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诫子》练习题

《周公诫子》练习题
《周公诫子》练习题

《周公诫子》练习题

一、阅读: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1.解释下列词语。

封:相:畏:博闻强记:

2.翻译下列句子。

(1)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2)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3. 周公提出的六种“俭德”。用六个字,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

4. 文中哪句话属于反面论证?

5.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1.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辅佐威,威严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2. (1)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2)尽管这样,我还常常洗一次头中间要停三次,手握未洗完的头发来招呼客人,吃一顿饭中间要停三次来接待客人,还惟恐因怠慢失去天下的人才。

3. 恭俭卑畏愚浅

4.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5.(1)作为领导,要尊重人才,善待人才。(2)做人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大智若愚。】

二、基础题(10分)

1.给下列字注音。(4分)

禄()姬()怠()嚼()

2.下列句中的“之”与“成王之叔父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守之以愚者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莲,花之君子者也

D.执策而临之

3.翻译句子。(4分)

①又相天子,吾于天亦不轻矣。

②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

三、课文阅读题(20分)

阅读整篇课文,回答问题。

1.解释加粗词义。(4分)

俭:畏:

贵:哲:

2.翻译句子。(4分)

①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②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3.文中提到的桀、纣是谁?(3分)

4.文章最后一句采用反问句形式有何效果?(4分)

5.根据周公诫子的内容,想象其子伯禽到鲁国后会如何做?(5分)

部编本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部编本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 7 个生字;会写“鸳、鸯”等 12 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惠崇春江晚景》。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课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

2. 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3.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师提问:诗中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诗人的想象)。 (3)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四、当堂小结,生谈感受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笔试常用的逻辑思考题哦

1.Jeff and Diamond like playing game of coins, One day they designed a new set of rules: 1)Totally 10 coins 2)One can take away 1,2or 4 coins at one time by turns 3)Who takes the last loses. Given these rules Whether the winning status is pre-determined or not 一列火车上三个工人,史密斯――琼斯――罗伯特,三人工作为消防员,司闸员,机械师,有三个乘客与三人名字相同。 1.罗伯特住在底特律. 2.司闸员住在芝加哥和底特律中间的地方. 3.琼斯一年赚2万美金. 4.有一个乘客和司闸员住在一个地方,每年的薪水是司闸员的3倍整. 5.史密斯台球打得比消防员好. 6.和司闸员同名的乘客住在芝加哥. 请问谁是机械师? 五个人来自不同地方,住不同房子,养不同动物,吸不同牌子香烟,喝不同饮料,喜欢不同食物。根据以下线索确定谁是养猫的人。 1,红房子在蓝房子的右边,白房子的左边(不一定紧邻) 2,黄房子的主人来自香港,而且他的房子不在最左边。 3,爱吃比萨饼的人住在爱喝矿泉水的人的隔壁。 4,来自北京的人爱喝茅台,住在来自上海的人的隔壁。 5,吸希尔顿香烟的人住在养马的人?右边隔壁。 6,爱喝啤酒的人也爱吃鸡。 7,绿房子的人养狗。 8,爱吃面条的人住在养蛇的人的隔壁。 9,来自天津的人的邻居(紧邻)一个爱吃牛肉,另一个来自成都。 10,养鱼的人住在最右边的房子里。 11,吸万宝路香烟的人住在吸希尔顿香烟的人和吸“555”香烟的人的中间(紧邻)12,红房子的人爱喝茶。 13,爱喝葡萄酒的人住在爱吃豆腐的人的右边隔壁。 14,吸红塔山香烟的人既不住在吸健牌香烟的人的隔壁,也不与来自上海的人相邻。 15,来自上海的人住在左数第二间房子里。 16,爱喝矿泉水的人住在最中间的房子里。 17,爱吃面条的人也爱喝葡萄酒。 18,吸“555”香烟的人比吸希尔顿香烟的人住的靠右。 1、连续整数之和为1000的共有几组? 2、1到100有多少个9 3、已知:x和y都是自然数,且x>1,y<30. 我把x+y的结果告诉了甲,把x*y的结果告诉了乙。 甲说:“我不知道x和y各是多少。” 乙说:“我也不知道x和y各是多少。” 甲又说:“我知道x和y是多少了。”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第10单元词句精讲精练

Unit 10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 词句精讲精练 【词汇精讲】 1. bow (1) bow作名词,意为“弓,弓形物”。例如: He raised his bow slowly and let the arrow fly. 他慢慢地举起弓,让箭飞出去。 The boy made a deep bow to the teacher and ran away. 那个孩子向老师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然后跑掉了。 (2) bow作动词,意为“鞠躬,低下头”。例如: He bowed his head in shame. 他惭愧地低下头来。 She bowed her thanks. 她鞠躬致谢。 Age had bowed his once straight back. 他年事已高,过去挺直的腰板弯了。 2. relax relax是动词,可以作不及物动词或及物动词,作及物动词时,宾语是人,表示“使某人放松;使某人休息;使某人轻松”。例如: Now I want to rest and relax. (作不及物动词) 现在我得休息一下,放松放松。 I need a cup of tea to relax myself. (作及物动词) 我需要喝杯茶使自己轻松一下。 【拓展】relaxed;relaxing (1) relaxed是形容词,意为“某人感到轻松、放松、不受拘束的”。指某人“感到”轻松。通常用来形容人。有类似用法的词有interested\excited\surprised\bored\tired。例如: He is feeling relaxed. = He is relaxed. 他感到很轻松。 The song can make me relaxed. 这首歌让我感到轻松。 (2) relaxing是形容词,意为“某事情令人轻松的”,指某事或者某物“令人”轻松。通常用来修饰物或事。有类似用法的词有interesting\exciting\surprising\boring\tiring。例如: The song is relaxing. 这首歌真使人轻松。 You can listen to relaxing music in the bath! 你可以边洗澡边听(令人)轻松的音乐。 3. effort (1) effort作名词,基本含意为“力气;努力”,作此解时只用作单数形式;effort还可以引申表示“努力;奋斗”,作此解时是可数名词;effort还可表示“作品;成就”,为可数名词。例如: It doesn’t need much effort. 那不需要太多的努力。 A great deal of effort has gone into this exhibition. 为了这次展览投入了很大力量。 His efforts were wasted. 他的努力都白费了。 Finishing the work in one day was a very good effort. 在一天内完成这项工作是努力的结果。 (2)effort 常用于以下短语make efforts/ make an effort/ make every effort中,意为“做出努力”,后面常接动词不定式,表示“努力做某事”。例如: The workers are making efforts to fulfill this year’s plan. 工人们正在努力完成今年的生产计划。

惠崇春江晚景 校本教案设计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背诵古诗,简介诗人 l.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晚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六、在拓展延伸中积累语言: 老师听你们的朗读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不但读出了声,更读出了情,你们已经把静止的画面读活了。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古人描写春天的诗还有很多,你搜集到了哪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数电思考题与答案

1~5 章思考题答案 1.1思考题 1.什么是数字信号?什么是模拟信号? 答:数字信号:电压或电流在幅度上和时间上都是离散、突变的信号。 模拟信号:电压或电流的幅度随时间连续变化。 2.和模拟电路相比,数字电路有哪些特点? 答:( 1)电路结构简单,便于集成化。 (2)工作可靠。抗干扰能力强。 (3)数字信号便于长期保存和加密。 (4)数字集成电路产品系列全,通用性强,成本低。 (5)数字电路不仅能完成数值运算,而且还能进行逻辑判断。 3.在数字逻辑电路中为什么采用二进制?它有哪些优点? 答:由于二进制数中的0 和 1 与开关电路中的两个状态对应,因此,二进制数在数字电路中应用十分广泛。二进制只有 0 和 1 两个数码,可分别表示数字信号的高电平和低电平, 使得数字电路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便于集成化,通用性强。 4.简述数字集成电路的分类。 答:( 1)小规模集成电路(SSI)。主要是逻辑单元电路。 (2)中规模集成电路( MSI )。主要是逻辑功能部件。 (3)大规模集成电路( LSI )。主要是数字逻辑系统。 (4)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VLSI )。主要是高集成度的数字逻辑系统,如单片机计算机等。 1.2 思考题 1.简述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的方法。 答:整数部分采用连续“除基取余法”;小数部分采用连续“乘基取整法”。 2.简述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的方法。 答:分别写出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数按权位展开式,各位加权系数的和便为对应的十进制数。注意三者的基数不同。 3.简述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相互转换的方法。 答:二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数的方法是:整数部分从低位开始,每3位二进制数为一组,最后一组不足 3 位时,则在高位加0 补足 3 位为止;小数点后的二进制数则从高位 开始,每 3 位二进制数为一组,最后一组不足 3 位时,则在低位加0 补足 3 位,然后用对应的八进制数来代替,再按原顺序排列写出对应的八进制数。 二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数的方法与上述方法雷同,只改变为每 4 位为一组。 4.8421码和8421BCD码有何区别? 答:所谓 BCD 码是将十进制数的0~9 十个数字用 4 位二进制数表示的代码,而8421BCD 码是取 4 位自然二进制数的前 10 种组合,即 0000( 0)~ 1001( 9),从高位到低位的 权值分别为 8、 4、 2、1。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铁力一小孟丽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l.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辉耀千秋。国学经典,穿透历史、跨越时空。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经典,学习一首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2.学诗方法 知诗人, 解诗题 ,明诗意,诵诗文,悟诗情。 3.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诵读诗句。 1.师:本诗是作者为《鸭戏图》题的诗,我们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2.师:我们在读古诗的时候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停顿,读出

诗的韵律。教师范读。 3.学生试着读诗。 三、深入探究 1.师:诗中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早春景色,接下来同学们就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请同学们按照要求自主学习: 内容: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流程:小组同学交流、汇报。 时间:4分钟 2.小组同学汇报。 3.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等植物。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4.哪句是诗中之景,哪句是作者想象的 (诗中之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作者想象:正是河豚欲上时。) 5.配乐诵诗:桃花初放,江暖鸭戏,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我们一起读诗。 一幅鸭戏图让我们感受到春的美丽,另一首《飞雁图》又是怎样介绍春天的呢 惠崇春江晚景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惠崇春江晚景》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是宋朝苏轼1085年于汴京所做的一首题画诗。原诗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惠崇是宋朝著名的画家、僧人,即欧阳修所谓的“九僧”之一,他能诗善画,特别是画鹅、雁、鹭、鸶、小景尤为拿手。惠崇《春江晚景》苏轼根据画意所做。诗中描绘了春光的明媚及春天万物的勃勃生机,全诗语意浅近,诗意深远,含蕴有味,是适合儿童背诵的好诗。 学情分析: 通过朗读品味诗中语言的优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用引读法教学,即教师在教学中加入一些说明、描述、想象性的语言,用以填补课文内容跳跃中情与景的空白,然后引出学生对课文的接读,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诗中的生字词:蒌蒿、芦芽、河豚、暖、短、欲。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欲”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本诗。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4、通过诵读,感受作者这首题画诗中写实与想象相结合的作方法。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音乐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课程: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2、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古诗内容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读顺古诗。 2、听语音范读。 3、指生读。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课件出示古诗并画出停顿) 4、指出古诗中易读错的字:蒌蒿、芦芽、河豚 5、讲解学生不理解的词语的含义: 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以吃。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6、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含义,教师予以补充。 7、学生齐读诗歌。 三、再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出示春江晚景图,让学生找出图诗对应的地方(竹外桃花三两枝、鸭子、蒌蒿满地芦芽短) 2、找生指出古诗中诗人想象的地方(正是河豚欲上时) 3、学生自由读古诗,想象作者的写实与想象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指导朗读 (1)学生互议所体会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汇报,读出所体会的思想感情(赞美、喜悦、热爱)

第5章-时序逻辑电路思考题与习题题解

思考题与习题题解 5-1 填空题 (1)组合逻辑电路任何时刻的输出信号,与该时刻的输入信号有关;与电路原来所处的状态无关;时序逻辑电路任何时刻的输出信号,与该时刻的输入信号有关;与信号作用前电路原来所处的状态有关。 (2)构成一异步n2进制加法计数器需要 n 个触发器,一般将每个触发器接成计数或T’型触发器。计数脉冲输入端相连,高位触发器的 CP 端与邻低位Q端相连。 (3)一个4位移位寄存器,经过 4 个时钟脉冲CP后,4位串行输入数码全部存入寄存器;再经过 4 个时钟脉冲CP后可串行输出4位数码。 (4)要组成模15计数器,至少需要采用 4 个触发器。 5-2 判断题 (1)异步时序电路的各级触发器类型不同。(×)(2)把一个5进制计数器与一个10进制计数器串联可得到15进制计数器。(×)(3)具有 N 个独立的状态,计满 N 个计数脉冲后,状态能进入循环的时序电路,称之模N计数器。(√)(4)计数器的模是指构成计数器的触发器的个数。(×) 5-3 单项选择题 (1)下列电路中,不属于组合逻辑电路的是(D)。 A.编码器 B.译码器 C. 数据选择器 D. 计数器 (2)同步时序电路和异步时序电路比较,其差异在于后者( B )。 A.没有触发器 B.没有统一的时钟脉冲控制 C.没有稳定状态 D.输出只与内部状态有关 (3)在下列逻辑电路中,不是组合逻辑电路的有( D )。 A.译码器 B.编码器 C.全加器 D.寄存器 (4)某移位寄存器的时钟脉冲频率为100KHz,欲将存放在该寄存器中的数左移8位,完成该操作需要(B)时间。 A.10μS B.80μS C.100μS D.800ms (5)用二进制异步计数器从0做加法,计到十进制数178,则最少需要( C )个触发器。 A.6 B.7 C.8 D.10 (6)某数字钟需要一个分频器将32768Hz的脉冲转换为1HZ的脉冲,欲构成此分频器至少需要(B)个触发器。 A.10 B.15 C.32 D.32768

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原文、 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原文 惠崇春江晚景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 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注释: 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归鸿:归雁。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依依:不舍之貌。归人:回家的人。

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更待:再等;再过。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晓景》,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同学展开想象 1、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西方哲学史---思考题

第一章思考题 1、试从“有定形”和“无定形”的角度来说明米利都学派关于本原思想的发展脉络。 2、为什么说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数是万物本原”的思想开创了西方形而上学之源端? 2、说明赫拉克利特哲学中火与逻各斯的关系。 4、巴门尼德的“存在”与“非存在”所指称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说他是古代最早提出唯理论思想的人? 5、试分析芝诺的诡辩论与高尔吉亚的诡辩论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6、普罗泰戈拉的相对主义是如何导致了自相矛盾的后果? 7、梳理从“四根说”、“种子说”到“原子论”的内在逻辑线索。 8、根据“原子自动”的思想,总结古希腊自然哲学在质料与动力关系问题上的观点发展。 9、为什么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间? 10、说明苏格拉底辩证法的基本特点? 11、柏拉图“理念论”的基本内容和实质是什么?它如何奠定了西方形而上学实在论的根基? 12、试述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与柏拉图“理念论”之间的根本对立和内在同一性。 13、根据“理念论”与“回忆说”的关系,说明形而上学本体论与先验论之间的逻辑联系。 14、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实质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15、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是如何对古希腊哲学关于本原问题的思考进行总结的? 16、简述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基本内容? 17、说明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与伊壁鸠鲁原子论的差异及其意义。 18、比较伊壁鸠鲁主义与斯多葛主义的异同之处。 19、试说明古代怀疑主义“悬置判断”的思想观点。 20、分析新柏拉图主义哲学与基督教神学之间的精神联系。 第二章思考题 1、说明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在对待理性与信仰关系问题上的差异性和同一性。 2、奥古斯丁的“原罪”理论如何表现了一种神秘主义决定论思想? 3、波菲利提出的“共相”问题包括哪几个方面? 4、唯名论与实在论在“共相”问题上的根本差异是什么?这两种相互对立的哲学观点在神学上将可能导致什么结论?梳理二者各自的发展演变情况。 5、分析安瑟尔谟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推理形式和思想实质。 6、分析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的推理形式和思想实质。 7、托马斯·阿奎那是如何运用亚里士多德的“四因”学说来为基督教神学服务的? 8、试论作为英国自然实验科学思潮之开创者的罗培尔·培根的主要哲学思想。 9、简述邓斯·司各脱的意志主义神学观。 10、什么是“奥卡姆剃刀”原则?它的哲学意义何在? 第三章思考题 1、说明经验论与唯理论在知识的来源、过程和真理性等问题上的根本差异。 2、简述弗兰西斯·培根的“四假象”理论。 3、培根创建的科学归纳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试比较霍布斯与洛克在社会契约论方面的差异性与连续性。 5、洛克是如何批判“天赋观念说”的?他所提出的“白板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6、试分析洛克的实体学说与经验论原则之间的深刻矛盾? 7、贝克莱是如何利用洛克的实体学说和两种性质学说而得出了否定物质实体的结论? 8、试说明贝克莱从“存在就是被感知”走向“自然实在论”的思想过程,并分析贝克莱哲学的内在矛盾。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1 古诗三首 惠崇春江晚景》公开课教案_8

惠崇春江晚景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惠、崇,蒌、蒿、豚”,了解重点字、词“竹外,鸭先知,蒌蒿,芦芽,欲、上”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能借助资料了解作者苏轼,并通过借助注释等,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景。 3.能背诵古诗,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培养对古诗的学习的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能借助书中注释和插图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学 习古诗的浓厚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诗人。 (1)谈话:在我国灿若星河的诗歌殿堂里,有这么一位大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属于四川)人,是中国北宋时期(公元960--公元1127年)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曾担任嘉佑进士等官方职位,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你猜出他是谁了吗?

(2)根据生的回答在屏幕出示诗人的画像,并在黑板板书:(北宋)苏轼 2.背古诗。 (1)我们以前学过他的两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和《赠刘景文》,谁还能背一背。 (2)请个别生背。 (二)新授 第一,诵读 1.大家背诵的多好啊!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看屏幕,齐读课题。 (《惠崇春江晚景》) 2.观察:图上画哪个季节?描写有哪些春天景物?这幅画作者是 谁? 3.惠崇是一个和尚的名字,他画了一幅画叫《春江晚景》,让苏轼题 的诗。 4.下面咱们就来读读这首诗吧,打开书第九课,自己读一读,注意要读准字音。提出读书要求。 5.接下来我们把这首诗的节奏划分一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咱们一起读一读。第二,学诗 1.好,下面同桌两个人就利用手中的资料来学习这首古诗,理解诗的意思。(同桌自学古诗意思) 2.学习任务完成了吗?谁来向大家汇报你的学习成果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其一)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其 一)赏析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是元丰八年(1085)苏轼为惠崇所绘的鸭戏图而作的题画诗。苏轼的题画诗内容丰富,取材广泛,遍及人物、山水、鸟兽、花卉、木石及宗教故事等众多方面。这些作品鲜明地体现了苏诗雄健豪放、清新明快的艺术风格,显示了苏轼灵活自如地驾驭诗画艺术规律的高超才能。而这首《惠崇春江晚景》历来被看作苏轼题画诗的代表作。 惠崇,福建建阳人,北宋著名九僧之一,王安石称他有“绝艺”(《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著名国画史学家郭若虚说他“工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江远渚。萧洒虚旷之景,人所难到也”(《图画见闻志》卷四)。由此可见,惠崇的画享誉一时,而《春江晚景》(钱钟书《宋诗选注》作“晓景”)应是他擅长的得意之作。惠崇原画已经失传,但从诗人传神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想到画面图景。北宋诗人晁补之说:“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和苏翰林题李甲画雁》)苏轼的这首诗妙在既能写出“画中态”,又能传出“画外意”,使诗情、画意完美地结合起来,难怪清代大才子纪昀在读到此诗时惊叹说:“此是名篇,兴象实为深妙!”(《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卷二十六) 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静静的江岸上绿竹潇潇,在青翠嫩绿的竹叶外点缀着三两枝桃花。竹外桃花,红绿相映,淡淡一笔,将那

花竹交错、红绿掩映的“桃花报春”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桃花报春,春天来临,而桃花才三两枝又说明季节实为早春。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这句诗化用了唐人诗句:孟郊“何物最先知?虚虚草争出”(《春雨后》),杜牧(一作许浑)“蒲根水暖雁初下,梅径香寒蜂未知”(《初春舟次》)。苏轼学古而不泥,前人诗句的造意,加上自己观察的积累,熔炼成这一佳句。“鸭知水暖”这种诉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画面是难以传达的,诗人却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缘情体物又移情于物,江中自由嬉戏的鸭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用触觉印象“暖”补充画中春水潋滟的视觉印象。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温变化的自然就是这些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的鸭子。这就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鸭下水而知春江暖,可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具有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道理。 诗的三四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

整理版-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形式逻辑学练习(堂上训练部分)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普通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是:思维形式思维基本规律简单逻辑方法_。 2.在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三者中,普通形式逻辑研究的思维属于_抽象思维__。 3.思维的逻辑形式又叫_ _思维的形式结构_____,指具有不同思维内容的思维形式所共同具有的__共同联系方式___。4.思维的形式结构是__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结合而成__的符号系统。 5.思维形式结构中固定不变的部分叫__逻辑常项_,可以变化的部分叫__逻辑变项__。 二、指出下列命题的形式结构: 1.这个学生是三好学生。(这个S是P ) 2.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非p,但q) 3.这节课或者你来讲,或者我来讲。或p,或q 4.如果不努力学习,就很难取得好成绩。如果非p,那么,非q 三、指出下列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 1.所有S是P逻辑常项:所有,是。逻辑变项:S,P 2.p←q逻辑常项:←,。逻辑变项:p,q 3.有S不是P逻辑常项:有,不是。逻辑变项:S,P 4.(p∧q)→r逻辑常项:∧,→ 逻辑变项:p,q,r 第二章概念 一、填空: 二、指出下列概念是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

1.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单独概念)2.《鲁迅全集》(单独概念)3.比尔·盖茨(单独概念)4.《普通形式逻辑》课本(普遍概念) 5.电脑(普遍概念)6.那张纸(单独概念)7.共产党(普遍概念)8.中国共产党(单独概念) 9.国庆节(普遍概念) 10.中国人(普遍概念) 三、指出下列加横线概念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 四、指出下列概念是正概念还是负概念: 1.无济于事(正概念)2.败诉(正概念)3.不料(正概念)4.不作为(负概念) 五、指出下列各题加横线概念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并用图形表示出来: 句子(a),短语(b),词(c),单句(d),复句(e) a 他(a),教师(b),文学(c),小说(d),作家(e) .营业性舞厅(a),人(b),场所(c),成年人(d),标志(e),未成年人(f)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惠崇春江晚景》优秀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晚景》,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明确: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最新《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1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2 铁力一小孟丽娜 3 教学目标: 4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5 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6 教学重难点: 7 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8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9 教学流程: 10 一、导入新课。 l.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辉耀千秋。国学经典,穿透历史、跨越时空。 11 12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经典,学习一首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13 2.学诗方法 知诗人, 解诗题 ,明诗意,诵诗文,悟诗情。 14 15 3.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16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17 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18 写的。 19 二、诵读诗句。

20 1.师:本诗是作者为《鸭戏图》题的诗,我们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21 2.师:我们在读古诗的时候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22 教师范读。 23 3.学生试着读诗。 24 三、深入探究 25 1.师:诗中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早春景色,接下来同学们就结合注26 释理解诗意,请同学们按照要求自主学习: 27 内容: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8 流程:小组同学交流、汇报。 29 时间:4分钟 2.小组同学汇报。 30 31 3.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32 (1)认识蒌蒿、芦芽等植物。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33 34 芦芽:芦苇的嫩芽。 35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6 4.哪句是诗中之景,哪句是作者想象的? 37 (诗中之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38 作者想象:正是河豚欲上时。)

第5章 时序逻辑电路思考题与习题题解

思考题与习题题解 5-1填空题 (1)组合逻辑电路任何时刻的输出信号,与该时刻的输入信号有关;与电路原来所处的状态无关;时序逻辑电路任何时刻的输出信号,与该时刻的输入信号有关;与信号作用前电路原来所处的状态有关。 (2)构成一异步n2进制加法计数器需要 n 个触发器,一般将每个触发器接成计数或T’型触发器。计数脉冲输入端相连,高位触发器的 CP 端与邻低位Q端相连。 (3)一个4位移位寄存器,经过 4 个时钟脉冲CP后,4位串行输入数码全部存入寄存器;再经过 4 个时钟脉冲CP后可串行输出4位数码。 (4)要组成模15计数器,至少需要采用 4 个触发器。 5-2 判断题 (1)异步时序电路的各级触发器类型不同。(×)(2)把一个5进制计数器与一个10进制计数器串联可得到15进制计数器。(×)(3)具有 N 个独立的状态,计满 N 个计数脉冲后,状态能进入循环的时序电路,称之模N计数器。(√)(4)计数器的模是指构成计数器的触发器的个数。(×) 5-3 单项选择题 (1)下列电路中,不属于组合逻辑电路的是(D)。 A.编码器 B.译码器 C. 数据选择器 D. 计数器 (2)同步时序电路和异步时序电路比较,其差异在于后者( B )。 A.没有触发器 B.没有统一的时钟脉冲控制 C.没有稳定状态 D.输出只与内部状态有关 (3)在下列逻辑电路中,不是组合逻辑电路的有( D )。 A.译码器 B.编码器 C.全加器 D.寄存器 (4)某移位寄存器的时钟脉冲频率为100KHz,欲将存放在该寄存器中的数左移8位,完成该操作需要(B)时间。 A.10μS B.80μS C.100μS D.800ms (5)用二进制异步计数器从0做加法,计到十进制数178,则最少需要( C )个触发器。 A.6 B.7 C.8 D.10 (6)某数字钟需要一个分频器将32768Hz的脉冲转换为1HZ的脉冲,欲构成此分频器至少需要(B)个触发器。 A.10 B.15 C.32 D.32768 (7)一位8421BCD码计数器至少需要(B)个触发器。 A.3 B.4 C.5 D.10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4.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宋代: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 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 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创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原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注释 ⑴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⑵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⑶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上:指逆江而上。

逻辑学思考题

练习题 一、分析下列议论是否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1.很多人主张写文章应当讲究语言形式。我的看法则与之不同。我认为应当提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必须改正和反对这种形式主义的倾向。 2.甲:今年你们厂的产值是多少 乙:今年原材料提了很多价,不亏本就算好了。 3.唐代以后古体诗转韵的也不少,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就是这样。 二、分析下列议论是否违反矛盾律或排中律的要求。 1.这个公司今年做了差不多一百万元以上的生意。 2.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的天然屏障。 3.张三考试作弊,一种意见是要处分,一种意见是不要处分,这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关键是做好张三的思想工作。 三、分析下列各题是否违反逻辑规律的要求。 1.价值规律是永恒的历史范畴。 2.中小学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搞"家教",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对此既不提倡,也不禁止。 3.在从前的年代,四方台向来没有人上去过,上去的人就从来没有回得来的。4.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5.父亲:你完成了作业没有 女儿:谁说我没有完成作业 父亲:那你就去睡吧。 女儿:我还有一道题没做完。 父亲:你不是说你已经完成了作业 女儿:我哪里说过我完成了作业 6.下面是金人王若虚的一段话: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无体乎曰:有。 然则果如何曰:定体则无;大体则有。 7.一位妇女去信询问医生,说她自己患了不孕症,问这种病会不会遗传给她的后代。 8..电机厂购进一台机床,上边只有一块"G.K230"的标牌,其它什么标记也设有,几个好奇的人猜测机床是哪里产的。有的说:"是进口的。"有的说:" 不是进口的。"有个外号叫"万事通"的老万凑上来,白了那几个人一眼说:" 你们都说错了,这台机床是出口转内销的" 四、请运用逻辑基本规律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大学图书馆遗失一本《世界名画欣赏》,当问到四位借阅者时,他们分别回答如下: 甲:我没拿。 乙:是甲拿了。 丙:甲没拿。 丁:是乙拿了。 已知其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请分析是谁拿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