先明确提出“提倡道德”是报纸职责之一的是徐宝璜先生,而最早将“品性”认定为“记者资格”第一要素的则属邵飘萍先生。 新闻职业道德包括的具体范围和基本内容:①坚持真理,忠于事实;②谦虚谨慎,戒骄戒躁;③深入实际,体察民情;④互敬互学,积极竞争;⑤摆正位置,不谋私利;⑥甘为人梯,严禁剽窃。 记者与人、与社会相处的具体关系主要有:①记者与新闻事实的关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从而对党的事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采访学笔记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采访学笔记 一新闻采访的概念:新闻记者为了新闻报道而进行的采集分析新闻事实性材料的职业性活动。 二新闻采访的特点:1 求实性;2 时效性;3 独立性;4 突变性;5 艰险性;6 广泛性;7 连续性; 8 公布性; 三新闻采访的难点:1 采访要快、同时要准;2 采访要快,同时要深;3 材料的挖掘要生动,同时要真实。 四新闻采访中的三大矛盾(对应于采访的三大难点):时效性与真实性的矛盾;时效性与深刻性的矛盾;真实性与生动性的矛盾 第二章新闻记者 一记者职业是随着近代报纸的产生分离出来的。 二记者职业的性质: 1 记者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2 记者是真理的捍卫者; 3 记者是信息、知识的传播者 三记者的类型: 1 专业记者:指专门采访或侧重报道某一条战线或某一个领域的记者。(如政治记者、经济记者、文教记者、法制记者、体育记者、军事记者等) 专业记者是社会分工细化的产物,他们熟悉某个领域的情形,便于结交朋友,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2 常驻记者:又称地点记者,以新闻机构所在地为采访范畴的,称为本埠记者。地点记者称为外埠记者。常驻记者有利于了解所在地点的情形,便于报道。 3 机动记者:不常驻在一个地点,没有固定采访范畴,随时预备同意编辑部调遣,完成重大突发事件采访的记者。 4 特派记者:指因专门的采访任务受编辑部派遣的记者。 5 特约记者:指应编辑部的约请,完成一定采写任务的编外人员。 6 驻外记者 四记者的工作任务: 1 采写新闻; 2 反映情形; 3 群众(通联)工作(包括联系组织通讯员、处理读者来信来访、征求群众意见、组织开展社会活动等) 五记者的采访路线:包括记者的认识路线和工作路线

传播学通论背诵笔记

传播学通论背诵笔记 一、总论 1.历史上关于传播的定义大体上有共享说、劝服说、反应说三种: (1)共享说:认为传播就是信息共享的过程。 不足:人类传播是借助符号传播信息,人们共享的不是符号,而是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许多传播是无法达到共享的。 (2)劝服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传播是有目的的行为,突出了传播的功利性。 不足:在传播过程中影响是相互的,传播的角色关系会发生变化,传播者和受传者有时是相互转换的,传播者在影响他人的同时,也在受他人影响。 (3)反映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应。 不足:刺激反应不仅是人类的传播行为,动植物都有刺激反应问题。 2.通论的传播定义:传播是信息在时间和空间的移动和变化。 3.对通论传播定义的认识: (1)传播具有信息性质(2)传播具有可流动性和可测度: (3)信息具有可转换性 4.传播学产生的诱因和基础: (1)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2)政治与战争的需要 3) 新闻学的发展

5.传播学的研究内容: 传播学的发展基础是20 世纪崛起的行为科学和三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三论是传播学的方法论。 6.传播学四大奠基人和集大成者 (1)拉斯维尔(政治学家):①他首先用政治学的观点对传播进行系统的研究。②他提出了着名的5W专播模式和传播的三功能说。③他用定量语义学的方法,比较了有意义的政治符号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在主要新闻机构的分布。 (2)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社会学家):①他把社会学实地调查的方法和研究社会实际问题的范围扩大到传播学领域。②他是首先从受众角度研究大众传播效果的社会学家之一。③在从受众角度研究传播效果的过程中,提出了两级传播论、有限效果论和使用与满足论等着名观点。主要着作:《人民的选择》1944 (3)库尔特-卢因(社会心理学家):①他把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引入社会学研究的同时,实际上也给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②他对人们行为和群体的研究中,在研究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人的影响时,要充分注意社会环境和个人所属群体的作用。③他提出了着名的把关人概念,为信息流动的复杂性提供了圆满的解释。 (4)卡尔-霍夫兰(心理学家):①他较完善地把心理学控制实验的方法用于传播效果的研究。②他对军事教育电影的研究,为打破魔弹论的神话提供了更有价值的证据。③他注意到影响说服效果的多种因素,尤其是说服者及其发出的信息这两个因素,并提出了改善说服效果的一些列有价值的建议,为可说服性研究这个当代传播学重要课题奠定了基础。 主要着作:《大众传播实验》1949 《传播与说服》1953 (5)施拉姆:①施拉姆是第一位从新闻专业角度,并把新闻学同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结合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 编导102班杨洪江------------- 一、1 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①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②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③ 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④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八、、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①在真实性②在深刻性③在丰富性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①去伪存真,去粗取精②整体把握、科学认识③理性认识、深刻发掘三、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2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 3长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推心置腹,促膝长谈②善于从沟通中发现线索③善于与被访者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语言驾驭的能力:简洁、准确、生动 四、新闻采访的涵义: 1采访是信息搜索活动 2搜集的对象是可能收到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想知道而不知道的事件 3目的是出于大众传播 4手段有观察和访谈等 五、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1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 2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上和情感层面上的平等的相互沟通 六、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1信息符号互动包含三个方面:采访对象、大众传播、反馈 2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①双方对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语言符号如:同志、老实等词汇的含义。非语言符号如:表情、苦笑所代表的含义②采访者应以前台形象 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③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写出深刻感人的报道 3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七、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1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①社会守望者(监督政府)。它的主要职能是要发现那些典 型的,对社会发展,对人民生活,对社会利益意义比较重大的新闻事件,提交给社会,以引起公众的关注,最终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各个机制加以协调②信息传播的角色③文化传承的角色★必备素养:①政治②法律道德③科学精神④专业素养 2采访对象:复杂性专业性目的性 八、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1获得新闻线索是采访的起点:①新闻线索的含义:新近发生事实的简要信息②新闻线索的特点:简略、零碎、稍纵即逝,一定的偶然性 2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①记者招待会:早到,根据规模确定早到时间,两会提前2个小时,衣着注意②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③企事业单位④重大文体活动⑤社会网络⑥其他媒体的报道a 细小的揣测新闻背景,捕捉反常事态的蛛丝马迹 b 注意了解新闻和周围事物的联系和影响 c 寻找报道破绽,追踪求证新闻的真实核心 d 预测新闻发展方向,追踪进行补充报道(新闻是主体的角度) e 交换角度,突出未被人重视的新闻事实⑦社会公共空间⑧公开征集⑨查询急救电话 3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获得新闻线索有赖于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和核心内容就是判断新闻价

新闻采访笔记整理

新闻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文人孙处玄“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一句。 另一说出自于南朝宋泰始三年左右朱昭之撰写的《难顾道士夷夏论》 两种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表达新闻的形式) 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表达新闻的实质) “采访”始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中。 我国第一本新闻采访专著是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有名《新闻采集法》。 名考在前,实考在后 实考:1、70万年前北京人——群居活动部落首长巫师 2、3000年前周朝时期——采诗官 3、春秋时期——史官 4、唐代时期——邸报 5、宋代时期——民闻小报 6、明、清朝——民间自设报房(太平天国1851~1864,鸦片战争1840~1842, 1856~1860)大大促进中国新闻采集的发展。 实考:(一)记者的前身官方记者:封建王朝的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草根记者:中国的邸报始于唐朝,宋朝还出现了一种民间小 报,16世纪中叶,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 在这种小报之中,有专门从事新闻采集的人。 (二)近代职业记者的诞生:从15世纪起,“手抄新闻”就在威尼斯盛行不衰, 早期记者由此诞生。 (三)现代职业记者的发展与演变: ●1815年由外国人创办的《察世俗每日统计传》中梁发是中国近代最 早的记者之一,出现了邵飘萍、黄远生、胡政之等著名记者。 ●胡政之本人就是《大公报》第一个去国外采访的记者,同时也是当 年采访巴黎和会的唯一中国记者。 ●1925年前后,名报社有了内外勤之分,外出采访记者初称为“外勤 记者” 记者的职责:即职业的责任,是从事某项社会职业所必须完成的任务和必须承担的责任。 记者的职责包括:采集新闻信息(有意采集和无意采集两种) 筛选新闻事实 解释新闻事件 制作新闻作品 积极反映情况 做好群众工作 记者的使命:坚持真实、坚持真理、引导舆论、讴歌光明、伸张正义、鞭挞丑恶、 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促进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新闻职业道德:1、坚持真理,忠于事实 2、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3、深入实际,体察民情 4、互敬互学,积极竞争 5、摆正位置,不谋私利 6、甘为人梯,严禁剽窃 新闻采访定义的总结: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新闻采访学新论 笔记 罗以澄著

《新闻采访学新论》复习资料总结 1、新闻事实 定义:新闻事实是一般事实中具有特殊素质的一种事实,即指的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只有新近发生的,能够引起普遍关注的新鲜的事实,才能够成为新闻事实。新闻事实就是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识别新闻事实的主要依据就是新闻价值。 识别新闻事实的依据: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或发现的事实信息。客观事实只有具备了新闻价值,才值得记者去采访报道;新闻价值越大的事实,就越可能成为大新闻,就越要引起记者的注意,记者要做好重点采访的准备。总之,新闻事实便是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识别新闻事实的主要依据就是新闻价值。 识别新闻事实的运作方法:把握新闻价值去识别新闻事实,不是简单的着眼于事实本身的变动,而应该是着眼于事实的变动与人们、社会的关系的涉及程度,也就是说,要着眼于事实的变动度。具体地说,在新闻采访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把握事实的变动度,进而识别判定新闻事实。 ①事实变动的范围与规模。这里指的就是事实变动的空间,亦即事实变动所可能涉及的社会影响面而言的。事实的新闻价值是与其变动的空间与规模大小成正比例的关系的。注意一点的就是,判定事实变动的社会影响面的依据,是以记者所服务的新闻传播媒体的社会覆盖面作为其参照系的。 ②变动的顺序与次数。就是事实变动出现的时间顺序与频率而言的。 ③变动的过程与速度。这是就事实变动的内在关系而言的。 如何确保新闻事实。 ①加强政府对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的管理和监督。 ②加强新闻工作者的理论修养、知识修养和道德修养。 A、新闻工作者是社会的“耳目”“喉舌”,是专职调查人员;调查研究是新闻报道的基础,贯穿于新闻传播的各个方面;调查研究史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是衡量其素质的重要标志,是名记者的成功之路。 B、方法:解剖麻雀、专项调查、日常调查、自我调查、隐形调查 2、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记者为获取新闻对客体所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索和记录等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是一种特色的调查研究。新闻采访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同事实“打交道”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事实是第一性的,起决定性的作用,它规定着、制约着记者对事实的认识和把握;同时,记者又以积极的、能动的认识与把握,反作用于事实。这便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对新闻采访活动本质属性的科学认识。 书上定义: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包括业余通讯员在内的新闻采访者)为写作新闻报道而进行的了解和掌握客观事实的活动。 新闻采访在新闻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①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一环。 ②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来说,是第一位的、起决定性作用的。 ③新闻采访是锻炼、培养记者的主要途径。 3、新闻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陆定一 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 ——王中 4、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作为新闻学的一个基本概念,由资产阶级新闻学者首先提出来的。 定义:新闻价值就是指事实所具有的新闻信息量及其对受众、对社会利害关系涉及的程度。 这一定义告诉我们的是: ①新闻价值存在于事实之中,所以我们要尊重事实,注意研究事实。 ②新闻价值存在于事实与受众的关系中,所以我们要尊重受众,了解受众的需求。

蓝鸿文《新闻采访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记者的类型【圣才出品】

第二章记者的类型 2.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专业记者与机动记者 1.专业记者的含义、历史、特点、形式 (1)含义 专业记者是指专门采访报道某一领域的记者。如专门采访报道农业领域的记者,称农业记者;专门采访报道工业领域的记者,称工业记者;专门采访报道文教领域的记者,称文教记者,等等。 (2)历史 ①党的新闻媒体开始设专业记者大约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我国的专业记者主要是农

村记者和随军记者。 ②解放战争时期,我国出现了采访工业的工厂记者。 ③1949年1月,新华总社提出设立经济记者和编辑,专门从事经济新闻的采写和研究。 ④1950年12月,新华社第一次全国社务会议上又提出记者专业化的问题。 ⑤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专业化、行业化报纸的发展,专业记者不但人数增多,而且更趋多样化。 (3)形式 专业记者,一般是以两种形式出现的,一种是专门的记者,一种是编采合一的记者,后一种人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2.机动记者的特点和要求 (1)特点 机动记者不像专业记者那样只报道某专业领域的事情,也不像地方记者那样常驻一个地方,他们有点类似特派记者,甚至有时外出采访就是以特派记者的身份出现,直接受总编辑或记者部派遣与指挥。他们的任务不固定,哪里需要去哪里,称得上是“满天飞”。机动灵活,随时出击,是机动记者活动的特点。他们除了完成一些重要的报道任务和调查任务外,一些突发事件的报道也往往落在他们肩上。 (2)要求 机动记者要胜任自己的工作,政治和业务两方面的素质都应有较高的要求,政治水平要高,新闻敏感性要强,知识面要广,工作经验要丰富,写作要快,身体要好,否则很难适应机动记者工作的特点。 二、特派记者与特约记者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 ——北印新传专硕笔记 一、新闻采访的概念、特点和活动方式 1、新闻采访是整个新闻工作的灵魂 代表性的诠释有两类: 一类是,新闻采访是记者认识客观实际的活动,或是主观认识客观的调查研究活动。 这类诠释有一定道理但较为片面,因为新闻采访确实是记者主观认识客观的调查研究活动,但是任何形式的调查研究活动都有人主观认识客观共性,不仅仅只是新闻采访。 另一类,新闻采访是调查研究活动在新闻工作中的运用。 这类诠释除了将新闻采访与调查研究活动放在同一概念里看待,还因为新闻工作是个大方面,它不仅仅包含采访。“在新闻工作中”这几个字眼过于宏观。 (必背)准确定义: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新闻采访的特点(将新闻采访与一般调查研究将比较而得出的特点) (1)、目的的差异性:记者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写出稿件、传播信息,以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求 (2)、时间的限制性:新闻特别强调时效性,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采访、写作、发稿全过程。这就要求记者在严格的时间限制下,争分夺秒的采集新闻素材。 (3)、项目的突发性:新闻采访除了部分项目是事先有计划、有准备外,其余相当部分项目是带有突发性,即记者常常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忽地一个突发性事件的到来,必须立即赶赴新闻事件所发生的现场,迅速对其进行采访。 (4)、需要的广泛性:人们对于新闻的多层次、广泛性的需要,就要求新闻报道的题材、体裁等相应的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 (5)、知识的全面性:新闻报道要适应人们广泛的需求,新闻采访学本身是一门综合型应用科学,又与很多其他学科相关联,所以要就记者的知识必须尽可能广博、全面。 (6)、活动的艰辛性:新闻采访是个风里来雨里去的工作;采访项目每次不一,性格千差万别;对时间的要求高。 新闻采访的活动方式 新闻采访从形式上分十种: (1)、个别访问(主要访问形式),对新闻人物和知情人士的“一对一”访问形式,好处:谈的具体、深入,且记者易把握主动权。 (2)、开座谈会(大、中型报道题材),就某个采访主题,邀请有关人员座谈。好处:可在较短时间内搜集更多素材,被采访对象们容易打开话匣子,同时根据多人的谈话也容易辨别个别人发言的真伪。 (3)、现场观察(越来越被提倡的采访形式),“用眼睛采访”,记者深入现场,用眼睛捕捉那些瞬息万变且能感染受众的情节。 (4)、参加会议,会议新闻的主要采访形式。 (5)、蹲点(适用于时间性不太紧但报道量大、涉及面较广的新闻题材),即深入一个点,作深入扎实的采访。 (6)、查阅资料 (7)、改写 (8)、问卷 (9)、电话采访。注意:A、准备要充分。B、提问要凝练。C、记录要及时。 (10)、网络采访。主要形式:A、直接转载信息。B、组织网络调查。C、通过即时聊天工具交

新闻采访完整复习笔记

新闻采访(保持冷静又充满关切) 重点:材料准备提问观察采访提纲采访思路新闻价值、敏感 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材料 一.何谓新闻采访学 (一)新闻采访学在新闻学体系中的地位 1.新闻采访学是整个新闻学体系的基础和前沿 2.采访是整个新闻活动的开端 3.新闻采访是保证新闻报道真实、客观的基础 (二)新闻采访学的定义 1.以新闻采访活动、新闻采访规律、新闻采访对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新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又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2.新闻采访学是研究新闻采访这一社会活动特殊的本质、规律、方法、途径以及新闻记者活动方式的应用科学。 二.如何认识记者 (一)记者与公众之间有一份心照不宣的协议 (二)记者的素质要求 1.新闻传播者的整体素质=长(业务专长)*宽(知识面)*高(思想境界) 业务专长: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调查研究的基本功;特殊的新闻敏感;出色的文字表达能力;驾驭现代采编工具的能力。 知识面:记者的知识结构是“专”上的“杂”。 第一层:基础层知识(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与普及教育知识)第二层:以社会

科学知识为主的百科常识。第三层:扎实的新闻专业知识。第四层:与担负报道任务相关的专门知识 思想和精神境界 1.人格境界: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道德修养:要严格地、自觉地遵守新闻传播者的职业道德规范 3.社会责任:敢于坚持真理、主持正义,充当社会公理的代言人。 4.思想理论: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2.优秀记者的必备素质 坚持不懈的品质、进取心、勇敢、富有同情心等品质。 三.如何学习新闻采访 (一)学科性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 (二)学习方法:理论+实践,尤其要重视实践。 新闻采访的基础性知识 一.新闻采访的地位与意义 采访是新闻活动的起点,是新闻事实通向新闻报道的惟一桥梁;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先决条件,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新闻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二.新闻采访的性质 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向大众传播新闻;一种特殊的同事实打交道的活动;既要排斥不是事实的“新闻”,又要排斥不是新闻的事实;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活动。 三.新闻采访的特点 (一).目的的差异性

新闻采访学笔记

新闻采访学 一章 一、采访任务与对象 新闻采访学:专门研究新闻采访活动的现象与规律的科学。 新闻采访学的任务:研究新闻采访活动的现象,揭示新闻采访活动的内在规律,从而科学地概括出反映这一活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并确定实施这一活动应有的行为规范,更好地指导新闻采访实践。 新闻采伐学研究对象的基本要素:1、作为采伐活动主体存在的采访者。2、做为客体存在的各种客观现象。3、作为连接采访活动主体与客体的采访关系。 采访学的研究对象:“主体——采访关系——客体”三位一体“的特殊研究对象。 二、新闻采访的沿革 国外的新闻教育以新闻研究始于19世纪初,1845年,德国学者普尔兹率先发表了世界上第一败涂地部新闻史专著——《德国新闻事业史》 1895年,德国的一位大学教授科赫在海德堡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新闻研究所。人们把德国视为理论新闻学研究的摇篮。 美国是应用新闻研究的开船者 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了新闻学研究会,是我国最早的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组织。

我国无产阶级新闻教育,始于1939年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创办的新闻系。 新闻采访学的研究历程,经过了:一、表层研究阶段、二、里层研究阶段。三、立体研究阶段。立体表现在(1)在研究的基点上,变静态研究为动态研究;(2)在研究方法上,变封闭研究为开放研究。(3)在研究角度上,变微观研究为宏观研究。总之,新闻采访学正由封闭式向开放发展,由静态向动态发展,由平面向立体发展。 三、新闻采访学的方法论原则 1、要确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新闻采访学研究的方法论的根本原则。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则,要求做到:历史与逻辑的同一、具体与抽象统一、批评与建构统一、事实论证于价值评价统一。 2、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引进系统科学方法,从整体上、立体上进行研究。 3、要理论联系实际,使理论研究基于丰厚的实践基础。 四、新闻采访学的理论体系的构建 横向综合、纵向深化、新闻采访的理论构建 二章新闻采访活动史略 新闻采访学植根于人类早期的传播活动。奴隶社会之前,已有了原始意义的“采访”活动,但不是新闻采访。原因是? 国外的新闻采访活动始于公元16世纪。 梁发,最早的记者。

自考笔记: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串讲资料(上) 一.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从本质而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具体表现在: 1. 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而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尽管可在贯穿整个采访写作过程,但是,认识事实的任务基本上在采访阶段完成; 2. 抓新闻就是抓事实,写新闻就是写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实的采访; 3. 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4.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新闻写作的基础在于采访,采访决定新闻写作,这是人们对客观事实认识的规律,也是新闻采写经验的总结。 5. 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新闻写作是一个必经阶段和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访活动也要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的写作对于采访有能动作用。 总之,按照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 三.采访写作的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更加强调实践性; 二是有鲜明的政治性。 四.新闻采访和写作要特别注意的两个“正确”对待: 一是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经验; 二是要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经验。 五.新闻采访艺术: 主要研究如何运用唯物辩证观点、求实观点和群众观点,正确处理好新闻采访中的微观与宏观、个性与共性、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并运用心理分析加以调节和控制,使采访逐步深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地把握事实和报道事实。六.新闻采访的概念和性质 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看问题,采访的性质是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是记者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活动”,但与一般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采访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 七.采访的特点: 采访是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它与一般的调查研究比较,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表现在: 1. 都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 都以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获得真实的、有说服力的材料,弄清事物的真相,探求其本质与规律; 3. 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 不同点表现在: 采访这种调查研究活动有其特殊性: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持续性八.采访的目的、任务与作用:

自己整理的《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笔记-背诵版

新闻采访与写作 绪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访有很强的依赖性 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①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 ②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 ③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2、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围绕事实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前者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功能又有着明显区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有着一致性:都是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有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 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 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3、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①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 ②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 ③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2)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唯一方法就是提倡新闻创新思维。 ①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 ②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 ③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3)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 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 ②善于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 ③善于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 ①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 ②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 ③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5)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

蓝鸿文《新闻采访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记者的修养【圣才出品】

第四章记者的修养 4.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观点政治修养政治纪律 政治鉴别力 政治敏感性 政治远见 历史的经验教训 宣传的片面性 原因说明新局面 读者水平提高 理论修养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 方法 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工作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 文学知识:历史地理、经济、法学、社会学、统计学、心理 学 记者 的修 养

博自然科学知识:基础科学、技术科学 知识修养新闻业务知识 外语知识 专 学好新闻学 专业修养较强的独立作战能力、一专多能 【重点难点归纳】 一、政治修养 1.政治立场 政治立场是指在新闻宣传中要坚持无产阶级立场,即党和人民的立场。 2.政治方向 (1)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坚持改革开放。 3.政治观点 正确的政治观点,是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观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观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观点。 4.政治纪律 政治纪律是指在新闻宣传中要增强纪律性,自觉地按照党的新闻宣传纪律办事。 5.政治鉴别力

政治鉴别力是指在新闻宣传中要提高政治鉴别力,分清是非,辨别真伪。在错综复杂的斗争面前,善于保持清醒的头脑。 6.政治敏感性 政治敏感性是指在新闻宣传中要有很强的政治敏感,善于辨别政治风向,在“风起于青萍之末”时,就敏锐地察觉到它。 7.政治远见 政治远见是指在新闻宣传中要站得高,看得远,高瞻远瞩。 二、理论修养 理论修养是指记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即马克思主义水平。 1.要提高理论修养的原因 (1)历史的经验教训,因为理论水平不高,不仅会导致报道的思想水平不高,而且会导致在理论上犯错误,分不清真假马克思主义,在报道中出现混淆真假马克思主义的情况; (2)宣传中常常出现片面性的问题,和理论水平不高、思想方法片面有关; (3)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等等,都需要在理论上给以说明; (4)读者的思想水平越来越高,识别能力越来越强,他们对报道中有一丁点儿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很快就能识别出来。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1)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和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 (2)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采访报道工作中的问题,把报道搞好,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包括主观认识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