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度假酒店景观设计的主题化表达

滨海度假酒店景观设计的主题化表达
滨海度假酒店景观设计的主题化表达

滨海度假酒店景观设计的主题化表达

发表时间:2017-11-01T09:01:54.603Z 来源:《科技中国》2017年7期作者:黄思诗

[导读]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度假旅游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滨海度假酒店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本文从滨海度假酒店的概念,分析滨海度假酒店景观设计的特点和应遵循的设计原则,并阐述了滨海度假酒店景观设计主题的确立及表达方式。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度假旅游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滨海度假酒店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本文从滨海度假酒店的概念,分析滨海度假酒店景观设计的特点和应遵循的设计原则,并阐述了滨海度假酒店景观设计主题的确立及表达方式。

关键词:滨海度假酒店;景观主题;表达

滨海度假旅游以其优质的环境条件已经渐渐成为人们度假旅游的一种趋势,而滨海度假酒店则是滨海度假旅游区内不可缺少的部分,其环境的品质优劣直接影响着游客的入住选择。因此,滨海度假酒店环境的景观规划中如何过环境的渲染以及气氛的烘托,来达到美学、文学以及景观功能相结合的目的很重要,它需要设计时能够充分提炼和把握自然景观的形象、特点与特征,在设计者脑内形成具有一定精神寄托并且被景象化的概念,然后通过视觉、触觉和听觉等形式将这种概念具体化,进行主题化的表达,从而设计出优秀的作品,使游客在欣赏时能够得到情感和精神上的共鸣,感受到这种主题意境下设计者所要表达的精神理念与情感观念,甚至体会到某些人生哲理 [1]。

1滨海度假酒店概述

滨海度假酒店是对酒店在地域和功能上的限定,即滨海是对酒店地域的界定,度假是对酒店功能的限定[2]。陆域与海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称为滨海地区。滨海度假酒店以大海为设计核心,酒店的选址、规划、单体设计都围绕于其临近的海滩设计。酒店的占地面积广阔,除主体建筑外,园林、泳池、停车场也占据了很大面积。在建筑布局方面,注重对海景的利用,追求海景最大化。酒店的客房布局,尽可能满足每问客房都能看到大海。主要公共空间面向大海开放,高效利用自然风景[3]。

滨海度假酒店依靠的自然条件就是海洋,因此海景是滨海度假酒店环境景观设计中重要的借景要素。选择滨海度假酒店的游客,很大程度上是处于对海景的向往。为了满足游客希望在酒店内部观赏到海景的需求,滨海度假酒店在建筑的空间布局上,会考虑使尽可能多的房间观赏到海景,因而建筑布局一般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此外,大部分游客会去沙滩,与大海亲密接触。所以,如何充分利用独特的海洋景观进行景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2滨海度假酒店景观设计主题的表达

2.1滨海度假酒店环境景观主题的确定

主题起源于策划构思,物化于景观营建,对滨海度假酒店主题景观的设计是设计者对前期资料充分整合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媒介赋予景观主题个性、预先模拟其物化结果的过程[4]。滨海度假酒店的主题的确定主要是通过设计者与开发商的不断沟通,在滨海度假酒店场地分析的指导下,确定符合场地开发的各项活动安排,确定景观表现的主题,符合市场的需要。

2.2滨海度假酒店环境景观主题的表达

所谓表达,就是通过某种恰当的手法将设计者的创意或想法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使他人得以阅读和理解。滨海度假酒店景观主题的表达是依附于整个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它与景观的功能规划、生态规划、小品设计等息息相关[5]。在定位好主题后,可按景观设计的整体平面和功能布局中,分配主题、确定主题的主次,并运用各种景观实体要素,来表达和强化主题景观。

2.2.1从整体平面和功能布局中分清主次主题

主入口处景观区,是对景观的第一印象,处于整个景观的最重要位置。该区域的景观对整体景观项目具有引导的作用,设计时要富有层次感,展示出该景观最具有代表性和标志性的主题文化,最直接、清晰地表达出景观的主题内容,让游客强烈的感受到该景观的丰富内涵和意义。景观设计师要在主入口处要特别的突出想法,把主题思想转化成景观实体。景观构造物除了要与建筑相协调之外,还要满足交通集散需求。整个景观项目的风格和手法很大程度是体现在中主入口处景观的设计中,因此入口处的设计一定要最细致入微。

中心广场区,是游客最集中的场所,也是最能体现景观主题特色的地方。中心广场的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广场的的功能和周边的环境,突出景观主题和形象,而且对于该区域的设计尺度要适当满足多方面功能的要求,表达景观的文化内涵和地域性特色,可灵活运用视觉、听觉等方法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増加景观的趣味性。此外,因中心广场区域面积相对较大,景观的设置要分清主次才不会显得杂乱无章。

互动体验区,是供游客融入景观并亲身参与体验的区域,需要把主题思想转化成互动体验项目,使游客通过五官和肢体的感觉来接收景观的信息,从而了解景观主题文化。在这种互动体验的方式中,把主题思想注入景观中,有利于人们对该景观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感受,留下深刻的印象。

休闲娱乐区,是游客放松休闲、停留时间较长的区域,也是游客较多的区域。该区域是宣扬主题文化的最佳地方,这个区域最重要是满足人的行为和对功能的需求,比如设置景观亭、景观座椅、休闲栈道、娱乐设施、健身器材等,使游客身在其中能够放松身心。该区域的景观宜体现出主题的趣味性,可以把景观的主题文化,化作符号或标志等形式,自然的置入景观中,使游客以轻松自然的方式理解景观主题文化。

商业服务区的建筑风格要与主题思想相符合,并具有明显的标识和指引标志。在这个区域可以用宣传海报来体现景观主题文化。还可以通过销售一个能体现主题景观特色的纪念品,使游客看到商品也能感受主题氛围。

过渡空间,滨海度假酒店凭借宜人的气候条件和绝佳的海景资源,使建筑主体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并大量的运用了过渡空间。过渡空间兼有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的部分特点,已经成为酒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形式丰富,大致包括了入口、大堂、庭院、露台与廊道等,在设计时,应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提炼适合的主题并运用各种景观要素进行表达。

2.2.2运用各景观实体要素强化主题

运用景观建筑。在滨海度假酒店环境中,景观建筑形式主要有景观亭、景观廊架等。这些景观建筑在滨海度假酒店环境中,不仅给游客提供了在酒店环境游览过程中停留的空间,还能通过景观建筑的造型、不同材料的搭配、色彩的运用等,有效地传递滨海度假酒店设计主题和景观环境想要表达的特色和文化。

运用植物。植物丰富多变的造型和姿态,不仅具有观赏特性,还可以赋予其内涵和寓意,能够很好衬托和表达景观的主题和意义。运

滨海港口区域景观要素的详细规划与设计

民营科技 2010年第9期234MYKJ 建筑·规划·设计 滨海港口区域景观要素的详细规划与设计 陈玲 前言 森林、海滩、树丛以及林中空地等边缘,都是人们喜爱逗留的区域,而开敞的旷野或滩涂,则无人光顾,除非边缘地带己经人满为患。边界区域之所以受到青睐,显然是因为处于空间的边缘,为观察空间提供了最佳的条件。选择了海岸线、天际线、道路系统、绿地系统这四大“线”要素以及灯光系统这一复合的“点、线、面”系统进行论述。此外,人们在港口区域内停留的一些地点如办公和配套服务区等过去所忽视的“点”元素也是人们了解和突出滨海港口城市整体风貌和特色的重要元素。 不少国外滨海港口城市的旅游项目中都有乘船游览城市风貌,当我们从海面上观赏一个滨海城市的时候,由于距离远,视野大,随着游船的行进,游客可以在不同深度和角度体会城市风貌的特征,从而形成山、海、城的整体景观印象。虽然我们更多地是感受到城市的天际线,但优美流畅的海岸线是塑造生动、富有韵律的天际线的基础,可以说海岸线决定了天际线。海岸线直接影响着滨水空间的景观序列和视线走廊的组织,影响着区域建筑群体和标志性建筑物的布局,从而影响到城市的天际线和总体风貌。因此,海岸线与天际线的规划是塑造沿海港口城市意象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时,流畅的海岸线与富有韵律的天际线本身也是城市整体风貌和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景观规划设计应从总体概念、结构规划到详细规划和设计中对海岸线与天际线给予足够的重视。 1海岸线 海岸线原本是自然形成的,其突出和凹陷的位置则是海岸线景观组织的关键之处。突出的岸线是视觉的焦点,形成了前景天际线,因而更多地被人们所感知。同时,凸型岸线具有广阔的视野,可从多角度和不同距离观赏,成为海岸线上的控制性因素。 因此,在凸型岸线上设计标志性建筑物成为常用的手法。如美国纽约港的自由女神象是建立在海湾中一个岛上的;世界闻名的悉尼歌剧院位于三面环水的Belnnelong Poini角,无论从高处眺望还是周围巡游,都可见完美的形态。由于突出的海岸线是视觉焦点,因此,应更多注重自然岸线与填海港口区域之间的衔接和过渡。因此,兴建港口的填海范围不宜超出突出的自然岸线,应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的海岸线和自然景观。因此,应更多注重自然岸线与填海港口区域之间的衔接和过渡。 凹入的海岸线所形成的海湾通常泊稳条件好,因此,成为人们兴建码头的首选位置。凹入的海岸线具有内向的特征,不论是环水而建的建筑群体还是环水兴建的码头,其布局空间均是一个内向的环境,在整个区域的天际线中,这部分凹入的海岸线通常作为中景或背景天际线。 美国的巴尔的摩港是凹形岸线的典型实例。内港环绕水面进行,分为世界贸易中心、水族馆、内港广场、海洋广场、体育娱乐设施和滨水步行道等几个主要的功能区。其中世界贸易中心作为唯一的高层建筑,形成了区域内的天际线高点和标志性建筑物。 2规划布局原则 从上述海岸线规划的实例我们可以知道海岸线规划不是孤立的,应充分考虑城市天际线和景观的需要,滨海港口区域海岸线规划应遵从其自然的布局原则是: 1)尽量利用天然海湾兴建港口和布置城市的生活岸线。每一个滨海港口城市都具有不同的自然环境,海岸线规划和设计应以自然环境和岸线为基础,根据地形和地势的特点结合不同港湾的功能创造凸显滨海港口城市的个性特色的海岸线和天际线。一个别具特色的建筑物、构筑物或雕塑则更能使海岸线和天际线具有标志性和可识别性。 2)各港湾之间以凸型海岸线作为分隔,一定要保留凸型海岸线的自然形态,不宜超出凸型海岸线建设。 3)注意处理好人工岸线与自然岸线的接驳区,特别是当这一区域位于凸型海岸线与人工岸线交界的区域使,顺应自然岸线兴建亲水性防波堤、景观区域不失为处理人工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比较常用的手法。3天际线 从港口的选址看,港口多位于海湾内,因而多数港口是被突出的自然海岸线所包围的,远距离观赏时,城市和山体的天际线起主要作用,港口的天际线并不占据主导地位。而对于中距离观赏时,港口的高大的机械设备和办公区域形成的前景天际线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夜晚时候,港口区域所形成的前景天际线就更为主要。因此,选择合适的填海区域兴建港口不仅要从港口水域、航行条件考虑,还应该从城市海岸线和天际线规划进行认真的研究。结合其他滨海城市天际线规划和设计的研究成果,出滨海港口区域天际线规划和设计的原则: 1)注重前景天际线。许多滨海城市的前景天际线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积淀形成的,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为市民所熟悉和认同,并成为城市的标志和象征。前景天际线的规划和设计应注重历史形成的天际线的保护,保持天际线的连续性。对于城市范围内而言,具体讲就是要保持临水景观要素,新老建筑、构筑物的形体特点,以及相互之间在立面形式和色彩风格等方面保持协调和统一。前景天际线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建筑物的屋顶部分,天际线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建筑物屋顶形式的变化,因此,处理好滨海建筑屋顶的形式是规划和设计前景天际线的重点之一。对于港口区域来说,前景天际线就是盗立在开阔的港口码头前沿的整齐高耸的岸桥以及色彩缤纷的集装箱。对于港口来说色彩的配置、夜景灯光的设计是形成港口区域前景天际线的两大因素。此外,在港区与港区之间或港区与后方陆域之间兴建联络桥,这种横跨海上的大桥,在前景天际线中常常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成为该片区的标志。 2)处理好前景与背景的关系。处理好前景天际线和背景天际线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规划和设计城市海滨天际线的重要内容。前景天际线较低,背景天际线较高,前低后高、逐层升高是天际线设计的一般规律,如果二者关系错位或混乱会破坏天际线的结构与特点,滨海港口区域内超过120米的巨型岸桥和其他高大的设备形充当了沿海港口城市的前景天际线,中距离观赏时起主要的作用。但从整个片区的天际线来看,港口区域的天际线仍以背景山体天际线为主。对于滨海多山地区,前景天际线应与山体走势和谐,要避免出现前景天际线遮挡或破坏背景山体天际线的现象。滨海港口区域的天际线注重与自然的协调,但单调的港口区域还是需要局部前景天际线的对比,这样能活跃天际线,使其更具特色,这是规划和设计师们所需要控制和把握的关键。 除了处理好前、后天际线之间的关系外,前景天际线本身也应由不同层次组成,形成层层积聚,阶梯上升的动态形象。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前景天际线需要有不同的层次,但在紧邻港口码头的后方,不宜兴建高层建筑,如新加坡港口,给人一种杂乱而烦躁的感觉,破坏了整个海岸线的优美感。相反,如果在港口与后方的城市建筑群体之间安排适当的绿化隔离带(如果是有地形高差的绿地更好),则既可避免近景天际线重叠所造成的杂乱,又可增加天际线的层次感。 总之,港口的天际线不同于城市天际线,它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构成元素单一,天际线单调而且没有起伏,如日本东京港口青海流通码头的天际线。笔者认为港口区域的天际线要注重前、后天际线的关系,即整个港口区域融入背景天际线之中,使港口与城市天际线协调起来,同时,可在局部采用对比手法,增加竖向的元素打破港口区域强烈的横向水平线条,增加前景天际线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此外,滨海港口区域的天际线规划应贯穿于景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阶段,并与港口规划、海岸线利用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专项规划协调。 摘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的资源当然很难有好的景观。滨海港口区域有着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为塑造有地域特色的优美环境打下了基础,但仅仅有资源仍然不能塑造出滨海港口区域的景观。特别是由于港口码头其本质是生产性功能,有别于城市生活性功能,因此,从总规到各专项规划,即要突出港口区域整体风貌,又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现论述港口区域景观规划设计的要素。 关键词:滨海港口;景观规划;设计;规划布局;海岸线;天际线

海滨公园景观设计

海滨公园景观设计 摘要:现代城市滨水地带是万物生命环境的源头,滨水环境孕育了从原始到现代的人类文明;滨水景观是诸多类型景观中最具持久吸引力的景观。在各类景观规划设计中,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是景观学专业最为综合、最具挑战性的实践。在其设计过程中,它的综合性很强,考虑到整体统一性、人性化、生态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因素。所以城市滨水景观环境规划极具其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设计原则、发展、变化、方法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现代城市景观空间的享受。尤其是人们对于现代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正因如此背景,在景观设计创新过程中就必须着眼于现在,放眼于未来,既要有传统的文化内涵,又要富于时代感。在其设计时必须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观念作为总指导和总的中心思想,针对现代城市滨水景观,在设计中就应遵循景观设计的准则、原则:即它的安全性、生态性、审美性以及时代性。具体到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空间,还应该考虑到它的:共享性、亲水性、生态保护性及可持续发展等原则,从而充分体现人性化这一中心理念。 首先,现代城市滨水区设计的人性化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在景观中任何一种设计的目的都是为人服务的,如果不考虑其多方面的因素,其任何设计都是没有意义和结果的。由于当今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所以在景观设计过程中,也应充分考虑到生态与环保的问题,绝不能因为盈利或只图美观而破坏了生态平衡。而滨水空间景观赋予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在其设计过程中应服从于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生态和环保为原则进行综合设计。 景观设计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有关资料调查显示:“景观设计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以后,尤其是在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中,人们对景观设计的研究已经不再停留在风格、流派、以及细部的安装上,由于城市不停的发展和变化,它开始强调设计的功能与使用、行为与心理、环境艺术与技术等,以及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景观规划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应该说后者是当今景观设计发展的一个方向;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目的就是整体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然而,要保证一个区域各组成元素达到最优美的配置,就必须正确定位该地区的历史背景、文化,经济以及现状背景等,综合整体的研究其空间功能布局和公共基础设施组织等。例如,在滨水公园设计的过程中,由于这里面涉及的因素很多,所以首先要以满足人的不同行为需要考虑大的分区,比如:亲水区、活动娱乐区、景观休闲区等,例:(图1-1、图1-2、图1-3)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Standard for Overall Design of Forest Parks LY/T5132—95 主编单位: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 施行日期:1996年1月1日 林业部关于颁发《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行业标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林)厅(局),东北、内蒙古国有森工(集团)总公司(总局): 根据林业部林计通字[1993]73号文下达的编制任务,由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的《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业经有关单位和专家进行审查通过,现批准为林业行业推荐性标准,代号LY/T5132—95,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本《设计规范》的管理及解释工作由林业部负责。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负责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 一九九六年一月二十一日 目次 1 总则 2 总体布局 2.1 一般规定 2.2 森林公园区划 3 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 3.1 环境容量 3.2 游客规模 4 景点与游览线路设计 4.1 景点设计

4.2 游览线路设计 5 植物景观工程 5.1 一般规定 5.2 植物景观设计 6 保护工程 6.1 一般规定 6.2 生物资源保护 6.3 景观资源保护 6.4 生态环境保护 6.5 安全、卫生工程 7 旅游服务设施工程 7.1 一般规定 7.2 餐饮 7.3 住宿 7.4 娱乐 7.5 购物 7.6 医疗 7.7 导游标志 8 基础设施工程 8.1 一般规定 8.2 道路交通 8.3 给、排水 8.4 供电 8.5 供热 8.6 通信 8.7 广播电视 8.8 燃气 9 设计文件组成 9.1 一般规定 9.2 设计说明书 9.3 设计图书 9.4 附件 附录A 术语解释 附录B 森林旅游资源调查 附录C 森林旅游资源与开发建设条件评价附录D 容量测算推荐公式

度假酒店设计的八大手法

度假酒店设计的八大手法 ——远景建筑园林设计研究院旅游规划资料收录手法一:遵循以人为本 在时代潮流不断演进、建筑规划理念不断深入的市场情形下,度假酒店在规划设计、管理经营中不仅要考虑人文地理、民俗风情、生态环保等多方面因素,开发出浓郁而独到的主题化风格,更要体现“人本理念”——客人是酒店的消费主体,酒店设计必须以满足客人体验为切入点,挖掘文化内涵和意境,用个性化的优质服务,来实现人类感情的某种希冀与渴望,真正体现“度假酒店”的价值。 手法二:做好酒店选址 现代酒店管理之父埃尔斯沃思?密尔顿?斯塔特勒曾经说过:“酒店成功的三个根本要素是地点、地点、地点。”毋庸质疑,选址对于酒店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地址一旦选定,酒店的设计就处于此地特有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民族环境及特有的技术与材料下。这将影响着酒店的功能、风格、主题及文化特色等。 受旅游者旅游空间行为的影响,度假酒店作为整个度假区的游客集散地和聚集地,必须选址在游客易于到达的地方,或者直接位于游憩区域,以形成周边资源互补。随着越来越多的旅行者倾向于带有异域文化色彩的目的地,现在很多国际酒店集团也正在积极开拓自然风光丰富和历史文化浓郁的目的地,作为度假村或者度假酒店的选址。 手法三、打造主题风格 随着休闲度假时代的来临,度假酒店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随之而来的是市场的激烈竞争,而独具特色的主题则是度假酒店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的杀手锏。可以说,主题化是21世纪酒店设计的重要理念和重要手法。 1、立足目标客户,准确定位主题 消费主体的体验是酒店设计的核心,度假酒店的第一要务是满足客户需求。但在个性化突出的现代社会里,要想取悦所有消费者是不可能的。绿维创景认为,结合自身特点和地域文化优势,准确定位目标客户,并在此基础上细分目标顾客群体,以此定位度假酒店的主题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另外,无论是何种主题定位,都必须从客户的角度出发,针对其需求做出相应的服务项目。 2、提炼主题要素,构造情境主线 主题化要求整个度假酒店,从建筑风格、景观氛围、环境装饰、基础设施、引导系统,甚至到服务和经营体系,每个环节都要服务于“主题”定位。在主题整合下,形成度假酒店的核心竞争力,凸显“独特性卖点”,赋予生命力,最终形成主题品牌,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3、创设体验情境,营造主题意境 旅游业发展到今天,尤其强调体验消费。客人是酒店的消费主体,在酒店设计中,应围绕主题定位,用“情境化”的手法将旅游十要素“吃、住、行、游、娱、购、体、疗、学、悟”的每个环节全方位地展现出来,以满足游客的多种需求,达到游客在情境之中体验和感悟的效果。 4、勾勒独特情境,创新项目设计 在体验经济背景下,现代的度假酒店已经不再是单纯向游客提供住宿的场所,而是应该凭借旅游区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在整体空间结构和主题场景上,独具匠心地塑造度假酒店独特的环境体验和内部设计,使游客“陷入”我们精心设计的主题情境中,创造值得游客回味的独特体验。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解读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解读 让我们把时间追溯到2007年3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荣获第五届意大利托萨罗伦佐国际风景园林奖(TorsanlorenzuoInternationalPrize)城市绿色空间类奖项的一等奖。该奖是由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认可的国际风景园林奖,这是我国作品第一次获此殊荣。12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荣获北京市第十三届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而后的2008年,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再次荣获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地区风景园林规划类的总统奖(一等奖)。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认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21世纪世界显著成就之一,是在大都市中完全人工建造的大型城市公园,其大胆的、富有挑战性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成为耀眼的亮点。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距离北京市民最近的森林公园,占地面积680公顷,有10个北海公园那么大。位于北京南北中轴线的北端,奥林匹克公园的北区,是目前北京市最大的城市公园,被称作第29届奥运会的后花园。 一、生态战略下的人文成果 “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灵魂。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磅礴大气的自然生态系统延伸了北京古城中轴线,使这条代表城市历史、承载古老文明的轴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水园林之中,以丰富的生态系统、壮丽的自然景观诠释着“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 ]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秉承了中华文明优秀而深厚的传统,以中国传统山水格局为特色,以地域文化和场地特色为根基,形成开阔豁朗的景观控制体系,重点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传统造园境界;山水错落、负阴抱阳的山水空间具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人文意境;绵延山水,跌宕起伏,凸显“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气魄,表达人与自然相生共荣的和谐;“龙形水系”,取“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文化含义,将中国龙图腾传向世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闪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芒,使“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不仅仅体现在空间概念上,更具有历史人文意义,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浓缩而精确的总结。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作为规模最大的在建奥运工程,从规划设计伊始,就将所有的工作纳入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体系中,以绿色为基础,展开全方位、近自然的生态体系规划;以科技为依托,展开各项综合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以人文为灵魂,营造富有中国文化气质的山水格局,架构现代公园多功能公共服务体系。森林公园全面应用当代最先进的景观建造技术和生态环境科技,制定出一系列重要的生态战略,形成大量生态设计成果,用科技营造和谐自然的生态公园,力求达到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现代景观建造技术与环境生态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 二、完美的人工生态

滨海体育公园设计说明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体育公园,A-104-a号地块,地块位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滨海大道东南侧,明珠路东北侧,滨海一道西北侧,总用地面积为13765.3m2,总建筑面积为:2617.6m2。 二、设计依据 1.甲方设计要求及委托书,设计任务书及工程设计合同 2.温州市规划建设局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及详细规划批复 3.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局文件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6.《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 31-2003 7.《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2013版 8.国家相关设计法律、规范 三、设计思想、原则及目标 1、有机处理建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尊重用地周边的环境,努力保存现有地形以及可利用的环境,创造宜人的外部空间环境。2)合理布置使用功能,组织恰当的空间序列使建筑充满文化底蕴又不乏体育建筑的趣味性。3)突出园区特色的现代建筑风格和体现园区文化的地区特色,富有创新形象的空间标识;“以人为本”的人性思想,“结合自然”的环境观;同时反映温州体育建筑特点,发挥新材料、新技术的建筑表现力。4)重视协调建筑的高科技化、人文化之间的关系;而结合地域文化特征与时代氛围的建筑形式能给人富有情感体验的建筑艺术享受,建筑的个性特征也随之而生。 2、确保使用功能合理 功能是建筑生成机制的主要控制因素,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建筑设计的至高原则,以牺牲使用功能来换取简单的形式上的虚华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建筑应综合地区发展,协调周边相关地段,合理确定功能布局,建立方便的交通系统及完善的配套设施,这都直接影响项目的开发质量及经济收益。 本设计方案主要从人性化角度出发,重视健康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展现新时代,新运动精神。 四、经济技术指标 1. 建设总用地面积:13765.3 ㎡ 2. 建筑占地面积:2148.16㎡ 3. 总建筑面积:2441.1㎡ 其中:运动场地:1718.06 ㎡ 附属用房:239.37 ㎡ 夹层用房:312.02 ㎡

休闲度假酒店景观设计特性

休闲度假酒店景观设计特性 1、酒店设计的外向性及其与环境的一体化 休闲度假酒店由于其特有的地理位置与客户需要,其规划设计与城市酒店的做法相反,外在环境成为设计的主体,而建筑本身退居其次。这种外向性的规划设计,要求投资者与设计师在选址时充分考虑周边环境,使酒店成为载体,使环境成为主要观赏对象。度假酒店要求其设计师自觉去尊重与欣赏环境,将酒店建筑本身的定位、体量以及空间与功能组织,做恰当的处理与把握,酒店建筑应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在大多数开发商与建筑师都习惯于纪念碑式建筑的今天,景观设计师的作用愈发至关重要。 2、自然环境与地域特色 到休闲度假区去消费的人群,其最基本的目的在于寻找城市中所没有的环境体验。相当比例的高消费者是社会上的精英阶层,平日工作压力巨大,对于休闲度假的要求以静养为主,明显有别于工薪阶层去观光胜地以活动为主的消费特性。景观设计是满足这种"换个环境"需求的最佳手段。景观设计师可以根据度假区所在地域的自然及气候条件,利用当地丰富的植物资源,创造极具特色的休闲度假环境。通过与业主和与设计团队的沟通,景观设计师可以将度假酒店居住者的注意力引向外围的景致,同时可以用造景手法,将周边的独特环境引入酒店,从而加深消费者的记忆并提升酒店的知名度。

3、人文环境与地域特色 休闲度假酒店在前期策划阶段,便应有景观设计师为主要参与者,按照先环境后建筑的思维方式,根据其所在地域的自然及人文条件,将当地的建筑特色、材料、工艺、艺人与工匠、特色工艺品等,统一纳入酒店的设计范畴。度假酒店应尽量避免使用城市酒店常用的材料与做法,而应大量借鉴当地的传统与工艺,既节省造价与建设时间,又为消费者提供了难得的体验当地文化特色的机会。度假酒店景观设计,可以将石雕、木雕、陶艺、烧瓷、铁艺、竹编、艺术玻璃等传统文化,通过现代设计语汇加以整理与提炼,并应用到设计之中。景观设计师还可以将当地具有特色的生活方式,融入酒店环境之中,塑造独一无二的度假体验。印尼巴厘岛度假酒店,即为结合人文环境与地域特色的典范,巴厘岛虽有优美的滨海及山地风光,但其品质绝非世界之最,地域及人文特色与度假酒店在形式、功能、环境上的完全融合,是巴厘岛酒店成功的秘诀。 4、经营与消费活动的室外化 休闲度假酒店景观部分所占面积与投资比例,均远大于城市酒店。考虑到消费者的具体要求,度假酒店应在其环境设计中,适当融入与酒店相配套的消费功能与场所,而这些室外活动又可成为酒店的亮点与卖点。完善的度假酒店应依其所在地的气候条件,结合室外景观游泳池、餐饮设施、棋牌活动、网球、按摩、理疗等。热带酒店可加入水吧、滑水道等内容;有温泉资源的地方可以将温泉与景观相结合,给人以不同的体验;离大城市不太远的酒店,可以将拓展运动作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LH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作者:洁、吴宜夏、吕璐珊、辉 摘要: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围绕“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展开规划设计,将“城市的绿肺和生态屏障、奥运 的中国山水休闲后花园、市民的健康森林和休憩自然”作为设计目标,以丰富的自然生态系统、壮丽的传统山水园林景观终结这条举世无双的城市中轴线,力求达到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现代景观建造技术、环境生态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为奥运会服务,为市民百姓营造休闲乐土。 关键词: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通往自然的轴线人文绿色科技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奥林匹克公园的北部,城市中轴线的北端,占地680公顷,是奥林匹克中心区的重要景观背景,是市最大的公共公园,因此,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备受社会各方瞩目。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区位图中轴线示意图 2002年,市规划委员会组织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征集活动,美国SASAKI景观设计公司所提交的方案荣获一等奖。2003年11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与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征集活动评选出A01、A02、A04 3个优秀方案,A02号方案为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美国SASAKI景观 设计公司合作的方案,主题为“通往自然的轴线”。2003年12月,根据市规划委[2003]943号文《关 于奥运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征集工作请示批复》的精神,决定由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A02号方案为基础进行深化整合。2005年10月27日,市委常委原则上批准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最终方案。 1.规划设计理念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以“通往自然的轴线”为规划设计理念,奥林匹克中心区代表着现代城市,而森林公园则代表着自然式空间格局,磅礴大气的自然生态系统赋予了古城中轴线新的延伸,使这条代表城市历史、承载古老文明的轴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水园林之中,以丰富的生态系统、壮丽

(精品)景观设计主题与概念要点

【公园篇】 湿地公园 与鱼共乐,忘情山水——无锡五蠡湖 生长型的湿地——新疆克拉玛依东湖公园 以力学策略为向导的Xochimilco 生态公园 “边界共生”——沈阳浑河湿地公园 现代简约风的典范——悉尼5 号湿地生态设计与景观设计水力设施与园区景观和谐共处——查普尔科湖百年纪念公园旋转、继承——Laagland 公园 互动式的流水景色——默塞德公园 “地球天书”——大鹏半岛地质公园 修复与保护——铁岭莲花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二期设计方案穿越时空的绿廊——张家口城西河湿地公园 蓝河之心——石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梦幻中国风——光明新城中央滨河公园 滨水公园 漕运文化与当代生活的交融——京杭大运河北京通州城市段滨海旅游风情带——南澳月亮湾海岸带景观改造深化设计蜿蜒的生态景观——多伦多当河下游滨水公园

“人在画中以作画”——内蒙古锡林浩特锡林湖景观规划 雄鹰落地,诗意飞行——天津空港加工区东西湖及中心广场景观江山依旧多娇——融侨?淮安环岛公园景观设计 城市与艺术,运动与生态——融侨公园景观设计 都市活力长廊——融侨江南水都?南滨江景观设计 极简风格与历史轨迹的统一——悉尼Pirrama 公园 再造城市滨水景观:东莞石龙绿道公园设计 多种唯一性原则——福州滨江马尾东江滨公园 “绿色海洋”的农耕景观——河北省徐水县滨河公园 都市生态商务花园——重庆永川兴龙湖总体景观概念规划 “一心、一岛、一环”——东营荟萃园 大地艺术式的造景——江宁河定桥城市公园 网趣生境,荡漾乐活——吴江市顾家荡景观方案设计 飘落的“绿色丝带”——波托马克河滨水公园 美学式滨水设计——东南佛斯港湾滨水公园一期工程 环境正义的呼唤者——猎人角滨水公园 对大地的记忆——长崎海滨公园 水边的梦幻桥——里肯公园 城市复兴的完美畅想——BP 公司遗址公园

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中央商务区滨水区域景观规划设计(没图)

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中央商务区滨水区域景观 规划设计(没图) 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中央商务区滨水区域景观规划设计 说明 一、项目概况 1、项目背景 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原为大家洼镇,1958年及1986年,国家在境内分别兴建山东羊口盐场和山东潍坊纯碱厂两大国有企业,20世纪90年代,两大企业实行跨行业联合,1995年8月15日,以山东潍坊海洋化工集团总公司为依托,成立潍坊海洋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积283平方公里(大家洼镇、海化集团总面积)。2002年9月1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xx年12月,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评定为省级开发区,并定名为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2021年3月,央子镇并入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陆域面积为616平方公里。 2、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维坊中央商务区位于滨海经济开发区中央地带,南靠寒亭区,北面濒临渤海莱州湾,东以虞河为界与昌邑市接壤,西临寿光市,陆域总面积3平方公里。

2、地质地貌 规划区域地处潍坊市北部沿海,原为晒盐区;其地势较平坦,总的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南北方向平均坡度1/5000~ 1/10000,东西方向在一条水平线上。最高海拔3.5~3.7m,是第四系全新统的海积地层,属海岸地貌。在3m等高线以上属近海浅平洼地,3m以下是滨海滩地,系高潮水位淹没地带。1.2m以下为海岸线,为粉砂淤泥质海岸。 3、气候特征 地处北温带,又在东亚季风区内,西靠亚洲大陆,北临渤海莱州湾,形成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春季温暖干燥、风多雨少,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风寒干冷。 3、设计范围、内容 本次方案规划范围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内容包括沿白浪河岸线景观设计、滨水区域景观规划、广场概念性景观设计。 - 1 - 4、现状分析与评价 目前,维坊中央商务区尚未开发利用,其地块原为大片晒盐区,均为填海整平区域;在对中央商务区进行实地考察的情况下,我们得出以下评价结论: 优势:

滨海度假酒店景观设计的主题化表达

滨海度假酒店景观设计的主题化表达 发表时间:2017-11-01T09:01:54.603Z 来源:《科技中国》2017年7期作者:黄思诗 [导读]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度假旅游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滨海度假酒店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本文从滨海度假酒店的概念,分析滨海度假酒店景观设计的特点和应遵循的设计原则,并阐述了滨海度假酒店景观设计主题的确立及表达方式。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度假旅游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滨海度假酒店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本文从滨海度假酒店的概念,分析滨海度假酒店景观设计的特点和应遵循的设计原则,并阐述了滨海度假酒店景观设计主题的确立及表达方式。 关键词:滨海度假酒店;景观主题;表达 滨海度假旅游以其优质的环境条件已经渐渐成为人们度假旅游的一种趋势,而滨海度假酒店则是滨海度假旅游区内不可缺少的部分,其环境的品质优劣直接影响着游客的入住选择。因此,滨海度假酒店环境的景观规划中如何过环境的渲染以及气氛的烘托,来达到美学、文学以及景观功能相结合的目的很重要,它需要设计时能够充分提炼和把握自然景观的形象、特点与特征,在设计者脑内形成具有一定精神寄托并且被景象化的概念,然后通过视觉、触觉和听觉等形式将这种概念具体化,进行主题化的表达,从而设计出优秀的作品,使游客在欣赏时能够得到情感和精神上的共鸣,感受到这种主题意境下设计者所要表达的精神理念与情感观念,甚至体会到某些人生哲理 [1]。 1滨海度假酒店概述 滨海度假酒店是对酒店在地域和功能上的限定,即滨海是对酒店地域的界定,度假是对酒店功能的限定[2]。陆域与海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称为滨海地区。滨海度假酒店以大海为设计核心,酒店的选址、规划、单体设计都围绕于其临近的海滩设计。酒店的占地面积广阔,除主体建筑外,园林、泳池、停车场也占据了很大面积。在建筑布局方面,注重对海景的利用,追求海景最大化。酒店的客房布局,尽可能满足每问客房都能看到大海。主要公共空间面向大海开放,高效利用自然风景[3]。 滨海度假酒店依靠的自然条件就是海洋,因此海景是滨海度假酒店环境景观设计中重要的借景要素。选择滨海度假酒店的游客,很大程度上是处于对海景的向往。为了满足游客希望在酒店内部观赏到海景的需求,滨海度假酒店在建筑的空间布局上,会考虑使尽可能多的房间观赏到海景,因而建筑布局一般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此外,大部分游客会去沙滩,与大海亲密接触。所以,如何充分利用独特的海洋景观进行景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2滨海度假酒店景观设计主题的表达 2.1滨海度假酒店环境景观主题的确定 主题起源于策划构思,物化于景观营建,对滨海度假酒店主题景观的设计是设计者对前期资料充分整合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媒介赋予景观主题个性、预先模拟其物化结果的过程[4]。滨海度假酒店的主题的确定主要是通过设计者与开发商的不断沟通,在滨海度假酒店场地分析的指导下,确定符合场地开发的各项活动安排,确定景观表现的主题,符合市场的需要。 2.2滨海度假酒店环境景观主题的表达 所谓表达,就是通过某种恰当的手法将设计者的创意或想法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使他人得以阅读和理解。滨海度假酒店景观主题的表达是依附于整个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它与景观的功能规划、生态规划、小品设计等息息相关[5]。在定位好主题后,可按景观设计的整体平面和功能布局中,分配主题、确定主题的主次,并运用各种景观实体要素,来表达和强化主题景观。 2.2.1从整体平面和功能布局中分清主次主题 主入口处景观区,是对景观的第一印象,处于整个景观的最重要位置。该区域的景观对整体景观项目具有引导的作用,设计时要富有层次感,展示出该景观最具有代表性和标志性的主题文化,最直接、清晰地表达出景观的主题内容,让游客强烈的感受到该景观的丰富内涵和意义。景观设计师要在主入口处要特别的突出想法,把主题思想转化成景观实体。景观构造物除了要与建筑相协调之外,还要满足交通集散需求。整个景观项目的风格和手法很大程度是体现在中主入口处景观的设计中,因此入口处的设计一定要最细致入微。 中心广场区,是游客最集中的场所,也是最能体现景观主题特色的地方。中心广场的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广场的的功能和周边的环境,突出景观主题和形象,而且对于该区域的设计尺度要适当满足多方面功能的要求,表达景观的文化内涵和地域性特色,可灵活运用视觉、听觉等方法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増加景观的趣味性。此外,因中心广场区域面积相对较大,景观的设置要分清主次才不会显得杂乱无章。 互动体验区,是供游客融入景观并亲身参与体验的区域,需要把主题思想转化成互动体验项目,使游客通过五官和肢体的感觉来接收景观的信息,从而了解景观主题文化。在这种互动体验的方式中,把主题思想注入景观中,有利于人们对该景观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感受,留下深刻的印象。 休闲娱乐区,是游客放松休闲、停留时间较长的区域,也是游客较多的区域。该区域是宣扬主题文化的最佳地方,这个区域最重要是满足人的行为和对功能的需求,比如设置景观亭、景观座椅、休闲栈道、娱乐设施、健身器材等,使游客身在其中能够放松身心。该区域的景观宜体现出主题的趣味性,可以把景观的主题文化,化作符号或标志等形式,自然的置入景观中,使游客以轻松自然的方式理解景观主题文化。 商业服务区的建筑风格要与主题思想相符合,并具有明显的标识和指引标志。在这个区域可以用宣传海报来体现景观主题文化。还可以通过销售一个能体现主题景观特色的纪念品,使游客看到商品也能感受主题氛围。 过渡空间,滨海度假酒店凭借宜人的气候条件和绝佳的海景资源,使建筑主体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并大量的运用了过渡空间。过渡空间兼有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的部分特点,已经成为酒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形式丰富,大致包括了入口、大堂、庭院、露台与廊道等,在设计时,应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提炼适合的主题并运用各种景观要素进行表达。 2.2.2运用各景观实体要素强化主题 运用景观建筑。在滨海度假酒店环境中,景观建筑形式主要有景观亭、景观廊架等。这些景观建筑在滨海度假酒店环境中,不仅给游客提供了在酒店环境游览过程中停留的空间,还能通过景观建筑的造型、不同材料的搭配、色彩的运用等,有效地传递滨海度假酒店设计主题和景观环境想要表达的特色和文化。 运用植物。植物丰富多变的造型和姿态,不仅具有观赏特性,还可以赋予其内涵和寓意,能够很好衬托和表达景观的主题和意义。运

三亚红树林度假酒店方案设计说明

三亚红树林度假酒店方案设计说明 一.设计总说明 (一)设计依据 1.业主提供的地形图; 2.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补充文件和确认文件; 3.三亚规划部门对规划用地的要求; 4.国家有关的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及条例: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_城市建设部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 GBJ16-87 ——工程建设标准规范汇编(五)建筑防火规范部分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 5.美国SASAKI公司的中标方案,及随后的修改方案。 (二)概述 三亚红树林度假酒店位于三亚市风景优美的亚龙湾区域内,自然景观资源极为丰富,基地北依滨海大道,南面为广阔的中国南海,东西两侧分别为现有的五星级酒店天域酒店和凯莱大酒店。周边环境相当成熟。基地现状地貌成自然状南北向坡地,中间最高,对于度假酒店设计布置极为理想。本项目总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为三级工程等级。二.总平面设计说明 根据三亚市规划局对本地块的规划设计要求,南面退最高潮水位线100米,东西退界10米,北侧退界20米,控制高度为27米。南北立面为主要景观立面。

由于本项目建筑群功能复杂,总体规划将不同类型的功能空间通过东西、南北两条主轴线有机的组织成整体。建筑主体布置在基地中央,形成前后两个开放空间。前面为城市和建筑共用的公共绿地,后面则形成半私密的绿化景观。 因规划用地北临度假区,南面直接通向海滩,因此南北轴线设计成完全通透的景观走廊,通过从度假区引入场地的环形车道,开敞的入口大堂,平缓的水景, 延伸的绿化到广阔的海岸线,形成了具有热带园林意念的序列空间。广场,绿地,室内绿化及以水体环绕的中庭构成了丰富的空间体系和景观体系。 东西轴线为贯穿整栋建筑的交通主线,建筑群体沿此轴线展开,形成开敞,半开敞庭院,大小庭院错落有至,为客房争取最大的景观资源。西侧是舒展的Y 字型走道,沿其两侧布置客房,东侧则为餐饮,商务区域。建筑功能布置合理,闹静分区明确。 整体规划宗旨是在优越的地理环境里创造出优雅,舒适的居住环境,以海为源,以人为本,使自然,人性,科技得到充分的融合。 三.建筑设计说明 (一)平面设计 酒店主入口位于从北侧滨海大道引入的环形车道上,方便游客的进出,在车道周围布置大量的景观绿化,为游客的进住和离去创造良好 的视觉感受。场地东北角为地面停车场,和网球场,直接与度假区相连。 建筑的服务入口位于东西两侧,与游客路线分开。 入口大堂由平静的水面所环绕,给人以漂浮流动的感觉,因为敞开式设计,传统式大屋顶下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灰空间,视线的无限延伸

森林公园景观设计开发的方法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 森林公园景观设计开发的方法 森林公园承载着人们休闲与生态游乐的健康梦想,如何提升森林公园传统荒芜的形象,与现代艺术与园林美感接轨,让人们畅想绿色、美观、艺术化的森林游乐梦,是园林景观设计师们的责任。因此,景观设计的成败直接关系着森林公园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决定森林公园整体开发建设的成败。 1.选景--保护和选择法 当森林公园的自然景观未受或基本未受人为干扰破坏,具有很高的原始性和自然性,景观优美,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景观设计公司应以保护和选择为主,最大限度的保持公园的原始景观风貌。通过选景,把公园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景点用游览线路组织起来,为游人提供典型的原始风光。开发设计的关键是保护,因为公园的原始风貌具有不可逆的特性,一旦受到破坏,其景观资源特色和价值难以恢复。因此,必须设置保护措施,既维护景观的原始生态,又保护游人的安全。 选景是森林公园最主要的景观开发方法,它可以较好的保护自然资源和为游人提供最原汁原味的自然美环境和景观。例如张家界、湖南莽山、江西安远三百山等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开发主要是采用此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选景除了景点的选择外,还要做好观景点的选择,因为景点的观赏位置直接关系着与景观的视角、视野范围、距离,从而影响景观的游常效果。一方面,任何一处风景都有一个最

佳的观赏点;另一方面;任何一处风景,观赏点不同,其审美感受也会千差万别,甚至成为杂乱无章的景象,苏轼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便是最形象的写照。 2.饰景--修饰和强化法 景观资源因为种种原因,并不都是尽善尽美的。因为游客的社会经历、阅历、文化、审美情趣的差异和游览季节、时间早晚、气候、位置角度等因素的不同,对景观的观感差异就很大,甚至产生完全相反的审美感受。因此,这一类景点就需要修饰来强化其景观特征,增加景素,突出景观个性,使其主题更明确,易于被大多数游客所领悟。 饰景是根据景点现状,运用形式美法则增加造景植物或建筑小品,对景点进行修饰,强化其风景特征,以获得更突出的审美感受。饰景手法对景观不作根本性的改变,而是以原有的景观特征为主,只进行某个局部的强化或修饰。如以雄险为特色的景观,可以采取对主体繁荣昌盛高和视点降低来突出其雄伟;如以秀丽为特点的景观,可以采取对主体升高和视点降低来突出其雄伟;如以秀丽为特点的景观,可以用半隐半露的建筑小品来陪衬景致的秀雅。 饰景可以在原大体量的景点上面或前面增加小品来丰富景观层次,也常常在景点的顶部或腰部改变其天际线,获得点染效果。饰景效果也常常利用风景园林的点景法则来获得,采用石刻、石碑、匾额、楹联等形式对自然景观加以概括性的介绍。点景集诗词、书法、雕刻艺术于一体,对景观艺术进行点题,增加了景点的诗情画意,引导游人进行艺术联想。

悉尼Barangaroo山体公园景观设计案例

山体公园--- 发表于:2012年10月22日 16:48转发0 悉尼Barangaroo,面积达22公顷的城市改建计划国际设计大赛本月即将开始。Barangaroo递送机构(BDA)将为这块地区需求优秀建议书,希望能找到一个团队并在2013年年初开始改建工作。 这块中央选区将主要由文化及市民设施组成,有丰富的娱乐空间。BDA总监John Tabart说,中央选区将成为一个新兴热门地带,商业文化重镇,为生活,工作和休闲创造空间。这块选区对于悉尼而言难能可贵,Barangaroo最终成型的样子将成为悉尼未来的模板。 Barangaroo位于悉尼CBD西部,原是一个面积22公顷的集装箱码头,现要成为一个城市新兴开发区,新国际金融中心以及Headland公园的所在地。 Tabart说,我们要寻求一支国际一流的队伍,能够和当局合作,对Barangaroo进行总体规划,使Barangaroo Central焕然一新。 彼得·沃克设计的思路是让人们接触到水,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项目位置: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 客户:澳大利亚悉尼韦弗利议会 设计团队:景观设计顾问/首席顾问:ASPECT Studios 澳派景观设计工作室建成时间:2010年 成本:252万澳元 占地面积:515平米

所获奖项:2010年度澳大利亚木材协会室外木质小品提名奖 2010年度澳大利亚公共空间结构工程优胜奖 这条海景走廊长达9KM,从悉尼最南端延伸至马鲁巴滨海区,在整个澳大利亚享有盛名。 从邦迪海滩到勃朗特海滩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 但地质结构、工程设计极为复杂。 悬崖上完整保存着原生态面貌,裸露的砂岩石台悬于半空中,石台中仍有原生态的沼泽地, 这一切在本项目中都会得到保留。 悬崖上方的走廊串起一个个嘹望台--身处其上,悉尼壮丽的海岬、砂岩矿脉和广袤的海岸线尽收眼底。 海景走廊沿着地势上下起伏,使游客能充分领略到悬崖顶端的景观, 设计采用简单的材料和较低的光照强度,充分尊重场地现状。 走廊顺着结晶地质和砂岩结构蜿蜒曲折,5个相态不同的嘹望台分布在5处转折点上。 在有植物覆盖的区域,走廊由木平台变成玻璃纤维土石栅格, 以保证走廊下方植物能够接受到充足的阳光和雨水。 整条海景走廊选用高品质、耐久、环保的材料。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设计师尽量减少栏杆的使用,让游客能最大限度地饱览沿途的风光。 该项目的场地非常复杂,需要进行非常严谨的土木工程设计与规划, 以保护裸露的岩层和岩墙侵入相成的自然遗产。 走廊沿线出现多处不稳定的填土斜坡,需要进行打桩加固。 为了减少项目对自然生态的影响,

度假酒店发展方向

解析度假酒店的设计新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酒店业也随之欣欣向荣、蓬勃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外交流的越加深入,交通工具的日益便捷,酒店也不再是只满足于人们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过度。当下形式多样的酒店,如精品酒店、度假酒店,逐渐成为人们出行体验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都说客户需求决定项目定位,那么市场需求则影响酒店设计的方向,好比时尚有潮流,行业有风向标,在万象更新的2012年,酒店设计自然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致力于酒店会所设计的吴文彪,关于2012年度假酒店的设计新方向,他有了自己的看法。 卓品设计事务(深圳)有限公司总设计师——吴文彪 度假酒店将是未来酒店的发展趋势之一 打开酒店客房的房门,直面一扇巨大的落地窗,掀开窗帘,波澜壮阔的海边风景尽收眼底,步入阳台,

清新的海风拂面而来,听见远处海鸥快乐的鸣叫,浪花拍打海岸,孩童在沙滩上追逐打闹……旅途的疲惫瞬间烟消云散,那一刻,只想坐下来,用力的呼吸,安静的去享受。 繁忙疲惫的都市生活,让城市的居民压力越来越大,他们渴望放下工作和烦恼,走近自然,得到身心灵的放松,这也让人们的出行越来越多。而在大多数的行程单里,酒店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住什么样的酒店?除了价格因素,所有人一定都想入住的酒店离风景越近越好,恨不得推窗就是美景。在以前,要住这样的酒店几乎不太可能,因为稀有,也因为价格高昂,但现在大量酒店投资商抓住了这一市场需求,加大了这种度假酒店的投资。同时随着建筑室内的飞速发展,如今不少度假酒店已经实现了,让客人推窗就见美景的超感观入住感受。 “我住过令我印象最深的度假酒店是海南三亚半山半岛洲际度假酒店,它完全打破了传统的酒店设计理念,完全以人的体验和享受为主,考虑到了每一个空间的取景和观光,包括它的阳台、浴室和卧室”,吴文彪介绍说。2010年,为完成珠海南沙湾豪生度假酒店项目,吴文彪特意前往中国酒店最多的旅游城市——三亚,入住多家风格各异的酒店,其中包括传统型的喜来登、丽思卡尔顿、也包括热播电影《非诚勿扰Ⅱ》里的鸟巢度假村等,“带着思考,有目的的去看,去理解,收获的是另一种享受和体验,收获更大。” “放在十年前,如果说在海南建一些具有东南亚风格的酒店,或者具有北京中国传统文化式的酒店,大家都会觉得挺好,觉得很创新,但现在却不一样,现在的度假酒店更强调与地域的融合,与自然界的融合”,吴文彪说。而导致这一变化的最大原因就是人们的需求,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想看中国传统的东西,人们可以去北京,去西安,人们选择到海南来,就是为了海南独特的风土和景观,所以酒店也应跟随时代在发展”,吴文彪介绍说。在他看来,未来酒店的发展除了传统的五星级酒店、精品主题酒店、快捷连锁商务酒店,度假酒店将会成为更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 因为吴文彪认为度假酒店与一般城市酒店不同,它们大多建在滨海、山野、林地、峡谷、乡村、湖泊、温泉等自然风景区附近,而且分布很广,辐射范围遍及全国各地,当地政府、酒店投资商可以用酒店向旅游者们传达着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等。“好的度假酒店有故事,能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让客人看到这个城市的另一面,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吴文彪说。所以在珠海南沙湾豪生度假大酒店这个项目的设计上,吴文彪就试图用设计给游客讲述拥有“百岛之市”美誉的珠海,它的历史文化故事,以及向游客展示珠海海岛独特的魅力。 解析度假酒店三大设计新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