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孔炭的制备

多级孔炭的制备
多级孔炭的制备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1.1多孔炭的定义、分类及研究背景

根据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定义,多孔炭材料(porous material) 可根据它们孔直径的大小分为三类:孔径大于50nm的孔为大孔材料(macropore material),孔径小于2nm 的孔为微孔材料(micropore material),孔径介于2nm~50nm的孔为介孔材料(mesopore material)[1]。多级孔炭材料是指具有不同孔隙结构的新型炭素材料。

多孔炭材料具有耐高温、耐酸碱、导电、导热等一系列特点,已在气体和液体的精制与分离以及电子工业、生物材料和医学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孔炭材料的应用领域在不断的扩展,近年来还陆续开发了适用于各种不同应用目的的多孔炭材料新品种,除作为吸附、分离材料外,作为催化材料、电子能源材料、生物工程材料的应用也陆续得到研究和开发,人们对于多孔炭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多孔炭材料是一种最常用的吸附剂,通常由煤炭或木材加工而成。多孔炭材料以其价廉和性能优越,在废水处理、吸附催化、催化载体、超级电容器等[2~6]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原有原材料煤炭和木材随着世界资源的紧张和森林保护意识的加强,显得尤为短缺。因此,开发新型原材料制备多孔炭材料是当前研究的的热点方向,国内外学者探讨了采用椰壳、果皮、废旧轮胎、沥青等制备多孔炭材料[7~10],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具有不同孔径分布和比表面积的多孔炭作为一种功能性炭材料,其在不同领域的用途也比较明确。以微孔(<2nm)为主的多孔炭材料主要吸附小分子,可用于气体分离与纯化、吸附储存天然气等;以中孔(2~50 nm)为主的多孔炭材料能够吸附大分子,可担载触媒、药剂,用作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离子交换材料和电极材料等;以大孔(>50 nm)为主的多孔炭材料可担载细菌、微生物,使无机炭材料发挥生物机能,还可用作绝热、隔音材料等[11]。

由于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后备电源的陶瓷或铝电解物理电容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储能要求。在此背景下,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介于传统电容器和二次电池的新型储能元件超级电容器(Supercapacitor)得到快速发展。超级电容器的容量可达到法拉级甚至数万法拉。此外,还兼有工作温度范围宽,无污染,长寿命,可小型化等优良特性,在介于可充电池和传统电容器的领域应用前景广阔。超级电容器主要分为炭基超级电容器(双电层电容器)和

金属氧化物以及导电聚合物为电极材料的准电容电容器。炭基超级电容器是利用炭极化电极/电解液界面形成双电层实现静电储能的,此文主要研究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多级孔炭。

1.2多孔炭材料的主要结构特征

多孔炭材料具有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化学稳定性好、易再生等优良性能,是电化学电容器的首选电极材料。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易加工成各种形状的电极;

(2)价格较低,来源丰富;

(3)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性能稳定;

(4)不含有重金属,对环境污染很小;

(5)在各种酸碱溶液中其化学性能稳定;

(6)其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可以控制,并且能吸附大量的电解质溶液。

1.3多孔炭材料的研究现状

一般来说,制备多孔炭的材料可分为有机高分子聚合物[12]、各种煤及衍生物[13~14]和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等[15~16]。高分子基多孔炭材料由于其来源丰富,结构易控制而备受关注。目前广泛使用的多孔炭材料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高分子作为炭源制备得到的。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先进炭材料研究部成会明研究员、李峰副研究员等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逯高清教授合作,设计并制备出一种局域石墨化三维层次多孔结构的新型多孔炭材料(HPGC)。该材料在高倍率条件下同时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可用作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该研究组发现多孔电极的电荷存储能力由多孔结构的离子传输性能(受孔的尺寸、形状及取向等因素影响)、多孔炭的电子导电性以及电解液性质和电解液与炭材料之间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等因素所决定。据此他们提出将不同尺度孔(大孔-中孔-微孔)以三维网络形式组装,同时尽可能获得局域石墨片层结构的电极材料设计思想。HPGC结构的诸多特点使其制备十分困难。为此科研人员提出了采用液相无机模板方法,制备出具有上述三维层次孔结构和局域石墨片层结构的HPGC材料。实验结果证明,HPGC材料比活性炭和有序介

孔炭材料具有更加优异的高倍率电化学能量存储与转换能力。优异的高倍率储能性能在水系和有机系电解液中均能实现,该性能超过美国提出的PNGV功率指标。

酚醛树脂是酚类化合物(苯酚、二甲酚等)和醛类化合物(甲醛和糠醛)的缩聚产物。它作为制备多孔炭材料的前驱体具有价格低廉、成炭率高等特点[17]。Zhou等[18]将磺酸基团引入酚醛树脂基体中制备得到多孔炭材料。由于磺酸基团在炭化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而产生孔洞。此外,他们利用磺化酚醛树脂作基体制备得到能够用于气体分离的多孔炭薄膜[19]。考察了反应条件和热解温度对多孔炭薄膜的影响,制备得到的薄膜在35℃时O2/N2的分离系数可达12。魏微等[20]合成了球形热固性酚醛树脂微粒,并制备得到了微滤炭膜。考察了原料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原料粒度较小的情况下,炭膜孔径分布较窄,平均孔径和气体透量较小。考察了炭化温度对炭材料性能的影响,得出炭化条件中炭化终温对炭膜性能的影响较大。

聚酰亚胺(PI)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含有酰胺基的聚合物,可由酸酐和二胺基二苯醚反应制得。许多研究者采用聚酰亚胺及其衍生物作为成炭前驱体[21]。Jones和Koros[22]使用聚酰亚胺作为多孔炭的前驱体制备得到的炭薄膜不仅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而且具备良好的分离特性。Youn KookKim等[23]报道了使用聚酰亚胺和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的混合物作为前驱体制备得到多孔炭材料。新加坡国立大学的Tai ShungChung课题组[24]采用聚酰亚胺的衍生物P84作为炭的前驱体,在550℃~800℃的温度下热解得到的多孔炭材料对二氧化碳和甲烷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考察了热解温度对材料的气体分离选择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当热解温度为800℃时材料的气体分离选择性最好。此外,Jin Liu等[25]在聚酰亚胺基体中加入环糊精,通过环糊精的热解提高炭材料的微孔体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环糊精的含量从0%提高到15%时,微孔的体积从0.15cm3/g提高到0.24cm3/g。

聚糠醇由于较易于炭化被广泛用于多孔炭材料的制备中。Jin Liu等[26]将糠醇聚合得到聚糠醇并在550℃炭化得到多孔炭。制备的过程中加入三嵌段聚合物P123[(EO)20(PO)70(EO)20]作为模板,得到的多孔炭颗粒大小在25 nm~90 nm。Soares等[27]将聚糠醇沉积在活性炭上,然后在800℃的温度下炭化2 h得到的多孔炭材料可用于分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Bessel等用NaY、β(NH4型)和ZSM-5(NH4型)沸石作模板,在以丙烯睛为炭前驱体制备的多孔炭中,Y沸石炭的产率为最高(7.8%),而以糠醇为炭前驱体制备的多孔炭中,β俘沸石炭的产率为最高(64.4%)。在3种沸石材料中:对于ZSM-5沸石,无论采用何种炭前驱体,其多孔

炭产率都为最低。另一方面,Kyotani等在用Nay、Hβ、ZSM-5(NH4型)、丝光(H型)和KL沸石作模板的研究中,用丙烯作前驱体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所制备的多孔炭中ZSM-5炭的产率最高,而用糠醇为前驱体液相浸渍时ZSM-5炭的产率要比其他沸石低很多。与产率相比.沸石类型对所合成的多孔炭的比表血积和孔径则有很大影响。

Jon Arvid Lie等[28]采用纤维素作为炭的前驱体制备多孔炭材料,得到的炭材料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Renán Ar-riagada等[29]使用木材作为炭源制备能够用于分离的多孔炭薄膜材料。考察了热解炭化温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炭材料中微孔孔径的分布具有很强的温度依赖性。当炭化温度高达1000℃时,对于CH4/CO2的分离效果较好,在较低的炭化温度下(700℃)对于CH3/CH3H8的分离效果较好。

Tang等[30]在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的制备过程中以C2H2、CH6和CH3SiCl3为原料,采用了CVD法在UO2核芯的表面包覆了95μm厚的疏松热解多孔炭层、内致密热解炭层、碳化硅层和外致密热解炭层,构成了微球形的复合压力容器,能够包容燃料和裂变产物,阻挡裂变产物的释放。何明等[31]采用了浸渍涂层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内部为天然微晶石墨,外部为1μm~2μm酚醛树脂多孔炭层的包覆石墨,这种粉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天然石墨的不可逆容量。

Kyotania等采用具有二维开放结构的片层状蒙脱石作为模板合成炭材料[32~33],他们尝试在蒙脱石的片层间插入聚丙烯腈,然后通过高温热处理或炭化来制备二维石墨[34];在随后的研究中进而发现,当选用典型的非石墨化和石墨化炭前驱体聚糠醇和聚醋酸乙烯酯在蒙脱石的片层间进行炭化时,得到的炭具有相似的性质。产品炭具有膜状外形,并且在微观上具有小的六角网状单元的乱层堆积结构。他们认为这种特殊的结构归因于在MONT二维空间所发生的独特的炭化过程。对在MONT层面间获得的聚糠醇炭和聚醋酸乙烯酯炭的两类炭产品的进一步热处理发现,如果炭化过程完全被控制在分子水平,那么目标炭产物的石墨化程度与初始原料的类型无关,也就是说这种特殊的铸型炭化方法能使任何一种聚合物转变成石墨材料。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开发了以Y型沸石为模板制备三维新型多孔炭材料的技术方法,所得到的多孔炭材料亦称作铸型炭。

1.4多级孔炭材料的制备方法

1.4.1烟渣基多孔炭材料的制备

中国是一个烟草大国,拥有众多的卷烟厂、复烤烟叶厂,每年产生大量的废烟叶、烟灰、烟杆这为多孔炭材料的制备提供了大量原料来源。通过化学活化法制备烟渣基多孔炭材料,采用IR、BET和EA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其甲基橙等温吸附和动力学吸附性能。红外图谱表明,炭材料中含有大量的含氧基团,材料的孔径大小和比表面积随着炭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甲基橙等温吸附和动力学吸附研究发现,以ZnCl2为活化剂,活化时间3h时,炭材料比表面积达到624.94m2/g,平均孔径为14.33nm,甲基橙的吸附容量为154.3mg/g。其制备过程为:(1)烟渣的制备。称取烟叶1000g,烘干,粉碎,取粉末100g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75%乙醇300ml回流提取,过滤,干燥后再加入200ml正己烷提取茄尼醇,过滤,干燥,得烟渣备用。(2)多孔炭材料的制备。称取一定量烟渣于坩埚中,在氮气(纯度>99% )气氛下,加入适量的不同种类活化剂ZnCl2、Fe(NO3)3、NaOH进行炭化和活化,炭化温度400℃,升温速度10℃/min,通氮速率200~300ml/min,恒温1~4h,然后冷却至室温,抽滤,用去离子水洗至中性,60℃真空干燥后备用。

以NaOH、ZnCl2、Fe(NO3)3三种不同的活化剂制备得到了多孔炭材料,其结构通过IR、EA、BET等方法进行了表征,显示制备所得多孔炭材料具有良好的中孔分布和较高的比表面积,且含有大量的含氧基团;多孔炭材料甲基橙等温和动力学吸附研究发现,不同活化剂制备的多孔炭材料具有不同的吸附性能,以ZnCl2活化效果最好,甲基橙的吸附容量达到154.3mg/g,在印染废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4.2酚醛树脂基多孔炭材料的制备

依据聚合物共混炭化法的基本原理[35~36],采用线型酚醛树脂(PF)为炭化聚合物、热解聚合物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为造孔剂、六次甲基四胺为交联固化剂,通过在惰性气氛下的高温炭化处理制备出多孔炭材料,初步探讨了造孔剂PVB的含量、炭化温度和炭化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多孔炭比表面积、孔结构的影响。多孔炭的制备过程:将酚醛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和六次甲基四胺以一定的比例溶于无水乙醇中,常温下搅拌6~8h,然后减压蒸发脱去无水乙醇,在150℃下固化,得到固态共混聚合物。将上述固态共混聚合物破碎,在N2保护下,于一定的炭化温度和炭化时间下高温炭化,制得多孔炭。

结论:(1)以线型酚醛树脂为炭前驱体、聚乙烯醇缩丁醛为造孔剂,采用聚合物共混炭化法,可制备出以中孔为主的多孔炭,其平均孔径主要集中在4~10nm之间。(2)在造孔剂PVB含量为40%、炭化温度为700℃、炭化时间为10h的条件下,可制得BET比表面积为540.4m2/g、孔容为0.37cm3/g、平均孔径为7.298nm的多孔炭。(3)造孔剂PVB的含量、炭化温度是影响多孔炭BET比表面积和孔容的主要因素,适当延长炭化时间有利于扩大多孔炭的平均孔径。

1.4.3溶胶凝胶法多孔炭材料的制备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稳定过的商业硅溶胶为模板硅源、蔗糖为炭前体来定向制备具有可控孔隙结构的多孔炭材料。此方法不同于“固有”板炭化法,这是因为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使商业硅溶胶凝胶化的同时将蔗糖分子填充在其网络结构中,保证在随后的炭化处理之前就控制了炭前体/无机模板复合物的结构。其通过控制商业硅溶胶的溶胶、凝胶过程,来调节所生成的SiO2的网络结构,从而达到控制多孔炭材料的孔隙结构的目的。多孔炭材料的制备过程:将1gCTAB加入到商业硅溶胶(质量分数为40%)10.5mL,再将混合物在60℃下搅拌2h,得到浆状混合物。将3g蔗糖溶于适量的蒸馏水(3.9mL),与浆状混合物搅拌均匀,加入盐酸(3.0mL,质量分数为37%)和无水乙醇(25mL)。然后注入密封瓶,60℃恒温水浴处理2h,得到混合湿凝胶。将混合湿凝胶在真空干燥箱中80℃充分干燥,得到混合干凝胶。混合干凝胶在N2气氛中,以3℃/min的升温速率于850℃热解2h,氢氟酸溶硅去模,经充分水洗、干燥,得到多孔炭材料。

1.4.4铸型炭化法多孔炭材料的制备

铸型炭化法开辟了多孔炭材料制备研究的一个全新领域,近年来已成为能够最有效控制多孔炭材料结构的方法。其以硅胶、黏土、沸石和中孔硅分子筛为铸型制备多孔炭材料。铸型炭化法不但可以有效控制多孔炭的孔结构,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通过选择各种具有不同结构的模板剂,在微米级水平甚至纳米级水平来有效设计和裁剪多孔炭的孔结构及其形状,从而制备出利用常规的方法无法得到的具有独特孔隙结构的多孔炭。铸型炭化法是目前能够最有效控制炭材料结构的方法,是多孔炭材料制备研究的一个全新领域,并且在最近一个时期有了广泛的应用研究。

铸型炭化法,又称模板炭化法,是指以无机多孔物质作铸型,含碳的有机物为炭前体,通过各种方式(浸渍或气相沉积等)将炭的前体引入铸型,炭化铸型中的有机物,并用酸或

碱除去铸型而得多孔炭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对所制得的炭具有良好的结构可控性。铸型炭化法按铸型种类的不同主要分为硅胶铸型法、黏土铸型法、沸石分子筛铸型法和中孔硅铸型法。多孔炭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质,它可以用于沸石和中孔硅分子筛难以或不能应用的领域。以目前研究成果来看,利用Y型沸石为铸型制得的微孔炭具有超高比表面积、大的孔容以及较窄的孔径分布(1.5~2.5nm)特征,这种铸型炭非常适用于储存天然气,因此在储能用材料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利用中孔硅分子筛为铸型所得的中孔炭因具有规则有序、较窄孔径分布的特征而在催化剂载体和双层电容器等新型领域则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1.5制备多孔炭材料的原料

早期多孔炭是由含碳的天然植物或矿物为原料,如果壳、果核、木材、各种牌号的煤炭和重质石油沥青等。近年来,随着用途的不同其原料向完全相反的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为制造应用量大,面广,性能一般但价格低廉的制品,着眼于利用低品位煤炭(泥煤或褐煤)、木材边角废料、竹材、纸浆废液、废焦、废橡胶轮胎及废塑料,各种废弃的农副产品等。另一方面则是追求特殊功能及形态,考虑长期或再生回收利用,多使用特制的高价原料。从孔结构和形态的控制角度考虑多是从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出发,如吸脱附速度快的活性炭纤维,较多中孔结构的医用碳吸附剂,有特殊透过性能的多孔炭膜以及燃料电池用的多孔炭板等。

参考文献

[1]徐如人,庞文琴.分子筛与多孔材料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范明霞,袁颂东,皮科武,等.[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22(8):91-93.

[3]Sharma R K,Oh H S,Shul Y.[J].Physica B,2008,403:1763-1769.

[4]Li Hongfang, Wang Ruoding, Cao Rong.[J].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2008,111:32-38.

[5]Perozo-Rondo′n E, Calvino-Casilda V, Mart′y′n-Aranda RM.[J].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6, 252:6080-6083.

[6]Li Yan, Li Zhenguo, Zhou Renxian.[J].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Chemical,

2008, 279,140-146.

[7]王玉新,刘聪敏,周亚平.[J].功能材料,2008,39(3):420-423.

[8]王艳素,王成杨,郭春明.[J].电源技术,2007,31(31):800-803.

[9]Begova K,Esers.[J].Carbon,1996,34(6):879-888.

[10]Besang G A R,Walker.[J].Carbon,1994,32(6):1171-1176.

[11]张琳,刘洪波,李步广等.PF与PVB共混炭化制备双电层电容器用多孔炭的研究[J].炭

素,2005,(1):7-13.

[12]Teresa A, Centeno,Antonio B. Fuertes,Carbon mo-lecular sieve gas separation membranes

based on poly(vinylidene chloride-co-vinyl chloride) [J]. Carbon,2000,38(7):1 067-1 073. [13]Miura K, Hayashi J, Hashimoto K. Production of mo-lecular sieving carbon through

carbonization of coalmodified by organic additives[J]. Carbon, 1991(29):653-660.

[14]Miura K, Hayashi J, Hashimoto K. Production of ecular sieving carbon through

cocarbonization ofphenol-formaldehyde resin and other organic substances[J].

Carbon,1992(30):946-947.

[15]Jaan Soon Tan, Farid Nasir Ani.Carbon molecularsieves produced from oil palm shell for air

separation[J].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04(35):47-54.

[16]Renán Arriagada, Germán Bello, Rafael García,etal. The influence of carbonization temperature

ingas separation properties[J].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2005, 81(1-3):161-167.

[17]Centeno TA, Fuertes AB. Carbon molecular sievemembranes derived from a phenolic resin

supportedon porous ceramic tubes[J].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01(25):379-384.

[18]Zhou W, Yoshino M, Kita H, etal. Carbon molecu-lar sieve membranes derived from phenolic

resin witha pendant sulfonic acid group [J]. Ind Eng ChemRes, 2001,40:4 801-4 807.

[19]Zhou W, Yoshino M, Kita H, etal. Preparation andgas permeation properties of carbon

molecular sievemembranes based on sulfonated phenolic resin[J].Journal of membrane sience,

2003, 217(1-2): 55-67.

[20]魏微,胡浩权,秦国彤等.热固性酚醛树脂基微滤炭膜的制备[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

报,2006,24(2):205-208.

[21]Yamamoto M, Kusakabe K, Hayashi J, etal. Carbonmolecular sieve membrane formed by

oxidative car-bonization of a copolyimide film coated on a poroussupport tube [J]. Journal of membranescience,1997,133:195-205.

[22]Jones CW, Koros WJ. Carbon molecular sieve gasseparation membranes I———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based on polyimide precursors[J]. Car-bon, 1994(32):1 419-1 425. [23]Youn Kook Kim, Ho Bum Park, Young Moo Lee.Carbon molecular sieve membranes derived

from thermally labile polymer containing blend polymersand their gas separation properties[J].

Journal ofmembrane science, 2004,243(1-2): 9-17.

[24]Pei Shi Tin, Tai-Shung Chung, Ye Liu,etal. Separa-tion of CO2/CH4 through carbon molecular

sieve membranes derived from P84 polyimide[J]. Carbon,2004, 42(15):3 123-3 131.

[25]Jin Liu, Huanting Wang. Preparation of microporous carbons by using a-cyclodextrin as

molecular poro-gen[J]. Journal of non - crystalline solids, 2005(351):936-940.

[26]Jin Liu, Huanting Wang, Lixiong Zhang. Highly Dispersible Molecular Sieve Carbon

Nanoparticles[J]. Chemistry of materials, 2004(16):4 205-4207.

[27]Soares JL, Jose HJ, Moreira RFPM.Preparation of a carbon molecular sieve and application to

separation of N2, O2 and CO2 in a fixed bed[J]. Brazilian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2003, 20 (1): 75-80 .

[28]Jon Arvid Lie, May-Britt Hagg. Carbon membranes from cellulose and metal loaded

cellulose[J]. Car-bon, 2005,43(12):2 600-2 607.

[29]Renán Arriagada, Germán Bello, Rafael García,etal. The influence of carbonization

temperature in gas separation properties[J].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2005, 81(1-3):161-167.

[30]Tang C H, Tang Y P, Zhu JG, eta.l Design andmanufac-ture of the fuel element for the10MW

high temperature gas-cooled reactor[J]. NuclearEngineering and Design,2002,218(1-3):91-102.

[31]何明,刘旋,陈湘彪等.树脂炭包覆微晶石墨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J].电

池,2003,33(5):281-284.

[32]Yu J S, Yoon S B, Chaig S. Ordered uniform porous car-bon by carbonization of sugars [J].

Carbon, 2001,39(9):1442-1446.

[33]Takeichit, Tamazakiy, Zuo M, et a.l Preparation of porous carbon films by the pyrilysis of poly

( urethane-imide)films and their pore characteristics[J]. Carbon,2001,39(2):257-265.

[34]GallegoNC lett JW. Carbon foams for thermalman-agement[J]. Carbon, 2003,41 (7):1461-1466.

[35]张琳,刘洪波,李步广等.PF与PVB共混炭化制备双电层电容器用多孔炭的研究[J].炭

素,2005,(1):7-13.

[36]Ozaki J,Endo N,Ohizumi W,et al.Novel preparation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mesoporous

carbon fiber from a polymer blend[J].Carbon,1997,35(7):1031-1033.

[37]Brunauer, Emmett, Teller. Adsorption of gases in multimo-lecular layers [ J]. Journal American

Chemistry Society,1938, 60: 309-319.

[38]Badie SG, Samya SY, AshrafM S. Characteristics of tiva-ted carbon from peanuthulls in

relation to conditions of repa-ration[J].Materials Letters, 2002, 57 (1): 164-172.

[39]Barrett, Joyner, Halenda. The determination of pore volume and area distributions in porous

substances. I. Computations from Nitrogen isotherms[J]. JournalAmerican Chemistry So-ciety, 1951, 73: 373-380.

[40]Lastosikie CM, GubbinsK E. Characterization of rous Sol-idsV[J]. Journal of hysical

hemistry, 1993, 97: 4786.

第二部分实验方案设计

2.1实验目的:

1.以硅藻土为模板糠醇为炭源制备多孔炭

2.2 所需化学试剂:

硅藻土,糠醇,聚四氟乙烯,去离子水,氢氟酸,盐酸

2.3 所需实验仪器:

烧杯,锥形瓶,夹层烧杯,蒸发皿,烘干箱,管式气氛炉,电磁搅拌器,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震荡器,氮气吸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

2.4 实验步骤:

2.4.1多孔炭的制备

(1)将5g硅藻土放入锥形瓶中,加入20mL糠醇,震荡4h。

(2) 震荡后将样品过滤,把固体部分放入蒸发皿,在100℃下加热2h,然后把温度提高到150℃,再保温2h,使糠醇聚合和固化。

(3) 之后将样品放入管式气氛炉中,在氮气保护气氛下,以5℃/min的速度将温度升高到800℃,保温4h,进行炭化,得到炭/模板的混合物。

(4) 将炭/模板混合物放入聚四氟乙烯容器中,用氢氟酸、盐酸反复清洗,去除混合物中的模板。最后用去离子水清洗、过滤,在空气中150℃下干燥,就得到所制备的炭。

2.4.2多孔炭的表征

采用X-射线衍射仪测试硅藻土和所制备炭的物相组成;采用氮气吸附仪对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进行分析。以吸附数据为基础,采用容量法以氮气为吸附介质,在液氮温度77K 下进行吸附。

=0.95时的氮气吸附量转实验中,比表面由BET方程[37]得出,总孔容积由相对压力为P/P

=0.1时氮气吸附转换为液氮的换为液氮体积得到。介孔、孔容为总孔容积减去相对压力P/P

体积,微孔孔容和微孔表面积由t-plot法得出[38]。由BJH法计算中孔孔径分布[39],全孔径分布由DFT法得到[40]。

2.5 预期结果:

以天然硅藻土矿物为模板,糠醇为碳源,通过模板法可以制备出富含介孔、大孔的多孔炭材料。此多孔炭比表面积为542㎡/g,介孔率可达54.7%,有望在超级电容器中得到应用。

一种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化学分析计量2017年,第26卷,第6期94 [5] 方文,孙枫,范李捷,等.未硫化橡胶门尼粘度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0,30(9): 30–32. [6] JJF 1059.2–2012 用蒙特卡洛法评定测量不确定度[J]. [7] Wen X L, Zhao Y B. Adaptive Monte Carlo and GUM methods for the evaluation of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of cylindricity error[J]. Precision Engineering, 2013,37: 856–864. [8] Gonzalez A,Herrador M. Evaluation of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in analytical assays by means of Monte Carlo simulation[J].Talanta,2004,64(2): 415–422. [9] Ferreo A, Salicone S. A Monte Carlo-like approach to uncertainty es-timation in electric power quality measurements[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 and Mathematic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2004,23(1): 119–132. [10] Michela Sega, Francesca Pennecchi, Sarah Rinaldi, et al. Uncertainty evaluation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low masses of benzo[a]pyren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Law of Propagation of Uncertainty and the Monte Carlo method[J]. Analytica Chimica Acta,2016,920: 10–17.[11] Theodorou D, Zannikou Y, Anastopoulos G, et al. Coverage interval estimation of the measurement of Gross Heat of Combustion of fuel by bomb calorimetry: Comparison of ISO GUM and adaptive Monte Carlo method[J]. Thermochimica Acta, 2011, 526: 122–129. [12] Octavian Sima, Marie-Christine Lépy. Application of GUM Supplement 1 to uncertainty of Monte Carlo computed efficiency in gamma-ray spectrometry[J]. Applied Radiation and Isotopes, 2016(109): 493–499. [13] Chen Andrew, Chen Chiachung. Comparison of GUM and Monte Carlo methods for evaluating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of perspiration measurement systems[J]. Measurement, 2016, 87: 27–30. [14] Theodoroua Dimitrios,Meligotsidou Loukia, Karavoltsos Sotirios, et al. Comparison of ISO–GUM and Monte Carlo methods for the evaluation ofmeasurement uncertainty:Application to direct cadmium measurement in water by GFAAS[J]. Talanta, 2011(83): 1 568–1 570. 一种利用离子液体合成桐油多元醇的方法 申请公布号:CN107151209A 申请公布日:2017.09.12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离子液体合成桐油多元醇的方法,是将桐油、羟基化试剂、离子液体、过渡金属催化剂按比例混合,并升温至35~45℃;在搅拌条件下滴加过氧化氢溶液,控制滴加速度使反应维持在40~65℃,滴加完毕后,维持反应3~5 h;反应结束后静置分层,取上层物料进行减压蒸馏,得到桐油多元醇。本发明利用桐油的共轭双键能够提高环氧基团反应活性的特点,在环氧化的同时加入羟基化试剂,使反应体系可采用离子液体/过渡金属催化体系进行催化氧化,能够有效地避免交联副反应的发生,高效合成桐油多元醇产品。所制备桐油多元醇的羟值为120~270 mg KOH/g,酸值低于1.0 mg KOH/g,水分低于0.1%,产率高于93%,可用于制备聚氨酯材料。 一种高纯铂粉的制备方法 申请公布号:CN107150128A申请公布日:2017.09.12 申请人: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纯铂粉的制备方法,涉及到贵金属冶炼中铂族金属的提纯,具体步骤为以含铂氯化液为原液,进行铂耦合萃取,得到铂萃余液和铂反萃液,铂萃余液送其它有价元素回收,铂反萃液调节pH后进行氯化铵沉淀,得到沉铂液和沉铂渣,沉铂液返回萃铂原液,沉铂渣用碱性溶液浆化后还原成铂粉,还原铂粉分别用浓硝酸和去离子水洗涤后烘干,得到高纯海绵铂产品。所述的铂耦合萃取过程为原液先进行三级逆流萃铂,得到的一级反萃液调节pH后再次进行铂萃取,得到萃余液和反萃液,萃余液返回萃铂原液。与其它方法相比,本发明方法可以处理金、银、钯、铑、铱、钌等杂质含量较高的含铂液,并且铂直收率高,容易操作。 一种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申请公布号:CN107151019A 申请公布日:2017.09.12 申请人:徐文忠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凝胶的制备方法,采用甘油和聚氧化乙烯为置换液,在置换槽中将凝胶前置液进行置换,形成湿凝胶,再进一步干燥,得到气凝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气凝胶的制备方法选择甘油和聚氧化乙烯为置换液,替换了正己烷和乙醇;仅使用一步置换工艺,即可得到性能及使用寿命都俱佳的气凝胶。本发明的气凝胶的制备方法,使用安全环保的原料,减少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和污染排放,让气凝胶的生产更加安全、环保,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了生产的安全操作,减少了生产环境当中挥发性化学品的污染,提高了生产环境的空气质量,简化工艺的同时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一种多色低辐射玻璃的制备方法 申请公布号:CN107151808A 申请公布日:2017.09.12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摘要 一种多色低辐射玻璃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低辐射玻璃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制备多色低辐射玻璃方法需要添加重金属离子作着色剂,造成环境污染的技术问题。方法:一、基底ITO玻璃的清洗;二、金属膜层的制备;三、介质层的制备。Low-E玻璃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整个工艺过程简单,无需特殊设备和工艺。本发明在原有Low-E玻璃的制备工艺基础上进行改进,无需增添特殊的设备。本发明制备的具有多种颜色的Low-E玻璃将为建筑装饰等领域提供更为广阔的应用范围。

大孔_介孔分级孔结构炭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第26卷 第2期 无 机 材 料 学 报 Vol. 26 No. 2 2011年2月 Journ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 Feb. , 2011 收稿日期: 2010-04-23; 收到修改稿日期: 2010-06-07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610003); 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规划973项目(2004CB217603);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项目(2009AA05Z318-2) National Nature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90610003); 973 Program(2004CB217603); 863 Program (2009AA0- 5Z318-2) 作者简介: 周 颖(1961?), 女, 硕士, 副教授. E-mail: zhouying02@https://www.360docs.net/doc/4117458259.html, 通讯联系人: 邱介山, 教授. E-mail: jqiu@https://www.360docs.net/doc/4117458259.html, 文章编号: 1000-324X(2011)02-0145-04 DOI: 10.3724/SP.J.1077.2011.00145 大孔?介孔分级孔结构炭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周 颖, 王志超, 王春雷, 王六平, 许钦一, 邱介山 (大连理工大学 化工学院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炭素材料研究室, 大连 116012) 摘 要: 以聚苯乙烯微球以及F127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结构为模板, 酚醛树脂低聚物为碳前驱体, 双模板法合成了大孔?介孔分级孔结构的炭材料. 对样品进行了X 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氮吸附?脱附测试, 并研究了样品的电化学性能. 结果表明, 利用这种简便的合成方法可以得到具有三维连通大孔以及二维有序介孔结构的分级孔结构炭材料, 大孔尺寸在1μm 左右, 介孔孔径集中分布在5nm, 比表面积为353.8m 2/g, 孔容0.36cm 3/g. 利用三电极体系测试了产品作为电化学双电层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性能, 在50mA/g 的电流密度下, 放电质量比电容为40F/g. 关 键 词: 分级孔结构; 双模板; 电化学双电层电容器 中图分类号: TQ127 文献标识码: A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Hierarchical Macro-mesoporous Carbon Materials ZHOU Ying, WANG Zhi-Chao, WANG Chun-Lei, WANG Liu-Ping, XU Qin-Yi, QIU Jie-Shan (Carbon Research Laboratory,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tate Key Lab of Fine Chemicals,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12, China) Abstract: Hierarchical macro-mesoporous carbon material (HMMC) was synthesized successfully via a facile dual-templating method using resols as carbon source, in which polystyrene (PS) colloid was selected as macro-porous template and Pluronic F127 as mesoporous template. After thermosetting treatment and carbonization step, HMMC can be obtained. The product was characterized by XRD, SEM, TEM and N 2 adsorption techniques.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HMMC was evaluat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and galvanostatic charge/discharge methods using an electrochemical workstation and a battery testing system. Results show that HMMC material has three-dimensional connected macroporous structure with pore size of 1μm and ordered mesoporous windows with average pore size of approximately 5nm. BET surface area of the product is 353.8m 2/g and pore volume is 0.36cm 3/g. The CV curves of HMMC are quasi-rectangular, the specific capacitance of product is calculated to be about 40F/g at a constant current density of 50mA/g. It is anticipated that these novel materials synthesized by the simple methods hav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electrode materials. Key words: 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 dual-templating method; EDLCs 多孔炭是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型炭材料, 其优异的孔结构、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在催化剂载体、气体分离、电极材料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1]. 其中大孔?介孔分级孔结构炭材料包含了两级尺寸的孔径, 且大孔和介孔以相互连通的方式规则排布, 能够同时提供优良的大分子通过性以及 发达的比表面积, 引起了广泛关注. Taguchi 等[2]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聚乙二醇制备了大孔?介孔多级孔道硅, 并以其为模板, 糠醇为碳源制备了大孔?介孔炭, 得到的炭材料具有无序的连通大孔和海绵状介孔结构. Chai 等[3]使用聚苯乙烯球和二氧化硅颗粒为模板, 二乙烯基苯(DVB)和偶氮二

活性炭活化原理

活性炭的活化机理及应用 材研1407 朱明2014200483 活性炭是一种非常优良的吸附剂,它是利用植物原料(木屑、木炭、果壳、果核)、煤 和其它含碳工业废料作原料,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原料进行破碎、过筛、催化剂活化、漂洗、烘干和筛选等一系列工序加工制造而成。根据活化介质的不同,活性炭活化方法分 为物理活化法、化学活化法和物理—化学复合活化法。物理活化水蒸汽、二氧化碳、空气 或它们的混合气体对环境污染小,因其依靠氧化碳原子形成孔隙结构,活化温度较高且活 性炭得率低。化学活化法活性炭得率较高,孔隙发达,吸附性能好。但此法对设备腐蚀性大,环境污染严重。热解能量循环利用困难。而且活性炭中残留化学药品.在应用方面受 到限制。 一.活性炭的活化机理 1.物理活化法 物理活化法一般分两步进行,先将原料在500℃左右炭化,再用水蒸汽或CO2 等气体在高温下进行活化。高温下,水蒸汽及二氧化碳都是温和的氧化剂,碳材料内部C原子与活化剂结合并以CO+H 2或CO的形式逸出,形成孔隙结构。物理活化法所需的活化温度一般较化学活化法高,而且活化所需的时间也更长,因此耗能比较大,成本高。尽管有这些缺点,物理活化法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仍然十分广泛,原因在于其制得的活性炭无需过多 的后处理步骤,不像化学活化法制得的活性炭需要除去残留的活化剂。 将炭化材料在高温下用水蒸气、二氧化碳或空气等氧化性气体与炭材料发生反应,使炭材料中无序炭部分氧化刻蚀成孔,在材料内部形成发达的微孔结构。炭化温度一般在600℃,活化温度一般在800℃∽900℃。其主要化学反应式如下: C+2H2O 2H2+CO2 △H=18kcal C+H2O H2+CO △H=31kcal CO2+C 2CO △H=41kcal 上述三个化学反应均是吸热反应,即随着活化反应的进行,活化炉的活化反应区域温度将逐步下降,如果活化区域的温度低于800℃,上述活化反应就不能正常进行,所以在活化炉的活化反应区域需要同时通入部分空气与活化产生的煤气燃烧补充热量,或通过补充外加热源,以保证活化炉活化反应区域的活化温度。 活化反应属于气固相系统的多相反应,活化过程中包括物理和化学两个过程,整个过程包括气相中的活化剂向炭化料外表面的扩散、活化剂向炭化料内表面的扩散、活化剂被炭化料内外表面所吸附、炭化料表面发生气化反应生成中间产物(表面络合物)、中间产物分解

碳材料科学-知识点总结

1、炭材料的多样性?(广义和狭义定义) 广义上看:金刚石、石墨、咔宾都属于炭材料,这是一个广义的定义,但由于金刚石和咔宾在自然界存在非常少,结构也单一,不像石墨那样具有众多的过渡态中间结构(如焦炭、CF煤炭、炭黑、木炭等)。 狭义上看:炭材料一般是指类石墨材料,即以 SP 杂化轨道为主构成的炭材料,从无定形炭到石墨晶体的所有中间结构物质(过渡态碳),它是由有机化合物炭化制得的人造炭。 补充:新型炭材料: 根据使用的目的,通过原料和工艺的改变,控制所得材料的功能,开发出新 用途的炭及其复合材料。大谷杉郎认为:新型炭材料可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强度在100MPS以上,模量在10GPa以上使用时不必后加工的方法制得的新型炭成型物;二是以炭为主要构成要素,与树脂、陶瓷、金属等组成的各种复合材料;三是基本上利用炭结构的特征,由炭或炭化物形成的各种功能材料。 2、炭材料的基本性质? 和金属一样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陶瓷一样耐热、耐腐蚀;和有机高分子一样质量轻,分子结构多样; 另外,还具有比模量、比强度高,震动衰减率小,以及生体适应性好,具滑动性和减速中子等性能。这些都是三大固体材料金属、陶瓷和高分子材料所不具备的。因此,炭及其复合材料被认为是人类必须的第四类原材料。 3、炭材料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自然界中(广义)一切增炭化(富碳)物质的形成过程机理,特别是着重于它(包括原料经历部分炭化的中间产物)多层次的微观结构的形成,以及此结构在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力)影响下的转变。此外,炭科学还研究炭集合体的各种物理与化学性质。 核心内容:自有机物前驱体出发,通过热处理使有机物转化成具有可被控制的微晶排列的炭固体,这一知识乃是炭材料科学的最核心部分。

孔结构分析新方法

孔结构分析方法 氦流法氦流法源自Feldman对水化波特兰水泥多孔体系由于界面层水和物理吸附水的迁移而发生的固相变化的追踪研究。氦气可以渗入那些原先被水占据的空间,而渗透占据体积可由单质气体法则判定。氦气的渗透程度随时间而变化,并且在48小时后基本完成。被移走的水的密度可以通过质量变化以及根据氦气渗入C-S-H凝胶空区量判断得到的体积计算得到。由C-S-H凝胶组成的固体表层的变化、吸附水以及界面层水的变化也可以通过测量固体体积由于迁移水的增量(可通过氦气渗入结构中的相对位移测出)而产生的瞬时变化得到。该技术亦可用于研究水化波特兰水泥在干湿交替作用下的孔隙结构变化。 溶剂取代技术溶剂取代技术被大量学者广泛应用。有些学者利用有机溶剂阻断水泥的水化。也有用其做缓凝剂或者是研究新拌混凝土的流变性能。 有机溶剂(例如苯、丙醇、乙醇、甲醇和异丙醇)在孔结构分析上具有许多优势。例如,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通常比其他的液体(如水)低很多。已有很多学者利用有机溶剂来取代水泥浆孔中的水作为一种预处理手段以减小在干燥期间引起的孔结构破坏。研究显示,已经取代了孔中水的溶剂在其迁移后减小了体系中的应力,并且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材料较优的孔隙结构。 另一方面,绝大多数有机溶剂的比重相对水而言小很多。基于其较小的密度,有机溶剂趋向于在相互扩散过程中取代水化水泥浆体中孔溶液。近年来,许多学者利用有机溶剂改性了多种水泥的扩散渗透性能。有机溶剂扩散渗透测试方法也被用于研究材料在干湿交替作用后孔结构的变化。 后面将简述有机溶剂用于孔结构测试的适用性。并且对溶剂取代法用于水泥基材料渗透性能测试将进行讨论。同时也将讨论溶剂取代法在对干缩引起孔研究的应用。溶剂取代法作为一种孔径分布(压汞法测量)的预处理手段,其实际效果也将在后面介绍。 但是,在另外一方面,溶剂取代法依旧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要研究。比如有机溶剂可能会和水泥基材料发生物理或者化学反应,有些溶剂存在对孔的选择吸附性,并且在用有机溶剂与处理后想要完全将其再除去将很难。因而合适的有机溶剂的选择显得非常重要。 核磁共振法研究表明核磁共振技术对于限制在一定几何空间中的水能够很好地表征

活性炭孔结构对吸附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碳材料孔控制研究进展 简要说明炭材料孔的形成、分类和描述,之后评述了控制碳材料孔结构技术的的重要性。评述了四种碳材料成孔机理和多种孔描述技术的优略,然后从VOC处理及回收利用、水净化、汽车尾气处理、CO2的可逆不可逆吸附和电极材料5个方面来说明在碳材料中孔结构控制的重要性。最后介绍了孔结构控制技术,包括大孔控制、中孔控制、微孔控制。Abstract: Techniques for controlling the pore structure and its importance in carbon materials are reviewed after a brief explanation on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res. The understanding of four kinds of pore-forming processes are reviewed and then five application areas are presented to show the importance of pore structure control in carbon materials, which included VOC treatment and recycling,Water purification,gasoline vapor adsorption, CO2 capture, and carbon electrodes for 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s. Pore structure control techniques are shown, including the macroporous control, mesoporous control and micropore control. 活性炭是一种具有丰富内部孔隙结构、高空隙率和较高比表面积的六方晶格型碳。因活性炭性价比高、化学稳定性好[1]、吸附性能优良、热稳定性好及便于再生利用和相当的硬度等优点而成为吸附技术中首选的吸附剂材料。活性炭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电池、催化、电能储存、黄金提取和多成份有机气体分离[2]等,。对环境安全和污染控制关注的提高为活性炭吸附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领域,在很多化工厂,如印刷,涂料,纺织印染,聚合物加工等。活性炭孔隙分布规律性差,活性炭工业制作无法实现控制孔径大小及分布,当今科学、工程和技术一个特殊的应用需要一个特殊的孔结构[3–6],有文献报道,当孔隙大小为吸附分子的2~4倍时最有利于吸附,可以根据吸附质分子选择吸附性能最好的活性炭,但一般活性炭的孔径并不均一,选择性吸附效果差。因此,精确控制活性炭的孔结构在不同应用领域有很强的需求。常规活性炭主要包含小孔,小孔也被IUPAC定义为微孔,即使他们只有纳米级尺寸(小于2nm),也已经吸引了注意和努力在孔尺寸和数量的控制。在最近的一些应用上即使较大的孔,被称为中孔(2~50nm)和大孔(大于50nm)都对活性炭的功能应用起作用,例如中孔在催化、净化、能源储存和碳化硅结构陶瓷制备等[3–13],大孔在重油吸附上的应用等。并且,孔的数量和尺寸、同种尺寸和形态孔也需要控制。 为满足特殊应用的特殊需求,相关学者提出很多方法和技术用于创造拥有特定孔结构的活性炭材料,控制孔的尺寸和数量。这些技术措施可分为一下三种:一是选择特殊原料实现活性炭特殊孔隙结构及孔尺寸,二是通过活性炭制作过程控制孔的尺寸和数量,形成特殊孔隙结构。三是对制作完成的活性炭用修饰或填充等措施改变活性炭原有性质实现控制孔隙结构、孔的尺寸和数量孔。这些提出的工程和技术工艺似乎可以满足在孔结构方面的需求,但是这些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还需要一些突破。 1 孔的形成机理及分类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它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均有很强的吸附作用。但是使用一段时间后,活性炭的毛细孔会被各种污物填满,处于饱和状态而失去净化能力。 失效的活性炭,经过酸洗、碱洗及水洗,能除去毛细孔中绝大多数不溶性的无机盐、油污等杂质,从而得以复活。 工具与材料 烧杯,玻璃棒,铁板,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铁圈,量筒,滴管。 净水器中的失效活性炭,10%盐酸溶液,10%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75%酒精,“甲土立定”试剂。 活动过程 一、酸洗 1.将失效的活性炭从净水器中取出,放入烧杯中,并注入10%盐酸溶液,使溶液浸没活性炭。 2.把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溶液至沸,同时用玻璃棒搅拌,使活性炭毛细孔中的绝大多数不溶性无机盐及其他杂质溶解在酸中。 二、碱洗 1.把经过酸洗的活性炭从烧杯中取出,用清水冲洗片刻后,重新放入烧杯中,注入10%氢氧化钠溶液,使碱液浸没活性炭。 2.用酒精灯加热溶液至沸,并用玻璃棒搅拌,除去活性炭毛细孔中的油污等物质。 三、烘干 从烧杯中取出经过碱洗的活性炭,用水冲洗后放在太阳下晒干,或放在一块铁板上,用酒精灯将其烘干。经以上处理的活性炭基本恢复了吸附能力。 四、检验 1.将“甲土立定”试剂溶解在10%盐酸溶液中,配成体积分数为0.1%的“甲土立定”溶液。 2.取活性炭已失效的净水器中流出的50mL水于一烧杯中,滴加2滴“甲土 立定”溶液,观察现象。 发现烧杯中的液体显黄色。 3.将经过本实验处理的活性炭装入净水器中,同样取净水器中流出的50mL 水,重复上述操作,观察现象。 发现烧杯中的液体近于无色。 上述现象说明,自来水中的氯已基本被除去,活性炭恢复了吸附能力。 说明与延伸

简述制备中孔炭材料的两种及以上工艺方法,及其制备材料的用途.

简述制备中孔炭材料的两种及以上工艺方法,及其制备材料的用途. 中孔材料是指材料孔径在的。中孔炭(即介孔炭)材料既具有较大的孔径(2-50nm)、较高的比表面积、良好的机械性能,还具有耐酸碱、耐高温、高导热、高导电率等特性,成为炭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中孔炭材料因为具有规则的孔道、窄孔径分布和高比表面积等特点,在大分子吸附、分离方面独树一帜;其孔结构可控,同时又兼具炭材料的良好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在储能材料、医药、化工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催化活化法 催化活化法是最为常用的中孔炭材料制备方法。催化活化法是在炭材料中添加金属化合物组分,以增加炭材料微孔内部表面活性点,馥活化时,金属原子对结晶性较高的碳原子起选择性气化作用,从而使微孔扩充为中孔。 金属粒子周围均是碳原子发生气化反应的活性点,金属粒子周围的碳原予优先发生氧化作用,在炭材料中形成中孔。此外,气化产物向材料表面逃逸时形成的孔道也作为孔隙残留在最终的炭材料中。催化活化法是使炭材料获得中孔的有效途径之一哪。它可以在原材料中添加金属化合物,再碳化活化;也可以采用炭材料在金属无机盐溶液中浸渍后干燥除去溶剂,再经高温烘干或二次活化改变金属存在形态。 几乎所有的金属对炭都有催化活化作用。然而,根据活化剂的不同,其相应的催化活性也不同。各种类型的金属催化剂,诸如铁、镍、钴、稀土金属、二氧化钛、硼、硝酸盐、硼酸盐等都被用于制备中孔炭,其中过渡金属对炭材料的催化活化特别有利于中孔的形成。其方法有浸渍法、离子交换法、预混法。 Tamai等制备出具有较大中孔率的孔炭材料,其中孔率可达70%~80%,BET比表面积达1100~1400rn2/g,中孔的比表面积可达800~1000m2/g。 虽然催化活化是有前途的中孔制备方法之一,但是金属进入碳内部是不可避免的。当这种中孔碳在水溶液中使用时,金属阳离子可能洗脱进入溶液中,即使金属离子是痕量的,也有可能造成严重的问题。 掺杂稀土元素的酚醛树脂及其活性炭的制备: 1.将线型酚醛树脂和乙醇(质量比1:10)置入带有回流和机械搅拌装置的三颈烧瓶中, 65℃恒温、搅拌。 2.待线型酚醛树脂完全溶解后,滴入Y(NO3)3·6H2O醇溶液,继续搅拌5h一6h, 3.将溶液过滤、转移至蒸发皿中,并静置ld~2d使部分溶剂挥发。

介孔材料合成方法

三维介孔材料SBA-16的制备 分别称取12 g F108和31.44 g硫酸钾放入500 mL烧杯中,加入360 g浓度为2 M的盐酸。在室温下(25 °C)搅拌4 h,使表面活性剂全部溶解并且分散均匀后,将温度升至38 °C。待恒温后,在剧烈搅拌下,逐滴加入25.2 g正硅酸乙酯(TEOS),连续搅拌20 min后停止。静置保持反应物24 h,整个过程维持38 °C 不变。所得白色粉末,通过离心进行收集(转速5000 rpm),用去离子水洗涤6次,并在烘箱中40 °C干燥。表面活性剂在500 °C空气中焙烧5 h去除,升温速度控制在2 °C /min。 二维介孔二氧化硅材料SBA-15的制备 室温下,将1 g P123和2.24 g KCl溶于30 g 2 M的盐酸中,当搅拌至均一溶液后,逐滴加入2.08 g正硅酸乙酯(TEOS),并强烈搅拌30 min。静置24 h 后,把所得混合物转移至带聚四氟乙烯衬套的不锈钢反应釜中,100 °C晶化24 h。自然冷却后,经抽滤,反复洗涤,在烘箱中过夜烘干。 三维介孔二氧化硅材料SBA-16的制备 在45 °C下,将4.0 g F127和8.0 g浓盐酸(37 wt%)溶于192 g蒸馏水中。在搅拌均一后,加入12.0 g 正丁醇,并强烈搅拌1 h。逐滴加入18 g正硅酸乙酯(TEOS)后,在相同温度下搅拌24 h。将所得混合物转移至带聚四氟乙烯衬套的不锈钢反应釜中,100°C晶化24 h。自然冷却,经抽滤,反复洗涤,所得粉末样品在烘箱中过夜烘干。 MCM-41的合成 将4.38 g CTAB加入到含1.10 g NaOH的200 g蒸馏水中。室温搅拌使其完全溶解,逐滴加入5.21 g TEOS,并继续搅拌24 h。将混合物转移至带有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在110 °C条件下晶化24 h。所得产物抽滤后,用蒸馏水反复冲洗直至滤液呈中性,将产物干燥。 介孔二氧化硅分子筛KIT-6的制备

活性炭过滤器吸收原理.

活性炭过滤器吸收原理 一、活性炭基础知识 活性炭是一种由含碳材料制成的外观呈玄色,内部孔隙结构发达、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一类微晶质碳素材料。它是一种常用的吸附剂、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广泛应用于几乎所有的国民经济部分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1、活性炭分类-由于原料来源、制造方法、外观外形和应用场合不同,活性炭品种不下千种。 1.1 按原料来源分,可分为木质活性炭(如椰壳活性炭、杏壳活性炭、木质粉炭等、矿物质原料活性炭(各种煤和石油及其加工产物为原料制成的活性炭、其它原料制成的活性炭(如废橡胶、废塑料等制成的活性炭。 1.2 按制造方法分,可分为化学法活性炭(化学炭 将含碳原料与某些化学药品混合后进行热处理,制取活性炭的方法求乞学法。用化学法生产的活性炭又称为化学法活性炭或化学炭。 可以作为化学法的化学药品又称作活化剂,活化剂有氯化锌、氯化钙、碳酸钾、磷酸、磷酸二氢钾、硫化钾、硫酸、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硼酸等,总之很多酸、碱、盐都可以

用作活化剂,主要从活性炭的性能和经济性来考虑采用何种活化剂。 一般说来,化学炭的孔隙中次微孔、中孔(即孔直径或孔宽大于1.5纳米的孔隙)较发达,主要用于液相吸附精制和溶剂回收的气相(蒸汽)吸附场合。 化学法制造活性炭由于加进了化学药品在制造过程中应当极其重视环境保护以及产品中可能存在微量非原料带进的元素的影响题目。 1.2.2 物理法活性炭 以炭为原料用水蒸汽、二氧化碳、空气(主要是氧)或它们的混合物(烟道气)为活化介质,在高温下(600~1000℃)进行活化制取活性炭的方法叫物理法。物理法制造的活性炭叫物理法活性炭,也称作物理炭。 一般说来物理炭的微孔(孔直径或孔宽小于1.5纳米的孔隙)发达,主要用于气相吸附场合或小分子液相吸附场合。 1.2.3 化学--物理法或物理--化学法活性炭 在了解化学炭和物理炭的同时,还应当提及化学--物理法或物理--化学法活性炭。选用不同的原料和采用不同的化学法与物理法的组合可以对活性炭的孔隙结构进行调控,从而制

炭材料

炭/炭复合材料 (CARBON/CARBON COMPOSITES) 炭/炭复合材料是以炭纤维增强炭基体的复合材料,该材料源于一次意外的发现,1958年美国CHANCE VOUGHT实验室进行碳/酚醛实验时失误导致得到炭基体。由此,在复合材料家族中又增加了一个新成员。 炭/炭复合材料的特点:炭/炭复合材料不仅具有其它复合材料的优点,同时又有很多独到之处。(1) 其整个体系均由碳元素构成,由于碳原子彼此间具有极强的亲合力,使炭/炭复合材料无论在低温或高温下,都有很好的稳定性。同时,炭素材料高熔点的本质属性,赋予了该材料优异的耐热性,可以经受住2000℃左右的高温,是目前在惰性气氛中高温力学性能最好的材料。更重要的是这种材料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强度不降低,甚至比室温时还高,这是其它结构材料所无法比拟的。(2) 比重轻(小于2.0g/cm3),仅为镍基高温合金的1/4,陶瓷材料的 1/2。(3) 抗烧蚀性能良好,烧蚀均匀,可以承受高于3000℃的高温,运用于短时间烧蚀的环境中,如航天工业使用的火箭发动机喷管、喉衬等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4) 耐摩擦磨损性能优异,其摩擦系数小、性能稳定,是各种耐磨和磨擦部件的最佳候选材料。 致密化工艺 致密化技术是制备炭/炭复合材料的关键。炭/炭复合材料的致密化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树脂、沥青的液相浸渍工艺及碳氢化合物气体的气相渗透工艺(CVI)。树脂浸渍工艺的典型流程是:将预制增强体置于浸渍罐中,在真空状态下用树脂浸没预制体,再充气加压使树脂浸透预制全体,然后,将浸透树脂的预制体放入固化罐内进行加压固化,随后在炭化炉中保护气氛下进行炭化。由于在炭化过程中非碳元素分解,会在炭化后的预制体中形成很多孔洞,因此,需要多次重复以上浸渍、固化、炭化步骤,以达到致密化的要求。沥青浸渍工艺与树脂浸渍工艺类似,不同之处是沥青需要在熔化罐中真空熔化,随后将沥青从熔化罐注入浸渍罐进行浸渍。 浸渍用前驱体需精心选择,它应具有残炭率高、粘度适宜、流变性好等特点。许多热固性脂具有较高的残炭率,如酚醛树脂、呋喃树脂、聚酰亚胺、聚苯撑与聚苯撑氧等。大多数热固性树脂炭化后形成的树脂炭很难石墨化。但在高温高压

活性炭的吸附原理

活性炭的吸附原理 活性炭的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一、物理吸附 主要发生在活性炭去除液相和气相中杂质的过程中。活性炭的多孔结构提供了大量的表面积,从而使其非常容易达到吸收收集杂质的目的。就象磁力一样,所有的分子之间都具有相互引力。正因为如此,活性炭孔壁上的大量的分子可以产生强大的引力,从而达到将介质中的杂质吸引到孔径中的目的。 必须指出的是,这些被吸附的杂质的分子直径必须是要小于活性炭的孔径,这样才可可能保证杂质被吸收到孔径中。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通过不断地改变原材料和活化条件来创造具有不同的孔径结构的活性炭,从而适用于各种杂质吸收的应用。 二、物理吸附 除了物理吸附之外,化学反应也经常发生在活性炭的表面。活性炭不仅含碳,而且在其表面含有少量的化学结合、功能团形式的氧和氢,例如羧基、羟基、酚类、内脂类、醌类、醚类等。这些表面上含有地氧化物或络合物可以与被吸附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与被吸附物质结合聚集到活性炭的表面。 活性炭的吸附正是上述二种吸附综合作用的结果。 当活性炭在溶液中的吸附速度和解吸速度相等时,即单位时间内活性炭吸附的数量等于解吸的数量时,此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和在活性炭表面的浓度均不再变化,而达到了平衡,则此时的动平

衡称为活性炭吸附平衡,此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称为平衡浓度。 三、影响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因素 选择的活性炭质量达不到要求标准 活性炭中的酸碱度、氯化物、硫酸盐不合格或炭粒过细使溶液染色不易滤清,影响制剂的质量。 活性炭中锌盐、铁盐不合格,如铁盐含量较高,可使输液中某些药物如维生素c、对氨基水杨酸钠等变色。 脱色力差或不合格,导致制剂杂质含量增加。活性炭质量差,本身所含杂质较多能污染药液,往往导致制剂澄明度和微粒不合格,而且还影响制剂的稳定性,所以在配制大输液时,一定要选用一级针用活性炭。 四、活性炭的用法对制剂质量的影响 活性炭分次加入比一次加入吸附效果好,这是因为活性炭吸附杂质到一定程度后吸附与脱吸附处于平衡状态时,吸附效力已减弱所致。所以,大输液生产时分2~3次加入活性炭效果最佳,能使制剂质量明显提高。 甘露醇的原料常污染热原,尤其是当所配制料液颜色较深时,更是不祥的预兆。由于甘露醇不宜用高温处理,一般多用吸附法去除。但是,又因为甘露醇注射液的浓度高,热原去除常不完全,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热原反应率高于其他品种。作者在配制实践中发现,使用二次吸附法制备的甘露醇注射液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具有很大优势。

北京化工大学碳材料工艺学作业总结

1、炭材料的多样性?(广义和狭义定义) 广义上看:金刚石、石墨、咔宾都属于炭材料,这是一个广义的定义,但由于金刚石和咔宾在自然界存在非常少,结构也单一,不像石墨那样具有众多的过渡态中间结构(如焦炭、CF、煤炭、炭黑、木炭等)。 狭义上看:炭材料一般是指类石墨材料,即以SP 杂化轨道为主构成的炭材料,从无定形炭到石墨晶体的所有中间结构物质(过渡态碳),它是由有机化合物炭化制得的人造炭。 补充:新型炭材料: 根据使用的目的,通过原料和工艺的改变,控制所得材料的功能,开发出新用途的炭及其复合材料。大谷杉郎认为:新型炭材料可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强度在100MPa以上,模量在10GPa以上使用时不必后加工的方法制得的新型炭成型物;二是以炭为主要构成要素,与树脂、陶瓷、金属等组成的各种复合材料;三是基本上利用炭结构的特征,由炭或炭化物形成的各种功能材料。 2、炭材料的基本性质? 和金属一样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陶瓷一样耐热、耐腐蚀;和有机高分子一样质量轻,分子结构多样; 另外,还具有比模量、比强度高,震动衰减率小,以及生体适应性好,具滑动性和减速中子等性能。这些都是三大固体材料金属、陶瓷和高分子材料所不具备的。因此,炭及其复合材料被认为是人类必须的第四类原材料。 3、炭材料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自然界中(广义)一切增炭化(富碳)物质的形成过程机理,特别是着重于它(包括原料经历部分炭化的中间产物)多层次的微观结构的形成,以及此结构在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力)影响下的转变。此外,炭科学还研究炭集合体的各种物理与化学性质。 核心内容:自有机物前驱体出发,通过热处理使有机物转化成具有可被控制的微晶排列的炭固体,这一知识乃是炭材料科学的最核心部分。

多孔材料的表征及其分析

多孔材料孔结构的表征分析 摘要:多孔材料的研究已成为当今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而多孔材料的研究离不开结构表征分析。多孔材料的表征常用X射线小角度衍射法、气体吸附法、电子显微镜观察法等。重点介绍了这些表征方法对多孔材料的孔道有序性、孔形态、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及孔径等的表征分析应用,最后简单介绍了孔结构表征的新方法。 关键词: 多孔材料应用特性孔结构表征分析法 1.引言 近年来多孔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仅发展非常迅速,种类也很多,如多孔聚合物、多孔陶瓷、泡沫塑料、多孔金属材料等。这些材料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密度小, 孔隙率高, 比表面积大。由于它们所具有的特殊结构及性能, 使得它们备受关注。 多孔材料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应用, 如过滤器、流体分离装置、多孔电极、催化剂载体、火焰捕集器、建筑用隔音材料、水下潜艇消音器、宇航结构层压面板、汽车缓冲挡板等, 遍及化工、电化学、建筑、军工及航天等领域。由于使用目的不同,对材料的性能要求各异,需要不同的制备技术,因此,制备出的多孔材料种类很多,形态也很多,如多孔陶瓷的形态可以为粒状、圆柱状、孔管状以及蜂窝状等。 2.多孔材料的一般特性 相对连续介质材料而言。多孔材料一般具有相对密度低、比强度高、比表面积高、重量轻、隔音、隔热、渗透性好等优点。具体来说,多孔材料一般有如下特性: 2.1机械性能的改变 应用多孔材料能提高强度和刚度等机械性能。同时降低密度,这样应用在航天、航空业就有一定的优势,据测算。如果将现在的飞机改用多孔材料,在同等性能条件下.飞机重量减小到原来的一半。应用多孔材料另一机械性能的改变是冲击韧性的提高,应用于汽车工业能有效降低交通事故对乘客的创造伤害。2.2选择渗透性 由于目前人们已经能制造出规则孔型而且排列规律的多孔材料,并且,孔的

多孔碳材料

功能性多孔炭材料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中的应用 【前言】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已发生多起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故,如1986年莱茵河污染事故、2000年多瑙河污染事故和2005年松花江污染事故等。这些环境污染突发性事件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给环境、人类健康、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因此,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人们除了积极开展如何防止及预测预警突发性环境灾难事故发生外,还开展了对泄漏的危险化学品及废水的应急处置技术研究,为政府决策、技术措施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证。多孔炭材料具有耐热、耐腐蚀、抗辐射、无毒害、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可再生重复利用等特点。以多孔炭材料为吸附剂,对陆地泄漏物和水中泄漏物的应急处置研究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中,主要是利用多孔炭材料优异的吸附性能。目前应用的多孔炭材料主要有:活性炭、膨胀石墨、炭分子筛、炭纳米纤维、碳纳米管等。已有的研究证实,多孔炭材料不仅对水中溶解的有机物,如苯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石油及石油产品等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而且对于用生物法及其他方法难以去除的有机物的色度、异臭异味、表面活性物质、除草剂、农药、合成洗涤剂、合成染料、胺类化合物以及许多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这些结果表明,多孔炭材料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方面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和诱人的前景。 一、多孔碳材料的性能及特点 多孔炭材料的孔结构高度发达,具有大的比表面积,由此产生的优异吸附性能是多孔炭材料吸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与黏土、珍珠岩和天然沸石等吸附剂相比,炭质吸附剂材料的特点是:(1)炭材料是非极性的吸附剂,选择吸附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加以调变;对炭材料表面进行化学改性,可以改善或增强其对极性物质的吸附能力;(2)炭材料是疏水性的吸附剂,在有水或水蒸气存在的情况下仍能发挥作用;(3)炭材料孔径分布广,能够吸附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其选择吸附性能较差;(4)炭材料自身具有一定的催化能力;(5)炭材料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优于硅胶等其他吸附剂;(6)炭材料不但适用于吸附陆地泄漏物,亦可用于吸附水体泄漏物;而且用于水上除油时,吸附后不会下沉。 与木纤维、玉米杆、稻草、木屑等材料相比,多孔炭材料能够选择性地吸附油品,吸附的泄漏物可以通过解吸再生回收使用,解吸后的炭材料可重复使用。与聚氨酯、聚丙烯和有丰富网眼状结构的树脂等吸附材料相比,多孔炭材料的价格相对便宜,且吸附容量较大。经化学改性处理后,炭材料能够选择性地吸附经化学改性处理或能与水互溶的化合物,具有耐热、耐腐蚀、抗辐射、无毒害、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等突出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