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中国通史2009真题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通史2009真题

【内部资料】华中师范大学中国通史考研真题

注:07~11为统考 1999年专门史-中国通史 一、名词解释 牛李党争、容闳、靖难之役、投下、改土归流、《胜之书》 二、论述 论述明朝嘉靖时期政治的腐败与张居正整顿政治、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 论述清朝前期(康熙至乾隆)强化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措施和手段 试析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及其效果 简论九品中正制 2000年专门史-中国通史 一、名词解释 卿大夫、约法三章、厂卫、乾嘉学派、《瀛寰志略》、《筹办夷务始末》 二、论述 简述元朝的对外关系 试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试析张居正改革 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对外态度和观念的变化 2001年专门史-中国通史 一、名词解释 长平之战、党锢之祸、魏晋玄学、《元和郡县图表》、张格尔、五族共和 二、论述 试述宋代商业的发展(经济史必答题) 简述鸦片战争前清代西方传教士的活动 试述北宋中期(庆历至熙宁)变法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效果 简述康熙帝 2002年专门史-中国通史 一、名词解释 百家争鸣、《通典》、五均六筦、葵丘之盟、萨尔浒之战、《天朝田亩制度》 二、论述 简述南北朝时期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试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 试析元代兴衰的历史教训 简述清末新政 华中师范大学1999年历史学考研真题【经济史】 以汉唐或者宋元的食盐专卖制度为例,说明中国古代转卖制度的“全部专卖法”与“局部专卖法”在内容、作用等方面的区别2、请说明唐代赋役制度由租庸调制演变为两税法的社会经济原因3、请分析比较宋元市镇发展与明清市镇发展的不同特点4、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的原因有何异同? 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历史学考研真题【经济史】 1、请比较说明汉代口赋制度、魏晋户调制、唐租庸调制、唐两税法等四项赋役制度之间的变化 2、简述宋元明清官私对外贸易及官方政策的演变 3、请结合史实,阐述中国近代机器工业产生和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及其意义 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历史学考研真题【经济专门史】 1、试论汉唐之间货币流通制度的主要变化与商品经济兴衰的关系 2、略论宋明间中国海外

南京农业大学物理学2005真题

南京农业大学 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本试题共1页,第1页试题编号:423 试题名称:物理学 注意:答题一律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草稿纸或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分,共15分) 1.动量 2.磁场 3.偏振 4.波粒二象性 5.核物理 二.简答题(每小题 10分,共30分) 1. 简述麦克斯韦对物理学的贡献及其理论对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2. 简述牛顿力学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关系; 3. 简述量子物理学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计算题(每小题 15分,共 105分) 1.湖中有一小船,岸上有人用绳跨过定滑轮拉船靠岸,设滑轮距水面高度为H ,滑轮到原船位置的绳长为L ,试求:当人以匀速V 拉绳时,船运动的速度V 为多少? 2.质量为M 的人手里拿着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此人用与水平面成角的速率V 0向前跳α去,当他达到最高点时,他将物体以相对于人为u 的水平速率向后抛出。问:由于人抛出物体,他跳跃的距离增加了多少?(假设人为质点) 3.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ABCDA 的循环过程,其中AB 和CD 是等压过程,BC 和DA 是绝热过程。已知B 点温度T B =T 1,C 点温度T C =T 2。(1)证明该热机的效率为1-T 2/T 1; (2)这个循环是卡诺循环吗? 4.边长为a 的立方体,其表面分别平行于xy 、yz 和zx 平面,立方体的一个顶点为坐标原点。现将立方体置于电场强度的非均匀电场中,求电场对立方体各j E i kx E E 21)(++=表面及整个立方体表面的电场强度通量。 5.两线输电线,其导线半径为3.2mm ,两线中心相距0.50m ,线位于地面上空很高处,因而大地影响可以忽略。求输电线单位长度的电容。 6.用波长为589.3nm 的纳黄光观察牛顿环,测得某一明环的半径为1mm ,而其外第四个明环的半径为3mm ,求平凸透镜凸面的曲率半径。 7.两条无限长平行直导线相距5cm ,各通以30A 的电流。求一条导线上每单位长度受的磁力为多大?如果导线中没有正离子,只有电子在定向运动,那么电流都是30A 的一条导线的每单位长度受另一条导线的电力多大?电子的定向运动速度为1mm/s.

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第13集孔子讲课讲稿

第13集:孔子 安怀堂山东曲阜孔府 童声颂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清晨,朗朗的读书声从这里传出,学生们朗读的是《论语》,《论语》虽然只有11705个字,却被称为中国第一书,它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也影响了世界,还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传说。《论语》是一部散发着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生命体温的经典,浓缩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以及孔子弟子思想的精华,堪称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元典之一。 杨朝明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 杨:《论语》里面,这个做人的道理,这个处事的智慧,它已经沉淀为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一种心理,动成了我们一种生命底色。 钱逊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钱:在这以前,是一种以这个天命为主的这个思想,然后出现的变化,而孔子他的价值,《论语》里面这个思想价值,就是他开始建立了一个完全立足于人的,人文主义的思想体系,所以从那以后,从孔子以后,中国文化走了一个新的一条道路。 夫子洞山东曲阜尼山 尼山山东曲阜 公元前551年,一个婴儿降生在这个黑暗狭小的山洞中,因为生下来头顶的中间是凹下去的,和尼丘山很相似,这个孩子被取名为丘,因为在家里排行第二,所以字仲尼,后世因为要避他的名讳,把尼丘山改名为尼山。 万仞宫墙山东曲阜 因为他,山东曲阜成为朝圣之地,他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孔子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先祖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宋湣公,宋是商朝末代君王纣的庶兄微子启的封国,公元前710年,在国内权力斗争中失势的孔氏一族逃到了鲁国。 鲁源村山东曲阜 相传,今天山东曲阜东南,尼山附近的鲁源村,是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的所在地,村中现在还存有一块纪念孔子的石碑,是康有为在1924年所立。 叔梁纥塑像尼山孔庙 颜徵在牌位尼山孔庙 启圣门尼山孔庙 启圣王殿尼山孔庙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身为鲁国陬邑的邑宰,在年近古稀的时候娶了孔子的母亲颜徵在,在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便去世了,孔子跟随母亲搬到国都曲阜阙里居住,在这里,孔子度过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 杨朝明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 杨:因此啊可以想象,那么孔子那么这个小时候啊,这个在他这个母亲的带领下这个成长的这种环境,所以呢这个孤儿寡母啊这个应该说是这个非常艰难的。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生物学2004--2013考研真题

2004试题编号:408 试题名称:动物生物化学注意:答题一律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草稿纸或试卷上一律无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50分) 1.肽单位 2.变性 3.酶的相对专一性4.糖异生 5.氧化磷酸化6.必需脂酸(举例)7.载脂蛋白 8.外显子 9.操纵基因(O基因)10. 分子杂交 二.问答题(100分) 1.如何根据对不同波长紫外光的吸收特点来鉴定样品是核酸还是蛋白质?(5分) 2.细胞色素与铁硫复合物都是呼吸链的组成成分,它们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5分)3.在结合酶中,酶蛋白部分和辅因子分别起什么作用,举例说明。(10分) 4.实验者用氨甲基磷酸合成酶I的活性作为评价肝细胞功能的指标,而用氨甲基磷酸合成酶II的活性评价肝细胞增殖的状况,解释其道理。(10分) 5.Watson 和Crick 在哪一年提出了DNA的右手双螺旋模型?他们利用的主要实验依据是什么?(10分) 6.什么是酮体?酮体对于动物有什么生理意义?什么情况下可能引起动物体内酮体过多而危害动物的健康?(15分) 7.勾画出以草酰乙酸为中心的物质代谢关系,以说明它在动物机体中的重要性。(15分)8.AUG是原核生物蛋白质翻译时的起始密码,但是又可以作为蛋白质肽链中蛋氨酸的密码子。你知道在翻译开始时,核糖体是怎样辨认mRNA顺序中作为起始密码子的AUG 的呢?(15分) 10.依赖于cAMP的蛋白激酶A途径已了解得比较清楚,这是与G蛋白偶联型受体系统有 关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蛋白激酶A是处于途径上游处的关键酶。简述这个酶的激 活机制。(15分)

2005试题编号:414 试题名称:动物生物化学 注意:答题一律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草稿纸或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9小题,共45分) (1)必需氨基酸(2)酶原激活(3)多酶复合体系(4)ACP (5)呼吸链 (6)酮体(7)解链温度Tm (8)启动子(9)分子杂交 二、问答题(7大题,共105分) 1.指出以下肽段中有哪些(个)是含硫的氨基酸,哪些(个)是非极性的氨基酸。如果用胰蛋白酶水解这段肽,其产物是什么?(15分) Gly-Ala-Gln-Val-Lys-Ser-Leu-Met-Ala-Arg-Cys-Ile 2.举出3个酶催化的反应,它们分别是水解、硫解和磷酸解反应。写出反应式,并且说明它属于哪个代谢途径。(10分) 3.简述动物机体氨的来源,画出动物通过尿素循环消除氨的化学过程。(20分) 4.图示为竞争性抑制剂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请解释为什么在有抑制剂存在时Km变大了,而Vmax没有变化?(10分) 5.“在动物体内,脂肪能否转变成为葡萄糖呢?答案是,这种转变是有限度的。”你怎么解释这个观点?(20分) 6.什么是核糖体?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核糖体有什么区别?核糖体具有哪些特性因而可以成为翻译蛋白质多肽链的“装配机”?(15分) 7.化学修饰作用可能显著改变蛋白质或者酶的生物活性,从而影响细胞的代谢。请以cAMP/PKA细胞信号传导系统为例予以说明。(15分)

中国通史 之 开天盛世解说词

《中国通史》之《开天盛世》 【画面】西安城南骊山风光烽火及有关遗址 这是位于西安临潼区城南的骊山。相传,周幽王为博得爱妃褒姒一笑,曾在这里举烽火戏弄诸侯,最后身死国灭,为天下人耻笑。骊山的故事还在继续。又过了一千年,这座山下发生的一件大事被再一次写进了历史。 【士兵列队】 公元713年秋天,一次盛大的讲武活动在骊山脚下举行。(所谓讲武,就是今天的阅兵) 唐玄宗为的是显示军事力量,震慑朝廷内外潜在的政敌。然而,唐玄宗此举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目的:约见一个就在附近当刺史的重要人物。唐玄宗要约见的这个人是谁?有什么来头?皇帝为何要这样郑重其事地约见这个人? 【推出片名】开天盛世 【画面】情景再现士兵政变 公元710年6月19日夜,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杀死妄图仿效武则天,以异姓君临天下的韦皇后及其女安乐公主,拥立父亲李旦重登皇位,李隆基被封为皇太子。但乱象并未就此结束。野心勃勃的太平公主很快就发现侄儿李隆基不易控制,她四处活动,企图说服睿宗李旦换掉太子李隆基,未能成功。 公元712年7月,李旦毅然将自己的皇位传给太子李隆基。但太平公主仍不死心,积极谋划纂权。一年后,李隆基获悉太平公主即将举兵作乱的密谋,立即先发制人,一举粉碎了这次未遂宫廷政变,将太平公主赐死家中。 至此,李隆基才算真正掌控了朝中军政大权,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唐皇帝。 然而,面对礼崩乐坏、乱象如麻的局面,年轻的天子李隆基知道,一切才刚刚开始。 【采访】八年之间发生了很多政变,李隆基本人能够稳定的接掌政权,前提是他通过政变铲除了太平公主的势力,太平公主是他的姑姑,睿宗的妹妹,武则天的亲女儿,太平公主在睿宗在位的期间,实际上权势是非常大的,包括在玄宗刚即位的时候,七个宰相,五出太平之门,所以在那种格局下,李隆基要克服很多东西,政变带来了很多政局的动荡,包括选官当中的混乱。 【空镜玄宗侧影】 唐玄宗亦深知,要根治乱象,重整朝纲,重现大唐盛世,首先得物色一个能干的宰相。 经过三个多月的反复考量,唐玄宗终于决定:请出前朝宰相、现任同州剌史的姚崇。 【采访】各种权利的背景交织在一起,要有一个很强势的人,姚崇是来宰相,而且确实个人就是不会随着政治的这种变动,而随便变换自己的立场,他很刚正不阿,他是有底线有原则的人,所以这方面,我想就是结束后武则天时代,连续的政局动荡,很合适的一个人选。 【画面】渭川,狩猎场面情景再现,《资治通鉴》记载的这方面内容的书影 姚崇应邀来到骊山的时候,正碰上唐玄宗在兴致勃勃地打猎,姚崇便应邀跟随皇帝打猎。此时的姚崇虽已年过花甲,猎场上却往来飞奔,宛若少年,依稀可见当年的风采。 【采访】那么为什么在骊山阅兵的时候,把姚崇找回来,因为,张说这些人知道玄宗的这个意思,坚决反对,玄宗为了摆脱他们的这样一个包围,所以采取了这么一个不平凡的行动,在骊山阅兵的时候,首先以军容不整,把功臣中的一个说要杀,结果就求情,没杀,不管怎么说,杀了一下他们的威风吧,然后就把姚崇任命下来。姚崇即位(上任)以后,最主要的工作是安定皇位。 狩猎结束,唐玄宗向姚崇征询治国良策,姚崇娓娓道来,唐玄宗不住地点头,最后说:“我想请你出任宰相一职。”但姚崇并未谢恩,唐玄宗觉得奇怪,姚崇说:“我有十点意见请陛下考虑,您要是做不到,那么宰相位置恕难从命。”唐玄宗让他说来听听。于是,姚崇一一道出十条意见。唐玄宗听罢姚崇所言,发现正是自己千呼万唤的治国方略,当即表示无条件全部接受。 【画面】晨光姚崇画像,情景再现 第二天,唐玄宗一纸令下,姚崇被正式任命为宰相。 这恐怕是中国历史上速度最快的任命。这一次任命,正表现出唐玄宗作为盛世君王的雄才大略。

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11

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11 (总分:2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0,分数:20.00) 1.名词解释21-28小题。(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山顶洞人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1930年发现,1933~l934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由裴文中主持进行发掘。距今约1.8万年,化石至少属于8个人类个体,他们的体质形态已明显地表现出黄种人的特征。这一时期的石器比旧石器中期更加精细,形状对称、均匀,刃部锋利,小型石器较多。石箭镞则表明他们已经开始使用弓箭。另外,在山顶洞人遗址还发现了磨制骨针和燧石,反映出已经掌握了缝纫技术和人工取火的方法。) 解析: 3.周朝的封建制度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西周时期分封诸侯的制度。西周大规模地分封诸侯是在周公当政和成康时期进行的。所封诸侯都在王畿以外,各建邦国。受封者共分三类:一为周王的同姓(姬姓)亲属,二为功臣,三为古帝王之后。诸侯隶属于天子,有镇守疆土、捍卫王室、交纳贡税、朝觐述职的义务。诸侯在封国内是君主,也实行分封制。封国内的层层分封制也是与宗法制度相结合的,也就是嫡长子继承制。最重要的封国有:卫、齐、鲁、宋、燕、晋等。周初分封在于用众多的诸侯国以藩屏周,监视被征服的各地民众,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 解析: 4.《削藩策》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上奏的以削弱诸侯王势力为内容的策论。晁错建议,借诸侯王犯错误之时,削减诸侯王的封地。景帝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削楚王戊的东海郡,削赵王遂的常山郡,削胶西王印的六个县,成为七国之乱的导火线。) 解析: 5.《轮台罪己诏》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汉武帝晚年颁布的政令。汉武帝时期,繁苛征敛和土地兼并造成大量的白耕农破产,加之长期对外战争,人力物力损失严重。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拒绝了桑弘羊在轮台扩大屯田的建议,下诏罪己。从此,汉武帝停止了对外征伐,转向对内政的整顿,实行“息民重农”政策。任田千秋为相,又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推行代田法,发展生产。汉武帝政策的转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社会逐步安定下来,生产得以恢复发展。) 解析: 6.淝水之战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383年东晋与前秦间的一次决定性战役。前秦在基本统一北方的基础上,于383年由秦王苻坚亲率大军攻晋,东晋命谢安、谢玄率军迎战。双方在淮河对峙。结果晋军大获全胜,前秦数十

南京农业大学英语(单)2004真题

南京农业大学 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编号:211 试题名称:英语(单) 注意:答题一律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草稿纸或试卷上一律无效 Part I Vocabulary and Structure (20 points) Directions: There are 40 incomplete sentences in this part. For each sentence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Choose the One that best completes the sentence. Then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with a single line through the center. 1.Will this sweater _________ when washed? a. shrink b. mist c. lessen d. decline 2.It is _______ to discuss the question. a. worthy b. worthy of c. worthwhile d. worth 3.This hotel can _________ 600 guests. a. accommodate b. accomplish c. accompany d. accuse 4.The old lady was __________ to the young man who helped her find her lost grandson. a. touched b. cheerful c. generous d. grateful 5.Physicists have made new discoveries that challenge our ________ theories of the universe. a. existed b. adapted c. organized d. established 6.His family had a marvellous holiday, only the last three days were ________ slightly. a. hurt b. spoiled c. ruined d. damaged 7.His partner was thoroughly _______ by the robber’s disguise. a. taken through b. taken in c. taken down d. taken away 8.My son’s composition was so confused that it didn’t make any ________ at all. a. sense b. message c. explanation d. meaning 9.Some people are ________ to politics and what is going in other places. a. keen b. sympathetic c. indifferent d. curious 10.He had to _______ an appointment with me on account of illness. a. put up b. put out c. put up with d. put off 11.The money they took with them was considerably _________ what they needed. a. in favour of b. in excess of c. in charge of d. in contrast to 12.It was _______ for him to wear a T shirt at the reception. a. out of place b. out of order c. out of question d. out of practice 13.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here; I will ask my solicitor to ________ it. a. make out b. set about c. look into d. figure out 14.Why not _______ tennis? It’ll help you keep fit. a. take up b. take on c. take in d. take after 15.They bought that piece of land with a _______ to building a new office block. a. purpose b. view c. reason d. goal 16.The colours of that coat and trousers don’t ________. a. suit b. compare c. mix d. match 17.He remembered what it had ________ him to get a job. a. spent b. used c. cost d. offered 18.The enemy is surrounded, and must soon __________. 本试题共8页,第1页

四种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描述差异之根源及教学应对之道_以_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为例

!" 四种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描述差异之根源 及教学应对之道 ———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例 史 平 #嘉兴市教育研究院,浙江嘉兴!$%&&&’ 李德藻先生的《四种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 政治制度比较》 ($) 一文,抓住“对西周分封制描述的差异”“关于皇帝制度描述的差异”“关于‘君’‘相’关系描述的差异”作了比较。这种案例分析确能给人较大启发,尤其 是提出“在新课改中一定要抛弃以教材为本的观念,使用 任何一种教科书都要有自己的教学处理”($) ,这是很有价 值的。美中不足的是,李先生没有对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进行探讨,而在笔者看来,这种探讨应当是更有意义的,它至少可以为新课程实施者提供应对之思路。由于四种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依据均是新课标, 不妨先把新课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表述实录如下:($)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的特点。(*)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上述文本,是编写教科书相关章节的指导思想,问题在于,教材编者可以有不同解读,由此高中历史教师们不得不面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陈述明显不同、甚至观点迥异的教科书。 就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而论,中国古代社会经历过哪些主要的社会形态?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新课标并没有给出明确结论,这就既给新教科书的编写者以很大的自由,也给关注这一问题的人们留下了较大的争议空间。四种版本的主编者学术观点不同,对新课标的解读也就不同。各自编成的教科书对中国古代社会形态及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这一重大问题的描述也就出现了明显差异。 人民版与岳麓版对新课标的解读结论大体相同,换 言之,其主要学术观点是一致的,因而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描述也大体相同:完全回避了 “五种社会形态说”,不再将“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两个历史发展阶段加以叙述。 众所周知,自上个世纪末以来,我国史学界出现了一 个引人注目的新趋势:不少学者“日益重视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来研究历史。……这一趋势在高等教育中已蔚 然成风”(*) 。如在上个世纪+&年代中期,国家教育委员会高教司决定组织编写两部新的中国通史教材,其中北京 大学张岂之教授主编的五卷本《中国历史》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复旦大学姜义华教授主编的五卷本 《中国通史教程》正在由复旦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这两部高校教材均没有沿用“五种社会形态说”,而是根据中国文明演进所特有的历程作出了新的划分(!)。张教授曾明确指出:“一部中国历史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文明史。具体来说,这是中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制度文明的演进 历史。”(%)对中学历史教育而言,更有决定性意义的是,这种趋势不但已在开始试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 会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得以体现,而且也开始在高考的文综测试中得到体现,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撰写的对*&&%年高考文综试卷 的评价报告明确指出, “*&&%年历史试题凸现了这一特点(指从文明演进角度来研究历史———笔者注)”(*) 。 【收稿日期】*&&,-&"-*, (关键词)四种教科书,描述差异根源,新课程实施,应对建议(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0"-,*%$#*&&,’&+-&&!"-&! 历史教学123456789:;<2=>总第0$%期?@A B5C 0$% *&&,年+期B5C +D *&&,关注新课改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精品文档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精品文档 【小雅为你整理的精品文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下载。】内容如下-《中国通史》读书笔记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1 中国,她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古国,从古至今,中国发生过许多惊天动地的事,虽然旧中国已过,但那些震撼中国的历史,让我们这些炎黄子孙们,无法忘记。 ——题记 《中国通史》这一本书,生动描写了旧中国的兴衰,以及新中国的成立。我们就来说说清朝,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大清这200多年的统治中,也发生过许多大事。 旧中国过去了,新中国到来了,但是这新中国的一切,还是和历史有着大关系。 在一次散步中,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 周末,我吃完晚饭,就去公园散步了。 在公园里,我边走边想:为什么会有新中国,为什么抗日会胜利?而清朝为什么会覆灭?我走着走着,在一棵树旁停了下来,并自言自语道:“为什么会有新中国?那是因为抗日战争胜利了;为什么抗日会胜利?那是因为我国有许多有气节、宁死不屈的人;而清朝又为什么会覆灭?那都是因为中国的黑历史,实在黑得可怕!” 那晚后,我有了深深的感悟:改变以前的历史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创造历史。

《中国通史》虽然只讲到了1949年,但在一百年后的《中国通史》中,我们一定能发现会有更多的人来创造历史。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2 这几天我读了《中国通史》,这本书是由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吕思勉先生编著的。在这本书中,吕思勉先生以丰富的史实记录了上起远古时代、下至民国十一年期间的中华泱泱大国史,笔力酣畅,气势磅礴。认真拜读这本书之后,我的内心有了许多感触。 这部《吕著中国通史》没有采用一般通史的体例。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分门别类地、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下册分章按时代顺序有条理地叙述了政治历史的变革。它对帮助读者初步掌握中国历史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系统的历史知识有很大的好处。 当时作者编写此书,不仅是为了大学教学上的需要,还有个明显的目标,就是想从中总结出一些历史的经验,用来指导我们今后的行动。他说:“颇希望读了的人对于中国历史上重要文化现象,略有所知,因而知现状的所以然,对于前途可以预加推测,因而对于我们的行为可以有所启示。” 这本书详细的解读了中国历史的点点滴滴。在书中,我认识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治水有功,拯救黎民,开创夏朝,统一中国,是夏后氏族人的骄傲;战功赫赫的骠骑将军霍去病,英勇善战,以一抵百,杀敌无数,立下赫赫战功,打得匈奴闻风丧胆,解除了北部边境的威胁;直言敢谏的魏征,他不畏强权,敢于当众挑战权威,是唐

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12

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12 (总分:4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1,分数:22.00) 1.名词解释21-28小题。(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良渚文化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我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1936年首次发现于浙江省余杭县良渚镇遗址而得名。分布地点在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距今约5300年至4200年。其主要文化特征是:陶器以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农业工具进步,已种植水稻、花生、芝麻、蚕豆、毛桃等;手工业制品精巧,有玉琮、玉璧等象征权力的贵重礼器。房屋为干栏式建筑,贫富分化现象明显产生。) 解析: 3.光武度田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东汉光武帝时期因度田而引发的地方豪强与中央对抗的事变。土地问题是西汉中后期留下来的重要社会问题。东汊光武帝于建武十五年下令核查土地,引发了地方豪强叛变。光武帝采取分化与镇压相结合的政策,平息了叛乱。度田事件显示出地方豪强势力的强大。) 解析: 4.八王之乱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西晋皇族内部因争夺政权而引发的动乱。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死,惠帝即位,贾皇后为独揽大权与辅政的外戚杨骏发生矛盾。291年,贾皇后杀死杨骏,统治阶级内部开始了一连串的政治残杀和战争,先后有八个分封为王的皇族参与进来,历时16年之久。306年东海王另立怀帝,八王之乱结束。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使得五胡乘虚而入。) 解析: 5.北府兵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东晋在招募北方流民的基础上形成的一支军队。接受驻地在京口(今江苏镇江)的军府指挥,拱卫首都建康,称为北府兵。该军为当时的精锐部队,士兵皆骁猛勇敢,屡战屡捷。太元八年(383年)前秦进攻东晋,东晋以北府兵为主力,在淝水之战中击败前秦军队。后成为南朝刘宋政权创立的军事基础。) 解析: 6.宇文泰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西魏大臣。代郡武川鲜卑人。参加过鲜于惰礼起义,后投贺拔岳,镇压关陇人民起义。贺拔岳死后被拥立为主帅,迎魏孝武帝,定都长安,建立西魏。后毒死孝武帝,另立元宝炬为帝,以丞相、尚书令、大冢宰专朝政。重用汉族士人整顿吏治,兴办屯田,推行府兵制和均田制,又攻取了益州、江陵等地,扶植后梁,为建立北周王朝打下了基础。) 解析: 7.《史通》 (分数:2.00)

南京农业大学2012真题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56) 1、简要说明产量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及利润最大化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简述边际报酬递减、边际技术替代率和规模报酬递减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什么是帕累托最优?一个经济社会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什么? 4、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有何区别?为什么市场提供的公共物品通常低于最优数量? 5、根据宏观经济学消费理论简要分析现期收入、预期收入和个人财富如何影响个人的消费支出 6、在通货膨胀发生时,为什么居民的实际收入或者资产会受到损失而减少?“减少”的收入流向何处? 7、简要解释公众与商业银行的行为如何影响货币创造乘数。如果公众和银行能影响货币创造乘数,是否意味着中央影响不能控制货币供给?为什么? 8、简要解释投资和利率弹性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关系 二、计算题(42) 9、张三的效用函数为U=xy,他有个简单的原则:不管收入是多少,他都将收入两种在商品x和y之间平均分配(这里不是我打错顺序,原题就是这样的)。如果商品x的价格为2,商品y的价格为4,收入为100,他将购买25单位商品x和12、5单位商品y。 (1)根据张三的简单原则,他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吗?请证明你的答案 (2)假设张三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理性人,请推导当收入为1000、商品y的价格保持为1时,他对商品x的需求函数 10、假设某种产品由50个厂商生产,该作业具有充分竞争性,每个厂商都具有相同的成本函数C(y)=y^2+1,y>0,C (0)=0。市场需求函数为D(p)=52-p。某天突然发生灾害,一些厂商受到严重破坏,无法继续生产。请问: (1)灾害发生前该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总产量 (2)如果灾害发生后只有一个厂商幸免于难,因而使其成为垄断者,那么此时该市场的总产量为多少?价格为多少? (3)如果灾害发生后只有两个厂商幸免于难,因而使其成为两家古诺寡头,那么此时该市

新版山东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回首过去一年的各种疲惫,困顿,不安,怀疑,期待等等全部都可以告一段落了,我真的是如释重负,终于可以安稳的让自己休息一段时间了。 虽然时间如此之漫长,但是回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这可真是血与泪坚坚实实一步步走来的。相信所有跟我一样考研的朋友大概都有如此体会。不过,这切实的果实也是最好的回报。 在我备考之初也是看尽了网上所有相关的资料讯息,如大海捞针一般去找寻对自己有用的资料,所幸的是遇到了几个比较靠谱的战友和前辈,大家共享了资料和经验。他们这些家底对我来讲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而现如今,我也终于可以以一个前人的姿态,把自己的经验下下来,供大家翻阅,内心还是比较欣喜的。 首先当你下定决心准备备考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知识准备、心理准备、学习习惯做好学习计划,学习计划要细致到每日、每周、每日都要规划好,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另外,复试备考计划融合在初试复习中。在进入复习之后,自己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我们的计划。总之,定好计划之后,一定要坚持下去。 由于篇幅较长,还望各位同学能够耐心看完,在结尾处附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 山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715)中国通史 参考书: 《中国古代史》(第5版),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

《中国近代史》,李侃等,中华书局,1994年; 《中国现代史》,王桧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中国史简编·古代卷》,安作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中国通史教程·近代卷》 先说英语,最重要的就是两个环节:单词和真题。 关于单词 单词一定要会,不用着急做题,先将单词掌握牢,背单词的方式有很多,我除了用乱序单词,我还偏好使用手机软件,背单词软件有很多,你们挑你们用的最喜欢的就好,我这里就不做分享了。我们考试的时候就是最直观刺激的就是文字信息,所以根据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来讲最简单粗暴的就是利用重复,将这个文字信息与我们大脑之间形成一个条件反射,这样我们提取的速度也就会达到最快。 都说考研有很多生僻词义,其实不是的,很多都是书面语言常见意思,只是我们不熟悉书面语言而已。比如casualty表示伤亡,我们口语常见是casual 随意的。这种能力一定不是背单词搞出来的,而且需要扎扎实实坐下来读书。 关于阅读 第一次我阅读很差,对答案错了一大半。这次我阅读是满分。如何做到?我非常认同老钟的观点,不要再管命题人,不论谁命题,不论什么题型,都是围绕着你有没有读懂作者在说什么,题型的存在只是从不同侧面考察这一点。只有回到阅读本身,才会真的恍然大悟,而不是被定位的思想牵着盲人摸象。我算明白了为什么考研这么重视阅读,当你真的学会了读学术文章,你才会体会到一个研究者的乐趣。

新版青岛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回想起去年这个时候,自己还在犹豫是不是要遵从自己的梦想,为了考研奋斗一次。当初考虑犹豫了很久,想象过所有的可能性,但是最后还是决定放手一搏。 为什么呢? 有一个重要的考量,那就是对知识的渴望,这话听来可能过于空洞吧,但事实却是如此。大家也都可以看到,当今社会的局势,浮躁,变动,不稳定,所以我经常会陷入一种对未来的恐慌中,那如何消除这种恐慌,个人认为便是充实自己的内在,才不至于被一股股混乱的潮流倾翻。而考研是一条相对比较便捷且回报明显的路,所以最终选择考研。所幸的是结局很好,也算是没有白费自己将近一年的努力,没有让自己浑浑噩噩的度过大学。 在准备备考的时候,我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做了一份复习时间规划。并且要求自己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复习。给大家一个小的建议,大家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踏踏实实的打好我们的基础,复习比较晚的同学也不要觉得时间不够,因为最后的成绩不在于你复习了多少遍,而是在于你复习的效率有多高,所以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调整好心态,保证自己每天都能够有一个好的学习状态,不要让任何事情影响到你,做好自己! 在此提醒大家,本文篇幅较长,因为想讲的话实在蛮多的,全部是我这一年奋战过程中的想法、经验以及走过的弯路,希望大家看完可以有所帮助。 最后结尾处会有我在备考中收集到的详细资料,可供各位下载,请大家耐心阅读。 青岛大学中国史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63)历史学基础(中国史)

1.《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齐涛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五版。 2.《中国通史教程(近代卷)》,齐涛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五版。 3.《中国通史教程(现代卷)》,齐涛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五版。 先说说英语复习心得 一.词汇 词汇的复习流程其实都比较熟悉了,就是反复记忆。考研要求掌握5500的词汇量,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工,我建议考研词汇复习的参考书至少要有两本,一本是比较流行的按乱序编排的书,另一本是按考试出现频率编排的书,也就是所谓的分级词汇或分频词汇,我使用的是木糖的单词和真题,很精练,适合后期重点巩固使用,工作量也不是很大。为什么要使用分级词汇书呢,因为我们掌握词汇是服务于阅读的,题做多了就会发现,考研阅读考来考去大部分也就是那2000多个词,到后期一定要发现规律,把握重点。还有一点就是在做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归纳形近词,有些词出现频率高而且很容易混淆,必须分清楚。 二.阅读理解 都说考研最难的是英语,英语最难的是阅读。那这阅读究竟难在哪里呢?以四六级作为比较,攻克四六级阅读的关键是词汇,只要一篇文章传达的意思你基本清楚,考题对应的细节你能找到,看得懂,基本上就没太大问题了。但考研英语还不止于此,它还要求就是我在最开始提到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知道,研究生是要查阅很多文献的,很多甚至是国外文献,这就要求我

四川大学650中国通史考研历年真题及解析

四川大学考研历年真题解析 ——650中国通史 主编:弘毅考研 编者:Hongxiu 弘毅教育出品 https://www.360docs.net/doc/4116860834.html,

【资料说明】 《中国通史专业历年真题解析(专业课)》系四川大学优秀历史学考研辅导团队集体编撰的“历年考研真题解析系列资料”之一。 历年真题是除了参考教材之外的最重要的一份资料,其实,这也是我们聚团队之力,编撰此资料的原因所在。历年真题除了能直接告诉我们历年考研试题中考了哪些内容、哪一年考试难、哪一年考试容易之外,还能告诉我们很多东西。 首先说明一下,四川大学历史学硕士研究生考试近十几年来的情况如下:2007年以前是学校自主命题,2007年至2012年属于全国统考,2013年又重新开始学校自主命题。本资料节选2000年—2006年、2013年的考研真题并加以相关详细解析。由于统考部分试题及解析在网上便于查找,本资料就不再赘述。想了解的同学可自行在网上查阅。 1.命题风格与试题难易 大家都知道,2013年四川大学历史学开始统考后的第一年自主命题,看过今年试题的同学一开始都会感觉题量比较大并且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也就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认真分析与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川大试题还是很侧重于基础的,70%的题目可以在课本上找到部分答案,而且部分题目还可以找到07年统考前,川大自主命题的一些影子。这不同于一些学校的试题,比如北京大学,理论性很强,说不会答,一点也答不上来。川大的试题,不管你复习的怎么样,一般都能答上一点,至于能答到什么程度,则因人而异。 其实,“试题很基础”----“试题很简单”----“能得高分”根本不是一回事。试题很基础,所以每个学生都能答上一二,但是想得高分,就要比其他学生强,要答出别人答不出来的东西。要答出别人答不出来的东西,这容易吗?大家不要被试题表象所迷惑。很多学生考完,感觉超好,可成绩出来却很低,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个原因:把考的基础当成考的简单。其实这很像武侠小说中的全真教,招式看似平淡无奇,没有剑走偏锋的现象,但是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和深厚的内功是不会成为大师的。我们只能说命题的风格是侧重考察基础的知识,但是,我们要答出亮点,让老师给你高分,这并不容易。 2.考试题型与分值 大家要了解有哪些题型,每个题型的分值。从今年试题来看,川大的题目基本都是

新版南京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考研是一项小火慢炖的工程,切不可操之过急,得是一步一个脚印,像走长征那样走下来。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几乎从来没有在12点之前睡去过。也从来也没有过睡到自然醒的惬意生活,我总是想着可能就因为这一时的懒惰,一切都不同了。所以,我非常谨小慎微,以至于有时会陷入自我纠结中,像是强迫症那样。 如今想来,这些都是不应该的,首先在心态上尽量保持一个轻松的状态,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虽然考研是如此的重要,但它并不能给我们的人生下一个定论。所以在看待这个问题上不可过于极端,把自己逼到一个退无可退的地步。 而在备考复习方面呢,好多学弟学妹们都在问我备考需要准备什么,在我看来考研大工程,里面的内容实在实在是太多了。首先当你下定决心准备备考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知识准备、心理准备、学习习惯做好学习计划,学习计划要细致到每日、每周、每日都要规划好,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另外,复试备考计划融合在初试复习中。在进入复习之后,自己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我们的计划。总之,定好计划之后,一定要坚持下去。 最近我花费了一些时间,整理了我的一些考研经验供大家参考。 篇幅比较长,希望大家能够有耐心读完,文章结尾处会附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 南京大学中国史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202)俄语或(203)日语(643)中国古代史基础或(645)中国近现代史基础 参考书 中国史

(643)中国古代史基础 《中国通史教程》,姜义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新编中国通史》第一、二册,福建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史研究导引》南京大学出版社。 (645)中国近现代史基础: 《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华书局; 《中国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编中国通史》第四册,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导引》南京大学出版社。 先说英语吧。 词汇量曾经是我的一块心病,跟我英语水平差不多的同学,词汇量往往比我高出一大截。从初中学英语开始就不爱背单词。在考研阶段,词汇量的重要性胜过四六级,尤其是一些熟词僻义,往往一个单词决定你一道阅读能否做对。所以,一旦你准备学习考研英语,词汇一定是陪伴你从头至尾的一项工作。 考研到底背多少个单词足够?按照大纲的要求,大概是5500多个。实际上,核心单词及其熟词僻义才是考研的重点。单词如何背?在英语复习的前期一定不要着急开始做真题,因为在单词和句子的基础非常薄弱的情况下,做真题的效果是非常差的。刚开始复习英语的第一个月,背单词的策略是大量接触。前半月每天两个list,大概150个单词左右,平均速度大概1分钟看1个,2个半小时可以完成一天的内容。前一个月可以把单词过两遍。 历年的英语真题,单词释义题都是高频考点,这一点在完型中体现的非常突出,不仅是是完型,其实阅读中每年也都有关于单词辨析的题目,掌握了高频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