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沪教版高二上册第四课-民主政治 依法治国 导学案

高中政治沪教版高二上册第四课-民主政治 依法治国 导学案
高中政治沪教版高二上册第四课-民主政治 依法治国 导学案

《第三课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导学案

本课考点:

1、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 B

2、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A

3、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A

4、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C

5、依法治国要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B

6、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 B

(一)考点解析

1、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 B

具体要求:理解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解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和实质,运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知识解释相关的社会政治现象。

民主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从根本上说,民主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包括国体、政体、政党制度等。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构成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是民主在当代中国的主要实现形式。

中国民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A中国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

B中国的民主是由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

C中国的民主是以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可靠保障的民主。

D中国的民主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决定的。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民主。

(1)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我们要建设的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其中,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邓小平)”。

(2)民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民主与富强、文明、和谐一起,构成社会主义的四位一体的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①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才能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共同奋斗。

②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才能把人民群众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正确的决策,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所以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例如:CC

1、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不是少数人的民主,而是最广大人民的民主。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民主集中制

C.人民当家作主

2、从根本上说,民主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它包括()

A.民主制度、民主权利、民主作风等

B.政治民主、经济民主、文化民主等

C.国家性质、国家政体、政党制度等

2、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A

具体要求:识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例举或辨认体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要求的社会政治现象。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定的体现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和制度,它是立法、守法和执法的总称。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有法可依。这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前提。

有法可依指的是要立法,要制定各种法律、法规。

(2)有法必依。这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

有法必依要求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人民,不折不扣地依照法律规定办事,严格遵守法律。

(3)执法必严。这是社会主义法制权威的体现。

执法必严要求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严肃执行法律规定,切实按照法律规定的原则和内容办事,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办事。

②包括:

A、要求严格保障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和审判权,不受任何干扰。

B、要求严格贯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一切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决不能徇私枉法。

C、要求严格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贯彻“有错必纠”的方针。

(4)违法必究。这是社会主义法制强制力的体现。

①要求对于一切违法行为,都要依法认真追究,使违法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②要求切实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任何人都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享受法律以外的特权。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四个方面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必须全面贯彻实施,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顺利发展。

附: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

①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产生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力量的源泉。

(2)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①社会主义法制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社会主义法制为人民行使民主权利指明了方向。

③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

例如:CA A3B2 BCCC B

1、以下体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违法必究”基本要求的是()

A.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B. 严格保障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国家行政机关干预

C. 要求对于一切违法者,不论其职位高低都必须平等地追究法律责任

2、2017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紧接着的刑法修改:在公共场

合侮辱国歌的行为被写入刑法,情节严重的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看,材料体现了()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违法必究

3、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A.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

B.提供了健全的法制保障

C.维护了法制的权威和尊严

4、执法必严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权威的体现。下列体现执法必严的是()

A.海南省确定水污染物税额标准B.公安部严打粤港边界偷渡活动C.杨秀珠贪污、受贿案获刑八年5、以下体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执法必严”的是()

A.《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开始实施 B.依法反腐既“打虎”也“拍蝇”

C.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

6、以下体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执法必严基本要求的是()

A.我国实行官员问责制,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

B.党中央坚决“打老虎、拍苍蝇”,强力反腐

C.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最高院改判聂树斌案

7、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依法惩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积极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

意见》强调,各级检察机关要坚决依法惩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刑事犯罪,突出打击为“村霸”和宗族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职务犯罪。意见内容突出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

8、2016年6月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多次审议《民法总则》草案,并且向社会全文发布,公开征求意见。2017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从民主与法制的关系看,材料表明()

A.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B.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

C.有法可依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前提

3、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A

具体要求:识记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例举或辨认反映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社会政治现象。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内涵:

(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依法治国是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和途径,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而国家公职人员只是在人民授权的范围内某些权力的执行者。

(2)依法治国必须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是以“法治”代替“人治”,国家的各项工作都必须依法办事,不能因人而变。

(3)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依法治国,是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的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首先依宪法治国。要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例如:C C A

1、党的十九大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以下做

法体现坚持依法治国的是()

A.深化民族团结教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B.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加大全民普法的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2、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明确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A.中国共产党B.国家政权机关C.广大人民群众

3、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要紧紧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这强调的是()

A.人民法院要公正司法 B.人民检察院依法监督 C.公安机关要严格执法

4、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C

具体要求:综合运用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的知识,分析相关的社会政治现象并揭示实质,论述相关观点,并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在党领导下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具有普遍的效力和至上的权威。

①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领导立法)

②党领导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带头守法,依法执政)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办事,自觉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党要加强和改善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的领导,应该努力使自己的政策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治国。

(2)实施依法治国对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

①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只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国家政局的稳定;只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严惩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才能保障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

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市场经营活动的进行,市场秩序的维护,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以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法律的引导、规范、制约、保障和服务。在国际经济交往中,需要按照国际惯例和国与国之间约定的规则办事。只有依法治国,才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生产力发展。

③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发展科学,振兴教育,繁荣文艺,社会文明进步都必须由法律加以保障。法律具有稳定性、规范性和权威性,是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对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很大作用。因此,社会文明进步离不开健全的法制,而且,法制愈健全,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明愈进步。

例如:B B3A2 A

1、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根据中央决策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三次审议民法总则草案。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对上述材料概括最全面的是()

A.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石B.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C.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我国最高立法机关

2、2017年2月23日,《全国人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改)立法调研组召开立法调研

会,调研组整理、吸纳、融合了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意见建议,把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做实做好。材料表明,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关键是()

A.发扬社会主义民主B.实施依法治国方略C.政府决策的科学化

3、《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实施一年多,申城大气、水等环境质量改善明显,法规效果初步显现。这说明依法治国有利于()

A.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B.提高公民环保能力

C.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5、依法治国要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B

具体要求:阐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运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知识解释相关的社会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

(1)二者区别

①手段不同:

A、法治,是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违法犯罪应受国家法律的制裁。

B、德治,是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是评价人们行为的善和恶、荣和辱、正义和非正义的行为规范。道德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及习惯力量来维持,不道德的行为会受到人们的谴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强制,但完全不同于国家强制力。

②范畴不同:

A、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

B、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

(2)二者联系

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3)二者相结合的意义: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例如:BBC A3C2 C

1、以下属于政治文明建设的是()

A.2018年起我国将从部分地方试点运行逐步推行电子车牌

B.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国歌法

C.我国为开启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提出“中国方案”

2、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真正做到依法治国,还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这表明()

A.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不可分B.应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C.以德治国能营造人心思进的良好环境

3、今年民法总则草案,呈现多个亮点:新增胎儿利益保护条款、下调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年龄标准、增加见义勇为免责条款……。很多专家表示:“草案的很多规定都是即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又在强调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从依法治国的角度看,草案的规定()

A.通过法治层面再次凸显了民法的权威性和强制性B.把民法纳入道德感召和劝导的框架加以规范约束C.把法治和德治在民法总则草案中融合并加以体现

4、3月 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新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明确了失信人上榜期限,激励失信被执行人纠正失信行为,使公布失信名单制度起到“以惩促信”的作用。最高人民法院修订这一规定是()

A.以法治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B.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办事,使违法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C.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5、福建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规定,独生子女父母年满 60 周岁,患病住院期间,用人单位应支持子女进行照顾。该条例规定体现了()

A. 民主与法制的统一

B. 权力与责任的统一

C. 德治与法治的统一

6、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 B

具体要求:理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阐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和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关系,运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的分知识解释相关社会政治现象的成因。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是要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就是要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各种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有利于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只能在党的领导下推进。党的领导,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施依法治国,具有全局性的作用。

(2)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人民当家作主,就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只能在法制轨道上推进。无论是党的领导,还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民主权利,都必须在法制范围内进行,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特点,必须把三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例如:C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起来

B.坚持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起来

C.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起来

高中政治沪教版 经济常识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课:发展经济改善生活 1、社会生活的四个环节是?回答:生产、交换、分配、消费 2、经济活动中的流通过程是?中间环节是?回答:流通过程是交换、中间环节是分配。 3、经济活动中买卖、交易、进出口属于哪个环节?回答:交换 4、经济活动中工资、税收、社会保障属于哪个环节?回答:分配 5、社会生产中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是?回答:劳动者的劳动 6、社会生产中起到组织、联结、整合作用的是?回答:经营管理 7、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被称为第一生产力的是?回答:科学技术 8、资本有哪三种形态?回答:货币形态、实物形态和商品形态 9、GDP是指?回答:国内生产总值 10、GDP总量反映什么?回答: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11、人均GDP反映什么?回答:反映一国(或地区)人们的富裕程度。 12、国民经济各部门创造的价值在GDP中所占比例的变化反映?回答:反映一国(或地区)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 1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回答: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14、生产力的三要素?回答:劳动者、劳动工具(生产工具)、劳动对象 15、生产关系的三要素?回答:生产资料所有制、产品分配制度、各阶级集团在社会的地位和关系 16、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回答: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17、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回答:一要使经济主体的行为纳入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轨道。二是要让政府部门的管理与决策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三是要通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成果。 18、经济发展方式有哪两种?回答:数量型和质量型。 19、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驱动力是?回答: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战略创新) 20、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回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1、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特征是?回答: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抵御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 22、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回答: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第二课产业发展劳动就业 1、第一产业指的是?回答: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2、农业的地位是?回答:基础地位 3、第二产业指的是?回答: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4、第二产业的地位?回答:主导地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起到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现代化水平。

第四课 民主政治 依法治国

第四课民主政治依法治国 第一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1.P87 民主的含义: 民主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包括国体、政体、政党制度等。 2.P88 我国社会主义的实质: 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根本准则: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P89~90 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民主是其中之一)重要目标是什么 民主与富强,文明,和谐构成四位一体的目标。 为什么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①只有~才能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共 同奋斗。 ②只有~才能把人民群众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正确的决策,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 进行。 ③~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先到化的重要目标。 4.P90 民主在当代中国的主要实现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5.P90~91 社会主义民主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具体表现 ①中国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领导从根本上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②中国的民主是由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③中国的民主是以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可靠保证的民主 ④中国的民主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的民主。 6.P91 什么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就是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 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路?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参与管理国家5和社会事务的根本政治治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权利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④基层民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之一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 7. 如何坚持人大制度 ①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 ②进一步完善政府执政效率 ③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律制度的保护

政治学1-6课+拓展部分(沪教版高中政治)

第一课人民政权人民当家 1.国家政权的含义A 指掌握国家主权的政治组织及其所掌握的政治权力,以维护对社会的统治和管理。 2.国家政权是政治的核心A 任何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而实现了维护自身根本利益的关键在于掌握国家政权。我们政治生活的核心是政权。 3.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B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 (3)人民民主专政的首要标志是工人阶级的领导,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人民民主专政具有极为广泛的社会基础。 4.民主与专政的关系B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是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掌握国家政权,它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民主和对敌专政的关系:人民民主专政是人民民主和对敌专政的统一。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人民享有民主和对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的有机结合。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是对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5.我国的基本国家职能C (1)含义:国家职能是国家政权在实现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国家职能体现了国家活动的基本方向、国家的根本任务和主要作用。 (2)国家职能和国家性质的关系:国家职能与国家性质是密切相关的,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3)我国的国家政权的对内对外职能: A.对内职能:【1】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必须有效加强经济的管理,完善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在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同时,组织领导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 【3】协调人民内部的关系和利益。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必须依法采取措施,协调人民内部的关系,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兼顾各种利益和要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4】组织社会公共服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必须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必须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公共财产,兴办各种公共工程,完善各种公共设施;保护公共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建立和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B.对外职能:【1】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2】发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协调我国和他国的关系。 【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我国的政权的对内和对外职能,维护的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的国家职能是由人民民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民主政治的扩展》教案

湖南省宁乡县实验中学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案:三、民主政治 的扩展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基本内容 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基本知识。 3、比较两部宪法出台的背景、内容,找出异同点,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为参照,认识法国、德国法治化的基本脉络。 过程与方法 情境再现,分析材料。 通过学习,搭建知识框架。结合法德两国在当时的国内形势、阶级力量的对比以及当时欧洲的民主思潮等多方面因素去探寻其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历史渊源,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由浅入深,学习过程由简单记忆到主动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根据法兰西共和历程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学习法国人民为进步事业勇于斗争的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意识,并积极投身到现实生活的民主实践中去,正确积极地使用自己的民主权利。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评价德国和法国的民主政治,尽管其有很多不完善或保守之处,但民主政治的确立仍是历史的一股进步潮流,是值得肯定的。 重点和难点 重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具体内容 难点:分析比较两国民主政治的特点,并能结合其国内外气势探究其原因 教学方法 谈话法、问答法、探究法,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强直观性并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现任的法国总统和德国总理吗? 生:法国总统是希拉克,德国总理是施罗德,他们曾多次到中国访问。 师:对,法德两国是欧盟的的重要成员国,与中国的关系密切,两国元首曾多次到中国进行友好访问。大家知道这两国的国体和政体吗? 生:法国和德国都是资产阶级共和国,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师:那么两国的国体和政体是怎样形成的呢? 生:不知道。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民主政治的扩展》,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大家就会清楚法国和德国的国体和政体的渊源了。 讲授新课 (一)法国的1875年宪法 1、历史背景——震荡中的法国 ⑴政局动荡不安 问:自1789年以来,法国政局是如何变换的? 答:大革命——拿破仑第一帝国——波旁王朝复辟——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帝国——巴黎公社——梯也尔任总统——麦克马洪任总统 ⑵德军占领法国部分领土: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后,在普法战争中获胜的德军还占领着法国近20个省。 ⑶人民革命力量较强大;一些大城市的人民还掌握着武装。 ⑷共和与帝制的斗争激烈: 各派政治力量围绕着共和与帝制的政权形式问题展开了反复较量。 ①在国民议会中的议席情况:保皇派占430个席位,共和派只有200个席位。 ②保皇派内部:分三个派系,但有共同目标,即恢复帝制,都分别推出自己的王位继承人。 ③梯也尔任总统: 问:梯也尔是什么人? 答:是镇压巴黎公社的刽子手,是保皇派。 问:梯也尔任总统后想干什么?

高中政治教学案例 (精选范文)

高中政治导学案例——《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高中政治导学案例---李月奎 (一)导入(2分钟) 教材分析 本框是高一《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内容,本课内容由三目构成,第一目: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第二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第三目: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本课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通过对三项政治制度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政治文明的建设和发展程度,本课时内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是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学好本课时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并在实践中能够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中 学情分析 这届高一的学生有强烈的自主学习探究的欲望,有很好的合作意识,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对社会中发生的重大问题比较敏感并且比较感兴趣,。但是政治生活模块部分知识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点远,高一的学生政治生活的知识还比较欠缺,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有待提高。在学习过程中有些理论问题较难解释他们所接触的实践问题,很多学生往往产生困惑。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做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当前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来设计和展开课堂教学,将生活主题和学科知识较好地结合。 (二)自学与讨论结合(15分钟)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2、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 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 (三)议(6分钟)

高中思想政治导学案使用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导学案”使用之反思 “学案导学”模式在我校已经推行了一年多的时间,老师们的教学都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出发点,以导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下面我就从我个人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思考粗略谈谈导学案导学。 一、“导学案”使用的优势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学案导学”比以往的教案教学有很多的优势,从指导思想出发“导学案”为学生自学提供导和助的功能,为教师实施提供了依据。从学习的目标上实现了知能的统一。从内容上看给学生明确了结构,理清了思路。从方法上看指导学生如何学,老师教学避免随意性。不仅如此,“学案导学”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自学的能力,合作能力,创新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能力,更重要的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在学案导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学生的个体素质和思维能力,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根据预习案、导学案和巩固案,能清晰地掌握老师的教学思路,提高了课堂听课效率,实现了知识和能力统一的目的。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决定了“学案导学”在政治课堂上的新颖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的结合,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 二、导学案的设计思路及环节

我校的“学案导学”的模式体现导学案这个载体上,而我们政治备课组根据政治课的特点设计出了适合我们自己的导学案思路,备组内成员先利用导学案的设计模式自行设计每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学习要求、前知回顾、新知预习、新课导学、当堂练习、本课小结、课后巩固、探索与思考几个教学环节,这些环节主要分为三个层次:预习案(学习要求、前知回顾、新知预习)---导学案(新课导学、当堂练习、本课小结)---巩固案(课后巩固、探索与思考),然后经备课组全体成员集体讨论,需要修改和补充的一起完成,确定学案的定稿。具体的环节有: 1、学习要求环节。学习要求的确定要让学生能一目了然,让学生在预习和课堂的开始就引起注意并落实。 2、前知回顾环节。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简单重温前面课学习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否和这节学的内容有联系,引起学生的思考。 3、新知预习环节。此环节非常重要,“学案导学”模式侧重把以前的复习环节提到预习这一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通过预习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探究的能力等,为课堂提高的教学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预习可分为填空式、图解式、图表式、习题式、问题式等。实际上一个预习案往往是以上几种形式的综合运用。 4、新课导学环节。导学问题的设计不是把课本所学知识变成问题然后简单逻列,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社会现实问题,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是问题式、简答

沪教版高中政治复习

政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框题:人民民主专政 一、国家 1、本质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根本属性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二、我国的国家性质 1、我国的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1)本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最大特点 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三、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 第二框题:政治权利和义务 四、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1、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3)监督权 ★ 2、政治性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五、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的原则 关系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高一政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设计发布:佚名时间:2009-9-21 9:01:00来源:京翰教育中心录入:malajia人 气:600 【文字:】 高一政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1.新课标整体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 息相关的生活,经历探究学习与社会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 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 2.新课标对本课的具体要求:要了解几种消费心理,辨析消费观念 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特别提出:要针对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冲 突,讨论“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要重视主张“量入为出,理性 选择、转变观念的意义”。 3.分析新课标:新课标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重视探究学习与合 作学习,重视回归生活,重视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重视人性养育。新 课标强调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感、主动性,在教学设计中要充 分体现这些变化与要求。既要针对学生与教材特点,设计丰富的有时代感的学生活动,又要不流于形式,使课堂教学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人性养育。

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多样的消费观及正确的消费原则。(2)能力目标:切实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如: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3)情感态度目标:促使学生从情感上憎恶奢侈浪费,崇尚理性消费,崇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培养合作精神。其中第三个目标是主导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要切实做到三维目标相结合,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主导,使课堂既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知识的殿堂,更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 2.地位: (1)本课是全书的切入点 消费是再生产过程的第四个环节(旧教材把它放到最后来讲),但是消费却是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最直接、最主要的形式。新教材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一单元来讲,正是要把“与中学生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经济活动”作为切入点,这充分体现了新教材蕴涵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2)本课是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的重点、落脚点

上海市高中政治 第四课 民主政治 依法治国知识、要求与训练 沪教版《政治常识》

第四课民主政治依法治国 一、基本学习内容 1.民主的涵义 民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从根本上说,民主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包括国体、政体、政党制度等。 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哪个阶级掌握政权,居于国家的政治地位,这是国体意义上的民主;二是指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政权,行使民主权利。这是政体意义上的民主。 2.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根本准则。因此,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我国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 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反映了社会政治文明的发展要求。但是,历史上的民主,都不过是居于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民主,只有社会主义才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纪元。 人民当家作主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决定的。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民主。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人口占绝大多数广大人民,应该而且能够以平等的政治地位参与政治生活。能否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与剥削阶级民主的根本区别。 4.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 邓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论述高度概括地指明了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民主与富强、文明、和谐一起构成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目标。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才能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共

沪教版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doc

沪教版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 沪教版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一) 1、运动 (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

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沪教版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二) 1、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原理: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沪教版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三)

高中政治必修四学案(最全)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导向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的产生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作用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3、哲学的任务 哲学是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4、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就是智慧或智慧之学即追求智慧之学。马克思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活的灵魂”。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根本方法。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二者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二者联系: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4、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用来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区别:研究对象不同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本质);个性、特殊性 哲学:对个别的规律和特征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抽象的、共性、普遍性 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造就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德国康德;英国休谟)。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它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 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基本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评价: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评价: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但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静止、片面、孤立)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评价: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思想指挥,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2、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东西,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王阳明“心外无物”、贝莱克“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决定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物在理先”、黑格尔。) 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第四课 民主政治 依法治国 题目

第四课民主政治依法治国 一、填空题 1、民主,从根本上说,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包括国体、政体、政党制度等。 2、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根本准则,因此,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基层民主是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4、我国已经建立的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民主自治体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5、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中外一切治国经验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 6、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特点和最根本的要求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二、单项选择题 1、基层民主是(B) A、最能实现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途径 B、培养群众直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学校 C、我国公民行使权利最主要的途径 D、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最重要、最直接、最广泛的政治权利 2、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意味着(C) A、党是立法机关,要参与国家立法 B、我党作为执政党,地位应当高于法律 C、党领导人民制定和遵守法律 D、国家立法、执法机关都对党负责 3、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无法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D) A、正确的政治方向 B、良好的政治环境 C、可靠的制度保障 D、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4、公安部提供的数据表明,近几年我国破获的大案要案中,绝大部分案件的侦破都与人民群众的举报和提供有效线索密不可分。这说明( B ) A、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产生的前提 B、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发挥力量的源泉 C、社会主义法制为人民行使民主权利指明了方向 D、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 三、不定项选择题 1、2011年7月7日,公众期待已久的首次土地违法问责结果公布。73个市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被给予纪律处分,24个市县政府负责人被给予组织处理,4人因经济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这次问责体现了(ACD) A、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B、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权威的体现 C、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D、建设责任政府的目标 2、在2987名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省级政府组成部门领导干部代表比上届减少了三分之一;一线工人代表比上届增加了一倍以上,基层农民代表比上届增加了七成以上;三位农民工代表进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在历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中是第一次;妇女代表比上届有所增加。下列选项中不能正确反映这些事实的选项是(A )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73《民主政治的扩展》教案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 三、民主政治的扩展[课型] 新授[第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巴黎公社失败后在国民议会中的派系和权力之争、掌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基本内容; 2、对两部宪法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认识资产阶级宪法的本质;分析资产 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用及对世界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表,再现法兰西共和国之路的艰难; 2、通过史论结合分析方法,与学生共同探讨法兰西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意义。 3、比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引导学生归纳出两部宪法的异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法、德两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及其影响的学习,明确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作用是一致的,即为资产阶级管理国家提供了政权组织形式,保障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权力。 2、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具有反封建主义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具体内容 [教学难点] 分析比较两国民主政治的特点,并能结合其国内外气势探究其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 1)同学们知道现任的法国总统和德国总理吗? 法国总统是希拉克,德国总理是施罗德,他们曾多次到中国访问。 2)法德两国是欧盟的的重要成员国,与中国的关系密切,两国元首曾多次到中国进 行友好访问。大家知道这两国的国体和政体吗? 法国和德国都是资产阶级共和国,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1 / 7

3)那么两国的国体和政体是怎样形成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民主政治的扩展》,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大家就会清楚法国和德国的国体和政体的渊源了。 一,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历史背景——震荡中的法国; 1)法国近代政体的演变:政局动荡不安(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来,法国政权更迭频繁,政局动荡。) 自1789年以来,法国政局是如何变换的? 艰难的法兰西共和国之路 1589年—1792年波旁王朝的统治 1792年—1804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资产阶级军事独裁政权 1814年—1830年波旁王朝复辟 1830年—1848年“七月”王朝(君主立宪制) 1848年—1852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年—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二战后1946第四共和国、1958第五共和国) 2)德国军队:在普法战争中获胜的德军还占领着法国近20个省。 3)人民革命力量:(巴黎公社)一些大城市的人民还掌握着武装。 4)共和与帝制的斗争:各派政治力量围绕着共和与帝制的政权形式问题展开了反复较量。 ①在国会中:保皇派占430个席位,共和派只有200个席位。 ②梯也尔政府:“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梯也尔是保皇派,他虽然想恢复帝制,但害怕巴黎公社革命重演,不敢贸然废除共和制,法国名义上仍是共和国,但由于他继续疯狂破坏“国际工人协会组织”,野蛮屠杀巴黎公社战士,取消出版、结社自由,制造白色恐怖,压制共和派,所以做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 ③麦克马洪政府:直接着手恢复帝制,甚至定制了迎接国王的马车,缝制了国王的衣服,准备发动政变。 2 / 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长久治安的重要保障。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始终不渝地坚持民主法制的社会主义性质。发展民主必须健全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民主必须通过法制来体现和保障。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法制宣传,保证我校的安全制度顺利实施,对我校社会治安治理工作计划做如下安排:一、认真贯彻落实教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继续做到四个到位。要牢固树立“防范为主,安全第一”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各项制度,安排部署学校的安全工作,专人负责,排查一切不安全隐患,,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坚决杜绝因管理不善,制度不严,责任不明,重视不够发生的以外事情,学校及时向教委汇报,听后教委的处理。 二、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学生老师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要进一步推进民主管理,校务公开制度,推进我校民主建设,依靠教职工办教育。深入学习,宣传邓小平法制理论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基本方略,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的法律权益和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意识,进一步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法制意识,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把法制宣传教育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校和依德治校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我校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三、全面落实学校治安和普法工作的各项任务。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学校,争夺创安杯”的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我校要全面落实签定的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落实责任,全面完成责任书的指标任务。采取多种措施,以防为主,有效的杜绝事故的发生。继续加强学校的防范保卫工作和消防措施,学校继续开展安全巡逻制,做好节日假日安全管理制度和接班

高一政治 8.2.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意义》教案1 沪教版

第八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二节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战略选择第二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 意义 第二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意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意义;学会利用网络搜集信息,增强处理、分析信息及说明问题的能力;提高辨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课前预习,课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加以归纳整理后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重要意义,自觉拥护我国的入世选择。 二、课前准备 1.教师联系好机房,确保每位同学有一台电脑,并能上网。 2.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用了十几年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第一阶段:搜集、处理材料 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上网搜集资料。 问题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并就某一点具体阐述; 问题2:我们的经济生活面临哪些挑战?我们该如何应对?学生带着问题,上网查询和搜集相关资料,并作简要的归纳整理。 (时间:15分钟左右) 第二阶段:分析材料、解决问题 谈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意义并就某一点具体阐述(略)。 教师联系学生讨论结果作点评、总结“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改善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我国平等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经贸活动,促进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更多地扩大出口。(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对外的吸引力,更好地利用外资。(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促进国内经济体制改革,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三 民主政治的扩展教学案 人民版必修1

三民主政治的扩展 一、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震荡中的法国(背景) (1)政权更迭:自1789年以来,法国经历了大革命、拿破仑第一帝国、波旁王朝复辟、七月王朝以及法兰西第二帝国的覆灭。 (2)政局动荡:党派林立,执政者变换频繁,政治运动和人民斗争此起彼伏。 (3)保皇派梯也尔和麦克马洪积极准备恢复帝制。 2.“一票共和”(确立) (1)标志:1875年1月,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2)宪法内容: ①总统:拥有极大权力,任期七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②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 ③将《马赛曲》定为法国国歌,7月14日定为法国国庆日,规定共和体制永远不得动摇。 3.共和体制的影响 (1)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 (2)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很大,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互妥协的产物。 (3)法国的共和政体并不巩固,共和派人士还需进行长期的顽强斗争。 二、脆弱的德国民主 1.背景:德意志的统一 (1)过程:俾斯麦的三次王朝战争为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标志:1871年1月,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加冕为皇帝。 2.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 (1)确定帝国为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海关等权限,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 (2)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①皇帝:授予德意志皇帝巨大权力,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等大权。

高中政治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的教学,我对我的教学工作作了以下的安排: 一、指导思想上。严格按照普通高中新课改的要求,扎实地按学校的一套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着实落实学校教育的以学生为本。 二、在教学工作方面的具体安排以下: 1、认真备课: 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做好集体备课,在集体讨论备好课后,自己再写一份教学案,在备课过程中,虚心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多向他们请教。写自己的上课教学案时,尽量写得详细,这些有利于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做到心中有数,发挥自如。 对于备好每一节课,我又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备教材。备课前,首先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并认真学习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真正做到全面透彻地掌握好教材的内容,把握好每一个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并认真阅读每一课的新课标,掌握、理解新课标的实质和真谛,从而落实好新课标的教学。 ②备学生。备课时,上课前,做到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及知识层次,要按学生的知识层次性与差异性,以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上课时问题提问的准确性。在课堂上,注重同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③备教法。认真贯彻学校的以学生为本,从而做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关积极去探求适合不同班级,不同知识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有条件的话,运用多媒体及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考虑教学的思想性,基础性和启发性。做到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 ④备学生。在课堂上,除了教师的教外,还有学生学的过程,因此,在课堂前,备课时除了备教案、备教法外,还要备学生的学法,这是课堂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应注意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备好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着重注重知识运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毕竟,在三维目标当中,过程与方法就是其中一个,可见其重要性了。 ⑤写好教学案。长期以来,教师都只写“教案”,只强调教师上课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对于现代来说,以前传统的教学已经全部改变。应加强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组织课堂,从而做到在教学工作的优化,从而达到学校优的更优,后进生有所进步的目标,做好培优扶差。写好教学案,尽量去提高课堂的效果。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备好教学案后,将教学案认真贯彻到每一堂教学中去,保证教学目的的实施,自觉、有机地渗透德育,做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等等,做到、做好教书育人,上课时要满腔热情,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指导,做到师生互相信任,维护良好的课堂纪律,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贯彻执行学校提倡的“自学、探究、反思”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浓度去自学,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师从旁引导、点拨,做到教与练的结合,做到当堂的内容,当堂练习检测,进一步巩固知识,真正做到堂堂清,周周周清,月月清。 3、做好课后的反思工作。 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写好教学后的反思,总结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够的,哪些地方处理得不够完善的,有哪些地方有待改进的。做到在反思当中去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水平。以便于自己更快的成长起来,成为一位合格的教学骨干教师。 4、完善自身学习 继续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文化知识,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好现代化教学手段,认真研究教学业务,学习教学资料专业杂志,及时了解教研教改动态,自觉撰写教学论文、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做个合格的教师。

高中政治沪教版高二上册第四课-民主政治 依法治国 导学案

《第三课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导学案 本课考点: 1、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 B 2、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A 3、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A 4、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C 5、依法治国要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B 6、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 B (一)考点解析 1、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 B 具体要求:理解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解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和实质,运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知识解释相关的社会政治现象。 民主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从根本上说,民主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包括国体、政体、政党制度等。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构成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是民主在当代中国的主要实现形式。 中国民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A中国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 B中国的民主是由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 C中国的民主是以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可靠保障的民主。 D中国的民主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决定的。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民主。 (1)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我们要建设的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其中,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邓小平)”。 (2)民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民主与富强、文明、和谐一起,构成社会主义的四位一体的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①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才能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共同奋斗。 ②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才能把人民群众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正确的决策,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所以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例如:CC 1、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不是少数人的民主,而是最广大人民的民主。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