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高三酸碱中和滴定图像题-莘庄

微专题-高三酸碱中和滴定图像题-莘庄
微专题-高三酸碱中和滴定图像题-莘庄

【微专题-酸碱中和滴定图像题】

一、需要掌握的知识

1)三大守恒、等量或比例关系的存在

①电荷守恒:各种溶液都存在电荷守恒,如强酸、弱酸、强碱、弱碱、不水解的盐、可水解的盐、

混合溶液等,

②物料守恒:各种溶液都存在某元素的各种存在形式的总量守恒,②不同元素的总量之间存在总量

上的大小或比例关系;如强酸、弱酸、强碱、弱碱、不水解的盐、可水解的盐、混合溶液等,实例、互动略。

③质子守恒:即水电离产生的[H+]和[OH-]总量相等。若是单纯的可水解的盐溶液可以直接快速得出

质子守恒的等量关系,也可以由电荷和物料守恒进行等量代换而慢慢间接得出。若是复杂的混合溶液则可由电荷和物料守恒进行等量代换而慢慢间接得出。

2)一个不等式:主要微粒>次要微粒

①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含水解和不水解)溶液主要以电离产生的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②弱酸、弱碱主要以弱电解质的分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③可水解的盐溶液中弱离子的水解程度极小、弱电解质分子的电离程度极小。

④强碱弱酸的酸式盐溶液,讨论酸式酸根水解和电离相对大小

⑤混合溶液的处理:

能反应的物质混合溶液,按照反应后生成物质的比例处理;

不反应的溶液,按照主要微粒>次要微粒;

可水解的盐溶液与弱电解质的混合溶液,讨论水解和电离相对大小,某些题设条件可得出水解

和电离的相对大小。

3)恰好中和与溶液呈中性的区别:一定浓度或一定pH值的酸碱中和反应时,恰好中和、酸过量、碱过量时溶液的酸碱性的讨论。恰好中和是反应物质的量的关系,溶液呈中性是溶液的[H+]和[OH-]量的关系。

【解题关键】

1、先分析图像各点的成分和溶液酸碱性

2、再用守恒法、不等式(先主次、后大小)

【典型例题】常温下,用 mol/LNaOH溶液滴定 mol/LCH3COOH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

A.C(CH3COOH)>C(CH3COO-)>C(H+)>C(Na+)>C(OH-)

B.点①所示溶液中:C(CH3COO-)+C(OH-)=C(CH3COOH)+C(H+)

C.点②所示溶液中:C(Na+)= C(CH3COOH)+ C(CH3COO-)

D.点③所示溶液中:C(Na+)>C(OH-)>C(CH3COO-)>C(H+)

【解题思路】A项用极值思维,一桶酸(碱)与一滴碱(酸)

B项点①是酸碱按照2:1混合,看生成物,即醋酸和醋酸钠为1:1的溶液,再用守恒不等式法

C项点②是中性的点,即酸稍微过量的点,醋酸和醋酸钠,再用守恒不等式法

D项点③是中和的点,即醋酸钠盐溶液,再用守恒不等式法

【答案】A

【变式1】22.常温下,用 mol·L -1

NaOH 溶液滴定 mL mol·L -1

CH 3COOH 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右图。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 .点①所示溶液中:c (CH 3COO —

) +2 c (OH —

) = c (CH 3COOH) + 2c (H +

) B .点②所示溶液中:c (Na +

) < c (CH 3COO —

) + c (CH 3COOH) C .点③所示溶液中:c (Na +

) > c (OH —

) > c (CH 3COO —

) > c (H +

)

D . 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c (CH 3COOH) > c (H +

) > c (CH 3COO —

) > c (Na +

) > c (OH —

) 【答案】AB

【变式2】22.在/LN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L 醋酸溶液,曲线如下图所示,有关粒子浓度关系的比较正确的

是( )。

A.在A 、B 间任一点,溶液中一定都有: c(Na +

) > c(CH 3COO -

) > c(OH -

) > c(H +

) B.在B 点,a>,且有:

c(Na +

) = c(CH 3COO -

) > c(OH -

) = c(H +

) C.在C 点:c(CH 3COO -

) > c(Na +

) > c(H +

) > c(OH -

) D.在D 点:c(CH 3COO -

) + c(CH 3COOH) = c(Na +

) 【答案】BC

【变式3】20、20℃时向20mL ·L -1

醋酸溶液中不断滴入·L -1

NaOH(aq),溶液pH 变化如

图所示。此过程里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错误的是 A .a 点:c (Na +

)>c (CH 3COO -

)>c (H +

)>c (OH -

) B .b 点:c (Na +

) = c (CH 3COO -

)>c (H +

) = c (OH -

) C .c 点:c (H +

) = c (CH 3CO OH) + c (OH -

) D .d 点:c (Na +

)>c (CH 3COO -

)>c (OH -

)>c (H +

) 【答案】AC

【变式4】21、常温下,向 mol 1L -?(NH 4)2 SO 4溶液中逐滴加入 mol 1L -?NaOH 时,溶液的pH 与所加NaOH 溶液体

积的关系如右下图所示(不考虑挥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点a 所示溶液中:c (NH +

4)>c (SO 2-

4)>c (H +

)>c (OH -

) B .点b 所示溶液中:c (NH +

4)=c (Na +

)>c (H +

)=c (OH -

) C .点c 所示溶液中:c (SO 2-

4)+ c (H +

)= c (NH 3·H 2O )+ c (OH -

) D .点d 所示溶液中:c (SO 2-

4)>c (NH 3·H 2O )>c (OH -

)>c (NH +

4) 【答案】AC

导电能力

加水体积

O

a

b c

【变式5】27. 室温时,向100 mL mol/LNH 4HSO 4溶液中滴加 mol/LNaOH 溶液,得到溶液pH 与NaOH 溶液体积

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1)试分析图中a 、b 、c 、d 四个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

____________;

(2)在b 点,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 (3)在c d 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7.(1)a ;(1分) (2)c(Na +

)>c(SO 42-

)>c(NH 4+

)>c(OH -

)=c(H +

);(2分)

(3)NH 4+ + OH -

→ NH 3·H 2O ;(2分)

【变式6】15.将L 氢氧化钠滴入等体积、浓度均为L 的盐酸和醋酸中,能正确反映溶液pH 变化曲线的是(实线表示盐酸,虚线表示醋酸))

【答案】B

【变式7】16.25℃,向一定体积L 的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NaOH 溶液,溶液中c (H +)与c (OH —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

A .M 点所示溶液的导电能力强于Q 点

B .N 点所示溶液中c (CH 3COO ―

)>c (Na +

)

C .Q 点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等于醋酸溶液的体积

D .M 点和N 点所示溶液中H 2O 的电离程度相同 【答案】D

【变式8】20.

已知某温度时CH 3COOH 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该温度下向LCH 3COOH 溶液中逐滴加入L NaOH 溶液,

其pH 点表示的溶液中c(CH 3COO —)=10—3

mol/L 点表示的溶液中c(Na +

)> c(CH 3COO —

) 点表示CH 3COOH 和NaOH 恰好反应完全 、d 点表示的溶液中 均等于K

【答案】BC

【变式9】22.常温下,向20 mL mol/L H 2A 溶液中滴加 mol/L NaOH 溶液,有关微粒的物质的 量变化如下图(其中I 代表H 2A ,II 代表HA -

,III 代表A 2-

)。

pH 1471

pH 1471

pH 1471

pH A B C D

10—10—

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V (NaOH)=20m L 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c (Na +

)>c (HA -

)>c (H +

)>c (A 2-

)>c (OH -

)

B .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 溶液与H 2A 溶液混合,其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纯水的大

C .向Na 2A 溶液加入水的过程中,pH 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D .NaHA 溶液中:c (OH -

)+c (A 2-

) = c (H +

)+c (H 2A)

【答案】AD

【变式10】21. 25℃时,取浓度均为 mol/L 的醋酸溶液和氨水各20 mL ,分别用 mol/LNaOH 溶液、 mol/L 盐酸进行中和滴定,滴定过程中pH 随滴加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 曲线I:滴加溶液到10 mL 时

c(CH 3COO -) > c(Na +) > c(H +) > c(OH - )

B. 曲线I:滴加溶液到20 mL 时

c(Cl -) > c(NH 4+) > c(H +) > c(OH - )

C. 曲线II:滴加溶液在10 mL~20 mL 之间

存在:c(NH 4+)=c(Cl -)>c(OH - )=c(H +

) D. 曲线II:滴加溶液到10 mL 时

c(CH 3COO -) -c(CH 3COOH) =2[ c(H +)-c(OH - )]

【答案】BD

V (NaOH)/mL

O

【物理】高考必刷题物理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题

【物理】高考必刷题物理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题 一、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 1.如图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A .0~1 s 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 B .0~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4 m C .0~1 s 内的运动方向与2 s ~4 s 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D .0~1 s 内的加速度大小大于2 s ~4 s 内加速度的大小 【答案】D 【解析】0~1s 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为初末速度之和的一半即: ,故A 错误;在v-t 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故B 错误;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则知0~1s 内的运动方向与2~4s 内的运动方向相同,故C 错误;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则知0~1s 内的加速度大于2~4s 内的加速度,故D 正确。所以D 正确,ABC 错误。 2.如图所示,分别为汽车甲的位移-时间图象和汽车乙的速度-时间图象,则( ) A .甲的加速度大小为25/m s B .乙的加速度大小为25/m s C .甲在4s 内的位移大小为40 m D .乙在4 s 内的位移大小为20 m 【答案】B 【解析】 A 、在x t -图象中,斜率表示速度,由图象可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故A 错误; B 、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乙的加速度大小为 a 2220/5/4 v a m s m s t ===,故B 正确; C 、甲在4s 内的位移大小为20020x m m =-=,故C 错误; D 、由v t -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乙在4s 内的位移大小为

204402x m m ?==,故D 错误. 点睛:本题的关键要明确x t -图象与v t -图象的区别,知道v-t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x t -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两种图象不能混淆. 3.从1907 年起,密立根就开始测量金属的遏止电压C U (即图1 所示的电路中电流表G 的读数减小到零时加在电极K 、A 之间的反向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ν,由此算出普朗克常量h ,并与普朗克根据黑体辐射得出的h 相比较,以检验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正确性.按照密立根的方法我们利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了某金属的 C U ν-图像如图2 所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金属的截止频率约为4.27× 1014 Hz B .该金属的截止频率约为5.50× 1014 Hz C .该图线的斜率为普朗克常量 D .该图线的斜率为这种金属的逸出功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设金属的逸出功为0W ,截止频率为 c ν,因此0W h ν=;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 与遏止电压UC 的关系是k c E eU =,光电效应方程为0k E h W ν=-;联立两式可得: 0C W h U e e ν=-,因此图像的斜率为h e ,CD错误;当C 0U =可解得144.310c Hz νν==?,即金属的截止频率约为 Hz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以认 为A 正确;B 错误. 考点:光电效应. 4.甲、乙两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向相同的方向行驶,两车的速度v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阴影部分面积分别为S 1、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酸碱滴定练习题(1)

酸碱滴定练习题 一、单选题 1、用基准无水碳酸钠标定L盐酸,宜选用()作指示剂。 A、溴钾酚绿—甲基红 B、酚酞 C、百里酚蓝 D、二甲酚橙 2、配制好的HCl需贮存于( )中。 A、棕色橡皮塞试剂瓶 B、塑料瓶 C、白色磨口塞试剂瓶 D、白色橡皮塞试剂瓶 3、用c(HCl)= mol?L-1 HCl溶液滴定c(NH3)= mol?L-1氨水溶液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值为() A、等于; B、小于; C、等于; D、大于。 4、欲配制pH=缓冲溶液应选用的一对物质是() A、 HAc(Ka=×10-5)~NaAc B 、HAc~NH4Ac C、NH3?H2O (Kb=×10-5)~NH4Cl D、KH2PO4-Na2HPO4 ( )5、欲配制pH=缓冲溶液应选用的一对物质是: A、HAc(Ka=×10-5)~NaAc B 、HAc~NH4Ac C、NH3?H2O (Kb=×10-5)~NH4Cl D、KH2PO4-Na2HPO4 6、在酸碱滴定中,选择强酸强碱作为滴定剂的理由是() A、强酸强碱可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 B、使滴定突跃尽量大; C、加快滴定反应速率; D、使滴定曲线较完美. 8、(1+5)H2SO4这种体积比浓度表示方法的含义是() A、水和浓H2SO4的体积比为1:6 B、水和浓H2SO4的体积比为1:5 C、浓H2SO4和水的体积比为1:5 D、浓H2SO4和水的体积比为1:6 10、用LHCl滴定L NA2CO3至酚酞终点,这里NA2CO3的基本单元数是() A、 NA2CO3 B、2 NA2CO3 C、1/3 NA2CO3 D、1/2 NA2CO3 11、下列弱酸或弱碱(设浓度为L)能用酸碱滴定法直接准确滴定的是() A、氨水(Kb=×10-5) B、苯酚(Kb=×10-10) C、NH4+ D、H3BO3(Ka=×10-10) 12、用L HCl滴定L NaOH时的pH突跃范围是,用L HCl滴定L NaOH的突跃范围是() A、 B、 C、 D、 13、某酸碱指示剂的KHn=×105,则从理论上推算其变色范围是() A、4-5 B、5-6 C、4-6 D、5-7 14、用NaAc?3H2O晶体,来配制PH为的HAC-NaAc缓冲溶液1升,其正确的配制是()(Ka=×10-5)A、将49克NaAc?3H2O放入少量水中溶解,再加入50ml 2.0mol/LHAc溶液,用水稀释1升 B、将98克NaAc?3H2O放少量水中溶解,再加入50ml lHAc溶液,用水稀释至1升 C、将25克NaAc?3H2O放少量水中溶解,再加入100ml LHAc溶液,用水稀释至1升 D、将49克NaAc?3H2O放少量水中溶解,再加入100ml LHAc溶液,用水稀释至1升 17、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工业醋酸中的乙酸含量,应选择的指示剂是:() A、酚酞 B、甲基橙 C、甲基红 D、甲基红-次甲基蓝 18、已知邻苯二甲酸氢钾(用KHP表示)的摩尔质量为 g/mol,用它来标定L的NaOH 溶液,宜称取KHP质量为() A、左右; B、1g左右; C、左右; D、左右。 20、双指示剂法测混合碱,加入酚酞指示剂时,消耗HCl标准滴定溶液体积为;加入甲基橙作指示剂,继续滴定又消耗了HCl标准溶液,那么溶液中存在() A、NaOH + Na2CO3 B、Na2CO3 + NaHCO3 C、NaHCO3 D、Na2CO3. 21、双指示剂法测混合碱,加入酚酞指示剂时,消耗HCl标准滴定溶液体积为;加入甲基橙作指示剂,继续滴定又消耗了HCl标准溶液,那么溶液中存在() A、NaOH + Na2CO3 B、Na2CO3 + NaHCO3 C、NaHCO3 D、Na2CO3. 22、下列各组物质按等物质的量混合配成溶液后,其中不是缓冲溶液的是() A、NaHCO3 和Na2CO3 B、NaCl和 NaOH C、NH3和NH4Cl D、HAc和NaAc 23、在HCl滴定NaOH时,一般选择甲基橙而不是酚酞作为指示剂,主要是由于() A.甲基橙水溶液好; B.甲基橙终点CO2影响小; C. 甲基橙变色范围较狭窄 D.甲基橙是双色指示剂. 25、既可用来标定NaOH溶液,也可用作标定KMnO4的物质为() A、 H2C2O4?2H2O; B、 Na2C2O4; C、 HCl;D H2SO4 。 26、下列阴离子的水溶液,若浓度(单位:mol/L)相同,则何者碱性最强() A、 CN-(KHCN=×10-10); B、 S2-(KHS-=×10-15,KH2S=×10-7); C、 F-(KHF=×10-4); D 、 CH3COO-(KHAc=×10-5); 27、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标定含有Na2CO3 的NaOH标准溶液,用该标准溶液滴定某酸以酚酞为指示剂,则测定结果() A、偏高 B、偏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机械波及波的图像题型归纳

2019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机械波及波的图像题型归纳 类型一、波动情况与振动情况之间的相互确定 例1、(1)手握住水平的绳子一端(质点1)上下抖动,形成如图所示的波形。在图中标出质点6此时刻的速度方向;由波形,可以知道质点1开始振动时,是向 方向振动。 (2)波形的变化;如果一列波向右传播,已知4 T t = 时刻的波形如图,请在下图中画出34 T t = 时刻的波形图。 【思路点拨】根据波的平移法(上下坡法)判断质点1开始振动时的方向。根据已知波形找出经过半个周期各质点的位置,连接成图形。 【答案】 (1)速度方向向下;向上。(2)见图。 【解析】波向右传播,根据上下坡法或平移法,可判断6的振动速度向下。同理1 开始振动时,是在平衡位置向上方向振动的。 (2)34t T = 时刻是在已知波形4 T t =时刻再经过半个周期的波形。波向右传播,第一个质点向下振动,再经过半个周期恰好振动到波谷,画出波形如图。

【总结升华】解这类基本题就是要会应用上下坡法或平移法、对称性的特点。 举一反三 【变式1】一简谐横波以4m/s 的波速沿x 轴正方向传播。已知t=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则( ) A .波的周期为1s B .x =0处的质点在t=0时向y 轴负向运动 C .x =0处的质点在t = s 时速度为0 D .x =0处的质点在t = s 时速度值最大 【答案】 AB 【解析】由波的图像可知半个波长是2m ,波长是4m ,周期是,A 正确。波在沿轴正方向传播,则=0的质点在沿轴的负方向传播,B 正确。=0的质点的位移是振幅的一半则要运动到平衡位置的时间是,则秒时刻=0的质点越过了平衡位置速度既不是为零也不是最大,CD 错误。 【变式2】图(a )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0.10s 时刻的波形图,P 是平衡位置在x =1.0m 处的质点,Q 是平衡位置在x =4.0m 处的质点;图(b )为质点Q 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1 4 1 4 4 14 T s v λ = = =x x y x 113412T s ? =1 4 t =x

微专题高三酸碱中和滴定图像题教师版莘庄

【微专题-酸碱中和滴定图像题】 一、需要掌握的知识 1)三大守恒、 等量或比例关系的存在 ①电荷守恒:各种溶液都存在电荷守恒,如强酸、弱酸、强碱、弱碱、不水解的盐、可水解的盐、混合溶液等, ②物料守恒:各种溶液都存在某元素的各种存在形式的总量守恒,②不同元 素的总量之间存在总量上的大小或比例关系;如强酸、弱酸、强碱、弱碱、不水解的盐、可水解的盐、混合溶液等,实例、互动略。 ③质子守恒:即水电离产生的[H +]和[OH -]总量相等。若是单纯的可水解的盐 溶液可以直接快速得出质子守恒的等量关系,也可以由电荷和物料守恒进行等量代换而慢慢间接得出。若是复杂的混合溶液则可由电荷和物料守恒进行等量代换而慢慢间接得出。 2)一个不等式:主要微粒>次要微粒 ①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含水解和不水解)溶液主要以电离产生的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②弱酸、弱碱主要以弱电解质的分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③可水解的盐溶液中弱离子的水解程度极小、弱电解质分子的电离程度极小。 ④强碱弱酸的酸式盐溶液,讨论酸式酸根水解和电离相对大小 ⑤混合溶液的处理: 能反应的物质混合溶液,按照反应后生成物质的比例处理; 不反应的溶液,按照主要微粒>次要微粒; 可水解的盐溶液与弱电解质的混合溶液,讨论水解和电离相对大小,某些题设条件可得出水解和电离的相对大小。 3)恰好中和与溶液呈中性的区别:一定浓度或一定pH 值的酸碱中和反应时,恰好中和、酸过量、碱过量时溶液的酸碱性的讨论。恰好中和是反应物质的量的关系,溶液呈中性是溶液的[H +]和[OH -]量的关系。 【解题关键】 1、 先分析图像各点的成分和溶液酸碱性 2、 再用守恒法、不等式(先主次、后大小) 【典型例题】3COOH 溶液 所得滴定曲线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 A .C(CH 3COOH)>C(CH 3COO -)>C(H +)>C(Na +)>C(OH -) B .点①所示溶液中:C(CH 3COO -)+C(OH -)=C(CH 3COOH)+C(H +) C .点②所示溶液中:C(Na +)= C(CH 3COOH)+ C(CH 3COO -) D .点③所示溶液中:C(Na +)>C(OH -)>C(CH 3COO -)>C(H +) 【解题思路】A 项用极值思维,一桶酸(碱)与一滴碱(酸) B 项点①是酸碱按照2:1混合,看生成物,即醋酸和醋酸钠为1:1的溶液,再用守恒不等式法 C 项点②是中性的点,即酸稍微过量的点,醋酸和醋酸钠,再用守恒不等式法 D 项点③是中和的点,即醋酸钠盐溶液,再用守恒不等式法 针对性巩固练习 知识梳理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波的现象与声波

一. 教学内容: 1. 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 2. 波的现象与声波 【要点扫描】 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 (一)机械波 1、定义: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就形成机械波. 2、产生条件:(1)有做机械振动的物体作为波源.(2)有能传播机械振动的介质. 3、分类:①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凸起部分叫波峰,凹下部分叫波谷 ②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直线上.质点分布密的叫密部,疏的部分叫疏部,液体和气体不能传播横波。 4. 机械波的传播过程 (1)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振动,并不随波迁移.后一质点的振动总是落后于带动它的前一质点的振动。 (2)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 (3)由波源向远处的各质点都依次重复波源的振动. (二)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 1. 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在横波中,两个相邻的波峰或相邻的波谷之间的距离.在纵波中两相邻的密部(或疏部)中央间的距离,振动在一个周期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 2. 周期与频率.波的频率由振源决定,在任何介质中传播波的频率不变。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唯一不变的是频率(或周期),波速与波长都发生变化.

3. 波速:单位时间内波向外传播的距离。v=s/t=λ/T=λf,波速的大小由介质决定。 (三)说明:①波的频率是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频率,质点的振动是一种受迫振动,驱动力来源于波源,所以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是波源的频率. 波速是介质对波的传播速度.介质能传播波是因为介质中各质点间有弹力的作用,弹力越大,相互对运动的反应越灵敏,则对波的传播速度越大.通常情况下,固体对机械波的传播速度较大,气体对机械波的传播速度较小.对纵波和横波,质点间的相互作用的性质有区别,那么同一物质对纵波和对横波的传播速度不相同.所以,介质对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与振动频率无关. 波长是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所传播的距离,所以波长的长度与波速v和周期T 有关.即波长由波源和介质共同决定. 由以上分析知,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频率不会发生变化,速度和波长将发生改变. ②振源的振动在介质中由近及远传播,离振源较远些的质点的振动要滞后一些,这样各质点的振动虽然频率相同,但步调不一致,离振源越远越滞后.沿波的传播方向上,离波源一个波长的质点的振动要滞后一个周期,相距一个波长的两质点振动步调是一致的.反之,相距1/2个波长的两质点的振动步调是相反的.所以与波源相距波长的整数倍的质点与波源的振动同步(同相振动);与波源相距为1/2波长的奇数倍的质点与波源的振动步调相反(反相振动.) (四)波的图象 (1)波的图象 ①坐标轴:取质点平衡位置的连线作为x轴,表示质点分布的顺序;取过波源质点的振动方向作为y轴表示质点位移. ②意义: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相对各自平衡位置的位移. ③形状:正弦(或余弦). 要画出波的图象通常需要知道波长λ、振幅A、波的传播方向(或波源的方位)、横轴上某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状态(包括位移和振动方向)这四个要素. (2)简谐波图象的应用 ①从图象上直接读出波长和振幅.

酸碱中和滴定习题

新郑三中酸碱中和滴定 1、有一支50mL酸式滴定管中盛盐酸,液面恰好在a mL刻度处,把管内液体全部放出,盛入量筒内,所得液体体积一定是() A. a mL B.(50―a)mL C. 大于(50―a)mL D. 大于a mL 2、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②用蒸馏水洗涤玻璃仪器③用标准溶液润洗盛标准溶 液的滴定管,用待测液润洗盛待测液的滴定管④装标准溶液和待测液并调整液面(记录初读数)⑤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⑥滴定操作 A. ①③②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②③①④⑤⑥ D. ④⑤① ②③⑥ 3、用0.1mol/L的硫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导致测定的NaOH浓度值偏大的操作有() A、将待测液NaOH溶液取到锥形瓶后,露置空气中较长时间,以酚酞为指示剂测定 B、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当甲基橙变红时停止滴定 C、移液管用蒸馏水冲洗后直接移取待测液 D、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 4、以下仪器、用蒸馏水洗净后便可立即使用而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误差的是() ①中和滴定用的锥形瓶;②中和滴定用的滴定管;③容量瓶;④配制一定量、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用于称量的小烧杯;⑤量筒(中和热测定);⑥移液管(量取醋酸)。 A.①②⑥ B.①③ C.①③⑤ D.②④⑥ 5、用某仪器量一液体体积时,平视时读数为nml,仰视时读数为xml,俯视时读数为yml,若x>n>y,则所用的仪器可能是() A.量筒 B.酸式滴定管 C.碱式滴定管 D.容量瓶 6、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某H 2SO 4 溶液的浓度,参考下图,下表中正确的实验是 【】 锥形瓶中溶液滴定管中溶 液 选用指示剂选用滴定管 A 碱酸石蕊(乙)

高考物理--电磁感应中的图像问题(答案)

第60课时电磁感应中的图像问题(题型研究课) [命题者说]电磁感应图像问题是高考常考题型,包括根据电磁感应过程判断图像的问题、根据图像求解电磁感应过程中相应物理量的问题、还有一些和图像相关的综合问题。掌握这类问题,会大大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图像、综合解决图像问题的能力,并对电磁感应知识达到更加深刻的理解。 (一)根据电磁感应过程分析、判断图像 考法1 [例1]如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边长为L、电阻为R的正方 形导线框;在导线框右侧有一宽度为d(d>L)的条形匀强磁场区域, 磁场的边界与导线框的一边平行,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导线框以某一 初速度向右运动。t=0时导线框的右边恰与磁场的左边界重合,随后 导线框进入并通过磁场区域。下列v-t图像中,可能正确描述上述过程的是() [解析]导线框开始进入磁场过程,通过导线框的磁通量增大,有感应电流,进而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安培力作用,速度减小,感应电动势减小,感应电流减小,安培力减小,导线框的加速度减小,v-t图线的斜率减小;导线框全部进入磁场后,磁通量不变,无感应电流,导线框做匀速直线运动;导线框从磁场中出来过程,有感应电流,又会受到安培力阻碍作用,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选项D正确。 [答案] D 考法2闭合回路中磁通量变化涉及的图像 [例2]将一段导线绕成如图甲所示的闭合回路,并固定在水平面(纸面)内。回路的ab边置于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Ⅰ中。回路的圆环区域内有垂直纸面的磁场Ⅱ,以向里为磁场Ⅱ的正方向,其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用F表示ab边受到的安培力,以水平向右为F的正方向,能正确反映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是()

2021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力学机械振动与机械波波的图像专题练习

2021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力学机械振动与机械波波的图像专题练习 一、填空题 1.一列简谐横波在x 轴上传播,波源振动周期T =0.1s ,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且此时a 点向下运动,则该波的波长_______m ,波速______m /s ,该波向x 轴的_______(正、负)方向传播。 2.一列简谐横波在0t =时刻的波形图如图中实线所示,3s t =时的波形图如图中虚线所示。已知该波传播的速度5m/s v =,则该波的传播方向为__________;质点a 的振动周期为__________s ;质点a 的振动方程为___________。 3.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在t =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已知这列波在P 点出现两次波峰的最短时间为0.4s ,这列波的波速是________m/s ;再经________s 质点R 第二次到达波峰。 4.如图所示,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P 是平衡位置为x=1m 处的质点,Q 是平衡位置为x=4m 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 的振动图象,则该列机械波的波速为 m/s ,在t=0.Is 时刻,质点P 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为____cm. 5.如图所示,波源在x=0处的简谐横波刚好传播到x=5 m 处的M 点,此时波源恰好在正方向最大位移处, 已知该简谐横波的波速v=4 m/s ,则该波的波长为____m;此时x=3.5 m 处的质点正在向____(选填“x 轴正”、 “x 轴负”、“y 轴正”或“y 轴负”)方向运动;从波源开始振动到波传播到M 点的时间为____s .

6.如图,位于坐标原点的某波源S 振动方程y =10sin 200πt (cm ),产生的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 =80 m/s .在x 轴上有M 、N 、P 三点,已知SM =SN =1 m ,NP =0.2 m .当波刚传到质点P 时,P 点的振动方向沿y 轴____(填“正”或“负”)方向,N 质点的位移为____cm .此后质点M 、N 的振动方向始终__(填“相同”或“相反”). 7.弹性绳沿x 轴放置,左端位于坐标原点,用手握住绳的左端,当t =0时使其开始沿y 轴做振幅为8 cm 的简谐振动,在t =0.25 s 时,绳上形成如图所示的波形,则该波的波速为______cm/s ,t =______s 时,位于x 2=45 cm 处的质点N 恰好第一次沿y 轴正向通过平衡位置. 8.t=0时刻从坐标原点O 处发出一列简谐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4s 末刚好传到A 点,波形如图所示.则A 点的起振方向为______,该波的波速v=_____m/s. 9.如图为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的部分波形图。若:该波波速80m/s ,在0t =时刻刚好传播到13m x =处,则0.425s t =时,9m x =处的质点的位移为________cm ,该波刚好传到x =________m 处。 10.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介质中沿x 轴传播,在x 轴上a 、b 两点的振动图像分别为如图甲乙所示,波的传播速度为5m/s ,a 、b 间的距离小于一个波长,若波从a 传播到b ,则a 、b 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m ,若波从b 传播到a ,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____s ,若增大波源处质点的振动频率,则波从b 传播到a 所用的时间会___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如图所示,位于坐标原点的波源从t=0时刻开始沿y 轴正方向振动,产生的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分别沿x 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t=3s 时x A =-2m 的质点A 第一次经平衡位置向y 轴负方向运动;x B =6m 处

酸碱中和滴定习题

酸碱中和滴定习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2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 [目标要求] 1.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2.初步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方法。3.掌握有关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 1.酸碱中和滴定概念: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滴定的原理:n 元酸与n ′元碱恰好完全中和时:nc 酸V 酸=n ′c 碱V 碱。如果用A 代表一元酸,用B 代表一元碱,可以利用下列关系式来计算未知碱 (或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 B =c A V A V B 。 2.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以及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 3.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实验仪器:pH 计、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滴定管夹、量筒、铁架台。 实验药品: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 实验步骤: (1)查:检查两滴定管是否漏水和堵塞; (2)洗:先用蒸馏水洗涤两滴定管,然后用所要盛装的酸碱润洗2~3遍; (3)盛、调:分别将酸、碱溶液注入酸、碱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刻度“0”以上2~3厘米处,并将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夹上,然后赶走滴定管内部气泡,调节滴定管中液面高度处于某一刻度,并记下读数。 (4)取: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出 mL 氢氧化钠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将锥形瓶置于酸式滴定管下方,并在瓶底衬一张白纸。 (5)滴定:左手控制酸式滴定管活塞,右手拿住锥形瓶瓶颈,边滴入盐酸,边不断摇动锥形瓶,眼睛始终注意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 (6)记:当看到加一滴盐酸时,锥形瓶中溶液红色突变为无色时,停止滴定,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准确记下盐酸读数,并准确求得滴定用去的盐酸体积。 (7)算:整理数据进行计算。 根据c B =c A V A V B 计算。 二、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中和滴定实验中,产生误差的途径主要有操作不当,读数不准等,分析误差要根据计算 式分析,c 待测=c 标准·V 标准V 待测 ,当用标准酸溶液滴定待测碱溶液时,c 标准、V 待测均为定值,c 待测的大小取决于V 标准的大小。 下列为不正确操作导致的实验结果偏差: (1)仪器洗涤 ①酸式滴定管水洗后,未润洗(偏高);②酸式滴定管水洗后,误用待测液润洗(偏高);③碱式滴定管水洗后,未润洗(偏低);④锥形瓶水洗后,用待测液润洗(偏高)。 (2)量器读数 ①滴定前俯视酸式滴定管,滴定后平视(偏高); ② 滴定前仰视酸式滴定管,滴定后俯视(偏低)如图所示; ③滴定完毕后,立即读数,半分钟后颜色又褪去(偏低)。 (3)操作不当 ①酸式滴定管漏液(偏高);②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过程中气泡变小(偏高);③滴定过程中,振荡锥形瓶时,不小心将溶液溅出(偏低);④滴定过程中,锥形瓶内加少量蒸馏水(无影响); ⑤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进行滴定时,溶液由橙色变红色时停止滴定(偏高);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溶液由黄色变橙色,5 s 后又褪去(偏低)。 知识点一 酸碱中和滴定

专题高考中的图像问题

高考中的图像问题 知识点 回顾 表达物理规律的方法有:文字叙述、公式、图像。图像表示物理规律具有直观、简洁、明了的特点,因此在表示或反映物理规律方面,图像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对于图像的考核也自然会成为物理学科考核的重要方式 知识点 题型一:获取图像信息 题给的关键已知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或某些物理量变化过程用图像的方式作为已知,要求学生在领悟题给的文字结合图像信息的前提下,综合全部题给信息,再利用相关的物理规律或原理处理问题 物理图像包含了特定的物理环境下的物理信息,通过认真读图,可以获取大量需要的信息,通常情况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图像,获取有效信息: 1、关注横坐标、纵坐标的物理意义 (1)确认横坐标、纵坐标对应的物理量各式什么,这是获取图像的第一关键,因为同样的图形,坐标物理量的不同,图像反映的物理规律会完全不同。 (2)数学中的图像横、纵坐标轴上只有标度,一般没有单位,物理中的图像不仅要关注横、纵坐标轴的标度,坐标轴物理量的单位也绝不能忽视。 (3)因作图需要,常会出现横、纵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不是(0,0)的情况,所以必须关注坐标轴的起点数值。 (4)有些图像的物理量可能是某些物理量的变形方式,如倒数、平方、开方,或是某几个物理量的和、差、积等

2、关注斜率、面积、截距的物理意义 (1)图像的斜率 图像的纵坐标增量与横坐标增量的比值叫做图像的斜率,图像的斜率有两种情况:切线的斜率:过图像上某点切线的斜率。 计算方法:用该点纵坐标变化量与横坐标变化量的比值表示,即 y x ?? 割线的斜率:图像上某点与坐标原点的连线的斜率 计算方法:用该点纵坐标量除横坐标量表示,即y x (2)面积 图像所围的面积也有两种情况,即: 由图线、横轴、图像上的某两点到横轴的垂线段所围成的几何图形的面积 由横轴、纵轴、图线上的某点到两轴的垂线段围成的矩形的面积 一般情况下,如果物理量与另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满足a=bc,那么以b为纵坐标,c为横坐标,在该坐标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值可代表a的大小,如F—s图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代表力做功的大小。另外还要注意图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既可以在横坐标之上,也可以在横坐标之下。如果在横坐标以上部分的面积代表正值的话,则横坐标以下部分则代表负值。 3、截距 图线与坐标轴的交点为截距,一般图线与横、纵坐标都会有交点,因此会存在两个截距:横截距和纵截距 在具体问题中,两个截距是否有意义,要根据题给的物理情景判断,判断时,可以求出图线的函数式,在分别令纵坐标和横坐标的值为零,即可得出截距的物理意义。 4、交点、拐点、渐近线的意义分析 (1)交点 两个物理量a、b同时随另一个物理量c变化,可以以物理量c为横坐标,两个物理量a、b为纵坐标,在同一个坐标系,画出两根图线。若两根图像有交点,该交点不仅反映了一个特殊值的大小,也可能会是物理现象的标志,如相遇、相距最远、最大或最小值等。 (2)转折点 有些物理过程发生时,可能出现一个物理量在另一个物理量变化时发生突变现象,这个突变点在图线中就表现为拐点。拐点可能代表了物理现象的突变或函数极值的出现。 (3)渐近线 渐近线是指图像无限逼近而不能到达的某条线,往往可以利用渐近线求出该物理量的极值和它的变化趋势 在实际处理问题中,往往需要综合上述分析的各个方面对图像进行思考,只有在掌握图像全貌的基础上,方能准确解决物理问题

新教科版物理选修3-4同步讲义:波的图像

第3节波_的_图_像 1.波的图像描述的是在波动中,一系列质点在同一时刻相对 于平衡位置的位移图像。 2.由波的图像可以直接得出各质点振动的振幅、波长,该 时刻各质点振动的位移及加速度方向。 3.知道波的传播方向,可以判断各质点在某时刻的振动(速度) 方向;知道各质点在同一时刻的振动方向,也可判断出波的传播方 向。 1.横波图像的特点 简谐波的波形为正弦曲线。 2.横波图像的物理意义 描述了离波源不同距离的各振动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3.画横波图像的一般步骤 (1)建立坐标系:用横坐标x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y表示某一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2)选取正方向:规定位移的方向向上为正值,向下为负值。 (3)描点:把某一时刻所有质点的位移画在坐标系里。 (4)连线:用平滑曲线把坐标系中各质点的位移坐标点连接起来就是这时的横波的图像。 [跟随名师·解疑难] 1.横波图像的理解 (1)横波的图像是某一时刻介质中各个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情况。可以将波的图像比喻为某一时刻对所有质点拍摄下的“集体照”。 (2)简谐波的图像是正(余)弦曲线,是最简单的一种波,各个质点振动的最大位移都相等。 2.横波图像的周期性 在波的传播过程中,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不同时刻质点的位移不同,则不同时刻波的图像不同。质点的振动位移做周期性变化,则波的图像也做周期性变化。经过一个周期,波的图像复原一次。

3.横波传播的双向性 如果只知道波沿x 轴传播,则有可能沿x 轴正向传播,也有可能沿x 轴负向传播,具有双向性。 4.横波图像的两种画法 根据某时刻的波形图画出另一时刻波形图的方法: (1)特殊点法:取正弦波上的五个特殊点(三个平衡位置点,一个波峰点,一个波谷点),先根据波传播的方向确定它们的振动方向,再判断Δt 后各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最后连成曲 线,即为另一时刻的波形图。适用于Δt =n T 4 的情形。 (2)平移法:将原图像沿x 轴方向即波传播的方向平移。根据波速和给定的时间,利用Δx =v Δt ,求出沿波的传播方向上移动的位移,将波进行平移。 [学后自检]┄┄┄┄┄┄┄┄┄┄┄┄┄┄(小试身手) [多选]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此列波的振幅是0.1 m B .x =15 m 处质点的位移是0.1 m C .若A 的速度沿y 轴正方向,则B 的速度亦沿y 轴正方向 D .A 的加速度沿y 轴的负方向,而B 、C 的加速度沿y 轴的正方向 解析:选ACD 从波动图像上可以直接读出振幅、某质点的位移,判定运动方向,可知A 、C 、D 均正确。

高考物理最新模拟题精选训练牛顿运动定律专题09图像信息问题含解析

专题09 图像信息问题 1.(2017河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如图a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叠放着甲、乙两物体.现对甲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通过传感器可测得甲的加速度a随拉力F 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由图线可知() A.甲的质量是2 kg B.甲的质量是6 kg C.甲、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 D.甲、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6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参照答案】BC 【名师解析】 由图象可以看出当力F<48N时加速度较小,所以甲乙相对静止, 采用整体法,F1=48N时,a1=6m/s2,由牛顿第二定律:F1=(M+m)a1① 图中直线的较小斜率的倒数等于M与m质量之和:M+m=8kg 对乙:Ma1=μmg 当F>48N时,甲的加速度较大,采用隔离法, 由牛顿第二定律:F′﹣μmg=ma′② 图中较大斜率倒数等于甲的质量:6kg,所以乙的质量为2kg, 较大斜率直线的延长线与a的截距等于μg 由图可知μg=2;则可知μ=0.2 所以BC正确,AD错误. 2.(2016·东北三省四市联考)某物体质量为1 kg,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粗糙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 ( )

A.物体所受的拉力总是大于它所受的摩擦力 B.物体在第3 s内所受的拉力大于1 N C.在0~3 s内,物体所受的拉力方向始终与摩擦力方向相反 D.物体在第2 s内所受的拉力为零 【参考答案】BC 3.(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预测密卷)如图甲所示,在木箱内粗糙斜面上静止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木箱竖直向上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物体始终相对斜面静止.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分别为N和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t1时间内,N增大,f减小 B.在0~t1时间内,N减小,f增大 C.在t1~t2时间内,N增大,f增大 D.在t1~t2时间内,N减小,f减小 【参考答案】:D 4. (2016福建福州联考)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弹簧上端高h处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继续向下运动.观察小球从开始

高考物理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抓分精品训练

高考物理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抓分精品训练 一、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 1.如图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A.0~1 s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 B.0~2 s内的位移大小是4 m C.0~1 s内的运动方向与2 s~4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D.0~1 s内的加速度大小大于2 s~4 s内加速度的大小 【答案】D 【解析】0~1s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为初末速度之和的一半即: ,故A错误;在v-t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大小 等于位移:,故B错误;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则知0~1s 内的运动方向与2~4s内的运动方向相同,故C错误;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则知0~1s内的加速度大于2~4s内的加速度,故D正确。所以D正确,ABC错误。 2.我国“蛟龙号”深潜器在某次实验时,内部显示屏上显示了从水面开始下潜到返回水面过程中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6min~8min内,深潜器的加速度最大 B.4min~6min内,深潜器停在深度为60m处 C.3min~4min内,深潜器的加速度方向向上 D.6min~10min内,深潜器的加速度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 A、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知0-1min内和3-4min内深潜器的加速度最大,故A错

误; B、v-t图象和横坐标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0-4min内位移大小为: 1 h=?+?=,4-6min内静止不动,则4 min~6 min内,深潜器停在(120240)2m360m 2 深度为360m;故B错误. C、3-4min内,减速下降,则加速度向上,故C正确; D、8min前后,深潜器的加速度方向是不同的,加速度是变化的,故D错误; 3.某同学站在电梯底板上,如图所示的v-t图像是计算机显示电梯在某一段时间内速度变化的情况(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0-20s内,电梯向上运动,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 B.在0-5s内,电梯在加速上升,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 C.在5s-10s内,电梯处于静止状态,该同学对电梯底板的压力等于他所受的重力 D.在10s-20s内,电梯在减速上升,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 【答案】D 【解析】 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0~5s内斜率为正,加速度为正,方向向上,处于超重状态,速度为正,即电梯向上加速运动;在5~10s过程中,电梯匀速,该同学加速度为零,该同学对电梯底板的压力等于他所受的重力,处于正常状态;10~20s过程中,斜率为负,速度为正,即电梯向上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向下,处于失重状态,D正确. 【点睛】在速度时间图象中,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图象求出电梯的加速度,当有向上的加速度时,此时人就处于超重状态,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此时人就处于失重状态. U(即图1 所示的电路中电流表G 4.从1907 年起,密立根就开始测量金属的遏止电压 C 的读数减小到零时加在电极K 、A 之间的反向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ν,由此算出普朗克常量h ,并与普朗克根据黑体辐射得出的h 相比较,以检验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正确 Uν-图像如图2 所性.按照密立根的方法我们利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了某金属的 C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中物理 波的图像 (提纲、例题、练习、解析)

波的图像 【学习目标】 1.理解波的图像的意义.知道波的图像的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物理量,知道什么是简谐波.2.能在简谐波的图像中指出波长和质点的振动的振幅. 3.已知某一时刻某简谐波的图像和波的传播方向,能画出下一时刻的波的图像。并能指出图像中各个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 【要点梳理】 要点一、波的图像 1.图像的建立 用横坐标x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y表示某一时刻各个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并规定横波中位移方向向某一个方向时为正值,位移方向向相反的方向时为负 值.在xOy平面上,描出各个质点平衡位置x与对应的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y的坐标点,),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了横波的波形图像(如图所示). (x y 2.图像的特点 (1)横波的图像形状与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质点某时刻的分布相似,波形中的波峰即为图像中的位移正向的最大值,波谷即为图像中位移负向的最大值,波形中通过平衡位置的质点在图像中也恰处于平衡位置. (2)波形图像是正弦或余弦曲线的波称为简谐波.简谐波是最简单的波. (3)波的图像的重复性:相隔时间为周期整数倍的两个时刻的波形相同. (4)波的传播方向的双向性:不指定波的传播方向时,图像中波可能向x轴正方向或z轴负方向传播. 波动图像的意义:描述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的介质中的各质点在某一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3.由波的图像可以获得的信息 知道了一列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像,如图所示,能从这列波的图像中了解到波的传播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可以直接看出在该时刻沿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位移. 图线上各点的纵坐标表示的是各质点在该时刻的位移.如图中的M点的位移是2 cm.

完整word版,高考物理电磁感应中的图像问题

2015届高考复习云课堂第2讲 电磁感应中的图象问题 1.图象类型 电磁感应中主要涉及的图象有B-t图象、Φ-t图象、E-t图象和I-t图象。还常涉及感应电动势E和感应电流I随线圈位移x变化的图象,即E-x图象和I-x图象。 2.常见题型 图象的选择、图象的描绘、图象的转换、图象的应用。 3.所用规律 一般包括:左手定则、安培定则、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欧姆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等。 4.分析步骤 (1)明确图象的种类; (2)分析电磁感应的具体过程; (3)结合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欧姆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等规律写出函数方程; (4)根据函数方程进行数学分析,例如分析斜率的变化、截距等; (5)画图象或判断图象 问题类型由给定的电磁感应过程选出正确的图象 解题关键根据题意分析相关物理量的函数关系、分析物理过程中的转折点、明确“+、-”号的含义,结合数学知识做正确的判断 匀金属棒ab、ac和MN,其中ab、ac在a点接触,构成“V”字型导轨.空间存在垂直于纸面的均匀磁场.用力使MN向右匀速运动,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运动中MN始终与∠bac的平分线垂直且和导轨保持良好 接触.下列关于回路中电流i与时间t的关系图线,可 能正确的是() 解析设∠bac=2θ,MN以速度v匀速运动,导体棒单位长度的电阻为R0.经过时间t,导体棒的有效切割长度L=2v t tan θ,感应电动势E=BL v=2B v2t tan θ,回路 的总电阻R=(2v t tan θ+2v t )R,回路中电流i= E = B v 故i与t无

【例2】边长为a的闭合金属正三角形框架,左边竖直且与磁场右边界平行,完全处于垂直于框架平面的匀强磁场中,现把框架匀速拉出磁场,如图所示,则选项图中电动势、外力、外力功率与位移图象规律与这一过程相符合的是() 解析:感应电动势E=BLv=B×2xtan30°v=,则E与x成正比.故A错误,B正 确.线框匀速运动F外=F安=BIL,I=,E=BLv,得到F外=,L=则F外=, B、R、v一定,则F外∝x2.外力的功率P外=F外v=,P外∝x2,故选B

高考物理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

高考物理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 一、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 1.物块B 套在倾斜杆上,并用轻绳绕过定滑轮与物块A 相连(定滑轮体积大小可忽略),今使物块B 沿杆由点M 匀速下滑到N 点,运动中连接A 、B 的轻绳始终保持绷紧状态,在下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块A 的速率先变大后变小 B .物块A 的速率先变小后变大 C .物块A 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D .物块A 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将B 的速度分解为沿绳子方向和垂直于绳子方向,如图,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沿绳子方向的速度为 A B v v cos θ= 可知θ在增大到90°的过程中,A 的速度方向向下,且逐渐减小;由图可知,当B 到达P 点时,B 与滑轮之间的距离最短,θ=90°,A 的速度等于0,随后A 向上运动,且速度增大;所以在B 沿杆由点M 匀速下滑到N 点的过程中,A 的速度先向下减小,然后向上增大,故A 错误,B 正确; CD .物体A 向下做减速运动和向上做加速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的方向都向上,所以A 始终处于超重状态.故C 正确,D 错误; 故选BC .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A 沿绳子方向上的分速度等于B 的速度,以及知道除超重状态时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向上,失重状态时加速度的方向向下即可.

2.用外力F 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把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沿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匀速向上拉动,已知在小球匀速运动的过程中,拴在小球上的绳子与水平杆之间的夹角从45°变为90°,斜面与水平地面之间是粗糙的,并且斜面一直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不计滑轮处及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则在小球匀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面对斜面的静摩擦力保持不变 B .外力F 一直在增大 C .某时刻绳子对水平杆上的滑轮轴的合力等于绳子的拉力 D .绳子移动的速度大小大于小球沿斜面运动的速度的大小 【答案】BC 【解析】 【详解】 B .设连接小球的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对小球沿斜面方向: sin(30)T mg θ=-o 则当θ角从 45°变为90°的过程中,绳子的拉力变大,因F=T ,则外力F 一直在增大,选项B 正确; A .对小球和斜面的整体,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等于绳子拉力的水平分量,则 cos sin(30)cos f T mg θθθ==-o 可知,随θ角的增加,地面对斜面的静摩擦力f 是变 化的,选项A 错误; C .当 θ=90°时,滑轮两边绳子的夹角为120°,此时刻绳子对水平杆上的滑轮轴的合力等于绳子的拉力,选项C 正确; D .将小球的速度v 分解可知,绳子的速度1cos(30)v v θ=-o ,则绳子移动的速度大小小 于小球沿斜面运动的速度的大小,选项D 错误; 故选BC. 【点睛】 此题涉及到的研究对象较多,关键是如何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并能对研究对象正确的受力分析,灵活运用整体及隔离法解题. 3.在绝缘光滑的水平面上相距为6L 的A 、B 两处分别固定正点电荷Q A 、Q B ,两电荷的位置坐标如图甲所示。图乙是AB 连线之间的电势φ与位置x 之间的关系图像,图中x =L 点为图线的最低点,若在x =-2L 的C 点由静止释放一个质量为 m 、电量为+q 的带电小球(可视为质点,不影响原电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