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南站枢纽南站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高铁南站枢纽南站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高铁南站枢纽南站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 项目背景 (1)

1.2 项目概况 (1)

1.3 研究结论与建议 (4)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6)

2.1项目建设背景 (6)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

第三章场址选择 (9)

3.1场址现状 (9)

3.2场址条件 (9)

第四章建设方案 (13)

4.1 规划设计 (13)

4.3 结构设计 (23)

4.4 公用设施方案 (26)

第五章节能节水措施 (42)

5.1用能标准和设计规范 (42)

5.2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43)

5.3能源供应分析 (45)

5.4能耗指标及效果分析 (46)

5.5 节能措施 (46)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与水土保持 (51)

6.1 环境影响分析 (51)

6.2 环保标准 (51)

6.3 环境保护措施 (52)

6.4 水土保持 (53)

第七章消防及劳动安全卫生 (56)

7.1 消防 (56)

7.2 劳动卫生安全 (57)

第八章项目管理、实施进度及招标 (61)

8.1 组织机构及其功能 (61)

8.2 项目建设管理 (61)

8.3 建设进度安排 (66)

第九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68)

9.1 投资估算 (68)

9.2 资金筹措方案 (68)

第十章财务评价

10.1财务评价依据 (75)

10.2收入估算 (75)

10.3总成本费用 (77)

10.4盈利能力分析 (79)

10.5偿债能力分析 (79)

10.6不确定性分析 (79)

10.7敏感性分析 (80)

10.8财务评价结论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81)

第十一章社会评价 (82)

11.1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82)

11.2项目与所在地的互适性分析 (82)

11.3社会风险分析 (83)

11.4社会评价结论 (83)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名称

娄底市高铁南站枢纽一体化项目

1.1.2 项目建设单位

娄底市万宝新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1.1.3 项目编制依据

·国家发改委、建设部联合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国家发改委推荐使用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娄底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娄底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2011年修改)

·中共娄底市委常委办公会议纪要【2012】第4次文件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

·各专业有关的国家设计标准、规范

·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经济定位分析及社会调查

1.2 项目概况

1.2.1 拟建地点

娄底市高铁南站枢纽一体化建设工程位于娄底市万宝新区的娄星南路东侧,仙女大道南侧,高铁南大道北侧和娄底大道西侧所围成的区域地块。

1.2.2 建设规模与内容

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121000㎡,合181.5亩。

1.2.2.1建设功能规模:项目建成后,公交车始未站能满足10路车发落需求,按每路车15台车计算,公共汽车站可满足200台车夜停需求。的士及社会停车场可满足700台车辆停放营运需求。长途汽车客运过渡站可满足50台长途客运车辆始落及夜场停车需求。

1.2.2.2用地面积规模:规划总用地面积121000㎡(含合181.5亩),其中:站前广场20000㎡(合30亩),公交车首末站9600㎡(14.41亩),公共汽车站场20000㎡(合30亩),的士上落站及社会停车场28151.4㎡(合42.2亩),长途汽车客运过渡站12535.36㎡(合18.8亩),商业配套工程30713.3㎡(合46.1亩)。

1.2.2.3建设内容:

建设高铁南站枢纽一体化工程站场面积90286.7㎡,其中:站前广场20000㎡,公交车首末站9600㎡,公共汽车站场20000㎡,的士上落站及社会停车场28151.4㎡,长途汽车客运过渡站12535.3㎡。

建筑面积141070㎡,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10220㎡(长途综合体58757㎡,公交综合体50665㎡);地下室30850㎡,设停车位650个,满足100㎡商业面积0.8个车位的停车需求)。同时,配套建设给排水、景观绿化、水景、夜景照明、建筑小品等。

1.2.3 建设条件

1.2.3.1 场址条件

项目选址于娄底市万宝新区的娄星南路东侧,仙女大道南侧,高铁南大道北侧和娄底大道西侧所围成的区域地块。

场地为规划中的高铁南站用地,占地181.5亩。现状已整平,基地形状较规整。进入场地内的主要道路现均建成。

1.2.3.2 场地条件

项目建设场地为平地,呈长方形,与城市道路高度衔接,位于娄底市娄星南路以东,高铁南大道以北,交通十分便利。

1.2.4 项目投入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1.2.4.1 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估算总投资为93021.58万元,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70549.96 万元,其它费用13071.62万元,预备费3000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6400万元。

1.2.4.2 资金来源

本项目所需投资为93021.58,其中,项目单位自筹43021.58万元,银行贷款50000万元。

1.2.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下表1-1:

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项目单

数量备注

一规划总用地面积㎡121000 合计181.5亩

二建筑总面积㎡141070 其中地上房建110220㎡,地下建筑30850㎡,

三站场面积㎡90285

1 站前广场面积㎡20000 30亩(A区)

2 公共汽车站场㎡29600 44.4亩(B区14.4亩,C1区30亩)

3 的士及社会车辆停车场㎡28150 42.2亩(B区)

4 长途汽车客运过渡站㎡1253

5 18.8亩(C2区)

四商业配套工程建筑面积㎡141070 46.1亩

1.3 研究结论与建议

1.3.1 研究结论

1.3.1.1 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规划和娄底市城市总体规划。

1.3.1.2 本项目是沪昆高铁娄底站必须的配套建设工程,地处城市南部万宝新区,紧邻娄底市城市主干道娄星南路,与沪昆高速娄底连接线互通,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基础配套设施已基本齐全,各项建设条件均能满足要求,项目建设是合理的。

1.3.1.3 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场地地形,建筑形式合理,建筑风格符合娄底城市总体要求。

1.3.1.4本项目系高铁站前广场及相关配套设施项目,能直接产生经济

1 长途汽车过渡站场及商

业综合体 ㎡ 58757 过渡站房2682㎡,地上商业30198㎡,地下商业3662㎡,长途汽车过

渡站车库及设备房22215㎡

2

公交站房及商业综合体 ㎡ 81515 公交站房2515㎡,商业建筑47395

㎡,旅游集散中心755㎡,地下停车场30850㎡(停车位650个) 3

广场入口商业建筑 ㎡ 798 五

容积率 - 0.91 六

绿地率 % 43 七

总停车位 个 1250 1

地上停车位 个 600 2

地下停车位 个 650 八 总投资 万元 93021.58

其中 建设投资 工程费用 万元 70549.96

工程建设其他费 万元 13071.62

预备费 万元 3000

建设期利息 万元 6400 银行贷款50000万元

九 建设工期 年

2

效益,且项目的社会效益比较明显,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从而维护了娄底的社会稳定,扩大了娄底经济发展空间,提高了城市品位和改善了经济环境。同时,该项目还会衍生其它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加快区域投资建设的步伐,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房地产行业发展。

1.3.2 建议

本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建议政府各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以使项目早日实施。建议在工程建设中建立权责分明、制约有效的机制,更有效地控制项目的投资、工期、质量,使投资的效益最大化,以提高项目开发建设的总效益。期间严格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实行招投标,并加强过程管理,明确权责。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根据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的规划,新建上海至昆明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沪昆客运专线是铁路网主骨架横向通道之一,是长江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西南内陆地区进行经济辐射的主要轴线。该客运专线设计铁路行车速250km/h及以上,计划建设总工期4年,项目建成后杭州到长沙的运行时分可从现状的7小时缩短到3小时,长沙到昆明的运行时分从现状的23小时缩短到4小时。

沪昆客运专线湖南省境内线路长度507km,自东向西经江西萍乡进入湖南省,向西设火车站房11座,其中娄底南站位于湖南省娄底市万宝镇内。高铁线娄底段规划于2014年内通车至怀化,因此建设本项目势在必行。

由于在建的洛湛铁路娄邵段、规划中的湘潭-娄底、益阳-娄底-衡阳两条城际轨道线路以及规划中的安-张-衡铁路线都将并入娄底南站。所以结合长途、公交、出租和私家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对娄底南站区域进行综合规划设计和建设成为必然。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的建设是加快打造城市名片,彰显城市魅力的需要。

“十一五”以来,娄底市坚持走“引进来,走出去”的道路,政府最大化的合理利用开发有效资源,统筹规划,依托优势区域,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突出、集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形成新的增长极,辐射带动全市经济发展。随着政府部门不断扩大

对外商贸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着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前来娄底考察或进行商务贸易交流。

伴随着越来越频繁的商务贸易交流,社会各界对娄底的交通条件、服务接待及城市人文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娄底市接待的“客厅”娄底高铁南站广场的建设,高立意的设计理念,高标准的规模定位、高规格的建筑品质,将极大地凸显娄底经济建设发展的潜力,提升娄底的城市品位,彰显娄底的城市魅力,从而也对“招商、养商、安商、富商”创造良好的环境,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和示范效应。

2.2.2 项目的建设是娄底市发展自身经济建设的需要

随着娄底市行政中心的南移,引发万宝新城区的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新建的高铁南站广场,不仅可以作为一座地标性的建筑,提升娄底市的外在形象,而且,还可以带动车站周边的地产开发,尤其是商业开发,引进具有实力的开发商,或者动员本地的开发商进行开发,可以盘活周边一带的地产,从而快速带动城市的发展。二是,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新建的枢纽站一体化项目,可以创造很多的就业机会;需要大量的水泥、钢材、砂石等建材和劳动力,可以进一步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再者就是企业进驻,企业的进驻不仅看重其招商引资的条件是否实在,措施是否得力,同时也非常关注配套条件,从娄底市万宝新区穿境而过的沪昆高速铁路,必须建设与之配套的高铁站。就目前来看,企业产品外销,走铁路成本更加低廉,企业竞争能力更加强劲。只要车站新建之后,开通铁路货运业务,为娄底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支撑。三是铁路出行仍然是百姓的首选。铁路票价低廉,安全可靠,在全国各地,都是百姓出行的首选,可以大大促进百姓外出务工、经商,提振打工经济。

2.2.3项目的建设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需要

娄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但主要人口集中在老城区,近50万人口居住在局促的老城区,老城区的人口过度密集。建设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日趋紧张,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不断下降,直接导致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尽管这几年娄底市不断实施道路改造、扩建工程和启动新的道路建设,如秀石街、吉星路等城市外环线项目建设,但是仍然难以解决中心城区的交通拥挤、行车难的问题。由于城市的空间局限,通过城市内部道路的建设与改造的方法非根本之道。寻求新的城市居住空间,分流老城区人口和车流才是必然的选择。项目的建设将带动万宝新区的地产升值,从而带动娄底的房地产投入南移,建立新的居住新城,从而改善老城区居住用地紧张,交通压力过大的现状。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实施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为了谋求娄底城市新一轮发展,更好地展示城市风貌,必须紧紧抓住建设机遇,配合沪昆高铁主线的建设,积极拓展城市空间,加快建设娄底高速铁路枢纽站一体化工程,促进万宝新区建设,早日实现娄底市文明宜居城市的目标

第三章场址选择

3.1场址现状

3.1.1地点与地理位置

本项目为娄底市高铁南站枢纽一体化建设工程,是娄底市乃至湖南省的重点工程之一。项目坐落在娄底市万宝新区内,位于娄底市娄星南路以东,高铁南大道以北,交通十分便利。

3.1.2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整个项目占地总面积为181.5亩,土地来源为行政划拨用地。

3.2场址条件

3.2.1地形、地貌条件

娄底市是湘中地区政治、经济、车站广场,是湖南省重要工业城市之一。

娄底市地处湖南省中部,东经110度46分到112度37分,北纬27度46分到28度14分之间,东与湘潭市接壤,西南与邵阳市相连,西与怀化市毗邻,北与益阳、长沙交界。南北最宽102公里,东西最长160公里,全市土地面积8117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百分之三点八。

娄底市属丘陵地带,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倾斜,平均海拔170米。南北山地高耸,中部河谷低洼,为“S”型盆地,雪峰山宛延西北,龙山雄居东南,资江纵贯南北,涟水流经东部。

项目拟建场区地貌所属为溶蚀、剥蚀低丘类型,由北、西部浑圆的山丘与南部洼地构成场区基本骨架。北部丘陵呈北东展布,最高点181.26米,地形坡度20度左右;北东部突出一浑圆山丘,高155.23米,地形坡度15度左右;场区西部为北东走向的丘陵地貌的分枝,受岩性、构造控制,在

场区呈东西向展布;其北西部高地191.35米为场区最高点,地形坡度15°~25°。北东角——场区中部以及南部为山间洼地,主要为稻田及山塘组成,地形呈阶梯状,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南西角为场区最低点,地形标高103米,场区最大高差78.3米。

3.2.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项目属丘陵地区,位于雪峰山脉东南边缘,地质构造属湘中新华夏构造体系,构造总体走向为东北45度-60度呈弧形弯曲。表土为第四纪冲积层、残积层及三迭纪层之石灰岩、砂石之沉积底层。拟建地主要为碳酸盐分布区。土壤类型有红壤、黄壤、褐壤土及水稻土,其中黄色土壤面积最大。建设区内无名胜古迹及珍稀动植物。

娄底市城区河流为湘江水系。涟水为主干,其余均为涟水支流,共52条如树枝状分布。涟水起源新邵县观音山麓,流经涟源等地60公里,从娄底市西部石井乡环江村入境,横贯城北,至西阳东入水府水库,流程35公里。孙水是娄底市第二条较大河流,发流于新邵潘家岭,流程56.3公里,至娄底西南百亩乡赛辉村入境,流程28公里,经城南至犁头咀,汇入涟水,另有碧水、西阳河、祖师殿河、柳家湾河、石龙河等五条支流,在市境内分别从两岸先后汇入涟水。

拟建场区内地层呈单斜构造,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倾角30°左右,地层层状较稳定,由欧家冲组、锡矿山组、佘田桥组地层组成。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无区域性断裂构造、全新断裂构造及发震断裂通过;场区位于区域构造稳定区,适宜工程项目建设

3.2.3城市规划或区域性规划要求

娄底市位于湖南省域中心,与本省的长沙市、湘潭市、衡阳市、邵阳

市、怀化市、益阳市接壤,市域总面积8117.6平方公里,占湖南全省总面积的3.82%。娄底市辖娄星区、冷水江市、涟源市、双峰县、新化县,2010年市总人口423万,地方国内生产总值64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6000元,位于湖南省14个州市的第8位。

娄底市万宝新区成立于2010年8月,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五区十八片”之一的娄底水府示范片区的核心区和主要承载区。新区规划范围北至涟水河,东至娄星区行政边界,南到双峰县洪山殿镇、蛇形山镇,西至涟源市水洞底镇,总用地面积约11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约38平方公里。新区紧依娄底中心城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万宝新区的总体发展战略是围绕“两型”社会建设要求,打造以商贸物流、现代服务产业为主导,新型工业和绿色农业协调发展的生态宜居新城。新区规划按“依附主城、组团布局、网络联系、整体保护”的发展模式,形成“一心一区两带两组团”的空间结构。“一心”:主要依托仙女寨生态公园和水府庙国家级湿地公园,打造新区有山有水、山水相依的生态核心。“一区”:指城区东南部的茶园、双峰的洪山殿、蛇形山区域,主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打造农业示范与休闲体验区。“两带”:是以孙水、涟水为依托,加大水体治理保护,建设沿河风光带,打造高品位的商居、休闲旅游、文化走廊。“两组团”:即万宝新城组团和百亩组团。其中万宝新城组团主要建设区域性客运、物流中心,发展商贸服务业,形成集高端商居、总部经济、金融服务于一体的枢纽型城市次中心。现规划了4平方公里的起步区,依托沪昆高铁娄底站,打造娄底“新客厅”、城市“新名片”。百亩组团主要依托洛湛铁路娄底西站,打造区域性仓储物流基地;以娄星经济园区为基础,围绕鸿帆铝工业园、红太阳电池新材料科技园、文昌半固态轻合金产业园、红宇高合金耐磨材料园,打造新材料、新能源的科技环保型专业园区。

娄底市高铁南站广场所在场址,城市规划本身性质就是万宝新区两型社会建设依托的核心项目,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就其区域而言,需要一处较大型的交通枢纽工程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因此,兴建娄底市高铁南站广场工程亦符合区域性城市规划要求。

3.2.4交通条件

项目地处娄底中心城区南部,具体位置为娄星南路以东,仙女大道以南,高铁南以北,娄底大道以西所围合范围。交通较为便利。

3.2.5公共设施条件。

项目地段已形成的市政工程有: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供水管网、电信管网、电力沟、路灯工程、煤气管网、绿化工程等。构成了较完善的路、水、电、气、通信等市政基础设施。

供水:城市自来水管网供水。

供电:从市政电网引入。

通信:直接从娄底市电信局市话通信网接入。

其它:道路、煤气等接入均非常方便。

3.2.6施工条件

从宏观施工环境来看,市委、市政府对娄底市高铁枢纽一体化建设工程的建设高度重视,指示要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的建好该项目。当地老百姓对本项目积极响应,积极支持,努力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就场址地质条件而言,土方量不是很大,易于施工。地块周边道路畅通,与周边单位居民无任何矛盾,运输较方便。从施工队伍来看,整个工程有现成的施工队伍,施工十分便利。因此整体看,拟建项目施工条件良好,施工环境宽松,基本没有施工方面的矛盾。

第四章建设方案

4.1 规划设计

4.1.1区位及场地分析

娄底市高铁南站枢纽站一体化工程项目位于万宝新区的娄星南路以东,高铁南大道以北,处于万宝新区两型社会发展商业核心区域。

4.1.2规划设计目标

依托用地特别的内外条件,以进出站人流与周边城市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植物造景与硬质景观搭配为主要手段,以满足内在功能前提下的景观营造,强调对地域文化与时代风貌的提升,创造功能合理、交通流畅、环境优美、个性鲜明且服务于大众的新城站前广场。具体目标为:

(1)绿色的广场空间:简洁的绿色草坪,垂直方向的树阵构成了整个景观的色彩基调,基地内的道路、建筑、广场都被绿色所包围。种植形式丰富多样,疏林草坪、密林、林荫广场、孤植点缀,营造满足不同人群游憩需求的景观活动空间。在广场中步行彷佛徜徉在一片绿色海洋之中。(2)、活力的游憩氛围:基于广场的地理位置,将吸引着不同人群的前来。这里将聚集着浓烈的休憩氛围、活动游戏、休憩聊天、康体健身、休闲聚会等活动形式。展示娄底人民多姿多彩的市民生活,体现新城建设的蓬勃生机。

(3)多样化的人性空间:无论是一个人、两个人、还是一群人;无论你是希望在此静静的思考、看书、还是聚集在一起畅谈,喝咖啡,你都可以在此寻找到一片属于你自己的独享领域。同时也满足大量人流集散对广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