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怎样培养法治思维

大学生怎样培养法治思维
大学生怎样培养法治思维

大学生怎样培养法治思维摘要: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法制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务之急是要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基本内涵,深刻理解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的主要途径。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仅就学校教育而言,也不仅仅是一个课堂教学问题,需要在环境营造、观念转变和程序保障等方面形成合力。

关键词:大学生;法治思维;法制教育;意义;方法

何为法治思维?有学者认为,法治思维是指治国理政者在尊崇法治理念的基础上,依据法律规范来分析、判断和处理所遇到的问题并形成结论或作出决定的思维模式。法治思维是指政治行为主体以法律规范作为认识、分析和解决各类问题的行动指南之思维方式。法治思维说到底是指政治行为主体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准绳的思维、是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的思维。法治思维不仅是不同于人治思维和德治思维等的概念,也是不同于法律思维的概念。法治思维与法律思维两个概念仅有一字之差,看似是一回事,实则却不同。虽然二者都是根据法律来思考,以法律规范为基准来观察、分析及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但是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别。所谓法律思维就是指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按照法律本身的内容规定和精神原则来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职业性思维。这种思维突出的是规则性、程序性和平衡性。法治思维与法律思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其一,在是否必然蕴含着价值判断上有所不同。法治思维一定蕴含着对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安全秩序、权利优先、人权保障等方面的价值判断,有着明确的价值判断标准,而法律思维并不是在所有场合都蕴含着这样的价值判断及其标准。其二,在适用主体和范围上有所不同。

法治思维作为相对于人治维而言的概念,侧重于强调一种社会化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通常来说主要应为公权力的行使者所掌握运用(也不排斥普通公民的掌握和运用)。而法律思维往往更侧重于强调一种职业化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一般来讲应为法律职业者所掌握运用。简而言之,法治思维就是指一个国家的普通公民和政府、政党与各级组织及其工作人员遵循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仰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在当代中国,法治思维作为一种治国理政的新思维,具体体现为:以严守规则为基本要求,强调法律的底线不能逾越、法律的红线不能触碰,凡事必须在既定的程序及法定的权限内行动。法治思维的核心是权利义务观念。对于党员干部而言,除了具有公民应有的权利义务观念之外,还要有法治的权力观,即权力的有限性与程序,以及守护法律、维护宪法与法律权威的职责意识。

法治思维并非与生俱来,其包含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需要通过后天的培育才能逐渐养成。江泽民曾经指出,“一种观念的树立,一种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要充分认识法制宣传教育的长期艰巨性,并逐步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无疑是法制教育的重要任务。对此,我们不仅要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要努力探索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途径和方法。我们认为,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仅就学校教育而言,也不仅仅是一个课堂教学问题,需要在环境营造、观念转变和程序保障等方面形成合力。可以考虑以下着力点。

而大学生又怎样培养法治思维?

一是优化法治文化环境。学校教育讲究环境熏陶,法治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思维养成具有重要影响。大学素有崇尚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的传统,但在一些学校行政化、

官本位现象严重,法律至上、权利本位的观念淡薄。因而,优化法治文化环境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体制机制,建立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充分利用课堂教育教学、校园宣传舆论、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渠道,多层面地大力传播法治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逐步形成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师生互动的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文化环境。让大学生身临其境,激活他们的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细胞,形成“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氛围。

二是端正权利义务观念。法律以权利义务为核心内容,法治思维以权利义务研判为主线。既定的法律规范使人们知道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并对行为后果有明确预期,在遇到纠纷时,当事人与裁判者能找到共同的评判标准。在法律上,权利是具有合法性的理由。凭借这个理由,相应的行为、利益、主张和期待就会获得了法律认可的正当性。法治思维的实质就是不断研判、衡量权利义务关系,确定谁有权利、谁有义务及其权利和义务的限度。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的管理者要以权利和义务为线索,不断追问学生是否有权利做出这种行为,学校是否有义务满足学生的权利请求,学校是否有权这样管理,学生是否有义务配合,等等。要不断平衡各种权利义务关系,切忌利用学校的权力资源优势,在学生违纪处理、宿舍使用、学籍事务等方面,轻视甚至漠视处于相对弱势方的学生权利保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法制的庇荫,感悟自身的责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三是注重办事程序公正。优化法治文化环境,是为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端正权利义务观念,是为了帮助大学生从实体上认识法律的本质。注重程序公正,则有利于感受法律的价值。程序公正,意味着违反法定程序的行为和主张,即使符合

实体法的规定,也同样被否定。因此,高校管理者作决策、办事情的过程、步骤、方式、时限等应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比如,是否预先告知学生规则的内容和违反规则的后果,以达到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的目的,是否在调查取证时注意回避,避免先入为主,是否书面告知学生作出不利决定的依据、证据及学生所享有的程序性权利。又如,在关系学生重要利益的事项上,要做到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而且要使这种公开和参与不能停留在形式层面。如果正式途径不能吸收学生意见,学生不能在正式程序中获得表达的机会,会使学生对规章制度产生不满情绪,进而消解他们对法治的信心。此外,注重程序公正还要加强权利救济。法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无救济则无权利。任何人的权利受到侵害,都应通过平等机会和公正程序得到救济。权利救济是社会关系修复的主渠道,对培养法治思维、法治信仰作用重大。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思维,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加强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援助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更是法治社会必不可少的制度设计。如果学生在受到校内外公权力非法侵害,面临权利救济时,无法获得社会和学校提供的专业帮助,那么他们就感受不到法律的温暖,进而会动摇他们的法治信念,非常不利于培养他们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换言之,注重办事程序公正,为学生权利救济提供法律援助,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有效途径。

高校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

高校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 摘要:法治思维就是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就个人而言,是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修养;对一个民族而言,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和历史性任务。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不仅要重视法制教育,而且要培育法治信仰,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大学生法治思维的训练,最终促进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 关键词: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 一、法治思维的概念 法治思维不同于政治思维、道德思维和经济思维,它重视证据、法理和程序,强调以法律作为处理问题的主要依据。依法治国依赖于全社会养成法治思维方式,以法律作为思考和行事的主要标准。法律属于既专业而又系统的知识,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接受的法治教育十分有限,其法治思维也十分薄弱。 二、法治思维的内容 法治思维有它特定的内容所指,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法治思维是一种合法性思维 依法治国就是要根据“良法”来治理,以是否合法作为基本的判

断标准。大学生要保证自己的行为合法,就必须对法律有基本的了解。对于法律意识不强、社会阅历不足的大学生而言,很难“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不同的思维方式判断行为的结果是不同的,法治思维重点考察行为是否合法,从这个层面上说,法治思维是一种底线思维。大学生在实践中应把法律作为判断行为正确与否的基本标准,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自觉履行法律义务,以合法与否判断行为自觉养成法治优先的好习惯。 2、法治思维是一种重视程序的思维 在法治社会中,法律程序对于有效地实施法律至关重要。程序是法律所规定的行为的先后顺序。一旦违背了程序规定,行为先后顺序发生了错乱,即使行为所呈现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则行为也可能是非法的。法治思维对程序的重视,要求大学生在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时,必须重视事情本身的程序,将程序置于“关系”之上,养成按程序办事的好习惯。 3、法治思维是一种公平正义的思维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力,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价值追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就是要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法治的公平正义思维要求大学生用实际行动维护,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善于运用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增强社会责任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法治社会的最高使命。 4法治思维是以以权利义务为中心的思维

大学生怎样培养法治思维

大学生怎样培养法治思维摘要: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法制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务之急是要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基本内涵,深刻理解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的主要途径。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仅就学校教育而言,也不仅仅是一个课堂教学问题,需要在环境营造、观念转变和程序保障等方面形成合力。 关键词:大学生;法治思维;法制教育;意义;方法 何为法治思维?有学者认为,法治思维是指治国理政者在尊崇法治理念的基础上,依据法律规范来分析、判断和处理所遇到的问题并形成结论或作出决定的思维模式。法治思维是指政治行为主体以法律规范作为认识、分析和解决各类问题的行动指南之思维方式。法治思维说到底是指政治行为主体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准绳的思维、是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的思维。法治思维不仅是不同于人治思维和德治思维等的概念,也是不同于法律思维的概念。法治思维与法律思维两个概念仅有一字之差,看似是一回事,实则却不同。虽然二者都是根据法律来思考,以法律规范为基准来观察、分析及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但是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别。所谓法律思维就是指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按照法律本身的内容规定和精神原则来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职业性思维。这种思维突出的是规则性、程序性和平衡性。法治思维与法律思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其一,在是否必然蕴含着价值判断上有所不同。法治思维一定蕴含着对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安全秩序、权利优先、人权保障等方面的价值判断,有着明确的价值判断标准,而法律思维并不是在所有场合都蕴含着这样的价值判断及其标准。其二,在适用主体和范围上有所不同。

大学生如何树立和培养法治观念

大学生如何树立和培养法治观念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还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养,树立和培养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为国家法治建设作贡献。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法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不仅包含丰富的内容,而且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我们大学生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知道,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性质和特征,树立起符合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 为什么要树立和培养法治观念? 首先,树立和培养法治观念是由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现状决定的。不仅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而且也应当成为实行法治的国家,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各种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及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和精髓。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目的根本保证,依法治国是党的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其次,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法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等重大问题的系统化认识和反应,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遵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对法治实践起着指导和推动作用,在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法治理念是法治发展的内在功力,没有法治理念,法制建设就缺乏理论基础的主导价值观,难以把握正确的方向。遵循科学的道路,难以向广度、深度推进,法治的终极目的也就无法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反应和指引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 再次是摒弃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糟粕的需要,虽然早在春秋时期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子就提出了法治的思想观点,但拥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的中国,人治的思想严重,对待传统法律思想,我们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对于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要予以保留,对于不符合时代发展的甚至是阻碍社会发展的要坚决剔除。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既立足中国实践,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既继承中国优秀的法律传统,又吸收外来有益的法律文化。

自觉培育法治思维

自觉培育法治思维,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刚才用相对比较多的时间汇报了全会的主要内容,当然讲的主要是一些梗概,因为决定还没有正式的公布。我下面再稍微讲一下第三部分,就是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大家为什么强调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实际上这是有考虑的,这个主要是面对行政部门,也就是执法部门的。我们一起来看几个案例,古今中外都有,但是他们都体现共同特点,就是行政和执法。因为各国都注重效果,你可以出台一个行政政策,可以做出一个行政行为,但最后都要看效果。法治是其中一个有效的手段,就是遵守法治思维,依法办事,可以达到好的效果,所以对最后的政绩考核是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的。我举几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可能在座的各位都有听过,英国政府的一个案例,他表现的也是,怎么样用法律手段、法治思维来达成好的行政效果。这是一个历史事件,18世纪的晚期,那个时候澳洲还是英国的一个殖民地,英国政府有移民政策,要把本土的人送到澳洲,让他们在那边休养生息、繁殖。但是出现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因为是长途运送,路上拥挤不堪,海风、海浪等条件恶劣,所以移民途中死了很多人,死亡率很高。这个时候英国政府就做了一些调查,做了一个改变,改变这个行政行为。以前是某艘商业运输船,我上了100个移民,每个人假设付1个英镑,就付给你100个英镑,作为运费。现在呢,做了改变,不是说我上船多少人给你多少钱,而是到了之后,下船多少人给你多少钱。这是一个简单的法治思维,用一个行政手段提高了他的存活率、降低了他的死亡率。一个行政人员处理这样的事,法律手段是很好用的。 我们是非常关注法律的,我走了很多弯路,比如我在学法律之前学了6年的人类学,人类行为、社会组织等,学完人类学就学法律了,法律实际上是一个强大的手段,它可以改变大家的思想、改变大家的行为。 大家就说,正面、反面例子都有。大家可能看报纸、看电视都看到了,比如说拆迁,按照面积来进行补偿,那他就把小院盖成房子,一层变成多层,你是根据这个来的,用别的没有办法解释,只能根据法律法规规定。还有“假离婚”现象等等。作为行政部门就要看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你对他理解了,就会更好地达到你所要的行政效果,来解决一些问题,改善有关情况等等,法律是一个很好用的手段。 第二个例子,就是醉驾,通过立法醉驾就入刑了,符合各国的案例,入刑之后大家看看,醉驾率真的少了,我觉得全国各地都不会提出异议,醉驾就是少了,这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举一个反例,也可能会有错误立法或者不慎立法,比如说黄灯停,你把黄灯当成红灯了,最后不了了之。 还有一个,北京市大家都有感触的,就是现在摇号买车,法学界有一个争议,就是你有没有权利来限购,因为你限制了我购买的权利,这个有没有合法性,这个可以讨论。但是我觉得大多数人认为是合理合法的,因为这确实解决或者缓和了现实的拥堵问题。我觉得基本上达到了预计的效果,是比较好的行政的个案。 我们再举两个例子,像天津滨海新区,这个也是一个比较好的行政执法案例。行政审批局建立了在滨海新区,用1枚公章代替了以前100多个公章,所以在行政领域有很多办法是可以更好的达到行政效果的,1枚公章代替过去那么多枚公章中间有一个规定,比如权限立法等等。把一些问题规定起来,这也是一个法律手段,也是法律方式,很多问题是可以迎刃而解的。这也是法律达到的一个典型案例,现在大家也接受的。 另外一个案例,上海自贸区的行政法规、行政决策,包括行政行为,都有一些新的风气。比如说,因为他要处理一些新的事项,有很多要依法有据,于是就出台了一些新的规章和规定,行政行为也有些改变。你看,他是用法治这个方式来考虑的,我觉得这是比较正面的案例。 就是很多我们要处理的问题,如果用符合法治精神、法治思维的方式来处理,就是依法处理,会有各方面的红利。 反面案例不好举,就举两个,而且也都是切实发生,新华社有过公开或者半公开报道的。有一个是这样,新华社的一个记者对一个市委书记进行调研,这个都有镜头记录的,这个书记在车上跟这个记者大谈加强法治的重要性,讲的非常好,完全体现了法治精神和法治思维,而且讲领导干部要带头守法。跟踪调查的下半段,下车之后他去拆迁现场指挥拆迁,这个拆、那个拆,而且很多是依法无据的,这是一个例子。就是说表面上体现法律思维、法治精神,但在具体办事的时候还是老一套。老一套在以前可能没有太大的问题,可能反而会被认为能干,但是现在环境已经完全改变了,包括追究制度、政绩考核都不一样了。这个引用的是记者的调查,实际上我们身边也会看到很多这样的事例。 另外一个也是新华社的调查,是讲市委书记干预司法的,采用的是老一套的思维,我是市委书记,我管干部,你是法院的院长,你比我低一级,你是检察院的检察长,比低我一级,所以就应该怎样怎样。后来这个书记也出事了,这个反面案例实际上也非常普遍。我们以前的一些行为方式正在转型,从思维到办事、从想到做都要有一个转变。十八届四

浅论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

浅论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 摘要:大学生要想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就需要具备法治思维。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必须培养大学生对法治价值观的认同,树立其对法律的信仰,创新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途径,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文化环境,重视法治信仰的宣传。 关键词: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 党的十八大指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这是新时期深入开展法治教育的新要求,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不仅有助于推进依法治国,而且有助于推动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使他们更融洽地融入法治社会。 一、法治思维相关概念界定 (一)、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是指用法律的精神、规定与原则,对相关法律问题所进行的分析、判断和解决的意识过程,是用法治的理念、法律知识与法律规定去实施法律的具体过程。而当法治思维成为个人的思维习惯时,这种思维方式也将会伴随其终生,并影响终身。

(二)大学生法治思维 大学生法治思维是指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培养他们去熟练运用法治思维对所遇到的法律问题,能正确的去进行分析和判断形成决策的思想认识过程。具体表现为能去灵活运用法律原?t、逻辑以及法律规范作出符合法治理念相适 应的行为。 二、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的意义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议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依法治国是 我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的重要目标。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方式,无论对大学生还是法治国家的建设都有重大意义。 (一)大学生作为年轻且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是培养全民法治思维方式的重要突破口。他们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经过教育引导能更加理性地看待道德思维、政治思维、经济思维和法治思维方式的关系。理性认识法治思维方式,是树立法治信仰的前提。把大学生作为为突破口,通过大学生的示范和影响,有助于带动其他群体树立法治意识。建设法治国家有赖于每个人法治意识的提升,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方式,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

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培养的必要性

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培养的必要性 大学生由于年龄、阅历和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在法律意识、法律思维方面存在着法律意识较差、证据意识不强、程序意识缺乏等方面的问题。重视大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提高其法律素质,使之适应当代中国法治社会需要,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可能有人会认为,法律思维方式是法律专业大学生应当培养的,与非法律专业学生无关。的确,法律专业的学生需要培养一种高度职业化、专业化的法律思维方式,而非法律专业的学生只需要具备一般意义上的法律思维方式,本文在第二部分要论述的就是这种一般意义上的法律思维方式。 (一)培养法律思维是适应法治社会处理法律问题的需要 法律思维是思维方式的一种。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取向。一般来讲,同一个问题采取不同的思维方式,得出的结论有可能想去甚远。所谓用法律思维方式处理问题就是看一个人思考问题是否以法律为准绳、是否以证据为根据、是否从法律程序出发和是否运用法理分析。郑成良教授指出:“法治固然取决于一系列复杂的条件,然而就其最直接的条件而言。必须存在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思想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法治实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现代社会,法律思维方式渐入人心,大学生毕业后无论是在何种岗位上,都应认真学法、模范守法,善于依靠法律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 (二)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是适应市场经济、积极投身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必须在一定的法律范围内活动,学习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的思维方式去处理经济生活中的问题,不仅可避免纠纷的发生,还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大学生现阶段就是要积极投身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之中,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各个有机组成部分都离不开法律的保障。作为和谐社会建设重要参与者,大学生能否用法律思维处理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和谐社会的进程。 (三)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有助于适应现代社会的法律生活 现代社会将是一个高度法律化的社会,法律将渗透到国家、社会、个人生活各个领域。许多过去被认为与法律无关的社会领域,已逐渐被纳入法律调整或控制的领域。在社会生活越来越法律化的情况下,要从容面对社会生活中各种法律问题,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就必须培养一定的法律思维方式,从法律的角度来思考和处理问题。有人认为,普通公民可聘请法律专业人士帮助处理法律问题。但在现实生活中,除无偿的法律援助之外,能否获得法律服务取决于我们的经济状况,且律师的服务通常是事后的,很难在事前和事中提供帮助。如果事前和事中思考和处理得当,很多法律问题就不会发生。因此,社会的法律服务不能取代自己必要的法律能力。 二、大学生应当培养怎样的法律思维方式 法律思维是一种区别政治思维、伦理道德思维等其它思维的一种思维方式。同一问题,不同的思维方式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经常讲到的一个案例,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但法律有法律的规定,法律规定对某些刑事案件,过了一定的年限就不再追究刑事责任;又如,在债权债务保护方面,虽然从道义上说借钱就得还钱,但按照我国《民法通则》中有关诉讼时效的规定,债权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债权的诉讼时效为2年。也就是说,如果债权人在2年内既没叫债务人还钱,也没有向法院起诉,且债务人也没有表示要偿还,债权就不再受法律保护。但从道德上说,一项债务不论过了多长时间,债务人都有义务偿还。与道德思维、政治思维等其他思维方式相比,法律思维具有许多显著特征。这种一般性的法律思维方式的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以事实为依据

2020年大学生怎样培养法治思维

大学生怎样培养法治思维 摘要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法制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务之急是要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基本内涵,深刻理解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的主要途径。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仅就学校教育而言,也不仅仅是一个课堂教学问题,需要在环境营造、观念转变和程序保障等方面形成合力。 关键词大学生;法治思维;法制教育;意义;方法 何为法治思维有学者认为,法治思维是指治国理政者在尊崇法治理念的基础上,依据法律规范来分析、判断和处理所遇到的问题并形成结论或作出决定的思维模式。法治思维是指政治行为主体以法律规范作为认识、分析和解决各类问题的行动指南之思维方式。法治思维说到底是指政治行为主体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准绳的思维、是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的思维。法治思维不仅是不同于人治思维和德治思维等的概念,也是不同于法律思维的概念。法治思维与法律思维两个概念仅有一字之差,看似是一回事,实则却不同。虽然二者都是根据法律来思考,以法律规范为基准来观察、分析及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但是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别。所谓法律思维就是指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按照法律本身的内容规定和精神原则来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职业性思维。这种思维突出的是规则性、程序性和平衡性。法治思维与法律思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其一,在是否必然蕴含着价值判断上有所不同。法治思维一定蕴含着对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安全秩序、权利优先、人权保障等方面的价值判断,有着明确的价值判断标准,而法律思维并不是在所有场合都蕴含着这样的价值判断及其标准。其二,在适用主体和范围上有所不同。法治思维作为相对于人治维而言的概念,侧重于强调一种社会化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通常来说主要应为公权力的行使者所掌握运用(也不排斥普通公民的掌握和运用)。而法律思维往往更侧重于强调一种职业化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一般来讲应为法律职业者所掌握运用。简而言之,法治思维就是指一个国家的普通公民和政府、政党与各级组织及其工作人员遵循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仰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在当代中国,法治思维作为一种治国理政的新思维,具体体现为:以严守规则为基本要求,强调法律的底线不能逾越、法律的红线不能触碰,凡事必须在既定的程序及法定的权限内行动。法治思维的核心是权利义务观念。对于党员干部而言,除了具有公民应有的权利义务观念之外,还要有法治的权力观,即权力的有限性与程序,以及守护法律、维护宪法与法律权威的职责意识。 法治思维并非与生俱来,其包含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需要通过后天的培育才能逐渐养成。江泽民曾经指出,“一种观念的树立,一种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要充分认识法制宣传教育的长期艰巨性,并逐步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无疑是法制教育的重要任务。对此,我们不仅要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要努力探索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途径

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主要路径

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主要路径 法治理念是培育法治思维的基础,而法治思维又是自觉运用法治方式的前提,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途径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法治思维的内涵 法治思维是人们以法治理念为指导、依照法律的逻辑规则,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和法律精神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其基本内涵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合法非法的思维。即在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时,要根据法律来进行合法与非法的预判,包括目的是否合法、权限是否合法、内容是否合法、手段是否合法,要把合法性评价放在优先位置考虑。二是法律权威的思维。宪法和法律的尊严高于一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切组织和机构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在这个意义上,法治思维同时也是以制约和监督公权为核心内容的思维,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三是人民主权的思维。法治是民主的法制,人民主权是民主的本质体现。因此,法治思维也成为人民主权思维的本质要求。在立法做决策时要吸收人民的参与,充分体现人民意志,做到执法为民、司法为民。四是权利义务的思维。法律问题说到底就是权利义务的问题,法律关系就是权利义务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社会主体彼此之间,都是权利义务的关系。法律的价值在于保障权利,义务是为了保护权利而存在的,责任因义务而设定。尊重他人权利是法治思维的表现,侵犯他人权利则是人治思维的表现。五是正当程序的思维。无程序则无正义,正当

程序是保障实体正义的基础,被称为“看得见的正义”。违反程序同样构成违法。程序思维要求将社会中已经存在的各种冲突按照法定程序办理,严禁恣意行使权力,保障程序参与者的平等。程序正义是制度正义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实现个案实体正义最有力的制度性条件,在此意义上说,对程序问题的重视程度,恰恰是识别一个人、一个社会是否真正接纳了法治原则这一个文化公理的最佳方式。六是逻辑推理的思维。从法律方法论的角度看,法治思维就是把法律作为修辞讲法说理,运用法律逻辑规则、法律论证规则和法律解释规则等进行思维决策,探寻用法治的方式解决现实社会中的纠纷与问题〔3〕. 二、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主要路径 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过程就是大学生不断学习法律知识、不断进行法律实践,观事察物、论人说理,以法律作为衡量和评判的准绳,从而逐步养成法治思维习惯的过程。 (一)树立法律至上的法治理念,培植法治认同感 法治理念是培育法治思维的基础,而法治思维又是自觉运用法治方式的前提。法治思维就是要运用法律至上的理念去观察、分析和解决一切涉及法律性的社会问题。法律是否拥有至上的地位,是区分一个国家究竟是人治还是法治的根本标准。法律至上体现了对法治的认同。法治认同是对现行法律所持的一种敬畏、信赖并积极认同的态度。没有对法治认同的心理基础,任何社会都不能迈进法治社会的门槛。对于大学生而言,法治理念不仅是法律素质的核心内容,而且也是法

大学生如何践行依法治国

大学生如何践行依法治国 新闻与传播学院 广播电视新闻学2班 王佳 20123650219

依法治国从我做起 党的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从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至今中国在法治国家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中国法制法规体系还存在漏洞缺失,社会法治观念还较淡薄,官员权力滥用、国人道德缺失现象时有发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指出,“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为发展中国特色的法治化反腐新路径指明方向。以“打虎拍蝇”为主题的反腐风暴高压推进,其中一些委员受到开除党籍处分,撤销职务。据统计,在十八大以后的21个月里,光省部级干部,就有近50人落马,每两个月,落马5人。在某些省份,省委常委有近一半被查。在依法反腐上取得进步。中共从严治党的举措深获民众支持与赞许。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践行依法治国呢?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邓小平指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江泽民指出,没有民主和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胡锦涛指出,人民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们应该紧紧记住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要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我们应该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培养法律思维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等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 学习法律知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前提。一个对法律知识一无所知的人,不可能形成法律思维方式。法律知识通常包括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和法律原理方面的知识,这两部分法律知识对于培养法律思维方式都很重要。只有既了解法律、法规在某个问题上的具体规定,又了解法律的原理、原则,才能更好地领会法律精神,养成法律思维,并运用法律思维思考和处理各种法律问题。 掌握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人们从法律角度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法律方法构成法律思维的基本要素,法律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过程。我们要培养法律思维方式,必须掌握法律方法。应当指出,大学生有必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方法。 参与法律实践。法律思维方式是一种在法律实践中训练、培养和应用的思维方式。脱离具体的法律生活和法律实践,不可能养成法律思维方式。只有通过参与各种法律活动,在法律实践中运用法律知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7.2.2我们大学生如何培养法治思维方式呢

我们大学生如何培养法治思维方式呢? 老师:“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他形同虚设。”美国法学家伯尔曼在《法律与宗教》中之指出法律信仰的重要性。法律信仰已经成为建立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石。信仰作为高层次的思想意识,其形成是以各种思想意识为基础的。法律信仰的形成必须依赖于法治思维方式的养成。 老师:欠债还钱是几乎所有社会普遍通行的一项道德原则。法律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利,但法律中有诉讼时效的规定。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债权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债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也就是说,如果债权人在二年内既没有向法院起诉债务人,也没有向债务人提出还债要求,而且债务人也没有表示要偿还债务,那么债权人的债权就不再受法律保护。法律虽然不强迫债务人履行义务,但并不反对债务人自行履行,因为从道德上说,一项债务不论过了多长时间,债务人都有义务偿还。在此类情况下,法律思维与道德思维之间即产生了冲突。必须强调的是,在对法律问题的思考与处理上,法律思维应当优先,不能用道德的原则和道德评价取代法律的规则和评价。 插入视频(马加爵案) 老师:大学生由于年龄、阅历和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在法律意识、法治思维上存在着法律意识较差、证据意识不足、程序意识缺乏等方面的问题。重视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提高其法律素质,使之适应当代中国法治社会的需要,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我们大学生应该如何培养法治思维方式呢?

PPT跳字,授课教师讲说:第一,学习法律知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前提。一个对法律知识一无所知的人,不可能形成法治思维方式。除了从书本上获取法律知识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收看法治节目等途径学习法律知识。(中间插播:学生上法律课,在图书馆阅读法律类书籍,在网络上看法治节目等情景。)PPT跳字,授课教师讲说:第二,掌握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人们按照法治的要求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法律方法是法治思维的基本要素,法治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过程。 PPT跳字,授课教师讲说:参与法律实践。法治思维是一种在法律实践中训练、培养和应用的思维方式。脱离具体的法律生活和法律实践,不可能养成法治思维方式。 老师讲解,出现相关画面:大学生参与法律实践的方式很多,比如可以旁听司法审判,凡是人民法院公开审判的案件,都允许公民旁听,大学生可以向人民法院旁听法院的庭审过程。大学生还可以参与法律问题的讨论,互联网、新闻媒体经常有有关法律问题的讨论,大学生可以参加此类讨论,训练法治思维方式。

大学生如何树立和培养正确的法制观念

---------------------------------------------------------------最新资料推荐------------------------------------------------------ 大学生如何树立和培养正确的法制观念大学生如何树立和培养正确的法制观念电气 6 班柳京宏20194352 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关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 要树立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权利义务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等基本观念,养成自觉遵纪守法,严格依法办事的习惯。 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在于青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的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 当代大学生,要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的目标,确立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志向,努力成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的人才。 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 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的内容。 只有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法律修养,才能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做一个知法守法懂法的大学生以及一个合格的中国公民。 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 1 / 4

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自由平等观念,公平正义的观念,以及权力与义务的观念。 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法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不仅包含丰富的类容,而且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 当代大学生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性质和特征,树立起符合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 保障公民的自由平等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 对于大学生而言,只有树立正确的法律自由平等观念,深入理解法律上的自由和平等,才能合法而有效的行使各项自由和平等的权利。 尽管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的人们对公平正义的理解不同,但追求公平正义一直被认为是法律的主要价值目标。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应该在正确的理解法律公正的内涵和要求上,树立起正确的法律公正的观念。 全体公民树立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此外大学生还务必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学习国家方面的法律知识,对境外地对外实力的渗透、颠覆、破坏活动保持高度的警惕,切实履行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法律思维方式培养的方法

法律思维方式培养的方法 【摘要】大学生即将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必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而大学生由于年龄、阅历、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在法律思维方式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本文从法律思维方式是什么、大学生为何要培养法律思维方式及怎样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这三个方面浅谈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培养 国家的未来是掌握在青年一代的手中的。大学生就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在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也是我国法治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的群体素质(包括法律素质)如何对社会的影响很大。近年来,由于一些大学生法律素养方面的缺失,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是屡有发生。例如2010年发生在河北大学的李启铭交通肇事案和令人发指的西安音乐学院的药家鑫驾车撞人后捅死伤者的案件,都反映出了大学生在法律思维方式方面的缺陷。因此,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一、大学生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必要性 1.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是建设法治社会的迫切要求 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其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意味着国家的一切活动都要纳入法制的轨道。我国能否步入法治社会,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键要看法律思维方式能否深入人心。由于几千年来我国传统文化积淀出来的泛伦理化的思维方式,习惯用伦理道德的思维方式来分析解决问题,阻碍了法律思维方式的深入。即使国家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人们也了解国家法律规定,但如果人们不按照法律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建设法治社会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只有用法律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推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因此,在建设法治社会的时代背景要求之下,当代大学生也应培养法律思维方式。 2.法律思维方式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素质 现代社会是一个依法治理的社会,是一个高度法律化的社会。法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现代社会中,必须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活动,掌握相关法律,遵守法律、法规,并能有效地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要成功适应高度法律化的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理智和深刻的理解现代社会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必然也必须具有法律思维方式。没有良好的法律思维方式,没有较高的法律素质,在现代社会就会寸步难行。大学生只有学法、懂法,运用法律思维,让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当代青年如何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论文

当代青年如何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班级:2013物理学(汉班) 姓名:艾泉 20131103726 学号: 当代青年如何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拜金主义、奢靡之风等不健康思想正在腐蚀我们青年人的头脑,使青年人的人生

观、价值观出现滑坡;那么如何牢固树立当代青年的思想价值追求实现人生价值,这是摆在我们青年人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此次我校团委组织举办的学生骨干培训,对我的思想认识上有了极大的提高和帮助,也对我在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提供了不少的有益思路和见解。针对以上问题,下面我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并进行说明。 当代青年的种种思想问题其根源在于道德的滑坡与信仰的丢失,那么如何来解决以上问题,我认为应该用法治思维来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年人,树立良好的法治思维,从而有效的解决现实问题。所谓“法治思维”,顾名思义,是一种运用法治价值来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是法 治价值在人们头脑的思维形态中形成思维定势,并由此产生指导人们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理论。 伴随着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胜利闭幕,全会把法治中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我们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18个年头之后,法治中国的建设将展开新的蓝图、迈 向更高境界。青年是民族未来的希望,是国家前途的希望,作为新时期的一代青年人,更应该自觉学习法律知识,提升法律素养,学会运用法治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于是当代青年人应该从以下几点方 面入手。. 一、确立科学培养观念,提高对法律意识的认识 树立法律至上的权威观念。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和法律是由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是全体人民意志的反映,

如何培养法治思维

如何培养法治思维 推荐阅读: 2014年安徽政法干警考试面试辅导课程 安徽政法干警考试网为您提供,欢迎加入黄山政法干警群223139882 随着一年一度的政法干警考试的来临,同学们开始了新一轮的备考工作,但是如何才能在政法干警面试中脱颖而出呢,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准备方法,我们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的法治思维方式,让你轻松进考场,得心应手应对各种问题。 大家都知道在政法干警面试中,考察方式和考察知识点与一般的省考是有所区别的,就政法干警的考试而言,现岗位特色趋向于特点化+重视自我认知与执行能力的考察的特点。 那么面对这种特定身份和背景的题目,就更要求我们答题的时候要有所区别,政法干警考察的实质就是法治、公平、正义等基础意识。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如何树立法治性思维方式,并将其运用到考试作答中。 首先,大家一定会问到底什么是法治思维呢?我们第一次见到这个词是从十八大报告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但是到现在还没有严格准确的概念,不过大家要明确一点,这里核心要义就是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候,都必须以法律为根本准则,必须把法治方式作为维护人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一种思维方式。那么我们如何在题目中体现法治思维呢?今天以这样一个问题为例给大家做简要的介绍: 背景:沈阳刺死城管小贩夏俊峰被依法执行死刑,2009年11月,沈阳市中级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夏俊峰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此外,夏俊峰还需要向原告赔偿约65.9万余元。随后夏俊峰家属提出上诉,且很多市民打抱不平。但是在2011年5月9日,在辽宁高院二审宣判,法院终审时维持了一审判决,判处夏俊峰死刑。 题目:对于夏俊峰事件你怎么看? 分析:大多数人可能看到城管问题,就会想到城管与小贩这个一直谈了很多年的问题,在这一“对立“群体中,小贩属于社会底层弱势群体,而我们内心直接趋向于主观判断,把观点立在城管暴力执法上,开始剖析城管暴力执法带来的弊端,但是作为我们考政法干警的考生来说,这种作答方式显然就不够客观了,其实这个时候你已经选择站在了广大普通群众的角度,用单纯的道义及同情代替了法治思维。 在背景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之所以夏俊峰被判死刑,是因为夏俊峰的行为已经构成了故意杀人罪,这个已经是既定事实,材料中同时还提到很多市民打抱不平,之所以有这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