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结构修饰以及修饰意义的研究

天然药物结构修饰以及修饰意义的研究
天然药物结构修饰以及修饰意义的研究

天然药物结构修饰以及修饰意义的研究

摘要:天然药物活性成分一直是研究领域的热点,但是许多天然药物的物理性质,生物化学性质,毒副作用大等因素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采用化学修饰的方法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得许多天然药物活性成分通过结构改造具有开发成新药的可能。

关键词:天然药物结构修饰;结构改造

天然药物是药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之所以能够治疗预防疾病主要是由于其中含有有效活性成分,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许多天然药物都局限于它们原有的化学结构,表现出诸多不利因素。因此,我们经常采用结构修饰的方法对天然药物结构进行改造,以达到改善其不利因素的目的。

保持药物的基本结构,仅在某些功能基上作一定的化学结构改变,称为化学结构修饰[1]。本文从近年的文献中摘录了一些结构修饰的事例来说明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结构修饰方法以及修饰意义的研究进展情况。

1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结构修饰方法

1.1磺化在天然药物结构修饰中的应用磺化是使得磺酸基或者磺酰氯基引入有机分子的一种反应过程。磺化反应可以在多种天然产物结构修饰中起重要作用。药物经磺化后,

往往构象发生了改变,继而使得药物的活性发生变化,可能产生一些新的活性功能[2]。

张宇等研究槲皮素的衍生物时由于槲皮素的水溶性差

其用磺化和金属离子螯合的方法增强其水溶性,结果显示槲皮素磺酸盐具有抗菌、抗DPPH 的生物活性,为此类化合物开发成新药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3]。

1.2氨基酸及短肽在天然药物结构修饰中的应用在天然药物中引入氨基酸或短肽后,使其成为盐类,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药物的溶解性,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的效果,并降低其不良反应。

黄芩素是从黄芩中提取出的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抗炎症等作用的天然活性物质。但是其水溶性差的缺点抑制了其临床应用。李磊等在黄芩素6位引入氨基酸侧链,实验结果显示黄芩素的氨基酸衍生物不仅提高了其水溶性,并且提高了其体外抗肿瘤的活性[4]。

1.3聚乙二醇在天然药物结构修饰中的应用聚乙二醇是一种无毒的具有良好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的药物高分子载体,在药物结构上引入聚乙二醇可以改善药物的水溶性增强其稳定性,延长半衰期,提高生物利用度并减少不良反应[5]。

甘草次酸作为甘草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炎症、抗病毒、抗氧化等诸多功能,但是长期服用容易引起人体甲醛固酮增多症。王军等在甘草次酸3位引入氨基酸,实验结果表明甘

草次酸氨基酸衍生物提高了甘草次酸的抑菌活性[6]。

1.4糖基化在天然药物结构修饰中的应用糖基化反应可以使许多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生物活性发生较大变化,增强产物的水溶性生物学活性。

青蒿素是一种具有抗疟作用的活性成分,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其油溶性和水溶性均较差,很难制成合适的剂型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任彦荣将双氢青蒿素经半乳糖糖基转移酶催化制得半乳糖基化青蒿素衍生物,实验结果显示,半乳糖基化青蒿素可以显著提高其水溶性及抗肿瘤活性[7]。

1.5各类取代基团在天然药物结构修饰中的应用川芎嗪化学名为四甲基吡嗪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抗氧化作用,还可增加冠脉流量,起到保护心脏的功能。魏莎对川芎嗪母核和侧链改造。实验结果表明,川芎嗪母核结构修饰后的川芎嗪1-N-氧化物和1,4-N,N-二氧化物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明显降低而侧链取代物2-羟甲基-3,5,6-三甲基吡嗪、3,5,6-三甲基吡嗪甲酸均具有与川芎嗪类似的抗血栓形成及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最为值得注意的是,氘代川芎嗪(6D-TMP、12D-TMP)的生物活性较川芎嗪有明显的提高[8]。

2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结构修饰的意义

2.1提高药物活性强度借由药物结构的修饰作用使得药

物原有的活性增强。王凯等在研究孔石莼多糖及其磺化衍生物时发现孔石莼多糖和磺化孔石莼多糖在体外具有很强的

结合胆固醇和胆盐的能力。对孔石莼多糖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后,它对脂肪的结合能力减弱了,但它对胆固醇和胆盐的结合能力显著增强。并且孔石莼多糖中硫酸基的含量是影响其吸收脂类和胆固醇的重要因素。磺化为提高多糖的活性,对多糖分子进行修饰和结构改造具有重要的意义[9]。

2.2提高药物选择性作用通过对药物的结构改造从而使药物在特定的组织器官富集,减少其在其他部位的作用部位从而达到使药物的作用效果增强减少毒副作用的效果。香豆素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内酯类化合物具、抗肿瘤、抗血管硬化、抗菌、抗氧化等作用。Lee等在研究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对人静脉内皮细胞及癌细胞的毒性时发现在4位引入氰基能够明显提高其对人静脉内皮细胞的选择性[10]。

2.3改善药物的稳定性性质许多药物因为各种原因诸如易氧化分解、见光分解、贮藏的过程中不稳定等原因需要对药物的结构进行改造,如二氢杨梅素又名双氢杨梅素,具有预防酒精肝脂肪肝、抑制肝细胞恶化、抗高血压、抑制体外血小板聚集和体内血栓的形成以及抗肿瘤等作用。二氢杨梅素为多酚羟基双氢黄酮醇具有一定的亲水性和较弱的亲脂性,但二氢杨梅素溶液易发生氧化稳定性较差。郭清泉等选择性对二氢杨梅素B环上的3'-、4'-、5'-位连酚羟基结构和3、

5、7位的结构进行修饰,进而获得改善脂溶性和水溶性增强稳定性的效果[11]。

2.4改善药物溶解性性质许多药物的溶解性很低,限制了其临床应用,通过化学修饰的方法使其水溶性增强从而提高药物的利用度。姜黄的主要活性成分姜黄素为多酚类衍生物,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等诸多药效。但姜黄素水溶性差、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及体内代谢迅速等缺点致使其至今尚未开发成新药。蒋福升等通过单甲基聚乙二醇和姜黄素相连可以提高药物分子的水溶性,延长血液循环半衰期,减小毒副作用[12]。

2.5改善药物药代动力学性质通过药物修饰的方法,改变药物代谢和排泄速率,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增强药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从而提高药效。白藜芦醇是一些种子植物受伤时产生的植物抗毒素。白藜芦醇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菌、抗氧化、抗癌、抗血小板凝聚、保护肝脏等。Zhang等研究认为,白藜芦醇的多酚性羟基是强抗氧化剂,可作为自由基清除剂和酶氧化活性抑制剂。然而白藜芦醇的这种高活性也使局部外用受到限制。人们合成了白藜芦醇三磷酸盐。该化合物在皮肤组织内酶的作用下,先发生脱磷酸化作用,延缓了白藜芦醇活性的释放。它作为白藜芦醇的前药,涂布在皮肤上,在角质层和有活力的表皮内分布后,生物利用度较直接涂白藜芦醇在表皮上有所提高[13]。 2.6消除或降低药物

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等鬼臼毒素又叫鬼臼素,鬼臼毒鬼臼脂素是从鬼臼类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天然抗肿瘤活性成分。其与秋水仙碱有类似的抗肿瘤作用机理所以对人体有严重的

毒副作用。科研工作者通过对它进行适当的结构改造寻找低毒的衍生物。国内外研究表明许多C-4位芳氨基、烷氨基、烷硫基、酰氨基等取代的4'-去甲基鬼臼毒素的抗肿瘤活性超过依托泊苷,有些此类衍生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14]。

3展望

通过以上结构修饰的方法及其修饰的目的的总结我们

得知天然药物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潜力十分巨大。笔者实验室正在进行果糖基葛根素药理活性实验的研究,通过实验发现糖基化后的葛根素不仅水溶性得到了改善,药理活性也得到了增强。未来,就如何采用更加新颖的化学修饰方法及其药理活性的发现仍是今后发展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尤启冬.药物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黄碧云,邹巧根,相秉仁.磺化在天然产物结构修饰中的应用[J].药学进展,2007,31(6):264.

[3]张宇,王朝兴,沙靖全,等.磺化槲皮素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氧化、抗菌活性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3,30(5):469-472.

[4]Li L,Liu WY,Feng F,WU Cy,Xie N. Synthesis

and in vitro cytotoxicity evaluation of baicalein amino acid derivatives [J].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2013,11 (3):0284 ?0288

[5]张越,徐世霞,于奕峰.PEG前药的合成研究进展[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3,34(4):355-364.

[6]王军,胡小丽,文伟河,等.甘草次酸3未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J].应用化学,2012,29(8):873-877.

[7]任彦荣.青蒿素半乳糖苷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J].中成药,2012,34(9):1635-1639.

[8]魏莎.川芎嗪的结构修饰及作用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3:270-271.

[9]王凯,李敏,张言捷,等.孔石莼多糖及其磺化衍生物HU体外结合脂类和胆固醇的研究[J].药学研究,2013,32(7):379-383.

[10]Lee S,Sivakumar K,Shin WS,et al. Synthesis and antiangiogenesis activity of coumarin derivatives [J].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2006,16:4596-4599.

[11]郭清泉,林淑英,李大光,等.二氢杨梅素抗氧化机制探讨[J].食品科学,2006,20(5):121-123.

[12]蒋福升,徐秀玲,金波,等.水溶性姜黄素前药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实验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9,44(19):1492-1496.

[13]ZHANG GJ,CAROL RF,RICHARD M,et al. Tracking the dephosphorylation of resveratrol triphosphate in skin by confocal Ramanmicroscopy [J].J Controlled Release,2007,123 (2):141-147

[14]胡昆,周安飞,蒋何菲,等.鬼臼毒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4,45(1):33-38.

编辑/申磊

中药、天然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中药、天然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目录 一、概述··1 二、稳定性研究实验设计··2 (一)样品的批次和规模··2 (二)包装及放置条件··2 (三)考察时间点··2 (四)考察项目··3 (五)分析方法··3 三、稳定性研究实验方法··3 (一)影响因素试验··3 1、高温试验··3 2、高湿试验··4 3、光照试验··4 (二)加速试验··4 (三)长期试验··5

(四)药品上市后的稳定性研究··5 四、稳定性研究要求与结果评价··5 (一)稳定性研究要求··5 1、新药··5 2、已有国家标准药品··6 3、其他··6 (二)稳定性研究结果评价··7 1、贮存条件的确定··7 2、包装材料/容器的确定··7 3、有效期的确定··7 五、名词解释··8 六、参考文献··8 七、著者··8 八、附录··8 稳定性研究报告的一般内容

一、概述 中药、天然药物的稳定性是指中药、天然药物(原料或制剂)的化学、物理及生物学特性发生变化的程度。通过稳定性试验,考察中药、天然药物在不同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线等)下药品特性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认识和预测药品的稳定趋势,为药品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的确定和有效期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稳定性研究是评价药品质量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药品的研究、开发和注册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此起草了中药、天然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根据研究目的和条件的不同,稳定性研究内容可分为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等。 影响因素试验是在剧烈条件下探讨药物的稳定性、了解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及所含成份的变化情况。为制剂处方设计、工艺筛选、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贮存条件的确定、有关物质的控制提供依据。并为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应采用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提供参考。 加速试验是在加速条件下进行的稳定性试验,其目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原料或制剂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学方面的变化,为制剂设计、质量评价和包装、运输、贮存条件等提供试验依据,并初步预测样品的稳定性。

天然药物化学探究进展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进展 摘要:结合当今世界医药研究的新方向,我们不难看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世界医药研究的新方向应该是生物制药。这并不是空穴来风。有专家认为本世纪药物化学的发展趋势为生物化学的发展,是因为:生命科学,如结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基因学和生物技术的超速进展,为发现新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对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层分离技术和各种光谱分析法,对天然药物成分复杂,含量少。不容易分离的得到很大的解决。则本文对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天然药物;研究;方法。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natural medicine chemistry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tudy of natural medicinal chemistry has undergone a major https://www.360docs.net/doc/4114128611.html,yer s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various spectral analysis method, the natural medicine composition is complicated, less content.Not easy to separate greatly solve.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natural medicinal chemistry, this paper made a review.

天然药物结构修饰以及修饰意义的研究

天然药物结构修饰以及修饰意义的研究 摘要:天然药物活性成分一直是研究领域的热点,但是许多天然药物的物理性质,生物化学性质,毒副作用大等因素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采用化学修饰的方法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得许多天然药物活性成分通过结构改造具有开发成新药的可能。 关键词:天然药物结构修饰;结构改造 天然药物是药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之所以能够治疗预防疾病主要是由于其中含有有效活性成分,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许多天然药物都局限于它们原有的化学结构,表现出诸多不利因素。因此,我们经常采用结构修饰的方法对天然药物结构进行改造,以达到改善其不利因素的目的。 保持药物的基本结构,仅在某些功能基上作一定的化学结构改变,称为化学结构修饰[1]。本文从近年的文献中摘录了一些结构修饰的事例来说明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结构修饰方法以及修饰意义的研究进展情况。 1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结构修饰方法 1.1磺化在天然药物结构修饰中的应用磺化是使得磺酸基或者磺酰氯基引入有机分子的一种反应过程。磺化反应可以在多种天然产物结构修饰中起重要作用。药物经磺化后,

往往构象发生了改变,继而使得药物的活性发生变化,可能产生一些新的活性功能[2]。 张宇等研究槲皮素的衍生物时由于槲皮素的水溶性差 其用磺化和金属离子螯合的方法增强其水溶性,结果显示槲皮素磺酸盐具有抗菌、抗DPPH 的生物活性,为此类化合物开发成新药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3]。 1.2氨基酸及短肽在天然药物结构修饰中的应用在天然药物中引入氨基酸或短肽后,使其成为盐类,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药物的溶解性,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的效果,并降低其不良反应。 黄芩素是从黄芩中提取出的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抗炎症等作用的天然活性物质。但是其水溶性差的缺点抑制了其临床应用。李磊等在黄芩素6位引入氨基酸侧链,实验结果显示黄芩素的氨基酸衍生物不仅提高了其水溶性,并且提高了其体外抗肿瘤的活性[4]。 1.3聚乙二醇在天然药物结构修饰中的应用聚乙二醇是一种无毒的具有良好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的药物高分子载体,在药物结构上引入聚乙二醇可以改善药物的水溶性增强其稳定性,延长半衰期,提高生物利用度并减少不良反应[5]。 甘草次酸作为甘草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炎症、抗病毒、抗氧化等诸多功能,但是长期服用容易引起人体甲醛固酮增多症。王军等在甘草次酸3位引入氨基酸,实验结果表明甘

天然药物化学史话_四大光谱_在天然产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_王思明

?专论? 天然药物化学史话:“四大光谱”在天然产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王思明1, 2,付炎2,刘丹2,王于方2,李力更2,霍长虹2,李勇1,刘江1*,张嫚丽2,史清文2* 1.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药剂科,河北石家庄 050011 2.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河北石家庄 050017 摘要:天然产物化学研究在药物研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构研究又是天然产物化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天然药物化学史话系列文章的基础上,对在天然产物结构研究中起绝对主导作用的“四大光谱”分析技术,即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在天然产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历史进行回顾与总结,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天然产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结构鉴定;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波谱 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 - 2670(2016)16 - 2779 - 1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16.001 Historical story on natural medicine chemistry:Application of UV,IR,MS,and NMR spectra in structure elucidation of natural products WANG Si-ming1, 2, FU Yan2, LIU Dan2, WANG Yu-fang2, LI Li-geng2, HUO Chang-hong2, LI Yong1, LIU Jiang1, ZHANG Man-li2, SHI Qing-wen2 1. Fourth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11, China 2. College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17, China Abstract: The study on natural product chemist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rug development, and the structure elucidation is one of the vital tasks in the natural product chemistry research.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application of UV, IR, MS, and NMR spectra in the structure elucidation of natural products with 123 papers cited. This article is one of the series of historical stories on natural product chemistry published in this journal, which are reviewed and summerized. The developing future is looked forward. Key words: natural product chemistry; natural medicine chemistry; structural elucidation; ultraviolet spectroscopy; infrared spectroscopy; mass spectrometr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天然产物是自然界的生物在千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合成以及保留下来的结构各异的次生代谢产物,这些次生代谢产物由于结构的多样性而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活性。天然产物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成为药物,在人类历史上,天然药物一直是人们防病治病的主要手段。天然产物具有结构多样性、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类药性而成为新药开发研究的重点,临床上应用的许多药物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天然产物,天然产物在新药开发、绿色生物农药研制、保健功能食品和天然化妆品开发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1-7]。 对天然产物的研究一直是科学家们特别关注的领域,尤其是天然产物的结构鉴定更被视为其中最为关键、困难的工作之一。天然产物数量巨大、结构类型繁多,特别是立体化学结构的测定尤为困难。早期研究中,天然产物的结构确定主要是通过各种化学反应如制备衍生物、化学降解甚至全合成方法对照等手段来完成,最初一个复杂化合物的结构鉴 收稿日期:2016-02-26 基金项目:河北省重点基础研究课题(15962704D);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016040);河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ZD2016093);河北省重点课题(ZD2016093);河北医科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资助项目(2012yb-19,2014yb-21);2016年河北医科大学校内科研发展基金(kyfz111) 作者简介:王思明(1988—),女,河北石家庄市人,药剂师。Tel: (0311)86265634 E-mail: fuyan0228@https://www.360docs.net/doc/4114128611.html, *通信作者刘江(1968—),女,河北石家庄市人,主任药剂师。 史清文(1964—),男,河北沧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天然产物中活性成分的研究。 Tel: (0311)86261270 86265634 E-mail: shiqingwen@https://www.360docs.net/doc/4114128611.html,

天然药物的研究方法

天然药物的研究方法 1》研究天然药物的成分、理化性质、对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 a.溶剂提取法 溶剂提取法是自古以来天然药物成分提取应用追广泛的方法。它主要根据提取成分具有的溶解性能选用合适的溶剂进行提取。提取方法有煎煮法、浸渍法、渗虑法、回流提取、连续回流提取 b.水蒸气蒸馏法 水蒸气蒸馏法运用于提取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难溶于水的成分,主要用于挥发油类的提取 c.近年来新研制的新型提取手段 1、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指处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的流体。例如二氧化碳、氨气、乙烯、丙烷、水等。与常温常压下的气体和液体比较,超临界流体具有两个特性:其一,密度接近与液体,具有类似于液体的密度;其二、粘度接近与气体,具有类似气体的低粘度。由于其同时具有类似于液体的密度和类似于气体的低粘度,故超临界流体既具有液体对溶质溶解度较大的特点,又具有气体易于扩散和运动的特性,其 传质速度大大高于液相过程。植物药材中的许多成分都能被其溶解,并且随着压力的增大,溶解度增大。在能作为超临界流体的化合物中,二氧化碳由于其性质稳定、无毒、不燃烧、价廉一句较低的临界压力和较低的临界温度在天然药物的萃取已广泛应用。特别是对生物碱、醌类及其衍生物、香豆素、黄酮类皂苷及多糖、挥发油类的提取,所得产品无论收率还是质量都比传统的好。 2、超声萃取技术 超声萃取技术是利用超声波具有的机械效应、空化效应及热效应,通过扩大介质分子运动速度,增大介质的穿透力以提取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的方法。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可以使介质质点在传播空间内产生振动,从而强化介质的扩散、传质,这就是超声波的机械效应。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一种辐射压强,沿声波方向传播,对物质有很强的破坏作用,可使细胞组织变形,植物蛋白质变性,同时还可以给予介质和悬浮体以不同的加速度,使介质分子的运动速度远大于悬浮体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在两者之间产生摩擦,这种摩擦力可使生物分子解聚,使细胞壁上的有效成分更快的溶解在溶剂中。 3.微波萃取法 微波萃取取法主要是基于其热效应。微波辐射导致细胞内的极性物质尤其是水分子吸收微波能量而产生大量的热量,使细胞内温度升高,液态水气化产生的压力细胞膜和细胞壁冲破,形成微小的孔洞。再进一步加热,细胞内部和细胞壁水分减少,细胞收缩,表面出现裂纹,溶解并释放细胞内的物质。微波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可以在反应物内外部分同时均匀、迅速的解热,故提取效率高,但不运用于热敏性成分的提取。 2》分离提纯 a.溶剂法 b.沉淀法 c.色谱分离法 四、利用精密仪器对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天然药物经过提取、分离、纯化后精制成单体化合物后,发现其结构复杂有特殊的生物活性,这是天然药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对这些成分的测定,继而为研发新药提供可靠的依据。近年来,相继被开发出来用于其结构测定的精密仪器有以下几种:

天然药物化学各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天然药物化学 各章习题及答案 (答案见最后) (第十、十一不是重点,没有)

第一章(一) 一、名词解释 1、高速逆流色谱技术 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3、超声波提取技术 4、二次代谢过程 二、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纸层析属于分配层析, 固定相为:() A. 纤维素 B. 展开剂中极性较小的溶液 C. 展开剂中极性较大的溶液 D. 水 2、硅胶色谱一般不适合于分离() A、香豆素类化合物B、生物碱类化合物 C、酸性化合物D、酯类化合物 3、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有: A. CHCl3 B. 苯 C. Et2 O D. 石油醚 4、利用溶剂较少提取有效成分较完全的方法是: A、连续回流法B、加热回流法 C、渗漉法D、浸渍法 5、由甲戊二羟酸演变而成的化合物类型是 A. 糖类 B. 萜类 C. 黄酮类 D. 木脂素类 6、调节溶液的pH改变分子的存在状态影响溶解度而实现分离的方法有 A.醇提水沉法B.铅盐沉淀法C.碱提酸沉法D.醇提丙酮沉法 7、与水不分层的有机溶剂有: A. CHCl3 B. 丙酮 C. Et2 O D. 正丁醇 8、聚酰胺层析原理是 A物理吸附B氢键吸附C分子筛效应D、化学吸附 9、葡聚糖凝胶层析法属于排阻层析,在化合物分离过程中,先被洗脱下来的为: A. 杂质 B. 小分子化合物 C. 大分子化合物 D. 两者同时下来 三、判断对错 1、某结晶物质经硅胶薄层层析,用一种展开剂展开,呈单一斑点,所以该晶体 为一单体。( ) 2、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为植物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因此称之

关于天然药物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 相关概念天然药物:是指动物、植物、和矿物等自然界中存在的 有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1] 。天然药物不等同于中药或中草药。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关注化学药品给人类自身健康及生活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回归自然、保护环境已成为一种处理人类和环境关系的潮流思想。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海洋药物的天然药物的研究和开发顺势大力发展, 对天然药物的各种人为禁制也趋于宽松。2 天然药物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天然药物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海洋动植物和矿物, 从人类存在以来就出现, 几乎与人类发展程度同步, 天然药物的研究程度也在不断加深。近现代化学药物快速发展、成型, 在人类发展历史上, 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天然药物研究速度减缓, 甚至停滞。近几年以来, 随着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度反思, 认识到了天然药物对于人体疾病治疗具有高效低毒的功效。对天然药物研究在短时间内有了迅速的发展。 中国属于一直重视天然药物的国家, 自中国传说神农尝百草开始, 中草药成为中国人治疗疾病的主要药品。几千年以来, 中国对于天然药物的使用已经形成体系, 目前成型的, 价值极高的古代医书如《本草纲目》和《神农本草经》等医书中已经详细记录了几千种天然药物的外表特征, 药理、药效。说明我国的天然药物使用在历史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虽我国改革开放, 经济文化开放程度加深, 西方化学制药的优点对我国天然药物研究形成一定的冲击, 造成我国天然药物方面的研究不足, 对天然药物的改革创新较少。没有利用现有的医疗科学技术, 详细分析中药材的药理、药效, 以及对中药材更有效的使用方法。对天然药物中有效成分没有细致研究, 中药使用作用机理依然沿用几千年以来的医书知识, 没有有力的现代科学检验印证相关中药材的药效。目前西方国家重视天然药物研究, 虽然基础不如我国, 研究时间短, 但是在天然药物研究上已经取得惊人的成绩, 能够对天然药物中具有药效的成分利用科学手段进行提取和检测药性做到科学使用天然药物, 从分子学角度得出天然药物有效成分如:生物碱、皂苷类等等均是天然药物中的直接作用的有效成分。中国天然药物研究需要借鉴西方科学论证的方法, 论证天然药物与化学制药的区别和优点, 提供科学依据使人接受天然药物、接受中药。 中国在天然药物研究方面对中药的药效研究结论模糊, 不易于现代人理解和接受。如:黄连、党参具有消炎去火的功效, 研究只能说出黄连等的功效, 这些功效是几百年、几 关于天然药物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王辉 【摘要】 天然药物研究成为现代药物研究的重要课题, 天然药物的研究可以对天然存在的具有药理活性的植物、动物、矿物、或者海洋天然产物进行有效成分的鉴定、提取和研究可以有效研究新式高药效、低毒性的天然药物, 有利于解决疾病困扰, 增加药物医疗水平, 是值得大力研究的一门学科, 本文对天然药物研究现状进行的归纳总结, 并对天然药物研究的发展趋势做出了研究。 【关键词】 天然药物研究;现状;发展趋势;重要意义作者单位:425000 湖南省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 千年以来的结论, 是中医经验得出的, 在现在崇尚科学的时代, 没有科学数据做为依靠, 往往很难获得大众的支持和接受, 这一点中药比不上西方化学制药能够有科学合理的数据作为药理依据。而且在一些疾病方面, 中药不具有化学制药药物的药效迅速直接的特点, 这也阻碍了天然药物的发展。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欠缺。3 天然药物研究的发展趋势 我国国土辽阔, 海洋面积宽广, 生物资源丰富, 其中不乏天然药物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也是我国天然药物的宝库。未来的天然药物研究应该注重对国家丰富生物资源进行挑选, 检测, 拓展国家已知天然药物种类, 认真研究天然生物、矿物等中可以作为天然药物的种类, 并对其药理、药性进行分析, 增加天然药物种类。同时积极研究对现在疾病如癌症等其他疾病有抑制或者治疗作用的天然药物成分。海洋天然药物是抑制癌细胞毒素的药物重要课题, 目前已经在海洋生物中发现了一些对癌细胞有特殊抑制作用的天然药物, 海洋天然药物的发现和研究是现代疾病天然药物治疗的重要方面, 我国应该加大对海洋天然药物的开发和检测研究, 这无疑是天然药物的重要来源[2]。天然药物在中国传统食用方法是加水熬制, 不仅难以把握熬制时间和火候容易造成天然药物有效成分丧失, 而且食用极不方便, 对天然药物的研究和推广都造成了阻碍。未来天然药物应该转变加水熬制这种加工方法, 学习西药的食用方式如小袋颗粒包装, 胶囊包装。因为中药中对于天然药物的使用往往不像是西药中对天然药物的食用, 西药中对天然药物的使用是单一的一种天然药物, 而中药中天然药物使用时一般是几种天然药物混合使用产生药效,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药使用时的使用方法是多熬制成汤药。天然药物在中药中这种使用是不利于中药发展的。天然药物研究需要研究天然药物更好的食用方式, 使天然药物食用简单易控, 有利于人们接受天然药物, 减少天然药物推广的难度。 天然药物研制方法进步。加大天然药物的研究投入产出比, 即使是化学制药, 研究新药和创造新药也有时间长的特点, 天然药物因为其药理、药性的特殊性, 发现每一种新的有效的天然药物, 到可以成批量产出, 中间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缺少政策和资金的帮助和支持, 在天然药物上很难有所创新, 在资金完善的前提下加强天然药物的基础研究, 创新性的研究新的, 对疾病有效的天然药物, 增加天然药物种类和特效天然药物, 这还需要天然药物原材料的不断深入研究, 为天然药物创新提供基础。促进天然药物经济效益的提高, 增加天然药物在药物市场占有的份额, 提高天然药物研究的积极性, 为天然药物研究创造动力。不仅可以减少化

天然药物化学(1)

天然药化教案 授课对象 授课人 授课单位 授课时间

第一章总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内容和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及其在药学专业中的地位 2. 掌握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的原理及方法 3. 了解用波谱法测定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的一般方法 二、内容与时间分配:(共6学时) (1学时) 1. 介绍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内容。 2. 了解天然药物化学发展史、现状及未来和学习天然药物化学的重要意义。 3. 了解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主要的生物合成途径和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 4. 提出学习本门课的具体要求。 (2学时) 1. 中草药有效成分分离方法的原理 ——溶剂提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的原理、操作及其特点 2. 中草药有效成分分离与精制 ——中草药有效成分各种分离方法的原理 (1学时) 1. 化合物的纯度测定 2. 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 3. 结构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方法—— UV IR MS NMR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内容 2. 讲解各种层析方法(硅胶、聚酰胺、葡聚糖凝胶、离子交换树脂、大孔树 脂法及分配层析)和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及方法 3. 用波谱法测定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的一般方法 难点:1.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主要的生物合成途径和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 2.讲解各种层析方法和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 3.讲解各种波谱法的解析原理

§1-1 绪论 一、天然药物化学的含义和内容 1、含义 2、天然药物与中药的区别 3、研究内容 二、学习本门课的意义 1、确定天然药物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有效成分 2、探索中药防病治病的原理 3、实现中药现代化的最根本的研究手段 4、开辟药源、创制新药 三、国内外研究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概况 1、国外 2、国内 四、如何学好本门课 1、充分重视,认真学习 2、重点掌握、熟悉了解的内容 3、提高自学能力,重视实验课 4、常用溶剂表示符号 §1-2 生物合成及药物开发 一、一次代谢及二次代谢 1、一次代谢(first primary metabolism) 指在植物、昆虫或微生物体内的生物细胞通过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柠檬酸代谢,生物体生成或繁殖特殊化合物,如:糖类、氨基酸、脂肪酸、核酸及其聚合衍生物(多糖类、蛋白质、脂类、RNA、DNA),乙酰辅酶A等代谢过程,为一次代谢产物 2、二次代谢(second primary metabolism) 用某些一次代谢产物作为起始原料,通过一系列特殊生物化学反应生成表面上看起来类似乎对生物本身无用的化合物,如萜类、甾体生物碱、多酚类等,即为“天然产物” 3、代谢差异: 一次代谢广泛存在于生物过程中,其研究归属于生物化学的领域。 二次代谢对于不同族种的生物具有不同特征,分布具有局艰性,其研究存在于天然药

天然药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天然药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一) 一、名词解释 1、高速逆流色谱技术 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3、超声波提取技术 4、二次代谢过程 答案 1、它是依靠高速行星式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无载体支持的固定相稳定地保留在蛇形管中,并使流动相单向、低速地通过固定相,由于不同的物质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其在柱中的移动速度也不一样,从而实现样品的一种分离方法。 2、是指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以接近临界点状态下的流体作为萃取溶剂,利用其在超临界状态下兼有液体和气体的双重性质选择性地溶解其他物质,先将某一组分溶解,然后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使临界流体变成普通气体,被溶物会析出,从而从混合物中得以分离地技术。 3、是指以超声波辐射压强产生的骚动效应、空化效应和热效应,引起机械搅拌、加速扩散溶解的一种新型的利用外场介入的溶剂强化提取方法。 4、植物体在特定的条件下,以一些重要的一次代谢产物如乙酰辅酶A 、丙二酸单酰辅酶A、莽草酸及一些氨基酸等为原料和前体,经历不同的代谢途径,生成生物碱、萜类等化合物的过程称为二次代谢过程。 二、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D; 2、C; 3、A; 4、A; 5、B 1、纸层析属于分配层析, 固定相为:() A. 纤维素 B. 展开剂中极性较小的溶液 C. 展开剂中极性较大的溶液 D. 水 2、硅胶色谱一般不适合于分离() A、香豆素类化合物B、生物碱类化合物

C、酸性化合物D、酯类化合物 3、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有: A. CHCl3 B. 苯 C. Et2 O D. 石油醚 4、利用溶剂较少提取有效成分较完全的方法是: A、连续回流法B、加热回流法 C、渗漉法D、浸渍法 5、由甲戊二羟酸演变而成的化合物类型是 A. 糖类 B. 萜类 C. 黄酮类 D. 木脂素类 6、C; 7、A; 8、B; 9、C 6、调节溶液的pH改变分子的存在状态影响溶解度而实现分离的方法有 A.醇提水沉法B.铅盐沉淀法C.碱提酸沉法D.醇提丙酮沉法 7、与水不分层的有机溶剂有: A. CHCl3 B. 丙酮 C. Et2 O D. 正丁醇 8、聚酰胺层析原理是 A物理吸附B氢键吸附C分子筛效应D、化学吸附 9、葡聚糖凝胶层析法属于排阻层析,在化合物分离过程中,先被洗脱下来的为: A. 杂质 B. 小分子化合物 C. 大分子化合物 D. 两者同时下来 三、判断对错 1、× 2、√ 3、√ 4、√ 5、× 6、√ 7、√; 8、×;9×;10√; 1、某结晶物质经硅胶薄层层析,用一种展开剂展开,呈单一斑点,所以该晶体为一单体。(×) 2、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为植物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因此称之为一次代谢产物。(√) 3、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方法提取挥发油,具有防止氧化、热解及提高品质的突出优点。(√) 4、色谱法是分离中药成分单体最有效的方法(√) 5、铅盐沉淀法常用于中药生产中除去杂质。(×)

近五年国内外天然药物化学发展方向

近五年国内外天然药物化学发展方向

近五年国内外天然药物化学发展方向 【摘要】:随着中药现在化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天然药物化学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其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我国天然药物化学依其目的不同分为3个方面:以阐明天然动物、植物、矿物、海洋天然产物等有效成分,获得具有新结构的化合物或具有生物活性的单体为目的,进行提取分离条件、结构鉴定、一般活性研究;以解决自然资源有限的活性化合物或其前体的来源为目的,进行半合成、全合成及生物转化研究;以获得高效低毒的创新药为目的,以天然活性化合物为先导,合成一系列类似物进行构效关系研究,由此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天然药物研究已经从最初对天然来源活性化合物被动全盘接受到积极主动地改进,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大大增加。 【关键词】:天然药物化学活性研究合成新药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科学。天然药物化学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成为医药院校中许多专业的必修课程。中药材在天然药化开始是从中药材开始的,中药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其疗效是长期临床中医学实践证明的。然而,由于中药的复杂性,其治病机理一直模糊不清,以至于影响了中药当今的发展。中药现代化,多年来一直是药学人士苦苦追求的目标,也是中药及其制剂以药品的名义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医药市场的关键。21世纪将是天然药物化学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其主要任务包括:(1)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对传统药物进行再评价,使经验实验化、定性和定量化,质量标准制定的化学和生物活性“指纹”化。(2)生药基源动物、植物、矿物和近源物种化学成分的研究,并探讨其生物活性(包括有效性和毒性)的差异,开发新的药用资源,走可持续性利用之路。(3)以经验和生物活性为线索,寻找创新药物研究的候选化合物。(4)以天然化合物为工具,探讨生物活性作用靶点,发展新的天然药物筛选模型。(5)以天然化合物为工具药物,服务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的探讨。(6)以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为工具,指导天然化合物提取、分离和纯化的合理工艺设计。(7)

7中药与天然药物化学讲解

中药与天然药物 第一节中药与中药学 一.药物的分类 1. 在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 (1).化学合成药物(西药) 合成药:阿司匹林,奥美拉唑 半合成药:蒿甲醚,头孢氨苄 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 直接提取:麻黄素,紫杉醇 (2).生物制品:干扰素,球蛋白 (3).天然药物:各种银杏制剂,人参皂苷制剂 (4).草药(民间使用的药物):黄花蒿(青蒿) 2.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 (1).中药:人参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2).草药:黄芩茎叶(清热解毒) 3. 民族药: 藏药,蒙药 二、中药的起源及资源 《诗经》中载药50余种;公元前 770~220年,《山海经》载药139种;公元前 221~公元265《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公元659年《唐本草》收药844种;宋代,《证类本草》收药1445种;1596年,明代《本草纲目》收药1892种;1765年,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药物2913种;1977年编成《中药大辞典》收药5767种;《新华本草纲要》6000种;《中国中药资源》载录12727种. 三、中药学的研究范围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味中药的来源、性味、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1.中药的药性 药物的性味和功能称药性。中药的药性: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 2.中药的四气(四性)

中医将病分为热性病和寒性病,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治疗作用将中药分为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如,石膏、黄连、栀子等治疗热性病具有寒凉性质、附子、干姜等治疗寒性病,具有温热性质。 寒性、凉性中药具有清热泻火作用、温性、热性中药具有温里散寒作用。 寒凉药物属阴,温热药物属阳。寒与凉,温与热只是程度上的差别 如果不了解药性,治疗热性病用热药,治疗寒性病用寒药,必然会产生不良后果 3.中药的五味 辛、甘、酸、苦、咸称中药的五味,不同的味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味是表示中药作用的标志。 辛:发散、行气、行血。如麻黄、桂枝治风寒表证,木香、红花行气行血 甘:补益、和中。如人参、黄芪补益元气,甘草、大枣调和脾胃、调和药性 酸:收敛、固涩。如五味子、山茱萸敛汗涩精,五倍子涩肠止泻 苦:燥湿、泻降。如黄连、黄柏清热燥湿,大黄泻下 咸:软坚、泻下。如海藻、瓦楞子软坚散结,芒硝泻下通便 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中药的气和味要综合应用,气味相同作用类似,气味不同则作用不同,气同味异或味同气异,则作用也不相同。 如麻黄薄荷同为辛味药,辛能发散,具发汗解表作用。麻黄性温,用于风寒表证.薄荷性凉,用于风热表证。 4.中药的升降沉浮 根据药物的作用趋向又将药物分为升降沉浮。升是升提,降是下降,浮有上行发散之意,沉有下行泻利之意。 升浮的中药(属阳)具有发汗,升阳,散寒,催吐等作用。用于病变部位在上在表,病势下降的疾病的治疗。如黄芪,升麻能治疗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气虚下陷疾病;麻黄,桂枝能治疗风寒表证。 沉降的中药(属阴)具有降逆,清热,泻下收敛等作用。用于病变部位在下在里,病势上逆的疾病。如石决明,牡蛎能治疗肝阳上亢的头晕,头痛。大黄,芒硝能治疗肠燥便秘等疾病。 药性的升降沉浮与药物的气味及质地轻重有一定关系。味属辛甘,气属温热,大多升浮;味属苦酸咸,气属寒凉,大多沉降。花,叶等质轻药物大多升浮;种籽和矿物等质重中药

天然产物糖基化修饰及应用

天然产物糖基化修饰及应用 摘要: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数量种类繁多且结构复杂多样,具有许多生理与药理活性。糖基化修饰能增加天然产物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已成为当今新药开发的研究热点。本文简单介绍了天然产物糖基化的基本概念,以及天然产物糖基化修饰的研究方法和在各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天然产物,糖基化,修饰方法,应用 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数量种类繁多且结构复杂多样,许多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现在已经作为治疗各类疾病的药物,还有一些作为潜在的药物,具有抗炎抑菌、抗病毒、抗氧化、抗肿瘤、抗辐射和免疫调节等诸多活性,已成为国内外天然药物开发利用研究的热点。糖基化反应可以使许多外源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生物活性发生较大的变化,例如将不溶于水的化合物转变为水溶性化合物,降低化合物的毒性,增强稳定性等[1]。本文对天然产物糖基化修饰和应用作简单综述。 糖基化是生物细胞中最重要的反应之一,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有直接关系。在微生物和植物的次级代谢过程中,糖基化也是重要的反应,即生物为了使有机分子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而进行的一种结构修饰[2]。这种天然的修饰存在于多种生物学活性不一样的天然化合物中,包括抗生素、抗癌药物、激素、甜料、生物碱以及黄酮等多种代谢产物[3]。 1 天然产物简介 天然产物是指动物、植物、、海洋生物和体内的组成成分或其代谢产物以及人和动物体内许许多多内源性的化学成分统称作天然产物,其中主要包括、、、、各种酶类、、寡糖、、、、、木质素、维生素、、、蜡、、挥发油、、糖苷类、萜类、、、、醌类、、、鞣酸类、抗生素类等天然存在的化学成分。 1.1植物源天然产物成分 来源于植物界的有效成分主要有黄酮类、类、多糖类、挥发油类、醌类、萜类、木脂素类、香豆素类、皂苷类、强心苷类、酚酸类及氨基酸与酶等。 1.2微生物及其发酵液天然产物成分 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提供有效成分的主要是真核生物中的真菌与藻类,以及其他(发酵)产物。来源于微生物及发酵液的有效成分主要有、酶类、抗生素类、色素类、氨基酸类、有机酸类、醇酮类、维生素类、核酸类等等。 1.3海洋天然产物有效成分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生物量约占地球生物总量的87%,生物种类20多万种,是地球上最大的资源能源宝库,目前人们对海洋生物的认识仍相当有限,利用率仅1%左右。到目前为止海洋天然产物有效成分主要有甾醇、萜类、、不饱和脂肪酸、多糖和糖苷、大环、聚醚类化合物和多肽等。

【重磅】天然药物新药研究技术要求

天然药物新药研究技术要求 一、概述 本技术要求所指的天然药物是指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天然药用物质及其制剂。其来源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一般不包括来源于基因修饰动植物的物质、经微生物发酵或经化学等修饰的物质。 天然药物的研发应关注以下几点:一是以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是活性成份的确定应有充分的依据;三是应有充分的试验数据说明处方合理性、非临床和临床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四是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天然药物研发和注册应遵循《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1的注册分类和相关要求。 本技术要求围绕天然药物本身的特点进行阐述,研究的具体内容和设计方法可参照相关的中药、天然药物或化学药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二、一般原则 天然药物的研制应当符合现代医药理论,注重试验研究证据,体现临床应用价值,保证药物的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均一。 为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保护生态环境,天然药物一般不应以野生动植物为原材料,若确需使用非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为原材料的,应提供相关研究资料证明相应品种的生产不会对资源及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如可使用不影响其生长、繁殖的药用部位为原材料等。 应对天然药物进行系统的化学成份研究,明确所含大类成份的结构类型及主要成份的结构,并应研究确定活性成份。 药理毒理学试验、早期临床试验用样品均应在固定工艺后制备,如不能保证

中试样品与生产规模的样品基本一致,应该使用生产规模的样品进行以上研究。Ⅲ期临床试验用样品应采用生产规模的样品。应在申报资料中提供药理毒理试验所用受试物的配制、质量检查和贮存等相关资料。 天然药物复方制剂是由多个提取物组成的制剂,各提取物应为已上市单方制剂的原料药。应采用主要药效学试验或毒理研究证明组方的合理性,必要时应说明处方组成之间的相互作用。 天然药物新药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应遵循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并在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的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进行。 天然药物应进行体内过程的探索研究,以主要活性成份进行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研究,了解其药代动力学基本特点。 天然药物应提供充分的非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资料,并进行作用机理研究。天然药物临床有效性应当采用现代医学方法和标准进行评价,适应症应采用现代医学术语规范描述。天然药物临床试验应遵循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并在通过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证的机构进行。临床试验设计及评价标准需参照化学药品临床试验相关技术指导原则。 申请人申请天然药物临床试验时既可一次性申请进行临床试验并提供支持临床试验的药学和非临床试验资料,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申请阶段性(Ⅰ期、Ⅱ期、Ⅲ期)临床试验,并可分阶段提供支持相应临床试验的非临床安全性试验资料和药学资料。阶段性临床试验完成后,可以按补充申请的方式申请下一阶段的临床试验。 三、药学研究

天然产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应用

天然产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80003347 课程英文名:Natural Medicinal Chemistry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 学分:3 学分 总学时数:54学时 周学时数:3 适用专业:药学院中药学专业 适用学生类别:内、外招生 开课单位: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 一、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 1 要求学生掌握天然药物中主要成分类别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 提取、分离,精制及结构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2 了解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测定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以及寻找中 药有效成分的途径,为开发研究新药奠定基础。 3 了解天然药物主要化学成分类别的生物合成途径。 二、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 本课程的重点是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尤其是 某些著名天然药物活性化合物,如紫杉醇、小檗碱、芦丁、青蒿素等的分离和鉴定工作。 2 难点多集中于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鉴定和主要化合物类别的生物 合成工作。

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天然药物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巩固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实验操作技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具体说明请参阅《暨南大学本科实验教学大纲》。 四、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 [1] 吴立军主编. 天然药物化学(第四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 2005. 参考书: [1] 姚新生主编. 天然药物化学(第三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 2001. [2] 陆蕴如主编. 中药化学. 北京:学苑出版社,1995. 五、考核形式与成绩计算: 考核形式:闭卷 成绩计算:总成绩(100%)=期末考试成绩(90%)+平时成绩(10%) 六、基本教学内容: 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运用现代化学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内容包括各类天然产物的化学成分(主要

课程名称天然药物的研究思路与立项-天然药物学系

课程编号:开课单位: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 天然药物研究方法学 英文名称Research Methodology of Natural Medicines 学分:1学分总学时:18学时 考核方式:进展报告教学方式:授课、讨论 主讲教师:屠鹏飞、杨秀伟、林文翰课程类型:B 授课对象:博士研究生 开设目的:系统介绍天然药物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及其最新研究进展,特别是如何利用现代生物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仪器分析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开展中 药、天然药物的创新研究,拓展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思路和创新意识,提高其 研究能力,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1. 掌握如何在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研究基础上进行中药、天然药物的创新或集成创新研究,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 2. 掌握当前以天然药物为资源的活性先导化合物和创新药物发现的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了解天然药物活性成分高效发现的新技术、新方法。 3. 掌握中药复杂体系化学成分的多样性与中药新药的关系。 4. 掌握海洋天然药物研究及其发展技术和动态, 海洋天然产物成药性及其规模化制备的技术。 5. 了解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结合中药整体作用特点,了解如何利用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研究中药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 6. 了解以中药、天然药物为对象的科学研究,如何选题、如何立项。 预修知识:要求预修《药用植物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等课程。 主要内容: 一、以化学成分为基础的天然药物研究思路与方法(主讲:屠鹏飞,3学时)

随着现代分离技术和波谱技术的发展,中药、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分离和结构鉴定已成为常规性和基础性工作,如何在化学成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中药、天然药物的创新性研究,是天然药物研究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本讲重点介绍以化学成分研究为基础的天然药物研究思路和方法,主要包括:基于LC-MS-DS技术的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研究;天然产物生物活性与构效关系研究;中药多组分定量分析与指纹图谱研究;天然药物多组分生物活性与组效学研究。 二、基于天然药物资源的先导化合物发现和创新药物研究(主讲:屠鹏飞,3学时) 天然药物是活性先导化合物和创新药物发现的重要来源。传统的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方法由于存在着目标不明确、研究周期长、微量成分容易丢失等问题,已不适合于现代高通量筛选和活性成分的高效研究。本讲重点介绍天然药物活性成分高效发现的新技术、新方法,主要包括:基于亲和色谱和分子烙印技术的天然药物活性成分高效发现的研究方法;基于LC-MS-DS/pHPLC/HTS技术的天然药物活性成分高效发现的研究方法;基于多维HPLC/HTS/LC-MS/LC-NMR技术的天然药物活性成分高效发现的研究方法。同时,以研究实例介绍活性先导化合物或创新药物发现的思路,包括: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的创新药物的发现与研发思路;以民间、民族用药为线索的先导化合物或创新药物发现的思路;以生物环境胁迫等因素为线索的先导化合物或创新药物发现的思路。 三、中药复杂体系科学问题与研究方法(主讲:杨秀伟,3学时) 中药为一个复杂的体系,从其来源、物质基础、药理作用、作用机理直至临床应用均存在着复杂性,如何研究中药的复杂性,至今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复杂问题。本讲从中药生物来源、炮制方法、物质基础、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多样性介绍中药的复杂性及其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海洋药物先导物的源头创新与药源途径(主讲:林文翰,3学时) 海洋生物基于其特殊的生态导致产生具有与陆地不同的次生代谢产物。作为药物先导化合物,海洋天然产物具有新颖性结构,靶向性强,作用剂量低等优点。因此,如何针对海洋天然产物的结构特点,开展靶向药物研究,形成源头创新,有待于深入探讨。此外,基于解决药源为目的的先导化合物的方法学研究,也是海洋药物研究的重要瓶颈。本讲主要介绍海洋药物先导物的源头创新与药源途径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五、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在中药整体作用及其机理研究中的应用(外请 专家,3学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